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经疏部六 >
  • 说无垢称经疏卷第六_香台品

      香台品
    方便品下八品。明二利行。此之一品。明二利
    果。令于果德爱乐希求。故此一品。明菩提处。
    或上八品。别明二利。此之一品。总明二利。香
    台佛号。一佛果德寄一佛标胜。令下位以希
    求。标佛号以为品名。明二利以修习。佛身
    支显。相类高台。积香为之。利济群物。故名
    香台。此品广明彼事。名香台品
    经。时舍利子(至)当于何食。赞曰。品段有五。
    初?子念食。二无垢诃止。三命使往求法。
    四得食而返。五时众获益。此初文也。佛制以
    时。非时勿食。食时既生。所以思惟。摩诃大
    也。萨?视星橐病<蚯靶∥弧Q源笥星椤>删??br> 云菩萨当于何食。今亦有声闻
    经。时无垢称(至)而闻正法。赞曰。下第二明无
    垢诃止。此诃也。随顺小乘八解脱除贪欲。大
    乘八解除定障故。又定障中贪为首故。八解
    脱观。为除五境所有贪欲。仁今已住。贪欲
    水亡。财食有??。染习犹在。勿以污心而闻
    正法。应除财食之欲。而生法食之愿。又阿含
    经说。食有九种。谓段触思识禅愿念解脱及
    喜。应常专念舍初四食。应勤修常业欣后五
    种出世间食。故云解脱仁者己住。勿以财食
    染污其心。财食即是段食摄故
    经。若欲食者(至)未曾有食。赞曰。此止也。止
    今思。许当说
    经。时无垢称(至)殊胜神通。赞曰。下第三段命
    使往求。有四。初示有食之处。二选谁能往求。
    三化令传此言。四使承威往请。初文有三。
    初总标起用。次别陈所示。后结成众覩。此初
    文也。虽恒在定。顺俗今入。若不现通。他终不
    见故也
    经。示诸菩萨(至)安稳住持。赞曰。下别陈所
    示。有十四。此文有六。一令见者。菩萨声闻。
    二处所。上方界念。三近远。四十二??伽沙
    等。四界名。一切妙香。一切国土皆香作故。五
    佛号。香台。六起灭。现在住持
    经。彼世界中(至)一切周满。赞曰。此文有二。
    一总陈香气最胜。由修五蕴因最胜故。彼国
    众生宜得闻香气而入道故 诸佛利乐事非
    一故。破世有情耽香味故。二显树出香周流
    普薰
    经。彼中无有(至)为其说法。赞曰。此文有二。
    一众唯大乘。二佛应说法
    经。彼世界中(至)无量佛土。赞曰。此文有二。
    一众事香成。二食香第一。离香味触。三为食
    体香宜利益。香气最胜
    经。时彼如来(至)及诸菩萨。赞曰。此文亦二。
    一佛等方食。食必依此。利益机会故。二香严
    供养。显佛福田。众生修行法供养故。旧云有
    诸天子皆号香严。此唯一名。本有异故
    经。时此大众(至)如是等事。赞曰。此结成众覩
    经。时无垢称(至)取妙香食。赞曰。下第二选
    谁能往求。有四。一问众。二默答。三重征。四
    返责。此初文也。推众不能。方施自化。欲显让
    以为德。故礼推于众也
    经。以妙吉祥(至)咸能默然。赞曰。此默答
    也。默意有四。一食以侍宾。宾不可往。吉祥
    怪其问客。咸使默然。二大士求法。不规财食。
    彼虽推问。此令默然。三显诸菩萨于食无染。
    故咸令默。彰此深里。四彰无垢称神通自在。
    示诸菩萨。令欣仰故
    经。时无垢称(至)令其乃尔。赞曰。此重征也。
    菩萨利物。命进问安。谈谑设座。座虽久设。谈
    谑次施。故调吉祥何不威神加护诸德令
    其缄默乃尔无酬
    经。妙吉祥言(至)勿轻末学。赞曰。此反责
    也。令默所由已如前辨。对众征弄。想非所
    宜。故今责之。勿轻末学。未学尚不可轻。先
    德如何辄鄙。事未可知
    经。时无垢称(至)蔽于众会。赞曰。下第三他
    令传此言。有二。初明神化。后使传言。此神化
    也。问。何故请座。心念即来。今时请食。令化
    使往。答。食有随来之者近客。故使化人。座
    无随座之宾请座。不须使往。又神通化用不
    一权宜。何必济命化人未必并须无信
    经。而告之曰(至)方共坐食。赞曰。下使传言有
    二。初示处。后传言。此示处也
    经。汝往到彼(至)安乐住不。赞曰。下传言有
    四。一教轨仪。至彼顶礼。二命敬慰应作是言
    等。三请食。四所由。此初二文也。旧经但有传
    言顶礼。无教化者至彼稽首
    经。遥心右绕(至)施作佛事。赞曰。正明请食
    经。令此下劣(至)名称普闻。赞曰。请食所由
    有二。见食发心。名欣大慧。众生利益。并扬佛
    德。名称远闻。由此二义。故令请食
    经。时化菩萨(至)香台佛足。赞曰。下第四使承
    威往请。有二。一见到彼国。二闻传此言。此
    初也
    经。又闻其言(至)安乐住不。赞曰。下闻传此
    言。有三。初闻敬慰。二闻请食。三闻所由。此
    初也
    经。遥心各绕(至)施作佛事。赞曰。请食也
    经。令此下劣(至)名称普闻。赞曰。闻所由也
    经。时彼上方(至)下劣欲乐。赞曰。下第四大
    段得食而返。有六。一在彼未还。二得食而返。
    三众闻皆集。四劝众食之。五此问彼佛。六彼
    问此法。初中有四。一菩萨叹问。二彼佛具陈。
    三重请所由。四广谈胜德。赞叹可知。发问有
    三。一问东方。二问界所。三问下劣意乐。如
    文可知
    经。寻问最上(至)为说斯事。赞曰。结成请答
    经。佛便告曰(至)宣扬正法。赞曰。下彼佛具
    陈。有二。一陈释迦。二陈无垢。此陈释迦。出
    五浊世。为度下劣欲乐有情。宣扬正法。此答
    二问。一答界所。下劣等也。二答下劣意乐。五
    浊之世有情也。梵去索诃。此云堪忍。堪能忍
    受诸苦事故。天授出血。善星扫迹。如是等也
    经。彼有菩萨(至)开示妙法。赞曰。下陈无垢。
    有二。一陈己身。二陈遣信。此初也
