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诸宗部三 >
  • 摩诃止观卷第八(下)

    若善修四三昧调和得所。以道力故必无
    众病。设小违返冥刀扶持。自当销愈。假令众
    障峰起。当推死殉命残生余息。誓毕道场
    舍心决定。何罪不灭何业不转。陈?开善
    (云云)。岂有四大五藏而不调差。如帝释堂小
    鬼敬避。道场神大无妄侵挠。又城主刚守者
    强。城主?b守者忙。心是身主。同名同生天是
    神能守护人。心固则强身神尚尔。况道场神
    耶。如大论释精进鬼黏五处(云云)。但一心
    修三昧众病销矣。五修止观例前为十
    (云云)。先简思议者。病因缘故生十法界。如
    为病故退失本心。弃废禅定诽谤三宝。
    不惟先罪招祸。而言修善无福起大邪
    见。又惜身养命鱼肉辛酒非时无度。或病
    差身壮五欲恣情。善心都尽恶业炽盛。起上
    中下罪。是为因病造三恶法界。若人自念
    此病困苦。皆由往日不善折致。深生惭愧
    不敢为非。虽婴困笃而善心无改。起上
    中下善。是为因病造三善法界。若遭疾病
    因怖畏生死。知此病身酬于前业。若构生
    死将来流转复何穷极。苦集危脆世世相随
    为之受恼。当求寂灭无相涅??。是为因病
    起声闻法界。又观此病病我色心。因于此
    病而致老死。死由于生生由昔有。有从取
    生。取从爱生。爱从受生。受从触生。触从六
    入生。六入从名色生。色即四大五根名即
    四心。观此根大复从何生。青色从木生。黄
    色从地生。赤色从火生。白色从风生。黑色
    从水生。又观木从水生。水从风生。风从地
    阳气生。地从火生。火从木生。木还从水生。
    如是追逐周而复始。无自生者。观外五行
    既尔。内五藏色亦复如是。肝从青气生。心
    从赤气生。肺从白气生。肾从黑气生。脾
    从黄气生。此之肝藏为自体生。为从他生。
    即知肝藏从肾生。肾从肺生。肺从脾生。脾
    从心生。心从肝生。肝不自生。还从肾生。
    如是内求四大五藏。既其无体何故不坏。
    四心持之。识心持地想心持风。受心持火
    行心持水。是故不坏。此之四心为自生为
    不自生。即知行心从受生。受心从想生。想
    心从识生。识从过去行生。过去行从无明
    生。无明从妄想生。妄想还从妄想生。经云。
    妄想生妄想轮回十二缘。如狂渴人见焰
    为水。南向逐之。逐之不得大唤言水。空中
    响应谓己大南。水应在北回头北走。如是
    四方皆逐不得。遂大懊恼。谓水入地[爬-巴+包]地
    吼唤。身体疲极转更至?。亦复不得。南走喻
    舌逐味。北走喻耳逐声。西走喻鼻逐香。东
    走喻眼逐色。[爬-巴+包]地喻身逐触。到?喻意
    逐无明。如是六根遍走诸尘无一可得。亦
    不得因缘和合之相。但自疲苦。既觉知已不
    复更走。以不走故身心定住。心定住故豁尔
    悟解。发得因缘正智。知此色心等从本已来
    体性寂静。非生非灭。妄想颠倒谓有生灭。
    若不随妄想则无明灭乃至老死灭。毕故
    不造新。如不然火是则无烟。既不得
    无明老死病为病谁。是名观病起缘觉法
    界。又观此病。皆由爱惜身命财物致受众
    恼。亦是持戒不完多病短命。亦是心志劣弱
    不能安忍。身神不护。亦是精进力薄。无善
    补禳。亦是无禅定力。为病所动。亦是心少
    智慧。不达无常苦空无我。致婴此疾。今以
    己疾愍于彼疾。即起慈悲发于愿行。舍
    无遗吝顺理安耐。勤加正意觉悟无常。是
    为因病起六度菩萨界。又观此病。知从
    前世妄想颠倒诸烦恼生。如是妄想无有
    真实。我及涅??是二皆空。是名因病起通
    教菩萨界。又观此病虽毕竟空。空无所受
    而受诸受。未具佛法不应灭受取证。是
    为因病起别教菩萨界。如是等法因于病
    患次第出生。是名思议境非今所观也。不
    思议境者。一念病心非真非有。即是法性
    法界。一切法趣病是趣不过。唯法界之都
    无九界差别。如如意珠不空不有不前不
    后。病亦如是。绝言离相寂灭清净。故名
