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大乘义章 >
  • 大乘义章卷第十八

    净法聚果法中有十八门。此卷有二门(大般涅??义 无上菩提义)
      涅??义五门分别(释名一 灭之分齐二  定体三 开合辨相四 杂义分别五)
    第一释名。涅??是其天竺人语。依彼具言名
    为摩诃般涅??那。摩诃名大。大义有六。一者
    常义。故涅??云。所言大者名之为常。譬如
    有人寿命无量名大丈夫。二者广义。故涅??
    云。所言大者其性广博。犹如虚空无所不至。
    涅??如是。故名为广。三者多义。能别非一。
    故涅??云。譬如大藏多诸珍异。涅??如是。多
    有种种妙法珍宝。故名为大。四者深义。渊奥
    难测。故涅??云。大者名为不可思议。一切
    世间声闻缘觉不能测量涅??之义。故名为
    大。五者高义。位分高出余人不至。故涅??云。
    譬如大山一切世人不能得上。故名为大。涅
    ??如是。凡夫二乘及诸菩萨不能穷到。故名
    为大。六者胜义。如世间中胜上之人名为大
    人。涅??如是。诸法中胜。故名为大。大义如
    是。何者是大。大有三种。一者体大。性净涅??
    体穷真性义充法界。二者相大。方便涅??过
    无不尽德无不备。三者用大。应化涅??妙用
    旷博化现无尽。故涅??云。大般涅??能建
    大义。义犹用也。所言般者此翻名入。入义有
    三。一就实论入。息妄归真。从因趣果。二真应
    相对。息化归真。故名为入。三唯就应现。舍有
    为过趣入无为。故名入。言涅??者人释种
    种。有人释言。涅??之名非胡非汉直是佛语。
    若论佛语一切皆是。岂独涅??。故涅??云。
    种种异论文章咒术皆是佛说。虽是佛说不
    离方言。若离方言佛则无说。涅??之体非名
    字。故非音声。故有人复言。涅??胡语名总万
    德。此方更无一名能翻。故存胡本说为涅??。
    涅??之体实备万德。涅??一名非尽万德。若
    使涅??名尽万德。是则宣说万德之时。不应
    随德更立名字。欲说常义更立常名以名彼义
    如是一切。明知。涅??名不尽德。又设涅??名。
    总万德此方还以万德总名翻彼涅??。何为
    不得而言叵翻。又涅??云。随其类音普告
    众生。今日如来将欲涅??随类异告。云何叵
    翻若正相翻名之为灭。随义傍翻名别种种。
    或言不生。或曰不出。或谓无作。或谓无起。或
    名无为。或字无相。或言不燃。或曰不识。或称
    寂灭。或云安稳。或名解脱。或字彼岸。如是种
    种悉如经说。云何得知是灭非总。今此且以
    四义验之。一准昔以求。如来昔于余契经中。
    每常宣说烦恼灭无身亡智丧以为涅??。今
    日涅??名不异昔。何忽是总。二据终以验。如
    来垂灭大音普告。今日如来将欲涅??。时诸
    众生闻佛涅??咸皆悲恼诣佛请住。若使涅
    ??名含万德是则宜唱万德示人。众生应喜。
    何故悲恼诣佛请住。闻佛涅??悲恼请住。明
    知。涅??是灭非总。三准定方言。外国之人见
    人死灭咸皆称言。某甲涅??。世人死灭何德
    可总亦称涅??。世人死灭名涅??。故明知。涅
    ??是灭非总。四取文为证。如涅??中。佛叹纯
    陀。善哉善哉。能知如来示同众生方便涅??。
    世间众生何曾有彼万德涅??。如来示同此
    说如来同世尽灭。名同涅??。明知。涅??是灭
    非总。又法华说。日月灯佛说法华竟。于后
    夜分入于涅??。下文重颂佛此夜灭度如薪
    尽火灭。长行之中云言涅??。偈言灭度。明知。
    涅??是灭非总。问曰。若使涅??是灭何故经
    言诸结火灭名为灭度。离觉观故称曰涅??。
    释言。外国灭有多名。略有三别。一者涅??。翻
    名为灭。二弥留陀。此亦名灭。三者?衬帷4艘?br> 名灭。其犹外国菩提末伽此通名道。外国说
    灭有多名。故诸结火灭名弥留陀。离诸觉观
    名曰涅??。涅??经中弥留陀灭翻为汉言。涅
    ??之灭仍存胡语。似若是别若具翻之此方
    名少。彼弥留陀此翻名灭。彼中涅??此亦名
    灭。是故得言外国涅??此翻名灭。灭烦恼故
    灭生死故名之为灭。离众相故大寂静故亦
    名为灭。那者名息。究竟解脱永苏息故。息
    何等事。息烦恼故息生死故。又息一切所行
    事故。涅??云。虽得禅定智慧解脱不名毕竟。
    若能断除三十七品所行之事方得名为毕竟
    涅??。以息如是三十七品所行事故亦名为
    息。名义如是。次第二门彰灭分齐。分齐有四。
    一是事灭。断生死因灭生死果。名为涅??。二
    者能灭。诸佛涅??圆备万德。虽具众德妙寂
    离相。称之为灭。又复离性亦说为灭。言离
    相者如下文说。譬如一切众生心识体虽是
    有而无一相。亦如醍醐体虽是有而无青黄
    赤白等相。涅??亦尔。体虽实有而无一相。故
    称为灭。无何等相。谓。无他相及无自相。无他
    相者。如经中说。离于十相名为涅??。谓。离
    色声香味触相生住灭相男相女相。经中复
    说。离十三相名为涅??。离前十相及离苦乐
    不苦乐相。又经复言。大涅??中无有日月星
    辰诸宿寒热风雨生老病死二十五有及诸忧
    苦。此等皆是无他相也。无自相者。大涅??中
    虽有色身而无色相。虽有觉知而无知相。虽
    有一切无一切相。备如经说。言离性者。诸德
    同体缘起相成。无有一法别守自性。如就诸
    德宣说常义。离诸德外无别常性。我乐净等
    类亦同尔。又就常等宣说法身。离常等外无
    别身性。余亦如是。故经说言。又性别异故成
    涅??。由非别异名无别性。故成涅??。问曰。涅
    ??体既是有。说有称当。何劳说之。门解义。
    故就障灭。此是第二德寂之灭。三者应灭。应
    灭有二。一现断有因尽生死果。名之为灭。二
    息化归真。用息称灭。四者理灭。如经中说。一
    苦灭谛。一切众生即涅??相。如是等也。理灭
    有二。一者相虚妄。情所起一切诸法相有体
    无。名之为灭。此即经中空如来藏。二者真空。
    真如来藏离相离性。名之为灭。言离相者如
    马鸣说。谓。非有相非无相。非非有相非非无
    相。非有无俱相。非异相。非非一相非非异
    相。非一异俱相。非自相非他相。非非自相非
    非他相。非自他俱相。如是一切妄心分别悉
    不相应。唯证境界。言离性者。如来藏中具
    过一切恒沙佛法。是诸佛法同一体性缘起
    相成不离不断不脱不异。以同体故无有一
    法别守自性。虽无一性而无不性。无有一性
    法如也。而无不性法界别也。今说如是。以
    之为灭。灭如是。此四相望亦有本末。理灭
    为本。由见理中相空之灭成前事灭。悟理舍
    情离生死故。由证理中真空之灭成前德灭。
    如彼真法离性相故。依德起用故有应灭。此
    四种中分相言之。说前三种以为涅??。摄相
    论之。四灭俱是涅??为门。统摄诸义成涅??
    故。分齐如是。次第三门定其体性。涅??体中
    德别无量。要唯有三。一是色法。二是心法。三
    非色心法。言色法者如涅??说。灭无常色获
    得常色。离苦色获得乐色。乃至灭于不寂静
    色获得真实寂静之色。故知。涅??用色为体。
    又涅??云言不空者。谓。有善色。常乐我净。又
    涅??中说大涅??以为解脱。迦叶白佛。如是
    解脱为色为非色。佛言。二乘解脱非色。诸佛
    如来解脱是色。以斯验求明知。涅??体性是
    色。又如六卷泥洹之中。纯陀叹佛。妙色湛默
    常安隐。不随时节劫数迁。大圣旷劫行慈悲
    获得金刚不坏身。故知。是色。又胜?中叹佛
    色身世无与等。又叹如来妙色无尽。明知是
    色。色相云何。佛有三身。一是应身。二是报
    身。三是法身。此三身中皆悉有色。应身色者
    现化随物。或时似天或复似人。如是一切随
    其所现同世色像。是故亦名共世间身。报身
    色者于彼应身一一相处各有无量尘数相
    好。如华严经相海品说。虽具众相而不可见。
    如梵天王顶上宝珠有而叵见。虽不可见而
    实有之。名字不同作业各异。如华严说。法
    身色者如来藏中。色性法门显成佛体。体虽
    是色而无色相。如似比丘无作戒法。亦如阴
    阳五行等法虽无色相而是色性。诸佛证得
    成就法界。诸根相好即法身故。又此法中出
    生法界无尽色。故名像色法。有人说言。涅??
    无色唯一灵智。设言色者是应非真。何故非
    色。色性质碍。为是无之。若色质碍全佛无者。
    心是攀缘虑知之法。佛亦应无。佛无缘心而
    有无缘觉知之心。色亦应尔。佛无碍色。而有
    无碍自在之色。何为不得。人复为难。碍故
    名色。佛身无碍。云何名色。此应返质。缘义为
    心。佛智无缘。何得名心。人复释言。无缘而照
    故得名心。此应类之。无碍是身。无碍是形。何
    为非色。又虽无碍而有光明诸根相好。何得
    非色。又若无碍即全无色。若言有色即令碍
    者。此应并报。如来无缘即应是痴。即应无
    知。佛若有知即是攀缘。可如是不。此既不可。
    彼亦同然。何劳致疑。又若说言色皆是应都
    无真实者。此应并难。真处亡情。有觉有知。应
    悉是应。应化之知从真知生真中立知。应化
    之色从真色起。真中存色。竟有何妨。又经
    宣说。灭无常色获得常色。云何是应。经复宣
    说。真实善色常乐我净。云何是应。又经叹佛。
    妙色湛然常安稳。不随时节劫数迁。大圣旷
    劫行慈悲故得金刚不坏身。云何名应。又地
    经中说。佛相好为实报身。云何是应。又若相
    好悉是应者。经中宣说相好之业。应是应修
    非是实修。修得是实果宁不真。人复释言。灭
    无常色获常色等。此实是心。心法显现义说
    为色。此应反难。若心显现义说为色。实无色
    者。色法不显。义说为心。实应无心。又若心现
    义说色者。他亦应言色光照明义说为心。佛
    实无心色光照明。不得名心。心法显现何得
    名色。以斯验求佛真有色。不得言无色。义如
    是。次论心义。经中宣说。灭无常识获得常识。
    受想行等亦复如是。明知。涅??以心为体。又
    说彼若成大涅??。明知。涅??用心为体。心相
    云何。如前八识章中具辩。今略论之心有三
    种。一是事识。谓。六识心。向外取缘。二是妄
    识。谓。七识心。内迷真性妄取自心所起境界。
    如人昏梦迷覆实事。妄取自心所起境界。三
    是真识。谓。八识心。如来藏中过恒沙法缘起
    集成觉知心事。以此真心觉知性故。与无明
    合便起妄知。息去无明便为正知。如人报心
    与昏睡合便起梦知。息去昏睡便为寤知。始
    觉真心说之以为一切种德。今此就其涅??
    门说故。说此心以为涅??。妄事两心。情有体
    无。未穷似有。研之即尽。不成涅??故。楞伽
    云。妄想尔炎慧。彼灭我涅??。又彼经言。灭七
    种识唯有藏识。唯藏识故真识之心得成涅
    ??。非六非七。有异论。如前八识章中广破。问
    曰。真心是知非灭。云何得说为涅??乎。释言。
    此心体是知性。而无分别。无分别故照而常
    寂。是知性故寂而恒照。以恒照故能灭痴?。
    以常寂故能灭妄想。痴妄既除不复随缘集
    起生死。以不起故无为体寂。故名涅??。心法
    如是。次明非色非心之义。如经中说。菩提不
    可身得心得。涅??亦尔。故非色心。相状如何。
    分别有二。一数灭无为。断离一切色心等相
    名非色心。如涅??说。灭无常色名为非色。
    灭于无常受想行识名曰非心。如是一切。又
    如涅??梵行品说。入于无色大般涅??名为
    非色。又无诸大阴界入等。亦是非色意灭识
    亡心亦寂等。名为非心。又灭妄想尔炎慧等。
    亦是非心。二真法体如。色即无色。心即无心。
    名非色心。如经中说。大般涅??实非有色。随
    世说有。又经中说。菩提涅??一切皆空。又地
    经说。自体本空智自空等。皆是真空非色心
    义。彼云何空。义如上解离相离性。言离相者。
    佛虽有色而无色相。如无作戒虽复是色而
    无形相。佛虽有心而亦无心相。如镜照物无
    分别相。言离性者。大涅??中诸德同体缘起
    相成。无有一德别守自性。故名为空。以是空
    故色无色性。名为非色。心无心性。称曰非心。
    问曰。若此皆无自性即是自性不成无常。与
    生死法有何差别。释言。缘起无性空义。生
    死涅??其理齐等。是故经中说生死空乃至
    涅??生死无我乃至涅??。所言异者。生死之
    法一向无常。以其性相俱无常故生灭流转
    名相无常。虚集无性名性无常。涅??之体亦
    常无常而非一向。故涅??经初德中说。涅??
