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诸宗部三 >
  • 摩诃止观卷第五(下)

    第四明破法遍者法性清净不合不散。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非破非不破何故言
    破。但众生多颠倒少不颠倒。破颠倒令
    不颠倒。故言破法遍耳。上善巧安心则定
    慧开发。不俟更破。若未相应。应用有定之
    慧而尽净之。故言破耳。然破法须依门。经
    说门不同。或文字为门。大品明四十二字
    门是也。或观行为门。释论明菩萨修三三
    昧缘诸法实相是也。或智慧为门。法华云
    其智慧门是也。或理为门。大品明无生法
    无来无去即是佛也。依教门通观。依观
    门通智。依智门通理。理为门复通何处。
    教观智等诸门悉依于理。能依是门。所依何
    得非门。虽无所通究竟遍通。是妙门也。三
    门置之今但说教门。三藏四门先破见。后
    破思。亦俱破(云云)。通教四门亦先破见。后破
    思。亦俱破。但破四住不得言遍也。别教
    四门次第断五住。斯乃竖遍横不遍。并非
    今所用。今不思议一境一切境。一心一切心。
    横竖诸法悉趣于心。破心故一切皆破。故言
    遍也。余门破不遍则不须说。圆教四门皆
    能破遍。所谓有门无门。亦有亦无门。非有非
    无门。今且置三门。且依空无生门。无生门
    能通止观。到因到果。又能显无生使门光
    扬。何者。止观是行。无生门是教。依教修行
    通至无生法忍。因位具足。净名三十二菩萨。
    各说入不二门。皆是菩萨从门入位。而无
    生为首。大品明阿字门。所谓诸法初不生。
    此证无生门通止观到因。其义可见。止观
    光扬无生门者。法不自显。弘之在人。人能
    行行。法门光显。使无生教纵横无碍。触处
    皆通。门义方成。譬如世人门户出入。有人
    有位门则荣显。能譬既然所譬可解。门通
    果者。大经云。般涅言不。??者言生。不生之
    义名大涅??。又云。定慧二法能大利益乃
    至菩提。大品云。无生法无来无去。无生法
    即是佛。法华云。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
    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且引三经果义
    明矣。止观能显果者。果不自显。由行故果
    满。果满故一切皆满。巍巍堂堂如星中月照
    十宝山影临四海。果亦如是无上无上。功
    高十地汲引四机。金光明中佛礼骨塔。即
    其义也。无生教门竖摄因果。其义已彰。横摄
    之意今当说。大品云。若闻无生门则解一
    切义。初阿字摄四十一字。四十一字摄阿
    字。中间亦然。横竖备摄。其文如此。此意难
    见。更引佛藏示其相。次引涅??释其义。
    后说无生门破法遍。佛藏云。劫火起时菩萨
    一唾火即灭。一吹世界即成。非是先灭后成。
    ?一唾中即灭即成。彼经明外用。内合无生
    门。即破遍。即立遍破立不须二念。若内无
    是德则外无大用。寄外显内其相如是。须
    识观心者。众生一期将讫。即是劫尽。三毒
    三灾火为语端。以止止之如唾灭。以观观
    之如吹成(云云)。大经释义者。不闻闻一句
    有种种义。初云。不生生。不生不生。生不生。
    生生。按此四句说无生门。摄自行因果化
    他能所等法皆遍。不生生者。安住世谛。初
    出胎时名不生生。今解世谛者。无明共法
    性。出生一切隔历分别。故名世谛。安住者。
    以止观安于世谛。即是不可思议境。观行
    位成。故名安住。以安住故名托圣胎。初
    开佛知见得无生忍。名出圣胎。不见无
    明世谛故言不生。获佛知佛见故名为生。
    论云。诸法不生而般若生。即其义也。此说自
    行无生忍位。因义成也。经释不生不生者。不
    生不生名大涅??。生相尽故。修道得故。今
    解果由因克故言修道得故。断德已圆无明
    不生。智德已圆般若不生。故言不生不生。
    此说自行寂灭忍。果义成也。因果既圆即如
    佛藏所明一吹唾即灭即立。是其义焉。经释
    生不生者。世谛死时名生不生。今解世谛者。
    无明是其根本。既破无明故言世死。世死
    故名生不生。此释初句初句上缘于理智
    德成故言不生生。此句下破于惑。断德成故
    言生不生。不生名虽同事理大异。初句?
    智慧开发为生。此句?结业起动为生。生
    名虽同而缚脱大异。莫迷名惑旨。须精识
    之须精识之。初句如唾中吹此句如吹中
    唾。唾吹一时不可前后也。经重释此句云。
    四住菩萨名生不生。生自在故。今解先生不
    生说自行之惑灭。重释生不生明化道之
    兴。何者。菩萨断四住时。破结业生即能自
    在生。况断五住耶。以劣显胜弥彰化道。二
    乘断惑沈空不能如此。故标菩萨也。惑
    灭显唾化兴显吹也。经释生生者。一切有
    漏念念生故。今解此句明化用之所耳。菩萨
    何意不生而生。良由一切有漏众生相续不
    断。是故菩萨而起大悲。示自在生而度脱
    之。是为无生门摄自行因果化他能所。皆悉
    具足矣。四住菩萨者。地持云。从初发心住
    至十地。束为六住。一种性住。二解行住。三
    净心住。四行道迹住。五决定住。六究竟住。种
    性住者。若人无有种性。虽生善道数退数
    进。不得在菩萨六人数中。若种性处成就
    无有退失。数数增进得是一人也。解行人
    是初地方便。净心住是入初地。得出世间
    心离凡夫我相障。故名净心住。行道迹住
    者。从二地至七地住修道也。决定住者。
    八地九地也。已得报行不还不退。故名决
    定。究竟住者。第十地学行穷满。故言究竟
    住也。经称四住名生不生者。正是行道迹
    住。从二地止正是入假化他之位。处处现
    生而非实生。将别显圆。初出胎时。即能利
    他化生自在。于圆义亦应无失。经又六句。
    不生生亦不可说。生生亦不可说。生不生
    亦不可说。不生不生亦不可说。生亦不可
    说。不生亦不可说。按此六句明无生门破
