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论疏部三 >
  • 中观论疏卷第2_因缘品第一

      因缘品第一
    浅深门第五。问他亦云。有为世谛。空为真谛。
    与今何异。答须初章语简之。他云。有有可有
    则有无可无。故有不由无即无不由有。有是
    自有。无是自无。今无有可有即无无可无。无
    有可有由无故有。无无可无由有故无。由无
    故有有不自有。由有故无无不自无。有不自
    有故非有。无不自无故非无。非有非无假说
    有无。故与他为异。问非有非无假说有无。是
    中假义不。答非也。此明有无义耳。良由有
    不自有故非有。无不自无故非无。非有非无
    假说有无。即有无始成也。故是始明有无义
    耳。不言非有非无是中。有无即是假。得意
    密取此语名为中假。亦无所妨。问初章与中
    假何异。答若总?此一章。为初学之章门皆
    是初章。一切法不离中假。故皆是中假。而师
    分之一往异。初章者他有有可有即有无可
    无。今无有可有即无无可无。他有有可有不
    由无故有。有无可无不由有故无。今无有可
    有由无故有。无无可无由有故无。他不由无
    故有有是自有。不由有故无无是自无。今由
    无故有有不自有。由有故无无不自无。他有
    是自有名有故有。无是自无名无故无。今有
    不自有名不有有。无不自无名不无无。此四
    节语为初章也。不有有则非有。不无无即非
    无。非有非无假说有无。此是中假义也。问
    初章中假明何物义耶。答初章是伏。中假是
    断。初明假有无。是伏性有无。次明假有无。入
    非有非无。即性有无永断也。故初章中假为
    破性病。性病若去此语亦不留。若守初章中
    假者是中假师耳。又云。初章是动执生疑。谓
    动性有无之执。令疑性有无。中假即破性执
    释疑。中破性执。假为释疑。明假说有无。何失
    有无义耶。二者他但以有为世谛。空为真谛。
    今明若有若空皆是世谛。非空非有始名真
    谛。三者空有为二。非空非有为不二。二与
    不二皆是世谛。非二非不二方名为真谛。四
    者此三种二谛皆是教门。说此三门为令悟
    不三。无所依得始名为理也。问以前三皆是
    世谛。不三为真谛以不。答得如此也。问若
    尔与理教何异。答自有二谛为教不二为理。
    若以二为世谛。不二为第一义。世谛是教。第
    一义为理。皆是转侧适缘无所妨也。问何故
    作此四重二谛耶。答利根闻初即悟正道。不
    须后二。中根闻初不悟。闻第二方得入道。下
    根转至第三。始得领解也。又为释于经论。经
    论之中或言。有是世谛。空为第一义。如大品
    云。菩萨住二谛中。为众生说法。为着有者
    说空。为着空者说有。即初重意。大品又云。若
    有若无世谛故说。非有非无第一义谛。即第
    二重意。华严云。不着不二法以无一二故。即
    第三重意。华严又云。谛了分别诸法时无有
    自性假名说。悉欲分别世谛义。菩萨因此初
    发心。一切诸法语言断心行寂灭如虚空。悉
    欲分别真谛义。菩萨因此初发心。此以一切
    言说为世谛。言妄虑绝为第一义谛。即第四
    重意也。又为对由来但有一重二谛。故今明
    此四重意。又为破四病故说四门。初明于凡
    夫是有名为世谛。于圣人是空名第一义谛。
    次明为破有故言空耳。诸法未曾是有。亦未
    曾是空。空有并出两情。故皆是世谛耳。知未
    曾空有名为真谛。次明为破空有故言非空
    有耳。竟未曾是空是有。何曾是非空非有。故
    空有非空有二不二皆是世谛。非空非有非
    不空非不有方是真谛。次明说四句为俗。非
    四句方乃是真。问此四重二谛云何释八不
    耶。答初以生灭为俗。不生灭为真。次生灭
    不生灭皆俗。非生灭非不生灭为真。第三生
