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论疏部三 >
  • 十二门论疏卷中末_观相门第四

    观相门第四

    所以有此门者有通别二义。通意有三。一
    者根性不同悟入各异。自有闻求四缘无四
    不悟闻捡三相无三而得道。故说三相门。二
    者欲通释诸方等经。经中自有明四缘毕竟
    空。自有明三相毕竟空。佛世利根闻并皆得
    道。末世钝根寻之未悟故论主曲释也。三者
    经有历法明空历法观行。论亦如是。故有此
    门来也。问今为申三相为破三相。答具有二
    义。原佛说三相者。无名相中为众生故强名
    相说。此是无三说三。所以无三说三者。欲令
    众生因三悟不三。问何故无三说三令因三
    悟不三。答无三说三破于常倒。既为三相所
    迁岂有常耶。因三悟不三息无常倒。言其无
    常者明其无有常。宁有于无常。八倒既除则
    累无不寂。则显真实相。故非常无常便是法
    身。故德无不圆。此是不三三。三不三之大
    意也。又无三说三令识佛智。说三悟不三谓
    如来智。任运现前为自然智。不从师得为无
    师智。三世十方诸佛有所施作常为一事。故
    知说三为开四智同归一乘。说三既尔。四缘
    及一切诸法亦应如是知。又十方三世诸佛
    为一大事故出。如大品云。般若为大事故起
    示是道非道。无三说三随颠倒故说示非道。
    因三悟不三今示是道。又三世诸佛说法不
    出权实二门。无三说三是方便随宜门。令因
    三悟不三此是真实门。现中论破缘缘偈。佛
    灭后大小有所得人并不识此意。故论主申
    此意破外人谓三故三病也。问经具有三不
    三不三三。论何故但申三不三。答如上。不
    三三是权门。三不三为实门。今论实道。又是
    诸佛本意。又既识三不三即申不三三。故下
    明二谛也。问经何处有不三三三不三文耶。
    答诸方等经遍有文。略引大品净名。大品色
    无常。不可得故。色无常即不三三。不可得
    谓三不三。具破八倒备开实相中道也。净名
    不生不灭是无常义亦尔
    次别叙来意亦有三。一者若就无生义释者。
    自上三门就四缘中求生不得。惑者复谓。若
    诸法毕竟无生。何因缘故经说三相能生诸
    法耶。今随外所引故复破之。所以言随外所
    引者。三相犹属四缘中因缘门。上既求四缘
    无踪。即无三相。但纵外言有。故就觅无从
    故有此门来也。二者上破四缘破别生法。今
    破三相破通生法。所以四缘是别生法者。如
    心法备从四缘生。色法从二缘生。非色非心
    开为二分。无想灭尽二定从二缘生。自余不
    相应法从二缘生。故名别生法。三相通生法
    者。有为三聚无不备从三相所生。今破三相
    名破通生法。以通别求生不得。故知毕竟无
    生。三者三空分之。自上以来明求果及缘不
    可得。名为空门。此下四品捡相无从名无相
    门。禀教之流若于空门悟入则不须无相门。
    为于空门不悟是故次说无相门也。又根性
    不同。自有乐从空门入。自有从无相门入。又
    见多者从空门入。爱见等者从无相门入。百
    论疏已具明之。问何以知此下四品明无相
    门。答文云。有为及无为二法俱无相。则知通
    破一切诸相。故知是无相门也。上三门破所
    相开为总别。初门为总二门为别。今四门破
    相亦二。初门正破。后三门纵破。初门正破者
    明为无为一切相空。次门纵之更开二关往
    责。为有为无。若本有相则不须相。若本无相
    则无法可相。次门更复纵之。必言有相可相
    者一异求之应得。一异求既无踪。不应言有。
    第三门更复踪有能相。就有无求之又不可
    得。故三门名为纵破。又四门即为四意。初门
    破为无为。正破标相。次门破为无为体相。第
    三门就一异相双破标体二相。第四门重责
    标相。又第一门破通相。第二门破别相。第
    三门合破通别二相。第四门重破通相。此门
    称通相者。以三相通为诸法作相故名通相。
    今此品求三相无踪。故云观相门。释三相义
    具如中论。今更引婆沙诚文以解释之。所以
    须取婆沙释者。龙树出世时正对其人。又余
    义多是人自造。不足可破也。婆沙色品问。生
    住老无常为是色耶。为是非色耶。答佛经中
    告诸比丘有三有为相。人不解此义趣故种
    种解说。譬喻人云。三有为相无有实体。所
    以者何。三有为相是不相应行行阴所摄。不
    相应行行阴无有实体。为正此义明三有为
    相是实有法。则是实体无实体一双也。又??br> 婆?婆提云。此法是无为。若法是有为者其
    性羸劣。羸劣故不能生法住法灭法。无为力
    故能令法生住灭也。又昙摩崛人云。二是有
    为一是无为。生住是有为。不能灭法。灭相是
    无为。故能灭法。为正此二人明三相是有为。
    此为无为第二对也。又有异部云。三相是相
    应法。又为正如此说彼即法沙门义。其人云。
    色法生住灭则是色体。乃至识亦如是。故今
    明。非是色法亦非心法。而通三性通学.无学.
