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诸宗部三 >
  • 止观辅行传弘决卷第六之三

    三授药中。亦先总举药病。众生下别明授
    药。先明授世法药中。如孔丘等者。姓孔名
    丘字仲尼。周公姓姬名旦。制礼作乐五德行
    世。佛教流化实赖于兹。礼乐前驱真道后
    启。元古混沌未宜出世者。佛教明劫不须
    此名。且寄此土化初而说。我遣三圣等者。
    亦云震旦具如前说。清净法行经云。月光
    菩萨彼称颜回。光净菩萨彼称仲尼。迦叶菩
    萨彼称老子。天竺指此震旦为彼。准诸目
    录皆推此经以为疑伪。文义既正或是失
    译。乃至今家所引像法决疑妙胜定等意亦
    如是。如涅??后分本在伪目。至大唐刊定
    始入正经。岂以时人未决便推入伪。大师
    亲证位在初依不应错用。次授出世中。初
    总明随根授药。乃与上上法药合说。虽
    合二文仍离四教。故知应以藏通而为
    出世法药。别圆以为上上法药。故销前文
    须用四教一十六门。门门四悉。若不尔者
    将何授人。次明别中以四教相望。作下中
    上上上之名。如大经中四人观因缘智。于
    一根中皆具四义。?是四悉。初三藏中初
    明佛经。虽是下明菩萨论。并有标释结。余
    之三根准此可知。菩萨论中乐闻即世界。生
    善即为人。破浊即对治。见真即第一义。下
    之三教准此可知。下去文略但有二段。先
    明四悉即是佛经。次明四门即是论也。纵
    无偏申一门之论。或兼或具。比望可知。若
    入下总明授药当宜中。初法。云十六道灭
    者。一十六门。门门四谛。故有一十六道灭。
    治一十六苦集。门门之中论四悉者。以十
    六门有佛本经。菩萨出假更于四门。各申
    佛意以利于他。即是假智之正意也。言随
    其类音等者。且以出假赴机善说名为妙
    音。非谓法身一音异解。乃至一云亦复如
    是。若从文意则是妙益。此之妙益。犹在下
    文利益中明。是故此文且从竖说。如一云下
    云现身也。雨说法也。天雨无私所禀各异。
    三草二木得益不同。随其见闻莫不蒙
    益。故云生长。应知此中若全不兼文之元
    意。如何次第出假之位。即能授他圆教四门
    ○次明入假位者。释中先明位意。若专用
    前三教下根破假之位。则使凡夫望崖自绝。
    入空之时先见后思位行长远。如七生思尽
    若一往来。乃至如上破见破思重数无量。
    则入空之位尚不可至。何况入假。故云迢
    递。是故须识诸教明位。权位下根入假未
    期。实位上根一生可到。一思一见尚即法
    界。况出假耶。崖者岸也。尔雅云。水滨也。又
    云。崖重者曰岸。今当下正释。初明三藏。于
    中先二乘。次菩萨。初文先法。如文。譬如等
    者譬二乘人。故大经二十六。师子吼难云。众
    生若有佛性。何故有退有不退耶。佛以喻
    答。譬如二人俱闻他方有七宝山。山有清
    泉其味甘美。若有能到永断贫苦。饮服其
    水增益寿命。唯路?M难。其二人者一则庄严
    一则空往。路值一人多?七宝。二人便问。
    彼方审有七宝山耶。答言。实有。我已获得。
    唯患路?M多有贼盗砂砾荆棘乏于水草。往
    者千万达者甚少。闻是事已一人即悔。一人
    复言。有人能到我亦能到。如其不达以死
    为期。于彼多获如愿服水。多?所有还
    其所止。供养父母供给亲族。时悔还者见
    彼心热。彼达已还我何为住。便涉路去。行
    人下合。涅??之山有佛性水。二人者。如二
    菩萨行行不同。生死如?M。逢人如佛。贼如
    四魔。沙如烦恼。乏于水草如不修道。还
    喻退转。往喻不退。退者二乘人是。退大已
    后鹿苑取小。至方等中见诸菩萨不思议
    事。皆应号泣声振三千。于此大乘已如败
    种。至法华中方生忧悔。悔不对前悔不
    待后。匆匆取证今方得闻若依此义法华
    已前无出假事。但于般若义似出假。次明
    菩萨中。云心又一转者。不待经历渐教座
    席。本习所熏即能修习。次明通教中破
    他解云一途之说者。于诸经中有此一往
