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论疏部一 >
  •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卷下

    论曰 已下此是解义分。此分中义有十
    重。一者愿偈大意。二者起观生信。三者观行
    体相。四者净入愿心。五者善巧摄化。六者离
    菩提障。七者顺菩提门。八者名义摄对。九
    者愿事成就。十者利行满足。论者议也。言
    议偈所以也。曰者词也。指下诸句。是议释
    偈词也。故言论曰 愿偈大意者
    此愿偈明何义示现观彼安乐世界见阿弥陀
    如来愿生彼国故
    起观生信者。此分中又有二重。一者示五
    念力。二者出五念门。示五念力者
    云何观云何生信心若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
    门行成就毕竟得生安乐国土见彼阿弥陀佛
    出五念门者
    何等五念门一者礼拜门二者赞叹门三者作
    愿门四者观察门五者回向门 门者入出义
    也。如人得门则入出无碍。前四念是入安
    乐净土门。后一念是出慈悲教化门
    云何礼拜身业礼拜阿弥陀如来应正遍知
     诸佛如来德有无量。德无量故。德号亦无量。
    若欲具谈纸笔不能载也。是以诸经或举
    十名或腾三号。盖存至宗而已。岂此尽耶。
    所言三号即此如来应正遍知也。如来者。如
    法相解如法相说。如诸佛安稳道来。此佛
    亦如是来。更不去后有中故名如来。应者
    应供也。佛结使除尽得一切智慧。应受一
    切天地众生供养故曰应也。正遍知者。知
    一切诸法实不坏相。不增不减。云何不坏。心
    行处灭。言语道过。诸法如涅??相不动。故
    名正遍知。无碍光义。如前偈中解
    为生彼国意故 何故言此。菩萨之法常以
    昼三时夜三时。礼十方一切诸佛。不必有
    愿生意。今应常作愿生意故礼阿弥陀如
    来也
    云何赞叹口业赞叹 赞者赞扬也。叹者歌
    叹也。赞叹非口不宣故曰口业也
    称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欲
    如实修行相应故 称彼如来名者。谓称无
    碍光如来名也。如彼如来光明智相者。佛
    光明是智慧相也。此光明照十方世界无有
    障碍。能除十方众生无明黑?。非如日月
    珠光但破空穴中?也。如彼名义欲如实
    修行相应者。彼无碍光如来名号能破众生
    一切无明。能满众生一切志愿。然有称名
    忆念。而无明由在而不满所愿者。何者。由
    不如实修行。与名义不相应故也。云何
    为不如实修行与名义不相应。谓不知
    如来是实相身是为物身。又有三种不相应。
    一者信心不淳。若存若亡故。二者信心不
    一。无决定故。三者信心不相续。余念间
    故。此三句展转相成。以信心不淳故无决
    定。无决定故念不相续。亦可念不相续
    故不得决定信。不得决定信故心不淳。
    与此相违名如实修行相应。是故论主建言
    我一心。问曰。名为法指。如指指月。若称
    佛名号便得满愿者。指月之指应能破
    ?。若指月之指不能破?。称佛名号。亦
    何能满愿耶。答曰。诸法万差不可一概。有
    名即法。有名异法。名即法者。诸佛菩萨名
    号般若波罗蜜及陀罗尼章句禁呪音辞等是
    也。如禁肿辞云。日出东方乍赤乍黄等句。假
    使酉亥行禁不关日出。而肿得差。亦如行
    师对陈。但一切齿中诵临兵鬪者皆陈列在
    前。行诵此九字。五兵之所不中。抱朴子谓
    之要道者也。又苦转筋者以木瓜对火
    熨之则愈。复有人但呼木瓜名亦愈。吾身
    得其效也。如斯近事世间共知。况不可思
    议境界者乎。灭除药涂鼓之喻。复是一事。此
    喻已彰于前故不重引。有名异法者。如
    指指月等名也
    云何作愿心常作愿一心专念毕竟往生安乐
    国土欲如实修行奢摩他故 译奢摩他曰
    止。止者止心一处不作恶也。此译名乃不
    乖大意于义未满。何以言之。如止心鼻
    端。亦名为止。不净观止贪慈悲观止?因
    缘观止痴。如是等亦名为止。如人将行
    不行亦名为止。是知止语浮漫。不正得奢
    摩他名也。如椿柘榆柳。虽皆名木若但云
    木安得榆柳耶。奢摩他云止者今有三
    义。一者一心专念阿弥陀如来。愿生彼土。
    此如来名号及彼国土名号能止一切恶。二
    者彼安乐土过三界道。若人亦生彼国。自
    然止身口意恶。三者阿弥陀如来正觉住持
    力自然止求声闻辟支佛心。此三种止。从
    如来如实功德生。是故言欲如实修行奢摩
    他故
    云何观察智慧观察正念观彼欲如实修行??br> 婆舍那故 译?称派崮窃还邸5?貉怨?br> 义亦未满。何以言之。如观身无常苦空无
    我九相等皆名为观。亦如上木名不得椿
    柘也。?称派崮窃乒壅咭嘤卸?濉R徽咴?br> 此作想观彼三种庄严功德。此功德如实故
    修行者亦得如实功德。如实功德者决定得
    生彼土。二者亦得生彼净土即见阿弥陀
    佛。未证净心菩萨毕竟得证平等法身。与
    净心菩萨与上地菩萨毕竟同得寂灭平
    等。是故言欲如实修行?称派菽枪?br> 彼观察有三种何等三种一者观察彼佛国土
    庄严功德二者观察阿弥陀佛庄严功德三者
    观察彼诸菩萨庄严功德 心缘其事曰观。
    观心分明曰察
    云何回向不舍一切苦恼众生心常作愿回向
    为首得成就大悲心故 回向有二种相。一
    者往相二者还相。往相者。以己功德回施