    非常亦非无常。是义云何。大涅??中万德同
    体。分相论之各守自相无为不动。故非无常。
    摄相言之互以相成相成不坏。亦非无常。非
    无常故经说为常。将别分总总相不立。以不
    立故无空性常。无性常故名为无常。涅??体
    性其理定尔。有人宣说。一苦灭谛。显成涅??。
    苦灭唯空。显此空理以成涅??。是故涅??一
    向唯空无色无心。此外道空不应受持。若说
    苦灭唯是空者。佛自对破。如涅??经四谛章
    说。修苦灭者。逆于一切诸外道等。若说空
    法为苦灭谛。诸外道等悉皆修空。应有真谛。
    又若宣说无我空寂为如来藏。当知。此人久
    在生死。长受长诸苦不得解脱。若有说言
    有如来藏。虽不可见破烦恼已定必得之。若
    发是心一念因缘于诸法中悉得自在。以斯
    验求明知。苦灭不唯是空。如胜?说。一苦灭
    谛是如来藏。如来藏具过一切恒沙佛法。名
    不空藏。何得唯空。若言涅??一向空者。经说
    涅??常乐我净真实善有。那得言空。又经说
    言空者。所谓一切生死。言不空者。谓。大涅??。
    又经说言杀空得实。杀无常已得常涅??。云
    何是空。又涅??经第七德中。七法相异空与
    涅??义门各别。何得唯空。又若空者无想天
    喻无想实有。竟何所况。又经宣说。大般涅
    ??能建大义种种示现。若唯空者依何起义。
    又经宣说。汝不应言灭是法性。若法性者实
    无灭也。何得唯空。有人复言。如来藏性色心
    为体。都无空义。复言空者。无相名空。藏性既
    尔。显成涅??。涅??唯有一向不空。说言空者
    空无万相。不空涅??。此亦是其外道之有。不
    应受之。若说藏性实不空者。是义不然。如楞
    伽说。依法无我说如来藏。云何不空。又复如
    彼起信论说。有人闻说如来藏中具一切法。
    便说色心各别有体。对治此执说。一切法依
    真如说。如者是其空之别称。依之宣说一切
    佛法。云何不空。又如经说。如来藏中具过恒
    沙一切佛法。不离不断不脱不异。既言不离
    明无别性。法无别性何为不空。又同体法必
    互相成。相成之法则有总别。摄别成总诸法
    可有。将别分总总相不立。何为不空。若别分
    总。总义不空五阴分生。生应不空。藏性如是。
    若言涅??实有不空是义不然。如经中说。涅
    ??非有。随世说有。涅??非有。云何不空。又地
    经说。自体本空名为性净。同相涅??云何不
    空。又经中说。菩提涅??一切皆空。云何实
    有。又若涅??实有不空取着涅??正见非邪。
    佛何故破说空无我。又若涅??实常非空。常
    见者不应是患。若言涅??空无妄情心取之
    相故名为空。而涅??体定不空者。此应并反
    经说涅??非有非无。是则有者能有他故名
    之为有。体应非有。人即救言我言无者。己无
    他相何得有他。此应更征。经中宣说。依如
    来藏故有生死。依大涅??能建大义起种种
    化。即是有他。若言无者己无他故不得有他。
    是则有者已有他故不得无他。此是一难。又
    若无者一向无他。而体非无是则有者一向
    有他。而体非有。有虽有他不妨体有。是则无
    者虽复无他何妨体无。偏有偏无佛法大患。
    理须广破。体性如是。次第四门开合辨相。其
    涅??者乃是诸佛圆寂妙果。体穷真性。义充
    法界。体穷真性故妙绝于名相。义充法界故
    德备于尘算。尘算之德难以定论。是以经中
    或云。一二乃至众多。言其一者统而摄之。一
    大涅??体含众义备苞万物。或说为二。二有
    三门。一者有余无余相对说二。二性净方便
    相对说二。三真应不同相对说二。就初对中
    先释其名后辨其相。名字如何。有余无余义
    释有二。一约对分别。烦恼尽处名为涅??。约
    对身智以立二名。无学圣人烦恼尽竟。望后
    犹有余身智在。约后别前。名前以为有余涅
    ??。身智尽竟望后更无余身智在。望后名前。
    说前以为无余涅??。?酬挤ㄖ兴?涤杏辔?br> 余涅??正当此义。是第一约对分别。二就涅
    ??相望分别。于此门中涅??有二。具约生死
    因果以说。生死因尽是一涅??。生死果亡是
    一涅??。据彼生死因尽之处。望后更有生死
    果亡一涅??在。约后别前。名为有余。生死
    之果尽灭已竟。望后更无余涅??在。说为无
    余。约对生死因果既然。约对分段变易亦尔。
    名字如是。次辨其相。曲有三门。一就大小相
    对分别。二就小分别。三就大分别。言就大小
    相对分者。小乘涅??名曰有余。大乘涅??说
    为无余。此之一义如胜?说。故彼文言。生死
    二种。有为无为。涅??亦二种。有余及无余。分
    段生死名曰有为。变易生死名曰无为。此二
    如前二生死中具广分别。有为生死尽无之
    处所得涅??名曰有余。望后更有余生死故。
    又亦更有余涅??故。无为生死尽无之处所
    得涅??名曰无余。望后更无余生死故。又亦
    无其余涅??故。次第二门就小分别。宗别不
    同。所说各异。有人说言。?酬挤ㄖ蟹衬站∶?br> 名有余涅??。现报身上远离缘缚。说之以为
    无余涅??。是义不然。己家烦恼通缚内外一
    切境界。无学圣人初得果时是缚已断。尔时
    不名无余涅??。现在身智谢灭之后。方始宣
    说无余涅??。何由而言身离缘缚名曰无余。
    若此非者何者是乎。?酬挤ㄖ心??体一。约
    对不同得二名字。言体一者。于此宗中烦恼
    业思。以道力故应起不起数灭无为。是涅??
    体。此体是一。约对身智得二名字。身智未
    尽说前涅??以为有余。望后更有余身智故。
    身智尽竟向前涅??转名无余。望后更无余
    身智故。问曰身智尽无之处。以何义故不名
    涅??。彼宗身智起已谢往是无常灭故非涅
    ??。由断因故后果不起。是非数灭故非涅??。
    若依成实涅??体二。生死因尽是一涅??。生
    死果尽是一涅??。故有二种。问曰。何故?酬?br> 法中生死果尽不名涅??成实名是。释言。??br> 昙性相中求。为道亲断名为数灭。不亲断者
    则非数灭。身口二业及生死果非道亲断。故
    非数灭。故不名涅??。成实法中解义务宽。由
    断烦恼业果不起从其根本亦是数灭。故说
    涅??。此云何知。如成实说。见断法者。示相
    我慢及彼所起诸余法也。修断法者。不示相
    慢及彼所起诸余法也。觉断烦恼名示相慢。
    示犹见也。执见我人众生定相名为示相。执
    我陵物称之为慢。依此所起业及苦果名为
    所起诸余法也。由断见惑令此不起。通名见
    断。修断烦恼名不示相慢。修道所断是钝烦
    恼。不执我人众生定相名不示相。?昧心中
    恃我陵物目之为慢。依此所起业及苦果名
    为所起诸余法也。由断修惑令此不起。通名
    修断。业及苦果见修断故名为数灭。是数灭
    故。生死果尽得名涅??。二种如是。此二涅??
    得之不定。或在同时。或在前后。若断现因
    令其当果毕竟不生名曰无余。此无余灭与
    有余灭得在一时。以一时中具两义故能尽
    之。智亦有二种。尽生死因名为尽智。断生死
    果令后不起名无生智。若无学人以边际智
    促报取灭名曰无余。此无余灭与有余灭得
    在前后。报尽方说无余灭故。然无余灭得虽
    不定或前或后彰名唯后。何故而然。现报未
    灭障其未报不生不显。故不与名。问曰。若使
    现报未尽不得宣说无余灭者。亦应不得说
    无生智。智中既得说无生智。灭中何为偏独
    不得。释言。灭中身智尽后无余义显。故前隐
    之。智则不尔。身智灭后不得说智。故前说
    之。小乘如是。次就大论。分别有四。一约生死
    因果分别。分段变易二种因尽名曰有余。二
    种果亡称曰无余。故地持云。一切起因断。诸
    余毕竟灭名般涅??。起因断者是其有余。诸
    余灭者诸余果亡。是其无余。二约分段变易
    分别。分段因果尽无之处。灭不究竟说为有
    余。变易因果尽无之处。灭中穷极说为无余。
    三分段因果及与变易因尽之处。目曰有余。
    变易果尽名曰无余。第四偏约变易宣说。变
    易因尽名曰有余。变易果亡说为无余。分段
    因果尽无之处判之为小。大中不论。有余
    无余二种涅??相别?尔。次就性净方便论
    二。于中略以三门分别。一释其名。二辨其
    相。三定其因。名字如何。方便涅??各别有四。
    一方便净。二方便寂。三方便坏。四不同相。释
    此四名各有两义。一对因论果。二对体彰用。
    何故而然。方便涅??有其二种。一从因修得
    名方便净。二从体起用名方便净。为是释名
    各有两义。方便净者从其初义。教行功德本
    无今有。从因方便断障得净。名方便净。若从
    后义作用善巧称曰方便。作用中净名方便
    净。方便寂者。若就初义从因方便断障得寂。
    名方便寂。若就后义作用善巧故曰方便。作
    用中寂名方便寂。方便坏者。若就初义从因
    方便坏障得灭。名方便坏。若从后义作用善
    巧名曰方便。用相不同名方便坏。不同相者。
    从其初义方便涅??断染得净。染净别体名
    不同相。若从后义作用差别名不同相。方便
    如是。性净涅??名义有三。一名性净。二名性
    寂。三名同相。释此三名义各有二。一对因显
    果。二对用彰体。何故如是。性净涅??有其二
    种。一本隐法性显成今德名为性净。二涅??
    体净说为性净。于此门中莫问修生修显功
    德。对用论体齐称性净。良以性净有斯两义。
    是故依之释名各二。言性净者从初义。无始
    法性名之为性。是性本为妄想隐覆。相以不
    净故。胜?云。自性净心不染而染。后息妄染
    彼性始净。始净法性说为涅??。是故名为性
    净涅??。若据后义涅??法体名之为性。涅??
    体净名为性净。言性寂者。从其初义无始法
    性从缘飘动如海波浪。名性不寂。后除妄染
    法性始寂。始寂法性说为涅??。是故名为性
    寂涅??。若就后义涅??体寂非是用寂。故云
    性寂。言同相者。从其初义无始法性体通染
    净。称曰同相。诸佛证会说为涅??。是故名为
    同相涅??。又此法性体如一味亦名同相。诸
    佛证之说为涅??。是故亦名同相涅??。又本
    法性体虽一味随缘流变受种种形。如一味药
    随其流处有种种味说为不同。息相称本无
    有差别名曰同相。说此同相而为涅??。是故
    复名同相涅??。若据后义涅??体同故曰同
    相。体云何同。如地论说。一切法如。说自体空
    名曰同矣。是义云何恒沙佛法莫不皆是一
    心中法。恒沙法如宁异心如。故得宣说一切
    法如为体空矣。名义如是。次辨其相。随义进
    退分别有五。一就方便修生德中随义分二。
    二相云何。修生德中有二种作。一者缘修对
    治。熏发真心诸功德生。其犹腊印印泥文生。
    二者体作。真随行缘集成诸德。如金随缘作
    庄严具。缘作义边名方便净。体作义边说为
    性净。二修生修显相对说二。次前二种修生
    之德悉名方便。无始法性显成今德。说为性
    净。如地持说。六入殊胜无始法尔名性种性。
    以此性净若从先来修善所得名习种性。以
    此方便此二别分。修生功德直名菩提。修显
    功德直名涅??。如涅??说。故彼经中菩提
    从生因所生。涅??必由了因所显。无有生义。
    摄相通论俱是菩提。以圆通故如彼金刚般
    若中说。良以二种俱菩提故。须以性净方便
    名别。修生菩提说为方便。修显菩提名为性
    净。又此二种俱名涅??。以寂灭故。良以二种
    俱涅??故。亦须性净方便名别。修生涅??说
    为方便。修显涅??名为性净。三约修证以分
    二别。次前二种约修以论。方便修生方便修
    显悉名方便。证实亡缘说为性净。是义云何。
    诸佛如来证实返望从来无隐。亦无今显。净
    非缘饰故名性净。此一对如地经说。故彼经
    中净相解脱。远离诸趣名方便净。自体本空
    自性常寂。非先有染后时离者。说为性净。又
    此与彼涅??经中。缘离辨所故光明其义相
    似。彼云。是光即是涅??。涅??常住不论因
    缘。云何如来问其因缘即是性净。亦有因缘
    因灭无明获得炽然三菩提灯。故有是光。即
    是方便。又复如彼涅??经说。舍慈得慈不从
    因缘。其义相似。舍世谛慈得第一义慈。即
    是方便第一义慈。不从因缘即是性净。问曰。
    方便从缘修得名果。可知。性净涅??证实
    缘。不从缘现是果以不。释言。不定。亦果非
    果。是义云何。体虽非果至佛乃觉。为佛穷证
    故得曰果。以是果故地经宣说。灭佛行定者
    即是性净涅??。为佛所行宁得非果。又是诸
    佛微智体相何得非果。得时离缘无因可酬。
    得言非果。以非果故经中叹佛。获得无因无
    果报法。又经亦言。涅??之体非因非果。涅??
