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经疏部七 >
  • 金光明经文句卷第二

    报障如上可解。烦恼与业云何。数人云。数
    起而轻名烦恼。数起而重名为业。天台师云。
    任运常有是烦恼。卒起决定心发动身口。必
    牵来报者是业。若尔恶星灾异都不关心。云何
    是业障。此乃外相表业将起。是业责报之相
    即得是业障也。若烦恼业转报未必转。若报
    转业烦恼必转。通论。见思烦恼皆有愁忧恐
    怖。别论。愁忧属见烦恼。恐怖属爱烦恼。今不
    具记(云云)。三破业障者。从恶星灾异下是也。
    业将感报故其相前现。相名表发意在此也。
    恶星者。别有客星也。亦是五星二十八宿。
    一方有七。四七二十八也。违其度数失其分
    野。若荧惑乱行麻彗暴出。是客星也。灾异
    者。风雨雪霜乖候等是也。众邪者有三。人邪
    鬼邪法邪是也。虫道者毒鬼也。又言三毒是
    虫也。变怪者诡怪也。谓禽兽丑恶形声等是
    也。恶梦者。心灵潜密业现其中。梦见不适意
    事是也。夫诸业表报不出五罪。若恶星表亡
    身失命者。杀生业相也。恶星表神弃困穷者。
    窃盗业相也。恶星表亲离幽厄者。淫罪业相
    也。恶星表诬枉谗谤者。妄语业相也。恶星
    表丧失财产者。饮酒业相也。其余灾异怪禽
    恶梦等。随其时节各有所表。细心推详不出
    五罪之报。行者知解推之。何须折篾钻龟问
    管公明邪。从当净洗浴下二举方法能空于
    恶也。前业相外彰报对不久。内无方法何以
    禳之。约其三业作三德之方。以事表理也。
    洗浴臭体拟作法身。缄?摄耳拟听般若。至
    心清净拟作解脱。前令洗浴内身。后更劝净
    外服。内外相成尔。前但令听后诫令专听。
    郑重缄口尔。前令至心后示至心之境。成其
    方法尔。夫人身本于不净。莲华本于淤泥。
    譬如?钐瓷?谝晾肌J兰湎旨?病=窠?蛉?br> 业规矩。远成三德妙义。可不信哉。洗浴法身
    能禳报障。摄耳缄口能禳烦恼障。至心能禳
    业障(云云)。从是经威德下四结成也。能悉消
    除者明三障转也。今其寂灭者三德成也。寂
    灭?是涅??。涅???是三德。前三业方法既
    成。三障理数应转。三障既其已转。理数成于
    三德。报障转成法身德。烦恼障转成般若德。
    业障转成解脱德。前寄事相将浅以表深。后
    明寂灭将深以结浅。经文绣密见之者寡(云云)。
    护世四王下叙流通中品。皆如上说
      释寿量品
    佛本无身无寿。亦无于量。随顺世间而论三
    身。亦随顺世间而论三寿量。法身者。师轨法
    性。还以法性为身。此身非色质亦非心智。非
    阴界入之所摄持。??指法性为法身尔。法性
    寿者非报得命根亦无连持。??指不迁不变
    名之为寿。此寿非长量亦非短量。无延无促。
    ??指法界同虚空量。此即非身之身无寿之
    寿不量之量也。报身者修行之所感也。法华
    云。久修业所得。涅??云。大般涅??修道得故。
    如如智照如如境。菩提智慧与法性相应相
    冥。相应者如函盖相应也。相冥者如水乳相
    冥也。法身非身非不身。智既应冥亦非身非
    不身。??名此智为报身也。法寿非常非无常。
    智既应冥亦非常非无常。??名常为寿也。法
    既非量非无量。智既应冥亦非量非无量。??