    非学.非无学通见断.修断.不断。但不通无
    为。此三对。明即法异法也。问三相为一时
    前后。答佛但说三相有为。譬喻者云。一刹那
    中无有三相。若一刹那中有三相者。则一法
    一时则生则老则无常。此有二过。一者三相
    便乱。二者共相违生生灭不得灭。灭灭生不
    得生。便有失用之过。是故三相前后而生。彼
    云。法初生时名生后时名无常。此二中间名
    老。婆沙破此义云。此不如实分别。若初者名
    生最后名无常。若作是说则一法无三相。是
    故今明一法具三相。问若一法有三相者。云
    何不一法一时而生则老即无常耶。答大意
    明。体同时用前后。以体一时故无有自起之
    过。明有为法不能自起相扶共起免自起过。
    生用之时未有住用。住用时生用已废。故无
    上过也。问四相相貌云何。答世中生为生相。
    生已而体满足为住。如初生之外为生乃至
    果满足称住。住已渐衰。如外物萎黄等为异。
    衰必谢灭。如外物死称之为灭。问三相为是
    总相为别相。答一解云。是别相。如色自有
    生住灭。乃至识亦如是。故三相是客相。法体
    是旧相。又解。三相是总相。以有为法皆有此
    三故。是总相故诸法体是别相。又解。非总相
    亦非别相。以非自体故非别相。各有生住故
    非总相。问既非总别相是何物法。答此是印
    诚。若有此印诚是有为。若无此印诚非是有
    为。如涅??相非是涅??体。评云。是总相也。
    问为三相为四相。答迦旃延旧云。生老住无
    常。后人言生住异灭。故有四相也。或说。三
    相不明住相。言三相者谓生老无常也。无常
    即是灭相。问何故明此三相不明住相。答应
    说住相而不说住者是有余之义耳。又今欲
    示有为法。住相似无为法故不说。又相若能
    令法历世者则说是有为。如生相移未来来
    现在。老与无常移现在行过去。住与彼法相
    着无舍离时。又分别法相时三相堕有为部
    中。住相堕无为部中。故不说住。问老相无常
    可得示有为相。生相云何示有为相。答生令
    诸行散怀甚于老与无常。若生不生诸行来
    现在者。则老无常不能散怀。以生生诸行来
    现在故。老令衰微无常能怀。如人在牢固之
    处有三怨家。一人于牢固之处挽出之。二人
    共断其命。若一人不挽出则二人无由得断
    其命。彼亦尔。问相与所相何异。答能相是所
    相过患。如病是人身过患。经论多但明生住
    灭三相。问生次于住。住次于灭。住灭中间
    立其异相者。生住中间何不立长相耶。答数
    师云。非无此相。何以知然。生渐向住必由长
    相。然说四相为明过患令物生厌。长是人之
    所欣。情既欣长翻复增惑。于物无益故没而
    不说。问住亦是人之所贵。既贵于住便增物
    惑。不应说住相也。答住邻于异有引异之能。
    亦为物所厌也。问生亦是人所贵不。答生是
    八苦名故物不贵。问无常与死何异。答婆沙
    云。命根断一刹那此亦是死亦是无常。余五
    阴散坏此是无常非死。又解。众生数散坏名
    死。非众生数散坏名无常。问为前法变故为
    异。为前法灭言异。若灭故言异。异与灭相何
    别。若变异故名异。与外道变乳作酪何异。答
    诸行势盛故云生。势衰故言异。外道计乳变
    作酪薪变作灰不说势衰故名异。问一切时
    常有老时何不一切时常有头白。答头白是
    色法。此是果报滓。后时方显如酒滓酒尽方
    显。故不一切时现。问头白是色。老是何相。
    答非色非心也。问有为法体是生故生。为与
    生合故生。答体是生。但要由生相显发。如
    ?中虽有瓶要须灯显发不说灯生。彼亦如
    是。又解。与生相合故生。问此品何故云观相
    门不云观三相门。答此品非但破三相。通破
    为无为一切法相。是故但标观相门。问观相
    门与中论观三相何异。答二义不同。一者就
    品名有通别。中论称破三相其名则别。今直
    称观相。其名则通。所以直称观相者。明今品
    为明无相门。明无一切相故名无相。又一切
    取相心不生故名无一切相也。二者中论广
    破三相有为。略破无为。此品略破有为广破
