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经疏部六 >
  • 大般涅槃经疏卷第二_序品下

      序品下
    三人中之龙去明位。人中龙者出方便位。位
    阶十地者住真实位。安住不动者本际常寂。
    方便现身者遍下地法界化益。四其名曰下。
    列名。一恒沙众但列二人。海德者如大集中
    海慧菩萨。亦如下文大涅??海八不思议。从
    此立名名为海德(云云)。无尽意者大集中此菩
    萨自说其名。举八十种法门明无尽意(云云)。五
    其心皆悉下叹德。文为三先单叹上求。次约
    四弘兼下化。三结上求下化。初文敬重者此
    约理论。如下文云诸佛所师所谓法也。大品
    云。佛初成道观谁可敬无过般若。我当敬重。
    即其义也。安住者此约证论。下文云一切众
    生及以诸佛悉皆安住秘密藏中。即其义也。
    深解者此约智论。下文云。能生菩萨深广智
    慧。如函大盖大井深绠长。即其义也。爱乐者
    约事行论。如下文云。雪山八字不以为难。日
    割三两未曾称苦。即其义也。守护者此约教
    论。如下文中仙豫行诛觉德破阵。即其义也。
    诸菩萨上求心大至此如海。略举五义以示
    其相。次从善能随顺去。叹下化德。初总叹四
    弘。次别叹。菩萨已阶十地安住不动不证涅
    ??宁入生死。忆本誓愿随顺世间以大悲随
    顺起两弘誓。以大慈随顺起两弘誓。即总叹
    意也。次作是誓言去别叹。未度者度别叹。初
    誓已于过去持戒。戒是罪垢对治。以对治故
    垢缚得脱故。言解未解者。别叹第二誓。绍三
    宝种者是法门无量。别叹第三誓。若言刻檀
    铸宝书修多罗剃头染衣。此但事中相从三
    宝不绝。若发菩提心名佛宝。体解大道名法
    宝。事理和融名僧宝。此即理性三宝不绝。小
    般若云。经卷所在即有佛及尊重弟子。下文
    云。若知常住当知此家即为有佛。以此而推
    三宝不绝。即是无量法门。于未来世去。是无
    上佛道誓愿成。别叹第四誓。三以大庄严去。
    是总结四弘。亦是双结上求下化故言大庄
    严。若作别结第四誓者。未来作佛相好严身。
    十力无畏以庄严心。名大庄严。大品多用六
    度三十七品以为庄严。小般若中以无庄严
    而为庄严。下文以六度福德十地智慧为二
    庄严。六成就下结又二。先总次别。初总结上
    求下化福德智慧。次等观众生如一子下。即
    是别结下化四弘也。次亦于晨朝去。是奉光
    召。次举身毛竖去。是顺光召。存身意略口善
    及三障等。显发去奉顺声召。为诸众生去奉
    顺地动召。释如上(云云)。三二恒河沙下列杂众
    为三。初二十一众增数。次八众同数。三一众
    无数。初二恒河文为三(云云)。初所召中亦有数
    类名叹结。初二恒数也。非世所知故以恒量
    之。优婆塞下次类也。舍利弗?酬荚啤@胗??br> 女。正法华云。清信士女。大哀经云。勋士勋
    女。或云。善宿男女。虽有多种通名在家二众。
    若别说者形虽在俗元未婚娶常随如来。为
    二众者此是离欲二众。若曾婚娶今持五戒
    永断俗法则于佛法有功名曰勋士。若俗法
    不亏而持五戒加复八斋名善宿男女。复次
    直三归者名无分优婆塞。若一若二名少分。
    若三若四名多分。若具持五名满分。经言具
    足即是满分。又具持五戒近求人天即无分。
    兼畏生死。若志求涅??是少分。若为众生是
    多分。若知戒是法界摄一切法专为佛道是