    一切众生。作愿共往生彼阿弥陀如来安乐
    净土。还相者。生彼土已。得奢摩他?称派?br> 那方便力成就。回入生死稠林教化一切众
    生共向佛道。若往若还皆为拔众生渡生
    死海。是故言回向为首得成就大悲心故
     观察体相者此分中有二体。一者器体二
    者众生体。器分中又有三重。一者国土体
    相。二者示现自利利他。三者入第一义谛
     国土体相者
    云何观察彼佛国土庄严功德彼佛国土庄严
    功德者成就不可思议力故如彼摩尼如意宝
    性相似相对法故 不可思议力者。总指彼
    佛国土十七种庄严功德力。不可得思议
    也。诸经统言。有五种不可思议。一者众生
    多少不可思议。二者业力不可思议。三者龙
    力不可思议。四者禅定力不可思议。五者佛
    法力不可思议。此中佛土不可思议。有二种
    力。一者业力。谓法藏菩萨出世善根大愿业
    力所成。二者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力所
    摄。此不可思议如下十七种。一一相皆不
    可思议。至文当释。如彼摩尼如意宝性相
    似相对者。借彼摩尼如意宝性示安乐佛土
    不可思议性也。诸佛入涅??时。以方便力
    留碎身舍利以福众生。众生福尽。此舍利
    变为摩尼如意宝珠。此珠多在大海中。大龙
    王以为首饰。若转轮圣王出世。以慈悲方
    便能得此珠。于阎浮提作大饶益。若须
    衣服饮食灯明乐具随意所欲种种物时。王
    便洁斋置珠于长竿头发愿言。若我实是转
    轮王者。愿宝珠雨如此之物。若遍一里若
    十里若百里随我心愿。尔时即便于虚空中
    雨种种物。皆称所须满足天下一切人愿。
    以此宝性力故。彼安乐佛土亦如是。以安
    乐性种种成就故。相似相对者。彼宝珠力
    求衣食者能雨衣食等物。称求者意。非是
    不求。彼佛土则不然。性满足成就故无所
    乏少。片取彼性为喻。故言相似相对。又彼
    宝但能与众生衣食等愿。不能与众生无
    上道愿。又彼宝但能与众生一身愿。不能
    与众生无量身愿。有如是等无量差别。故
    言相似
    观察彼佛国土庄严功德成就者有十七种应
    知何等十七一者庄严清净功德成就二者庄
    严量功德成就三者庄严性功德成就四者庄
    严形相功德成就五者庄严种种事功德成就
    六者庄严妙色功德成就七者庄严触功德成
    就八者庄严三种功德成就九者庄严雨功德
    成就十者庄严光明功德成就十一者庄严妙
    声功德成就十二者庄严主功德成就十三者
    庄严眷属功德成就十四者庄严受用功德成
    就十五者庄严无诸难功德成就十六者庄严
    大义门功德成就十七者庄严一切所求满足
    功德成就 先举章门次续提释
    庄严清净功德成就者偈言观彼世界相胜过
    三界道故 此云何不思议。有凡夫人烦恼
    成就亦得生彼净土。三界系业毕竟不牵。
    则是不断烦恼得涅??分。焉可思议
    庄严量功德成就者偈言究竟如虚空广大无
    边际故 此云何不思议。彼国人天若意欲
    宫殿楼阁若广一由旬若百由旬若千由旬千
    间万间。随心所成。人各如此。又十方世界
    众生愿往生者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一时
    一日之顷算数所不能知其多少。而彼世
    界常若虚空无迫迮相。彼中众生住如此
    量中。志愿广大亦如虚空无有限量。彼国
    土量能成众生心行量。何可思议
    庄严性功德成就者偈言正道大慈悲出世善
    根生故 此云何不思议。譬如迦罗求罗虫
    其形微小。若得大风身如大山。随风大
    小为己身相。生安乐众生亦复如是。生彼
    正道世界。即成就出世善根入正定聚。亦
    如彼风非身而身。焉可思议
    庄严形相功德成就者偈言净光明满足如
    镜日月轮故 此云何不思议。夫忍辱得端
    正。我心影向也。一得生彼无?忍之殊。人
    天色像平等妙绝。盖净光之力也。彼光非心
    行而为心行之事。焉可思议
    庄严种种事功德成就者偈言备诸珍宝性
    具足妙庄严故 此云何不思议。彼种种事或
    一宝十宝百千种宝随心称意无不具足。
    若欲令无?┭苫?弧P牡米栽谟雄u神通。
    安可思议
    庄严妙色功德成就者偈言无垢光炎炽明净
    曜世间故 此云何不思议。其光曜事则映
    彻表里。其光曜心则终尽无明。光为佛事。
    焉可思议
    庄严触功德成就者偈言宝性功德草柔软左
    右旋触者生胜乐过迦旃邻陀故 此云何不
    思议。夫宝例坚强而此柔软。触乐应着而此
    增道。事同爱作。何可思议。有菩萨字爱
    作。形容端正生人染着。经言。染之者或生
    天上或发菩提心
    庄严三种功德成就者有三种事应知何等三
    种一者水二者地三者虚空 此三种所以并
    言者。以同类故也。何以言之。一者六大类。
    所谓虚空识地水火风。二者无分别类。所谓
    地水火风虚空。但言三类者。识一大属众
    生世间故。火一大彼中无故。虽有风风不
    可见故。无住处故。是以六大五类中取有
    而可庄严。三种并言之
    庄严水功德成就者偈言宝华千万种弥覆池
    流泉微风动华叶交错光乱转故 此云何不
    思议。彼净土人天非水谷身。何须水耶。清
    净成就不须洗濯。复何用水耶。彼中无四
    时。常调适不烦热。复何须水耶。不须而
    有。当有所以。经言。彼诸菩萨及声闻若入
    宝地。意欲令水没足水即没足。欲令至
    膝水即至膝。欲令至腰水即至腰。欲令
