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诸宗部四 >
  • 安乐集卷下

    第四大门中有三番料简。第一依中国三藏
    法师并此土大德等。皆共详审圣教叹归净
    土。今以劝依。第二据此经宗及余大乘诸部。
    凡圣修入多明念佛三昧以为要门。第三问
    答解释。显念佛者得种种功能利益不可思

    第一依中国及以此土大德所行者。余五翳
    面墙。岂宁自辄。但以游历披勘。敬有师承。
    何者。谓中国大乘法师流支三藏。次有大德
    呵避名利。则有慧宠法师。次有大德寻常
    敷演每感圣僧来听。则有道场法师。次有
    大德和光孤栖二国慕仰。则有昙鸾法师。次
    有大德禅观独秀。则有大海禅师。次有大
    德聪慧守戒。则有齐朝上统。然前六大德并
    是二谛神镜。斯乃佛法纲维。志行殊伦。古今
    实希。皆共详审大乘叹归净土。乃是无上
    要门也。问曰。既云叹归净土乃是要门者。
    未知此等诸德临终时皆有灵验已不。答
    曰。皆有不虚。如昙鸾法师。康存之日常修
    净土。亦每有世俗君子来呵法师曰。十方
    佛国皆为净土。法师何乃独意注西。岂非
    偏见生也。法师对曰。吾既凡夫智慧浅短。未
    入地位。念力须均。如似置草引牛恒
    须系心槽枥。岂得纵放全无所归。虽复难
    者纷纭而法师独决。是以无问一切道俗。
    但与法师一面相遇者。若未生正信。劝令
    生信。若已生正信者。皆劝归净国。是故法
    师临命终时。寺傍左右道俗皆见?趸ㄓ?br> 院。尽闻异香。音乐迎接遂往生也。余之大
    德临命终时皆有征祥。若欲具谈往生之
    相。并不可思议也
    第二明此彼诸经多明念佛三昧为宗者。
    就中有八番。初二明一相三昧。后六就缘
    依相明念佛三昧。第一依花首经。佛告坚
    意菩萨。三昧有二种。一者有一相三昧。二
    者有众相三昧。一相三昧者。有菩萨闻其
    世界有其如来现在说法。菩萨取是佛相。
    以现在前若坐道场。若转法轮大众围
    绕。取如是相。收摄诸根心不驰散。专念
    一佛不舍是缘。如是菩萨于如来相及世
    界相了达无相。常如是观如是行不离是
    缘。是时佛像即现在前而为说法。菩萨尔时
    深生恭敬听受是法。若深若浅转加尊重。
    菩萨住是三昧。闻说诸法皆可坏相。闻已
    受持。从三昧起。能为四众演说是法。佛
    告坚意。是名菩萨入一相三昧门。第二依
    文殊般若明一行三昧者。时文殊师利白
    佛言。世尊云何名为一行三昧。佛言。一行
    三昧者。若善男子善女人。应在空间处舍
    诸乱意。随佛方所端身正向。不取相貌
    系心一佛。专称名字念无休息。即是念中
    能见过现未来三世诸佛。何以故。念一佛
    功德无量无边。即与无量诸佛功德无二。是
    名菩萨一行三昧。第三依涅??经。佛言。若
    人但能至心常修念佛三昧者。十方诸佛恒
    见此人。如现在前。是故涅??经云。佛告迦
    叶菩萨。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常能至心专念
    佛者。若在山林若在聚落。若昼若夜若坐
    若卧。诸佛世尊常见此人。如现目前。恒与
    此人而住受施。第四依观经及余诸部。所
    修万行但能回愿。莫不皆生。然念佛一行
    将为要路。何者。审量圣教。有始终两益。
    若欲生善起行。则普该诸度。若灭恶消
    灾。则总治诸障。故下经云。念佛众生摄取
    不舍。寿尽必生。此名始益。言终益者。依
    观音授记经云。阿弥陀佛住世长久。兆载永
    劫亦有灭度。般涅??时。唯有观音势至。住
    持安乐接引十方。其佛灭度亦与住世时
    节等同。然彼国众生一切无有睹见佛者。
    唯有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往生者。常见弥
    陀现在不灭。此即是其终时益也。所修余行
    回向皆生。世尊灭度有睹不睹。劝后代审
    量使沾远益也。第五依般舟经云。时有
    跋陀和菩萨。于此国土闻有阿弥陀佛。数
    数系念。因是念故见阿弥陀佛。既见佛已
    即从启问。当行何法得生彼国。尔时阿弥
    陀佛语是菩萨言。欲来生我国者。常念我
    名莫有休息。如是得来生我国土。当念
    佛身三十二相悉皆具足。光明彻照端正无
    比。第六依大智度论。有三番解释。第一佛
    是无上法王。菩萨为法臣。所尊所重唯佛
    世尊。是故应当常念佛也。第二有诸菩萨
    自云。我从旷劫以来。得蒙世尊长养我等
    法身智身大慈悲身。禅定智慧无量行愿由
    佛得成。为报恩故常愿近佛。亦如大臣
    蒙王恩宠常念其主。第三有诸菩萨复
