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经疏部六 >
  • 维摩义记卷第一(末)

    次明法宝。法中有二。一摧邪法。二三转下明
    化正法。摧邪法中以无心意无受行者自无
    所著。以谓由也。由无心意无受行等便能灭
    邪故说为以。言无心意无忘心体。此言略
    少。若具应言无心意识。心意识等有何差别。
    依如?酬肌>鸵皇率端嬉逡苑忠灞鹞迕拧K?br> 谓名义业世施设。名者名心意名识。义者集
    起是心义。思量是意。别知是识。业者远知名
    之为心。知未来法说之为远。从未来起与身
    俱故。前知是意知过去法。续知是识知现在
    法。此乃约对三世境界以别其业。世者约就
    三世心体以别三种。未来说心过去说意现
    在说识。言施设者界施设心谓七心界。入施
    设意所谓意入。阴施设识谓识阴。若依楞伽。
    七识名心集起本故。意识名意同诸尘故。五
    识名识了现境故。今依后门。识之一字偈迮
    不论证实除舍。是以言无。无受行者无妄心
    用。谓无学果行因心也。亦可初言无心意者
    无识阴也。言无受者无受阴也。言无行者无
    行阴也。略不说想以偈迮故。此句明其自无
    所著。而悉摧伏诸外道者能破邪执伏外之
    想广如经说。下明化正。三转法轮正明所
    说。此名四谛以为法转。从喻名之。如转轮
    王所有轮宝能摧刚强转下众生上升虚空。
    四谛如是能摧众生恶不善法。转下众生上
    入圣道故名为轮。圣说授人目之为转。转有
    三种。一示相转。如说三苦及八苦等是其苦
    谛。业烦恼等是其集说。苦集尽处名为灭
    谛。戒定慧等是其道谛。如是一切。二者劝转。
    苦汝当知。集汝当断。灭汝当证。道汝当修。三
    者证转。苦我已知。集我已断。灭我已证。道我
    已修。三转如是。初转何处。波罗捺国仙人鹿
    苑。本为谁转。?x陈如等。于大千者出其说
    处。于大千界百亿阎浮同时转也。其轮本来
    常清净者叹其所说。不同情取故言常净。问
    曰灭道常净可尔。苦集染法云何言净。观此
    破染能净名净。又此法相不同情取故亦名
    净。下明僧宝。天人得道此为证者约人显法。
    六道俱益至论得圣天与人故偏举之。寻说
    悟圣名为得道。以此证成佛说不虚。名此为
    证。又证如来所说清净亦名为证。上来别举。
    三宝于是现世间者总以结之。上明化始下
    明化终。又复前明小乘法化下明大乘。于中
    三句。前二教人令得涅??。后一化人令出生
    死。前两句中以斯妙法济群生者用法教人。
    所谓以此大乘妙法济度群生。一受不退常
    寂然者明受有益。一纳在心名为一受。道行
    坚固称曰不退。永证涅??名常寂然。度老病
    死大医王者叹佛化人出生死也。教断集因不
    受来苦。是故名为度老病死。亦教度生。偈迮
    不说。以老病死苦过?重为是偏举。佛能教
    人除斯苦患名大医王。上来别叹。当礼法海
    德无边者总以结敬。佛具多法名为法海。化
    德广多名德无边。自下第三叹佛心等。初先
    正叹。孰闻以下结成可敬。前正叹中先叹如
    来不为缘动。于善已下赞叹如来于缘平等。
    此二之中各有法喻。前中初言毁誉不动法
    说以叹。缘有违顺毁违誉顺。佛心平等不为
    其动。此言略少。若具论之缘有八种。利衰毁
    誉称讥苦乐。是其八也。利衰二种约身以说。
    财荣润己名之为利杀缚等事说以为衰。毁
    誉称讥就口而辨。过恶骂辱名之为毁过善
    谈赞目之为誉。当恶而道名之为讥当善而
    论谓之为称。苦乐就心。此之八法在世同有。
    亦名八风。能动人心。如来于此悉皆不动。偈
    言要迮且举毁誉。如须弥者喻显不动。后中
    初言于善不善等以慈者法说以叹。顺己名
    善违己不善。佛皆慈之。心等如空喻说明等。
    上来别叹下结可敬。孰谓谁也。谁闻如是人
    中之宝而不尊敬而不师永。次下四行是第
    四段重讼前事。今奉世尊此微盖者讼已向
    前献盖事也。于中现我三千界者讼前遍覆三
    千世界广长悉现。诸天龙神所居宫等讼前
    天宫龙神等宫悉现盖中。悉现世间诸所有
    者讼前须弥铁围山等。十力哀现是化变者
    颂荷佛恩。佛具十力将德已呼名为十力。由
    十力尊哀愍我等现此化变。众覩希有皆叹
    佛者讼前大众覩佛神力叹未曾有。今稽首
    三千界尊者结己归敬。自下第五乘叹余德。
    行别十五相从为三。初有两行叹佛身业。中
    间六行叹佛口业。后之七行叹佛意业。就身
    业中大圣法王众所归者叹佛人高。净心[?`/视]
    佛靡不忻者叹佛身妙。靡犹无也。以佛身妙
    净心。[?`/视]者无不忻庆。除邪谤人。各见世尊在
    其前者叹佛化巧。以化巧故有感斯现。佛已
    过去业得此妙身相。无心于彼此而能应一
    切。斯则神力不共法者结叹显胜。亦得名为
    结叹显异。他无此力故云不共。就叹口中初
    有两行。赞叹如来随音异说。佛以一音演说
    法者发言不异。众生随类各得解者悟解不
    同。泛解有二。一约真说一。如来真实法螺声
    相名为一音。众生于中种种异解如一真身
    种种异见。如来真实常寂之声名法螺音。恒
    有恒无名常寂声。于净耳者无时不闻名为
    恒有。有非新发。无净耳者无时暂间名为恒
    无。无非始然。二就应说一。于中有二。一约方
    言以说一音。如来或时作一胡音。众生于中
    解种种语。余亦如是。二约法说一。如来或时
    说一布施名为一音。众生于中解种种法。余亦
    如是。今此所论就应辨一。等就应中此偈约
    就方言说一。一切众生于中解种种语故云
    随类各得解矣。皆谓世尊同其语者谓偏同
    己。斯则神力结叹显胜。次有两行赞叹如来
    随法异说。佛以一音演说法者发言不异。众
    生各各随所解者悟解不同。如来或时对一
    众生说一种法名一音说。众生于中解种种
    义名各各解。普得受行获其利者起行异也。
    斯则神力结叹显胜。下有两行赞叹如来随
    心异说。佛以一音演说法者发言不殊。此亦
    是其随法一矣。或有恐怖或欢喜等生心各
    异。趣说一法有人专谓说己罪过常堕恶道
    所以恐怖。有人专谓说己善业常生善处所
    以欢喜。有人专谓呵己过非所以厌离。有人
    专谓教己善义闻法生信所以断疑。斯则神力
    结叹显胜。下叹意中初四行偈叹佛德备。后
    三行偈叹佛解具。前四行中初两行偈叹佛
    智德。后两行偈叹佛断德。此二之中各分自
    利利他之别。前智德中稽首十力大精进者叹
    佛十力。力由勋成故叹精进。已得无畏叹四
    无畏。先成在己故云已得。住不共者叹佛十
    八不共法也。此叹自德。向前文中先举其德
    后结稽首。今此文中先彰稽首后出其德。文
    之左右。稽首一切大导师者叹其利他。下断
    德中先叹自德。稽首能断众结缚者除其灭障。
    稽首已到于彼岸者明证灭果。涅??彼岸。修
