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经疏部六 >
  • 维摩义记卷第三(末)

    下明所成。所行是其功用之道所成是其无
    功用德。所成有二。一所成人。二所成事。依前
    利他化益天女。成就出世不思议德名所成
    人。依前自利。成就净报所居之室具八未有
    名所成事。此皆寄约维摩显之。理通一切。文
    中有三。一明天女闻说现身。二即以天华散
    菩萨下寄化显德。三尔时维摩语舍利下辨实
    显德。就初段中。时维摩室彰其处也。有一天
    女列其人也。此乃鬼神通名为天。与华严中
    夜天相似。见诸大人闻所说法。彰现所由。便
    现其身。正明现身。闻说心喜。所以现身。又此
    天女因说成德。德成起用。用应物情。所以现
    身。第二。寄化显德之中。宗意有二。第一为显
    天女之德。第二为彰维摩之室具八未有。随
    文以求。言义有八。一明菩萨于华不着。二舍
    利言天止此室其已久下。不离文字而说解
    脱。三舍利不复已离?H怒痴下。不离三毒而
    得解脱。四舍利言善哉已下。明无得证。五舍
    利问汝于三乘为何求下。明其所求。六舍利
    言汝何以不转女身下。明无所转。七舍利问
    汝于此没当生何下。明无所生。八舍利问汝
    久如得三菩提下。明无所得。就此八中两门
    分别。一遣相分别。无得无离。二显实分别。实
    得实离。遣相门中相从为四。一明无离。二明
    无得。三明无舍。四明无取。八中初三。明其无
    离。次一无得。次二无舍。后二无取。是义云
    何。初之三分。明诸菩萨知相即如三业无离。
    初一身业不离五尘。第二口业不离文字。第
    三意业不离三毒。其次一分。明诸菩萨知如
    绝相无得无证。如外无心。故无能得亦无心
    外如相可取。故无所证。其次两分。复明菩萨
    知相即如身心无舍。于中初分。明其内心不
    舍三乘。后明身报不舍女像。后之两分。复明
    菩萨知如绝相无生无取。于中初分。明身平
    等无生可取。后分明其内心平等无果可取。
    遣相如是。显实门中相从为六。义为三对。言
    其六者。初之一分。寄对声闻明如实治。处尘
    不染。次有两分。寄对声声闻明如实脱。在
    垢无缚。此二一对。次有一分。明如实德。无证
    为证。次有一分。明如实愿。三乘等求。此二一
    对。次有两分。明如实身。现无所舍当无所生。
    末后一分明如实心。无得为得。此二一对。就
    初段中文别有六。第一天女为欲诫诸菩萨
    声闻心行差别。以华普散。二华至下明诸菩
    萨声闻心别华至有异。以诸菩萨离相心成。
    华至则落。声闻弟子取相未遣。华至不堕。三
    一切弟子神力去下。明诸声闻耻花偏着神
    力遣之而不能去。四尔时天女问舍利下。天
    女问其去花之意。五舍利。答花彩非是出家
    严具名不如法。六天曰下。天女随答以理教
    呵。于中先呵。若于佛法出家已下。以理教示。
    就前呵中。勿谓此花为不如法。随答正呵。所
    以下释。先征后解。花无分别。明患非境。仁者
    自生分别想耳。推过归人。就下教中六句三
    对。皆初非小。后显其大。三中初对约行分异。
    第二约心。第三约惑。初中。若于佛法出家
    有所分别为不如法。是非小也。若无分别是
    如法等。是显大也。若无分别是则如法。泛
    立道理。观诸菩萨花不着下。就大显德。此是
    初对。譬如人畏非人得便如是弟子畏生死
    故色声香味触得其便。此复非小。已离畏者
    一切五欲不能为也。还是显大。此是两对。结
    习未尽花着身耳。此复非小。结习尽者花不
    着也。此复显大。此三对三番非小令人厌舍。
    三番显大使人慕求。自下第二。明即文字而
    说解脱。于中四对。一舍利。问天止此室其已
    久如久近如何故曰久如。天女真答如耆年
    解脱。年长曰耆。天女以彼舍利长旧呼为耆
    年。耆年脱来我居此室。二舍利错解。止此久
    耶。天女寻征。耆年解脱亦何如久。天女之意。
    将舍利弗平性无缚以为解脱。此解脱来无有
    时节。取彼彼类己身之实性。安住维摩如实
    境界亦无久近。凡圣所依实无二故。舍利今
    者。谓得道来名为解脱。将此类彼。故答久耶。
    天女知错。故即征责。耆年解脱亦何如久。三
    舍利觉失默然不答。天女寻责。如何耆旧大
    智而默。道其耆旧彰其学久。云其大智显其
    能答。仁既耆旧而有大知。何故默然。四舍利
    反答。其解脱者无所言说。故吾于是不知所
    云。天女因答以理教呵。于中四句。一以理正
    教。言说文字皆解脱相。何须舍言。二所以下
    释。先征后解。言解脱者非内非外不在两间。
    明脱同字。文字亦不内不外不在两间。明字
    同脱。是义云何。十二入中六根名内。六尘名
    外。约对此二说为两间。字脱体实皆无所有。
    体既不有说何为内。说何为外及在两间。此
    义不异。故说文字皆解脱相。谓同解脱之实
    相耳。三以理结呵。是故舍利无离文字说解
    脱也。四所以下释。先征后解。一切诸法皆解
    脱相。类以显之。诸法性寂无定无系。即是解
    脱。文字亦尔。是故不应舍离文字别说解脱。
    自下第三。明即三毒而辨解脱。舍利初问。不
    复以离?H怒痴等为解脱乎。舍利闻前一切诸
    法是解脱相。故为此问。天女下答。佛为慢人
    说离?H等为解脱者。简小异大。小乘之人实
    未究竟。生究竟相名增上慢。佛为是人说离
    ?H等以为解脱。?H即是贪。怒即是?。痴即是
    无明。若无慢者佛说?H等即是解脱。彰大异
    小。?H怒痴等云何。即是解有两义。一就化说。
    诸佛菩萨虽得涅??而常现起。故下文言。八
    万四千诸烦恼门而诸众生为之疲劳。诸佛
    即以此法而住佛事。又复下说。菩萨现起一
    切烦恼名通佛道。地经说为发起胜行。二就
    实说。贪?痴等用真为体。穷其体性即真解
    脱。故经说言。凡夫未成佛菩提为烦恼。圣若
    成佛时烦恼即菩提。共此相似。如人迷解迷
    方即正。非于迷外别求正方。解知贪等即真
    解脱。虽得解脱。不舍贪等。自下第四。明无得
    证。初先舍利叹问起发。汝何所得以何为证
    辨乃如是。天女下答。无得无证故辨如是。以
    理正解。何者是得。何者是证。而复宣说无得
    无证。然得与证通释。是一随义别分。异有三
    种。一约解行二门分别。解观纳法名之为得。
    行心相应说以为证。二约空有二行分别。有
    行成就说以为得。空行成就说以为证。三约
    灭道二门分别。道行成就名之为得。灭果相
    应说以为证。无得无证泛解有三。一约人分
    别。得证在人。菩萨见实知无我人。故无得证。
    与前文中众生弥勒如故无得其义相似。二
    约法分别。法谓身心。身心契会名得名证。菩
    萨穷观身心本无。故无得证。与上文中菩提
    不可身得心得其义相似。三就理分别。如理
    空寂无可??取故无得证。又如体常不可取
    舍。故无得证。又如无处故无得证。与下文中
    菩提无处无得相似。由去妄想得证之情。实
    慧无碍。故辨如是。所以下释。先征后解。若有
    得证则于佛法为增上慢。举失显得。见我能
    证增上之法名增上慢。有得证者必有此过。
    我无此过故无得证。自下第五。明其所求。初
    舍利弗问以起发。汝于三乘为何志求。天女
    下答文别有二。一就化他三乘等求。以声闻
    法化众生故。我为声闻。以因缘法化众生故。
    我为辟支佛。大悲化生我为大乘。二就自利
    唯求大乘。于中有四。初一喻一合。泛明一切
    入此室者。但求佛德不乐二乘。法从喻称。故
    说为香。二其有释梵四王已下。举他类己。明
