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诸宗部三 >
  • 止观辅行传弘决卷第一之一

     (济行之教有宗信教堪辅行。显教之行符理验
     行可传弘。行何所弘非众教不立。教何所辅
     非妙行莫诠。乃渐以三闻全教行一辙。若
     咨禀口决若审理要决若设征决疑若取类决
     择若引广决略若摄广决正若决疏文势若决
     通观道若案文判失若准部断谬。揽斯众旨
     辄为首题。聊申所传不遗先见)
        唐?沉晟趁耪咳皇?br> 问曰。有何因缘辄集此记。答。事不获已。
    述此缘起凡有十意。一为知有师承非
    任胸臆异师心故。二为曾师承者而弃根
    本随未见故。三为后代展转随生异解失
    本依故。四为信宗好习余方无师可承
    禀故。五为义观俱习好凭教者行解备故。
    六为点示关节广略起尽宗要文故。七为
    建立师解使不沦坠益来世故。八为自
    资观解以防误谬易寻讨故。九为呈露
    所解恐有迷忘求删削故。十为随顺佛
    旨运大悲心利他行故。此之一部前后三
    本。其第一本二十卷成。并第二本十卷成者。
    首并题为圆顿者是为异偏小及不定故。
    其第二本即文初列窃念者是。其第三本题
    意少异。具如后释。初云止观明静者是。今
    之所承即第三本。时人相传多以第三而为
    略本。以第二本号为广本。一往观之似有
    广略。寻讨始末纸数乃齐。应以第三为
    再治本不须云略。尝于听次谘决所闻。
    并寻经论思择添助。非率胸臆谬有所述。
    准释经论。皆分三段。今文正说尚自未周。
    信无第三流通明矣。唯开章前章安着序
    可为序分。开章已去为正说分。旧第二本
    将序及正合为十章。故文初云窃念述闻
    共为十意。言窃念者谓私窃兴念。序有五
    意。一商略。二祖承。三辨差。四引证。五示处。
    言述闻者谓记其所受。正说亦五意。一开
    章。二生起。三分别。四料简。五解释。以将己
    序及所听闻合为十段意似未稳。故再治
    定没斯次第但成序正。又于序中唯发起
    等无归敬者。推功于师述记而已。若就大
    师正说文中义开三段。则前六重以为序
    分。正观果报以为正宗。起教化他为流通
    分。旨归既是化息归寂。非三所摄义似流
    通。疏中约行尚对三学以为三分。今亦例
    彼义开于三有何不可。今且依前二段为
    正。于初序中加序所闻时处等事以为通
    序。用旧祖承人法等事以为别序。即再治
    定之正意也。不得复用商略等五。以为次
    第而分再治时处等文。故再治定回旧商
    略以为圆证。故下用此商略文云。今依经
    更明圆顿。言依经者正当引证证圆顿
    竟。请证余二。即设问云。余三昧愿闻诚证。
    第二本中阙此问也。故第二本商略文云。略
    引佛经粗彰圆意。故知商略不异引证。故
    再治定没商略名回为引证。若将前本商
    略等名次第属对治定本文。则使止观明静
    等文便为徒设。况将商略以对祖承深为
    未可。是故须废旧章次第。今再治定加通
    序者欲类结集传述所闻法体等五。故不
    同旧商略居初。已述新旧有无次第。所以
    改称摩诃名者有二义故。一者为对俗兄
    出小止观。二者为存梵音兼含之富。故大
    论云。言摩诃者名含三义。谓大多胜。依疏
    四教释比丘位则非今意。用此三名释圆
    三观正当题旨。大是空义多是假义胜是
    中义。是故改从兼含之名。以题一心三观
    之部。若尔。何异圆顿改从摩诃。答。圆顿之
    名虽异偏渐。其言通总阙于含三。故改此
    土单浅之音以存彼语多含之称。以是应
    知止观二字无非摩诃。即是一心三止三观
    之止观也。故知总揽一部以为首题。始自
    大意终于旨归无非摩诃之止观也。是
    则题名是总十章为别。于十章中则大意为
    总余八是别。故知总别自行因果化他能所
    咸是摩诃妙定慧也。何者于总释中发心修
    行自行因也。次感大果自行果也。次裂大纲
    化他能也。既有能化必有所被。文略举能
    以摄于所。能所事毕同入旨归。于别释中
    始从释名终至正观自行因也。次果报章
    自行果也。起教一章化他能也。所被义当化
    他所也。后三大章其文阙略义意同前总中
    后三。是故后文略而不说。初序分为二。于
    通序中虽类集经通中五事既是私记。故
    阙同闻。于中为六。初之四字述所闻体。止
    观二字正示闻体。明静二字叹体德也。谓
    止体静观体明也。始终十章正观十法莫非
    止观体咸明静。则通指一部以为所闻。如
    法华经本门迹门无非妙法体咸真实。前代
    未闻者明能闻人。反以他往显成我闻述
    己兼他语现及往。故云前代。今章安闻已
    远沾余世后代可闻。所言代者虽义立三
    十年今取代更为异世义。异世弘法世世
    有之故云代也。自汉明夜梦洎乎陈朝。凡
    诸著述当代盛行者溢目。预厕禅门衣钵传
    授者盈耳。岂有不闻止观二字。但未若天
    台说此一部。定慧兼美义观双明。撮一代教
    门攒法华经旨。成不思议十乘十境。待绝
    灭绝寂照之行。前代未闻斯言有在。故南山
    叹云。唯衡岳台崖双弘禅慧。岂南山[言*舀]附
    而虚授哉。智者二字即是教主。幼名光道亦
    名王道。此从初生瑞相立名。法名智?。?
