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论疏部二 >
  • 俱舍论疏卷第20_分别随眠品第五之二

    分别随眠品第五之二

    论。诸有情类于此事中。已下大文第六明世
    缚事通局。于中有四。一世缚通局。二证三
    世有。三建立三世。四破三世有 此下两
    颂第一明世缚通局。此中意说。能系三世。对
    所系三世辨系通局。今言事者。是所系事。
    于此事中。随眠随增者名之为系。若不随
    增。不名为系。其随增者非要现缘。虽在过
    未。若未断位皆是随增。随增有二。一相应随
    增。二所缘随增。于未断位。一切随眠于自
    相应。相无差别皆随增也。于自所缘。相无
    差别遍随增也。所缘定故。不可说言于
    自所缘有遍.不遍。虽诸烦恼有自相.共
    相。意识.五识。缘境宽狭力用不同。遍自所
    缘相无差别。若将能系三世随眠。对其所
    系随于何事。辨三世惑系.不系别。于中即
    有遍.不遍异 有人浪释。恐烦不述 此
    两行颂。前一行半明自相惑。后半行颂明共
    相惑。就前文中。前三句明过.现六识自相
    惑。后三句简未来意.五不同。颂首云若于
    此事中未断七字。流至于下明系通局。必
    不断故。论曰至流至后门。此虽总分
    随眠有二。即是释颂若于此事中未断七字
    论。若此事中至定遍起故。明过.现六识自相
    惑系境不同。论。若未来世至皆能系缚。
    此释意识相应自相惑也。贪.?.慢三虽在
    未来。遍自所缘常恒决定。于未断然常
    系所缘。要因见闻方能现起。故于三世非
    定遍行。正理论云。贪.?.慢三是自相惑。如
    前已辨。诸圣教中处处见有分明文证。且
    如经言。佛告衣袋母。汝眼于色若不见时。
    彼色为缘起欲贪不。不尔大德。乃至广说。
    又契经说。佛告大母。汝意云何。诸所有色。
    非汝眼见。非汝曾见。非汝当见。非希求
    见。汝为因比起欲起贪起亲起爱等不。
    不尔大德。乃至广说(已上论文) 以贪.?.慢起不
    定故。于此事中但是已生未断即系此事。
    然于此中有系三世。亦得名为遍三世
    也。过去贪等。不能遍系三世一切有漏法
    尽。现在随其所缘广狭不同。但起即系。虽
    有通缘三世法者。亦无现在贪等能缘三
    世有漏法尽。若未来世意识相应别相烦恼。
    依总类说即缘三世有漏法尽。虽此不系
    即彼系故。非不亦有唯系过去及未来者。
    如一类贪唯系此眼识及相应法性决定者。
    此识不生。此岂不唯缘未来也法。准此
    亦有唯缘过.现世。亦有通系三世法者。过
    去.现在若生未断。即系现在.过去不见闻
    境。不为一切过去.现在贪等系缚。论。
    未来五识至亦能系三世。释五识相应惑也。
    若已生即系意与五同。故不别说。意识相
    应贪等。生与不生皆容遍行三世法也。五
    识相应生唯自世。不生遍三。所以别说
     不生遍三者。此由五识依.缘必同时故。生
    必同时。不生即容境界三世。以色等境
    行于三世不待识故。识若生。时必待境
    故。虽世不同。性缚定故 于中有二。或
    令所缘历其三世或于一所缘参差不定。
    分其三世。今应指事作斯问答 问颇
    有于此一色事中。此但指此事不问三世。
    即此事中三世贪等。于此事中为系不 答
    过去.现在贪.?.慢等。缘此事生未断即系。
    若过去.现在贪.?.慢等缘余法生。不系此
    事。及虽缘此一色事生。被对治道断即不
    系。系有一种。随已生不断。不系二类。谓不
    缘此生。及缘已断。此即通其六识。自相烦
    恼皆同此也。若在未来即有差别。意识相
    应定系此事。未来必有众多贪等。于所缘
    定性系此故。由此未来生与不生。皆有遍
    行。生与不生皆有系此一色事故。若眼识
    相应诸可生者名系自世。不名遍行。诸不
    生者定有一类系此事也。同色境中于一
    刹那。必有总.别众多识故。众多识中唯一
    得生。余不生故。无有过.现一色事中。不为
    未来众多不生眼识相应贪等系者。由此不
    生名为遍行。见.疑.无明过去.未来定系此
    一事也。此由二世皆遍行故。于现起者若
    缘即系。不缘不系。由此婆沙历六句等。作
    问答云。于此事中颇有过去爱结系。而有