    不可思议。达病实际何喜何忧。作是观
    时豁尔消差。金光明云。直闻是言病即除
    愈。即初观意耳。复有深重难除差者。至
    长者所为合众药。病乃得差。即后九观意
    也。一切众生皆具此理而不能识。随见
    思流没分段海。深生悲愍。欲与非有即空
    道灭之乐。是为有疾菩萨能以空观调伏
    其心。心调伏故实疾除愈。以慈悲故权疾则
    生。生分段土。视分段人犹如一子。子既有
    病父母亦病。因以身疾而慰喻之。子病若
    愈父母亦愈。是名体析慰喻有疾菩萨也。
    又观此病虽即空寂。是诸众生不纯因空
    而得度脱。当识空病种种法门。声闻二乘
    以不识故。随无明无知流没变易海。不能
    分别诸病差品。是故佛法不得现前。众生
    净土皆不成就。为是义故即起慈悲拔无
    知苦。与道种智分别之乐。是名有疾菩萨能
    以假观调伏其心。心调伏故实疾除愈。以
    慈悲故权病则生。生方便土。观方便人犹
    如一子。其子病故父母亦病。因以身疾慰
    喻其子。子无知愈父母亦愈。是名别教慰喻
    有疾菩萨。又观此病虽即法界。而诸众生
    不即中道。此理未显随无明流没变易海。
    经云。三贤十圣住果报。即是实报因果病也。
    为是义故而起慈悲拔无明苦。与究竟乐。
    是为有疾菩萨用中道观调伏其心。心调
    伏故实疾除愈。以慈悲故权病则生。生实
    报土。视变易人犹如一子。子既有病父母
    亦病。因以身疾慰喻其子。子无明愈父母
    亦愈。是名圆教慰喻有疾菩萨也。如是三
    疾一心中生。如是调伏一观调伏。如是慈悲
    圆普慈悲。如是示现普门示现。如是慰喻一
    音演说。为易解故如前分别。实而论之即
    不思议慈悲。唯彼净名具如此法。三实圆除
    三权普现。彼上人者难为酬对。国王长者实
    疾全在。不堪顾命。二乘虽除取相辞不
    堪行。菩萨乃却客尘往往致屈。唯彼文殊
    道力相邻。扣机承旨故其能也。问云。居士。
    此疾何所因起。其生久如。当云何灭。居士
    答云。今我病者从大悲起。以众生病是故
    我病。众生病愈是故我愈。夫众生实疾从痴
    爱生。痴爱才生大悲亦起。痴爱才灭大悲亦
    灭。众生有愈有不愈。菩萨有疾有不疾。
    若无疾者知其子愈。若有疾者化道未休。
    故方丈问疾茅城背痛。皆此义也誓愿既等
    虚空。有疾亦弥法界。是名不思议慈悲也。
    慈悲力大。菩萨适发此心疾即除愈。不俟
    更修下法。法喜天台(云云)。若发心不真欺众
    生要三宝。有所规求病亦不差。若能真诚
    有大势力。安心者。若人道场病时如上所
    说。体解发心端身正念。唯止唯观。善巧悉
    檀调适得所。一上坐即觉清凉。或顿损或渐
    损。是名大药。更不纷扰修余治法也。破法
    遍者。行人病时观病。为因色病为因心
    病。若色是病者。外山林等皆应是病。死人亦
    应是病。尸及山林未曾受恼。当知色非病
    也。只由心想计有此病。今观病心不自
    不他四句叵得。非内非外毕竟清净。心如
    虚空谁是于病。净名云。非地大不离地
    大。非身合身相不可得故。非心合心如
    幻故。不得病心生。不得病心无生。亦生亦
    无生。非生非无生。单复具足皆如上破阴
    入中说。识通塞者。观于病法。句句之中识
    谛缘度。观病观智句句识谛缘度。了了分
    明而无疑惑。解字非字知得知失例如上
    说也。道品调适者。若观病是四大病是不净。
    病若离四大病即是净病非四大非离四
    大。病即非净非不净。有真非有非真。空假
    非空非假。枯荣非枯非荣。如是等义皆与
    身念处无二无别。如此病受非苦非乐。病
    之想行非我非无我。病心非常非无常。例
    如上义。三十七品于枕席间皆得成就。解
    苦无苦入清凉池。助道者。若修正观未得
    差者。当借前来六种之治。正助合行尚能
    入道。何况身疾而不消除。作此观时虽滞
    床枕深识次位。我观病患道理宛然。如彼
    琉璃在深潭底。我此观智但是名字。因疾
    未除果疾是分。若似解之位。因疾少轻道心
    转熟。果疾犹重不免众灾。若入无生法忍。
    因疾虽尽犹有果疾。我今不应非位起慢。