    既然诸德齐尔。四体用分二。向前所说一切
    涅??体名性净。用称方便。用相善巧。故名方
    便。德体常寂。故云性净。五理事分二。向前所
    说一切涅??行德善巧悉名方便。理体常寂。
    说为性净。此即经中一苦灭谛。问曰。此理与
    前所辨第三对中性净何别。释言。体一。随义
    以分。向前所辨性净涅??。摄法从人为佛所
    穷为行所证。证已方便无隐无显无因无果。
    今言理者常法以论。凡佛一如染净不易非
    隐非显非因非果有斯异也。涅??所说五种
    性中非因果性义当此门。良以就实以论其
    实实外无缘。缘即不有。知。复约何说染说净
    说因说果故非染净非因非果。体相如是。
    次定其因。先约对以辨其因。向前初对偏说
    方便修生功德义分二种。生起义边名方便
    净。体起义边说为性净。今即就彼缘修六度
    及与佛性以辨其因。辨因有三。一缘正分别。
    二生了分别。三生作分别。缘正如何。望彼佛
    性体作义边佛性正因。以佛性中有可生义。
    有可依义能生彼德。故为正因。诸度等行说
    之为缘。与涅??中佛性正因。发心为缘得菩
    提果。其义相似。此修生德分相论之即是菩
    提。故与彼同。望彼缘力动作义边诸度正因。
    佛性为缘。与涅??中六度生因。佛性了因。得
    菩提果其义相似。生即是正。了即是缘。次论
    生了。望彼佛性体作义边佛性生因诸度为
    了。良以佛性是生因故。涅??宣说。佛性虽
    无不同兔角。兔角虽以无量方便不可得生。
    佛性可生。以可生故说为生因。诸度了因。与
    涅??中复有了因。六波罗蜜阿耨菩提其义
    相似。若望缘力动作义边。诸度生因佛性了
    因。与涅??中复有生因。六波罗蜜阿耨菩提。
    复有了因佛性菩提其义相似。佛性为境。由
    见佛性成就佛德。故说为了。次论生作。生因
    作因通释一切。随相且分非无差异。异相如
    何。一义分别缘力起者名为作因。作因名字
    如涅??说。佛性生德说为生因。以佛性中有
    可生义从缘生故。二得宣说缘生德名为生
    因。佛性成德名为作因。如金作器。初对如是。
    次对第二修生修显二种涅??以定其因。于
    中有二。一缘正分别。二生了分别。缘正如何。
    隐显?判望性净果。佛性正因。诸度为缘。望
    方便果诸度正因。佛性为缘。以实细论望二
    涅??。同说佛性以为正因。但佛性中有二种
    义。一法佛性。本有法体。如矿中金。二报佛
    性。本法体上有其随缘可生之义而无法体。
    如矿中金有造作庄严具义。未有严具已在
    金中。彼法佛性望性净果说为正因。彼报佛
    性望方便果说为正因。诸度不定。云何不定。
    六度有三。一缘修六度。谓。于六识七识心中
    修诸所行。二者真实有作六度。藉前缘修熏
    发真心。令其心中诸功德起。三者真实无作
    六度。真心本是诸功德性。□缘显了。说为
    真实无作六度。望方便果真实有作六波罗
    蜜亦是正因。余二为缘。望性净果真实无作
    六波罗蜜是其正因。余二为缘。次论生了。佛
    性望彼方便之果是其生因。望性净果是其
    了因。佛性体上有可生义生方便果。故名生
    因故涅??云。佛性虽无不同兔角。何以故。兔
    角叵生佛性可生故名生因。佛性本来有其
    可显可了之义。终得显了成性净果。故望彼
    果得名了因。故涅??云。佛性虽有不同虚空。
    何以故。虚空虽以无量方便不可得见。佛性
    可见。以有可见可了义故名为了因。又涅??
    云。涅??因者所谓佛性。佛性之性不生涅??。
    故名了因。六度不定。云何不定。六度三种
    如前已辨。望方便果真实有作六波罗蜜亦
    是生因。如乳生酪酪出生苏。乃至醍醐展转
    相生。悉名生因。余二名了。非正生故。望性净
    果一切名了。无作六度终可圆显成性净果。
    可显可了故名了因。余二是其异相显了故
    名了因。何故不说生作二因。望方便果有生
    有作。已如上辨。望性净果无生无作。故更不
    论。次望第三约修就证二种涅??以定其因。
    望方便果说缘说正说生说了。备如上辨。彼
    性净果证实亡缘。故不可约之说缘说正说
    生说了。但知平等非因果性。佛本在缘未证
    之时义说为因。说后证时以之为果。及后证
    时达本无缘。以无缘故本亦非因。今亦非果。
    次望第四体用相对一种涅??以定其因。于
    此门中涅??体净名为性净。涅??用净名方
    便净。对性净体说因如上。方便净者当知。即
    是应化涅??。应有二种。一者法应。二者报应。
    如涅??说。大般涅??能建大义现种种化。是
    其法应。大悲愿力种种化现名为报应。今对
    此二以定其因。分别有二。一缘正分别。二生
    了分别。缘正如何。法家之应如来藏中缘起
    法门。以之为正。如华严中善财童子所求种
    种法门。是本大悲愿力以之为缘。彼法虽有
    可起用义。若无悲愿毕竟不生。譬如火珠虽
    能出火要须见日。亦如水珠虽能出水要须
    见月。是以经言。异法有故异法出生。报家之
    应大悲愿力以为正因。三昧法门以之为缘。
    若无彼法悲愿之力不能独生。譬如人面虽
    能生像要须依镜。亦如音声虽能发响要须
    依谷。缘正如是。生了如何。亲起名生。疏发称
    了。准前缘正义在可知。次望第五理事相对
    二种涅??以定其因。于此门中事为方便。犹
    如前辨。性净是理。非因非果不可说因。性净
    方便二种涅??辨之?尔。次论真应二种涅
    ??。从缘修生从缘修显二种涅??体皆是真。
    应化涅??义有通局。通而论之俱从涅??所
    起作用。若凡若圣若善若恶若垢若净。如是
    一切皆悉名为应化涅??。如涅??说。大般涅
    ??能建大义种种示现。如是等也。分相论之
    化具一切。于中分别有是涅??有非涅??。应
    断烦恼。应灭生死。趣入无为名应涅??。自余
    一切随相别名。应为凡者名为应凡。应为圣
    者名为应圣。应为声闻名应声闻。应现缘觉
    名应缘觉。如是一切。二相如是。次增说三。三
    有两门。一体相用离分三种。二行德不同宣
    说三种。体相用者。性净涅??以之为体。法
    性为本。一切种德依法性故。方便涅??说以
    为相。对治垢染净相显故。故地论中方便涅
    ??说之以为净相解脱。应化涅??名之为用。
    故涅??云。大般涅??能建大义。义犹用也。广
    辨如前。行德不同宣说三者。如经中说。法身
    解脱摩诃般若是其三也。于中分别略有六
    门。一制立三数。二释名辨相。三明此三体之
    同异。四明此三有成涅??不成涅??。五将此
    三约对涅??辨定总别。六明性净方便涅??
    有具不具。言制立者。涅??体中行德无数。以
    何义故偏说此三。释有两义。一对障不同故
    立三种。二对因有别故立三种。言对障者。生
    死法中有其三种。一者烦恼是生死缘。二者
    业行是生死因。三者苦报是生死果。此三种
    中烦恼为本。依烦恼故起于业作。依业受苦。
    翻对此三故说三事。翻对烦恼宣说波若。波
    若慧明能除烦恼?惑法。故翻对业因宣说
    解脱。业能羁缚。解脱无果能断绝。故翻对苦
    报宣说法身。法身清净离苦报。故对障如是。
    对因别者。因有三种。一福二智三者苦报。如
    地持说。六度之中前三是福。波若是智。精进
    与禅亦福亦智。义如上解。八种净报名之为
    报。何等八报。一寿具足长寿久住。二色具足
    颜容端正。三种性具足生于上族。四自在具
    足。谓得大财大眷属等。五信言具足。发言
    人用。六大力具足。德力珍胜有大名称大智
    慧等为人所敬。七人具足。成丈夫法。八力具
    足。身力强健有所堪能。报相如是。因中之智
    至果满足名为般若。因中之福至果满足说
    为解脱。因中之报至果满足名为法身。制立
    如是(此一门竟)。次第二门释名辨相。言法身者。
    解有两义。一显本法性以成其身。名为法身。
    二以一切诸功德法而成身。故名为法身。相
    状如何。开合不定。总之唯一。谓一法身。或分
    为二。谓。真与应。或说为三。法报与应。如地
    论说。又如七卷金光明中。亦分三种。化身应
    身及与真身。法报两佛名为真身。为化众生
    示现佛形名为应身。示现种种六道之形说
    为化身。若准涅??法报二佛是其真身。王宫
    现生道树现成是其应身。依应起化受大众
    供是其化身。或复分四。如楞伽说。一应化佛。
    犹前应身。二功德佛。三智慧佛。此之二种犹
    前报身。四如如佛。犹前法身。或分为五。谓戒
    定慧解脱解脱智见。或离为十。如地经说。所
    谓愿身乃至智身。又华严中宣说十佛。亦是
    十也。何等为十。谓。无着佛乃至第十如意佛
    等。广则无量。法等如后三佛章中具广分别。
    法身如是。言解脱者。自体无累名为解脱。又
    免羁缚亦曰解脱。相状如何。开合不定。总之
    唯一。谓。三事中一解脱门。或分为二。二有两
    门。一有为无为相对分二。一切断德名曰无
    为。一切行德同名有为。二心慧分二。于此门
    中两义分别。一浅深分别。断除四住世谛心
    净名心解脱。于世谛中一切德脱用心为体。
    故偏说心断绝无明真谛慧明名慧解脱。于
    真谛中一切德脱用慧为主。故偏说慧。如经
    中说。断痴慧明断爱心脱。义当此门。二体用
    分别。断离五住性结烦恼真心体净名心解
    脱。如涅??说。故彼文言。永断一切贪恚痴等
    名心解脱。又彼文言。是心本性虽与贪欲?
    痴等覆而不与彼贪等和合。诸佛菩萨永断
    贪等名心解脱。故知。就体断事无知慧用自
    在名慧解脱。如涅??说。于彼文中就慧解脱
    开出五通。明知。就用亦得分三。有为脱中有
    心有慧通无为脱。是其三也。或分为五。如涅
    ??说。谓。色解脱及与受想行识解脱。是其五
    也。远离生死系缚五阴得佛自在无碍五阴
    名为解脱。亦得说六。于此五上加无为法亦
    得说八。谓。八解脱。义如上辨。或说为百。如
    涅??中百句解脱。广则无量。如华严说。言般
    若者此翻名慧。智能鉴照故名为慧。相状如
    何。开合不定。总之唯一。一如实慧。或分为
    二。可谓。实智及方便智。义如上释。又一切智
    及一切种亦得分二。知一切如名一切智。知
    一切事名一切种。亦得说三。如地持说。谓。清
    净智一切智无碍智是其三也。义如上解。或
    分为四。谓。我生尽梵行已立所作已辨不受
    后有。义如后解。又四无碍。亦得分四。义如上
    释。亦得说五。谓。五智印。知一切法无常苦空
    无我寂灭。又如成实所说。五智亦是五也。名
    字是何。一法住智。知世谛法因缘不坏。二泥
    洹智。知第一义法性常寂。三者愿智。随愿
    自在欲知即知。四无诤智。善随人心不与他
    竞。五边际智。于已最后所受报身修随心。
    义如上辨。亦得说六。谓。知诸法无常苦空无
    我不净涅??寂灭。亦得说七。谓。所谓知法知
    义知足知时知自。涅??经中亦名知我。又能
    知众及知尊卑。通前七也。此之七种始起在
    因成满在佛。又涅??中说佛如来具足八智。
    谓。知生死无常与苦无我不净。知涅??法常
    乐我净。是其八也。故彼经言。诸佛如来知
    一切法无常与苦无我不净。知非一切常乐
    我净。以是义故见性了了。亦得说九。知前八
    种及第一义。亦得说十。所谓十力。广则无量。
    般若如是(此二门竟)。次辨同异。通而论之此三
    同体。其犹虚空无碍不动。以同体故诸德聚
    积悉名法身。又德自体亦名法身。诸德无累。
    咸称解脱。诸德明净齐名般若。同一真心觉
    知性故。又慧为主。余德慧伴。摄伴从主。通名
    般若。故地经中就甚微智开出同相及不同
    相二种解脱。以同体故得成涅??。故涅??云。
    又非别异。故成秘藏。胜?亦云。一味等味
    随义别分此三异体。异中慧数名为般若。法
    身解脱进退不定。若说诸佛相好之色以为
    法身。自余诸德悉名解脱。若当宣说解脱之
    数而为解脱。自余诸德同名法身。以此别故
    涅??宣说。有法名义俱异。其犹十号及三宝
    等。同异如是(此三门竟)。次明三事有成涅??不成
    涅??。于中初先大小相对明成不成。后偏就
    大明成不成。大小相对者。大乘三事得成涅
    ??。小乘不成。何故如是。释有五义。一有无分
    别。小乘三事体是有法。小乘涅??体是无法。
    有无别体故不相成。大乘三事体是有法。大
    乘涅??亦是有法。有义相扶故得相成。二常
    无常相对分别。小乘事体是无常。小乘涅??
