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诸宗部二 >
  • 二谛义下卷

    次明二谛相即义第三。然此义横无不多条
    绪。竖入极自深玄。今且略出三处经文。明二
    谛相即义。一者即向所引涅??经。世谛即第
    一义。二者大品经。空即色色即空离空无色
    离色无空。三者净名经。色性自空非色灭空。
    然此三经文。虽异意同也。问此三经来意若
    为异耶。解云。此三经来意是同。言不无奢切。
    何者涅??经言奢。大品净名经言切。涅??经
    奢者。涅??云世谛即第一义谛。不云第一义
    谛即世谛。故涅??言奢。大品净名切者。大品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净名亦尔。所以为切也
    又涅??经。但明世谛即第一义谛。不明第一
    义谛即世谛。通皆得。世谛既即第一义谛。第
    一义谛岂不即世谛。但涅??只用故。世谛即
    第一义谛也。若大品经则平道双用。空即是
    色色即空也。问何意涅??只说大品双明耶。
    解云。通皆例也问经既不例。汝何得辄例耶。
    今明所以不例者。涅??正释谛义。明唯真是
    实故。唯真是谛。俗即虚妄非实。故俗即非谛。
    为此义故。但明世谛即第一义。不得言第一
    义即世谛也。若是大品不为释谛义。直明空
    即色色即空平道用也。净名亦是只用。唯得
    言色性自空非色灭空。不得言空性自色非空
    灭色。通即皆得。而今但言色性自空非色灭
    空者。正对二乘有所得人义。小乘人折色求
    空。对此故。明色性自空非灭除此色然后方
    空。此即开两观分二空。明小乘人折色空观。
    大乘人即色空观。小乘人折色空。大乘色本
    性空。为是故。但明色性自空非色灭空也。虽
    有三经文。诸师多就大品经。明色即空空即
    色也。然此义难解。大忍法师云。我三十年。思
    此义不解。值山中法师得悟。此师既悟始信
    三论云云。由来释相即义者。有三大法师。光
    宅无别释。此师法华盛行成论永绝也。今出
    庄严开善龙光三人释二谛相即义。庄严云。
    缘假无可以异空故俗即真。四忘无可以异
    有故真即俗。虽俗即真。终不可以名相为无
    名相。虽真即俗。终不可以无名相为名相故。
    二谛不异为相即也。次开善解云。假无自体。
    生而非有。故俗即真。真无体可假故真即俗。
    俗即真。离无无有。真即俗。离有无无故不二
    而二中道即二谛。二而不二。二谛即中道。问
    开善明中道庄严不明中道。何意尔耶。解云。
    庄严不以中道为二谛体故。不明中道。开善
    明中道为二谛体故。彼云。二谛是不二一真
    之极理。是故明中道也。次龙光解二谛相即
    义。此师是开善大学士。彼云。空色不相离。为
    空即色色即空。如净名经云我此土常净。此
    明净土即在秽土处故。言此土净。非是净秽
    混成一土。何者。净土是净报。秽土是秽报。净
    土净业感。秽土秽业感。既有净报秽报净业
    秽业故不得一。但不相离为即也。然此三师
    释。摄一切人。何者。开善与庄严明一体。龙光
    明异体。释虽众多。不出一异。故此三人摄一
    切人也。龙光明异体。此义自反经。不须更难。
    今且难庄严开善二家。庄严云。缘假不异真。
    四忘不异俗。名相终不为无名相。无名相不
    为名相。此言自相反。汝既真即俗俗即真。名
    相为无名相。无名相为名相。那得俗即真。名
    相不得为无名相耶。彼师云。我名相复有即
    无名相义也。又责。汝若名相即无名相。可得
    世谛无名相真谛有名相不。彼云。真谛终无
    名相。俗谛终有名相。若尔。终是二见。不得相
    即也。彼云。我体常即。但名义异耳。又责。汝
    俗体即真。俗名即真不。若名义即真者。真谛
    既常。名义即常。名义无常。真亦即无常。若名
    义不即真。名义出真外。出法性外。故不可也。
    此难如百论难。有一瓶体一名义异。论主难
    云。汝瓶是有。瓶家之形对及五尘等。亦是有
    不。若使瓶家之形对五尘等是有者。有既常
    五尘等即常。五尘既无常有亦无常。总别亦
    尔也。若言五尘等非大有者。五尘即是空出
    大有外。大有摄法则不尽。今难彼俗即真义
    亦尔。此是提婆菩萨难。岂是人之能通。若能
    通者。提婆难即坏。经义亦坏。提婆难既不可
    坏。故此难不可通也。次难开善有两关。非但
    难开善。遍难众师。经有二谛相即。总而难之。
    第一难云。色即空时。为色起之时空与色同
    起故。云色即空。为当色未起前已有此空故
    云色即空耶。若使色未起时。已有即色之空
    者。此则空本有。色即始生。本始为异。云何相
    即。本有空即常。始有色则无常。常无常异故。
    不得即也。若言空与色俱起者。则空与色俱
    是始有。皆是本无今始有。皆无常也。第二难
    云。汝色即空时。为空色分际。为不分际。若不
    分际。则混成一。若空色一。皆常皆无常。真俗
    一言俗无常真常者。即例难真俗一真无常
    俗常也。若分际。则空色异。虽即终分际终
    异。如沈檀虽合为案沈檀终分际终异。若异
    方等之经便坏。覆面之舌不成也。此即弹他
    竟。次明今释。要须弹他尽净乃得出今时解
    也。大师旧云。假名说有。假名说空。假名说有
    为世谛。假名说空为真谛。既名假有。即非有
    为有。既名假空。即非空为空。非有为有。非异
    空之有。非空为空。非异有之空。非异空之有。
    有名空有。非异有之空。空名有空。有名空有
    故。空有即有空。空名有空故。有空即空有也。
    师释相即义。方言如此。今作若为解耶。亦得
    用前难难之。汝因缘空色即不因缘色即空。
    色坏空坏不。又如长短因缘。有长即有短。无
    长即无短。若尔。空色因缘。有色即有空。色
    坏空即坏云云。然此义。应须得其根本识其
    大意。只为不得意故。所以成失。故中论云。像
    法中人根转钝。虽寻经文。但着文字。此即失
    因缘有。又云。闻大乘法说毕竟空。不知何因
    缘故空。此即失空意也。又涅??经明诸诤论。
    一一诤论云。是诸弟子不解我意。为不解教
    意故。所以成失。是故须知其大意识其根本。
    故法华云。知佛所说经因缘及次第。随义而
    解说。然原由来人不解二谛相即者。凡有两
