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诸宗部四 >
  • 释净土群疑论卷第七

    问曰。念阿弥陀佛所得功德无量无边。上来
    具引经文。及校量显胜成。如妙释信受奉
    行。然未知。念余佛名功德亦无量不
    释曰。此有二义。一释云。念一切佛悉得无量
    功德。无有差别。以诸如来悉具无边功德。悉
    断一切人法障。尽功德圆满。为此无有念有
    胜劣功德不同。若尔何故如来于诸经中。偏
    赞念阿弥陀佛功德无量耶。答。其实功德悉
    皆一种。但以浅识凡夫不能遍念。是以如来
    偏赞一佛之功德。令其至心摄念。其至心功
    德即多。此是如来密意方便也。犹如受大戒
    于僧众中。悉是清净堪为戒师。无有胜劣。随
    其受者标心一师以为和上。发其戒缘即胜
    余者。此亦如是。专心一佛功德即多。由心专
    至也。又有释云。诸佛如来虽复功德悉皆平
    等无有胜劣。然以众生于其佛所久昔已来
    结缘差别。如摄论唯识等咸云。众生由法尔
    力。属师不同。或多属一。或一属多。若属此
    佛此佛能度。不属余佛余佛不度。属此佛者。
    至心称念功德即多。即来救拔。其不属者。念
    功不多。亦不来救
    问曰。如无量寿经言。小行菩萨及修习少福
    德者。皆当得生极乐世界。阿弥陀经言。不可
    以小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二经相违如
    何会释
    释曰。各有一意。所据不同。不相违也。无量寿
    经言少者。言数少也。阿弥陀经言多用也。
    彼人唯念阿弥陀佛。更不修余六波罗蜜诸
    道品法。长时长劫难行苦行。唯有念佛功德。
    无余修道之福。故名少也。此念阿弥陀佛。一
    声已上即是无量无边殊胜功德。故名多也。
    故无量寿经下卷云。十方恒沙诸佛如来。皆
    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诸有
    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即得往
    生。住不退转。又言。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
    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即是具
    足无上功德。称赞净土经言。得闻如是无量
    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以此等
    经文证知。即是多功德也。故约数约用。名少
    名多。不相违也。如一摩尼珠亦名为少亦名
    为多。言少者。此珠唯一。其量不大。愚人不别
    将为少。故轻而不取。亦名为大。此一宝珠价
    越三千大千世界。识者所重。故言多也。念佛
    亦如是。名多名少。据义不同也
    问曰。如上所释。念阿弥陀佛。以种种义??量。
    显胜功德甚多。深生信敬。不敢诽谤。然此所
    得功德甚多。为由无所得心作无相。念阿弥
    陀佛真实法身。功德多耶。为但以有所得心
    作有相。念报化等身。功德亦多耶
    释曰。俱悉多也。法身离相万德真体。能以无
    所得心。体真念佛理。然功德不可思议。如浅
    学之人。未能作其无相之念。但以有所得心。
    观如来清净色身殊胜相好恒沙万德。至诚
    称念亦获无边殊胜功德。如下辈三人。生来
    造恶垂终称念彼佛名号。岂能作彼无相念
    耶。信知有相心念亦获无边胜福也。又欲断
    二障。必修无相之念。今植彼因亦修有相念
    佛。又真佛权佛理事不同。无相有相修因亦
    别。理无违也
    问曰。若作诸法实相观。能灭微细罪障。胜于
    念佛灭?业者。何不命终之际教观实相。而
    乃劝令称佛名号耶
    释曰。诚如所责。然以四义不可教其作实相
    也。一人恶。二法深。三苦逼。四时促。人恶者。