    作是言。我于因地遇恶知识诽谤般若。
    堕于恶道经无量劫。虽修余行。未能得
    出。后于一时依善知识边。教我行念佛三
    昧。其时即能并遣诸障方得解脱。有斯大
    益故愿不离佛。第七依华严经云。宁于
    无量劫具受一切苦。终不远如来不睹
    自在力。又云。念佛三昧必见佛。命终之后
    生佛前。见彼临终劝念佛。又示尊像令
    瞻敬。又善财童子求善知识。诣功德云比丘
    所白言。大师云何修菩萨道归普贤行也。
    是时比丘告善财曰。我于世尊智慧海中
    唯知一法。谓念佛三昧门。何者。于此三昧
    门中。悉能睹见一切诸佛及其眷属严净佛
    刹。能令众生远离颠倒。念佛三昧门者。于
    微细境界中。见一切佛自在境界。得诸劫不
    颠倒。念佛三昧门者。能起一切佛刹。无能
    坏者。普见诸佛。得三世不颠倒。时功德云
    比丘告善财言。佛法深海广大无边。我所
    知者唯得此一念佛三昧门。余妙境界出过
    数量。我所未知也。第八依海龙王经。时海
    龙王白佛言。世尊弟子求生阿弥陀佛国。
    当修何行得生彼土。佛告龙王。若欲生
    彼国者。当行八法。何等为八。一者常念诸
    佛。二者供养如来。三者咨嗟世尊。四者作
    佛形像修诸功德。五者回愿往生。六者心
    不怯弱。七者一心精进。八者求佛正慧。佛
    告龙王。一切众生具斯八法。常不离佛也。
    问曰。不具八法。得生佛前不离佛不。答
    曰。得生不疑何以得知。如佛说宝云经
    时。亦明十行具足得生净土常不离佛。时
    有除盖障菩萨白佛。不具十行得生已
    不。佛言。得生。但能十行之中一行具足无
    阙。余之九行悉名清净。勿致疑也。又大树
    紧那罗王经云。菩萨行四种法。常不离佛
    前。何等为四。一者自修善法。兼劝众生皆
    作往生见如来意。二者自劝劝他乐闻正
    法。三者自劝劝他发菩提心。四者一向专
    志行念佛三昧。具此四行。一切生处常在
    佛前不离诸佛。又经云。佛说菩萨行法有
    三十二器。何者。布施是大富器。忍辱是端正
    器。持戒是圣身器。五逆不孝是刀山剑树镬
    汤器。发菩提心是成佛器。常能念佛往生净
    土是见佛器。略举六门。余者不述。圣教既
    尔。行者愿生。何不常念佛也。又依月灯三
    昧经云。念佛相好及德行。能使诸根不乱
    动。心无迷惑与法合。得闻得智如大海。
    智者住于是三昧摄念行。于经行所能见
    千亿诸如来。亦值无量恒沙佛
    第三问答解释显念佛三昧有种种利益。有
    其五番。第一问曰。今云常修念佛三昧。仍
    不行余三昧也。答曰。今言常念。亦不言
    不行余三昧。但行念佛三昧多故。故言常
    念。非谓全不行余三昧也。第二问曰。若
    劝常修念佛三昧。与余三昧能有阶降
    以不。答曰。念佛三昧胜相不可思议。此云
    何知。如摩诃衍中说云。诸余三昧非不三
    昧。何以故。或有三昧。但能除贪。不能除
    ?痴。或有三昧。但能除?。不能除痴贪。
    或有三昧。但能除痴。不能除贪?。或有
    三昧。但能除现在障。不能除过去未来一
    切诸障。若能常修念佛三昧。无问现在过
    去未来。一切诸障悉皆除也。第三问曰。念佛
    三昧既能除障。得福功利大者。未审亦能
    资益行者。使延年益寿以不。答曰必得。
    何者。如惟无三昧经云。有兄弟二人。兄信
    因果。弟无信心。而能善解相法。因其镜中
    自见面上。死相已现不过七日。时有智者
    教往问佛。佛时报言。七日不虚。若能一心
    念佛修戒。或得度难。寻即依教系念。时
    至六日即有二鬼来。耳闻其念佛之声
    竟无能前进。还告阎罗王。阎罗王索符。
    已注云。由持戒念佛功德生第三炎天。又
    譬喻经中。有一长者不信罪福。年已五十。
    忽夜梦见。刹鬼索符来欲取之不过十
    日。其人眠觉惶怖非常。至明求觅相师占
    梦。师作卦兆云。有刹鬼必欲相害不过
    十日。其人惶怖倍常。诣佛求请。佛时报云。
    若欲攘此。从今已去专意念佛。持戒烧
    香。然灯悬缯?醺恰P畔蛉?Α?擅獯怂馈?br> 即依此法专心信向。刹鬼到门。见修功
    德遂不能害。鬼即走去。其人缘斯功德。
    寿满百年。死得生天。复有一长者。名曰执
    持。退戒还佛。现被恶鬼打之。第四问曰。此
    念佛三昧但能对治诸障唯招世报。亦能远
    感出世无上菩提以不。答曰得。何者。如华
    严经十地品云。始从初地乃至十地。于一
    一地中。皆说入地加行道。地满功德利。已不
    住道讫。即皆结云。是诸菩萨虽修余行。皆
    不离念佛念法念僧。上妙乐具供养三宝。
    以斯文证得知。诸菩萨等乃至上地。常学
    念佛念法念僧。方能成就无量行愿满功德