    失故不解。一者不识四悉坛故。不解二谛相
    即。言二谛相即。是何物悉坛耶。四悉坛是通
    经之要术。解四悉坛。则一切经可通。若不解
    四悉坛。一切经即不可通。大师约四悉坛明
    四假义。四假者。因缘假.对缘假.就缘假.随
    缘假。彼尚不识四悉坛。岂解四假。以彼不识
    四悉坛故。不解二谛相即义也。二者谓有真
    俗色空道理。道理有色。道理有空。若无空色。
    则无六道众生三乘贤圣。由有色空二谛。迷
    之则有六道。悟之则有三乘。为是故。道理有
    空。道理有空。道理有色。既道理有空色。则是
    有所得。有所得。岂能通他难。岂能难他通。故
    中论五阴品末云。不依空问答。问不成问。答
    不成答。空者只是无得异名。以不依无得故。
    不能难。不能通也。又只为有空色道理故。得
    作前诸难。汝既有色即空。为当有色之时空
    色俱时起言色即空。为当色未起之时已有
    空言色即空耶。若色起时。空与色俱起为色
    即空者。此则皆无常失真谛。若色未起时。已
    有空为色即空者。即空本有色始生。空色两
    异不得相即。俱起真堕无常。不俱起则成异
    体。次难。汝色即空。为分际为不分际。不分
    际。则混成一体。即皆常皆无常。例难云云。若
    分际。则异体不得相即。不分际得即失二谛。
    分际得二谛失相即。进退不可。作若为解耶。
    此难若可通。提婆龙树则成漫语。此二人若
    是漫语。佛则漫语。佛亲记二论主。二论主岂
    当漫语。既非漫语。作若为解耶。龙光难开善。
    开善云。待我面黄只得解耳。实理如此。若
    非三论意。终不得解。故?笔υ啤V邪俣?畚摹?br> 未及此土。又无通鉴。谁与正之。前匠所以辍
    章遐慨思。请决于弥勒者。良在此也。中百二
    论。既至赤县叹云。此区之赤县匆得移灵鹫
    以作镇。险陂之边情。乃蒙流光之余惠。而今
    后谈道之贤。始可与论实矣。故除三论之外
    有所得心。终不解此义也。问他解既非。今若
    为释耶。师云。只洗净如此二谛一体异体。毕
    竟无遗。即是二谛相即义。所以山中师云。今
    时若更有解。乃是足载耳云云。有开善解庄
    严解龙光解已竟。今摄山复解。即成足载浓。
    今何处有别解。但须尽净从来一异等见即
    是二谛相即也。师云。二谛一体异体。只是百
    论中两品。二谛一体。即是僧?乙濉6?幸焯濉?br> 即是卫世义也。彼云。汝安处如此耳。我义何
    时如此耶。今明。此义与外道一种。汝真谛。是
    常是遍是总。瓶衣世谛法等。是无常是不遍
    是别。彼亦尔。大有是常是遍是总。瓶衣等无
    常不遍是别。一类如此。又类。彼常无常总别
    一体。而义常异。义常异。而总别常无常一体。
    汝义亦尔。真俗一体。而义常异。俗浮虚义。真
    贞实义。义常异而体常一。此义一种。但大有
    与真谛为异耳。虽大有与真谛名异。而常无
    常义无异。论直破常无常一体。然有预常无
    常一体者。皆堕此破。言虽属在外道。意实遍
    洗众师。为是故。百论有傍正。言属外道故为
    正。意遍破众师故为傍也。次龙光如卫世。卫
    世本是僧?已?俊M碜瞪?乙灰濉C鞔笥谐?br> 瓶等无常。大有遍瓶等不遍。大有总瓶等别。
    大有了因瓶等生因。大有不可坏瓶等可坏。
    若言一者。瓶破大有即破。而有常无常异乃
    至坏不坏异。那得一体。是故明有与瓶异体。
    龙光亦尔。本开善学士。广难开善二谛一体
    义。二谛若一体。烧俗即烧真。俗生灭真即生
    灭。既有可烧不可烧异。生灭无生灭常无常
    异故。二谛不可一体。故彼明异义也。二谛虽
    异而不相离。卫世亦尔。大有虽与瓶异。而不
    相离故。彼云。瓶有合故。瓶不离有。而瓶与有
    常异。龙光亦尔。虽异终不离。不离而异。与卫
    世义一种也。义既是同。破僧?椅朗馈<词瞧?br> 开善龙光。又论主直破一异。即一切一异皆
    破。一异既破。则横洗万法。竖穷五句。以洗净
    如此等见。所以最后。始得示如来因缘假名
    二谛。此二谛无得无碍也。百论既然。中论亦
    尔。前发趾即洗生灭一异故。云不生不灭不
    常不断不一不异。既不一不异。则不一切一
    异。发初弹于八谬。然中论有两种八谬。如韦
    纽天生微尘世性等。此是一种八谬。生灭等
    复是一种八谬。微尘世性等八谬。佛未出世
    时起。生灭等八谬。佛灭后起。以龙树知有如
    此八谬故。所以出世破之。发初即破一异。破
    一异者。不但破一种一异。乃遍破一切一异。
    一异既无。乃至五句毕竟无遗也。故云从因
    缘品来。有亦无无亦无亦有亦无亦无。如此
    洗净。然后明如来无得无碍二谛。故三相品
    末云。如梦亦如幻。如干闼婆城。所说生住灭。
    其相亦如是。三相既然。二谛亦尔。如梦亦如
    幻。如干闼婆城。所说真俗谛。其相亦如是也。
    此略明二谛相即之大意如此。玄悟之宾已
    足解了。次时更简二谛相即义。然他家明二
    谛是两理两境。今明约何物义明二谛耶。解
    云。今明。二谛有二种。一于二谛。二教二谛。
    道理未曾二不二。于二缘故有二谛。又随顺
    众生故说有二谛。既于众生有二谛。随顺众
    生有二谛。道理实无二谛。既无二谛。论何物
    即与不即。教化众生故有二谛。亦为教化众
    生故。有即不即也。总判如此。别明即。于谛亦
    有即义。教谛亦有即义。于谛即者。论云。世
    俗谛者。一切法性空。世间颠倒谓有。于世人
    为实。诸贤圣。真知诸法性空。于圣人为实。发
    初开二谛。明唯真是实是谛。俗虚妄颠倒不
    实非谛。正欲令众生改凡成圣。舍有入空得
    一重悟也。次舍有入空。知有是颠倒空是真
    实。便谓舍有入空拆色入空。是故为说色本
    性即空。非是破拆方空。此即于谛中第二重
    明色即空。前发趾开色空二。令舍色入空。便
    言。色与空异拆色入空。是故为说色即空。色
    性自空非拆色空。故论云。诸贤圣真知颠倒
    性空。只颠倒性本空也。问色即空如此。空即
    色云何耶。解云。圣人知颠倒性空。则于凡夫
    宛然常有。圣人知颠倒性空色即空。于凡夫
    宛然有空即色。此即约迷悟凡圣。判色即空
    空即色。圣悟故色即空。凡迷故空即色。问经
    中何意多前明色即空。后明空即色耶。解云。
    如向圣人了色即空。但于凡空即色耳。何以