    言我病行均彼上人。安忍者。但勤正助。莫
    为内外障缘阻碍休息。答正助稽留。疾成
    道废。能安心在疾。不动不退所作办也。
    设得病损行观明净。不生贪着莫起爱
    染。十法成就疾入法流。是名病患境修大
    乘观获无生忍得一大车。例前可知(云云)。
    ○第四观业相境者。行人无量劫来所作善
    恶诸业。或已受报或未受报。若平平运心
    相则不现。今修止观能动诸业。故善恶相
    现。疑者言。大乘平等何相可论。今言不尔。
    只由平等镜净故诸业像现。光明云。将证
    十地相皆前现。阿含云。将证初果八十八
    头蛇于其前死。大小两乘相文甚多。又法华
    云。深达罪福相遍照于十方。罪福只是善
    恶业耳。净名云。于第一义而不动善能分
    别诸法相。故汝难非也。明业相为四。一相
    发因缘。二正发相。三料简。四止观。因缘者。
    有内有外。内者。止观研心。心渐明净照诸
    善恶。或可以止止恶恶方欲灭。以观观善
    善方欲生。或可以止止恶恶因静生。以观
    观善善因观灭。无量业相出止观中。如镜
    被磨万像自现。外者。诸佛慈悲常应一切。
    众生无机不能得睹。以止观力能感诸
    佛。示善恶禅诸业则现。如持花?示于
    大众。是名内外因缘。若得此意。细判罪福
    皂白无滥。堪为方等师调伏于他。今但研
    心止观令业谢行成。一心取道何用曲辨
    相耶。二明业相发者。发无前后且逐语
    便先明善发。其相有六。一报果相现。二习
    因相现。三报前现习后现。四习前现报后现。
    五习报俱时现。六前后不定。诸业现时参差
    万品。识此六意分别无谬。云何名习因习
    果。阿?酬既嗽啤O耙蚴亲苑忠颉O肮?且拦??br> 又习名习续。自分种子相生。后念心起习续
    于前。前念为因后念为果。此义通三性。论
    家但在善恶无记无习续也。报因报果者。
    此就异世。前习因习果皆名报因。此因牵
    来果故以报目之。名为报因。后受五道身
    即是报果也。就今果报身上复起善恶习
    续。习因习果总望前世此习续是果。若望
    后世此习续是因。数家明报得鸽雀身是报
    果。多?H是习果。论家鸽身及多?H俱是报果。
    ?H由贪起。贪是习果。又今生烦恼起名习
    因。成业即报因。后生起烦恼名习果。苦痛
    名报果。若坐禅中但见诸相此名报果相
    现。由昔因故亦得言报因。又能起因牵于
    后报互受名耳。今但判为报果相也。若于
    坐中不见诸相。郁尔起心是发习因能牵
    来果故。亦得名习果酬昔因故。互受其
    名。今但判为习因也。善相众多且约六度。
    檀相发者。若于坐中忽见福田胜境三宝形
    像。圣众大德父母师僧。有行之人。受己供
    养。或见悲田受供养。或见两田虽不受
    供养而皆欢喜。或不见诸田受与不受。但
    见所施具罗列布满。或不见施物但见净
    地。或表今生施报相。或表昔生施报相。或
    见好行檀人。来至其前称赞檀舍。如是等
    事皆是报果发相。次都不见诸相。但心郁然
    欲行惠施恭敬供养三宝父母师僧。或悲
    伤贫苦而欲救济。或于檀施法门通达偏
    自明了。如是等心皆是习因发相。或先起此
    心却见报相。或先见报相却发此心。或俱
    发或不定发。可以意知。戒相发时亦有六
    意。若见十师衣钵坛场羯磨欢喜爱念。或
    虽不见此相。而见自身衣裳净洁威仪盖
    众。又见常持戒人面目光泽。举动安详来
    称赞戒。如是等相皆是持戒报果发也。或时
    皆不见此相郁然持戒心生。自言戒净篇聚
    不足可持。或欲匡正诸破戒者皆令如法。
    自解律文精通戒部。是为习因发相。或先
    后俱杂可以意知。忍相发者。或见能忍人。
    或见身行忍事。或自见其身端正净洁手脚
    严整。世所希有。或见端正忍人来称赞忍。
    是忍报果相。或直发忍心。又解忍法门。是
    名忍习因发相。前后俱杂可以意知。精进
    相者。或见精进人。或见己精进事。见身多
    气力盛壮英雄。或见常行精进人昼夜无
    废称赞精进。是进报果相。或不见相但发
    精进心。初中后夜不自惜身。或通达精进