    体是其常。常无常异故不相成。大乘三事体
    性是常。大乘涅??体亦是常。常义相顺故得
    相成。此前两门义有文无。第三同体异体分
    别。小乘三事体性各别。所以不成。体云何别。
    小乘法中宣说慧数以为般若。解脱之数名
    为解脱。自余诸德名为法身。此等心法体性
    各别。以体别故守性不寂。性不寂故不成涅
    ??。大乘三事同体义分。其犹虚空无碍不动。
    以同体故缘起相成。无有一法别守自性。无
    别性故德体寂灭。以体寂故得成涅??。故涅
    ??云。又非别异故成涅??。四并不并相对分
    别。小乘三事心心数法同时别体。别体并
    故不成涅??。大乘三事同时同体同一真心。
    随义以分。以同体故不名为并。以不并故得
    成涅??。故涅??云。如世伊字三点。若并则
    不得成不并乃成。涅??如是。五纵不纵相对
    分别。小乘三事性虽同时用有先后。名之为
    纵。别体而纵不成涅??。大乘三事同体同时
    用无先后。所以非纵。以非纵故得成涅??。故
    涅??云。如世伊字三点。若纵则不得成非纵
    乃成。涅??如是。此后三义涅??如是。此后
    三义涅??具辨。大小相对辨之略尔。次就大
    乘明成不成。别有四义。一真妄分别。直就大
    中。缘修三事体妄不真不成涅??。真德三事
    乃成涅??。于此门中但令是真莫问性净方
    便应化悉成涅??。二真应分别。直就向前真
    德之中。有真有应。应化三事相同小乘。无常
    迁变不成涅??。以不成故终须息灭。真德三
    事方成涅??。以真成故终须入中。故经说言。
    我今安住如是三法名入涅??。三性净方便
    相对分别。如涅??说。方便三事悉是菩提。性
    净三事悉名涅??。方便三事是菩提故不成
    涅??。故涅??云。如来之身亦非涅??。解脱之
    法亦非涅??。摩诃般若亦非涅??。性净三事
    是涅??故得成涅??。四就性净三事之中。总
    别则不成。总收则成。如世伊字三点。别分
    则不成伊。三点合聚乃得成伊。此亦如是。别
    分事隔。所以不成。总摄圆具。所以得成。成不
    成义辨之云尔(此四门竟)。次将摄三事约对涅??
    分定总别。有人定说。涅??定总。三事定别。此
    则不然。论总皆总。论别斯别。以皆总故涅??
    为门统摄三事皆成涅??。法身为门统收涅
    ??解脱般若皆成法身。良以涅??成法身故。
    华严经中宣说。十身涅??入中名为法身。又
    彼经中宣说。十佛涅??入中名涅??佛。解脱
    般若成法身义在可知。解脱为门涅??法身
    及与般若皆成解脱。如涅??中百句解脱有
    德皆收。般若为门统摄诸德皆成般若。故地
    经中说佛微智。于中开出二种涅??及一切
    德。总相如是。随别分之莫不是别。以是别故
    涅??宣说。名义俱异。其犹十及三宝等。言
    名异者。涅??法身解脱般若四种各别。言义
    异者。涅??寂灭义。法身是体义。又亦聚积义。
    解脱无累义。般若鉴照义。故云义异。又复分
    相。断德是涅??。色报是法身。智慧是般若。余
    德是解脱。是故皆别。问曰。前总今何故别。辨
    义有二。一分相门。诸德皆别。二摄相门。诸
    德相成一切皆总。摄相有二。一摄同义。一切
    德上有寂灭义。收为涅??。有其体义。有积聚
    义。摄为法身。有绝缚义。有无累义。说为解
    脱。有照鉴义。有觉知义。故为般若。二摄别
    义。具摄三事以成涅??。是义云何。若无法
    身苦报不尽。何成涅??。若无解脱业结不除。
    何成涅??。若无般若?惑不灭不成涅??。故
    具一切方成涅??。具摄一切以成法身。是义
    云何。若无涅??生死不灭。何名法身。若无解
    脱结缚不尽不成法身。若无般若?惑不除
    不成法身。要具一切方成法身。故摄诸义以
    成法身。具摄诸义共成解脱。是义云何。若无
    涅??生死不灭不成解脱。若无法身苦报不
    尽不成解脱。若无般若?惑不除不成解脱。
    故具一切方成解脱。又摄诸义共成般若。是
    义云何。若无涅??诸过不灭。何成般若。若无
    法身垢障为体。何成般若。若无解脱缠缚不
    离不成般若。故具一切方成般若。涅??三事
    总别既然。自余行德总别例尔(此五门竟)。次明性
    净方便涅??有具不具。分别有三。一性净涅
    ??明具三事方便不论。何故而然。性净涅??
    显本真心。以之为体。真心体是诸功德性。故
    具三事。方便涅??体是断结数灭无为数灭
    法。故无三事。二方便涅??明三事。性净不
    辨。如地经说。何故如是。方便涅??治断而得。
    对治生死烦恼业苦。三事相分故说三事。性
    净涅??体如一味三相不显。故不说三。三就
    实通论。性净方便齐具三事。是义云何。法身
    有二。一法性身。本隐今显。如胜?说。如来之
    藏显为法身。维摩经说。观身实相。观佛亦然。
    如是等也。二实报身。方便修生。其法性身性
    净所收。实报身者方便所摄。般若亦二。一性
    照般若。亦名证智。是义云何。真识之心本性
    清净。而为妄染之所覆蔽。相似不净。后息妄
    染彼心始显。始显真心如其本性内明法界。
    说之以为性照般若。由称本性故名证智。二
    观照般若。亦名教智。是义云何。缘观对治熏
    发真心。令真心中智德随生。所生智德明照
    诸法。说之以为观照般若。即此观照藉教修
    起。故名教智。又此智?可以言论。又能起说。
    亦名教智。性照般若性净所收。观照般若方
    便所摄。解脱亦二。一自性解脱。亦得名为性
    净解脱。直说之心本性虽净而妄隐说为
    系缚。后除妄染彼性出累名性解脱。又得脱
    已返望惑染。从来不有今非始净。故亦名为
    自性解脱。二方便解脱。亦得名为净相解脱。
    教行功德本无今有方便修生。修生之德绝
    离染缚。说之以为方便解脱。自性解脱性净
    所收。方便解脱方便所摄。故二涅??齐具三
    事。次增说四。四有两门。一就体分四。二就
    义辨四。就体分者。方便涅??有其二种。一是
    断德。除一切烦恼业苦无为寂灭。二是行德。
    具足法身解脱般若一切种德。性净涅??亦
    有二种。一是断德。证法本寂无相可起。故经
    说言。诸佛如来不生烦恼名大涅??。又经说
    言。于十三相不取相貌。是名为寂灭真事。
    如此真谛名为断德。十三相者。如涅??经圣
    行中说。所谓色声香味触相生住灭相男相
    女相苦乐及与不苦乐相。二是行德。真识之
    心从缘始显。始显真心说之以为一切种德。
    名为行德。体别如是。随义四者。谓。常乐我净
    之德。辨此四义略有五门。一明建立。二释名
    辨相。三明同异。四论通局。五明大小有具不
    具。言建立者。大涅??中义别尘算。今以何
    故偏说此四。盖乃且据一门言。于中略以五
    义建立。一对除四患。二翻四倒。三治四障。四
    断四过。五酬四因。除四患者。生死法中有无
    常苦无我不净四种大患。断除彼故宣说涅
    ??常乐我净。翻四倒者。声闻之由观生死是
    无常苦无我不净。谓佛亦尔。遂起四倒。翻对
    彼故宣说涅??常乐我净。治四障者。如宝性
    论说。障有四种。一者缘相。谓。无明地障佛真
    净。对除彼故说佛真净。二者因相。谓。无漏业
    障真我。对除彼故说佛真我。三者生相。谓。意
    生身。以是意生苦阴身故障佛真乐。除彼障
    故说佛真乐。四者坏相。谓。变易死障佛真常。
    对除彼故说佛真常。此等皆就变易因果而
    说其障。理实通障。随相且分。断四过者如
    宝性说。一阐提谤法障佛真净。对治彼故
    说佛真净。二外道着我障佛真我。对除彼故
    说佛真我。三声闻畏苦障佛真乐。对除彼说
    佛真乐。四辟支舍心舍诸众生疾求取灭障
    佛真常。对除彼故说佛真常。翻四因者如宝
    性论说。因有四种。信心般若三昧大悲。以修
    信心对除向前阐提谤法得佛真净。以修般
    若破除向前外道着我得佛真我。以修三昧
    甚深空定破除声闻畏苦之心得佛真乐。以
    修大悲常随众生对治向前辟支舍心得佛真
    常。因别无量。且据斯分。建立如是(此一门竟)。次
    第二门释名辨相。所言常者。体恒不变目之
    为常。又复随缘化用不绝亦名为常。如涅??
    说。假使乌与鸱同共一树栖犹如亲兄弟尔
    乃永涅??。如来视一切犹如罗[目*侯]罗常为众
    生尊。云何永涅??。如是等义是其用常。相状
    如何。常义有二。一者无为。二者不变。如涅??
    说。无为不生。不变无灭。又复无为明离分段。
    言不变者明离变易。随义别分开合不定。总
    之一常。或分为二。二有三门。一法报分二。常
    体有二。一法。二报。如涅??说。法常名常。报
    常称住。无始法性显成今德名为法常。方便
    修生有作行德。依真不坏名为报常。如经中
    说。诸佛所修所谓法也。以法常故诸佛亦常。
    即其义矣。二始终分二。谓。常与恒。不生名
    常。不灭目恒。又经中说。佛是常无为不变。
    以不生故名曰无为。由不生故名曰不灭。
    故说为不变。三约对分二。一离分段生老死
    等。名之为常。二离变易生住灭等。曰之为常。
    或分为三。三有三门。一就德辨三。所谓涅??
