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论疏部三 >
  • 瑜伽论记卷第一(之下)

    论本卷第二

    自下明生有中。第二段辨种子具不具。于中
    初约五姓以明种具不具。说般涅??及无涅
    ??。即影说不定人竟。后据三界总报自体明
    种随逐。其五种姓义名。据楞伽经所明五种。
    无有无姓有情终不成佛者。以别义明菩萨
    阐提终不成佛。按此论所明五种。其决定及
    无姓终不成佛。新旧诸师立破道理。略而不
    述。广明法尔新熏种子义者。指如识论。自下
    明本有渐增长。文分为二。前明胎内增长相。
    后生后渐次下明胎外所作事。前中复二。先
    约种相差别以障果增。后又于胎下正明胎
    分增长。前中有十。一名色渐增。二因用不同。
    三凡圣见异。四受起差别。五种子新旧。六三
    时报业。七有染离染。八?重随眠。九种子众
    名。十转舍转得。就第五种新旧中。言又种子
    体无始时来等者。护月云。种子本有。由新熏
    发方生。故名为新。此文为证。难陀云。此说名
    言本识现种无始新熏不能自得异熟果。要
    由净业新熏招集方乃能生。故名为新。护法
    云。名言及业种各具法尔新熏。然其名言种
    子虽复法尔旧成。无有支熏不能得果。新旧
    合用其果方生。望业招果与其新名。言若果
    已生说此种子为已受果者。即前本有种子
    为彼现行净不净业之所熏发。若得果竟名
    已受果。然名言种虽得果已。功能无尽。名无
    受尽相。若业种子随其势力。或灭一生二三
    四生终有尽期。名有受尽相。第六解三时报
    业中。言虽余果生要由自种者。景师解。一果
    体起酬二种因。义分两果。酬于业种名异熟
    果。酬名言种名等流果。虽望彼业有余异熟
    果生之义。要由亲因自名言种方始得生。一
    云。虽除此生。余无量生果生要由自种。而此
    生寿量尽边生此生果种名已受果。所余生
    自体种子未与果故不名已受果。言然此种
    子亦唯住此位者。景师云。然此不定受种子。
    若受报时不离三时。故言亦唯住此位。基又
    解云。顺受业中报定时不定。种子缘差。现在
    未得受果。虽于余生方始受果。亦唯住在顺
    现受位。显扬论说业有三。谓顺现受生受后
    受。或分为四。加不定受。或开为五。不定受中
    离时及报定与不定为二业故。此文不说顺
    现受者。意说多时不受果种。虽经多劫而不
    腐败故。然大乘中若业种子有减一生乃至
    多生。从初受时名现生后三时业别。由此义
    故亦有多时顺现受种。唯别报故。且不说之。
    其譬喻师说有八业。谓三时及不定。皆有定
    不定。谓顺现受时定报不定报定为二。余准
    可知。是第四业不别依三时但总分别。彼破
    萨婆多云。若无间业定顺生受不可转者。三
    界善业非想最胜。亦应无越得圣道者。彼既
    可转此亦应然。今大乘中似同譬喻。彼阿?
    世王五逆之业忏悔不受。即是生报可转时
    报俱不定。故决择云。决定受业者依未解脱
    人相续中说。若已解脱人无有决定受业。由
    此顺现业等皆二业成。虽未见正文理有何
    失。第七有染离染。景师云。于现生后及以不
    定。随一赖耶识中有欲离欲一切皆同。虽三
    时报别。然由前后是一行者。身相续故。基师
    云。一界中有诸界种。系染同故。离染翻此。第
    八文者。解云。?重有三义。一损恼义。唯染
    污法。二无堪任义。亦通无记。三性有漏义。通
    有漏善。善法种子无前二义。故不名?重。然
    决择说有自性业?重。对法亦名有漏?重。
    据第三义亦名?重。是故一切所依自体即
    是异熟五蕴之身烦恼依附。名?重所随。无
    记种起名?重所生。体是异熟无覆无记名
    ?重自性。第九种子众名略举有十一。界者
    因义性义。种姓者类别义。自性者体义。因者
    能生他义。萨迦耶者虚伪身可破坏义。戏论
    者分别义。所分别故。阿赖耶者所受着义。取
    者所取义。苦者逼迫义。萨迦耶见及我慢所
    依处者。我见我慢依生处义。第十舍得文者。
    善无记法种子由烦恼力数能生果。故入涅
    ??不得自在。由断彼缘不能牵果。随意灭度
    名内缘自在。自下正明胎分增长中分七。一
    时节。二资禀。三分位。四变异。五男女住相。
    六母苦逼。七出胎相。时节中在胎经三十八
    七日。后经四日。合迳二百七十日。方始出生。
    此说极满足者。或经九月或复过此者。九月
    即是三十八七日。或复过此即是余经在胎
    十月。此说极满足者。八位中五王经说。一七
    日如薄酪。二七日如稠酪。三七日如凝苏。
    四七日如肉变。五七日胞成熟。起风入胎
    吹其体身。六情开张。在母胎中生藏之下熟
    藏之上。乃至十月(云云)。又羯罗蓝者此名杂
    秽。亦名和合。此为最初众苦因起。损恼既广
    喻立箭名。俱舍名剌。稀末稠也。遏部昙者此
    名为?。亦名息肉。闭尸者此名凝结。键南者
    此名坚厚。钵罗奢?艺叽嗣?Ψ帧H粢朗??br> 支摄此八位。初一通在识支名色支中以体
    多刹那故。次遏部昙乃至发毛爪等五位。唯
    在名色支中。根形二位在六处支。变异中分
    文为二。初标四异。后随别解释。自下明胎外
    所作事。分文为二。前明渐次所作事业。后又
    诸有情下。明从无始来前能生后恒作四缘。
    前中文相有六。谓初触六触。次学世事。次耽
    着家室。次造诸业。次受用境界。后乃至或往
    五趣或入涅??。按文相也。出生已后名为
    触支。就解四缘中。言又诸有情者。牒能生也。
    于如是有情等者。明所生也。彼有下重辨能
    生所生。乃至此复于余谓祖能生父。父生于
    子。子生于孙。孙后生孙故。自下明空观尽漏。
    如是句义甚为难悟者。谓漏尽句义非易解
    悟。所以者何。虽能尽漏而无我故。谓我无
    有等者。三藏云。我无我所时方分等。我所
    童仆璎珞等谁。我所资具事。非唯我所体亦
    空。故非他我时方分等三。景师云。谓我无有
    若庄严分若僮仆谁若资生事。既无此所。明
    知无我。次言我亦都非若分若谁若事者。谓
    汝我自体非是他我若庄严分若僮仆谁若资
    生事。明知无我。备师云。我无五蕴分。无我见
    谁我所见事。非唯自身无此三义。他身亦无
    分谁事也。基师又解。分谓类。谁谓体。事谓
    物。初破我所后破我体。或分谓三世时分。谁
    即我体。事则我所。初观自身后观他身。上来
    正明内分死生竟。次傍乘义辨外分坏成。初
    结前问后二对问解释。释中有二。初总明成
    坏。第二云何火灾已下别辨成坏。前中复四。
    初明成坏由众生业。二明三灾劫坏处所。三
    明坏空成住。名二十劫为一大劫。四辨梵世
    寿量有三。谓由诸有情所作。能感成坏业故
    者。即以寻伺谄诳等为火灾业。喜为水灾业。
    乐及二息等为风灾业。欲界通善不善二业
    所感。上界唯善。景师云。初业势盛。感世界成。
    后业势衰。感斯散坏。即说衰时之业为感坏
    业。故论说云。内有寻伺火故外感火灾等。言
    由彼外分已下。通伏难。难云。外器成坏坏别
    业灭。内分生死死别业灭。下答由彼外器皆
    悉散坏故待坏业。内死但寿尽非皆散坏故
    无别死业。下释。所以者何。由彼外世非情?
