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诸宗部三 >
  • 止观辅行传弘决卷第四之三

    次食亦三。且望衣说。头陀此云抖擞。此十
    二事皆为抖擞十二过故。今文即二音俱举。
    放牧声者。三里之外使童小牧声。不闻住处
    堪修禅观。世有滥用其言者。远放木橛
    不闻堕声。得已复放每夜至三。是名头陀
    绝放木声。如盐官忍禅师造头陀经云。头谓
    烦恼头主。陀谓陀汰烦恼。此虽谬言犹胜
    放木。如斯等例江表尤多。分卫者。此云乞
    食。具如头陀中五种食法。谓常乞。一坐。节
    量。中后不饮浆。次第乞。今此且举五中之一
    故云乞食。七佛及方等皆云乞食者。如前
    四三昧中说。居阿兰若必须乞食。垦植耕种
    舂砻碓?。不受坏生贮宿残煮。畜八不净
    事涉四邪。污染檀越非兰若行。近代所置
    弥隔圣言。男女往来兼招讥丑。傥依佛教
    利益不轻。故十住婆沙云。乞食有十利。一
    自用活命自属不属他。二施我者令住三
    宝然后当食。三常生悲心。四随顺佛教。五
    易满易养。六破?x慢法。七无见顶善根。八
    见我乞食余者效我。九不与男女大小有
    诸事故。十次第乞生平等心。如诸释子本
    或是王。居尼俱类园去舍卫城半由旬许。
    入城乞食乞食劳妨。乃至下根许受檀越送
    食等者。故知住处不宜太远。譬喻经云。昔
    波罗奈去城五十里有山有五比丘居。平旦
    入城乞食。中后还山日暮乃至疲极不堪
    安禅。历年如此劳而无获。佛化为一道人。
    往至其所安慰之。答曰。四大之身去城道
    远。有何乐耶。止念毕命而已。化沙门言。夫
    道者。以戒为本摄心为行。贱形贵道朽
    弃躯命。食以支形守意正定。内学止观灭
    意得道。若养身纵情何得免苦。愿诸道人
    明莫乞食。吾当供养一日之粮。明佛送食
    五人食已俱得罗汉。是则住处亦为道缘。不
    宜太远。食为道缘此之谓也。故知如来非
    但应供。复为供应。外护送等者。僧中净食
    仍为下根。岂可安坐房中私营别味。或不
    病托病索众只供。无德称德击动檀越。
    虽曰许送受必自观。三品不收道何由致。
    观行食者亦约三等。夫事食则养色身资报
    命。理食则资法身养慧命。故平等大慧虚
    空法身凭兹而立。衣亦例然。初约上品者。
    所引大经亦是彼经斥三修文。如来法喜等
    者。辨异七方便等也。此之下释如来食也。
    引净名意者。谓于食起观能令食遍。彼文
    正以食为法界诃于事食。故南岳随自意
    中云。凡所得食。应云此食色香味。上供十
    方佛。中奉诸贤圣。下及六道品。等施无差
    别随感皆饱满。令诸施主得无量波罗蜜。
    又云。念食色香如旃檀风。一时普熏十方
    世界。凡圣有感各得上味。六道闻香发菩
    提心。于食能生六波罗蜜及以三行。净名疏
    中譬如熏药药随火势入人身中患除方
    复。菩萨观食亦复如是。以食施时食为法
    界具一切法。凡诸受者法随食入乃为冥
    益。或近或远终破无明。想为檀风亦复如
    是。次约头陀义立次第观也。下品支林者。
    问。应云圆顿何用支林。答。此则并前共
    为一法。第三约处者。雪山为上已如前说。
    头陀为中即十二头陀中处有四也。谓兰若
    冢间树下露坐。依此四处必须常坐。问。下
    中二处兰若义同。有何别耶。答。兰若西音。
    此云闲静。中处即是空迥地也。下处即是空
    迥住处及闲静僧蓝。十住婆沙明空迥处云。
    居阿兰若有十利。一自在去来。二无我所。
    三随意无障。四心乐兰若处。五少欲少事。
    六不惜身命具足功德。七离众闹语。八虽
    行功德不求恩报。九易得一心。十易生
    无障碍想。又云。阿兰若比丘有十事入塔
    寺。非如外道。一供给病人。二为病者求
    医。三为病者求看病人。四为病者说法。
