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诸宗部三 >
  • 摩诃止观卷第九(上)

    第六观禅定境者。夫长病远行是禅定障。立
    世阿?酬荚啤6嘹哨憾嘤?乱嗍庆?ㄕ稀?br> 复有多读诵亦是禅定障。文殊问菩提经云。
    禅定有三十六垢。垢即是障。上诸境得入
    到清凉池。入流竟则不须观禅境。若魔事
    虽过而真明未发。虽无别修以通修故。
    发过去习诸禅纷现。当置魔事观于诸禅。
    所以者何。禅乐美妙喜生耽味垢腻日增。
    若谓是道堕增上慢。若呵弃者全失方便。
    如此等过不可具记。虽免魔害更为定缚。
    如避火堕水无益三昧。为是义故须观
    禅境。但禅支诸定助道有力。大小乘经皆共
    称美。若四禅八定?酬汲墒得髦??浮W孕?br> 九禅地持十地甚为分明。今亦略示其发相。
    粗为四意。一明开合。二发因缘。三明发相。
    四修止观。初明开合者。禅门无量且约十
    门。一根本四禅。二十六特胜。三通明。四九
    想。五八背舍。六大不净。七慈心。八因缘。九
    念佛。十神通。此十门与五门十五门云何同
    异。但有开合之异耳。开五为十者。开数
    息出特胜通明。开不净出背舍大不净。慈
    心因缘守本。念佛门?酬济?绶奖恪l??br> 称念佛。此亦守本。神通约九禅上发不专
    据一法。合十五门为十者。数息不净各有
    三则不合。慈心有三但合为一。即众生慈
    也。没二名者。禅是门户诠次事法。法缘是
    二乘入理观。无缘是大乘入理观。没理去二
    存事唯一。若开者。即属二乘菩萨两境
    中摄。因缘亦三门。三世轮转?。果报一念
    明义细。细故附理?故属事。今没细存?
    但称三世门也。念佛亦三但取念应佛耳。
    神通但取五通。若但取五门有所不收。若
    取十五义滥于理。是故简理开事。虽开合
    不同各有其意。次明漏无漏。若依?酬寂?br> 此十禅皆名有漏。缘谛智修名无漏禅。不
    尔。但缘事修名有漏禅。成论亦尔。根本等
    是有漏。空无相心修名无漏。今小异彼。当
    十禅体相是有漏。通是事禅。若胡瓜能为热
    病作因缘者。小当分别。四禅世间本有凡
    夫外道共。专修此者只发有漏。自行十二
    门化他赞法赞者。大经云。所谓四十八年。即
    此意也。十六特胜通明。佛不出世利根凡夫
    亦修此禅。而不发无漏。如来若说亦发无
    漏。比于余禅其力虽弱交胜根本。为是义
    故称亦有漏亦无漏。九想等是出世客法。虽
    是事法能防欲过。不俟谛智能发无漏。
    如迦?那五百罗汉。人人七遍为说四谛。
    不能悟道。佛说不净即发无漏。厌患力
    强故判属无漏。若言非无漏者。不应称
    为圣戒定慧。圣之言正正岂过无漏。大经
    云。圣行者诸佛境界。非二乘所知。佛说此
    法二乘奉行故名圣行。今佛说圣法二乘
    行之。何得非无漏。又大品云。根本是世间
    法施。不净等是出世法施。既言出世岂非
    无漏。又云。九想开不净。不净开身念处。身
    念处开三念处。三念处开三十七品。三十
    七品开涅??。涅??初缘岂非无漏。若言事禅
    应是有漏者。譬服二石一热一冷。虽同事
    禅应漏无漏异。若无漏缘称无漏者。六地
    断见七地断思。此亦是缘亦应无漏。六地
    七地断见思者。终不单用根本会须谛智
    寄此位发。单用根本非无漏缘。不净等
    不尔。直以不净能为作缘(云云)。所以不取
    十想者。前三见谛。中四思惟。后三无学。皆
    属理摄故不取。不取八念者。有人修九
    想无怖。又念佛门已摄故不取。慈心观两
    属。若依根本起慈属有漏。若依不净等
    起慈属无漏。慈无地位约地阶级。依根
    本成众生缘。依背舍成法缘。因缘亦无他
    位。念佛五通皆约他阶级。例如慈心两属
    (云云)。次来意不同。问。此中十门与次第禅门
    及对治。云何同异。答。次第禅门为成禅波
    罗蜜。禅善根利故。禅门先发后验善恶。此
    中为成般若。禅善根钝。先阻烦恼遇业
    遭魔。后始发禅。对治中为破遮障修成助
    道。今此任运自发。仍为观境。禅门虽同各
    有其意(云云)。次明深浅不同者。四禅是根本
    ?证味禅。凡圣通共薄修即得。特胜。少有观
    慧不味不?证。横对念处竖对根本。故先
    味次净也。通明观慧证相深细细。次于总