    满分。威仪具足者有威仪恒与礼俱。恒与戒
    俱。恒与无常俱。恒与慈悲俱。恒与实相俱。恒
    在首楞严定能种种示现。遍十界像。举足下
    足皆具佛法。?H舍酒肆无非正道。住佛威仪
    乃名具足。当知五戒与威仪有本有迹。能于
    本不动普现众迹。是名具足戒威仪。问优婆
    塞义若此声闻菩萨佛复云何。答义理必然
    未见名教。惑者不信。今试言之。四善根是无
    分。声闻初果是少分。二三果是多分。无学是
    满分。又此四分若于大乘俱是无分。若断尘
    沙是少分。若断无明一两品是多分。若尽无
    明是满分。故法华云。我等今日真是声闻。以
    佛道声令一切闻即多分声闻。若干慧性地
    是无分菩萨。若八人至六地断惑与罗汉齐
    是少分。七地修方便道是多分。八地道观双
    流是满分。又三十心是无分。初地二地是少
    分。三地至九地是多分。十地是满分。又十信
    是无分。十住是少分。行向是多分。十地是满
    分。又通教十地别三十心是无分。别十地圆
    十住是少分。圆十行十回向是多分。圆十地
    是满分。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而无见用即无
    分佛。初住初地能百界作佛即少分佛。二住
    二地已上是多分佛。妙觉是满分佛。以是义
    故。一一法门皆有权实本迹。即此义也。问?
    [蜣-儿+(鬼-((乏-之)/田))]蝮虿义复云何。答夫一善法即有四分。例
    一恶法亦应如是。未见名教置而不论。且就
    权者言之。小菩萨所作是无分。蝮虿初地初
    住所作是少分。乃至十地十住等所作是多
    分。如来所作是满分。是故得有权实之众。实
    召权请故称召请。其名曰下。三列名但列二
    人。无垢称王者。或是维摩罗诘弹斥八千诃
    诘五百。即其人也。善德者或是父舍。设施会
    者。即其人也。即二恒之上首。深乐观察下。四
    叹德。先叹后结。叹有上求下化。从十三对治
    去。是叹上求。旧云。以苦为药治于乐病。常无
    常等亦复如是。今明此乃初教非今经意。旧
    又云。此诸对治是六行观。引下文云。无常者
    即是生死。常者即大涅??。无我者声闻缘觉。
    我者如来法身。苦者一切外道。乐者谓大涅
    ??。不净者有为诸法。净者。佛菩萨所有正法。
    而复料简此六行观前来未说。至第二卷方
    乃说之。于鸟喻中始明双游。不应以此叹优
    婆塞德。此是经家取后大意向前而叹。兴皇
    并云。诸比丘初来之时悉未是罗汉。经家将
    后悟无学向前叹之。比丘不然俗众岂尔。当
    知佛同行人久达斯观所以叹耳。又料拣一
    者药病相主可是对治六行双游岂是对治。
    解云。药病相主病去药存。是偏对治。六行双
    游互为药病。病去药亡。是圆对治。若尔者佛
    同行人久通六观叹则非疑余实行者复云何
    耶。权引于实亦得有之。如下文云。禀前教者
    以无常药对治常病。常病虽去复执无常。闻
    常住药破无常病。即是今教之所用。下文三
    修以胜破劣。即此义也。二者元不禀前教以
    大涅??次第而修。先修无常治常。次修常治
    无常。破二十五有得二十五三昧。住大涅??。
    是为大涅??海。渐渐转深。是即备有两种对
    治。云何推一是前教一是后教说耶。三者复
    有一行是如来行。具足常无常亦常亦无常
    非常非无常。圆修六观双治常无常。更互药
    病病去药亡病治俱舍。所以称此为对治门。
