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论疏部三 >
  • 百论疏卷下之中_破常品第九

    破常品第九

    破法七品二章。前六品破无常法竟。今第二
    次破常法。生起如前。二者依总别门。一异两
    品总破常无常。情尘有果无果别破四种无
    常。今品别破五种常法。若总若别求常无常
    皆不可得即毕竟空。令众生舍断常见悟入
    中道。因中发观得于解脱。三者从有果无果
    品生。上二品破从因生果。外云。从因生果是
    无常之法。可得云无。常法不从因生。应当有
    也。四者接次相生。上破因无果品末四句求
    因生果无从。今接此兴论。果从因有可得云
    无。不从因法应当有也。次通生起者。诸方等
    经破无为法明无为法空。今欲释之故说此
    品。又如涅??经正简邪常正常。明外道所计
    是于邪常。如来涅??名为正常。所以称邪者。
    求外道常义无从。无而谓有。是故名邪。今欲
    破外道邪常申佛无所得正常故说此品。又
    根性不同受悟各异。自有闻上诸品而不得
    悟。闻于破常即便领解。故说此品。此论始末
    破外道七种常义。初破神常。次破大有常。今
    此品破五种常。谓时方虚空微尘涅??。但前
    虽破二种常为成破神义。及总别一异义非
    正破常。今此品中正破五常。问四种外道执
    常云何同异。答此事难详。论十品受名有四。
    一品同而计异。如破神品。同是一品名为品
    同。而立神不同故名计异。二品异计异。如一
    异两品。既有两品名为品异。而所执又殊名
    为计异。因中有果无果亦尔。三品异计同。如
    情尘两品。既有二品名为品异。而立情尘又
    同故名计同。四品同计同。即常品是也。同共
    一品执常又同故名品同计同。问外道辨常
    与佛法何异。答佛法有大小乘总有五常。小
    乘有三无为即是三常。大乘长有真谛及以
    佛果故名五常。此品论者二同三异。谓虚空
    涅??内外大小同明是常。时方微尘但是外
    道所计之常。内说此三并是无常。问此品破
    何等常。答正破外道五种常法傍破内人五
    种常义。此则收破二句不同。外道五常但破
    不收。内道五常有收有破。破能迷之情收所
    惑之教。就外道五常复有亦收亦破。望涅??
    经盗牛之譬。外道偷得常名不达常义。破其
    常义收取常名。就破收中更二句。虚空涅??
    亦破亦收。时方微尘唯破不收也。问若破涅
    ??常。佛经何故说涅??耶。答佛为对治生死
    故说是常。又非常无常叹美为常。为欲引物。
    又涅??有体有用。体非常无常用具常无常。
    禀教人不识此义故执于常堕在常见也。问
    旧十地师云。体非常无常用具常无常。与今
    何异。答今明两非二是皆是方便用。如法品
    明实不实四句并是实相家门常无常四句亦
    是涅??门。而上以二非为体两是为用。此对
    偏病作此语耳。此品为二。一总破常二别破
    常。外曰应有诸法无因法不破故。上就有因
    救有因。今举无因法证有因。举无因释成常
    义也。有因法可破。无因法常不可破。既有于
    常必有无常。又灭无常而得于常。内外大小
    义并同。然无常若无则知有常。此有无相待
    也。内曰若强以为常无常同。凡三义。一者本
    有无常可得说常。既无无常亦无有常。而汝
    谓有常故名强说。若强说常则是无常。二者
    汝本立无常。上求既无从。今立有常亦同不
    可得。而汝谓有名强说常。故与无常同。三者
    为有所以故说常。为无所以漫道常耶。此二
    俱破于常。若有所以则是有因。汝言无因法
    常。今既有因则无常也。若无所以漫说常者。
    既是漫说则是无常。问外人品初已明无因
    法不破故。今云何更问因无因耶。答上直明
    无因耳。今问其有所以因无所以因。故异上
    也。外曰了因故无过救上无常同之难也。因
    有二种。一者生因二者了因。常法无有生因。
    是故为常。以有了因非强说常。但了因有二。
    一别二总。虚空以灭色为因。时以华实为因。
    方以日合为因。微尘以?果为因。涅??无累
    为因。因此五法知有五常。故以五法为五常
    因。此是别了因也。总了因有二。一以言说显
    示前法令人得知。故以言说为常了因。二因无
    常法相对故知有常。故以无常法为常了因。
    内曰是因不然者。凡有四义。夫论有常不出
    人法。人即是神。法谓大有。是常。上以言说
    立此二常。求既无从。今以言说证有五常。类
    同前破故云是因不然。二者无此言说以何
    证常。夫论言说不出人法。言说若从人有。求
    人无从。若因法有捡。法不得故无可证常。三
    者捡汝现事尚皆无从空有言说。云何有法。
    四者求所说常法实不可得。后当具明汝以
    言说何所证耶。外曰应有常法作法无常故
    者。上以言证法。内既不受不许言。今默然不
    须语。外今直指破坏之瓶显不破者是常。以
    见有为起作之法是于无常。则知非起作法
    名之为常。此即是对有为说无为。生死涅??