    证名利。亦可前言能断结缚离生死因。能到
    彼岸出生死果。下叹利他。能度世间谓能于
    此度众生世间出生死因离生死道。能教众
    生出生死果度生死因。得有余灭离生死道
    得无余灭。上明德备下明解具。悉知众生来
    去相者明知人来。来是未来去是过去。以偈
    迮故不说现在。下明知法。善于诸法得解脱
    者总明知法。于诸法中心无偏著名得解脱。
    下别显之。不着世间如莲华者于有不染此
    明离爱。常善入于空寂行者于空能解此明
    离见。达诸法相无?碍者于有能知此明离
    痴。稽首如空无所依者于空能证明离妄想。
    如空平等更无所依佛亦如是。证心平等无
    所取着故无所依。献盖至此望前为正。望后
    仍有起发之义。故亦名序。自下一段唯是正
    宗。因宝积请如来正显净土因果。于中有二。
    一从初乃至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以为初段。
    尔时舍利永承佛威下为第二段。此两段中
    总相?分。初段偏明净土之因。设使举果对
    以显因。后段偏明净土之果。以实细论。初段
    因于宝积启请具明净土因之与果。后段因
    于舍利疑念拂疑显净以成前义。前中有四。
    一宝积等启请为由。二如来赞叹敕听许说。
    三宝积等奉教听受。四佛广为说。初中宝积
    标列请人。说此偈已结前起后。白佛世尊启
    告所请。皆已发心申己所愿。前覩如来合盖
    现变显不思议生心愿求名为发心。诸人齐
    发故云皆发。发之已竟故云已发。阿耨菩提
    是外国语。此名无上正真正道。阿之言无。耨
    多言上。三名为正。藐之言真。三复名正。菩
    称道。期求此道名为发心。菩提心义后当
    具论。何故道此。心为行本。明已有本唯须修
    行生后请也。愿闻得下正宣请辞。愿闻得佛
    国土清净彰己所求。求闻常果。愿闻得佛求
    闻正果。愿闻土净求闻依果。此求依果约正
    以辨。唯世尊说诸菩萨净土行者请说土因。
    唯是敬辞亦是专义。专求如来说净土行故
    言唯愿。前就果德彰己愿闻略不请说。此就
    因行唯明请说不彰愿闻。言之隐显道理齐
    通。自下第二如来叹问敕听许说。先叹次敕
    后许宣说。叹中善哉是总叹也。善犹好也。所
    请事善。哉是助辞。乃能为诸菩萨问等出其
    善事。乃者是其希越之辞。无量众生皆不能
    问至汝方堪故曰乃能。前两句中据后以叹。
    是故偏言为诸菩萨问净土行。若就前句应
    言乃能愿闻得佛国土清净。略不云耳。谛听
    善思敕诫辞也。谛谓审谛善谓委善。谛听得
    闻善思得义故并敕之。念能坚持文义不告
    故复教念。为汝许说。于是宝积及五百等是
    第三段奉教听受。自下第四佛为广说。于中
    应先解净土义然后释文。义如别章。文中有
    二。一约大悲随有之行宣说众生以为佛土。
    二真心下约就出世。顺菩提行说直心等而为
    佛土。前中有三。一总说众生以为佛土。二所
    以上释前众生为佛土义。取土为生故名众
    生以为佛土。三所以下转释为生取佛土义。
    初中众生之类是佛土者缘中说土。土因悲
    得悲由生起。以有众生菩萨起悲。悲故得土
    故名众生。为佛土耳。无限大悲等众生界情
    无分限故名一切众生之类悉为佛土。第二
    释中所以者何问前起后。土是己报。所以乃
    说他众生类为我佛土。下对释之。释意如前。
    菩萨取土原为众生。得土由生故名众生而
    为佛土。文中四句。前二为于地前众生。后二
    为于地上众生。前两句中化始调终。化者化
    于种性已前令生信解。调者种性已上令起
    行修。亦可化者化令生善。善心先无今忽令
    有故名为化。言调伏者调令离过。离过顺法
    故名调伏。随所化生而取佛土者为依净土
    化人生善故耶取佛土。如弥陀界一生其中
    永善不退。为调众生而取土者为依净土调
    人离恶故取佛土。如弥陀界一生其中永离
    诸过。后两句中入佛慧者趣入佛果。起菩萨
    根修起因行。亦可入慧是慧庄严。起菩萨根
    是福庄严。文中初言应以何国入佛慧者随
    物所宜故言应以。为依净土摄诸菩萨修慧庄
    严故取佛土。初地已上皆入三世诸佛智地。
    为教众生入是智地故取佛土。应以何国起
    菩萨根而取土者应以如前。为依净土摄诸
    菩萨修福庄严故取佛土。菩萨所行能为佛
    本。就人以彰名菩萨根。亦可菩萨行中根起
    初为后本名菩萨根。但诸众生藉处不同起
    前道各异。是故并言应以何国。菩萨为之取
    种种土。问曰所取为真为应。体即是真用相
    是应。应必依真故为现应而取真土。自下第
    三转释为生取佛土义。先问后解。所以问也。
    问有两意。一问菩萨得土自安。所以偏言为
    生者何。二问观空破相之慧能治染过可得净
    土。为生是其取有之心。所以能得净土者何。
    不对释之两意别解。菩萨取国皆为饶益诸
    众生故解初意也。得虽自安取土之意原为
    众生。故说为生而取土耳。譬如人下释后意
    也。释意如何。净土是其功德之果唯空不成。
    故为众生能得净土。先喻后合。如人欲于空
    地造立宫室随意无碍顺举其得。人喻菩萨。
    修起净土名造宫室。依空修慧依有起悲名
    为空地。用此求土得土不难名为无碍。若依
    虚空终不能成举告显德。舍有纯空无得土
    义故能不成。下合显法。先合前得菩萨合人。
    辨法同喻故曰如是。为成众生合于地也。空
    略不合。愿取佛国合造宫室。随意无碍略而
    不合。愿取佛国非于空者合后告也。纯空
    不成故言非矣。自上第二明其出世顺菩提
    行为净土因。于中有二。一明行体。二如是宝
    积随其直心则能发下明其行修次第成义。
    就前段中有十七句。一一句中皆先举因对
    上请中愿说菩萨净土之行。后举其果对上
    请中愿闻得佛国土清净。文中皆言菩萨成
    佛。对前请中愿闻得佛。不谄众生来生其国
    等对前愿闻国土清净。此义须知。文中有二。
    一修善法起净土行。二说除难下明离恶法舍
    秽土行。前修善中三句分别。一约因。相从为
    三。一起行心。二布施下明所起行。三回向下
    明转行心。二就果分别。泛论土果有三庄严。
    一事庄严谓众宝等。二法庄严风铃树等皆
    宣法音。三人庄严胜善众生居住其中。今此
    文中从初乃至三十七品是净土来明人庄
    严。皆说善人来生其国。回向一句明事庄严
    及法庄严。故下文言得一切具足功德国土。
    理实齐通语之隐显。三随文释。就因三中先
    解初段起行之心。心别有三。一是直心。二是
    深心。三大乘心。此大乘心下先严中名菩提
    心。下先严中更有一种名发行心。此中略无。
    起行之意名发行心。初言直心是净土者对
    果辨因。对前唯愿说净土行。净妙之果虚心
    不得故须宣说直心为因。直心有二如涅??。
    一自行直起行不虚。二化他行直利物不曲。
    此能得净土之果。世尊因中而与果名故说