    至颈水即至颈。欲令灌身自然濯身。欲
    令还复水辄还复。调和冷??自然随意。开
    神悦体荡除心垢。清明澄洁净若无形。
    宝沙映彻无深不照。微澜回流转相灌注。
    安祥徐逝不迟不疾。波扬无量。自然妙声
    随其所应莫不闻者。或闻佛声或闻法
    声或闻僧声。或闻寂静声空无我声大慈悲
    声波罗蜜声。或闻十力无畏不共法声诸通
    慧声无所作声不起灭声无生忍声乃至甘露
    灌顶众妙法声。如是等声称其所闻欢喜无
    量。随顺清净离欲寂灭真实之义。随顺三
    宝力无所畏不共之法。随顺通慧菩萨声闻
    所行之道。无有三涂苦难之名。但有自然
    快乐之音。是故其国名曰安乐。此水为佛
    事。安可思议
    庄严地功德成就者偈言宫殿诸楼阁观十方
    无碍杂树异光色宝栏遍围?故 此云何不
    思议。彼种种事或一宝十宝百宝无量宝随
    心称意庄严具足此庄严事。如净明镜十
    方国土净秽诸相善恶业缘一切悉现。彼中
    人天见斯事故探汤不及之情自然成就。
    亦如诸大菩萨以照法性等宝为冠。此宝
    冠中皆见诸佛。又了达一切诸法之性。又
    如佛说法华经时。放眉间光照于东方万
    八千土皆如金色。从阿鼻狱上至有顶诸
    世界中六道众生生死所趣善恶业缘受报好
    丑于此悉见。盖斯类也。此影为佛事。安可
    思议
    庄严虚空功德成就者偈言无量宝交络罗网
    遍虚空种种铃发响宣吐妙法音故 此云何
    不思议。经言。无量宝网弥覆佛土。皆以金
    缕真珠百千杂宝奇妙珍异庄严校饰。周匝
    四面垂以宝铃。光色晃耀尽极严丽。自然
    德风徐起微动。其风调和不寒不暑。温凉
    柔软不迟不疾。吹诸罗网及众宝树。演发
    无量微妙法音。流布万种温雅德香。其有闻
    者尘劳垢习自然不起。风触其身皆得快
    乐。此声为佛事。焉可思议
    庄严雨功德成就者偈言雨华衣庄严无量香
    普薰故 此云何不思议。经言。风吹散华遍
    满佛土。随色次第。而不杂乱。柔软光泽馨
    香芬烈。足履其上陷下四寸。随举足已还
    复如故。华用已讫地辄开裂以次化没。清净
    无遗随其时节风吹散华如是六返。又众
    宝莲华周满世界。一一宝华百千亿叶。其华
    光明无量种色。青色青光白色白光。玄黄朱
    紫光色亦然?リ驶览妹麝兹赵隆R灰换??br> 出三十六百千亿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
    千亿佛。身色紫金相好殊特。一一诸佛又放
    百千光明。普为十方说微妙法。如是诸佛
    各各安立无量众生于佛正道。华为佛事。
    安可思议
    庄严光明功德成就者偈言佛慧明净日除世
    痴?冥故 此云何不思议。彼土光明从如
    来智慧报起。触之者无明黑?终必消除。光
    明非慧能为慧用。焉可思议
    庄严妙声功德成就者偈言梵声悟深远微妙
    闻十方故 此云何不思议。经言。若人但闻
    彼国土清净安乐克念愿生。亦得往生则
    入正定聚。此是国土名字为佛事。安可思

    庄严主功德成就者偈言正觉阿弥陀法王善
    住持故 此云何不思议。正觉阿弥陀不可
    思议。彼安乐净土为正觉阿弥陀善力住持。
    云何可得思议耶。住名不异不灭。持名不
    散不失。如以不朽药涂种子。在水不澜
    在火不?鳌5靡蛟翟蛏?:我怨省2恍嘁?br> 力故。若人一生安乐净土。后时意愿生三
    界教化众生。舍净土命随愿得生。虽生
    三界杂生水火中。无上菩提种子毕竟不
    朽。何以故。以迳正觉阿弥陀善住持故
    庄严眷属功德成就者偈言如来净华众正觉
    华化生故 此云何不思议。凡是杂生世界
    若胎若卵若湿若化眷属若干苦乐万品。以
    杂业故。彼安乐国土莫非是阿弥陀如来正
    觉净华之所化生。同一念佛无别道故。远
    通夫四海之内皆为兄弟也。眷属无量。焉
    可思议
    庄严受用功德成就者偈言爱乐佛法味禅三
    昧为食故 此云何不思议。不食而资命。盖
    所资有以也。岂不是如来满本愿乎。乘佛
    愿为我命。焉可思议
    庄严无诸难功德成就者偈言永离身心恼受
    乐常无间故 此云何不思议。经言。身为苦
    器心为恼端。而彼有身有心而受乐无
    间。安可思议
    庄严大义门功德成就者偈言大乘善根界等
    无讥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故 净土
    果报离二种讥嫌过。应知。一者体。二者名。
    体有三种。一者二乘人。二者女人。三者诸
    根不具人。无此三过故名离体讥嫌。名亦
    有三种。非但无三体。乃至不闻二乘女人
    诸根不具三种名。故名离名讥嫌。等者平等
    一相故。此云何不思议。夫诸天共器饭有随
    福之色。足指按地乃详金砾之旨。而愿
    往生者本则三三之品。今无一二之殊。亦如
    淄渑(食陵反)。一味。焉可思议
    庄严一切所求满足功德成就者偈言众生所
    愿乐一切能满足故 此云何不思议。彼国
    人天若欲愿往他方世界无量佛刹供养诸
    佛菩萨。及所须供养之具无不称愿。又欲
    舍彼寿命向余国生修短自在。随愿皆得。
    未阶自在之位而同自在之用。焉可思议
     示现自利利他者
    略说彼阿弥陀佛国土十七种庄严功德成就
    示现如来自身利益大功德力成就利益他功
    德成就故 言略者。彰彼净土功德无量非
    唯十七种也。夫须弥之入芥子。毛孔之纳
    大海。岂山海之神乎。毛芥之力乎。能神者神
    之耳。是故十七种虽曰利他。自利之义炳
