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经疏部六 >
  • 注维摩诘经卷第七_佛道品第八

      佛道品第八
    尔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云何通达佛
    道。什曰。因上章天女随愿受身流通佛
    法故广圆应之迹以明通达之功也。肇曰。
    上云诸佛之道以无得为得。此道虚玄非
    常行之所通。通之必有以。故问所以通
    也。生曰。应化无方为佛之道既能体之为
    通达矣
    维摩诘言若菩萨行于非道。什曰。非道有
    三种。一者恶趣果报。二者恶趣行业。三者世
    俗善业及善业果报也。凡非其本实而处之
    皆名非道。处非而不失其本。故能因非道
    以弘道。则通斯通矣。譬如良医触物为药
    故医术斯行遇病斯治
    是为通达佛道。肇曰。夫以道为道非道为
    非道者。则爱恶并起垢累兹彰。何能通心妙
    旨达平等之道乎。若能不以道为道不
    以非道为非道者。则是非绝于心。遇物斯
    可乘矣。所以处是无是是之情。乘非无非
    非之意。故能美恶齐观履逆常顺。和光尘
    劳愈晦愈明。斯可谓通达无碍平等佛道
    也。生曰。既出其表而行之者皆应化然也。
    因天女即是其事故广之焉
    又问云何菩萨行于非道答曰若菩萨行五无
    间而无恼恚。什曰。五无间罪业也。地狱至
    饿鬼恶趣果报也。肇曰。五逆罪必由恼恚
    生。此罪舍身必入地狱受苦无间也。菩萨
    示行五逆而无恼恚。是由不以逆为逆
    故能同逆耳。若以逆为逆者孰敢同之
    至于地狱无诸罪垢。肇曰。罪垢地狱因也。
    示受其报实无其因
    至于畜生无有无明?x慢等过。肇曰。痴慢
    偏重多堕畜生
    至于饿鬼而具足功德。肇曰。悭贪无福多
    堕饿鬼
    行色无色界道不以为胜。什曰。梵本云至
    色无色界。凡夫生彼则谓为涅??第一最胜。
    今有为而生不以为胜也。肇曰。上二界道
    受有之因。虽同其行知其卑陋也
    示行贪欲离诸染着示行?恚于诸众生无有
    恚阂示行愚痴而以智慧调伏其心。肇曰。
    示行三毒而不乖三善也
    示行悭贪而舍内外所有不惜身命示行毁禁
    而安住净戒乃至小罪犹怀大惧示行?恚而
    常慈忍示行懈怠而勤修功德示行乱意而常
    念定示行愚痴而通达世间出世间慧。肇
    曰。示行六弊而不乖六度也
    示行谄伪而善方便随诸经义。什曰。虽迹
    与谄同。而实不乖正。所谓善方便随诸经
    义也。肇曰外现随俗谄伪内实随经方便

    示行?x慢而于众生犹如桥梁。什曰。言其
    谦下为物所凌践忍受无慢。犹如桥梁
    也。肇曰。使物皆践我上取卑下之极也
    示行诸烦恼而心常清净。肇曰。烦恼显于
    外。心净着于内
    示入于魔而顺佛智慧不随他教。肇曰。外
    同邪教。内顺正慧也
    示入声闻而为众生说未闻法。什曰。处非
    不舍其本则胜习愈明。故不待闻而后说
    也。肇曰。声闻不从人闻不能自悟。况能为
    人说所未闻
    示入辟支佛而成就大悲教化众生。肇曰。
    大悲大乘法。非辟支佛所能行
    示入贫穷而有宝手功德无尽。什曰。手能
    出宝广施无尽。肇曰。手出自然宝周穷无

    示入形残而具诸相好以自庄严示入下贱而
    生佛种姓中具诸功德。什曰。佛种姓即是
    无生忍。得是深忍名曰法生。则已超出下
    贱入佛境也。肇曰。得无生忍必继佛种。
    名生佛种姓中也
    示入羸劣丑陋而得那罗延身。什曰。天力
    士坚固端正身也
    一切众生之所乐见。肇曰。那罗延天力士