    知然。如中论。一切法性空。世间颠倒谓有。此
    即于凡空即色也。次举譬显之。如空华为眼
    病故见空华。说华空。无华可即空。但眼病故
    空。空即华。空即华。华不动空。差故华即空。
    空不动华。色空亦尔。悟故色即空。迷故空即
    色。悟故如是有无所有。迷故无所有如是有。
    迷故如是有。不动无所有。悟故无所有。不动
    如是有。迷故空即色。色不动空。悟故色即空。
    空不动色。迷故谓空为色。何曾有色可动空。
    悟故色即空。何曾有色可异空。色空既如此。
    论何物即与不即。四句皆净也。如此排。前
    难迥去。难不能着。他所以着难者。彼有色有
    空。以色即空故着前难。今明色毕竟空。将何
    物即空耶。为众生见色故。言色即空也。问前
    云。迷见有色悟即色空。如空华病故见华。差
    故华空。此乃是梦虚空华义。何得用耶。解云。
    为彼有故。以空华破彼有。若无彼有。岂复有
    空。故论云。若使无有有云何当有无。故无有
    即无空。五句皆净。故什师云。十喻以悟空。空
    必待此喻。借言以会意。意尽无会处。既得出
    长罗。住此无所住也。又有于凡有。空于圣空。
    非有于凡有。有为有华。非空于圣空。空为空
    华。有为华无有有。空为华无有空。如是三节
    二谛。皆是空华。皆无所有也。次依经释。大品
    云。色即是空。空不名色。从来不解此言。今明
    者。此则双搏一异两见。何者。色即空。此破凡
    夫二乘等见。彼谓。色异空拆色方得空。是故
    破云色即是空也。空不名色者。破即见。向明
    色即空。便作即解。是故破云空不名色。若有
    色可言色即空。既无有色。何得言色即空耶。
    此即借一以出异。借异以出一。借有以破无。
    借无以破有。此言即不即。并为众生。四悉坛
    中。对治悉坛用也。如此等意。并是随顺众生。
    作如此说耳。若是般若。色即无碍。色即空空
    即色。常即无常无常即常。空为有用有为空
    用。常为无常用无常为常用。一念无量劫无
    量劫一念。三世为一世一世为三世等用。无
    来无积聚。而现诸劫事。为是故即色即空也
    次明二谛体第四。然二谛体亦为难解。爰
    古至今凡有十四家解释。若一一详其得失。
    约经论简其邪正者。则大经时序。今略出当
    路三家解。试而论之。大师常出三家明二谛
    体义。第一家明二谛一体。第二家明二谛异
    体。第三家明二谛以中道为体。就明二谛一
    体家复有三说。一云真谛为体。二云俗谛为
    体。三云二谛互指为体。第一真谛为体者。有
    二义。一者明空为理本。明一切法皆以空为
    本。有非是本。为是故。以真谛为体也。二者有
    为俗谛。折俗本为悟真故。真为体也。言俗为
    体者。要由折俗故得真。若不拆俗则不得真。
    良由前拆俗故得真。所以俗为体也。第三家
    说互指为体云。前两家并僻今明具二义。明
    空为有本故。真为俗体。俗为真用。拆俗得真
    故。俗为真体。真为俗用。二谛互为体。真俗互
    为用也。此即是开善门宗有此三释。开善本
    以真为体。余两释支流也。第二家明二谛异
    体。三假为俗谛体。四忘为真谛体。名相为俗
    谛体。无名相为真谛体故。二谛体异也。第三
    明中道为二谛体者。还是开善法师。用中道
    为二谛体。彼明二即于不二故。彼序云。二而
    不二。二谛即中道。不二而二。中道即二谛。故
    以中道为二谛体。此即总论有三家。别开则
    有五释也。然虽有三家解释。二谛一体二谛
    异体。此不足可简。今略论中道为二谛体义。
    何者。摄岭兴皇。皆以中道为二谛体。彼亦明
    中道为二谛体。故须简之。然彼有三种中道。
    今用何物中道为体耶。三种中道者。一世谛
    中。二真谛中。三二谛合明中。世谛中道者
    有三种。一因中有果理故非无。即无果事故
    非有。非有非无因果中道也。二者实法灭故
    不常。相续故不断。不常不断相续中道也。三
    者相待中道。后当辨之云云。真谛中道者。非
    有非无为真谛中道也。二谛合明中道者。非
    真非俗为二谛合明中道。此异真谛中道。真
    谛中非有非无。不非真非俗。二谛合明中道。
    即非真非俗也。次彼明三种中。用何中道为
    二谛体耶。解云。彼不用俗谛中道为二谛体。
    亦不用非真非俗中道为二谛体。何者。彼无
    别非真非俗法。庄严明佛果涅??出二谛外。
    开善明二谛摄法尽。今言非真非俗者。互望
    为非。?论唯是真俗。俗非真真非俗。为非
    真非俗。非俗只是真。非真只是俗。无别非真
    非俗。故不用为二谛体也。言中道为体者。真
    谛中道为体。真谛中道还是真谛。故彼序云。
    二谛者一真不二之极理从来言彼相违。彼定
    不相违。中道还是真谛。真谛还是中道故也。
    问开善何因缘以中道为二谛体耶。解云。此
    有原由。何者。山中法师之师。本辽东人。从北
    地学三论。远习什师之义。来入南吴。住钟山
    草堂寺。值隐士周?。周?因就受学。周?晚
    作三宗论。明二谛以中道为体。晚有智琳法
    师。请周?出三宗论。周?云。弟子若出此论。
    恐于众人。琳曰。贫道昔年少时。曾闻此义。玄
    音中绝四十余载。檀越若出此论。胜国城妻
    子头目布施。于是始出此论也。次梁武大敬
    信佛法。本学成论。闻法师在山。仍遗僧正
    智寂等十人往山学。虽得语言。不精究其意。
    所以梁武晚义。异诸法师。称为制旨义也。开
    善尔时虽不入山。亦闻此义故。用中道为二
    谛体。既不亲承音旨故。作义乖僻还以真谛
    为体也。今明。即以非真非俗为二谛体。真俗
    为用。亦名理教。亦名中假。中假重名中假。理
    教重为理教。亦体用重为体用故。不二为体
    二为用。略标章门如此。若了前二谛大意。则
    二谛体义。已应可见也。问今明中道为二谛
    体。有何所以。释何物经。解何物论。对何物病
    耶。解云。所以明中道为二谛体者。二谛为表
    不二之理。如指指月。意不在指。意令得月。二
    谛教亦尔。二谛为表不二。意不在二。为令得
    于不二。是故以不二为二谛体。又今明二谛
    是教门。为通于不二。故山中师云。开真俗门
    说二谛教故。二谛是教门。教门为通不二之
    理。故以中道不二为体也。此则明教谛不二
    为体如此。次辨于谛不二为体者。道无有二。
