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经疏部六 >
  • 维摩义记卷第二(末)

    次告罗睺令往问疾。对前八人明行修法。此
    对罗睺明其发心出家之法。罗睺佛子此名
    覆障亦云不放。在母胎中六年不出。故名覆
    障及不放矣。何故处胎六年不出。以宿缘故。
    缘如经说。本曾为王。沙门求见六日不看。故
    得此报。又于往昔曾塞鼠穴。故受此报。佛将
    出家。父王恐畏国祠断绝留连不听。菩萨于
    时手指妃腹而语之言。却后六年尔当生男。
    即如其言。佛出家后六年方生。初生因缘备
    如经说。佛成道已还宫之时罗睺始年五六
    岁计。如来将至变千比丘悉如己形。罗睺直
    尔往至佛所。佛手摩顶将还精舍。敕舍利弗
    目连度之。出家之后喜多暴口形名他人。佛
    于一时以法诫约。于斯永断打骂不?。佛叹
    其人忍辱持戒。密行第一。今命问疾。先告后
    辞。辞中初总次释后结。释中所以征前起后。
    下正辨之。文别有三。一举昔日被呵由缘。二
    时维摩来谓我下明教呵辞。三于是维摩语
    诸已下明教呵益。初中忆昔出被呵时。?骋?br> 离等彰被呵事。先问后答诸长者子何故为
    问。现覩罗云所舍至重。未见所得是以怪问。
    言?骋?胫畛ふ咦颖昃傥嗜恕@粗廖业让?br> 请方便。问我言等彰请问辞。唯罗睺罗敬告
    其人。汝佛之子所承至高。舍轮王位所舍极
    重。彼罗睺罗若不出家作铁轮王王阎浮提。
    故今举之出家为道彰其所作。俗中安身谓
    之为家。解素从缁名出家为道。其出家者有
    何等利问其所得。罗睺下答。我即如诸为说
    出家功德利者谓。依出家功德经说经言。有
    人杀三千界所有众生。或挑三千众生之目。
    其罪无量。其出家者福多于彼。罗睺当应为
    说此利。自下第二明教呵辞。何故须然。为教
    罗睺及长者子离相正出故须教呵。时维摩
    诘来谓我言总以标举下别显之。别中先呵。
    夫出家下如法正教。呵中不应说出家利当
    言正呵。所以下释。先征后解。无利无德是为
    出家举是显非。有为法者可说有利有功德
    等明非异是。乐名为利善称功德。罗睺以其
    舍俗为出家故对在俗家业等苦说乐为利。
    对彼俗中邪业之非说善为德。维摩以其离
    相为出。故说无利无功德者是为出家有利
    有德悉名在家。有为所摄故言有为可说有
    利有功德耳。上呵下教。教中先别。若能以下
    总以结叹。别中有二。则约前所问以教。二
    出家者无彼此下泛举一切出家法教。前中
    初言夫出家者总以标举。为无为法彰其所
    求。无为涅??是所求也。无为法中无利无德
    明其所出。下泛教中言出家者总以标举下
    正教之。于中先约自行以教。降众魔下约就
    外化利他以教。自中初言无彼无此离六十
    二见教其所出。无彼无此亦无中间教离相
    也。在俗为此出家为彼。出家方便舍此向彼
    说为中间。此皆无之。亦可生死名之为此。断
    结涅??以之为彼。圣道为中。此皆无之。离六
    十二见教去情也。六十二见后当具论。此教
    所出处涅??等教其所入。处于涅??总明所
    入。谓处法性无为涅??。犹前为无为法耳。智
    者所受圣所行处别明所入。向前涅??是其
    地前。智者所受复是地上。圣所行处故应处
    之。地前菩萨依教生解。故名智者。依教信顺
    称之为受。地上会正目之为圣。圣心游法说
    以为行。法性涅??为行所依。故称行处。上教
    自行下教利他。于中初先教令降魔。摧诸已
    下教伏外道。前中降魔降魔人也。度五道等
    坏魔法也。法中有三。一明所出教度五道。地
    狱畜生饿鬼人天是其五道除因离果。称之
    为度。二明所修教净五眼五力等。五眼是解
    义如别章。此应具论。根力是行信进念定智
    慧是五。始修名根终成曰力。三明所离教远
    魔业。不恼于彼不坏他善。离众杂恶自不起
    过。伏外道中摧诸外道伏邪人也。超越假等
    破邪法也。于中亦三。一明所出。二内坏下还
    明所修。三离众下还彰所离。前中明出烦恼
    业苦。超越假名明出苦也。生死之报虚假名
    有称曰假名。证实除舍故言超越。假名之义
    广如别章。今略辨之。经说有四。一生死假名
    涅??非假。即如此说。生死浮虚假名而有。故
    曰假名。涅??真实所以非假。二涅??假名生
    死非假。如涅??说。涅??无名假为立名。故曰
    假名。生死之法实是名有所以非假。三生死
    涅??二俱假名。如地持说。生死涅??体是因
    缘假有之法。故说为假。标假之称说为假名
    又假名字。生死涅??法相建立名曰假名。四
    生死涅??二俱非假。废名求法体法如如理
    真实所以非假。真法离名故非假名。以故地
    持中说一切法离于言说离假名名矣。今就
    初门故说生死以为假名。得大涅??求离称
    越。次出烦恼。于中四句初出淤泥教断爱也。
    爱能染污事等如泥。除断名出。二无系着明
    无爱故不着五尘。三无我所教除见也。不着
    我人及与我所若名无我所。四无所受明无
    见故不爱邪法。下教出业。诸外道等邪法教
    人名为优乱。除断称无。一义如是。复有异
    释。此所出中分之为四。初超假名出生死果。
    二出淤泥下除烦恼因。因有见爱。初出淤泥
    明除爱也。无系着等明断见也。言无系着明
    断我见。无我所者离我所见。此前一对。三无
    所受出生死果。五道悉离故无所受四无优
    乱明断业因。此复一对。前明所出次明所修。
    内喜护彼修利他行。于他所为心无嫉忌名
    内坏喜。身口将顺名护彼意。随禅定者修自
    利行。少欲知足守护根等能生禅定。故说为
    随。下明所离。诸恶悉断名离众过。上来别教。
    若能如是是真出家结叹显胜令人学矣。上
    来第二明教呵辞。自下第三明教利益。句别
    有四。一维摩诘劝长者长子宜共出家。先劝
    后释。二长者子父母为辞。三维摩诘教令心
    出。发菩提心即名出家即名具足息相求实
    名为发心。以发心故有恶斯舍离沙弥恶名
    即出家。亦断一切大比丘过名即具足。菩提
    心义广如别章。此应具论。四长者子如教发
    心。前辞次释。故我下结。次告阿难。令往问
    疾。对前九人明其因行。下对阿难彰佛果德。
    阿难陀者是佛堂弟此名欢喜。喜义有三。广
    如前释。佛弟子中多闻第一。故今告之。先告
    后辞。辞中初总所以下释。是故下结。释中所
    以征前起后下对辨之。文别有五。一举昔日被
    呵由缘。二止止下明教呵辞。三时我世尊实
    怀惭下自彰己阙。四即闻下明空发声谐和
    二家。五世尊维摩智慧辨下结叹维摩。明己
    不及。初中忆昔出被呵时。世尊已下举被呵
    事。事有三句。一明佛有疾己为乞乳。二维摩
    问。三阿难答。文皆可知。自下第二维摩教呵。
    何故须然。为使阿难及诸世人知佛常乐无
    为无恼息去邪谤爱乐趣求故须教呵。于中
    有四。一呵令止止。二默往下驱之令去。三行
    矣下摧令速去。四可密下教令密去。就初段
    中先呵后教。止止阿难莫作是语是呵辞也。
    如来下教。如来身者金刚之体明佛体坚。体
    坚难坏事同金刚。诸恶己断众善普会彰佛
    德备。诸恶己断断德圆也。众善普会行德具
    也。此明所有。当有何疾当有何恼彰其所无。
    当有何疾内无疾苦。当有何恼外无衰损损。
    此初段竟。自下第二驱之令去。于中有三。一
    遣默往。第二呵诫不听谤佛。三正教亦。默
    往阿难是初遣也。口止疾言是以须默。身远
    乞所为是须往。勿谤已下第二呵也。勿谤如
    来遮其所言。佛实无病言疾枉佛。故名为谤。