    常身常命常财。如胜?说。舍无常身得不思
    议常住之身。名为常身。舍无常命得不思议
    智慧之命。名为常命。舍无常财得不思议功
    德之财。名为常财。经中说此为三坚法。坚犹
    常矣。二随想分三。如涅??说。一无别异想。三
    归同体故不离不脱。故名为常。变异无常。如
    汝父母各各别异即是无常。二无无常想。离
    细生灭。三无变异想离?分段。第三约对三
    种无常以别三种。三无常者。一分段无常。六
    道报异。翻对彼故说佛真常无生老死。二念
    无常。念念生灭。翻对彼故说佛真常无生住
    灭。三者自性不成实无常。有为虚集无有
    性实。翻对彼故说佛真常无有虚妄。亦得分
    四。谓。无生老病死等过。又无生住异灭等过。
    亦得分四。亦得说五。谓。常是阴。广则无量。
    问曰。向说涅??断德方便修得本无今有。
    云何名常。又经中说。从因得法悉是无常。涅
    ??之果从因而得。云何是常。又经中说。以因
    庄严悉是无常。涅??如是。纵于无量道品
    诸行庄严而得云何称常。又经中说。可见之
    法悉是无常。涅??如是。从缘修见。云何名常。
    又经中说。有名可说悉是无常。涅??有名云
    何名常。今对释之。先就性净释去前难后就
    方便。性净如何。涅??断德本无今有名无常
    者。佛自释言。大般涅??本自有之。非适今也。
    而诸众生断烦恼已然后证得。得离始今。体
    本自有。故名为常。言从因得名无常者。佛
    自释言。涅??唯从了因所显。非生因生非作
    因作。故得名常。又复不从五因所成。故名为
    常。言五因者。如涅??说。一是生因。如众烦
    恼生苦乐等。二是和合因。如善法与善心和
    合。如是一切。?酬妓荡宋?灿幸蚣跋嘤σ颉?br> 相扶体立名共有因。相扶有用名相应因。三
    者住因。如因大地诸物得住。如是一切。四增
    长因。如因饮食众生增长。因于父母子得增
    长。因善知识行得增长。如是一切。五者远因。
    如因见药鬼毒不害。依凭国王盗贼不侵。如
    是一切。涅??不假如是五因。故得名常。言假
    庄严名无常者。佛自释言。涅??之体非因非
    果非去来今。常住无为。诸众生假于庄严往
    见涅??非大涅??。假于庄严方始成立。故得
    名常。言可修见名无常者。所谓众生无明覆
    心不见涅??。后除?障始见涅??。非见始有。
    如人治眼始见日月。非始有故。故得名常。言
    有名字名常者。佛自释言。涅??无名。强为
    立名。故得称常。涅??无名。何故强立。为求知
    故。性净如是。若论方便断离生死无常法故。
    以常法性而为体故。以是常义。次解乐义。
    涅??之体寂灭永安。称之为乐。又用自在所
    为称心亦名为乐。乐随义别一门说四。如涅
    ??说。一断受乐。二寂静乐。亦名寂灭。三觉知
    乐。四不坏乐。亦名常乐。言断受者。五受断已
    称曰断受。良以诸苦皆集受中。是故断受得
    名为乐。如地持中。说灭尽定为断受乐。今说
    涅??以为断受。灭尽暂灭此永断故。问曰。经
    说。灭无常色获得常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灭离苦色获得乐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
    则涅??具有受乐。云何名断。释言。经说断受
    乐者。断离凡夫分别之受取相之受颠倒之
    受。非无证法平等正受。故有受阴。亦有受乐。
    余阴亦尔。寂静乐者。灭烦恼故。不造业故。息
    生死故。名为寂静。又息一切所行事故亦名
    寂静。不寂则苦静名为乐。由灭诸过故复名
    为寂灭乐矣。觉知乐者。照达诸法名为觉知。
    愚?则苦。觉知名乐。不坏乐者。德体牢固不
    为缘恼。称曰不坏。破坏则苦。是故不坏得名
    为乐。以不坏故亦名常乐。此四乐中分相论
    之。寂灭一种是涅??乐。断受一种是灭定乐。
    觉知一种是其智慧菩提之乐。不坏是常。今
    据摄相通说以为涅??乐矣。次解我义。我有
    二种。一者就体自实名我。如涅??经哀叹
    中说。是真是实是主是依。常不变者是名为
    我。二者就因。自在名我。如涅??经初功德
    说。自在有八。一多少自在。聚集一身以为多
    身。身数多少身之大小。犹如微尘充满十方
    无量世界。如来之身实非微尘。以自在故现
    微尘身。二充满自在。亦得名为大小自在。亦
    一尘身满于三千大千世界。佛身无边。实不
    满于大千世界。以自在故满大千界。三轻举
    自在。以满三千大千之身轻举飞空。过无量
    界而无障碍。如来之身实无轻重。以自在故
    能为轻重。四自自在。亦得名为所作自在。于
    中有三。一如来心安住不动。化无量身各令
    有心。二造一事而令众生各各异辨。三住一
    界能令他一切悉见。具此三种名为自在。
    五根自在。如来一根见色闻声嗅香别味觉
    触知法。六知法自在。得一切法而无得想。七
    说自在。如来演说一偈之义。迳无量劫义
    不尽。谓。戒定等虽有所说不生说想。八遍满
    自在。如来之身遍一切处犹如虚空。不可得
    见。具斯八种名之为我。次解脱义。体无垢
    染称之为净。又复随化处缘不污。亦名为净。
    净义不同一门说四。四有两门。一则如彼涅
    ??经说。四名是何。一是果净。永断二十五有
    之果。二是业净。亦名因净。谓。离凡夫一切诸
    业。此二断德。三者身净。远离生灭常住不变。
    四者心净。绝离诸漏。此二行德。一义如是。次
    门四者如地持说。一者身净。烦恼习身舍离
    无余。得最上身生灭自在名为身净。烦恼习
    身舍离无余。得最上身身体净也。生灭自在
    身用净也。二境界净。种种现化及所言说。一
    切境界自在无碍名境界净。种种现化是身
    境界。及所言说是口境界。又复种种现化境
    者是事境界。及所言说一切境者是法境界。
    于中自在名境界净。三者心净。烦恼悉离善
    根成就。烦恼悉离四住永亡。善根成就功德
    备也。功德依心就主以彰。故名心净。四者智
    净。舍离一切无明秽污。一切所知无碍自在。
    舍离一切无明秽污离无明地真谛智净。一
    切所知无碍自在除事无知真谛智净。具此
    四种名之为净(此二门竟)。次明同异。据实。此四
    遍通诸德。名之为同。于诸德中不改名常。安
    寂称乐。自实名我。又用自在亦名为我。离
    垢净。同义如是所异者。隐显论之。四德各
    别。称之为异。如涅??经哀叹章说。我是佛义。
    常法身义。乐涅??义。净是法义。四中初我就
    人分别。余三就法。何故而然。佛者是人。自在
    作用在人相显。故偏就佛宣说我义。又佛出
    障自在相显。故就说我。又复我者人之别称。
    故就佛说。法身佛体体无变动。明常义显。故
    就法身宣说常义。又复显于无始法性以成
    身。故明常义显。故说为常。涅??安寂永灭众
    苦。明乐义显。故就说乐。净是法宝。法为妙
    宗。能治垢染。彰净义显。故偏就法宣说净义。
    常乐我净四义既然。所对无常苦无我等四
    义亦尔。通则一切有为之法悉无常苦无我
    不净。随相别分四种各异。如涅??经哀叹
    章说。言无我者。生死凡夫。生死凡夫驱驰六
    道。往来受身不得自在。无我相显。故偏就
    之宣说无我。言无常者。声闻缘觉。声闻缘觉
    不久尽灭。无常相显。故偏就之宣说无常。又
    复二乘所得之法不穷不竟终须迁转。故名
    无常。苦是外道。外道邪见多修苦行。未来受
    苦。因果俱苦。苦相显故。故偏就之宣说苦
    义。言不净者。所谓一切有为之法。有为之法
    染污心起能生染惑。不净义显。故偏就之宣
    说不净。若约五阴隐显论之。生死法中观身
    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翻对此
    四。佛果阴中亦应分别。佛身名净。佛受是乐。
    佛心是常。佛法称我。此亦是其一种别矣。同
    异如是(此三门竟)。次论通局。于中约就因果以
    辨。菩萨十地名之为因。佛名为果。依向同
    义常乐我净遍通诸德。以遍通故因果齐具。
    依前异义常乐我净随法各别。以各别故因
    果不等。有通有局是义云何。净者是其法宝
    之义。法义齐通上下同依。为是净义统遍始
    终。故涅??经宣说。地上二种五种。两种六
    种。一种七种。佛性之中悉皆有净。常者是其
    法身之义。显法成身名为法身。据实通论。初
    地以上莫不皆悉显法成身。故皆名常。随相
    别分。十地以上眼见佛性显法成身。明常
    义显。故十地上宣说常义。九地菩萨虽未眼
    见。闻见中极照实明了。无始法性现在观心
    说之为身。亦名为常。八地已还闻见不了法
    未现心。未说为身。故不名常。故涅??经说。九
    地上二种六种。一种七种。佛性之中皆悉有
    常。余皆不论。我是佛义。局唯在佛。以佛出
    障得自在故。乐者是其涅??之义。通相论之。
    菩萨地中分断烦恼。分得涅??。斯皆有乐。分
    相言之。菩萨地中虽断烦恼不名涅??。诸佛
    如来不生烦恼。方名涅??。如涅??说。良以涅
    ??偏在佛故。乐唯在佛。故涅??经宣说。如
    来七种性中有我有乐因中悉无。问曰。若使
    净通始终常义在于九地已上。我乐二种唯
    在佛者。何故经言十住菩萨不见佛性断烦
    恼。故所得涅??但有乐净而无我常。释言。乐
    者是涅??义。彼文通相说菩萨地有断烦恼
    得涅??义。故说有乐。常者是其法身之义。彼
    文宣说。十住菩萨不见佛性而断烦恼。故无
    法身。无法身故不说有常。问曰。何故前说十
    住见性有常。此文复言不见无常。释言。十住
    形前见性。故说有常。望后不见。故说无常。如
    此隐显不可具责。问曰。于彼五六七种佛性
    之中。常乐我净隐显可尔。余义云何。释言。于
    彼七种性中。常乐我净已如上辨。真实及善
    亦有通局。分相论之。真实二种是实谛义。实
    谛理通故。彼五六七种性中。一切皆有善者。
    是其圣道之义。五地已还慧观未明。破相不
    极。治慢未尽。名善不善。六地已去彼若增上
    观空毕竟。治慢穷尽。故唯名善。以有如是
    隐显义故如来佛性宣说七种。常乐我净真
    实及善。后身说六。常净真实善及少见。九地
    说六。常净真实善及可见。八地至六宣说五
    种。真实净善及与可见。五地至初宣说五种。
    真实可见净善不善。于此门中言可见者。简
    真异妄。妄情所计我众生等出自倒情。穷之
    则尽。所以叵见。佛性真有研之则明。所以可
    见。又欲简彼虚空之有故名可见。故经说言。
    佛性虽有不同虚空。虚空虽以无量方便不
    可得见。佛性可见。是中正为明常乐等通局
    之义余乘论之。通局如是(此四门竟)。次就大小
    明具不具。大乘涅??备具四义。已如上释。小
    乘涅??四义不定。据小说小。小乘涅??有常
    乐净唯无有我。何故如是。涅??无为四相不
    迁。故说为常。又复所断永灭不起。故亦名常。
    寂灭永安。故次名乐。绝离垢染故得称净。小
    乘涅??以空为体。未证有性故不名我。彼涅
    ??中身智俱亡用不自在。故不名我。问曰。涅
    ??初德中说。声闻之人说。佛涅??但有常净
    而无我乐。名烦恼习。彼声闻人自见涅??具
    常乐。何故说佛涅??。释曰。声闻自见涅??有
    寂灭乐。类佛亦然。据斯以论。不言如来涅
    ??无乐。但彼自见涅??之中身智永亡无觉
    智乐。谓佛亦无。故说无乐。据小说小。其义如
    是。据大说小义则不定。或时全夺。四义悉无。
    故涅??经初德中言。声闻所得无常无乐无
    我无净。是故不得名大涅??。诸佛涅??常乐
    我净故得名大。于此门中声闻所得少故称
    无。如河水少名之无水。又得非真故亦名无。
    如得物名为非物。如来或复随别夺之。宣
    说二乘所得涅??但有乐净而无我常。如涅