    灭为二。不生灭为不二。二不二皆俗。非二非
    不二为真。次明此三皆俗。不三为真。问但应
    释八不。云何乃云非生非不生。何名释八不
    耶。答真俗既通四重。不生亦具四种。一者初
    开生无生为二。次则生无生皆是生。非生无
    生始是无生。三则生无生二。非生无生不二。
    二与不二皆生。非二不二始是无生。四者此
    之三种皆是名言。并悉是生。言妄虑息方是
    无生。故八不之言其旨深远也。问此出何文。
    答智度论释无生法忍云。不生不灭不不生
    不不灭不共非不共是名无生法忍。此明生
    无生四句毕竟不生始是无生忍。故知。无生
    通此四句。问摄山大师何故以二谛为教也。
    答须深得此意。正道未曾真俗。为众生故作
    真俗名说。故以真俗为教。此是望正道为言
    也。二者拔由来二谛之见。故明二谛为教。由
    来理二谛根深。言二谛有两理故成画石二
    见。二心不可除。睿公云。道俗之不夷。二际之
    不泯。菩萨之忧也。大师无生内充。慈风外
    扇。为拔二理之见故言真之与俗皆是教也。
    至道未曾真俗。即末学者遂守二谛是教。还
    是投语作解。由来二谛是理为理见。今二谛
    为教复成教见。若得意者境之与教皆无妨
    也。以真俗通理。故名为教。真俗生智。即名为
    境。如来说二谛。故二谛为教。如来照二谛。即
    二谛为境。然二谛未曾境教。适时而用之。同
    异门第六。什师未至长安本有三家义。一者
    释道安明本无义。谓无在万化之前。空为众
    形之始。夫人之所滞滞在未有。若诧心本无
    则异想便息。睿法师云。格义迂而乖本。六
    家偏而未即。师云。安和上凿荒途以开辙。标
    玄旨于性空。以炉冶之功验之。唯性空之宗
    最得其实。详此意安公明本无者。一切诸法
    本性空寂。故云本无。此与方等经论什肇山
    门义无异也。次琛法师云。本无者未有色法。
    先有于无故从无出有。即无在有先有在无
    后。故称本无。此释为肇公不真空论之所破。
    亦经论之所未明也。若无在有前则非有本
    性是无。即前无后有。从有还无。经云。若法
    前有后无即诸佛菩萨便有过罪。若前无后
    有亦有过罪。故不同此义也。第二即色义。但
    即色有二家。一者关内即色义。明即色是空
    者此明色无自性。故言即色是空。不言即色
    是本性空也。此义为肇公所呵。肇公云。此乃
    悟色而不自色。未领色非色也。次支道林着
    即色游玄论。明即色是空。故言即色游玄论。
    此犹是不坏假名。而说实相。与安师本性空
    故无异也。第三温法师用心无义。心无者无
    心于万物。万物未尝无。此释意云。经中说
    诸法空者。欲令心体虚妄不执。故言无耳。不
    空外物。即万物之境不空。肇师详云。此得在
    于神静。而失在于物虚。破意云。乃知心空
    而犹存物有。此计有得有失也。此四师即晋
    世所立矣。爰至宗大庄严寺昙济法师着七
    宗论。还述前四以为四宗。第五于法开立识
    含义。三界为长夜之宅。心识为大梦之主。今
    之所见群有皆于梦中所见。其于大梦既觉
    长夜。获晓即倒惑识灭三界都空。是时无所
    从生而靡所不生。难曰。若尔大觉之时便不
    见万物。即失世谛。如来五眼何所见耶。第
    六壹法师云。世谛之法皆如幻化。是故经云。
    从本已来未始有也。难曰。经称幻化所作无
    有罪福。若一切法全同幻化者。实人化人竟
    何异耶。又经借虚以破实。实去而封虚。未得
    经意也。第七于道邃明缘会故有名为世谛。
    缘散故即无称第一义谛。难云。经不坏假名
    而说实相。岂待推散方是真无。推散方无盖
    是俗中之事无耳。次齐隐士周?着三宗论。
    一不空假名。二空假名。三假名空。不空假名
    者经云。色空者此是空无性实。故言空耳。不
    空于假色也。以空无性实故名为空。即真谛。
