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诸宗部四 >
  • 释净土群疑论卷第四

    问曰。法华经说。谤斯经者。常生难处。永不见
    佛众圣中尊。如何此经谤法之人得生西方。
    见佛闻法。永离众苦。若尔如何常生难处
    释曰。观经言。如此愚人无恶不造。经历地狱
    受苦无穷。下言。念佛十声得生净土。若言常
    生难处。不许便永离彼。彼既受苦无穷。宁得
    往生极乐。故知无穷苦报。罪灭便即有穷。常
    生难处恶消。何妨见佛。又禅师引教意。皆欲
    证第三阶人有罪不可灭除。无愆不生净土。
    广引众多圣教。欲证邪人不生。未知第二阶
    人亦许谤法华不。设谤常生难处不。念佛得
    生净土不。若许得生。即不可引前经为证。若
    不得生。此即第二阶谤法众生。亦不得生净
    土。何为偏证第三阶人不得生也
    问曰。维摩经言。菩萨成就八法。于此世界。行
    无疮疣。生于净土。信行禅师言。此八法是第
    三阶众生往生之法。观经等教是第二阶人
    往生之法。今日既多是第三阶众生。如何学
    第二阶法。求生净土
    释曰。按禅师立教之意。以当根佛法为宗。将
    为得圣教之旨归。陵架于古今学者。然禅师
    以其三义寻教。知是当根法门。一依时。二约
    处。三准人。详禅师立此三门。求诸教意。可谓。
    妙即妙矣。能即能焉。然古来盛德。虽探赜幽
    微。学该内外。义兼半满。穷法门之巢穴。究真
    乘之秘藏。未有如禅师作斯以判宗旨也。然
    禅师自立其义。而自乖其趣。何者观经言。如
    来今日教韦提希及未来世一切凡夫。为烦
    恼贼之所害者。说清净业。及未来世恶时也。
    为烦恼贼之所害者。恶人也。此教化兹秽土。
    恶处也。然此经具斯三义。计是当根佛法。禅
    师言不当根。何意也。维摩经八法不言为未
    来世。非恶时也。菩萨成就八法非恶人也。唯
    有化兹秽土。是恶处也。此经有斯一义。阙彼
    二门。而言当根。何义也
    问曰。菩萨处胎经第二卷说。西方去此阎浮
    提。十二亿那由他。有懈慢国。其土快乐作倡
    伎乐。衣被服饰香华庄严。七宝转关床。举目
    东视。宝床随转。北视西视南视。亦如是转。前
    后发意。众生欲生阿弥陀佛国者。而皆染着
    懈慢国土。不能前进生阿弥陀国。亿千万众
    时有一人。生阿弥陀佛国。以此经准难可得
    生。何因今劝生彼佛国也
    释曰。只由此经。有斯言教故。善导禅师劝诸
    四众。专修西方净土业者。四修靡坠。三业无
    杂。废余一切诸愿诸行。唯愿唯行西方一行。
    杂修之者。万不一生。专修之人千无一失。即
    此经下文言。何以故。皆由懈慢执心不牢固。
    是知杂修之者。为执心不牢之人。故生懈慢
    国也。正与处胎经文相当。若不杂修。专行此
    业。此即执心牢固。定生极乐国。妙符随愿
    往生经旨。经言。娑婆世界人多贪浊。信正者
    少。习邪者多。不信正法。不能专一。心乱无志
    实十方净土无差别。令诸众生专心有在。
    是故赞叹彼国土耳。诸往生者。悉随彼愿。无
    不获果。故知杂其行。堕于懈慢之邦。专其
    业。生于安乐之国。斯乃更显净门专行而得
    往生。岂是彼国难往。而无生?栽铡Q?讲豢?br> 不专其道也。又报净土生者极少。化净土中
    生者不少。故经别说。实不相违也
    问曰。如观佛三昧海经说。五百释子。过去生
    中俱为兄弟。习学外典。不信佛法。父生怜愍。
    为说十二因缘甚深佛法。诽谤毁?琛A倜??br> 时。受种种苦。其父哀愍。恐堕阿鼻。教令称
    佛。其子欲死。起敬父心。随顺父言。称南无
    佛陀。父更教令称南无达摩南无僧伽。子已
    命终。乘念佛善。得生天上。受天快乐。天报尽
    已。以旧有彼谤法之愆。堕阿鼻狱。受众剧苦。
    若准此经。临终念佛虽得生天。罪不得灭。还
    堕地狱。如何下辈生类。一声念佛。即灭众罪。
    得生西方。永绝沈沦。不生恶趣。恒受快乐。乃