    随机之说。未可遍该通方之意。古人不达
    是故偏执。但佛下正释也。谓二乘人钝根菩
    萨。至法华中方开入实。入实已后方运大
    悲。名为出假。若不来至法华座席。如是之
    人多取灭度。唯识所计即是其流 而于彼
    土求佛智慧。则非彼论之所修也。若复有
    人谓此法华偏被下根。判为渐教。若尔法
    华玄文释用中云。迹门正为生身未入者入。
    旁为生法两身已入者进。本门正为生法两
    身已入者入。旁为生身未入者入。又本门
    增道损生文后。有八世界微尘数人。初始发
    心。既未游渐此即顿人。岂从数千二乘之
    人及钝菩萨。而判妙教。况两门得益数倍余
    经。何不推寻经之本文。正直舍方便。但说
    无上道。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已今当
    说最为第一。不闻此经不名善行。开方
    便门示真实相。等赐诸子各一大车。草木
    皆依一地一雨。如是等文不可具述。何不
    [任/几]兹为顿教耶。若七地下引经斥下根人。
    大品所诃何必思尽方始出假。思尽即与第
    七地齐。故引大品。若入七地已堕二乘。故
    为诸佛菩萨所诃。有大鸟下举譬也。大论
    七十二问云。行空无相愿。何以一人作佛一
    作罗汉。答。所谓萨婆若心行于空等。是故
    作佛。自度心修故成罗汉。言大鸟者金翅
    鸟也。能从一须弥至一须弥。在于诸天如
    人间孔雀。所以不来人间者。翅有毒风
    令人失眼。是鸟初出两翅未成。意欲飞去
    堕阎浮提。若死若死等苦中道心悔我欲
    还天奢摩黎树。以身大故翅翼未成不能
    自举。论合云。鸟身者菩萨也。身大者多习六
    度。无翅者无方便智。须弥山者三界也。虚
    空者无量佛法也。未应飞而飞者。功德未
    满欲从菩萨三解脱门。游于无量佛法空
    中而欲退没。虽欲作佛而不能得。若死
    者。罗汉果也。死等苦者。支佛也。痛恼者。失
    菩萨本功德也。今文两释并是大师随义转
    用。谓苦等于死名为死名为死等。而犹未
    死故名为等。故以方便及断见位。名为死
    等以初果之人思惟全在。义同未死。是鸟
    下借譬帖合。如人下重举譬以显法华之
    功。先序所治病重。言不能五欲者。以不能
    男者。通为不能五欲。用譬二乘根败心死。
    阉者?R也。?R闭门也。亦曰黄门。黄者主
    中。中谓圣人居天下中而通理万民。主黄
    家之门故曰黄门。亦曰黄昏闭门故曰黄
    门。华严下欲显法华。先序余经。华严已来
    至于大品。如世间药不能治于被阉之人。
    诸大乘经融通诸法。菩萨观门愿行该括。而
    不能令二乘发心。等是融通何不融令二
    乘作佛。但云在座如聋如哑乃至自悲败
    种渴仰上乘。而不为我说斯真要。唯至法
    华得记生喜遍寻法华已前诸教。实无二
    乘作佛之文。及明如来文成之说。故知并
    由带方便故。若不尔者。岂部圆妙独隔二
    乘。问。若言方等不记二乘。何故楞伽第二
    变化品中。大慧问佛如来何故授声闻记。佛
    言。三意故记。一为入无余界者。密劝修菩
    萨行故。二为此界他土菩萨乐求声闻涅
    ??者。劝舍此心修大行故。三变化佛授声
    闻记非法性佛。大慧。授声闻记是秘密说。
    判曰。今闻法华是显露记。不同方等隐密
    与记。若据斯理净名大品皆应有之。何独
    楞伽。故方等云。第二第三授我等记。初意自
    为已入灭者。次第二义但为斥于钝根菩
    萨。对彼说记何关二乘。第三判非法性佛
    者。此是以实而隔于权。未若法华显久远
    本。我土不毁而众见烧。况法性之佛尚不
    记菩萨。何独声闻。故知三义并异法华。当
    知大慧发起密说。是故发问授记之事。故
    知彼经义属方等。与法华异岂待固论。数
    数斥夺二乘等故。故法华中三周授记偏语
    声闻者。为显余经所不说故。是故委授劫
    国之名。菩萨授记处处有文。故但通途云当
    作佛。乃至本门某生当得。法华称妙斯言
    可[任/几]。又阐提下更将涅??对法华教。彼亦
    能治断善阐提。而但名大不名妙者。一有