    然。可知
     入第一义谛者
    彼无量寿佛国土庄严第一义谛妙境界相十
    六句及一句次第说应知 第一义谛者。佛
    因缘法也。此谛是境义。是故庄严等十六句
    称为妙境界相。此义至入一法句文当更
    解释。及一句次第者。谓观器净等。总别十
    七句观行次第也。云何起次。建章言归命
    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此中有疑。疑言。生
    为有本众累之元。弃生愿生。生何可尽。
    为释此疑是故观彼净土庄严功德成就。
    明彼净土是阿弥陀如来清净本愿无生之
    生。非如三有虚妄生也。何以言之。夫法性
    清净毕竟无生。言生者是得生者之情耳。生
    苟无生。生何所尽。尽夫生者上失无为能
    为之身。下湎(醉。亡善反)三空不空之痼(废也病也。工路反)。
    根败永亡号振三千。无反无复于斯招耻。
    体夫生理。谓之净土。净土之宅所谓十七
    句是也。十七句中总别为二。初句是总相。
    所谓是清净佛土过三界道。彼过三界有
    何相。下十六种庄严功德成就相是也。一者
    量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故。既知量。此
    量以何为本。是故观性。性是本义。彼净
    土从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既言出世善
    根。此善根生何等相。是故次观庄严形相。
    既知形相。宜知形相何等体。是故次观种
    种事。既知种种事。宜知种种事妙色。是故
    次观妙色。既知妙色。此色有何触。是故次
    观触。既知身触。应知眼触。是故次观水
    地虚空庄严三事。既知眼触。应知鼻触。是
    故次观衣华香薰。既知眼鼻等触。须知离
    染。是故次观佛慧明照。既知慧光净力。宜
    知声名远近。是故次观梵声远闻。既知声
    名。宜知谁为增上。是故次观主。既知有
    主。谁为主眷属。是故次观眷属。既知眷属。
    宜知此眷属若为受用。是故次观受用。既
    知受用。宜知此受用有难无难。是故次观
    无诸难。既知无诸难。以何义故无诸难。是
    故次观大义门。既知大义门。宜知大义门
    满不满。是故次观所求满足。复次此十七句
    非但释疑。观此十七种庄严成就。能生真
    实净信必定得生彼安乐佛土。问曰。上言
    知生无生。当是上品生者。若下下品人乘
    十念往生。岂非取实生耶。但取实生即
    堕二执。一恐不得往生。二恐更生生惑。答
    譬如净摩尼珠置之浊水水即清净。若人
    虽有无量生死之罪浊。闻彼阿弥陀如来至
    极无生清净宝珠名号投之浊心。念念之中
    罪灭心净即得往生。又是摩尼珠以玄黄
    币裹投之于水。水即玄黄一如物色。彼清
    净佛土有阿弥陀如来无上宝珠。以无量庄
    严功德成就帛裹。投之于所往生者心水。
    岂不能转生见为无生智乎。又如冰上
    燃火。火猛则冰解。冰解则火灭。彼下品人虽
    不知法性无生。但以称佛名力作往生
    意愿生彼土。彼土是无生界。见生之火自
    然而灭
     众生体者此分中有二重。一者观佛。二者
    观菩萨。观佛者
    云何观佛庄严功德成就观佛庄严功德成
    就者有八种相应知 此观义已彰前偈
    何等八种一者庄严座功德成就二者庄严身
    业功德成就三者庄严口业功德成就四者庄
    严心业功德成就五者庄严大众功德成就
    六者庄严上首功德成就七者庄严主功德成
    就八者庄严不虚作住持功德成就何者庄严
    座功德成就偈言无量大宝王微妙净华台故
     若欲观座当依观无量寿经
    何者庄严身业功德成就偈言相好光一寻色
    像超群生故 若欲观佛身当依观无量寿

    何者庄严口业功德成就偈言如来微妙声梵
    响闻十方故 何者庄严心业功德成就偈言
    同地水火风虚空无分别故无分别者无分别
    心故 凡夫众生以身口意三业造罪。
    轮转三界无有穷已。是故诸佛菩萨庄严
    身口意三业。用治众生虚诳三业也。云何
    用治众生。以身见故受三涂身卑贱身丑
    陋身八难身流转身。如是等众生见阿弥陀
    如来相好光明身者。如上种种身业系缚皆
    得解脱。入如来家毕竟得平等身业。众生
    以?x慢故诽谤正法毁訾贤圣捐庳尊
    长(尊者君父师也。长者有德之人及兄党也)。如是之人应受拔舌苦
    ?哑苦言教不行苦无名闻苦如是等种种
    诸苦众生闻阿弥陀如来至德名号说法音
    声。如上种种口业系缚皆得解脱。入如来
    家毕竟得平等口业。众生以邪见故心生
    分别。若有若无若非若是若好若丑若善若
    恶若彼若此。有如是等种种分别。以分别
    故长沦三有受种种分别苦取舍苦。长寝
    大夜无有出期。是众生若遇阿弥陀如来
    平等光照。若闻阿弥陀如来平等意业。是等
    众生如上种种意业系缚皆得解脱。入如来
    家毕竟得平等意业。问曰。心是觉知相。云
    何可得同地水火风无分别耶。答曰。心虽
    知相入实相则无知也。譬如蛇性虽曲入
    竹筒则直。又如人身若?刺若蜂螫(式亦反)。则
    有觉知。若石蛭(之一反)。?n若甘刀割则无觉知。
    如是等有知无知在于因缘。若在因缘则
    非知非无知也。问曰。心入实相可令无
    知。云何得有一切种智耶。答曰。凡心有
    知则有所不知。圣心无知故无所不知。
    无知而知。知即无知也。问曰。既言无知故
    无所不知。若无所不知者。岂不是知种
    种法耶。既知种种之法。复云何言无所分
