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论疏部三 >
  • 百论疏卷上_释舍罪福品第一

    释舍罪福品第一

    此论玄义已入大科。今释品名开为六意。明
    品偈第一。释偈义第二。办多少第三。释相生
    第四。释品名第五。简舍破第六。此论梵本有
    于百偈。肇师云。后五十偈于此土无益。故阙
    而不传。依其本名犹称百也。问今所存者为
    是前之五十。为是后之五十。为择其精要取
    五十耶。答肇公既云后五十偈于此土无益。
    故知今之所翻是前五十矣。问前之五十明
    义为不尽。答始舍罪福终辨破空邪无不破
    正无不显。则义无不备也。释偈义第二。总谈
    设教凡有三门。一但有长行无有偈颂。如大
    品之类。二但有偈颂无有长行。如法句之流。
    三具存二说。如法华经等。在经既尔。论亦例
    之。一但有偈无有长行。如中论也。二但长行
    无有偈颂。即是斯文。三具二种。如十二门论。
    问何故经论辨此三耶。答盖是适化不同应
    机而作。故龙树十住?称派吃啤;蛴欣殖ば小?br> 或有乐偈颂。或有乐杂说庄严章句者。所
    好各不同。我随而不舍。问斯论既是长行。
    何故云论有百偈从偈立名。答偈有二种。一
    者通偈二者别偈。言别偈者。谓四言五言
    六言七言皆以四句而成。目之为偈。谓别偈
    也。二者通偈谓首卢偈。释道安云。盖是胡
    人数经法也。莫问长行与偈但令三十二字
    满即便名偈。谓通偈也。中论十二门即是别
    偈。斯论谓通偈也。婆沙列四种偈。一者以
    八字为一句。三十二字为一偈。此是结偈法。
    名阿?吒阐提。是经论数法。亦是计书写数
    法。二者或六字为句名初偈。三者二十六字
    为句者是后偈。此偈名摩罗。四者减六字为
    句。此偈名周利荼。今谓四种中百论偈是最
    初偈也。所言偈者。外国称为只夜亦云竭夜。
    今略其烦故但云偈。此土翻之句也颂也。有
    人言。偈是此门之名。训之为竭。以其明义竭
    尽故称为偈。辨多小第三。什师云。论凡二十
    品。品各五偈。故合有百偈。问观此论文长短
    不定。初舍罪福将及半卷。一异等章唯有数
    纸。若品各五偈则并应百六十字。云何少多
    不同。答据彼梵文。提婆本论则品各四偈字
    无少多。而今有长短者凡有三义。一者天亲
    注论有其少多。难解者则广释。易见者则略
    明。故文成丰约也。二者注论之人观品形势。
    若起尽难明则义生问答钩琐蝉联。故品则
    长。若始末易明直释而已。在文则短。三者罗
    什翻论详察机宜。有益者则广翻。无利者则
    略译。是以品文有其长短。诸讲匠不体斯意
    故谬释纷纶。相生第四。言十品者。一舍罪福。
    二破神。三破一。四破异。五破情。六破尘。七
    破因。中有果。八破因中无果。九破常。十破
    空。问斯论十品何因缘故初舍罪福。答九十
    六术但知起罪感彼三涂。未悟着福回流六
    趣。今欲示其出要之津。是故建篇明舍罪福。
    舍罪福则义无不员。但外道不受三空而立有
    神我。故第二破神。神义不立举法来救。但一异
    为万化大宗。宜前破洗。故有破一异二品。一异
    理隐容可应无。情尘显现必当是有。仍复破
    之。故有情尘二品。外云。若无情尘则坏因果。
    因果不坏则情尘不无。故次因中有果无果
    二品。自上已来并破无常。五种常法独未除
    之。故须破常。常与无常皆是有法。有法被破
    则堕于空。故次破空也。释品名第五。罪以摧
    拆为义。造不善业感彼三涂。得于苦报摧拆
    行人。目之为罪。福是富饶为义。起于善业招
    人天乐果。故称为福。舍者入实相观心无所
    依。故称为舍。问罪招苦报可得云舍。福感乐
    果云何亦弃。答罪住时苦。福灭时苦。以二
    时并苦故宜须双弃。问罪福为是因名为是
    果称。答罪福是因而受果称。所以然者。就果