    一切众入此室者。闻斯上人讲说妙法。皆乐
    佛香发心求。三吾止此下。明己同他。入此室
    来纯闻大乘发心愿求。此即显己维摩所成。
    吾止此室十二年者。彰其时分。即相而辨。居
    其室来始十二年。约法以论。菩萨住于一一
    地中若摄一切诸地功德。天女所成十二住
    德。皆依此成名十二年。初不闻说声闻辟支。
    明己不求小乘所以。但闻菩萨大慈大悲明
    己偏求大乘所由。四此室常现八未曾下。总明
    自地。入此室中求大所以。以此室中具八未
    有故。有入者悉皆求大不求余乘。此即彰彼
    维摩所成不思议事。于中初列八未有事。谁
    有见斯不思议下。约事显心。前中初总。次列。
    后结。文显可知。自下第六。明无所转。初先舍
    利问以起发。汝德如是应当自在。女身弊恶
    今有。何以不转女身。天女下答明其无转。于
    中有三。第一天女明己无转。令其生信。二譬
    如下寄喻反问。合其生解。三即时天女以神
    通下。变女在彼令其证知。初中我从十二年
    来。彰其分齐。居其室来求女不得。故云十二
    求女人相了不可得。当何转者。正明无转。男
    女之相就阴身说。观阴体空。故求不得。求既
    不得知何所转。第二段中。初先就喻反问舍
    利。譬如幻师化作幻女若有人问何以不转
    为正问不。幻师即是天女真身。化作幻女天
    女应身。问人即是舍利弗是。次舍利弗以理
    正答。不也总答。幻无定相当何所转。释以辨
    答。天女下即取其所答。类显诸法彰问不应。
    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有定相。泛举诸法类
    同前幻。云何乃下。彰问不应。第三段中。文
    别有二。一就舍利变男为女令知无转。二即
    时天女还摄神下。就舍利弗变女为男令知
    无在。前中五句。一天女以力变舍利弗令如
    天女。天自化身如舍利弗。此即八地能以自
    身作众生身。以众生身作自身矣。二天女问
    何以不转。三舍利答。以天女像。身为女也。
    而答言下。口言答也。不知何转。明无所转。
    女即无女。故无所转。而变为女。明非无转。
    无转非有。而变非无。第四天女约其所答彰
    显一切。舍利若能转此女身则一切女亦当
    能转。约前舍利不知何转。明一切女悉皆无
    转。反以言之。舍利若能于无女处能转女身。
    一切女人实亦无女。于无女处亦应能转。舍
    利不能于无女处转于女身。一切人于无女
    处亦不能转。云何使我转于女身。如舍利
    弗非女现女一切女人亦如是下。约前舍利
    而变为女。明一切女悉皆有转。如者是其指
    斥之辞。如舍利弗非女现女。牒前舍利而变
    为女。一切女人亦如是等。类显余也。类之云
    何。如舍利弗体实非女而现女身。一切女人
    亦复如是。体实非女。随其业幻变以为女。良
    以非女变为女故。虽现女身而实非女。我亦
    如是。虽现女身而非是女。更何须转。五是故
    已下。引说证成。是一切女非女为女。虽现女
    人而非女。故佛说诸法悲男非女。自下第二。
    就舍利弗变女为男。令知无在。于中亦五。第
    一天女自摄神力。令舍利身还复如故。二天
    女问女身色相今何所在。三舍利答。女身色
    相无在不在。即身非女。故曰无在。亦非有女
    舍此之彼名无不在。亦可现无名为不在。亦
    非先有后除为无名不在。亦可现无名为无
    在。先化在身名无不在。第四天女约其所答
    类显诸法。明法无在。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
    在不在。解有两义。一法体非有。故曰无在。此
    自体无。非是先有后除为无名无不在。二法
    体非有名为无在。法相非无名无不在。五夫
    无在下。引说证成。自下第七。明无所生。舍利
    初问。汝于此没当生何所。天女类答。佛化所
    生吾如彼生。如来化身生则无生。灭则无灭。
    故取类己。舍利次领佛化所生无没生也。没
    犹灭矣。天女下。复取其所言类显一切如佛
    化生生则无生灭则无灭。自下第八。明无所
    得。于中三番。初舍利问久如得阿耨菩提。天
    女反答如舍利弗还为凡夫。我乃当得。二舍
    利弗彰己作凡无有是处。天女约之明己有
    得阿耨菩提亦无是处。初先略辨。所以下释。
    菩提无处故无得者。如上文说。菩提离相。是
    故不可身得心得。今言无处故不可得别是
    一义。问曰菩提在于后际。云何无处。释言。据
    凡望于菩提。菩提在当。若据菩提实性以论。
    体外无凡。既无生死凡夫在此。焉得宣说菩
    提为彼。故无住处。以无处故。修证无所故无
    得者。三舍利弗乘言作难。现今诸佛证得菩
    提。过去已得未来当得如恒河沙。皆谓何乎。
    天女下释。于中。初先解释三世非三世义。汝
    得阿罗汉道已下。解释诸佛得无得义。前中
    初言世俗文字说三世。简相异实。非谓菩提
    有去来今。明实异相。是义云何。泛解有四。一
    就真应相对分别。应化在时故有三世。真则
    常住犹如虚空无去来今。二就真中性净方
    便相对分别。依如涅??性净之果悉名涅??。
    方便之果说为菩提。是则菩提藉缘修生。虽
    三世摄涅??之体性出自古。不从缘生。非去
    来今。若依金刚般若论等。菩提门中自有性
    净方便之别。方便修生说有三世。性净体常
    非三世摄。无去来今。第三直就性净之中。约
    就修证而为分别。性净菩提藉缘修显。修别
    前后。净非一时。故有三世。约证反望从来常
    净。以常净故。无隐无显非因非果。以是义故
    无去来今。此之一义与涅??中舍世谛慈得
    第一义慈。第一义慈不从因缘其言相似。第
    四直就性净之中。约缘就实而为分别。据缘
    望实缘外有实。缘外之实息缘方会。会之前
    后。故有三世。就实论实实外无缘。缘既不有
    谁来覆我。故本无隐。本既无隐岂有今显。实
    性常寂不随缘变。以是义故无去来今。泛解
    如是。今时所辨义当第三。又据第四理亦无
    伤。上来对难解释三世义。下复对难明得无
    得。于中。天女先问舍利得罗汉耶。舍利次答
    无得而得。解有三义。一得罗汉时灭离情取
    名无所得。得此无得名为而得。二灭离情取
    名为无得。证无我理名为而得。三见法无性
    无可贪取名为无得。得此无得故复无得。天
    女下即约其所答。明佛菩萨得菩提义无得而
    得。解亦有三。一息情取名为无得。得此无得
    名为而得。二息情取名为无得。故涅??中说
    十无得。实证相应名为得。故涅??中宣说。菩
    萨得第一义。得道菩提及以涅??。故非无得。
    三真性常寂无修无证名无所得。此无得法
    本为妄隐。藉缘修显名为而得。是则无得从
    缘修得。反至得时得于无得。上来第二寄化
    显德。自下第三。辨实显德。于中。初明自利之
    德。以本愿下明利他德。前自利中。尔时维摩
    语舍利弗天女已曾供养九十二亿佛已。彰
    昔所修。已能游等。明先所成。前所修中应供
    多佛。今言九十二亿佛者。当应现报一身为
    论。后所成中。已能游戏菩萨神通。明其用胜。
    此八地上净佛国土自在行也。所愿具足彰
    其德备。得无生忍明其证深。住不退转显其
    位高。七地已上同得无生。今住不退是八地
    上。法流水中任运上升名住不退。他利可知
    佛道品者。通相论之一切所修皆菩萨行。悉
    是佛道。于中分别。舍相趣寂是菩萨行。证
    寂起用名为佛道。今修此道因以标品。名佛
    道品。上来两对是自分行。自下第三。是胜进
    行。约位且分。自分在于六地已还。准依地经
    六地已还。修习舍相趣寂行故。胜进在于七