    五为余人说法。六听法教化。七为恭敬供
    养大德。八为供给圣众。九为读诵深经。十
    为教他令读深经。住阿兰若怖畏之时应
    作是念。守善者虽行险道大海战阵安隐
    无患。又为护身无胜善其身口意业。以自
    守护。故佛告匿王。善守三业名善守护。复
    作是念。诸兽在山不善三业而无所畏。
    我之心智岂不如彼。又念佛故破一切怖。
    故在兰若毛竖者。念佛十号。又有四法方
    住兰若。一多闻。二善决定义。三乐修正忆
    念。四随顺如说行。论文更有五十法方应
    住兰若。若离下诫劝。邑者。国语云。管仲相
    齐制三十家为邑。此村落所圣之谓也。尚
    书大传云。凡宗庙有先王之主曰都无曰
    邑。此私斋堂义同无主净名云。或为邑中
    主。或作商人导者。此明菩萨利物无方耳。
    观心处者。七方便者如前。此开三草二木
    为此七位。开小草为人天。开中草为二
    乘。上草二木为三教菩萨。二草二木皆依于
    地。七种方便以实为本。故三草二木虽随
    其种性。各得生长。究其根荣莫非地雨。地
    圆理也。雨圆教也。据渐引入边称为方便。
    当位未转名不能到。最上处者即实相也。
    又一毫之善未趣菩提。名绝迹不到。横竖
    遍故与法界等。故云不动。亦离二喧如前
    所说。名之为静。不生七方便果。不起七
    方便因。又于圆果不生想着。名不生不起。
    大品若千由旬等者。大论十八释云。无方便
    菩萨虽旷野百由旬外。禽兽鬼神罗刹之所
    住处。百千万岁若过是数。若不知菩萨远
    离之法。发菩提心而作受着。是远离行佛
    所不许。真远离者不见远离相。是菩萨赞
    叹善哉善哉。是佛所说疾得菩提。若菩罗
    起着云。我所行者是远离行。若城旁者谁称
    美汝。当知是菩萨旃陀罗。染污菩萨似像菩
    萨人天中贼披法衣贼。求佛者应莫亲近。
    是堕增上慢。当知论意以深山取着。名为
    愦闹。城旁达理为不愦闹。故知起着之人
    以着心愦闹。为不愦闹。起二乘之心尚为
    愦闹。况复着心着于静处。愦者乱也。若称
    理者举足下足无非道场。方名上处。世有
    滥用隐朝市者有言无理。故知庄生但以
    约处而为上下。不识谛理上中下也。聚落
    者男女所居。嚣者喧也。实不等者对事辨
    异也。山林对中上二处也密室对下处也。
    以理斥事故云实不等也。○次息缘务者。
    务事也。今简随自意者。且约善恶无记以
    论。若约诸经非不须此。故二十五法通为
    四种三昧前方便也。故随自意依经方法众
    务亦息。吊庆等者。吊凶庆吉俯下仰上。低
    屈。昂申。造往。聘迎。说文云。造就也。聘问也。
    况复下举况。一吊一庆已损高踪。终日追寻
    何道之有。更结等者释名云。州者注也。郡国
    注仰也。风俗通云。州者畴也。畴类也。说文
    云。田界也。敦者劝也。孝传云。三州人者契
    为父子。长者为父。次为长子。次为幼弟。父
    令填河以造宅久填不满为父所责二子
    发誓。若必孝诚使填河有征。发是誓已河
    为之满。又萧广济孝子传云。昔三人各一州
    皆孤露?亩馈H?税祷帷S谝皇飨孪辔省D?br> 为断金之契。二人曰善。乃相约为父子。梁
    朝破三人离。五郡者。释名云。人所群聚曰
    郡。天子制地千里分为百郡。萧广济孝子
    传云。昔五郡人。谓中山郡常山郡恒州魏郡
    魏州。钜鹿郡刑州。赵郡赵州。此五人者少去
    乡里孤无父母。相随至卫国结为兄弟。长
    字元重。次叔重次仲重。次季重。次雉重。朝
    夕相事财累三千。于空城中见一老母。兄
    弟议曰。拜此老母以之为母。因拜曰愿为
    母。母乃许焉。事之若亲经二十四年。母忽
    染患口不能言。五子仰天而叹曰。如何孝
    诚无感。母忽染患而不能言。若我有感使
    母得语。应时能言。谓五子曰。我本是太原
    阳猛之女。嫁同郡张文坚。文坚身死。我有
    儿名乌遗。七岁值乱遂亡所之。我子胸前