    若论一行一切行如圣行明。若论双游如鸟
    喻说。诸优婆塞具此德行。前二犹浅后一则
    深。文云。深乐观察诸对治门。即叹第三意也。
    五十二众根性不同不出三种。权者同实引
    向涅??。得入涅??尚无一种。况复三耶。则是
    真对治门义。亦是显发如来方便密教意。文
    中正叹权引于实若无实行权何所引。若无
    权者实无所轨。既叹于权亦旁叹实。云何判
    在前后教耶。若历句分别。应言味俗为苦沈
    真为乐。沈真为苦分别为乐。常我净等亦复
    如是。又沈空为苦大涅??为乐。沈空为乐大
    涅??为苦。乃至增上非增上亦复如是。问恒
    与常何异。答不从因缘为常。始终不异为恒。
    此等皆是二边之病互为药病。名之为门通
    入中道。非药非病亡边亡中。乐闻者。即前敬
    重大乘意也。如海纳流如空容色。能为他说
    者。知智在说巧智解深亦兼下化。齐此是以
    理为大乘意也。渴仰大乘者。即上安住充足。
    余渴仰者。意兼下化。善能摄取者。即上深解。
    爱乐如上约事。守护如上约教。善能随顺即
    叹下化。总别叹四弘誓愿。具如上说。以大庄
    严者结叹文也。如上说。悉能下五结如文。次
    亦于晨朝下奉光召。但明奉召之时即是见
    闻觉三召。为欲??呈撬成?佟:握呱衔南?br> 发密教。此云??橙绾稳诨帷I铣黾抑谥毖?br> 显发。此在家众因事表理。藉财通法。??炒?br> 言烧然。办香木者因然以显不然。寄灭以明
    不灭。显非灭非不灭。办供献食。因食以明不
    食。显非食非不食。则方便得开密教获愿是
    奉声召。香木有种种庄严者。因灭明不灭非
    灭非不灭。有种种妙法食。有三德六味。宝盖
    宝座悉皆严好。此表慈悲弘济。理中亦具种
    种法门。从诸优婆塞各作是念去是顺动召。
    上云。为诸众生调伏因缘。此中明檀摄众生。
    令其调伏意同也。从是优婆塞等皆已安住
    去。是顺光召。应蠲三障。今但生三业之善。并
    如文。次从各各?持去。是献供。亦成顺召之
    文。次三恒河众文为三(云云)。所召为四。谓数
    类名叹。初三恒是数。次优婆夷下是类。如上
    释。三寿德下列三人名。以寿为德即常等也。
    有人言。德?是胜?。胜?是王夫人类。不应
    在此。舍?沂侨???阎?浮4酉つ芸叭稳ァ?br> 是叹德。叹文为两。一略叹上求下化。二广叹
    上求下化。初堪任护持即略叹上求。护者护
    正法之教。如上守护大乘。持者持于正法事
    理。如上敬重大乘乃至爱乐大乘。为度百千
    者弘誓缘由。现为女身者弘誓所作。故指此
    为略叹之文。次从诃责家法去。广叹上求下
    化。还是广于护持之意。于广叹中三。先上求。
    次下化。三双结上求下化。初上求文为二。初
    论事观。次结成功德。事观为二。初标事境。
    次出五门。初诃责家法者即观境也。若只以
    箕帚妇礼为家法者太局。若三界轮回为家法
    者太奢。今以五阴为家法果报。卷局笼槛系
    闭凡愚之所保养。圣贤之所鄙弃。故言诃责。
    次自观己身下。初是苦观。四大相害诸虫复
    ??。四大互残身为苦薮。是身臭秽者是不净
    观。即五种不净也。贪欲缚者薄皮覆之谓之为
    净。缠着无已故名欲缚。死[狂-王+旬]者究竟不净。九
    孔当流者自相不净。如城去是空观。瓦木土
    石假缘虚立。三毒恶鬼止住其中。外诳内谄
    是故名空。是身不坚者是无我观。是身无常
    者是无常观。?细两观如文。次从宁以牛迹