    也此三同是根本实观。治惑力弱。九想正
    是假想初门。前锋伏欲故次列也。九想但
    厌患外境未治其心。故次八背舍也。背舍
    虽破内外贪欲总而未别。缘中不得自在。
    故次明大不净破依正贪也。虽总别治贪
    未修大福德。故次慈心。虽复内治重贪外
    修福德。不入因缘则非世间正见。故次因
    缘。三世轮转无主无我成世正见也。虽世
    正见。缘底下因人福力微弱。次缘上果福
    力广大。虽前来诸定。未有力用转变自在。
    故次神通(云云)。次互发不同。其次第互发。凡
    有八种。例阴界境可知(云云)。○二明发禅
    因缘者。大经云。一切众生皆有初地味禅。
    若修不修必定当得。近情而望劫尽不修。久
    远推之亦曾离盖。譬以诵经。废近则易习。
    废久则难习。当知昔有次第习。即次第发。
    乃至事修事发等(云云)。如彼大地种类具足。
    得雨润气各各开生。生亦前后结果不俱。
    梅四桃七梨九柿十。雨缘虽同成实有异。
    宿习如种。止观如雨。禅发如果熟参差。
    总言八种耳。是名内因缘发也。又虽有
    应生之善。必假威神方乃开发。地虽有种
    非日不芽。佛无憎爱随缘普益。若次第缘
    即次第加。乃至事修缘即事加。鸿锺任击巨
    细由桴。加常平等浅深听习。大论云。池华
    不得日翳死无疑。善不被加沈溺未显。净
    度经云。众生自度耳。佛于其无益。净度菩
    萨言。众生若不闻佛十二部经。云何得度。
    二言相乖共成一意。是名外缘发也。○三
    明诸禅发相者。若般舟亦发根本而少。常
    坐等则多。今且约坐论。若身端心摄气息
    调和。觉此心路泯然澄静。?G?G安隐蹑蹑而
    入。其心在缘而不驰散者。此名?住。从此
    心后?G?G胜前。名为细住。两心前后中间
    必有持身法。此法起时自然身体正直。不疲
    不痛。如似有物扶助身力。若恶持来时紧
    急劲痛。去时宽缓疲困。此是?恶持法。若好
    持法持?细住无宽急过。或一两时。或一两
    日。或一两月。稍觉深细。豁尔心地作一分
    开明。身如云如影??然明净。与定法相应
    持心不动。怀抱净除爽爽清冷。随复空净
    而犹见身心之相。未有支林功德。是名
    欲界定。成论名此十善相应心。闪闪烁烁
    不应久住。今言。欲定坯弱不牢称为闪烁。
    非定如灯焰也。又称为电光者。彼论云。七
    依外更有定发无漏不。答云。有欲界定能
    发无漏。无漏发疾倏如电光。若不发无漏
    住时则久遗教云。若见电光暂得见道。如
    阿难策心不发。放心取枕即入电光。电光
    亦是金刚。金刚不孤因欲界入无漏。无漏
    发疾譬以电光。非欲界定得此名也。住欲
    界定或经年月。定法持心无懈无痛。连日
    不出亦可得也。从是心后泯然一转。虚豁
    不见欲界定中身首衣服床铺。犹如虚空
    ??装惨?I硎鞘抡鲜抡衔蠢础U先ド砜瘴?br> 来得发。是名未到地相。无所知人得此定
    谓是无生忍。性障犹在未入初禅。岂得谬
    称无生定耶。如灰覆火愚者轻蹈之若依
    成论无未来禅。故云。汝说未来禅。将非我
    欲界定。?酬荚蛴小W鹫喏纳场J吐劬叱鲋??br> 佛备两说而论主偏申耳。今则逐人判之。
    自有得欲界定累月住未到。不久即入初
    禅。此但称欲界不言未到。有人住欲界
    不久。在未到经旬。故言未到不云欲界。
    有人具久在二法。故言两定不可偏判。今
    依大论备出之。若节节邪正相如修证中
    委说。但初禅去欲界近。如疆界多难应须
    略知。初从?住讫至非想通有四分。退护
    住进。退分又二。一任运退。二缘触退。缘有
    内外。外诸方便二十五种吐纳失所。是为外
    缘触退。于静心中三障四魔。而生忧爱。是
    名内缘触退。后或更修得。或修不得此人甚
    多。护分者。善以内外方便。将护定心不令
    损失。住分者。或因守护安隐不失。或任运
    自住。即是住分。进分者。或任运进。或勤策
    进。各有横竖。横竖各有渐顿。若十二门一
    一而进是名渐进。若一时具足是名顿进。特
    胜通明品品而发是名横渐。一时俱发是名
    横顿。又于四分分分皆有四分。具如修证
    中说(云云)。今且约竖论进分者。从未到定
    渐觉身心虚寂。内不见身外不见物。或经
    一日乃至月岁定心不坏。于此定中即觉
    身心微微然。运运而动。或发动痒轻重冷??