    至菩提。同念佛名。升沈有异
    释曰。彼虽念佛得生天宫。受天快乐。耽着五
    欲。更不修善。念佛福尽。还落三途。如箭射空
    势尽便坠。不乘本愿。落恶趣中。今此往生极
    乐。莲花开已。见佛闻法。渐渐进修诸道品法
    六波罗蜜。念念恒行。无始罪愆悉皆消灭。殊
    胜行愿。念念增长。百千三昧皆悉现前。观人
    法空。逮无所得。岂比天宫五欲男女欢娱放
    纵六情造十恶罪。同彼净土往生有情。又彼
    虽念佛。不发无上菩提之心。求生净土?@??br> 惭愧。又本愿言。更经三恶道者。不取正觉。又
    不至心。但依父命。故罪不灭。暂得生天。还沈
    恶趣。又谤法罪。准依观经当下品下生。须具
    足十念罪始灭除。彼不至心。复唯一念。故罪
    不灭生天。还坠。譬如负债强者先牵。念佛福
    强暂生天趣。谤法罪重还落恶趣。此彼两经
    有斯别也
    问曰。经言。内有邪三毒。外感神鬼魔。今言。
    念佛三昧得见阿弥陀佛及临命终时。佛与
    圣众持花来迎。既是凡夫。有邪三毒。如何不
    是神鬼魔耶
    释曰。以有邪三毒。依经修行念佛三昧。得见
    阿弥陀佛及命终时圣众来迎。悉是神鬼魔
    者。即应一切凡夫皆悉具邪三毒。纵不得念佛
    三昧及修西方业。应一切时处。常应见佛临
    命终时。皆见阿弥陀佛持花来迎。若言不见
    不迎。应无有邪三毒。又至心称念阿弥陀佛。
    作西方净业。修持斋戒等。为是邪三毒因。为
    非邪三毒因耶。若是邪三毒因者。何因念佛
    修善。反起邪三毒耶。即应世尊不劝众生念
    佛等。而修善念佛。乃招神鬼及魔。破斋破戒。
    乃无魔鬼等相也。若非邪三毒因者。此是能
    灭邪三毒法。我修能灭之法。止见神鬼魔。
    汝本不作灭因。何为不曾见佛。若以此文为
    证。定判是魔。即应无邪三毒人不为众魔所
    娆。若然者。何为阿难心生迷惑。不请如来住
    世。优波鞠多在定。魔以华?冠首耶。故知未
    必一切邪三毒皆感神鬼魔。一切无惑人皆
    无魔所娆。岂关命终见佛皆是神鬼魔也。又
    有邪三毒。感于神鬼魔。何必唯变佛身。方成
    所感魔相。涅??经言。未来世中。魔或变身作
    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及与佛身。来
    惑行者。佛教弟子。辨其魔说及与佛说。令其
    觉知。众生坠陷。入魔境界。多缘言教被惑。岂
    皆形相错乱也。故观经中。作十六观。所见净
    境不辨邪正。若于观中闻说妙法。佛遣出定
    忆持不忘。令与修多罗合。以辨邪正。若如汝
    所解。即汝所见四众皆应是魔。为汝身有邪
    毒故。又见佛身。纵是魔者。为由我法真正能
    出魔境现佛身来惑乱耶。为由我法非真佛
    法长邪毒法感魔现来耶。若由法真正故能
    出魔境。魔来现身者。纵使是魔。更须勤心念
    佛。以是出魔真正法故。若法不真正。能长三
    毒。感彼众魔现佛形者。即屠儿魁脍旃荼罗
    等。悉长邪三毒。应言常见十方诸佛。命终
    之时身心安乐眼见诸佛持花来迎。若尔者。
    观经所说九品往生圣众来迎。此教应是邪
    三毒法。此诸圣众应并是摩。即应此经非佛
    经法是魔法也。又有邪三毒。能感魔鬼。何必
    要须见佛方是魔来愿生西方始感神鬼。但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接引一切罪恶众生。悉
    得往生。圣教明说。古今已来有诸传记。咸陈
    嘉瑞。清乐神香善相皎然。岂虚构也。汝须闻
    此妙法见众善相。理须发菩提心专心修学。
    而乃不寻圣教。靡信佛经。见有修行。反生诽
    谤。此是汝邪三毒感神鬼魔。令汝颠倒乱心
    谤诸佛教。自毁正信坏他深心。须觉其魔事
    正信念佛三昧。此即是魔来。惑乱坏汝善心。
    何须要为现形作诸佛相。方名神鬼三毒感
    耶。且佛将般涅??。告阿难曰。我善修四神足。
    能住世一劫。阿难默然。不请佛住。般涅??。后