    海。何况二乘凡夫求生净土。不学念佛也。
    何以故。此念佛三昧即具一切四摄六度。通
    行通伴故。第五问曰。初地已上菩萨与佛同
    证真如之理。名生佛家。自能作佛济运众
    生。何须更学念佛三昧愿见佛也。答曰。
    论其真如。广大无边。与虚空等。其量难知。
    譬如一大?室若然一灯二灯。其明虽
    遍。犹为?也。渐至多灯虽名大明。岂及
    日光。菩萨所证智虽地地相望自有阶降。岂
    得比佛如日明也
    第五大门中有四番料简。第一泛明修道延
    促。欲令速获不退。第二此彼禅观比??劝
    往。第三此彼净秽二境亦名漏无漏比??。
    第四引圣教证成。劝后代生信求往
    第一泛明修道延促者。就中有二。一明修
    道延促。二问答解释。一明延促者。但一切
    众生莫不厌苦求乐畏缚求解。皆欲早
    证无上菩提者。先须发菩提心为首。此心
    难识难起。纵令发得此心。依经终须修十
    种行谓信进念戒定慧舍护法发愿回向进
    诣菩提。然修道之身相续不绝。迳一万劫
    始证不退位。当今凡夫现名信想轻毛。亦
    曰假名。亦名不定聚。亦名外凡夫。未出火
    宅。何以得知。据菩萨璎珞经。具辨入道行
    位法尔。故名难行道。又但以。一劫之中受
    身生死尚不可数知。况一万劫中徒受痛
    烧。若能明信佛经愿生净土。随寿长短一
    形即至位阶不退。与此修道一万劫齐功。
    诸佛子等何不思量不舍难求易也。如俱
    舍论中。亦明难行易行二种之道。难行者。
    如论说云。于三大阿僧只劫。一一劫中皆
    具福智资粮六波罗蜜一切诸行。一一行业
    皆有百万难行之道。始充一位。是难行道
    也。易行道者。即彼论云若由别有方便有
    解脱者。名易行道也。今既劝归极乐。一切
    行业悉回向彼但能专至。寿尽必生。得生
    彼国。即究竟清凉。岂可不名易行之道。须
    知此意也。二问曰。既言愿往生净土。随
    此寿尽即得往生者。有圣教证不。答曰。
    有七番。皆引经论证成。一依大经云。佛
    告阿难。其有众生。欲于今世见无量寿
    佛者。应发无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德愿
    生彼国。即得往生。故大经赞云。若闻阿弥
    陀德号。欢喜赞仰心归依。下至一念得大
    利。则为具足功德宝。设满大千世界火。亦
    应直过闻佛名。闻阿弥陀不复退。是故至
    心稽首礼。二依观经。九品之内皆言。临终正
    念即得往生。三依起信论云。教诸众生劝
    观真如平等一实。亦有始发意菩萨。其心
    软弱。自谓不能常值诸佛亲承供养。意
    欲退者。当知如来有胜方便摄护信心。谓
    以专意念佛因缘。随愿往生。以常见佛
    故。永离恶道。四依鼓音陀罗尼经云。尔时
    世尊告诸比丘。我当为汝演说。西方安乐
    世界今现有佛。号阿弥陀。若有四众。能正
    受持彼佛名号。坚固其心忆念不忘。十日
    十夜除舍散乱。精勤修习念佛三昧。若能
    令念念不绝。十日之中必得见彼阿弥陀
    佛。皆得往生。五依法鼓经云。若人临终之
    时不能作念。但知彼方有佛作往生意。亦
    得往生。六如十方随愿往生经云。若有临
    终及死堕地狱。家内眷属为其亡者念佛
    及转诵斋福。亡者即出地狱往生净土。况
    其现在自能修念。何以不得往生者也。是
    故彼经云。现在眷属为亡者追福。如饷远
    人定得食也。第七广引诸经证成。如大法
    鼓经说。若善男子善女人。常能系意称念诸
    佛名号者。十方诸佛一切贤圣常见此人。如
    现目前。是故此经名大法鼓。当知此人十
    方净土随愿往生。又大悲经云何名为大
    悲。若专念佛相续不断者。随其命终定生
    安乐。若能展转相劝行念佛者。当知此等
    悉名行大悲人也。是故涅??经云。佛告大
    王。假令开大库藏。一月之中布施一切众
    生。所得功德不如有人称佛一口功德。
    过前不可??量。又增一阿含经云。佛告阿
    难。其有众生。供养一阎浮提人衣服饮食卧
    具汤药。所得功德宁为多不。阿难白佛言。
    世尊甚多甚多。不可数量。佛告阿难。若
    有众生。善心相续称佛名号。如一?k牛乳
    顷。所得功德过上不可量。无有能量者。
    大品经云。若人散心念佛。乃至毕苦。其福不
    尽。若人散花念佛。乃至毕苦。其福不尽故。
    知念佛利大不可思议也。十往生经诸大乘
    经等并有文证。不可具引也
    第二次明此彼禅观比??劝往生者。但此方
    秽境乱想难入。就令修得。唯获事定。多喜
    味染。又复但能伏业报生。上界寿尽多退。
    是故智度论云。多闻持戒禅未得无漏法。虽
    有此功德。是事未可信。若欲向西修习。事