    于二缘故二。既知于二。即显乎不二。故不二
    为体也。此即于教二谛。皆有所为故。以不二
    中道为体也。又所以中道为二谛体者。正为
    对由来埋二见根深。何者。如上所辨。别开即
    有五家。总论但有三释。一云真为体。二云俗
    为体。三云真俗各体。虽有三释。终不出二谛。
    真谛为体。则道理有此无为体。俗谛为体。则
    道理有此有为体。二谛异体者。有为俗体。空
    为真体。道理有二。则是二见众生。今对此故。
    明不二中道为体。对此病即是释经论。故中
    论云。浅智见诸法若有若无相。是即不能见
    灭见安稳法。汝今各见有见无。即是浅智。不
    能见安稳之法。安稳法者。即是不二之道。安
    稳法非是有无。汝见有无故不见也。又诸佛
    唯有一道。故华严云。文殊法常尔。法王唯一
    法。一切无畏人。一道出生死。既唯有一道。无
    有二道。唯有一理。无有二理也。又若二谛。有
    二理即成有所得。大品云。有所得见名曰二
    见。云何二见。谓眼色二。乃至一切皆尔。又
    云。诸有二者。无道无果。众生既本有二见之
    病。诸佛若更说道理有二。便是故病不除。更
    增新惑。为是故。诸佛随顺众生。说有二谛。道
    理无二也。故涅??经云。无有二谛。善巧方便。
    随顺众生。说有二谛也。又说有三谛。作若为
    解耶。仁王经明三谛义。彼便曲解。如此等经。
    皆是他妨碍之处。今明无碍。或时为三谛。有
    谛无谛中道第一义谛。或时非真非俗为理。
    真俗为教。理教合论故有三谛也。问何处有
    经文。的明中道为二谛体耶。解云。中论偈即
    是。彼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是为假
    名。亦是中道义。此偈是经是论。何者。此是华
    首经中偈。龙树引来即是论。既云假名即中
    道。故中道二谛体也。又华严云。一切有无法。
    了达非有无。达有不有。达无不无。达有无不
    有无。故不有无为有无体也。又仁王经云。三
    谛。亦是不二为体。有谛无谛即是教。非有非
    无中道第一义谛。即是理也。彼云。我亦明非
    真非俗中道者不然。且问。汝非真非俗是何
    物耶。非真还是俗。非俗还是真。非有还是无。
    非无还是有。还是有无二见故。无中道第一
    义谛也。又中论云。是故知。虚空非有亦非
    无。非相非可相。余五同虚空。只六种非有非
    无非真非俗。何者六种是俗。无六种是真。既
    非有非无。即非真非俗也。又涅??云。明与无
    明。愚者谓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
    即是实性。黑法白法漏无漏真俗二。皆例尔。
    又云。前于摩诃般若中。说我无我不二。我即
    俗。无我即真。我无我不二。即真俗不二也。又
    法华云。若有若无等。依止此诸见。具足六十
    二。若见有见无。即具六十二见。若能舍有无
    二见。即悟中道也。如此处经文无量。故知。无
    有二理。唯有一理也。问汝既有三谛。应有三
    体。我有二谛有二体。解云。若得一家意致。不
    应作此难。前云。假有为世谛。假无为真谛。假
    有不有有。假无不无无。不有有。有无所有。
    不无无。无无所无。那忽有三体耶。又问。有
    无终是二谛。非有非无是中道谛。终是三谛
    终有三体。既有假三谛有假三体。解云不得。
    假有假无是教。非有非无是理。中道第一义
    谛是理谛。真俗是教谛。开理教为三谛则得
    也。次泯之。一往开理教二不二。再往皆泯。何
    者。二不二不二二。二不二非不二。不二二非
    二。斯即非二非不二。乃至五句皆流。一无依
    倚毕竟清净。理教亦然。故华严云。一切有
    无法。了达非有无。不着不二法。以无一二故。
    达有无二不二。既无二即无不二。故云不着
    不二法以无一二故也。然此语是两处说。师
    合为一偈说之耳。前说二为表不二。悟二不
    二。无二更住不二。则还为缚。故大经云。如
    擒捕猕猴随触随着。为是故今明。既识二不
    二。无二即无不二。如是清玄转悟。一切皆离
    也。然二谛体义。大格如此。犹有并观义。两句
    难解。今且论一句义。一句付后释也。言一句
    者。他明二谛是有二理。三假为世谛理。四忘
    为真谛理。以有二理故。有出入观。有二谛并
    观。汝今明。唯有中道不二一理。云何得有出
    入观。有两物可有出有入。既无有二。若为明
    出入耶。又无有二理。若为明并观耶。有二可
    论并。既无二。何得有并耶。今且论出入观并
    观位处。何位出入观。何位并观耶。古有三释。
    一者灵味法师明。初地菩萨。二谛并观。初地
    得真无生故。得并观也。二者什肇等诸师明。
    七地菩萨得并观故。肇师云。施极于施。而未
    尝施。戒极于戒。而未尝戒。此即施无施并故
    也。三者即是三大法师于世盛行者。八地并
    观。初地至七地出入观。八地始得并观。八地
    菩萨道观双行。真俗并照也。然此之三释。皆
    出经论。若偏执是则为非。第一家。以初地为
    是。余二为非第三家。八地为是。余二为非。
    所以成失。今山门释者。即四节明并观义。
    然此之四节。非但是菩萨之要行。亦是二谛
    之大纲也。四节者。一者山中师云。从初发心
    已来即并观。问若为初发心即并观耶。解云。
    初发心即学二谛。无有菩萨不学二谛者。凡
    是菩萨。即学二谛观。为是故。初发心即学二
    谛并观。乃至后心亦学二谛并观。而不无明
    晦为异。晦故为初心。明故为后心。此明晦判
    前后。非是并不并而判前后也。问何处作此
    说耶。解云。大经云。发心毕竟二不别。问若为
    不别耶。解云。今明。初心亦二谛并观。后心
    亦是并观。以皆并故。所以云二心不别也。问
    若为初心即学并观耶。解云。有所得无所得。
    声闻行菩萨行异。若是声闻行。即拆有入
    空。从空出有。是生灭观。若菩萨即异声闻。发
    初即作不生不灭不二之观。对声闻故。明是
    菩萨者从初发心即作不生不灭无所得观。
    故大品须菩提问云。菩萨何时学无所得。佛
    答云。从初发心即学无所得。故初发心即学
    并观也。此即有二意。一者释经初后心不二。
    二者为对声闻。明发心即作不二之观。为此
    二义故。明初发心即作并观也。第二节明并