    法门。是名精进习因相。前后俱杂可以意
    知。禅相者后境中广说。智慧相者菩萨境中
    当广说。六度习报既有六种。一切善法亦如
    是。若细寻此法。逾久逾明。不烦多说亦不
    得多说。面受口决随意广论。诸方等师相
    传云。负三宝物其相现时决应须偿。南岳
    师云。若自有物偿者善。若自无物欲废行
    法四方驰求。此有二义。众生昔罪何量。负
    贷三宝非止一条。如罗汉先直取道未遑
    偿业。故名?责。行者若废道场而行乞
    丐。纷动数年岂非魔事。今且未偿。但决志
    修行诸佛实法展我成立。成者。待破烦恼
    入无生忍。于法身地广供养一切三宝。还
    入生死以偿众生。菩萨弥时不名?责。立
    者。待功夫着满名行竖立。果报自至时当
    偿三宝。非是?负不作偿心。小乞申延
    期于展立耳此岂非好事。若废行法出于
    道场。此决须偿。不得读诵听学营私众务。
    决应方便求财偿之。此释与优婆塞戒经
    同。经云。若负三宝物人正事修道。欲求须
    陀洹乃至阿罗汉者。则不须偿也。不学道
    应急偿也。阿罗汉人若用佛物此则无罪。
    次明恶相者。诸恶甚多且约六蔽。于一一
    蔽皆有六意。悭蔽相者。若见三宝师僧父
    母。或形容憔悴或裸袒。或衣裳蓝缕。或饥
    饿?啡弧K掠羁栈摹;蚣?磺形锝员皇鼗し?br> 缄闭塞。与前为异。前人对物欢喜。今见乞
    人对物?诟。前物表施具今物表悭具。或
    见悭人来至其前。是名悭蔽报果发相。具
    有六种。例前可知(云云)。破戒相者。若见三
    宝形像师僧尊长及以父母。头首断绝地陷
    不胜。或身体破裂鞭打苦恼。或见身首
    异处寺舍零落。或见父母诟骂三宝呵责。
    或见喜杀屠儿来住其前。又恶禽毒虫缘
    其身首。皆是?蔽报相也。亦有六意例前(云
    云)。若见不净屎尿死尸臭物当道。深水横路
    行不得前。或见交昔?H人。又示不净相秽
    恶可耻。或见己身身体臭处。或见多?H人
    来说放逸事。或见禽兽人等交。此皆是?H
    罪报相。亦有六意(云云)。若见一生所盗物
    处。所盗物主来?诟缚切此物。或见好盗
    人来劝说盗事。皆是盗相果报也。六意
    例前(云云)。若见父母师僧及外人。诤计?毒
    种种间构诽谤于己或见多口过人来。即
    是口四过报果相。六种(云云)。或见醉人吐卧
    狼藉。或见己身沈昏等。皆是饮酒报果相。亦
    六意。是等皆是破戒蔽报果相也。余四蔽
    例此可知。故不委记(云云)。复次内心苦痛是
    杀习。内心沈重是盗习。内心烦躁是?H习。俱
    有是等分习。三料简善恶相现为障不同或
    非障而障。障而非障。障非障俱障。障非障
    俱不障。非障而障者。若人先发善相当时
    欢喜。后起爱慢轻忽于他。恃此证相作贡
    高本。渐染名利过患转生。心退法坏舍戒
    还俗。无恶不造。岂非初因不障之善。后
    致大障之恶耶。障而非障者。如先发恶相
    惭愧怖畏。勤忏此恶。断相续心永不起罪。
    勤行众善至办大事。岂非初因于障后
    致不障耶。俱障俱不障例可知(云云)。若非障
    而障者。此是善将灭而相现。此善灭表恶
    生。若障非障者。此是恶将灭而相现。此恶
    表善生。若障不障俱不障者。此相表善不
    灭恶不生。若障不障俱障者。此表恶不灭
    善不生。此约初善为语。谓善不障恶为障
    如上分别。若约真谛为言者。上诸善恶悉
    皆是障。故净业障经云。一切恶障一切善障。
    若约假为语。真谛善恶俱皆是障。若约中
    为语。假上善恶俱皆是障。故障不可尽。复
    次善恶习因心起。是则易知。善恶报果相
    起。是则难知。若善报相扶善习因心起。或
    前或后现者。多是性善相。孤然起者。多是
    无作善相。恶报果相扶恶习因心起。或前或
    后多是性恶。不扶习起。多是违无作恶。复
    次善恶报果孤然起者。虽以无作往判理
    复难明。多好杂魔。若欲分别。须细意捡??。
    用空明善恶等十法往验。若过不及则是魔
    相。异此乃是无作也。又三相往验。所谓久久
    住数数来。又坏禅心。此三是魔相也。无此