    名无量为量也。应身者应同物身为身也。应
    同连持为寿也。应同长短为量也。智与体冥
    能起大用。如水银和真金能涂诸色像。功德
    和法身处处应现往。能为身为非身。能为常
    寿为无常寿。能为无量能为有量。有量有二
    义。一为无量之量。二为有量。之量如七百阿
    僧只及八十等。是有量之量。如山斤海滴。实
    有齐限。凡夫所不知。阿弥陀实有期限。人天
    莫数。此是有量之无量。应佛皆为两量。逐
    物随缘参差长短。然此三身三寿三量不可
    并别一异。则乖法体。即一而三即三而一。
    乃会玄文。故下文云。如深法性。即于此典金
    光明中而得见我释迦牟尼。即其义也。但信
    相偏疑应身之有量。四佛偏举应佛之无量。
    断其有量迹疑既除。深达报法。若从信相所
    疑。应言寿有量。若从四佛释疑。应言寿无
    量。而今不道寿有量。不道寿无量。直言寿量
    者。意欲圆论三佛之寿量。故不偏题。取意为
    释。若从义便。正是报身之寿量。何故取此。报
    身上冥下应。上冥法性即非量非无量。下应
    机缘能量能无量。量疑牵无量之答即达于
    圆。经家从其生圆解而题品。举一而蔽诸。
    从此义故题为寿量品。又一时重解。寿量
    品亦作三重。一玄义。二引证。三还源。玄义
    者。寿者命也。谓报得命根连持不断。名之为
    寿。延促期数名之为量。故言寿量也。此释应
    佛因缘之寿量也。又寿者受也。境智和合共
    相盛受。谓无分别智盛受无分别境。无分别
    境盛受无分别智。如函大盖大。故寿是受义
    也。量者相应也。境智相应故言量。此释报佛
    之寿量也。又寿者久也。常不变易称之为久。
    量者铨量也。常久之寿非多数非少数。非相
    应尽知。非相应不尽知。非可说非不可说。
    无以名之。??以铨量说其长久。此释法身之
    寿量也。初番为二。一有量量。如释迦之寿
    方八十是也。二量无量。如弥陀之寿。实是有
    量。人天所不能测。故言量无量也。此量无
    量皆应佛所为也。第二番亦二义。佛以如如
    智称如如境。境无分别智亦无分别。若境称
    于智智有分别。境亦有分别。此知与不知
    皆报佛所明也。第三番亦二义。一者深寂
    不可说。二以慈悲方便亦可得说。此可说不
    可说皆法佛之法也。二引证者。方八十年证
    有量也。诸天世人八部之众无能思算山斤
    海滴不可数知。此证量无量也。虚空分界不
    可齐限。证境无分别也。又唯除如来。证智可
    分别也。又下文去。智渊无边法水具足。亦
    是证智也。寿不可计。此证不可说也。将欲
    宣畅释迦如来所得寿命。此证慈悲可说也。
    又闻是四佛宣说如来寿命无量。证大悲可
    说也。新本明。婆罗门求佛舍利如粟大求
    六天报。即证有量也。王子说。金光明难思
    难解福报无边。福报无边是证量无量。难
    思难解即总证智境不可说等(云云)。三还源者。
    亦云复宗。释此寿量。虽作三身六义。勿作异
    解。?是经题金光明义尔。初番量无量者。?