    ??经第七德说。声闻缘觉以得无漏八圣道
    故。故有乐净。又灭惑因故说有净。离分段
    苦故言有乐。彼小涅??体不真实用不自在
    故不名我。所灭身智当复更生。故不名常。问
    曰。身智灭之已竟。何缘复生。释言。彼生即变
    易果。由本所修无漏业因。无明为缘可以更
    生。无明缘者。入涅??时妄识心在。妄七识心
    是无明地。以此妄心不断绝故依之报起。如
    依睡心梦中身生。问曰。声闻所得涅??灭去
    身智复更生者。所灭烦恼后亦应起。释言。不
    类。烦恼源由见理故灭。二乘无余涅??之后。
    心想生时亦必见理。是故本昔所断烦恼不
    得更生。所未断者后得现起。身智源非见理
    断灭。但是息灭非治灭故后得更起。又复二
    乘所得涅??体不究竟。终须迁转趣向大乘。
    故不名常。若后迁转不名常者亦应不得名
    乐名净。何故说之有乐净乎。理亦应齐。齐
    义如上。但乐与净非恒定义。故于得处随分
    说之。常是定义。始终不迁方便名常。彼终向
    大而非永定。故不名常。大小相对明具不具。
    辨之略尔。四义如是。次增说五。常乐我净及
    与有也。翻对生死无常苦空无我不净故说
    此五。翻空说有。余义可知。空与无我有何差
    别而须别翻。准依维摩众生空者名为无我。
    法体空者直名为空。故彼经言。众生是道场
    知无我。故一切法是道场知诸法空。故今对
    此二。故就涅??说我说有。对生死中众生无
    我说佛真人以之为我。我者是其人之别称。
    故就说之。对生死中法体空故。说涅??法以
    此为有。又生死法体虚不实名之为空。用不
    自在名为无我。翻对此二故涅??中说我说
    有。体实不空名之为有。用能自在故说为我。
    次增说六种。于前五上更加一善。或分为八。
    如涅??说。一名为尽。尽犹灭也。尽灭诸过
    故名为尽。二名善性。离恶称善。又能顺益亦
    名为善。三名为实。离虚伪境。四名为真。舍去
    妄情又离四倒。名之为实。出心想见三倒妄
    说以为真。五常六乐七我八净义如上解。问
    曰。如来涅??如是。二乘涅??竟复云何。涅
    ??经中说具六相。一者解脱。离诸苦故。二
    名善性。能顺益故。三名不实。四名不真。佛自
    释言。未得菩提故名不实。以不实故名为不
    真。五名为乐。六名为净。佛自释言。以修无漏
    八圣道故。名乐名净亦得说八。六种如上。更
    加无常及与无我通前八也。佛自释言。当得
    菩提故名无常。无我之义备如上解。问曰。贤
    圣涅??如是。凡夫涅??其义云何。涅??经中
    说具八相。何者是其凡夫涅??。经言。众生依
    世俗道断烦恼者是涅??。言八相者。一名解
    脱。离烦恼故。二名善性。违背诸恶能顺益
    故。三名不实。四名不真。佛自释言。以无常
    故不真不实。五名无常。六名无乐。七名无我。
    八名无净。佛自释言。所断烦恼以还起。故
    无常无乐无我无净。亦得说九。前八种上更
    加一有。亦得说十。谓。离十相。言十相者。所
    谓色声香味触相.生住灭相.男相女相.通前
    说十。十中前五是五尘相。次三法尘。此八
    法相。后二人相。涅??绝此。故说为十。亦得开
    分以为十三。离前十相加离苦乐不苦不乐。
    故有十三。如涅??经圣行中说。随别细分亦
    可无量。故经说言。于一名法说无量名。于一
    义中说无量义。辨相如是
    第五门中杂义分别。于中有七(一有无分别 二通局分别 三大小分别 四约位分别 五就时分别 六生死涅??体之一异 七诸佛涅??体之一异)
    第一明其有无之义。于中约就性净方便应
    化涅??辨有无相。性净涅??明有明无。所言
    有者真识之心体。是一切功德之性。起信论
    中说为一切性功德法。胜?说为过恒沙法。
    彼心妄隐名为佛性。亦名法性。妄息体显说
    之以为一切称德。名之为有。所言无者离相
    离性。言离相者证实返望由来无妄。以无妄
    染可除灭故。亦无对治净相可生。染净双泯
    故名无对。染相既无。净相亦无。染净双泯名
    为离相。言离性者已如上释。大涅??中法界
    同体乃无一法别守自性。次就方便明有明
    无。所言有者具足福智二种庄严。名之为有。
    又具法身解脱般若。亦名为有。灭烦恼苦断
    德无为称之为无。次就应化明有明无。应化
    涅??有通有局。通而论之依大涅??所起。义
    用莫问违顺染净等用。一切悉名应化涅??。
    此涅??中通有通无。现断烦恼现灭身智。名
    之为无。余悉是有。若分相说依大涅??所起。
    义中具一切用。于中分取现断烦恼现亡身
    智为应涅??。余者随义更作异名。若从是义
    应化涅??唯无非有。有无如是(此一门竟)。次明通
    局。于中约就凡夫二乘菩萨及佛五人辨之。
    于此人中通局有四。一极通论之。此五种人
    齐有涅??。如涅??说。诸凡夫人依世俗道六
    行断结。名凡涅??。又如经说。得少饭食名涅
    ??等。此二是其凡夫涅??。修八圣道断灭四
    住所得涅??。名为声闻缘觉涅??。修治断除
    无明地等说之以为菩萨涅??。证法本寂由
    来不生今亦不灭。是佛涅??。二简圣异凡。圣
    有凡无。如地经说。三乘之中定有涅??。名
    为正定。外凡定无。名为邪定。三乘内凡形前
    名有。望后称无。名为不定。三简大异小。大
    有小无。大乘法中实有涅??。小乘法中权有
    实无。故胜?云。阿罗汉辟支佛等得涅??者
    是佛方便。明知。实无。又彼经说。阿罗汉等去
    涅??远。明知。实无。又涅??说。世若无佛非无
    二乘得二涅??。一切世间唯一佛乘更无二
    乘别得涅??。故知。实无。经说。菩萨住大涅??
    诸佛亦尔。明知。大有四。简果异因。唯佛一人
    独得涅??。余者悉无。如涅??说。故彼第七
    功德中言。菩萨之人虽断烦恼不名涅??。诸
    佛如来不生烦恼乃名涅??。是故涅??独唯
    在佛。问曰。何故断烦恼者不名涅??。不生烦
    恼方名涅??。佛自释言。涅是不义。??是生义。
    诸佛如来不生烦恼。称当涅??不生之义。故
    佛有之。菩萨虽复断除烦恼不当涅??不生
    之义。为是言无。问曰。何故菩萨断结不名不
    生。诸佛断结偏名不生。解有三义。一约惑论。
    菩萨之人虽分断结断之不尽。心中残结客
    使更起。故非不生佛断已尽更无可起。故言
    不生。二就心解。菩萨之人虽断烦恼七识心
    在。心性生灭故非不生。佛断烦恼妄心亦尽。
    真心常寂故名不生。三约理释。菩萨见有烦
    恼可断。非本不起故非不生。诸佛穷实达妄
    本空。无惑可起亦无可断。故曰不生。故经说
    言。法本不然。今亦不灭。是寂灭义。具此三
    义故佛独有余者无之。问曰。不生偏在如来。
    是涅??唯应在佛。何故前说菩萨亦有。释
    言。解义有通有局。通而论之涅??名灭。菩萨
    断结即是灭义。故说通有。局则无者。涅??名
    寂灭义。不生不断方是寂灭。故佛独有。有
    起有断纷动不寂。故说局无。问曰。通则涅
    ??名灭。得通菩萨二乘之人。亦灭烦恼通之
    应齐。何故前者简大异小不通二乘。释言。灭
    中义有通有局。通则一切有所灭者悉名涅
    ??。故前通说二乘有之。局则断惑。辨息缘治。
    得实不动。方名涅??。故说大有。二乘之人虽
    少断结未灭缘治。不得法实故说无之。问曰。
    就通有可灭者悉名涅??。得通二乘凡夫之
    人。亦灭烦恼通之应好。何故前者简圣异凡
    不通凡夫。释言。此义亦有通局。前则一切
    有所灭者悉名涅??。故前通说凡夫亦有局。
    则永灭方名涅??。故说圣有。凡夫暂灭非永
    灭度。故说无之。通局如是(此二门竟)。次辨大小还
    约凡夫二乘菩萨及佛辨之。于此人中分别
    有三。一简圣异凡。凡夫涅??名之为小。贤圣
    涅??悉名为大。圣是大人。大人所得故名为
    大。又复就彼一大涅??分为三乘。以本收末
    故悉名大。故经说言。摩诃衍者出生一切声
    闻缘觉。又经说言。汝等所行是菩萨道。如
    是等也。二简大异小。凡夫二乘所得名小。诸
    佛菩萨涅??是大。是以经中宣说。菩萨住大
    涅??。二乘所得乘舍悲愿。不能广益一切众
    生。故名为小。又未证之未得缘起三昧法门
    建立大义。故名为小。诸佛菩萨可得涅??不
    舍悲愿广益一切。故名为大。故地论言。不舍
    大悲以大愿力大涅??示现。又佛菩萨证法
    实性。以此缘起法门之力能建大义无所不
    为。故得名大。三简果异因。唯佛涅??名之为
    大。余悉名小。如涅??经第七德中具广解释。
    彼言。菩萨不见佛性断烦恼故。所得涅??
    但有乐净而无我常。故不名大。诸佛见性而
    断烦恼。所得涅??常乐我净。故名为大。菩萨
    随分亦少见性。于佛所见犹未明了。故言不
    见。有断烦恼。故名为净。分得涅??故说为乐。
    常者是其法身之义。由不见性不显成身故
    不名常。我是佛义。彼未是佛。无八自在故不
    名我。以是故小。佛不同此。所以是大。大小如
    是(此三门竟)。次就位论。小乘法中位别有三。一是
    凡位。在见道前。有其等智断结涅??。二是圣
    位。见道已上。有其无漏断结涅??而未满足。
    三无学位。有其无漏断结涅??究竟成满。大
    乘法中位别有五。一是外凡常没之位。得有
    等智断结涅??。如涅??说。凡夫涅??八事是
    者。二是外凡善趣之位。得有事识缘观无漏
    断结涅??。以此位中修习事识无漏业因断
    烦恼故。种性已上用之受于变易之果。三种
    性已上内凡之位。得有妄识缘治无漏断结
    涅??。观法心起舍外缘故。四初地上真圣之
    位。渐息缘治真证渐现。得有真证法性涅??
    而未满足。五是佛位。达妄本无净非治显。法
    性涅??圆满具足。约始分终说彼第五。至及
    得时前无四阶。此非第五(此四门竟)。次约时说。
    偏论大乘时别众多。?约为三。一是凡时种
    性已前。亦可地前。二是圣时种性已上。亦可
    地上。三是佛时在于后际。若论佛时具三涅
    ??。性净方便及与应化备如上解。在于圣时
    具有三种涅??之分。而未满足。若在凡时方
    便应化二种涅??非有非无。从本已来有可
    生义。名为非无。以未修得故曰非有。如子树
    中非有非无。此亦如是。善趣位中非不亦有
    断结涅??。今此?判少故不说。性净涅??有
    无不定。解有三义。第一约缘就实分别。约缘
    论实于此时中。实为妄隐未名涅??。但可名
    为涅??之性及与佛性。故经说言。涅??因者
    所谓佛性。又经宣说。涅??名为了因之果。故
    此无之。就实论实实外无缘。谁来覆我。无缘
    可对。约谁名因。无缘可对。待谁称果。是则涅
    ??非因非果从来常尔。故经说言。大般涅??
    本自有之。非适今也。二约凡佛二人分别。就
    凡圣实实为惑隐。未得显不名涅??。但可名
    因俱得名性。若以佛眼观众生体本来无染。
    即是涅??。故经说言。佛知众生毕竟寂灭取
    涅??相。不复更灭更何所待不名涅??。三就
    一人始终分别。始在凡时未见法性。性为妄
    隐。未名涅??。后成佛时返望生死由来不有。
    由谁覆真。真本常净不侍缘饰。是故本来常
    是涅??。如人迷解始见正方。及至见时由
    来常正。约时如是(此五门竟)。次论生死涅??一
    异。一异如何。分别有三。一就缘说缘。断生死
    体得涅??性。生死涅??体性全别。如经中说。
    本有今无本无今有。三世有法无有是处。正
    当此门。又经中说。涅??互无亦当此门。二
    约缘论实。转生死体即是涅??。非全别体。良
    以迷时迷涅??性为生死故。是故解时解生
    死体即是涅??。如人迷时正方为邪。及至解
    时邪方即正。亦如夜?见绳为蛇。及后明时
    蛇即是绳。故经说言。凡夫未成佛菩提为烦
    恼。圣若成佛时烦恼即菩提。菩提既然涅??