    迦叶结集以六突吉罗。呵责阿难。何因不请
    世尊久住于世。阿难言。魔惑我心。忘请佛住。
    佛灭度后恶魔离心。方生觉察。惭愧悔过。故
    知魔来惑乱。未必唯为现形。但令汝心邪错。
    即为魔得便。又魔来显惑。易觉易除。魔来隐
    惑。难知难遣。只如阿难。在娑罗林外十二由
    旬。为六万诸魔之所惑乱。一切咸知。佛遣
    文殊师利。持咒往救。乃至垂欲灭度。魔乃密
    蔽其心。阿难不觉知。灭度之后方生悔过。此
    岂非显魔易觉隐魔难知。尔只谤他念佛之
    人。言见佛皆是魔鬼。曾不自觉不信圣教所
    说。魔已惑乱汝心耶。又萨陀波伦菩萨。为往
    昙无竭菩萨所学般若波罗蜜。不应空见大
    师。遂即卖身市肆。恶魔知菩萨心生决定不
    能迷惑其心。遂蔽众人之耳。令不闻菩萨卖
    身之声。有长者女。在高楼上宿。有善因。魔不
    能蔽。遂闻菩萨卖身之声。如是(云云)具如经
    说。以此经准知。不闻声者。为魔蔽耳根。闻其
    声者。魔不能障闻声也。我亦如是。闻说西方
    净土教法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接引娑婆众
    生。十方恒沙诸佛世尊出广长舌。证劝往生。
    信向专修净业。愿生净土。此是我出魔境界。
    魔不能惑。如长者女在高楼上。有胜善因魔
    不能蔽。得闻菩萨卖身之声。我亦如是。故称
    赞净土经言。于此杂染娑诃世界五浊盛时。
    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阿
    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清净庄
    严。闻已生信。当知此人无量佛所。曾种善
    根。如说修行一切定生无量寿国等。故知修
    西方业者。皆是无量佛所。曾种善根。恶魔不
    能蔽心。遂能深生信解信知。汝等见圣言。无
    信向心。魔蔽其心。反生诽谤。不觉为魔所惑。
    翻乃笑我有魔。愿细寻思。早生觉察。无得自
    误及误于人。又依经文。精进持戒。修行三福。
    作十六观。未知此业为是为非。为邪为正。为
    是魔法。为是佛法。若是佛法是真是正。见佛
    见魔。此法恒正。纵使见魔。以魔为佛。但令依
    教修行。斯有何苦。若其此法。是于魔法非真
    非正。纵见真佛。以佛为魔。行非佛法。斯有何
    益。如诸外道等佛在世日亦见世尊也。子今
    定此观经等教所说三福十六观是正是邪。
    若是正者。依教修行。见佛何错。而汝谤耶。若
    非正者。尔是阐提谤正法者。深可悲愍。为魔
    得便。又维摩经。天魔波旬从万二千天女。状
    如帝释。惑乱持世菩萨。维摩大士从魔索女。
    教令发心。魔从净名复更索女。维摩还女。女
    即白言。我等云何止于魔宫。维摩诘言。有法
    门。名无尽灯。汝等当学魔。女得法随魔还宫。
    至彼天中化诸魔辈。皆令舍诸魔业发菩提
    心。故知得真正法。纵在魔宫。知魔是魔法恒
    真正。此义亦尔。但使念佛三昧是真佛法。纵
    使魔化佛来。以魔为佛归向之心转盛。菩提
    之意不渝。亦何所畏。优波鞠多遣魔作佛。五
    体归诚。以似于佛。想佛礼拜。此岂是错。假令
    同汝邪解。所见皆魔。以魔为佛。岂损于正见
    也。又维摩经言。十方世界中作魔王者。皆是
    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以方便力教化众生。
    现作魔王。纵使是魔。还是菩萨。何所畏也。强
    诽谤乎。只如信行弹师。作生盲观。不别前境
    是圣是凡。总为圣解。普敬设要。汝既不别
    是佛是魔。亦须总敬作真佛想。又魔作非魔
    业。非魔作魔业。魔作魔业。非魔作非魔业。魔
    作非魔业者。如弥勒下生时。魔于夜半觉诸
    众生。令舍睡眠勤修出世。非魔作魔业者。如
    今众生虽非是魔。劝人造恶即是魔业。魔作
    魔业者。如有诸魔等常惑行人。令退菩提耽