    真妄等法悉相对而立。内曰无亦共有者。有
    百论师谓。此文是于一难。今明不然。凡有二
    难。所言无者此一难也。汝以无常证有于常
    者此事无也。以上六品求无常法竟。自无从
    以何证常。故云无也。二依文难者。外既相对
    而立。内还相对而破。汝言作法无常故不作
    法常者。亦应有无相对。作法既有无作应无。
    故云无也。言共有者。上就二门破。作无作异
    则有无亦异。作法既有无作应无。今就同门
    破。汝言常法无色香味触既是常者。心法亦
    同无色香味触。此则不作法与作法同。汝本
    谓与作法异故名无为常。今既与作法同则
    同皆无常。前是借异破异。今是借同破异。文
    正尔也。不容异释。今势破者。前就异门破
    之。今作法既有无作应无。外必不受此难作
    无作乃异而同。是有自有作法有。无作法亦
    有。如一切有部有三有为有三无为。不可闻
    为无为异便谓有无亦异。故今破云。若为无
    为同皆是有则同应无常。故中论云。涅??若
    是有。有则老死相。涅??若是有则应是有为。
    又作不作同有。同皆是常。又同皆是有而作
    法无常不作是常。亦应作法是常不作无常。
    注为二。初释偈本。二从如是下结前发后释
    偈本同异破即二。前释异破。复次下释同破。
    如是遍常不遍常悉已总破者。遍不遍乃异。
    常义是同。既已破常则破遍不遍也。外曰定
    有虚空第二别破五常。前总后别。观门次第
    亦是立义之方。又是前总破内外一切诸常。
    今别略破五常。即五。一破空常。二破时常。三
    破方常。四破微尘常。五破涅??常。前破虚空
    者。世间外道小乘大乘共知虚空是常。其义
    最显故初立之。涅??经云。如诸常中虚空第
    一。如来亦尔。故最初立空常。就破虚空为三。
    一破空体。二破空住处。三破空相。此三破空
    略尽。今前立空体。但释空体不同。一?酬既?br> 云。有有为虚空无为虚空。成外世界及成内
    身有为虚空即是色法。二无为虚空如天汉
    等空。问数人何故立虚空是有为。答婆沙云。
    有去来故能容有。故当知是有。问有为空与
    无为空何异。答有为空是色。故二十一色中
    空是一色。无为空非色。有为空可见无为空
    不可见。有异部云。虚空非色非非色但随世
    俗故说名虚空。次成论人明虚空一向是无
    法。三外道立空即如今文所说。就偈本为二。
    第一标章门二释章门。标章门为三。一明虚
    空是有简异成实。又简异计无虚空家。常者
    第二标常章门。简异?酬加形?榭铡K?员?br> 者第三标遍章门。简异余不遍常。又简异计
    虚空是不遍者。无分明空体是一不可分为
    多分。简异计有多虚空者也。一切处下第二
    解释三门。一切处逐近释遍及无分义。一切
    时释前常义。信有故释初定有虚空法。又有
    者通释常遍可信。内曰分中分合故分不异
    破上虚空是常遍也。问何故破空。答一破病。
    大小内外有所得人谓瓶等为有虚空是无。
    因此有无生烦恼业苦。故今破之明无此有
    无。二者欲通经。诸方等经借空为喻。若如外
    道空者则法亦同外道。今破除外道邪空申
    空义故破空也。分中者瓶中空也。分合故者。
    此瓶中之空是有分空家一分与瓶合也。分
    不异者。上二句是牒外义。今是破也。瓶中之
    空是有分。空一分来与瓶合。空则可分便与
    诸分不异。若尔不应言无分。亦不应言是于
    遍常。此三义便坏也。注中为四。一双牒二双
    定三双难四双结。若瓶中向中虚空。此双牒
    瓶向二处空也。即释偈本分中两字。是中虚
    空下第二双定。双定者且据瓶中空以定外
    也。定意云。瓶中之空为都有十方空。为有一
    分空。若都有者下第三双破有二义。一者若
    瓶中都有十方空。则十方空并在瓶内瓶外
    应无有空。空则不遍不常。若是为遍下第二
    义。若瓶内之空遂遍瓶亦应遍。空既常瓶亦
    应常。前句得瓶不遍而空堕不遍。今得空遍
    而瓶失不遍也。若分有者下第二破分合。正
    牒偈本中分合两字。虚空但是分下释偈本
    分不异。是故虚空下第四双结非遍非常。帖
    文正尔。今更义破。问瓶内空与瓶外空为一
    为异。若一者一切空皆在一瓶中。空则不遍。
    空若遍瓶亦遍。若瓶内空与瓶外空异者。便