    色恒相续住。顿灭实难。故坏由业。内身识托。
    识在寿存。业尽寿亡任运易谢。又感成器等
    者。谓能感外器业。定引一劫不增不减。一切
    众生共业招故。内死不然。由种种业寿命不
    定。各别业感。业尽寿亡便任运死。解处所中
    有二。初明三灾所坏处。二明灾不坏处。名为
    灾顶。次明四劫。各二十为一大劫。中唯二十
    住劫有增有减可说二十。成坏空三既无增
    减。准住劫量。解寿量中。梵前益天者。即是第
    二梵辅天也。大梵王前作饶益故。有九种。一
    日月岁数。法华论云。昼夜日月时年以此为
    数。菩萨地亦言。劫有二种。一是日月岁数。二
    是阿僧只。二增减劫。即是饥病刀。小三灾劫
    名为中劫。三二十劫为一劫。即梵众天寿量。
    四四十劫为一劫。即梵前益天寿量。五六十
    劫为一劫。即大梵天寿量。六八十劫为一劫。
    即大灾劫。七七大为一劫。即水灾劫。八七
    水为一劫。即风灾劫。九三大阿僧只劫。依华
    严经第二十四卷阿僧只品。有百二十数。第
    一百二十名一阿僧只。依旧摄论说三十三阿
    僧只。第二劫为小一劫为二十一劫。第三劫
    为中一劫为九故。初为大一劫为三故。虽有
    此文。不知积何以成无数。若俱舍论引解脱
    经说六十数。唯有五十二。八忘失。第五十二
    名阿僧只。仍以十积数。不同华严从万以上
    皆倍倍积。谓万万名亿等。以大小各别故取
    数不同。又若璎珞经楼炭经等中。佛随机说
    劫数多小非一。但大智度论引经说。有万百
    由旬城溢满芥子。有长寿人过百岁已持一
    芥子去。芥子都尽劫犹不尽。乃至广说。真谛
    云。如经说芥子聚尽劫犹未尽者。百年取一
    乃至唯一芥子。不名为聚故名聚尽。以有芥
    子在故名劫犹未尽。言大梵寿量六十中劫
    者。旧来相传皆云。梵王但经五十八中劫少
    二中劫。所以者何。于成劫中初一别劫成器
    世间。梵王未来。但经十九劫后。坏劫时一劫
    火起。梵王亦无。是则梵王于一大劫八十劫
    内除正空时有二十劫。于成坏时各除一劫。
    但寿五十八劫。而言寿命六十中劫合为一
    劫者。从多总判。故智度论云。梵王寿命五十
    八劫。若依起世经说。梵王还满六十小劫。彼
    云。世界初成时初成初禅三天宫殿。欲界宫
    殿未有。尔时梵王已从上地生在梵宫。尔后
    方造欲界空居天等。即于成劫满二十也。后
    至坏时至第二十劫。欲界火起已烧多时。梵
    王犹在。火势经久垂至梵宫。梵王方去。是故
    于坏劫亦经二十劫。则具经六十劫。此与火
    等初成坏时量位相当感故。大梵寿量一劫时
    定。三天三品修生不同。劫数故异。问约此论
    及俱舍等。明十九劫坏众生世界。第二十劫
    坏器世界。若立世经说十劫坏众生世间十
    劫坏器世间。若为会通。解云。见闻各异。难可
    会释。又解。经说初从坏地狱乃至坏梵补。经
    十小劫众生世间坏。梵王未上生也。以大梵
    王独一少故摄入器中。论中多少。通论故言
    十九劫坏有情世间一劫坏器世间。剩明贤劫
    量者。补阙解。有人云。非水火劫。乃约千佛前
    后出时。经于百千火水等劫远亘长时。总名
    贤劫。故俱舍言。释迦菩萨初僧只中值七十
    五千世尊。最后值佛名?那尸弃。第二僧只
    值七十六千世尊。最后值佛名曰燃灯。第三
    僧只值七十七千世尊。最后值佛名?称攀??br> 度三只后入百劫。谓水火等劫。修相报业。于
    三十二劫遇于二佛。谓尸弃佛?成岣》稹H?br> 佛名经说。此?称偶笆??成岣》鹜?枪?br> 去庄严劫千佛。而不同水火等一劫。将知贤
    劫亦非水火等劫。故观药王药上菩萨经云。
    尔时释迦佛告大众言。我忆往昔于妙光佛
    末法之中出家学道。闻五十三佛名心生欢
    喜。展转相教至三千人。异口同音称名礼拜
    除无量罪。初千人者华光佛为首下至?成?br> 佛。即于过去庄严劫中千佛是也。中千人者
    拘楼孙佛为首下至楼至如来。于贤劫中千
    佛是也。后千人日光如来为首下至须弥相。
    于星宿劫当得作佛。依此判释理恐不然。依
    俱舍等小乘教法判大乘义云。庄严劫中末
    后三佛不同一水大劫出。证贤劫中千佛亦
    别劫出。理谓不然。所以者何。小乘中明三只
    遇佛数量全少。大乘不尔。所以者何。依如涅
    ??说。初依菩萨供五恒佛。初地至六地。是第
    二依值六恒佛。七八九地为第三依值七恒
    佛。第十地为第四依值八恒佛。又三只后无
    别百劫修相报。然本业璎珞等经云。第十地
    后更经多劫修千三昧学象步等。但是第三
    僧只数摄。应知三劫各千佛。并各据一水火
    等劫同劫出世。无别大劫名为贤劫。何以得
    知。如贤劫经及长阿含经等并云。此劫初成
    之时水雨充满。上界诸天下观水聚。见千莲
    等光明照曜如百千日。诸天记言此劫大劫
    贤。于此劫中当有千佛出现于世。此岂不记
    水火劫中有千佛耶。又依立世?酬荚啤W〗?br> 中八小劫已过。十一未来。第九一劫现在。此
    第九劫几多已过几多未来。未来定余六百九
    十年。世云今时住劫中第九劫。即配属云。前
    五劫中无佛。第六劫中有拘留孙佛。乃至今
    第九劫有释迦佛出。后第十劫中有弥勒佛。
    后十劫住无佛出者不然。西方判之。今时正
    当住劫中。已有四佛出世。长阿含云。拘留孙
    佛于四万岁时出等者。从住劫初人寿命无
    量。减至四万岁时拘留孙佛出。三万岁时拘
    那含佛出世。二万岁时迦叶佛出世。一百岁
    时释迦出世。从此渐减迄于十岁至刀兵劫。
    如弥勒下生云。近刀兵劫。若依立世?酬肌=?br> 饥馑劫。故彼论云。此劫为饥饿故尽。过十岁
    已寿命渐增。至八万岁弥勒出世。既依西方
    判。今正当住劫初劫。立世云。此劫为饥饿故
    尽。复准瑜伽三十岁时有饥饿劫。弥勒成佛
    经说近刀兵劫者。据至十岁后有九百九十
    五佛于十九劫中出说。依立世今是第九住
    劫。弥勒第十劫出。余诸佛于后十劫分布渐
    出。更安二千佛出亦得无妨。以于中间一一
    佛出相去皆隔众多岁数时劫。以大乘判。住
    劫具足二十下世二十上故。于初劫减时四
    佛出世。增时一佛出世。即初劫已有五佛出
    世。自余诸佛于后十九住劫前后分布出现
    于世。长阿含云。?称攀?鹑耸侔送蛩瓿鍪馈?br> 尸弃佛七万岁严出。?成崞欧鹆?蛩晔背?br> 者。应是前水火劫二十住中最后住劫渐减
    时出。虽复隔劫是七佛数。故一处列之。问劫
    体是何。解云。若据小乘时无别体。约法以明。
    故五蕴为体。大乘即以二十四不相应行中
    时为体。自下第二别辨成坏。于中有二。初明
    坏。后如是略说世间已坏云何世间成下明
    成坏。中分三。初火次水后风。火中分二。初问
    次答。答有三。初明二十住劫为坏之渐。次于
    最后增已下正明二十坏劫。后如是世界皆
    悉烧已下明空劫。次文复三。初总明住劫中
    一增一减。次又此中劫下。明减劫时小灾衰