    静也。即出家后师为立号。从德为名故用
    静义。后授晋王菩萨戒品。因即为王立法
    号云。大王。纡遵圣禁名曰总持。王曰。师
    传佛法灯称为智者。今从后说故云智者。
    大隋等者说教时也。诸经既多乃通云一时。
    则该乎长短摄彼精?。今唯一部故别指
    大隋。隋受周禅。姓杨氏。本弘农华阴人也。
    初从周太祖起义关西。位至大司空封隋
    国公。讳坚。后即帝位因号隋国。隋字玉篇
    加工者待过反。字本无走。唐祚既兴谓隋
    已走是故加之。开皇者年号也。皇大也。尔
    雅云。皇者匡正也。极也。大也。壮盛貌也。荆
    州等者即说处也。玉泉寺者。初梁太平二年
    魏主令宇文泰。破梁元帝二十万众。大师时
    年十八。至襄州果愿寺依乎舅氏而出家
    焉。至陈太平三年时年二十。进受具足。依
    慧旷律师通于律藏。至陈干明元年始入
    光州依思禅师禀受禅法。时年二十三。至
    陈光太元年辞师入邺。时年三十。至陈太
    建七年初入天台。时年三十八。至太建九
    年敕置修禅寺。至十三年帝请出邺。至
    陈贞明三年即隋开皇十一年。旋荆置寺以
    答地恩。初名一音后改玉泉。泉色如玉因
    以名焉。寺者。西方云僧伽蓝此云众园亦
    通名精舍。此间方俗通以九司官舍曰寺。
    谓有法度之处也。故以法度之称以名精
    舍。至十四年时年五十七。于彼玉泉而说
    止观。次重明分齐。初明时分齐。一夏者通
    举始终策修之限。开演称赞故曰敷扬。二
    时朝晡也。慈[雨/注]者慈心所说如[雨/注]大雨。若
    以生法二缘说则有穷。以无缘慈心无依
    倚恣乐说辨故曰不穷。位居五品乃是观
    行无缘慈也。[雨/注]者如大论第五评四法师偈
    云。多闻辩慧巧言语美说诸法转人心。自
    不如法行不正譬如云雷而无雨(其一)广学
    多闻有智慧讷口拙言无巧便。不能显发
    法宝藏譬如无雷而小雨(其二)不广学问
    无智慧不能说法无好行。是弊法师无惭
    愧譬如小云无雷雨(其三)多闻广智巧言语
    美说诸法转人心。行法心正无所畏如大
    云雷[雨/注]洪雨(其四)偈意以多闻为云说法如
    雷慈行如雨。大师具三即第四法师。虽乐
    说不穷者。辩有四种。谓义法辞乐说也。义
    谓显了诸法之义。法谓称说法之名字。辞
    谓能说名之语言。虽有此三必须乐说
    说前三也。谓于一法中说一切法。于一字
    中说一切字。于一语中说一切语。皆入实
    相而无差谬。故知皆是乐说力也。虽是不
    尽之辞亦语助也。虽复不穷夏终告息。才
    至见境法轮停转者才者仅得也。仅讫见境
    时逼夏终。虽阙余文行门非要。略中已具
    足表期心。即大章第七开为十境。至第七
    境余不复宣。后三大章及余三境托缘不
    终。故传中云。灌顶私记止观十卷。方希再
    听毕其首尾。会智者涅??钻仰无所。余文
    虽略准上可知。增上慢者如禅境云。无所
    知人得此谓为无生忍。四禅比丘谓为四
    果。起绝言见鼠唧鸟空。如此等文其相非
    一。后之两境?是两教二乘三教菩萨。具在
    体相摄法偏圆等文及诸境中可思议内。后
    三大章亦准五略后之三略。其文虽阙于义
    已足。故托夏末以为阙缘。信行圆乘于
    兹罢唱故云法轮停转。被行略周余止不
    说故云后分弗宣。弗者不也。然挹流寻源
    下别序也。前言通者义通而文别。别语止观
    明静等故。今别序者意别而存通。通语二
    十三师等故。虽通别不同而亦不出师资
    人法。故通序中止观?是师资所闻所说之
    法。次举能闻能说之人。次明闻说若时若
    处。故举通中所闻之法如香如流。令知大
    觉如根如源。又此别者虽无余部可望。师
    资所承三部不同。顿对余二故名为别。又
    此所承与诸师异亦名为别。于中先明祖
    承付法由渐。若不先指如来大圣无由列
    于二十三祖。若不列于二十三祖无由指
    于第十三师。若不指于第十三师。无由信
    于衡崖台岳。故先譬其由如寻源讨根。今之
    止观兴于像末如流如香。金口梵音如根
    如源。挹者斟酌也。诗云。惟北有斗不可挹
    酒浆。酌其流须寻其滥觞。知其香须讨
    其根本。故大经云。闻其香气则知其地当
    有是药。其药真味停留在山犹如满月。随
    其流处有种种名。真味实理也。众名末教
    也。满月譬实理也。在山譬理在阴也。如来
    依理随机立名。像末四依弘宣佛化。受化
    禀教须讨根源。若迷于根源则增上滥乎
    真证。若香流失绪则邪说混于大乘。由是
    而知台衡慧文宗于龙树。二十三圣继踵坚
    林。实有由也良可信也。论曰至次良者欲
    明付法。泛引教验有师无师。言无师者
    如大论第二云。我行无师保志一无等侣。
    积一行得佛自然通其道。增一第十五云。
    阿若等五人问佛。师为是谁。佛答云。我亦
    无师保亦复无等侣。独等无过者冷而无
    复温。律文大同。那先经云。佛无师成道自
    悟一切法法华云。佛智无师智。俗中太师太
    传太保皆师义也。次云有师。受[?`/别]等者。[?`/别]字
    谓派[?`/别]亦分别。字书多作别字如瑞应云。
    至于昔者定光佛兴时。我为菩萨名曰儒