    别耶。答曰。诸法种种相皆如幻化。然幻化
    象马非无长颈鼻手足异。而智者观之岂
    言定有象马分别之耶
    何者庄严大众功德成就偈言天人不动众清
    净智海生故何者庄严上首功德成就偈言如
    须弥山王胜妙无过者故何者庄严主功德成
    就偈言天人丈夫众恭敬绕瞻仰故何者庄严
    不虚作住持功德成就偈言观佛本愿力遇无
    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故 不虚作
    住持功德成就者。盖是阿弥陀如来本愿力
    也。今当略示虚作之相不能住持。用显彼
    不虚作住持之义。人有辍(止也。贞劣反)。餐养士。或
    叠起舟中积金盈库。而不免饿死。如斯
    之事触目皆是。得非作得在非守在。皆
    由虚妄业作不能住持也。所言不虚作住
    持者。依本法藏菩萨四十八愿今日阿弥陀
    如来自在神力。愿以成力力以就愿。愿不
    徒然力不虚设。力愿相符毕竟不差故曰
    成就
    即见彼佛未证净心菩萨毕竟得证平等法身
    与净心菩萨与上地诸菩萨毕竟同得寂灭平
    等故 平等法身者八地已上法性生身菩萨
    也。寂灭平等者即此法身菩萨所证寂灭平
    等之法也。以得此寂灭平等法故名为
    平等法身。以平等法身菩萨所得故名为
    寂灭平等法也。此菩萨得报生三昧。以
    三昧神力能一处一念一时遍十方世界。种
    种供养一切诸佛及诸佛大会众海。能于无
    量世界无佛法僧处。种种示现种种教化。
    度脱一切众生常作佛事。初无往来想供
    养想度脱想。是故此身名为平等法身。此法
    名为寂灭平等法也。未证净心菩萨者初地
    已上七地已还诸菩萨也。此菩萨亦能现身。
    若百若千若万若亿若百千万亿无佛国土
    施作佛事。要须作心入三昧。乃能非
    不非心。以作心故名为未得净心。此菩萨
    愿生安乐净土即见阿弥陀佛见阿弥陀
    佛时与上地诸菩萨毕竟身等法等。龙树
    菩萨婆薮??头菩萨辈愿生彼者当为此
    耳。问曰。案十地经。菩萨进趣阶级渐有无
    量功勋。迳多劫数然后乃得此。云何见
    阿弥陀佛时毕竟与上地诸菩萨身等法等
    耶。答曰。言毕竟者未言即等也。毕竟
    不失此等故言等耳。问曰。若不即等复何
    待言菩萨。但登初地以渐增进自然当与
    佛等。何假言与上地菩萨等。答曰。菩萨
    于七地中得大寂灭。上不见诸佛可求。下
    不见众生可度。欲舍佛道证于实际。尔
    时若不得十方诸佛神力加劝。即便灭度与
    二乘无异。菩萨若往生安乐见阿弥陀佛。
    即无此难。是故须言毕竟平等。复次无量
    寿经中。阿弥陀如来本愿言。设我得佛。他
    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
    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
    弘誓镫积累德本。度脱一切游诸佛国修
    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无量
    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
    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
    正觉。案此经推彼国菩萨。或可不从一
    地至一地。言十地阶次者。是释迦如来于
    阎浮提一应化道耳。他方净土何必如此。五
    种不思议中佛法最不可思议。若言菩萨必
    从一地至一地无超越之理。未敢详也。
    譬如有树名曰好坚。是树地生百岁。乃具
    一日长高百丈。日日如此。计百岁之长岂
    类修松耶。见松生长日不过寸。闻彼好
    坚何能不疑。即曰有人闻释迦如来证罗
    汉于一听制无生于终朝。谓是接诱之言
    非称实之说。闻此论事亦当不信。夫非常
    之言不入常人之耳。谓之不然亦其宜也
    略说八句示现如来自利利他功德庄严次第
    成就应知 此云何次第。前十七句是庄严
    国土功德成就。既知国土相。应知国土之
    主。是故次观佛庄严功德。彼佛若为庄严。
    于何处坐。是故先观座。既知座已。宜知座
    主。是故次观佛庄严身业。既知身业。应知
    有何声名。是故次观佛庄严口业。既知名
    闻。宜知得名所以。是故次观庄严心业。既
    知三业具足。应为人天大师堪受化者是
    谁。是故次观大众功德。既知大众有无量
    功德。宜知上首者谁。是故次观上首。上首
    是佛。既知上首。恐同长幼。是故次观主。
    既知是主。主有何增上。是故次观庄严不
    虚作住持。八句次第成已。观菩萨者
    云何观察菩萨庄严功德成就观察菩萨庄严
    功德成就者观彼菩萨有四种正修行功德成
    就应知 真如是诸法正体。体如而行则是
    不行。不行而行名如实修行。体唯一如而义
    分为四。是故四行以一正统之
    何者为四一者于一佛土身不动摇而遍十方
    种种应化如实修行常作佛事偈言安乐国清
    净常转无垢轮化佛菩萨日如须弥住持故开
    诸众生淤泥华故 八地已上菩萨常在三
    昧。以三昧力身不动本处而能遍至十方
    供养诸佛教化众生。无垢轮者佛地功德
    也。佛地功德无习气烦恼垢。佛为诸菩萨
    常转此法轮。诸大菩萨亦能以此法轮开
    导一切无暂时休息。故言常转。法身如日
    而应化身光遍诸世界也。言日未足。以明
    不动复言如须弥住持也。淤泥华者。经言