    损而后渐增。后如是二十减二十增等结成
    住劫。言谓有如是时乃至八万岁者。赡部洲
    人从初寿命无量减至八万。虽云寿命无量
    不过半劫。以婆沙云欲界善业无有能得一
    劫寿者。若无间地狱及持地龙王不善业果
    有经一劫。问曰。成劫之末住劫之初如何取
    别。景法师云。成劫中劫一劫成器世间。后
    十九劫渐布众生。五道住处皆悉遍有。赡部
    洲人寿命无量。未减一分。尔时判属成劫中
    第十九劫。从寿无量渐减未至八万岁来。即
    属成中第二十劫。从寿八万渐减乃至十岁。
    即属住二十劫中第一住劫。故俱舍云。从世
    间初成十九别劫。于无量时已度此。无量寿
    众生渐减乃至十岁。世间已成及住。是住初
    别劫。真谛疏云。从成劫中剡浮洲有人已去
    寿命未减已还成劫从初至此时。经十九别劫
    满。从寿减一分已去未至八万已还。是成劫
    中第二十劫。若减至八万乃至十岁。即是住
    劫之初。从此后增至八万岁。即是住中第一
    劫终。泰法师云。减至八万是住劫中第一劫
    初。乃至十岁。是住劫中第一劫终。第二段中
    有二。初明三灾衰损。后又能弃舍损减寿量
    下。明后渐增。初文复二。初明小三灾。后明三
    衰损。俱舍说。小三灾皆于十岁时起。故别劫
    生。今者大乘同于一劫三十二十十岁时起。
    俭病刀如次。如俱舍说。俭有三事。一白骨。二
    运筹。三聚集。广如彼说。问何故此三灾于寿
    有短长。景师云。以俭劫时有少所食经时最
    多。疫病劫中药力支持弱故经时次少。刀兵
    相杀七日即尽。经时最少。基师又解。由不善
    业下中上品故。招感三灾时有长短。刀灾但
    云七日不言夜者。白日相见杀害易成。夜中
    ?黑杀害事少。略不说夜。有余经言。由施众
    生一搏食故不生饥饿劫中。由施众僧一可
    梨药不堕疫病劫中。由一日夜持不杀戒不堕
    刀兵劫中。若依小乘住劫中前十九有小三
    灾。以第二十劫唯有一上增而非减。故无灾
    起。今依大乘有二十减二十增。故二十劫皆
    有小灾现。问曰。刀兵等三何灾初起。答曰。若
    依立世云。是二十小劫中间有小三灾。次第
    转轮。一者大疾疫。二者大刀兵。三者大饥饿。
    今此瑜伽似依寿命增减而说。故云三十岁时
    有俭灾。二十岁时有病灾。十岁时有刀灾。此
    三灾并以不平等大种为体。衰损中。若楼炭
    云。寿至五岁身量七寸。按古俱舍。女子五月
    嫁。父母愿子终于十岁。犹如今日愿寿百年。
    甘遮变味者。谓沙糖煎甘[这-言+蔗]作。变甘[这-言+蔗]
    为味故。结成住劫中。言二十减二十增者。若
    对法论则同小乘。初一唯减后一唯增。中间
    十八有上有下。与此不同。云何会释。奘法师
    云。此不相违。初一唯减者。是减中最初已前
    无增。故云初一唯减。后一唯增者。第二十住
    中唯增即满。向后更不磷减。故言后一唯增。
    光师释俱舍云。问初劫唯减下劫唯增。据何
    时等中间十八。解云。二十住劫前后相望。前
    有情福胜。后有情福劣。住中初劫福最胜。应
    合受用上妙境界。故下时极迟。从第二劫以
    去其福渐薄。上稍迟下渐疾。以上时境胜薄
    福故不合受用故上时迟。以下时境劣薄福
    故应合受用。故下时疾。如是乃至第二十劫
    福最薄故。上时极迟。故初后劫等中十八。又
    解。寿未减时是成劫摄。无量岁初减已去方
    名住劫。第二十劫上至八万多时经停故。初
    后等中十八。按立世云。疾疫劫末诸有在者
    各散分处。时有一人合某阎浮提内男女唯
    余一万留为当来人种。极八千岁。是时女人
    至五百岁尔乃行稼。寿八十千岁。住阿僧只
    年。乃至众生未造十恶。从起十恶业道时节。
    寿命因此十十岁减。度一百年则减十岁。次
    后百年复减十岁。次第渐减至余十岁。广释
    增减应寻彼文。且依琳法师记。从佛灭后。至
    今大周长安五年乙巳之岁。已经一千七百
    五年。而寿犹长者以法住力故尔也。以立世
    说正法一千年内众生寿命恒受百年不减
    故。自下第二正明坏劫中分二。初明有情世
    间。唯言没已生极光净天者。且据极处不障
    生余下天等处。泰师云。广论约始故云入初
    定。此论约终故云入第二定。立世云。五净居
    天来欲界空中共相教示。悉生光净。次当于
    此时五趣世间居住之处下。明器世间坏。起
    世经云。无天雨泽所有果木一切干枯。即有
    迦梨风吹八万四千海水皆令四散。于下起
    第二日宫置须弥半腹等。小乘因此说六日
    转光在海下坏时方出。今者大乘未见文说。
    问七日行何也。答有三释。一云乱行。二云上
    下为行分路旋运中间各去五千由旬。三云
    横列如雁行。正理论以后为正。言?前四倍
    者。泰师云。第二日轮望初日轮热增四倍。乃
    至第七日望第六日亦增四倍。六所烧事中。
    论数无第五。基师云。第五即妙高。第六是大
    地。合一处明。略无标第五名。其体已列。憬法
    师云。本译云五六苏迷卢山及以大地而传
    写人失其五字耳。展转炽盛极至梵世者。欲
    色界色?细类殊。不可下火而烧上器。大势
    相接渐坏世间。故言展转实别火坏。略为三
    事中。一草事由初所槁。二水事由五所涸。三
    坚事由二所烧。合成八日者。其第六日能为
    二损。一分损大海。一分损山地。半入损水。半
    入损坚。故数成八合但七日。自下第三明空
    劫中。乃至余影亦不可得。此虽无文。亦同小
    乘有空界色。言无影者。以无质故。非无迥色。
    又如经说。空劫之时犹如?穴。故知有?色。
    问此色何业招。亦他自地众生业感非成非
    坏业所招故。自地众生得天眼者。可见用故。
    或言无影。影即迥色。迥色亦无。不同彼宗。
    无业招故无用故。次明水灾。火焰势必上腾。
    所以灾从下起。水风藉空飘注。由此灾从上
    生。如见实三昧经云。施虚空中起三十三重
    云。覆三千界。经五中劫天降大雨流注不绝
    如象王尿等。起世经云。从二禅已下雨沸灰
    水百千万岁。洪波漂荡。所有世界散灭无余。
    名水灾过。问由何七火方一水灾。答第二禅
    中小光天寿二劫。无量光天四劫。极光净天
    八劫。若一火后即起水灾。彼天如何时寿八
    劫。由此即显七水之后复起七火方一风灾。
    总显八七火一七水方风灾成。第三禅少净
    天寿十六劫。无量净天三十二劫。遍净天六
    十四劫。八七火一七水方一风。水火九七成
    六十三。后一风灾成六十四。由是三灾坏劫
    各别。下明风灾。见实三昧经云。风灾起时众
    生悉生第四禅已上。从二铁围中间起大风
    灾。名僧伽多。先吹遍净天宫。两两相拍散坏
    都尽。次吹光音已下宫殿。共相[打-丁+棠]触令无形
    相。次吹大小诸洲须弥山等。三千刹土下上
    散灭。自下明成。大文有二。初明世界成。后如
    是安立世界成已下。明其中可得诸法。初文