    境光净定观易成。除罪多劫永定速进究竟
    清凉。如大经广说。问曰。若西方境界胜可
    为禅定感。此界色天劣。不应为禅定招。
    答曰。若论修定因。该通于彼此。然彼界位
    是不退。并有他力持。是故说为胜。此处虽
    复修定克。但有自分因。阙无他力摄。业尽
    不免退。就此说不如
    第三据此彼净秽二境亦名漏无漏者。若论
    此处境界。唯有三涂丘坑。山涧沙卤。棘刺
    水旱。暴风恶触。雷电霹雳。虎狼毒兽。恶贼
    恶子。荒乱破散。三灾败坏。语论正报。三毒
    八倒。忧悲嫉妒。多病短命。饥渴寒热。常为
    司命害鬼之所追逐。深可秽恶。不可具
    说。故名有漏。深可厌也。往生彼国胜者。
    据大经云。十方人天但生彼国者。莫不皆
    获种种利益也。何者。一生彼国者。行则金
    莲捧足。坐则宝座承躯。出则帝释在前。入
    则梵王从后。一切圣众与我亲朋。阿弥陀佛
    为我大师。宝树宝林之下任意翱翔。八德池
    中游神濯足。形则身同金色。寿则命与佛
    齐。学则众门并进。止则二谛虚融。十方济
    运则乘大神通。晏安暂时则坐三空门。游则
    入八正之路。至则到大涅??。一切众生但
    至彼国者皆证此益。何不思量不速去

    第四引圣教证成。劝后代生信求愿往
    者。依观佛三昧经云。尔时会中有十方诸
    佛。各于华台中结跏趺坐。于空中现。东方
    善德如来为首告大众言。汝等当知。我念
    过去无量世时。有佛名宝威德上王。彼佛出
    时。亦如今日说三乘法。彼佛灭后末世之
    中有一比丘。将弟子九人往诣佛塔礼拜
    佛像。见一宝像严显可观。观已敬礼。目谛
    观之。各说一偈用为赞叹。随寿修短各自
    命终。即命终已即生佛前。从此已后恒得
    值遇无量诸佛。于诸佛所广修梵行得念
    佛三昧海。既得此已。诸佛现前即与授记。
    于十方面随意作佛。东方善德佛者。即我
    身是。自余九方诸佛者。即是本昔弟子九人
    是。十方佛世尊因由礼塔一偈赞故得成
    为佛。岂异人乎。我等十方佛是。是时十方
    诸佛从空而下。放千光明显现色身白毫
    相光。各各皆坐释迦佛床。告阿难言。汝
    知。释迦文佛无数精进百千苦行。求佛智
    慧报得是身。今为汝说。汝持佛语。为未来
    世天龙大众四部弟子。说观佛相好及念佛
    三昧。说是语已。然后问讯释迦文佛。问讯
    讫已各还本国
    第六大门中有三番料简。第一十方净土共
    来比??。第二义推。第三辨经住灭
    第一十方净土共来比??者有其三番。一如
    随愿往生经云。十方佛国皆悉严净。随愿
    并得往生。虽然悉不如西方无量寿国。何
    意如此。但阿弥陀佛与观音大势至。先发
    心时。从此界去。于此众生偏是有缘。是故
    释迦处处叹归。二据大经。法藏菩萨因中。
    于世饶王佛所具发弘愿取诸净土。时佛
    为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天人善恶国土
    精?。悉现与之。于时法藏菩萨愿取西方
    成佛。今现在彼。是二证也。三依此观经中。
    韦提夫人复请净土。如来光台为现十方
    一切净土。韦提夫人白佛言。此诸佛土虽复
    清净皆有光明。我今乐生极乐世界阿弥陀
    佛所。是其三证。故知诸净土中安乐世界最
    胜也
    第二义推者。问曰。何故要须面向西坐礼念
    观者。答曰。以阎浮提云日出处名生没处
    名死。藉于死地神明趣入其相助便。是故
    法藏菩萨愿成佛在西悲接众生。由坐观
    礼念等面向佛者。是随世礼仪。若是圣人
    得飞报自在。不辨方所。但凡夫之人身心
    相随。若向余方。西往必难。是故智度论云。
    有一比丘。康存之日诵阿弥陀经。及念般
    若波罗蜜。临命终时告弟子言。阿弥陀佛
    与诸圣众今在我前。合掌归依须臾舍命。
    于是弟子依火葬法。以火焚尸。一切烧
    尽。唯有舌根一种与本不异。遂即收取起
    塔供养。龙树菩萨释云。诵阿弥陀经故。是
    以垂终佛自来迎。念般若波罗蜜故。所以
    舌根不尽。以斯文证。故知一切行业但能
    回向。无不往也。故须弥四域经云。天地初
    开之时。未有日月星辰。纵有天人来下。但
    用项光照用。尔时人民多生苦恼。于是阿
    弥陀佛遣二菩萨。一名宝应声。二名宝吉
    祥。即伏牺女娲是。此二菩萨共相筹议。向第
    七梵天上取其七宝。来至此界造日月星
    辰二十八宿。以照天下。定其四时春秋冬
    夏。时二菩萨共相谓言。所以日月星辰二十
    八宿西行者。一切诸天人民尽共稽首阿弥
    陀佛。是以日月星辰皆悉倾心向彼。故西流

    第三辨经住灭者。谓释迦牟尼佛一代正法