    无为。互显也。问广破何等无为。答破二种
    无为。一破三相是无为有二门。如下列之。二
    破无为法体有四门亦如后说。凡论无为者
    不出相与体。破此二种一切无为义穷
    此门亦三。第一长行发起。第二偈本正明门
    体。三最后长行总结齐法。初如文就偈本为
    二。第一总破相第二别破相。总中又二。初偈
    总明为无为二法体俱无相。第二偈别明有
    为法无相。初偈上半明为无为法体俱无相。
    下半明相无故法体亦无。问此偈为正破法
    体正破相耶。答此偈文虽体相俱破而正明
    破相。所以然者。上三门已破法体故也。次长
    行但释有为法无相。所以不释无为法无相
    者。品末别广破无为法。是故今文竟第十一
    偈但破有为家相
    就初长行为三。一总标有为不以相成。问曰
    下第二问有为相。答曰下第三列有为相。凡
    出四事。初一双众生类非众生类。次一双重
    众生类非众生类。所以明四法相者。一欲以
    体相显标相。二欲以别相显通相
    如是生住灭下此生起第二偈。亦三。一总开
    两关定之。若直立三相即二关定一。若破二
    部义即二关定二。问曰下第二偏立相是有
    为。所以偏立有为者。婆沙评家正用三相是
    有为法。此既要义故偏立也。又诸部多立相
    是有为。故偏立也。亦可略举一耳。答曰下
    第三正破
    就偈为二。上半牒有为破有为。下半牒无为
    破无为。此则是牒二部而破二部。萨婆多立
    有为。而随无穷之过。?称抨A婆提立无为。
    而有非相之失。又破有为通破数论等一切
    诸部。破无为别破?称抨A婆提部。二关破通
    别两执也。又此二门亦得但破一家。初正破
    有为。恐回宗提无为义故次破无为。无为亦
    尔。正破?婆提无为。恐其从辙执有为义故
    破有为。便二部进退无路庶情靡托。故具开
    二关破之。又外人但立三相。论主开为无为
    二门破之。则为无为是能破门。三相是所破
    也。又为无为通破大小乘内道外道一切诸
    相。故百论中。外道亦立三相。是知今文遍
    破一切也。破全同中论。如彼释之。古来释穷
    无穷庄严旧义云。生灭之法穷于刹那。刹那
    即生灭无初中后分。第二灵味法师刹那有
    初中后分。而非无穷。第三开善云既有三分。
    分复有分如是无穷。第四释云。现在止有生
    住。以当灭故说灭。此四并是成论师所说也。
    数人云。一刹那有初中后三分。犹如一马其
    头已入门内身正跨于门其尾犹在门外。故
    一刹那有三分。此是申有穷义也。数人此义。
    一刹那时节极长。今此文具破穷无穷义
    长行为二。初释偈本次例破诸法。初又二。前
    释上半。若生是无为下释下半凡有二难。初
    难云。若生是无为云何与有为作相。此是非
    相破。离生住灭谁能知是生者。若生是无为
    即生体无生住灭相。相体既无谁能知法从
    相而生。此语法生也。又释。生相若离三相
    即体不可分别。何以知此是生耶。此就相破。
    文正尔。复次下者上纵离生住灭有此生。无
    能知者。今明若生无有生住灭则无此生也。
    所以然者。有为是有可得分别为三相。若是
    无为则无三体之异。故不可分别有生住灭。
    生住灭空故下自以来。释初偈有为法无相
    故无有为。今类破诸法。释无为无相故无无
    为也
    问曰下第二别破三相。又开二别。初破展转
    家义。次破不展转义。所以破此二者。此二摄
    一切生尽则无生理现。又初是上座后是僧
    只。此二是十八部本。亦为五百部根。破本
    末倾也。又初是?酬即问浅墒怠S殖跏悄诖?br> 是外。又初是法说次譬说。又初别破生次寄
    譬通破明暗解惑也。问何故前破展转后破
    不展转。答展转得救上二难。不展转不得救
    故前破。又是诸部之初故初破。又是盛行天
    竺故初破之。又正是旃延本立。五百罗汉所
    许用义。又其人立法体外有非色非心三相
    是实有法。不信三相是假名。故自不信诸法
    无生。是病中最重故偏破之。又立三相是不
    相应法非佛口说。何以知之。罗什答远法师
    问云。不相应行是旃延等说非佛所说。既其