    名也。端正殊妙志力雄猛
    示入老病而永断病根超越死畏。肇曰。法
    身大士生死永尽。况老病乎
    示有资生而恒观无常实无所贪示有妻妾??br> 女而常远离五欲淤泥。什曰。如太子慕魄
    比也
    现于讷钝而成就辩才总持无失示入邪济而
    以正济。什曰。渡处名为济也
    度诸众生。肇曰。津河可度处名正济。险
    难处名邪济。佛道名正济。外道名邪济也
    现遍入诸道而断其因缘。肇曰。遍入异道。
    岂曰慕求。欲断其缘耳
    现于涅??而不断生死。肇曰。现身涅??而
    方入生死。自上所列于菩萨皆为非道而
    处之无阂。乃所以为道。故曰通达佛道也
    文殊师利菩萨能如是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
    道于是维摩诘问文殊师利。什曰。自相遇
    以来维摩独说。似是辩慧之功偏有所归。今
    令彼说欲显其德者也。亦云。推美以为
    供养也
    何等为如来种。什曰。种根本因缘一义耳。
    因上大士随类化物通达佛道。固知积恶
    众生能发道心。能发道心则是佛道因缘。
    故问佛种也。亦云。新学欲得佛而未知佛
    因。故问其因也。肇曰。既辩佛道所以通。又
    问其道之所出也。维摩文殊迭为问答应
    物而作。孰识其故。生曰。如来种是拟谷种
    为言也。向以示众恶为佛。今明实恶为种。
    故次反问焉
    文殊师利言有身为种。什曰。有身谓有漏
    五受阴也。义云。有身应是身见。身见三有之
    原结累根本。故直言身见。身见计我欲令
    得乐则能行善。故为佛种也。肇曰。有身身
    见。夫心无定所随物而变。在邪而邪在正
    而正。邪正虽殊其种不异也。何则变邪而
    正改恶而善。岂别有异邪之正异恶之善超
    然无因忽尔自得乎。然则正由邪起善因
    恶生。故曰众结烦恼为如来种也
    无明有爱为种。什曰。向总说。此开为二门
    也。一切结属二门。故偏举二门也。自此已
    下次第广开者也
    贪恚痴为种四颠倒为种五盖为种。什曰。
    四倒为因五盖为果。是则名曰生死两轮。
    两轮既具六趣斯游
    六入为种。什曰。义言六情爱也。爱为生本
    故偏广开也
    七识住为种。什曰。初禅中除劫初梵王及
    劫初诸小梵自后合为第一识住。劫初唯有
    梵王未有余梵。梵王念欲有余梵。余梵尔
    时遇会来生。梵王因起邪见谓是己造。余
    梵亦自谓从梵王生。虽有精?其邪想不
    异。是名异身一想。第二识住也。二禅形无
    优劣而心有若干。除入解脱种种异念。是
    名一形异想。是第三识住也。三禅形无精
    ?心无异想。所谓一乐想。第四识住也。并
    无色前三地是名七识住也。识住识得安
    住也。识念分明无有恼患无坏者是名为
    住。恶趣则苦痛坏。四禅则无想坏。非想灭定
    坏。亦彼地心想微昧念不分明。故识不安
    住也。问曰。欲界亦恶趣所坏。云何立识
    住也。答曰。取地坏不取界坏。欲界恶趣善
    趣趣乖地异。苦乐殊致义不相涉。故不相
    坏也。又义云。应为七使也
    八邪法为种九恼处为种。什曰。爱我怨家
    憎我知识恼我己身。一世则三。三世为九。
    义云。九结也
    十不善道为种以要言之六十二见及一切烦
    恼皆是佛种。肇曰。尘劳众生即成佛道。更
    无异人之成佛。故是佛种也。生曰。夫大乘
    之悟本不近舍生死远更求之也。斯为在
    生死事中即用其实为悟矣。苟在其事而
    变其实为悟始者。岂非佛之萌芽起于生
    死事哉。其悟既长其事必巧。不亦是种之
    义乎。所以始于有身终至一切烦恼者。以