    心易治无心难治。难治能治所以称妙。二
    者法华已开功非彼得。大阵既破余党不难。
    虽同醍醐非无斯别。然复涅??偏被末代。
    带方便说故复稍殊。别教可见。圆教六根
    名下根者。出假名同功逾十向。此是相似
    圆融三谛。不同次第出假之位。又五品下中
    根也。又初心下上根也。初心即是五品之初。
    大品下引大品文证上根者。且约通说。五
    品之初亦约观行论坐道场度众生等。更
    约六即良由于此。上来下结判如文。次料
    简中五重问答。初问意者。以空例假。谓情
    下答中。先分别三根以例出假。以情为上
    似中真下。情在五停四念处位。似在?^等四
    善根位。真在见道已上位也。情入者下重
    释上根。言触人者。于似真前念处位中缘
    苦谛观。未发相似。所缘之境全同法尘。与
    此空想法尘相尘。亦得名为情入空也。非
    谓尔前凡情名入。然此四念人皆能入。故
    曰触人。恐滥外凡已前。故云非谓散情。或
    云发八触人方名情入。未审此意(云云)。若
    尔下更难。但是情入于空何益。此有下答。亦
    但情益。虽未证空与散情异。即此名益何
    必似真。为通前难以辨三根。于实入空未
    为真益。若益下更难。凡云益者。应异退
    人。既云有益应当不退。不并退者答也。虽
    未名为不退之位。此位何必一切尽退。设
    下纵释。设使有退亦能数修。何以故。是人
    以用五停治法。深重惑谢。故能数修四念
    处观。次问者。通别上根初心之时。即能入
    假。当知即假复能入空。是则空假二观相
    即。以圆空假相即何别。答中列出三人不
    同。通人虽即正出假时似即入空。此教始
    终不能入中。故知不同圆教相即。别人虽
    亦初心出假复即入空。教体终须先空次假。
    习佛法备后方修中。故名次第。故此两教
    与圆永乖。况通别入空但照六界。两教出假
    长短不同。尚未能出佛法界假。岂能九界
    见即中耶是故两教与圆不同。况复初心
    空假并用。一往似即二俱未满。纵带此
    空即十界假。既无法性的非圆融。何须难
    云与圆何别。从圆人去辨圆异别。而言
    一心亦能作别者。谓胜能兼劣能别能圆。
    谓多入下次释圆人次第之相文列五句但
    成四句。以第五句与初句同。但是文误应
    无别意。义推应有六句不同。前四如文。
    除初同句更加假中与空相对。以为两句
    谓多入空少入假中。多入假中少入空。
    文无者略。若尔下难向六句。虽有多少三
    观俱时。何名圆人能观次第。故云则非次
    第之别。然下答。如向六句即是胜别。别教
    次第名为劣别。圆观自在胜劣俱能。是故以
    胜而况于劣。二明出假利益者。欲明出假
    真实利益。必在别圆初地初住。是知三根虽
    益而微。此是第四示文妙旨。故知明益正
    示文意。次第假相利益非无。于中且先总
    序真应。于中先明真应之由。文云真应
    复云法眼。故此法眼必非地前。以不思议
    假为法眼耳。次应以下略明应益以格藏
    通。验知此益定在法身。三藏下历教正释。
    判前两教菩萨之人。非真起应。纵约佛者
    尚非真应况复菩萨。言佛非者。亦且约于
    当分教道。准彼教门未明法身。是故当教
    无真应义。若开显说即是法身。与谁相形云
    无真应。即是玄文跨节义也。应有下明真
    应相以斥藏通。如释迦过去过去久得法
    身。于六道中与物结缘。今于王城出家成
    道。是故名为应有始终。别教地前尚非真
    应况复藏通。别教下正明真应。即登地已上
    乃至妙觉。深水曰渊。水本曰源。见众生
    病知病根本。如人见水知水源底。睹诸法
    药识药内实。如人见药知药体性。印谓符
    印。以铜为之使天下同。今亦如是。使用
    诸教与机不差。故名为同。是则无明为病
    渊源。中道为药府藏。真种智知如印不差。
    不思议眼所见无失。和光下释现身也。同
    四住尘处处结缘。作净土因为利物之始。
    众生机熟八相成道。见身闻法终至实益。
    仍存教道以约初地。次明圆教。证道不别。
    是故但云乃至亦复如是。若得下对邪料简。