    谤佛自损。为是须遮。莫使异等止其所传。传
    谤损他。故复须止。人有邪正邪闻毁谤。是以
    诫之。莫使异人闻此?言说疾谤故名之为
    ?。正闻啮[口*美]亦须诫约。故言勿令大威德天
    他方菩萨得闻斯语。转轮圣下是第三段以
    理教示。转轮圣王以少福故尚得无疾举劣
    况胜。岂况如来无量福等辨胜过劣。此第二
    竟。自下第三催令速去。于中有二。一催身速
    去。二遮其口言。行矣阿难是初段也。速舍此
    去名曰行矣。勿使我下是其后段遮其口言。
    勿使我等受斯耻也举过总遮。佛为也师举
    世共尊。说病他诫彼此同羞。故言勿使我等
    受耻。外道梵下辨过别遮。外道梵志举诫谤
    人。佛法之外别立道理名为外道。结意求净
    说为梵志。若闻此语明谤所由。闻此阿难说
    病之语。当作是念何名为师明轻谤心。自疾
    不救而能救疾明轻谤言。此第三竟。自下第
    四敕令密去。于中有三。一诫其身可密速去。
    不密他见不速他知。以是义故须速。二遮其
    言勿使人闻。三晓其心以理正教。教中初先
    明其所是。非思欲下彰其所非。如此身下结
    是异非。就所是中诸如来身即法身者泛举
    类显。明佛应身即是真实功德法身又是真
    实法性之身。如涅??经金刚身品及此下文见
    阿[门@(人/(人*人))]品具广宣说。就所非中非思欲身离分
    段因。佛为世尊过于三界离分段果。佛身无
    漏诸漏已尽离变易因无漏不尽。谓无明地
    佛悉尽之。佛身无为不随诸数离变易果。不
    堕有为生灭之数。又二不堕众生之数。所非
    如是。如此身者当有何疾结是异非。如此法
    身乃至无为不堕数身。诸患永无当有何疾。上
    来第二明教辞。自下第三阿难对佛自申己
    阙。时我世尊实怀惭等文之颠倒。若正应言
    世尊我时实怀惭耻得无谬听时者道本被呵
    之时。我者阿难自彰己也。言世尊者以实告
    佛。实怀惭等自宣己心实怀惭耻。愧己所言
    愧前说病。须乳言也。得无近等疑己所闻。如
    维摩语佛实无病有病须乳得非自我近佛
    谬听。自下第四空中发声谐和二家。即闻空
    声总以标举。时谁所出。或可是佛或是维摩
    或余大力神天所发。下别显之。如居士言印
    维摩语。明佛真身无病是实。但为佛下述阿
    难言。明佛应病须乳不虚。但为佛出五浊恶
    现行斯法度脱众生对前阿难谬听之言明闻
    非谬。此语颠倒。若正应言但佛出于五浊恶
    世现行斯法为度众生。言五浊者如经中说。一
    曰命浊。命报短促。谓今世人极寿百岁如是
    等也。二众生浊无其人行。三烦恼浊贪?痴
    等诸结增上。四者见浊邪见炽盛。五曰劫浊。
    所谓饥馑疫病刀兵。此五盛时名为恶世。佛
    于是时出现于世。现行斯法度众生者现行有
    病乞求之法度众生也。事如经说。当佛在时
    ?骋?氤怯衅怕廾拧P凹?恍拧<矣腥榕!6?br> [角*之]?人无敢近者。佛为度此婆罗门故示言
    有病须乳为治。阿难为佛持鉢往乞造其门
    下。婆罗门见怒而问曰。汝何所须。阿难对曰。
    佛病须乳故故来乞求。彼闻作念。可令自取
    使牛?杀。即语阿难。若须?k取。阿难言善。即
    往牛所。牛自开脚任其?k捋。牛语阿难愿留
    一乳以乞我儿余悉奉佛。犊子即言。尽奉如
    来我食水草。彼婆罗门在傍具见即自悔责。
    我不及牛不识福田生此恶心。遂于佛所深
    敬归信。故言现行度脱众生行矣。阿难取乳
    勿惭对前阿难实怀惭耻劝其莫惭。劝其行
    乞故言行矣。劝其受乳故曰取乳。为化行乞。
    是圣所宜故劝勿惭。此第四竟。世尊维摩智
    慧辨才为若此也是第五段结叹维摩。前辞
    次释是故下结。上来别告十人问疾。如是五
    百大弟子下总举余人。当时如来一一别告。
    备列难尽。故结集家总以通举
    菩萨品者前品告命声闻问疾。彼辞不堪。今
    告菩萨即就所告以题章目名菩萨品。来意
    略有三义。一前品告命声闻问疾。彼辞不堪。
    须告菩萨故此品来。第二为显维摩德高故
    此品来。是义云何。前品告命声闻问疾彰彼
    维摩德过二乘。此品告命菩萨问疾显彼维
    摩胜诸菩萨。第三为彰维摩所说故此品来。
    是义云何。前方便品因凡问疾明广维摩教
    凡夫法。上弟子品因告声闻广明维摩教声
    闻法。今此品中因告菩萨复明维摩教菩萨
    法。名显所说。就下明教菩萨法中义有通局。
    局则此品明教菩萨。通则尽后香积佛品悉
    是此会教菩萨法。就其通中先将此品约对
    后文辨其同异。次通科分后别解释。同异如
    何。异有五种。其一义者今此品中约对不堪。
    彰彼维摩人德尊高。问疾品下约对所堪显
    其德妙。第二义者今此品中广明维摩辨才
    难敌彰其智胜。问疾品下广明维摩神变自
    在显其通胜。第三义者今此品中广寄他言
    以显维摩解脱之德。问疾品下维摩自显解
    脱之德。第四义者于此品中因告不堪广显
    维摩昔所说法。问疾品下因告所堪往彼问
    疾明今所说。第五义者于此品下明教菩萨
    所行法体。问疾品下明教菩萨修成之相。异
    相如是所言同者有其三种。一教人同。此品
    与下教同菩萨。二明法同。同以菩萨所行之
    法而为教示。三辨行同。于此品中辨行有二。
    谓证与教。初对弥勒明其证行。谓教天子舍
    相证实。后对余人明其教行。问疾品下亦辨
    此二。入不二门明其证行。余明教行。同异如
    是。次通科分。就下明教菩萨法中?分为二。
    细分有四。?分二者从此讫尽入不二门。明教
    菩萨法身因果。香积品下明教菩萨净土因
    果。细分四者初对弥勒明法身果。菩提真性
    是其果也。先严已下尽不二门明法身因。香
    积品初明净土果。香积品末明净土因。修十
    修八。是其也。通科如是。次别解释。于此品
    中所告众多。告前四人随别具列。如是诸菩
    萨各各向下总举余者。就前别中先告弥勒
    明法身果。弥勒是姓此翻名慈。字阿逸多此
    云无胜。是彼波罗捺辅相之子。弥勒初生具
    诸相好。波罗捺王名梵摩达。闻其生已福相
    过人。恐为国患规欲危害。遂从其父索以瞻
    之。父知王心即答王言。外家将去。回至家中。
    寻即遣人送南天竺波婆离国。外家养之。弥
    勒外舅姓波婆离有发绀色手摩膝相。聪慧
    博达为世师首。以己所知用教。弥勒七岁从
    之受学。一日所习多余。历年未久知尽。其舅
    为显弥勒之德自家欲设无遮大会寄以显之
    己家物少。遣二弟子往弥勒家取索财物。其二
    弟子中路闻佛始出于世。回道观之。二人是时
    为虎所食。乘向佛善同生天上。使遂不达。彼
    波婆离久待不得率家所有施设其会。会满七
    日。最后有一婆罗门来。财食俱尽竟无所得。
    便大?忿语波婆离。要以神呪破碎汝头令
    为七分。波婆离闻极愁恼。前二弟子往生天
    者遥见师愁空中问之。师何故然。时波婆离
    具说所为以答二天。即问之言。天为是谁。而
    来见问。天具答之而告之曰。佛已出世何不
    往见。徒忧何益。彼波婆离先读谶书知佛出。
    闻其所告即遣弥勒将十六人往验是非教其
    观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具足以不并教屏
    处。心念为问。我师是谁年今几许身有几相。
    弥勒受教往彼验之。见佛相好明了具足。心
    念为问如问具答。弥勒于时与十六人从佛
    出家。彼十六人即成罗汉。弥勒一人不取漏
    尽愿求佛道。如来尔时即为授记。说其次身
    上生率。毕天寿已下生阎浮成得佛道。成道
    之相如经具说。佛今告之。先告后辞。辞中初
    先明己不堪。所以下释。故我下结。释中所以