    是明义。以其明故大小长短延促数量悉现
    明中。还是明义尔。第二番智境函盖体解相
    应。色大故般若亦大。以法常故诸佛亦常。
    还是光义也。第三番可说不可说。常乐我净
    说满法界。法性无所益。都无一言。法性无所
    损。还是金义。夫解一则千从。迷一则万惑。
    即此义也。既是两时之闻兼而录之(云云)。此
    品正说而序文未尽。分别如上。从王舍城下
    是第三疑念序。文为二。一出人。二明疑。出人
    为四。一出处。二明位。三出名。四叹德。处如
    文。菩萨者。菩名道。萨名心。自行此道复能化
    人。故言摩诃萨。依胜行立胜位也。信相者。
    信家之相在似道中。别判三十心。圆判铁轮
    位。下文云。见有一人似婆罗门。以?⒒鞴摹9?br> 是法身击是机动。似位机兴知非真击。又真
    似之位地地相随无位不有。如普贤修普贤
    行满位邻尊极。此似则高。信相称似道者。
    未敢判其高下也。难者言。若同普贤言似者。
    何故有疑。此亦非妨。菩萨为疑者作发起人
    尔。又佛地未了。疑无所嫌。法华中补处弥勒
    亦复怀疑。大集中有生疑菩萨。于菩提未了。
    菩提为我作名名为生疑。难者言。见谛已断
    疑。十地云何疑。答言。见谛断通疑。十地有
    别疑也。观解者。心王名王五阴名舍。观此五
    阴空寂。空寂即涅??。涅??能防非御敌呼之
    为城。初心后心常观涅??行道。故是住处也。
    叹德文为二。外供养佛内种善根。此菩萨植
    善既深。多值诸佛。作高位解释亦应无??
    色(云云)。供养有二义。一财供养可解。二法供
    养。佛说百千法门。随而修学名法供养。观
    心解者。一念觉了心名为佛。无量功德心资
    此觉心令转明净。名供养佛。如膏资火。如食
    益身。如禅发慧。皆供养义也。种善根者。法性
    名地。观法性智名种子。常以观观名下种。
    久习不退名种久。五善根生名增长。增长由
    风动日照雨润。渐增茂好。风譬佛身轮。日譬
    佛意轮。雨譬佛口轮。值佛三事能大利益。楞
    严般若若增法性转显。法性若显定慧倍明。
    植种值佛二义相成。举此一双叹菩萨德也。
    从是信相下正明疑念序。又为二。初疑之由。
    次正生疑。由有远近。远由三月唱入涅??。
    近由叙述。若有闻者则能思惟无上之义。又
    云。由乎本誓击动生疑。何因何缘者。通论
    三种皆名因。而此文既略。缘了相资共能显
    正。正当于因。缘了当缘。正因常恒寿命无
    量。缘能显理境常智亦常。此因此缘皆非八
    十之因缘。今方八十是何因何缘。是故生疑
    也。方八十者。世寿有三品。下方四十。中方
    八十。上方百二十。下方少天上方太老。中
    方不少不老表常。又十二因缘第八名爱支。
    八十灭者。表爱已尽。入有余无余涅??。爱尽
    无缚表我涅??表乐。又中方表中道。佛乐中
    道中道表净。为此义故方八十年也。信相不
    作此解。是故生疑何因何缘也。从复更念言
    下。是正生疑。如佛所说者。此执教疑理。教诠
    止行二善。感寿则长。佛昔行因甚多。而今果
    寿极少。理教相违。不能不惑。若无此理教为
    虚设。若其必然长寿安在。是为执理而惑教
    也。有二因缘者。与前为异。前合止行同是缘
    了。今就止行自作因缘。十善中一一善皆具
    止行。不杀是止善。放生是行善。不盗是止善。
    施食是行善。今经举不杀家之止善不盗家
    之行善。互举一边共明止行。若备论者。一
    一皆有止行。止之与行须明也。今就一一各
    有因缘。夫命是众生之所共惜。夺而害之居
    然大苦。宥而放之则为快乐。慈心是因不畜