    未来爱结系耶。未来爱结系。而为过去爱结
    系耶。此应顺前句答。如是但有过去爱结
    系。必为未来爱结系也。所以名为顺前句
    者历六句。一一句中皆有两句问答。此同
    前句故名顺前句也。亦名称前句答。第
    二句问云。颇有未来爱结系亦为过去爱结
    系耶。答云。若前不生生者已断即不系。
    若前生不断即系。此言断.不断望未来非
    等品说。爱有三品。于此一色事中容有三
    品爱。不缘此一色事生缘余事生。缘余事
    起此三品爱。皆不系此一色事。若前不。生不
    系。理合通于三品。前生已断不系。此于三
    品中。或是上品。或是中品。或上.中合说。必
    非下品。已说未来系故。断惑必三世同断
    故。若过去世下品断者。未来三品皆断。不可
    言有未来爱结系故。理定如上。若前生不
    断即系者。此亦通其三品。理必应尔 婆沙
    五十八历六问云。若于此事有过去爱结
    系。亦有未来耶 答如是 设有未来复
    有过去耶 答若前生未断即系。若前未生
    设生已断则不系 问若时过去爱结已断。
    即时未来爱结亦已断。若时过去爱结未断。
    即时未来爱结亦未断。今何故说若前生未
    断则系。若前未生设生已断则不系耶 外
    国诸师作如是说。若前生未断则系者。说
    中三品结。若前未生则不系者。说下三品
    结。设生已断则不系者。说上三品结。迦湿
    弥罗国诸论师言。若前生未断即系者。说九
    品结。若前未生则不系者。说后三品结。设
    生已断则不系者。说前六品结。如过去前
    六品爱结已断。未来亦尔。后三品爱结。虽未
    断而未生故。在未来为系非过去。此中意
    说。若于此事有未来爱结未断。亦有前生
    爱结未断。即于此事亦有过去爱结系义。
    若于此事虽有未来爱结未断。而前于此
    爱结未生。虽余处生。而于此事亦名未
    生。设生已断。即于此事无有过去爱结系
    义 已上第一句。理实品数应如前说。然
    婆沙云。若生未断即系说九品者据具缚
    说。若前不生即不系及生者已断即不系。
    皆据断六品说。即当一来果。此据有系故
    非不还果等。此以余处生名不系故。非
    是已断。断故非具缚。若前未生则不系者。
    说后三品据一来说。设生已断即不系者。
    说前六品亦是一来。应更思之 若于此
    事有过去爱结系亦有现在耶 答若现
    在前 设有现在复有过去耶 答若前生
    未断等(云云如前。已上第二句) 若于此事有未来爱结
    系亦有现在耶 答若现在前。设有现在
    复有未来耶 答。如是(已上第三句) 若于此事
     有过去爱结系。亦有未来.现在耶 答未来
    必系。现在若现在前 设有未来.现在。复有
    过去耶 答若前生未断等(已上第四句) 若于此
    事有未来爱结系。亦有过去.现在耶 答
    此中有四句(随其所应) 设有过去.现在。复有未
    来耶 答如是(已上第五句) 若于此事有现在
    爱结系。亦有过去.未来耶 答未来必系。
    过去若前生未断等。设过去.未来复有现
    在耶 答若现在前(已上第六句) 如爱结历六应
    知。恚.慢.嫉.悭非遍行无明结历六亦尔
     迷自相结义相似故。如见历六应知。
    取疑等历六亦尔。迷共相结义相似故。虽
    有广狭而亦相类(已上历六句) 若于此事有过
    去爱结。亦有过去恚结系耶 答若前生未
    断则系等 设有过去恚结系复有过去爱
    结系耶(已上小七第一句) 若于此事有过去爱结系。
    亦有未来恚结系耶 设有未来恚结系。复
    有过去爱结系耶(第二句) 若于此事有过去
    爱结系。亦有现在恚结系耶 设有现在恚
    结系。复有过去爱结系耶(第三句) 若于此事有
    过去爱结系。亦有过去.现在恚结系耶(答此中有
    四句) 设有.过去.现在恚结系。复有过去爱结系
    耶(已上第四句) 若于此事有过去爱。亦有未来.现
    在恚耶(答此中有三句) 设有未来.现在恚结。复有过
    去爱结系耶(已上第五句) 若于此事有过去爱结。
    亦有过去.未来恚结耶(答此中有三句) 设有过去.未
    来恚结复有过去爱结系耶(已上第六句) 若于此
    事有过去爱结系。亦有过去.未来.现在恚
    结系耶 答此中有五句。设有过去.未来.