    此人生来未曾修善。但令念佛犹恐未闲。况
    能解了诸法实相。法深者。二空真如法性平
    等。理致幽远。卒作难成。不可教也。苦逼者。
    平生学人常修此观。苦恼所逼犹作不成。况
    乎此人生来未曾修习。众苦缠绕始教令修。
    理不可也。时促者。平生之日为其广说诸法
    实相。多岁寻思。犹不能晓。况兹少选。方始
    习。求必定不成。徒唐设教。善知时事名大法
    师。大圣宜知学必不得。故不教彼令观实相。
    深显佛智善逗物机。以此四缘不教实相也
    问曰。若人一生已来修行三福及十六观。或
    临命终时遇善知识。一声十声称佛名号。罪
    根消灭。令得往生。此人或时命犹不断。更经
    多日方始寿终。为复更须念佛方生净土。为
    不得念佛亦往生耶
    释曰。得往生也。但以其人行业已成罪垢消
    灭。纵延多日亦得往生。然有二种。一者修福
    之后多日未死。其人更不造重罪。时起诸无
    记心。此心不能招善恶报。故乘前念佛即得
    往生。二者其人念佛之后。或多时不死。更兴
    恶念起不善业。此人多恐不生净土。经言。一
    念?心障百千法门。又言。?恚之害破诸善
    法。劫功德贼无过?恚。其人虽有已前观行
    念佛等善。皆为?恚所损。不得往生。况余罪
    业障诸善行。如经说言。终时造业最先受报。
    死若心重者先受。轻重若等先者前受。此人
    为后有罪多。恐不得生也
    问曰。如观佛三昧海经说。佛告阿难。若有众
    生。杀父害母。骂辱六亲。作是罪者。命终之时
    铜狗张口。化十八车状如金车。宝盖在上。一
    切火焰化为玉女。罪人遥见心生欢喜。我欲
    往中。风刀解时寒急失声。宁得好火在车上
    坐。然火自爆。作是念已即便命终。挥攉之间
    已坐金车。顾瞻玉女。皆捉铁斧。斩截其身。又
    言。复有众生。犯四重禁。虚食信施。诽谤邪见
    不识因果。断学般若。毁十方佛。偷僧只物。?H
    ?肺薜馈1坡跃唤渲畋惹鹉徭⒚们灼荨2恢?br> 惭愧。毁辱所亲。造众恶事。此人罪报临命终
    时。风刀解身。偃坐不定。如被杖楚挞。其心
    荒越发痴狂想。见己室宅男女大小。一切皆
    是不净之物。屎尿臭处盈流于外。尔时罪人
    即作是语。云何此处无好城廓及好山林使
    吾游戏。乃处如此不净物间。作是语已。狱卒
    罗刹以大铁叉。擎阿?车赜?爸畹渡健;??br> 宝树及清凉池。火焰化作金叶莲花。诸铁嘴
    虫化为凫雁。地狱痛声如咏歌音。罪人闻已
    如此好处吾当游中。念已寻时坐火莲华。宁
    知今日莲华来迎非是此火花也
    释曰。以四义故知非火车。一以行。二以相。三
    以语。四以佛。此四义异火花。一以行者。观
    佛三昧经说。罪人造罪。犯四重禁。乃至毁辱
    所亲。不生悔过。不遇善友教令念佛。故所见
    花是地狱相。今此下品等三人。虽复生来造
    罪。终时遇善知识至心念佛。以念佛故灭多
    劫罪。成胜功德。感得宝池中花来迎。岂同前
    花也。二相者。彼经说。风刀解身。偃卧不定。
    如被楚挞。其心荒越发狂痴想。见己室宅男
    女大小。一切皆是不净之物。屎尿臭处盈流
    于外。今此念佛身心安稳。恶想都灭。唯见
    圣众。闻有异香。故不类也。三语者。彼经中
    说。地狱痛声如咏歌音。罪人闻已。如此好处
    吾当游中。观经中赞言。善男子汝称佛名。故
    诸罪消灭。我来迎汝。彼是咏歌之音。此陈灭
    罪之语。二音既别。故不同也。四佛者。彼经一
    切火焰化为玉女。罪人遥见心生欢喜。我欲
    往中。坐金车已顾瞻玉女。皆捉铁斧斩截其
    身。观经言。尔时彼佛即遣化佛化观世音化
    大势至。至行者前。以此四义准知。莲花来迎
    不同观佛三昧海经说也
    问曰。九品生人行有优劣。圣迎多少花开早
    晚。珍台宝华悉有差降。何因上品下生与下
    品下生。一种金花遂无优劣也
    释曰。此有三义。一释云。此非往人花也。此或
    是佛来迎佛所乘花也。其人障重不感见
    佛。但见佛座犹不分明。犹如日轮??钏乒?br> 也。二释。此人障重不感佛迎。但得金莲引生