    着五欲。非魔作非魔业者。如诸佛菩萨及善
    知识。劝人发菩提心修众善品等是。何必汝
    语不当非魔作魔业魔作魔业耶。经言。如人
    觉贼贼不能为也。又如萨陀波伦菩萨。精诚
    勇猛?バ男械馈N?詈问标嘉藿咂腥?尤?br> 昧出为我说般若波罗蜜。是时恶魔雨土砂
    砾石枯骨木枝。惑乱菩萨。菩萨尔时更增勇
    猛。刺血洒地。庄严道场。魔虽惑乱更增菩萨
    精进之意。我今念佛得见圣容。纵使是魔。我
    将作佛想。更增勇猛。何所畏也。上来广引众
    多圣教。开悟尔心。勿生谤也。若尔所引经教。
    若为会通。答有邪三毒。不能觉察。作身语意
    诸?恶业。毁坏正见。事鬼事神。此名内有邪
    三毒外感神鬼魔也。虽有邪三毒。能亲近善
    知识。依三藏圣教诸了义经。发菩提心。修诸
    善品。正信正见而无神鬼魔也。纵有众魔亦
    不得便。诸佛护念为其胜缘。自菩提心为其
    正因。何有魔鬼而来惑也
    问曰。西方净土与兜率天宫。二处校量有何
    优劣
    释曰。此处之优劣。其事显然。有识咸知。讵劳
    更问。然前德已有净土之论。具言优劣。无劳
    此释。然前德所制犹有未喻。今更略辨显其
    优劣。以十二义彰其优劣。一主。二处。三眷
    属。四寿命。五内外。六身色。七相好。八五通。
    九不善。十灭罪。十一受乐。十二受生。言主
    者。都率天主迹现凡夫。虽名补处。未成妙觉。
    纵当成道只现化身。阿弥陀佛已成正觉。居
    处净土。多现受用身。据实而论。故无优劣。降
    迹化物。师弟道殊。当成现成。化佛报佛。觉满
    未满。现?现妙。优劣不同。其义一也。言处者。
    兜率是娑婆秽土。欲界劣天。极乐是净土胜
    方。超众妙刹。论其胜劣。无可比方。美丑显
    然。其义二也。言眷属者。兜率天宫多间男女。
    极乐净刹少说女人。以此相形。自分好恶。
    胜负悬隔。其义三也。言寿命者。兜率天寿用
    人间四百年。为彼一日一夜。即以彼之日夜
    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年。寿命四千岁。
    然有中夭不尽天寿。讵比西方寿命无量阿
    僧只劫。以斯相并。无以相俦。长短不同。其义
    四也。言内外者。兜率天宫有内外院。内即亲
    近补处。永无退转。外即耽兹五欲。不免轮回。
    觉师子道亚世亲。犹生外院。婆薮般豆德邻
    无着。诞质内院。故知内院难生。多居外院。
    还造十恶。退没三涂。未若得生西方。纵令下
    品莲华启发得遇观音。闻说甚深诸法实相
    除灭罪法。永免循环。以此相形。岂为比??。其
    义五也。言身色者。兜率天身色虽是天形清
    净微妙实为殊特。然其终时。五衰相现。或两
    腋汗出。或光明隐蔽。讵类西方纯真金色光
    明照曜百千由旬。故无量寿经以其贫穷乞
    士。类粟散诸王。将至六欲诸天。方于净土生
    者颜容相貌威光自在。同夫聚墨况以金山。
    美丑不同。其义六也。言相好者。诸天身相虽
    复端严。岂有四八殊姿。无诸美丑。西方净土
    乘佛本愿。悉有三十二丈夫相。无有美丑。
    胜负若斯。其义七也。言五通者。如四十八弘
    誓愿言。设我得佛。国中众生所得五通。或见
    惑闻。下至百千万亿诸佛国土。兜率诸天纵
    有报通。飞腾往来。岂能越界。纵生内院。未阶
    圣果。无经说彼历事十方。以此??量。其义八
    也。言不善者。弥勒天宫诸往生者。既是凡夫。
    生居欲界。纵逢补处。亲闻大乘。具惑凡夫更
    无愿摄。还起诸惑不善之心。净土众生无斯
    恶境。故乘本愿不善永亡。其义九也。言灭罪
    者。弥勒上生经言。若一念顷称弥勒名。此人
    除却千二百劫生死之罪。但闻弥勒名合掌
    恭敬。此人除却五十劫生死之罪。若有敬礼
    弥勒者。除却百劫生死之罪。岂比一声称阿
    弥陀佛。即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得生西方。