    三是无作。复次诸恶相现时。初现?怒。再来
    平平。三现欢喜。或人谏晓。或人驱逐。当知皆
    是恶欲灭相也。夫发心真正慧解分明。善识
    诸相一一无谬。不为诸障所惑。打心入
    理更增其明。行有余力分别业门。虽通
    达自在。兼以化他。若分别业相不能缕碎。
    但总知是障无所取着。直打心观理业不
    能碍。若本无解心又发意邪僻。见此相已
    而生爱着。魔得其便入示吉凶。更相因倚
    贸易财食死堕鬼道。此非鬼禅更谓谁耶。
    若自正正他。须得其意亲自行证。又师氏
    口决。方可彰言。莫辄媒?。妄作寒热。祸则
    大矣。深嘱深嘱。后生慎之。问。道场神护怨
    责那得扰动。答。实尔。如世游军虞候。但觇
    非防恶。责主切物所不能遮。业来责报准
    此可解。复次诸业名教体相具如?酬汲墒?br> 论。若作观破业具如中论。彼二家者互有
    长短。今意异彼。但明善恶不滥于事即足。
    若广分别妨于正道。若直破而已。全不识
    道品正助调停。方法未具。今之止观明业
    相不足。观法有余。四修止观者。即为十意。
    云何思议业境。若业能招三恶道报有上中
    下。若业能招三善道报谓上中下。不动业
    招色无色报。如是等业招于色心。还迷色
    心起四颠倒。生死不绝良由于此。今观业
    无业倒惑不生以至漏尽。是名声闻观业
    也。若观业由无明无明故业。业故名色乃
    至老死。若知无明不起取有。无明灭故诸
    行灭。是缘觉观业。若观业行幻化。幻化即
    空空即涅??。是名通教观业。若观业如大
    地能生种种芽。十法界法皆从业起。是名
    别教观业。悉是思议境非今所用也。不思议
    境者。如经云深达罪福相者。罪即三恶福
    即三善。但解三恶业相。不达人天三善业
    相。则非深达。达恶达善乃为深达。若达善
    恶业相但是善恶。不名深达。又善恶俱是
    恶。离善离恶皆是善。是为深达。又达人天
    善恶是生死边。达二乘离善离恶涅??空
    边。但是二边不名深达。又二边皆是恶。亦
    不名深达。别教菩萨能达二边之浅渐渐
    深达。故名深达。又别教渐深亦非深达。圆
    教即于浅业达于深业。方乃得名深达罪
    福相。遍照于十方。如是深达实不曲辨于
    三界。亦不径?K而入空。即此意也。观一念
    起即具十界名十方。十方是依报。十界是
    正报。若无依报亦无正报。既有正报即有
    性相本末等百法。亦名百方。如是等法即一
    念业。故名一业一切业。华严云。佛子。心性
    是一云何能生种种诸业。答云。譬如大地
    一能生种种芽。地若得雨。毒药众芽一时
    沸发。今法性地得行道雨。善恶业芽一念竞
    起。业名法界诸法之都。故称不思议境。既
    深达业境善恶共都。即起慈悲。罪福之理
    非违非顺。违之成罪。顺之成福。如世谛
    名色及诸质碍。亦非违非顺。若盗之成罪
    则有三途恶业。若舍之成福即有三善道
    业。菩萨深达如此非违非顺。于违起悲
    于顺起慈。即空真谛无言说道亦非违非
    顺。违之则成六道有漏之业。顺之则成三
    乘无漏之业。菩萨深达即空非违非顺。于违
    起悲于顺起慈。也中道之谛亦非违非顺
    违之则有漏无漏二边之业。顺之则有非
    漏非无漏中道之业。法华云。久修业所得。
    即此业也。菩萨深达中道实相非违非顺。
    于违起悲于顺起慈。若深达者。只是一念
    心非违非顺无三差别。亦是一念慈悲非前
    非后。故名真正菩提心也。安心业空则善
    顺而恶息。恶息故名止。善顺故名观。安心
    业假恶息善顺。安心业中恶息善顺。顺故
    名观息故名止。是名观业善巧安心。破法
    遍者。若阿?酬荚啤R敌蝗牍?ァ5蒙?凳?br> 行人。未来受报。成实云。业从现在入未来。
    未来受报。今观此业。业若过去。过去已谢故
    云何有业。业若未来。未来未有云何有业。
    业若现在。现在念念不住。念若已去即属过
    去。念若未至即属未来。即起即灭何者现
    在。若言去时有业名现在者。去时是业。去
    者是业。为当去时去。去者去。现在既无。业
    亦叵得。三世推检横竖搜求。善恶诸业俱不