    明理转扶疏至结大悟实也
    曰何谓也。肇曰。夫妙极之道必有妙极之
    因。而曰尘劳为种者何耶。生曰。佛为至极
    之慧。而以众恶为种未可孑孤。故问云尔
    答曰若见无为入正位者。什曰。苦法忍至
    罗汉无生至佛皆名正位也。言无为而入
    者。由取相见故入正位而取证。又言见
    无为无为者尽谛。尽谛是其证法决定分明。
    见前二谛时虽无反势未决定分明。言据
    其决定取证处
    不能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生曰。
    以现事明之也。见无为入正位者。苦法
    忍已上结使已断既至其所始为见之。以
    本欲舍生死求悟。悟则在生死外矣。无
    复不舍即悟之义。故不能复发菩提心也
    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卑湿淤泥乃生此华
    如是见无为法入正位者终不复能生于佛法
    烦恼泥中乃有众生起佛法耳。生曰。谕入
    正位
    又如殖种于空终不得生粪壤之地乃能滋茂
    如是入无为正位者不生佛法起于我见如须
    弥山。什曰。言其见深而高也。肇曰。我心自
    高如须弥之在众山也
    犹能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生佛法矣
    生曰。谕见无为也。此二谕以明萌发其
    事焉
    是故当知一切烦恼为如来种。什曰。谓为
    众生无鞅数劫以烦恼受身深入生死。广
    积善本兼济众生。然后得成佛道。所以为
    种也
    譬如不下巨海终不能得无价宝珠如是不入
    烦恼大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肇曰。二乘
    既见无为安住正位。虚心静漠宴寂恬怡。
    既无生死之畏而有无为之乐。澹泊自足无
    希无求。孰肯蔽蔽以大乘为心乎。凡夫沈
    沦五趣为烦恼所蔽。进无无为之欢退有
    生死之畏。兼我心自高唯胜是慕。故能发迹
    尘劳标心无上。树根生死而敷正觉之华。
    自非凡夫没命洄渊游盘尘海者。何能致
    斯无上之宝乎。是以凡夫有反覆之名。二乘
    有根败之耻也。生曰。无价宝珠是海之所
    成。一切智宝亦是烦恼所作也。要入烦恼海
    中求之然后得矣。此一谕以明既不舍结
    有反入义焉
    尔时大迦叶叹言善哉善哉文殊师利快说此
    语诚如所言尘劳之俦为如来种我等今者不
    复堪任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乃至五无
    间罪犹能发意生于佛法而今我等永不能发
    譬如根败之士其于五欲不能复利如是声闻
    诸结断者于佛法中无所复益永不志愿。肇
    曰。迦叶自知己心微弱不能发大道意。至
    于胜求乃后五逆之人。伤己无堪。故善文
    殊之说
    是故文殊师利凡夫于佛法有反复而声闻无
    也所以者何凡夫闻佛法能起无上道心不断
    三宝正使声闻终身闻佛法力无畏等永不能
    发无上道意。肇曰。凡夫闻法能续佛种。则
    报恩有反复也。声闻独善其身不弘三
    宝。于佛法为无反复也。又法华云。二乘中
    止终必成佛而此经以根败为谕。无复志
    求。夫涅??者道之真也妙之极也。二乘结习
    未尽?障未除。如之何以垢累之神而求
    真极之道乎。以其三有分尽故假授涅??。
    非实涅??也。此经将以二乘疲厌生死进
    向已息潜隐无为绵绵长久。方于凡夫则
    为永绝。又抑扬时听卑鄙小乘。至人殊应
    其教不一。故令诸经有不同之说也