    现在恚结系。复有过去爱结系耶(已上第七句) 如
    对恚结系。对嫉.悭结亦尔。以爱对彼作
    小七句。如小七大七亦尔。差别者以二对
    一。乃至以八对一。谓以过去爱结。恚结。先
    对过去慢结。次对未来次对现在次对
    过去现在。次对未来.现在。次对过去.未
    来。复对过去.未来.现在 问一行历六。小
    七。大七。有何差别 答复次以不相似法。
    对不相似法。作问答。不以世定故名一行。
    以相似法对相似法作问答。以世定故名
    历六。以不相似法对不相似法作问答。
    以世定以一对一故名小七。以相似法
    对不相似法作问答。以世定以二对一。
    乃至以八对一。故名大七。是谓差别。若共
    相惑即不同此答 颇有过去见结系亦未
    来也答曰。如是 颇有未来见结系亦过
    去耶 答曰。如是 此是以等问等。述可
    句答。若过去.未来对现在其过去.未来
    定系。现在若生即系。论。所余一切至能
    系此事。此释共相惑也 见疑无明者。无明
    是不共无明。相应无明如所相应说。此见.疑
    等过去.未来。皆遍系三世。现在不定。由此
    过.未皆是遍行。遍行三世故。今更总述。意
    识相应未来贪等。若生.不生皆是遍行。遍行
    三世故。过.现不定。五识相应贪等。唯未来不
    生是遍行。遍行三世故。过.现及生。定非遍
    行。共相烦恼。过去.未来皆是遍行。遍行三世
    故。现在不定。皆不对自所缘境说遍不遍。
    论应辨诸事至及离系耶。经部问也。若有
    过.未即合是常。过.未若无。不可说系及
    不系也。论。?称派呈χ林钕嗪瞎省J?br> 有部宗 去.来定有而非是常 立宗
     由与有为诸相合故 立因。论。为此
    所立决定增明。已下一颂。第二引理教证三
    世有也。论曰三世实有。此立宗也
    论。所以者何。问教理也。论。由契经中
    世尊说故。引教答也。论。谓世尊说至
    勤修厌舍。引第一经证过去有也。论。
    若未来色至勤断欣求。引经证未来有也
    论。又具二缘至应阙二缘。引第二经证。
    若去.来是无。缘去.来识应阙所缘缘。即违
    经说识二缘生。论。已依圣教至证有去
    来。结前起后。如文易了。论。以识起时
    至识亦应无。第一理也。论。又已谢业至
    有现因在。第二理也。论。由此教理至二
    世实有。结自宗也。详萨婆多过.未体有。不
    同现在之有。过.未体无。不同兔角之无。若
    同现在。应非过.未。若如兔角。即应不能
    作境生心 正理论云。谓立去.来非如现
    有。亦非如彼马角等无 又云。为境生觉
    是真有相。譬喻论言。旋火轮我二觉生时境
    非有故。若一切觉皆有所缘。是则应无胜
    解作意。又诸世间梦中翳目两月识等境非
    有故。正理救云。谓轮觉生非全无境。即火
    [火*曹]色速于余方周旋而生为此觉境。然火
    [火*曹]色体实非轮。而觉生时谓为轮者。是觉
    于境行相颠倒。非此轮觉缘无境生。我觉
    亦应准此而释。谓此我觉即缘色等蕴为
    境故。唯有行相非我谓我颠倒而生。非谓
    所缘亦有颠倒。胜解作意准此应起。谓瑜
    伽师见少相已。自胜解力。于所见中起
    广行相生如是觉。此觉即缘诸蕴为境。
    住空闲者作如是言。如是相生是胜定果。
    谓胜定力于定位中引广相生。如所变化
    梦缘过去曾所更境。如人梦中见兔有角。
    曾于异处。见兔。见角。今于梦中由心??br> 倒。谓于一处和合追忆 由根有翳取境
    不明。故于境中起颠倒解。行相虽倒。境
    实非无。以翳目人要有色处见种种色。
    非全无色 异此。则应无色处见 谓
    眼识生但见一月。由根变异发识不明。迷
    乱觉生谓有多月。非谓此觉缘非有生。即
    以月轮为所缘境。若不尔者。无处应见。既
    无月处此识不生。故此即缘月轮为境。更
    有立破。恐繁不述。论。若自谓是至非
    此部摄。简别宗也。分别说部者。说义有是
    有非。更须分别故。名分别说部。旧婆沙云
    ?称抨A婆提讹也。新婆沙云?称抨A缚地。
    ?称糯嗽品直稹8康卮嗽扑怠W诼致墼啤R?br> 光部计。若业果已熟则无。果未熟则有 彼
    计同分别说部
    论。今此部中差别有几。自下一颂。第三建立
    三世。论曰至非体有异。此叙法救释
    也。三世法。体无别。类有异也。论。如破
    金器至非舍显色。举喻显也。论。如是诸
    法至非舍得体。此法合也。如金是一。改瓶
    为盆。舍瓶得盆。非得舍金。论。尊者
    妙音至离过.未相。此述第二计也。妙音意
    说。诸有为法有三种相。谓过去.现在.未来。
    正与一合。二不名离。从合得名。不从不
    离。论。如人正染至不名离染。举喻
    显也。论。尊者世友至非体有异。此述第
    三计也。此师意说。诸有为法有其三位。谓
    过去.现在.未来法。体是一。随位名异
    论。如运一筹至置千名千。举喻显也。论。
    尊者觉天至立名有异。此述第四计也。彼师
    意说。待过.现故名为未来。待现.未故名
    为过去。待过.未故名为现在。论。如
    一女人名母名女。举喻显也。论。此四种
    说一切有中。已下论主评弹也。论。第
    一执法至外道朋中。出第一师同外道过
    也。论。第二所立至三世相故。出第二师
    世杂乱过也。论。人于妻室至何义为同。
    出法.喻不同过也。论。第四所立至类
    亦应然。出第四计过也。过去中有前后三
    刹那。对前二应名未来。对后二应名过
    去。对前后应名现在。现在对前两刹那应
    名未来。对后两念应名过去。对前后.念
    后应名现。未来类思。论。故此四中第
    三最善。评第三计也。论。以约作用至
    非体有殊。出善所以也
    论。此已具知至何谓去.来。第四破三世有也。
    此经部难也。论。岂不前言约作用立。有
    部答也。论。若尔现在至有何作用。经部
    难也。论。彼岂不能取果与果。有部答也。
    虽无见色等用。而有取果.与果用也
    论。是则过去至世相应杂。经部难也。汝以取
    果.与果以为作用者。过去同类异熟因等。
    唯能与果不能取果。现在异熟因等。唯能取
    果不能与果。此即作用半有。半无。应名现
    在。亦名过.未。一世之中有三世故。世杂
    乱也。正理救云。我宗说作用者谓是取果。
    取果之用定在现在。自余力用并是功能。我
    宗然作用有无立其三世。非功能也 今
    详。正理若作此释。即有等无间缘现在取果
    违婆沙过
    论。已略推征次当广破。自下。第四一颂广
    破。文有四节。一破用分三世。二破与有
    为相合。三通引二经。四破二理。论曰
    至时有时无。释颂上句何碍用三字 若说
    法自体恒有者。牒有部计也 应一切时
    能起作用。难有部也 汝计有用名现在。
    无用名过.未者。用依于体。体既恒有。用亦
    应然。谁碍此用时有。时无。论。若谓众
    缘至许常有故。牒救非也。众缘和合即有作
    用。众缘未合即无作用。由此作用时有时
    无。此救非理。即此众缘亦许常有。由何得
    有和合.不和合时。论又此作用至有
    余作用。重破也。若作用有名现在。无名去.