    地已上。准依地经七地已上。修方便智发起
    菩萨殊胜行故。实则兼通。就此品中初明所
    行。普现问下彰其所成。前所行中初明通道
    彰其行体。下说烦恼为如来种。显其行本成
    前行非通道之义。前中初先问答正辨。后总
    结之。就正辨中有两问答。文殊问言菩萨云
    何通达佛道。是初问也。菩萨行非名通佛道。
    对问总答。染法非是出世正道名为非道。诸
    佛常以此法化人名为佛道。菩萨行此名通
    佛道。问曰。非道菩萨应断何用行乎。如上所
    辨。法有三门。一是对治修舍之门。有恶悉除
    有善皆习。故上文言。不善不生善法不灭。二
    息相门。善恶俱离。乃至无有一法可存。故论
    说言。法尚须舍何况非法。三立相门。染净俱
    行。言行染者如地经说发起胜行。此中所说
    行非通道。下文宣说。八万四千诸烦恼门。而
    诸众生为之疲劳。诸佛以此而作佛事。如是
    等也。行净可知。问曰。直尔修净便足。何用行
    染。解有四义。一约行分别。行有自利利他之
    异。自行修净化他现染。现染对破声闻偏净。
    修净对破凡夫偏染。故上文言。非垢非净是
    菩萨行。第二约就化人分别。人有凡圣。化凡
    现染。化圣修净。又复人有大小之别。教大起
    染。化小唯净。三随法分别。法有世间涅??之
    异。愿随世间必须现染。欲求涅??必须修净。
    四显实分别。如来藏中有二种门。一是寂灭
    真如之门。二是缘起作用之门。欲证是二必
    须了因。欲入寂门必须修净而作了因。欲随
    用门必须行染以为了因。有此多义。故今此
    中现行染法通达佛道。然此染行人言唯应。
    他见我作义实不作。此乃一相非谓一切。若
    唯应者。今此所修岂可是其应通佛道。地经
    所说发起胜行。岂可是其应殊胜行而非实
    乎。实有所修那得唯应。于中分别有修有成。
    修必力厉学起。非我不为。成有三义。一约情
    分别。他见我为我实不作。作染之情圣已断
    故。二约因分别。所现染用皆是大悲愿力因
    起。非直他见。三约法分别。所现染用皆是缘
    起三昧法门之所示现。如如意珠雨众宝物。
    故涅??云。大般涅??能建大义。金刚三昧种
    种示现。如华严中善财所求法界之门各有作
    用。如是等也。既从悲愿法门力起。何得定说
    我实不为但是他见。又问云何行于非道。重
    问起发。下对广辨。文别有四。一起凡夫行。二
    从示入声闻已下。起二乘行。三示入贫下。随
    生死行。四现涅??下。入涅??行。四中前二凡
    圣相对。后二生死涅??相对。初中有二。一现
    凡夫集生死行。二示行悭下。现起凡夫障道
    之行。集生死中明其现起烦恼业苦行。五无
    间而无恼恚。现起业因。杀父。杀母。杀罗汉。
    破和合僧。出佛身血。是其五也。此五业重受
    苦相续。因从果称。故曰无间。凡夫五逆?恼
    心起。菩萨不尔。故无恼恚。至地狱等。示受苦
    果。至于地狱饿鬼畜生。是三涂难。至于地狱
    无罪垢者。地狱。实从罪业所招。菩萨化受故
    无罪垢。至于畜生无有无明?x慢等者。如涅
    ??说。贪?痴慢多生地狱。从地狱出受诸畜
    身。菩萨不尔。虽现受之而无烦恼。故无无明
    ?x慢等过。至于饿鬼而具德者。饿鬼。多由悭
    贪所致。菩萨不尔。虽现处之而多福善。名
    具功德。行色无色不为胜者。是上二界长寿
    天难。欲界人天非难不论。郁单虽难文略不
    举。示行贪等现起烦恼。三毒可知。下起凡
    夫障道行。中初起凡夫损己之行。示入魔下。
    明起凡夫恼他之行。损己行中初示悭等。明
    无正行。下示谄等。无行方便。前中初言示行
    悭贪现起檀障。而舍内外不惜身命。则实能
    施。身内财外。亦行毁禁。现起戒障。而安净戒
    小罪大惧。明实坚持。示行?恚。现起忍障。而
    常慈忍。明实柔软。示行懈怠。起精进障。勤修
    功德。明实策勤。示行乱意。明起禅障。而常念
    定明实安静。示行愚痴。现起慧障。而通世间
    出世间慧。明实博知。善达五明名通世间。觉
    了真谛名通出世。下彰谄慢。妨求正法是故
    名为无行方便。于中三句。示行谄伪现有卑
    下。形曲名[言*舀]。心虚曰伪。而善方便随诸经义。
    明实巧直。而善方便翻前[言*舀]也。巧便随物故
    非曲[言*舀]。随诸经义。翻前伪也。心依法义故无
    虚伪。示行?x慢现起慢高。而于众生犹如桥
    梁。内实卑濡荷负一切。故于众生犹如桥梁。
    示行诸恼。现起染过。除[言*舀]除慢起余烦恼。而
    心常净明实不染。上来明起损己之行。示入
    于魔。起恼他行。顺佛智慧。明实善益。正法教
    人名顺佛慧。上来第一明起凡行。自下第二。
    起二乘行。示入声闻现同小乘。而为众生说
    未闻法。实有大解。示入辟支。现同中乘。而成
    大悲教化众生。实有大心。自下第三。随生死
    行。于中十句。前之九句现在所为。末后一句
    未来所作。就前九。初之五句在苦无恼。后之
    四句处染不污。就前五中。示入贫穷。现有所
    乏。而有宝手功德无尽。内实丰盈如转轮王
    主藏之臣。宝从手出名为宝手。此句依果。下
    四正报。示入形残。现有缺漏。而具相好以
    自庄严。宝报殊美。示入下贱。现处卑劣。而
    生佛种具诸功德。禀藉尊高。示入羸丑。现居
    衰漏。而得那罗众生乐见。色身坚妙得。那罗
    延。色身坚也。那罗胡语。此云坚牢。众生乐见
    色身妙也。示入老病现有衰退。永断病根超
    越死畏。法身康盛。上来五句在苦无恼。自下
    四句处染不污。初二无爱。次一无痴。后一无
    见。就前二中。示有资生现居丰逸。恒观无常
    实无所贪。内除保爱。示有妻妾现处尘染。而
    常远离五欲淤。内心恒净。此明离爱。现于讷
    钝外示愚拙。而成辨才总持无失。内实明利。
    此明离痴。示入邪济现同外道。而以正济渡
    诸众生。心无异执。此明离见。上来九句现在
    所为。下二明其未来所作。现入诸道六趣皆
    生。而断因缘实行常净。上来第三随生死行。
    自下第四入涅??行。现于涅??应取小灭。不
    断生死常随诸有。上来第一问答正辨。文殊
    师利能如是行为通佛道。总以结之。上来通
    道明其所行。下说烦恼为如来种。彰其行本
    成前行非通佛道义。云何成前。良以烦恼是
    佛种故。向前行非名通佛道。文中有二。一问
    答正辨。二迦叶述赞。前中维摩先问起发。何
    等为种。前通佛道维摩自说。今如来种何不
    自论反问文殊。释言。维摩上来宣说行非通
    道。恐人不信。故今反问文殊佛种。欲令宣说
    成己所辨。异人同说明理决定。文殊下答。纯
    说一切烦恼恶法为如来种。何故而然。为欲
    成前行非通道。所以偏举。问曰。生死烦恼业
    等违障佛道。云何说之为如来种。泛解有三。
    一佛性缘起集成凡夫不善五阴。此不善阴
    体。是真心能为如来正因种子名如来种。故
    涅??云。无明等结悉是佛性。性犹种也。二不
    善众生能厌生死。上求佛道故名一切恶不善
    法为如来种。故地持云。以有烦恼乐求净法
    名以有因。因犹种矣。三有烦恼者能行非道
    摄取众生。以此能起通佛道行名如来种。今
    此所论义当后二。文中初说烦恼恶法为如
    来种。曰何谓下问答解释。前中有其十二句
    别。一有身为种。二十五有生死之报名为有
    身。说此有身为佛种也。第二无明有爱为种。
    前身苦果。此是集因。烦恼无量无明有爱有
    分根本。所以偏说。第三宣说贪?痴等三毒
    为种。义如别章。此应具论。第四宣说四倒为
    种。生死之法实无常无我不净。妄计以为常
    乐我净。是其四也。第五宣说五盖为种。贪?