    净土。故观经说住其人前。若是坐花。经何不
    说坐宝花也。三释。此是坐花。虽同是金华。大
    小胜劣。庄严?妙自分二品莲异。何妨亦有
    差殊也
    问曰。下品中生六劫花开。下品下生十二劫
    华开。为取此方日月岁数积以成劫。为取净
    土日月岁数以成劫耶
    释曰。净土诸师亦有释言。取此方日月岁数。
    积成于劫。何以得知。释迦如来此方成道。说
    经为此娑婆有情。于彼华开之时。令此众生
    得解。故知只用此劫。明彼华开也。今释。不
    然。用彼方日月岁数。以成于劫。显彼华开时
    节分齐。何以得知。此有三义。一例。二教。三
    理而得知也。例者。如四天王天等六欲诸天
    寿命长短。皆约彼天日月而说。只如四天王
    天寿命五百岁。彼天日夜。取此人中五十年。
    为四天王天一日一夜。如是日夜三十日为
    一月。十二月为一年。如是彼天寿命五百岁。
    若取阎浮提日月计。当一万八千年为一月。
    二亿一万六千年为一年。如是彼天寿命五
    百岁。算阎浮提年。其数极多也。已上五天命
    渐渐增。日渐渐长年皆增下天一倍。故知彼
    天取其年命。还用彼天日夜。以日计月。以月
    计年。以年计命。故知净土以日计月。以月计
    年。以年计劫。不用此方日月劫也。二教者。如
    上品中生言。此紫金台如大宝花。经宿即开。
    故知花开经宿者。用彼方昼夜。夜即华合。昼
    即华开。斯即半劫为昼。为华开之时。半劫为
    夜。为花合之分。显彼上品中生之人华开时
    分。取彼经宿大宝花开之时也。上品中生一
    宿华开既然。上品下生一日一夜莲华乃开。
    故知还用彼方日夜也。不然者。宁容净土大
    宝华开取此之昼日而华开也。若彼大宝华
    开自取彼方日夜。上品中生华开同彼时节。
    上品下生一日一夜华开。翻乃同于此方日
    月。上品中生华开。乃晚上品下生之者。分华
    迟速义乃乖违。理必不然。故知取彼日月也。
    日月既尔。劫亦可知。三由理者。若日月华开
    乃用彼方日月。若经劫华开乃用此方劫数
    者。即中品中生七日华开。若望此方计当七
    劫。下品中生六劫方开。若望彼方计当六日。
    宁容中品华开之日迟于下品六劫华开耶。
    又下品上生经七七日。莲华方开亦迟下品
    中生四十二劫也。以此道理进退推征。故
    知彼劫不用此方劫也
    问曰。彼既经劫莲花方开。为由有罪障。故华
    开迟晚。为由胜功德。故多劫在彼花中耶
    释曰。准依下品下生。经十二大劫莲华方开。
    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为其广说诸法
    实相除灭罪法。以此准知。彼亦有罪障。由斯
    罪障故经劫华开。不然者。何因九品行业不
    同。华开早晚各有差降也
    问曰。若彼有罪障华开迟晚者。何由此业障
    不感苦报耶
    释曰。虽有罪种。以其前生发菩提心。至心称
    念阿弥陀佛诸罪消灭。纵有微细业种。不能
    为异熟因牵生苦果。唯以其业种极羸劣。故
    知念佛功德损其势用。又以念佛功德之力。
    感得净土殊胜之身。于彼身上。苦果无由而
    得现起。又以佛本愿力不得现行。但有余障
    障其莲华。不得速启。故无量寿经云。由疑彼
    佛不思议智。生彼胎宫。无有众苦。但五百岁
    中胎宫掩闭。此亦如是。障花开也。虽障花开
    花中无苦。而此罪种但有障华开力。无招苦
    报之功。犹如杀生之业等流果中。能障人天
    长命之报也
    问曰。观经言。下品下生十声念佛。于念念中
    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罪既灭除。何故华开
    已后观世音菩萨为说实相除灭罪法耶。若
    有罪可除者。何因不障生净土。而得往生耶
    释曰。此有微细障未尽。故经说除也。然罪障
    微劣念佛善强。乘佛威神不妨得生净土。以
    彼罪人造众重罪。业势力能感恶道。受苦无