    中。乘上风灾坏故。略不说火水坏而后成。若
    依起世即云。是于虚空中起大重云覆三千
    界注大洪雨。?v如车轮水聚增长。乃至梵天
    有四风轮。持彼水聚令不傍流。一名为住。二
    名安住。三名不随。四名牢固。时彼水聚雨
    断已后还自退下无量由旬。尔时四方一时
    有大风起。名阿那?陈蕖4底?怂??竽?邸?br> 风吹此沫掷置空中。先造梵宫七宝间成。彼
    水退灭无量由旬。复掷水沫成魔天宫。次造
    他化乃至夜摩忉利已下。从下向上次第而
    成。旧俱舍云。如前劫中火灾坏后。初禅已下
    三千界久远虚空。后劫将起。于虚空中有微
    细风。渐渐而起。以为种子。出生七宝造于梵
    宫。及造欲界空居四天所有宫殿。文云寿尽
    故者。彼天分限命尽。业尽故者。不满天寿业
    力尽故。福尽故耽定味等便舍命故。二禅三
    禅虽有初生。以无寻伺更无希望。以无谄诳
    亦无君臣。初定皆有故有大梵起希望念也。
    按文相也即说随造宫成众生即住。不待总
    成方布人住。言自此以后有大风轮等者。从
    上向下造空天已。次造忉利已下五道住处。
    从下向上次第造之。先造风轮。量等三千大
    千世界者。若俱舍颂云。安立器世间。风轮最
    居下。其量广无数。厚十六洛叉。次上水轮深
    十一亿二万。下八洛叉水。余凝结成金。此水
    金轮广径十二洛叉。三千四百半。周围此三
    倍。备师云。仰周布者。喻盘肩相。傍侧布者。
    如??底也。基师云。仰布为下。傍布为?t塘。如
    持谷[竺-二+?]。上堪水雨之所激注。下为风[台-台+焱]之所
    冲薄者。景师云。若无金轮向下填埤。风轮冲
    水有上升义。由向下捺名为风[台-台+焱]之所冲薄。
    基师解。今者大乘金轮在下。水轮在上。与俱
    舍等相违。今更起说。水轮在下。金轮在上。而
    言上堪雨注等者。此谓上堪诸界藏云降种
    种雨之所激注。下为风冲。虽复间有水轮。而
    由风力展转之所冲也。故此卷下文如次言风
    轮水轮地轮。七金山者。一?健驮罗。此云持
    双山。顶有两棱故。二?衬琼儒取4嗽普习??br> 有神住中障善法故。又解。有神王人身象头
    作魔事能障行者。此山形彼神头故名障难
    也。三?湿缚羯??。此云马耳。似马耳故。四苏
    达梨舍那。苏者善义。达梨舍那见义。即善见
    山。见此山形善多生故。五?A达洛迦。此云担
    木。往阿修罗以此木担须弥山。山有担木故
    以为名。六伊沙驮罗。此云持轴。山峰似轴故。
    七尼民达罗。海中鱼名。此无所翻。山峰似之
    故以为称。此与俱舍次第不同。楼炭经明三
    种铁山。应寻彼文。中八洲者。东二洲。一提
    诃。此云胜。二?程嶷?4嗽剖ど怼D隙?蕖R?br> 遮末罗。此云猫牛。二筏罗遮末罗。此云胜猫
    牛。西二洲。一舍塘。此云谄。二唱怛罗漫怛
    里??。此云上义。北二洲。一矩拉婆。此云胜
    边。二?x拉婆。此云有胜边。婆沙百七十二
    云。人住四洲亦住八中洲。此八中洲复有五
    百小洲。以为眷属。于中或有人住或非人住。
    或有宫者。非天宫殿。若起世经云。须弥东
    西去山过半由旬大海之下有?摩质多阿修
    罗王。国土纵广八万由旬。须弥山南去山过
    千由旬大海之下造踊跃阿修罗王住处。乃
    至山北去山过千由旬大海之下造罗睺阿修
    罗王住处。八大那落迦处。诸大那落迦者。婆
    沙百七十二释。那落是造义。迦是恶义。造恶
    之者生彼处故等有多义也。独一者或在虚
    空。或在广野。或在山间等。寒者则八寒。近边
    者八热门。外四种园。第四卷中当释。傍生有
    三住处。谓诸地水空。大海为本。从此本处散
    行余处。鬼住处者。以阎罗王处为本。此于阎
    浮洲下深五百由旬。有大国土纵广五百由
    旬。从此本处散行余处。又婆沙说。阎浮提诸
    西南有五百鬼城。半受苦半受乐。起世经云。
    阎浮提南二铁围间有阎罗王宫。纵广六千
    由旬。乃至广说。言一分者。除与人天同住故。
    赡部从树为名。?程嶷?嗽剖ど怼v耐幽岽?br> 云牛货。俱卢此云胜生。?缮那者。俱舍颂云。
    极微.微.金水.兔.羊.牛.隙尘.虮.虱.麦.指节。
    后后增七倍。二十四指肘。四肘为弓量。五百
    俱卢舍。此八?缮那计十六里也。言六千五
    百者。此则据周围也。八德水者。一甘。二冷。
    三软。四轻。五清净。六不臭。七饮时不损喉。
    八饮已不伤肠。龙宫者。大海之下有娑伽罗
    龙王宫殿。纵广正等八万由旬。又须弥山持
    双山中间海内。复有难陀忧波难陀二龙王宫
    殿。纵广六千由旬等。神住中别标四神各住
    一级。四大王天在持双山。俱舍颂曰。坚手及
    持?。恒?x大王众。如次在四级。亦住余七山。
    景师云。此等诸神并是天趣。非天胁者。似阿
    修罗胁故以为名。如王舍城广转胁山与此
    相似。善住龙王帝释之所乘也。多罗树似棕
    栌树。果如钵。大金崖侧无热池。俱舍颂曰。此
    北九黑山。雪香醉山内。无热池纵广五十?
    缮那。楼炭起世皆云雪北香南。涅??后云香
    山顶上。释言。量及四宝对洲等与俱舍不同
    者宗异故。其轮王路但言绕此洲。王四洲之
    相。余处亦有。往余处飞空而行故。唯此洲有
    其金路。赡部树者。起世云。于此树下有阎浮
    檀那金。聚高二十由旬。以此胜金出阎浮树
    下。是故从树为名。一切阎浮檀金从此得名。
    设拉末梨似??树。此所无也。卵生鸟居东
    面。以翅扇水。开二百由旬取卵生龙。胎生鸟
    欲食卵生龙时。亦上东枝。法用如前。取胎生
    龙时则上南枝。水开四百由旬。则不能取余
    二生龙。湿生鸟取卵胎龙时法用如前。取湿
    生龙则上西枝。扇水开八百由旬。化生取卵
    胎湿生龙时法用如前。取化生龙则上北枝。
    水开一千六百由旬。广如起世等说。劫初之
    人从意化生。诸根无缺。腾空而行。林条者。
    其形如蕨。糠米皮[禾*乞]谷职也。或云[禾*乞]块也。
    司契者。司谓衙府。契谓要限。则官长也。摩
    诃三末多此云大等意。大众齐等意乐共同
    立以为尊者也。亦名差摩塞缚弥。此云田主。
    诸刹帝利种此后也。婆罗门此云净行种。或
    云静胤。初禅梵王名静。自称我是静王体胤。
    故名静胤。吠舍云坐收种。坐而收利。戌达罗
    云耕田种也。补阙引俱舍云。日行此洲路有
    差别。故令昼夜有减有增。从雨际第二月后
    半第九日夜渐增。从寒际第四月后半第九
    日夜渐减者。西国热雨寒三际各有四月。正
    月十六日是热初月始日也。则从七月九日
    已后夜分渐长。从正月第九日已后夜分渐
    减。尽增减位与此相违。一昼夜增几。增一
    腊缚。昼夜减时亦减一腊缚。起世经云。日天
    子身寿五百岁子孙相承。皆于彼治宫殿住
    持满足一劫。乃至六月北行。于一日中渐北
    向六俱卢。未曾暂时离于日道。六月南行。亦
    一日中渐移向南六俱卢舍。日宫六月行时。