    尔时会中有一菩萨名普现色身问维摩诘
    言居士父母妻子亲戚眷属吏民知识悉为是
    谁奴婢僮仆象马车乘皆何所在。肇曰。净
    名权道无方隐显难测。外现同世家属。内
    以法为家属。恐惑者见形不及其道。故生
    斯问也。生曰。普现色身以通达佛道为迹
    也。问此义者。欲明其事要必有本反于生
    死之致。故能无不入矣。是以答终戒品便
    云所为无方也
    于是维摩诘以偈答曰智度菩萨母。生曰。
    所谓菩萨以智慧为主。而智慧以内解为
    用。有母义焉
    方便以为父。什曰。穷智之原故称度。梵
    音中有母义故以为母。亦云。智度虽以明
    照为体。成济万行比其功用不及方便。
    故以为母。正方便父。梵音中有父义。方便
    有二种。一深解空而不取相受证。二以实
    相理深莫能信受要须方便诱引群生令
    其渐悟。方便义深而功重。故为父也。肇曰。
    智为内照权为外用。万行之所由生。诸佛
    之所因出。故菩萨以智为母以权为父。生
    曰。方便以外济为用。成菩萨道父义也
    一切众导师无不由是生。什曰。菩萨如来
    通名导师。以新学谓其未离受生应有
    父母。今欲显其以法化生绝于受身。故答
    之以法也。生曰。菩萨以上至佛也
    法喜以为妻。什曰。如二禅中自欣离下
    地故生喜。亦于诸善及实法深心爱乐发
    大欢喜。以此自娱外无余欣。喜为乐具。其
    谕如妻也。肇曰。法喜谓见法生内喜也。世
    人以妻色为悦。菩萨以法喜为悦也。生
    曰。妻以守节为欣。失节则忧。喜于法者
    此之谓也
    慈悲心为女。什曰。慈悲性弱从物入有。犹
    如女之为性弱而随物也。肇曰。慈悲之情
    像女人性。故以为女。生曰。慈悲以外适为
    用。有女义焉
    善心诚实男。什曰。诚实之心于事能辨。犹
    男有贞固之性济成于家业也。肇曰。诚实
    贞直男子之性。亦有为恶而实。故标以善
    心。生曰。其心既善加以诚实。必能干济菩
    萨家而成大业。有男事焉。故云诚实男也
    毕竟空寂舍。什曰。障?风雨莫过于舍。
    灭除众想莫妙于空。亦能绝诸问难降伏
    魔怨。犹密宇深重寇患自消。亦云。有非真
    要时复暂游。空为理宗以为常宅也。肇曰。
    堂宇以蔽风霜。空寂以障尘想。生曰。于缘
    为有是外有也。自性则无为内虚也。可以
    庇非法风雨而障结贼之患。是舍之理也
    弟子众尘劳。什曰。众尘即尘劳众生。化使
    从己令受正道也
    随意之所转。什曰。转令从己化也。肇曰。
    尘劳众生随意所化无非弟子也。生曰。转
    众尘之愚以为智慧之明。岂非从化义哉
    道品善知识。什曰。三十七品三乘通用。菩
    萨兼以六度为道品。取其亲附守护利益
    成就。义同三益。故类之知识
    由是成正觉。肇曰。成益我者三十七道品
    也。可谓善知识乎。生曰。益我以道。由之
    而成善友义也
    诸度法等侣。什曰。或有虽为知识不必
    能为克终之伴。或虽为伴而不为知识。
    又言伴侣明善始令终必至道场也。肇
    曰。六度大乘之要行。发心为侣。俱至道场
    吾真侣也。生曰。我本欲到诸法彼岸而假
    诸度得至。伴之良者也
    四摄为妓女。什曰。四摄聚众。犹众妓之
    引物也。肇曰。四摄悦众以当妓女也。生曰。
    悦以取人四摄理也
    歌咏诵法言以此为音乐。肇曰。口咏法言
    以当音乐。生曰。悦耳致乐莫善于此
    总持之园苑。什曰。总持广纳为众妙之林。
    奇?娱心犹如园苑也。生曰。持诸法使不
    得散失为园苑义也
    无漏法林树。生曰。无漏之法既根深不可
    拔。又理高而扶疏为树之像。漏法不复得