    征前起后。下正辨之。辨中有三。一举昔被呵
    由缘。二时维摩下彰彼维摩教呵之辞。三世
    尊维摩说是法下明教呵益。初中忆昔举被
    呵时。为兜率王及其眷属说不退地彰被呵
    事。由佛记说弥勒舍身当生兜率。故兜率天
    王与诸眷属数来请法。彼于一时来问地行。
    弥勒为说。净心已上名不退地。亦可名彼种
    姓已上为不退地。是位趣地之行名为地行。
    亦可问其成地之行名为地行。彼天随相问
    修成义。弥勒为说。说相覆实为是被呵。自下
    第二维摩教呵。何故须然。为使诸天舍修入
    证故须教呵。来谓总举下别显之。别文之中
    初呵后教。从初乃至亦无退者是呵辞也。呵
    令相舍。弥勒当令此诸天子舍分别下是教
    辞也。教令证实就前呵中寄就弥勒。难破授
    记得菩提义。类明一切悉无所得。于中有二。
    一难破弥勒授一生记得菩提义。二是故弥
    勒无以此法诱天子下总以结呵。前中初先
    举其所得。为用何下破以显无。举所得中言
    弥勒者告命其人。世尊授等举其所得。授仁
    记者行因克果。定得不失如心记物坚念不
    失。故名为记。圣记示人目之为授。言一生者
    人中得记。舍此身已上生兜率。后生人间然
    后成佛。中间隔彼兜率一报。故名一生。问曰。
    若使上生兜率后生人间方始作佛即是二生
    何故言一。释言。此生圣说不定。依龙树论说
    此弥勒以为三生。现身为受竟痴去不论。后
    生人间即是佛身。故亦不数。为是言一。问曰。
    若使一生天上后生人间而得成佛名一生
    者。有须陀洹一生天上人间而涅??者。十四
    生中几生所摄。释言。此十四生中名为二生。
    若尔弥勒亦应同彼。何得言一。释言。应齐而
    说异者以其所望不同故尔。彼须陀洹望于
    身尽。余涅??故受两身。即是二生如弥勒等
    望于佛身。后生人间即是佛身对彼身故偏
    名兜率一报为一。言得阿耨三菩提者泛解
    有二。一真二应。实行相应名之为真。八相现
    成说以为应。此应与真得处不定。若论其成
    得处有三。一入种姓地名得菩提。如涅??说。
    须陀洹人八万劫到。乃至辟支十千劫到。到
    六菩提。当知。此等名至种姓为到菩提。二入
    初地名得菩提。如法华论说。彼释法华分别
    功德品所言八生乃至一生得菩提者所谓得
    于初地证智。三至后际名得菩提。义在可知。
    或分为五。如大品说。一发心菩提在于无量生
    死海中发菩提心。位在善趣。二伏心菩提深
    伏烦恼。位分在于种姓已上伏忍位中。三明
    菩提修习明慧。位分在于初地已上。四出到
    菩提出离有无到无生忍。位分在于七地已
    上。五无上菩提究竟穷极位在佛果。随别细
    分可亦众多。若论应成种性已上一切堪能。
    若依华严贤首位中亦能八相不成正觉。今此
    所论是应成也。八相成佛名得菩提下对破
    之。文别有四。一就事相有生法中难破有得。
    二若以无生得授记下就其遣事无生法中难
    破有得。三为从如生得授记下约就真法缘
    起生灭难破有得。四一切生皆如已下约就
    真性平等义中难破有得。此四分中言有隐
    显。初段之中偏破得记。第二分中难破得记
    及得菩提。第三段中偏破难得记。第四分中
    难破得记及得菩提。初中有二。第一约就三
    世之生难破得记。二如佛说下举彼同时同
    体四相明生无性成无得记。前中初言为用
    何生得授记乎总以征责。言过去耶未来耶
    等随世别定。进退不定是以言耶。若过去下
    随世别难。若过去生而得记者过去已灭。依
    何得记。若未来生而得记者未来未至。依何
    得记。若现在生而得记者现生不住。云何得
    记。暂现即灭时无迳停。故曰不住。生既不住
    何谁待记而得受乎。举下次举彼同体四相
    明生无性成无得记。如佛所说比丘汝今即
    时生等举佛昔言。言四相有三。一前后四相。
    有为之法一刹那顷初生次住终异后灭。二
    是同时别体四相。有为法边别有非色非心
    生相能生诸法。乃至别有灭相灭法。三是
    同时同体四相。如起信论及此经说。是义
    云何。有为诸法相有体无犹如幻化阳炎水
    等。于此法中相有名生。虚无称灭。相有名生
    生非灭前。虚无称灭灭非生后。即此生灭幻
    法像立。说之为住。又此幻法各守自相。亦名
    为住。故地持言。以性自故名之为住。此住
    非是生灭之外。彼生与灭义门各异。名之为
    异。又异真谛性实之法亦名为异。又异情实
    亦名为异。此异亦非生灭等外。以四相同时
    同体故。佛宣说比丘汝今即时亦生亦老亦
    灭以同体故。就余三相义说为生余三之外
    无别生性。生无性故。生即无生遣谁得记。乃
    至就余三相说灭灭无别性。灭无性故。灭即
    无灭说谁得记。是故毕竟无受记者。自下第
    二次就无生难破得记得菩提义。何故须然。
    恐彼弥勒生处被征于无虚立有得义。故就
    难之。若以无生得授记者逆取所立。道言无
    生即正位者立其道理。所谓即是真帝正位
    非行正位。与住中说是法住于法位相似。于
    正位中亦无得记无得菩提约理破得。云何
    弥勒授一生记就理法呵。自下第三约就真
    法缘起生灭难破得记。真法体同名之为如。
    如随妄情集起生灭。随妄起染。名之为生净
    隐称灭。又随对治净起名生。染息云灭。缘起
    之生非生为生。生则无生。缘起之灭非灭为
    灭。灭则无灭。如人夜?见绳为蛇。蛇起名生。
    生则无生。至明蛇灭。灭则无灭。生灭既无依
    何说得。文中初先进退两定。为从如生是一
    定也。为从如灭是二定也。依如生灭而受佛
    记。故说为从。进退不定故并称耶。下就难之。
    若以如生得受记者举前所定。如无有生以理
    难破。若以如灭得受记者牒后所定。如无有
    灭以理难破。如非生灭。非生为生生则无生。
    非灭为灭灭则无灭。故曰无矣。生灭既无依
    何得记。自下第四约就真性平等义中难破
    偏得。真性一如凡圣平等。凡于如中既无所
    得弥勒如中何独有得。文中三番。初之一番
    难破得记。后之两番难破得果。难得记中先
    明凡圣一切皆如。次破偏得。所以下释。前
    一切众生如者凡人如也。如性缘起集成众
    生。摄相归本故众生如。法亦如者通明凡圣
    二法如也。如性缘起集成诸法。摄之从本故
    性亦如。众圣乃至弥勒如者圣人如也。如性
    缘起集成众圣。摄之从本故圣皆如。如水作
    波波即是水。如金作器器还是金。此等亦尔。
    次就设难。言若弥勒得受记者举其所取。一
    切众生亦应受记将凡类征。下释难意。所以
    征问。我有何以言弥勒得众生亦得。下对释
    之。如者不二不异义故如无彼此故曰不二如
    无胜劣故言不异如不异故。弥勒如中有得受
    记。众生如中亦应得记。众生如中无生得记
    弥勒如中有何所得。下破得果。于中先破得
    菩提义。后破弥勒得涅??义。前中弥勒得菩
    提者举其所立。一切众生皆亦应得将凡类
    征。下释难意。所以征问。我有何以言弥勒得
    应生亦得。下对释之。一切众生即菩提相与
    弥勒同。故弥勒得众生亦得。菩提体相如下
    文说。寂灭是菩提灭诸相故。不观是菩提离
    诸缘故。不行是菩提无忆念故。如是一切此
    菩提性缘起集成集成生死众生。摄缘从实故
    一切生即是菩提。弥勒实性即是菩提弥勒有
    得。众生实性即是菩提亦应有得。众生实性
    即是菩提于菩提中无众生相。无众生得。弥
    勒实性即是菩提此菩提中何处得有。弥勒
    能得下破弥勒得涅??义。言若弥勒得灭度者
    举其所取。一切众生亦当灭度将凡类征。灭
    度外国名为涅??。下释难意。所以征问。我有