    来。此去.来.今由何作用。此释颂上句下三
    字。用云何也 用字两向用。向上何碍用。
    向下用云何也。论。若此作用至作用是
    有救也。论。则无为故至法名去来。此
    破转救也。若作用非去.来.今而得言有。
    即有二过。一同无为过。二建立宗过
    也。论。若许作用至有此过先。有部救
    也。即是释颂第二句无异二字。论。若
    尔所立至世义不成。破也。释颂第二句下三
    字。世便坏也。论。何为不成。有部反问
    也。论。以有为法至名过去。出三世不
    成所以也。论。彼复应说至名为已灭。
    释颂第三句也。若谓法体如现在有先何
    所阙彼未有故名未已生。后复阙何彼已
    无故名为已灭。论。故不许法至皆不成
    立。此总结也。已上破就作用分三世也
    论。然彼所说至生灭理无故。第二破有为相
    合也。论。许体恒有至所未曾有。破也
    论。依如是义至此真自在作。引颂破也。文
    中有三。一生灭理无破。虽与相合。体常有
    故生灭理无。二性.体无别破。体.性无别。体
    常性无常所未曾有故。第三颂结也。如文
    可知。论。又彼所言至如现实有。此第三
    通引二经也。就中有二。一通世尊说有
    去.来。二通世尊二缘生识此即初也。经部
    师云。我等亦说有去.来.今。谓曾有等名为
    有也。过去有因。未来有果。故名为有 又
    解。现有果故知过去有因。现有因故知
    未来有果。不同有部去.来如现实有
    论。谁言彼有如现在世。有部不许也
    论。非如现在彼有云何。经部反问也。论。
    彼有去.来二世自性。有部答也。论。此复
    应诘至是去.来性。若三世俱有。如何可言
    不是现在是去.来性。经部破有部也
    论。故说彼有至非体实有。经部述自宗非
    有部也。论。世尊为遮至有无法故。经部
    述经实无。说有意也。有声通显有.无法
    故。论。如世间说至其义亦应尔。喻合也。
    如世间说。有灯前日无。有灯昨日无。说有
    灯无时。岂有灯耶。尔时无灯而言有灯。故
    知有声非唯显于有法 有灯已灭。亦准
    于此 既言已灭。即是无灯而言灯。故知
    于无说有。论。若不尔者去.来性不成。
    经部师云。若不如我说有曾有名有当有
    名有。如有部立三世有体。去.来性不成。
    同有体故。论。若尔何缘至而犹是有。有
    部引经难也。若谓去.来全无体者。何故世
    尊说业过去。而犹是有 故知去.来非无
    论。岂彼不许至密说为有。经部通经
    也。过去造业之时。熏相续中有与果功能。
    现在身中密说已成能熏为有。论。若
    不尔者至过去岂成。经部反难有部也。若过
    去业于今现实有性。过去岂成应名现在
    论。理必应尔至本无等言。经部引胜义
    空经所说也。若去.来眼根有实性者。经不
    应言本无今有有已还无。论。若谓此
    言至义已成立。经部逆破有部通经 有部
    通云。本无者。本无现在今有现在。本有今
    无者。本有现在今无现在 作如是救此
    非理也。以现在性与彼眼根体无别故。若
    无现世性即无眼根。此即显去.来无眼根
    体义已成立。论。又彼所说至体实有
    者。牒有部引第二经通也。论。应共寻
    思至作所缘境。经部两关征有部也。论。
    若法如意至不应正理。破前关如意作能
    生缘也。如识缘未来百千劫后当有彼法。
    或当亦无。彼既未有作用。如何能生今时
    识也。又涅??性违一切有漏法生。如何为
    缘生能缘识。论。若法但能至亦是所
    缘。此述第二关与经部同也。论。若无
    如何成所缘境。有部难也。过去.未来。汝经部
    宗既说为无。如何得成识所缘境。论。
    我说彼有如成所缘。经部答也。缘过.未境
    如缘现在成所缘也。论。如何成所缘。
    有部未得答意重问也 或是难也。去.来
    既无。如何成所缘。论。谓曾有当有至当
    有亦尔。经部释难也。若谓过.未同现有
    者。何故追忆彼时。但忆曾.有之相 逆观
    亦尔。论。谓如曾现在至未来为有。重广
    释也。论。若如现有至其理自成。经部进
    退责有部也。若谓去.来如现有。应成现
    世。若体现无不同现在。则应许有缘无境
    识其理自成。论。若谓去.来至非散乱故。
    经部牒有部转计破也。若谓去.来同现在
    有。但现在色极微聚集。未来.过去极微散乱
    与现不同。名为过.未者。汝缘过.未色时
    不取散相。故知不是聚.散有异。论。
    又若彼色至乃至广说。经部条有部转计
    破也。又若去.来色同现在有。唯有极微散
    乱为异。即极微色无聚.散故应是其常。又
    色唯应极微聚散竟无少分。别名生灭 是
    则遵崇邪命者论。三同外道过也 弃背善
    逝至乃至广说。四违经过也。论。又非
    受等至已生时相。受等不成三世过也
    论。若如现有至理亦自成。经部两关征也
    论。若体全无至应是所缘。即有部反难经
    部也。若谓去.来全无体性。仍是所缘。第
    十三处。十九界等。此能识为何所缘
    论。诸有达无至为何所缘。经部反难有部