    其义十也。言受乐者。兜率五受间生。极乐
    无有忧苦。其义十一也。言受生者。兜率受
    生或在男女膝上怀中。净土受生唯居花里
    或宝殿中。其义十二也。略以十二种义。显其
    得失。广无边。不可具说。虽二处胜劣其义
    如斯。然此二处往生。并是佛经劝赞。随人所
    愿依教修行。并得往生。咸蒙利益。如愿志求
    兜率者。勿毁西方行人。愿生西方者。莫谤兜
    率之业。各随性欲任情修学。莫相是非。即为
    佛法。递相非拨。便行魔业也。何但不生胜处。
    亦乃轮转三涂。诸修学士当思勉励也
    问曰。诸有学者咸知西方胜于兜率百千万
    倍。然恐净土是彼殊方。诸愿生人恐难得往。
    是以古今盛德硕学高僧。咸谓难生。作兜率
    业。今既劝修净土行。其义如何。斯疑最深。请
    除其惑
    释曰。此疑也诚深矣。古来盛德博通玄旨。探
    究内外。精闲大小。尚于此义犹自踌躇。况仆
    下愚是非莫辨。岂能释兹幽滞。辨之难易者
    哉。然寻诸圣典可以谈其旨趣矣。且如弥勒
    上生经明往生兜率之行。与观经无量寿经
    称赞净土经等明修西方之业。显其同异。其
    义可知。然兜率与西方所修之行。有十五同
    八种异。一观行同。二持戒同。三十善同。四忏
    悔同。五造立形像有为功德同。六圣迎同。七
    称念同。八礼拜同。九回向发愿同。十读诵经
    典同。十一往生同。十二见圣同。十三归敬同。
    十四闻法同。十五不退同。八种异者。一本愿
    异。二光明异。三守护异。四舒舌异。五众圣
    异。六灭罪异。七重恶异。八教说异。一观行
    同者。愿生兜率者。上生经言。一一思惟兜率
    陀天上妙快乐。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
    者。名为邪观。愿生西方者。观经言。宝地宝树
    宝池佛菩萨等观。一一观察。亦言。作是观者。
    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此即各随所
    愿。观所生处天宫净土依正庄严。此其同也。
    二持戒同者。上生经言。应持佛禁戒。观经言。
    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此其同也。三
    十善同者。上生经言。思惟十善。行十善道。观
    经言。慈心不杀。修行十善。此其同也。四忏悔
    同者。上生经言。闻是菩萨大悲名字。五体投
    地。诚心忏悔。是诸恶业速得清净。鼓音声王
    经言。六时专念。五体投地等。此其同也。五造
    立形像有为功德同者。上生经言。造立形像。
    香花衣服缯盖幢幡。无量寿经言。多少修善。
    奉持斋戒。起立塔像。饭食沙门。悬缯燃灯。散
    花烧香。此其同也。六圣迎同者。上生经言。弥
    勒菩萨放眉间白毫大人相光。与诸天子雨
    曼陀罗花。来迎此人。观经言。阿弥陀佛放大
    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此其同
    也。七称念同者。上生经言。若一念顷称弥勒
    名。观经言。若一念顷称弥陀名。合掌叉手称
    南无阿弥陀佛。此其同也。八礼拜同者。上生
    经言。礼拜系念。净土论言。身业恭敬门。礼拜
    弥陀佛。此其同也。九回向愿生同者。上生经
    言。以此功德回向。愿生弥勒前。观经言。以此
    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此其同也。十读诵
    经典同者。上生经言。读诵经典。观经言。读诵
    大乘方等经典。此其同也。十一往生同者。上
    生经言。譬如壮士屈伸臂顷。即得往生兜率
    陀天。观经言。如弹指顷。或言。如一念顷。或
    言。譬如壮士屈伸臂顷。即生西方极乐世界。
    此其同也。十二见圣同者。上生经言。值遇弥
    勒。观经言。见佛色身众相具足。此其同也。十
    三归敬同者。上生经言。头面作礼。观经言。即