    有二空则堕有分。有分故无常。又问空与瓶
    为一为异。若空与瓶一。空常瓶即常。瓶无常
    空即无常。若瓶与空异。空常瓶无常。亦应瓶
    常空无常。遍不遍亦尔。空与瓶一俱遍俱不
    遍。若空遍瓶不遍。亦应瓶遍空不遍。若瓶与
    空异。则瓶处无空空则不遍。不遍则不常。
    破真俗一体二体皆作此责之。成论云。虚空
    是无法而终有此空。是于法尘异于兔角。若
    拨无虚空则成邪见。今问空若是无法应非
    法尘。既是法尘便是有法。又旧云。虚空无
    丈尺。丈尺约虚空虚空名丈尺。若尔虚空非
    无常用。无常约虚空?虚空作无常。覆结可
    知。又问柱内空与柱外空为是一空为是二
    空。若是一空柱外空既容柱。柱内空何不容
    柱。彼释云。柱自碍柱。非空为碍。今问我不安
    柱置柱内。理但安柱置柱空内。柱空内何故
    不容柱耶。若言为柱碍故不容。即碍处应无
    空。若碍处有空即应容柱。又碍处有碍复有
    空。无碍亦碍亦无碍。应亦容亦不容。若柱内
    无空。空则不遍。外曰定有虚空遍相亦常有
    作故。上一番破虚空体竟。今第二破虚空用。
    立中为二。初三句牒体。一虚空是有二遍三
    常也。有作故下第二举用证体。空有容纳之
    用故得有举下去来施为造作。若无容纳之
    用使不得有所造作。内曰不然虚空处虚空。
    内有二破并责虚空住处。所以责住处者。外
    既云有法住虚空中得有造作。则空是有物
    住处故。今次问虚空。虚空既是一法亦应有
    住处。若虚空无住处者。则有法亦不在空中
    住。又有二种法。一者碍法二无碍法。碍法既
    在无碍法中住。无碍法亦应有其处。是故今
    文责住处也。就责住处开为二别。前责空还
    在空中住便有二空。一空是能住一空是所
    住既有二空则有分。有分故无常不遍也。问
    何故前责空在空中住。答外人谓。空无碍能
    容于有。则知空亦无碍还能容空。故前就空
    处责空也。亦不实中住下第二破。其在实中
    住实则满塞不容于空。故空不在实中住。前
    明空得容空而堕二空。今免于二空堕无住
    处。故进退失也。又实中无空空则不遍。实中
    有空则应容空。实若容空则不名实。复次下
    天亲义破上举住处证空。空中得有造作可
    得有空。实中无作应无空。汝以作有故有空。
    作无故应无空。复次无相故下第三破虚空
    相。就文为三。一破二救三破救。破云。有为无
    为并皆有相。是故有法。空若无相即应无法。
    又五种是有有法有相。虚空若无无应无相
    即无空。外曰第二救。空有二相。一者标相二
    者体相。因五种之有知空种为无。因有为是
    有知无为是无名为标相。二灭有得无为空
    家体相。空具二相。而汝不知谓为无相。内曰
    下第三破救。但破体相即为三别。初作无体
    破。无色乃辨色无。非更有法。自立为空故无
    有此物。以何为空体相耶。复次下第二明无
    有相。本以灭色为空相。若色未生则无可灭。
    是故无相。复次色无常下第三就常破。色是
    无常则始生。空是常法本来已有。已有则知
    本来无相。问第三破与第二何异。答前明相
    未有故无相。今明可相本来有故本来无相。
    反覆互相成也。问破空有三。初二何故有偈
    本后破相无偈本耶。答后都是天亲义生故
    无耳。问提婆何故不破相耶。答二论主制作
    更相开避。中论六种品已广破相。故提婆不
    更破之。但天亲欲破虚空三义。一体二用三
    相。对前破二故义生破相耳。外曰有时法常
    相有故第二次破时常。次虚空破时者。外道
    情近与世人同既见恒有四时则谓时常。此
    亦?显故次空破之。释时有二。一内二外。
    内外各二。外中二者。一计时常是万物了因。
    故智度论云。时是不变因。时体是常故名不
    变。了出万物故称为因。又名不变者。物自去
    来而时无改易故名不变。卫世师九法中时
    是主谛之一法。二者计时是生因能生万物。
    亦名生杀因。谓由时故万物灭也。内法二者。
    一数论明因法假名时。离法无别时。二譬喻
    部别有时体是非色非心。如三相之类。依智
    度论有假实二时。一迦罗时谓实法时。多是
    小乘律中所用。以制时食时衣必须明实有
    时。则结戒义成佛法久住。二三摩耶是假名
    时。是经中所用。经既通化道俗。若明实有时
