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经疏部六 >
  • 净名玄论卷第二

      后释本名门
    论曰。由体不二之理故。有无二智。由无二之
    智故。适化无方。适化无方则施教不一。施教
    不一故称诏不同。是知不二之门为名本也。
    上已显其名本。今次叙其本名。叙其本名。略
    有二种。第一总论众教。第二别叙此经
    第一总论众教。凡有五门。一立名不同门。二
    转不转门。三释首题门。四具义多少门。五人
    法不同门
      一立名不同门
    众圣敷经。凡有二种。一者直说不别立名。如
    大品等。九十章内。无有侍者问名如来答题。
    良以一部明波若事显。即知是波若经。不烦
    别立。二者说经亦立名字。如云此经名为大
    般涅??。良由名义未彰。故须别立。此立名不
    立名一双也。就自立名之中。复有二种。一佛
    自立。如云为诸声闻说是大乘经名妙法莲
    华。二待问方立。如金刚波若。待善吉问名。如
    来始答。此谓自他一双。就自立名中。复有二
    种。一序品已立。如金光明之流。二就正说方
    立。众经多尔。此序正一双也。待问立名中。复
    有二种。一说经未竟。随一义说。即立名字。亦
    如小波若等。二就说经究竟。方始立名。此经
    是矣。谓前后一双也。就说经竟立名。复有二
    种。一者但立一名。众经多尔。二者立于多名
    即净名等是也。故云一名维摩诘经。二名不
    可思议解脱法门。此一多一双也。众经虽多。
    立名所由。略明十义。问。华严一部。何故文无
    立名。答。此经凡有十万偈。传译未尽。立名当
    在后也。至长安。见僧昙法师从于阗还。于彼
    处。见龙树传云。华严凡有三本。大本有三千
    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中本有
    四十九万八千八百偈一千二百品。此二本
    并在龙宫。龙树不诵出也。唯诵下本十万偈
    三十六品。此土唯有三万六千偈三十四品。
    故知华严名数在数分矣。菩提流支云。佛灭
    度后六百年。龙树从海宫持出也
      二论立名转不转门
    三世佛经。立名有二。一名字不转。二随佛世
    异。如过去二万日月灯明佛。说大乘经。名妙
    法莲华。现在释迦。同有斯号。此经名字不转。
    二者随佛出世。名字不同。如十二部中伊帝
    目多伽经。拘留秦佛出世之转名甘露谷。拘
    那含佛为法镜。迦叶佛时名分别空。释迦兴
    世称为契经。盖是适缘不同。故名随世异也
      三论标题意门
    天竺经题在后。而初皆云悉昙。悉昙云成就。
    亦云吉法。而回后置初。道安名之也。问。众经
    何故首题名字。答。欲令因名知法。因法起行。
    得解脱果。又根欲不同。说教非一。若不别立
    名题。则诸部不分。为令众部各分。故别立名
    题。又诸佛说法。有略有广。广谓一部之文。略
    即一经之题。摄广为略。为受持故。开略为广。
    为解义故。又摄广为略。为利根人。若闻经名。
    即解其义。如龙树等入于海宫。但看经题。具
    鉴文理。开略为广。为钝根人。皆闻名未悟。寻
    文乃解。是以众经首题名字  四论立名具义
    多少门
    自有一义立名。或但从人。或但因法。或单就
    譬。次二义立名。或人法双举。或法譬两题。或
    因果合说。次三义立名。如胜?为人。师子为
    譬。一乘大方便为法。华严亦然。大方广为法。
    佛即是人。华严为譬。次四义立名。亦如华严。
    大方广即众经之通称。诸大乘经皆云方等。
    亦名方广。如云大方广大集经。涅??亦云方