    何以弥勒得灭众生亦得。下对释之。佛知众
    生毕竟寂灭即涅??相不复更灭与弥勒同。故
    弥勒得众生亦得。涅??体相如上文说。本自
    不然。今亦不灭。是涅??义。又复如彼地经中
    说。自性常寂不灭不生。是涅??义。又复如彼
    涅??中说。大般涅??本自有之非适今也。非
    实非虚非生非作非一非异非去来今非因非
    果。此亦即是胜?经中一苦灭谛。经自释言。
    非坏法故名为苦灭。言苦灭者无始无作无
    起无尽离尽常住自性清净离一切恼。是其苦
    灭。此涅??性缘起集成生死众生。泯相即实。
    故一切生即涅??相。此是体相非标相矣。于
    此法性涅??之中从来无有众生之相可以息
    灭。是故说言不复更灭。无生可灭。是灭之极
    故云毕竟。此理常定。唯佛乃觉。故说佛知。此
    涅??性众生弥勒其理一也。灭既不殊弥勒
    有得。众生同之亦应有得。然此法性涅??之
    中毕竟无生得于涅??。弥勒同之。何得可在
    偏说有得。问曰。涅??是佛果德至果始有。云
    何宣说一切众生即涅??乎。解义有三。一就
    缘说缘断生死。已别得涅??。是故经中宣说
    涅??以为互无。二约缘论实。转生死体以为
    涅??。故说涅??为了因果。三就实论实。生死
    之体即是涅??不待迁转。譬如?夜见绳为
    蛇。明眼观之蛇即是绳岂待迁转。故经说言。
    大般涅??本自有之。又论亦言。自性常寂非
    先有染后时离矣。今此所论义当后门。又约
    人论人有凡圣。凡圣一体。据凡望圣圣为惑
    隐。与后显时净德为本说为佛性及涅??性。不
    名为佛不名涅??。据佛望彼众生之体从来
    常净。无惑隐覆不须更灭。是故本来即是涅
    ??。今此所论据佛望之。故说佛知即涅??矣。
    上来第一广破有得。自下第二总以结呵。是
    故弥勒无以此法诱天子者约前正呵。是前
    弥勒无所得故无以随相修得之法诱诸天
    子。实无发者亦无退者辨理重呵。于理无人
    故无发者。亦无退者上来呵竟。下次教之。弥
    勒当令此诸天子舍于分别菩提之见总以教
    劝。所以下释。初先征问。菩提见好有何所以。
    须舍下对释之。是中应先释菩提义然后释
    文。义如别章。文中初言菩提不可身得心得
    略开二门。寂灭下广无比下结。前开门中云
    何不可身得心得菩提真性妙寂离相。五情不
    及故叵身得。意缘不至故叵心得。又复有身
    则非菩提。无身方是。故叵身得。有心则非无
    心方是。故叵心得。问曰。经说佛得菩提云何
    叵得。释言。世俗文字之数言佛得之。理实得
    时亦无得者。何故而然。菩提之外无有我人
    说谁能得。我人既无亦无人外菩提可证。故
    无所得。不见我人异菩提时方名究竟穷到
    菩提。故复名得。我人既然身心亦尔。菩提之
    外无别身心故无能得。身心既无亦无身心
    二种之外别有菩提可修可证。故无所得。不
    见身心异菩提时方名究竟真到菩提。故亦
    名得。良以立身立心不得故须舍于得菩提
    见。次广释之。于中先明不可心得。不会已下
    广显不可身得之义。前明不可心得之中有
    十四句。初十三句体寂离相即是自德。末后
    一句智用明了即是利他。前十三中初十明
    离能缘心相。后三明离所缘法相。前十句中
    初七离相。后三即实。前离相中初句为总。次
    二显成二复为本。后四释成。就初总中寂灭
    是菩提列其名字。灭诸相故释显寂义。灭有
    二种。一者性灭于实本无。二对治灭见实始
    离。由见实故达妄本无。后更不生故灭诸相。
    下诸句中离相齐尔。次下两句不观不行显
    前总寂。于中初句明无观解。后无行修。前无
    解中不观列名妄相缘观于真本无故曰不
    观。又证除舍。亦名不观。离缘释也。观解缘理
    名之为缘。于真本无称之为离。又证除舍。亦
    名为离明无行。中不行列名缘修诸度。名之
    为行。于真本无故曰不行。又证除舍。亦名不
    行。无忆释之。诸行皆由忆念而起以无忆念
    所以不行。次下四句释显向前不观不行。于
    中前二释成不观。后之两句显成不行。释不
    观中初离见解后除妄相明不见本前离见
    中断是列名舍见释也。观解推求。名之为见。
    于真本无名之为舍。又证除离。亦名为舍。
    后离妄中离是列名离妄释也。妄识体虚名
    为妄相。于真本无名之为离。又证除舍。亦
    名为离。释不行中初句离愿无行方便。后句
    离贪无行所趣。前离愿中障是列名障愿释
    也。求行之心名为愿。证实不起名之为障。后
    离贪中不入列名无贪释也。以无贪着故无
    所入。一释如是复有异义。前诸句中寂灭是
    总余句是别。别中初二明离净相。不观离解
    不行离行。后四离染。于中前二明其离见。后
    二离爱。前离见中断是菩萨断诸见者离事
    识中五见心也。离是菩提离妄相者离妄识
    也。后离爱中障是菩提障诸愿者离贪所起
    思求心也。不入菩提无贪著者离愿根本贪
    爱心也。上来离相下明即实。顺是列名顺如
    释也。空理是如如与菩提同体义分。同体不
    亦故曰为顺。住是列名住性释也。有是法
    性法性菩提同体义分。同体相应故名为住。
    至是列名至实释也。非有无性是其实际。实
    际菩提同体义分。同体无障称之为至。上来
    明离能缘心相。下三明离所缘法相。于中初
    句明其离相。第二即实第三体常。初中不二
    列其名字。若有所缘对心说二。所缘既无不
    可将之对心说二。故曰不二。离意法故释显
    其相。意是意根法是法尘。是二俱离故无二
    矣。第二句中等是列名等空释也。空与菩提
    同体义分。同体相称故名为等。第三句中无
    为列名。体常不变故曰无为。无生住灭释显
    其相。上来诸句明其离相菩提体寂。即是自
    德。下彰用明了。即是利他。知是列名了
    生释也。佛智明净众生心行佛智中现。故说
    为了。非有所缘名为了矣。上来广明不可心
    得。下次广前不可身得。句别有九。前二为门。
    后七释成。前二门中初句离果。后句离因。前
    离果中不会列名。无有根尘和合生识。故曰
    不会。诸入不会释显其相。六根六尘相顺名
    入。又入是处。六根六尘生识之处故名为入。
    合会生识故名为会。于真本无故入不会。又
    证除舍。故入不会。后离因中不合列名。烦恼
    诸结和合生。名之为合。于真本无故曰不合。
    又证除舍。亦名不合。离烦恼习释显其相。断
    除正使名离烦恼。残气亦尽。故离其习。后七
    句中初之三句释成不会。后之四句释成不
    合。前三句中初句离相。后二离性。前离相中
    无处列名。身报永亡形无所在。故曰无处。无
    释也。后无性中前无定名后无定体。无定名
    中假名列名。真德无名假以名显。故曰假名。
    名空释也。假有实无故曰名空。无定体中如
    化列名。诸德同时缘起相成。非有为有。有则
    非有其犹幻化。故曰如化。无取舍故释显其
    相。似如化故法非定有所以无取。亦非定无
    所以无舍。是义云何。以别分总诸德皆空所
    以无取。摄别成总诸德斯有。是以无舍。就后
    四句成不合中。第一明其寂定除乱。第二明
    其净慧离染。此前两句明离惑体。三离能取
    明无惑因。四离所取明无惑缘。就初句中不
    乱列名。常静释也。体寂无为故曰不乱。第二
    句中善寂列名。不起染过故曰善寂。性净释
    也。证实及望从来无染故曰性净。又本法
    性从缘始净亦名性净。第三句中无取列名。
    远离妄识能缘心断。故曰无取。离缘释也。攀
    者是手缘者是足。心法取境似手似足。故曰
    攀缘。于真本无称之为离。又证除舍。亦名为