    横造。故偏破之。问涅??经亲明生不自生赖
    生故生。云何云非佛说耶。答涅??直言大小
    相生不云别有非色非心法。则知非佛所说。
    前问次答。就问中为二。一牒论主难。今当说
    下。生起偈本通论主难
    偈上半立小生大。正明三相是有为。下半明
    大生小通无穷难也。问其义明九法相扶共
    起。何故但云大小除自体生八法。答婆沙云。
    生最有力如母生子。母于子最有力。虽余女
    人相助不名余女人生子。佛陀人云。如书虽
    用纸笔等但人用最胜故名人书。彼亦如是。
    虽假余法共起但生受其名。问何故一刹那
    中。大生能生二法小生但生大生。答婆沙云。
    此无过如女人有生一子者有双生者。问大
    生能生八法小生云何但生一法。答婆沙云。
    如猪犬有生一子者有生八子者。问生与生
    生宜是非色非心。云何名为生耶。答法在未
    来能生彼法来现在。是功用名。故名生也。生
    生者亦是功用名。复有能所名。一生是能生
    一生是所生。能所合目故云生生。大生名能
    生小生名随相者体实同时。但大生亲生法
    体。义在于前。大生生小生。而方云小生生
    大生。义论后也。问法体本无生灭而假四相
    生耶。答法体本有生灭性。但假四相发动之
    耳。法体是有为。既具四相八相亦是有为。亦
    各具四相。以九法各具四相则九法各是法
    体。法体具四相易知。大生具四相者。大生
    体有生性。但不能自生。须小生生故有生相。
    大住住大生大异异大生大灭灭大生。故具
    四也。大相具四一小三大。小相四具皆是大
    相。法体具四亦是大相也。偈文上半立小生
    生大。通无为难。下半立大生生小。通无穷
    难。小生生大通无为难者。大生不为小生生
    可是无为。今为小生生故是有为。问但为小
    生生。云何有为。答既为小生生。即为大住住
    大异异大灭灭。则大生具为四相所迁故是
    有为也。下半通无穷难者。小复从小即是无
    穷。大还生小故非无穷。问大还生小。但为
    大生生耶。答既为大生生。则为大住住乃至
    大灭灭。故小具四相也
    答曰下为二。初两偈就前后破。次一偈就一
    时破。就前又二。初偈破其小生生大。提外
    上半即以下半破之。第二偈破其大生生小。
    提外下半即以上半破之。难意云。大小既其
    从他生则不能生他。若能生他则不从他。唯
    此二义。若言从他复能生他第三义者无有
    此处。所以然者。能生从生二义相违。故能则
    不从从则不能故。无第三义也
    若谓生生生时此发起第二段一时门破。中
    论具二偈。今但有一偈。偈为二。上半牒外义
    下半破之。牒中有二。初句牒小从大生。次句
    牒小能生大。而称或者小生有重生之名。或
    可。能生大生。又是惑者所谓。故称为或。下
    半亦有两义。生生犹未生者提其初句以小
    生从大生生。是故自体未生。何能生本生破
    第二句。既从大生则未有自体。何能生大生。
    相生之义必无体须生有体能生。然今一时。
    有则俱有。无则俱无。若俱无则有所生而无
    能生。若俱有则有能生而无所生。亦唯此二
    义。无有一时之中有能生复有所生。又汝大
    小生二体若俱起则失二用。大体既起何用
    小生。小体既起何用大生。故得二体俱有则
    失二用。若二体俱未起须二用者。犹无二体
    用从何生。若言小能生大大体未起须小生
    之。此得一体一用而义都不成。大体未起唯
    生于小而言小生大耶。又小若生大必知未
    有于大。犹未有大谁生于小。犹无小体宁有
    小用。故诸义不成
    若谓是生生第二次破不展转相生。就文为
    二。一长行发起。二偈文正破。此发起与中论
    异者。中论直分两家之异前立展转相生。次
    立不展转。今此论则显改宗立义。还是前展
    转家改宗立。又则中论明相与法体论自他。
    生相能自生。法体由相有。此正是成实者义。
    此论就相论自他。小生自生本生从他。二论
    不同者欲遍破一切体相自生生他义令尽
    也。又前二关并破云。小从大生故不能生大。
    若生大不从大生。次偈云。小生若已有体即