    等为甘露。即十二部中。名?撤鹇浴9史焦阒?br> 名通称也。方广既为通称。佛华严即是别
    名。谓通别两义也。就别之中。佛为其人。华严
    为譬。合前通别为四义也。次五义立名。大方
    广名含二义。一者对别。即是通义。二者对人。
    复是法名。足前四义。故成五也。次六义立名。
    即方广为法。对华严为辟。复为法辟一双
    也。合上为六也。次七义立名。加以经字。上六
    为理。经即是文。谓文理一双也。如涅??七善
    中云。知法知义知法。即是十二部经。故以经
    文对上义也。若以大方广佛华严经。即以此
    七字。亦得为七义立名。以具上七义也。如华
    严题目。作此释之。自余众部。可随义多少
    也。问。众经皆是佛说。何故华严独标佛耶。
    答。欲显华严教圆理满。故偏题佛也。问。余大
    乘亦皆教圆理满。何故偏叹华严。答。余经从
    半入满。华严之满。不因于半。故偏叹也。问。
    既不因半。何由得满。答。因有多门。不可一
    例。因于满理。故有满教。亦因满人。故有满
    法。不必待半。有人言。七处八会。是一佛华严
    三昧现此法门。故须标佛也。又华严偏题佛
    者。此是佛初成道说之。故题于佛。自尔之前。
    未有佛说。从此以后。不须标佛。是故斯经独
    标佛也。又华严七处八会加菩萨说。客谓是
    菩萨经。非是佛说。是故释云诸菩萨等承佛
    神力在佛前说。即是佛说。故题佛也。问。既是
    佛经。何故不题佛说。但标佛耶。答。非佛自
    言。但加菩萨说。故不题佛说也。问。佛为教
    主。应在题初。何故方广居首耶。答。欲示诸佛
    所师所谓法也。故先标于法。又如前明佛华
    严三昧。故称佛华严经。则佛与华严合为一
    句。若发趾标佛。则义隔华严。故不可也。问。
    大方广既是众经通称。何故华严独标。答。例
    如题佛以释之也。良由教圆理满。纯化大人。
    又是初成道说。故独标之
      五论人法不同门
    众经从人立名。凡有四种。一从能说人立名。
    如维摩等。二从所为人受称。如提谓经等也。
    三从能问人立名。如文殊师利所问经等。四
    从所说人受称。如无量寿佛经等。以说无量
    寿佛事。故以标名。就能说人。复有五种。一者
    佛口自说。二者弟子说。三者诸天说。四仙人
    说。五化人说。此经即是弟子说也。问。弟子所
    说。既得单从人受名。如来所说。亦得尔不。
    答。通义得齐。别则不类。弟子所说。多从人受
    称。如来所说。多从法得名。所以然者。佛说经
    无量。若皆云佛经。则诸部无别。今欲分诸部
    各别。故从法为名。弟子若从法立名。则师资
    相监。如直云不思议解脱经。不题净名者。
    容谓此经即是佛说。今简师资不同。故从人
    受称。故佛经不从人。为欲别师。弟子不从法。
    为欲简人。问。人法双题。凡有几义。答。略有
    二种。一者人法双题。合为一名。如仁王波若
    等。二者人法两举。开为二名。谓人为一名。即
    维摩诘所说经。法为一名。谓不思议解脱法

      第二别叙此经。复有三门。一总释是人法门。
    二别释人门。三别释法门
      一总释人法门
    问。此经何故人法双题。答。略有十义。一者道
    不孤运。弘之由人。题净名。标说教之主。辨不
    思议。明所弘之法。二者欲明通别两义。题净
    名。则为明人别。标不思议。辨其法通。所以然
    者。此经凡二化主。一者佛说。二者维摩说。若
    但题净名之人。不题不思议法者。但得维摩
    之说。便不得佛说。今举不思议。则具含二说。
    故人法双题。三者欲互相显释。故人法双题。
    所以称为净名者。以有不思议解脱德。处秽
    不染。故称净名。即此则以法释人。次标不思