    有七星之文。右足下有黑子。语未竟而卒。
    五子送丧会朝歌令晨出。忘其记囊谓五子
    所窃。收三重禁二重。诣河内告枉具书
    始末。河内太守乃是乌遗。因大哭曰。吾生不
    识父母而母为他所养。驰使放三重。后
    奏五人为五县令。世孝虽尔。今出家之人
    舍所亲弃恩爱。居兰若修三昧。更结异
    姓以为兄弟父母。如彼三州五郡者诫之
    诫之。倒之甚矣。故引倒裳等以喻之。毛诗
    刺齐云。有挈壶氏知漏刻之官。漏刻不节
    君臣服乱。而倒裳求领礼度昏乱。今以此
    意斥颠倒耳。三伎能等者。伎字应从女谓
    女艺也。从人者害也非今文意。医方卜筮
    等者。医者疗病工也。方谓方疏。卜者除疑
    也。周礼云。卜以决疑不疑何卜。筮者决也。
    泥塑刻木。填彩描画。弹棋围棋。书谓六书。
    释名云。书庶也。纪庶物也。书亦曰着着万
    物故。周礼有六书。谓指事像形形声会意
    转注假借。思之可知。咒诅禁术以有此用
    故致害己。美角折皮文披。膏有明故煎。铎
    有声故毁。摇之令鸣以宣教令。文事振木
    铎武事振金铎。刘子云。龟以智自害。翠以
    羽自残。丹以含色磨肌。石以抱玉碎质。
    ?经云象为牙死。犀为角亡。翠为羽自残。
    麋鹿为皮肉害。人引庄子云。不用以为全
    生之大用。语同意异。我佛法中藏?曜隐
    厚德。全无生应法界方名大用。故知庄以
    燕支离肩高于顶颐隐于脐五管在上。若
    赐疾者粟我则有分。若差役者兵我则无
    用。是名全生之大用。全此残疾者生。未知
    何用。无德可隐例亦不成。而当树林招鸟
    等者。经云。譬如大树众鸟集之则有枯折
    之患。腐败肉也。譬如苍蝇集于臭肉反增
    肉臭。岂不下双合二譬。摧折合树林。污辱
    合臭肉。如是之人摧折自行污辱三宝。坏
    枝叶曰摧坏贞质曰折。事理失故。问答胜
    负者。负者不克。又负者问不测答答不称
    问。皆名为负。又荷之在背为他所负。故
    名为劣。庄子曰。有力者负而趋之。而昧者不
    觉。昧暗劣也。以胜负故因法致失。累世怨
    雠所生之处。常相中害。为是义故胜负过
    深。如贤愚经。佛与比丘向?成崂氲揭缓?br> 边。见五百牧牛人及五百捕鱼人。共挽一
    鱼。身有百头驴骡等类。众人惊怪。佛至其
    所。三问云。汝是迦?忱璨弧=源鹧浴J恰7鹞省?br> 教汝者今在何处。答。在阿鼻地狱。阿难白
    佛。何故问鱼以为迦?忱琛7鹧浴9?ュ纫?br> 佛时有婆罗门博达多闻。生于一子唯不
    胜沙门。父临终时嘱其子曰。汝慎勿与
    沙门论议。父殁后母教言。汝识见高明有胜
    汝者不。答。唯不胜沙门。母问。汝何以不
    胜。答。彼若问我。我不能答。母言。汝作沙
    门学得竟还来。便从母语少时学通三藏。
    母问。胜未。答。彼若问我。我未与他等。母教
    言。更论议时当骂辱之。后时论屈便骂言。
    沙门识见剧于百兽。如是非一故受鱼身。
    其头百状佛言。贤劫尽犹故未出。阿难及大
    众闻已皆言。口业不可不慎。尔时牧牛捕
    鱼人者。今合掌向佛闻说善来得四果者
    是。常人胜负招报不轻。况三昧者弥为妨
    乱。领者录也理也。亦受也。持者记忆也。事功
    曰劳。吕氏春秋曰。劳者精神则散也。今以
    事倦为劳非功劳也。诗云。在心为志。倦
    者不力也。暇者闲也安也。心性如水真理如
    珠。缘务如搅虑生如浊迷理如昏。虑速迷
    真何能闲安修止观也。此事尚舍等者。举
    益况损。学正经论领持忆记等。助道有
    益尔时尚舍。况人事等而不舍耶。若非修
    习三三昧时。多闻增智慧多闻是道场。以
    如说行起于多闻。广读诸异论则知智者
    意。闻不习观尚得远为信行乘种。岂有不
    学而成三昧。若寻常行人有引此者。不应
    尔也。但胜负是非一向须废。若外学者。小
    乘教中十二时许为伏外道一时习外。若