    离。第四句中无异列名。第一义中无差别相。
    故曰不异。法等释也。世法参差于理如等。故
    曰法等。等取故无异。上来别释。下[雨/只]结叹。
    无比菩提无可喻者结前不可以身得也。过
    世色相不可比况。故身不得。微妙菩提法难
    知者结前不可以心得也。菩提性中虽具诸
    法不可测知。故叵心得。上来第二明教呵辞。
    世尊维摩说是法下明教呵益。前辞次释。故
    我下结。次告光严令往问疾。前对弥勒明菩
    提果。下明其因。于中分别尽此品。来明其
    行体。问疾品下显修成相。前行体中初对光
    严明道场行。次对持世明法乐行。后对善德
    明法施行。道场行者菩提果德名之为道。场
    者是其处之别称。如治谷处名为谷场。治麦
    之处名为麦场。亦如鬪处名为鬪场。喧戏之
    处名为戏场。如是一切出生道处名为道场
    于中分别有真有应。菩提树下得道之处名
    为道场。是其应也。实行出生菩提功德说为
    道场。是其真也。真有通局。第十地中有一庄
    严道场三昧亲生佛德说为道场。是其局也。
    一切行德出生菩提。斯名道场。是其通也。今
    此所论是其真也。法乐行者以善自娱名为
    法乐。法施行者以行广齐名为法施。三中初
    二是自利行。后一利他。自中道场是其出世
    成熟之行。法乐地前始修之行。道场行中初
    告光严。光严后辞。辞中初总。所以下释。故
    我下结。释中有三。一举昔日被教由缘。二我
    即为礼而问已下显彼教辞。三说是法时五
    百天人发菩提下明教利益。初中忆昔举被
    教时。出?骋?胛?Ψ饺胝帽唤檀Α5诙??br> 中两请两答。我即为礼问言居士从何所来
    是初问也。答言吾从道场来者是初答也。彼
    第十地诸三昧中有一庄严道场三昧。维摩
    今就此门以答。故言吾从道场来矣。行能生
    果名为道场。依行向果故曰从来。我问道场
    何所是者光严重问。曰下维摩重广答也。曰
    者总举酬答之辞。下别显之。于中初先出其
    场体。菩萨若应波罗蜜下就人辨从。就人彰
    来。前中有五。一就心说场。二布施下就行说
    场。三神通下就德说场。四多闻下就道说场。
    五刀无畏下就果说场。诸佛果德菩萨分成。
    能生圆果。故亦名场。故上说佛从其十力无
    畏等生。心中有四。直心列名。情无虚为故
    名为直。无释也。发行列名。于诸行问起意修
    学名为发行。能辨释也。行无中废故能辨事。
    深心列名。信乐?@至故曰深心。增益释也。以
    心?@至故增功德。菩提心是列其名字。标果
    愿求名菩提心。无错释也。正向菩提心无异
    求故无错谬。第二行中初修六度。是自利行。
    后四无量是利他行。前自利中布施列名。不
    望报者离布施过。持戒列名。得愿具者明戒
    心胜。用己所持回施众生名得愿具。如涅??
    说。忍辱列名。于诸众生心无碍者释显其相。
    以于众生心无悉碍所以能忍精进列名。不
    懈释也。禅定列名。心调释也。智慧列名。现
    释也下。四无量利他行中慈是列名。等生释
    也。悲是列名。忍疲释也。喜是列名。悦乐释
    也。舍是别名。憎爱断故释显其相。第三德中
    初明自德。下方便等是利他德。自中神通列
    其名字。成就六通释其相也。六通之义如广
    别章。此应具论。此明德用。解脱列名。成就八
    脱故曰解脱。能背舍故释显其相。其八解脱
    亦名背舍。如龙树释。背净五欲舍离着心故
    名背舍。义如下此明德体。下利他中方便列
    名。此化他智。化智善巧故曰方便。教化释也。
    四摄列名。此利他行。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是
    其四种。以此四行录物从道。故名为摄。摄生
    释也。第四道中初明自利。降魔已下明其利
    他。前自利中句别有八。初一是闻次一是思。
    次三是修后三入证。闻思修证一义次第如
    地论说。前三教道后一证道。初闻慧中多闻
    列名。如闻释也。第二思中伏心列名。制意思
    法故曰伏心。正观释也。于所闻法正意观蜜。
    第三修中初约道品以明行修。二约四谛。三
    约因缘。此三行门常相随逐三十七品列其
    名字。舍有为法彰其行能。能治染过故舍有
    为。义如别章。此应具论。谛是列名。苦集灭道
    是其谛也。此是道境知此生道场。不诳世间
    彰其行益。自知四谛用度众生。故不诳世。缘
    起列名。十二因缘名为因缘。亦称缘起亦号
    缘集。义如上解。此亦道场知此生道。故曰道
    场。无明至死皆无尽者释显其相。菩萨知此
    轮转无际故曰无尽。义如下释。第四证中寻
    诠入实。诠别有三。一烦恼诠。二众生诠。三是
    法诠。烦恼是场就诠以举。知如实故约诠显
    实。烦恼本性真如法。是推相穷本故知如实。
    众生是场就诠以举。知无我故约诠显实。众
    生本性空寂无我寻相穷本。故知无我。此说
    生空为无我也。一切法是就诠以举。所谓五
    阴一切诸法。知诸法空约诠显实。法性本空
    推相穷本。故知法空。如成实中生空名空。法
    空之理说为无我。此说生空以为无我。法空
    名空言左右耳。上来八句是其自利下明利
    他。于中三句。初降众魔。第二随有化益余凡。
    三伏外道。就初德中降魔列名。神通伏魔故
    说为降。不倾释也。自德牢固不为魔动。故能
    降之。第二德中三界列名。应现三有摄化余
    凡能生菩提。故曰道场。无所趣故释显其相。
    虽现三界于中不着。故无所趣。第三德中师
    子吼是列其名字。能宣正法摧诸外道名师
    子吼。无畏释也。摧邪不怯故无所畏。第五果
    中句别有三。初句是其对治功德。力等列名。
    力是十力。言无畏者是四无畏。言不共者十
    八不共。十八不共广如别章。此应具论。无诸
    过者释显其相。十力牢固对治诸魔。无畏不
    怯对治外道。不共殊胜对治二乘。故无诸过。
    第二是其明净功德。三明列名。命宿天眼及
    与漏尽是其三也。无余碍故释显其相。宿命
    智明除先际愚。天眼智明除后际愚。漏尽智
    明除真谛愚。故得无碍。第三是其广知功德。
    先列其名。菩萨心净故于一念知一切法。成
    一切智释显其相。上来第一正出场体。自下
    第二就人辨从约人说来。菩萨若应诸波罗
    蜜应前自利。教化众生应上利他。诸有所作
    顺法起修。举足下足如法进止。有言。出观名
    举足。入寂下足。此解不深。今正论之。乃至色
    身举足下足皆从道场住于佛法。方名深矣。
    从道场来明其所从。住佛法矣彰其所至。上
    来教意。说是法下明教利益。前辞次释。故我
    下结。次告持世。令往问疾先答后辞。辞中初
    总。所以下释。故我下结。释中所以征前起后
    下对辨之。于中有四。一彰己昔为魔惑乱。二
    所言未下明维摩诘已告令知。三即语魔下
    彰彼维摩降魔索女以法化益。四世尊维摩
    有如是下结叹维摩。显己不及。初中忆昔举
    被惑时。住于净室举被惑处。净室修定。故为
    魔惑时魔已下显被惑相。于中有四。一魔化
    为释至持世所。二持世不识。谓是帝释以法
    教劝。三魔以天女逼施持世。四持世不受。就
    初句中魔如前解。言波旬者此名极恶。依于
    佛法而得善利。不念加报及欲毁坏。故曰极
    恶以为诸女惑乱持世故从天女帝释乐法
    数往观佛。为令持世见而生信故魔自化状
    如帝释。为以音声惑乱持世故乐?歌。为惑
    持世故诣其所。诈善令信故与眷属合掌礼
    敬。自下第二持世谓释以法教劝。于中初明
    内心不识谓是帝释。而语已下口言教劝。初
    先接引叹其来好。故曰善来。?x尸是其帝释
    别称。虽富已下以法教劝。虽富有应不当自