    经。遣化菩萨(至)善根增进。赞曰。此陈遣信。
    所以称扬我及此土。令彼菩萨善根增故。即
    前所说当欣大慧。此答前问从何处来
    经。彼菩萨众(至)无畏若斯。赞曰。重请所由
    也。其无垢称。道德何如。神通无畏如此可爱。
    若如也。斯此也
    经。彼佛告言(至)无量有情。赞曰。此广谈德
    也。初地菩萨。为百百亿国。二地。千百亿。乃
    至十地。遍于十方一切佛国。顿令化往施作
    佛事。利乐有情。彼无垢称。位德既高。故能若

    经。于是最上(至)化菩萨手。赞曰。下第二段得
    食而返。有七。一香台与食。二菩萨请来。三彼
    佛许敕。四彼众至此。五化座待之。六食香普
    薰。七众闻惊悦。此初也。有一香器。能生众
    香。盛满香食。授化菩萨。佛力所加。盛食授
    与。显佛慈悲欲为利益。自盛付之。或显由
    佛。力。未必自盛
    经。时彼佛土(至)听闻正法。赞曰。二菩萨请来。
    请来至此。礼敬三宝。此请礼敬佛。及闻正
    法。旧文无法
    经。并欲瞻仰礼敬(至)加护听许。赞曰。此敬
    礼僧。陈请来意。愿加听许
    经。彼佛告曰(至)今正是时。赞曰。三彼佛许
    敕。有二。初许。后敕。此许也
    经。汝等皆应(至)醉闷放逸。赞曰。下敕有三。
    初敕摄香。次敕隐色。后敕于世界勿生劣想。
    或初为人。后为世界。故有敕之。初有二敕。此
    初文也。堪忍恶界。气恶无香。乍闻香极。恐生
    醉闷。耽染爱着。既醉闷已。无所觉知。乃为放
    逸。不自策励
    经。汝等皆应(至)心生愧耻。赞曰。此敕隐色。
    彼大菩萨。相好严身色相第一。此小菩萨。随
    劣恶生。外非胜相。顾己观他。心生愧耻。故应
    隐色勿遣生惭
    经。汝等于彼(至)而作障碍。赞曰。下敕于界勿
    生劣想。初标。后释。此初也。妙香世界。珍宝
    香成。此土秽处。实为下劣。障碍有二。一于世
    界生下劣想。心生卑贱。不敬彼佛。不度彼生。
    自为障碍。二于世界生下劣想。心生卑劣。不
    为化度。与此众生而作障碍
    经。所以者何(至)无有差别。赞曰。此释敕意。
    一切国土。无有实体。犹若虚空。或法性土。无
    相如空。何善何恶。佛为化生。随乐示现。染净
    无定。然佛所感报土。清净无别。故知释迦土
    秽。随乐现之。本土清净。与我无异。故于彼土
    勿生下劣
    经。时化菩萨(至)?H然而现。赞曰。四彼众至
    此。彼佛许来以赴净名之意。无垢心念以利
    所宜之生。故双承威神。?H然至此
    经。时无垢称(至)皆坐其上。赞曰。五化座待
    之。命进设座。待宾当机。故化为之。以安上

    经。时化菩萨(至)香气芬馥。赞曰。六食香普
    薰。有三。初以食器授。二普薰世界。三由薰气
    馥。如文可知
    经。广严大城(至)身心踊悦。赞曰。七众闻惊悦

    经。时化城中(至)无垢称室。赞曰。下第三段众
    闻皆集。有二。初人王入室。后天神来仪。欲显
    可尊。幽显咸萃。人王有三。一入。二叹。三礼。
    此入也。人闻香气。近众皆来
    经。见此室中(至)叹未曾有。赞曰。二叹也。覩
    众甚多。见座高广。故生欢喜。叹未曾有
    经。礼诸菩萨(至)却住一面。赞曰。三礼也。菩
    萨声闻。变身称座。彼来既覩。故为敬礼
    经。时诸地神(至)无垢称室。赞曰。此天神来
    仪。有灵闻香。理应寻至。况诸威德闻已不来。
    色界诸天。虽无鼻识。圣根互用。闻香亦来。
    应依定闻。故皆来至
    经。时无垢称(至)甘露味食。赞曰。下第四段劝
    众食之。有六。初劝皆食。二有念食少。三化者
    结之。四食已有余。五食已安乐。六身出诸
    香。初文有二。初劝。后诫。此劝也。此食乃是
    香台如来所施甘露。能消一切烦恼毒害。上
    妙味食
    经。如是食者(至)定不能消。赞曰。此诫也。佛
    行大悲。薰击身心。变起此食。本欲利乐诸
    有情故。勿以生死自利少分下劣之心而食
    此食。无大悲意。定不能消。诫生大意
    经。时众会中(至)如是大众。赞曰。二者念食
    少也
    经。时化菩萨(至)无量福慧。赞曰。三化者诰
    之。有二。初略诰。后广显。略诰有二。初标。后
    释。此标也。此食乃是如来所设。勿以小福轻
    量不足
    经。所以者何(至)终无有尽。赞曰。此释也。海
    水有穷。食终无尽。佛力能置。故使然也
    经。假使无量(至)犹不能尽。赞曰。下广显前
    义。有二。初标。后释。此标也。设使大千一切
    有情。一一以手。握抟此食。量等妙高。经劫
    抟握。而欲食之。犹不能尽
    经。所以者何(至)终不能尽。赞曰。下释所由。
    戒定等五。如前已释。食从此等无边因生。果
    亦无量。佛食之余。故诸有情经百千劫。食终
    不尽
    经。于是大众(至)而尚有余。赞曰。食已有余。
    乍观食器。一力所。圣德所加众食不尽
    经。时诸声闻(至)之所住持。赞曰。五食已安
    乐。初法。后喻。妙食所持。圣威所引。本为济
    物。故身安乐。举喻成言。食者此食者。譬如
    一切十方报土。安乐庄严世界菩萨安定之
    身。胎悦无恼。与彼同故。不但西方极乐世
    界。十方一切安乐世界。皆以为喻
    经。身诸毛孔(至)种种妙香。赞曰。六身出诸
    香。食此食者。亦如十方妙香世界。众妙香树。
    常出妙香。昼夜无尽。不但上方妙香世界香
    树为喻。十方一切妙香世界。皆所喻之。义
    无异故
    经。时无垢称(至)云何说法。赞曰。下第五段此
    问彼佛。有二。初问。后答。此问也。即阶小位。
    亦有不知。故试问言汝等知不
    经。彼诸菩萨(至)皆悉调伏。赞曰。下答有二。
    初答不同。后释利相。此初文也。不同此土依
    音声起文词说法。但以妙香。令其息恶。故云
    调伏
    经。彼诸菩萨(至)菩萨功德。赞曰。此释利相。
    菩萨座树。香气皆流。彼闻妙香。即得胜定。