    杀具是缘。此是止善因缘也。夫食是依报。
    得之则命存。失之则寿殒。施心是因。施具是
    缘。此行善因缘也。不杀一条既尔。乃至不
    邪见亦复如是。总有止行二十善四十因缘。
    此等因缘俱感长寿。佛之止行二善累高于
    山。积厚于地。云何今日八十而终。此约因果
    一途论止行二善。但作此解。于义未允。今当
    更说。人天之因以五戒十善名之为命。三乘
    行人以智慧为命。魔名杀者。若遮夺此事。
    即是断人天命。若不遮夺名为止善。方便劝
    修名为行善。若破坏三藏法。名杀二乘人命。
    若不毁伤名为止善。方便劝修名为行善。若
    毁訾事檀乃至毁訾世智。名断六度菩萨命。
    若不障碍名为止善。方便劝修名为行善。若
    修体法断贪恚痴是二乘命。若障不令修名
    断二乘命。若不障者名为止善。方便劝修
    名为行善。非拨体空则断通教菩萨命。若不
    障者即是止善。方便劝修即是行善。若毁訾
    渐次是断别教菩萨命。不作障碍即是止善。
    方便劝修即是行善。若诽谤圆融即断圆教
    菩萨命亦断佛命。若不留难即是止善。方便
    劝修即是行善。圆人非但不坏诸法而随一
    相。即杀诸法而随一相。如仙豫大王害五百
    之短命施十劫之长龄。如佛断一切烦恼及
    习一切无有余。此皆言逆而理顺。非小行
    者所行。如上所论。一一法皆有止行二善。一
    一善皆有因缘。若得此意历诸法门浩然若
    海。故大经云。行檀波罗蜜得寿命长。菩萨行
    檀则施众生无量寿命。乃至行般若得寿命
    长。菩萨行般若。则施众生无量寿命。即其义
    也。而我世尊行无不圆果无不满。云何今日
    方八十年。次明施食者。百味甘浆等依报
    食也。身肉骨髓者正报食也。此皆事中施食
    尔。经言法食。法食者世间法味。出世间法
    味。出世间上上法味。菩萨能为一切众生作
    大施主。令未发心者回邪入正。已入正者增
    长萌芽。如阴阳养卉。如父母鞠子多积缯绵
    令堕地不痛。授以五戒十善。已持五戒者。说
    三界火猛多所烧害。赞叹三乘无系解脱。已
    入证者。毁訾小乘败种焦谷。赞叹菩萨所行
    之道。设饥国人大王之膳。烦恼为薪智慧为
    火。以是因缘成涅??食。令诸弟子皆悉甘嗜。
    如是等一切法门悉名法食。一一法皆具止
    行二善。一一善具因具缘。此诸因缘感长寿
    果。而我世尊行无不圆果无不满。云何今日
    方八十年。观心不杀者。无明为父贪爱为母。
    若断此者即成逆害。但观无明即是明爱即
    是净。体达能所皆如虚空。是为止善。观诸心
    数亦复如是。是名行善。能如是观获得金刚
    常住之寿也。己身骨髓血肉者。此彼相望此
    为己身。智慧推之非己身也。如王子饲虎尸
    ?趁掣搿=陨岣改敢盘宸巧峒荷怼<荷碚叻?br> 性实相是也。释论云。持戒为皮。禅定为血。
    智慧为骨。微妙善心为髓。为他说戒。戒能遮
    罪修福无相最上。非持非犯尸波罗蜜者。是
    施己皮也。说诸禅定神通变化。不起灭定
    现诸威仪者。是施己血也。说无着妙慧。非智
    非愚亡泯清净。终日说终日无说。其所说法
    皆悉到于一切智地者。是施己骨也。檀忍等
    应是肉也。说甚深法性诸佛行处不一不二。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微妙中道者。是施己髓
    也。将此充足饥饿众生。况余饮食。余饮食
    者即是人天二乘戒皮定血慧骨真谛之髓
    尔。法华云。于余深法中示教利喜者。即其
    义也。如来往昔随他意说无量无边。随自意
    说亦无量无边。皆是长寿因缘。云何今日方
    八十岁也。从大士如是至心念佛思是义时。