    童乃至买华奉定光佛。散华供养华住空
    中。佛知其意而赞叹言。汝无数劫所学清
    净。因记之曰。汝自是后九十一劫。劫号为
    贤。汝当作佛名释迦文。乃至身升虚空得
    无生忍。论云无师经称记[?`/别]。书言去复引
    俗典亦具二义。生知如无师学成如记[?`/别]。
    故论语云。生而知之者上。学而知之者次。
    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
    矣。良者善也长也。书虽不论久远因果。今
    且泛引相似之言以证二义于理无失。读
    此文者应以良字而为句末。世有不晓
    句逗之人以良字为句头甚为未隐。如
    第二本下句头复有然字。岂可读彼第二
    本云良然法门等耶。故不可用。然无师之
    与记[?`/别]约事虽殊其理不二。在因必藉师
    保果满称为独悟。以此因果共为诸师所
    承元祖。次法门浩妙至蓝而青者。泛举法
    喻问上二途。人既分于事理因果。所证法
    体亦分二耶。浩者水大貌。法既大妙为事为
    理。为天真独朗者问无师法为从蓝而青者
    问学成法。理非造作故曰天真。证智圆明
    故云独朗。由师染习故曰从蓝由学功遂
    故曰而青。书云。青出于蓝而青于蓝染使
    然也。今引染义非引胜蓝。行人若闻至
    宗元者总答也。宗尊也主也。元首也长也。若
    寻所传法展转相付乃识能传人元由宗绪。
    故识一期佛为元由。方晓今师宗于龙树。
    从大觉至降魔者别答也。先双酬两问大
    觉义当天真行满义当记[?`/别]。人之与法两
    意咸尔。二意兼备师资道成。故书云。昆竹
    未剪则凤音不彰。情性未炼则神明不发。
    凡情既待炼而发故真理亦由学而成。觉者
    诗云有觉德行。又云觉者大明也。晓也直
    也。今亦如是。十号具足种智圆明。三惑顿尽
    大夜斯晓。二死永除无复回曲。又觉满等名
    为大觉。四教不同觉智亦异。且寄渐始通
    总而说略云大觉。以觉大故世间中尊。积
    劫行满者亦通总而说。是故不云三阿僧只
    及以无量阿僧只等。劫此云时。俱舍等论多
    以二十增减为一中劫。八十增减为一大
    劫。金光明云。梵天三铢天衣三年一拂。拂尽
    ?方四十里石以为小劫。八十里尽以为中
    劫。百二十里尽名为大劫。不于如此劫数
    修学不名菩萨。又云。有一里劫二里劫乃
    至万里劫。又云。有大方城周四十里。满中
    芥子不概令平。百年取一尽名为劫。经劫
    无数名阿僧只。委出劫义非文正意故不
    广明。涉六年以伏见至降魔者。伏见为调
    外道降魔为摧天魔。故六年苦行过其所
    行。先同后异化道宜然。故五人中着爱行
    者而舍之去。过六年已食食修禅。着见
    行者又舍之去。后降天魔树王成道。降魔
    之相广在诸经。且瑞应云。天魔与佛相难
    诘。佛云。丈夫会当斗战死终不身在为他
    降。魔云。比丘何求坐树下乐于林薮毒兽
    间。云起可畏杳冥冥。天魔围绕不以惊。佛
    云。古有真道佛所行。恬?次?畛?幻鳌K?br> 诚最胜法满藏。吾于斯坐快魔王。魔云。汝
    当作王转金轮。七宝自至典四方。所受五
    欲快无比。斯处无道起入宫。佛云。吾睹欲
    盛吞火同弃国如唾无所贪。得王亦有
    老死忧去此无利勿妄谭。魔云。何安坐林
    而快语委国财位守空闲。而不见我兴四
    兵象马步兵亿百千。已现猕猴师子面皆
    持刀剑?N戈矛。超跃哮吼满空中(云云)。大论
    云。时净居天住三面立看佛与魔难诘斗
    战。天魔退走。乃至铁围犹尚不已。大集观佛
    三昧等云。魔王初欲来战于佛。先令民属
    次令太子次遣三女皆不能坏。乃大嗔忿
    便自领军。才至佛所主将俱堕。大论中佛
    以偈诃魔女云。是身为秽薮不净物腐积。
    是实为行厕何足以乐意。女因自耻。又语
    魔言。我三僧只修习苦行乃得菩提。汝但
    设一无遮之会报为天主。何得与我兴斯
    战诤。魔云。以何为证。佛以手指地云。是知
    我。当时地神告空神传乃至梵世。天魔降已
    得不动三昧成无上道。始鹿苑至鹤林者。
    既成道已说必托处故略举此始中终三。
    以法验证以处显法。即所传之法正指于
    斯。天真从蓝功用盛矣。言鹿苑者。大论云。
    昔波罗奈王入山游猎。见二鹿群数各五
    百。各有一主。有一鹿主身七宝色是释迦
    菩萨。复有一主是提婆达多。菩萨鹿主见
    王杀其群党。起大悲心直至王前。诸人竞
    射飞箭如雨。王见此鹿无所忌惮。必有深
    意敕令勿射。鹿至王所跪白王言。王以
    小事一时令鹿受于死苦。若以供馔当差
    次送每日一鹿。王善其言。于是二主各差
    次送。次当调达群中有一母鹿白其主
    言。我死分当而我怀子。子非死次屈垂料
    理。使生者不滥死者得次。王怒之曰。谁不
    惜命次来但去。母思惟言。我王无慈横见
    嗔怒。即至菩萨王所具白王言。大王仁慈。
    如我今日天地旷远无所控告。具以事白。
    菩萨王言。若我不理枉杀其子。若非次更
    差后次何遣惟我当代。思惟既定即自送身
    遣鹿母还群。菩萨鹿王到其王门。众人见
    之怪其自来。以事白王。王亦怪之。王问