    去。结其功德。结其事观合为七。一举譬结其
    事观。观知此身过患弥广。次举三三昧结其
    事观。道理深微。因缘者事观。即是内外推求
    检不可得故空。空无阴相亦无空相。以无相
    故所以无作。释论云。二乘缘真观三三昧。菩
    萨缘实相观三三昧(云云)。三举大乘结其事观。
    与修多罗合。四举能说结其上求不失下化
    事观。即是教他之法。五护持下举护持结其
    事观。即是理观不动本地。六毁訾下举其诃
    毁之事迹也。即菩萨之本结其事观。是愿力
    所为。七结其事观即是正观。能坏生死。在文
    可见(云云)。此意咸是优婆塞章对治之门。男性
    刚直但论对治。女性爱染故备五门。五门同
    缘缘于实相。即事而理是妙对治。于菩萨章
    中是深乐大乘。守护大乘与上同也。虽现女
    身实是菩萨。是上安住大乘。次从善能随顺
    去叹下化德。如上释(云云)。三以大庄严去。双
    结上求下化也。释如上(云云)。亦于晨朝者奉召
    也。各相谓言去是顺召。宜应者宜顺三召。献
    供敬仪(云云)。次四恒河众为二(云云)。所召有数
    类叹名。初四恒数也。次?成崂氤堑壤嘁病??br> 舍离翻为好道。肇师翻广严。什师翻广博。皆
    是国巷华整从此得名。离车亦黎昌亦弥离
    楚夏不同。此云边地主。或云传集国政。观师
    云。其国义让。五百长者递为国主故言传集
    国政。罢政即出外为边地主(云云)。诸王眷属者
    是诸离车皆更互为王。即有皇枝外戚等还
    属王类。三为求正法下叹德为二。初叹后结。
    叹为二。初为求法故一句明上求。次三双是
    下化。一戒施。二折摄。三听说如文。文似下化
    而兼上求。次从皆悉成就去结如文。列名如
    文。二如是等各相谓言去。是顺召。若无奉召
    何得有顺。举顺即知有奉顺召。但明顺动召。
    余可知。次献供敬仪如文。七多罗树者。王性
    刚高不居物下佛力接之高七树也。或云只
    是随宜耳。次五恒大臣长者。文为二。所召顺
    召。所召有数类叹名。数类如文。叹中有上求
    下化如文。列名(云云)。从所设供具去是顺召。
    设具中因食开常是顺声召。诣双树间是顺
    动召。心怀忧恼是顺光召(云云)。次列舍离既言
    六倍胜。前应是六恒。但王数可数。但除阿?
    一人。余者不须恒量。故数不言耳。文为三。所
    召奉召顺召。初所中有类有名。类中简?王
    者。此王在后列名如文。严四兵去即是顺召。
    是诸王等是叹德。具有上求下化叹德。而不
    次第者显其无定。次亦于晨朝是奉召。三持
    甘膳等是顺召。次七恒夫人众。上列当世夫
    人。此列寡嫔淑等。文为二。所召顺召。所召有
    数类名叹也。类中简世王。又出本是三三昧
    迹为女仪。悉是权类。列名如文。悉皆安住叹
    德也。上求下化悉如文。各相谓言者顺召如
    文。次八恒天女众文为三(云云)。所召有数类名
    叹。初如文。次天女类也。此中多是三光。已上
    四?室严绿炫??唷H?忻?缥摹K淖魅缡?br> 言下叹德为三。先叹报得天眼所见。次是诸
    下叹上求。三善能下叹下化。初如文。次叹上
    求中。欲闻大乘是深解大乘。威仪具足是安
    住大乘。余如文。三善能随顺下。是下化。释如
    前。亦于晨朝者是奉召。各取天木香者是顺
    召。如文(云云)。次九恒龙众亦为三(云云)。所召。有
    数类名。奉召如文。设诸供具下是顺召。如文。