    也。若谓第十三处是无非所缘境。达无十
    三处者。若不缘无。为何所缘。论。若
    谓即缘至彼名为无。破有部转计。若谓但
    缘十三处名为境者。十三处名是有。今言
    无者。此乃是拨彼名为无。非称当也
    论。若又缘声至为何所缘。经部反征有部
    也。论。若谓即缘至应更发声。第一关责
    也。论。若谓声无至如何谓无。第二关责
    也。论。若谓去.来至其体一故。第三责也
    论。若有少分至有非有境。结成经部义
    论。然菩萨说至无是处者。经部通经也。
    有部难云。若许缘无能生识者。何故菩萨
    说世间所无。我知我见无有是处。菩萨既
    言世间所无。即是无法 我知我见无是处
    者。即是知见无法无是处也。论。意说
    他人至方观为有。此正通经也。意说。他人
    怀增上慢。亦于非有妄取现有之相谓为
    有也。此是世间所无 而言知见我于有
    方观为有。唯于有知见。不观无为有 故
    言世间所无我知.我见无是处也。论。
    若异此者至或有差别。经部出异经部计。不
    许有缘无识过。若一切觉皆有所缘。既
    称境知。何缘得为有为无犹豫不定。或言
    是色.非色。差别。论。理必应然至无上
    是无上。经部重引经印成也。经既言便知
    有是有。非有是非有。故知非有亦是识境
     已上通二经竟 已下破二理也。论。
    由此彼说至亦不成因类。破第一理也
    论。又彼所言至理亦不然。经部条第二理
    非也。如有部计。业现在取果 落谢过去世
    与果。若业过去是无。谁能与果。论。非经
    部师至当广显示。述经部计异有部也。经
    部不同有部计过去业能生当果。经部宗
    计。业现在时业为先故。引相续身中转变
    差别种子令当果生。种现在有。业是曾有。
    果当有也。论。若执实有过去.未来。牒
    有部计出不成因果过也。论。则一切
    时至有何功能。第一业无用过也。论。若
    谓能生至其理自成。第二违自宗过也
    论。若一切法至能生功能。第三无因用过
    也。论。又应显成至有必不灭。第四同外
    道过也。论。若谓能令果成现在。牒救
    也。救云。虽一切法一切时有。然非一切法
    一切时现在。令法现在是因作用。论。
    如何令果成现在耶。经部重问有部也
    论。若谓引令至余方所。牒计也。论。则
    所引果其体应常。第一过也。论。又无色
    法当如何引。第二过也。论。又此所引应
    体本无。第三过也。论。若谓但令至其理
    自成。第四失宗过也。已前诸难。正理论中皆
    悉有救。恐烦不述。论。是故此说至
    非为善说。总结有部非也。论。若欲善
    说至所说而说。示善说相也。论。经如何
    说。有部问也。论。如契经言至而说有言。
    经部引经答也。论。若去.来无至及离系
    耶。有部难也。经说去.来有能系.所系。如何
    说无。论。彼所生因至得离系名。经部答
    也 过去烦恼熏相续中有其种子。即此
    种子是过去果未来世因。有彼果故言有
    过去。有彼因故言有未来 能系烦恼。能
    缘去.来。烦恼有故说有去.来。非实有体
     所系缚事。随眠种子断故得离系名。虽
    无去.来。而有去.来烦恼。及所缘事。及离
    染名也。论。?称派呈χ帘悴ξ?蕖B壑?br> 先破有部后说存也。论。有异门故至
    多刹那故。此明教意甚深随其异门立名
    各别。论。有异门故至即色等灭。此时即
    一法上说生说灭。论。有异门故至现在
    世灭。此明法体虽同世别名异。未来世生现
    在世灭。论。有异门故至世所摄故。此
    明世是总名。生法有别。名生为世标总
    名也。论。有异门故至多刹那故。此明
    未来多念总名为世。生唯是一。故言世中有
    生。广如婆沙七十六释
    论。傍论已了。已下大文第七明断离系
    论。今应思择至彼已断耶。问也。论若
    事离系至断非离系。略答也。论。其事云
    何。问也 颂答可知。论曰至如是应知。
    于中有其两类。一谓见道苦智已生集智
    未生见苦所断结。及一果并得。已自性断
    证得无为。而为见集所断遍行随眠系缚。
    犹未离系 二修道九品烦恼。随下.中道
    生。九品结及一果得事中。前品已舍其得。自
    性断讫证得无为。而为下品等烦恼系缚
    故。犹被系也 言未永断者。简已断也。
    若有先离欲惑入见道者。于此位中即
    不系故 能缘此者。简不缘也。谓他界缘等
     及者。正理解云。及声兼明前前已断后
    后未断。皆能系义
    论。何事有几随眠随增。此下大文第八明惑
    随增。就中有三。一明随增事。二明单缘识。
    三明重缘识。此下将明随增先问也 若
    随事别答便费多言。已下明略答法。夫分
    所缘境有十六。即三界五部为十五。更加
    无漏有十六别。能缘识十六。谓三界五部
    无漏。此下三行颂。明十六识对十六境多
    少不同也。论曰至皆容缘故。明欲界见
    苦。见集。修所断三位也。此各五识缘。谓自
    界三即见苦。见集。修所断法。见苦.集遍行能
    缘他部故。修道有漏善心。能缘他部故。灭.