    定为根本。使能发慧。菩萨功德。因此而生。
    定能发生一切功德。故名一切德庄严定
    经。时彼上方(至)云何说法。赞曰。下第六段彼
    问此法。大文有六。一问化宜。二答化法。三彼
    赞叹。四述成。五问生净土之因。六答得净
    土之业。此问化宜也
    经。无垢称言(至)而调化之。赞曰。下答化法有
    三。初标答以言。次别显言相。后释言所由。此
    初也。夫行化者。皆为应宜。宜既难调。化须刚
    强。以言导利。初物可从。香味引之。彼使乖
    角。故以刚强之语。化彼难调之众
    经。云何名为(至)刚强语言。赞曰。下别显言
    相。有三。初问。次答。后结显成。此问也
    经。谓为宣说(至)是诸根缺。赞曰。下答有二。
    初四段。唯示恶因果令生厌断。后有廿对。通
    示善恶令生欣厌。此初段有五句示恶果。无
    暇生者。八无暇处生也。无暇之义。如前已说。
    三恶趣中。应说处所形量若相命限。如余处
    辨。恐繁不述
    经。此是身恶行(至)是意恶行果。赞曰。此第二
    段有三句。示三业中恶因果也。三业体性。有
    表无表。诸支多少。界地宽狭。皆如别章。然
    通加行根本后起三种。轻重之业。皆此所摄。
    故恶十业道外别明三业。业道唯重。唯根本

    经。此是断生命(至)是欲邪行果。赞曰。下第三
    段有十句。示十业道恶因果也。此身三恶。
    不与取者。旧云偷盗。不但白劫窃盗方名此
    罪。今显一切地物他心不与而强取之。皆此
    罪故。名不与取。欲邪行者。欲谓贪欲。显究竟
    时皆贪欲故。要非自物。设是自物。非时非处
    非量非度。亦成业道。异此自物。便非业道。故
    名邪行
    经。此是虚诳语(至)是杂秽语果。赞曰。此语四
    恶。心境相乖名虚。以令他解名诳。若言妄语
    生死实语。亦名妄语。体虚妄故。离间语者。旧
    名两舌两头道舌。可名两舌。五头首舌。
    并名五舌。由此但应言离间语。出言离间他
    亲好故。?恶语者。旧云恶口。此非口恶。是语
    恶故。发世猥言。?鄙可恶。名?恶语。杂秽语
    者。旧云绮语。杂饰名绮。诸赞叹词。皆应绮
    语。今名杂秽。文词绮杂。鄙猥名秽。诸赞叹
    词。便无此过
    经。此是贪欲(至)是邪见果。赞曰。意三恶也。
    此恶业果名名有四。一异熟果。为造下品十
    恶业道生饿鬼。中品生畜生。上品生那落迦。
    人天之果。并善业招。设有别报不善业果。不
    名异熟。由此但说三恶趣有。二等流果。谓
    从恶趣没后生人中。由杀生故。短寿多病。不
    与取故。乏少财物。欲邪行故。妻不贞良。虚诳
    语故。多被诽谤。离间语故。亲友乖离。?恶语
    故。恒闻不如意声。杂秽语故。言不威肃。由贪
    欲故。贪转猛威。由嗔恚故。嗔转猛盛。由邪
    见故。痴转猛盛。诸邪见者痴增上故。三增
    上果。由杀生故。一切外事乏少光泽。不与取
    故。多遭霜雹。欲邪行故。多诸尘坌。虚诳语
    故。多诸臭秽。离间语故。高下险阻。?恶语
    故。其地咸卤硗确秽恶。杂秽语故。时候乖变。
    贪欲故。果实??佟`另9省9?缎量唷P凹?br> 故。果味辛苦或全无果。四士用果者。令相应
    俱有二法增长。或更无别体。即此三果五蕴
    假者之所感得。无多别相。所以不说。此等一
    一。皆如瑜伽第五十九六十。对法第七。及如
    经说
    经。此是悭吝(至)是愚痴果。赞曰。下第四段有
    六句。示六蔽恶因果。亦有三果。准前应知。随
    义别配
    经。此受所学(至)此非应作。赞曰。下廿对。旧
    有九对。通诸善恶。令生欣厌。此有三对。受所
    学者。初所受戒。持别解脱者。受持戒。或初遮
    戒。后是性戒。或后是初时。初舍恶故。初是后
    时。领所受故。翻上二可知。此应作者。作持之
    戒。非应作者。止持之戒。或作犯之戒
    经。此是瑜伽(至)此非障碍。赞曰。此有三对。
    瑜伽者。相应观行义。永断者。圣道弃之。障碍
    者。障圣道法
    经。此是犯罪(至)此是邪道。赞曰。此有三对。
    出罪者。忏悔法。杂染者。染谓烦恼等。与染杂
    者诸有漏也
    经。此是善(至)此是过失。赞曰。此有六对。顺
    理益物名善。可毁可坏名世间。可厌可怖名
    罪。漏者烦恼。犹如漏舍。甚可厌恶。有此烦
    恼。故名有漏。为之言作。有所为作名为有为。
    加功而得此德。名为功德。翻上可知
    经。此是有苦(至)此是涅??。赞曰。此有五对。
    逼迫名苦。适悦名乐。恶法可厌。劣法可舍。嚣
    繁名生死。翻上可知
    经。如是等法有无量门。赞曰。此结类成。上
    来诸门。名无量义。恐繁不述。应如理思。余土
    众生。根利易化。见光明等。便能入道。此土不
    然。故须丁宁一一教示
    经。此土有情(至)令其调伏。赞曰。下释语言所
    以。有三。一法。二喻。三合。此法说也
    经。譬世如象马(至)然后调伏。赞曰。此喻说
    也。旧文两喻。加楚毒者苦鞭捶等
    经。如是此土(至)趣入正法。赞曰。此合说也。
    诲者示也。喻者晓也。苦切晓示。令其调伏趣
    入正位
    经。时彼上方(至)得未曾有。赞曰。三彼赞叹有
    二。初得未曾。后兴赞叹。此初也
    经。皆作是言(至)调伏摄益。赞曰。下与赞叹。
    初叹如来。后叹菩萨。释迦能也。是佛之姓。牟
    尼寂静义。能寂默于生死诸恶。故云能寂。释
    迦姓也。瞿昙望也。此云日炙。又名甘蔗。如人
    姓卢是鬼子卢。此卢可重。余卢即非。若姓释
    迦。是瞿昙释迦。此释迦可重。余释迦则非。说
    此本缘。如别章说。释迦实德。叹美不穷。现为
    劣生。故名隐覆。极恶众生。故名下劣。无圣法
    财。故名贫匮。调伏断恶。摄益与善
    经。是诸菩萨(至)难化有情。赞曰。此叹菩萨。
    忍种种劳倦者。利众生时。苦恼事也。胜希坚
    牢者。众事恼乱不退败也。过外道等名胜精