    曰。群鹿尽耶而忽自来。鹿王言。大王仁慈人
    无犯者。但有滋茂无有尽时。但彼群鹿归
    告于我我愍之故。若非分差是亦不可。若
    纵而不救无异木石。是身不久必不免死。
    慈救苦厄其德无量。若人无慈与虎狼何
    别。王闻是语即从座起而说偈言。我实是
    畜兽名曰人头鹿。汝虽是畜生名曰鹿头
    人。以理而为人不以形为人。我从今日
    始不食一切肉。我以无畏施亦可安汝意。
    诸鹿得安王得仁信。鹿群所居故名鹿苑。
    佛初于此时转法轮是故云始。从树为
    名亦名奈苑。二仙所住亦曰仙苑。中鹫头
    者。说文云。此鸟黑色多子。山形似鸟故以
    名焉。又其山侧有尸陀林鹫食尸竟多居
    此山。故以名之。又多圣灵所居故名灵鹫。
    亦名鸡足。亦名狼迹。增一三十一。佛告诸
    比丘。此山久远同名灵鹫。更有余名汝等
    知不。亦名广普山白??山仙人山。恒有神通
    诸得道罗汉所居。又有五百支佛居之。佛
    欲下生令净居天子来下告令。却后二岁佛
    出此间。支佛闻之烧身入灭。世佛二佛故
    也。鹤林者。在拘尸城阿夷罗跋提河边。树
    有四双。复云双树。四方各双故名为双。又
    云。根分上合故名为双。佛于中间而般涅
    ??。涅??之时其林变白犹如白鹤因名鹤
    林。中阿含云牛角娑罗林恐是以城而名
    林也。拘尸那城此云角城。其城三角故云
    角也。若尔。?应云角那云牛角。应是以
    牛角表双以娑罗名树。娑罗西音。此云坚
    固。坚固之名称树德也。故知牛角表双义
    兼三角。此即最后说涅??处。于前二义自
    然证理非今所论。师资相传是今正意。是
    故次明法付迦叶。述佛灭后付法之人。于
    中先明金口祖承。次明今师展转相承。金
    口祖承则人法兼举。今师祖承则总别重出。
    别中先人次法。金口具在付法藏传过七十
    纸具存烦广。今先略依阿含及婆沙论。明
    初分舍利及结集三藏。长阿含云。迦叶从
    毕钵罗窟出赴?维所。佛从金棺为现双
    足。迦叶礼讫耶旬舍利。传中分法先为三
    分。谓人天海。人中一分复分为八与阿含
    同也。故阿含云。佛涅??后拘尸国诸末罗众。
    波波国诸末梨众。遮罗国诸跋离众。摩伽陀
    国诸拘利民众。?程峁?钇怕廾胖凇e任??br> 国诸释种众。?成崂牍?罾氤抵凇D?吖??br> ?世王众。各自念言。佛于拘尸而般涅??。
    我当于彼求舍利分。时诸国中各严四兵。
    即敕香姓婆罗门言。汝持我名至拘尸城。
    问讯拘尸诸末罗众。起居轻利游步强耶。吾
    于诸贤每相宗敬。邻国敦义曾无诤言。我
    闻如来于君国中而般涅??。惟无上尊实我
    所天。故从远来请求骨分冀还本国起塔
    供养。设与我者当赠重宝。香姓受教具往
    传白。诸末罗言。诚如君言。但佛降此土。于
    兹灭度。国内人民自当供养。远劳诸君求
    舍利分终不可得。时诸国王即集诸臣而
    说颂曰吾等义和远来拜首逊言求分。如不
    见与四兵在此不惜身命。义而弗获当以
    力取。时拘尸国即集诸臣共以偈答。远劳
    诸君屈辱拜首。如来遗形不敢相许。彼言
    举兵吾斯亦有。毕命相?W未云有畏。是时
    香姓喻众人曰。诸贤长者受佛教敕。口诵
    法言心服仁化。一切众生当念得安。岂诤
    舍利共相杀害。如来遗形所以广益。舍利现
    在但当分取。众咸称善。寻复语言谁能分
    者。众举香姓仁智均平可分舍利(云云)。即
    分舍利以为八分。瓶塔第九。灰塔第十。生
    存时发天持上天起塔供养。阿?世王先令
    送书以慰企仰。明星出时分舍利讫当自
    奉送。有余灰者。毕钵罗村人白众人言。乞
    地余灰起塔供养皆云与之。诸国各于本
    国起塔。言结集三藏者。大迦叶分舍利讫
    使阿难出修多罗。使波离出?衬我?e纫?br> 自出阿?酬肌N省B鄄厮?怠4鹌派吵趺髟?br> 论缘起中问曰。谁造此论。答。世尊造。问。
    谁问谁答。答。或云。舍利弗问佛答有云。五百
    问佛答。有云。诸法甚深无能问者。如来自
    化作比丘问佛答。若尔。云何复云迦旃延
    造。答。是彼尊者持读此论为他解说令
    流布。名归于彼故云彼造。有云。是彼尊者
    造。问。既云甚深无能问者。彼迦旃延云何
    能造。答。彼有利智三明六通具八解脱。五
    百佛所愿于释迦遗法之中造阿?酬肌:?br> 者是耶。世尊处处教化说法。尊者于中而
    立?b度。释迦灭后六百余年。北天竺国五百
    应真共撰集于世尊所说。次依第二本略
    出付法。准本传文时有少异。意在略知言
    趣。初迦叶部分三藏教已。后二十年弘持
    正法。先礼四塔。谓出家成道转法轮入涅
    ??。次礼八塔。次入龙宫礼佛牙塔。次上天
    上礼佛发塔。着佛所与僧伽梨衣持锡擗
    山如入软泥。法附阿难。阿难持法经二十
    年。闻一比丘诵法句偈云。人生百岁时不
    见水潦涸不如生一岁而得睹见者。阿难
    惨然云。此非佛偈。佛偈云。人生百岁时不
    闻生灭法。不如生一岁而得睹见者。阿难
    叹曰。我世无用。诣?王别。门人云。王睡。即
    度恒河。王于睡中梦盖茎折。觉已门人即
    奏其事。王乃随追半河方及。请曰。世尊涅??