    可得。毕竟清净。而言善恶业者但以世间
    文字假名分别。不可闻名而谓为实所以
    者何。本求理实不求虚名。虚名无性虽强
    分别如指虚空。业无作受三谛俱寂。故名
    破法遍也。识通塞者。于业非业。亦业亦非
    业。非业非非业。句句之中。明识苦集。一一
    心内了知道灭。审的成就终不虫字。故言
    识通塞也。道品调适者。成论人云。意业单起
    未得成业。意得实法想得假名。行则同
    缘。是时意业得成。是则有三念处也。就身
    口两业是色。名身念处。?酬既嗽啤P氖??br> 王同时而起。王即心念处。受数即受念处。想
    及余数皆行阴。即法念处。王数依色而起。即
    身念处。若一时异时皆有四念也。今观此
    业具十法界五阴。即是具一切四念处。一
    切业同类之色。是身念处。此身非净非不
    净。同类四阴。是三念处。此三非苦非乐非
    我非无我非常非无常。即是非荣非枯双
    树涅??。乃至三解脱。是名道品也。助道对
    治者。当念应佛三十二相等。念报佛无量
    功德。共破习因恶业。念法门佛破习因。念
    三十二相。破报果(云云)。念法门佛助破报
    果恶业。念佛力故恶业障转则入涅??门也。
    如是观时不叨上圣。又当安忍内外诸障
    令得无碍。若发似道未是真解。勿生法
    爱。法爱不起则任运无滞。自然流入清凉
    之地。是大乘十观。得无量无漏清净果报。
    获得无上报获得自在业。深达罪福究竟
    无染故名清净。即是法身。反本还源智照
    圆极。故名无上。即是报身。垂形九道普门
    示现。故名自在。即是应身。如是三身即是
    大乘高广直至道场。余如上说(云云)。○第五
    观魔事境者。行人修四三昧。恶将谢善欲
    生。魔恐回出其境。又当化度于他。失我
    民属空我宫殿。又虑其得大神力大智慧
    力。复当与我兴大战诤。调伏控制触恼于
    我。遽其未成坏彼善根。故有魔事也。行者
    道弱未动波旬。一切鬼神属六天管。当界
    防戍正应动此耳。经云。魔事魔罪不说者。
    是菩萨恶知识。若达邪正怀抱淡然。知魔
    界如佛界如。一如无二如平等一相。不以
    魔为戚佛为欣。安之实际。若能如是邪不
    干正。恼乱设起魔来甚善也。今明魔为五。
    一分别同异。二明发相。三明妨损。四明治
    法。五修止观。同异者。阴魔已属阴界入境。
    烦恼魔已属烦恼境。死魔病是死因。已属病
    患境。今正明天子魔也。然四倒与四魔异
    者。四倒只是烦恼魔烦恼魔故即有阴入魔。
    阴入魔故即有死魔。既未出三界即属天
    子魔。若界外同异者。破界内四倒分段诸魔
    悉过。唯有无常等四倒。此是界外烦恼魔。烦
    恼魔故即有无等等色。即界外阴魔。阴魔即
    有死。三贤十圣住果报。乃至等觉三魔已
    过。唯有一分死魔在。是为界外三魔无第
    六天魔。但赤色三昧未究竟名天子魔。若
    妙觉理圆无明已尽。故无烦恼。不住果报
    故亦无死。赤色三昧满。乃是究竟魔事。若
    华严明十魔。亦何得出此意耶。二明魔发
    相者。通是管属皆称为魔。细寻枝异不出
    三种。一者[怡-台+追]惕鬼。二时媚鬼。三魔罗鬼。三种
    发相各各不同。[怡-台+追]惕发者。若人坐时或缘头
    面或缘人身体。堕而复上翻覆不已虽无
    苦痛而屑屑难耐。或钻人耳眼鼻或抱持
    击?^。似如有物捉不可得。驱已复来。啾[口*祭]
    作声闹人耳。此鬼面似琵琶四目两口(云云)。
    二时媚发者。大集明。十二兽在宝山中修
    法缘慈。此是精媚之主。权应者未必为恼。
    实者能乱行人。若邪想坐禅多着时媚。或
    作少男少女老男老女禽兽之像。殊形异貌
    种种不同。或娱乐人。或教诏人。今欲分别
    时兽者。当察十二时何时数来。随其时
    来即此兽也若寅是虎乃至丑是牛。又一时
    为三。十二时即有三十六兽。寅有三。初是
    ?。次是豹。次是虎。卯有三。狐兔貉。辰有三。
    龙蛟鱼。此九属东方木也。九物依孟仲季
    传作前后。已有三。蝉鲤蛇。午有三。鹿马
    獐。未有三。羊雁鹰。此九属南方火也。申有