    睡眠悼悔及疑是其五也。第六宣说六入为
    种。眼等六根名为六入。第七宣说七识处为
    种。欲界人天合以为一也。色界地中下三禅
    处即以为三。通前为四。无色界中下三空处
    复以为三。通前说七。问曰。欲界有三涂处。何
    故不说。论言。三涂有苦前逼识不乐安。故非
    识处。于色界中第四禅处何故不说。论言。彼
    中有无想报残害心识。又四禅中有五净居
    乐求涅??残灭心识。不欲久安故非识处。无
    色界中非想天处何故不说。论言。彼中有灭
    尽定。亦灭心识。识不乐安故非识处。第八宣
    说八邪为种。邪见.邪思惟.邪念.邪定.邪语.
    邪业.邪命.邪精进.是其八也。第九宣说九恼
    处为种。爱我怨家。憎我善友及与我身。为三
    恼处。三世分别即为九也。第十宣说十不善
    业道以为佛种。杀.盗.邪?H.妄言.绮语.两舌.
    恶骂.贪.?.邪见.是其十也。其第十一六十二
    见以为佛种。广如别章。此应具论。其第十二
    宣说一切烦恼为种。上来别论。下总释之。曰
    何谓也问前起后。此皆生死障道之法。今说
    佛种其义何谓。下对释之。义意如前。有烦恼
    者能厌生死。求大菩提故名佛种。又能行非
    通达佛道亦名佛种。文中有三。一就爱烦恼
    释为佛种。二又如殖下就见烦恼释为佛种。
    三是故当知一切烦下。通释一切烦恼为种。
    前中初法。次喻。后合。法中若见无为入正不
    能复发三菩提心。举非显是。声闻见证无为
    涅??为入正位。于中乐着不能求大。是故不
    能发菩提心。是中亦应明凡能发。文略不说。
    翻前可知。喻中高原不生莲华。喻前非也。取
    着无为名高陆地。卑湿淤泥乃生此华。喻前
    所明凡夫能也。合中如是见无为法入正位
    者不生佛法。合前高原不生莲华。烦恼泥中
    乃有众生趣佛法耳。合湿淤泥乃生此华。就
    见烦恼释为种中。先喻。后合。喻中殖种于空
    不生。喻小非种。菩提心法名之为种。用教声
    闻名之为殖。声闻乐寂说之为空。以乐寂故
    不起大心名终不生。粪壤之地乃得滋茂。喻
    凡是种。我见众生名粪壤地。此能决意求大
    菩提名能滋茂。下合显法。入无为者不生佛
    法。合前殖种于空不生。起我见心如须弥山
    犹能发心。合粪壤地乃能滋茂。五见斯能。我
    见是本。所以偏说。自下第三通释一切烦恼
    为种。是故当知一切烦恼为如来种。乘前显
    后。是前爱见为佛种故。当知其余一切烦恼
    皆如来种。此显是也。下彰其非。前喻。后合。
    不能随染行非通道。名为不入烦恼大海。以
    不入故不能得生一切智宝。自下第二。迦叶
    述赞。尔时迦叶叹言善哉快说是语。是赞语
    也。诚如下述。于中四对。皆初述前凡夫为种。
    后述向前小乘非种。四对何别。第一明其烦
    恼众生能为佛种二乘不能。第二明其恶业
    众生能为佛种二乘不能。三双结前二。四双
    释前二。就初对中。诚如所言尘劳之畴为如
    来种。述前凡夫能为佛种。烦恼坌污名之为
    尘。有能劳乱。说以为劳。畴谓畴辈亦曰畴类。
    起烦恼者畴辈品类名尘劳畴。此等实能为
    如来种。我等今者不复堪任发菩提心。呵毁
    二乘成前文中小乘不能。第二对中。初言乃
    至五无间罪犹能发意生于佛法。述前凡夫
    能为佛种。越轻举重故曰乃至。五逆名义如
    上所辨。言无间者解有四义。一趣报无间。造
    作逆罪舍此身已直入阿鼻。前念人间后念
    已在。故曰无间。二身形无间。阿鼻地狱纵广
    正等八万由旬。一人入中身亦遍满。第二人
    入身亦遍满。如是一切。故曰无间。三寿命无
    间。余地狱中数生数死。阿鼻不尔。一生其中
    寿命一劫。中无间绝故曰无间。四受苦无间。
    余地狱中苦乐间杂。阿鼻不尔。受苦相续时
    无暂间故曰无间。五逆之义具此四义。故曰
    无间。此业虽重犹能发意生于佛法。如世王
    等。而今我等永不能发。呵毁二乘成上文中
    声闻非种。于中初法。次以喻显。眼等名根。根
    坏名败。根坏之人名根败士。于色声等不能
    昭烛。不为五尘之所资益。名于五欲不能复
    利。下合显法。如是声闻诸结断者。合根败士。
    于佛法中合于五欲。无所复益永不志愿。合
    不复利。第三结中。言是故者是尘劳畴为如
    来种。五无间罪生佛法故。凡于佛法有其反
    复。造恶违背还能趣求名有反复。是前我等
    不复堪任发菩提心。声闻结断于佛法中无所
    益故声闻无也。第四释中。所以者何征前起
    后。何以凡夫偏有反复声闻独无。下对释之。
    凡闻佛法起无上心不断三宝。释前凡夫有
    反复也。正使声闻终身闻法力无畏等永不
    能发。解释向前声闻无也。声闻乐寂无苦可
    厌。不能随有悲念众生。故不能发。上明所行。
    下明所成。于中普现初问起发。此问由上空
    室而起。维摩下答。于是维摩以偈答曰。经家
    序列。偈言要略。少字之中能摄多义。故以偈
    答。下彰答辞。辞中合有四十二偈。前三十九
    随问正答。后三结叹。前正答中初十一偈明
    其所成。即是所有。摧灭已下有二十八偈。彰
    其所作。前十一中相从为四。初有七句。约世
    内亲以显其德。次有一句。约世住处以彰其
    德。次有五句。约世外亲以明其德。四摄已下
    七行三句。约世资具以辨其德。初中智度菩
    萨母者。照空实慧名为智度。此能内养故说
    为母。所言方便以为父者。随有巧智名为方
    便。此能外资故说为父。智度之母大智论中。
    名波若道。方便之父大智论中。名方便道。一
    切导师无不由生。举佛类己。法喜妻者闻法
    度悦名为法喜。如妻逼情故说为妻。慈悲
    女者慈悲愍物。如世女人多怀慈爱。故说为
    女。善心男者善心坚正名为诚实。如男性坚。
    故说为男。次约住处以显其德。所言毕竟空
    寂舍者。因缘诸法性相皆空名毕竟空。此为
    圣依。其犹舍宅故名为舍。次约外亲以显其
    德。初言弟子众尘劳者。一切烦恼诸恶众生
    名众尘劳。用此以为所化所摄。故名弟子。随
    意所转释为弟子。任已化益名随意转。所言
    道品善知识者。三十七觉名为道品。此能导
    人至大菩提。故名知识。由成正觉释为知识。
    所言诸度法等侣者。十波罗蜜名诸度法。随
    人至果故为等侣。下约资具以显其德。初言
    四摄众伎女者。四摄摄人如伎[取/?f]众。故名伎
    女。歌咏法言以自娱释名为音乐。总持园者。
    陀罗尼德名为总持。统摄多法持而不忘。如
    园苑中多有果菜。故如园苑。无漏树者。离垢
    净德名无漏法。差别如林。高出如树。觉意华
    者。七觉支行名为觉意。念择精进猗定喜舍
    是其七也。此在修道亲生佛德如华生果。故
    说为华。华有三义。一感果义。如草木华。二清
    净义。如世莲华。在泥不污。三庄严义。如世华
    ?。此文具有。今言觉意净如华者。是感果华。
    解脱果者。无学圣德。是解脱智。从前七觉华
    中出生如世果实。故说为果。乃解池者。八解
    脱德能除垢染如世池水。故名浴池。义如后
    释。定水满者。八解位中诸定充盈名定水满。
    布七华者。七净之德清净如华名七净华。此
    华唯取清净之义。何等为七。一是戒净。二是
    定净。三是见净。四度疑净。五道非道净。此前
    五种大小名同。后二小异。小乘法中第六行
    净。第七名为行断智净。大乘法中第六行断。
    第七思量菩提分法上上净矣。此七约行。要
    唯三学。初一戒学。次一定学。后五慧学。约位
    分之。初二在于见道已前。良以见前创舍外