    直心以为净土。其犹世人说食为命。余行皆
    尔。菩萨成佛不谄众生来生其国明因得果。
    亦得名为举果显因。此即对上愿闻得佛国
    土清净。菩萨成佛是得佛也。不谄众生来生
    是土净也。不谄由是直心利称。菩萨自直安
    能使他直心众生来生其国。解有四义。一以
    直心净业之力自然还感彼不谄众生来生其
    国。如屠杀人自然还感彼屠杀众生来生家。
    二由自直心令他直心众生乐见爱好亲近。
    故令不谄众生来生。三自直教他所教众生
    还来归从。故令不谄众生来生其国。四由直
    心得好净土。以土好故物皆乐住。故令不谄
    众生来生。余行悉尔。第二深心对果辨因。信
    乐愍至名曰深心。故地论言其深心者谓信
    乐等。菩萨成等明因得果。言具功德众生生
    者深心是其诸行之因能生诸德。以是力故
    还令具德众生来生。言大乘心是净土者对
    果辨因。此乃名其求佛之心为大乘心。行能
    运通目之为乘。乘中莫加谓之为大。又佛菩
    萨名为大。大今所乘名为大乘。求此之意名
    大乘心。有经亦言菩提心是皆得无伤由是
    得土故名净土。得果可知。上来明其起行之
    心。下次明其心所起行。于中有二。一明行体。
    二三十七下行熟成道。前行体中六度自利。
    四无量下明其利他。就自利中布施举因。菩
    萨成下明因得果。一切能舍犹是布施。由自
    施故感彼众生来生其国。持戒举因。菩萨成
    下明因得果。言十善道满愿众生来生国者
    十善是戒。行十善道戒行是也。言满愿者戒
    心极也。以自持戒故令十善满愿众生来生
    其国。忍辱举因下明得果。经文不同。又经直
    言三十二相庄严众生来生其国此直举果。
    是义云何。修忍离?得端正报菩萨自修忍
    辱也。行得相好未来还有修行忍辱得相众
    生来生其国。有经说言三十二相柔和众生
    来生其国。此通因说。柔和是忍辱之别称。菩
    萨自修忍辱柔和得相好果。未来还有如是
    众生来生其国。三十二相如涅??说。地持亦
    有。诸行皆得且就忍论。精进举因。菩萨成下
    明因得果。勤修一切犹是精进。禅定举因。
    菩萨成下明因得果。摄心不乱犹是禅定。智
    慧举因。菩萨成下明因得果。正定众生来生
    国者种性已上名正定聚。慧行成者住正定
    众。住正定者由慧行成就。由自修慧正定不
    退还令如是众生来生。下利他中初四无量
    明利他心。第二四摄明利他行。第三方便明
    利他智。利他心中四无量心是菩萨土对果
    辨因。慈悲喜舍是四无量义如后释。菩萨成
    下明因得果。爱怜名慈恻怆曰悲。庆悦名喜
    已怀称舍。心无存着故曰亡怀。利他行中
    四摄举因。布施爱语利益同事是其四也。义
    如别彰。此应具论。今且释名。布施如上。因
    其布施录物从道名布施摄。此与檀度有何
    差别。同体义分。直尔与财名为檀度。因其与
    财录人从道名布施摄。美辞可?名为爱语。
    因其爱语录物从道名爱语摄。言利益者经
    论之中亦名利行。通释是一。于中别事饶润
    名为利益。化之起道说为利行。因其利行录
    人从道名利益摄。言同利者经论之中亦名
    同事亦名同行亦名同利。通释是一。于中别
    分。事中共同名为同事。行中同修名为同行。
    成德共同名为同利。初下次中第三是上。因
    同录生名同事摄同行摄等。菩萨成下明因
    得果。解脱所摄众生生者自以四摄摄取众
    生令解脱故。未来成时还有出世解脱所摄众
    生来生其国。利他智中方便举因。化智善巧
    名为方便。此应宣说四无碍慧为方便矣。故
    下宣说无碍众生来生其国。得果可知。上来
    明行。下其道。行熟虚通说为道矣。道行众
    多。今此略举三十七品。三十七品是菩萨
    土对果辨因。义如后释。菩萨成下明因得果。
    念处正勤神足根力觉道众生来生国者还是
    具道众生来生。念谓四念。身受心法是其四
    也。勤谓四勤。未生诸恶令其不生。已生令灭。
    未生诸善令其得生。已生令广。是其四也。言
    神足者四如意足。欲定释进定念定慧定是
    其四也。根谓五根。信进念定慧是其五也。力
    谓五力。名同五根。觉谓七觉。念择精进猗喜
    定舍是其七也。道谓八道。正见正思惟正语
    正命正业正精进正念正定是其八也。以自修
    故令此众生来生其国。上来明行。下明回向
    转行之心。以回向力令前诸行舍远诸有趣向
    涅??故名转行。回向举因回己善法有所趣
    向故名回向。回向有三。一菩提回向。用己善
    根求大菩提。二众生回向。用己善根回施众
    生。三实际回向。用己善根回求实际。广如别
    章此应具论。菩萨成时明因得果。亦得亦
    名为举果显因。言得具足功德国者上来诸
    句明人庄严以说善人来生其国。此句明事
    及法庄严故说具足功德国土。众宝庄严及
    诸佛法名为具足功德国矣。上来修善起净
    土行。下明离过舍秽土行。所得国土无诸秽
    恶。于中三句。初说除难教他离过。后二自离。
    前教他中说除八难是句净土者对果辨因。
    教他除难为土因矣。何者八难。三涂为三。人
    中有四。一是生盲难生等聋。二是世智辨聪之
    难。谓恶邪见。三是佛前佛后之难。无佛法时。
    四郁单越难。四中初一就苦说难。第二就恶。此
    二常体。第三就时。第四就处。通前为七。八
    长寿天难。谓色无色界。在此无有初入圣道
    故名为难。除辟支佛。教人修治舍离此难故
    名说除。修何等治能除八难。依如成实。天人
    四轮能治八难。一住善处。谓生中国。对治五
    难。三涂郁单及长寿天。二依善人。谓值佛世。
    对治佛前佛后之难。三自发正愿。谓正见心。
    对治世智辨聪。四宿殖善根对治生盲聋等
    难。若直约行以论对治。受持净戒治三涂难。
    乐行法施远离法悭对治生盲生聋等难。修正
    信解治辨聪难。亲近善友愿值佛世对治佛前
    佛后之难。愿生中国对治郁单越长寿天难。
    教人除难能得净国故说为土。菩萨成下明
    因得果。国土无有三恶八难无恶果也。教人
    除难以为因故。净土无之离辨聪难。应是无
    因。云何通名无果乎。涅??经说一阐提等名
    为报彰。多世积习方成就故。是故离此亦名
    无果。就后两句自离过中自守戒行不讥彼
    阙是净土者持出家戒离通过也。己无毁犯
    名自守戒。不观他失名不讥阙。此举因也。菩
    萨成时明因得果。国土无有犯禁名者无恶
    因也。尚无犯名。焉有犯事。举此以显毕竟净
    矣。行十善道是净土者持在家戒离俗过也。
    如涅??经第四德中亦广宣说十善道法为净
    土因共此相似。身离三邪口无四过意无三
    恶是其十也。此十顿益。名之为善。道义有
    二。对思心通畅前思名之为道。若对后果通
    人至果目之为道。此有五阶如经说。所谓凡
    夫声闻缘觉菩萨佛十善。广如别章。菩萨具
    修而为土因故言是土。下明得果。通明十善