    不空于假故名世谛。晚人名此为鼠楼栗义。
    难云。论云。诸法后异故知。皆是无性。无性法
    亦无。一切法空故。即性无性一切皆空。岂但
    空性而不空假。此与前即色义不异也。空假
    名者一切诸法众缘所成。是故有体。名为世
    谛。折缘求之都不可得。名为真谛。晚人名之
    为安[?`/瓜]二谛。[?`/瓜]沈为真。[?`/瓜]浮为俗。难曰。前有
    假法然后空之还同缘会。故有推散即无之
    过也。第三假名空者即周氏所用。大意云。假
    名宛然即是空也。寻周氏假名空原出僧肇
    不真空论。论云。虽有而无。虽无而有。虽有
    而无所谓非有。虽无而有所谓非无。如此即
    非无物也。物非真物也。物非真物于何而物。
    肇公云。以物非真物故是假物。假物故即是
    空。大朗法师关内得此义授周氏。周氏因着
    三宗论也。今总详之。然若封执上来有所得
    皆须破之。若心无所寄无所得。适缘取悟皆
    得用之。亦但府经论者。释道安本无。支公
    即色。周氏假名空。肇公不真空。其原犹一。但
    方言为异。斯可用之。摄法门第七。自上以来
    都是就二谛以释八不。然八不言约义丰。意
    深理远。总摄一切大乘经论甚深秘密义。今
    略历约十条以解释之。一者八不明十二因
    缘不生不灭。大涅??经亦云。十二因缘具足
    十不。具五性义。以十二因缘不生不灭能生
    观智。故即境界佛性。能发无生灭观。即是观
    智佛性。观智明了谓菩提果性。断常诸边毕
    竟寂灭。即大涅??果果佛性。然十二因缘未
    曾境智。亦非因非果。即中道正性。此五性
    非是五体。即一十二因缘不生不灭具足五
    种。故知。八不具五性也。二者八不即是雪山
    全如意珠偈。偈云。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
    灭灭已寂灭为乐。此偈上半即无生灭生灭
    义。下半偈谓生灭无生灭。若但有生灭无无
    生灭。则但有生灭义犹未足。亦不成生灭。故
    称为半。若但有无生灭无有生灭义亦未足。
    又无生灭义亦不成。故复呼为半。若生灭无
    生灭义方具足。故名全如意珠。八不不性实
    生灭。始得显无生灭生灭。故成上半偈意。八
    不明无假生灭。故是生灭不生灭。即下半偈
    意。然此偈但就心观行作之。即显然可解。此
    心本性不生不灭。以颠倒故无生灭于众生
    成生灭。故言诸行无常是生灭法。今以正观
    求此生灭不可得。即生灭心便息。故云生灭
    灭已也。问云何求生灭而生灭便息。答通明
    破假性意。生若实生不应待灭。以待灭故生
    即生无自性。故自性生便息。生无自性由灭
    故生即是因缘生。因缘生即是寂灭性。故假
    生灭便息。以有生灭是故无常。以生灭灭已
    所以为常。以无常故苦。即知。常名为乐。故言
    寂灭为乐。以无常故苦。苦故不自在名无我。
    以无常苦无我为智人所恶。故称不净。今生
    灭既灭。所以为常。常故即乐。既有常乐即
    自在为我。诸佛菩萨之所欣乐名之为净。故
    八不大宗具八行观。以具八行观故便除八
    倒。以识无生灭生灭故。于生死中不起常等
    四倒。以识生灭无生灭。即悟涅??不起无常
    等四倒。不起常倒故非常。不起无常倒故非
    无常。非常非无常。故名中道。以中道故即有
    正观。佛为众生如实说名正经。菩萨如实而
    说名为正论也。又识无生灭生灭故不起常
    倒。异凡夫人。了生灭无生灭不起无常倒。异
    二乘行。故非凡夫行。非贤圣行。是菩萨行
    也。问此论欲示菩萨正行故标八不在初者。
    由来亦作如此破八倒。与今何异。答今是因
    缘义。故云无生灭生灭生灭无生灭。无生灭
    生灭岂是生灭。生灭无生灭岂是无生灭。故
    未曾生灭。亦非无生灭。谓是法不可示。言