    道所断唯缘自部。故不能缘也。若色界修
    所断善心及无漏心。皆缘欲界有漏法故。无
    色界善不缘欲界故。一切染心不下缘
    故。由此欲界见苦.集。修断三法唯五识缘
    论。若色界系至皆容缘故。色界三种唯八
    识缘。为欲三种缘。谓苦.集断有九上缘故。
    修断有漏善能上缘故。自界能缘如前可知。
    总有六种。无色界空处无间道修断善心。总
    缘四禅故。无漏苦.集类忍智等皆能缘故。
    无色四断不缘下故。灭.道所断缘自部故。
    由此唯有八识缘也。论。若无色系至
    皆容缘故。准前色界加无色苦.集所断由
    斯成十 言容缘者。此容有不缘。非决
    定缘。论。见灭见道至十一识缘。已下明三界
    见灭.道所断也。若欲界者六识。乃至十者
    十一识缘。皆增自识。不增二者。灭.道所断
    不互缘故。论。若无漏法至皆容缘故。
    三界中各后三 无漏第十者。见灭.道无漏
    缘随眠。各缘自谛无漏法。修断善心通缘灭.
    道二谛。及非谛无漏法。无漏心通缘灭.道谛
    无漏法。不缘非谛。故此十心皆缘无漏
     于此十中亦有不缘故言容也。论。为
    摄前义至能为十识境。此两行颂重述前义。
    如文可解。论。如是了知至略示方隅。
    自下正明系事随眠多少也。论。且有问
    言至无漏第七。此就二十二根中乐根作法。
    迦延婆沙中。就二十二作法。先问眼根。
    次问单缘识。后问重缘识。此就乐根作
    法。先问乐根。次问单缘识。后问重缘识。
    此即先问乐根随增多少。将释乐随增之义。
    应先知乐根十六法中通其七种。谓欲界唯
    修断。唯五识相应故。色界五部。第三禅乐根
    意识相应通五部故。无漏第七。依第三禅
    入无漏观乐相应故。无色界唯舍受故无乐
    根。所以十六法中唯通七也。论。一切无
    漏至随眠随增。正明乐根随眠随增。先简无
    漏。后明六种。欲界修断乐根。欲界修断四随
    眠随增。并苦.集下。十一遍行随眠随增。色界
    第三禅地三十一随眠随增。九十八随眠中
    欲界十五。色界三十一。总有四十六随眠随
    增。论。若有问言至随眠随增。问单缘
    识。论。应观此识至皆能缘乐根。将释
    随增。先须知单缘识。十六法中通几法。应
    知通十二。谓欲界四。除见灭断。此由乐根
    通有漏.无漏。有漏乐根五识相应。此是欲
    苦.集谛摄故。通苦.集所断识缘。乐修道断
    故。通修断意识缘。依第三禅法智品道。道
    谛摄故。欲界见道断无漏缘随眠缘。灭谛非
    乐根。及见灭所断中惑。不与乐根相应。故
    见灭所断。不能缘乐根。由斯欲界唯四部
    也。色界五部皆能缘乐根。乐根通五部故。
    五部皆能缘也。无色界二即见道谛及修所
    断。见道谛者。谓无漏缘惑能缘。依第三禅
    类智品道。修所断者。谓有漏善心能缘无漏
    乐根。即无我观等 无漏第十二者。通缘三
    谛乐根故。论。此随所应至随眠随增。
    正明随增多少也。欲界四部除见灭断。即
    二十九随眠随增。色界有为缘除见灭断三。
    谓邪见.疑.无明。总二十八随眠也。无色界二
    部。谓见道所断七。修道断三。及苦.集下遍行
    十一。二十一随眠也。乐根缘识总有七十八
    随眠随增也。论。若复有问言至能缘缘
    乐根。此第三明重缘识也。将释随增。先须
    知缘缘乐根识。十六法通其几种。总十四
    识能缘缘乐识。十二如前单缘识。更加无
    色见苦.集断二种。加满十四。所以单缘即
    除见苦.见集所断。重缘即取者。由苦.集所
    断遍行随眠。不能缘无漏乐根。及不缘
    下乐根故。所以重缘即能者。以遍行随眠
    缘一切有漏法。修断善心能缘无漏乐根。见
    道所断邪见.疑.无明。亦缘无漏乐根。此等
    皆为苦.集下遍行随眠缘故。所以重缘即