    不从大生生。若从大生生即小未有。何能生。
    是故今云。小不从大而能生大。即是提论主
    破以为立也
    偈本中为二。一破譬说。二破法说。初为四。第
    一总破灯不照?。第二别破初灯不能照?。
    第三纵二灯能破应遍破?。第四偈夺破明
    照?义。今是初。上半辨二处无所破?。下半
    辨无能照明。此过有甚于前。前但得能失所
    得所失能。今则能所俱失故也
    问曰下生第二偈。此救。三论救灯中最为精
    巧。上难云。二处无?。外则提破为立。所以
    无?者由初灯力破故无耳。又良由暗灭故
    有明成。此则无?有明。云何下半云无能照
    明耶。答中为二。上半牒而非。下半正破。破
    意云。汝言初灯破?令?无者不然。初灯竟
    不到?云何破?。所以不到者汝义以明暗
    二法念念不住。前暗既谢后?应续。而明缘
    具足起在中间。故后暗住于未来。前暗久谢
    过去都无相到。云何破耶。初偈辨盛明不见
    细?。后偈初明不见??。此如断惑法上上
    智慧断下下惑。下下智慧断上上惑
    复次下第三偈来者。前明二灯并不到?破。
    恐外人云明?是隔世法虽不相见而能悬
    破。是故今次破之。又论主借不到破到。今提
    破而立。上半牒下半破。破意云。若?细二明
    不到近轻重二?。能破近者亦不到远。应能
    遍破一切远?。二俱应不破。三应破远不破
    近。四有破不破有到不到。此偈名纵破者上
    二门夺其破义辨一切诸明悉不到?悉不?
    破。今纵其破义今一毫之明遍破天下?也
    第四偈明?相次称夺破者。前第三重纵其
    破义。今辨天下之?无有破明之理。则天下
    之明无有破?之理故名夺破。亦有四难。一
    明?俱不相见。明既破??亦破明。二俱不
    破见明遂不破明。明不见?亦不破?。三
    ?不明不见?能破?。?不见明不破?者。
    亦应?不见明能破明。明不见?不破?。四
    有破不破即有到不到
    如生能下自上以来第一破譬说竟。今第二
    破法说。云今当更说者。上破譬即是破法竟。
    今复破者岂非重破。又上就见?不见?门
    破。今就已未二门更开异门。故云更说。偈开
    已未二门破其自生。自生是体生他是用。犹
    无有体安有用耶。故但破自。问为自未生为
    本已生。若自生本未有。未有是无。无何由
    生。若本已有是生何须更生。婆沙亦有此问
    为已生生。若已生生则有转还过。从未来来
    现在现在更往未来。若未生生则有本无今
    有过。彼文答二意。约本无事用即未生生约
    本有体性则已生生。无二过也。将此论望彼
    二义还成二难。本无有事即是本无今有。堕
    未生生本已有性堕已生生。偈及长行文并
    可解。是故生住灭下第三总结齐法。从品初
    第二偈至此长行。前释品初偈明有为法不
    以相成。今从此文竟品破无为。释品初偈无
    为法不相成。又二。第一别以四句破无为法。
    第二总结。今是初以有为破无为。有为无故
    无为则无。复次下前第一明有为体无故无
    为体亦无。今第二明无为相无故无无为。从
    初破生。上破云。无有为故无无为。外云。正
    由无有为则是无为。是故今破。无有为则无
    有相。有何无为耶
    若谓下第三破。从第二破生。有相故是有为。
    良由无相故是无为。是以论主开有无二门
    责觅无相不得。若因有相知无相则有相是
    无相家相。不名无有相。若以无相知无相。不
    可知无相。不可知故非是有无为也
    若谓如众衣第四破。从第三破生。汝以有无
    二门责无无相者不然。正不可知故即是无
    相法。喻如众衣有相故可知一衣无相。亦可
    知虽无相之可知而有无相可知。就文有三。
    初牒二总非三正破。初前牒譬说。次牒合譬。
    是事不然第二总非。何以故下第三正破。破
    有二。前破法说。明既无有为之相云何因相
    而知无相。又衣喻下第二次破譬说。是故有
    为法皆空下。第二总结。以辨三空也

    十二门论疏卷中之末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