    大乘中初心菩萨一向不许。净名云。若好杂
    句文饰者。多是新发意菩萨。此斥不许习
    外。且令进行至六根净位。学应不难。诸
    业虽有力等者。借彼业文以成理观。大论
    第五释业中云。生死轮载人。诸烦恼结使。
    大力自在转。无能禁止者。诸业虽无量不
    逐不作者。如风不入实水流不仰行。伎
    术者。术者道艺也。理观则以神通而为道
    艺。未得圣果不得修通者。以神通法于佛
    法为伎能。今未得道不许修学。如息伎
    术也。佛因调达未得圣道得通造逆。是
    故佛制。若实得道尚自不许无事现通。如
    阿含中佛告比丘。若现通者有三过患。一
    令不信者言有瞿昙乃至梵天皆能现变。
    二者诸不信者言有干陀罗咒能观他心。三
    者教诫通。若使现者唯我能为。修三昧者
    忽发神通须急弃之。有漏之法虚妄故也。
    言障般若者。种智般若自具诸法。能泯诸
    相。未具已来但安于理。何须事通。若专于
    通是则障理。习学观中瓦砾亦是大经春池
    喻中。如前学问。问答中所引习学。即此中
    意也。乃至不应于彼小迳中学者总斥也。
    未得无生而习世智者无益于道。如僧
    镜录俗学无裨录中云。婆尔尼外道自造声
    论。教一弟子。其师死后却事弟子。学此声
    明。终朝受杖而不能得。有阿罗汉见而笑
    之。本所造论而学不得。大论曰。习外道典
    者。如以刀割泥。泥无所成而刀日损。又
    云。读外道典者如视日光令人眼暗。是
    故文中令至佛眼一切种智。何法不备。问。
    前持戒等三明观心义。皆约三谛以显极
    理。何故此中生活但对于爱。人事但对于
    业。伎能以对事通学问以对世智耶。答。亦
    应准前。今寄此四并但从事者。即此四事
    以为能妨。还以三谛而为所妨。准于伎术
    习学观中云。如得如意珠及一切种智。故
    知爱业所妨亦同第五善知识中大因缘
    等者。付法藏文末云。习近圣法得至涅??。
    由善知识。又云为得道全因缘者。是真善
    知识。又如阿难白佛。善知识者是得道半
    因缘。佛言。不也。善知识者是得道全因缘。阿
    难当知。此阎浮提除大迦叶舍利弗。其余众
    生若不遇我。无解脱期。是故我言善知识
    者能大利益。增一云。莫与恶知识与愚共
    从事。当与善知识智者而交通。若人本无
    恶亲近于恶人后必成恶人。恶名遍天下。
    善知识反此。是故应亲近。大论有二因缘
    得无上道。一者内自思惟。二者得善知识。
    大经十八?王来至佛所。佛告大众。菩提近
    因莫过善友。?王不遇耆婆当堕阿鼻。
    此即通叙须善知识之来意也。释中先事
    次理。初事善知识中。初言外护者。自己身
    心为内望他身心为外。为外所护故名外
    护。言同行者。己他互同。递相策发。人异行
    同故名同行。言教授者。宣传圣言名之为
    教。训诲于我名之为授。又上言被下名
    之为教。教于所受名之为授。通言知识
    者。法华疏云。闻名为知见形为识。是人益
    我菩提之道名善知识。若深下正释。简随
    自意者。方法少故可自营理不废进修。故
    不必须。道俗咸得故不简白黑。但能等者。
    薄德仰他故为营理。谁能纯善劝莫见过。
    未堪违顺劝莫触恼及莫称叹。言帆举
    者。如船得帆所进过常。藉小精进过实
    称扬。名为帆举。忽生受着翻致损失。虽本
    无心坏器易坏。内防魔事外杜?x衿。三昧
    法船方达彼岸。今赞小善者是泛尔常人。
    非专为他三昧者外护。则自除嫉妒发彼
    善根。如母养子等者。母虽慈养子必策。虎
    虽猛衔子必宽。外护知识如母如虎。将护
    行者如勿举勿恼。旧行道人等者。若未亲
    行暗于可否。一向混俗不了开遮。又何但
    专令外护护己。亦应善须将护外护。如增
    一第三。佛在给孤。告诸比丘。应当恭敬檀
    越施主。如孝顺父母养之待之。施主能成
    戒定智慧。多所饶益。于三宝中无所?