    辞相寂灭。详此意上穷霄汉。下漏渊泉。无复
    纵迹。不烦作之。贵得意也。三者八不偈即
    涅??本有今无偈。偈云。本有今无本无今有
    三世有法无有是处。广释如涅??疏。今略辨
    之。上半即无三世三世义。下半三世无三世
    义。无三世三世即是无生灭生灭义。谓破性
    实有所得三世。即一重八不。下半明三世无
    三世。即生灭无生灭。即第二重八不。无三世
    三世岂是三世。三世无三世岂是无三世。故
    非三世非无三世。故名为中道。若得此悟名
    为正观。宣之于言。故称为论。即第三重八不。
    四者此偈即是三种般若。故论引般若无尽
    品云。菩萨坐道场时。观十二因缘如虚空不
    可尽。以观十二因缘不生不灭能生观智。所
    观十二不生不灭即实相般若。生于观智谓
    观照般若。然十二因缘与境智更无二法。十
    二本无生灭。于颠倒成生灭十二。今了悟生
    灭十二本不生不灭。故名为无生灭十二。约
    所观义故十二为境。约能观义故十二是菩
    萨观。故迷悟更无二体。境智非别两法。以得
    如此悟为众生说法。故称为论。即文字般若。
    五者即此八不是净名入不二法门。然不二
    法门是不可思议之本。如肇公云。语经宗极
    即不二为言。以一道清净故名不二。真极可
    轨。所以云法。至妙虚通目之为门。盖是众
    教之旨归。群圣之灵府。净名现病之本意。文
    殊问疾之所由。问何以知不二法门即是八
    不。答三十余菩萨说不二法命初即云。生灭
    为二。法本自不生。今亦无灭。得此无生法忍
    者。是为入不二法门。然此入不二法门即是
    中观论三字。不二法门故名为中。能生观智。
    所以称入。诸菩萨说入不二。即是论也。然
    彼品有三阶明不二。一者众人假言明不二。
    未辨不二无言。二者文殊虽明不二无言而
    犹言于不二。三者净名辨不二无言。而无言
    于不二。不二既有三阶。八不亦尔。初假言
    明八不。未辨八不无言。二者明八不无言。而
    犹言于八不。三明八不无言。而无言于八不
    也。六者此之八不即是妙法莲华经。何以知
    然。药草品云。究竟涅??常寂灭相终归于空。
    光宅之流谓。此空是灰身灭智。小乘之法不
    喜闻之。下云。复有住禅得神通力。闻诸法
    空心大欢喜放无数光。度诸众生。是名大树
    而得增长。光宅谓。此空为未极。盖是小草之
    流耳。问此空云何是八不。答横论则理超八
    事。竖则四句皆绝。不知何以目之。强称为空
    耳。故知。此空即是八不。问何故言终归于空。
    答道超四句理绝百非。盖是诸法本体。言三
    乘一乘常无常等。皆是方便之用耳。若息一
    切用则归于此本体。故言终归于空。又说一
    切教令悟此理。故是终归于空。肇公论云。九
    流于是乎交归。群圣于是冥会。甚深若斯。而
    谓是灰身灭智。一何可伤。问云何名此为妙
    法莲华。答以道超四句理绝百非。故名为妙。
    妙体可轨。目之为法。不为一切诸边所染。毕
    竟清净喻之莲华。问以万善为乘。乘名妙法。
    妙法喻若莲华。云何乃说空义。答经云终归
    于空。终归于空者虽复说万行终令得此净
    悟。不尔者成有所得不动不出。不名为乘。七
    者此之八不即是正法。如华严经虽有七处
    八会大宗为明正法。故云正法性远离一切
    言语道一切趣非趣悉皆寂灭性。正法为华
    严之本。故收前能化所化因果。归非因非果
    正法。从正法非果非因。更出生因果等用。故
    正法为本。正法即是中道。中道即是不生不
    灭不断不常。故八不若成正法即显。正法显
    故因果便立。即七处之经蕴在八不之内。八
    者八不即是如来真应二身。大经云。中道之
    法名之为佛。故八不明中道。即是明佛义也。
    以了悟生灭无生灭名为迹本。故佛真法身
    犹如虚空。悟无生灭生灭即是本迹。故应物