    月宫十五日中亦行尔许。广说如经。又依汉
    地法。五年五月五日有两闰。月行速者。谓南
    北路速于日。不定者绕山行迟于日。又此日
    行远山为冷近为热者。照七金须弥势分近
    故热。远之故冷。于上稍欹便见半月者。俱舍
    云。近日自影覆故见月轮缺。今则不然。月自
    欹侧余而自映故见其亏。亦有天神菩萨并
    非天手障以为日蚀。言鱼鳖等影现月轮者。
    余经说言。有赡部树影现。三藏引本性经云。
    昔三兽共行仁义时。天帝释欲试真伪。兔拾
    薪烧火杀身供帝。帝怪至诚骸安月轮。望世
    取揩。天地经云。安养国宝应声菩萨作日
    城。宝吉祥菩萨作月城(云云)。俱卢舍者。即五
    百弓量。依梁朝尺丈量。一弓长八尺。五百弓
    长四百丈。静息王者。此有二类。一大菩萨作。
    二实有情鬼趣所摄。有云。此文既说。由感杂
    染增上业故。生那落迦中。故知地狱趣摄。余
    宗说在五百由旬鬼国之中。静息义如决择。
    那落迦卒犹如化生者。显宗论云。无间大热
    及炎热三。于中皆无狱卒防守。大叫啼叫及
    众合三。少有狱卒。琰魔王使时时往来巡检
    彼故。其余皆为狱卒防守。有情无情异类狱
    卒防守治罚罪有情故。火不能烧。俱胝者。俱
    舍五十二数中第八数名俱胝。谓一十百千
    万洛叉度洛叉俱胝。以十相乘洛叉当一亿。
    度洛叉当十亿。俱胝当百亿。然西方有四种
    亿。一十万为亿。二百万为亿。三千万为亿。四
    万万为亿。今瑜伽显扬数百万为亿。十亿为
    俱胝。故言百俱胝为一佛土。华严千万为亿。
    名百万亿。智度论十万为亿。名百亿。则此三
    千乃至施作佛事者。昔来相传诸世界中所
    起佛俱从一报身佛变化所起。则于一世界
    唯有一佛化身。是则余佛不起化身。若尔便
    违本愿。是故若以前后竖望。则于多劫无佛
    出世。若于现在横论。十方世界乃有无边佛
    出。一一化佛皆是十方报佛同化。以诸如来
    于诸世界尽有大悲起化本愿。如在一室燃
    众多灯。一时发光光皆相遍。诸佛如来菩萨
    起化身无别亦尔。事发同故。若以末从本。本
    别末别。得言化佛有多。但相貌难分不可辨
    异。自下明成已可得诸法。文分为二。初列二
    十四章。后随别释十九章。不释五章。一不解
    十时分。俱舍论云。刹那百二十为一怛刹那。
    六十怛刹那为一腊缚。三十腊缚为一目呼
    剌多。三十目呼剌多为一昼夜。三十昼夜为
    一月。十二月为一年。一年为三时。谓寒热雨
    各有四月。唯有八位。今与彼别为十时者。半
    月则十五日。十五日呼剌多为夜。十五日呼
    剌多为昼。时谓年余之劫。如前已说。二不解
    十受欲者。指如经故。按中阿含第三十六卷
    行欲经云。给孤独问。世中为有几人行欲。世
    尊对曰。凡有十人行欲。广说如经。然经文烦
    广故今约义以副十种。十种虽异而略有
    三。一非法无道求物欲。二法非法求物欲。三
    如法以道求物欲。详夫行欲之来略有四种。
    一求财物自养安稳。二养父母妻子奴婢作
    使。三供养沙门梵志令升上与乐俱而受乐
    报生天寿长。四得财物已不染不着见患而
    用。然则将此四种辨彼三求不同以障十人。
    初三者何。一非法无道求。都无四事。二非法
    无道求。有初二事无后二事。三非法无道求。
    有初三事无后一事。次之三者。一法非法求。
    都无四事。二法非法求。有初二事无后二事。
    三法非法求。有前三事无后一事。后之四者。
    一如法以道求。都无四事。二如法以道求。有
    前二事无后二事。三如法以道求。有前三事
    无后一事。四如法以道求。备有四事。以此
    而言之。三种二四种一故成十种。此中若非
    法无道求等都无四事为最下也。若法非法
    求有前三事为最上也。若如法以道求具有
    四事为最妙也。三不解八世法得者得利故。
    不得者不得利故。不对面而赞名誉。不对面
    骂名毁。面赞名称。面骂名讥。逼恼名苦。适
    悦名乐。四不解三品。五不解四威仪。易故
    不释解。五趣中。言种果所摄者。那落迦诸
    蕴显其趣体。种谓地狱名言种子及与所生
    趣。同是异熟无记性故。故是趣体。并彼业
    者。顺趣故体非趣。化生中。或具不具六种
    者。不具谓无想天无第六意处及一切生有
    死有。或云。劫初鬼畜未必具根而化生故。
    六依持中。或不由造作者。则劫初成非人功
    作。宫殿化起者。如六天中复随福业宫殿自
    起。安稳依持者。谓城等。七摄事中。第六福
    业及方便作业者。修福业时前方便业。十资
    身具中。第八什物之具者。除余九外余牀枕
    等资身之具。什物者具义。非是十数。八数
    随行中。第七第八由第六起故言属彼。二十
    二种发愤者。发愤缘故。邪业方便者。邪身
    语业方便也。又如有贷物将云不肯还主名
    为陷逗。轨范师者阿?梨。亲教师者和上
    也。近住弟子者依止也。正知入胎不正知住
    出者。谓轮王者此说金轮非余三种。或四
    皆尔。无文遮故。七苦不说第八苦者。基师
    云。成劫已有非于住劫方新有故。一解。废总
    就别故略不说。七慢依五法起。谓上中下我
    德生。如五蕴论及决择皆通见修断。?x体则
    贪染着自法醉逸为义。慢对他而心举。是二
    差别如唯识第六说。见闻觉知中。依知言说
    者谓各别于内所受所摄所触所得者。景师
    云。耳根耳识名所受。鼻舌根识名所证。身根
    及识名所触。意识所得为他宣说名知言说。
    基师云。或以鼻舌身三及五识俱意并定心
    意如次配之。或耳鼻身舌如次配所受等四。
    其五俱时意皆是知。总通此四。十九十三说。
    见知现量。闻唯圣言量。觉是比量。就众多言
    说句中有二。初总。后彼复云何下别也。释词
    句者。训释诸法所有言词。戏论句者。谓歌唱
    等。摄义句者。如以伽他摄散义句。字母者。谓
    三十三字十四音。十四音者。谓哀阿噎伊邬
    乌纥侣纥闾吕卢翳爱污奥?恶。不取后二
    故成十四。迦?业任濉3档任濉_皋醯任濉6?br> 他等五。波披等五。夜逻罗缚赊沙婆诃叉。不
    取叉字故三十三。将前十四音约后三十三
    字。出生一切语言文字。名诸字母。别解中。所
    谓地等者。景师释。地者九地或四大中地大
    名也。根则六根名也。境则六境名也。法谓蕴
    等色也(云云)。基师云。地者。如所诠总法显能
    诠总字。以义为教依。或约初标总名与后所
    释。为所依故名地。又有听制功德过失者。如
    律中说不得上过人树等。依制不上是功德。
    违上是过失。若为命难听上无罪。坚妙智退
    沈量助伴者。景师云。说善知识等令坚妙智
    离于退名。复作助伴。基师云。若?ゾ??钪?br> 令坚。放逸懈怠妙智乃退。沈谓?干颉A课?br> 度测掉举也。助伴者同时心所也。基师又云。
    示现教导赞励庆慰四句。则旧所言示教利
    喜。景师云。示现教导者现通说法。赞励庆慰