    因果众生来生其国。命不中夭无杀生果。言
    大富者无劫盗果。此明无果。言梵行者无邪
    ?H行。所言诚谛无妄语行。常以软语无恶口
    行。此明无因。眷属不离无两舌果。善和诤讼
    无两舌行。言必饶益无[言*奇]语行。言不嫉者无
    贪嫉行。言不恚者无?恚行。言正见者无邪
    见行。自修十善而为因故感此众生来生其
    国。此后三句通亦是其人庄严矣。上明行体。
    下明行修次第成义。于中初别后总结劝。别
    中初言如是宝积总以告发。如下所说其事
    实是故曰如是。随其惠心是种性心。种性已
    上心无邪伪故名为直。则能发行是解行心。
    解行发求出世间行故名发行。随其发行因前
    起后。得深心者初地心也。初地已上信乐愍
    至故曰深心。随其深心则意调伏是二地行。
    第二地中持戒离过名为调伏。故彼二地十
    直心中宣说软心调伏心矣。随其调伏则如
    说行是三地行。依闻修宣名如说行。故三地
    云如说行者乃得佛法。不可但以口言得净
    入诸禅等。随如说行则能回向是其四五六
    地行。修习顺忍趣向无生故曰回向。随其回
    向则有方便是七地修习十方便慧名为方
    便。随其方便则成生者还是七地发起胜行。
    亦可七地修无量种化众生德名成众生。随
    成众生则佛土净是八地行。八地修习净佛
    国土名佛土净。随佛土净则说法净是九地
    行。九地辩才为人说法名说法净。随说法净
    则智慧净是十地行。十地成就智波罗蜜名
    智慧净。随智慧净则心净者金刚心净。随其
    心净因前起后。则一切功德净佛果净也。由
    金刚心得佛一切净功德矣。净土之果即是
    一切德净所摄。上来别论。下总结劝前诸句
    中据后以劝。余略不论。言是故者是前心净
    得佛一切功德净土故。若菩萨欲得净土常
    净其心者举果劝因。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明
    因得果。有人宣说心净在果。当应不然。下文
    宣说。为菩萨时意岂不净。意犹是心明不在
    果。上来正显净土因果。自下第二拂疑显净。
    何故须然。前说净土因得净土果。而佛自身
    现居秽国。事与言乖所说难信。故须拂疑以
    成前义。诸经多尔。故涅??中佛说菩萨修净
    佛土。德王即问。如来何故不修净土自居秽
    国。佛即答之我土常净。与此相似。文中有三。
    一舍利弗疑念起发。二佛知念下对之显净。
    三常佛现此严净时下明化利益。初中尔时
    生念时也。谓此说时。言舍利弗举疑念人。经
    中亦名秋露子。又亦名为忧波提舍。舍利母
    名。母眼似舍利。此翻名身。弗多罗者此翻名
    子。舍利之子名舍利弗。秋露子者母名。其母
    眼似秋露鸟眼故名秋露。约母以别名秋露
    子。忧波提舍此名为论。其人聪慧善能难论。
    从此呼之为优波提舍。何故此人偏独疑念。
    良以其人聪慧第一能于深法生疑起发故偏
    疑念。下文数尔。承佛威神生念所由不禀
    上力说之为承。威者威德神者神力。此承如
    来意力加备故生疑念。何故须然。因此疑念
    广有开发所起事大故须承矣。道承佛威明
    念契常。作是念者正起疑心。下显疑相。若菩
    萨心净牒佛上言。生疑由此所以牒之。下约
    生疑。我世尊者举所疑人。为简前他方净土
    之佛是故标言我世尊矣。此佛居秽有疑可
    怪故须别标。佛备众德为世钦仰故号世尊。
    化我之尊名我世尊。本为菩萨意岂不净而
    是佛土不净若此出所疑事。本为菩萨意岂
    不净准果捡因疑无净心。意犹心也。岂谓可
    也。佛前自说心净土净。佛今自身住不净土。
    本在因中为菩萨时所有心意岂不净也。而
    是佛土不净若此将因验果怪无净土。本
    有净心应得净土。何缘今日所得国土不净
    若此。下对显净。显之云何。明土实净众生
    不见土随不见应为不净。文中有三。一佛正
    显净。二螺髻助显。三如来重显。此三相成。佛
    是化主兼是所疑。故佛先显。佛虽说净无人
    证见语成难信。故须螺髻彰己所见助成佛
    语。螺髻虽复言己见净舍利不覩犹谓叵信。
    故须如来重复显净助成螺髻。以此三[怡-台+番]展
    转显净秽相始尽。又复初[怡-台+番]如来显净令使
    闻知。第二螺髻明己见净生其信解。第三如
    来隐秽显含其证见。此则教入之次第也。
    就初段中佛知其念显净所由。由知所念故
    为显示。即告已下正为显净。约喻显之句。别
    有四。一如来就喻反问舍利。为约舍利所知
    之事类所不知故须反问。于意云何就心总
    问。问其意解于汝意中所解云何。日月岂下
    就事别问。初言日月岂不净者是其一问。为
    约此事明土非秽所以问之。耶者是其不定
    之辞。而盲不见复为一问。约此事明舍利等
    不见所由故复问之。二舍利正答。不也总答。
    彰彼日月盲虽不见而非不净故曰不也。下
    别答之。是盲者过答其后问推过在盲。非日
    月咎答其初问免过日月。明其日月无不净
    咎。三佛取所答类之显土。众生罪故不见如
    来佛国严净取前所答推过属凡。非如来咎
    取其后答免过于佛。此言稍隐。准喻应言言
    非佛土咎。但前舍利就佛疑责。故今还须就
    佛免过。是故说言非非如来咎。此言含通。别
    则有二。一非如来因中有其不净心咎。二非
    如来果中有其不净土咎。四就所显结己土
    净推彼不见。我此土净结己土净。而汝不见
    推其不见。汝自不见何得疑我心土不净。自
    下第二螺髻显净。佛虽说净无人证见净则
    回信。故复螺髻显净助成。又复舍利秽相未
    除。须彼螺髻显净除遣。文中有四。一遮呵舍
    利执秽之心。二所以下螺髻自申己之所见明
    土实净成彼不应。三舍利言我见此下舍利
    自彰己之所见明非故违。四螺髻释其见秽
    所由并解菩萨见净所以。就初段中螺髻梵
    王举能呵人。语舍利弗告所呵者。勿作是意
    谓此不净正是诫辞。自下第二螺髻自申己
    之所见明土实净。所以者何征前起后。所以
    不应谓此佛土不净者何。我见已下明己所
    见彰土实净成前不应。我见土净如自在宫
    类以显之。此应名彼中间梵王所居之处为
    自在宫。何者是其中间梵王于初禅中除觉
    观在名中间禅。彼何处住。初禅之中有其三
    天。一梵补天二梵众天三大梵天。梵众梵补同
    在一处民主之别。大梵即是中间梵王。云何
    得知名此大梵为自在天。如经中说。外道所
    计自在天因是大梵王。彼于千世界统王自
    在名自在天。此梵住处名自在宫。此即螺髻
    所居之处。螺髻见土同彼净矣。理实佛土净
    过三界。此亦螺髻随分见耳。自下第三舍利
    自彰己之所见明非恶心故违说秽。故今说
    言我见此土丘陵坑坎棘沙等。螺髻言下是
    第四段螺髻释其见秽所由并解菩萨见净所
    以。解彼舍利见秽所由令人厌舍。解释菩萨
    见净所以使人修学。先明舍利见秽所由。心