    观者。明地前三十心。未得并观。初地菩萨。始
    得并观。地前非不并。将初地格之。明地前浅
    故云未并。初地深故并。地前是凡夫位。初地
    是圣位。地前伏道。初地断道。就此等义判并
    不并也。然前节。对声闻明菩萨并观。今就菩
    萨中。自论并不并也。然此义。具出经论。大论
    云。初地得真无生。七地得无生。七地定慧等。
    初地得无生。初地定慧等也。仁王经璎珞经。
    皆明初地二谛并观。故仁王经云。善觉菩萨
    四天王。双照二谛平等道也。第三节明。七地
    菩萨并观。大论云。七地菩萨。得无生忍。大品
    云等定慧地也。所以七地并观者。摄前六地。
    并为顺忍故未并。七地得无生忍故并也。十
    地皆无生。前无生浅故为顺忍。七地无生深
    故。为无生忍也。又约行论。初地檀波罗蜜。六
    地般若波罗蜜。未得方便。七地得方便。慧无
    方便缚。方便无慧缚。七地得方便。慧有方便
    解。方便有慧解。具二慧故并观。前六地非不
    并观。但二慧一慧[苟*苟]。如两轮一轮[苟*苟]故。未得
    好并。若七地二慧皆胜。二轮并强故并也。第
    四节者。从初心讫至七地。未得并观。至八地
    始并观。此就功用无功用判之。初心至七地。
    未得无功用道。八地得无功用道故。七地已
    前。未得无功用道。未并观。八地得无功用道
    故。得并观。此约功用无功用道。判并观不并
    观也。今明并观。有此四节。并出经论。若偏执
    者。则成失也。前问未释。何者。汝虽明并观
    有此四节。若为得并观耶。汝无有二理。唯有
    一理。云何得出入观。复若为得并观耶。今反
    难。汝二谛二体二谛一体。亦无并观。何遑问
    我耶。汝明有二谛理。理何时有二。一切经论。
    何处道有二理。诸大乘经。明无有二理。皆云
    空即色色即空世谛即第一义谛。若言有二
    理。即乖经。故龙树呵迦旃延子不读不诵摩
    诃衍经。迦旃延子自说耳。今亦尔也。设使得
    明并观者。师?为箫管并伏鳖出鼻并有两
    境。在中而双照为并观。是事不然。经明。照
    有即是空。照空即是有。何时有两境。凝然在
    中双照为并观耶。又二谛一体。亦不得并观。
    汝难我云。一体不得并观。汝家一体。云何得
    并观及出入观耶。出入观从此入。彼既无二。
    云何得并耶。彼云。我有即不即义。常即常
    不即。不即故有并及出入观也。难。俗不即真
    者。为当在真外在真内耶。若在真内。则与真
    一。还着前难。若不在真内则出真。出真则出
    法性外。佛说法性外无复有法。故不得出真
    外也。彼又解云。体即义异。还责。义为即真不
    即真。即真即一。不即真则出真外。难二谛一
    体异体。既不成则无二谛。既无二谛。论何物
    即不即。故彼二谛一体无并观。汝今明不二
    中道一体。云何得并及出入耶。今明。有三种
    并。如涅??经文殊问无二谛。佛答有十种二
    谛。今亦尔。汝言无并。我有三种并。且明出入
    观。出入观者。大师云。心常在正观中行名为
    入。才生心动念即名为出。起断常心为出。在
    正观为入也。次明三种并。然此三并。即三出
    入。言三并者。一者即横论二谛教并。如前所
    说。假说有非有为有。假说无非无为无。非有
    为有。指无为有。非无为无。指有为无。指无为
    有。照有即照无。指有为无。照无即照有。?此
    为并观也。问他二谛一体不得并。汝今照有
    即照无。亦是一体。云何得并耶。解云。他义
    有碍。有即空即失有。空即有即失空。故不得
    并。今只有即是空。空即是有。有即空。空不坏
    有。空即有。有不动空。故得并也。二者二不二
    横竖并。二不二不二二。只二即不二。只不二
    即二。无二异不二。无不二异二。故不坏假名。
    说诸法实相。不动等觉。建立诸法。若二异不
    二。则坏假名说实相。不坏假名说实相故。二
    即不二。所以二不二横竖并也。问此出何处。
    解云。中论偈即是。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
    空。此是空有横并也。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
    义。即二不二竖并也。此之二种并。是诸佛
    菩萨假名方便并也。第三明得失并。何者。有
    所得断常众生。行有所得法。无所得诸佛菩
    萨。常行无所得法。此即得无得各路。凡圣两
    隔。感应不交。理外云何得成理内。理内云何
    得化理外耶。今明不然。菩萨常照无得照有
    得。道未曾得无得。于众生有得。于诸佛菩萨
    无得。今还照众生有所得。照菩萨无得。此二
    观常照。无有一念不照时。若使一念不照有
    得众生。诸佛即有漏机之失。众生机发。即便
    不觉。为是故。所以常照有得众生。故法华云。
    我以佛眼观见六道众生也。此即常照得无
    得名并观也。此义最要。应须知之。略明三种
    并观也。次一句难解。何者。前云。有于凡实为
    谛。空于圣实为谛。发始开凡圣得失二谛。明
    有于凡实为失。空于圣实为得。从来云。两于
    谛皆失。今明。若皆失无有能化。所化众生。无
    由得悟改凡成圣舍失从得。今明。发初二于
    谛。有得有失。有迷有悟。明此是凡谛此是圣
    谛。此是俗谛此是真谛。俗谛所化。真谛能化。
    故云一切世谛。若于如来是第一义谛。此是
    能化于。今随此于而说。亦是能化。此即能化。
    随所化有而说有。能化随能化所悟空而说
    空。故此二于谛。是得失迷悟也。问用此语何
    为。解云。欲判凡圣得失迷悟。何者。众生迷故
    见有。圣人悟故不见有。若尔同梦虎空华义。
    迷故见有。悟故不见有也。又今悟不见众生。
    则唯真无俗。感应不交。凡圣两隔。斯即孤真
    独存。迥圣单立也。解云。圣人知于圣空。知于
    凡有。以知于凡有故得化也。难。今不问汝知。
    但问汝为见为不见耶。若不见化道即隔。若
    见即还是迷。汝亲判迷故见有悟不见有。今
    既见有。即还是迷也。何者。中论偈云。若谓以
    现见而有生灭者。是则为痴妄而见有生灭。
    长行释云。从颠倒无明故有眼。眼故见。今若
    见还是痴妄也。次解云。迷故见有故有。见柱
    故柱。今悟则知有是不有有。柱是不柱柱。然