    者。见修功德。赞励庆慰。七例句者。则八啭声
    除第八呼。泛声有三。一男。二女。三非男女。
    一一各有八。一体。二业。三具。四为。五从。六
    属。七依。八呼。今此则是男声中之一声。诠目
    丈夫之七啭声。如次配属体业具等。第八泛
    声醯补卢沙更无别义。今但说七。又有施设
    等者。依受戒法说。施设者。敷设座所。教敕
    者。语言训示。标相者。结界已。静息者。打静
    也。表了者。白众也。轨则者。所表轨则。安立
    者。置受戒人眼见不闻之所。积集者。大众聚
    集。决定者。问遮难事。配属者。属当羯磨所行
    之事。惊骇者。令发上心得上戒等。初中后句
    者。说三羯磨。族姓想者。受戒人是婆罗门等
    族姓。或说。随相持者为释族姓。犯者非释等。
    立宗者。乞求为初。则四依也。言说者。教化他
    人。成辨者。坚持戒故得罗汉果名成辨。受用
    者。受戒已竟。依僧受用财法二利。寻求者。求
    未得法。守护者。护已得法而无退义。羞耻者。
    耻已作恶。怜愍者。他有过谏举令悔。堪忍者。
    堪忍疲苦精?ブ?隆2牢氛摺2劳耸?隆<蛟?br> 者。弃恶行善。基师云。杂糅者杂本释诸经论
    等也
      论本卷第三
    上来五门辨地体竟。自下第二后以十门解
    释地义。文分为二。前明十门。后总以颂结。言
    十门者。如后颂云。色聚相应品。世间及与缘。
    善等差别门。巧便事为后其善等差别门有
    三。一三性别。二增处别。三释处名别。故有十
    门。前中复二。先摄五为三分。别解释则有八
    门。后又复应知蕴善巧摄下。明后二门。前中
    有三。初牒前五门三处所摄标起论端。次今
    当先说色聚诸法下别释八门。后总以颂结
    束五为三。无为则是彼所缘中法。除假法者。
    此中但欲分别实法故摄四为三。除不相应
    及法处色以非对碍名假有法。下文唯说定
    自在色名为实法故。虽复下文说假法而不
    在别章也。别释八门中。初明色聚文分有。二
    初标。后释。释分为九。初明大种五因造也。
    二明极微有无差别。三明大造二不相离。四
    明色聚诸事多少。五明诸色相续间断。六释
    经文。七明诸色聚大种无缺。八明三类色聚
    差别。九明色聚依六处转。初段文中。大种造
    色能为正因。谓生依立持养。如文配属。依因
    中。由造色生已不离大种处而转者。此说即
    质造同聚造。实造非假造。由诸日光孤行香
    等离大种故。生无色界定道戒色无四大故。
    势依彼有皆依因。持因中。由随大种等量不
    坏者。亦依同聚四所造义。击质发声声大质
    小故。或五境附质皆等质量疏远已去方大
    于质。养因中。对法第一说。谓由大种养彼造
    色令增长故。彼说一切大种皆养造色义。今
    此论中唯说长养。四大资四缘生能养造色。
    然所造色大种亲养大种。要藉四缘资长方养
    造色。今说外缘大方能养。非外四缘是此养
    因。相依而有是造义故。生等五因皆增上摄。
    或具五义或不具五。非定须具。若依实义亲
    所造义。必同性造非异性。必同类造非异类。
    有漏无漏必类同故。必同界造非异界。定散
    必同非异法造。若假说造疏相依造随应无
    遮。异熟长养等流三类或各亲造或绮互造。
    理亦不遮。第二文中。于色聚中曾无极微生
    等者。此显顿变非渐积义。不同萨婆多聚中
    有极微。又非极微集成色聚者。极微无体。不
    同经部积成大义。合前二种。不同胜论?细
    俱实。极微亦有方分者。方谓诸方。分谓细分。
    虽有诸方而无细分。以彼聚色有方亦有分。
    以可分折故。非最细极微复有余微。是故极
    微非是有分。唯识第一云。极微无方分。方则
    是分非诸方义。二文虽别亦不相违。第三文
    中有二。初略解二种不相离。二又此遍满下重
    解二种。同处不相离者。于无根处诸无根色
    随有根处诸有根色。自类大造皆同一处相
    涉入义。非是极微各别住义。和杂不相离者。
    谓自类大种与余类大造更相涉入俱一处
    义。故论下云。前是共大种后是不共大种聚。
    重解中。先解和杂不相离。又所造色下方解
    同处不相离。胡麻等聚体类别居。大造极微
    不同于彼。但如诸物石磨为末以水和合。可
    难分其性各别。是和杂不相离义。重解同处
    中。大种造色同依一处。即质而造合成一物。
    无别极微二处而住。大同他宗类各别住。亦
    不同彼和杂虽同一处非成一体也。三藏云。
    报四大及所造七法相涉入如灯光。乃至长
    养大造七法亦相入。则是同处不相离。报养
    二大及与所造不相入。则是和杂不相离。若
    先有长养大造处。后来长养大造不得相入。
    其造香等一具能造四大亦能涉入也。问众
    多灯光一时一处是何不相离耶。答有两解。
    一云。同界同处而不得一处生。是和合不相
    离。众多灯光照一室中者。据实一灯不得遍
    照。故不大明。第三灯生时方乃明也。一云。或
    有同界处。非同处不相离。谓余根尘等。或有
    同界同处。是同处不相离。谓此诸灯光及诸
    香遍于一室等。是故此中为同法喻。下六十
    五卷具明三种不相离。此处明二。遮以显一
    也。有释。依六十五卷。亦有别物聚而同处不
    相离。亦有同类聚而相离不相离。然此第三
    卷中约同类大种而显同处义约物杂聚而显
    和杂义者。以约多显相而论故不相违也。第
    四文中分二。初总明事多少。后又约相摄下
    别显摄义。除唯意所行色者。问如定自在色
    下文说实。何故除之。答以非对碍故此除之。
    一切色聚乃至唯有余界者。若据种子而说。
    则五色根中有十四色法种子。造根四大之
    中亦尔。若扶根四尘及能造大体上但有四
    尘。四大种子至五十一当释。别显摄义中。且
    约眼而说者。若据相摄唯一。谓眼清净色。若
    不相离摄有七。谓眼身地色香味触。若界摄
    有十。加水火风。如眼耳鼻舌亦尔。若身根除
    眼等四。独可得故唯有九。界者因义。顺经部
    宗。色能持种说有彼界。或彼聚中别有能生彼
    色等用。增上缘中立为界称。有师妄计。若得
    天眼亦得彼地身根。不相离故。其义不然。杂
    心颂曰。极微在四根。十种应当知。身根九余
    八。此说有香地。迦延亦言。颇有成就彼地眼
    不成就彼地身根耶。曰有。谓身在欲界起天
    眼通。故知彼说非理。相摄者体摄也。各自以
    体对用也。不相离摄者。体用不相离也。或一
    大中。有尘无尘风等者。乘言故来有尘。意取
    无尘也。或二中亦应有。或坚及动如风摇树
    无??无湿等时。或三中如热湿树有三无风。
    又动树时有湿无??皆但有三。或四者可知。
    第五文中有四。一声。二风。三明?色。四大小无
    间生。声界者。造声因四大也。恒旋转风者。内
    是入出息等。外谓持世界日轮等风。基师云。
    恒续?色谓世界中间不说空劫。故知彼无。
    或义不然。说为迥故不与?名。今解。空劫?