    此一句结前开后。至心者彻到心源尽心实
    际。故言至心。观心既然观佛亦尔。故言念
    佛。念佛不杀施食与法性虚空等。如此之寿
    不应短也。是为结前开后者。由作此观机动
    瑞兴故言开后也。从其室自然下是第四现
    瑞序。瑞者密报。相者表发。密报四佛当临此
    室为尔断疑。表发增进常因感得常果也。问
    佛作此瑞信相福作。答信相无机佛亦不应。
    若无诸佛机无所扣。机应相须瑞以之兴。问
    众缘感瑞信相独感。答通由众缘。别在信相。
    若瑞在灵山可非其力。室中所见岂不由之。
    譬张家降瑞。宁得王家受福。虽然信相是发
    起之人无容独善。法华云。如为一人众多亦
    然。就文为二。一现相由。二正现相。取结前
    开后之文为现瑞之由。从其室自然下为正
    现相也。正现相又二。一别现相。二总现相。从
    其室自然下是别现相。从举要言之下是总
    现相。别相为十。表十地因成也。总相为一。表
    因成一果也。又别相表地地各各增益。总相
    表一地具诸地功德也。问此经常果为宗。何
    得作相表因。答此因是果家之因。因必成果
    不乖宗也。问前判信相是似位。后相则非其
    征。若似同普贤前相亦非其兆。答一往云十
    地。一地之中皆有诸地功德表报利益。前后
    皆沾也。经家不定判位。?可从容不得克断
    也。别相有十者。一其室广博。二其地宝严。三
    妙香氛氲。四高座涌出。五佛座华座。六放大
    光明。七雨诸天华。八作天妓乐。九皆受天乐。
    十根缺者具。此之十相表报十地功德。止
    可斐?湍庖椤2坏迷鹌浔赶ぁF涫易匀还悴?br> 表初欢喜者。此地初开过于凡圣。故以广博
    表之。严净琉璃间错表离垢地者。此地对
    戒。戒是诸行基檀。诸行庄严于戒。故以间
    错表之。香气表明地者。其地对忍唯辱而忍
    增。如烟多则香盛。故以香表之。高座表炎
    地者。其地对精进。精进督出众行。故以高
    座表之。佛坐其上表难胜者。其地对禅。禅有
    神通转变大力。故以佛表之。光明表现前者。
    其地对般若。般若洞照故以光明表之。天华
    表远行者。其地对方便。方便善巧触处严净。
    故以天华表之。作乐表不动者。其地对力。
    力能利安一切如妓悦物。故以作妓表之。受
    乐表善慧者。其地对愿。愿满则心喜。故以
    受乐表之。根具表法云者。其地对智。因中众
    行故智慧为首。智导诸行随阶而圆。故以根
    具表之(云云)。复次十相表一一地中具诸功德。
    且约初地释之。其室自然广博严事者。此相
    表初地智也。室者以五阴为室。此阴非阴亦
    非非阴。不为阴非阴所作。亦不作阴非阴。故
    言自然。不得阴不得非阴。二边虚豁。故言
    广博。非直空无二十五有二种涅??。亦有因
    中十力无畏种种功德而庄饰之。故言严事。
    严事即假智。广博即空智。自然即中智。三
    智一心中具足。是故欢喜。天绀琉璃杂厕间
    错以成其地者。此相表初地所照境。天绀琉
    璃莹净明彻。表真谛境。杂厕间错种种庄严。
    表俗谛境。犹如如来所居净土。至圣所居极
    尊之地。表中道第一义谛境。一地而三相三
    相而一地。表一谛而三谛三谛而一谛。有妙
    香气过诸天香者。此相表初地慈悲功德。慈
    能与乐如香氛氲。悲能拔苦如香离臭。此慈
    悲竖高故言过诸天香。此慈悲横阔故言遍
    满。遍满一切阴界入中。无不溥覆也。其室
    四面有四高座者。此相表初地四德。四德是
    秘密之藏。佛住其中。如高座可坐。为坐诸
    佛也。有四如来者。此相表初地觉四德智。智
    与德冥如佛坐座也。放大光明者。此相表初