    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众生灭
    尽诸经悉灭。如来悲哀痛烧众生。特留此
    经止住百年。以斯文证。故知彼国虽是净
    土。然体通上下。知相无相。当生上位。凡夫
    火宅一向乘相往生也
    第七大门中有两番料简。第一门中此彼
    取相料简缚脱。第二次明此彼修道用功轻
    重而获报真伪。故劝向彼
    第一此彼取相料简缚脱者。若取西方净
    相。疾得解脱。纯受极乐。智眼开朗。若取此
    方秽相。唯有妄乐。痴盲厄缚忧怖。问曰。依
    大乘诸经。皆云无相乃是出离要道。执相拘
    碍不免尘累。今劝众生舍秽忻净。是义云
    何。答曰。此义不类。何者。凡相有二种。一者
    于五尘欲境妄爱贪染。随境执着。此等是
    相名之为缚。二者爱佛功德愿生净土虽
    言是相。名为解脱。何以得知。如十地经
    云。初地菩萨尚自别观二谛。励心作意。先
    依相求。终则无相。以渐增进体大菩提。尽
    七地终心相心始息。入其八地。绝于相求。
    方名无功用也。是故论云。七地已还恶贪为
    障。善贪为治。八地已上善贪为障。无贪为
    治。况今愿生净土。现是外凡。所修善根皆
    从爱佛功德生。岂是缚也。故涅??经云。一
    切众生有二种爱。一者善爱。二者不善爱。不
    善爱者。唯愚求之。善法爱者。诸菩萨求。是
    故净土论云。观佛国土清净味。摄受众生大
    乘味。类事起行愿取佛土味。毕竟住持不虚
    作味。有如是等无量佛道味。故虽是取相。
    非当执缚也。又彼净土所言相者。即是无
    漏相实相相也
    第二段中明此彼修道用功轻重而获报真
    伪者。若欲发心归西者。单用少时礼观念
    等。随寿长短。临命终时。光台迎接。迅至彼
    方。位阶不退。是故大经云。十方人天来生
    我国。若不毕至灭度更有退转者。不取
    正觉。此方多时具修施戒忍进定慧。未满
    一万劫已来。恒未免火宅。颠倒坠堕。故
    名用功至重获报伪也。大经复云。生我
    国者横截五恶趣。今此约对弥陀净刹。娑
    婆五道齐名恶趣。地狱饿鬼畜生纯恶所归。
    名为恶趣。娑婆人天杂业所向。亦名恶趣。
    若依此方修治断除。先断见惑。离三涂因。
    灭三涂果。后断修惑。离人天因。绝人天果。
    此皆渐次断除。不名横截。若得往生弥陀
    净国。娑婆五道一时顿舍。故名横截。五恶趣
    者。截其果也。恶趣自然闭者。闭其因也。此
    明所离。升道无穷极者彰其所得。若能作
    意回愿向西。上尽一形下至十念。无不
    皆往。一到彼国。即入正定聚。与此修道一
    万劫齐功也
    第八大门中有三番料简。第一略举诸经。
    来证。劝舍此忻彼。第二弥陀释迦二佛
    比??。第三释往生意
    第一略举诸大乘经来证皆劝舍此??彼
    者。一谓耆?崛山说。大经二卷。二观经一部。
    王宫耆?两会正说。三小卷无量寿经。舍卫
    一说。四复有十方随愿往生经明证。五复有
    无量清净觉经二卷一会正说。六更有十往
    生经一卷。诸余大乘经论指赞处多。如请观
    音大品经等。又如龙树天亲等论。叹劝非
    一。余方净土皆不如此丁宁
    第二弥陀释迦二佛比??者。谓此佛释迦如
    来八十年住世。暂现即去。去而不返。比于
    忉利诸天。不至一日。又释迦在时。救缘亦
    弱。如?成崂牍?热讼只嫉取:握摺J?成?br> 离国人民遭五种恶病。一者眼赤如血。二
    者两耳出脓。三者鼻中流血。四者舌噤无
    声。五者所食之物化为?涩。六识闭塞犹
    如醉人。有五夜叉。或名讫??迦罗。面黑
    如墨而有五眼。狗牙上出吸人精气。良医
    耆婆尽其道术。所不能救。时有月盖长者。
    为首部领病人。皆来归佛叩头求哀。尔时
    世尊起无量悲愍。告病人曰。西方有阿弥
    陀佛观世音大势至菩萨。汝等一心合掌求
    见。于是大众皆从佛劝合掌求哀。尔时彼
    佛放大光明。观音大势一时俱到说大神咒。
    一切病苦皆悉消除。平复如故。然二佛神力
    应亦齐等。但释迦如来不申己能。故显彼
    长。欲使一切众生莫不齐归。是故释迦处
    处叹归。须知此意也。是故昙鸾法师正意
    归西故。傍大经奉赞云。安乐声闻菩萨众。
    人天智慧咸洞达。身相。庄严无殊异。但顺
    他方故列名。颜容端正无可比。精微妙
    躯非人天。虚无之身无极体。是故顶礼平
    等力
    第三释往生意者。就中有二。一释往生意。
    二问答解释。第一问曰。今愿生净土。未知
    作何意也。答曰。只欲疾成自利利他利
    物深广。十信三贤摄受正法。契会不二。见
    证佛性。明晓实相。观照晖心。有无二谛。因
    果先后。十地优劣。三忍三道。金刚无碍。证大