    涩滑。有人言。用心微细色界净色触欲界身。
    例如欲界净色在诸根之上。即有见闻之
    用。若依是义触从外来。若言一切众生皆
    有初地味禅。如大富盲儿竹中有火。心内
    烦恼而不并起。禅亦如是。事障?碍不能
    得发。今修心渐利。性障既除细法仍起。何
    必外来。所以者何。数息能转心。心转火。火
    转风。风转水水转地。四大转细故有八触。
    如麦变为麴。麴变为糟。糟变为酒。糟喻欲
    定。酒喻初禅。以麦为本非外来也。若定
    执自出外来堕自他性过。今依中论破四
    性讫。而论内出外来耳。又八触是四大。动
    轻是风。痒??是火。冷滑是水。重涩是地。体用
    相添则有八触耳。若动触起时。或从头背
    腰肋足等处。渐渐遍身。身内觉动外无动
    相。似如风发微微运运。从头至足多成退
    分。腰发成住分。足发多是进分。动触有支
    林功德。功德略言十种。空明定智善心。柔软
    喜乐解脱境界相应。空者。动触发时空心虚
    豁。不复同前性障未除时。明者。?拙幻烂?br> 皎皎无喻。定者。一心安隐。无有散动。智者。
    不复迷昏疑网心解静利。善心者。惭愧信敬
    惭我不曾得此法。以为愧耻。我今尚尔。信
    一切贤圣具深妙法。敬揖无量。柔软者。离
    欲界[怡-台+龙]???犷。如脑牛皮随意卷舒。喜者。
    于所得法而生庆悦。乐者。触法娱心恬愉
    美妙。解脱者。无复五盖。相应者。心与动触
    诸功德相应不乱。又念持相应而不忘失。
    或一日一月一岁。安隐久住敛念即来。熏修
    既久动触品秩转深。是名竖发。余七触竖发。
    例此可知。若动触发已或谢未谢。又发冷
    触。冷触若谢未谢更。发余触。交横如前八
    种。是名横发。虽复横竖前后。以八触十功
    德五支察之终不料乱。亦不得一念俱成。
    何以故。八触四大水火相乖。不得同时成。然
    此八触凡有八十功德庄严。名字虽同而悦
    乐有异。如沸羹热[榷-木+月]鲭鱼沈李。味别乐殊。
    余六触亦差别。若欲界定中发八触者。悉是
    邪触。病烦恼触。具如修证中说。今不论。但
    约初禅八触须简邪正。何以故。一是边地
    去欲界近。二带欲界心邪得随入。如开门
    户贼即得进。鬼入禅中禅非鬼也。若不识
    者。正触坏唯邪恶在。邪触者还约八触十功
    德。明若过若不及。如动触起时。直尔郁郁
    不迟不疾身内运动若?自急疾手脚搔扰。
    是大过。若都不动如被缚者。是则不及。
    余冷??等亦如是。又就动触空明十种。论
    若过若不及。此中之空只豁尔无碍。是为
    正空。若永寂绝都无觉知者太过。若铿然块
    碍是不及。明者。如镜月了亮。若如白日或
    见种种光色是太过。若都无所见是不及。
    定者。只一心澄静。若缚着不动是太过。若
    驰散万境此不及。乃至相应亦如是。是为
    一动触中二十种邪相。余七触合前则有一
    百六十邪法原夫正禅不应有邪。所以有
    者。如服菖蒲将得药力而多?。服黄精
    将得力而多欲。非药令尔药推?法?法
    将出而盛。若单欲界中但有邪触。增病增
    盖无正功德。若入色定则动八触空明十
    功德。复有百六十邪不可不识。大论云。有
    风能成雨有风能坏雨。东北云屯西南云
    散。禅亦如是。八触十功德此觉成禅。百六
    十邪此觉坏禅。若一法有邪余法亦皆染着。
    譬如一伴为贼余皆恶党。若初触无邪余法
    皆善也。正禅五支者。若初触触身在缘名
    觉。细心分别八触及十眷属名为观。庆昔
    未得而今得故名为喜。恬愉名为乐。寂然
    名一心。?酬级???氖?皇倍?ⅰH∑淝?br> 者判为五支。五支悉是定体。体前方便如
    上说。成论明五支前后相次而起。四支为方
    便。一心支为定体。大集以第六默然心为
    定体。有人言。五支在欲界第九心。或言在
    欲界定前。此则非五支也。今辨觉观俱禅
    正就初禅判。那得尔耶。五支同起而有强
    弱相翳取成就者以判五支。如一槌撞钟
    初?中细之异。五支亦尔。初缘觉相盛。不