    有高下不依佛慧见秽所以。心有高下明无
    等悲。于诸众生分别违顺善恶等异名心高
    下。不依佛慧明无深智。于诸法中分别染净
    空有等别彰佛深慧故曰不依。故见此土为
    不净者正明见秽。下释菩萨见净所由。于一
    切生悉皆平等深心清净见净所以。于生平
    等明有等慈。翻前高下。深心清净明有妙慧。
    翻前舍利不依佛慧。则能见此佛土净者正
    明见净。翻前舍利故见不净。上来第二螺髻
    显净。自下第三如来重以显前舍利言见不
    净故须重现。文中有五。一如来现净。二大众
    同见。三佛劝舍利合其观察。四舍利答佛明
    己已见。五佛就所见明土本净。初中佛以足
    指按地现相变土。即时三千珍宝严饰隐秽
    现净。譬如已下类以显胜。此即显佛不思议
    德。问曰前说由心高下不依佛慧故见不净。
    佛今何不改变其心令使见净乃须按地。释
    言为化差别有三。一变境从心。二变心从境。
    三境心俱变令依初门变境从心从彼舍利
    求净之意。为彰秽境无定相矣。自下第二大
    众同见。初叹未有后见自身坐宝莲华。先来
    恒处今时始见。自下第三如来劝观。汝且观
    者暂见非永故曰且观。又见不见在于舍利
    未可专定故曰且观。自下第四舍利答佛明
    己已见。唯然世尊奉命观察。唯是敬辞亦是
    专义。然是许可依顺之义。专依佛教观察土
    净故曰唯然。下明所见。本所不见本所不闻
    彰昔未覩。今佛国土严净悉现明今始见。道
    此语者彰净殊异。与前大众叹未曾有其言
    相似。又欲彰土始净非本。自下第五为遣舍
    利始净之言如来重复明土本净。于中初法
    次喻后合。法中初言我佛国土常净若此明
    净非始为欲度下辨应显真成土本净。言为
    下劣示土不净明于上人由来常净。问曰秽
    土乃是众生自业所招。何关佛事。而言为度
    示土不净。释言众生见秽见净实由自业。然
    其所见见于佛土。良以佛土净妙无碍能随
    众生现种种相如净妙珠能随众缘现种种
    色。佛土随缘令人异见故说为度下劣人故
    示不净耳。喻中诸天喻见土人。天福不同见
    饭各异。人行不同见土各别。故取为喻。共宝
    器者喻同一国。用土资身名为共食。随其福
    德饭色异者喻行不同见土别也。于佛一种
    圆妙土中种种异见。如于一饭见色各异。一
    质异见此之谓也。下合显法。如是舍利若人
    心净便见此土功德严者合彼胜天见饭好
    也。亦应说言若人心垢见土不净。合彼劣天
    见食不如。文略不说。上来第二因念显净。自
    下第三明化利益。于中有二。一由现净利益。
    二由还秽利益声闻。前中常佛现国净时得
    益所由。下正明益。宝积所将得无生者知土
    本净从来无染无染可起故得无生。八万四千
    发菩提者覩净愿求所以发心。后中佛摄还
    复如故得益所由。下正显益。三万二千远尘
    离垢法眼净者道悟初果由见土变。知有为
    法皆悉无常不取不执名为远尘。内者见惑
    名为离垢。见谛明白名法眼净。八千比丘不
    受诸法漏尽意解得罗汉果由见土变。知三
    界法悉无定性不生贪取名不受法。当前远
    尘。内除爱染名为漏尽。当前离垢。得无学智
    名为意解。当前得眼
    方便品者。从此已下第二会说。于中九品此
    品之中广显维摩权导方便发起后说。因以
    标品名方便品。方便之义泛论有四。一进
    趣方便。进趣向果如见道前七方便等。二
    权巧方便。如二智中方便智等实无三乘权
    巧施之。三施造方便。如十波罗蜜中方便
    波罗所为善巧故曰方便。四集成方便。如
    地论说。此法巧成名方便等。诸法同体巧
    相集成故曰方便。前三唯德后一通法。今
    此所论义当第二权巧方便。但权巧中义别
    有三。一身方便。现形六道无所不为。二口
    方便。实无三乘权以施之。三意方便。现证
    声闻缘觉之果及起烦恼业苦等事。今此正
    明身业方便亦兼口意。故下文言以如是等
    无量方便饶益众生。又复此中巧化众生。亦
    即是其施造方便。明此方便名方便品。下随
    文释。此会之中有序有正。不定进退有二。一
    唯取维摩现今一会所说之法以为正宗。是
    即从初至独寝以疾卧来通为由序。善来文
    殊不来相下是其正宗。序中约人两门分别。
    一通维摩及佛分别。第二唯就维摩分别。通
    约维摩及佛分别者序中分二。初方便品明
    其维摩现病起发。二弟子品下彰其如来告
    命起说。前现病中文别有三。初举维摩为起
    说人。二已曾下赞叹维摩彰起说德。三其以
    方便现身疾下现病起说。后明如来告命序
    中文别亦三。初维摩诘念待圣问起告所由。
    二如来因念正告问疾。三念文殊与众来下
    维摩空室待其所告。于此分中告问为宗。是
    故总名如来告问起发序矣。即文以求为序
    正尔。通约维摩及佛如是。唯就维摩分别云
    何。于中略以三问分别。一显德序二现相
    序三兴念序。言显德者广显维摩行德殊胜
    令人敬信闻说乐受。于中有三。一直叹显德。
    二以疾故国王大臣皆往问下寄就说显德。
    亦得名为寄化显德。三弟子品下寄对显德。
    于此分中先对不堪彰其德高。问疾品初寄
    对所堪显其德妙。显德如是。言现相者所现
    有二。一现病为由。二问疾品空室起发。论其
    现病为后十原。语其空室为后七本。故得名
    序。十之与七问疾品中当广辨列。现相如是。
    言兴念者为念有二。一弟子品初念问为由。
    二问疾品初念文殊来空室相待。序相如是。
    正宗之文至时当辨。此一序正旧来共传。二
    通摄维摩一世所说悉为正宗。是则从初乃
    至方便现身疾来判为由序。以其疾故国王
    大臣皆往问下悉为正宗。广集维摩一世所
    说为正行法令人学故。就初序中文别有三。
    一标列说人。二已曾供下叹其说德。三其以
    方便现身疾下现疾起说。初中?骋?銎渥?br> 处。言有长者标列其人。德标时望故号长者。
    名维摩诘列其名讳。次叹其德。于中初先叹
    其实德。欲度人下叹其权德。实为化本故先
    赞叹。权为化由故复叹之。实中有二。一明
    维摩内德充盈。二诸佛咨下美响遐振为人
    敬叹。前中先叹自分功德。久于佛道心已纯
    下叹其胜进。就自分中先叹自利。明了生下
    叹其利他。前自利中先叹行圆。大愿成就叹
    其愿满。叹行圆中约位以叹。亦以维摩住于
    一地普摄一切诸地功德故约诸位而以叹
    之。已曾供养无量诸佛深殖善本叹七地已
    还功用之行。如地经说。一一地中多供养佛
    名为已供。无量诸佛此摄功德。深殖善本明
    摄智慧。又供诸佛起行所依。深殖善本正起
    所行。得无生忍叹八地行。忍别有五。如仁王
    说。一者伏忍。种性解行深伏烦恼故名为伏。
    二者信忍。初二三地。于后无生深信不坏。三
    者顺忍。四五六地。趣顺无生。四无生忍。七八
    九地。见法无起。五寂灭忍。十地及佛。相尽证
    寂得大涅??。七地虽得无生忍而未清净。八