    间错其间。林之义矣
    觉意净妙华。什曰。华之体合则不妙。开过
    则毁。开合得适乃尽其妙也。调顺觉意亦
    复如是。高则放散。下则沈没。高下得中乘
    平直往。开合之相其犹净华也。生曰。七觉
    以开悟为道。无染为净。华之法者也
    解脱智慧果。什曰。解脱无为果也。智慧有
    为果也。生曰。结尽为解脱也。从智慧生即
    以名之。终期所得为果矣
    八解之浴池。什曰。水之为用除垢去热。
    解脱之性亦除执去阂也。生曰。八以拟八
    方也。解脱者除垢怀也。故有浴池义焉
    定水湛然满。生曰。止则能鉴。水之义也。既
    定意足湛然满矣
    布以七净华。什曰。一戒净。始终净也。身口
    所作无有微恶。意不起垢。亦不取相亦不
    愿受生。施人无畏不限众生。二心净。三
    乘制烦恼心断结心乃至三乘漏尽心名为
    心净。三见净。见法真性不起妄想。是名见
    净。四度疑净。若见未深当时虽了后或生
    疑。若见深疑断名度疑净。五分别道净。善
    能见是道宜行非道宜舍。是名分别道净。
    六行断知见净。行谓苦难苦易乐难乐易四
    行也。断谓断诸结也。学地中尽未能自知
    所行所断。既得无学尽智无生智。悉自知见
    所行所断。通达分明。是名行断知见净。七涅
    ??净也。生曰。一戒净。二心净。三见净。四度
    疑净。五道非道知见净。六行知见净。七断知
    见净。此七既以净好为理。而从定水中出。
    义为水中华焉
    浴此无垢人。什曰。无垢而浴者。为除热
    取适也。菩萨无结而入八解者。外将为众
    生内自娱心也。肇曰。总持强记万善之苑
    也。于此苑中树无漏之林敷七觉之华。结
    解脱之果严八解之池。积禅定之水湛然
    充满。布七净之华罗列水上。然后无垢之
    士游此林苑浴此华池。闲宴嬉游。乐之至
    也。岂等俗苑林水之欢乎。觉意七觉意也。
    解脱有为无为果也。智慧即果智也。生曰。浴
    此则乃无复垢矣
    象马五通驰。什曰。驾大乘车游于十方
    自在无阂。兼运众生俱至道场也。生曰。五
    通不疾而速。以谕象马
    大乘以为车。生曰。驾以大乘车矣
    调御以一心。什曰。一心梵本云和合。道品
    心中有三相。一发动二摄心三名舍。若发动
    过则心散。散则摄之。摄之过则没。没则精
    进令心发动。若动静得适则任之令进。容
    豫处中是名为舍。舍即调御。调御即和合
    也。譬如善御迟则策之。疾则制之。舒疾得
    宜则放之令去。纵步夷涂必之所往也。
    生曰。一心谓舍也。若无复高下迟疾。便宜
    任之以一心矣
    游于八正路。肇曰。五通为象马。大乘为上
    车。一心为御者。游于八正道也。生曰。八正
    为通衢而游其上矣
    相具以严容众好饰其姿。什曰。严饰足于
    体不假外也。生曰。相好为严饰具者也
    惭愧之上服。什曰。旨取其防非止恶。犹衣
    服可以御风寒也。肇曰。惭愧。障众恶。法身
    之上服。生曰。衣服障形者耻露其丑也。惭
    愧不为恶事此之谓者也
    深心为华?。什曰。深心信乐故能修善处
    善之先。犹?之在首。又云。深心发明众善。
    亦如华?饰形服也。肇曰。深心法身之上
    饰。犹华?之在首。生曰。华?者既为首饰。
    而束发使不乱也。深心是检行之初。故以
    谕焉
    富有七财宝。什曰。信戒闻舍慧惭愧也。处
    家则能舍财。出家则能舍五欲及烦恼也。
    由信善故持戒。持戒则止恶。止恶已则进
    行众善。进行众善要由多闻。闻法故能舍。
    能舍则慧生。故五事次第说也。五事为宝。惭
    愧为守人。守人于财主亦是财。故七事通