    魔亦能为故须决择。所以者何下释简邪
    也。言以有漏形作无漏像者。如优波鞠多
    调伏魔竟。欲见如来在日之形。谓魔曰。汝
    为我现。魔曰。如教。但现相之时莫为作
    礼。便于林中放大光明。八部导从乘空而
    出。鞠多见已生希有心。不觉作礼以偈赞
    曰。快哉清净业。能成是妙果。非自在天生。
    亦非无因作。面如紫金色。目净若青莲。端
    正超日月。奇妙胜华林。湛然若大海。不动
    逾须弥。安步犹师子。顾视同牛王。无量百
    千劫。净修身口意。以是故获得如此殊妙
    身。怨见尚欢喜。况我不欣庆。魔被作礼更
    复本形。大经四依品云。若魔变为佛形。三
    十二相八十种好。如是庄严来向汝者。汝
    当检??定其虚实。世尊。魔等尚能化作佛
    形。况不能作阿罗汉像。邪正品云。天魔波
    旬为坏法故。作四众像四果佛像。老子等
    者。彼化胡经乃是道士王浮伪造今且纵之。
    借使老子化作佛者。亦是以有漏形作无漏
    像。亦同天魔化身之例。况复彼经自化十
    胡。何关五印。变释为羊等者。大经三十
    五文。具如释签第三所引。尚非三藏五通
    者。未断惑故无无漏通。所得神通亦依根
    本期心异故通用亦胜。彼诸外道尚无念处
    ??顶等法。故云世智。如是现者。但是如意
    身通少分。如何得比三藏五通。尚劣三藏
    岂同别圆。化语下责夺也。雷同者。如阴阳
    发雷同生万物。亦作雷字字义同前。故知
    下示真应益。三结破法遍者。准文次第
    破无明尽方可云遍。亦是取意不次第说。
    先寄三谛以意斥文。次举要以结示。初三
    谛中先约真谛。前明文相。于文相中又先
    出凡情。未破见位尚未次第入真。况不次
    第入实。初独举见意则兼思。故此次文见
    思并举。譬中略引三譬。如盲问乳。具如前
    引。若绳若杵者。大经如来性品云。譬如有王
    令一大臣牵一白象示诸盲人众盲各各
    以手触象。王问众盲象为何类。其触牙者
    言象如莱茯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
    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臼。其
    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
    瓮。其触尾者言象如绳。次合喻云。或有
    说言色是佛性或有说言受是佛性。想行识
    我亦复如是。各执俱非故云何关。离此无
    象方知各是。是故总云不即不离。不即故凡
    夫岂是。不离故离凡复无。是故各计皆名为
    见。以色等六合牙等七。故七喻通不须的
    对。呓言等者应作此??。睡中言也。大经第
    十八云。譬如二人共为亲友。一是王子(能化)一
    是贱人(所化)如是二人互相往反(感应相)是时贫人
    (邪我名贫)见是王子有一好刀净妙第一(佛性)心中
    贪着(爱乐佛法)王子后时执持是刀逃至他国(菩萨舍应
    也。感应事密故云逃至。转化余方故云他国)贫人于后寄宿他舍
    (受五道身)即于梦中??言刀刀(无明暗??妄谓有我。从此已下声闻施化。
    即以似一名为旁人)旁人闻已收至王所。时王问言。汝言
    刀者。为何所似可以示我。是人具以上
    事白王(初果)王今设使屠割臣身分裂手
    足欲得刀者。实不可得(析观)臣与王子素
    为亲友(曾受小化)共在一处(机感相应)虽曾眼见
    (闻慧)乃至不敢以手棠触(思慧)况当故取(修慧唯得
    闻慧无思修故)王复问言。卿所见刀相貌何似。答言。
    大王刀者如?羊角(刹利计神黄色)王闻是已欣然
    而笑。语言。汝今随意所趣勿生忧怖。我库
    藏中都无是刀。况汝曾于王子边见。王问
    群臣汝曾见不言已便终。寻立余王绍继
    王位。复问诸臣汝于库藏曾见刀不。臣答。
    曾见。问言。何似。答言。如?羊角。如是展转
    至第四王登位(即第四果)复问诸臣皆答言见。
    王复问言。相貌何似。答言。如优钵罗华
    (婆罗门计神白)复有说言其色红赤如火聚(?成峒粕癯嗌?