    法遍。若破思议惑用前四句。若破不思议
    惑用后二句。何者。思议惑虽多不出界内
    外。界外惑附体生。故言不生生。界内惑是
    枝末。故言生生。此惑纷纶并是所化之境。
    为此境故施自在生。所化既不可得。何处
    有能化。能所俱亡。是故不生生生生俱不可
    说。若破思议解此解虽多。不出界内外。
    界内解止遣分段故言生不生。界外解双
    遣分段变易故言不生不生。此解浅深故
    有种种自行因果。理尚非一宁有种种。今
    遍唾破故言生不生不可说。不生不生亦不
    可说。若破不可思议惑者。?是无明。无明
    故生。生故无明。无明不可得。生亦不可得。今
    皆唾破故言生不可得。若破不思议解者。
    ?是圆解。圆解始终判出因果。理不遍圆
    亦非始终。那有因果。今皆唾破故言不生
    不可得。将彼经意释无生门破法遍者。其
    义分明。佛自释六句。云何不生生不可说。不
    生名为生故不可说。今解。不生者法性也。
    生者无明也。二乘证不生犹受法性生。故
    言不生名为生。依佛此旨知是界外附体
    之惑。不生而名为生。生即颠倒。颠倒即不
    颠倒。心行处灭言语道断。故不可说。云何
    生生不可说。生生故生。生生故不生。故不
    可说。今解。生生故生者。即是大生生小生。
    八相所迁有漏之法也。依佛此旨知是界内
    有漏惑也。生生故不生者。因缘生法即空即
    中。心行处灭言语道断。故不可说也。云何
    生不生不可说。生即名为生。生不自生故
    不可说。今解。生即名为生者。乃是诸法不
    生般若生也。生不自生者。此般若生不从
    四句生。生不自生是初句耳。具言生不
    他生。生不共生。生不无因生。又般若生时
    世谛已死。无复有生而生三界者。为缘故
    生非业生也。故言生不自生。若般若生。若
    自在生。皆言语道断故不可说也。据此意
    知是界内之解也。云何不生不生不可说。以
    修道得故。今解。修道得者。乃是极果所证。
    尚非下十地所知。岂可言说。据此知是界
    外之解也。经云。生亦不可说。以生无故。今
    解。此破不思议惑。界内生生亦是生。界外不
    生生亦是生。只是无明之生生必托缘生。缘
    生即空即中。心行处灭言语道断。故不可说
    也经云。不生不可说以有得故。今解。此破
    不思议解。及界内之解。亦是修道得故。界
    外之解。亦是修道得故。得即诣理。理绝心
    口故不可说也。佛以六句破诸法解惑。皆
    言不可说。弥显无生门破法遍也。依佛藏
    经前四句亦吹亦唾。后两句结前吹唾耳。
    此六句专论于唾也。又楞伽云。我从得
    道夜至涅??夜。不说一字。佛因二法作
    如此说。谓缘自法及本住法。自法者。彼如来
    所得我亦得之。无增无减离言说妄想文
    字二趣。释曰。缘自法是证圣真谛实性也。
    离言说妄想者。不可思议也。离文字者离
    假名也。离二趣者。离说所说想所想名所
    名也。本住法者。谓古先圣道法界常住。如
    道趣城道为人行。非行者作道。城由道
    至。非至者作城。经曰。士夫见平坦道。即
    随入城受如意乐。我及先佛法界常住亦复
    如是。是故二夜不说一字。当知二法决定
    非口言分别所能变异。本法者如理也。自法
    者证实此义与大经四不可说意同。生生
    不可说者。本法不可说也。生随顺缘生。本
    法不可说也。生不生不可说者。即自断法
    不可说也。不生生不可说者。即自智法不
    可说也。不生不生不可说者。即是究竟自证
    法不可说也。后二句一结生不可说。结本
    法不可说也。一句结不生不可说。结自证
    法不可说也。大经云。十因缘法为生作因。
    亦可得说者。今解。此即无生门遍立之义。
    亦如佛藏遍吹即成也。十因缘者。从无明
    支乃至有支立诸法也。立有三义。一立众
    生。二立机缘。三立声教。立众生者。过去二
    因现在五果。更互因缘。而立五阴假名众生
    也。立根机者。过去或修行析行体行渐行顿
    行。以行为业无明润之。致今五果于此阴
    果更起本习。或起析爱取有。或起体爱取
    有。或起渐爱取有。或起顿爱取有。取有起
    故得为机缘也。立声教者。析爱取有起故
    感三藏教。是为生生不可说十因缘法。为
    生生作因。亦可得说。说生生也。体爱取
    有感于通教。是为生不生不可说十因缘法。
    为生不生作因。亦可得说。说生不生也。
    渐爱取有感于别教。是为不生生不可说十
    因缘法。为不生生作因。亦可得说。说不
    生生也。顿爱取有感于圆教。是为不生不
    生不可说十因缘法。为不生不生作因。亦
    可得说。说不生不生也。众生若立。一切惑
    法因果立。一切所化立。机教若立。一切解行
    因果立。一切能化立。是为无生门一立一切
    立。故大品云。若闻阿字门则解一切义。佛
    藏云。一吹一切悉成。此之谓也。如地持四
    种成熟。谓声闻种性。缘觉种性。佛种性。菩
    萨种性。无此四性以善趣熟之。佛种性即
    此圆机。菩萨种性即此别机。彼文云。菩萨种
    子有佛无佛堪能次第断烦恼障及智障。岂
    非别机。声闻种性当开之。别异善根即三
    藏机。退大取小种性即通机。彼四成熟即此
    四种机缘义也。问。上六句是无生门一破一
    切破。十因缘法是无生门一立一切立。上
    四句是无生门亦破亦立。亦应有第四句非
    破非立不。答。大经十九卷初云。十事功
    德不可思议。闻者惊怪。非难非易非内
    非外。非相非非相非方非圆。非尖非斜
    等。即是第四句非破非立之文义。问。若无生
    门摄一切法者。则无复诸门也。答。无生门
    亦摄诸门。诸门亦摄无生门。欲依智德义
    便故言无生门。此应四句。生门无生门亦
    生亦无生门非生非无生门。一一门各有四
    门。四四十六门。若依断德义便。应有灭门
    不灭门。亦灭亦不灭门。非灭非不灭门。一一
    门各有四门。四四十六门。合三十二门。大经
    举十五日月光增正喻智德。十六日月光减
    正喻断德。月无增无减。约白论增约黑
    论减。实相无智无断。约照论智约寂论
    断。若无生门摄一切法高极。此竖摄一切
    法也。若无生门摄诸法广遍者。即无生门