    碍。能施四事。故诸比丘慈心于檀越。小恩
    尚不忘何况于大者。应三业精勤使彼施
    主福不唐捐。终获大果名称流布。亦如迷
    者得指示路。亦如怖者与无忧畏。无归与
    覆。乏者与粮。盲得眼等。二同行者。随自意
    安乐行云未必须者。如随自意依经修行
    有亦无妨。不制同伴故未必须。余善恶等
    有无无妨。若安乐行行三七日。一向不用。
    若行常仪亦可通用。如云得好同学共
    读诵经。于余三中。有决须伴者。如云不
    眠不散等。律中常仪尚须同行互相策进
    互不相恼。故云?衬?衬峁病D酥潦??吠?br> 须求共行。增一云。迦叶等名将诸比丘
    行。佛告诸比丘。人根不同。善者善者共同。
    恶者恶者共同。如乳与乳共。乃至醍醐醍醐
    共。粪与粪共。故舍利弗与智慧者共。乃至
    罗云与密行者共。调达与恶行者共。若二
    日齐功则一朝空过。故今修昨行名之为
    故。加行胜昨乃名日新。切磋琢磨者。尔
    雅云。金谓之镂。木谓之刻。骨谓之切。象谓
    之琢。玉谓之琢。石谓之磨。六者皆治器之
    名也。今谓互相切磋使成法器又释训中
    云。如切如磋道学也。人须学以成德如琢
    如磨自修也。人须修以立行。自学自修阙
    勉他意。前释正当今文意也。故相切磋日
    成一日。同心齐志等者。谓二人相假一失则
    俱坏。如度大海帆柁相须。互相敬重如视
    世尊等者。若相尊敬则道法互增。故大论八
    十一云。佛告阿难。菩萨摩诃萨共住相视。当
    如世尊。何以故。是我真伴如共乘一船。彼
    学我学。三教授者。三知识中此最为难。夫为
    导者必具目足。若行解不均安能利他。故
    从初文正示教授善知识相。从于诸下简
    示不须教授之人。如是尚可教授于他。故
    得自行无所妨难。又行解具足德在于彼。
    谓益我者但在于解。是故文中且举能说
    转人心者。于十境中皆是非道。十乘观法
    方名为道。道前方便复有内外。故善内外
    方应善知。准禅门中二十五法为外方便。
    又有五法为内方便。一者止门。二验善恶
    根性。三安心法。四治病法。五辨魔法。今
    文不立者。魔病二境即是第四第五。业境即
    是第二。初及第三此约理观。如安心中。彼
    约事止及以事安。故此不用。又今文不立
    内五方便者。以十种境界为内方便。故上
    文云。二十五法为外方便。亦名为远。故知
    对于十境为内为近。又于外中?二十五
    而分内外。具缘一向是外。呵欲弃盖义兼内
    外。调五事中亦内亦外。眠食在外余三在
    内。行于五法一向在内。通塞等者。方便得
    所为通。方便背行为塞。十境互发十乘增
    减。一一法中皆有通塞。若能善此通塞妨
    障。复善说法导达人心。方可名为教授知
    识。示教利喜者。指授为示教诏为教。令彼
    得益为利。见他得利心生喜悦为喜。亦
    可前二属己后二属他。彼此合论称善知
    识。次观心知识中。初引经示相。经问。何者
    是善知识。佛言。佛菩萨阿罗汉是善知识。六
    波罗蜜及一切法法性实际。皆云是善知识。
    法性能令人至菩提故。六度能成办法性
    故。三乘圣人能以六度令菩萨行得作佛
    故。是故并名善知识也。论问。小乘道异云
    何是善知识。答。有小乘人先来求大。观知
    应成大者。亦为说大。此则实行亦有能说
    大者。为善知识。若准此下文唯内秘外现
    方可通用。何妨此中亦是内秘。降此之外。
    若准下文但是真谛善知识耳。今各下开对。
    初如佛下佛菩萨中开三。初外护者。诸佛威
    神望我为外。次同行中报身不思议功德为
    璎珞。丈六相好为垢衣。生灭道品为粪器。
    示同见思名为和光。本为益彼名为利物。
    何者。引出宅已示尊特身说难思法。弹诃
    洮汰得授记[?`/别]。始终共同利岂过此。三教授
    者正当其理。是故不须以事显义。次六度
    中开二者。助道望正故助名外。助能护正
    令不退没。是外护义。正助合义如下助道
    中正助合行。合即是同故云同行。言不失规
    矩者。对转兼具及第一义。增减得所皆中
    规矩规圆矩方。即以方助圆。次开法性三
    中。法性本净我无始迷。故迷成自望净为
    他。自非内熏何能生悟。故知生悟力在
    真如故以冥熏为外护也。从始至终智境
    冥一。即名同行。又智同境故。故名同行。未
    见如盲由无教授。智目无僻义同教授。境
    智不差名为无僻。此则下结示。先结数。次
    示法门处。初示数者。于经三文既各开三。
    并前初三故成十二。前三次三等者。最初
    释三正是约事。九中初三。既是诸佛菩萨为