    妨已有观等四支。觉强观未了觉息观方
    明。初已有喜观息喜支成。初已有乐乐未
    畅喜息则乐成。初已有一心四支所动。今
    乐谢一心成。如初开宝藏觉是宝物。亦知
    珍贵喜乐定想。但未知是何等宝。次分别
    金银别已领纳生喜。喜故受乐安快一心。
    如人饱食无所复须。亦如对五欲极睡。故
    论云。如人得宝藏(云云)。若四禅同以一心
    支为体。云何四异。今分初禅是觉观家一
    心。故有四别。若进二禅但呵觉观。初禅即
    坏别义转明。若通者同用一心为体。释五
    支名义相等。具在修证(云云)。复次初动八触
    功德犹?。若数数发则转深利。品或言三或
    言九。或无量品更互娱乐。功德丛闹不得一
    心。如恒奏妓。似多人客[鹰-鸟+言]对一已。一已复
    来。出散暂无。薄敛复现。若欲去之但呵觉
    观。初禅谢已即发中间单定。亦名转寂心。
    亦名退禅地。亦名篾屑心。于此单静心中
    既失下未发上。若生忧悔此心亦失。若不
    悔者内净即发。无复八触受纳分别。故名
    一识定。混四大色成一净色。照心转净与
    喜俱发。无魔邪相。以非边境故。喜已生
    乐乐谢入一心。此禅喜动乐不安当呵喜。
    喜谢入未到。忽发三禅与乐俱起。还是色
    法转妙。不倚喜生乐。此正乐遍身受。圣人
    能舍凡夫舍为难此有五支谓舍念慧乐
    一心经论出之或前或后皆是修行小异耳
    此乐对苦。呵乐即谢亦有未到。未到谢已
    发不动定。还是色法转妙。不为苦乐所动。
    名不动定。定法安隐出入息断。不苦不乐舍
    念清净一心支。虽尔犹是色法。呵三种色
    灭三种色。缘空得定不复见色。心得脱
    色如鸟出笼。是名空定。此定谢已亦入未
    到。缘识生定名为识处。此定谢已缘无所
    有。入无所有法相应名不用处。旧云。缘少
    许识。若尔。即是所有处亦是用处。何谓不用
    无所有耶。此定过已忽发非想非非想。此定
    不缘识处故非想。不缘不用处故非非想。
    更无上法可攀。三界顶禅世为极妙。外道
    计为涅??实是?证。具足苦集垂尽三有。
    还堕三途委悉明根本禅往修证中寻之
    ○次明特胜发者。若依律教应在不净后。
    依行在不净前。如律云。佛为比丘说不净
    观。皆生厌患不能与臭身共住。衣钵雇
    鹿杖自害佛令放不净修特胜。大黄巴豆
    泻人太过。身力弱者即便弊之更以余药
    并下并补补故是爱下故是策。策胜根本爱
    胜不净。有观名亦无漏。对治力弱名亦有
    漏。如廉食人?n猪猪。鄙贮屎物而犹可强
    食之。若六月臭猪虫蝇所集。不复可食。特
    胜是实观犹可从容。不净是假想不须可耐
    (云云)。特胜发者。忽见气息出入长短。知来无
    所从去无所至。入不积聚出不分散。若约
    根本即是?细住。若见息来去遍身。若约
    根本是未到地。而根本?证。谓无身床铺
    等者非实无也。如灰覆火上愚者轻蹈
    之。如夜?n食。如盲触妇皆不畅其情。今
    有观慧见息遍身。而定心明净安隐。故异
    ?证也。又见身中三十六物。如开仓见[谷-(一/禾)+采]
    粟麻豆。若对根本即初禅位。前八触触身
    仓。心眼不开不见内物。特胜既有观慧触
    开身仓。心眼即见三十六物。肝如?豆心
    如赤豆。肾如乌豆脾如粟。大小肠道更相
    应通。血脉灌注如江河流。内有十二物肝心
    痰[病-丙+阴]等。中有十二膜肤肪膏等。外有十二发
    毛等。出入息统致其间。不净无常苦空无我。
    一切身行皆休。终不为身而造诸恶。是名
    除诸身行。若对道品是身念处。若对根本
    即是觉观两支心眼初开是觉支。分别三十
    六物无谬是观支。心是喜对喜支。前喜名
    隐没有垢味。今喜不隐没无垢味。即是法喜
    非是受喜也。心受乐者亦如是。非受乐乐。
    知乐中三受皆无乐。名乐支。受诸心行是
    一心支。知众心是一心。不同根本计实一
    心也。若对道品皆受念处。心作喜心作摄
    者。前喜从三十六物生。此直就心作喜故
    知对二禅。大集明二禅但三支无内净。今