    横摄一切法也。问。无生门门称无生。其境
    惑智断等。悉应称为无生。那忽言无生生
    生生生自在故。答。此还助显无生门。无生
    忍发故言无生生。明其所化故言生生。明
    其应用故言生自在。还是无生门。即唾故
    言无生。即吹故言无生生等。弥显无生门
    摄法遍耳。约大经释门义竟(云云)。○次明
    破法遍者为三。一无生门从始至终。尽
    其源底竖破法遍。二历诸法门当门从始
    至终。尽其源底横破法遍。三横竖不二
    从始至终。尽其源底非横非竖破法遍。
    竖则论高横则论广。竖来入横无横而不
    高。横来入竖无竖而不广。法华云。其车高
    广。横竖不二则非横非竖。故云。是法平等无
    有高下。一无生门破法遍者。又为三。一从
    假入空破法遍。二从空入假破法遍。三两观
    为方便得入中道第一义谛破法遍。如此
    三观实在一心。法妙难解寄三以显一耳。
    大论云。三智实在一心。为向人说令易解
    故分属三人。华严亦有二意。宣说菩萨历
    劫修行。彼为钝根也。初发心时便成正觉。
    所有慧身不由他悟。彼是利根也。法华唯一
    意。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今欲借别
    显总举次而论不次。故先三义解释也。从
    假入空破法遍。又为三。先从见假入空。次
    从思假入空。后四门料简。后见假入空
    又为二。先明见假。次明空观。见惑附体而
    生还能障体。如炎依空而动乱于空。似梦
    因眠梦昏于眠。梦若不息眠不得觉。此惑
    不除体不得显。然见则见理见实非惑。见
    理时能断此惑从解得名。名为见惑耳。见
    惑有四。一单四见。二复四见。三具足四见。
    四无言见。单四见者。执有执无执亦有亦
    无执非有非无。于一有见复起利钝。谓有
    于我我与有俱。恒起我心与我相应。即是
    我见。以计我故能生边见。以我边故破世
    出世因果。即是邪见。执此为道望通涅??。
    名为戒取。谓此为实余皆妄语不受余见。
    名为见取。是己法者爱。非己法故?。我
    解他不解生慢不识有见中苦集为痴。犹
    豫不决为疑。如是十使历欲界四谛。苦下
    具十。集下有七除身边戒取。道下有八除
    身边。灭下有七除身边戒取。合三十二使。
    历色界四谛有二十八。无色亦尔。例除一
    ?合有八十八使。余三见亦各具八十八
    使。若历六十二见。见见各具八十八使倒浪
    澜漫不可称数。邪网弥密障于体理。五十
    校计经云。若眼见好色中有阴有集。见恶
    色中有阴有集。见平平色中有阴有集。
    乃至意缘法亦如是。一根有三。三中有六。
    六根具三十六。三世合百八。历六十二见八
    十八使。各各百八。当知举心动念浩然无
    际。昏而且盲都无见觉(云云)。世讲者。谓有
    是见。无非是见。亦有亦无是见。非有非无
    非是见。此语违经负心。经云。依止此诸见。
    具足六十二。如汝解者。数则欠少。中论破
    自他性。有是自性。对有说无无是他性。若
    有若无皆是性。何意无非是见又此无既非
    证理之无。宁得非见。诸外道本劫本见末劫
    末见。介尔计谓是事实余妄语。增见长非
    吾我毒盛。捉头拔发构造生死。如长爪
    虽不受一切法而受于不受。不识苦集。
    佛以一责堕二负处。高着外道尚未免见。
    云何底下谬谓为是。今判。此并属单四见
    摄也。复四见者。谓有有。有无。无有。无无。
    亦有有无。亦无有无。非有有无。非无有无。
    此是复四见。于一一见。具八十八使。若六
    十二见。见见又具八十八使百八等。如上
    说。具足四见者。有见具四者。谓有有。有
    无。有亦有亦无。有非有非无。无具四者。无
    有。无无。无亦有亦无。无非有非无。亦有
    亦无具四者。亦有亦无有。亦有亦无无。亦
    有亦无亦有亦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非有
    非无具四者。非有非无有。非有非无无。非
    有非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非有非无。是名
    具足四见。一句具八十八使。如是六十二
    见。见见具八十八使百八等。如前说绝言
    见者。单四见外一绝言见。复四句外一绝言
    见。具足四句外一绝言见。一一见皆起八十
    八使六十二见百八等。如前说。如是等约
    外道法生如是等见也。又约佛法生见
    者。三藏四门生四见。通教四门生四见。别
    教四门生四见。圆教四门生四见。又一种
    四门外。各有绝言见。如是一一见中。各各
    起八十八使六十二见百八等惑。如前说。复
    次见惑非但随解得名。亦当体受称称之
    为假。假者虚妄颠倒名之假耳。例前亦应
    言单四假复四假具足四假。一一各有绝
    言之假。依于佛法复有十六假。一一如前
    说又于一一假中。复有三假。谓因成假。相
    续假。相待假。法尘对意根生。一念心起即
    因成假。前念后念次第不断。即相续假。待
    余无心知有此心。即相待假。上因成约外
    尘内根。相续但约内根。相待竖待灭无之
    无。又横待三无为之无心也。开善云。因兼
    二假或亦过之。明第三假起时因上两假。
    故言因兼。上假未除后假复起。故言过之。
    此就心明三假也。又约色明三假。先世行
    业托生父母得有此身。即因成假。从胎相
    续迄乎皓首。即相续假。以身待不身。即相
    待假又约依报亦具三假如四微成柱。时
    节改变相续不断。此柱待不柱。长短大小
    等也。此是三藏经中随事三假。委释如论
    师。但此名通用。不独在小乘。大乘亦名三
    假。附无明起如幻如化。但有名字实不
    可得。镜中能成之四微尚不可得。况所成
    之幻柱。柱尚不可得。况历时节相续以幻
    化长短相待。宁复可得。举易况难而明十
    喻。即色是空非色灭空。即此义也。是名大
    乘随理三假。又释论明三种有。相待有假名
    有法有。相待有者。长因短有。短亦因长。此
    彼亦尔。物东则以此为西。在西则东。一物