    彰罪福其义则显。故舍义方成。如罪报是苦
    故不应起罪。福报灭苦不应着福。以果既有
    过患故宜应舍因。因受果名意在于此。问福
    灭时苦。云何得依福舍罪。答福有二时成两
    舍义。福报生时乐故依之舍罪。福报灭时苦
    故依空以舍福也。问罪若可舍故不造罪者。
    福既可舍亦应不修福耶。答有所得心而起
    罪福者。菩萨从初发心皆不起也。今为始行
    之人入道次第。三义论之。罪但舍不取。空无
    相但取不舍。福则亦取亦舍。为欲依福舍罪
    故须修福。为欲入空是以舍之。问经云取舍
    是断常戏论。今云何明取舍义耶。答今明舍
    者非取舍之舍。下云舍名心不着。以无得无
    依故名为舍。即是舍除取舍故名为舍。又为
    对众生两取故明二舍。两取病若除则无所
    舍。问既罪福二舍亦应邪正两除。云何破邪
    而申于正。答若以罪为邪以福为正。即是邪
    正两舍。但今明二取堕二边故名之为邪。两
    舍是中道名之为正。故非类也。问舍罪福为
    何等人。答为始行人则依福舍罪。为久行人
    则依空舍福。此二人摄一切人尽。故为二人
    明二教也。又外道有二。一者起有见。二起无
    见。修善舍恶破于无见。罪福俱弃破于有见。
    即是非有非无中道之义。故明两舍。又为凡
    夫明两舍。为二乘辨罪福。以凡夫着有故有
    六道罪福。今明罪福性空不应着有。二乘滞
    空。证空之时不能即知罪福宛然。故明虽毕
    竟空而罪福宛然。两舍即是波若。罪福即为
    方便。欲令一切凡夫二乘具波若方便故明两
    舍。即是法华度五百由旬义也。又佛法有二。
    一世间教二出世法。若明五戒招人十善感天
    故诫恶劝善此世间教也。若明法尚应舍何
    况非法故依彼三空舍于二善得三乘圣道谓
    出世教也。今明舍罪谓世间教。次明舍福辨
    出世教。故建篇。两舍则总摄五乘。良以外道
    邪言障五乘教。故偏破邪言遍申佛教。又佛
    法有二。一小乘教二大乘法。舍恶修善弃生死
    而取涅??谓小乘教也。无恶可舍无善可取。
    涅??非寂静生死不杂乱谓大乘教也。故明此
    两舍则摄大小乘。以外道双障世出世教故
    论主双破双申。又智度论云。无生法忍有二
    种障。一杀盗等名为?障。二取舍心行于施
    戒称为细障。今明舍罪则除其?。次明舍福
    以息其细。?细既泯则无生观现前。三世佛
    菩萨出世大意令离二障得无生也。又佛法
    有二谛。为世谛故明依福舍罪。为第一义则依
    空舍福。以诸佛说法常依二谛。今欲破邪迷
    申乎二谛。故建言两舍。亦总破众迷总申众
    教。提婆一期出世如佛不异也。又言舍者盖
    是中道之异名佛性之别目。如涅??云。明与
    无明愚者谓二。智者了建知其无二。无二之
    性即是实性。实性者诸中道佛性也。又云。十
    善十恶亦复如是。故知明于两舍即辨中道
    佛性。净名不二法门品明罪福无二为入不
    二法门。故知两舍犹是正观之异名不二之
    殊称也。又欲对小乘取舍之论今建章明两
    舍之论。小乘明取舍则是生灭教。故法华云。
    分别说诸法五众之生灭。申小乘生灭经即
    小乘生灭论。大乘是无生灭经。故云为诸菩
    萨说十二因缘不生灭。申无生灭经即是无
    生灭论。故中论发旨唱不生不灭。此论命初
    标于两舍。故知为简异小乘取舍论明大乘
    两舍论也。问舍有几种。答略明有二。一者为
    始学之人明于渐舍。故初则依福舍罪后则
    依空舍福。如波若四摄品云。菩萨见众生起
    于空倒。欲令其悟于倒空。故渐渐拔之。初于
    悭法拔出令行布施。次于施拔之教令持戒。
    次于戒拔之令修禅。乃至于二乘地拔出令住
    大乘。此渐舍也。次为大福德深种善根人发
    旨即明顿舍。谓从初发心即习不二正观。故
    不悭不施名为檀那。乃至不智不愚目为波若

    百论疏卷之上(上毕)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