    色至世界成则灭。世界坏已还生。故不名恒
    续。世界中间若成若坏常有间色故名恒续。
    言又明?色谓于显色增聚应知者。谓于先
    有显色聚处。明色若起彼聚便增。增明色故
    彼聚显了。暗色若起彼聚亦增。由暗色增障
    彼不见。设见不了。小聚无间大聚生者。如长
    小儿成?大色等。亦如小树而成大树等。大
    生小者。如火烧大木生灰极少。又从盛壮而
    衰老时等。第六文中。坚摄云何谓彼种子者。
    因随果摄名为坚摄。又坚者则彼界。是实地
    体。坚摄者谓发毛等者。则是似地。果是因类
    故言坚摄。非执受种子者。谓无漏种子虽依
    于识识不缘。故名非执受。第七文中。钻即生
    火。明知先有火性。销金为水。将知先有水性。
    变地成金。将知先有金性。第八文中。业果名
    异熟。现在饮食等之所资长名长养。非前二
    种但自类相生名等流。不同小乘则立刹那。
    大乘则是定长养摄。或是等流有漏得引无
    漏法故。处遍满者。谓养瘦令肥等。相增盛者。
    谓令光洁。等流四者。其长养异熟前后相望
    亦名等流。则前二种及自性。长短大小青黄
    等变改名变异等流。报长养外若住旧位相
    续生灭自性等流。初异熟生谓引业果。后异
    熟生谓满业果。诸法有二。一有为二无为。无
    为无此三。无差别故。有为为二。一有漏。二无
    漏。有漏具三。无漏唯二。无业果故。且无漏中
    诸根唯一。无等流。内余色有二。若执受唯长
    养。非受者通等流。外五色亦通二种。上说
    有长养及等流者各具二种长养等流。若法
    处假色诸心心所有二等流。唯一长养除处
    宽遍。定果实色或通处宽遍。其若有漏蕴中
    内五根唯长养异熟无等流。其二长养无总
    异熟。内诸余色具有三种。若外诸色唯除异
    熟法处色假。唯一长养除处宽遍。通二等流。
    诸心心所唯无处遍一种长养。余皆具有。若
    于八识法处五色复应分别。恐繁且止。五十
    四中总聚为文。若五根色有长养异熟无等
    流。非根诸色具三种流。诸心心所有等流异
    熟。第二长养所长养流。法处摄色无异熟生。
    余如心心所。虽作此说亦不相违。然此文中
    但约色聚明之。第九文中。建立处者。风轮等
    相依持法。覆藏者。屋宇等。资具者。余食等。
    根所依处者。扶根尘也。根处者。造根地大。三
    摩地所行处者。谓定所引色依定而转。此文
    则说定所行色。是聚色也。辨色聚讫。第二明
    相应品中。文分为六。初标心及五十三心所
    法。二以一切辨五位心所差别。合烦恼随烦
    恼为一故。三辨由根境等诸识生。四又非五
    识身有二刹那相随俱生下。辨心生次第。又
    五识能了别事之总相下。明心心所行相。六
    作意云何下。明遍行别境二位心所体业差
    别。言如前说者。初卷已分别故。一切处者。唯
    识第五解云谓三性处。一切地者有二义。一
    云有寻等三地。二云九地。谓从欲界乃至非
    想。一切时者。心生必有。一切耶者。随其自位
    起一必俱。遍行具四。别境非后二。善十一中。
    非一切处。唯善性故。非一切时者。非心生时
    则皆起故。非一切耶者。虽十并头起而轻安
    不定故。一切地者。有义遍九地心定加行亦
    名定地。彼亦微有调畅义故。由斯欲界亦有
    轻安。有义不然。论说。欲界由阙轻安名不定
    地。而言通一切者。有寻伺等三地皆有故。然
    五十五云善心起时有六位者。据强为论故。
    染四皆无。此文总说根本及随烦恼合名染
    位。不定唯一。谓一切性。根不坏二中。景师云。
    一不灭坏唯据五根。二不羸劣通论意根。基
    师解。五十四中释灭坏羸劣。及由四缘诸根
    变异。翻彼则是此中二义。此说色根。其意根
    不坏者。彼说由四缘意根坏。翻彼则是。境界
    现前六故者。如五十四释。云如本地分说六
    种所行性此何差别也。即随次第释此中六
    故。所依处者。谓器世间及有情世间为所依
    处。自性者。青黄赤白三性等色亦尔。方者。诸
    方之色能生眼识。余尘亦尔。时者。三世时。或
    春夏时华叶为境。秋冬时衰枯为境。显了不
    显了者。实色显了。假不显了。全分及一分者。
    谓取一分事及遍满事。始于一取境中总遍
    缘名全分。缘一分事名一分。覆蔽障者。屋宇
    等。隐没障者。谓神通药草等隐令不见。映夺
    障者。谓胜力映夺。即日光等映众星等。幻惑
    障者。由鬼魅等及呪术等诸幻惑障。处所极
    远者。谓诸方住处各远故。损减极远者。谓如
    磨?物成细则不可见。作意四力。基师解。初
    之三种如其次第缘未来过去现世境界。第
    四一力通缘三世。心生。次第中。文分为四。一
    明五识刹那。二明五心差别。三释经一心言。
    四明五心缘境之世。五识刹那中。唯识第四
    有二说。一云唯一刹那。以此文等为证。二云
    此依未自在位多分率尔心唯一刹那。非等
    流及自在染净心生。谓分别故及先所引故
    者。曾未得境今分别故。前已得境谙悉故生。
    言意识中所有由二种因下。若等流意识亦
    由二因。若等流五识唯由第四染净意识所
    引。以无分别故。由此道理故上论说。眼等五
    识随意识转。又意识任运散乱下。明五心缘
    境之世。由缘不串习境非是作意力起名卒
    尔堕心。虽不作意任运起故。三藏解云。西有
    三说。初师云。意识率尔唯缘过去曾所缘境。
    若从五识无间所生意识寻决二心。唯应说
    缘前五识所缘种类现在境。若此寻求决定
    二心则缘彼境生。次最胜子难前师云。如佛
    菩萨神通等心。任运而起率尔之心。或缘现
    在或缘未来。而言率尔任运心唯缘过去者。
    不缘。故意识任运率尔之心通缘三世及非
    世法。从唯缘过去下。乃明五识后寻求决定
    二意识缘过去五识所缘境生。此应长牵其
    文属下言唯缘过去境五识无间所生意识或
    寻求决定也。由追缘五识所缘境故。唯缘过
    去境生。或时缘五识所缘境种类境者。唯应
    说缘现在境。第三师云。意识率尔唯缘过去
    境。以缘不明了故。次起五识与五识同时分
    别意识。或寻五境或定五识。既与五识同时
    意识。故唯应说缘现在境。若此五识同时寻
    求决定意识。则缘彼五识曾所缘境生。此言
    无间者。由与五识同时亲依五识生故缘无
    间。此是同时无间非前后无间也。补阙加第
    四解而言。意识率尔及五识后寻决二心。若
    缘赖耶本境义边名缘过境。若缘自境相分
    义边唯缘现境。故据唯识道理言之。若此心
    起则缘自变现在境生。又识能了别事之总
    相等者。成唯识云。心于所缘唯取总相。心所
    于彼亦取别相。故此说言即此所未了别等。
    此言表心所亦取境总相。此总境上所未了
    别境之别相所了境相。其能了别者说名作
    意。此中但说心起必俱。故唯说遍行心所行
    相。由此兼题遍行别境通三性心行相增强
    偏说体业。余略不论。触通了违顺等相分。受
    缘三品相分。时则纳损益等。第三明世中。凡
    论有三。一道理三世。则依种子曾当义说有
    去来世。当有名未来。曾有名过去。现有名现
    在。于现在法上义说三故。二依神通。其智生
    时法尔皆有如此功力。所见皆实非曾妄识
    之所变也。由多修习此去来法。法尔能现。随
    其势分多少时节。理实能缘及所缘法唯在
    现在。三依唯识。此义虽通。然前二外别有异
    体。分别妄心所变似去来相。实唯现在。今此
    文中。唯依道理以辨三世。先总后别。谓诸种
    子不离法故如法建立者。三世是时。时无别
    法。则就色心前后分位假建立时。而法种子
    不离色心等法。故云如法建立。又由与果下
    别释有二。一约种以辨。二若诸已下约果以
    立。若已与果功能灭者立过去世。若已与果
    及未与果功能现续立现在世。若未与果功
    能当起立未来世。第四四相中。大乘生灭既
    即法辨更无别体。小乘说有。百论难言。有灭