    心作喜意似于此。作摄者喜动则散。若作摄
    得入一心。根本但内净受喜。特胜有观慧
    恒摄喜心。心作解脱者此对三禅。根本之
    乐猗喜遍身受。凡夫舍为难。特胜有观慧
    则无爱味。故言解脱。从心作喜至心作解
    脱。皆是心念处也。从观无常者对第四禅。
    余处亦观无常未是别治。得不动定味之
    为常。今有观慧。知离苦乐而终是色法。犹
    是无常不应生染故称无常。从观出散
    对空处。灭三种色如鸟出笼故言出。缘
    空故言散。虽缘空亦有观慧。观离欲是对
    识处。缘空多则散散名为欲。特胜观慧离
    是散心。故名离欲观灭对无所有处。特胜
    观慧。观识若多若少皆无。故名观灭。观弃
    舍对非想非非想处。弃识处及无所有处。更
    有妙定名为非想非非想。凡夫妄谓涅??。
    佛弟子知其虽无?烦恼而有细烦恼。而
    无爱味故称净禅。从无常至弃舍。皆名
    法念处。此十六法横竖对治法节节皆异。根
    本?证功德则薄如食无盐。特胜功德则重
    如食有盐。委论发相具如修证中(云云)。○
    次通明禅发相者。上特胜修时观慧。犹总见
    三十六物。证相亦总。通明修时细妙证时分
    明。华严亦有此名。大集辨宝炬陀罗尼。正
    是此禅也。请观音亦是此意。修时三事通修。
    能发三明六通。又修宝炬时乃至入灭受
    想定。当知此门具八解脱三明六通。故名
    通明也。大集辨此五支名目。谓如心觉大觉
    思惟大思惟观于心性。是名觉支。观心行
    大行遍行。是为观支。如实知大知心动至心
    喜。是为喜支。身安心安受于乐触。是为安
    支。心住大住不乱于缘。是名定支。初观三
    事皆融。证时三事皆一。故名如心觉。觉于
    真谛色息心泯一无异。又识俗谛皮肉骨
    等。皆有九十九重。觉五藏生五气。亦见身
    中虫户行来言语无细不了。觉托胎初阴
    过去无明业是蜡。现在父母精血是泥。过去
    业不住故名印坏。现在托识名色具足。故
    名文成。住在生藏之下。熟藏之上。子肠中
    形甚微细。唯有一念妄想色心相依。如有
    如无如梦。业行力故自然能起一念思心
    感召其母。母便思青色呼声[月*参]气酢味。因
    此念力生一毫气气变为水。水变为血。血
    变为肉。母气出入。以相资润便得成肝藏。
    向上成眼向下成手足大指。若思白色哭
    声腥气辛味。便成肺藏。上向为鼻下向为
    手足第二指。若思赤色语声焦气苦味。便成
    心藏。上向为口下向为手足第三指。若思
    黄色歌声香气甜味。便成脾藏。上向为舌下
    向为手足第四指。若思黑色吟声臭气咸味。
    便成肾藏。上向为耳下向成手足第五指。
    觉身分细微。例皆如此。思惟大思惟者。即
    是思惟真俗也。观于心性者。即是空也。若
    真若俗同入心性。请观音云。一一入于如实
    之际。如此觉支与上倍异。心行大行者。上
    觉支是解。今心行去是观行。心行于世谛故
    名行。行真谛故名大行。三事俱行故名遍
    行。心住者于俗谛得一心。大住者。于真
    谛得一心。不乱于缘者。虽见真俗无量
    境界而于心不谬也。具明其相备如通明
    观中广说。发此定时见身息心同如芭蕉
    相无有坚实。是未到地相。见此三事同如
    泡沫相。是初禅。见三事同如浮云相。是二
    禅。见三事同如影相。是三禅。见三事同如
    镜像。是四禅。灭此三事皆空。灭空缘识灭
    识缘无所有。灭无所有缘非想非非想。灭
    非想非非想三种受想。而身证灭受之法。以
    成解脱。有俗观故名亦有漏。有真观故
    名亦无漏。此禅事理既备阶位具足。成论人
    应用此明道定入八解脱。于义为便而
    不肯用。阿?酬荚及吮成帷5糜惺吕砭阋?br> 外道。成俱解脱人。成论但有理无事便无
    俱解脱人。约外道禅为事禅。亦应约十善
    为戒世智为慧。戒慧既异外道定何意同。
    是则客医无客定八术不成。委论其相具
    在修证中说(云云)。○次明不净禅发者。先
    就九想又为两。一坏法人。二不坏法人。若