    兼苦.集所断也。论。此随所应至随眠
    随增。正明随增也。欲.色如上。无色四部加
    见苦.集所断。此于前单缘识随眠数上。更
    加不遍各二随眠也。论。准此方隅余应
    思择。准此乐根欲知随增。先观此法。十六
    种中是何所摄。然后易知随眠多少
    论。若心由彼名有随眠。已下一颂。第九明有
    随眠心也。论曰至心差别故。分有随眠
    心有二也。一有染心断与不断皆名有随
    眠心。二无染心据随增名有随眠。断已
    不名有随眠也。论。于中有染至恒相
    应故。释有染也。以与随眠相应故名有
    随眠。断与不断恒相应故。断与不断名有
    随眠心也。论。若无染者至名有随眠故。
    释无染也。不染有漏心据随眠随增故名
    有随眠。由斯未断名有随眠。断已不名有
    随眠也
    论。如上所说十种随眠。自下第十明起次也
    论曰至乃至广说。从无明生疑也
    论。从此犹预至必憎嫌故。释疑后生邪
    见等也。正理更有两种次第。恐烦不述
    论。有余师说至见为境故。叙异说也。若
    生见断?。应如余师说。通生修道?。亦缘
    他相续。论。如是且依至前后无定。此
    明起不定也。正理论云。诸随眠起无定次
    第。可一切后。一切生故
    论。诸烦恼起由几因缘。自下一颂。第十一明
    起因缘也。论曰至加行三力。明三因
    也。将起欲贪缠时。由未断贪得为因力。
    即由得力令贪生故。如正理说。又云。三缘
    故说未断未遍知。谓得未断故。对治未生
    故。未遍知境故 顺欲贪境现在前故。
    是境界力 缘彼非理作意起故。是加行
    也。论。余烦恼起类此应知。类贪亦有
    三力。论。谓此且据至阿罗汉等。明有
    具缘及唯一缘亦起烦恼。然无三缘总无
    起烦恼也
    论。即上所说至其体云何。此下大文第二杂
    明诸惑 文中有三。一明漏等四门。二明
    结等六门。三明五盖 就明漏等四门。一
    出体。二释名。此下四颂出体门也。论曰
    至各二十六。此出欲漏。有漏。体也。欲界根
    本烦恼三十六。十缠合有四十六。除五无
    明。四十一物总名欲漏。色.无色界根本烦恼
    各有三十一。合有六十二。各除五无明。总
    有五十二物总名有漏。论。岂不彼有
    至何故不说。外人难也。欲界具十缠十缠俱
    欲漏。上界有二缠因何非有漏。又违品类
    足说。彼说。有漏并烦恼缠 今于此中何
    故不说。论。迦湿弥罗国至不自在故。此
    引婆沙答也。一以少故。二以不自在故。所
    以不说。论。何缘合说至为一有漏。问
    也。论。同无记性至名有漏义。答也。三因
    故合说。一同无记性故。二同内门转故。三同
    依定地生故。又指前随眠品初释有贪名。
    则是此中名有漏义。正理破云。彼界烦恼亦
    于外门。有缘色.声.触境转故。谓此应言。
    何缘合说二界烦恼为一有漏。同无记故。同
    对治故。同定地故合一。俱舍师救云。虽彼上
    界亦外门转。言内门约多分说。如言色
    界岂无受等。论。准此三界至为无明
    漏。出无明漏体也。既欲漏。有漏。皆不取无
    明为体。故知三界十五无明。义准已立为
    无明漏。由此颂中但言无明诸有本。不言
    三界十五无明为无明漏。以说欲漏。有漏。
    已显十五无明为无明漏故。论。何缘
    唯此别立漏名。问也。何缘欲漏。有漏。皆诸烦
    恼共立为一。唯此无明独立为无明漏耶
    论。无明能为诸有本故。举颂答也 无明
    是三有本者。此由无明起诸烦恼业等故
    名为有本。非是十二支中无明本也。十二
    支中无明通用诸烦恼为体故。正理论云。
    唯此别立漏名。为显无明过患胜故。谓独
    能作生死根本。如契经说。无明为因生于
    贪染。乃至广说。此岂是无明支耶。论。瀑
    流及轭至及有轭。上出三漏体。此明瀑流.