    迦叶入灭我皆不见。唯仰尊者。今复弃我
    何所归依。尊者默然即入三昧名风奋迅
    分身四派。派者分也。分与二国上天下地。
    法付商那和修。修造般遮于瑟。于曼陀山
    立精舍二十年。因至鞠多所坐鞠多床。多
    诸弟子不识。乃举手空中而雨甘露现五
    百法门多皆不识。语言。佛入目连不识。目
    连入诸比丘不识。我入鞠多不识。我得七
    万七千本生诸经。八万?衬岚送?酬肌H杲?br> 不识。我若去者法门随去。诸弟子始觉神异
    悉得罗汉度弟子已而入涅??。法付鞠多。
    鞠多在俗已得初果见?H女屠裂进得三
    果。出家受戒得第四果。说法之时魔为障
    碍。鞠多降已由是不敢不阎浮提。所度夫
    妇得四果者乃下一筹。筹长四寸满丈六
    室用筹烧身。法付提迦多。多登坛得初果。
    三羯磨得四果。法付弥遮迦。迦灭法付佛
    [马*太]难提。提付佛[马*太]蜜多。上二尊者传中缘起
    其事亦寡。多十二年自持赤?踉谕跚靶小?br> 王问。何人。答曰。智人。问求何等。答求??br> 论。王乃设会广集论师。浅者一言深者至
    再。王论亦屈乞受三归。一婆罗门善知算
    法多蜜加之。其言。佛无神。多云。得罪。不
    信算之。即知堕狱即归信佛。多蜜加之其
    知生天。入灭移尸象挽不动。树下烧身身
    灰树翠。法付胁比丘。比丘在胎经六十年。
    生而发白。誓不尸卧名胁比丘。乃至暗中
    手放光明以取经。法付富那奢。奢与马鸣
    论。鸣执有我。奢云。佛法二谛世谛有我真
    谛无我。鸣欲刎首。奢令剃发以为弟子。
    鸣造赖吒和罗妓。妓音之中演于无常苦空
    无我。闻者悟道。五百王子厌世出家。王恐
    民尽禁妓不行。被月氏征求以九亿金钱
    请和。即以马鸣佛钵一慈心鸡以准九忆。
    月氏受之欢喜回军。又行礼塔塔为之崩。
    掘其塔得尼干尸。有剃发师来求王女。如
    是再三。王云。小人何此专辄。鸣云。其地有
    金故使尔耳。掘果得藏。其王英勇三海归
    德杀九亿人。鸣云。我知忏法。乃七日爨镬
    投一金钏云。谁能取之。人无致者。王以水
    投从水处取。王因悟曰。我罪如沸镬忏如
    投水。鸣为说法。由是罪轻为千头鱼。铁轮
    截头断已复出。闻钟痛息劝令长打。法付
    ?陈蕖B拊煳尬衣邸B鬯?写π凹??稹7?br> 付龙树。树学广通天下无敌。欲谤佛经而
    自作法。表我无师。龙接入宫。一夏但诵七
    佛经目。知佛法妙因而出家。降伏国王制
    诸外道。外道现通化为华池坐莲华上。龙
    树为象拔莲华扑外道。作三种论。一大悲
    方便论。明天文地理作宝作药饶益世间。
    二大庄严论。明修一切功德法门。三大无畏
    论。明第一义。中观论者是其一品。作此论
    已问一小乘师欲我去住耶。答。尔去大佳。
    即入房蝉蜕。法付提婆。婆因入于大自在
    庙。庙金为像。像高六丈琉璃为眼。大有神
    验求愿必得。怒目动睛。提婆语曰。神则神
    矣。本以精灵训物。而假以黄金琉璃威[言*玄]
    于世。何斯鄙哉。便登梯凿神眼。众人咸云。
    神被屈辱。婆曰。欲知神智本无慢心。神
    知我心复何屈辱。夜营厚供明日祭神。神
    为肉身而无左眼临祭叹曰。能施施设真
    为希有。而我无眼何不施眼。提婆即[剜-??死]己
    眼施之。随[剜-??死]随出凡施万眼。神大欢喜问
    求何愿。婆曰。我辞不假他但人未信受神
    曰。如愿。即没不现。神理交通咸皆信伏。唯一
    外道独怀?恨。汝以空刀破我义。我以铁
    刀破汝腹。五藏委地犹不绝也。三衣乞之
    语令速去。复为追者说无常等。我以业作
    今还业受。汝何忧恼。说以入灭。法付罗[目*侯]
    罗。初一外道造鬼名书隐密难解。龙树一
    读便解。再为提婆说乃解。更广为罗[目*侯]罗
    分别方解。外道叹云。沙门释子神智乃尔。所
    读我书如似旧知。法付僧?夷烟帷L岬栏?br> 化广。说偈试罗汉曰。转轮王种生而能入
    涅??。非佛非罗汉亦非辟支佛。罗汉入三
    昧思之不解。升兜率天以问弥勒。弥勒
    云。泥着轮上以为瓷器。瓷器后破。非是二
    乘亦非是佛。下见难提为提说之。提曰。
    弥勒语耳。法付僧?乙?荨I萦魏E霞??br> 一城。诣城乞食而说偈云。行为第一苦饥
    为第一病。若能见法实则得涅??道。城主
    于是请进与食。因见二鬼昔是儿妇。由彼
    悭贪我乃誓云。见汝受报。复见一城共食
    齐整。食竟即以其钵相掷火起烧身。于客
    惜食故致斯苦。法付鸠摩罗驮。驮为童子
    时以能断事故号美名。一览万骑人名马
    色衣仗皆记。法付?夜那。那为嫂送食比