    有言。犹如黑蛇(首陀计神黑色)王闻大笑。卿等悉皆
    不见我刀真相。已上注文并是章安疏释。
    经自合云。说已舍去如王子逃。凡夫说我
    如彼暗呓。声闻缘觉问诸众生我有何相。
    或有说言如母指。或言如粟米等住在身
    中炽然如日。如来出世为断我相言无是
    刀。贝?雪鹤摸象呓言并喻邪常。虽云佛
    性而皆执我故属见摄。故今引之。破见思
    遍但是入空。就文字下说意也。附文但是
    破见思遍故云如此。若论元意一见一思
    无非法界。不同次第故曰意则不然。见思
    即是下正出文意。若从文说见思障真无明
    障中。若从意说。见思之外无别无明。无明
    体性既即法性。当知见思亦即法性。若见见
    思无明法性。是约名等五即论遍。若取见
    性应唯第五第六。今通论破何须必至分
    证究竟名遍。次寄从空出假者。亦先明文
    相次显文意。故云亦尔。初文相中既是次
    第。且约法眼论遍不遍。六根已下次明文
    意。文意本在不次第假。不次第假虽即从
    初不次第破。复约不次而论次位。即是六
    根?惑先除。发得相似不思议假。相似即是
    中道前相。即是遍位之气分也。障通下约中
    道观以示破遍。中道既是破遍之法。是故直
    约双照论遍。不须复于文外论意。即指
    无明为障不思议化道神通之惑。此惑若
    破任运双照。虽复文中不论文相。然此中
    道居二观后。复当次第文相故也。故举要
    下更总明文旨。谓不次第。具如前文。即观
    见思即见法性。不复更论三惑三观前后
    次第。如此结要乃名遍耳。前观法下示结
    遍意。结遍应在中道文后。如何于此预明
    破遍。但后文明遍理数而然。?恐见前空
    假二观观法重沓。迷于文旨。言文旨者。向
    之重沓不出一心。故于此中且先略示。见
    思尚乃即是法性。岂有尘沙在见思外。岂
    有无明在二观后。三惑既即三观必融。此是
    第五示文旨也
    次释中道四门不同。于中先更牒前空
    假举后入中。三文相对以显圆妙。生不生
    等者。次第非实并云一往。自他及以双照
    自他。并非文旨。言同意殊故皆名似。生
    不生更牒前从假入空。即不生生等是述文
    意。自即不自等者。重述前文次第行意。意
    本在于不次第也。依文次第空是自行。即
    此自行即是化他。即非自他。不生生更牒
    前出假。不生不生引后入中。假中二文比
    入空说。可以意得。故以三文展转相即。
    使空成妙空乃至假中成妙假中。此即第
    六示文旨也。种种下结前说意 意虽若
    是还且附文次第而说。故释中道复开四
    章。四章初文明中观意者。于次第中初
    文复先说于文旨。今虽次第即是圆教二惑
    先除。除非本意意在初心圆修三观。故历
    四教简其观相前之两教但中尚无。何况圆
    妙。别虽闻中如眼暗者。是故三教非今所
    论。三藏可见。次通教中初明理同三藏故
    无别理可观。虽无等者。此教无中假立中
    号。亦云不生不灭故也。故知他约缘生色
    心作三谛名。不能出此。亦得下虽明远
    通论被接者。是故当教终无第三。次别教
    中初约谛离合中。言元知中者。但知而已。
    初虽未观然异通教后心方知。故云元知。
    照此二谛等者。既以有无(止)为俗谛以佛
    法中而为真谛。有异于小故曰从容。虽
    合真俗以之为俗真谛不出中道理体。通
    教虽作三谛之名。实无中体。此理下约观
    譬显真因分齐。初法。次譬。如眼暗等者初
    标也。云何下释也。亦是合喻。虽标心本眼。
    以眼暗故但穿旁眼。旁实无眼谓旁有眼。
    别教菩萨亦复如是。虽初知常而行次第。中