    恣诫劝舍过。观无常教修对治。以求善本劝
    习善因。翻前自恣。于身命财而修坚法教求
    常果。翻欲无常。自下第三魔以天女逼施持
    世。即语我言总以标举。下别显之。言正士者
    就德以呼持世出家受行正法。故曰正士。受
    万二千女正劝受女。可备扫洒明受所为。自
    下第四持世不受。我言?x尸告语其人。无以
    非法之物要我呵施不应。女为惑垢名非法
    物。比丘息恶故曰沙门。从佛释师教化出生。
    故名释子。诸女既是非法之物莫用要我沙
    门释子。此非我宜明受不合。此初段竟。自下
    第二明维摩诘告己令知。所言未语时也。言
    维摩诘告语人也。来谓我等告语辞也。非帝
    释也彰其所非。是为魔来娆固汝耳明其所
    是。娆谓娆乱固语固媚。自下第三明维摩诘
    降魔索女以法化益。于中有二。一从魔索女。
    二于是波旬告诸女下以女还魔。前从索女
    教以正法。后段还女令传正法。又前索女化
    修自利。后段还女教修利他。又复前段化益
    天女。后段还女转化余天。初中有五。一从魔
    索女。是诸女等可以与我如我应受。可以与
    我明魔应施。如我应受明己应受。维摩俗人
    故应受女二魔闻不与于中初先内以惊惧。
    次念维摩将无恼我夺女强留名为恼我。后
    欲隐形维摩制之。而不能隐下复尽力维摩
    制之亦不得去。三空声劝舍。即闻空声总以
    标举。此是谁声。当应亦是维摩所发。波旬以
    女与之。将去正劝舍女。四魔畏舍女。恐彼维
    摩神力制已永不得去。故言畏故吝而强舍
    名?a仰与。五维摩得女。以法化益。问曰直尔
    化之足得。何劳从魔索得方化。女性从主。若
    不索取制仰从魔难以摄化。故须索取然后
    教法。又若维摩不索属己便于维摩疏碍不
    亲难以化益。故须索取然后教法。文中有四。
    一总劝发心。魔以汝等与我今汝皆当发菩
    提心。二即随所应而为说下别教发心。三复
    言汝等已发意下总教法乐。已发道意牒前
    起后。言有法乐可以自娱示其所欣。以法释
    神名为法乐。不应复乐五欲乐也教其厌所。
    四天女问下广教法乐。先问后教。教中先别
    后总结之。别中有二。一正教起行。二乐闻深
    下明摄行仪。前起行中相从为三。初乐信佛
    乐欲听法乐供养众明其翻邪归正之行。二
    乐离欲下明其离过对治之行。于中四句。一
    乐离五欲。二乐观五阴如似怨贼共相摧灭。
    三观四大如似毒蛇性相乖反。四观内六入
    如似空聚。眼等六根名为内入空无神主。三
    乐随护下明修随顺趣道之行。于中初明世
    间所行。广菩提下明出世间。世间行中随护
    道意守菩提心。守护之相如涅??说。乐饶益
    下起菩提行。起饶益生起利他行。乐敬养等
    修自利行。自利行中乐敬养师明摄法行。乐
    行施等明造修行。修行六度。出世行中广菩
    提心明修广愿。乐降伏等明修广行。乐降众
    魔修利他德。下修自利。乐断烦恼明修断德。
    乐净土等明修行德。乐净佛土修净土行。如
    上广说。就相下起法身行。成就相好修诸功
    德修起报身相好之业。如涅??经及地持说。
    乐严道场修起法身。亦如上说。上来第一正
    教起行。自下第二教摄行仪。于中合有门句
    四对。初二一对约法辨仪。于中乐闻深法不
    畏就约教法以明学仪。乐三脱门不乐非时
    约就理法以显学仪。空无相愿是三脱门广
    如别章。此应具论。虽乐观此不同声闻非时
    取证而住小果。名为不乐非时。中间两对约
    人辨仪。前二一对约就同学以辨学仪。乐近
    同学是初句也。于非同学心无恚碍是后句
    也。后二一对约就知识以辨学仪。护恶知识
    是初句也。近善知识是后句也。约人如是。下
    二一对约就说以辨学仪。乐心喜净是离过
    心。乐修道品是修善心。又心喜净是信乐心。
    乐修无量道品之法是广愿心。上来别竟。是
    为菩萨法乐总结。上来第一从魔索女以法
    化益。自下第二以女还魔利益余天。句别有
    七。一魔唤诸女欲共还宫。二诸女不从。三魔
    唤不得从维摩索。四维摩与。五诸女请问。六
    维摩教劝。七天女辞去。就初段中言我与汝
    俱还天宫天乐招引。第二诸女不从之中言
    以我等与此居士翻前我欲与汝俱还。言有
    法乐我等甚乐不乐欲乐翻前天宫。第三魔
    从维摩索中魔言居士可舍此女直劝令舍。
    一切所有施于彼者是为菩萨以法劝舍。恐
    彼不舍故为此劝。第四维摩以女还。中我已
    舍已汝便将去正明舍女。令一切生法愿具
    足因事兴愿。因遂魔愿用兼一切。故愿一切
    求法之愿悉得具足。又愿一切如法之愿皆
    悉具足。又因舍女。令于他化广利余天名一
    切生法愿具足。自下第五诸女请问。我等云
    何止住魔宫此言两解。一就违释。我是菩萨
    云何使我止住魔宫舍我还魔。二就顺解。顺
    请维摩。我等何止住魔宫利益众生。自下第
    六维摩教劝。若对前违下文名劝。若对顺请
    下文名教。于中住文曲有三句。第一总举无
    尽灯门劝其修学。二无尽灯者譬如已下广
    辨其门。三汝等虽下明学有益。初中诸姊告
    发其人。彼天先生故唤为姊。言有法门名无
    尽灯举其法体。法从喻称名无尽灯。汝等当
    学劝其修习。第二句中无尽灯者牒前起后。
    次辨后结。辨中初明自利兼他。先喻后合。夫
    一菩萨合前一灯。开百千生合前喻中然百
    千灯。令发阿耨三菩提心合前冥者皆明。于
    其道意亦不灭尽合前终明不尽。此喻反合
    自利兼他。随所说法而自增益一切善法他
    利兼自。是名下结。下学益中汝等虽住以无
    尽灯令发心者为报佛恩他利兼自。令无数
    天子天女发菩提心是他利也。为报佛恩是
    兼自也。行顺佛心名报佛恩。亦大饶益一切众
    生自利兼他。此第六竟。尔时已下是第七段
    诸女辞去。上来第三广明维摩降魔索女以
    法化益。世尊维摩如是下大段第四结叹维
    摩。显己不及。言有如是自在神力结叹向前
    降魔之力。智慧辨才结叹向前化女之德。前
    辞次释。故我不任结己不堪。次告善德令往
    问疾。前告二人明自利行。此明利他。先告后
    辞。辞中初总。所以下释。故我下结。释中所以
    征前起后下对释之。文别有二。一举昔日被
    呵由缘。二时维摩下彰教呵辞。前中初言忆
    念我昔明被呵时。自于父舍出被呵处。设大
    施等彰被呵事。由施局限所以被呵。前于父
    舍明处局也。设大施会供养一切乃至乞人
    明由局也。是中唯供七种之人不及余者。所
    以是局。期满七日明时局也。局故被呵。自下
    第二明教呵辞。时维摩诘来入会中乃至不
    当如汝所设是呵辞也。当为法下是教辞也。
    以行并治名为法施。法施宽广。所以教之。
    教中?二细分有四。言?二者一就行修以
    明法施。二我时心得清净已下约就财事以
    明法施。细分四者一就行修以明法施。二婆
    罗门中二百人下明说利益。三从我时心得
    净下约就财事以明法施。四城中一下明法
    施益。初中有三。第一总劝。二我言下别教修
    习。第三是为法施会下结叹显胜。初中当为
    法施之会举胜劝修。何用财会举劣劝舍。第
    二教中两请两答。我言居士何谓法施是初
    请也。法施会者无前无后一时供养一切众
    生是名法施是初答也。菩萨一行无为物一
    一所等为一切。故无先后。一时供养一切生
    矣。无先无后一时供养明施顿也。供一切生明
    供广也。言何谓也是其后请谓以菩提起慈
    心等是后答也。此中所辨宗明利他。于中细
    分亦有自利利他他别。文中有四。初四无量
    明利他心。二以摄悭下修习六度。明自利行。
    三教化众生而起空下依前第一利他之心起