    外道闻之则生邪见。故说假名时。此义难明。
    若为结戒故明实时者。为结杀戒应明实有
    众生。为结处戒应实有方也。外偈本立有三。
    初明实有时者。异数论时无别体家也。常者
    异计时是无常也。相有故者。时微细不可见。
    假相故知即是防于他难。又上立时体今立
    时相。释中前逐近解相有故。从无不有时次
    释常。初又二。前就时标相证有时。有法虽不
    可现见以共相比知故证有者。明人日共有
    去相。见人从东至西既有去法。虽不见日去
    将人比日日亦有去也。如是时虽细不可见
    合日去。以节气等合人去也。复次一时不一
    时举体相证有时也。一刹那为一时。第二刹
    那以去至无量劫非一时也。一日为近一劫
    为久。内曰过去未来中无是故无未来。此偈
    本破三世时是常。而正捉外过去是常破无
    未来也。过去时既常。则过去定住过去不转
    作未来故未来中无过去。故云过去未来中
    无。以过去住过去不转作未来。是故无未来。
    此犹少二句。亦应言过去现在中无是故无
    现在。二者应云现在未来中无是故无未来。
    但论主偏明过去未来中无是故无未来者。
    此是举极始极终为言端耳。注释为二。一者
    捉过去破未来。二者例破现在。破未来中为
    二。一者就果中无因破未来。二者就因中无
    果破于未来。就果中无因破又二。一就不作
    门破。二就作门破。初又二。一明过去不作未
    来。二明过去不作现在。初又二。一者正破二
    征经破。初文前牒三世时相。此则时相常故
    者。外明时体是常。但体不离相相为体所制
    故体常相亦常。又相是常家相。以体常故相
    亦常。故云时相常故。过去时不作未来时者
    正破也。过去时体既常不转作未来者。相是
    时相。相亦不转作未来。汝经言时是一法者
    第二征经破。所以须征经者欲明二义。一者
    依经则有不作之失。二若言作则有违经之
    过。是一法者是一常法也。虽四时三世相殊
    而时体但是一常法。又过去但过去不杂当
    现故名一法。亦不作现在时者。上捉过去常
    不作未来。今明过去常不作现在也。若过去
    时作未来者。上依彼义宗则有不作之失。今
    纵关就作破。若过去作当现二时则有杂乱
    之咎。前得宗失二时。今得二时则失宗也。又
    上得宗三世不乱而失当现二时。今得当现
    二时则三世便乱也。又过去中无未来时。上
    就未来中无过去。是果中无因故无未来。今
    就过去中无未来。因中无果亦无未来。现在
    亦如是破者。凭师云。此文烦长。上已明不作
    现在。今复破现在。是故为烦。今谓不尔。智度
    论亦有此文故不应烦也。今明自上已来捉
    过去为端。破未来有二双。一当中无过过中
    无当。例今亦应当中无现现中无当。二者上
    明过不作当及过作当。今亦明现作于当现
    不作当。故云现在亦如是破。非是烦也。外曰
    受过去故有时。上内明过住于过过不作当
    故当中无过。故无有当。外今捉破为立。汝但
    不许有当受有过去。既有过去必有未来。内
    曰非未来相过去。有人言。非者无也。既无
    未来。云何有过去。故云非未来相过去。有人
    言。我前明非未来相耳。非是受汝过去。故云
    非未来相过去。今明此是二破。诸百论师合
    作一破释之。致令于文乖错。所言二破者非
    未来相此是一破。谓过去土住过去不作未
    来。是故无未来也。过去者此是第二破。纵汝
    过去作于未来则失过去。所以作此二破者。
    前明过不作当则无当。今明过若作当即便
    无过。前得过失当。今得当失过去。故三世并
    破。又前是住宗破今纵关破。住宗明不相作
    则失于未来。纵其相作则失于过去。问何以
    知此文是二破耶。答今不敢自推。专观智度
    及天亲此文知有二破。天亲释二破即二。汝
    不闻我前说过去土不作未来瓶。此释偈本
    非未来相。以过去土相自住过去不作未来
    瓶相故也。若堕未来相中者释偈本中过去
    字。前明过去不作未来瓶故非未来相。今明
    过去作未来则是未来相故无过去。外曰应
    有时自相别故。自上已来两番问答。初问答
    破未来。次问答破过去。则三世尽矣。而外人
    无辞可救。直明现见有三世相别。又初问答