    未异而有东西之别。有名无实是为相待
    有。假名有者。如酪色香味触四事因缘和合
    故。假名为酪虽有不同因缘之有。虽无不
    如兔角龟毛之无。但以因缘和合故有。假
    名为酪。又如极微色香味触故有毛分。毛
    分故有毳。毳故有[叠*毛]。[叠*毛]故有衣。是为假名
    有。法有者。即是色香味触四微和合。故名法
    有。论又云三假施设。与三假云何。答。别义
    不论今通会之。法假施设如因成。受假施
    设如相续。名假施设如相待。论云。五众等
    法是法波罗聂提。五众和合故名众生。如根
    茎枝叶故有树名。是受波罗聂提。用是名
    字取二法相说是二种。是名波罗聂提。故
    知三假义同也。璎珞经亦有三假之文。大品
    云。有缘思生无缘思不生。即因成意。大
    经云。如读诵法虽念念灭。亦能从一阿含
    至一阿含。犹如饮食虽念念灭。亦能初饥
    后饱。相续意也。净名云。说法不相待一念
    不住故。当知三假之名大小通用。非但小
    乘名生死法以为见为假。如前说。大乘亦
    名生死为见为假。所谓三藏四门生四见。
    见见有三假六十二见百八烦恼等(云云)。通教
    四门生四见。见见具三假六十二见百八烦
    恼等。别教四门生四见。见见具三假六十二
    见百八烦恼等。圆教四门生四见。见见具三
    假六十二见百八烦恼等。如来教门示人无
    诤法。消者成甘露。不消成毒药。实语是虚
    语生语见故。故于四门十六门起见起假
    (云云)。二明破假观者。即为三。一破假观。二
    明得失。三明位。观又为四。一破单。二破
    复。三破具。四破无言。破单为两。初略后
    广。略者若一念心起于单四见中。必是一见。
    见即三假虚妄无实。八十八使浩浩如前说。
    诸恶彰露具如后说。应当体达?依炎炎
    依空空无所依。空尚无空。何处复有若炎
    若?。又如眠梦百千忧喜。本末双寂毕竟清
    净。是名为止。又观无明即法性不二不异。
    法性本来清净不起不灭。无明惑心亦复清
    净。谁起谁灭。若谓此心有起灭者。横谓法
    性有起灭耳。法性无起谁复生忧。法性无
    灭谁复生喜。若无忧喜。谁复分别此是法
    性此是无明。能观所观犹如虚空。如此观时
    毕竟清净。是为从假入空观。信行利根一闻
    即悟。法行思已即能得解。其钝根者非唯闻
    思不悟更增众失。故中论云。将来世中人
    根转钝。造作诸恶。不知何因缘故说毕竟
    空。是故广作观法说于中论。今亦如是为
    钝根故广破。单复讫至无言说见。通用龙
    树四句破令尽净。若一念心起即具三假。三
    假如前说。当观此一念。为从心自生心。
    为对尘生心。为根尘共生心。为根尘离
    生心。若心自生者。前念为根后念为识为
    从根生心为从识生心。若根能生识。根
    为有识故生识。根为无识故生识。根若有
    识根识则并。又无能生所生。根若无识而
    能生识。诸无识物不能生识。根既无识。
    何能生识。根虽无识而有识性故能生识
    者。此之识性是有是无。有已是识并在于根。
    何谓为性。根无识性不能生识。又识性与
    识为一为异。若一。性即是识。无能无所。
    若异。还是他生非心自生。如是推求毕竟
    知心不从自生。若言心不自生。尘来发心
    故有心生。引经云有缘思生无缘思不生。
    若尔。尘在意外来发内识。则心由他生。
    今推此尘为是心故生心。为非心故生
    心。尘若是心则不名尘。亦非意外则同
    自生。又二心并则无能所。尘若非心那能
    生心。如前破。若尘中有生性是故生心。此
    性为有为无。性若是有。性与尘并亦无能
    所。若无。无不能生。如是推求知心毕竟不
    从尘生。若根尘合故有心生者。根尘各各
    有心故合生心。各各无心故合生心。若各
    各有合则两心生。堕自他性中。若各各无合
    时亦无。譬如镜面各有像故合生像。各无
    像故合生像。若各有像应有两像。若各无
    像合不能生。若镜面合为一而生像者。今
    实不合合则无像。若镜面离故生像者。各
    在一方则应有像。今实不尔。根尘离合亦
    得如是。如是推求知心毕竟不从合生。又
    根尘各有心性。合则心生者。当检此性为
    有为无。如前破(云云)。若根尘各离而有心
    生者此是无因缘生。为有此离为无此
    离。若有此离还从缘生。何谓为离若无此
    离无何能生。若言此离有性性为有为无。
    若性是有还从缘生。不名为离。若性是无
    无何能生。如是推求知心毕竟不从离生。
    中论云。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
    无因。是故说无生。即此意也。若推因成假
    四句求生不得。执性即薄。但有名字名为
    心生。名不在内外中间。亦不常自有。是字
    不住。不住有四句。亦不不住。不住无四
    句。故无住之心。虽有心名字。名字即空。若
    四句推性不见性。是世谛破性亦名性空。
    若四句推名不见名。是真谛破假亦名相
    空。性相俱空者是为总相从假入空观也。故
    中论曰。诸法不自生。如此用观者与中
    论意同也。若根检不得心即是内空。尘检
    无心即是外空。根尘合检不得即内外空。
    离检不得即是空空。四性检不得即是性空。
    四句检不得即是相空。若就尘检无十方
    分即是大空。求最上所以不得。即是第
    一义空。四句因缘不得即有为空。因有为
    说无为。既不得有为亦不得无为。即无
    为空。四句求心生元不得即无始空四句
    求心灭不可得即散空。四句求心生灭不
    可得。亦不得心不生不灭。即毕竟空。三
    界无别法唯是一心作。今求心不可得。即
    一切空。观心无心观空无空。即无所得
    空。观有见三假不可得。即有法空。观无见
    三假不可得。即无法空。观亦有亦无见三
    假不可得。即无法有法空。如此观者即与
    大品意同。是为十八种从假入空观也。若
    不悟者转入相续假破之。何以故。虽因成
    四破不得心生。今现见心。念念生灭相续
    不断。何谓不生。此之念念为当前念灭后
    念生。为前念不灭后念生。为前念亦灭亦