    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卑湿淤泥乃生莲华。
    此喻凡夫在烦恼泥中为菩萨开导能生
    佛正觉华。谅夫绍隆三宝常使不绝
    二者彼应化身一切时不前不后一心一念放
    大光明悉能遍至十方世界教化众生种种方
    便修行所作灭除一切众生苦故偈言无垢庄
    严光一念及一时普照诸佛会利益诸群生故
     上言不动而至。容或至有前后。是故复
    言一念一时无前后也
    三者彼于一切世界无余照诸佛会大众无余
    广大无量供养恭敬赞叹诸佛如来功德偈言
    雨天乐华衣妙香等供养赞诸佛功德无有分
    别心故 无余者。明遍至一切世界一切诸
    佛大会无有一世界一佛会不至也。肇公
    言。法身无像而殊形并应至韵。无言而玄
    籍弥布。冥权无谋而动与事会。盖斯意也
    四者彼于十方一切世界无三宝处住持庄严
    佛法僧宝功德大海遍示令解如实修行偈言
    何等世界无佛法功德宝我愿皆往生示佛法
    如佛故 上三句虽言遍至。皆是有佛国土。
    若无此句。便是法身有所不法。上善有所
    不善。观行体相竟。已下是解义中第四重
    名为净入愿心。净入愿心者
    又向说观察庄严佛土功德成就庄严佛功德
    成就庄严菩萨功德成就此三种成就愿心庄
    严应知 应知者。应知此三种庄严成就由
    本四十八愿等清净愿心之所庄严。因净故
    果净。非无因他因有也
    略说入一法句故 上国土庄严十七句如来
    庄严八句菩萨庄严四句为广。入一法句为
    略。何故示现广略相入。诸佛菩萨有二种
    法身。一者法性法身。二者方便法身。由法
    性法身生方便法身。由方便法身出法性
    法身。此二法身异而不可分。一而不可同。
    是故广略相入统以法名。菩萨若不知广略
    相入。则不能自利利他
    一法句者谓清净句清净句者谓真实智慧无
    为法身故 此三句展转相入。依何义名之
    为法。以清净故。依何义名为清净。以真
    实智慧无为法身故。真实智慧者实相智慧
    也。实相无相故真智无知也。无为法身者法
    性身也。法性寂灭故法身无相也。无相故能
    无不相。是故相好庄严即法身也。无知故
    能无不知。是故一切种智即真实智慧也。
    以真实而目智慧。明智慧非作非非作
    也。以无为而标法身。明法身非色非非
    色也。非于非者岂非非之能是乎。盖无非
    之曰是也。自是无待复非是也。非是非非
    百非之所不喻。是故言清净句。清净句者
    谓真实智慧无为法身也
    此清净有二种应知 上转入句中。通一法
    入清净。通清净入法身。今将别清净出
    二种故。故言应知
    何等二种一者器世间清净二者众生世间清
    净器世间清净者如向说十七种庄严佛土
    功德成就是名器世间清净众生世间清净者
    如向说八种庄严佛功德成就四种庄严菩萨
    功德成就是名众生世间清净如是一法句摄
    二种清净义应知 夫众生为别报之体。国
    土为共报之用。体用不一所以应知。然
    诸法心成无余境界。众生及器复不得异不
    得一。不一则义分。不异同清净。器者用
    也。谓彼净土是彼清净众生之所受用故名
    为器。如净食用不净器。以器不净故食亦
    不净。不净食用净器。食不净故器亦不净。
    要二俱洁乃得称净。是以一清净名必摄
    二种。问曰。言众生清净则是佛与菩萨。彼
    诸人天得入此清净数不。答曰。得名清净
    非实清净。譬如出家圣人以杀烦恼贼故
    名为比丘。凡夫出家者持戒破戒皆名比
    丘。又如灌顶王子初生之时。具三十二相
    即为七宝所属。虽未能为转轮王事亦
    名转轮王。以其必为转轮王故。彼诸人天
    亦复如是。皆入大乘正定之聚。毕竟当得
    清净法身。以当得故得名清净。善巧摄化

    如是菩萨奢摩他?称派崮枪懵孕扌谐删腿?br> 软心 柔软心者。谓广略止观相顺修行成
    不二心也。譬如以水取影清静相资而成
    就也
    如实知广略诸法 如实知者。如实相而知
    也。广中二十九句略中一句莫非实相也
    如是成就巧方便回向 如是者。如前后广
    略皆实相也。以知实相故则知三界众生
    虚妄相也。知众生虚妄则生真实慈悲也。
    知真实法身则起真实归依也。慈悲之与
    归依巧方便在下
    何者菩萨巧方便回向菩萨巧方便回向者谓
    说礼拜等五种修行所集一切功德善根不求
    自身住持之乐欲拔一切众生苦故作愿摄取
    一切众生共同生彼安乐佛国是名菩萨巧方
    便回向成就 案王舍城所说无量寿经。三
    辈生中虽行有优劣。莫不皆发无上菩提
    之心此无上菩提心即是愿作佛心。愿作佛
    心即是度众生心。度众生心即摄取众生
    生有佛国土心。是故愿生彼安乐净土者
    要发无上菩提心也。若人不发无上菩提
    心。但闻彼国土受乐无间。为乐故愿生。
    亦当不得往生也。是故言不求自身住持
    之乐。欲拔一切众生苦故。住持乐者。谓彼
    安乐净土为阿弥陀如来本愿力之所住持
    受乐无间也。凡释回向名义。谓以己所集
    一切功德施与一切众生共向佛道。巧方
    便者。谓菩萨愿以己智慧火烧一切众生
    烦恼草木。若有一众生不成佛我不作佛。
    而众生未尽成佛。菩萨已自成佛。譬如火
    栝(听念反)。欲摘(听历反)。一切草木烧令使尽。草木
    未尽火栝已尽。以后其身而身先故名
    巧方便。此中言方便者。谓作愿摄取一切
    众生共同生彼安乐佛国。彼佛国即是毕竟
    成佛道路无上方便也。障菩提门者
    菩萨如是善知回向成就即能远离三种菩