    就不作门破三世。次问答就作门破三世。此
    二既穷则主三世并坏。今不知何救。但问论
    主应有时。所以知有者。现见三世相别。若无
    三世则无因果。又若无三世则无三达智。又
    上来别破外道时是常义。此下通破内外。明
    三世有义四种。萨婆多事异相异等并云三
    世有相略同外道。成论师云。若太虚无不说
    去来。是曾当义以说去来。是曾当有故异太
    虚。则知三世并有其相。内曰若尔一切现在。
    上明三世作与不作有互失之咎。若不作得
    过失当。若作得当失过。故有互失。汝今若立
    三世皆有自相。则三世皆在现在。便失去来。
    既失去来亦失现在。此正破数论义。数人三
    世皆有。若三世皆有则三世皆现。有现不现
    有有不有。得有宗则堕三世皆现。得三世不
    现则失有宗。成论师若三世皆有则应皆现。
    若去来是无则与太虚不异。便失去来。亦进
    退失也。外曰过去未来行自相故无咎救上
    一切现在难也。我前言自相有者。不言过去
    未来同有现在相。但过去自行过去未来自
    行未来。以两世不同行现在。如数论云。现在
    行于事有之相。去来行性有之相。如成论云。
    去来行曾当之相。现在行现起之相。故不得
    三世皆现在也。内曰过去非过去。上捉有相
    明三世皆现。今捉行相明过去非过去。若法
    在过去犹不舍自相。自相不舍应名现在不
    名过去。故云过去非过去。若过现而去舍于
    自相则无其自体。既是无法不名过去。此亦
    是过去非过去。前文正也。又此是二难。过去
    者一难也。汝遂言过现而去。如土谢灭则无
    复过去也。非过去者第二难。若土不去则是
    现在不名过去。现注文百论师多作一难。故
    不中诣也。注释为二。一别解偈本。是故时法
    下总结无时。初又二。前开二关破过去。次例
    未来。二门破过去即二。初门有四。一牒二难
    三释四举譬显。若过去过去者牒也。土为过
    去是一过去也。此土复谢灭无复土相。复是
    一过去故云过去过去也。不名为过去第二
    难也。土既灭后无复有土。故不名过去。何以
    故离自相故者第三释也。土既谢灭则离土
    自相故无复过去。如火舍热下第四举譬显。
    易知。若过去不过去者第二关正释偈本。又
    二。初牒次破。牒云过去不过去者。明过去土
    住过去土不谢灭故云过去不过去。今不应
    说过去时行过去相者第二破也。若过去土
    不谢灭则犹是现在。汝不应言过去行谢灭
    之相。未来亦如是破者第二例破未来。亦应
    开两关问之。一云。若未来未来则无瓶相。以
    瓶是未来名一未来。复未有此瓶复名未来。
    若尔便无未来。若未来不未来已有瓶相便
    是现在。汝不应言未来行未有之相。外曰实
    有方常相有故。次时破方者。方相?显道俗
    共知故次时破之。智度论云。汝四法藏中无
    方。我六法藏中有。四法藏无则四谛不摄彼
    六谛。九法中方为其一故云六法藏有。今言
    实有方者。明简四谛中无即六谛中有也。常
    者内法大乘中说。有假名十方。是无常法。今
    简异之故云常。此二句出方体。相有故方体
    是常而不可见。假日为相故知有方。内曰东
    方无初故此破方也。智度论云。世间法中大
    谓方。出世法中大谓涅??。破世间法大故十
    八空名为大空。今言东方无初者。破其日初
    出是东方也。四天下皆有初出。则四天下皆
    是东方。若尔此东方岂是定初。亦四天下皆
    有日没。则无定有西。四天下皆有背日。无定
    有背。皆有向日无定有向。今略举一边故名
    无初。又弗于逮日中阎浮提日出。是则南方
    之初是东方之中。定从何方而判初耶。故云
    无初。注为三。一释偈本。复次日不合处下第
    二外人以相有故方有。今明相无故方无。如
    铁围间恒不见日应无方也。复次不定故下
    第三就不定破。上就四天下论无定有初。今
    随就一处显方无定。犹如一柱此观为东彼
    观为西。在柱上为下在柱下为上。故柱无定
    方。又上直明东方非定初。今明无定东西。又
    前明无初后故初后不定。今明无东西东西
    不定。又前破其相今破方体。外曰是方相一
    天下说故救上三难。若四天下说可得东方
    无初。今就一天下说。故日初出定是东方。故
    东方非无初过。救第二云。若四天下说或可