    亦尔。三就实论实生死之体即是涅??。不得
    还转。如蛇是绳。岂待至明。生死涅??一异如
    是。不得偏取(此六门竟)。次明诸佛涅??一异。涅
    ??若一。一人得时余亦应得。又若定一。一人
    得已余应无分。涅??若别。别则不同。便有彼
    此多少增减边畔可数。即是无常。其义云何。
    如涅??中。解佛性义不一不异。涅??亦尔。不
    一不异。此修此得彼修彼得。故非定一。所
    得无别。故非定异。譬如一经学者便解不学
    不解。故经不一。及其所解体不殊。得言不
    异。此亦如是。又复约缘以论其实。缘别彼实
    从异。故非定一。就实论实实外无人。知。复从
    谁说彼说此。为是不异。涅??义深难以测穷。
    且寻诠况粗述云尔
      无上菩提义七门分别(释名一 定体二  辨相三 得不得四 约位通局五 约时分别六 菩提涅??一异七)
    第一释名。菩提胡语。此翻名道。果德圆通
    名之为道。道义有五。一对障分别。障累斯尽
    德体无壅。名之为通。通故名道。二就体分别。
    证实返望从来无染。自体清净无壅自在。名
    之为通。通故名道。故经说言。诸佛圣道自性
    常寂。非先有染后时离矣。三就德分别。菩
    提道中诸德同体缘起相成一成一切。一切
    成一。虚融无碍。名之为通。通故名道。四就义
    分别。戒定慧等行数各异。道如迹乘四义宽
    通。通故名道。五约人分别。能通行人至涅
    ??处。因之为通。通故名道。故地论言。道者是
    因。修行此道能到圣处。名为圣道。问曰。经说
    第一义谛亦名为道。亦名菩提亦名涅??。道
    与菩提义应各别。今以何故宣说菩提翻名
    道乎。释言。外国说道名多。亦名菩提亦曰末
    伽。如四谛中所有道谛名末伽矣。此方名少。
    是故翻之悉名为道。与彼外国涅???衬岽?br> 悉名灭。其义相似。经中宣说第一义谛名为
    道者。是末伽道。名菩提者。是菩提道。良以二
    种俱名道。故得翻菩提而为道矣。问曰。菩提
    与彼末伽有何差别。通释是一。共犹眼目。名
    别而已。于中别分非无差异。异如向前道品
    中说。今更论之异有四种。一因果分别。一切
    因道名为末伽。一切果道说为菩提。故地持
    论云。得方便者一切菩萨所修学道。言得义
    者无上菩提。二通局分别。末伽之道通因及
    果。是故道谛有道皆收。菩提之道偏在果中。
    良以菩提偏在果故。证成佛道名得菩提。三
    通别分别。戒定慧三事别之道。名曰菩提。即
    此事上道如迹乘诸义运通说为末伽。末伽通
    故。见道谛者通断一切迷道烦恼。菩提别故。
    虽复观之不能通断迷道之结。此亦名为事
    理分别。四行法分别。一切道法悉名末伽。四
    谛论法。非彰行故。一切道行名为菩提。就人
    论德。非辨法故。菩提如是。言无上者叹胜之
    辞。菩提有三。一声闻所得。二缘觉所得。三佛
    所得。如来所得超过前二。前二不如故曰无
    上。问曰。菩提名为无上。体即是。无明住地
    名曰无明而体非明。其义何也。释言。说有
    说无有其二种。一对他说无。二就体说无。
    无上菩提对他说无。我外更无上于我者。名
    为无上。非是就体故是上。言无明者就体说
    无。体非慧明。名曰无明。故体是?。不类在
    斯。问曰。经说。诸佛菩萨所行之道不上不下。
    故名中道。今以何故宣说菩提体是上乎。释
    言。所对不同故尔。涅??宣说。不上不下名中
    道者。彼中宣说。倒惑之心下有三涂可以趣
    向。名为下道。上有菩提可以趣向。名为上道。
    佛所行道不可退下趣向三涂。又不退下为
    凡所得。故不名下。上无所向。故不名上。不上
    不下故说为中。今言上者。对下二乘所得菩
    提。佛德殊胜故名上矣。名义如是(此一门竟)。次定
    其体。德体无边。今此略以三门辨之。一约
    色心非色心等三门分别。二主伴分别。三就
    性净方便分别。初言色心非色心者。如上涅
    ??章中广辨。今略显之。菩提体中亦有色义。
    亦有心义。亦有非色非心之义。所言色者。佛
    具三身。法报与应。是三身中皆有色义。法身
    色者。如来藏中具过恒沙眼耳等法。故彼如
    来藏经说言。众生身中有如来眼耳等。如模
    中像。此等说为色性法门。故涅??云。佛性亦
    色。色者眼见。彼色显了说为诸佛法身之色。
    如地持说。性种者六入殊胜无始法尔。即
    其义也。此法身色但是色法而无色相。犹如
    比丘无作戒法色而无相。报身色者。如来旷
    修相好之业得相好果。于彼应身一一相处。
    各有无量无边相海。如华严说。虽有是相而
    不可见。如梵天王顶上宝珠有而叵见。应身
    色者。随物所现种种色像。色法如是。所言心
    者。分别亦三。一法二报三者是应。所言法者。
    真识之心体是知性。如昏睡人觉知之性。以
    知性故经说为心为识为智。彼心显了说为
    诸佛一切种德。然此但是心性法门而无心
    相。如鸡在[谷-禾+卵]无分别相。言报心者。如来旷修
    净业因缘勋发真心。令真心中智慧三昧陀
    罗尼等无量德生。虽具此德而无分别。言应
    心者随化世间种种异智。心法如是。所言非
    色非心法者。分别有二。一数灭无为。二法性
    空理。于此二中皆无色心。随义细分亦有三
    种。法报与应。所言法者。菩提真体不可色取
    不可心取。名非色心。故维摩云。菩提不可
    身得心得。是义云何。菩提真体离色心相。是
    故不可身得心得。又菩提体空寂无为离色
    心性。是故不可身得心得。言离相者。如涅??
    说。如众生心虽复是有而无大小青黄赤白
    长短等相。道与菩提涅??亦尔。体虽是有而
    无一相。以无相故不可相取。是故不可身得
    心得。又经说言。寂灭是菩提。灭诸相故。不观
    是菩提。离诸缘故。不行是菩提。无忆念故。断
    是菩提。舍诸见故。离是菩提。离妄想故。障是
    菩提。障诸愿故。不入是菩提。无贪着故。以是
    义故不可心得。经复说言。不会是菩提。诸
    入不会故。不合是菩提。离烦恼习故。无处是
    菩提。无形色故。假名是菩提。名字空故。如化
    是菩提。无取舍故。以是义故不可身得。言离
    性者。菩提体中诸德同体缘起相成。摄别成
    总诸德皆有。将别分总一切悉无。无故离性
    矣。法体如是。所言报者。断离一切烦恼业苦。
    证寂无为名非色心。所言应者。随化分齐示
    有所断。现证无为名非色心。初门如是。次第
    二门主伴分别。正体为主。现助名伴。主伴
    不定。义别有六。第一约就心法分别。真识
    之心正是道体。说以为主。慧等诸数随心之
    德悉名为伴。二约修分别。念为正主。余悉为
    伴。故涅??云。三十七品以念为主。律经亦云。
    能以念为主诸流得解脱。故知。念心为诸行
    主。自余诸行随念回转。譬如四兵随主将意。
    故说为伴。三就所造行业分别。思为正主。余
    皆为伴。思心正是造作之性。故说为主。余行
    皆是思所造作。随思而起故名为伴。四就起
    因趣果分别。菩提之心以为正主。以此菩提
    之心种故。自余一切助菩提法随心趣果齐
    名为伴。五就行德强弱分别。慧行最强为道
    正体名之为主。除障入法。有大力故余行助
    慧。悉名为伴。故地论言。智眷属者所谓檀等。
    六就诸行相成分别。一切诸行迭互为主迭
    互为伴。檀门辨义为正主余行为伴。戒门
    辨义。戒为正主。余行为伴。如是一切。主伴
    不同有斯六种。今此所谓菩提行德多说慧
    行以为正主余为伴矣(此二门竟)。次第三门性净
    方便。二门分别。如彼金刚般若说。彼说。生因
    所得菩提名方便净。了因所显说为性净。此
    二名义悉如向前涅??中释。今略辨之。方便
    菩提。集从缘发。成由体起。摄德从缘皆从
    缘生。如庄严具工匠所为。摄德从体皆是佛
    性真心所作。如庄严具真金所作。缘虽能
    作。作必依体。体虽能为为必藉缘。此二通
    论斯皆名为生因所生。于中别分外缘起边
    名作因作。如世工匠作庄严具。作因名字如
    涅??说。佛性起边名生因生。以佛性中有可
    生义为生因故。涅??云。佛性虽无不同兔
    角。虽以无量方便不可得生。佛性可生。以
    可生故名为生因。亦得宣说。外缘起边为生
    因生。故涅??云。复有生因。六波罗蜜阿耨菩
    提。佛性起边名作因作。故地经云。譬如真金
    作庄严具。佛性真心作诸功德。性净菩提性
    出自古从缘始起。于中分别有其二种。一约
    缘论实从缘始显。二据实亡缘无隐无显从
    缘显。中义别有二。一是缘显。二是体显。摄德
    就体皆是体显。缘虽有显必依性体。若性体
    中无可显义。虽修诸行竟无所显。性虽可显
    显必藉缘。若无众缘毕竟不显。如?室中及
    并七宝。若无灯照无由自显。此二通论皆悉
    名为了因所了。外缘是其异相显了名为了
    因。如灯照物。佛性是其自体可了名为了因。
    如瓶中灯有可见义破瓶则见。故涅??云。佛
    性虽有不同虚空。虚空虽以无量方便不可
    得见。佛性可见。以可见故名为了因。斯乃
    佛性从本以来有可了义名为了因。非是已
    了。于中别分外缘了边名了因显。佛性显边
    名性因现。约缘如是。据实亡缘无隐显中义
    别亦二。一废人论法。法性本寂从来无缘。实
    外无缘。知。复约何说隐说显说因说果。此则
    是其法性菩提理门可收。不关行德。二摄法
    从人则前法性至佛乃证。证已返望从来无
    缘。本无缘故本则非染。今非新净同前法性。
    非隐非显非因非果。故经说言。顺是菩提。顺
    于法故。住是菩提。住便法性故。至是菩提。至
    实际故。义在于此。此之一门摄法从人名为
    行德。虽名行德不异法性。如地经说。知
    圣道自性常寂。非先有染后时离。故须言定
    灭是佛所行。正当此门。性净方便妙玄在斯。
    宜审思之。体性如是(此二门竟)。次第三门广辨其
    相。于中先就性净论之。后就方便。性净菩提
    相别有二。一是空相。二是有相。言空相者。如
    彼金刚般若经说。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
    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菩提。以无众
    生无人无寿名得平等阿耨菩提。如是等比
    是其空义。无法可得等无高下是其法空。法
    空有二。一妄情所取。诸佛果德于理本无。故
    名为空。二菩提真性妙寂离相。故名为空。以
    彼佛果性相俱空。是故无有少法可得。又此
    空中无有三乘果德差别。故曰平等无有高
    下。此空即是菩提体中如实空义。故名菩提。
    无生无人及无寿等名菩提者是众生空。分
    别有二。一妄情所取。我众生等能得菩提于
    理本无。故名为空。二菩提真性缘起集成。我
    众生等于真常寂。故名为空。若存我人众生
    等相彼此别异。不名平等。存我乖道非得菩
    提。以无我人众生等故。无有凡佛彼此别异。
    名得平等。无人异道。无道异人。人道无隔。名
    得菩提空义如是。言不空者如涅??说第一
    义谛亦名菩提。亦名为道。亦名涅??。如是等
    法亦有亦空。如其无者云何能断一切烦恼。
    以其有故菩萨皆悉了了知见。故知。是有彼
    云何有。如来藏中具过恒沙一切佛法。彼法
    显了说为菩提一切种德。故名为有。有无如
    是。若欲广辨如维摩说。寂灭菩提灭诸相故。
    不观菩提离诸缘故。不行菩提无忆念故。如
    是等也。要而论之妙寂离相圆备众义。是菩
    提相。性净如是。次论方便。于中略以三门分
    别。一行断分别。二真应分别。三随义分。言
    行断者。烦恼业苦尽无之处名之为断。此即
    是无法身般若解脱等法。说以为行此即是
    有。分相论之断是灭谛。非是菩提。行德是道。
    方是菩提。摄相言之行断二门俱是菩提。故
    地持言。二断二智是名菩提。二断是断。二智
    是行。义如后解。此二皆从行修方便断障而
    得名方便净。行断如是。次就真应二门分别。
    自得相应名之为真。现化随物说以为应。真
    则方便修习而得名方便净。应亦同然。又应
    用断名方便净。然应菩提义有通别。通则依
    于真实菩提所起化用悉皆名为应化菩提。
    菩提用故。别则八相现成佛道。是应菩提。自
    余猕猴鹿马等化随相别名。不名菩提。何者
    八相。如经中说。一升兜率。二退来入胎。三住
    胎中。四者出生。五者出家。六成佛道。七转法
    轮。八般涅??。此等一一广辨如经。八中第六
    现成佛道正是应化菩提之体。前五方便。后
    二作用。真应如是。次第三门随义分别。义
    别六门。如地持说。一自性义二无上义。三名
    称功德。四随念功德。五堪能义。六最胜义。六
    中前二是其自德。后四化德。就自德中初一
    自性。正是德体。后一无上。显德殊胜就化德
    中初三德体。后一最胜。彰德殊胜。今依此门
    次第辨释。初自性者辨明菩提行德体性。故
    曰自性。于中分别略有三门。一解脱毕竟。二
    般若圆备。三法身穷满。涅??经中说此三义
    成大涅??。地持说此为菩提性。彼论宣说。二
    断二智是解脱也。二断即是无为解脱。故论
    结之名大解脱。何者二断。一烦恼障断。断离
    五住性结烦恼。二智障断。断事无知。二智即
    是有为解脱。何者二智。一烦恼障断。一切烦