    及轭体类同三漏。同用十缠.九十八随眠
    为体。欲界十缠.三十六随眠中。除无明.及
    见。名欲瀑流及欲轭。上二界六十二中。除
    见.无明为有瀑流.及有轭。论。析出
    诸见至合立为漏。释离合所以也。由见猛
    利。瀑流等中别立为一。令住名漏。见性猛
    利不顺住故于漏之中与余合立。无明有
    本故别立无明瀑流轭等。论。如是已
    显至各有五。此示体多少也。欲界三十六随
    眠。除五无明.十二种见。总除十七。余有十
    九并十缠。总有二十九物。名欲瀑流。上二
    界随眠六十二。除十无明二十四见。余有
    二十八物。名有瀑流。三界各十二见。合有
    三十六物。为见瀑流。三界十五无明。为无
    明瀑流。论。应知四轭与瀑流同。此类
    释四轭也。四轭各别物数多少。一一皆与四
    瀑流同。论。四取应知体同四轭。类释
    四取。此说体同开合有差别也。论。然
    欲我语至与前轭别。前明体同。此明开合别
    也。论。即前欲轭至名戒禁取。别出体
    也。如文可知。论。何缘别立戒禁取耶。
    问也。何缘四取别立戒禁取耶。论。由
    此独为至为清净道故。答也。以二因故所以
    别立。由非道计道。舍其真道为圣道怨。在
    家之众。妄计自饿为生天道。而不行十善。
    诸出家众。直以破衣.?食舍可爱境。二百
    五十戒等。为真实道。不知是助道缘。而不
    修行三十七品。论。何缘无明不别立
    取。问也。何缘无明与余合立不别立耶
    论。能取诸有至合立为取。答也。取诸有故
    名之为取。由无明不了相。故彼非能取。
    及非猛利故。但可与余合立为取。已上依
    有部释。论。然契经说至应知亦尔。此述
    经部宗也 欲轭云何。经中问也 谓诸欲
    中者。谓众多贪欲之中。或诸五欲境中 欲
    贪至缠压于心者。上明欲贪众名 缠。
    于心。明欲贪过患。是名欲轭。经说贪名轭
    也。经中说众名者示多过患 有轭.见
    轭应知亦尔。亦以欲贪为体。故正理云。此
    于爱体说三轭名 然唯言三者。无明轭
    等似言以无明为体。论。又余经说至
    名欲等取。引第二经证四取总以欲贪为
    体也。正理论云。此不相违。经意别故。乃至
    佛观所化机行所须。于多体中且略举一。
    又如经说。若断一法我能保汝得不还果。
    一法者。谓萨迦耶见。非唯断此得不还果。
    又如说无明能盖有情类。然于余处说盖
    有五。此经亦尔。随所化生。现相续中为爱
    所恼。故略为彼说爱无失 已上释也
     欲.有二轭可略举爱。爱彼摄故。见轭云何。
    爱与见轭性各别故 已上难也 举亦无
    失以见轭名依训释门通二义故。若见即
    轭名为见轭。如无明轭。若于见轭名为见
    轭。犹如有轭。佛令佛子知二义故。虽亦
    于爱立见轭名。而亦无失
    论。如是已辨随眠并缠。自下一颂。第二释
    名。上两句有四义释随眠也。第三一句释
    余四义。下句结也。论曰至故名微细。释
    颂微细字也。正理论云。是故圣者阿难陀言。
    我今不知于同梵行起慢心不。不说全
    无。以慢随眠行相微细。彼尚不了慢心有
    无。况诸异生。余例应尔 有释。彼于刹那极
    微。亦有随增故名微细。论。二随增者
    至增?钢凸省J退痰诙?逡病U?砺墼啤H绾?br> 烦恼有于所缘.相应随增 问也 境增
    随眠无疑不问。随眠增境.及相应法。难解
    故问 如前已辨 指前古师释也 或
    如怨害伺求瑕隙。及如见毒。应知烦恼于
    自所缘有随增义 亦如热铁丸能令水
    热。及如触毒。应知烦恼于自相应有随增
    义 已上文释所缘.相应。义别喻异前是所
    缘。后是相应 二皆同乳母。令婴儿随增。
    乳母能令婴儿增长。及令伎艺渐次积集。
    所缘.相应令诸烦恼相续增长及得积集
     前明烦恼增境.及相应法。此明境.及相应
    增烦恼也。论。言随逐者至常为过患。释
    颂第三义也。正理论云。谓无始来于相续
    中起得随逐。论。不作加行至故名随
    转。释颂第四义也。正理论云。极难离故。
    如四日疟及鼠毒等。有说。随缚谓得恒随。
    如海水所随空行影。论。由如是义故
    名随眠。结释名也。正理论云。由此所说诸
    因缘故。十种烦恼立随眠名 此上二论
    结随眠名。皆非训词门释。但是十种烦恼
    有上四义立随眠名 有人云。微细是眠
    义。后三是随义 非也。所以得知。此论亦
    是由如是义故名随眠。正理论云。由此所
    说诸因缘故。十种烦恼立随眠名 故知但
    是过失多故立随眠名。非是四中取训词
    释。正理别有训词门故。正理论云。依训词
    门释此名者。谓随流者相续中眠故名随
    眠。或随胜者相续中眠故名随眠。即是趣
    入如实解位为?该砸濉;蛴杏?谐な彼嬷?br> 覆有情类故名随眠。论。稽留有情至
    故名为漏。上总释名。如堤塘漏水有其二
    义。一者住义即是留住生死之义。二是流义
    即是于生死中流转 于六疮门泄过无
    穷者。正明漏也。论。极漂善品故名瀑
    流。总释瀑流名也。论。和合有情故名
    为轭。总释轭名。令有情与界.趣.生共和
    合故名轭。犹如车轭。正理论云。于界.趣.
    生和合名轭。论。能为依执故名为取。
    总释取名也。能与执取三有自体为依故。
    正理论云。执取彼彼自体名取 已上有部
    释也。论。若善释者应作是言。已下。论主
    释也。论诸境界中至说名为漏。此释漏
    也。论。若势增上至难违拒故。释瀑流
    也。论。于现行时至故名为轭。此释轭
    也。论。执欲等故说名为取。或谓以爱
    执取四法名为四取

    俱舍论疏卷第二十

             交了
    保延三年九月十九日朝于南新房
    点了         可久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