    穷。然由念佛功德善根。消彼重殃感果势力。
    不能牵引恶趣受生。然念佛行?细障犹在。
    故华开已后遇彼二尊为说甚深诸法实相。
    其人方能观法身佛。境智微细始能除彼微
    细业障罪种功能。故言为说诸法实相除灭
    罪也
    问曰。何故无量寿经上卷四十八弘誓愿。云
    乃至十念皆得往生唯除五逆。寿经下卷即
    言乃至一念皆得往生。何因同是一教。前后
    两文言一言十。遂有差别
    释曰。此无别也。文虽有异而义本同。愿中乃
    至十念。此即以少至多。下言乃至一念。斯即
    以多至少。参差互举。本无妨难。法藏比丘以
    少至多。而发愿言。临终之者。忽遇胜缘方劝
    称佛往生净土。或得称佛一声。已从后世。或
    得称佛两口即就命终。或更得称三四五六
    乃至七八及与九十。随少随多皆生净土。然
    此人生来不造五逆诽谤正法。随念多少悉
    得往生。如造五逆。诽谤正法。忽遇胜缘教令
    念佛。要满十口始得往生。一声九声遂便不
    往。故言乃至十念。除逆谤人。此乃约数言
    除。非是毕竟除也。久学读已解此愿言。初学
    乍披多迷斯旨。乃为异释。莫会宗途。大圣释
    迦预知后代惑斯圣典浪起推求。故言乃至
    一念。而愿斯教若能多念有重罪者皆生。乃
    至一念亦生。即除于逆谤。上下互说显教分
    明。欲令未来于教开悟也
    问曰。未知念佛灭八十亿劫重罪。得生西方。
    为灭种子。为灭上心。若灭种子。种子灭除要
    须圣道。见人法空方能灭种。念佛功德虽复
    无边。此是闻思等善心。如何同于圣道。能灭
    种子罪业。若灭上心。罪福两业不得俱起。起
    罪业时不得念佛。正念佛时不得造罪。善恶
    不并。无二上心。如何念佛能灭上心罪也
    释曰。非灭种子。非灭上心。上心之罪刹那自
    灭。不须念佛方始灭除。又善恶不俱。念佛之
    时罪已先灭。或时未起。正造罪时念佛已
    灭。念佛不可灭其上心罪也。唯灭种子念念
    相续能感三途恶报功能。若不念佛。此罪种
    子有势力。能感当果恶趣之报。由念佛力。
    令其种子感果功能势力衰微不能招报。故
    名罪灭。虽有种子在本识中相续而起。无感
    报势力。犹如羸瘦病人。虽身复有在于床上。
    无有起动执作功能。罪亦如是。无有势力能
    感当来恶趣之报。故名灭也。此灭种子势力。
    非灭种子之体。故六种转依中。名损力益能

    问曰。此念佛力能灭种子感果功能。未知此
    种子力能已灭。后遇恶缘能令此种子。更有
    势力能感恶趣报不
    释曰。有亦不废。如诸菩萨修诸善法。厌伏对
    治烦恼种子。势力衰微不能现起。后还有力
    能起现行。现行烦恼熏习力故。令烦恼种子
    转有势力。亦如二无心定厌于六识令不现
    行。出其定已心还能起。恶业亦尔。由念佛等
    力。令无感报种子功能。后退不修善。更造恶
    业。亦令旧业更生感果功能相续。若复从此
    长遇胜缘。恶法渐微。善法渐盛。能入圣道遂
    体永灭
    问曰。恶业种子既由念佛。灭除种上感恶趣
    功能。令不能招三恶趣果。未知念佛等善。能
    招善趣净土功能。由造重罪。亦令念佛善业
    种子感净土果。其功能灭不
    释曰。以善翻恶义亦应有。如一念?心能障
    百千法门。如遗教经言。?恚之害即破诸善
    法。又言。劫功德贼无过?恚。故知恶亦能灭
    善。非灭善灭善种感果功能。故知又善恶
    相违更互相灭。如一生修善能感善趣。垂终
    失念起诸恶业。遂灭生来一切善品。垂此后
    恶即落三涂。如有生来具诸不善五逆十恶。
    无罪不造。临终念佛具足十声。灭众重罪得
    生净土。以此准知。观诸行者至命终日。当须
    用心勿起恶念丧诸善品。专心念佛往生净
    土。经有诚教。可不信哉
    问曰。今学净土业者。既行念佛三昧。未知此
    法定有何教。今诸方道俗多生疑惑。将无圣
    教伪行佛法。诱引凡愚大增诽谤。请陈至教
    以除疑网
    释曰。诸大乘经说此三昧其文极众。如华严
    经数处皆说念佛三昧。其文极广。故涅??