    利他行。四以敬事下依前第二自利之行明
    修成相。就初段中先应解释四无量义然后
    释文。义如别章。文中初言谓以菩提起慈心
    者慈欲与乐缘于佛乐。欲授众生故以菩提
    起于慈心。以救众生起悲心者悲欲拔苦。欲
    拔众生生死之苦。故救众生起非于悲心。以
    持正法起喜心者喜能度物。所化众生摄持
    正法虽未得脱去脱不遥故生喜心。以摄智
    慧行舍心者舍有多义。此中所论是其放舍。
    前人依法摄生智慧不复须忧。故行舍心。问
    曰。前三亲益众生可是利他。舍心背化云何
    利他。解有四义。第一义者向前三心虽有益
    物而未能得。故须修舍舍前所缘自修能究
    竟。故须修舍舍前所为更修胜善方能究竟
    利益众生。第三义者为得究竟放舍义故。慈
    自与乐悲自拔苦喜自庆物。系发前三故名
    利他。第四义者舍前所益更化余人。故名利
    他。今此所论义当第三。第二明修自利行。中
    具修六度。修此六六所为有三。一为求菩提。
    二为益众生。三为离有为证入实际。通则六
    度皆为此三。如地经说。菩萨为求一切智地
    修行六度。是为菩提。如下文说。以施摄贪戒
    摄毁禁忍摄?恚。如是等比是为众生。如大
    品说。菩萨为得诸法相实修行度。涅??经
    说。为了佛性修行六度。如是等比是为实
    际。于中别分初之二种为众生。中间二种偏
    为实际。后之二种偏为菩提。如此说文中说
    言。以摄悭贪起檀波罗蜜。以化犯戒起尸波
    罗蜜。故知。初二偏为众生。何故而然。以此行
    ?用教众生彼能起故。以摄悭贪起檀波罗
    蜜者以是为义亦是由义亦是用义。自施教
    他令舍悭贪。故为摄悭起檀波罗蜜。以化犯
    戒起尸罗者自持净戒。教他同时令舍罪过。
    故为化犯起尸波罗蜜。经复说言。以无我法
    起羼提波罗蜜。以离身心相起?忱????br> 蜜。故知。中二偏为实际。何故而然。以此二行
    修时有苦依空防退易入实际。故偏为之。又
    此二行依空方成。故偏为之。以无我法起羼
    提者此无我法是众生空。由知无我于物能
    忍。故以无我起羼提也。以离身心起?忱??br> 者离身心相是其法空由知此空?タ嗫澳汀?br> 是故以离身心之相起?忱嬉?>?懈囱砸?br> 菩提相起禅波罗蜜。以一切智起般若波罗
    蜜。故知。后二偏为菩提。何故如是。禅定能生
    诸佛广德。波若正是一切智因生果亲强。故
    偏为之。菩提是佛福德庄严禅能出生。故为
    菩提起禅波罗蜜。一切智者佛慧庄严波若
    亦慧亲能生彼。是故宣说。以一切智起于波
    若。亦可菩提是佛止行依禅息妄证入其中。
    故为菩提起于禅定。一切智者是佛观行依
    慧照明满是彼德。是故为得一切种智起于
    波若。自下第三依于向前利他之心起利他
    行。句别有五。前之三句依空离过。后之两句
    随有摄化。前三句中依三脱门而离诸过。教
    化众生而起空者虽化众生不见我人众生之
    相。故起于空。此于空门而离过也。不舍有为
    起无相者随化在有名为不舍。知有常寂名
    起无相。此依无相而离过也。示现受生起无
    作者随有现形名示受生。知生无生名起无
    作。此依无作而离过也。随有摄化喜生深过。
    故须依此而离诸过。后两句中护持正法起
    方便力明化他智。化智善巧名方便力。以
    度众生起四摄法明化他行。自下第四依前第
    二自利之行明修成相。于中初明修世间行。
    心净欢喜起近贤下修出世行。修世行中句
    别有五。前二自分后三胜进。自分中敬事一
    切起除慢者修摄法行。于有德者尊仰求法
    名敬一切。以敬求法远离慢高名除慢法。于
    身命财起三坚者修随法行。舍离生死无常
    三分求于出世常身命财名起三坚。后胜进
    中于六念中起思念者起修始也。念佛法僧
    戒施及天。是其六念。菩萨于此常起思念。于
    六和敬起质直心行修次也。行修不乖故于
    六和起贪质直心。身口意同即以为三。同戒
    同施及与同见复以为三通前六也。此六和
    敬便相爱敬名六和敬。实心相敬而无谄伪
    名起直心。正行善法起于净命行修终也。行
    成合法名为正行。不以此行求余名利故起
    净命。上来五句修地前行。下修出世。心净欢
    喜起近贤圣是初地行于三宝中净信不疑名
    为心净。又证离染亦名心净。初证多悦故曰
    欢喜。入菩提位生在佛家名近贤圣。次下两
    句是二地行。不憎恶人起调伏心离烦恼恬。
    ?过最重故偏说离。以出家法起于深心明
    离业垢。于出家戒求欲?@重。故起深心。次下
    三句是三地行。以如说行起多闻者闻慧行
    也。为行故闻故说以行起多闻矣。以无诤法
    起空闲者思慧行也。为息言诤故空闲处寂
    静思惟。如说行者乃得佛法。不可但以口言
    而得。趣向佛慧起宴坐者修慧行也。为欲趣
    求四地已上无生行慧修世八禅名起宴坐。
    又为求佛无障碍智度众生故修世八禅名起
    宴坐。次下一句四地乃至七地之行。为求出
    世无漏真德。解众生缚修习四地。至七地行
    名修行地。亦可求佛无障碍智解众生缚。修
    习四地至七地行名修行地。次下一句是八
    地行。以具相好求佛正报。及净佛土求佛依
    果。为得此二修起福业。次下一句是九地行。
    言知一切众生心念是九地中入行成就。如
    应说法是九地中说成就也。此二智能故起
    智业。次下三句是十地行。前二十地自分之
    行。后一胜进。趣佛之行前自分中初入证行。
    知一切法不取不舍入一相者证法平等无净
    可取。无染可舍故入一相。又证平等不取有
    相名为不取。亦不舍有专着于无名为不舍。
    以离有无故入一相。修成此德名起慧业。下
    起教行。断一切恼离烦恼障。断一切碍明离
    报障。断一切不善明离业障。修此三治名起
    一切善。如地持说。诸根成就解脱报障。善根
    成就解脱业障。智慧成就解脱烦恼。此等通
    名一切善业。修成名起。亦可前慧是第十地
    智慧庄严此一切善是第十地福德庄严。下
    胜进中一切智慧是佛如来智慧庄严。一切
    善法是佛如来福德庄严。为得此二故起一
    切助佛道法。前总次别下总结叹。是为法施
    是总结也。若菩萨下是叹胜也。住是法施行
    广益人名大施主。能消物养生世福善名世
    福田。上来第一约就行修以明法施。自下第
    二明说利益。说是法时婆罗门中有二百人
    皆发阿耨三菩提心。自下第三约就财事以明
    法施。问曰。下明财施云何法施。自于财事平
    等行施教人为之。等法教人故曰法施。又依
    等法舍财布施亦名法施。于中有四。第一善
    德局心奉施。二维摩不受。第三善德广心行
    施。四维摩纳受。初中我时心得净者意业净
    也。闻前所说信乐不疑名为心净。叹未曾有
    口业叹也。稽首礼等身业礼也。此施方便。下
    正行施。即解璎珞置直百千而以上之不肯
    取者是第二段。维摩不受以其偏敬局施维
    摩。情无广兼违于等施。所以不受。我言居士
    愿必纳受随意所与是第三段。明其善德广
    心行施。由局不受故随意与。自下第四维摩
    纳受。初先为受分作二下。用之转施为欲
    则财教人等施故转施之。于中初先分财为
    二。次用施人。一分施此会中下乞施下等上。
    一分奉彼难胜如来施上齐下。时维摩诘现神
    变下约己教他。现神变已作是言者牒前起
    后。若施主者标所劝人。施一最下犹如如来
    福田之相无所分别正教行。施等于大悲不求
    果报牒前所教。佛是大悲施下齐佛名等大
    悲。不为果报偏施如来名不求果。是则名曰
    具足法施结叹令学。此第三竟。城中一下是
    第四段明法施益。城中下乞举得益人。见是