    现形。如水中月。勿作真应二解。即生灭宛
    然如虚空。虽如虚空而生灭宛然。问见佛法
    身不生灭。见己身生灭即成众生佛二见。云
    何得道耶。答既见佛身不生。即见己身本来
    不生。故即是法身。故净名云。观身实相观
    佛亦然。既悟己身生灭无生灭名为法身。即
    悟己身无生灭生灭名为应身。故无量义经
    云。无相之相有相身。众生身相相亦然。既见
    己身具真应二身。即见十方诸佛真应二身。
    问此乃是高位所行。下凡云何能学。答从初
    发心之人即习此观。所以云发心毕竟二无
    别。初发心之人即是佛也。九者此八不亦是
    一体三宝。何以知然。既称悟法不生诸佛现
    前。当知。法即是佛。此法佛未曾相乖。名之为
    僧。故知。无生一句具足三宝。以具足三宝
    标在论初。即是归敬三宝。三宝是归宗之地。
    不识八不岂识归宗地耶。又大经云。我亦不
    说三宝无有异相。但说常义无差别耳。以三
    宝同不生不灭故名为常。常故三宝一体。即
    此无生灭觉义为佛。轨义为法。和义为僧。净
    名经云。三实同无相。亦是同无生灭也。十
    者师云。标此八不摄一切大小内外。有所得
    人心之所行口之所说。皆堕在八事中。今破
    此八事即破一切大小内外有所得人。故明
    八不。所以然者一切有所得人生心动念即
    是生。欲灭烦恼即是灭。谓己身无常为断。有
    常住可求为常。真谛无相为一。世谛万像不
    同为异。从无明流来为来。返本还原出去为
    出。裁起一念心即具此八种颠倒。今一一历
    心观此无从。令一切有所得心毕竟清净。故
    云不生不灭乃至不来不出也。师常多作此
    意。所以然者为三论未出之前。若?酬汲墒?br> 有所得大乘。及禅师律师行道苦节。如此
    之人皆是有所得生灭断常。障中道正观。既
    障中道正观。亦障假名因缘无方大用。故一
    向破洗令毕竟无遗即悟实相。既悟实相之
    体。即解假名因缘无方大用也。问若作如此
    十条者岂非立义。师云。三论无义。云何更立。
    答三论有破有申。破即无言不穷。申即无义
    不具。不应作斯问也。又作十条者由来言。八
    不但是一遣相明空。竟有何义。今为对此故
    八不在言虽略无义而不备。岂是空耶。又作
    十条者令得一正观。即彻悟一切佛法。故释
    迦于华严城内四衢道头。见燃灯佛悟一不
    生。即是具足一切佛法。况了八事不具足一
    切法乎。然此十条释八不。一一皆须将自心
    来承取之。如破假实二生前须自看己心。若
    见此身心有实生实灭即是实病。求之无从。
    故自实病得差。若为他说者还为他检实病
    无从。则他实病亦差。若自心中闻说因缘即
    作因缘假解成因缘病。以检假生无纵迹处
    所。假病即差。为他说亦尔。如此之人于念
    念中自他俱益。净名云。譬如胜怨乃可为勇。
    如此兼除老病死者菩萨之谓也。又此人若
    自如此悟名圣默然。还为众生如此说者名
    圣说法。故语默之间常顺佛教。为诸佛护念。
    于念念中身心得住无生。名之为住。回一切
    假实颠倒心。向于实相名为回向。得此心不
    可动。故名为地。所以常须看心。作此释者
    不违三世佛。真龙树门人矣。问常看自心者
    大师何故斥外道。折?酬寂懦墒岛谴蟪艘??br> 答若自心起外道见堕在外道。名为外道。乃
    至自心起大乘见即名大乘执。故遍呵众人。
    即是遍呵自心也。又大师云。自心无所依。今
    呵一切有所得人。此是随他意语。若自有病
    无观力而呵者即是呵自他。是随自意语。亦
    是随他意语。问但应释八不。云何乃遍呵自
    他耶。答以遍破自他有所得心。毕竟不生即
    是释于八不。所以然者。论主为学佛教人着
    语言名字故失无生。今闻八不无生还复作
    义解者。即八不还复成病。如此之人即不可
    化。所以然者。以寻经作有所得解即佛不能