    经.观佛三昧海.贤护.般舟三昧.观经.鼓音
    声王.大集月藏分.地藏十轮经.占察经.文殊
    般若.花首经.大智度论等说。如花首经名一
    相三昧。文殊般若名一行三昧。观佛三昧海
    经名观佛三昧。贤护经名思惟诸佛现前三
    昧。花首经言。如是菩萨于如来相及法界相。
    常如是观。如是行。不离是缘。是时佛像即现
    在前。而为说法。文殊般若言。随佛方所。端身
    正向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念念无
    休息。即是念中能见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
    佛。何以故。念一佛功德无量无边。即与无量
    诸佛功德无二。是名一行三昧。涅??经言。若
    人但能至心常修念佛三昧者。十方诸佛恒
    见此人。如现目前。观佛三昧海经及贤护经
    最广明是念佛三昧。不可具说。劝诸行者。披
    寻圣教自当得知也
    问曰。念佛三昧修学之者。为是菩萨行中修
    道次第。为非次第而修学耶
    释曰。此正是菩萨修道次第。何以知然。如华
    严经四十五说。时文殊师利如象王回。观善
    财童子。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乃能发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求善知识。如是等
    种种赞叹。略为说法。即令往觅功德云比丘
    请学菩萨行。其功德云比丘。即教善财念佛
    三昧。故知第一善知识是文殊师利。观发菩
    提之心。第二善知识功德云比丘。即教念佛
    三昧。如是展转经百一十城。求善知识。一一
    善知识皆教一法门。乘一法门。后得一法门。
    悉是菩萨修学次第。故知发菩提心为万行
    之首。此学念佛三昧为万行之次。以此准知。
    念佛三昧正是初发心菩萨修学次第也
    问曰。此念佛三昧未知。圣凡持戒破戒等为
    何人得也
    释曰。此三昧者。通圣及凡持戒破戒。皆可学
    也。如华严经言。功德云比丘此即是圣人大
    菩萨。得念佛三昧也。如贤护经言。若有比丘
    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清净持戒具足诸行。
    以此准知。持戒之人正是合修念佛三昧。斯
    即戒根清净三昧现在。破戒之人难成三昧。
    准观佛三昧海经言。此观佛三昧是一切众
    生犯罪者药。破戒者护。若破戒之人不得此
    三昧者。何名护也。又下经言。如来今者。为未
    来世五苦众生犯戒比丘不善恶人五逆诽
    谤。为如是等说除罪法。阿难白佛言。佛灭
    度后此等愚人。无怙无归依处。佛告阿难。佛
    灭度后浊恶世中诸众生等。欲除罪咎。乃至
    当?バ尴肮鄯鹑?痢9手?平湮迥娴榷袢恕?br> 悉可学得是三昧也
    问曰。念佛三昧所见之佛。三身之中为见何
    身也
    释曰通论念佛。三身俱念。得无相念佛三昧。
    念法身佛。得有相念佛三昧。念报化身佛。然
    准依华严经.贤护.般舟.观佛三昧海.观经.
    鼓音声王.文殊般若等。多明观佛色身。名念
    佛三昧。又准贤护经第一卷。念阿弥陀佛。既
    得见已。阿弥陀佛为其广说诸法实相。谓一
    切法本来不坏。亦无坏者。以不坏色乃至不
    坏识等。如是乃至不念彼如来。亦不得彼如
    来。彼作如是念如来已。如是次第得空三昧。
    善男子。是名正念诸佛现前三昧也。以此准
    知。前见阿弥陀佛色身。即是观报化色身念
    佛三昧也。后得空三昧。即是观法身念佛三
    昧也。又即以此义。诸修观者。从?至细。先作
    色身观。后作法身观。修学次第也
    问曰。何因得念佛三昧者。所得境界各各不
    同。或见净土不得见佛。或得见佛不见净土。
    或见净土得见佛。或见佛及土。并见种种众
    生业相一生已来所造善恶。于念佛三昧中
    悉皆得见。此所见相为真为伪。复如何见。请
    陈其教
    释曰。一切行道之人无简道俗。所修业行若
    不依圣教而修学者并非佛弟子。是魔眷属。
    何但诳惑百姓。亦是王法罪人。现在生中。即
    是为求名利。伪行佛法。诳诱愚夫。于当来生。
    堕于十方无间地狱。自损损他。毁灭佛法。如
    有圣教。依之修学。此即自利利人。功德殊胜。
    此生他生永得解脱也。谨按华严经第六十
    卷。或看第四十五。善财童子于文殊师利所。
    发菩提心。文殊师利告善财言。善男子。于此
    南方有一国土。名曰可乐。其国有山。名曰和
    合。于彼山中有一比丘。名功德云。汝诣彼问。
    云何菩萨行等。善财童子向可乐国。登和合
    山。见功德云比丘。问菩萨行。功德云比丘为
    说念佛三昧法门。略说二十五种言。得净心
    念佛三昧门。得严净刹念佛三昧门。起一
    切佛刹。无能坏者。得净业念佛三昧门。见一