    凡?重之过。持戒遮防故先明戒。欲求出道
    非定不出。故后明定。次三在于见道之中。创
    舍外凡。以见道中断除身见故立见净。断除
    疑心说度疑净。断除戒取是故宣说道非道
    净。谓知无漏圣慧是道戒等非道。名道非道。
    问曰。见中是断十使。以何义故。偏说此三。如
    涅??释。此三重故。所以偏说。又见道中虽断
    十使。五见及疑见道中尽与其断名。贪?痴
    慢见中不尽不与断称。就所断中。三本。三随。
    身见是本。边见是随。戒取是本。见取是随。疑
    心是本。邪见是随。经中就本。为是偏说断二
    结矣。以断三结故说三净。后之二种大小不
    同。若依小乘在修道中宣说行净。以起无漏
    修道行故。在无学道说行断净。以得毕竟断
    结行故。若依大乘后之二种并在修道。七地
    已还说行断净。以其修习断结行故。八地已
    上说思菩提上上净矣。此以七净位分上下故
    名为布。所言浴此无垢人者。彰前八解定水
    七净之功用也。依前三德荡除心垢故名为
    浴。所浴是谁。谓无垢人。问曰。无垢复何。须
    浴。释言。由浴故得无垢。据终彰始。故言浴此
    无垢人矣。此亦得名约始论终。是故名为浴
    无垢人。何谁是乎。泛尔论之名佛如来为无
    垢人。即文以求名维摩诘为无垢人。所言象
    马五通驰者。神足.天眼.天耳.他心.及与宿
    命是其五通。乘之去来事同象马。所任骏疾。
    故名为驰。大乘车者。以大乘法运载一切物。
    故名为车。依法巧修名为调御。调由情专故
    云一心。游于八正出其行处。正见.正思.正
    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是其八也。
    相具严容者。世人多以天冠.臂印.环?.等事
    庄严形容。维摩不尔。具足三十二相功德庄
    严己容。众好饰姿者。世人多以脂粉等事莹
    饰姿首。维摩不尔。八十种好庄饰其姿。惭愧
    服者。惭愧之心能防诸过。如世衣服能遮形
    丑。故为上服。深心华?者。信乐?@至名曰深
    心。能严法身如世华?。此华唯取庄严义也。
    富有七财宝者。家丰曰富。富有何等。谓七财
    宝。信.戒.施.闻.慧.及惭.愧是其七也。此能资
    助故名财宝。教授滋息者。向前七财因师教
    授故得滋息。如所说行回向大利者。依师教
    授随顺修行。以己所行回向菩提。回施众生。
    回于实际。令行增广。名为大利。四禅为牀坐
    者。八禅定中前之四禅有多力用。圣者多依
    故为牀坐。从于净命生者。一切世人邪命自
    活。名之为生。菩萨不尔。正命自活名净命生。
    多闻增智慧者。世人多以习诵外典而增智
    慧维摩不尔。博受圣教而增智慧。以为自觉
    音者。用所闻法以为自觉之音声也。甘露法
    之食者。佛法美善事同甘露。以此资神如食
    资身。故名为食。食有二种。一者世间。二者出
    世。世食有四。一者段食。二触食。三者思食。
    四者识食。出世之食有其五种。一法喜食。二
    禅悦食。三者愿食。四者念食。五解脱食。今就
    出世且举法食。解脱味浆者。无漏解脱为圣
    爱乐。名之为味。此能润神故说为浆。此亦即
    是解脱食耳。净心澡浴者。十五净心名为净
    心。如地持说。出障离染名为澡浴。前八解等
    是其能浴。此是所浴。戒品涂香者。恶业臭弊
    戒能防息。故曰涂香。上来第一明其所成。亦
    名所有。自下第二。明其所作。有二十八偈。于
    中有四。初偈自利起离过行。次有一偈。明其
    利他。现化随物。次有一偈。复明自利。起集善
    行。离知已下有二十五偈。复明利他。变化度
    物。初中摧灭烦恼贼者。正明所作。勇健无?
    辨胜过劣。二乘近学治障不过名无能?。降
    伏四魔重明所作。义如上辨。胜幡建场重复
    显胜。世人鬪胜立幡以表。菩萨鬪胜现坐道
    树成佛以表。法从喻称。故言胜?踅ǖ莱∫印?br> 就第二段利他行中。虽知无起灭知理常寂。
    示彼故有生受身随物。悉现诸国有缘斯起。
    如日无不见立喻显示。就第三段自利行中。
    供养十方无量如来。供佛求福。诸佛及己无
    分别想。观空修智。已佛皆如。故无分别。就第
    四段利他行中。二十五偈相从为二。初之一
    偈净土化生。后二十四偈神通益物。前中初
    言虽知佛国及与生空。知理常寂。而常修土
    教化群生。随有益物。空不乖有故。知国空常
    修净土。知众生空而常教化。就后神通益物
    之中。二十四偈相从为三。初有八偈。明其变
    化自在之行。劫中有疾下六偈之文。明其随
    苦救济之行。示受五欲下十偈之文。明其巧
    便摄物之行。初中八偈相从为四。初有三偈。
    明其众生世间之化。次有一偈。器世间化。次
    三偈半。重明众生世间之化。下有半偈。重复
    明其器世间化。就初众生世间化中。初之一
    偈化同物形。诸有众生类形声及威仪者。举
    其所同。行住坐卧名曰威仪。无畏菩萨一时
    尽现。明其能同。十明之中有一智明名为安
    住无畏神力。菩萨住此故能随生一时尽现。
    中间一偈化同物行。觉知魔事内心明了。坏
    乱他善名为魔事。如大品经魔事品说。菩萨
    悉知而示随行。现化随物。以善方便内心善
    巧。十方便慧于空不著名方便智。亦可权实
    二智之中权巧之智名方便智。随意皆现。广
    化随物以得巧慧故能皆现。末后一偈化同
    物报。示老病死正化同物。亦能现生。偈迮不
    说。成就群生明化利益。了知如幻者。知有体
    虚。知其生老病死等事犹如幻化。于中不畏。
    通达无碍者。所作自在。由其通达如幻化故。
    常能现为。故曰无碍。此初段竟。次下一偈器
    世间化。或现劫烧天地皆洞然。彰其所为。劫
    有内外。约就世界成坏明劫。名之为外。约就
    众生内报明劫。名之为内。外劫有三。谓水火
    风。广如经说。此应具论。然今文中且举火劫。
    内劫如后。众生有常相照令知无常。明其化
    意。谓令照知觉世无常。此第二竟。次三偈半
    重明众生世间之化。于中初偈出世法化。无
    数众生俱请菩萨。物机感圣。一时到舍。菩萨
    等起。化令向道。因赴摄益。其次一偈世俗
    法化。经书呪术工巧伎艺尽现行此饶益群
    生。次有一偈。外道法化。世众道法外道法也。
    悉于出家菩萨示同。因以解人惑。因同化益。
    渐教舍邪名解人惑。而不堕邪自解无失。下
    有半偈诸天身化。或作日月现作日月星宿
    诸天。且言日月。梵王世界主者。作大梵王。千
    世界主余天亦作。文略不明。此第三竟。下有
    半偈重复明其器世间化。或作地水或作风
    火。上来八偈明其变化自在之行。自下第二
    明救苦行。有其六偈。初之四偈救济人苦。后
    之两偈救恶道苦。前四偈中初之三偈。于三
    劫时能救物苦。内劫有三。所谓饥馑.疾病.刀
    兵事如经说。人寿渐短至十岁时饥馑劫起。
    七年七月七日之顷五谷不熟。人民死尽。希
    在一二。度是已后人相慈爱。以慈善故人寿
    转长至八万四千岁。乐极?x恣人寿退减。还
    至十岁复饥馑起。凡[这-言+至]七反过七饥。已疫病
    劫起。于其七月七日之中。恶气流行遇者皆
    死。度是还长。复[这-言+至]七饥还一疫病。如是[这-言+至]过
    七七饥劫一七疫病。复[这-言+至]七饥然后有一刀兵
    劫起。人心极恶。手揽草木皆成刀剑。共相残
    害七日都尽。希在一二而得免脱。三劫如是。
    菩萨能于此三劫时救济物苦。初救疫病。次
    救饥馑。后救刀兵。文皆可知。第四一偈余时