    地自行化他。照此土表自行。照他土表化他
    也。雨诸天华者。此相表初地四辩。华雨于
    空。如辩诠于理也。作天妓乐者。此相表初
    地四摄。四摄摄物如乐乐他也。受天快乐者。
    此相表初地法喜。法喜澄神如受天乐。根缺
    具足者。此相表初地诸根互用。耳见眼闻。
    一根之中具足诸根之用也。初地功德佛辩
    所不能宣。略举十相表其梗概尔。初地既然。
    一一地亦复如是。复次十相表初地自行化
    他功德。前五相表自行功德。后五相表化他
    功德。其室广博表自行之般若。天绀琉璃表
    自行之法身。有妙香气表自行之解脱。高座
    华衣表自行之因成。佛坐座上表获记成佛
    也。后五相表化他功德者。放光表意轮益物
    也。雨华表口轮益物也。作乐表身轮益物也。
    又表能令众生转烦恼障而受法喜之乐。根
    具表能令众生转报障也。初地既然。后一一
    地亦复如是。从一切世间下是总现相也。别
    相文广意略。总相文略意广。此表十地因成
    一果究竟具足也。一切者该十法界也。世间
    者包三世间也。未曾有者因中所无也。悉具
    现者因圆理显也。国土世间未曾有则实相
    满。众生世间未曾有则般若满。五阴世间未
    曾有则解脱满。举要者。实相是要。实相既
    圆。何法不满邪。从信相欢喜下是第五
    默念腾疑序。文为二。初见相欢喜。二默念陈
    疑。欢喜者。既因心疑覩瑞见佛。必知闻法。是
    故欢喜。从至心念佛下是默念求决也。夫疑
    情不可久处。是故腾疑。念释迦如来无量功
    德相好光明神力说法。皆不生疑。唯寿命中
    心生疑惑。云何佛寿中八十年。念此覆心故
    默腾求决也。而不发言者。四佛适现。威尊
    敬重不敢发言。疑既覆心不得不念。又前
    默念而感瑞。今承前默念以求决尔。从尔时
    四佛以正遍知下是第六止疑序。文为二。一
    正止疑。二释止疑。疑盖覆心闻法不解。故先
    止之。例如见谛先断疑方进修道也。若信相
    实疑。宜须折止。若是起教因其训人。从汝今
    不应下正止疑也。云何不应。有三不应。一
    大用不应。八十者是佛大用。是故不应。二
    法性海深非言思所测。三以信能入以智能
    度。汝信智未具。岂度量所思。释论云。无量法
    欲量。是人为覆溺。故将不应而止之也。何
    以故下释三不应之意。举八众皆不能量者。
    释法性不应也。法身菩萨法性净土故不在
    言。生身菩萨若在家。为天龙等所摄。若出
    家为四众所摄。若法性身施权。亦为八众所
    摄。若凡若圣悉不能思算也。唯除如来者。
    释智度不应也。若如如来是则能知。既未如
    如来。那忽能知。旧用此语为智所知。知是无
    常可量之法。天台师云。不尔。如来有无量常
    智。能知无量常法。岂可以常智所知判为无
    常邪。智性既冥大用可解。是释三不应也。
    从时四如来下是第七集众序。余经或先集
    众后现瑞。此经先现瑞后集众。前后互出。尔
    时者将欲宣畅之时也。众者欲色界诸天也。
    信相一人利益者少。有缘若集所益处多。是
    故集众。众有四种。一发起众。信相树神等
    是也。二当机众。闻即得道者是也。三影响众。
    从十方远来者是也。四结缘众。当座虽未得
    道。作后世因缘者是也。如流水为鱼说法。
    远作今日得悟因缘。即其事也。此经集天龙
    众。与华严意同。亦集人众而文略。新本中有
    无量百千婆罗门众。忏悔品初信相及眷属
    诸耆?崛山。即是人众也。相承云。此经与
    冥道相关。正集天龙略不说人尔。总瑞中云。
    一切世间未曾有事悉具出现。不见与二乘
    记。但明帝辨性。与般若方等意同。故判属