    地已上无生忍净故就说之。辩才无碍叹九
    地行。彼具四无碍辩才为生说法名辩无碍。
    游戏通等叹十地行。游戏神通是十地中神
    通大也。化用难测名之为神。神而无壅故说
    为通。于此神通历涉名游。出入无碍如戏相
    似故复名戏。逮诸总持是十地中大陀罗尼
    也。获无畏等是十地中智慧大也。智有四种。
    一摧邪智。二入正智。此二一对。三是实智。四
    方便智。复是一对。文中初言获无所畏降魔
    劳怨是摧邪智。获无畏者得四无畏伏外道
    也。降魔怨者得佛十力坏魔怨也。魔能劳乱
    名之为劳。败人善根故说为怨。十力坚固能
    降伏之。此皆佛德。何故说为十地智大也。满
    在佛果得在十地。故大品经发趣品中宣说
    十力四无畏等十地悉得。入深法门是入正
    智。如来藏性是深法门。证会名入。此初对竟。
    善于智度是其实智。经说十地智波罗蜜最
    为增上名善智度。此即证智。通达方便是方
    便智。随有巧知名通方便。此即教智。前叹行
    圆。大愿成就叹其愿满。所求皆得名大愿成。
    前叹自利下叹利他。明了众生心之所趣智
    其欲也。现起希望名之为欲智欲所求名之
    所趣。又能分别诸根利钝知物根也。宿习今
    成说以为根。谓信进等。根性不同有利有钝
    维摩悉知。前叹自分下叹胜进。上摄佛德名
    为胜进。于中四句。文于佛道心已纯淑是第
    一句明其愿成。大菩提果是其佛道。纯谓精
    也。淑犹善也。维摩于佛求心精纯求心善淑
    故名纯淑。决定大乘是第二句明其信成。佛
    果为佛。大人所乘名为大乘。于此深信决定
    不疑故名决定。诸有所作能善思量是第三
    句明其解成。胜修非一名诸所作。于此中审
    观不谬名善思量。住佛威仪心大如海是第
    四句明其行成。住佛威仪身行同佛。心大如
    海心行同佛。前叹德盈。下叹名美为人敬叹。
    诸佛咨嗟上为佛叹。十方诸佛咨口嗟叹故
    云咨。弟子释梵世主敬者下为人敬。弟子敬
    者为人敬也。为佛四部弟子同敬。释梵世主
    为天敬也。释谓帝释梵谓梵王。世主是其护
    世四王。常为此等之所尊敬。六趣同敬且举
    此等。上叹实德下叹权德。权中初总。资财无
    量摄贫下别。以如是等无量方便饶益生下
    总以结叹。就初总中欲度人故现生所为。以
    善方便现生之智。方便之义约行泛论有其
    三种。一证方便。于第一义能舍情相善巧证
    入。故彼地经第八地中名彼证行以为善慧
    方便矣。二助方便。于彼随有助道行中善巧
    修习故名方便。故地持中宣说十二巧方便
    行。于此门中巧修自利巧能利他悉名方便。
    三不住行中善巧修起。于中有六。一观空不
    着能起有行名为方便。如地经说。十方便慧
    发起胜行。即其事也。第二行有不染心常证
    寂故名方便。三即净常染得大涅??不舍世
    间故曰方便。四即染恒净不舍世间而常涅
    ??故曰方便。五自利兼他不偏自利故名方
    便。六他利兼自不失自善故名方便。今此所
    论不住方便。于不住中证空随有即净随染
    即自兼他名方便智。居?骋?胝?飨稚?1?br> 中有二。一以道摄俗谓以六度摄取众生。文
    相可知。二从虽为白衣已下即俗以通道。于
    中有三。一处俗不同。二入治正下以法化益。
    三若在长者长者尊下居上摄下。初中合有
    十三句文。摄为三对。自利利他。初七一对次
    四一对后二一对。就初对中前六自利后一
    利他。前自利中初一约形道俗分别。虽为白
    衣奉持沙门清净律行。次一约处。虽处居家
    不着三界。次二约人。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现
    有眷属常乐远离。后二约就资具分别。虽服
    宝饰相好严身虽服饮食禅悦为味。食有二
    种。一世间食二出世食。世食有四。所谓段食
    思食触食及以识食。出世之食有其五种。法
    食禅食念食愿食及解脱食。然今维摩虽处
    段食禅悦为味。禅即禅食。禅定释神名之为
    悦甘神曰味。此前自利。博弈戏处辄以度人
    是其利他。博谓六博。弈谓?弈。此等戏处辄
    以度人。此初对竟。第二对中初二自利。受诸
    异道不毁正信明信不坏。虽明世典常乐佛
    法明愿不坏。后二利他。一切见敬供养中最
    身业益物。维摩巧化今他见者悉共尊仰。是
    故名为一切见敬。维摩德深有尊敬者获无
    量福。故为一切供养中最。执治正法摄诸长
    幼口业益物。以佛正法大小同教故摄长幼。
    此两对竟。第三对中初自利。少集多庆名作
    谐偶。心无贪爱故获俗利不以喜悦。后句利
    他。遇人便化故游四衢饶益众生。上来第一
    在俗不同。自下第二以法益物。于中五句。入
    治正法救护一切王法益物。入讲论处道以
    大乘佛法摄人。入诸学堂诱开童蒙俗法教
    物。入诸?H舍示欲之过入诸酒肆能立其志。
    此之两句行法利生。此两段竟。自下第三居
    上摄下有十一句。前八人尊后三天尊。六道
    俱上人天益多。所以偏举。人中初言长者中
    尊说胜法者。凡是长者人多谘禀须教胜法。
    居士中尊断贪著者居士有二。一广积资产
    居财之士名为居士。二在家修道居家道士
    名为居士。今据初门。彼多贪财故教断贪。刹
    利中尊教忍辱者刹利王种。自在难寝故须
    教忍。婆罗门中除我慢者彼多博学喜生慢
    高故教除之。大臣中尊教正法者臣吏宰俗
    喜生柱罚须教正法。王子中尊示忠孝者王
    子于父是臣是子。为臣须忠为子宜孝。所以
    教之。王子贪位喜行逆害故教忠孝。内官中
    尊化宫女者。中曹奄人主常宫女易以法化。
    故教以正。庶民中尊令兴福者凡庶薄福。故
    须教引令修福业。下为天尊。梵天中尊诲胜
    慧者梵者多乐习禅不修圣道。须教胜慧。帝
    释中尊示无常者彼多着欲须示无常令生厌
    离。护世中尊护众生者彼四天王防护世间
    不令鬼神枉害人民名护世王。维摩在中常
    护众生。诸天无量且举斯耳。上来别难。以如
    是等无量方便饶益生者总以结叹。上来第
    二叹其说德。其以方便现身有疾是第三段
    现病起说。假病弘道故曰方便。此亦是前诸
    方便中一方便耳。上来由序。下为正宗。于中
    略以五门分别。一约所化凡圣分别。二约所
    教凡夫二乘菩萨分别。三就维摩显德分别。
    四约所显因果分别。五随文释。初言所化凡
    圣别者尽此品来因凡问疾明教凡夫法。弟
    子品下因圣问疾明教贤圣中先对不堪彰昔
    所说。问疾品下对其所堪明今所说。此一门
    竟。言约所教凡夫二乘菩萨别者尽此品来
    教凡夫法。第二一品教声闻法。菩萨问疾尽
    香积品教菩萨法。于中初先寄对不堪彰其
    法体。问疾品下对所堪明其修相。此两门竟。
    就维摩显德分别者。初尽菩萨问疾品来广
    举维摩巧说难敌彰其智胜。问疾品下广显
    维摩神变难测明其通胜。细实兼通?判如