    坏法人修九想。一胀想。二坏想。三血涂想。
    四脓烂想。五青瘀想。六?n想。七散想。八骨
    想。九烧想。此人但求断苦烧灭骨人。急取
    无学不欣事观。既无骨人可观。便无禅定
    神通变化愿智顶禅。虽言烧灭实有身在。
    例如灭受想而身证(云云)。此人好退。如??br> 昙有退相。四果如沙住井底。阿含云。三果
    退戒还家毁失律仪。不失道共。俗人生
    谤言无圣法。佛言。欲饱起厌。不久当还更
    求出家。诸比丘不度。佛即度之便得罗汉。
    阿难问言。大德。是学退无学退。答言。学退。
    若然即是世智断惑慧解脱人。故得有退。
    非无漏智断一品惑进一品解而有退也。
    若发此九想无诸禅功德者。是坏法人也。
    若不坏法人九想者。从初胀想来住骨想。
    不进烧想。得有流光背舍胜处观练薰修
    神通变化。一切功德具足成俱解脱人也。若
    修时爱多观外。见多观身。见爱等内外观。
    若发时准此可知。于坐禅中忽见死尸在
    地。言说方尔奄便那去。气尽身冷神逝色变。
    无常所迁不简豪贱。老少端丑无逃避处。
    慈父孝子无相代者。尸腥在地风吹日暴与
    本永异。或见一尸多尸是大不净观相。或
    满一聚落一国土。或一尸色变。或多尸色变。
    死尸虽非九数。是诸想之本。故先说之。是
    等死尸颜色黯黑。身体洪直手足葩花。[月*逢]胀
    [月*曾]邓如韦囊盛风。九孔流溢甚为秽恶。行
    者自念。我身如是未离未脱观所爱人亦
    复如是。是相发时。得一分定心??安快。
    须臾之间见此胀尸。风吹日暴。皮肉破坏身
    体坼裂形色改异了不可识。是名坏相。又
    见坼裂之处血从中出。散溜涂漫处处斑驳。
    灌溢于地臭处蓬勃。是为血涂相。又见脓
    烂流溃[泳-永+柴][泳-永+柴]滂沱如蜡得火。是名脓烂相。
    又见残皮余肉风日干炙臭败??。半青半
    瘀[(腊-月)*皮][(腊-月)*皮][沓*皮][沓*皮]。是为青瘀相。又见此尸而为
    狐狼鸱鹫之所?n食。纷葩斗竞[国*瓜]裂拽挽。是
    为?n相。又见头手异处五藏分张不可收
    敛。是为散相。又见二种骨。一带脓膏。一纯
    白净或见一具骨。或遍聚落。如是诸相转
    时定心随转。[黑*敢][黑*敢]沈寂愉愉静妙。安快之相
    说不可赀。不坏法人所观齐此。未见此
    相爱染甚强。若见此已欲心都罢。悬不忍
    耐如不见粪犹能?n饭忽闻臭气即便呕
    吐。亦如捉净法婆罗门而?n涂痈髓饼。槌
    头自责我已了矣。若证此相。虽复高眉翠
    眼皓齿丹?。如一聚尿粉覆其上。亦如烂
    尸假着缯彩。尚不眼视况当身近。雇鹿杖
    自害。况鸣抱?H乐。如是想者。是?H欲病之大
    黄汤。如贪食人审知猪猪盛屎之物。犹强
    吃?n。见猪虫臭更能食不。前特胜力弱未
    决定除。今观力强?H火疾灭。故云。九想观成
    时六贼稍已除。及识爱怨诈兼知假实虚。
    如是厌患何但除欲。亦能发无漏亦成摩
    诃衍。释论解死变想竟。仍说六波罗蜜四
    无量心。诸师咸云翻谬。今明菩萨修初想
    即具摩诃衍。故广出诸法。后即云乃至烧
    想亦如是。那云脱落耶。○次明八背舍发
    者。前三番是根本味净。九想至一切处名为
    观。九次第定是练。师子奋迅是薰。超越是
    修。此四事定。今先明背舍。背舍又有总别。
    总共二乘别在菩萨。又背舍不定。或因中
    说果名背舍为解脱。自有果中说因名解
    脱为背舍。若定判者。断惑究竟。事理具足。
    称为解脱。若惑未尽定未备但名背舍。背
    者厌下地及自地净洁五欲。舍者舍是着心。
    故名背舍。若破爱多发外相如前说。若
    破见多发内相。内相者即八背舍也。一内
    有色外观色。乃至第八灭受想背舍。所言内
    有色外观色者。不破不坏内色。内观白骨
    皮肉而外观死尸等。若修相具如禅门。今
    略示发相。行者忽见自身足指皮[(颟-页+皮)-(入*入)+(ㄠ*ㄠ)]如泡。
    渐渐至?至腰通身到顶。斯须洪直举身
    胀急。五指葩花两脚如柱。腰腹如瓮头如