    不灭后念生。为前念非灭非不灭后念生。
    若前念不灭后念生。此则念自生念。两生相
    并亦无能所。若前念有生性生于后念。此
    性为有为无有则非性无则不生如前。若
    前念灭后念生者。前不灭生名为自性。今由
    灭生不灭望灭。岂非他性。他性灭中有生
    故生无生故生。有生是生生灭相违。乃是生
    生。何谓灭生。若灭无生无何能生。若灭有
    生性性破如前。若前念亦灭亦不灭后念生
    者。若灭已属灭。若不灭已属不灭。若不灭
    合灭能生。即是共生。共生自相违。相违何能
    生。又若各各有生。即有二过。各各无生合
    亦不生。若灭不灭中有生性者。为有为无。
    若性定有何谓灭不灭。若性定无亦何谓灭
    不灭。此不免断常之失还堕共过。若前念
    非灭非不灭。而后念心生者为有此非灭
    非不灭。为无此非灭非不灭。若有则非无
    因。若无无因不能生。若无因有生性者。此
    性即因。何谓无因。若无无不能生。如是四
    句推相续假求心不得。无四性实执心即
    薄。但有心名字。是字不住内外两中间。亦
    不常自有。相续无性即世谛破性。名为性
    空相续无名即真谛破假。名为相空性相
    俱空乃至作十八空如前说。是名从假以
    入空观。若不得入者。犹计有心待于无心。
    相待惑起此与上异。因成取根尘两法和合
    为因成。相续竖取意根前后为相续。竖望
    生灭此是别灭。别灭则狭。今相待假待于通
    灭。此义则宽。通灭者。如三无为虽不并是
    灭而得是无生。待虚空无生而说心生即
    是相待假。上既不悟复因上惑共起此惑
    故言因兼。上惑犹在复起此惑故言过之。
    又因兼者。无生法尘待意根生。亦是因成。
    因上假心来续相待。即是相续。故言因兼。
    过之者。上两假不于通灭起惑。今约通起
    岂非过之。释既异旧而借彼语示相待假
    相耳。今检此心为待无生心生。为待有
    生心生。为待亦生亦无生而心生。为待非
    生非不生而心生。若待无生而生心者。有
    此无生无此无生。若有生可待还是待有。
    何谓待无。有有相待即是自生。若无此无
    生无何所待。若?待此无无而生心者。一
    切无无亦应生心。无望于有无即是他生
    也。又无生虽无而有生性。待此性故而知
    有心。此性为已生为未生。若已生。生即是
    于生。何谓为性。性若未生。未生何能生。若
    待生而心生者。生还待生长应待长。既无
    此义。何得心生。若待生无生故有心生。如
    待长短得有于长。此堕二过。各有。则二生
    并。各无。全不可得如前。若待非生非无生
    而有心生者。论云。从因缘生尚不可。何况
    无因缘。又此无因为有为无。若有还是待
    有。若无还是待无。何谓无因。若言有性性
    为有为无。性若是有为生非生。若生已是
    生何谓为性。若无生云何能生。如是四句
    推相待假求心生不可得。执心即薄。不起
    性实。但有名字。名字之生生则非生。是字不
    在内外中间。亦不常自有。是字无所有。求
    性不可得世谛破性。是名性空。求名不可
    得真谛破假。是名相空。复次此性相中求
    阴入界不可得。即是法空。性相中求人我知
    见不可得。名众生空。乃至作十八空如前
    说。是名从假入空慧眼得开见第一义。非
    但有见三假惑除。一切见惑无不清净正智
    现前。是名无生门通于止观。亦是止观成
    无生门。若不悟者当善用止观巧破见假。
    信法回转成方便道伏于有见。无量烦恼悉
    皆被伏。伏故名善有漏五阴也。以被伏故
    有见不起。度入无见计中如后破。夫破见
    之由闻思不定。若上根人闻观于生知生
    无生破执得悟。中根执轻成伏见方便善
    有漏五阴。下根执重犹怀取着闻破生不
    得生。谓无生是实。更起无生见。又当总别
    破之。总破者如大品云。识无生尚不可得。
    何况识生。又识生尚不可得。何况识无生。
    生与无生俱不可得。楞伽经中又广破无生
    见。然无生之理非识所知。云何谓情舍有
    缘无。如步屈虫。又似猕猴。不应虚妄执
    此见着。是为总破。别破者。行人用止观破
    因成三假不得性相。泯然入定不见内外
    亦无前后。无相形待。寂然定住。或豁亡身
    心一切都净。便发此无心自谓得无生止
    观定慧已成。而起见着着此空想。诸佛不
    化。何故不化。观心推画。发一分细定生一
    分空解。此是空见法尘与心相应。何关无
    生。释论简外道佛法二俱观空。云何有异。
    外道爱着观空智慧。即是向者所发空尘谓
    为涅??。即有能观者。能观者便成身见。身
    见故即有利钝十使乃至八十八等。生死浩
    然如前说。如是罪过。皆由空尘而起。障真
    失道岂会涅??。是名外道观空。佛弟子观
    无生。若发空心空心生时即知是爱。何者。
    生名爱法。爱法即是无明。无明生我见等八
    十八使。一一皆具三假之惑。终不执谓是
    真无生。云何三假。良由上来有见三假被伏
    度入无见。无生法尘对意根。一念空心生。
    即因成假。以生心灭故无生心生。是相续
    假。豁尔无生待于有生。是相待假。当推此
    无生心生。为意根生为法尘生。为合为离。
    若意根生者。为根生为识生。若根生。为根
    中有识故生识。为无识故生识。若根有
    识。为是根为非根。识若是根。则无能所。
    根若无识。何能生识。若根有生识之性。此
    性为有为无。性若有者。识性与识为一为
    异。若一。性即是识。若异。异何能生。自生中
    检心不可得。具如上说。若由尘起无生心
    者。尘为有心为无心。若有心则无能所。
    若无无不能生。又尘为一为异。一则无能
    所。异则不能生。检他心不可得。具如上说。
    若根尘合有无生心生者。此有二过。如前
    说(云云)。又离根离尘有无生心生者。从因
    缘尚不可得。何况无因如前。当知无生之
    心。不自不他不共不离。无四性。无四性
    故名性空。性空即无心而言心者。但有名
    字。名字不在内外是名相空。乃至十八空
    如上说。是为从假入空见第一义。非但无
    见假破上惑下障一切皆除。得正智慧。若未
    去者。勤用止观善巧修习。信法回转成方