    理之外实无真俗谓有真俗。名为旁眼。是
    故此教先破二惑。边外无中期心边外。当
    知三谛俱名旁眼。例如下举例也。方便如
    二谛见谛如见中。次明圆教有法譬合。初
    法中云。先破两惑等者。?是圆观?惑先
    除。故知一生初住可获。故南岳云。望入铜
    轮领众太早。但净六根。次第行者。借使一
    生两惑先除。虽不经历亦成次第。或圆接
    别或别圆接通或解圆行渐。并两惑先除俱
    非今意。今意一向专在于圆。次譬中初约
    用兵以譬能所。次以治铁别譬于能。器械
    譬止。身力譬谛。智谋譬观。械者兵器通名。
    兵即五兵也。设弓刀槊戈殳也。殳音殊。长
    丈二两刃。戟有柄也。故淮南子云。用兵如
    决积水于千刃之?。转圆石于万丈之[坚-臣+(虍-七+(一/谷))]。即
    兵利也。今以身壮譬圆三谛。兵利譬圆三
    上也。权多譬圆三观也。智械并依身力
    故也。一日者一生也。两铁譬者。约教说之
    乃有种种烧治故也。次修中观缘者。初正
    释五缘。五名虽同义与假异。一者假中五
    事具足方能出假。今此为具五事应须入
    中。又期心五事方可修中。入空五缘意亦
    如是。次释中初云无缘慈悲者。具足三慈
    方名无缘。此慈下结成双非三谛相也。大
    经十四梵行品文。品初云。慈有三种。一缘
    众生。二缘于法。三者无缘。众生缘者。缘一
    切众生如父母亲想。法缘者。见一切法皆
    从缘生。无缘者。不住法相及众生相。大论
    二十亦云。慈有三种。众生缘者。谓缘十方
    无量怨亲中人。法缘者。谓缘无漏罗汉支
    佛诸佛圣人。破吾我相。但观四缘空五众
    法。无缘者。不住有无唯诸佛有。与大经文。
    文意大同须释出之。大论第五明悲亦有
    众生等三。故知将三慈悲以对三谛义甚
    显子。今从胜说但云无缘。若得无缘必
    具前二。故知明于究竟慈悲。不辨此三实
    未周具。上两与菩萨共者。比斥。乃与藏通
    两菩萨共也。法缘亦与二乘共也。是故更
    须第三观也。慈若有无等者。结成三谛。大
    经梵行品云。慈若有无非有非无如是之慈。
    非诸声闻缘觉境界。非不异于诸偏菩萨。
    但偏菩萨闻法易转仍有少分。二乘全阙故
    独对之。乃至十二因缘七觉八正。十力无畏
    诸佛神通。无不皆以慈为根本。是故经中
    遍历诸法皆悉结云。慈即如来如来即慈。迦
    叶下明慈具德。上慈下结成。手出师子等
    者。明慈有折伏之用。梵行品云。提婆达多
    教阿?世。放护财醉象。欲害如来及诸弟
    子。尔时踏杀无量众生。象闻血气狂醉倍
    常。见我翼从被服赤色。谓呼是血。复来奔
    趣我弟子中未离欲者四散驰走。城中人民
    谓我终没。调达欢喜快哉适愿我于尔时
    即入慈定舒手示之。即于五指出五师
    子。是象见已而生怖畏。失大小便投身礼
    我。善男子。我于尔时手指实不出五师子。
    慈善根力令彼调伏。乃至下文举石空中。力
    士惊怖。现作庄严降诸外道。令狂女人见
    如己子。患疮女人得药平复。如是皆是
    无缘慈力。如磁石等者。明无缘慈有摄受
    用。故大经三十师子吼中。明无缘慈任运能
    吸犹如磁石任运吸铁。经举六譬以譬慈
    义。犹如猛火不能烧薪。火然薪坏故名为
    烧。葵藿随日芭蕉因雷等。其义不别。即是
    异法相应如磁能摄。夫铁下释修中意。今
    明慈等具破立义。所言破者。石本不吸火
    本不烧。如来亦尔本不度生。所言立者。无
    情尚能异法出生。况复法身依本誓力。不能
    任运吸众生耶。若无明未破。理虽具足如
    石隔障不能吸铁。如水生火等者。明慈有
    能断惑之用。大论三十五释火性不定中云。