    盆。处处胪胀如风满韦囊。此相发时或从
    脚至顶或从顶至脚。满一绳床。皮急肉裂
    将欲绽溃。既溃脓流浸渍湿释。又从顶至
    足皮肉自脱。唯白骨在。支节相柱[声-耳+空]然不动
    皮肉堕落聚在一处。犹如虫聚污秽鄙丑。
    若发此相深患其身。厌之如粪。何况妻子
    财宝而生吝惜。萨?释錾砺拐人?φ摺=?br> 得斯观。内不计我外不爱所低头惭愧厌
    心相续(云云)。大经云。除却皮肉谛观白骨。一
    一节间皆今系念。逆顺观察令骨净洁。是
    名内有色相。外观色者。外见死尸。[月*逢]胀脓
    坏满一聚落一国土。如前九想所观不净。
    故言外观色。位在欲界定。此法增进见骨
    起四色。青黄白鸽。煜煜?~?~将发不发。青
    色青光乃至鸽色鸽光。状如流水。光笼骨
    人如尘雾镜日。若心缘足光随向下。若心
    缘头光随向上。以青光力映蔽十方。悉见
    青色。如须弥山随方色一。乃至鸽色亦如
    是。若此光色将发不发。位在未到地定。如
    是?久光应自发。若不发者。当摄心谛观
    眉间放之便发。状如竹孔吐烟。初乃小小
    后乃散大。四色宛转从眉间出遍照十方
    豁尔大明。一色亦有十功德八触五支正邪
    等相。初色发时名觉。分别八色名为观。昔
    虽知肉中有骨。不知骨中八色。昔所未
    见庆喜悲惭名为喜支。此色发时深有乐
    法。心地恬愉名为乐支。定心湛然安住不动
    ??转深。空明智定信敬惭愧。不生谤毁
    离盖相应。若冷??等。丛丛皆无谬乱。故称
    丛林。但此中动痒空明五支等相。心眼开明。
    法深乐重不同根本。亦异特胜通明。彼带
    皮肉触不通畅。今触骨人其法深妙。若
    论邪相入八色者。或见青色不甚分明。斑
    驳不好即是邪相。七色亦如是。?证无观
    慧如夜多贼。今禅有观如昼少伪设有易
    却。若三藏云。八色是色界法。触欲界骨人。
    致诸功德起。此依根本有漏。作如此说。大
    乘明戒定慧法悉不可尽。何以故。命朽戒
    谢无作不灭。定虽伏惑断在不久。如蛊入
    身残藏害命。即虽未死势不久存。慧道无
    失初果七死。无漏湛然。当知戒定是无漏
    法。若尔。八色之光便是界外法也。若发此
    相。初背舍成位在初禅。成论云。两背舍欲界
    摄净背舍色界摄。四背舍无色界摄。灭背舍
    过三界。?酬荚啤3醵?成嵬ㄓ?缂岸???br> 净背舍在四禅。言三禅乐多不立背舍。复
    有人言。三禅无胜处四禅无背舍。三家互
    异。今依释论。初背舍二胜处初禅摄。既有
    五支验是初禅也。二内无色以不净心观
    外色者。骨人是精血所成。应须呵灭析骨
    四微。大乘体法知骨从心生。心如幻化。骨
    人虚假骨人自灭。如好马任人意。如好人
    共事去来无捩。骨人去已新法未来。喜多
    退堕。以不净心但观外色。外色者外死尸
    等。又外者骨人所放八色也。所以观外色
    者。此去欲界犹近须观外不净。若修坏骨
    人别有观法。今但论法发。忽见骨人自然
    消磨。但有八色及外不净在。骨人灭时位在
    中间。又见八色与内净法同时俱起。青黄
    等光更作一番增明。内净喜乐一心四支功
    德。转胜于前。是为二背舍位在二禅。三净
    背舍身作证者。初禅二禅非遍身乐。四禅无
    乐何所为证。成论人四禅共净背舍。今以
    两禅共净背舍。既言三禅有遍身乐。可以
    为证即是其初。成就在四禅。能具足胜处。
    故知净背舍位在三禅也。净者。释论云。缘
    净故净。八色已是净法。而未被净缘莹练。
    净色极在四禅。此色起时莹于八色更转明
    净。故言缘净故净。遍身受者。乐之极在三
    禅故。总此二禅为净背舍也。净有四义。
    不净不净者。欲界之身已是不净。而今[月*逢]胀
    故言不净不净。不净净者。除却皮肉谛观
    白骨。无腹筋血如珂如贝。故言不净净。净
    不净者。是眉间所出八色光明。光明是净未
    被练治。故言净不净也。净净是第三背舍。
    更被净缘练治也。故言净净。四空背舍者。