    便道。伏于苦集。所有阴界入等。八十八使皆
    悉被伏。以被伏故名善有漏也。勤修力故
    无见中假不复得起。度入有无假中如后
    破(云云)。次破亦有亦无见三假者。行人善用
    止观伏无见惑。无假不起。或进一分定慧。
    豁发亦有亦无与心相应。即便谓言若无心
    者。谁知无生。无生是无。知即是有。发此心
    时受是亦有亦无见。谓是事实坚着不可
    舍不知过患。如长爪自谓有道。实是苦
    集。不能识故。佛点示之即便得悟。发见
    之人亦复如是。迷此见毒不识正真。若
    闻指示执心飒解。云何指示。大品五受皆不
    受。汝云何受是亦有亦无法尘。岂非受阴。
    缘此像貌行用此法了别此法。四阴宛然。
    如此受想皆名污秽。是见依色阴。又意根
    受是亦有亦无法尘即是界。根尘相涉即是
    入。是名苦也。又我能行能受能知此法假
    名。即起我见。我见既生即有边见。若拨因
    果是邪见。计此为道是戒取。计为涅??是
    见取。违?顺喜我解慢他。不识苦集即痴。
    后当大疑。如是等十使。历三界具八十八。
    违于实道顺于生死。悉于亦有亦无见心
    中生。又此见心即备三假。例前可知。今破
    此见三假者。还用四句。一一例前可解。如
    是破已。三假四句阴入皆无实性。即是性
    空。但有名字。名字即空。是名相空。性相既
    空。乃至十八空如上说。即是入第一义正
    智现前。若不入者善用悉檀。信法回转巧
    修止观。伏于诸见。令成方便善有漏法。亦
    有亦无见虽伏不起。仍度入非有非无见
    中。如后破。次破非有非无见者。上勤用方
    便伏有无见。豁然更发离有无心。所以者
    何。心若定有不可令无。心若定无不可令
    有。云何乃谓亦有亦无。若不定有则非有。
    若不定无则非无。非有者非生也。非无
    者非灭也。出于有无之表是名中道。与中
    论同。何以故。前有见是因缘生法。无见是即
    空。亦有亦无是即假。今是即中。坚着此心
    计以为实。是人能起无量过患。何以故。汝
    谓此心为实者。乃以虚语为实语。生语
    见故。故非真实。若真实者此心应是常乐
    我净。此心生灭故非常。受此心故非乐。不
    自在故非我。污秽故非净。我心生故是身
    见。身见有无未免非有非无。如屈步虫。是
    名边见。谓非有非无见以为中道通诸
    生死。是愚痴论。非道非字谓是道字。是名
    戒取。谓非有非无心为涅??。具阴界入利
    钝等使。是名见取。谓非有非无以为正法。
    乃破一切世间因果故名非有。破一切出
    世间因果故名非无。破正见威仪尚不当
    世间道理。云何能当出世道理。宁起我见
    如须弥山。不恶取空不正为正。是名邪
    见。若顺叹则爱。违毁则?。不识此心毒草
    药王则痴。自擅陵他则慢。后当大疑。略过
    有十。广不可尽。如是等过皆从非有非无
    见心中出。又一一过悉具三假。如前(云云)。若
    破此见假。还用前四句止观。逐而破之。
    如前(云云)。复次点出诸见五阴者。是示其苦。
    点出十使者。是示其集。用止观破者。是
    示其道。诸见若伏若无。是示其灭。夫一切
    外道邪解。佛法僻计。无量过患。皆用四谛
    破之。无不革凡成圣。如来初说阿含四
    谛之力。尚能如此。何况大乘三种四谛。何
    所不破耶。若非有非无见破者。一切诸惑亦
    悉断坏。发正智慧。是名从假入空见第
    一义。若不入者。当用止观信法回转。善巧
    四随方便修习。伏诸见惑执心即薄。住方
    便道成善有漏法。此见不起度入无言说
    中。如后破(云云)。所以节节说见过者。殷勤
    行人。令于观心善识毒草明解药王。若
    得此意。终不谬计也。章节虽烦番番不杂。
    能了此者可与论道。兀然如盲若为识乳。
    次破无言说见假者。若能如上破者。或进
    发定慧豁然明静。复起异解。谓适有此有
    即有生死。四句皆假虚妄不实。理在言外
    绝于四句。乃是无生。谓出四句实不出也。
    略有三种四句外。一单。二复。三具足。若谓
    理在言外者。乃是出单四句外。不出复见
    第二句。亦不出具足见初句。故知见网蒙密
    难可得出。法华云。魑魅魍魉处处皆有。复
    具诸见一一皆有三假苦集。破假之观皆如
    上说。若人能于诸见修习道品。皆应节节
    得悟。从假入空见第一义。若未得入者。
    单复具足一切诸见悉皆被伏。成善有漏五
    阴。见不得起或进发禅解。又复言出单复
    具足四句之外。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泯然清
    净。即是无生绝言之道。如此计者还是不可
    说绝言之见。何关正道。徒谓绝言言终不
    绝。何以故。待不绝而论绝。绝还是待。待对
    得起不应言绝。如避虚空岂有免理。又
    竖破不绝者。心不绝故。无言见具起一切
    生死因果。云何称绝。上来节节皆有横竖两
    破。于一有见是横破。重累四见是竖破。因
    戒假是横破。相续假是竖破。相待假是亦横
    亦竖破。总破是非横非竖破。大途?是横
    破。今当竖破。汝执心是有。有即是生。汝是
    何等生。为是五停总别念处??顶忍世第一
    生。为是苦忍真明生。为是重虑思惟生。为
    是干慧似道生。为是八人见谛生。为是神通
    游戏誓扶习气生。为是三贤伏道似解生。为
    是十圣真解生。为是铁轮似道生。为是铜轮
    真道生。为是遍法界自在生。用此诸生勘
    汝执心。全无气分。而言非见孰是见乎。若
    计心是无生无即不生。汝是何等不生。为
    是见不生。为是思不生。为习气不生。为尘
    沙不生。为无明不生。为业不生。为报不生。
    为行不生。为理不生。世人云。不生不生即
    是佛。?道是法佛。今释此语即是三佛。理
    不生即法佛。无明不生即报佛。尘沙见思不
    生即应佛。又无明不生即法佛。见思不生即
    报佛。尘沙不生即应佛。又业行位不生即应
    佛。智业不生即报佛。理不生即法佛。又应佛
    从缘因生。报佛从了因生。法佛从正因
    生。三佛生即无生。无生即三佛生。若闻阿字
    门即解一切义。云何?作一解耶。利[?-(目*目)+?]??br> 地彻至金刚。闻一不生遍解法界不生。将