    化。学论复起依着之心即菩萨不能化故。若
    经若论佛与菩萨所不能化人。即知。其人钝
    根罪重。若经若论佛与菩萨即于其人并是
    毒药。是以常须心无所依。即是悟八不也。问
    心云何有所依耶。答心如步屈虫。舍一取一
    必定不得无所依。故舍外道着小乘。舍小乘
    着大乘。舍生还复住无生。故有所住着非八
    不意。问有二种人。一者悟大乘无所得意。不
    解数论名教。二者精识一切名教。不学大乘
    无所得意。此二人中何者为胜。答耳目之徒
    言识一切名教者胜。今以理论之虽二人并
    失而前者为胜。何以知然。佛虽说一切名教。
    意在无所得一相一味。谓离相解脱相。问弘
    经通论须科文释义次第生起。详定违负会
    诸同异。云何一向作无所得观耶。答考寻圣
    人兴世诸所施为为显中道。令因中发观灭
    诸烦恼。若存着语言伤佛意也。又百年之寿
    朝露非奢。宜以存道为急。而乃急其所缓。缓
    其所急。岂非一形之自误耶。次第门第八。问
    八不是无畏之中心方等之要观。文既重出。
    岂非繁哉。答再周明八不者极有深致。今略
    述六牒。一者初标八不明中实义。次牒八不
    明中假义。初明中实者域一切大小内外。有
    所得人心之所行。皆是生灭断常一异来出。
    障中道正观。故当命初宜须洗之。以求其生
    灭不得故云不生不灭。乃至来出亦然。所以
    名之为中实者。计有如此生灭断常悉是虚
    妄。实无此颠倒横谓生灭断常。故名为实。以
    横谓有此生灭断常。故是偏邪。无如此生灭
    断常。故名为中。所以初牒八不明中实义。次
    重牒八不明中假者。既破洗有所得生灭断
    常。毕竟无遗。始得辨假名因缘二谛。此假名
    因缘二谛能通不二中道。故是中假义具足。
    二者前标八不。即是假前中义。未辨于假。前
    破此性生灭有无不可得。故言非有非无称
    为中道。次重牒八不得辨而有而无。而有而
    无即是假说有无名中后假。假有无岂是有
    无。假有无非有非无。名为中道。谓假后中。故
    再牒八不义乃圆备。又初牒八不是破无不
    圆。后重牒八不申无不备。三者初牒八不以
    经生论。次牒八不以论申经。初经生论者八
    不即是方等经。论主体八不中道发生正观。
    方得作论。故是经生论。后牒八不而申释之。
    谓论申于经。四者初牒八不明八不意。后重
    假八不释八不文。初明八不意者谓。佛为大
    心人说此八不。福德利根之徒并皆得悟。像
    末众生薄福钝根迷此八不。论主出世破此
    等迷还申八不。次重牒八不释八不之文。问
    重牒八不释八不文治何人病耶。答即不上
    求五阴十二入等决定相者。又不上闻毕竟空
    生见疑者。如此等人皆堕生灭断常一异来
    出之中。是故不之。五者初牒八不即应解释。
    但外人问造论意。竟去前文远。故重牒将来。
    六者初牒八不标中道。次问答释中道。后重
    牒八不结中道。料简门第九。问成实论师云。
    无生无灭者此明真谛。此论二十七品。皆明
    遣俗入真。故八不但是真谛。是事云何。答若
    八不但是真谛。则一部外人立生灭断常。皆
    应是世谛。若然者一论之中外人立邪义。亦
    皆应是世谛。论主之破应是真谛。此则不然。
    夫论二谛皆是佛之正义。岂得以外立邪为
    俗。内明破为真。又成实师明有此真谛四绝
    之理即成有见。若是有见便名为常。若无此
    理则便是断。又绝四句即四句断。名为断见。
    有此真理即名为常。乃是断常。何名八不。复
    有人言。不生不灭明真谛义。不常不断等六
    明世谛义。今谓。若得意者此亦无妨。然今八
    不通具二谛。如璎珞经说之。故亦不同此释。
    复有北主三论师。释此八不凡有三义。一就
    空理释。明毕竟空理非起非出。是故不生。非
    终非尽所以无灭。非定有故不常。非定无故