    救苦。余时亦五救饥病刀兵苦。若有大战立
    等力者。二国相征齐立兵刀。不相臣属。菩萨
    尔时现大威势。降伏二家皆使和安。前救人
    苦。下救地狱。后救畜生。亦救饿鬼。文略不
    说。此之六偈明救苦行。自下第三明其巧便
    摄物之行。于中十偈相从为四。初之四偈自
    有所为饶益众生。次有三偈。随他异作。次有
    一偈。自有所为饶益众生。末后两偈随他异
    作。就初四偈自所为中。初之两偈乱行示现。
    在欲行禅。于中初法。次喻。后合。文皆可知。
    第三一偈逆行示现。现作?H女引诸好色。先
    以欲牵后令入法。第四一偈顺行示现。或为
    邑主。或作商导国师大臣。以此福佑利益众
    生。此初段竟。次有三偈。随他作。中初偈贫者
    作无尽藏与其财物。于中初半正明所为。后
    半摄益。中间一偈有?x慢者。现作大力而降
    伏之。于中初半正明所作。后半摄益。末后一
    偈有恐怖者。现作安慰。于中初半正明所为。
    后半摄益。此第二竟。次有一偈。自所为中现
    离?H欲五通仙正明所为。下半化益。末后两
    偈随他作。中前偈身益现作童仆。后偈财益
    所须皆给。上来合有三十九偈。随问别答。自
    下三偈总以结叹。于中初偈自叹显胜。中间
    一偈寄佛显胜。末后一偈寄人显胜。初自叹
    中如是道无量。牒以总叹如上。自利利他之
    道随别细论广多无量。下别叹之。所行无崖
    智慧无边。别叹自行。所行功德无有崖畔。智
    慧之行亦无边际。度无数众别叹利他。寄佛
    叹中。假令一切佛叹人广也。于无数亿劫叹
    时长也。赞叹其德犹尚不尽。所叹多也。诸佛
    共叹犹尚不尽。何况余人。寄人显中。谁闻
    是法不发心者。寄智显胜令人同发。除不消
    人痴无智者。简愚显胜。闻法拒违不肯消伏。
    名不消人
    入不二法门品者。问疾至此明修教行。教行
    既成便能入证。此品广明证入平等不二之
    理。因以标品。是故名入不二品。此品之中四
    门分别。一定其所辨。二释来意。第三解不入
    二门义。四随文释。所辨如何。有人释言。此品
    宗显不二之理。非辨行德。即文以求。此品宗
    明入不二行。非正论理。此云何知。向前标言
    入不二品。维摩下问。云何菩萨入不二门。下
    诸菩萨随所辨说。皆悉结言是为菩萨入不
    二门。明知宗显入不二行。不唯明理。若唯明
    理何须言入。所辨如是。次释来意。于中有二。
    一就维摩以释来意。问疾至此广显维摩所
    修所成。明解脱相。此彰维摩入不二门。明解
    脱性。性犹体也。相必依体故须辨之。又就维
    摩显德之中。义别四对。前之三对。教行门中
    所行所成。从此以下是第四对证。行门中所
    行所成。此品所行。下香积品取饭香积。小室
    广容明其所成。所行实证起用所依。故次辨
    之。二就所化菩萨以释。问疾至此教诸菩萨
    修习教行。教行既成便能入证。故此品中广
    显不二。教令证入。故下文中五千菩萨闻说
    不二得无生忍。来意如是。次须解释入不二
    义。于中初先释其名义。后辨其相。名义如何。
    言不二者无异之谓。即是经中一实义也。实
    之理妙寂离相。如如平等亡于彼此。故云不
    二。问曰诸法有一二三乃至众多。翻彼说理。
    理应不一不二不三乃至众多。以何义故偏
    言不二。释言。不一乃至不多经有说处。故涅
    ??云。除一法相不可算数。但今且就一不二
    门而辨道理。余略不论。良以二者彼此通谓。
    是故偏对而说不二。又复二者别法之始。今
    此为明理体无别。故偏对二而说不二。虽说
    不二不一不三。乃至众多悉入其中。是义云
    何。若立一相以一对多即是其二。翻对彼二
    故名不二。若立多相以多对少还即是二。翻
    对彼二故名不二。又立多相。于多法中两两
    相对亦即是二。翻对彼二故名不二。以是义
    故遣一遣多。悉入不二。多少既然。遣染遣净
    遣缚遣解遣有遣无。类皆同。尔若立有相。以
    有对无即是其二。翻对彼二名为不二。若立
    无相。以无对有还是其二。翻对彼二名为不
    二。若当定立非有无相。以非有无对有对无
    即复是二。翻对彼二名为不二。乃至建立不
    二门相。不二对二还复是二。翻对彼二名为
    不二。是故不二有相。皆遣。有理悉收。故偏名
    之。理体名法。此不二法形对佛性空如等义。
    门别不同。故名为门。又能通人趣入名门。舍
    相证会名之为入。名义如是。次辨其相。此不
    二门是法界中一门义也。门别虽一而妙。旨
    虚融。义无不在。无不在故一切诸法皆是不
    二。诸法皆是岂有所局。但此文中且约三十
    三人所辨以彰其异。所辨虽异要摄唯二。一
    遣相门。二相双舍名为不二。非有所留。二融
    相门。二法同体名为不二。非有所遣。遣相门
    中曲复有三。一就妄情所取法中相对分二。
    翻除彼二名为不二。如下文说。我我所二。因
    有我故便有我所。若无有我则无我所。是为
    不二。如是等也。二情实相对以别其二。翻对
    此二名为不二。是义云何。据情望实。情外有
    实。将实对情名之为二。据实望情情本不有。
    情既不有实亦亡对。故云不二。如下文说。实
    不实二。其实见者尚不见实。何况非实如是
    等也。三唯就实。离相平等名为不二。是义云
    何。就实论实由来无异。异既不有。一亦亡对
    故曰不二。如下文中维摩默显。义应当此。遣
    相如是。融相门中义别亦三。一就妄情所起
    法中义别分二。二法同体名为不二。如经中
    说。无常即苦苦即无常。是无常苦同体无别
    名为不二。如是一切真妄两别名之为二。相
    依不离名为不二。如下文说。明无明二。无明
    实性即是明名为不二。如是等也。三就真中
    义别分二。二法同体名为不二。于此门中曲
    分有四。一就真体随义分二。如来藏中具过
    无量恒沙佛法。彼法同体名为不二。如经中
    说。过恒沙法不离不脱不异不思如是等也。
    又如下说。空即无相无相即无愿名为不二。
    亦是其义。二就真中体用分二。如依真心缘
    起集成一切种法。体用无别名为不二。如经
    中说。佛性如来无二。无别。如是等也。三就真
    体所起法中随义分二。彼二同依一佛性体
    名为不二。如经中说。佛性与彼不善法俱名
    为无明。与善法俱称之为明。明与无明凡夫
    谓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
    性。如是等也。四就真性所起法中相别分二。
    如依佛性缘起集成一切行德。于彼德中诸
    行同体。缘起相成名为不二。如下文说。布施
    回向一切智二。布施性即是回向智性。如是
    等也。不二虽众要不出此。言其入者义别有
    四。一就信明入。于此不二信顺不违。故名为
    入。二就解说入。于此不二解观相应。名之为
    入。三就行论入。依空照见明了现前不见二
    相。可以住中名入不二。不见二相是其心也。
    明了不二是其观也。四就证辨入。亡情契实
    名之为证。于得证时不见如外有心能观。既
    无有心。宁复心外有如所观。不见能观妄想
    不行。不见所观虚伪不起。虚伪不起。如不离
    心。妄想不行心不离如。是则真名入不二门。
    入不二义辨之?尔。次释其文。于此品中文
    别有二。第一广辨入不二门。二明说益。五千
    菩萨得无生忍。前中有三。一维摩问。诸菩萨
    等以言遣相名入不二。二诸菩萨问文殊对
    之。以言遣言明其不二。三文殊问。维摩因问
    以默遣言而显不二。此三皆是化之分齐。息