    三。故亦是事。九中后六既约六度法性。以
    立三名。故名为理。初引大品已开成九。是
    故本三不须更数。对谛对悉意亦可知。次
    示处者。今既义开以对三谛。如华严中普
    贤文殊及弥勒等。并是中道善知识也。亦得
    是圆三谛知识。余者多是俗谛所摄。但彼知
    识无二乘人阙真谛义。若次第行在十住
    中。以彼顿部斥为魔故。是故彼经无小知
    识。若依菩提流支法界性论。善财初于可乐
    国土于德云比丘所闻光明观察正念诸佛
    三昧。以对初住。乃至第四十二于弥勒所。
    闻入三世智正念思惟庄严法门。以对妙觉。
    若必定依菩提流支。经云善财亲近三千大
    千世界微尘数善知识。如何对位以应尘数。
    且依一家如前所释。此等下简判者。三谛
    俱云是善知识。既引善财入法界证。?可
    得是别圆两义。罗汉之人岂是知识。是故简
    云虽同名知识。依华严经仍斥为魔。故十
    魔中列为三魔。虽通名魔权实难测。是故
    复更简实存权。权者仍得名真知识。实者
    进退存于两名。是故更以别教况释。别教
    失意尚名为魔。况二乘人而非是魔。况复
    藏通两种菩萨。若半与半夺并例二乘。如世
    俗中善经论者。尚能示人菩提正路。况阿
    罗汉顿同于魔。圣教抑扬不可一向。如譬
    喻经第二云。昔有大家冬收千斛埋在地
    中。春开为种了无有谷。唯见一虫大如
    牛。无手足头目如顽钝肉。主人大小莫不
    皆怪。出着平地问是何等终无所道。便以
    铁刺一处。乃云欲识我者着大道边。便如
    其言。后有五百骑服饰尽黄。驻马问曰。谷
    贼。汝何以在此。乃答言。食他人谷持我在
    此。语极久便去。主人问。是何人。答。是金精。
    向西三百步。树下有石瓮满中黄金。主人
    往掘果得黄金。欢喜不已将谷贼归。主人
    得金既是神恩。欲更设供养。谷贼曰。前不
    语姓名者欲示黄金处。我当转行福于天
    下不得久住。言已不见。经不合喻意亦
    可见。今略合之。谷贼者名利法师也。有口
    无手足等者有解无行也。地中谷者库中
    财物也。库中财食本供净田。故云种子。春
    开为种者欲供净田也。食却谷者受常
    供也。大小不识者施主不简田也。平地者
    常行立处也。问不语者常处空闲不讲说
    也。铁刺语者闻利许讲也。道旁者讲堂也。
    五百骑者都讲五体也。纯着黄者讲纯都
    唱佛经也。共语者为唱经也。经中还呵为
    利之人。不应处座而说妙法。故云谷贼汝
    何住此。答食谷者还自解释利养难销。主
    人问者施主决疑也。答是金精者云都讲
    所说能诠实相。西树下者西主秋藏秘密
    藏也。三百步者三毒也。树者生死也。理在烦
    恼生死故也。掘果得金者主人依教修行
    得见理也。将归留住者施主虽知法师违
    教。为报法恩更欲供养。谷贼辞者法师初
    来不说已无行者。欲觅讲处耳。不肯住
    者生惭愧也。福天下者更求讲处也。为
    利尚尔。况别教等贬同于魔。以圆形之故
    使耳。又实行二乘亦得名为善知识者。如
    大论云。诸菩萨支佛声闻中信方等者。如
    法而说亦名善知识。又如大品转教。虽是
    被加利益于他。亦得名为真善知识。但是
    半等者大略而言。若约三惑但断见思。仍
    为未半。约由旬譬已为过半。约惑为譬具
    如第七。今且据半教所诠。一往说耳。何必
    的须惑等中半耶。圆教三种者。圆外护等三
    是真知识。三昧菩提心等者。已料简善知识
    魔。余之二魔例此料简。是则圆教三昧菩提。
    方名真实三昧菩提。前之三教三昧菩提。或
    实或魔。如上(云云)。○第二诃五欲中。文五义
    五意唯在一。五义又二所谓事理。下去文意
    与五缘同。先事次理。系者绊也。五中一一
    皆约依正二报。有情无情。而生于欲。贪色
    者。论云。譬如有人贪着好果。上树之时而
    不肯下。时人倒树树倾乃堕。身首毁坏因
    兹而死。是故须诃。眸者眼珠也。睐者旁视
    也。又云。眸者目童子也。孟子云。心中正则眸
    子明。翠者翡翠也。异物志云。巢于高树离
    地六七丈。夷人下之取其子。说文云。赤雀
    形大如燕翅羽碧色。今从翅色以名眉色。
    皓者白光。亦尤白也。如难陀为欲持戒者。
    入胎藏经云。世尊在迦?陈蕹恰7鹬?淹邮?br> 戒时至。至门放光照宅。难陀云。必是世尊。
    遣使看果是世尊。难陀欲自看妇云。若许
    出看必令出家。即牵其衣难陀云。少时
    还妇云。湿额未干须还。答如所要。佛令
    取钵盛饭盛饭出佛已去过与阿难。阿难
    言。谁边得钵。答言。佛边得钵。阿难言。还
    送与佛。难陀即往送钵与佛。佛令剃头。