    方等教摄。此中应论乘戒缓急四句。判出天
    龙生处。得道不得道。权实等事。如别记(云云)。
    齐此判属序段者文云。将欲宣畅大众云集。
    岂非序之明证邪。序分竟。从尔时四佛下三
    品半文是第二正说段。凡三说不同。一云。寿
    量明常果为宗。常果契性性即是体。二义宛
    然不须多惑。下忏悔品灭恶。赞叹品生善。
    空品导成。即是经用也。二云。寿量明宗。忏叹
    明用。空品明体。此乃以因中所用之性为果
    上所显之体。于义不便。故不用之。三三藏
    云。正说有两段。寿量是果段。三身是因段。二
    文各有序。虚空藏问为因段序。直是发问于
    序义弱。师云。三身成果上义非因义也。是
    故不用。初家所说好与今意同。新旧两文凡
    三处明宗。初是四佛拂疑。明应化之寿非
    思算所知。迹既长远本难穷极。上根人闻迹
    悟本也。若未悟者。王子明。蚊蚋脚可以作
    城楼。鼠登兔角梯食月除?罗。明法身无舍
    利。如来真实身舍利无是处。中根人直无
    理本而悟迹也。若未悟者。释迦论三身共说
    广分别之。本迹俱解。是为三番明宗显体。
    忏品别论灭恶通亦生善。叹品别论生善通
    亦灭恶。空品导成。俱是经用也。今之四卷止
    有一番明宗。文为四。初四佛说偈。二信相欢
    喜。三当机得道。四四佛还本。说偈又二。一
    经家叙。二四佛喻说。问四佛说偈为各为共。
    答经既无文不可定判。或宜闻共说异口同
    音。或宜闻别说。各引一喻。见亦如是。若见四
    佛同尊特身。一身一智慧者即是常身。弟子
    众一故。若见四佛佛身不同。即是应化。弟
    子众多故。分八偈为二意。初云。前四偈立譬。
    次一偈合譬。次二偈断疑。次一偈结释。次
    云。前四偈为譬本。后四偈合释。两途俱可用。
    旧云。四偈止譬其寿长。更无别意。是义不然。
    诸佛之教上中下善。其言巧妙其义深远。此
    中正是常宗断疑。一经之要处何容无义。且
    作三意消文。一对四谛。二对四念处。三对四
    德。四谛理通因果。四念论因。四德论果。若
    论果寿宜对四德。果不孤起故念处明因。因
    果有本故对四谛也。上以四佛对四谛智。今
    以四佛所说对四谛理。旧读四谛文云。知苦
    如苦相。知集如集相。相是其事。齐事而知。
    于理不显。今明。知苦如苦相。如是其理相是
    其事。即事而真事理双达。余三谛亦如是。
    如是释者于四谛理义便也。又一解。知苦是
    知俗。如是知真。相是知中。中是实相。故今以
    相为中也。此则三谛具在一文。知苦既然
    下集道灭亦如是(云云)。明识四谛是?长寿境。
    故约四谛对偈也。一切诸水者此对集谛。大
    经云。有河洄?好恢谏?<雌湟逡病K?迦笊?br> 如集能资长。鼓怒浩?任薮Σ挥小<?嗳缡恰?br> 没溺凡圣亘界内外也。诸须弥山者此对苦
    谛。小般若以身为须弥。即其义也。山体结构
    磐峙水上。如苦报积聚为集作果系缚界内
    外色心也。大地微尘者此对道谛。法华云。
    其所说法皆悉到于一切智地。即其义也。地
    体能容载水陆两途。如通别道到此彼岸。虚
    空分界者此对灭谛。法华云。常寂灭相终归
    于空。即其义也。空体尽净。五翳所不能染。三
    光所不能净。如灭谛灭无二十五有及灭化
    城涅??也。四谛理遍一切处即法身。四谛智
    称境而知即报身。从体起用同其长短即应
    身。信相但见应短不见应长。应尚不达。宁知
    报法。四佛举四喻喻其应长。水滴山斤地尘
    空界尚无能思算得其边表。况复智冥于法。
    渊哉玄哉。信无底际。旷矣大矣。岂有垠涯。
    举应迹以释报法。豁然明悟。断疑之巧为若