    进。世间难遇名希有。不可退屈名坚牢不可
    思议。策励深也。大悲精进。为物起也。此精进
    言。通上诸义。一胜。二希。三坚牢。四不思议。
    五大悲精进
    经。无垢称言(至)难化有情。赞曰。四此述成有
    二。初述成。后叹胜。此述成前赞叹如来
    经。诸菩萨众(至)无量有情。赞曰。此述成前赞
    叹菩萨
    经。大士当知(至)所得功德。赞曰。下叹胜有
    三。一标胜。二显胜。三结胜。此初也。此土修
    行诸菩萨行。忍苦精勤。摄益弘广。所以一生
    修福。胜彼一切妙香世界百千大劫。彼界众
    事。皆妙香成。故言一切
    经。所以者何(至)之所无有。赞曰。下显胜有
    二。初显所由。后显胜行。此初文也。由修十
    法。济有苦众生。胜余佛土。余佛土中无苦
    有情及烦恼等。亦无二乘。故一生修。胜余多

    经。何等为十。赞曰。下显胜行。有三。初征。次
    显。后结。此征也
    经。一以惠施(至)摄诸愚痴。赞曰。此六到彼
    岸。除于六蔽。以拔苦生。余佛土中。纯行胜
    行。无六蔽故
    经。七以说除(至)乐小法者。赞曰。四轮摧于
    八难。普摄有情。如前已说。余土无八难故。以
    大乘法摄乐小者。余土无小。故为殊胜
    经。九以种种(至)一切有情。赞曰。余土无有未
    种善根。一切皆是善根熟者。故此胜余。余土
    无有恶法有情。不须四摄。此行四摄。摄恶有
    情。故胜余土
    经。是为十种修集善法。赞曰。此结也
    经。此堪忍界(至)之所无有。赞曰。此结胜也
    经。时彼佛土(至)生余净土。赞曰。五问净土之
    因也。此土菩萨。行前十法。住在地前。成熟几
    法。不毁此法。无伤善行。或不毁善。无伤起
    恶。得住十地。后生净土。若已住十地。任运生
    净土。不假此问也
    经。无垢称言(至)生余净土。赞曰。六答得净土
    之业。有三。一标。二显。三结。此初也
    经。何等为八。赞曰。下显有二。初征。后显。此
    征也
    经。一者菩萨(至)希望善报。赞曰。下显为八。
    见彼于已有恩。成已菩提故。非已于彼有益。
    不见大利故。况说三事空。有希善根
    经。二者菩萨(至)悉回施与。赞曰。大悲广运。
    代彼受苦。大慈广运。回施善根
    经。三者菩萨(至)心无?碍。赞曰。怨亲不二。
    平等济拔。不为爱憎。心无障碍。?者障故
    经。四者菩萨(至)敬爱如佛。赞曰。?x谓醉逸。
    纵荡身心。慢谓踞傲。自尊卑物。?x有七种。谓
    无病?x。少年?x。长寿?x。族性?x。色力?x。富
    贵?x。多闻?x。慢亦有七。一慢。谓于劣计已
    胜。或于胜计已等。二过慢。谓于胜计已等。及
    于等计已胜。三慢过慢。谓于胜计已胜。四我
    慢。谓恃我高举。五增上慢。少得多得。六卑
    慢。多分胜已。谓已少分劣。七邪慢。已全无
    德。谓已有德。昔由内?x。于外生慢。故沈生
    死。今应除之。敬他如佛
    经。五者菩萨(至)无疑无谤。赞曰。昔不闻法。
    设闻疑谤。故沈生死。今得听闻。应断疑谤
    经。六者菩萨(至)不生?x慢。赞曰。昔妒他荣。
    ?x慢自利。故沈生死。今于他利。应无嫉妒。自
    利不慢
    经。七者菩萨(至)不讥他犯。赞曰。调伏自心。
    令离众恶。以心如猿猴难可禁制。故应调伏。
    吾日三省尚为世仁。况常思过。不毁他非。非
    菩萨也
    经。八者菩萨(至)菩提分法。赞曰。于恶不放
    逸。于善法常求。修菩提分。曾无懈?
    经。堪忍世界(至)生余净土。赞曰。结也
    经。其无垢称(至)无生法忍。赞曰。品第五段。
    时众利益。未求趣者。皆同发心。已修行者。得
    无生忍
      菩萨行品
    合十一品。正陈本宗分中有三。上来九品。明
    菩萨境。此之一品。明菩萨行。识境方起菩萨
    行故。菩萨之义。如上已释。行者因业。菩萨所
    修成佛因业。此品广明。名菩萨行品
    经。佛时犹在(至)皆现金色。赞曰。品段有三。
    初未至?园以现相。次至佛所以陈述。后菩
    萨赞请以归还。初中复三。初未至现相。次
    阿难怪问。后世尊具告。此初也。其彼欲来。预
    现前相。一变广博。增大行故。二变严净。灭
    烦恼故。三变金色。显成第一殊胜果故
    经。时阿难陀(至)皆现金色。赞曰。阿难怪问。
    不识此相。问此由谁
    经。佛告具寿(至)现此前相。赞曰。世尊具告
    经。时无垢称(至)听受妙法。赞曰。下第二段至
    佛所以陈述。大文有四。初平章欲至。二到已
    归礼。三世尊指诘。四闻香怪问。初中复二。初
    无垢平论。后吉祥答可。此初也。佛遣来问理
    合自辨。况加瞻仰而为闻法。应与大众往佛
    所耶
    经。妙吉祥曰(至)可同行矣。赞曰。此吉祥答
    可。众生根就。佛悲广运。故云是时可同行

    经。时无垢称(至)往诣佛所。赞曰。第二到已归
    礼。有三。初掌持往诣。次到已归礼。后佛命就
    座。此初也。以神境通。令众不起本座。并座置
    掌。持诣佛所
    经。到已置地(至)俨然而立。赞曰。到已归礼有
    三。初无垢归礼。次菩萨归初礼。后大众归
    礼。此初也。以众置地。自礼世尊。绕已却住。
    俨然而立。顶礼屈五轮以归尊。右绕规六通
    而现化。七匝灭七随眠。得七觉分。成七清净。
    而佛得一切智地。得一无相。合掌表冥真
    境。俨然而立。蒙佛垂喻
    经。诸大菩萨(至)俨然而立。赞曰。此菩萨归礼
    经。诸大声闻(至)俨然而立。赞曰。此大众归
    礼。方申须敬。下座而归。闻法将行。故皆俨
    然而立
    经。于是世尊(至)各复本座。赞曰。下佛命就
    座。初命。后座。此命也。接来有礼。如法慰问。
    将悟圣道。令各复座
    经。时诸大众(至)恭敬而坐。赞曰。禀命不轻。
    各还本座。表将涅??。所以先坐。坐必卧故。
    卧极涅??