    若火实热云何有人入火不烧。人身中火不
    烧人身。云中起火以龙力故。水不能灭。
    以火照之其火则灭。今无明亦尔。因于二
    观而生无明。二观之水所不能灭。还用中
    道智火灭之。为灭无明。是故须明第三
    观也。又大论四十九云。若心着善破者则
    易。若心着空破者则难。是故着空还须有
    破。如火起草中得水则灭。若起水中无
    物能灭。是故还须以火灭之。今亦例尔。若
    着二惑二智能灭。若着二边二智所不能
    灭。又律云。本谓水能灭火。不意水中生水。
    今亦如是。本谓二智灭惑。不意二智生惑。
    是故须用中智之火灭二智火。次满本誓
    誓即四弘。四弘亦依四谛而起。枝叶即譬
    前之二观所断苦集。所未知断即是无明。故
    以无明譬于根本。次以灯炬譬前二观所
    修道灭次虽修下。斥遍四谛以显无作。百
    川者如前二观所修四谛。娑伽下显正。一[雨/注]
    者如今无作所修四谛。中道下合譬无作体
    遍义也。三求佛智中初明智体。智必有眼
    故兼明眼。眼智即是能显广大。能显既广所
    显必深。深竖远横皆以眼智觉了周遍。从
    因至果究竟具足。上两下以譬比斥。若修
    下以譬兼合。即是中观之功能也。目足者譬
    圆解行也。形前两观眼智盲跛。解行阙故终
    不契中。到池等者。解行所契形前堕坠等
    也。饮服等者。亲餐理味四德之水。水体不
    异而有冷等四性不同。佛性理一而有常
    等四德差别。见池相等者。遍池是水全水是
    池。池涅??也。尽果德边穷佛性底。名见池
    相。见法横周名见方圆。见理竖极名见
    深浅。同体权实名为方圆。四即不同故云
    深浅。见即佛眼见也。饮即佛智知也。知见体
    一。池水不二。法性无染名为清净。四学大
    方便者。初文通序依体起用。无谋等者大
    智也。不假先念故曰无谋。住首楞者。大定
    也。不可思议下总叹智定善巧之用。善巧?
    是体内方便。应理称机适时化用。示空风
    等者。借事显用。风界无色示令可见。世间
    之火尚能烧草。能入劫火而令不烧。得中
    体故有斯巧便。故此方便名之为大。为大
    用故学斯方便。如弥勒下寄于二圣以显
    善巧。净名弹诃弥勒受折。二圣皆依同体善
    巧。何者弥勒蒙佛授一生记。若记一生定
    生兜率。故彼天子预来修敬。弥勒位居偏
    教不退。天子宿发圆菩提心。弥勒以偏诫
    诸天子。不鉴天子圆机方成。故感净名正
    熟诸天。旁折弥勒。先约三世折云。过去耶
    未来耶现在耶。三世无住。如何自谓得一
    生记。净名次以如理而诃。如无生灭云何
    言得菩提记耶。注云云者。经中有并。谓
    以众生草木圣贤而为并诘。如通凡圣及
    情非情。若弥勒如得授记者。一切众生小乘
    贤圣无情草木。亦应记耶。若众生等不得
    记者。弥勒亦然。何独众生及贤圣等有得不
    得。如不应同。如体既同记何不等。却覆并
    决理妙辞穷。所化机成能化久鉴。默受弹折
    状似招讥。是故讥云。勿起此见。三教菩提
    见心既破。净名为说圆实菩提。随要略明
    二十五句。遍一切法无非菩提。故云寂灭
    是菩提等。应约六即以释发心。而明寂灭
    及不二等。是诸天子闻菩提已。咸悟无生。
    是二大士更叩等者。弥勒用权以隐实。大士
    用实以隐权。故弥勒以说不退转行。如槌
    叩净名之砧。净名以诃一生补处。如槌叩
    弥勒之砧。互为槌砧成天子器。故得法忍
    由闻菩提。令难悟者等者。诸天着乐名难
    悟者。妙理微密。名难悟法。难悟之人悟偏
    渐法已自为难。闻圆菩提得无生忍。若非
    二圣槌砧之巧。焉令天子妙位斯获。岂独