    议。举经之大体。题净名。辨法起之所由。故举
    人释法也。四者题净名。尊其人也。标不思议。
    重其法也。以净德内充嘉声外满。闻其名者。
    莫不尊仰。下云。一切见敬为供养中最。重其
    法者。既闻不可思议解脱法门。谁不重哉。五
    者明此经题具足三业不可思议。故人法双
    题。维摩诘者。举人辨其意业。次云所说。明其
    口业。次云不可思议解脱。叙其身业。问。何故
    身业独云不思议。答。以后贯初。身业既不思
    议。口意亦尔。故最后说之。又以身业现神通。
    明不思议事显。故偏说之。此之三业。即是次
    第。先明意业察缘。次口说法。后即身现神通。
    六者人法双题。即是三事示现。显净名谓他
    心轮。标所说明说法轮。辨不可思议即神通
    轮。三轮之义。法华玄广明。今此所用者他心
    轮。谓知病识药。说法现神通。应病授药。又说
    法轮明闻事不思议。神通轮谓见事不思议。
    六尘境皆为佛事。但见闻既要。故圣人偏示
    形色。又说法轮但明音声为教门。神通具以
    六尘为佛事。又神通轮多现不可思议迹。说
    法轮多明不思议本。如借座请饭。皆是神通
    现之。故是迹也。如说六度四等及不二法门。
    即是本也。又他心轮知根鉴药。神通轮则拔
    苦与乐。说法轮则灭惑生解。灭惑生解。名为
    利益。拔苦与乐即是安乐。是故众经皆云利
    益安乐一切众生。则义无不备。六者题维摩。
    则明托疾方丈。标所说因病演教。举不思议。
    明现神通。一部始终。蕴在于题。七者题维摩。
    为欲简异于佛示师资不同。次云所说者。上
    虽标弟子。客谓是对扬之人。今明所说。则
    知是弘教之主。虽知是弘教之主。或恐说浅
    近法门。故次明不思议解脱也。八者题净名。
    欲简异邪师。邪师内无净德。外阙嘉名。标不
    思议。简异耶法耶。法浅劣近末。非不思
    议。正法甚深。莫能测度。九者标净名。明是菩
    萨简非二乘。二乘结习不除。不得称净。如后
    品云。观诸菩萨华不著者。结习已免。即其事
    也。举不思议。简小乘。明大教甚深不可测度。
    小乘浅近。易可思议。十者题净名。叹高行大
    士异下位菩萨。举不思议。显究竟之宗。简未
    了之说。五时之流。谓此经是大乘义犹未了。
    今明既称不思议。则是穷微尽化妙绝之称
      二别释人门。复有四门。一释名。二因无因
    门。三德位门。四现生门
      一释名门
    外国称?衬β挹怠B奘采?亍7??幻?5?br> 生昙诜。云无垢称。真谛三藏云。具存梵本。应
    言?衬β挹道?邸?澄?稹Dβ拊乒浮<???br> 为鸣。合而言之。谓灭垢鸣。初从所得为名。次
    从所离为目。灭犹是所离。以声闻天下。故称
    为鸣。鸣犹名义耳。言虽广略。而意无异也
      二因无因门
    总论立名。凡有二种。一有因缘。二无因缘。有
    因缘者。在名既多。则因缘非一。今略明四种。
    一从生所立名。如六道等。以生天趣故名为
    天。二从相貌立名。如有黑白长短等相。即以
    为称。三从过失立名。如贼盗之流。四从功德
    为目。如三乘贤圣。无因缘立名者。涅??云。低
    罗婆夷。名为食油。实不食油。释论云。草名末
    末利。此云贼草。不劫盗而受贼名。皆无因缘。
    强立名字。维摩立名。可具二义。一无因缘强
    立名字。所以然者。既称诸佛菩萨有解脱名
    不思议。即是绝名。以心行既断。名意不思。言
    语亦灭。故口不议。入法身之位。形不以像测。
    心不可以智知。岂有名经。但为出处众生强
    立名字。故是无因缘也。问。法身既无形名。由
    佛所感。便有形名。谓即是因缘。何名强立。
    答。须识强立之义。以法身不可名。而为法身