    过一切色灭有对色。不念种种色。一切色
    是欲界内外色。有对是五根所对。此两色前
    三背舍已灭。但有八色随心转变。故言种
    种色。呵色缘空更无别法。但入空定。若凡
    夫多染保着空定。圣人深心智慧利。直去不
    回。故名背舍。苦缘空多则散。虚诳不实。
    舍空缘识识法相应。名识处背舍。又识生
    灭无常虚诳。无复所缘。但有能缘。故言无
    所有处。识处如痈。无所有处如疮。舍识无
    识即是非想非非想。此无想犹有细烦恼。今
    舍能缘非想之受想。亦无复能灭之想。定
    法持身泯然无想。如水鱼蛰虫。若以所灭
    为名。与攀上厌下何异。今从能灭自地亦
    灭他地得名。故言灭受想背舍。具如修证
    中说。?酬济鞯妹鸲ㄊ蔷憬馔选2坏么艘?br> 定但名慧解脱。成论得电光名慧解脱。具
    得世间禅名俱解脱。成论后四更无别法。
    以无漏心修此可然。前三何意无别法。而
    约外道禅耶(云云)。若过去曾得八定故发宿
    习。而灭定一种不得无漏。修则不成。故不
    论宿习也。九次第定超越等约三藏者。无
    有凡人修于此定。故不论发宿习也。若
    约大乘亦应有此义。今所不论。○次明大
    不净观发者。亦名大背舍。前所观所发除
    欲皮肉。谛观骨人死尸不净。或一尸两尸。
    城邑聚落不净流溢等。但约自他正报。故言
    小不净也。约此而论厌背。故名背舍。亦是
    总别相(云云)。若大不净观何但正报流溢不净。
    依报宅宇钱财谷米衣服饮食。山河园林江
    淮池沼。绞巧?ㄏそ圆痪弧3媾Я鞒龀舸?br> 腥臊。舍如丘墓钱如死蛇。羹如屎汁饭如
    白虫。衣如臭皮山如肉聚。池如脓河园林
    如枯骨。江海如汪秽。大经云。美羹作秽汁
    想即此观也。于坐禅中忽如上见。见此大
    地无一好处。依正不复可贪。是名大不净
    发也如初然火。加功攒发烟炎盖微。火既
    成势不复择薪。乃至江河亦能干竭。初观
    不净。止一尸一国。?H心乍兴乍废。今定力已
    成厌恶亦盛。一切依正无非不净。欲心永
    息。复次诸物有何定相。随人果报感见不
    同。善业感净色恶业感不净色。如诸天宝
    地宝宫人中富乐。执诸瓦石变成金银。善
    力所招依正俱净。如僧护经所说。地狱狱
    相不同。或见身肉为地为他所耕。或见身
    如树林众所摧折。或身如山如屋如衣。凡
    一百二十种。皆恶业所感招不净色。若执
    净色保爱坚固。以大观力破大着心。翻大
    颠倒成大不净观也。何以故。夫幻术法多
    是欺诳。神通法得其道理。凡一切物皆可转
    变。如苏蜡金铁遇??流变。如水遇冷成地。
    此得解观契转变之道。定力尔故。若根本但
    除下地着。不能除自地。若小大背舍未是
    无漏。但除下地自地着。若无漏缘通则下自
    上皆除着也。若人发大不净入背舍亦大。
    初禅摄。若内无骨人外观八色及依正两
    报。缘境大故。名第二大背舍。二禅摄。若以
    大不净入净背舍亦大。乃至灭背舍亦如
    是。若论大胜处者。更熟背舍。令于缘转变
    自在。大论明。钝人修八背舍竟。方修胜处
    一切处。中根修三背舍竟。于四禅中修胜
    处等。上根只修初背舍即修一切法也。今
    处中说。若多若少者。还约依正。一尸为少
    二尸为多。如是传传可解。一衣一食一山
    河为少。无量衣食山河为多。初修从少至
    多。今发亦应尔。若好若丑者。善业端正为
    好。恶业鄙陋为丑。此二皆于我美者为好。
    于我恶者为丑。此二皆有智慧为好。皆有
    愚痴为丑。此二富贵为好。贫贱为丑。如此
    好丑俱不净。山河国土衣食屋宅。若好若丑
    俱不净。又依正俱丑。骨人所放八色为好。
    又八色亦丑被练为好。好丑皆不净。此两胜
    处初禅摄。若内无色相。外观色若多若少若
    好若丑。胜知胜见者。内灭骨人外有八色。
    又有依正多少好丑。如前说(云云)。

    摩诃止观卷第九(上)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