    语剃者言。勿持刀临阎浮提王顶。又念且
    顺世尊暮当归去。佛知其念化作大坑。如
    其命终何得归也。佛告阿难。令难陀作知
    事。阿难传佛语。难陀言。知事者如何。阿难
    曰。于寺中检校。问。何所作。答。诸比丘乞食
    去。应扫地洒水取新牛粪净土。防守失
    落与僧闭门户等。至晓当开门扫洒大
    小便处。僧去后。欲为僧闭门。闭西东开闭
    东西开等。念曰。纵有失落我为王时。更造
    百千好寺倍于今日。即便还家从大道行。
    恐佛还乃从小道。仍逢佛归隐树枝。风吹
    身现。佛问。何故来。答。忆妇。佛却将出城至
    鹿子母园佛问。汝曾见香醉山不。答未见。
    佛令捉衣角飞。须臾见山。山上有果树。树
    下有雌弥猴无一目被烧竟。佛问。何如
    天。答。天无欲何得比此。问。汝见天不。答。
    未见。佛令捉衣角寻至三十三天。令游观
    至欢喜园。见?榕?凹?缓显暗取<?种?br> 音声。有一处天女无夫。问佛。佛令问天。
    天答佛弟难陀持戒生此。当为我夫。佛问
    难陀。天女何如孙陀利。答。天比孙陀利如
    以孙陀利比瞎猕猴。佛言。修梵行有斯
    利。汝今持戒当生此天。时佛共还逝多林。
    时难陀慕天宫修梵行。佛告众僧。一切不
    得与难陀同其法事。一切比丘皆不与同
    住坐起。自念阿难是我弟。应不嫌我即往
    共坐。阿难起去。问言。弟何弃兄。阿难言。然
    仁行别故相违耳。问。何谓也。答。仁乐生天
    我乐寂灭。闻已倍生忧恼。佛又问。汝见捺
    落迦未。答。未见。令捉衣角便见诸狱皆
    有治人。有处无人问佛。佛令问狱卒。狱
    卒答言。佛弟难陀为生天故修行。暂在天
    上还来此中受苦。难陀惧而泪下如雨。白
    佛述其事。佛言。为天乐修梵行有是过。
    佛与还逝多林广为说胎相。难陀因始发
    心。为解脱故持戒后得阿罗汉果。若入众
    中。先观女人以余习故。今且从过边不
    论得果。国王耽荒无度等者。大者曰国。小
    者曰邦。以一贯三名之曰王。三谓三才。
    即天地人。以俗中不知有三界诸天故也。
    即频婆娑罗王以欲色故身入怨国。在?H
    女梵摩房中。优填王以欲色故。截五百仙
    人手足。出大论十九。耽者。尔雅云。久乐也。
    若从酉者?酒字耳。荒者纵乐无厌也宗尊
    也。庙貌也。谓尊貌之所居。社谓后土。土者
    吐也。土之所生如口吐物。即地神也。国语
    云。平九土故祀以为神。田正也。又云。戴黄
    天而履后土。土地广不可尽敬。故封为社。
    稷谓五谷总名。即五谷之神也。故天子所
    居。左宗庙右社稷。布列四时五行。故以
    国亡为失社稷。既入怨国及?H女房。故社
    稷坏也。此间下次引此土耽荒之例。赫赫盛
    也。如此盛周为欲所灭。褒姒者。昔夏后氏
    之衰有二龙止于夏庭。自言。余褒姒之二
    先君也。龙亡而[?k-未+牙]在柜而韫之。夏亡以此
    器传于殷。殷亡又传于周。三代莫之敢发。
    至于幽王末年发之。[?k-未+牙]流于庭。使妇人裸
    而噪之。化为玄鼋入王后宫。后宫有未龀
    童女遭之。既笄而孕。无夫而生。惧而弃之
    于路。有夫妇夜闻其啼哀而收之。遂亡奔
    于褒国。褒人赎罪请入童女于幽王。女出
    褒国故云褒姒。幽王三年于后宫见而爱
    之。生子伯服。乃废申后及太子。立褒姒与
    伯服。姒不好笑。笑则百二十媚。幽王欲其
    笑打贼鼓举锋火。诸侯悉至而无寇。姒乃
    大笑。幽王数为之。诸侯后遂不至。至十一
    年申侯与犬戎共攻幽王。幽王举锋火打
    贼鼓征兵莫至。遂杀幽王虏褒姒。尽取
    周赂而去。申侯乃与诸侯立太子。贪狼者
    贪心如狼也。声欲者。声相不停。愚夫不解
    积聚生着。娇媚妖辞等者。如婆沙中云。佛
    未出时。帝释常诣提波延那仙人所听法
    舍脂念云。帝释舍我欲诣余女。隐形上车
    到仙人所。帝释见乃语言。仙人不欲见女
    汝可还去。苦不肯去。帝释以莲荷茎打之。
    舍脂乃以软语谢帝释。诸仙闻声起欲。螺
    髻落地失通。乃至世间一切染语皆生人欲。
    故应诃之。丝竹弦管等者。自古有乐不出
    八音。土曰埙。今童子犹吹之。匏曰笙皮
    曰鼓。竹曰管丝曰?。石曰磬。金曰锺。木
    曰?恰K?宰骼值靼艘簟8娜诵爸救??br> 正性。移风易俗。今之乐者并郑卫之声。增
    狂逸坏正性。是故须诃。如论云。五百仙人
    在雪山中住。甄迦罗女于雪山浴而歌。闻
    其歌声失诸禅定。心醉狂逸不能自转。在
    指者为环。在臂者为钏。铃佩等并取以饰
    女身者发声。故能生欲。次香欲中言郁?