    立名。故云无因缘强之名耳。若就物感立
    名。名因感立。则是有于因缘。故一名中具含
    二义。问。为法身立名。此名为属法身。为属应
    迹。答。宜两望之。若为法身立名。则属法身。
    此名应物。则名属迹也。若以无名为本。用名
    为迹。非是法身为本。应身为迹。故本迹多门。
    不可一例。问。但法身无名。假为立名。亦生死
    无名。假立名耶。答。法身体。绝百非。名相不
    及。可得无名假为立名。生死是名相之法。不
    可言生死无名强为立名。二者非但法身无
    名强为立名。亦生死无名强为立名。是故经
    云。生死非杂乱。涅??非寂静。涅??非寂静。既
    强号涅??。生死非杂乱。亦假名生死。问。此据
    何门。二名强立。答。此望于正道。未曾生死。
    亦非涅??。故生死涅??皆是强立。问。得云生
    死无名强立为名。涅??有名非强立耶。答。亦
    有斯义。生死虚妄。实无所有。故强名生死。对
    生死虚妄。叹涅??真实。故涅??有实德。依德
    立名。故涅??之名。非强立也。问。此据何门。
    明生死无名涅??有名。答。此明生死无本。故
    生死可空。所以无名。涅??有本。涅??不空。是
    故有名。如此经云。身孰为本。贪欲为本。贪欲
    孰为本。乃至以颠倒为本。既称倒相。是故无
    本。以其无本。则无生死。故生死可空。所以无
    名强为立名。对生死无本。明涅??有本。涅??
    有本。即是佛性。故隐名如来藏。显名为法身。
    是以佛性为佛之本。涅??有根本。便有涅??
    故涅??有名。非是强立也。问。有生死涅??俱
    非强立。答。复有斯义。于生死人有生死故。
    之生死名。非是强立。于涅??者有于涅??。故
    涅??之名。亦非强立。此之四门。各据一义。可
    随文用之。虽有四句。合而言之。唯成生死涅
    ??名无名二句。合此二句。以归一句。盖是无
    名无名名。因缘一句义耳。无名名。岂是名耶。
    名无名。岂是无名耶。故非名亦非无名。非生
    死亦非涅??。是以经云。生死及涅??。二俱不
    可得。故泯一句。入于无句。无句而句。故非名
    非无名。而能名能无名。虽能名能无名。而不
    动非名非无名。以纵任自在。尘累不拘。即是
    净德。有斯净德。故称净名。即此净德无累。名
    为解脱。物莫能测。称不思议。故人法不二。不
    二而二故统御名人。可轨称法耳。自上以来。
    明无因缘故强立名字。今次辨有因缘故立
    名。无因缘立名。即就法身为论。有因缘立名。
    据迹而言。维摩既托迹?骋?O执痈改浮1赜?br> 名字。父母见此儿生时。有其净德。依德立字。
    故号净名。次即如来印叹。兼世人嗟美。以有
    三义。故立净名。问。一切菩萨。皆有净德。何
    维摩独受其名。答。如诸菩萨。虽皆有慈。弥勒
    即以慈德为称。今亦然矣。又此是在家菩萨。
    居五尘而不染。处众秽而常净。故偏受斯名。
    问。净名父母姓字云何。答。泛论凡圣。有二种
    父母。无明为父。贪爱为母。以有痴爱。是故受
    生。谓凡夫因父母也。虽有痴爱。要假男女为
    缘。方得受生。名缘父母。诸佛菩萨。亦有二种
    父母。一权实二熏。谓法身父母。实慧虚凝。与
    阴同静。故配之如母。权义流动。与彼阳齐。故
    喻之如父。由斯二慧。法身得生。故名法身父
    母。生身父母者。如佛喻经说。净名姓硕。名大
    仙。王氏。别传云。姓雷氏。父名那提。此云智
    基。母姓释氏。名喜。年十九嫁。父年二十三
    婚。至二十七。于提婆罗城内生维摩。维摩有
    子。字曰善思。甚有父风。佛授其记。未来作
    佛。别有维摩子经一卷。可寻之也
      三论德位门