    恼不相续智。二智障断。一切所知无障碍智。
    彼论说清净之智及一切智无碍智等即是
    般若。诸佛如来证如之慧能灭烦恼清净明
    达是清净智。了知世谛一切种法是一切智。
    于一切智所知法中知之自在。不假方便发
    心即知名无碍智。此三如后三智章中具广
    分别。彼说。如来有百四十不共佛法及佛愿
    智无诤之智四无碍辨。是名菩提。即是如来
    法身满也。言百四十不共法者。所谓如来三
    十二相八十种好为百一十二。四一切种净
    通前合为百一十六。十力及与四无所畏通
    前合为一百三十。加三念处及三不护通前
    合为百三十六。大悲七。不忘法八。断除诸习
    九。一切种妙智十。此合通为百四十也。此佛
    独有不通二乘。名不共法如后广释。如来愿
    智及无诤智如前五智章中具解。四无碍辨
    亦如上释。自性如是。言无上者。佛德殊胜超
    过二乘。故曰无上。分别有七。一身无上。相好
    殊妙。此即就前百四十中。三十二相八十种
    好说无上也。二道无上。自度度他。多所过度
    哀愍世间利安天人。此即就前大悲等行说
    无上也。三正无上。四正成就。所谓正戒正见
    威仪及与正命。言正戒者远离性罪。言正见
    者远离邪谤。正威仪者离饮酒等一切逆过。
    言正命者离余一切邪命自活。此即就前三
    种不护及断习等说无上也。四智无上。谓。四
    无碍。此即就前四无碍辨说无上也。五神力
    无上。成就六通。此即就前清净智一切智无
    碍智及十力等说无上也。此等诸智是通体
    故。六断无上。烦恼障断及知障断。此就前断
    说无上也。七住无上。住有三种。所谓圣住
    天住梵住。空无相愿灭尽正受是其圣住。四
    无量心是名梵住。四禅四无色定是名天住。
    如上广解。此亦就前一切种智说无上也。无
    上如是。上来自德。下明化德。于中初三化德
    之体。后一显胜。前三中初一明其名称功德
    美响外彰令人归敬。第二明其随念功德随
    念起化。第三堪能独广益。名称德者。所谓如
    来十号曰德。始从如来乃至第十名婆伽婆
    亦曰世尊。如后广释。随念德者。随诸众生心
    念不同。于一切时及一切处而为示现。堪能
    义者。一三千界独一如来能为广益。第二佛
    出更无所为。最胜义者。胜有二种。一者德胜。
    一切如来化相差别。实德平等。故彼文言。一
    切如来唯除四事有增减相。非余功德。言四
    事者。一是寿命。命有修促。二者名称。名有远
    近。三者种姓。氏族高下。四者色身。形有大
    小。唯此增减。自余十力四无畏等皆悉等也。
    等故胜矣。二者身胜。诸根相好皆悉增上。不
    以女身得成佛道。何故如是。如来先于初阿
    僧只已舍女身。况佛树下。先舍今无。是故不
    以女身成佛。又复女人性多烦恼成就恶智。
    不以烦恼恶智成佛。为是无之。一一广释如
    地持论。今略言耳(此三门竟)。次第四门辨其有得
    无得之义。方便菩提修起在缘。一向有得。断
    除生死得菩提故。性净菩提亦得不得。约相
    论实因灭无明获得炽燃三菩提灯。名之为
    得。证实返望从来无缘。智复从何修证菩提。
    故即无得。无得之义分别有五。一菩提体外
    无别我人能得菩提。为是无得。故维摩言。实
    无得者亦无退者。良以有人则非菩提无人
    方是。故无得者。二菩提体外无别有法能得
    菩提。是故无得。故维摩言。菩提不可身得心
    得。良以有身则非菩提无身方是。故叵身得。
    良以有心则非菩提无心方是。故叵心得。三
    菩提体如妙寂离相无可取舍。是故无得。故
    彼金刚般若经乃至无小法可得。是名菩提。
    故不可得。四菩提体常性出自古不从缘生。
    为是无得。故涅??云。智慧性常不从因缘。世
    尊何故可问其因缘。以无缘故无其能得。常
    非修起。故无所得。五菩提无有住处可求。是
    故无得。故天女云。菩提无处故无得在。问曰。
    菩提在于后际。云何无处。释言。据凡以望菩
    提生死在此。菩提在彼。若据菩提实性以论
    无凡在此。约谁说彼。故无住处。问曰。地经说
    一切处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云何无处。
    义同前解。约相论实言一切处得于菩提。就
    实以望无处可在。故言无处。以无处故不可
    得矣。得无得义辨之略尔(此四门竟)。次第五门通
    局分别。约位辨之。性净菩提有通有局。分别
    有三。一就实通论。体通染净。因中亦有。故经
    说言。一切众生即菩提相。二约人论实。菩提
    真性穷证在佛。就佛返望由来常是。本无妄
    染能覆障故。故经说言。凡夫未成佛菩提为
    烦恼。圣若成佛时烦恼是菩提。与经中说佛
    知众生即涅??相不复更灭其义相似。三约
    相辨实。在因之时但名佛性未名菩提。至果
    显了方名菩提。菩提是其了因果故。方便菩
    提凡时全无。设言有者但于佛性真心体上
    有可生义。未有法体。故经说言。本有今无。
    本无今有三世有法无有是处。言本有者。本
    在凡时但有生死有为之法。言今无者。当今
    现在有生死时无其世出菩提行德。言本无
    者。本在凡时未有出世菩提行德。言今有者。
    本现无菩提德时但有生死。三世有法无是
    处者。生死之法三世恒有无是处故。凡有圣
    无。菩提行德三世恒有无是处故。圣有凡无。
    经释如是。有人说言。方便菩提凡时亦有。是
    义不然。若使凡时已有菩提本有今无本无
    今有。如此之偈意何所显。三世有法无有是
    处。何得先有。又经中说。方便菩提是生因果
    本无今有。何得言生。先有今显是了因果。何
    得言生。又涅??中广举乳酪及与树子相生
    因果而为譬况。若使凡时已有菩提。乳应有
    酪。树子之中应先有树。乳中之酪子中之树。
    佛已广破。所况同尔。何劳强立。又涅??说。若
    言身中全无佛性犯波罗夷。若说身中先有
    菩提犯波罗夷。此罪可畏。何用言有。又涅
    ??言。若说先有常乐我净不集不生。烦恼覆
    障不能得见。破烦恼已然后见之。是则名为
    谤佛法僧。谤罪非轻。强立何益。又涅??中辨
    四种性。或有佛性。阐提人有善根人无。或有
    佛性。善根人有阐提人无。或有佛性。二人俱
    有。或有佛性。二人俱无。如是等四句之义。汝
    等云何一向作解。经文如是。若言性净方便
    菩提二俱本有。云何得言阐提人无。云何得
    言二人俱无。复释言。不显故无非全无体。若
    言无者不显名无。二人有者应当是显。二人
    之有非显名有知。无者非隐名无。又复方便
    菩提之果即是报佛。酬因名报。本来恒有有
    前无因。酬谁名报。以斯验求本有大过。无宜
    更立。问曰。经说。众生身中具足如来眼耳等
    根及诸佛法。今云何言方便菩提凡时全无。
    释言。经说具一切法。是法佛性。不论方便。凡
    圣相对通局如是。若唯就圣通局有五。一极
    通论之。三乘贤圣悉得菩提。故地持云。声闻
    得于声闻菩提。缘觉得于缘觉菩提。菩萨得
    于无上菩提。如是等也。二简大异小。菩提在
    大不通小乘。故大品中说五菩提。偏在大乘。
    五菩提义如上广释。今略列之。一发心菩提。
    在于无量生死海中发菩提心。位在善趣。二
    伏心菩提。在于种性伏忍位中。三明心菩提。
    在初地上。般若转增故说为明。四出到菩提。
    在七地上。出离有无到无生忍。五无上菩提。
    在于佛地。以此五种纯在大乘明不通小。三
    简作异退。菩提局在种性已上。故华严中说
    习种中云。初发心便成正觉。又涅??中说。须
    陀洹八万劫到。乃至辟支十千劫到于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此乃到于种性已上名到菩
    提。以种性上事识之中。缘观时息八识真心
    薄障中现。依之成德。故种性上名得菩提。前
    未同此。所以不说。四简圣异凡。菩提局在初
    地已上。不通地前。故法华中宣说。菩萨闻说
    寿量或有八生乃至一生得大菩提。论言。八
    生乃至一生得菩提者。初地证智。明知。菩提
    局在地上。以初地上七识心中。缘观渐息真
    智渐现名得菩提。地前未同。所以不说。五简
    果异因。菩提在佛。不通余人。故地持云。得方
    便者一切菩萨所修学道。言得义者无上菩
    提。明知。菩提偏在佛果。通局如是(此五门竟)。次
    第六门约时分别。时谓三世。约此三时以辨
    菩提。菩提不定。有是三世非三世义。言三世
    者有其二种。一体变三世。谓。佛应身随化迁
    变。二约对惑障得有前后。非三世者解亦有
    二。一体非生灭。故非三世。翻向初门。二证实
    离缘妙亡形待。故非三世。翻向后门。故经说
    言。如来佛性则非过去未来现在。又经亦言。
    我观如来前际不来后际不去今则不住。如
    是等也。良以菩提有斯不定故。经说言。世俗
    文字说有三世。非谓菩提有去来今。是义云
    何。泛解有四。一就真应相对分别。应化有时。
    故三世摄。真德常住。犹如虚空无去来今。二
    就真中性净方便相对分别。方便菩提从缘
    修生。生有前后故三世摄。性净菩提虽从修
    观。性出自古。不从缘生非去来今。第三直就
    性净之中。约修就证而为分别。性净菩提藉
    缘修显。修别前后净非一时。故有三世。得证
    返望从来无隐今非彰显。非因非果以是义
    故非去来今。此之一义与涅??中。舍世谛慈
    得第一义慈。第一义慈不从因缘其言相似。
    第四直就性净之体。约缘就实而为分别。据
    缘望实缘外有实。缘外之实息缘方会。会之
    前后。故有三世。就实论实实外无缘。缘本
    不有。谁来覆我。故本无隐今现无隐。岂有今
    显。实性常寂不随缘变。以是义故无去来今。
    具此多义。是故菩提亦是三世。约时如是
    (此六门竟)。次第七门约对涅??辨其一异。一异不
    定。何故如是。法门有二。一分相门。二摄相
    门。分相言之菩提涅??两门各异。摄相为论
    菩提涅??两体是一。于中略以二门分别。一
    约行断二德分别。二约性净方便分别。行断
    门中分相言之。一切行德悉名菩提。行是道
    故。一切断德齐称涅??。断是灭故。若据摄相
    一切行断皆是菩提并是涅??。皆是菩提如
    地持说。故彼文言。二断二智是名菩提。问曰。
    菩提此翻名道。行德是道。可名菩提。断德非
    道。以何义故亦名菩提。释有三义。一断是道
    果。果从因称。故曰菩提。如命食果。说命为
    食。二以断义是菩提家离过之德。摄德从体。
    故曰菩提。如诸心法是慧眷属通名为慧。如
    是一切。三以断德体无拥障。即是道义。以是
    道故说为菩提。行断二德俱为涅??。如涅??
    说。彼文宣说。灭诸烦恼名为涅??。是其断也。
    宣说三事成大涅??。是其行也。问曰。涅??此
    翻名灭。断德是灭可名涅??。行德非灭。以何
    义故得名涅??。解亦有三。一以行德是其灭
    因。因从果称。故曰涅??。如食命因说食为命。
    亦如地持所说因乐。因虽非乐是乐因。故亦
    名为乐。此亦同尔。二以诸行是涅??家对治
    行德涅??眷属。摄德从体。故名涅??。三以诸
    行皆有离过寂灭之义故曰涅??。行断如是。
    次就性净方便分别。分相言之性净之果悉
    为涅??。性净体寂无为相故。方便之果悉为
    菩提。行修方便能通行人菩提涅??故。此
    之一义如涅??说。故彼宣说。菩提之德生因
    所生。涅??之德生因所显。良以方便独为菩
    提言无所滥。不须更以方便树别。性净之德
    独为涅??言亦无滥。是故不须性净树别。故
    涅??中一切菩提虽是方便不名方便。一切
    涅??虽是性净不名性净。摄相言之性净方
    便俱名菩提。并称涅??。俱名菩提。如彼金
    刚般若中说。故彼文中本性今显论寂名为
    性净菩提。修生功德论现名为方便菩提。良
    以二种皆菩提故。须以性净方便别之。问曰。
    方便修生功德通人至果。有其道义可名菩
    提。性净之德无如是义。有何所以亦名菩提。
    解有三义。一是道家所了之果。果从因称故
    名为道。以是道故名曰菩提。二道家之体。摄
    体从德故曰菩提。三性净之德体通无壅。即
    是道义故曰菩提。性净方便俱是涅??如地
    论说。涅??经中亦有此相。彼经之中性净之
    果名之为常。方便报果说之为性。佛自说言。
    若能修此常住二字为灭相者。我于其人为
    般涅??。为灭相者。依外国语为涅??相。常住
    二字修为灭相即是犹为涅??相矣。故知。二
    种并是涅??。良以二种俱涅??故。须以性净
    方便别之。问曰。性净法性体寂可名涅??。方
    便功德道谛所收。修起不寂。以何义故得名
    涅??。解有三义。一是性净涅??之因。因从果
    称故名涅??。二涅??家德。摄德从体故名涅
    ??。三修起功德亦有离相寂灭之义故名涅
    ??。以其通故性净菩提体即是其性净涅??
    故。第一义谛亦名菩提亦名涅??。方便菩提
    体即是其方便涅??故。修报常得为灭相。菩
    提涅??一异如是。菩提之德体。深义广难以
    测穷。且随诠况辨之。略尔

    大乘义章卷第十八(终)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