    提门相违法何等三种一者依智慧门不求自
    乐远离我心贪着自身故 知进守退曰智。
    知空无我曰慧。依智故不求自乐。依慧
    故远离我心贪着自身
    二者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安众生
    心故 拔苦曰慈与乐曰悲。依慈故拔一
    切众生苦。依悲故远离无安众生心
    三者依方便门怜愍一切众生心远离供养恭
    敬自身心故 正直曰方外己曰便。依正
    直故生怜愍一切众生心。依外己故远离
    供养恭敬自身心
    是名远离三种菩提门相违法
     顺菩提门者
    菩萨远离如是三种菩提门相违法得三种随
    顺菩提门法满足故何等三种一者无染清净
    心以不为自身求诸乐故 菩提是无染清净
    处。若为身求乐即违菩提。是故无染清净
    心是顺菩提门
    二者安清净心以拔一切众生苦故 菩提是
    安稳一切众生清净处。若不作心拔一切
    众生离生死苦。即便违菩提。是故拔一切
    众生苦是顺菩提门
    三者乐清净心以令一切众生得大菩提故以
    摄取众生生彼国土故 菩提是毕竟常乐处。
    若不令一切众生得毕竟常乐则违菩提。
    此毕竟常乐依何而得。依大乘门。大乘门
    者。谓彼安乐佛国土是也。是故又言以摄取
    众生生彼国土故
    是名三种随顺菩提门法满足应知
     名义摄对者
    向说智慧慈悲方便三种门摄取般若般若摄
    取方便应知 般若者达如之慧名。方便者
    通权之智称。达如则心行寂灭。通权则备
    省众机。省机之智备应而无知。寂灭之慧
    亦无知而备省。然则智慧方便相缘而动相
    缘而静。动不失静智慧之功也。静不废动
    方便之力也。是故智慧慈悲方便摄取般若。
    般若摄取方便。应知者。谓应知智慧方便
    是菩萨父母。若不依智慧方便。菩萨法则
    不成就。何以故。若无智慧为众生时则堕
    颠倒。若无方便观法性时则证实际。是故
    应知
    向说远离我心不贪着自身远离无安众生心
    远离供养恭敬自身心此三种法远离障菩提
    心应知 诸法各有障碍相如风能障静土
    能障水湿能障火。五黑十恶障人天。四颠
    倒障声闻果。此中三种不远离障菩提心。
    应知者。若欲得无障当远离此三种障碍

    向说无染清净心安清净心乐清净心此三种
    心略一处成就妙乐胜真心应知 乐有三
    种。一者外乐。谓五识所生乐。二者内乐。谓
    初禅二禅三禅意识所生乐。三者法乐(五角反)
    乐(鲁各反)。谓智慧所生乐。此智慧所生乐从爱
    佛功德起。是远离我心远离无安众生心远
    离自供养心。是三种心清净增进。略为妙乐
    胜真心。妙言其好。以此乐缘佛生故。胜言
    胜出三界中乐。真言不虚伪不颠倒。愿事
    成就者
    如是菩萨智慧心方便心无障心胜真心能生
    清净佛国土应知 应知者。谓应知此四种
    清净功德能得生彼清净佛国土。非是他缘
    而生也
    是名菩萨摩诃萨随顺五种法门所作随意自
    在成就如向所说身业口业意业智业方便智
    业随顺法门故 随意自在者。言此五种功
    德力能生清净佛土出没自在也。身业者礼
    拜也。口业者赞叹也。意业者作愿也。智业者
    观察也。方便智业者回向也。言此五种业和
    合则是随顺往生净土法门自在业成就。利
    行满足者
    复有五种门渐次成就五种功德应知何者五
    门一者近门二者大会众门三者宅门四者屋
    门五者园林游戏地门 此五种示现入出次
    第相。入相中初至净土是近相。谓入大乘
    正定聚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入净土
    已便入如来大会众数。入众数已当至修
    行安心之宅。入宅已当至修行所居屋宇
    (尤举反)。修行成就已当至教化地。教化地即是
    菩萨自娱乐地。是故出门称园林游戏地门
    此五种门初四种门成就入功德第五门成就
    出功德 此入出功德门何者是。释言
    入第一门者以礼拜阿弥陀佛为生彼国故得
    生安乐世界是名入第一门 礼佛愿生佛
    国是初功德相
    入第二门者以赞叹阿弥陀佛随顺名义称如
    来名依如来光明智相修行故得入大会众
    数是名入第二门 依如来名义赞叹是第
    二功德相
    入第三门者以一心专念作愿生彼修奢摩
    他寂静三昧行故得入莲华藏世界是名入第
    三门 为修寂静止故一心愿生彼国。是
    第三功德相
    入第四门者以专念观察彼妙庄严修?称派?br> 那故得到彼处受用种种法味乐是名入第四
    门 种种法味乐者。?称派崮侵杏泄鄯鸸?br> 土清净味摄受众生大乘味毕竟住持不虚作
    味类事起行愿取佛土味。有如是等无量庄
    严佛道味故言种种。是第四功德相
    出第五门者以大慈悲观察一切苦恼众生示
    应化身回入生死园烦恼林中游戏神通至教
    化地以本愿力回向故是名出第五门 示应
    化身者。如法华经普门示现之类也。游戏
    有二义。一者自在义。菩萨度众生。譬如狮
    子搏鹿所为不难。如似游戏。二者度无所
    度义。菩萨观众生毕竟无所有。虽度无量
    众生。而实无一众生得灭度者。示度众生
    如似游戏。言本愿力者。示大菩萨于法身
    中常在三昧而现种种身种种神通种种说
    法皆以本愿力起。譬如阿修罗琴虽无鼓
    者而音曲自然。是名教化地第五功德相
    菩萨入四种门自利行成就应知 成就者。谓
    自利满足也。应知者。谓应知由自利故则
    能利他。非是不能自利而能利他也