    下金台。礼佛合掌。此其同也。十四闻法同者。
    上生经言。未举头顷便得闻法。观经言。光明
    宝林演说妙法。此其同也。十五不退同者。上
    生经言。即于无上道得不退转。阿弥陀经言。
    众生生者皆是阿?跋致。此其同也。云八异
    者。言本愿者。往生兜率。弥勒本无誓愿。往生
    西方。法藏比丘发四十八愿。无愿若自浮度
    水。有愿若乘舟而游。斯一异也。言光明者。作
    兜率业。慈氏神光不来摄受。修西方业者。阿
    弥陀佛白毫毛孔圆光相好光明等一切神
    光。皆照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光照如昼日之
    游。无光似暗中来往。斯二异也。言守护者。兜
    率业者。慈氏菩萨不来守护。西方业者。观经
    言。无量寿佛化身无数。与观世音大势至。常
    来至此行人之所。称赞净土经言。必为如是
    住十方面十??伽沙诸佛世尊之所摄受。十
    往生经。佛遣二十五菩萨。常守护行人。有护
    若多人共游不畏强贼所逼。无护以孤游?M
    径必为暴客所侵。斯三异也。言舒舌者。上生
    兜率。无十方诸佛舒舌证。劝西方极乐。有十
    方种觉舒舌证诚。如兜率易往。净土难生。十
    方世尊何须证劝。斯四异也。言众圣者。兜率
    之业无有众圣守护。发愿愿生西方。即有花
    聚菩萨山海慧菩萨发弘誓愿。若有一众生
    生西方不尽。我若先去不取正觉。斯五异也。
    言灭罪者。上生经言。称念弥勒。但除千二百
    劫生死之罪。观经言。称南无阿弥陀佛。于念
    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斯六异也。言重
    恶者。上生经言。若善男子善女人。犯诸禁戒。
    造众恶业。观经言。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
    十恶。具诸不善。斯即造五逆罪。不生兜率。然
    得往生西方净土。斯七异也。言教说者。言兜
    率易生西方难往。此乃凡夫之辈斟酌佛经。
    穷之圣典。竟无经说。纵使道穷四果。尚昧衣
    珠。位阶十地。犹昏罗谷。况凡夫学侣正习未
    亡。见修两惑何时暂舍。纵寻圣教。同诸模象。
    岂得依之楷定为司南之语哉。然无量寿经
    自有诚教言。横截五恶趣。恶趣自然闭。升道
    无穷极。易往而无人。此即佛教。显然。斯八异
    也。上来同文十五。犹不可说于难生。况异有
    八门。而乃说言难往。请诸学者寻理及教。鉴
    其难易二门。可永除其惑矣。理穷圣教。于一
    法门。或赞或毁。皆是劝入道之方便。舍坚执
    之愚惑。今为此意。请审详之
    问曰。依对法论九种命终受生。谓欲界死欲
    界生。欲界死色界生。欲界死无色界生。如是
    等至将死位。欲受彼生。即起彼界烦恼润生。
    今生西方起何烦恼。以润生也
    释曰。此有二释。若未离欲界欲生西方者。起
    欲界爱。润净土生。若已离欲界欲得色界定
    者。起色界爱。润净土生。若已离色界欲得无
    色定者。其退性者退起欲色烦恼。生于西方。
    若不退者。必不生净土。彼说。净土是欲色二
    界摄故。有说。虽非欲色二界摄。然是色相土
    故。不可以离色界烦恼。得无色界定而生色
    相净土也。有释言。生于净土命终之时大圣
    来迎。慈悲加佑。令心不倒。便即命终。若起烦
    恼。即名颠倒。然受生之法必须烦恼。此乃用
    烦恼种子。以润有支。令生相续。亦无有过。
    问。有学圣人可以种子润生。既是凡夫。唯用
    现行烦恼。何得说言种子润生也。答。论据秽
    土受生。凡夫唯用现行烦恼。以凡夫烦恼炽
    盛命终皆悉颠倒。往生净土。蒙佛加佑。心不
    颠倒。烦恼不起。不可例同秽土生法。虽无圣
    教义准可知。如无心死。理必定然。或起现
    行。义亦无失
    问曰。生净土者。十二有支三界所摄。未知净
    土分位缘生是何摄
    释曰。此有二释。一释。净土即三界所摄。未离