    名财也。生曰。财宝有七。其理无穷。富之极
    者也
    教授以滋息。生曰。教授众生。是与人之长
    善也
    如所说修行回向为大利。什曰。行自行也。
    以七财为本。又彼我兼利。复以此福回向
    佛道。七财弥增则利之大也。肇曰。七财信戒
    闻舍慧惭愧也。世人以玉帛为饶。菩萨以
    七财为富。出入法宝与人同利。兼示以
    滋息之法。令如说修行回向佛道。此利之
    大者也。生曰。如所说修行既收外益。而可
    以易得大宝。故为大利也
    四禅为牀座。什曰。言四禅取其似牀座能
    离三患也。一离毒螫。二离垢尘。三离湿
    冷。四禅亦离三患也。离?恚毒.贪欲尘.睡
    眠冷。离此三患安隐快乐也。肇曰。世人为
    毒螫下湿所以伐木为牀。菩萨为下界毒
    恶故以四禅为牀。生曰。四以拟四方也。
    禅以安乐为理。牀之象者也
    从于净命生。肇曰。四禅高牀修净命之所
    成。生曰。净命为禅之巧功
    多闻增智慧以为自觉音。什曰。向说牀则
    眠其安寝。安寝则觉之有法。故次说乐。
    外国贵人眠时要先敕乐人。明相出时微奏
    乐音。然后乃觉。今以多闻法音觉其禅寝
    也。肇曰。外国诸王卧欲起时奏丝竹。自觉
    菩萨安寝四禅。多闻以自觉。生曰。外国贵人
    卧欲觉时。作乐以觉之也。从闻而悟者此
    之谓也
    甘露法之食。什曰。诸天以种种名药着海
    中。以宝山摩之令成甘露。食之得仙。名
    不死药。佛法中以涅??甘露令生死永断。
    是真不死药也。亦云。劫初地味甘露。食之则
    长生。佛法中则实相甘露养其慧命。是真甘
    露食也。生曰。天食为甘露味也。食之长寿。
    遂号为不死食也。泥洹是不死之法。故以谕

    解脱味为浆。什曰。味有四种。一出家离五
    欲。二行禅离愦乱烦恼。三智慧离妄想。四
    涅??离生死。亦有二种解脱。一解脱烦恼。
    二解脱于阂也。亦云。爱性无漏名之为
    渴。爱断则得解脱。解脱止爱渴故名浆。四
    味亦以除爱渴故为浆也。肇曰。无漏甘露
    以充其体。八解脱法浆以润其身也。生曰。
    爱为缚之本。以无厌为怀。若渴之须水则
    大苦矣。若解脱之者以无渴爱为浆。无
    苦为味也
    净心以澡浴。什曰。心净则无染。无染即为
    浴。亦名游八解也。生曰。净于心垢为澡
    浴也
    戒品为涂香。什曰。净戒除秽不假香也。
    肇曰。净心为澡浴之水。戒具为涂身之香。
    生曰。戒在形而外勋为涂身香也
    摧灭烦恼贼。什曰。烦恼有二种断。一遮断。
    二永断。摧灭遮断也。下降伏四魔永断也。
    上说资养四体。体既平健则广兴事业。自
    此已下是说其事业。生曰。自此已下明其
    有所云为
    勇健无能?降伏四种魔胜幡建道场。什
    曰。外国破敌得胜则竖胜幡。道场降魔亦
    表其胜相也。肇曰。外国法战诤破敌立幡
    以表胜。菩萨摧烦恼贼降四魔怨乃立道
    场建胜相也
    虽知无起灭示彼故有生悉现诸国土如日无
    不见。肇曰。知无起灭则得法身。无复生
    分。为彼有生。故无往不见。自此已下尽
    叹菩萨变应之德。以法为家故其能若此
    供养于十方无量亿如来诸佛及己身无有分
    别想。肇曰。未尝觉彼己之异也
    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于
    群生。肇曰。知空不舍有。所以常处中
    诸有众生类形声及威仪无畏力菩萨一时能
    尽现觉知众魔事而示随其行以善方便智随
    意皆能现或示老病死。什曰。如佛欲化弗
    迦沙王。故现作老比丘。亦如四城门所化