    切诸业。如镜中像。得圆满普照念佛三昧门。
    悉能睹见一切诸佛及其眷属严净佛刹。今
    日众生虽言得念佛三昧。以根行浅。未能具
    足得一切念佛三昧。有得一者。有得二三者。
    故所见境界宽狭不同。有见种种业相者。此
    即是其念佛三昧也。既有圣教。即行无虚伪。
    若有毁?琛1闶前?ㄈ恕G胙笆ソ獭R猿?苫?br> 也
    问曰。念佛三昧所得境界。或见诸佛菩萨无
    边圣众。或见诸佛净土种种庄严。既有圣教
    分明。不敢更生疑惑。然今时道俗。或男或女。
    生年已来未曾听习。于诸圣教一句不知。复
    未长时修行佛法。或童男或童女。百事无知。
    暂入道场至心称佛。即言得见诸佛圣众。事
    同剧戏。法不应然。宁容念佛三昧。高僧硕学
    精勤修习犹恐不成。斯辈幼童无知俗士。并
    能获证三昧定耶。将非此法是虚假矣
    释曰。今时道俗咸生此疑。准教验时。得何所
    怪。且如世尊在日及佛灭度后优婆鞠多所
    度弟子。获得道果。无量亿千。或一坐闻经得
    法眼净。或因剃发圣道现前。或得扫忘帚获
    阿罗汉果。或七岁沙弥是俱解脱。或以鞠打
    头证四向果。或避走令听得须陀洹。事同剧
    戏。已超三界。断彼难断见修二惑。证彼难证
    四沙门果。岂可不信斯教法哉。皆由宿种解
    脱分善。过去已曾修习此道。今生暂尔闻法
    思惟。随遇少缘即能得道。按此贤护经言。后
    五百岁后一百年中。此三昧典以佛神力广
    行流布。皆令读诵如说修行。修行即是得王
    三昧也。且入佛法种种根机。如思惟教义假
    兴问答。解渐顿之玄宗演半满之真教。即须
    聪明智慧词辩纵横。非斯上人。难弘妙旨。如
    也一心不乱。真心直行无多思虑。一心念佛
    即见世尊。不惜身命。俗间士女或是幼童。闻
    善知识教令念佛。即便信受。如教专念。不多
    思惟。心易得定。如多想虑三昧难成。故入道
    场。名僧大德广闲经论。三昧不成。少解经文。
    速得斯定。自古今大德习禅之侣。欲学定者。
    皆令莫听。良为思义之徒心多散乱矣。此何
    怪也。斯何惑哉。然其所见有真有伪。应善思
    惟勘符佛教
    问曰。华严经言。净业念佛三昧门。见一切众
    生业如镜中像。未知所见业相。或其人久死
    诸趣受生。三昧境中仍现斯相。为实为假。
    事真难解。为是本质来现境中。为是自心假
    变现乎。业者是思。如何得见。其义幽隐。请陈
    厥旨
    释曰。三昧境相实难可解。非但此义。诸法亦
    然。且宿住随念通缘过去境。如是五蕴当心
    现前。如是之相为是何相。故知过去五蕴是
    本性相。随念通力缘彼过去。自心变现相分
    五蕴。忽似彼相而现于前。名所缘缘。此法亦
    尔。或死生通力缘未来境死此生彼。彼诸五
    蕴相自心相分。托彼众生造业起报相续次
    第。而现在前一无差错。此等众生所造诸业。
    为彼本性相。为增上缘。为所缘缘。令死生智
    通见如是相。此亦如是。随自他思业曾所发
    身语所造善恶串习功能。于三昧中现众影
    像。托彼业种。现罪福相。或是如来大悲之力。
    于三昧中为现此相。令其修断。深须仰信。不
    可致疑。三昧境界诸佛境界业力境界。皆不
    可思议。非诸凡愚所测量也
    问曰。有得念佛三昧见彼西方净土胜相。虽
    未身死。已见其身在于净土。或见往生莲华
    相迎。未审。此境为实为虚
    释曰。此非虚也。且如第十二普观之中。当起
    自心生于西方。于莲华中结跏趺坐。作莲华
    合想开想。如是等岂是谬耶。此三昧中见身
    往生。亦复如是。又须达长者。倾布黄金。买
    只陀园。奉为如来。起立精舍。共舍利弗。各执
    绳头安置伽蓝。建兴堂宇。于虚空中。六欲天
    宫一时相现。时舍利弗。指示须达。须达不解。
    问舍利弗。圣者答言。此是长者施园功德所
    感天宫。当生其处。先现其相。遣长者知。须达
    白言。我唯一身死受一报。六天并至。遣生何
    所。舍利弗言。下三天中。福德劣弱。上二天
    处。放逸极多。唯兜率天。虽多胜乐。心生知
    足。补处生中。长者可愿生彼天处。须达是时。
    即依其愿。五天宫相。一时并灭。唯兜率宫。湛
    然而住。故随所造善恶业缘。当生先熟。临命
    终时。多此相现。信知。行因克果。果相现前。
    净土华台。随品先现。斯类必尔。何须疑哉。
    因果相符。深须仰信之
    问曰。得此念佛三昧者。以何得知得此三昧。
    颇有圣教能证知也
    释曰。观经有文也。经言。但当忆想令心眼见。
    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
    名念佛三昧。此为证也。行者平生。虽种种修
    道。今入道场。学此三昧。逐得见佛。若不得
    三昧。宁容见耶。今既得见。即知。得是三昧。
    故经说言。以见佛故名念佛三昧也。如人患
    目不见众色。大医师善能疗眼。乃以金?抉
    其眼?。示以手指。彼言不见。故知疗眼其?