    此也。释此偈妙为若此也。行者思之思之。
    四偈对四念处者。念处之观本在苦谛。唯应
    约须弥山偈而论。今则通对也。一切诸水对
    受念处。受能含纳如海多容故也。须弥山对
    身念处。色相与质碍相类故也。大地对于想
    行念处。想取行行如地容载故也。空界对心
    念处。心但有名如空无相故也。若观四念处
    是?长寿因。若念处得道即是长寿果。故用
    念处对四偈也。若观四枯念处。破凡夫之四
    倒。若观四荣念处。破二乘之四倒。若观中道
    念处则非荣非枯。于其中间而般涅??。成五
    种解脱。谓色解脱乃至识解脱。脱五阴缚名
    五解脱。洞达五阴空无所有名五般若。冥五
    阴现名五法身。虽三分别。不一不异不纵不
    横名秘密藏。号大涅??。仁王呼为法性色法
    性受想行识。阴之法性即是法身。智冥法性
    即是报身。法报皆非常非无常。而能起用为
    常为无常。常用则长无常用则短。信相但见
    无常不能见常。于用未达。况解其本。四佛举
    喻明其用常。迹常无边非思算所得。况复体
    理宁可心知。信相迷除豁如云卷。断疑之巧
    为若此也。四偈对四德者。水润生荣对常德。
    山能高出对我德。碎地为尘对净德。空无苦
    受对乐德。四德成就是果上所克。果与理冥。
    冥于非常非无常。能起常无常用。冥于非我
    非无我。起我无我用。冥于非净非不净。起净
    不净用。冥于非乐非不乐。起于乐无乐用。信
    相但见无常无乐不见常乐。于应尚迷。何
    能识本。四佛举四德之用非思算所知。体
    本报法杳然虑外。信相闻说非但疑除惑断。
    增信生解。故欢喜踊跃得之于怀(云云)。亿百
    千万下合譬偈也。旧解有二失。一僻取文。二
    偏执义。旧云。四譬皆有齐畔可尽之物。百千
    是数法。数必有穷。据此为无常。今释不尔。
    四佛引四譬者。乃是举量以况无量。量物尚
    非思算所知。无量之法宁可图度。亿百千万
    此举数法以明无数法。既不能数数。那能
    知无数。纵令知数知无数。知量知无量者。?
    是化用都不关体本。僻取之失非但自毁。又
    亦诬经。偏执义者。三身品云。化身亦常。处处
    说法。是故为常。当知化身备有常无常义。旧
    人那忽一向无常(云云)。以是因缘下两行断疑
    偈也。若作因缘者。因亲缘疏。命是正报。不
    杀为因。食是依报。施之为缘。以此因缘得寿
    命长。若作二缘者。不杀是不杀戒家止善。施
    食是不盗戒家行善。互举止行俱是二缘。法
    性菩提心名之为因。止行福慧等并皆是缘。
    缘能显性。会非常非无常。能常能无常。法
    食不杀等皆如上说。修因既长得果又长。显
    体又长起用又长。破其短疑也。是故汝今下
    一偈结成也。尔时信相下闻偈断疑生信也。
    闻寿命无量者。解迹中之能常其寿无量也。
    疑去者。解迹中之能短。其寿八十也。深心
    信解者。悟其本识非量非无量也。踊跃者登
    位也。欢喜者信生也。别教释者。信相似位中
    疑惑去登欢喜地中信生也。圆教释者。信相
    铁轮位中疑惑去入住铜轮位中欢喜也。若
    作普贤似位释者。下地中疑惑去。十地顶深
    信坚固。犹若金刚。邻真接极而生欢喜也。从
    说是如来下是第三当机上根初悟之。从时
    四如来下第四息化也。佛本为缘兴。缘已利
    益则摄化还本。故言忽然不现也。观解者。谛
    境发智觉慧相应。深观此慧亦不得慧。亦不
    见境。境智俱寂即是不境义也(云云)。

    金光明经文句卷第二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