    不断。一相无相故不一。无差别故不异。前际
    空故不来。后际空故不去。第二就缘起事释。
    缘合故生。缘离故灭。既生灭假缘无有实性
    生灭。故云不生不灭。因缘起法即因坏果生。
    因坏故不常。果生故不断。因果不同。不得言
    一。无有两体。不得言异。不从外来故言不
    来。因内未有果故不从内出。第三就对执释。
    对于二乘外道执也。萨婆多云。大生生八法。
    小生生一法。大灭灭八法。小灭灭一法。故云
    生灭。外道僧?以啤R蛑杏泄??N朗朗υ埔?br> 中无果生。今对破二人生灭。故云不生不灭
    也。小乘人云。无为是常。得道入无余涅??。是
    时五阴都灭。故名断。外道言。虚空时方微尘
    等不从因生。故名为常。从因生法必当归尽。
    故名为断。或言。过去有故为常。未来无故为
    断。此皆不然。故云不常不断。小乘人云。诸法
    同皆无常。是其相故一。诸法各自相故异。外
    道云。因果俱有故一。性别故异。此实不然。故
    云不一不异。小乘云。未来有法流入现在名
    来。后入过去名出。外道云。从微尘世性梵天
    等边来故名来。复还归本故云出。今破此病。
    故云不来不出。今明。若得意用之则义亦无
    夫。以初是第一义门。次是世谛门。后破性实
    病。还是世谛性空义耳。但详此释意谓空理
    无生灭则有理存。焉还同成实真谛义。又若
    有理存。焉则心有所依。名有所得义。又空理
    无生灭者即空理自然而有。若自然有则是
    无因见义。第二若云缘起故无生者是亦不
    然。今请问。为本无今有释生。已有还无解
    灭不耶。若言本无今有者既是本无。今何得
    有。若本无今有兔角龟毛亦是本无。今皆应
    有。彼释云。兔角等无可生之理。故不得生。因
    中果有可生之理。是故得生。今问。此可生之
    理为异空。为未异空。如其异空即是已有。此
    乃是本有今有为生。何得言本无今有为生
    耶。若不异空则与兔角无异。兔角既不生。果
    亦应尔。果既得生兔角亦应尔。故虽有缘起
    之言义亦不成也。第三云对执释者此亦不
    然。此论无法不穷。无言不洗。何得止对外道
    及?酬家?9什煌?耸汀P峦?诺谑?S嘀凉?br> 内。得三藏师用无上依经意释八不。今略述
    之。八不为四人说。亦得为八人说。为四人说
    者为阐提说不生不灭中道。阐提有二。一邪
    见阐提。拨一切法言诸法皆灭。即虽未灭必
    当归灭。二婴儿阐提。执诸法决定有。故名为
    生。所以名婴儿者其见诸法生不敢言无。故
    执诸法有生名为婴儿。为治此二阐提说不
    生不灭。以诸法本来未曾生故不生。破婴儿
    阐提。诸法今亦无灭。故破邪见执灭阐提。次
    不常不断为破声闻人。声闻人亦有二执。即
    名二人。其人既怖畏生死。急欲断之。名为断
    见。欲住无为寂静涅??。故是常见。为破此
    二执故云不常不断。次不一不异治外道。外
    道有二。一计我与阴一。二计我与阴异。为
    破此二人故明不一不异。次明不来不出。为
    破独觉及初发心菩萨。此二人异者。独觉一
    向乐观因缘。不乐观利他事。始行菩萨一向
    求利他行。不乐观因缘。此二人所行乃异。而
    并谓乘因至果为来。从三界出为出。故来有
    所从。去有所至。为此二人故明诸法不来不
    出也。所以束八不为四对。为对四人亦为八
    人也。次明八不对治四障。亦治八障。治四障
    者治阐提憎背大乘障。故说不生不灭。阐提
    人憎背大乘。如五百婆罗门云。大乘经典是
    无所有。云何令人同于虚空。故今明诸法本
    来不生不灭。令其信乐大乘也。次不一不异
    治外道计执一异障。以外道于五阴计即离
    我故。今明无此一异之我。故言治外道执一
    异障。三者不断不常治声闻怖畏生死障。以
    小乘人畏生死欲断之故。是断见。乐于涅??