    经。尔时世尊(至)之所为乎。赞曰。第三世尊指
    诘为四。一佛问。二彼答。三重征。四彼述。此
    初文也。无垢大士。住解脱位。由此第一。名最
    胜智。任运能现。名为自在。妙用无碍。名神力

    经。舍利子言唯然已见。赞曰。二彼答也
    经。世尊复问汝起何想。赞曰。三重征。汝于
    此中。起何相解
    经。舍利子言起难思想。赞曰。四彼述有二。
    初标。后释。此标也
    经。我见大士(至)不能述叹。赞曰。下释难思。
    有二。初说无垢难思。故云我见大士不可思
    议。后说神力难思。于其作用神力功德。不能
    以算而数。不能以思而思。惟亦思也不能
    以言而称以心而量。皆是寻伺道故。由此四
    义。不能陈述而叹扬耳。旧云非意所图非度
    所测。人非意所图。事非度所测。又度者根
    也人度下不测上故
    经。时阿难陀(至)为是谁香。赞曰。第四闻香怪
    问。有四。初阿难惊疑难。二?子傍通。三问
    住久如。四叹陈佛事。初中有二。初阿难疑问。
    后世尊正答。此疑问也
    经。佛告之言(至)毛孔所出。赞曰。此世尊答
    经。时舍利子(至)然出是香。赞曰。二?子傍
    通。有三。初?子答。二阿难问。三?子述。此
    初也。阿难白佛。佛答菩萨毛孔所出。?子
    不问说已亦有遂自陈诚
    经。阿难陀曰(至)何缘而有。赞曰。二阿难问。
    菩萨所出。乍可修成。汝等何缘复能流出
    经。舍利子言(至)供诸大众。赞曰。下?子述。
    初述食来所由。后述香馨所由。此初也
    经。其闻取有(至)皆出是香。赞曰。此述香馨
    所由
    经。时阿难陀(至)当住久如。赞曰。三问住久
    如。有四。一问香久近。二答尽食消。三问食消
    久近。四答食消时分。此初问也。香气住身久
    近时即。犹如何等
    经。无垢称言(至)其香犹住。赞曰。二答尽食消
    也。香随食质。食有香存。食起香气。食消香灭
    经。阿难陀曰(至)当皆消灭。赞曰。三问食消久

    经。无垢称言(至)而不为患。赞曰。四答食消时
    分。有三。初总答。次别显。后喻成。此初也。食
    之势分。亦随世食。七日七夜。住已方消。大悲
    神力。虽久未消。而不为患。不同世食虽经七
    日势尽消化而有为患。此言七日。且随世食。
    多分为论。非要定尔。或增或减有不定故。且
    如声闻利根得果。有六十劫。菩萨发心证无
    生等。必一大阿僧只。若得已方消。岂只七日
    得声闻果。唯经七日证无生等。三生得果。不
    经七日由此故处。且随世食。多分为论
    经。具寿当知(至)然后乃消。赞曰。二别显有
    三。初显得声闻。后显得菩萨。声闻有三。此
    从凡得见谛。具寿者。旧云慧命。呼阿难陀为
    具寿也。世间有情。多爱于命。闻言长寿。谁不
    生欢。出家之人。多爱智慧闻言智慧。谁不生
    喜。亦如俗人之爱命也。由此旧经呼为慧命。
    寿者命也。具足世命。及具出世之智慧命。不
    可偏彰故。命双呼。通言具寿。已发声闻之
    心。未入见谛。食已要入。然后乃消。极速三
    生极迟六十劫。正性离生义如前释
    经。未离欲者(至)然后乃消。赞曰。此第二从见
    谛得离欲。得离欲者。不还果也
    经。未解脱者(至)然后乃消。赞曰。此第三从有
    学得无学。心解脱者俱解脱阿罗汉果。得离
    诸欲定障解脱涅??八解脱故
    经。诸有大乘(至)然后乃消。赞曰。下显得菩
    萨。有四。此从凡夫具菩萨性。要发大心。然后
    消化。义显无性不得此食。不发心故。虽具世
    间有漏五根。此利出世。故彼不得。义显此食
    至得部行独觉。然后乃消类声闻故多不逢
    佛。故不说之。类显声闻具种姓者得食发心
    然后乃消。此文中略。义类应有
    经。已发无上(至)然后乃消。赞曰。二已发心。
    要得初地。无生初得。在初地故。三从初地要
    得八地。具足不退。在八地故。四从八地要至
    补处补处乃在一生系故。亦应一生系得此
    食已。成佛乃消。然为一生多居知足。此食不
    至一生之身。故略不说。或义应有。文略无之
    经。具寿当知(至)然后乃消。赞曰。三喻成也。
    初喻。后合。此喻也
    经。食此食者(至)然后乃消。赞曰。此合也。食
    如药王。惑同众毒。准此法喻。唯喻得道断
    惑根本。不喻种姓创发心等。未断惑故。或复
    此喻。通喻一切伏断正断。皆名除故
    经。阿难陀言(至)作诸佛事。赞曰。下第四以
    叹陈佛事。有二。初阿难赞叹。后佛陈佛事。此
    初也。佛以利乐有情之事。故名佛事
    经。佛即告言(至)作诸佛事。赞曰。下陈佛事。
    有三。初印谈佛事。二例说所余。三佛身同异。
    此初也。如是如是。印成前说。谈其佛事。所致
    如此
    经。尔时佛复(至)作诸佛事。赞曰。下例说所
    余。有三。初牒无垢佛事。次显所余佛土。后结
    成胜益。此初也
    经。如是于余(至)而作佛事。赞曰。下显所余佛
    土。余有十四余种。分四。初之十种。别别悟
    入。次有二种。悟入三性。次有一种。因言悟
    道。后有一种。因寂证法。名为佛事。此初五
    种。由观光明。或光所触。众苦皆除。思得智
    慧灭痴?故。见菩提树。思觉树生。起四无量。
    荫群生故。见诸菩萨。发心修行。希同类故。如
    念地藏。不念释迦之类。见佛相好。发心欣乐。
    厌生死身。获大果故。由见化人。根器方熟。知
    佛神用。起愿乐故
    经。或有佛土(至)而作佛事。赞曰。此有五种。
    由见衣服。起惭愧故。出见卧具。欣修四禅。
    起净命故。由见饮食。思求觉浆解脱之味。欣
    法食故。由见园林。修习总持无漏法故。由见
    台观。欣净土等诸妙处故
    经。或有佛土(至)而得调伏。赞曰。下有二种悟
    入三性。为二。初别悟入二性。后一悟入依他。
    此入所执及知圆成。由观虚空。都无性相。
    悟入所执生法二我体无亦尔。由此有情调
    伏断执。悟二性无。达二空理
    经。或有佛土(至)而作佛事。赞曰。此入依他。
    闻言宣说幻等十喻。非有似有。诳惑愚夫。因
    缘之事。便入依他
    经。或有佛土(至)而作佛事。赞曰。此之一种。
    因言悟道。闻语宣说诸法真性。便知圆成。闻
    说俗相。便知依他。既知二谛。悟所执无。唯有
    境相。便知所执。名入三性。诠此三故
    经。或有佛土(至)而作佛事。赞曰。此后一种。
    因寂悟法。由见佛土寂然漠然。无言恶。无说
    善。无所诃责。亦无赞叹。无所思惟。无推求