    此虽能解。而大有失。一者同成论。二同地论。
    三复着难。言同成论者。成论明有假实两惑
    有假实二境。迷假实境故。名假实二惑。如柱
    是假。四微是实。迷即见有故有柱故柱。悟假
    实二境即知是假柱。不柱柱不有有。他亦明。
    迷见有悟知不有有。今亦尔。则与他无异也。
    同地论者。彼云。只一树。若作相心取。则有
    漏树。若作无相心取。则无漏法林树。是还是
    迷悟。迷故有相。悟故无相。迷故树故树。悟
    则不树树也。若悟时见不有有。则同成论及
    地论。若悟不见者。同梦虎空华义。梦故有虎。
    觉则不见有虎。诸法亦尔。迷故见有。悟故不
    见也。梁武何故作梦虎空华义。为此故作此
    义。若悟犹见犹迷。迷故见悟故不见也。又同
    大顿悟义。此是竺道生所辨。彼云。果报是变
    谢之场。生死是大梦之境。从生死至至金刚
    心。皆是梦。金刚后心豁然大悟。无复所见也。
    又有小顿悟义。明七地悟生死无所有。此出
    大论。大论云。譬如人梦中度河。作诸[(?-│)-木+用]筏。运
    手动足。而去此觉都无所有。七地菩萨亦尔。
    生死已来。至六地已还。如梦所见。七地菩萨。
    豁然而悟也。师为此义故。云迷故有悟则
    不有有。作此语。正为对梦虎空华义。彼悟时
    都无所见。今对彼故。云见不有有也。第三难
    且并。汝前云迷故有悟故空。则迷故见。悟故
    不见。今遂不有有。则不见见。不迷迷也。然见
    有不见有。此未悟耳。且问。那得此有。只瓶柱
    三界果报。那得此果耶。为倒业所起。不倒业
    所起耶。倒业起。唯迷见悟不见。若言不倒业
    起则不然。诸佛菩萨。三界之业已尽。岂更得
    三界之果。故不可也。若言三界众生倒业所
    起。诸佛菩萨入三界化众生者。是亦不然。诸
    佛入三界化众生。为见三界故化。为不见故
    化耶。见则同迷。不见何所化。此义进退不可
    云云。难今家如此。亦得难他人。汝言三界。何
    业所起。十二因缘。过去无明与行。感得五果。
    无明即烦恼。行即业。业烦恼所感。诸佛断五
    住惑尽。无复烦恼业。则不应见三界。见则同
    迷。不迷则不见。彼云。诸佛断假实上惑。不无
    假实二境。故虽无烦恼故见也。责只问。所见
    境何业所起。悟业起迷业起。若迷业起者。悟
    则不见。悟业起则无此理也。次难。地论相心
    见树有漏。无相心取则无漏法林树。只问。此
    树何业所起。为妄业起为真业起。若妄业起
    者。悟真则不见。若真业起者。何有真业起于
    妄树耶。故此义难解也。次明二谛绝名第
    五。然此义三大法师无别释。并云。世谛有名
    真谛绝名。世谛有名者。世谛诸法。有名有物
    名。有召物之功。物有应名之实。如唤火名。即
    得火来。不得水来。故名召得物。物应名也。真
    谛绝名者。真谛无名。真谛四忘之绝。绝名故
    彼云。以名?真。去真逾远。所以真谛绝名也。
    问若真谛绝名者。经中何故说有二谛耶。彼
    解云。经中说有二谛名者。借世谛名?真。故
    有二谛也。次难彼义。汝真谛无名。借世谛名
    ?真谛者。世谛中何处有此名。真只是真如
    法性。世谛中何处有此名耶。世谛中若有真
    如法性之名。则可借此名来?真谛。如?
    苟为乌龙白虎。世谛中有乌龙白虎。可借此
    名?苟为乌龙白虎。世谛中何处有真如法
    性名。而云借此名?真谛耶。此难意。出大论
    第一卷。人等世界故有。第一义则无。如法性
    第一义故有。世界故则无。世界既无。何所借
    耶。而彼通云。圣人为作真谛名故名真谛。脱
    尔者。借名义坏。圣人为作真谛名。则非借世
    谛名?真谛也。又难云。真谛无名。借世谛名
    ?真。此名为得真为不得真名。若得真则真
    有名。若名不得真借名何益。然此难可通。何
    者。彼云。真谛无名。为人不知真无名。借名?
    真。令人知真谛无名。故借名?真也。此难他
    不着。今更难之。汝云俗谛有名真谛无名。名
    无名待。不若名待无名。则名无名待。若名无
    名待。则真俗待。那得从来云三假是世谛。故
    不可也。若名不待无名。名则无所因。名无所
    因。自然名也。彼云。名体待。何意无因耶。难。
    汝世谛名体待。世谛待何物。此已如前难云
    云。更难云。三有为三无为待不。开善云。三有
    为三无为。皆世谛故。有为无为相待也。问有
    为待无为。无为有体。无为有名。无为之名。为
    是有为为是无为耶。解云。无为之名。是无常
    是有为。无为常法无名也。难。无为之名。是
    无常是有为。无为常法无名也。难。无为无名。
    无为既待。真谛无名。真谛亦待。真谛无名。真
    谛不待。无为无名。无为不待。此正就俱无名
    为难也。次明今释二谛绝名。师从来有四句。
    俱绝俱不绝。真绝世不绝。世绝真不绝。绝不
    绝既有四句。说不说亦有四句。世谛不绝真
    谛绝。此义可知。言二谛俱绝者。真谛绝四
    句。离百非。世谛亦绝四句离百非。然此义从
    来所无。唯今家有也。言二谛皆绝四句离百
    非者。俗不定俗。俗名真俗。真不定真。真名
    俗真。真俗假俗。俗真假真。假俗则百是不能
    是。百非不能非。假真亦尔。何者。假俗则是
    是不能是。百是亦不是。非非不能非。百非亦
    不非。假真即非是不能是。百是亦不是。是非
    不能非。百非亦不非。是故皆离四句。绝百
    非也。虽二谛皆离四句绝百非。然二谛俱绝
    而大异。何者。俗谛绝则绝实。真谛绝则绝
    假。俗谛绝实者。是是则是实是。非非则是
    性非。以俗谛绝实故。是是不能是。百是所不
    是。非非不能非。百非所不非也。真谛绝假者。
    非是是假是。是。非是假非。真谛绝假故。非
    但是是不能是。非是亦不是。非但非非不能
    非。是非亦不非。是是与非是。一切不能是。非
    非与是非。一切不能非。真谛双绝世谛假实。
    此即渐舍。明二谛皆绝义。俗谛绝实。真谛绝
    假实。此开八不义。至八不中。当广解释也。第
    二次就平道明二谛俱绝义。俗不定俗。由真
    故俗。真不定真。由俗故真。由真故俗。俗是
    假俗。由俗故真。真是假真。既云假俗。即四
    句皆绝。假俗非俗。假俗非不俗。假俗非亦俗
    亦不俗。假俗非非俗非不俗。假真亦尔。兴皇
    长干。皆叹此语。直唱假俗。则四弹。假俗那是