    丘。而犯重罪者。化作火坑令入忏悔。说
    法罪灭得阿罗汉。时人号为清净律师。见
    大城边不得食鬼经五百岁。又见乌子。是
    本时儿障我出家。经五百岁不得道果。法
    付婆修??驮。驮付摩奴罗。罗与三藏分地
    而化。恒河已南二天竺人。人多邪见付摩奴
    罗。恒河已北三天竺人。人信易化付与三
    藏。法付鹤勒夜那。那付师子。师子值恶王。
    王名檀弥罗。破塔坏寺杀害众僧。剑斩
    师子血变为乳。次付法下结。次明付法之
    益。初总标。金口者此是如来黄金色身口业
    所记问曰。此诸尊者为何位行。答。准四依
    位。初依属凡不得名圣。传中既不的判其
    位而云并是圣人。故多是第四依人。亦可
    通于第三第二。是故文云并是圣人。昔王
    不立至货髑髅等者。此明付法得益之相。
    厩者。说文云。马舍也。屠者杀也。传中列付
    法人竟云。亲近贤善听闻正法远益来世。
    如昔华氏国有一白象。气力勇健能灭怨敌。
    若有罪人令象踏杀。后时象厩为火所烧。
    移在异处近一精舍。有一比丘诵法句偈
    曰。为善生天为恶入渊。心便柔和起慈悲
    意。后付罪人但睹而不害嗅舐而已。王见
    斯事心大惶怖。召诸智臣共谋此事。时有
    一臣即白王言。此象系处近精舍边必闻
    妙法。是故尔耳。今可令系近于屠坊。彼睹
    杀害恶心当盛。王闻其言系象屠所。象见
    杀戮恶心猛炽。残害增甚。以是当知。众生
    之类其性不定。畜生尚乃闻法生慈见恶
    为害。况复人乎。而不染习近善知识。婆罗
    门化髑髅者。传云。昔有婆罗门持人髑髅
    其数甚多。诣华氏城遍行?卖。经历多时
    都无买者。便极?恚高声唱言。此城中人若
    不买者。吾当为汝作恶名声言汝诸人愚
    痴暗钝。尔时城中诸优婆塞畏其毁谤皆就
    买之。即以铜?贯穿其耳。若彻之者便多
    与价。其半彻者与价渐少。都不通者都不
    与直。时婆罗门问优婆塞。我此髑髅皆悉
    不异。何故与价而有差别。优婆塞言。其通
    彻者其人生时听受妙法智慧高贵。故与多
    价。其半彻者虽曾听法未善分别。以是因
    缘与汝少直。全不通者斯人往昔不曾听
    法。诸优婆塞持此听法人髑髅。起塔供养
    命终生天。当知大法有大功能。以听法人
    髑髅供养。尚生天上。况能至心供养持经
    人者。闻法既有如是深益。故佛付法令
    至后世展转闻之。致使龙树之后。妙观斯
    在良由于此。从此之止观下。今师祖承。
    此中即是先总举于所传人法。言说已心中
    所行法者。即章安密说从大师得所行之
    法也。故举所行以显所传。若传而不习有
    言无行。将何以辨所传不空。故知所传即
    以所行。亦令后代行弗违言。所以一部并
    为行相。他云。三外别传心要者。则三部之
    文便为无用。纵有面授口决之言。但是将证
    私呈于师。安心观门此文自足。况此后学不
    蒙面授。离此之外何所云耶。故应信此即
    是所传。故遗嘱云。止观不须传授私记时
    为人说。私记即指章安所记十卷是也。嘱
    意正言面授意多不周。私记言旨全备。故知
    大师所传止观随机面授非后代所堪是以
    临终殷勤遗嘱。验知别传斯言谬矣。次智者
    下别明传法人也。金口祖承从前向后。今
    师祖承从后向前者。为指文师以承龙树
    文便故也。初序智者中先明德业。初生之
    时室内洞明。栋宇焕然兼辉邻室。凡诸俗庆
    并火灭汤冷为事不成。目有重瞳。父母藏
    ?R不欲人知而人自知。玉篇云。瞳者目珠
    子也。即黑睛中小珠子也。行法华忏发陀罗
    尼者。习律藏已。诣大贤山持法华经。宿缘
    所熏常好禅悦。怏怏江东无足可问。闻
    光州大苏山慧思禅师。遥餐风德如饥渴
    矣。其地既是陈齐边境兵刃所冲。重法轻
    生涉险而去。思初见笑曰。昔共灵山听法
    华经。宿缘所追今复来矣。即示普贤道场
    行法华三昧。经二七日行道诵经。至药
    王品诸佛同赞药王菩萨言。是真精进真法
    供养。豁然入定照了法华。将证白师。师
    曰。非尔弗证非我不识。所发定者法华
    三昧前方便也。所发持者初旋陀罗尼。纵
    令文字法师千群万众。寻汝之辩不能穷
    矣。于说法人中最为第一。代受法师等
    者。即指南岳为受法师。南岳造金字大品
    经竟。自开玄义命令代讲。于是智方日
    月辩类悬河。卷舒称会有理存焉。唯三三
    昧三观智用以谘审。余并自裁。思曰。可谓
    法付法臣法王无事者也。时慧旷律师亦
    在会坐。思曰。律师尝听贤子讲耶。旷曰。
    禅师所生非旷子也。思曰。思亦无功法华
    力耳。陈隋二国等者。陈家因姓号国。自