    次十恒鬼神王众。文为二。所召有数类名。此
    应是同名。后列者是正四王仁等速诣是顺
    召。供具如文(云云)。次二十恒鸟王增数至千亿
    恒沙鬼神至白湿王。但略列数语类出名而
    已。其中或有叹德皆可解。是为增数。前二十
    一众意从复有十万亿恒河沙天子风神雨
    神。是三众同数。复有二十恒沙象王至二十
    恒沙仙人凡五众同数。同数文竟。阎浮提中
    一切螽王者是无数众。第二列中间众。阎浮
    提是一边。无量世界是一边。其中间又为二。
    一结前列后。二悲近召远。结前者结前三十
    四众。简出二众者有事有显。事者迦叶入灭
    定。定所持故不来。阿难为魔所?故不来。有
    所显者迦叶为显不舍细戒故。迦叶最长子
    方持佛法。佛若临灭应赦细戒。告阿难言。我
    灭度后诸微细戒能持者善。不能者舍。迦叶
    后问何等是微细戒。阿难言不知。即诃阿难
    云。汝面受佛旨。今言不知。可舍不可舍。又为
    外道所讥。师所制戒灭后皆舍。复不可舍。迦
    叶若来宁得执正此事。阿难为显最后佛称
    叹付嘱显神呪力。阿难若来则不顾问亦不
    称叹。亦复不使文殊持呪解?。二众不来其
    意显此。问佛令舍细戒迦叶不许。师弟相拒
    何也。答不然佛为利根随有利益。迦叶为钝
    根还令如故。故非违拒。次列后为三。初人天。
    次山神。三河海神。初文者。即是诸四天上下
    之人天也。经言中间。中间何所不收。文虽不
    云三天下及百亿四天下义推应有。何者他
    方远国尚复能来。东弗西瞿何缘不至。十方
    尚来。百亿四天何意不来。若推中间之言众
    最应多。唯可意知不可文载(云云)。次及诸山神
    下。他云山神山形此未必尔。树神示半身不
    作树形。山神不必为山形也。直是神道附山
    而已。先列众山。次谈其相。后明诣佛。海神
    亦尔。如文。熙连者相传云。只跋提是熙连。今
    言不尔。跋提大熙连小。或言广四丈或八丈
    在城北。跋提在城南相去百里。佛居其间涅
    ??。为散华所及。熙连未见翻。次其林变白下
    是悲近召远。已集者悲未集者召。又为二。先
    悲近次召远。初悲近者。凡现三相。娑罗如前
    释。此林荣茂忽然变白。犹如白鹤。林中有鹤。
    当林变时与鹤无别。此有所表。荣若定荣不
    应忽变。枯若定枯不应如鹤。枯既如鹤则枯
    非枯。荣既忽变则荣非荣。非荣非枯中间涅
    ??者。表不生不灭而现生灭。双林一变随类
    各解。上达其本。下悲其迹。中根在悲达之间。
    现病品云。下愚凡见言必涅??。唯诸菩萨文
    殊师利等。能知如来常住不变。即此义也。次
    虚空堂阁绮饰分明者。表佛身相。天上天下
    最为第一。今身缘已谢。无上智慧不复居御
    下士所悲。又堂本地架而今处空则空中有
    堂而雕文刻镂绮饰分明。不动不堕妙丽庄
    严表空中藏。具足无减中士所尚。又华堂严
    整光悦利益是其有也。高处虚空无人受用。
    是其无也。若有无事讫当收此空有。归非空
    有。此上士所达。下悲上达中士悲达季孟之
    间。三堂下多有流泉浴池者。表佛身口。赴下
    流出无量言教。犹如浴池。浴池有二。一能涤
    垢秽。二除热闷。表于佛教。能令客尘外尽无
    明内除。有妙莲华者。表遵佛教。即是修因。因
    逾世果故引两处为喻。化缘将讫如堂高。举
    言教流润如清泉在池。论其本体非去非留。
    语其利益故言去留。文云。咸覩如来涅??之
    相者。一往是下士所见。若具足论应有上达下