    未除。后更为抉。复示其指。彼言是指针。师即
    知其眼得愈。若无眼者。将何见指。以此见指。
    验彼盲眼。得除翳目。眼根清净。此亦如是若
    不得其念佛三昧。如何得见诸佛净土。及佛
    净色身种种众相也。以此准知。是得念佛三
    昧也。其人常修此行。三昧不失。常见诸佛种
    种圣众。如久不习。驰散五尘。失此三昧。即不
    见诸佛菩萨圣众。以此准知。前所得者是三
    昧也。多是闻思相应。三昧名非必修慧也
    问曰。修念佛三昧。有何利益获何胜果。请出
    圣教励诸学徒。举益劝修令成胜业
    释曰。斯益也无量无边。备在花严贤护经等。
    广陈其益。岂兹能述。然略举三五以相显示。
    一见圣众。二闻正法。三灭重罪。四生净土。五
    诸定根本。六当成佛。一见圣众者。如贤护经
    第一卷说。善男子善女人。端坐系念。专心想
    彼阿弥陀佛。如是相好。如是威仪。如是大众。
    如是说法。如闻系念。一心相续。次第不乱。或
    经一日一夜如是。或至七日七夜。必睹阿弥
    陀如来。若昼时不见。或睡梦中必当见也。二
    闻正法者。以见阿弥陀佛。世尊为说甚深妙
    法。谓一切法。本来不坏。亦无坏者。如不坏
    色。乃至不坏识等诸阴。闻如是等大乘言教。
    三灭重罪者。观佛三昧海经言。此三昧。是一
    切众生犯戒者药。破戒者护。失道者导。盲瞑
    者眼。愚痴者慧。黑?者灯。烦恼贼中。是勇猛
    将。又下经言。如来今者。为未来世五苦众
    生。犯戒比丘。不善恶人。五逆诽谤。行十六种
    恶律仪者。为如是等。说除罪法。四生净土者。
    华严经言。念佛三昧必见佛。命终之后生佛
    前。见彼临终劝念佛。又示尊像令瞻敬。又观
    经言。行此三昧者。现身得见无量寿佛及二
    大士。观音势至而为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
    家。五诸定根本者。观佛三昧海经说。诸大三
    昧始出生处。六当成佛者。贤护经说。彼于当
    来必得成佛。号曰善觉如来。又贤护菩萨。以
    一百二十问问世尊。菩萨具足成就何等三
    昧。而能得彼大功德聚。如是一百二十问。乃
    至问。云何当得一刹那时间行即能遍至一
    切诸佛前。即复云何当得住此佛刹遍见一
    切十方诸佛。听闻正法供养众僧。非但未得
    出世六通。而实未得世间五通。而亦未舍此
    世界身。亦无生彼诸佛国土。唯住此土。见余
    世界诸佛世尊。悉闻诸佛所宣正法。一切听
    受。如说修行。譬如今时圣者阿难。于世尊前
    亲闻法已。皆悉受持。佛告贤护。有三昧名曰
    思惟诸佛现前三昧。若有菩萨。具足修习如
    是三昧。当得成就如上所问诸功德等。贤护
    当知。更有无量无边胜上功德。说不可尽。故
    知。此三昧所获胜利。卒陈难尽
    问曰。若如此说。得此三昧获益无穷。今时学
    者所得三昧。岂得如前诸功德不
    释曰。三昧虽同。浅深斯异。深即上穷圣果获
    益。如贤护经文一百二十之问。悉皆得斯胜
    利。故经言。又菩萨修习如是三昧。当得成就
    如今所问。今诸学者。未得具足修习如是三
    昧。亦得随分获诸胜德。譬如诸龙皆能兴云
    致雨。大龙降雨沾满大千。小龙兴云不周数
    里。咸滋草木并润根茎。广狭有殊。皆名降泽。
    三昧亦尔。胜劣差别。并能见佛。俱生佛家

    问曰。于此念佛三昧。虽未能习学。见他作者。
    生信随喜。得何功德。不信毁谤。获何罪报。请
    陈损益。晓诸未闻
    释曰。今当为子广引圣教。备陈信谤所得损
    益。如贤护经第五卷随喜功德品说。随喜三
    昧人。譬如有人定寿百岁。身轻勇猛。行骏
    若风飞。是人生便即能行一世界。周旋十方。
    穷极地际。至满百年。常行不绝。若有善男子