    武帝霸先受梁禅来。至少主叔宝方始入
    隋。陈凡五主。第四宣帝是文帝之弟。名顼
    字绍世。初思谓智者曰。吾久羡南岳恨法
    无所付。汝可传灯设化。莫作最后断佛
    种人也。汝于陈国有缘宜往利益。既奉严
    训乃共法喜等二十七人同至陈都。仪同
    沈君理请住瓦官开法华经题。敕一日停
    朝事公卿毕集。停瓦官八年。讲大智度
    论说次第禅门。蒙语默之益者略难称
    纪。尔后徒众转多得法转少。妨我自行化
    道可知。群贤各随所安。吾欲从吾志也。吾
    闻天台地记称有仙宫。若息心兹岭展生
    平之志。陈主有敕留连。徐仆射潸涕劝请。敕
    云。京师三藏虽弘佛法。皆一途偏显兼之
    者寡。朕闻瓦官济济深用慰怀。宜停训物
    岂遑独善。匪从物议直指东川。于时陈太
    建七年秋九月。从兹始入天台。宣帝敕曰。
    禅师佛法雄杰时匠所宗。训兼道俗国之望
    也。宜割始丰县调以充众费。蠲两户民用
    给薪水。尔后敕赐寺额云。具左仆射徐陵
    启。知禅师创立天台。宴坐名岳宜号修
    禅。陈破入隋。隋主敬重。陈主并诸王书疏
    凡十二道。隋主并诸王敕及书疏近五十道。
    所施信物并在国清百录。安禅而化至五品
    等者。此出临终行位也。不出禅定端坐取
    灭故云安禅而化。开皇十五年自荆下邺。
    至十六年重入天台。至十七年晋王敦请
    出至石城。谓徒众曰。大王欲使吾来。吾
    不负言而来。吾知命在此故不前进。于石
    像前口授遗书云。莲华香炉犀节如意留
    别大王。愿芳香不穷常保如意。索三衣命
    扫洒。令唱法华观无量寿二部经题。兼赞
    叹竟。时吴州侍官等二十五人。见石像倍大
    光明满山。又索香汤漱口竟。说十如四不
    生。十法界。四教。三观。四悉。四谛。六度十二
    缘。一一法门摄一切法。吾今最后策观谭
    玄。最后善寂吾今当入。时智朗请云。伏愿
    慈悲赐释余疑。不审何位。没此何生。谁可
    宗仰。报曰。汝?鲋稚聘?仕?Φ隆H缑?br> 问乳蹶者访路。告实何益。虽然吾当为汝
    破除疑惑。吾不领众必净六根。以损己
    益他但位居五品。生何处者。吾诸师友并
    从观音皆来迎我。问谁可宗仰者。汝不
    闻耶。波罗提木叉是汝大师。四种三昧是汝
    明导。教汝舍重担。教汝降三毒教汝治
    四大。教汝解业缚。教汝破魔军。教汝调
    禅味。教汝远邪济。教汝折幔幢。教汝出
    无为坑。教汝离大悲难。唯此大师可作依
    止。从舍担下即是十境。故知若不示人境
    观不任依止。于是教维那曰。人命将终
    闻钟磬声增其正念。唯长唯久气尽为期。
    云何身冷方复响磬。哭泣着服皆不应为。
    言已跏趺。唱三宝名而入三昧。即其年十一月
    二十四日未时端坐入灭。灭后祥瑞等具如
    别传。即是住观行位首楞严定而入灭也。
    五品之言弥可信也。然大师生存常愿生兜
    率。临终乃云观音来迎。当知轨物随机顺
    缘设化。不可一准。故经云去引证大师五
    品功多。随喜品云。施四百万亿阿僧只世界
    六趣四生众生。一一皆与七宝。见其衰老乃
    至将死。化令得果起六神通不如初随喜
    人百千万倍。彼第六经初举第五经末五品
    文中初随喜品。复以第五十人校量最初随
    喜人。故今文中初述小乘化他之福比于初
    品。具如经文。复以初品况出后品故云况
    五品耶。举小乘之最多况大乘之极少。初
    品最小其功尚多况第五品耶。此证大师居
    第五品其德深也。次引法师品者。为世所
    依颁传佛旨故名为使。使即所使。宣佛因
    果名如来事。次引大经者亦证大师位也。
    经云。若复有人具烦恼性能知如来秘密
    之藏。是名初依。若准圆位五品六根并名
    初依。未断无明名具烦恼。亦得名为观行
    相似知秘密藏。次智者去明智者所承。即南
    岳也。南岳德行去彰南岳行证也。博物志云。
    嵩高为中岳属豫州。华山为西岳属同州。
    泰山为东岳属兖州。恒山为北岳属冀州。
    衡山为南岳属荆州。后开衡州。从山为名。
    以此五山上应天象配于五帝。又山之高
    者名岳。大师俗姓李氏项城武津人也。儿童
    时因梦梵僧劝令入道。又数梦僧训以斋
    戒。时见朋类读法华经情深乐重。先未曾
    诵因从他借。于空冢中独自看之。无人教
    授日夜悲泣。复恐冢是非人所居。移托古
    城凿穴居止。昼则乞食夜不眠寝。对经流
    泪顶礼不休。其夏多雨土穴湿?A。举身肿
    满行止不能。而忍心对经心力弥壮。忽觉
    消灭平复如故。又梦普贤乘白象来摩顶
    而去。昔未识文自然解了。所摩之处自然隐