    想教入之阶降也。若论自觉相应境界不可
    言彰。叵以默显。何故如是。据实以求法外本
    无音声文字。何言能彰。法外亦无形相可得。
    谁用默显。无言能彰。证处亡诠非默能显。证
    处绝相诠相悉无。他所莫测。是故名为自觉
    境界。觉处无他。自亦亡对。问曰此品阐玄之
    极。若使默外犹有自觉相应境界何故不论。
    释言。为化极于言默。言默之外不复可陈。不
    可陈处从来未辨。岂独今哉。就初段中。维摩
    先问。菩萨后说。就前问中。尔时维摩举能问
    人。谓众菩萨言诸仁者。告命所问。言告称谓。
    云何菩萨入不二等。正宣问辞。问曰。维摩深
    体不二。何不自说。乃问菩萨令使说乎。释有
    五义。第一为彰不二之门众圣因证显法要
    胜令人重敬。故须问之。第二为显不二之理
    门别众多随人示入。第三为彰不二义广诸法
    悉是令人遍学。第四为欲对之显己所问渊
    深令人趣求。故须问之。五维摩所得藉浅趣
    入。故须问之诸菩萨令说。下诸菩萨随得别
    说。义门无量随义具说。说亦叵尽。今此略列
    三十一人以彰所说。就初人中。言有菩萨名
    法自在。标别说人。下明所说。言诸仁者生灭
    二。反立二相。生灭之义泛解有二。一有为法
    自相生灭。二染净法对治生灭。自相生灭义
    别有三。一分段无常。报起名生报尽称灭。二
    念无常。初起名生后谢称灭。三自性无常。相
    有名生虚无说灭。自相生灭要略唯此。对治
    生灭义则有四。一就染说。凡起名生圣断称
    灭。二就净说。修起名生。缘治终息说以为灭。
    又复净法为恶所败。亦名为灭。三双就染净
    约速说之。染起名生净坏称灭。又复真净为
    惑。隐覆亦名为灭。四双就染净约悟说之。净
    起名生。又复本隐性净之法为缘显了。始现
    名生染息称灭。泛辨如是。今此所论通则皆
    是。即文以求偏就染净对治门。说对治门中
    偏就染说。染起名生终断称灭。生灭两分故
    名为二。下翻此二以明不二。于此门中二相
    双遣为不二矣。先辨后结。辨中初言法本不
    生今则不灭。解不二义。不生不灭泛解有
    四。一生死染法虚集无性。以无性故生无所
    生灭无所灭。二生死染法妄相而有。妄体空
    相则无相。以无相故生无所生灭无所灭。三
    生死染法妄想而有。如梦所见心外无法。妄
    想情有道理实无。以实无故生无所生灭无
    所灭。四生死染法如来藏起。穷之即实实性。
    平等生则无生。灭则无灭。以是义故本无所
    生。今无所灭。不生不灭故曰不二。得此不生
    解释入义。于前无生无灭法中。慧心安住名
    无生忍。从缘亦应名无灭忍。初约彰名偏言
    无生。上来正辨。是为下结。第二人中初德
    首曰。标人别说。曰犹辞也。下彰所说。我我
    所二反举二相。泛解有四。一凡夫所立。我人
    等性名之为我。五阴诸法是我所有名为我
    所。二五阴集成假名众生。名之为我。五阴是
    其我家所有名为我所。三众生内报名之为
    我。外诸境界说为我所。四就真法。佛性为我
    真性。三归我中所有名为我所。故涅??云。知
    我我所是人出世。今此所论义当前三。自下
    翻之以显不二。于此门中。二相双遣名为不
    二。先辨后结。辨中初言因有我故便有我所。
    反明无二。若无有我则无我所顺。明不二。经
    中破法凡有八种。一推因破。如推五阴破众
    生相推其往因破现常性。如是一切。二推果
    破如推当果破现无因。如是一切。三推理破。
    如下文说。色性自空如是等也。四推实破。譬
    如世人见绳为蛇推绳破蛇。迷如来藏起于
    生死。推藏破之。如是一切。五推名破。如说
    乳时不得酪名。明知无酪。女不名妇明无儿
    性。如是一切六推对破。如地论说。若有作者
    则有作事。若无作者则无作事。又如下说。有
    缚有解无缚无解如是一切。七责情破。如经
    中说。愚痴所盲贪着于我。三界虚妄但一心
    作。如是一切。八推智破。如说智者不得有无
    明法。无明法无性。牟尼不着明法无性。如是
    一切。破法不同。有此八种。今言无我则无我
    所。是前第六推对破之。云何无我。分别有三。
    如上所辨。一五阴法非是神我名为无我。二
    假众生中无其我性故名无我。第三假名众
    生亦无名为无我。言无所者。谁前无我。亦有
    三种。一五阴法非是妄计神我所有。名无我
    所。第二假名我所法中无有定性名无我所。
    第三假名我所亦无无我及所。名为不二。是
    为下结。第三人中初不?曰。标人别说。下明
    所说受不受。二反明二相。泛解有二。一约因
    说。凡夫心识取着诸法。名之为受。圣人离取
    名为不受。二约果说。凡夫受于生死之身名
    之为受。圣人不生名为不受。今此所论就初
    言耳。下翻此二。以显不二。二相双遣为不二
    矣。先辨后结。若法不受不可得者。明无二相。
    圣人了达诸法皆空。无可贪取名为不受。以
    不受故无法应心。名不可得。无取无舍明无
    二心。无法可取所以无受。无法可舍故无不
    受。无作无行明无二行。以无取故无有凡夫
    造作诸业名为无作。以无舍故亦无圣人除
    断之行名为无行。是为下结。第四人中初德
    顶曰。标人别说。下明所说。垢净为二。反立二
    相。烦恼名垢圣德名净。下翻此二以明不二。
    二相双遣为不二矣。先辨后结。见垢实性则
    无净者。第一义空是垢实性。是实性中无有
    垢相。无垢相故亦无除垢净相可取。名无净
    相。顺灭相者。灭是涅??法本不然。今则无灭
    是涅??相。无垢无净同涅??相。名顺灭矣。是
    为下结。第五人中初善宿曰。标人别说。下明
    所说。动念为二。反举二相。心识有八相从为
    三。一分别事识。谓六识心。二是妄识。谓第七
    识。三是真识。谓第八识。此三如彼八识章中
    具广分别。彼妄识中?细不同。义别六重。一
    是根本不觉知心。谓无明地。二是业识依前
    无明不觉。妄念忽然而动。动故名业。三是转
    识依前妄念。心相渐?转起外境故名为转
    四者现识依前所起。虚浪境界应现自心。如
    梦所起。一切境界现于梦心故名为现。五是
    智识。于己自心所现法中分别违顺染净等
    别。似于智解故名智识。六相续识论中亦名
    不断识矣。妄境牵心心随妄境相乘。不断如
    海波浪名不断识。又能持于事识业果令不断
    绝。亦名不断。此六差别如论具辨。今言是动
    是彼业识妄动之心。言是念者。是彼转识乃
    至不断。根本无明不觉知心未有分别。所以
    不举。下翻此二以明不二。二相双遣为不二
    矣。先辨后结。辨中不动则无念者。于情分齐
    依动起念。于真常寂。业动本无以无动。故念
    心不生。道言无念无分别者。无妄识中动念
    心。故六种分别事识亦无名无分别。此解不
    二。通达此二彰其入义。是为下结。第六人中
    初善眼曰。标人别说下彰所说。初言一相无
    相二者。反立二相。此就真中义别分二。一相
    是有无相是无。于真法中摄别成总。诸法同
    体名为一相。以别分总。诸法悉空名为无相。
    有无两分名为二矣。下会此二以为不二。于
    此门中二法同体名为不二。先辨后结。若知
    一相即是无相。知有即无。亦不取无。知无即
    有。以即有故不偏取无。入平等者解释入义。
    有无同体离于偏着。故名平等。是为下结。第
    七人中初妙臂曰。标人别说。下明所说。言菩
    萨心声闻心二。反举二相下。翻此二以为不
    二。二相双遣为不二矣。先辨后结。观心相空
    如幻化者。破相入如。观心相空明心非有。不