    诸法。亦无分别戏论诸法。无表彰。无指示。悟
    法性相本性寂漠。体离言路。过寻思境。或前
    因言。悟世俗谛。今因寂寞。悟胜义谛
    经。如是当知(至)亦无数量。赞曰。下结成胜
    益。有四。初显佛事众多。二显动止皆益。三明
    众多所以。四劝示道理。此初也。以世界无量。
    佛土无边。佛既无边。利事无数
    经。以要言之(至)皆名佛事。赞曰。此显动止皆
    益。行住坐卧名威仪。或去或住名进止。缘领
    诸境名受用。凡所起作名施为。不获广说。且
    要言者。如是等类。一切皆令所化调伏调生
    长善伏制断恶。是故一切皆名佛事。如问阿
    难当天雨不。知而问者。欲令余人审谛事故。
    佛知尚问。况于我等。故皆佛事
    经。又诸世间(至)而作佛事。赞曰。此明众多所
    以。八万四千法门者。贤劫经云。时有菩萨。名
    曰喜王。宴坐思惟。过七日已。来谓佛所。自
    言世尊。行何三昧。速证法门。佛告喜王。有三
    昧名了诸法本际。菩萨行已。速入八万四千
    法门。如从最胜光曜。乃至最后分布佛体。有
    三百五十。于此一一。皆行六波罗蜜。成二千
    一百。如彼经中一一别说彼六度相。此复一
    一。对治贪嗔愚痴各增及三等分。此之四种。
    有情心行。成八千四百。如是一一。复各对治
    四大种中及六无义所生过失。如是合成八
    万四千。六无义者。即六境也。不生义利。故名
    无利。由众生机有八万四千。所起之病亦八
    万四千。所治之病既八万四千。能对治行亦
    八万四千。行既八万四千。能诠法门亦八万
    四千。众生既为四魔所娆。八万四千烦恼所
    娆。如来即以对治彼法。施作佛事。佛事者。本
    治惑病。应物机故
    经。汝今当知(至)一切佛法。赞曰。四劝示道
    理。有四。初牒示悟入。二劝除顺违。三令生信
    乐。四释成前义。此初也。能知上法。名为悟入
    一切佛法。悟知佛法。本利生故。能诠所诠。能
    治所治。能生所生。不过如前所说法故
    经。若诸菩萨(至)不生忧恚。赞曰。二劝除顺
    违。见净土之顺已。勿生欢喜而起贪着。见秽
    土之违已。勿生忧恼而起嗔恚。净之与秽。俱
    利乐故
    经。于诸佛所(至)叹未会有。赞曰。三令生信乐
    也勿起下劣。当生上品信乐欲等
    经。诸佛世尊(至)差别佛土。赞曰。释成前义。
    十方诸佛。功德皆同。由得真如平等性故。又
    初地上得三平等。一佛。二菩萨。三一切有情。
    佛身功德均。菩萨二行均。众生大悲均。空无
    实我均故。又得十种平等性故。一证得诸法
    增上喜爱。二违离异相非相。三领受一切缘
    起。四弘济大慈。五无待大悲。六随诸众生所
    乐示现。七一切有情敬受所说。八世间寂静
    皆同一味。九世间苦乐皆同一味。十修殖无
    量功德究竟。由证真如及三十平等。故佛功
    德一切平等。勿生忧喜贪嗔违顺。但为众生。
    现土净秽。非法不平土有好恶。本同末异故
    经。汝今当知(至)都无差别。赞曰。自下第三佛
    身同异。国土同异。便说身故。大文有二。初
    举喻显同异所由。后广法说平等之相。初中
    有二。初喻。后法。此喻也。虽所依地胜劣不
    同。金银净秽。相有异故。而上虚空。都无差别
    经。如是当知(至)都无差别。赞曰。应物现身。
    种种不同。合前所依地有胜劣。无碍智慧。究
    竟无尽。圆满无缺。都无差别。合上虚空无尽
    亦无缺。福慧似彼。故以为喻。他受用身及变
    化身。为物现故。有种种异。自受用身。一切平
    等。由证真如等法身故
    经。汝今当知(至)悉皆平等。赞曰。下广法说平
    等之相。文有其四。初佛德平等。二名号平等。
    三赞叹深达。四阿难谦退。初复有二。初标。后
    显。此标也
    经。所谓最上(至)不其佛法。赞曰。下显平等。
    最上者第一故。周圆者遍十方。无极者后无
    尽。此三句通下诸别句。一一皆通下诸句故。
    下别句中。初别明内德。次别明外德。后双显
    二德。此初有九。一形量色。二威光。三相好。
    四族性。五尊贵。六清净五蕴。七诸力。八无
    畏。九不共佛法。此九皆最上周圆无极故。初
    五身等。后四德等
    经。大慈大悲(至)威仪所行。赞曰。此别明外
    德。有七。一大慈。二大悲。三大喜。四大舍。五
    利益。六安乐。七威仪所行。四无量者。凡圣三
    乘。通有漏无漏。通假实想。唯观欲色。不通无
    色。此言大者。唯圣非凡。唯大非小。唯无漏非
    有漏。唯实相观非假想。通缘三界。唯佛所起。
    境大。行大。利乐大故。别标大名。利益摄善。
    安乐离恶。利益离苦。安乐与乐。如是等门。有
    十义别。如唯识疏。威仪者。行住坐卧利益方
    便。所行者。佛所行处。谓游化境
    经。正行寿量(至)悉皆平等。赞曰。下双显二
    德。有六。一正。行三业也。二寿量。随众生略
    无尽期故。三说法。四度脱。令离苦。五成就。
    令得离果。上明内身。六明净土。如是一切悉
    皆平等。由谓往因。时分遇缘。精?ヒ饫帧Vふ?br> 法性。三十平等。皆平等故。今得果时。内外
    二法。内身外土。一切无别
    经。以诸如来(至)名为佛陀。赞曰。二名号平
    等也。以诸佛法最上周圆究竟无尽。无尽即
    无极。三义等故。其名亦同。一同名。三藐三
    佛陀。谓正等觉。初三者正也。藐者等也。又
    三正也。佛陀觉者也。应云正觉者。等觉者正
    觉者。合名正等觉者。初正觉者。异凡夫。凡夫
    耶觉故。次等觉者。异二乘。二乘唯知生空无
    我。偏觉法故。后正觉者。简异菩萨。菩萨虽正
    觉等觉。未正圆满觉诸法故。两正名同。合名
    正等觉。二同名达他揭多。此云如来。涅??经
    云。如过去诸佛所行妙行三十七品十一空
    等。来至涅??。故名如来。如他修行。如他证
    理。来证涅??。故名如来。佛陀觉者。具一切智
    一切种智。能自开觉。亦能开觉一切有情。如
    睡梦觉。如莲花开。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故名
    佛陀。佛有十号。但举三者。正等觉智德也。觉
    诸法故。如来断德也。断诸烦恼。显真理断。故
    名断德。佛陀恩德也。觉悟他故。又三最胜。所
    以偏彰
    经。汝今当知(至)亦不能尽。赞曰。三赞叹深
    远。有四。初略总显说法难穷。次设指陈听闻
    难尽。三显诸佛万能了说。四总结成德辨难
    思。此初也