    有无日之处。今就一天下说方相。一天下皆
    有日合故常有方相。则知有方。救第三云。一
    天下说方相故一天下方定无有不定过。内
    曰若尔有边。乃免三难而堕有边。有边则无
    常。无常故无方。外曰虽无遍常下第四破微
    尘常。微尘至细世间不知。唯外道所执故次
    三常后破于微尘。又前破三种遍常今次破
    不遍。以遍义明常明显故前破。不遍明常义
    昧故后破。释微尘不同。今略明八种。一卫世
    师云。微尘至细无十方分四相不迁。故名为
    常。二?酬既嗽啤C饕嘤惺?揭辔奘?健R云?br> 极细不可分为十方。在尘东则尘为西故亦
    有十方。问邻虚尘为碍不碍。答亦碍不碍。
    不碍于?而碍于细。若细细不相碍则多亦
    不碍则终无碍也。又若不碍重则不高并则
    不大。而实不尔故知碍也。数论师答释论难
    云。以无十方分故名微尘。以体是碍故名为
    色。三经部人明有十方分。明穷此一十方分。
    四是达摩郁梨明无十方分。而具八微共相
    合着。此尘极细亦动则俱。空而具有。三相所
    迁。五是大迦旃延造昆勒论。此云假名论。明
    邻虚尘亦有八微而不相着。若相着则成一。
    虽有八微而不相碍。六开善云。析析无穷故
    有十方分。引释论云。若有极微色则有十方
    分。若无十方分则不名为色。释论实是破微
    尘义。而谬引证释微尘。七庄严明无十方分。
    与前数义大同。八建初明有邻虚方。只有一
    方无有十方。次唯识论明无此微尘。如鱼人
    见水水具四微。饿鬼见火唯有色触。故知无
    有一微尘质。罗什答匡山远师云。佛不说有
    至细微尘。但说一切色若?若细皆是苦空无
    常无我不净令人得道。以诸论义师自推斥
    言有邻虚尘。外立中有二。虽无遍常如前三
    也。有不遍常立后义也。又上就遍救遍。今举
    不遍救遍。微尘是者出不遍常体也。果相有
    故举相证有。所以举果证因者如尘品云。外
    道明微尘不可见。今但见其?果故举果证
    因。注释为二。前逐近释果相有故。初列二章
    门。如见牙等释见果知因章门。世界法下释
    见因知果章门。可知二微尘下于二义中取
    见果知因。问极细果起自两尘。云何是极?
    果。答外极?如世界。内极?如大自在天身
    一万六千由旬也。是故有微尘圜而常释偈
    本有不遍常。微尘是无十方分故称圜。以其
    至细故不从因生。圜论其体无因释其常。内
    曰二微尘非一切身合果不圜故者此有五破。
    所以破尘者。?酬嫉戎?丝找嘀?喾ǹ铡N?br> 不知尘空故名小智。今令知尘空即一切法
    空。回小入大名为大智。大品三慧品云。破坏
    一切法乃至微尘名为摩诃波若。今第一以
    果征因破。眼见二尘果不圜。当知非一切身
    合。非一切身合则不圜。若一分合。一分合则
    无常。又有分则可分不名极细。若一切身合
    果则应圜。复次若一切身合二亦同坏。前是
    举果不圜验因不合。今纵其因合则二亦同
    坏。二同坏者。要须坏二微尘。和成一体然后
    乃圜。若尔则微尘无常。前门破其圜义。此文
    破其常义。此文是修妒路。从若尘重合下天
    亲释也。复次微尘无常与虚空别故。虚空是
    常无十方分。若微尘无十方分则与空为一。
    今既与虚空异。虚空无十方则尘有十方。复
    次以色等别故。前明与虚空别。今明与有法
    别。微尘既与香味等异。若五尘各别是则有
    分。若其无分则与五尘不异。便是一尘。若是
    一尘则失五尘。多无故亦无一。复次有形法
    有相故。此亦是偈本。前明微尘与五尘别。今
    明微尘是色。则有方圜长短。有方圜长短则
    是有分。若无长短则非是色。此与智度论同。
    若有极微色则有十方分。若有十方分则不
    名极微。若无十方分则不名为色。外曰有涅
    ??法常无烦恼涅??不异故。第五最后破涅
    ??者。上四种明世间常。今是出世常。以世间
    人不知唯出世人知义最隐昧。故后破之。又
    涅??是究竟法凡圣终归。故最后破。亦如中
    论大乘观行最后破于涅??。又外道云。内外
    虽异同明涅??。若无涅??则是邪见。故最后
    论之。释涅??不同。中论疏已具出。问中百二
    论何故最后论涅??。答释迦及三世佛应化
    等身常皆最后明涅??。二论欲通经故亦最
