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诸宗部五 >
  • 宗镜录卷第七十八

    夫言一觉一切觉。云何教中分其多种。答。
    觉体是一。随用分多。用有浅深。觉无前后。如
    璎珞经云。妙觉方称寂照。等觉照寂。又觉有
    三义。一觉察。如睡梦觉。亦如人觉贼。贼无能
    为。妄即贼也。二觉照。即照理事也。亦如莲华
    开。照见自心一真法界。恒沙性德。如其胜义。
    觉诸法故。三妙觉。即上二觉。离觉所觉。故
    为妙耳。非更别觉。故经云。无有佛涅??。远
    离觉所觉。又觉性无觉。即根本智。觉相历然。
    即后得智。问。既云真如一心。古今不易。因
    何而有众生相续。答。平等真法界。无佛无
    众生。随于染净缘。遂成十法界。以真心随
    缘。不守自性。只为众生。不自知无性之性故。
    但随染缘成凡。随净缘成圣。如虚谷响。任缘
    所发。又如大虚忽云。明镜忽尘。求一念最初
    起处。了不可得。故号无始无明。首楞严经云。
    佛告阿难。云何名为众生颠倒。阿难。由性明
    心。性明圆故。因明发性。性妄见生。从毕竟无。
    成究竟有。此有所有。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
    无根本。本此无住。建立世界。及诸众生。迷本
    圆明。是生虚妄。妄性无体。非有。所依。将欲复
    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复。宛成非相。
    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转发生。生力。发明薰
    以成业。同业相感。因有感业。相灭相生。由
    是故有众生颠倒。古释云。因明发性。性妄见
    生。因托性明。变影而起。托影而生。从虚执有。
    故云。从毕竟无。成究竟有。即业相也。此有所
    有。非因所因。转相也。业相为能有。转相为所
    有。能所既分。二相斯有。故云有所有相。即此
    转相能行。现形而立。因前而起。引后而生。展
    转相因。名非因所因。即此现相。能引六尘境
    界。现相是能住。六尘是所住。故云住所住相。
    本此无住。以立世界者。现相从妄所立。本无
    所依。此现相以成世界之本。故云本此无住
    以立世界。从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者。即是
    无明。无明无因。故无住。此之三相。俱是无始。
    一念妄心。总号无明。迷本圆明。是生虚妄。妄
    性无体。非有所依。将欲复真。欲真已非。真真
    如性。非真求复。宛成非相。非生非住。非心非
    法者。初是业相。即是妄觉之心。体即虚妄。
    此妄初起。更无因始。名非有所依。将。欲复真。
    欲真已非。释转相。即真上影像。相似真非真。
    妄觉执此为真。即初念名动。动必有静。静复
    似真。形动立静。非真不动。故云欲真已非。真
    真如性。本不因动而立于静。故云非真求复。
    宛成非相。释现相。从此现相。变起一切境界。
    非相现相。非生现生。非住现住。非心现心。非
    法现法。释次第者。初从明暗二相相形。而生
    于色。即是结暗成色。形显色也。因色即有根
    尘留碍。名之为住。因有根尘。即有能分别识。
    名之为心。览此尘像。为识境界。名之为法。此
    等展转。相因而有。返显真如。相无明暗。无相
    形。故非相。无起灭。故非生。无留碍。故非住。
    无缘虑。故非心。离尘像。故非法。又解。或前
    标三相。相因而有。以列次第。后三相合释。都
    言三相虚妄。体即无明。更无所因。故云非
    有所依。即此三相。影真而起。似真非真。执
    影为实。故云将欲复真。影既不实。故云欲
    真已非。宛成非相。下对妄说真。以立名号。既
    依妄显真以立名号。故知建立地位。从此而
    有。若不因妄说真。亦无地位名字可说。故知
    三界有法。皆?硭?伞1疚薷?鳌N奘纪?啊U?br> 转相传。迄至于今。成其途辙。如最初一人。??br> 出一事。后人信受。展转相传。则一人传虚。万
    人传实。从迷积迷。以历尘劫。若识最初一念
    起处不真。即顿悟前非。大道坦然。更无余事。
    如云但知今日是。何虑昔年非。是知有情无
    情。究其初原。皆不出一心本际。如法性论云
    问。本际可得闻乎。答。理妙难观。故有不知之
    说。旨微罕见。故发幢英之问。有天名曰幢英。
    问文殊师利。所言。本际。为何谓乎。文殊答曰。
    众生之原。名曰本际。又问。众生之原。为何谓