    比也
    成就诸群生了知如幻化通达无有阂或现劫
    尽烧天地皆洞然众生有常想照令知无常
    什曰。或实烧或不实烧。不实烧者。二日乃至
    三四日出时。众生见烧相即悟无常。还摄
    不烧也
    无数亿众生俱来请菩萨一时到其舍化令向
    佛道经书禁呪术工巧诸伎艺尽现行此事饶
    益诸群生世间众道法悉于中出家。什曰。
    以同习相感先同而后乖也。出家人有德为
    物所宗。故现入出家修德引物也
    因以解人惑而不堕邪见。肇曰。九十六种
    皆出家求道。随其出家欲解其惑。不同其
    见也
    或作日月天。什曰。劫初时未有日月亦未
    有众生。幽冥处初不见日月。故为作日
    月令得照明也
    梵王世界主或时作地水或复作风火。什
    曰。劫初地未成。以神力令六方风来吹水
    结而成地。或见人入海船欲没时。为化作
    地令得安隐。至须水火风处。皆应其所
    求也。或化作或以身作也。食及药中亦如
    是也。肇曰。遇海漂人则变身为地。水火风
    皆随彼所须而自变形也
    劫中有疾疫现作诸药草。什曰。或令除病
    或得升仙。因而化之使入正道。外国有奇
    妙药草。或似人形或似象马形。似象马者
    有人乘之径凌虚而去。或但见闻此药众
    病即消也
    若有服之者除病消众毒劫中有饥馑现身作
    饮食先救彼饥渴却以法语人。肇曰。菩萨
    法身于何不为。或为药草令服者病除。或
    为饮食令饥渴者得饱满
    劫中有刀兵为之起慈悲。什曰。将来世劫
    尽时。刀兵起人寿十岁。婆须蜜从忉利天下
    生王家作太子。化众人言。我等祖父寿命
    极长。以今?恚无慈故致此短寿。是故汝
    等当行慈心。众人从命恶心渐薄。此后生子
    寿二十岁。如是转续至弥勒时八万四千岁

    化彼诸众生令住无诤地若有大战阵立之以
    等力菩萨现威势降伏使和安。什曰。两阵
    相对助其弱者。二众既均无相胜负。因是
    彼此和安矣
    一切国土中诸有地狱处辄往到于彼勉济其
    苦恼一切国土中畜生相食?n皆现生于彼为
    之作利益。什曰。如过去世时人无礼义。欲
    残害长老。猴象及鸟推敬长老。令人修善
    咸相和须。如大智度论中说
    示受于五欲亦复现行禅令魔心愦乱不能得
    其便。肇曰。欲言行禅复受五欲。欲言受
    欲复现行禅。莫测其变。所以愦乱也
    火中生莲华是可谓希有在欲而行禅希有亦
    如是。肇曰。自非静乱齐旨者。孰能为之者也
    或现作?H女引诸好色者先以欲钩牵后令入
    佛智。肇曰。反欲以顺
    或为邑中主或作商人导国师及大臣以佑利
    众生诸有贫穷者现作无尽藏因以劝导之令
    发菩提心我心?x慢者为现大力士消伏诸贡
    高令住无上道。肇曰。慢心自高如山峰不
    停水。菩萨现为力士服其高心。然后润以法水
    其有恐惧者居前而慰安先施以无畏后令发
    道心或现离?H欲为五通仙人开导诸群生令
    住戒忍慈。什曰。世无贤圣。众生下劣不
    入深法。故化以戒忍也
    见须供事者现为作僮仆既悦可其意乃发以
    道心随彼之所须得入于佛道以善方便力皆
    能给足之如是道无量。生曰。应适无方。皆
    是佛之道矣
    所行无有涯智慧无边际度脱无数众假令一
    切佛于无数亿劫赞叹其功德犹尚不能尽
    肇曰。其权智之道无涯无际。虽复众圣殊胜
    辩犹不能尽
    谁闻如是法不发菩提心除彼不肖人痴冥无
    智者。肇曰。下士闻道大而笑之。日月虽
    明何益瞽者

    注维摩诘经卷第七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