    经。假使三千(至)亦不能尽。赞曰。此设指陈听
    闻难尽。念者明记。总持者闻文义持。多闻者
    广闻三藏。久积闻故
    经。此正等觉(至)唯除诸佛。赞曰。此显诸佛方
    能了说。除佛非余所能究竟说了三义。宣扬
    者言说也。决择者慧了也
    经。如是当知(至)不可思议。赞曰。此总结成德
    辨难思。功德既无量。妙辨亦难思。菩提无量。
    故能决择。妙辨难思。故能宣说
    经。说是语已(至)多闻第一。赞曰。四阿难谦退。
    初后佛止。此初也。于此三义。久听不知。昔
    号多闻。今成少识。故今谦退。不敢福第一
    经。佛便告曰(至)非于菩萨。赞曰。佛止有三。
    初会昔名多闻第一。次总止之不应高测。后
    校量胜劣。此初也
    经。汝今且止(至)无能测者。赞曰。此总止之不
    应高测。结喻显成不听高测。文可知也
    经。汝等声闻(至)亦不能及。赞曰。此量胜劣。
    汝勿辄思菩萨所有一切境界。下测上位。根
    地人度悉有异故。其无垢称。于一食前。请座
    设食屏室纳宾。如上所陈。所现神力。二乘
    乃于百千劫作所不能及。解脱菩萨。既非余
    境。不可校量。神通境故
    经。时彼上方(至)舍离是心。赞曰。下品第三段
    菩萨赞请以归还。有三。初赞悔请法。次佛为
    广说。后欢喜供养赞德而还。初中有二。初赞
    悔。后请法。初中复二。初标。后释。此初也。本
    在香城。见秽下想。今闻妙理。生悔愧后。本
    谓释迦身卑土秽。生下劣想。谓下劣于妙香
    佛界。何知今者佛身内德。及实净土。本来平
    等。为有情现。身土不同。故悔前心。而生后

    经。所以者何(至)示现佛土。赞曰。此释前标所
    悔愧事。佛境难思。为有情故。我时不测。故有
    悔心。如如有情者。有情意乐非唯一故。如是
    如是者。佛利乐事亦非一故。随彼有情种种
    所乐。佛乃为现种种身土。我先不知。故生下
    劣。今知是已。故生悔愧
    经。唯然世尊(至)常念如来。赞曰。此请法也。
    覩物思人。在俗常意。况闻妙法。不念如来
    经。说是语已(至)当勤修学。赞曰。下佛为广说
    有二。初总也。后别。此总也。解脱法者。即无
    为理。无漏诸法。离诸烦恼。名为解脱。门者
    教也。教能显义。名之为门
    经。云何名为有尽无尽。赞曰。下别有三。初
    释二义令不尽不住。次广说二不尽不住。后
    结成二不尽不住劝勤修学。初复有三。初问。
    次显。后劝令不尽不住。此初也
    经。言有尽者(至)无生灭法。赞曰。此释二相。
    尽有二义。一刹那尽灭。二后终尽灭。有为有
    尽。无为无之
    经。菩萨不应(至)住于无为。赞曰。此劝彼令不
    尽有为不住无为。令不尽有。灭尽有为而更
    不起。以诸菩萨常修有为行。故名不应尽其
    有为。不究竟住无为涅??。常殖生死化众生
    故。此显不尽涅??之道。或离二边。显中道

    经。云何菩萨不尽有为。赞曰。下广说二不
    尽不住。有三。初别明不尽有为。次别明不
    住无为。后二相对双辨二种。初中复三。初
    问。次答。后结。此问也
    经。谓诸菩萨(至)不舍大悲。赞曰。次答有二。
    初明不尽之意。后明不尽之相。此初也。何故
    不尽灭有为。而更起作。以诸菩萨不弃慈悲。
    常于生死。化众生故。不弃慈悲。通下诸句。由
    不弃二。故有下事
    经。曾所生起(至)而不暂忘。赞曰。下明不尽之
    相。今有五十五句。旧经但有五十句。此初句
    也。于得一切智之心增上意乐。宝重勿忘。此
    等诸位。不应别配。但可总释。或此诸行。皆唯
    十地。不弃慈悲。皆言大故。增上意乐。名曾生
    故。若在地前。其增上意。正在其位。不名曾
    故。由此故知唯说十地
    经。成就有情(至)终无厌足。赞曰。此有四句。
    一利生无倦。二不弃摄事。三护持正法。四于
    善无厌
    经。常乐安立(至)而无怖畏。赞曰。此有五句。
    一凡所修善常修回向。二求法无懈。三演法
    不卷。卷谓卷缩。一向施故。不卷缩惜。
    四胆供诸佛。五生死不畏。上已十句
    经。虽遇兴衰(至)能不耽染。赞曰。此有五句。
    一八风不动。兴衰不欣戚。二不轻末学。后
    可过己故。三己学敬爱。四于烦恼所杂一切
    有漏。能如理思。不随增长。五于涅??乐。能不
    耽染
    经。于己乐事(至)生善友想。赞曰。此有五句。
    一己乐不着。二他乐不嫉。三不味诸禅。四虽
    淤三界五起四生。而行化导。如游宫苑。甚
    生劝喜。不为厌离。五见求来者。生善友想。成
    我菩提之大业故。二十句已
    经。舍诸所有(至)不令究竟。赞曰。此有五句。
    一好舍无吝。二于智回向。三救护犯禁。四速
    满诸度。重如父母。五于三十七品。如世翼从。
    助成圣道。不同二乘。修令究竟
    经。于诸善法(至)无碍大施。赞曰。此有五句。
    一常勤修善。二乐严佛土。三欣赞佛土。四速
    成佛土。旧经此三合而为一。明佛土故。五为
    满相好。修无碍施。三十句也
    经。为身语心(至)忿恨烦恼。赞曰。此有二句。
    一持戒严三业。二堪忍固身心。旧云意而有

    经。为令所修(至)般若刀杖。赞曰。此有三句。
    一流转满所修。旧云生死无数劫。文少意异。
    将新解之。然此句居前。前句居后。二听法坚
    自心。三修慧害烦恼。般若如刀杖。御害烦恼
    诸怨贼故。上六六度
    经。为欲荷(至)善巧化智。赞曰。此有三句。一
    遍知三科荷有情智慧故。能度有情。知唯有
    法可能化度。故名荷担。二精进降魔。魔谓四
    魔。此四即军。或军有十。如龙树说。欲为汝初
    军。忧愁为第二。饥渴第三军。渴爱为第四。睡
    眠第五军。怖畏为第六。疑悔第七军。嗔恚为
    第八。利养虚称九。自高蔑人十。如是等军众。
    厌没出家人。我以禅智力。破汝等诸军。得
    成于佛道度脱一切人。三离慢求于巧化道
    智。为护正法。不自贡高。善求利他之智。于佛
    正法。能为护持旧云常求无念实相智慧。无
    所思念无漏正智。名为无念。非无心念
    经。为诸世间(至)一切世界。赞曰。此有二句。
    一常有小欲不多求。知足不更求。修行八大
    人觉等故。欲令世间爱重自身受我化故。若
    性多求。得已更求。世便不重。不受自化。二虽
    顺世间。世法不染。四十句已
    经。于诸威仪(至)正念总持。赞曰。此有三句。
    一示现杀等。一切所作而守威仪。二发通起
    慧。利乐有情。三持所闻法。为起慧念