    神力闻其所说得益所由。见前维摩所施璎
    珞难胜佛上变成宝台名见神力。闻前施下
    等于如来。不求果报名闻所说。皆发阿耨三
    菩提心正明得益。一人发心云何言皆。此发
    同前。是故言皆。亦可见闻两时俱发是以言
    皆。前辞次释。故我下结。告前四人阿难别列。
    如是诸菩萨各各向下告余菩萨阿难总举。
    具列难尽故通举之。文中直言如是诸菩萨。
    不知几许。或容是前列三万二千菩萨。或
    可是后向维摩舍八千菩萨。以彼德高皆言
    不堪
    文殊师利问疾品者前告诸人皆辞不堪。此
    告文殊令往问疾。因以标品名为文殊问疾
    品矣。此品之首三句分别。一释来意。二对上
    辨异。三分文解释。言来意者意别有三。一以
    维摩德高难敌余悉不堪故告须命文殊往
    问。二所辨法妙余不能请。故须告命文殊往
    问。三所化众生宜闻二人问答获益。故须告
    命文殊问疾。来意如是。言辨异者异别有五。
    备如上辨。第一义者前告不堪为显维摩人
    德尊高胜过众圣。此告所堪彰其德妙。文殊
    方堪故德妙矣。第二义者前告不堪彰彼维
    摩辨才难敌。显其智胜。下对堪者广显维摩
    神变叵测彰其通胜。第三义者前告不堪广
    寄众言以显维摩解脱之德。此对堪者维摩
    自显解脱之德。第四义者先告不堪广显维
    摩昔所说法。此对堪者广显维摩今所说法。
    第五义者前告不堪辨明菩萨所学法体。下
    对堪者显修成相。辨异如是。次第三门科分
    解释。文别有二。一告文殊令住问疾起说由
    序。二善来下正对问人广宣所说。前中初先
    如来告命下彰文殊奉命往问。文别有四。一
    叹维摩德高难敌承力往问。二与大众相随
    共往。三维摩知来空室相待。四文殊至见其
    室空独寝而卧。就初段中先叹维摩彰己非
    敌。虽然已下承力往问叹中初言彼上人者
    难为酬对是总叹也。深达实相下别。别中有
    三。一叹维摩智解殊胜。二一切菩萨法式知
    下行修具足。三降魔下德用自在。就叹解中
    深达实相是其实智亦名证智。依涅??经或
    名世谛以为实相。或名真谛以为实相。依大
    品经多名真谛以为实相。今此亦应名第一
    义为实相耳。于实穷证故曰深达。善说法要
    是方便智亦名教智。能宣法化故云善说。所
    说要当故名法要。辨才无滞显前善说。言能
    辨了语能才辨故云辨才。辨才流滑故称无
    滞。智慧无碍显前深达。于深能入故曰无碍。
    行修具中一切菩萨法式悉知自分善也。诸
    佛秘藏无不得入胜修具也。大涅??中法界
    门别名佛秘藏。尽观相应故无不入。诸经叹
    德多依此二。德自在中。降服众魔是摧邪德。
    游戏通等是住正德。游戏神通通自在也。游
    涉诸通自在如戏。故言游戏。其慧方便皆已
    得度智慧满也。慧是实慧其方便者是方便
    智。此二穷极到于满处名皆已度。上来广叹
    维摩德高。虽然已下承力往问。前彰难酬此
    明承力容可为问。辨难兼易并以言虽。然犹
    尔虽尔难对我。常承佛圣旨往问下禀上力
    名之为承。旨谓意旨。此承如来意力加被而
    往问也。自下第二文殊与众相随共往。于中
    三句。一明诸众念二大士必说妙法先举能
    念人。于是众中就处总举。谓于?罗佛众之
    中。诸菩萨等随人别列。言诸菩萨举菩萨众。
    大弟子者举声闻众。释梵王等举凡夫众。下
    彰而念。咸作是念总以标举。咸谓皆也。今二
    士等正出所念人。大智高语必深远故念此
    二大士共谈必说妙法。二即时下明前诸众
    乐欲随从。三于是下文殊与众相随共往。于
    是文殊举其众主。与诸菩萨大弟子等兼列
    从人。恭敬围?彰其去仪。入?骋?氡嫫渌?br> 至。自下第三维摩知来空室相待。于中初念
    文殊师利与众俱来。此念其来不念空室。有
    人言。此念欲空室。与后为由其言谬也。良以
    维摩待化如渴。如来心喜故为此念。次以神
    力空其室内除去所有及诸侍者。空室是总
    除有及侍显室空也。为欲寄此起后言端所
    以空之。下置一牀以疾而卧亦欲寄病而有
    所显。故置一牀以疾现卧。自下第四文殊往
    至入舍见空。唯见维摩独寝而卧。上来序竟。
    自下正说。然序与正进退不定备如上辨。若
    以维摩一世所说悉为正宗是则偏判。方便
    品初以为由序。以其疾故国王大臣皆往问
    疾。后悉是正宗。若以维摩现今一会所说为
    正是则从前方便品。来皆悉判与此会由序。
    从此已下方是正宗。此正宗中三门分别。一
    摄法从人显德入别。二废人从法随义分别。
    三依文正解。摄法从人显德云何。此经宗显
    维摩之德。德谓不思解脱之门。于此门中义
    别尘算随德论之要唯智通。上来广举维摩所
    说显其智胜。下彰维摩神变自在明其通胜。
    通中随义分为四对。从初尽于不思议品以
    为初对。观众生品为第二对。下佛道品为第
    三对。不二门尽香积品为第四对。四中皆初
    明其所行。后显所成。第一对中初问疾品明
    其所行。不思品中借坐灯王。小室广容明其
    所成。第二对中观生品初明其所行。时维摩
    室有天女下彰维摩室具八未有还明所成。
    第三对中佛道品初明其所行。并现问下广
    显维摩一切种德还彰所成。第四对中入不
    二门明其所行。香积品中取饭香种。小室广
    容复明所成。四对何别。初之三对明修教行
    而有所修所成。后之一对明修证行而有所
    成。后前三中初对明其治过之行而有所成。
    后二明修摄善之行而有所成。摄善行中初
    对明修入寂之行而有所成。舍有观空是入
    寂也。后对明明修起用之行而有所成。行于
    非道是起用也。摄法从人显德如是。次第二
    门废人从法随义分别。所说法义虽复无量
    要唯因果。因谓法身净土之因。果谓法身净
    土之果。从于向前方便品中以其疾故国王
    大臣皆往问疾。尽不二门辨明如来法身因
    果。香积一品辨明如来净土因果。明法身中
    约化分三。第一于前方便品末因凡问疾明
    教凡夫法身因果。当乐佛身是法身果。从于
    无量功德生等明法身因。第二次于弟子品
    中明教声闻法身因果。对前九人明法身因。
    对后一人明法身果。第三菩萨问疾品下尽
    不二门明教菩萨法身因果者前对弥勒明法
    身果。菩提真性是其果也。光严已后明法身
    因。因中前品明其行体。此品已后明修成相。
    于中略以二门分别。一破相分别。二显德分
    别。破相有三。从此讫尽观众生品以为初分。
    行修入寂破难凡夫着有之相。二佛道一品
    从缘起用破舍二乘着空之相。三不二门品
    证入不二破遣菩萨分别二相。破相如是。显
    德门中要摄为二。从初讫尽佛道品来依彼
    维摩解脱之相修习教行。不二门品依彼维
    摩解脱之性修习证行。前教行中义别三对。
    从初尽于不思议品还为初对。观众生品为
    第二对。佛道一品为第三对。此三对中还初
    明其所行后明所成。悉如上判。三对何异。前
    二自分后一胜进。修菩萨法名为自分。上求
    佛道名为胜进。又复前二修入寂行。后一明
    修起用行。行非于道是起用也。约位且分入
    寂多在六地以还。以乐空故。起用多在七地
    已上。彼修发起殊胜行故。前自分中初对明
    修治过之行而有所成。后对明修摄善之行
    而有所成。约位且分治过之行多在地前。地
    前过重须治断故。摄善多在初地已上。行合
    法界成诸德故。就初对中先明所修后明所
    成。修多地前成多地上。此皆明法令人学矣。
    废人论法辨之?尔

    维摩义记卷第二(末)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