    但无性。乃至因缘心相亦无名心相空。如幻
    化者明心非无。因缘之法有无同体。以同体
    故说无为有。有即非有。说有为无无即非无。
    有即非有故心相空。无即非无故如幻化。无
    菩萨心无声闻心。证如遣相。理处无情故无
    菩萨声闻心别。是为下结。第八人中初弗沙
    曰。标人别说。下显所说。善不善二反举二相。
    分别有三。一约情说。违损下沈名为不善。顺
    益上升目之为善。若从是义凡夫十恶名为
    不善。从凡至佛一切善法悉名为善。二望理
    说。违理不善顺理名善。若从是义凡夫一切
    三性之业取性心起悉名不善三业。贤圣所
    修善法方名为善。三望实说。佛性是实。望彼
    佛性如来藏法性违不善。体顺是善。若从是
    义。凡夫诸业乃至三乘缘治善法相顺。性违
    悉是不善。诸佛菩萨真证善法方为善。善恶
    两分故名为二。下翻此二。以为不二。二相双
    遣为不二矣。先辨后结。辨中不起善不善者。
    善恶皆空故悉不起。此明离相即解不二。入
    无相等明其证实。即解入义。第一义空名无
    相际。始观名入。穷证名达。是为下结。第九人
    中初师子曰。标人别说。下彰所说。罪福为二。
    反举二相。前善不善据因分二。此罪与福就
    果分二。罪为罪报福名福报。下翻此二以为
    不二。二相双遣为不二矣。先辨后结。辨中初
    言若达罪性与福无异。破相入如。何者是性。
    而言无异。浅如论之相空为性。空理不殊名
    为不异。深则佛性真心为性。体一故曰无异。
    以金刚慧决了此相无缚。无解证实离相。破
    相之智名金刚慧。明见罪福二种实相。名决
    此相。于此实中罪福本无名无缚解。以罪本
    无所以无缚福亦不有。所以无解。是为下结。
    第十人中师子意曰。标人别说。下明所说。漏
    无漏二反立二相。烦恼连注其犹创漏。故名
    为漏。圣德断除名为无漏。下翻此二以明不
    二。二相双遣为不二矣。先辨后结。辨中若得
    诸法等者。破相入如。染净一如名诸法等。言
    不起漏无漏相者。契实离相。言不起漏离前
    漏相。不起不漏离无漏相。此离染净名为不
    二。言不着相不取有相。亦不住无不取无相。
    此离有无名为不二。是为下结。第十一中初
    净解曰。标人别说。下彰所说。为无为二反举
    二相。言有为者解有两义。一就法外四相以
    释。为之言作。法外四相能有所作故曰有为。
    生能生法乃至灭能。灭诸法故。二就法体四
    相以释。四相集起名之曰为。色等诸法皆此
    有为。故曰有为。翻离此二名曰无为。何法是
    乎。泛解有三。一就色说。生死之色是其有为。
    诸佛常色乃至佛性真常色等名曰无为。二
    就心说。妄心有为。诸佛常心乃至八识佛性
    心等名曰无为。第三约就非色心说。如?酬?br> 中所辨。十四不相应行名曰有为。诸明。四
    相名字句等是十四也。虚空数法及非数灭
    乃至真如第一义空。通摄悉是非色心中无
    为法也。泛论如是。今就心说。妄想之心生灭
    流注名曰有为。真心常寂故曰无为。下反此
    二以明不二。于此门中遣妄唯真名为不二。
    先辨后结。辨中若离一切数者。明遣妄也。于
    妄心中诸心心法各各异别名一切数。谓想
    受等证实反望。从来无此。是故名离一切数
    矣。即心如空明澄真也。真心之体性如虚
    空。心外无有诸数之别。去妄唯真故心如空。
    有妄对真名之为二。离妄唯真真即绝对。故
    曰不二。今因此言明诸心有数无数。心有三
    重义如上辨。一事识心。二妄识心。三真识心。
    此三重中初六事识。一向有数。想受行等虽
    与心王同在一时。作用别故第八真心一向
    无数。诸法同体如虚空。故第七识中?细六
    重。已如上辨。是无明识乃至相续。此六重中
    根本四重心识微细。诸心心法未曾别起。别
    相难得不说有数。以无数故论中名为不相
    应染。不相应者论自释言。即心不觉常无别
    异。名不相应。后之两重心?用别。别相可得
    说有诸数。以有数故论中名为心相应染。言
    相应者论自释言。心异念异同知同缘。故号
    相应。心是心王念是心法。此二同缘故曰相
    应。细实如此。然今此中总相分之。妄中说数
    真中不辨。此解不二。以清净慧无所碍者。释
    其人义。证真降妄名清净慧。不为妄缠名无
    所碍。此德成时名入不二。是为下结。第十二
    中那罗延曰。标人别说。下彰所说。世出世二
    反举二相。分别有三。一约位以分。见道以前
    名为世间。见道已上名为出世。二随义以别。
    随相之行从凡至佛悉名世间。故地论言。世
    行有三。广大无量。广谓初地乃至六地。大谓
    七地。无量是其八地已上。证如实慧名为出
    世。故地论中法无我智名为出世。三约理事
    以彰二别。事为世间理为出世。今据后门。下
    翻此二以明不二。于此门中会二。同体以为
    不二。非全破遣。先辨后结。辨中初言世间性
    空即是出世。正会二法以明不二。言性空者
    泛解有二。一因缘法中无其定性名为性空。
    如成实说。二妄相诸法自性空寂。不假因缘
    分段为空。故名性空。如阳炎水自性非水。不
    待尘大分为无水。今据后义。以世体空无世
    可在名为出世。非有可离名为出矣。即世无
    世。无世恒世故曰不二。下释入义。于其中者。
    于前世间出世间中言不入者。明有即空无
    世可在。故曰不入。言不出者。明空即有常随
    世间。故曰不出。言不溢者。溢是盈溢增长之
    谓。以不入故不增世间。故曰不溢。言不散者。
    以不出故常随世间。而不除舍故曰不散。是
    为下结。第十三中初善意曰。标人别说下彰
    所说。道言生死涅??二者。反举二相。下反此
    二以明不二。二相双遣为不二矣。先辨后结。
    辨中初言见生死性则无生死。遣生死相。生
    死体空名生死性。于此性中无生死相。故无
    生死。下约此无遣涅??相。言无缚者。生死性
    中无生死故所以无缚。言无解者。此推对破。
    以无缚故不可对之说涅??解。言不然者。以
    无缚故。本来不然。言不灭者。本无然。故今无
    所灭。此解不二。如是解者解释入义。是为下
    结。第十四中初现见曰。标人别说。下彰所说。
    尽不尽二反立二相。妄息名尽。真德常住名
    为不尽。下翻此二以明不二。二相双遣为不
    二矣。先辨后结。辨中法若究竟尽者。牒举前
    尽。简异无常生灭之尽。故云究竟。若不尽者。
    牒前不尽。皆无尽者。前二皆空。空理常住故
    曰无尽。又于空理无法可除。亦名无尽。言无
    尽相即是空者。指斥其体。上来至此破相入
    如。空则无有尽不尽者。明实离相。此解不二。
    如是入者彰其入义。是为下结。第十五中初
    普守曰。标人别说。下明所说。我无我二反立
    二相。分别有三。一凡夫人取阴为我。圣智观
    察知阴非我。此一五阴于凡为我于圣非我。
    故名为二。二五阴和合成假人。凡夫于中立
    有定性。名之为我圣智观察但假。无性名为
    无我。三妄相诸法。集成人相名之为我。圣智
    深观人相空无名为无我。下翻此二以明不
    二。二相双遣为不二矣。先辨后结。我尚不可
    得非我何可得。破相入实。向前三重我皆叵
    得。何有遣我无我可得。见我实性不起二者。
    证实遣相。非有非无如来藏体是我实性。此
    亦是其无我实性。且约我说。于此实中从来
    无我二无对我无我可取故不起二。是为下结

    维摩义记卷第三(末)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