    涅??。大乘宽运。欲无限时住。为尽无边生
    死海故。问有三番。问曰。愿生净土拟欲
    利物者。若尔。所拔众生今现在此。已能发
    得此心。只应在此拔苦众生。何因得此心
    竟。先愿生净土。似如舍众生自求菩提
    乐也。答曰。此义不类。何者。如智度论云。譬
    如二人俱见父母眷属没在深渊。一人直
    往。尽力救之。力所不及。相与俱没。一人
    遥走。趣一舟船。乘来济接。并得出难。菩萨
    亦尔。若未发心时。生死流转与众生无别。
    但已发菩提心时。先愿往生净土。取大悲
    船乘无碍辩才。入生死海济运众生。二大
    论复云。菩萨生净土。具大神通。辩才无碍。
    教化众生时。尚不能令众生生善灭恶。
    增道进位。称菩萨意。若即在秽土拔济者。
    阙无此益。如似逼鸡入水。岂能不湿也。
    三大经赞云。安乐佛国诸菩萨。夫可宣说
    随智慧。于己万物亡我所。净若莲华不
    受尘。往来进止若泛舟。利安为务舍适莫。
    彼己犹空断二想然智慧炬照长夜。
    三明六通皆已足。菩萨万行观心眼。如是
    功德无边量。是故至心愿生彼
    第九大门中有两番料简。第一苦乐善恶相
    对。第二明彼此寿命长短比??
    就初段中有二。一苦乐善恶相对。二引大
    经为证。初言苦乐善恶相对者。在此娑婆
    世界。虽有苦乐二报。恒以乐少苦多。重则
    三涂痛烧。轻则人天刀兵疾病相续连注。远
    劫已来无有断时。纵有人天少乐。犹如泡
    沫电光速起速灭。是故名为唯苦唯恶。弥陀
    净国水鸟树林常吐法音明宣道教。具足
    清白能令悟入。二引圣教为证者。净土
    论云。十方人天生彼国者。即与净心菩萨
    无二。净心菩萨即与上地菩萨毕竟同得寂
    灭忍。故更不退转。又引大经四十八愿中
    有五番大益。第一大经云。有十方人天来
    生我国。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二云。十
    方人天来生我国。若形色不同有好丑者。
    不取正觉。三云。十方人天来生我国。不得
    宿命智。下至不知百千亿那由他诸劫事
    者。不取正觉。四云。十方人天来生我国。不
    得天耳通。下至不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
    所说。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觉。五云。十方
    人天来生我国。不得他心智。下至不知百
    千亿那由他诸佛国中众生心念者。不取正
    觉。欲论彼国利益之事。难可具陈。但当愿
    生。必不可思议。是故彼方唯善唯乐。无苦
    无恶也
    第二明寿命长短者。此方寿命大期不过
    百年。百年之内少出多减。或生年夭丧。乃
    至童子身亡。或腹胞胎伤堕。何意然者。良由
    众生作因时杂。是以受报亦不得齐同也。
    是故涅??经云。作业时黑。果报亦黑。作业业
    时白。果报亦白。净杂亦尔。又据净度菩萨经
    云。人寿百岁。夜消其半。即是减却五十年
    也。就五十年内。十五已来未知善恶。八十
    已去昏耄虚劣。故受老苦。自此之外唯
    有十五年在。于中外则王官逼迫长征远
    防。或系在牢狱。内则门户吉凶众事牵缠。[劳-力+凡]
    [劳-力+凡]忪忪常求不足。如斯推计。可有几时
    得修道业。如此思量。岂不哀哉。何得不
    厌。又彼经云。人生世间。凡经一日一夜。有
    八亿四千万念。一念起恶。受一恶身。十念
    念恶。得十生恶身。百念念恶。受一百恶身。
    计一众生一形之中。百年念恶。恶即遍满
    三千国土。受其恶身。恶法既尔。善法亦然。
    一念起善。受一善身。百念念善。受一百善
    身。计一众生一形之中。百年念善。三千国
    土善身亦满。若得十年五年念阿弥陀佛。或
    至多年。后生无量寿国。即受净土法身。恒
    沙无尽不可思议也。今既秽土短促命报不
    远。若生阿弥陀净国。寿命长远不可思议。
    是故无量寿经云。佛告舍利弗。彼佛何故号
    阿弥陀。舍利弗。十方人天往生彼国者。寿
    命长远亿百千劫。与佛同等。故号阿弥陀。
    各宜量此利大皆愿往生也。又善王皇
    帝尊经云。其有人。学道念欲往生西方
    阿弥陀佛国者。忆念昼夜一日若二日或三
    日若四日若五日。至六日七日。若复于中欲
    还悔者。闻我说是善王功德。命欲尽时。有
    八菩萨。皆悉飞来迎取此人。到西方阿弥陀
    佛国中。终不得止。自此已下又引大经偈
    为证。赞云。其有众生生安乐。悉具三十
    有二相。智慧满足入深法。究畅道要无障
    碍。随根利钝成就忍。三忍乃至不可说。宿