    俗。若是俗则非假俗。既云假俗。故非俗也。
    假俗既非俗。可是非俗不。亲言假俗。那是非
    俗。若道假非俗。可是非俗。既云假俗。那是非
    俗耶。问若尔应是亦俗亦非俗。既云假俗。那
    是亦俗亦非俗。既非亦俗亦非俗。应是非俗
    非非俗。既云假俗。那是非俗非非俗。假俗既
    然。假真亦尔。故二谛皆离四句。既竖离四句。
    则横绝百非也。此则平道用。二谛无异。俗谛
    绝俗谛四句。真谛绝真谛四句。俗谛绝俗。谛
    性实四句。真谛绝真谛性实四句故。二谛是
    齐。平道用也。第三明二谛绝者。二谛绝即绝
    二谛。明二谛是教门。为表不二之道。诸法非
    是有非是无。非是有为众生故强说有。为表
    不有。非是无为众生故强说无。为表不无。此
    即有无表不有不无。故有无绝也。正意者不
    绝为表绝故。不绝即绝也。第四明二谛绝者。
    只二谛即绝与前异。前二谛望表道故二谛
    绝。今明。只二谛即绝。只言说即绝。如净名经
    天女与身子论解脱相。关中云。身子虽知解
    脱无言。不知言即解脱。只言说文字即解脱。
    解脱不内不外不两中间。文字亦尔。不内不
    外不两中间。故文字即解脱。只文字即绝。略
    明四种绝义如此。此四种绝。摄一切绝也。涅
    ??经明绝待乐。对苦明乐。非是好乐。无苦无
    乐。乃是大乐。大亦有二种。相待大绝待大。此
    是何物绝耶。解云。此是渐舍绝。前明。相待
    乐非好乐。非苦非乐乐。乃是好乐。故是渐舍
    绝也。二谛俱不绝者。然绝有此四种。不绝亦
    有四种。翻此四种。即是四不绝。第一不绝者。
    俗谛绝实是非。不绝俗谛。真谛绝假不绝真
    谛。真谛绝假生灭。不绝真不生灭。故二谛皆
    不绝也。第二不绝者。既云假俗。何时绝俗假
    真。何时绝真。假俗名真俗。假真名俗真。真俗
    俗真。故二谛不绝也。第三不绝。二谛为表绝。
    何时绝二谛。二谛有二义。为表绝故言绝。而
    有二谛故不绝也。第四不绝。二谛言说即绝。
    只绝即不绝。师从来举。佛影譬。遥望相好宛
    然。至边都无所有。二谛亦尔。言说宛然而绝。
    绝而言说宛然。此亦是世谛绝。世谛不绝。从
    来所无。从来云。绝即真谛。不绝即世谛。难。
    若尔遥望。佛相好是世谛。近之无相好。应是
    真谛。今明。只相好宛然。而无所有。无所有而
    相好宛然。诸法亦尔。只不绝而绝。绝而不绝
    也。次明二谛摄法义第六。然此义。开善庄
    严两家释不同。开善云。二谛摄法尽。下至
    生死上极涅??。预名相所及者。故皆世谛。只
    此名相即体不可得为真谛。为是义故。二谛
    摄法尽也。又彼明。生死涅??。皆是虚假故是
    世谛。既是虚假故。可即空为真谛。所以一切
    法无出二谛也。彼引大品云。佛与弟子。知法
    性外无更有法。法性还是真谛。法性既摄法
    尽故。真谛摄法尽也。又引大品幻听品。须菩
    提问。生死如幻如梦。涅??亦如幻如梦耶。佛
    答云。生死如幻如梦。涅??亦如幻如梦。设有
    一法出涅??者。亦说如幻如梦。涅??既是幻
    梦。故涅??虚假。以虚假故。是世谛。虚假即空
    故为真谛也。问彼何故明涅??是世谛耶。解
    云。彼明。涅??三假中。是相待相续二假所摄。
    若是生死则具三假。何者。为异具所成故。是
    因成假。异具所成者。四微成柱。五阴成人也。
    前念灭后念续前念。名相续假。长短方圆。名
    相待假。具三假故为世谛。三假举体不可得
    为真谛。生死为二谛摄也。涅??为续待二假
    摄者。佛果续金刚心。金刚心灭佛果起。续故
    是相续假。涅??复待生死。故涅??是相待假。
    佛果不为异具所成故。非因成假也。问万德
    成涅??。何故非因成假耶。解云。万德无别体。
    非别法成此人。人即是法。但义论人法。可轨
    义为法。统御义为人。无别异法成人故。云佛
    果不为异具所成非因成假也。以涅??具二
    假故是世谛。即以此二假空为真谛。故涅??
    具二谛摄。彼云。大品权教。双林实说。二谛
    往收悉无不尽。故明二谛摄法尽也。庄严明
    二谛摄法不尽。二谛故自不摄涅??。摄生死
    中法。亦复不尽。何者。生死中有有法有空
    法。虚空不为二谛所摄。虚空不为异具所成
    故。非因成假。无前灭后生。非相续假。亦非相
    待假。开善明虚空非因成假非相续假是相
    待假。何者。虚空有名相故。是相待假。庄严
    明。虚空故非因成相续。亦非相待假。何者。虚
    空是常。无有名相。名相是无常。以虚空常故
    无名相。无名相故非相待假。故虚空非三假。
    非三假非世谛。非三假故不可即空。故非真
    谛。问虚空既然。数灭非数灭云何。解云。小
    乘数灭非数灭。还是无常。还是世谛。但昔方
    便说为常。望今大涅??。皆无常也。若今日数
    灭。还是大涅??。复不得为二谛摄。非数灭
    同虚空。然三无为法。虚空无为常通今昔。余
    二无为。昔无常今常。以今常故。皆不为二谛
    摄。成论明三无为一体。开善庄严。皆明三
    无为一体。此则开善。明三无为皆为二谛摄。
    庄严明三无为不为二谛摄也。然彼明涅??
    非续待二假。难解。佛果续金刚心。何故非
    相续假。涅??待生死。何故非相待假耶。彼解
    云。涅??是续而非假。涅??是待而非假。三假
    中因成假。涅??非因成亦非假。若是相续。则
    是续非假。若是相待。是待非假。假是虚妄
    涅??是实。故涅??非假。而有相待。虚实待假
    非假待。佛果实续金刚心。佛果是实。故续
    而非假。非假故非世谛。既非假不可即空。故
    非真谛。引涅??经云。若言解脱譬如幻化。凡
    夫祸得解脱者即是磨灭。有智之人。应当分
    别。人中师子。虽有去来。常住无变。故知。涅
    ??非虚假也。开善将前文难。大品云。涅??如
    幻如梦。设有一法出涅??者。亦如幻梦。云何
    言非假耶。庄严解此悬去。彼云。大品明空荡
    相。第二时教。犹带昔教意故。云如幻化。涅
    ??极说。明涅??是妙有。亦名善有。不可空
    故。经云。空者二十五有。不空者大般涅??。
    若尔。庄严涅??亦为二谛摄。亦不为二谛摄。
    大品至法华。明涅??为二谛摄。常住教。明
    涅??不为二谛摄也。开善更将一经文难悬
    屈。经云迦?陈蕹强沾竽??空。既云大涅??