    者。?香繁貌也。氛氲祥香也。芬芳香杂气
    也。酷烈亦香盛貌也。郁毓软美之香也。于依
    正香并不应着。人谓着香少过今则不
    然。开结使门杜真正路。百年持戒能一时
    坏。大论云。如有罗汉入龙宫受龙请食。
    余钵令沙弥洗。钵中残辄嗅之甚香美。便
    作方便入绳床下。手捉床脚俱入龙宫。龙
    言。何以将未得道者来。师言。不觉。沙弥得
    食美。见龙女香妙端正无比。生大染着。内
    心发愿。愿当作福夺此龙处。龙言。勿复
    将此沙弥来。沙弥还。一心修施戒愿早成
    龙。是时绕寺足下水出。自知龙业已成。至
    师本入处大池边。袈裟覆头而死。变为大
    龙。福德大故即杀彼龙。举池尽赤。未死之
    前师及徙众诃之。答言。我心已定。师将众
    僧就池看之。叹云由着香故致使尔也。
    复有比丘着池华香。为池神所诃。后人拔
    坏池神不责。比丘反责池神。神云。比丘如
    白净[叠*毛]有黑易见。俗如黑物人所不见。
    何足可怪。味欲中珍贵也。即妙味也。肴字
    正从食者非今意。诗传云。非谷而食者曰
    肴。肴?也。说文从肉者啖也。肥腴者。说文
    云。腹下肉也。津润也。腻等并脂膏之类。以
    着味故当受洋铜灌口。以着味故堕不净
    中。如一沙弥心常爱酪。檀越供僧沙弥每
    得余残。爱着不离。死生余残酪中。师得罗
    汉。僧分酪时云。徐徐莫伤爱酪沙弥。人问
    其故。答言此虫本是我沙弥。以爱酪故生
    此酪中。为是义故。应须诃味。触欲者。生
    使之本系缚之缘。何以故。余欲于四根各
    得其分。唯此触欲遍满身受。生处广故
    多生染着。此着难舍。若堕地狱还以身触
    受苦万端。此触名为大黑暗处。论云。如劫
    拨仙人经云。过去有仙名曰劫拨。得五神
    通。王所敬重飞行往反。王自捧仙布发与
    行食。手自斟酌积有岁年。王有务远行。王
    有一女端正无比。王告女言。吾奉事仙
    不敢失意。吾今远行汝供如我。彼仙飞至
    女以手擎坐着按上。触女柔软即起欲意。
    欲盛失通步行出宫。众人集看。王闻往看稽
    首说偈诃仙人。仙人言。实如所言。此五过
    患者下五譬如文。又摩诃衍云。哀哉众生常
    为五欲之所恼乱。而犹求之不已。如狗
    ?枯骨如践毒蛇。此五欲者。与畜生不
    异。龄者年也。观心诃欲者。初文举欲能生
    三谛。常无常等即是二边。第一义谛即是中
    道。欲中既有三谛之味。何不观之令生观
    解。而但着世间?恶欲染。一何误哉。故大论
    下明欲中亦生无量诸见。欲是钝使。复更
    生于无量诸见。利钝具足咸生欲中。此为
    下文三观所观之境。今观下即能观之观。次
    第观中。先明空观即析体不同。且此二空
    岂与老庄同耶。庄曰。五色乱目使目不明。
    五声乱耳使耳不聪。五臭乱鼻因悛中颡。
    五味??口使口厉爽。取舍滑心使性飞扬
    此五生害害于五根。老语大同。彼教虽云
    害生不知害生之本。唯知为五所害永
    迷去害之方。悛字(七全切)??字(竹救切喙也喙字许秽切口也)当
    知老教未始无色奚尝不盲。乃至滑心亦
    可比说。假观中云犹名受入色空者。斥前
    空观。若不能了色中一切佛法。但名领受
    取着色空。中观可见。故释论云下重斥小
    也。故知二乘不见色实。深诃下出理诃之
    意。事中诃欲复兼圆理。方可得为圆家方
    便。故云意在于此。人不见此用是文为。上
    下咸然请垂致意

    止观辅行传弘决卷第四之三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