    无为。即是常见。故今明不断不常治此断常。
    使不怖生死不乐涅??。四者不来不出治独
    觉及始行菩萨来去障。此二人行处乃异而
    同。谓来有所从去有所至。故名为障。故说不
    来不出以治之。若言八不治八障者。阐提中
    有生灭为二。外道中一异为二。声闻中断常
    为二。独觉中来出为二。故成八也。此皆顺释。
    若逆释者说不来不去。治始行及独觉戏论
    障。言有来有出即是戏论。经云。若言如来有
    去有来。不解我所说义。如来者无所从来。亦
    无所去。云何始行谓佛实有来去。故名戏论
    也。次不常不断治声闻相违障。言常即违断。
    言断则害常。云何汝具计断常耶。故说不断
    不常治相违障。次不一不异治外道增损障。
    若云人法一即是损。既称为人法。岂可一耶。
    若言人法异即是增。以人法无别二体。谓有
    二体岂非增耶。故说不一不异以治之。次不
    生不灭治阐提有无障。邪见者谓无有见者
    执有。今明不生不灭即治此有无障也。此并
    是用二悉坛意。谓各各为人及对治也。次明
    以四法为四人治四障。一者信乐大乘。为阐
    提人破背大乘障。二以无分别般若治外道
    执我一异障。以外道执我一异是有所得分
    别。故今明无分别般若即是无所得般若。次
    以破虚空三昧破声闻人怖畏生死障。声闻
    人灭身智住无为虚空中。故今得破虚空三
    昧。破除此障也。四者菩萨修习大悲。为独
    觉及始行菩萨。破独觉不利益众生。及始行
    菩萨有佛道可求。破佛有来去障。明菩萨修
    习大悲。自利利人自他不二。此四法即是八
    不。初信乐大乘谓不生不灭。以悟不生不灭
    故起信心也。次无分别般若即是不一不异。
    息一异之心名无分别。次破虚空三昧即是
    不断不常。既破声闻人住无为空中。即是不
    常。不断亦无灰身灭智之断。次修习大悲即
    是不来不去。以菩萨修习大悲。自利利人自
    他不二。知来去无来去无来去来去也。次明
    以四法为因。得如来四德之果。以信乐大乘
    为因。破于阐提不信得于净果。果即不生不
    灭也。次行无分别般若为因。破外道一异分
    别得如来我德果。果即非一非异。以非外道
    一异之我故得于佛我。故此我非一非异也。
    次以行破虚空三昧为因。破声闻得如来乐
    果。声闻虽言住无为乐此于大乘是生死苦。
    今破断常得不断不常究竟乐果也。次修习
    大悲为因。破独觉自为及始行谓佛有去来。
    明菩萨常行大悲。穷生死际以建此因故。得
    如来常住之果。真谛三藏用无上依经及摄
    大乘论意。释八不甚广。今略取大意耳。初为
    各四人。次破四障。次行四因。后得四果。八不
    之要义显于斯。与上诸解释无相违背也

    中观论疏卷第二(末毕)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