    乎。答曰。生死之本。为众生原。又问。于彼何谓
    为生死本。答曰。虚空之本。为生死原。幢英于
    是抱玄音而辍问。始悟不住之本。若然。则因
    缘之始。可闻而不可明。可存而不可论。问。虚
    空有本乎。答无。问。若无有本。何故云虚空之
    本。为生死原。答。此犹本际之本。耳则于虚空
    无本。为众本之宗。化表无化。为万化之府矣。
    又凡亦是心。圣亦是心。以所习处下。不能自
    弘。则溺尘劳耳。若以心托事则狭劣。若以事
    从心则广大。凡世人多外重其事。而内不晓其
    心。是以所作。皆非究竟。以所附处卑故耳。如
    搏牛之虻。飞极百步。若附鸾尾。则一翥万里。
    非其翼工。所托迅也。亦如墙。头之草。角里之
    声。皆能致其高远者。所托之胜也。如入宗镜。
    一一附于自心。则毛吞。巨浸。尘含十方。岂非
    深广乎。问。内外唯识。心境皆空。云何教中
    又立外相。答。因了相空。方谈唯识。若执有
    相。唯识义不成。若执无相。真空理不显。以无
    相即相。方达真空。相即无相。始明唯识。所以
    摄大乘论云。唯识道理。须明三相。一通达唯
    量。外尘实无所有故。二通达唯二。相及见唯
    识故。三通达种种色生。但有种种相貌。而无
    体故。所以摄大乘论云。一切相有二种。谓现
    住及所立。散心所缘六尘。名现住。定心所缘
    骨锁等。为所立。复次似尘显现名相。谓所缘
    境。似识显现名见。谓能缘识。此二法。一是
    因。二是果。又一是所依。二是能依。是知因内
    起念。想像思惟。则外现其相貌。念若不起。相
    不现前。以因内生外故。摄末归本。全境是心。
    何者。若心不起。境本空故。一切境界。唯心妄
    动。问。约世间妄见。定是何识。答。众生所
    见。即是乱识。中边分别论云。谓一切世间。但
    唯乱识。此乱识。云何名虚妄。由境不实故。由
    体散乱故。又若执永无乱识。系缚解脱。皆
    不成就。即起邪见。拨净不净品。故知因迷
    得悟。非无所以。从凡入圣。盖有缘由。如影像
    表镜明。因妄识成真智。问。定中所见定果
    色。是定心自现。非缘现在外色。又非忆持
    过去境。可验唯心。未得定者。皆是散意所见
    外色。云何证是自心。答。定内定外。静乱虽
    殊。所见之色。皆唯自识。以外境无体。从缘而
    生。生性本空。无相可得。识论云。如观行人。定
    中所见色相境界。识所显现。定无境界。此青
    等色相。是定境。非所忆持识。忆持识有染污。
    此起现前所见。分明清净。则唯识之旨。于此
    弥彰。如依镜面。但有自面。无有别影。何以故。
    诸法和合道理。难可思议。不可见法而令得
    见。定心。亦尔。定心有二分。一分似识。一分似
    尘。此二种。实唯是识。若忆持识是过去色。此
    定中色。若在散心五识。可言缘现在外尘起。
    若散意识。缘过去尘起。若在观中。必不得缘
    外色为境。色在现前。又非缘过去境。当知定
    心所缘色。即见自心。不见别境。以定中色。比
    定外色。应知亦无别境。是知一心即万法。万
    法即一心。何者。以一心不动。举体为万法故。
    如起信钞释疏云。举体者。谓真如举体成生
    灭。生灭无性。即是真如。未曾有真如处不生
    灭。未曾有生灭处不真如。又云。不同空者。灵
    然觉知。觉知。即神解义。阴阳不测谓之神。解
    即是智。智即是知。知即一心也。故以知为心
    体。所以祖师云。空寂体上。自有本智能知。大
    意云。于一切染净法中。有真实之体。了然鉴
    觉。目之为心。问。外诸境界。既称内识似色
    显现。但是唯识者。云何不随识变异。答。若
    执外色实住。即是于无色中见色。妄生颠倒。
    如?砟可??唷F袷钦媸怠I懵畚试啤H粑薇?br> 色尘。唯是本识。何故显现似色等。云何相续
    坚住。前后相似。若是识变异所作。则应乍起
    乍灭。改转不定。云何一色。于多时中。相续久住。
    故知应有别色。答。由颠倒故。颠倒是烦恼根
    本。由识变异。起诸分别。依他性与分别性相
    应。即是颠倒。烦恼所依止处。颠倒烦恼。又是
    识变异所依止处。若无互为依止义。则识无
    变异。于非物中。分别为物。不应有此颠倒。若
    无烦恼。岂有圣道。故此义亦不成。是故应信
    离识无别法。问。内心分别称识。外色不分
    别。如何是识。答。能见所见皆是乱识。无中
    执有。色本自虚。摄论云。乱识者。无中执有名
    乱。十一识中。世等六识。随一识。唯二分。一分
    变异成色等相。一分变异成见等。不出此二。
    识性。能分别则成见。不能分别则成相。如无
    所有菩萨经云。尔时世尊。告无所有言。汝当