    空。云何非二谛摄耶。彼即曲解言。涅??空者。
    涅??空无诸相故。云涅??空。难役置不令得
    去。经亲云大涅??空。何时道。空无诸相。空
    无诸相。别复是一种语。涅??空无十相。十相
    者。三界男女相及五尘相。涅??无此十相故。
    云涅??空无诸相。何时明涅??空耶。庄严
    终明涅??不可空。明涅??非磨灭法常住妙
    有故非假也。然仁王经。的有此文。仁王云。
    常住萨云若觉。超出世谛第一义谛外。此的
    是一文。而诸法师。不引为证。不引亦有意。
    言此经预疑故。不足为证也。两家互相破如
    此。今时若为耶。解云。此两家明涅??未足。今
    更将大论及中论足之。中论偈云。一切实非
    实。亦实亦非实非实非非实。是名诸佛法。是
    四句束为三句。一切实非实为第一句。亦实
    亦非实为第二句。非实非非实为第三句。一
    切者。即是有为无为生死涅??。故云一切。非
    实者。明有为无为生死涅??皆是虚假。故云
    不实。一切实者。亦为无为一切法。皆入真如
    法性故。云一切实。如众川入于大海同一咸
    味。此即开善义也。亦实亦非实者。即是庄严
    义。庄严明生死非实涅??是实。故云亦实亦
    非实也。非实非非实者。非一切实。非一切
    不实。双弹两家故。明非实非非实也。是名诸
    佛法者。论释云。若于此三种。并皆得悟。则
    名佛法。若于此三种各执。则成戏论。不名
    佛法也。所以明此三种者。欲弹从来定执。论
    明此三种皆是如来方便。为众生作如此说。
    若是实相非三非不三。此三句并是方便。开
    善庄严。不知是方便。于方便中复不尽。何
    者。两家所计。方便中一枝义耳。得方便一
    枝亦好。而复于一枝中各相破射。各执是非。
    谓是道理实说。开善云二谛道理摄法尽。庄
    严云道理不尽。为是义所以成失也。问今时
    所明二谛。摄法尽不尽耶。解云。大乘经具
    有二文。此并是如来方便为缘之说。有时为
    缘说二谛摄法尽。有时为缘说摄法不尽。具
    有尽不尽二种法门也。又欲令摄尽则尽。欲
    令摄不尽则不尽。无所妨碍。何者。一家有
    单复六种二谛。前后明三种二谛。有时开则
    有三谛。有谛无谛非有非无中道第一义谛。
    有时摄三谛为二谛。有无并世谛。非有非无
    为第一义谛。乃至二不二为世谛。非二非不
    二为第一义谛。就此而论。则无出二谛。就
    前节复出义。有如此经文。则作前释。有如
    此经文。则作后释。无相违也。次明二谛同
    异义第七。然此义。前诸章中已明。今更略
    辨。何者。第一约涅??大品二经。明二谛同
    异。第二明众家释二谛同异。言二经明二谛
    同异者。大师旧云。大品以空有为世谛。有空
    为真谛。涅??明有空为世谛。空有为真谛。何
    故尔。大品是摩诃衍之初。涅??是摩诃衍之
    后。说此二经。各治病不同。大品摩诃衍之
    初。正对三藏。明诸法是有。多明有所得义故。
    经云有所得者。声闻缘觉。以小乘是有所得
    故。欲净此有病。明说诸法有者。乃是世谛。
    诸法毕竟空。为第一义谛。所以尔者。?笔Υ?br> 论序云。见邪思之自起故。阿含为之作。知
    滞有之为惑故。般若为之照。若涅??空为世
    谛有为真谛者。正对破三修断无涅??。小乘
    明灰身灭智得无余涅??。以为妙极。故肇师
    云。智为杂毒。形为桎梏。智以形?场P我灾?br> 劳。故灭身以归无。绝智以沦虚。涅??对此
    断无之病。故明断无乃是世谛耳。若常住涅
    ??三点具足。四德圆满妙有涅??。是为第一
    义谛。师云。若约此义而论。得作斯判。若约
    余义。则不得也。此是二谛一枝之别义耳。
    今次通明之。大品涅??一切摩诃衍经。皆以
    空有为世谛。有空为第一义谛。此义大品。
    故自有文。涅??亦有此释。故涅??答文殊问
    中。开十种二谛。皆以有为世谛。空为第一义
    谛。又经论中。并明诸佛常依二谛说法。明
    所依二谛有为世谛。空为第一义谛。今依大
    品。有为世谛。空为第一义谛。涅??反此者。
    唯大品依二谛。涅??应不依二谛。既云诸佛
    常依二谛说法。岂释迦一佛说两经。便尔相
    背耶。以此而椎故。知有为世谛。空为第一
    义谛。此义则通也。又大品云。诸法如幻如
    化。涅??如幻如化。涅??经亦如此。故文云
    迦?陈蕹强沾蟀隳??亦空。是故空有二谛。
    通二经也。又大论明四悉坛通十二部经八
    万法藏。四悉坛中。前三是有。后一是无。
    故四悉坛即是二谛。四悉坛既通。二谛即通
    也。又二谛空有二境。生权实二智。照有是权
    智照空是实智。然从来人空有二智。是般若
    二智。动静二智。是维摩二智。今明不尔。空
    有权实二智。十方三世诸佛法身父母。故维
    摩云。智度菩萨母。方便以为父。一切众导
    师。无不由是生。既是一切导师。皆由二智而
    生。岂止在大品。而不通涅??耶。以二智通故。
    二谛亦通也。又大论云。若如法观佛般若及
    涅??。是三无异相也。又动静二智。亦不的
    在维摩第三时教。何者。内静照为实。外变
    动为权。此则自行为实。化他为权。始自发
    心终于穷觉。皆有此之二智。岂止局在维摩
    耶。为是义故。空有二谛。通一切经。空有二
    谛既然。三节二谛亦尔。又约?笔τ饕陕垡?br> 释之。何故大品明空。涅??辨有。彼云。大品
    为除虚妄。涅??为显妙有故也。然此两语相
    成。要除虚妄妙有得显。亦妙有得显虚妄即
    除。虽复两经相成。要前洗于虚妄。妙有方显
    也。然此即是。今家涅??有所无无所有义。洗
    妄即涅??有所无义。显有即是涅??无所有
    义。故经云。空者二十五有。不空者大般涅??
    也。一往如此。再往皆无。故经云。智者见空
    及与不空。智者既了生死空不空。即知涅??
    有不有。斯则显诸法非空非有非生死非涅
    ??也。此即有三节义。如前可知。次明二谛
    同异者。古来有鼠娄栗二谛案[?`/瓜]二谛。娄
    栗二谛。即空性不空。假假为世谛。性空为真
    谛也。案[?`/瓜]二谛。假为世谛。假体即空为真
    谛。广如常解云云。次周?明三宗二谛。三
    宗者。一不空假。二空假。三假空。野城寺光
    大法师。用假空义。开善亦用。用中最不得
    意者。如丑人学西施?棺?娉笞尽1酥??br> ?埂2恢?怪??悦馈??朴萌?诓坏靡狻S?br> 是学?怪?嘁病H蝗?谝濉2豢占倩故鞘舐?br> 栗。空假是案[?`/瓜]。今家所辨初节二谛。是假空
    义。假故空。虽空而假宛然空故假。虽假而
    空宛然。空有无碍。略明二谛义竟。有常别
    当广述云云

    二谛义下卷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