    欲惑。往生净土。无明支行支即是欲界。识名
    色六处触受五果种子。还是欲界。爱取有支。
    既是欲界。生老死果宁非欲界也。若已离欲
    界欲得色界心。十二有支即色界摄。法相道
    理其义决然。有说。净土非三界。前已广成
    立。此十二有支据三界说。故于净土不分别
    也。又此十二有支就秽土中。亦摄法不尽。如
    唯别定业受得别报果。岂得说为十二支摄。
    故知分位缘生。摄法不尽也
    问曰。若生净土不起诸恶者。为亦不起诸烦
    恼耶。且如初地菩萨。犹有微细破戒之垢。三
    地菩萨犹起我执。七地已来犹有爱佛爱菩
    提障。如何亦生彼土。现是凡夫。即不起于诸
    恶烦恼也
    释曰。生彼凡夫虽具烦恼。由阙恶境。不起何
    妨。如地狱众生。十不善业道中。唯起五业道。
    贪?邪见恶口绮语。地狱虽是恶趣。尚阙五
    恶业。况于净土而无阙恶不生耶
    问曰。岂彼净土顿不起余一切烦恼。为亦得
    起有覆无记诸烦恼耶
    释曰。迷理烦恼俱生起者。彼亦得起。以是凡
    夫未悟甚深真如实相。不妨得起。分别起者。
    彼不现行。论说分别我见缘邪教起。然彼无
    邪教。故不现行。我见是诸惑之本。本既不起。
    末惑不生。任运烦恼不缘教生。既是凡夫。起
    亦无废。然此烦恼依对法论。若任运起能发
    恶行。亦是不善。彼所起惑不发恶行。故唯有
    覆无记性收。经遮不善。不言有覆。但言无不
    善名。不妨起烦恼也。爱佛爱菩提法执烦恼

    问曰。经言。生彼西方皆是阿?跋致。或言。唯
    是正定聚。无有邪定及不定聚。然阿?跋致
    位非下凡。正定之聚道登圣果。今既凡夫。往
    生净土。彼岂即圣人。宁得顿超阿僧只成欢
    喜地。然退转凡夫生彼。不可即至阿?跋致
    之位。邪定不定聚者。即登正定聚也。不得者。
    即与观经等文相违。如得者。复与众经论义
    乖返。两文??J。请为解释也
    释曰。此两经文实成乖返。然净土秽土区域
    既殊。此生彼生根机亦异。故判正定聚等。高
    下不同。阿?跋致浅深亦别。然娑婆秽土圣
    少凡多。信希谤众。根行浅者。多遇退缘。邪风
    所扇。悉皆退转。依诸经论说有四退。一信退。
    二位退。三证退。四行退。信退者。十信位中初
    五心位。犹有退生邪见断善根等。后位不然。
    位退者。十住位中前六心位。犹得退败作二
    乘等。后位不然。证退者。十地已前诸凡夫位。
    于前所证尚有退失。十地不然。行退者七地
    已前。于所闻行尚生怯劣。不能修学。不能于
    念念中恒修胜行。中间间起诸有漏烦恼人
    法二执等心。名为念退。八地菩萨入第三阿
    僧只。无四种退。于诸行中具修一切行。于一
    切时念念相续。常起无漏人法空观。无有一
    念起有漏心善恶无记。八地菩萨等具四不退。
    故名阿?跋致菩萨也。余七地等无四不退。
    故全不得名阿?跋致。若从一义。初地菩萨入
    第二阿僧只。以预圣流。断于见道分别二障。
    证遍满真如。得百法明门。住欢喜地。此具证
    行两种不退。亦得名为阿?跋致。乃至七地已
    来。犹有爱佛爱菩提障现行。间起有漏等心。
    不得行不退。亦名非阿?跋致也。而随少分
    亦名阿?跋致菩萨也。依菩萨本业璎珞等
    经说。第六住名正心住。此位菩萨犹有退菩
    提心作二乘等。如舍利弗等是也。七住已上
    无有此退。故于四不退中。唯有位证行三不
    退。无初一不退。随分亦名阿?跋致也。若依
    起信论等。从初发心住总名入位不退。十住
    已前十信菩萨名为外凡。亦曰轻毛凡夫。譬
    如轻毛随风东西。故有退转。十住菩萨非是
    轻毛。以善根坚固不为邪风所动。入内凡位
    无有位退。名阿?跋致菩萨也。依此秽土十
    信菩萨为邪风散动。退菩提心。退菩萨行。轮
    转三恶道。非阿?跋致也。净国土若入十信
    初五心。及未入十信一切众生。论其信位虽
    未坚固。犹如轻毛。然无邪风之所扇动。令其
    退转菩提之心。造众重罪轮回恶趣。以阙退