    是。此三门竟。言就所显因果别者因果有二。
    一法身因果二净土因果。从初尽入不二门
    品明法身因果。香积一品明净土因果。就前
    法身因果之中随人分三。此品之中对化凡
    夫显法身因果。常乐佛身是法身果。从于无
    量功德生等是法身因。弟子品中对化声闻
    显法身因果。对前九人明法身因。对后一人
    彰法身果。菩萨问疾尽不二门对教菩萨显
    法身因果。初弥勒明菩萨德是法身果。先严
    已后明法身因。就明因中先对不堪辨出行
    体。问疾品下约对所堪明修成相。法身因果
    辨之?尔。就明净土因果之中香积品初明
    净土果。寄就香积如来以显。香积品末修十
    修八明净土因。所显如是。次释其文。此品之
    中因凡问疾明教凡法。于中有三。一因前
    现病国王大臣婆罗门等皆往问疾。二其往
    下因其问疾广为说法。三长者维摩为诸问
    疾而说法下明说利益。初段可知。第二段中
    初言往者广为说法总明为说。下别显之。别
    中有二。一说生死过令其生厌。二说佛功德
    使其生欣。前厌生死护烦恼行。后令生欣护
    小乘行。前教厌中初先别教观身五过。下诸
    人者此可厌患结劝生厌。前别教中教观无
    常。苦空无我及与不净通后佛身合有六法。
    然诸法门开合不定。总准一法谓一法界。或
    分为二生死涅??。此二之外无第三法。约之
    说人凡圣之外无第三人。或分为三谓三自
    性。如楞伽说。所谓缘起自性及成缘起妄想
    是生死法。生死之中有境无实。从缘集生说
    为缘起。心虚不真说为妄想。成是涅??性不
    坏故。或分为四谓四法印。如地持说。一切行
    无常一切行苦诸法无我涅??寂灭是其四
    也。前三生死后一涅??。问曰无我理通诸法。
    何故偏判以为生死。此义不定进退四门。一
    就情分别。生死有我涅??无我。以着我故世
    间受生。是故有我偏在生死离我不生。为是
    涅??一向无我。二就法相相对分别。生死无
    我涅??有我。生死之法体无性实用不自在
    故说无我。涅??性实故说有我。三就性实及
    与假用。生死涅??二俱有我。是义云何。生死
    法中有二种我。一性实我所谓佛性。故经问
    言二十五有有我不也。佛答我者即如来藏。
    藏即佛性。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即是我义。二
    假用我五阴和合集成我人。故经云言众生
    佛性不即六法不离六法。言六法者五阴及
    我。此我即是假用我也。生死有此涅??亦然。
    如来法身是其性我。如涅??说。若法是常是
    真是实是主是依名为我者是性实我。说诸
    佛五阴集成假人。是假用我此是第三。四就
    因缘破相空理生死涅??二俱无我。如经中
    说。今就第二。是故无我判属生死。故涅??说
    生死法为无常苦无我不净。涅??之法常乐
    我净。或分为五。如楞伽中五法是也。名相妄
    想正智如如是其五法。名相妄想是生死法。
    名之与相是生死境。境体无实但是名有说
    之为名。事相差别说之为相。妄想是其生死
    之情。正智如如是涅??法。正智能证如如所
    证。又复如下迦旃延中所说五法亦是五也。
    彼生死中宣说无常苦空无我。涅??说一。故
    合为五。空与无我有何差别而须分二。依如
    ?酬肌R跆宸俏颐??尬摇R醴俏宜?狄晕?br> 空。若依成实。众生空者名之为空。法体空者
    说为无我。故于彼论中众生空观名空。通遣
    十六神故。法空观者名无我行。若依此经。众
    生空者名为无我。故下文言众生是道场知
    无我故。法空名空。故不文言一切法是道场
    知诸法空故。以有此异故别分为二。如此中
    说。生死宣说无常苦空无我不净涅??合一
    故有六种。或分为八。如涅??说。生死法中宣
    说无常苦无我不净涅??宣说常乐我净是其
    八也。或说为十。生死宣说无常苦空无我不
    净涅??宣说常乐我净及与有义故合有十。
    或说十六。如涅??说。涅??有八常乐我净真
    实善有。翻对涅??生死亦八故有十六。广则
    无量。今据一门且说六矣。就前生死五法之
    中。先教无常次教观苦次教观空次教观无
    我后教观不净。明无常中是身无常生无常
    也。生分始起故曰无常。无??是老。老失健故
    曰无??。无力病也。病夺??力故云无力。无坚
    死也。性不坚固易可灭坏。此?无常。速朽法
    者是念无常。念念迁灭名速朽法。不可信者
    总结显过。身相如是。世人谓常不可信也。就
    明苦中初先正辨。如此身下约智显过。前正
    辨中为苦心苦。为恼病集。是身苦也。为恼
    外苦违缘逼恼。病集内苦。就下约智显过之
    中如此身者牒前苦身。道言智者所不怙者
    诸佛贤圣明智慧人终不恃怙如此苦身。就
    明空中句别有十。前五别就五阴以论。如华
    严说色如聚沫受如水泡想如野马行如芭蕉
    观识如幻。文中初言身如聚沫不可撮磨是
    彼色阴。是身如泡不得文应是彼受阴。是身
    如炎从渴爱生是彼想阴。炎谓阳炎。浮动相
    似野马。故华严中说为野马。身如芭蕉中无
    有坚是彼行阴。如芭蕉树众叶相裹中无坚
    实行亦如是。诸心数法聚合成行中无性实。
    是身如幻从颠倒起是彼识阴。如世幻法依
    事妄起。心识如是依法妄起。后五通就五阴
    明空。于中前三约就所依因缘辨空。后之两
    句就身体性无常显空。就前三中是身如梦
    虚妄见者约就所依明身虚妄。此身依于妄
    识心起。如梦中身依睡心起。谓依七识妄心
    起也。是身如影从业现者约对所因明身虚
    假。身从过去善恶业生。业如形质。身如影像。
    故取为喻。是身如响属因缘者约对所缘明
    身虚诳。身从过去烦恼缘生。亦假现在父母
    精血饮食缘成。缘如声形如响矣。就后两句
    以性无常显空之。身如浮云须臾灭者此句
    举其分段无常以显空也。是身如电念念不
    住以念无常显真空也。就无我中句别有八。
    前之五句约就四大以显无我。后之三句常
    相辨无。就前五中初四别约四大之喻以显
    无我。后一总约四大之法以显无我。就前四
    中是身无主为如地者众尘和合假以为地。
    地虽升持而无主宰。身亦如是。假众法成。虽
    有作用而无主宰。是身无我为如火者自实
    我体。自在我用。火得草木自在焚荡。似有我
    用而无我实。众生如是。虽有作用而无我实。
    是身无寿为如风者相续名寿。风虽相续偃
    山移岳而无寿者。身亦如是。虽复相续从此
    到彼而无寿者。是身无人为如水者宰用名
    人。水虽泛润而无人体。身亦如是。虽有作用
    而无人体。就下总中是身不实四大为家揽大
    成身。所以不实。大为神宅故名为家。上来约
    大明身无我。自下三句常相辨无。是身为空
    离我我所明无我体。解释有三。内外分别。
    约报名我。外境是其我家所有名为我所。二
    就内总分别。五阴和合集成假人名之为我。