    问。维摩是何位人。能真俗并观。答。方便品
    云。净名得无生忍。不判其浅深。释但无生并
    观。凡有三说。灵味法师云。初地得无生忍。即
    能真俗并观。次关中旧说。七地得无生。真俗
    始并。如肇公云。七地施极于施而未尝施。戒
    极于戒而未尝戒。故七地并也。江南旧云。七
    地虽能并观。未能常并。至于八地。始得令并。
    净名即是八地以上人也。复有人释云。净名
    文殊。皆往古如来。现为菩萨。如首楞严云。文
    殊为龙种尊佛。发迹经云。净名即金粟如来。
    今明圣迹无方。难可测度。但无生并观。经有
    四文。一对地前凡位。但名顺忍。故未有无生。
    亦未能并观。初地称为圣位。始得无生。二
    观方并。仁王璎珞经摄大乘论。并有此文。二
    者初地以上。六地以还。无生尚浅。并义未彰。
    与顺忍之名。至于七地。名等定慧地。故始是
    无生。名为并观。问。七地何故名等定慧。答。释
    论云。前三地慧多定小。后三地定多慧少。故
    定慧不等。今定慧平等。故云等定慧。又一义。
    此说二慧为定慧耳。六地波若静鉴为定。以
    方便动照为慧。六地妙于静鉴。拙于动涉。故
    定慧未等。至于七地。名为方便。则二慧具足。
    名定慧等也。问。定慧既等。何故名无生耶。
    答。释论云。七地具了众生及法皆悉无生。名
    无生忍。不偏着有。有心不生。不偏滞于空。空
    心不起。故慧常方便。方便常慧。空有双游。无
    所偏着。故云无生。三者七地虽得无生已能
    并观。但犹有功用心。八地于功用心。永不复
    生。名为无生。而复任运恒并。四者八地虽无
    功用。犹未究竟。究竟无生。在于佛地。方便品
    云。久于佛道。心已纯就者。当知是佛地无
    生。金粟如来。则斯文已显。以无生具在四处。
    众师各偏执一涂。故失其旨也。又取相之流。
    随言起着。闻深位则谓定深深。不得为浅深。
    闻浅位则谓定浅浅。不得为深浅。若定浅。岂
    可从浅以至深深。若定深深。云何得作浅。今
    明因缘浅深。无有定相。故浅具浅深。深可得
    为深浅。浅可得为浅深。故经中凡有四句。一
    浅为深用。初发心菩萨八相成佛。二深为浅
    用。往古如来为能仁弟子。三深为深用。即佛
    为佛化。四浅为浅用。其义易知。问。深为浅
    用。浅为深用。可是方便。深为深用。浅为浅
    用。亦是方便耶。答。旧云深为浅用是方便。深
    为深用则非方便。今明非但深为浅用是方
    便。深为深用亦是方便。良以道门未曾浅浅
    深深。皆为化物故。并称方便也。又有所得人
    皆云后心是净名。初心非净名。今明发心毕
    竟二不别。非但后心是净名。初心亦是净名。
    所以然者。后心净诸见。既称净名。诸见亦是
    净名。问。此经三品破于三见。方便品破凡夫
    见。弟子品破二乘见。菩萨品破菩萨见。后心
    净名可破三见。初心既是净名。亦应破三见
    也。答。若后心破三见。初心未破三见。今说破
    三见。可为后心人耳。初心复何所益耶。又佛
    在世时。有诸罗汉。弟子品可破之。有弥勒等。
    则菩萨品可破之。末世无此大小之人。经流
    像教何所益耶。故知初后心皆破三见。问。初
    心后心皆破三见。则初后何异。答。是故经云。
    发心毕竟二不别。初心称为佛心。是三世佛
    之种子。则与佛无异。故始名初心佛。终称后
    心佛。初心佛亦净三见。后心佛亦净三见。但
    初净三见则晦。后净三见则明。故开初后有
    异耳。又有所得人。皆言凡夫处四生之内。
    净名升六道之外。但凡夫感于净名。净名应
    入生死。故托疾略耶。兴以斯教。今明一往
    非无此义。但恐成凡圣道隔成高下二见耳。
    复须识一心之内即是众生亦即是佛藏。于