    诸不生勘汝执心。了无一分非见是何。有
    人难中论云。不生不灭未会深理。何者。烦
    恼是生法。三相迁谢是灭法。?不此生灭
    故言不生不灭。但是入空不见中意。中论
    师解云。不生不灭者。不不生不不灭以显
    中道。此解扶中而伤文失义。何者。龙树之
    意兼通含别故言不生不灭。不生者不二
    十五有之生。不三相迁灭之灭。能破二十种
    身见。成须陀洹乃至无学。岂非兼申通意
    亦兼三藏意。若生若灭皆属于生。涅??但空
    唯属寂灭。不此之生不此之灭。双遮二边。
    岂非含别之意。若生灭是因缘所生法。即空
    即假即中。即空故不生。即假故不灭。不生不
    灭即是中道。按文解释兼二含别显中。四
    义宛然。龙树之巧以不生不灭一句。广摄诸
    法。乃会摩诃衍耳。若开?动舌重吃凤兮
    之声。抽笔染毫加于点?V之字。?得一意
    全失三门。悬疣附赘。虽欲补助还成漏失。
    今解不生一句。何啻含于四义。且略出十不
    生不不生意也。一者一切法可破可坏。一
    切语可转。非有非无。绝言离句无一法
    入心。是一不生。不生亦不生。故名不不生。
    虽情谓不生而实是生。如非想谓言无想
    而成就细想。此乃邪见外道之不不生也。二
    者犊子道人计我在第五不可说藏中。此是
    一不生。不生亦不生故名不不生。若三藏二
    乘断三界见思。一不不见。一不不思。故名
    不不生。而习气犹生。若三藏佛正习俱尽名
    不不生。一不不正一不不习。故言不不生。此
    析法不不生。若通教体见本不生。体思本
    不生。故言不不生。思益云。我于无生无作
    而得作证。二乘虽体不见思而习气犹生。
    通教佛坐道场正习俱尽。亦是不不生。此
    乃分段不不生耳。若别教人断通别惑。一不
    不通一不不别。名不不生。此一品一分二品
    二分不不生耳。上分犹生。若别教佛上分尽
    名不不生。此犹是方便权说不不生。若圆
    人一不不通一不不别。名不不生。犹居因
    地犹有上地行智报等生在。若妙觉智满其
    智更不生。无明究竟尽。惑更不生。行智报
    等毕竟不不生。又真理极故一不不生。圆理
    极故一不不生。又理本本不生。今亦不不生。
    若作单不生语摄法亦尽。如前说。若作不
    不生语摄法亦尽。汝作不生齐何处不生。
    汝作不不生。复齐何处不不生。他尚不识
    外道不不生。况识最后不不生。那得不惬
    是见。当苦破之。竖破亦有亦无见非有非
    无见。如上菩提心中释名绝待中示其相
    也。若谓心亦生亦不生者。为是何等亦生
    亦不生。为是见不生而真生。为是思不生
    而真生。为是习不生而真生。为是尘沙不
    生通用生。为是无明不生中道生。为是内
    业不生外业生。为是内报不生外报生。为
    是小行不生大行生。为是偏理不生圆理
    生。而言亦生亦不生。若非如此等亦生亦
    不生。非见何谓。若言心非生非不生者。为
    是何等非生非不生。为是析断常非生非不
    生为体断常非生非不生。为是八地道观
    双流非生非不生。为是初地破生死得涅
    ??非生非不生。为是十地后果非生非不生。
    为是初住双遮二边非生非不生。为是十
    行增进中道非生非不生。为是十回向非生
    非不生。为是十地非生非不生。为是妙觉极
    地非生非不生。既非此等非生非不生非见
    是何。若绝言者。绝言甚多是何等绝言。单四
    句外亦称绝言。复外具外亦称绝言。如婆
    罗门受哑法者。亦是绝言。又长爪一切法不
    受。亦是绝言。犊子云。世谛有我我在不可
    说藏中。不可说亦是绝言。三藏入实证真亦
    不可说。故身子云。吾闻解脱之中无有言
    说。三藏解脱凡有四门入实。即有四种不可
    说。通教三乘人同以无言说道断烦恼。亦
    有四门不可说。别教人观常住理无言无说。
    亦有四门不可说。圆教不可宣示。净名杜
    口文殊印之。此亦有四门不可说。不可说
    众多。汝所计不可说。为是何等。汝尚不及
    犊子不可说。何况三藏四不可说。何以故。犊
    子谓不可说为世谛。不计为涅??。汝计为
    实故知不及犊子。犊子尚是见汝宁非见。
    为此见故广起烦恼浩然。如前说。更重破
    绝言者。汝谓绝言在四句外。今明十种四
    句。汝之绝言在何等四句外。十种者。一往四
    句。无穷四句。结位四句。[袖-由+聂]牒四句。得悟四
    句。摄属四句。权实四句。开显四句。失意四
    句。得意四句。一往四句者。凡圣通途皆论四
    句。此意可知。无穷四句者。四四澜漫无赀。
    如四十八番中示其相(云云)。结位四句者。分
    齐四句克定是非。如单复具足等住着不
    亡。即凡夫四句。若无句义为句义。是圣人
    四句。[袖-由+聂]牒四句者。结凡夫四句牒为有句。
    牒二乘为无句。牒菩萨为亦有亦无句。牒
    佛为非有非无句。得悟四句者。随句入处
    即成悟入之门。四句即成四门。摄属四句
    者。随诸句门悟入何法。以法分之属诸法
    门也。权实四句者。诸法四句之门。三四为
    权一四为实也。开显四句者。开一切四句
    皆入一实四句。若入实四句皆不可说也。
    佛教四句齐此。失意四句者。执佛四句而
    起诤竞。过同凡夫也。得意四句者。菩萨见
    失意之过。作小大论申佛两四句。破执遣
    迷则有得意四句。作论之功息矣。若不惬
    是绝言见者。前诸四句。汝出何等四句外。
    而谓理在言外耶。前横破四句。今竖破四
    句之言外也。今世多有恶魔比丘。退戒还
    家惧畏驱策。更越济道士。复邀名利夸谈
    庄老。以佛法义偷安邪典。押高就下推尊
    入卑。概令平等。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
    名非常名。均齐佛法不可说示。如虫食
    木偶得成字。检校道理邪正悬绝。愚者所
    信智者所蚩。何者。如前所说诸生诸不生
    诸四句诸不可说。汝尚非单四句外不可说。
    何况复外。何况具足外。何况犊子耶。尚非犊
    子。何况三藏通别圆耶。诸法理本往望常名
    常道。云何得齐。教相往望已不得齐。况以