    三。??澈铩S嫌腥?N诩︼粜缬腥?防遣颉?br> 此九属西方金也。亥有三。豕?猪。子有三。
    猫鼠伏翼。丑有三。牛蟹鳖。此九属北方水
    也中央土王四季。若四方行用即是用土也。
    即是鱼鹰豺鳖三转即有三十六。更于一
    中开三。即有一百八时兽。深得此意依时
    唤名。媚当消去。若受着稍久。令人猖狂恍
    惚妄说吉凶不避水火(云云)。次明魔罗者。
    为破二善增二恶故。喜从五根作强软
    来破。大论云。魔名花箭。亦名五箭。各射五
    根共坏于意。五根各一刹那。刹那若转即
    属意根。意根若坏五根岂存。眼见可爱色
    名花箭。是软贼。见可畏色名毒箭。是强贼。
    见平平色不强不软贼。余四根亦如是。合
    十八箭。亦名十八受。以是义故。不应受
    着。着则成病病则难治。永妨禅定死堕魔
    道。复次魔内射不入。当外扇檀越师僧同
    学弟子。放十八箭。昔诸比丘得魔内恼。又
    得檀越誉毁强软不捷。魔即哭去。行者善
    觉师徒檀越。或法主异语徒众即?。徒众怨
    言法主则怪。如是因缘广说如大品。又魔善
    巧初令乖善起恶。若不随者即纯令堕善。
    起塔造寺使散妨定。若不随者令堕二
    乘。魔实不解二乘。但行当之使不入大
    耳。如童蒙人初被行当舍大乘习小。功
    夫已多后悔无益。能行当者实不解大小。
    又化人入无方便空。谓无佛无众生。堕偏
    空裹。或偏假裹。种种蹊径令不入圆。阿难
    笈多学阿?跋者。皆为魔所恼。何况初心
    宁免自他三十六箭。若知魔佛皆入实际。
    则无怖畏。大经云。为声闻人说有调魔。
    为大乘者不说调魔。一心入理谁论强软
    耶。三明妨乱者。但强软等箭。初射五根有
    三过患。一令人病。二失观心。三得邪法。病
    有种种相。从眼入者病肝。余根可知。身遭
    病苦心则迷荒。丧禅致死。失观心者。本
    所修观善法安隐。从五根见闻已后。心地
    昏忽无复次序。邪法者。当约十种正法简
    出邪相。有者。色从眼入见山河星辰日月
    居宫。亦见幽中种种相貌指点方面。是有
    太过。无者。色从眼入。便谓诸法犹如断空。
    说灰无法甚可怖畏。是无太过。明者。色入
    已豁豁常明如日月照。?者。昏?漆黑铿然
    不晓。定者。色入已心如木石块然直住。乱
    者。色入已狡掷攀缘。愚者。色入已?短鄙拙
    脱裸无耻。智者。色入已聪黠捷疾。悲者。色
    入已忧恼泣泪。喜者。色入已歌逸恒欢苦者。
    百节疼痛如被火炙。乐者。身体畅醉如五欲
    乐。祸者。自恒招祸。亦为他作祸亦知他祸
    祟。福者。恒自招福亦能为他作福恶者。无
    恶不造。又令他作恶。善者。自行檀等亦
    令他行檀。憎者。不耐见人远他独住。爱
    者。恋重缠着。强者。其心刚强出入不得自
    在。犹如瓦石难可回变不顺善道。软者。
    心志软弱易可败坏。犹若软泥不堪为器。
    以是等若过若不及悉名邪相。一根有三
    受。一受有二十邪法。三受合六十邪法。历
    五根合三百邪法。虽九十五种种种异邪。而
    其初入必因五根。细寻三百必与彼相应也。
    夫[怡-台+追]惕多令禅观丧失。时媚多令人得邪
    法。魔罗备此二损也。四明治法。若治[怡-台+追]惕
    者。须知拘那含佛末法比丘好恼乱众僧。僧
    摈驱之即生恶誓。常恼坐禅人。此是源祖
    之鬼。报或已谢而同业生者。亦能恼乱。今呵
    其宗祖闻即羞去。呵云。我识汝名字。汝是
    [怡-台+追]惕恶夜叉。拘那含佛时。破戒偷腊吉支
    贪食嗅香。我今持戒不畏于汝。如是呵已
    即应去。若其不去当密诵戒序及戒。戒神
    还守破戒鬼去。治时媚鬼者。须善识十二
    时三十六时兽。知时唱名媚即去也。隐士头
    陀人多畜方镜挂之座后。媚不能变镜中
    色像。览镜识之可以自遣。此则内外两治
    也。治魔罗有三。一初觉呵。如守门人遮恶
    不进。如佛告比丘。一切他物不受。不受之
    术能治一切自他魔事。二若已受入当从头
    至足。一一谛观。求魔叵得又求心叵得。
    魔从何来欲恼何等。如恶人入舍处处照
    检不令得住。三观若不去强心抵捍。以死