    悲。具如前说。此之三相前后虽异而意同前。
    前以大声劝问。问则秘密教显如今堂下清
    泉流出利益多人。前面门放光五色遍照除
    三障生三善。令立行升进如今高堂。迥出去
    下陵空绮饰分明种种庄严。校前动地动水
    表于翻倒见性。今变林况鹤使不滞荣枯归
    中会。极物之难悟。再更抵掌悲近召远。相虽
    复异而意同前。但再令开晓。从四天王下即
    是召远。若从前开文即第三召上界众。凡有
    五章。初欲界天。先明四王。即是类也。各相谓
    言者奉召。良由闻见声光即以天眼观他。献
    供而自营办。来至佛所即顺召也。释天但有
    所召顺召(云云)。乃至第六天其间三天略不出
    之。上至有顶此应是色顶。加列大梵王如文。
    料拣三顶(云云)。前论佛力应彻三种顶。此中
    论供具只明色顶(云云)。次列修罗王舍脂父正
    报劣天依报相亚。言光胜者此是大菩萨光
    故可言胜。次魔众魔名杀者。波旬名为恶中
    之恶。住六天顶为欲界主。文为三。一类数二
    开恩赦下。三办供上献。上献为两。一奉呪。二
    奉供佛受呪不受供。问魔既弊恶宁得好呪。
    答此呪是先佛之法偶尔得之。譬如有人在
    国遇宝还奉国王。他解。呪是鬼神名闻。名不
    得为害。如盗者伺财财主知名。觉唤其名盗
    则不行。次云呪是鬼神王名。若唤主名主劝
    其党亦不为害。三云呪如霹雳鬼神畏威不
    敢为害。四云呪是密语如军中号相应即放
    不应则治。鬼神亦尔。顺况则护不顺头破。五
    云呪是佛敕无敢违者。有人弹云。呪是明咒
    大明呪无等等咒。若是鬼名等。五云何令人
    得悟道果。今解不尔。若一向解不能契道。应
    作法门解之。诸烦恼是鬼名。无明是鬼王。善
    能破恶犹如霹雳。即事而真是为密语。第一
    义谛为佛所敕。依此法门必能得道。又是通
    别四悉檀意。前四别后一通。此解无妨。次大
    自在天即魔醯首罗。居色界顶主大千界。十
    地菩萨迹现其中。若法华中列世界主梵天
    王者此意云何。若言娑婆世界主者。正是首
    罗。若言尸弃大梵等者。更举二禅等收三四
    禅梵王耳。又云。若言为世界主者。其实只领
    小千而已。经家美之故言世界主。私谓此是
    大千之中得为大千之主降此不得。文为二。
    一与同类是所召。二献供是顺召如文。次尔
    时东方下召他土众。或云声光不至彼。彼佛
    自遣命至此土。若依前文光遍照此三千世
    界。乃至十方亦复如是。岂非光召。又彼佛遣
    文三召意足。香饭奉佛此光召也。往彼礼敬
    此动召也。请决所疑声召意也。文为二。初明
    一方。次例三方。东方为三双。初彼佛说此佛。
    此众见彼众。次此间大众以不思议不见而
    见。见彼无边身。无边身以不思议不来而来。
    三复以彼供奉此佛。此佛不受彼佛之供。如
    此三相还是经初三种之瑞。彼佛说此。此众
    见彼。即是声瑞。此众见彼彼众来此。即动地
    瑞。彼供献此此佛不受。即是光瑞。初双中初
    彼佛说此佛。文为四。一明远近二彼佛说此。
    三发来。四现瑞如文。次此众见彼众亦为四。
    一惊怖。二安慰。三见彼众。四唱苦哉。然大众
    见佛应生欢喜何以唱苦。闻彼佛说此佛应
    当入于涅??。还是前声瑞。觉地动战?G还是
    前地动瑞。见如镜之光还是前光瑞。闻见是
    已彼佛为此作涅??相是故唱苦。问此众皆
    是佛同行人何因惊怖。答今论实者意不在