    苦集往检过患彰露。云何得齐。况将道品
    往望。云何得齐正法之要。本既不齐迹亦
    不齐。佛迹世世是正天竺金轮刹利。庄老是
    真丹边地小国柱下书史。宋国漆园吏。此云
    何齐。佛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缠络其身。庄
    老身如凡流。凡流之形痤小丑篾。经云。阎浮
    提人形状如鬼。云何齐佛。佛说法时放光
    动地。天人毕会叉手听法。适机而说。梵响
    如流辩不可尽。当于语下言不虚发闻皆
    得道。老在周朝主上不知群下不识。不敢
    出一言谏诤。不能化得一人。乘坏板车
    出关西。窃说尹喜有何公灼。又漆园染毫
    题简句治改足。轧轧若抽。造内外篇以规
    显达。谁共同闻复谁得道。云何得齐。如是
    不齐其义无量。倦不能说。云何以邪而干
    于正。复次如来行时。帝释在右梵王在左。
    金刚前导四部后从飞空而行。老自御薄板
    青牛车。向关西作田。庄为他所使看守漆
    树。如此举动复云何齐。如来定为转轮圣帝。
    四海??待神宝至。忽此荣位出家得佛。
    老仕关东吝小吏之职。垦农关西惜数亩
    之田。公私匆遽不能弃此。云何言齐。盲人
    无眼信汝所说。有智慧者愍而怪之。是
    故当知汝不可说。是绝言之见。三假具足
    苦集成就。生死宛然。抱炬自烧甚可伤痛。
    若破此见如前所说(云云)。复次外人或时用
    道可道非常道为绝言。破中论不生不灭。
    云是第四句。绝言出过四句。一往闻语谓
    言出过。理则不然。言不生者见心不生。
    既不生即不灭。故言不生不灭。绝言见心
    生一切爱见疑慢。云何以生灭破他不生
    不灭。愚痴戏论不应如此。又问。起不生不
    灭见。此复云何。答。应有六句。绝言破不生
    不灭。不生不灭破绝言。绝言修不生不灭。
    不生不灭修绝言。绝言即不生不灭。不生不
    灭即绝言(云云)。一切凡夫未阶圣道。介尔起
    计悉皆是见。以有见故三假苦集烦恼随
    从。鱼王贝母众使具足。结业芜蔓生死浩然。
    一人经历尚无边畔。何况多人。当知见惑大
    可怖畏。勤用止观而摧伏之。若起单见。
    用止观四句逐体破之若避单入复避复
    入具。避具入绝言。无趣?起。止观逐之。
    无远不届。常寂常照治之不休。如金刚刀
    所拟皆断。取悟为期。能如是观虽不发
    真。诸见被伏成方便五阴。若得入空众见
    消尽。故初果所破如竭四十里水。功夫甚
    大。恐闻者生疑。略断三结。余残不尽如一
    ?v水。思虽未尽见已无余。从多为言亦得
    明破法遍也。问。从假入空破无量见。下二
    观复何所破。答。入空之观破见及思。束而
    言之?是破有。次观所破?是破无。中观
    所破双非二边正显中道。故释论云。有无
    二见灭无余。稽首佛所尊重法。故知诸见
    纵横尚不为第二观所破。云何谬谓为真
    法耶。问。束生死为有。束二乘为无。有见
    纵横无量。无亦应然。答。凡夫妄计触处生
    着。是故有多。二乘已断见思无复横计。唯
    证于空。大乘破之。名为空见耳。二料简得
    失者。问。如此止观随逐诸见有何得失。
    答。当四句料简。一故惑不除新惑又生。二
    故惑除新惑又生。三故惑不除新惑不生。四
    故惑除新惑不生。一譬如服药故病不差
    药更成病。二所治病差而药作病。三病虽
    不差药不成妨。四故病既差药亦随歇。前
    二种是外道得失相。后二种是佛弟子得失
    相。所以者何。本用止观治生死惑。而贪欲
    之心都不休息。因此止观。更发诸见破因
    破果无所不为。是则故惑不除而新惑更
    起也。二修止观时贪求衣食。诸钝烦恼息
    而不起。忍耐寒苦刀割香涂不生憎爱。财
    物得失其心平等。而执见之心甚可怖畏。如
    渴马护水唐突破坏。拨无因果。是则故惑去
    而新惑生。此两属外道。爱处生爱?处生
    ?。若学止观堕如此者。同彼外道也。三
    佛弟子修此止观为方便道。深识见爱无
    明因缘。介尔心起即知三假。止观随逐破性
    破相。虽复贪?尚在而见着已虚。六十二
    等被伏不起。是名故惑不除而新惑不生。
    是为方便道中人也。四若能如此三假四观
    逐念检责。体达虚妄性相俱空。豁然发真
    即得见理。非唯故病永除新病不发。是为
    入见谛道成圣人(云云)。三明破见位者。若
    修此方法明识四谛。巧用观慧诸见被伏
    者。依三藏法是总别念处。正伏四倒四倒
    不生??即得发。成方便等位。进破诸见发
    真成圣。即初果位也。若依通教伏见之位。
    是干慧地。若得理水沾心即成性地。若进
    破见者。即是八人见地位也若依别教伏
    见者。是铁轮十信位。破见是铜轮十住位。
    若依圆教伏见是五品弟子位。破见是六
    根清净位。断伏名同观智大异。三藏观思议
    真析法观智伏断。通教观思议真体法观智
    伏断。别教虽知中道次第观智伏断。圆教
    即中一心观智伏断。不可闻名仍混其义。
    问。若伏见假入贤位者。故惑虽未差新
    惑不应生。那得修止观时有诸见境发。
    答。此发宿习。宿习之见还是故惑。如人服
    药药击宿病。宿病既动须臾自差。非是药
    为新病也。问。何不直明别圆入空破假位。
    而明三藏通教等入空位为。答。上明修发
    不修发十境交互等。欲示行人浅深法故。
    叙诸位耳。又欲明半满之位令行者识之
    耳。又半字入空法。悉是别圆助道方便。又多
    仆从而侍卫之。即其义也。又岂离方便而
    别有真实。即此半字而是满字。故云。二乘
    若智若断。即是菩萨无生法忍也。体假入空
    结成止观义者。诸见轮息一受不退。永寂
    然名为止。达见无性性空相空。名为观。见
    真谛理名为不生。理既不生理亦不灭。是
    为不生不灭名无生忍。又见惑不生名因
    不生。不受三恶报生。名果不生。因果不生
    亦复不灭。不生不灭名无生忍。是为无生门
    通于止观。亦是止观成无生门。从假入空
    破见惑遍竟

    摩诃止观卷第五(下)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