    菩萨出第五门回向利益他行成就应知 成
    就者谓以回向因证教化地果。若因若果无
    有一事不能利他。应知者谓应知由利他
    故则能自利。非是不能利他。而能自利也
    菩萨如是修五念门行自利利他速得成就阿
    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佛所得法名为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以得此菩提故名为佛。
    今言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得早作
    佛也。阿名无。耨多罗名上。三藐名正。三
    名遍。菩提名道。统而译之名为无上正遍
    道。无上者。言此道穷理尽性更无过者。何
    以言之。以正故。正者圣智也。如法相而
    知故称为正智。法性无相故圣智无知也。
    遍有二种。一者圣心遍知一切法。二者法身
    遍满法界。若身若心无不遍也。道者无碍
    道也。经言。十方无碍人一道出生死。一道
    者一无碍道也。无碍者谓知生死即是涅??。
    如是等入不二法门无碍相也。问曰。有何
    因缘言速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答曰。论言。修五门行以自利利他成就故。
    然?求其本。阿弥陀如来为增上缘。他利
    之与利他谈有左右。若自佛而言。宜言利
    他。自众生而言。宜言他利。今将谈佛力。
    是故以利他言之。当知此意也。凡是生彼
    净土及彼菩萨人天所起诸行皆缘阿弥陀
    如来本愿力故。何以言之。若非佛力四十
    八愿便是徒设。今的取三愿用证义意。愿
    言。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
    国乃至十念。若不得生者不取正觉。唯
    除五逆诽谤正法。缘佛愿力故十念念佛
    便得往生。得往生故即免三界轮转之事。
    无轮转故。所以得速。一证也。愿言。设我
    得佛。国中人天不住正定聚必至灭度者
    不取正觉。缘佛愿力故住正定聚。住正
    定聚故必至灭度无诸回伏之难。所以得
    速。二证也。愿言。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
    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
    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
    德本。度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
    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
    无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
    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缘佛
    愿力故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
    贤之德。以超出常伦诸地行故。所以得
    速。三证也。以斯而推他力。为增上缘。得
    不然乎。当复引例示自力他力相如人
    畏三涂故受持禁戒。受持禁戒故能修禅
    定。以禅定故修习神通。以神通故能游四
    天下。如是等名为自力。又如劣夫跨驴不
    上。从转轮王行便乘虚空游四天下无
    所障碍。如是等名为他力。愚哉后之学
    者闻他力可乘当生信心。勿自局分也
    无量寿修多罗优婆提舍愿生偈略解义竟
     经始称如是彰信为能入。末言奉行表
    服膺事已。论初归礼明宗旨有由。终云义
    竟示所诠理毕。述作人殊于兹成例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卷下

    (朱)
    释昙鸾法师者并州汾水县人也。魏末高齐之初。犹
    在神智高远三国知闻。洞晓众经独出人外。梁
    国天子萧王恒向北礼菩萨。注解往生论裁成两
    卷。事出释迦才三卷净土论也
     建长八年丙辰七月廿五日
             愚秃亲鸾 八十四岁加点了
    (朱)
    宽永五戊辰载夏四月。准如上人为高命新本之论注
    二卷点余被仰付。则元祖圣人御点御本被出奉写
    之。以厥次新本调御点写留者也
     于时龙集戊辰仲夏下浣   ?浮∽印∮印】?br> (朱)
    惟时享保九甲辰仲冬廿七日。以京城西莲寺惠晓所
    持之本拜写之竟
                  释  惠  周
    (朱)
    这本者以予之舍兄河畿守驿北御堂盛泉寺惠周曾
    而写留洛阳西莲惠晓尊师所持之御点本。此顷时[?夕]
    校合于此印本者也。禀承实有由。后昆拜见之者
    必谨之谨之
     兹时享保十六辛亥岁腊月十日夜加点了
                 释利霁 三十二岁
    (青)
    这建保年之本者。曾洛下西莲惠晓师写置之。去享
    保甲辰岁寄讲于守口御堂之砌。师付于予之舍
    兄而令写留。予顷日时[?夕]校合于此本遗之于后
    世。当见者谨之谨之
     兹时享保十六辛亥岁腊月廿日夜加点了
                  释  利  霁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