    权。又十地位有上下品。上品所作下品不知。
    佛力所作佛借神力昆虫能知。不借神力则不
    能知。此无边身承佛神力而现此瑞。首罗惊
    怖复何所疑。次第二双。初从大众见无边身
    一一毛孔。明此菩萨示不思议不见而见。明
    一毛道即是见小。容七万八千城庄严巨丽
    即是见大。然其身量同等虚空。空非大小安
    可说。尽而复不妨从彼而来。巨细相容毛孔
    不阔城亦不小。复闻欢娱受乐之声。复闻唱
    言苦哉之声。复闻纯说大乘之声。即是非苦
    非乐不相障阂。菩萨所以现此事者。表于今
    佛入般涅??亦不可思议。次从尔时无边身
    菩萨与无量菩萨。是彼菩萨以不可思议不
    来而来。次第三双中初供佛。次不受如文。次
    例余三方悉如文。问身既无边此土他土俱
    在毛端。那忽从彼以来于此。是即彼边而来
    此边。此间大众见从彼来。即是此边见于彼
    边。旧云。少分无边故有来去。此不应尔。既言
    量同虚空。虚空岂有少分多分。既言少分则
    不同空。今明菩萨不思议色即边无边。无边
    即边。非边非无边。边即无边量同虚空。无边
    即边自彼之此此见彼来。虽边无边非边非
    无边。而能边无边故称不可思议。若有定者
    非不思议。例如丈六梵不见顶。非见非不见。
    能见能不见。譬如带镜身边身在镜里。里而
    非里。非里而里。又如日不下池水不上升而
    影现水。顽阂之色尚复难思。况不思议宁以
    情取。从娑罗双树去。大段第三结召请中二。
    初结众集。次结瑞相。瑞本集众。众既已集瑞
    亦随竟。故须两结。初结众集又为二。先明其
    处不可思议。次明其人不可思议。初文者三
    十二由旬能容五十二众长?醮蟾侨宋薹梁?br> 供具无伤。又?锋微尘容无边身已不思议。
    况受四方十方微尘无边身菩萨。复有几许
    眷属。供具人无障阂具无损伤。此是处不思
    议。次人为四。初从十方下结他方众集在?
    锋及阎浮者。结此土众集在双树。此是人不
    可思议。二简应集不集不应集而集。应集即
    迦叶等三众。不应集毒虫恶人恶鬼等三众。
    此明集不集俱不可思议。三明众集利益。谓集
    不集众等起慈心。集不集处等皆严净。罗那
    婆神者是集众。三千大千众生是不集众。又拣
    除慈不慈。不慈者一阐提是不生慈心。慈不
    慈者皆不思议。从尔时三千世界以佛力故
    下重明处。三千是众集处。十方世界是不集
    处。等皆严净如极乐土。故言十方亦复如是。
    以众集故致此利益。不集处不集众不发心
    尚不思议。况复如来示生示灭宁可思议。此
    是结众集竟。次从如来面门下结瑞相竟。从
    前至此总有九瑞。共成三意。但作一收。所以
    然者。声光及风皆从口出。若收光入口风声
    例然。收声则息教。疑者问谁此表师去。收光
    则息照三障?于道三业善不。生此表主去。
    收风则息神变颠倒无由得转此表亲去。大
    众见一解三见收声入口知必失师。是故呜
    呼而哭唱言不受人天供养此哭失。由悲无
    法食见收光入口知必失主。是故哭言圣慧
    日光从今永灭。三障谁除三善谁发。见收风
    入口知必失亲。是故哭言法船沈没谁破无
    明此岸度到涅??彼岸。三种之哭。哭主亲师。
    呜呼是意恸。号哭是口哀。战动是身苦。三业
    悲恋乃至于此

    大般涅??经疏卷第二(终)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