    起有如肉髻。因兹所诵法华等经三十余
    卷。十年之中诵声不辍。因读诸经见赞禅
    定。复更发心求善知识。值慧文禅师禀受
    禅法。昼则驱驰僧事。夜则坐禅达晓。精勤
    动障乃反观心源求不可得。遂动八触发
    根本禅。因见三生行道之处。得此相已精
    进弥甚。夏竟受岁将欲上堂乃感叹曰。昔
    佛在世九旬究满证道者多。我今空过法岁
    虚受。内愧深重放身倚壁。背未至壁朗然
    复悟法华三昧大乘法门境界明了。通明背
    舍并皆成就。从此以后辩悟既多。所未闻
    经不疑自解。故今文云大小法门朗然洞发。
    传中不云七载方等。应是着传者所闻不
    同。次南岳事慧文等者。明南岳所承及文师
    德行未见本传。言齐高者。齐是国号。高谓
    高祖。渤海人也。姓高氏。齐大夫高奚之后。高
    欢次澄。次洋。方受魏禅都邺。在相州。即
    北齐也。无竞化者故云独步。河谓河北。淮
    谓淮南。行化于世而言非世所知者。明
    所证既深非余所知。若准九师相承所用。
    第一讳明。多用七方便。恐是小乘七方便耳。
    自智者已前未曾有人立于圆家七方便
    故。第二讳最。多用融心。性融相融诸法无碍。
    第三讳嵩。多用本心。三世本无来去真性
    不动。第四讳就。多用寂心。第五讳监。多用
    了心。能观一如。第六讳慧。多用踏心。内外
    中间心不可得。泯然清净五处止心。第七讳
    文。多用觉心。重观三昧灭尽三昧无间三昧。
    于一切法心无分别。第八讳思。多如随自
    意安乐行。第九讳?。用次第观如次第禅
    门。用不定观如六妙门。用圆顿观如大止
    观。以此观之虽云相承法门改转。慧文已
    来既依大论。则知是前非所承也。故今叹
    文所行法云非世所知。履地至厚者。此明
    文师法行于世。如履地不知地之厚戴天
    不知天之高。智者观心论去。引证文师所
    承异也。言高祖者。若以智者所指。应以
    南岳为父师。慧文为祖师。龙树为曾祖师。
    故尔雅释亲云。父之考为王父。加王者尊
    也。王父之考为曾祖王父。加曾者重也。曾
    祖王父之考为高祖王父。加高者最上也。是
    则章安望于龙树方为高祖耳。若直以尊
    上为高则可通用。如汉齐隋等。并指始
    祖以为高祖。谓禅立建功德无过上?为
    高耳。今家亦以龙树为始。是故智者指为
    高祖疑者云去假设问端也。后去例是。今
    立疑云。既称祖于龙树法门不应不同。遣
    荡建立既殊。师祖之义安在。然天竺去答也。
    初旁引注论人答。言凡七十家者。付法传
    云。龙树造大无畏论有十万偈。中论从彼
    略出大纲有五百偈。长行并是诸师注解。
    关中影法师云。有数十家注。中论最下河西
    朗云。有七十余家。真谛云。西方有广略二
    本。此间所传略本耳。元康师云。此恐不尔。
    此间已有四本。一青目注名为中论。后秦罗
    什所译。二无着注名顺中论。后魏菩提流
    支译。但得两卷。余者未出。三罗[目*侯]法师注
    亦名中论。梁真谛译。但得因缘一品。四分
    别明菩萨注名般若灯论。唐波颇三藏译。有
    十六卷。河西既云七十余家。岂以诸师为
    非独存青目为是。况青目最劣遣荡叵依
    故云也。又论云去引论文答。龙树本文有
    荡有立。今依龙树意亦同然。故不应以专
    荡之文。却形止观而为建立。论初句云因
    缘所生法。即建立也。我说即是空。即遣荡也。
    假名中道。又建立也。四句论中三立一荡。止
    观前后盛引斯文。二处符同师资?立。即者。
    广雅云合也。若依此释。仍似二物相合名
    即其理犹疏。今以义求体不二故。故名为
    即。即三而一与合义殊。下去皆然。从天
    台去别释所传之法。即此所传是向所行。于
    中先略次广。初略中云天台者。天者巅也。
    元气未分混而为一。两仪既判清而为天浊
    而为地。此本俗名且依俗释。台者星名。其
    地分野应天三台故以名焉。有云。本名天
    梯。谓其山高可登而升天。后人讹转故云
    天台。又章安山记云。本称南岳周灵王太子
    子晋居之。魂为其神。命左右公改为天台
    山也。若准孙公山赋云。所以不列于五
    岳阙载于常典者。以其所立幽奥其路旷
    迥故。未知章安所出西方风俗称名为尊。
    如子之名兼于父母。佛当生彼预设斯仪
    使慕德称名故也。此方风俗避名为敬。故
    以所居而显其人。南岳亦尔。传谓传授亦
    曰传受。受彼所传故云之也。次列。三示教
    境及名。并如文

    止观辅行传弘决卷第一之一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