    为期不共尔住。善巧回转如是三治不须
    多说。五止观者。例为十法。思议境者。若
    魔事起随顺魔行。作诸恶业成三途法。若
    随魔起善所谓他属而行布施。虽生善道
    世世相染。或时附着倚托言语。若舍身命即
    受彼报。设欲修道遮障万端。经云。有菩萨
    有魔无魔。即此意也。是为三善法界。魔又
    化令自入涅??。众生何预汝事。唐受辛苦
    不如取证是名二乘法界。魔又令人纡回
    拙度不速入菩提道。如是浅深历别。皆是
    思议境也。若即此魔事具十界百法。在一
    念中。一切法趣魔。如一梦法具一切事。一
    魔一切魔一切魔一魔。非一非一切。亦是一
    魔一切魔。一佛一切佛。不出佛界即是魔
    界。不二不别。如此观者降魔是道场。上根
    利智治魔显理以魔为侍于魔不怖如薪
    益火。缘修不能寂照。持世不觉魔谋。谓
    言善来。真修寂照。不待观而后鉴。即知是
    魔非帝释也。别教不耐非法。故云非我所
    宜。圆教安之实际。故言如我应受。不畏
    非人于生死有勇。是名不思议境也。魔界
    即佛界而众生不知。迷于佛界横起魔界。
    于菩提中而生烦恼。是故起悲欲令众生
    于魔界即佛界。于烦恼即菩提是故起慈。
    慈无量佛悲无量魔。无量慈悲即无缘一大
    慈悲也。欲满此愿显此理。应降魔作道
    场。八十亿众不能动心名止。达魔界即佛
    界名观。但以四悉止观安心。随魔事起
    即以四句破之。横竖单复破悉无滞。三藏
    初伏四魔坐道场。破烦恼魔得菩提道。又
    得法性身破阴入魔。此两共破死魔。道树
    下得不动三昧。变三玉女破八十亿兵。冠
    盖剑各堕者是破天子魔。通教初得无生忍。
    至六地得菩提道如前。八地道观双流是
    不动三昧。破天子魔。两处声闻止破三魔。
    笈多恒为所恼。后得神通伏而非破(云云)。别
    教十住已破界内四魔。登地分得菩提道
    破烦恼魔。分得法身破阴魔。分得赤色三
    昧破天子魔。若璎珞云。等觉三魔已尽唯一
    分死魔在。三不应前尽一不应独余。此乃
    别教方便说耳。圆教初住俱破八魔。得菩提
    道破烦恼魔(云云)。乃至妙觉八魔究竟永尽。
    虽初住破非初住破。虽后觉破非后觉破。
    而不离初住后觉。是为破法遍也。于上一
    一破魔法中。皆识苦集无明蔽度知字非
    字。道品者。魔界具一切色。色即是空色即不
    净色即是假。此名为净。色即是中非净非
    不净。余四阴亦如是。是名一念处一切念
    处。乃至三解脱门。门若未开必由事障。久
    远劫来为魔所使。起于魔檀为有报故。
    持于魔戒要利养故。行于魔忍为畏他
    故。习魔精进求名闻故。得于魔禅昧于
    鬼法。乐于魔慧分别见网。如是六法虽名
    为善其实是魔。由此邪蔽蔽三脱门。今用
    正度对治六蔽。蔽去度成如油多明盛。若
    杂烦恼当用前四分观助治。杂业借念二
    佛助治。若小乘伏道遍名为闻慧。乃至圆教
    五品是闻慧位。此尚未成岂可滥真起增上
    慢。若欲入真。当一心安忍勿更为魔之所
    动乱。穷微观照强心呵抵。若入似位得法
    赏赐。勿生高心爱心。譬如大勋黜为小
    县。或失禄或失命。若起法爱是犯罪。但
    发似解如小县失似解如失禄。堕二乘
    地如失命。大乘家业宗社灭故。若无法爱
    从相似入真实。调魔为侍直至道场。复次
    退慧如失勋。退定如失禄。俱退如失命。
    复次通用一意为观者。行人根钝先解通
    意度曲入别。中论品品别意而俱会无生。
    通别互举得意相成也。问。魔动竟好法后起。
    为是法尔寒过春来耶。答。未必并然。自有
    过难好法亦不发。魔是恶缘所感。善是心
    力所致。释论云。释迦往昔在恶世。世无佛。
    求法精进了不能得。魔变化作婆罗门诡
    言。有佛一偈。汝能皮为纸骨为笔血为墨
    当以与汝。菩萨乐法。即自剥皮曝令干
    拟书偈。魔即隐去。佛知其心从下方涌
    出。为说深经得无生忍。可以为证(云云)。

    摩诃止观卷第八(下)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