    善女人。起信敬心。于彼风行壮人所经世界。
    盛满珍宝。持用奉献十方诸佛。其所获福。虽
    曰极多。然尚不如修此三昧功德少分。何以
    故。贤护由彼菩萨摩诃萨修此三昧。具足如
    上四大随喜。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
    求多闻成正觉故。贤护以是因缘。持此施福。
    望前随喜所获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
    一。百千万分不及一。亿百千分不及一。乃至
    算数譬喻。所不能及。其生信随喜福既无边。
    不信起谤罪亦无量也。如大品经法华经及
    佛藏经等。广说谤法之罪也
    问曰。未知修此三昧之者。皆须严饰道场。安
    置尊像。澡浴清净。着新净衣。日唯一食。不顾
    形命。专心念佛。此义可然。何因处在?中。闭
    诸光隙。励声大念。斯何教哉。此见诸徒。咸
    生疑怪。请陈斯术。有何教哉
    释曰。稽其圣典。亦无至教。但修行之人。将斯
    ?室。绝诸视听。心舍诸缘。初学之俦。约斯注
    想。易得三昧。不尔难成。凡是世间。欲思难
    事。未得解了。乱想难成。或掩室独居。或闭目
    绝视。因兹恬静。思事得成此亦如斯。乱心难
    住。念佛三昧。无由现前。故为其?室。行斯三
    昧。不学之辈。于此生疑。曾修习者。深将为
    要。如处堂内。正念佛时。有少隙光。照斯?
    室。心便缘此。浪起思惟。如绝斯明。一心不
    乱。此乃学者所知。非是浪为斯法。又如调鹰
    之法。缝目饲毡。令其无所瞻视。损于肥健之
    力。方始绝彼飞游往来调伏。将以游猎。纵任
    随人。三昧亦尔。初学之辈。驰心五欲攀缘六
    尘。若不约斯?室。无由得成三昧。后学成就。
    随处游行。不简明?。常能见佛。讵劳?室而
    行念佛也。故观经言。是人苦逼。不遑念佛。善
    友教令。可称阿弥陀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
    岂非苦恼所逼念想难成。令声不绝至心便
    得。今此出声学念佛定。亦复如是。令声不绝。
    遂得三昧。见佛圣众。皎然常在目前。故大集
    日藏分经言。大念见大佛。小念见小佛。大念
    者大声称佛也。小念者小声称佛也。斯即圣
    教。有何惑哉。现见即今诸修学者。唯须励声
    念佛。三昧易成。小声称佛。遂多驰散。此乃学
    者所知。非外人之晓矣。子若不信。请试学为。
    无得不修但生疑惑矣
    问曰。经言。五体投地。求哀忏悔。未知忏悔之
    徒。或多自扑。未知有何圣教。若以五体投地
    即为自扑者。将恐此释埋未可然。此五体言。
    何妨只是五轮着地。头面礼佛也
    释曰。如观佛三昧海经第三说。佛于座起。令
    诸四众观佛色身。释子众中。五百释子。见佛
    色身。犹如灰人。比丘众中一千人。见佛色身。
    如赤土人。优婆塞众中有十六人。见佛色身。
    如黑象脚。优婆夷众中二十四人。见佛色
    身。犹如聚墨。比丘尼众中。有比丘尼。见佛
    色身。如白银色。优婆夷众中。有优婆夷。见
    佛色身。如蓝染青色。如是四众。观佛色身。所
    见不同。不得见佛真金色身。发露悔过。忏悔
    诸罪。五体投地。如大山崩。自拔头发。举身投
    地。婉转自扑。鼻中血出。忏罪消灭。心眼得
    开。见佛色身。端严微妙。如须弥山光显大海。
    此岂不是忏悔经文自扑之法。无教辄为。诚
    如所责。经言正作。其何怪哉

    释净土群疑论卷第七

    建长二年(庚戌)季夏日 愿主比丘往成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