    命五通常自在。至佛不更杂恶趣。除生他
    方五浊世。示现同如大牟尼。生安乐国成
    大利。是故至心愿生彼
    第十大门中有两番料简。第一依大经引
    类证诚。第二释回向义
    第一依大经引类证诚者。十方诸佛无不
    劝归西方。十方菩萨无不同生。十方人天
    有意齐归。故知不可思议事也。是故大经
    赞云。神力无极阿弥陀。十方无量佛所赞。东
    方恒沙诸佛国。菩萨无数悉往觐。亦复供养
    安乐国。菩萨声闻诸大众。听受经法宣道
    化。自余九方亦如是
    第二释回向义者。但以一切众生既有佛
    性。人人皆有愿成佛心。然依所修行业未
    满一万劫已来。犹未出火界。不免轮回。
    是故圣者愍斯长苦。劝回向西。为成大
    益。然回向之功不越于六。何等为六。一
    者将所修诸业回向弥陀。既至彼国还得
    六通济运众生。此即不住道也。二回因向
    果。三回下向上。四回迟向速。此即不住
    世间也。五回施众生悲念向善。六回入
    去却分别之心。回向之功只成斯六。是故大
    经云。其有众生生我国者。自然胜进超出
    常伦诸地之行。至成佛道更无回复之难。
    故大经赞云。安乐菩萨声闻辈。于此世界
    无比方。释迦无碍大辩才。设诸假令示少
    分。最贱乞人并帝王。帝王复比金轮王。如
    是展转至六天。次第相类皆如始。以天
    色像喻于彼。千万亿倍非其类。皆是法藏
    愿力为。稽首顶礼大心力
    第十一大门中略作两番料简。第一劝一切
    众生。托善知识作向西意。第二死后辨生
    缘胜劣
    第一劝托善知识者。依法句经。与众生作
    善知识。有宝明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名
    为善知识也。佛言。善知识者能说深法。谓
    空无相无愿。诸法平等。无业无报。无因无
    果。究竟如如。住于实际。然于毕竟空中。炽
    然建立一切诸法。是为善知识。善知识者
    是汝父母。养育汝等菩提身故。善知识者是
    汝眼目。能见一切善恶道故。善知识者是汝
    大船。运度汝等出生死海故。善知识者是
    汝[糸*亘]绳。能挽拔汝等出生死故也。又劝。
    虽与众生作善知识。必须归西。何以故。
    由住斯火界违顺境多。多有退没难出
    故也。是故舍利弗于此发心修菩萨行。已
    经六十劫。逢恶知识乞眼因缘。遂即退转。
    故知火界修道甚难。故劝归西方。一得往
    生。三学自然胜进万行普备。故大经云。弥
    陀净国无造恶之地如毛发许也
    第二次辨众生死后受生胜劣者。此界众生
    寿尽命终。莫不皆乘善恶二业。恒为司
    命狱率妄爱烦恼相与受生。乃从无数劫
    来。未能免离。若能生信归向净土。策意专
    精。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观音圣众光台
    迎接行者。欢喜随从合掌乘台。须臾即到。
    无不快乐。乃至成佛。又复一切众生造业不
    同有其三种。谓上中下。莫不皆诣阎罗
    取判。若能信佛因缘愿生净土。所修行业
    并皆回向。命欲终时。佛自来迎不于死
    王也
    第十二大门中有一番。就十往生经为证
    劝往生也。如佛说生阿弥陀佛国。为诸大
    众说观身正念解脱。十往生经云。阿难白
    佛言。世尊。一切众生观身之法。其事云何。
    唯愿说之。佛告阿难。夫观身之法者。不观
    东西。不观南北。不观四维上下。不观虚
    空。不观外缘。不观内缘。不观身色。不观
    色声。不观色像。唯观无缘。是为正真观
    身之法。除是观身十方谛求。在在处处更
    无别法而得解脱。佛复告阿难。但自观身。
    善力自然。正念自然。解脱自然。何以故。譬
    如有人精进直心得正解脱。如是之人。不
    求解脱。解脱自至。阿难复白佛言。世尊。世
    间众生若有如是正念解脱。应无一切地
    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也。佛告阿难。世间众生
    不得解脱。何以故。一切众生皆由多虚少
    实无一正念。以是因缘。地狱者多。解脱者
    少。譬如有人。于自父母及以师僧。外现孝
    顺。内怀不孝。外现精进。内怀不实。如是恶
    人报虽未至。三涂不远。无有正念。不
    得解脱。阿难复白佛言。若如是者。更修何
    善根得正解脱。佛告阿难。汝今善听。吾今
    为汝说。有十往生法可得解脱。云何为
    十。一者观身正念常怀欢喜。以饮食衣服
    施佛及僧。往生阿弥陀佛国。二者正念以
    甘妙良药施一病比丘及一切众生。往生
    阿弥陀佛国。三者正念不害一生命。慈悲