    经。发生诸根(至)常无权滞。赞曰。此有二句。
    一发生诸根胜劣妙智。为断疑惑。应根说故。
    二证无碍辨。演法无拥
    经。为受人天(至)四无量智。赞曰。此有二句。
    一修十善。为受喜乐。二修四无量。开梵天路。
    生梵天者。修四无量。无量乃是梵天因路。令
    修无量。名开彼路。不必生于梵天处故
    经。为得诸佛(至)心无深滞。赞曰。此有三句。
    一为得佛声。劝他说法。随喜他善。赞言善哉。
    二为得佛威仪。修静三业。三为所修胜。于法
    无染。五十句已
    经。为善调御(至)劝众生学。赞曰。此有一句。
    劝学大乘调御菩萨
    经。为不失坏(至)种种大愿。赞曰。此有二句。
    一恒不放逸。功德不失。二常修妙愿。善根增
    进。愿所策故
    经。为欲庄严(至)善巧方便。赞曰。此有二句。
    一修善根庄严佛土。二修善巧所修无尽。回
    向佛智。故善无穷。不尔所修受果尽故。此五
    句已。旧经中。前佛土阙二。及阙此后三。故
    唯五十句
    经。诸善男子(至)不尽有为。赞曰。此第三结
    经。云何菩萨不住无为。赞曰。下第二解不
    住无为。有三。初问。次答。后结。此问也
    经。谓诸菩萨(至)不乐作证。赞曰。下答有二十
    一句。旧有十九句。亦通所修。不须别配凡圣
    位次。此有三句。行者缘觉。证者冥会。虽流此
    三。智不毕竟。专冥会三。不同二乘住彼三中。
    此中三境。皆取无为。不是毕竟证于无为。名
    为不住
    经。虽行无作(至)故意受生。赞曰。此有三句。
    作谓造作。因缘和合之所作故。体即有为。虽
    行无为无作之法。不乐作证。虽观有为后终
    灭尽无常真如。于善不厌。虽观苦理。故意
    受生。利乐一切。大乘无常苦空无我理。如前
    声闻品中已说
    经。虽乐观察(至)厌患身心。赞曰。此有四句。
    观自身无我。不厌身故。不入涅??。观他无有
    情。化他无倦。虽观涅??。而不毕竟永入寂灭。
    化众生故。虽观真如远离苦身。而得安乐。不
    厌身心。愿安乐。不厌身心。愿尽生死。度有情

    经。虽乐观察(至)利众生事。赞曰。此有二句。
    阿赖那者。虽具三藏。今取能执藏。无阿赖
    耶。是无能执藏义。虽无能执藏体。亦有能藏
    之法。即请白法藏大乘教也。经十德中。第
    八清净。第九鲜白。清净者。自性解脱故。其
    所说法。一刹那中亦无过失离三毒根。离诸
    系缚。故性解脱。非有三毒而起说故。鲜白者。
    相续解脱故。非唯一念无其过失。相续说之
    亦离诸过。又前清净法体离过。此中鲜白。能
    令学者身亦鲜白。虽观生死永尽。无能执藏
    之体。不弃清白之教。以化众生。虽观无生之
    理。常行荷负利众生事
    经。虽观无漏(至)不舍大悲。赞曰。此有三句。
    虽观无漏无为。还顺有漏流转。行者运动起
    作之义。无行即无为。虽观无行。常行利乐。虽
    观内外无我之理。不舍大悲。拔有情苦
    经。虽观无生(至)所修智慧。赞曰。此有三句。
    虽因同二乘观无生理。不随二乘之正位。
    虽观空寂。而不空寂所修福德。虽观远离。不
    远智慧
    经。虽观诸法(至)安立佛种。赞曰。此有三句。
    虽观有为无实之理。真如法性。常安住圆
    满。思惟无?贰K涔壑罘ㄎ拗髡嫒纭G笞匀?br> 智。精勤匪懈。有标帜者。诸有为也。如王以旗
    而为标帜。且诸有为。有能相所相。以能相四
    相为能标帜。一切所相诸有为法为所标帜。
    无为无此。名无标帜。虽观此无为。而于了义
    教中。听闻正法。安立佛种。以上诸句所言
    观者。皆观无为。所言而者皆是不住
    经。诸善男子(至)不住无为。赞曰。第三结也
    经。又善男子(至)不尽有为。赞曰。下第三段。
    以二相对双辨二种。有十六对。旧经有四对。
    此有二对。修者为福。受胜生死。不住无为。
    修智资粮。拔众生苦。求大菩提。故不尽有为。
    若住无为。尽于有为。便成二乘。永入寂灭。自
    利非他。是下文意。一切当知。若不住无为。不
    尽有为。不同二乘永入寂灭。能成二利。与乐
    无缺。不住无为。大悲利物。不尽有为
    经。利益安乐(至)不尽有为。赞曰。此有二对。
    利生无替。不住无为。圆成佛法。不尽有为。
    成满佛身。不住无为。得无畏等。不尽有为
    经。方便善巧(至)不尽有为。赞曰。此有二对。
    善巧化生。不住无为。妙智常观。不尽有为。修
    报化等佛土圆满。不住无为。佛之报身常住
    无尽。不尽有为
    经。常作饶益(至)不尽有为。赞曰。此有二对。
    常益有情。不住无为。受法无废。不尽有为。善
    根无尽。不住无为。善根不坏。不尽有为。由善
    根力。持身功德。皆不断坏。不尽有为
    经。为欲成满(至)不尽有为。赞曰。此有二对。
    成愿利生。不住无为。不希永入于毕竟灭。不
    尽有为。圆意善净进行利他。不住无为。上意
    神净自利无尽。不尽有为
    经。恒常游戏(至)不尽有为。赞曰。此有二对。
    五通利物。不住无为。善圆佛智。善满六通。究
    竟无尽。不尽有为。诸度自利圆满。不住无
    为。本思利他未满。不尽有为
    经。集法财宝(至)不尽有为。赞曰。此有二对。
    法财无厌。不住无为。不乐二乘少法。唯示
    大乘广法。不尽有为。誓愿无退。恒度有情。不
    住无为。誓愿圆满。无休息故。不尽有为
    经。积集一切(至)不尽有为。赞曰。此有二对。
    集妙法药不息。不住无为。随病授药无休。不
    尽有为。知众生病能外用故。不住无为。能息
    众病永不休息。不尽有为
    经。诸善男子(至)精勤修学。赞曰。此结成二不
    尽不住
    经。尔时一切(至)身心踊跃。赞曰。自下第三欢
    喜供养赞德而还。有三。初闻法欢喜。次花香
    供养。后赞礼而还。此初也。闻法开发曾未悟
    者。劝励已悟诸菩萨心。故大欢喜。身心踊跃
    经。以无量种(至)深没于膝。赞曰。此花香供
    养。有二。初供养三尊。后散遍世界。如文可
    知。有法之处。如佛塔庙。理须供养。况表佛
    土本所唯净。亦表有情灭烦恼恶。故覆于地。
    足可修行法性等益。故深没膝
    经。时诸菩萨(至)便往彼国。赞曰。此赞礼而
    还。身业归故顶礼。语业归故称赞。利益既周。
    故须还国

    说无垢称经疏卷第六(本)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