    后论之。问二论同最后论有何异。答大意同。
    转劳异。中论一品广论。今一章略论。中论竖
    破四句涅??。今横破四计。而大意并破邪涅
    ??申正涅??。此处无异。问二论申正涅??无
    异。应无二论异。答非但二论无异。一切经皆
    为明涅??。一切经无异论亦无异。良由所论
    之道既一。能论之教无二也。中论疏未尽者今
    略述之。楞伽经出外道义明有四种涅??。一
    者自体相涅??。明本相而有。此似大乘本有
    涅??。二种种相有无涅??。明涅??实有无诸
    苦事。此似内义涅??体有空与不空。空无生
    死。不空者谓常乐我净。三自觉体有无涅??。
    明此涅??有灵智之性故名为有。无诸?惑
    故称为无。此似成论大乘圜智涅??。四诸阴
    自相同相断相续涅??。明得涅??不更受生
    死。故云断相续。此亦大小乘义。问外道计生
    死为涅??是五见中何见。答是独头见取。无
    乐净计乐净故。问计生死为涅??为迷生死为
    迷涅??。答迷于生死。如谓杌为人是迷杌也。
    问外道计无想非想为涅??。是五阴中何阴
    摄耶。答彼修得无想非想定无复出入息。即
    是舍受故计舍受为涅??。数人别有无为法。
    是善是常在生死外。为烦恼覆。修解断惑起
    得得于无为。属彼行人。与地论师本有涅??
    义大同也。问数人何故立涅??是有耶。答一
    是第三谛故有。二者为灭智知故有。三者为
    无为名有相故有。四无为是常故有也。成论
    文破之。汝经泥洹名无相。若是有者当有相。
    又衣坏名无衣。应别有无衣之法是有。成论
    小乘涅??是惑无处。无别有法。不当三性。从
    善因得故名为善。数人破云。若泥洹是无应
    无泥洹。答云。非无泥洹。但泥洹是无法。地论
    有四种涅??。一性净二方便净三圆净四如如
    净。摄大乘亦有四种。一本性净二有余三无
    余四无住处。如彼文说之。就破涅??为二。初
    破所得涅??。二破能得之人。破所得涅??又
    开四别。初破涅??与无烦恼不异。二破涅??
    是无烦恼因。三破涅??是无烦恼果。四破断
    无以为涅??。四计之中初三破彼有余。第四
    破外无余。初又二。前一明涅??与无烦恼不
    异。后二明涅??与无烦恼异。与无烦恼不异。
    此是成论小乘义。与无烦恼异。是?酬技按?br> 乘人义。故此中破四涅??内外大小乘一切
    皆尽。中论破邪涅??申正涅??。故亦破亦取。
    若外道计生死以为涅??但破不收。若就偷
    得涅??之名而不识涅??之义。则收名不收
    其义。故亦破亦收也。就立中三句。初明有涅
    ??者。涅??是出世常法。上举世救世。今举出
    世救世。故言有也。又简异拨无涅??之人。是
    故言有。又斥于提婆执一切空。是故言有。常
    明涅??体。无烦恼涅??不异故者释常义也。
    有烦恼则有生死。是故无常。若无烦恼则无
    生死。是故名常。正是成实义也。内曰涅??作
    法故。破外涅??与无烦恼不异之言也。有烦
    恼时未有无烦恼。由修道故断烦恼始得无
    烦恼。此无烦恼本无今有是起作之法。既本
    无今有则已有还无。体是起作之法故非常
    法也。又言作法者。为道谛所造作故名作法。
    释中有二。初明涅??是作法。次明无有涅??。
    前是纵破。后名夺破。文处易知。次论?酬汲?br> 实义。?酬既嗽啤1居猩瞥D??生死烦恼外。
    为烦恼所障故众生不得涅??。则不着今文
    破。今问成实师。既以无烦恼为涅??者。为本
    有此无。为本无此无。若本有此无则与数同。
    若本无此无因修治道断惑得之。则同外道
    起作之法也。外曰作因故此第二计。明涅??
    与无烦恼异。前观涅??然后生解断惑得于
    无累。如因中发观观生惑灭。故名作因。亦如
    会真生解及数人因境发智境为无烦恼因。
    此是成论本有及地论性净数人无为皆是有
    法。在生死外故修解断惑然后得之也。内曰
    能破非破破上涅??是无烦恼因也。能破者
    牒外义也。外谓。涅??是无烦恼因。由涅??故
    能无烦恼。由涅??故能得解脱。由涅??故能
    得于破。破解脱无烦恼此三皆是异名。今欲
    存略故作破名也。非破者论主难也。涅??是
    于破因即是解脱因。便应非是解脱。然涅??