    五阴是其我家所有名为我所。三就五阴相
    望分别。说色为我余阴为所。说受作我余阴
    为所。如是一切。云何无我及我所。分别有三。
    一无横计十六神我名为无我。以无我故诸
    法便非我家所有名无我所。如?酬妓怠6??br> 众生中无有我性名为无我。假名法中无有
    定性名无我所。如成实说。第三假名人相令
    无名为无我。假名相全无所有名无我所。此
    义如下观生品说。今言如空离我我所含此
    多义。此无我体。自下两句明无我用。是身无
    知如草木等约就心法明无我用。现见有知
    云何言无。法有四重。一事二法三理四实。阴
    界入等事相分别。名之为事。苦无常等诸法
    之数说以为法。破相之空名之为理。非有非
    无。如来藏性说以为实。此四重中约初事门。
    其实有知。就法推求。知则无知。是义云何。
    一念之心具足四相。初生次住终异后灭。此
    四相中何者是知。若生是知余三应非。若余
    非知生亦应非。乃至灭相类亦同然。若使四
    相各别是知便是四念别知四法。何关一念
    具足四相。若使四相各别非知。四相和合方
    为知者。非知共聚云何能知。如一盲不见虽
    伴众盲岂有见理。又复四相无和合义。生相
    现时余相未来。共谁和合。住相现时生相已
    谢。余二未现与谁和合。乃至灭相现前之时
    余相已谢。复与谁合。是故进退都无合义。何
    处生知。就法如是。就理推求。法相尚无。知复
    安寄。就实以求。破相之理亦不可得。况法与
    知云何叵得。法若曾有可对说无。由未不
    有对何说无。是故亦无无相可存。此四重中
    今据后三故说无知。现见此身有动有止。云
    何无知。故复举草木事类以显无动。而无知
    事同草木不动。无知犹如瓦砾。是身无作风
    力转者约就色法明无我用。进止施为但是
    风转。非是我作。无我如是。次论不净句别有
    八。初之一句正显不净。后七更以余义助显。
    就初句中是身不净常相正举。秽恶充满释
    以显之。不净有五。一种子不净。是身过去结
    业为种。现在父母精血为种。二住处不净。在
    母腹中生藏之下熟藏之上安置己体。三自体
    不净。三十六物集成己体。四自相不净。九孔
    常流。五毕竟不净。此身死已。虫食成粪火烧
    成灰埋为为土。究竟推求无一净相。今言不
    净秽恶充满。即是五中自体不净。余略不举。
    下以余义助显不净。谓以无常苦无我等而
    助显之。又苦无常空无我等不净法故亦名
    不净。于中初句以无常义而显不净。其次五
    句以其苦义而显不净。末后一以空无我而
    显不净。就初句中是身虚伪是性无常。因缘
    虚集而无性实名曰虚伪。虚伪无性说何为
    常名性无常。此破常性。虽假衣食毕归磨灭
    是相无常。前后迁变是无常相。破去常相无
    常为体。身云何净。次五以苦显不净中初三
    以其老病死苦而显不净。次一以其四大违
    苦而显不净。后一五阴生灭之苦而显不净。
    就前三中是身为灾为一病恼是病苦也。一
    大不调百一病生。四大不调四百四病同时
    俱作。今约一大且言百一。是身如丘井为老
    所逼是老苦也。高丘必颓深井必满有身必
    老。故取为喻。为老所逼约喻显法。亦得名为
    辨法同喻。是身不定为要当死是死苦也。此
    前三竟。亦应说生苦。微故不论。如毒蛇者是
    其四大违损苦也。譬如四蛇盛之一箧共相
    违害。四大如是。盛一身箧性相乖反故取为
    喻。云何乖反。论地则坚而重。风则动而轻。水
    则湿而冷。火则热而燥。故曰相反。如怨贼者
    是其五阴生灭苦也。何故五阴说为怨贼。人
    皆乐住。而此五阴共相摧灭违反人情。故名
    怨贼。以能相害经中亦说为旃陀罗。是义云
    何。于五阴中识阴始生想来摧灭。想阴始现
    受来摧灭。受阴始起行来摧灭。行阴始生识
    复摧灭。想于色阴中根用相代生灭相功。故
    名怨贼。苦想如是。以苦为身。身云何净。言如
    空聚阴界诸入共合成者以空无我显不净
    也。上来别教。言诸仁者此可患厌结劝令厌。
    上教生厌护烦恼行。下教生欣护小乘行。于
    中有二。一约自行。教求佛身护彼小心。二欲
    得佛身断生病下约就利他教求菩提护彼狭
    心。前中复二。一劝求佛果。二从无量功德生
    下明果由因劝修佛因。前中初言常乐佛身
    举果正劝因。声闻厌有则求取灭。菩萨异彼
    故须乐佛。下释劝意。所以者何。征前起后。所
    以劝汝求佛者何。下对释之。佛即法身故须
    乐之。有人见佛示同有为疑不可求。为遮此
    意故说佛身即是法身。为是须求。佛具三义。
    广如别章。今言法身是佛报身。说从无量功
    德生故。以佛一切功德法成故名法身。就下
    明果从因生中初从无量功德生者总以标
    举。从戒下别。下从如是无量净法生如来身
    总以结之。就初总中言从无量功德生者报
    身本无。方便修起故从德生。德别众多故曰
    无量。别中有二。一从教行生。二从真实下从
    证行生。就教行中初先别论。从断一切不善
    法下总以结之。别中有四。一明行因。二从六
    通下明其行果。三从三十七品下明其道因。
    四从十力四无畏下明其道果。就初段中文
    别有四。初从戒等是自利行。其戒定慧解脱
    知见余处名为五分法身。义如别章。今且释
    名。防禁名戒。住缘称定。观远名慧。此三相因
    从斯得果。果绝羁缚说为解脱。谓心解脱慧
    解脱等。于已解脱时照知显了名解脱知见。
    此五犹是戒定慧三行所摄。初一是戒。次一
    是定。后三通摄皆是智慧。二慈悲等是利他
    行。此前一对。三布施等复明自利。施戒忍进
    四种可解。就禅度中禅是四禅。定者是其四
    无色定。言解脱者谓八解脱。言三昧者谓三
    三昧。就波若中多闻教智。智慧理智。亦名证
    知。上来别论。诸波罗蜜总以结之。四从方便
    生复明利他。谓方便智。此复一对。上来行因。
    六通三明是其行果。言六通者身通天眼天
    耳他心宿命漏尽是其六也。言三明者宿命
    天眼及以漏尽。亦如别章。从三十七道品生
    从止观生是其道也。十力无畏十八不共是
    其道果。四无畏义此应具释。此三皆是十地
    中得。是故从之得生佛身。上来别竟。从断一
    切不善法生集一切善法生总以结之。上来
    教行。下明证行。从真实生是所证理。如来藏
    性是其真实。此佛正因故佛从生。从不放逸
    是其能证。妄情浮荡名为放逸。证实除舍名
    不放逸。此即般若不放逸根。前总次别。从如
    是法生如来身总以结之。前约自行教求佛
    身。下约利他教求菩提。是故告言欲得佛身
    断生病者当发阿耨三菩提心。前明诸人皆
    往问疾。次为说法下明说益。长者维摩为问
    疾者而为说法。令无数人发菩提心

    维摩义记卷第一(末)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