    于一切。往生阿弥陀佛国。四者正念从师
    所受戒。净慧修梵行。心常怀欢喜往生
    阿弥陀佛国。五者正念孝顺于父母。敬奉于
    师长。不起?x慢心。往生阿弥陀佛国。六者
    正念往诣于僧房。恭敬于塔寺。闻法解一
    义。往生阿弥陀佛国。七者正念一日一夜
    中受持八戒斋。不破一。往生阿弥陀佛
    国。八者正念若能斋月斋日中远离于房舍。
    常诣于善师。往生阿弥陀佛国。九者正念
    常能持净戒。勤修于禅定。护法不恶口。若
    能如是行。往生阿弥陀佛国。十者正念若
    于无上道不起诽谤心。精进持净戒。复教
    无智者流布是经法。教化无量众生。如是
    诸人等悉皆得往生。尔时会中有一菩萨。
    名山海慧。白佛言。世尊。彼阿弥陀国有何
    妙乐胜事。一切众生皆愿往生彼佛告山
    海慧菩萨。汝今应当起立合掌正身向西。
    正念观阿弥陀佛国。愿见阿弥陀佛。尔时
    一切大众亦皆起立合掌。共观阿弥陀佛。尔
    时阿弥陀佛现大神通。放大光明照山
    海慧菩萨身。尔时山海慧菩萨等即见阿弥
    陀佛国土。所有庄严妙好之事皆悉七宝。
    七宝山七宝国土。水鸟树林常吐法音。彼
    国日日常转法轮。彼国人民不习外事。正
    习内事。口说方等语。耳听方等声。心解方
    等义。尔时山海慧菩萨白佛言。世尊。我等今
    者睹见彼国。胜妙利益不可思议。我今愿一
    切众生悉皆往生。然后我等亦愿生彼国。佛
    记之曰。正观正念得正解脱。皆悉生彼。若
    有善男子善女人。正信是经。爱乐是经。劝
    导众生。说者听者悉皆往生阿弥陀佛国。若
    有如是等人。我从今日常使二十五菩萨
    护持是人。常令是人无病无恼。若人若非
    人不得其便。行住坐卧无问昼夜常得安
    稳。山海慧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顶受尊
    教。不敢有疑。然世有众生。多有诽谤不
    信是经。如是之人于后云何。佛告山海慧
    菩萨。于后阎浮提或有比丘比丘尼。见有
    读诵是经者。或相?恚。心怀诽谤。由是谤
    正法故。是人现身之中来致诸恶重病。身
    根不具。聋盲?哑。水肿鬼魅。坐卧不安。求
    生不得。求死不得。或乃致死堕于地狱。
    八万劫中受大苦恼。百千万世未曾闻水
    食之名。久后得出。在牛马猪羊为人所杀。
    受大极苦。后得为人。常生下处。百千万
    世不得自在。永不闻三宝名字。是故无智
    无信人中莫说是经也
    撰集流通德。普施于一切。先发菩提心。同
    归向净国。皆共成佛道

    安乐集卷下

     此集版有古今。古版殊误。世所现行凡有
     六本。曰宽元(往成刻)曰弘安(悟阿重刻。今共称为古本)曰正保。
     曰明历。曰宽文(三本俱以古本为范)。曰元禄(义山刻。称校观中寻弘等诸本。务修
     文字今称为山本)。又别有崎阳所刻一本(今称为崎阳本。有人误为明本者
     非辨如随闻载)。其他则慧琳音义以降。诸注家亦不
     鲜也。往往各辨鱼鲁。不无少差。特至本立
     老师。承袭离尘演畅两讲主之说。乃有正错
     作。专辨定错简。同室耆老芳山僧朴二师各
     补其缺漏。庶乎逢[卤-※+夕]河之源与。本立老师
     有尝言曰。精刻本集以绍继师意者。业
     期他日。不果而寂。老师(吾)先师之义兄。先
     师亦有校镌之志。尝向干耋。既蒙公许。桑
     榆暮景亡几亦寂。属纩之际。托于(不肖)尚
     以斯事。于戏。(朴)之无状。不敢所当。而遗命
     不可辞也。强以应承。尔来幻缘鞅掌。身亦
     善病。荏苒裘葛三更。既及?礼。不觉恻然
     叹曰。二老归寂。而一编未上木。呜呼。事之
     间关。何至于斯也。遗志不啻。虽(朴)不肖。岂
     当废阁。于是乎躬不自揣。黾勉从事。一
     赖演慈院订本。更校诸刊标揭异同。折衷
     改窜则(予)岂敢乎。且撮正错要。聊便省览。
     未得全其二老志者。辜抂(朴)之无似耳。冀
     者四方同志删之补之
      维时
     宽政第七龙集乙卯秋
        南湖 [卤-※+夕][?`/荣]幻住释龙?朴素钦识
     安乐集二卷。宽元以降绣梓而行世者。文
     字间有差误。今会聚横川观中。三井尊弘。
     梅尾明慧。根来深渊。黑谷慧镇等若干本。而
     偶以校焉。其当不之辨而判然。趋舍之彼此
     之间。以为一本。至于其犹预而未可决。则
     阙而一任于后学也。且句逗四声副之字
     傍。以使读者易挂于牙齿耳
      元禄十一(戊寅)年正月二十五日。禅莲社释义
      山募刻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