    灭法令无入过去。灭法现在说名有。有生生
    法令有入现在。生法未来应说无。此难四相
    体俱成有。文云。谓于一切处乃至俱行建立
    者。总标四相依种子立。一切处者。三界九
    地。识相续者。谓第八识。一切种子相续者。刹
    那相续无间断故。俱行者。种与本识恒俱行
    故。依此种子建立四相。不依现行。由三义故。
    一种相续故。二诸法因故。三不离识故。若说
    种子即说诸识。又解。于本识中一切种子相
    续俱行法上建立四相。即是依一切有为法
    建立四相。一切有为漏无漏若起必与种俱
    行故。则是通说依现及种说四相义。于生之
    后则说异者为欲显示生则变不得久住令生
    厌离故。二异性中。初是同类法前后异。后是
    异类法前后异。第五四缘中分三。一标名。二
    总出四缘体。三又由种子故下。别指于心以
    显四缘。因缘者谓种子者。是一切有为因缘
    现起能熏望种子亦是因缘。又前种子望后
    种子亦是因缘。略故但说显者。等无间缘者。
    谓八现识及彼心所前聚于后等而开导。唯
    识第四卷会此文云。若此识无间诸识决定
    生者。言总意别。义不相违。然摄论计色为等
    无间缘者。但是纵破色是因缘之义。非究竟
    语。又如经言下第六三性别中增数以明。唯
    立三善无胜义者。说有为故。爱果善者。则前
    施等是有漏者能感爱果。离系果善者。则前
    无漏施等。无量善者。四无量也。有依善者。有
    所缘求求三有善。无依善者。无所依求希涅
    ??善。又有物施名有依善。无物随善名无依
    善。根本眷属所摄善者。修慧之体名根本。相
    应五蕴名眷属。或根本方便二定所摄善也。
    八福生者。谓欲界粟散王为一。臣为二。加六
    欲天为八。不同古解欲界除臣而取轮王。轮
    王为九。不动善为十。谓色无色及无漏善。取
    爱果义者。释有漏善。了知事者。释无漏善。道
    谛巧便名善知。事理亦事。法物事有诸法通
    名。及彼果义者。则是灭谛。以安稳故名善。无
    记四种异熟生及一分威仪路工巧处者。如
    五十五云。异熟生一向无记。二三可得。一有
    二种。故威仪工巧通于三性。文中但辨染及
    无记。故名一分。若诸工巧但为戏乐者。染心
    为戏起作工巧。是染。亦有无记心中为戏乐
    故起于工巧。文略不论。言不为活命乃至余
    是无记者。道理亦有染心为活命故起工巧
    业。亦有染心为胜他故习工巧业想。亦贪名
    利推求简择起工巧业。今就相显且举一边
    影略门也。威仪亦尔变化唯二善及无记者。
    五十五云。为引导他或为利益诸有情故而起
    变化。当知是善。若欲试自游戏神通者名无
    记。此无染污。若约性得亦通不善也。第七增
    处别中。言慧眼者。实非是色。眼类同故。此中
    说之。然此三眼即收五眼。以慧眼中通有法
    眼。旧诸经论或说慧眼观空法眼观有。或说
    法眼观空慧眼观有。此之四眼若至佛时齐
    名佛眼。如智论说。若受用身实无肉眼。据变
    化身现受肉眼。无?眼者。自有诸虫眼恒不
    瞬。如??等眼。有垢眼者。一云有漏眼。一
    云有翳等眼。依处眼者。则本肉眼。由此为依
    起变化眼。名依处眼。或扶根是眼之处。世俗
    呼之为眼。故今亦假立名。已得眼者。过现眼
    也未得眼者。未来眼也。曾得者。重现前故。
    未曾得者。今创得故。十地已还有漏应断。断
    缘缚故。佛眼无漏。不应断也。已断眼者。则前
    应断眼。今已断故。名已断眼。非已断眼者。前
    不应断眼。今亦非是已断故。自眼名内他眼
    名外。欲界名?色界名细。不善业果名劣。过
    未名远。现在名近也。审谛耳者。通肉天二耳。
    高听耳者。听善言音。亦可就根辨其高下。滓
    秽处非滓秽处者。诸天等所食无秽。人等所
    食则有变秽。及一切遍诸根所随逐者。则前
    二种身根遍在四根中。义以为第三。七识住
    者。如俱舍说。一有色有情身异想异。如人欲
    界天及初静虑除劫初时。二身异想一。如梵
    众天劫初时。三身一想异。如第二静虑厌根
    本喜入近分舍。厌近分舍入根本喜。四身一
    想一。如第三静虑。初定由染想名想一。二定
    由二善想名想异。三定由异熟想名想一。余
    三则下三无色。余处坏识不说识住。增语触
    者。第六俱触能起语故。能缘语故。于声法二
    处皆增。由触增长名增语触。有对触者。五识
    相应触根有对故。依耽嗜者。谓欲界。出离者
    色无色及无漏。爱味谓有漏。无爱味谓无漏。
    又解。耽嗜者着外境。爱味者着内身。世间谓
    分别。出世间谓无分别。九居于七识住加第
    四定及非想。有依无依光明色者。备师云。释
    论三说。一说日轮内光名有依。轮外发者名
    无依。又解。地光明名有依。虚空中光名无依。
    又解。人中名有依。天上名无依。以恒有故。正
    不正光明者。谓日月盈亏等光明。积集住色
    者。谓诸形色。三轮相依名建立。屋宇等名覆
    藏。七摄受如第二卷。九中不说内外。纵自他
    身是外处定与根别说。其实相似。腰鼓则是
    小腰鼓也。冈鼓者谓大国家马上所驰行鼓。
    都昙鼓则是大细腰鼓。?堵鲁迦香者则旧
    云斗楼婆香。地持云求求罗香。龙脑香者。在
    于西域。香状若云。色如冰雪。素泣谜罗香者。
    如胡麻许大。赤色堪染作号者此土所无。极
    大香也。三辛香者。西国常合胡椒必钵干姜
    三味为丸。欲食时先吞此丸除腹中恶。然后
    方食。一指香等者。形如指相故。休愈味者。除
    上差病味。五触中蚊虻为一故。六中俱生为
    第四。内身之中与身俱故。所治则垢等。能治
    则水等。新罗玄法师云。病是所治。药是能治。
    辨法界中。先总开列法处中法名体多少。然
    后辨增数门。对法明五种法处色。此中略故
    但说二种。或二谓假非假法者。法处色中四
    色是假。自在所生色体是实。于心聚中遍行
    别境各五一向是实善。十一中唯不放逸舍
    不害是假。余八是实。大烦恼中五见是假。余
    五是实。于随烦恼二十二中。且依五十四云。
    十八是假。无惭无愧?干虻艟俅怂氖鞘怠R?br> 对法云。一切皆假。不定四中。寻伺定是假有。
    悔眠唯识二说。一云是假。二云是实。不相应
    中一切是假。八无为中三性真如实。余五是
    假。增三中有色为一。无色中开二。谓有为无
    为。增四中唯言假色不说实者。律不律仪等
    诸宗共立。今说为假。略不说实。心所有法不
    言假实。将知合二。无为假非假者。八中五是
    假。三性如是实。善无记无为者。释灭是善。
    虚空等是无记。增十中。一作意。二受。三想。
    四思。其第五者。景师云。谓不相应行。基师
    云。谓思。又解。是触。六虚空。七择灭。八非择
    灭。九真如。十苦乐离系义谓不动灭。非受离
    系义谓想灭。及受离系义谓受灭。此不动想
    受灭无为。合为第十。结云六百六十者。十二
    处中一一增数。从一至十皆有五十五。二种
    五十五合成六百六十。此据容有增数之法
    而结或大数耳。第八释处名别中。眼者。梵云
    斫刍。斫者行也。刍者尽也。谓能于境行尽行
    尽见诸色故。耳者。梵云戍(输聿反)缕多。此云能
    闻。计我我所我及我我者。景师云。我家之我
    故名我我。基师云。我所者我外所有。我我者
    亦是我所。谓计前念我是后念我之我等也。
    此中已下总以颂结之。先长行标举。次以颂
    结五门。后长行开列。自下明后二门。一善
    巧。二事。缘起缘生者。对法云。因名缘起。果
    名缘生。无量界者。则五无量。谓世界。有情
    界。法界。所调伏界。调伏方便界。八众中。夜
    摩已上四空居天。从其第六总名魔天。四静
    虑天总名梵众。上来明十门竟。又?焱相??br> 总以颂结

    瑜伽论记卷第一(之下终)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