    缘无众退具。唯有进道殊胜之缘。虽未入于
    阿?跋致之位。而亦得名阿?跋致也。而退
    法思法护法住法堪达法。学无学圣人虽是
    钝根俱合名退转。若生人中逢五退具。所谓
    长病远行和诤僧事习诵等五退具。虽得圣
    道断除烦恼。逢此退缘。还复退转起诸烦恼。
    若生天上无五退缘。虽未练根至不动姓。阙
    退缘故不退起惑。望姓虽与不动姓殊。不退
    修惑。与彼第六不动种性无差别也。彼亦如
    是。为生净土。无众退缘。虽是十信假名菩萨
    等。悉得名为阿?跋致也。若秽土之中。小乘
    ?^顶大乘十信等。以根不定。或遇恶缘。退造
    五逆。入邪定聚。邪者三恶道果也。定者五逆
    业因也。若人造五逆之因。决定无间堕三恶
    道。名邪定聚。若遇胜缘修道。得入不退转位。
    名正定聚。正者涅??离系择灭果也。定者人
    法二空无漏圣道也。修得圣道。决定当证涅
    ??正果离系择灭。名正定聚。余名不定聚。以
    或能造邪定聚。或能修正定聚。在二不定。名
    不定聚。此之三类众生其数非一。故名为聚
    也。今生西方。无有恶缘或造无间之罪入邪
    定聚。位行虽浅唯遇胜缘。念念进修大乘圣
    道。决定无退。故得名为正定聚也。不得一一
    同彼娑婆退转之处。判阿?跋致及正定聚
    位地高下。即令净土无退转处同于此方也。
    以净秽二土退不退缘有无差别故。于此非
    阿?跋致位。非正定聚位。生彼西方。悉得名
    为阿?跋致及正定聚也。以生彼土无有退
    缘。及决定不造邪定聚也
    问曰。如法华经说。着乐痴所盲。又言。耽着世
    乐无有慧心。又圣教言。若不厌苦。无以乐求
    涅??。若不乐求涅??。便即乐着生死。若然者。
    生彼净土与上义相违。便成障道之患。一即
    耽着世乐。不有出世之心。二即无厌苦心。绝
    求寂灭之果。斯为大损。何愿生乎
    释曰。斯义别也。此难不然。秽土五欲增长贪
    心。造十恶业。轮回恶趣。故经说言着乐痴所
    盲也。净佛国土虽有众乐。顺于出世无漏之
    心。大乘法乐三昧定乐。非染着乐。故能导凡
    情。令增圣道。故称赞净土经言。极乐世界净
    佛土中。昼夜六时常雨种种上妙天花。光泽
    香洁细软杂色。虽令见者身心适悦。而不贪
    着。增长有情无量无数不可思议殊胜功德。
    又言。大乘法乐常无退转。无量行愿念念增
    进。速证无上正等菩提。又愿生之人。并是厌
    兹秽苦。欣求涅??。方始乐往西方行菩萨行。
    此已有欣厌之意。更生无退之方。岂须有苦
    萦身方兴寂灭之虑。又乐求涅??。非唯厌苦。
    或闻诸佛功德不可思议。或闻六波罗蜜诸
    道品法。或睹诸大菩萨游戏神通。或嗅妙香。
    或尝美食。皆能进道。趣求涅??。故背生死。向
    还寂灭。非唯一途。不可唯言无苦可厌。遂不
    许欣求涅??也
    问曰。如论中说。过去生中所造重罪。纵修胜
    善乃至得圣。犹受过去定报之业。如离越阿
    罗汉等。今既具造重罪。往生西方。虽生净土
    既无圣道。生彼国已为受苦耶。为不受苦耶。
    若受苦者。即不应言无有诸苦但受诸乐。若
    不受者。生彼凡夫未起一念无漏圣道。如何
    造彼重罪。而永不受苦耶
    释曰。此义不定。不可一准。诸受苦者为生秽
    土。纵令得圣。身是苦身。乘是苦身。受斯苦
    果。生彼净土。具惑凡夫。虽无圣道不及圣者。
    然是极乐世界殊胜净身。见佛闻法。修行大
    乘。佛本愿故能超此圣人。不受苦报。只如退
    法种姓。不及思法种性。而思法胜种性生于
    人中。具有五退缘。虽胜而退。退法种姓生于
    天中。阙五退缘。虽劣不退。不为性劣在上而
    退。不为性胜在下不退。此亦如是。虽得圣道
    为生秽土。而受苦果。为生净土。虽是凡夫而
    无恶报。善缘力加必无苦报。如阿?世王定
    不受苦也

    释净土群疑论卷第四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