    高位初心例然。以此而观弹诃不易。泛尔贬
    挫伤他善萌。等不知机应顺安乐行。犹须
    待问答以大乘。深爱法人尚诫多说说必
    有轨无违化仪。初寂忍衣。居大慈室。坐
    妙空座。方可能为善巧利他。如是利他名
    字位中已有巨益。何待五品乃至无生。又如
    来等者。次寄佛化小以明善巧。且据鹿苑
    而为渐初。一往称为不即说大。言种种
    者。四时七教盈缩不同。引导皆令离偏小
    着。无不咸使归会一乘。乃可名为大巧方
    便。文中语略但云种种。意该鹿苑至法华
    前。离着之言通七方便。故云然后开佛知
    见。是故已下更述化意。种种方便意在真
    实。真实得显方有所归。更以等者重述善
    巧用权之意。故前三教是异方便。莫不皆
    为显于法华。佛智等者。叹佛同体权谋叵
    测。权中之实难可思议。实权体融无能逮
    者。故以去重牒前文用方便意。结令钝根
    菩萨来至法华皆悉入实。是则弥显善巧
    之功。言寰中者。谓法界为域法王所都。
    法王无偏理性无外受化契理。名悟寰中。
    若作此环如庄子注。以圆环内空体无际。
    名为环中。今亦如是。如理无相无始无终。
    会此环空故云妙契。上二下。次寄文殊化
    外以明善巧。宝箧经下卷。因舍利弗叹文
    殊师利神力智慧不可思议。时富楼那语舍
    利弗。我亦曾见彼之所为。一时佛在?成崂?br> 城。时尼干子有六万眷属。我入三昧见百
    千尼干应当受化。往为说法。反见轻笑出
    ?恶言。于三月中无受化者便舍之去。尔
    时文殊化为五百异道师徒。往尼干所顶礼
    白言。我承名德自远而至。汝是我师我是
    弟子。愿。见哀纳。令我不见沙门瞿昙。不
    闻彼法。答言。善哉。汝已纯熟不久当解我
    调伏法。尼干告众。与此摩纳和合共住。互
    相问讯。彼有所说汝专听受。次第而坐用
    尼干法。文殊师利威仪殊特。于时赞说三宝
    功德。亦赞尼干所有功德。令彼亲附。后于
    异时知众已集。即便语言。我等所行咒术
    经书。若赞诵时瞿昙所有功德。入我经中
    来者。是瞿昙实功德。何以故。是瞿昙父母
    真正转轮王种。百福严身。生时地动梵王扶
    侍。自行七步口自宣言。一切众中唯我为
    尊。乃至广赞一代化物。渐次开解示其正
    法。五百外道得法眼净。八千外道发无上
    心。时文殊所化五百弟子五体投地言。南谟
    佛陀南谟佛陀。彼外道中未信解者。亦皆相
    效供养文殊。文殊领来至佛所已。佛为说
    法无不得益。如文殊鉴机先同后异。方得
    名为大巧方便。五明大精进者。初文略出。
    即以佛乘名为佛事。依乘起行名大功力。
    法华下引证也力能趣实故云勇健。依理
    起进故云难事。令佛轮王解权赐实。不动
    下引金光明果上精进。以况于因。不为二
    边所动。永不退入三恶不失实相正理。
    方名菩提萨?省H?收摺H?释踝右病1司??br> 缘能投身饿虎不惜身命。况余财物以此
    为因成无上道。虽得佛果精进不休。故
    于众中起礼身骨。故云虽得菩提犹尚不
    息。况余凡下端拱成耶。故不共法中有精进
    无减。上两观下。重约赐珠比决开权以明
    精进妙功能也。故佛轮王见小乘众破见思
    贼有微功者。赐事禅定无漏田宅。若见大
    士应破大惑获大智勋。故云功盖天下。于
    实法界顶开同体权髻。与实相明珠得法
    王记[?`/别]。法赐之极极在佛记。故云赏穷。施
    化之意意在开权。故云解髻。如此皆由大
    精进力

    止观辅行传弘决卷第六之三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