    此心中。起三种见。便是烦恼。净此三见。即是
    净名。问。云何一心内具起三见。答。若于此
    心。起凡夫见。名凡夫也。起二乘见。名二乘
    也。起菩萨见。名菩萨也。未与波若相应以来。
    于念念中。多堕三见。便见三惑。若先念起此
    三见。后念能净此三见。则前念名为烦恼。后
    念即是净名。故经云。众生身内。既有毒草。即
    有药王。迷悟不离。其犹反掌。岂可定谓凡夫
    局在四生之内。诸佛升乎六道外耶。故行道
    坐禅讲说忏悔。宜依此门。不尔。于事无益也。
    问既劝修观行。今请问研心。若前心起三见
    称为垢。后念破三见为净名者。非但三见名
    为见。则净名亦是见。所以然者。前心起三见
    为有。后念破三见为无。既是有无。名为垢染。
    何名为净名。答。不言前起三见为有。后净三
    见为无。但了前三见本自不有。今亦不无。故
    名净三见耳。问。若了三见本自不有。今亦不
    无。名净三见者。此乃息于有无。还染非有非
    无。何名为净。又有有有无名之为有。无有无
    无此即是无。还随有无。何名离染。答。释论
    云。破二不着一。乃名为法忍。今若能进忘两
    是。退泯二非。萧然无寄。乃名为净。问。若遣是
    忘非。乃名净者。夫有是有非。则名为有。无是
    无非。始是大无。何名为净。答。本进弹两足。
    退息二非。冀玄悟之宾。萧然无寄。今遂循环
    名数。随逐想心。则取悟无由。若内息情想。无
    心于内。外夷名相。无数于外。无数于外。则
    缘尽于观。无心于内。则观尽于缘。缘尽于
    观。故无缘。观尽于缘。则无观。无观无缘。则
    纷累都寂。乃名为净。岂复染无。问。若缘观都
    寂。何异灭智灰身。灰身故无缘。灭智则无观。
    欲行大道。乃尔小乘。答。缘是生心动念。即是
    难家。观谓无生妙悟。名为答者。以无缘则子
    无所问。以绝观余无所通。不应更复修环反
    覆。问。若缘观俱寂。问答并遣。则任运成哑。
    答。天亲龙树盛许哑言。故云汝证我法时。汝
    尔时自哑。但子犹未达其旨。今略陈之。夫论
    哑者。言而常哑。辨其言者。哑而常言。言而不
    哑。所谓凡夫。哑而不言。名二乘观。故至之
    缘观俱寂。而境智宛然。应愈动神愈静。智愈
    寂照愈明。宁以哑法目圣心。灰断榜玄道
      四论现生门
    经云开闭一切诸恶趣门。而生六道。以现其
    身。夫法身无生。而无处不生。以无生故。诸趣
    门闭。无处不生故。而生五道。生五道则有五
    生。一息苦生。二随类生。三者胜生。四增上
    生。五最后生。息苦生者。菩萨以自在力及与
    愿力。受生三界。随所生处。为息物苦。名息苦
    生。言随类生者。菩萨愿力自在力。与物同生。
    教令离恶。化之住善。名随类生。言胜生者。菩
    萨自以功德善业。于人天中。受诸胜报。谓寿
    命色力并皆殊胜。故云胜生。增上生者。初地
    已上十地王果报。名增上生。最后生者。菩萨
    学位已穷。受生刹利婆罗门家。得无上道。作
    一切佛事。名最后生。问。净名五生之中。何生
    摄耶。答。据本而言。久成种觉。位在法身。故
    非五生摄。就迹论者。适化无方。浅深随物。则
    具五生。就位而言。此之五生。通遍诸地。约其
    阶级。则前之三生在地前。后之二生则欢喜
    以上。净名既得无生忍。则属后二生但后之
    二生。受十王果报。名增上生。最后身作佛。称
    后边生。净名迹居长者报。非十王果报。非作
    佛身。异最后生。就事言之。谓胜生也。五生之
    说。地持广明也

    净名玄论卷第二(名题中)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