    是解脱异名。岂得言非解脱耶。又涅??是果
    名解脱亦是果名。今若言是解脱因则失果
    义。以果为因则名颠倒。又涅??若是因者。道
    谛便应是果。是亦颠倒。又反并若涅??能解
    脱非解脱。亦生死能系缚非系缚。注释亦二。
    初纵因破。复次下夺因破。外曰无烦恼果此
    第三计。亦立涅??与无烦恼异。名由断惑而
    得故是无烦恼果。此是成实始有义。故成实
    师断五住惑尽二生死灭然后得大涅??。即地
    论方便净义。由息妄故然后显真名无烦恼
    果。注中三句。初非初立。二亦非无烦恼因下
    非第二立也。第三句正释偈本。内曰缚可缚
    方便异此无用破上是无烦恼果也。破中二。
    初牒次破。牒中又二。缚可缚牒系缚也。方便
    者牒断缚之方便也。异此无用者内破也。破
    意云。有烦恼是系缚。无烦恼得解脱。故此解
    脱便是有用。涅??若是无烦恼果即无用也。
    又涅??非烦恼故不能系缚用。非众生故不能
    修道用。非八正故不能断灭用。异此三法故
    名无用。正意云。异缚可缚即涅??非是生死
    缚。异正观故涅??非是解脱用。此何为邪。注
    中有二。前纵是果明无用过。次夺明无烦恼。
    既无因故涅??不名无烦恼果。外曰有涅??
    是若无第四立断无为涅??。即是立无余也。
    外云。有于身智故名为患。若灰身灭智此即
    无患。肇师立小乘涅??义云。大患莫若于有
    身。故灭身以归无。劳?ツ?坝谟兄恰9示??br> 以沦虚。若尔便是大用。上何得云离三法是
    无用耶。又深取此立意者似三论义。外人云。
    我涅??异上二种。即是大用。异缚可缚非缚
    义。异方便非脱义。故非缚非脱非妄非真非
    众生非佛名为深妙涅??。是大用。所以然者。
    但能除缚不能除解。但能除妄不能息真。此
    是非用。今能两忘故是大用。内曰畏处何染。
    无身无心是永死之坑大怖畏处。汝等外道何
    故贪染。正呵数论灰身灭智涅??义也。答后
    两忘义。汝无妄无真无缚无脱是大邪见。现
    世断善来世入地狱甚可怖畏。云何染着无
    耶。注释为二。初破外道断无涅??。从涅??名
    离一切着下略申正涅??破邪涅??。前是就缘
    假破。今是对缘假破。离一切著者外无所著。
    灭一切忆想者内无有心。即肇公云。于外无
    数于内无心。彼已寂灭乃名涅??。非有非无
    者非上三家之有非第四家之无。又非小乘
    涅??断无非大乘涅??妙有。又于外无数于
    内无心名为涅??。即有此涅??。是故云非有。
    非有即着无复云非无。非物非非物者。既闻
    非有非无终言有于一切。是故云非物。既闻
    非物便谓非物。故明亦非非物。以非物不物
    则心行处灭。譬如灯灭明语言道断。外曰谁
    得涅??。自上已来破所得之法。今破能得之
    人。问有两意。一举能得之人证有上所得四
    种之法。二问论主正涅??。若言涅??言断心
    忘谁得之耶。内曰无得涅??亦有两意。一者
    前破无所得之法。今破无能得之人。若以神
    得求神无从。又设令有神神是常遍不应有
    得。若五阴得。求五阴无从。设有五阴无常失
    灭亦不应得。若答外人问论主谁得正涅??。
    上明所得之法绝于四句。今辨能得之人。义
    亦如是。是则无能得所得。如中论明涅??绝
    四句竟后明如来亦绝四句。今亦尔。问若尔
    应无得涅??。答若能不见能得所得便是得
    涅??也。故肇师云。大像隐于无形故不见以
    见之。玄道存乎绝域故不得以得之。如大品
    云。无所得即是得。以是得无所得。问文中何
    故破神及五阴。答凡论得不出人法。故人法
    并破。又破人破外道得。破法破内人得。又破
    人明常无得。破阴明无常亦不得。今云闻熏
    习故得报佛证法身者。不出常无常等。故并
    着今文破。问若尔不应从佛闻法应得成佛
    耶。答今明从佛闻法。熏习得者息常无常见
    息能得所得报法等见方得佛耳

    百论疏卷下之中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