    为此诸菩萨等。说五阴聚。和合身事。无所有
    菩萨言。世尊。如我所见。如佛色空。我色亦尔。
    如佛色。一切众生色。一切树林药草色亦尔。如
    一切树林药草色。彼一切界和合聚色亦尔。所
    有空色。及我色。如来色。一切众生色。一切树林
    药草等色。一切界和合聚色。无有二相。非法。
    非非法。诸少智者。于无色中。或作是想。希望
    欲入此法。行于无色中。妄起行想。略说乃至
    受想行识中。如是作。如色所作。如虚空识。我
    识亦尔。如彼识。如来识亦尔。如如来识。彼识。
    一切众生识亦尔。如一切众生识。彼识。一切
    树林药草识亦尔。真虚空识。如来识。及我识。
    一切众生识。一切树林药草识亦尔。一切和
    合识。无二相。不可知。不可分别。不生。无等等
    问。既称唯有识。何得立色名。答。一切名。
    皆是客义。名中无法。法中无名。名不当法。法
    不当名。经云。是自性。无生无灭。无染无净。此
    色无所有。为通相。若有生。即有染。若有灭。即
    有净。由无此四义。故色无别相。经云。由假立
    客名。随说诸相。摄论云。一切法以识为相。真
    如为体。又云。一切相。有二种。一如外显现。二
    如内显现。如外是相。如内是思惟。故知一体
    现二内外双分。则心非内外。内外是心。又
    能所相成。心境互摄。二而不二。常冥一味之
    真原。不二而二。恒分心境之虚相。问。心
    念念灭刹那相。内身外色。亦刹那灭耶。答。
    内外诸色。唯心执受。亦随心念念刹那灭。心
    外更无一法。可作常住。可作生灭。杂集论云。
    如心心法是刹那相。当知色等亦刹那相。有
    其八义。一由心执受故。谓色等身。由刹那心
    念念执受故。刹那灭等。二等心安危故。谓色
    等身。恒与识俱。识若舍离。即便烂坏。三随心
    转变故。谓世间现见。心在苦乐贪?等位。身
    随转变。随刹那心而转变。故身念念灭。四是
    心所依故。谓世间共知。心依止有根身。如火
    依薪。如芽依种等。是故此身。是刹那心依止。
    故亦刹那灭。五心增上生者。谓一切内外色。
    皆心增上所生。能生因刹那灭故。所生果
    亦刹那灭。六心自在转故。谓若证得胜威德
    心。于一切色。如其所欲。自在转变。由随刹那
    能变胜解转变生故。色等刹那生。灭道理成
    就。七于最后位变坏可得故。谓诸色等。初离
    自性念念变坏。于最后位?H尔变坏。不应道
    理。然此可得。故知色等从初已来。念念变
    坏。自类相续。渐增为因。能引最后?相变坏。
    是故色等。念念生灭。八生已不待缘。自然坏
    灭故。谓一切法。从缘生已。不待坏。缘自然坏
    灭。故知一切可灭坏法。初才生已。即便坏灭。
    是故诸法刹那义成。大智度论云。若诸法实
    有。不应以心识。故知有相。若以心识故知有。
    是则非有。如地坚相。以身根身识知故有。
    若无身根身识知。则无坚相。又因缘和合生
    故空。唯心故空。是知内色外色。皆识建立。随
    心有无。实无自体。问。论唯有内心。实无外
    境者。如修十善业。受天堂乐。作五逆罪。受地
    狱苦。升忉利。则五欲悦目。堕泥犁。则万苦攒
    身。悦目有灵凤翔鸾。作欢乐之事。攒身有铁
    蛇铜狗。为逼恼之殃。明知非但内心。实有外
    境。答。天堂地狱苦乐之相。皆是自心果报
    业影。既以自心所作为因。还以自心所受为
    果。故经云。未有自作他受。今且约地狱界受
    苦。以证唯心。十法界中。例皆如是。识论问。云
    何名为四大转变。彼四大种种转变。动手脚
    等。及口言说。令受罪人。生于惊怖。如有两羊。
    从两边来。共杀害。彼地狱众生。见有诸山。或
    来或去。杀害众生。以是义故。不得说言。唯有
    内心。无外境界。答曰。偈言。若依众生业。四大
    如是变。何故不依业。心如是转变。汝向言。彼
    罪人业。外四大等。如是转变。何故不言依彼
    众生罪业力故。内自心识。如是转变。又偈言。
    业熏于异法。果云何异处。善恶熏于心。何故
    离心说。故偈言。业熏于异法。果云何异处者。
    此以何义。彼地狱中。受苦众生。所有罪业。依
    本心作。还在心中。不离于心。以是义故。恶业
    熏心。还应心中。受苦果报。何以故。以善恶业。
    熏于心识。而不熏彼外四大等。以四大中。无
    所熏事。云何虚妄分别。说言四大转变。于四
    大中受苦果报。是故偈言。善恶熏于心。何故
    离心说。如无尽意菩萨经云。菩萨所作精进。
    常与身口意相应。虽身口精进。皆由于心。心
    为增上。云何菩萨心精进。所谓心始心终。云
    何心始。初发心故。云何心终。菩提心寂灭故。
    是知起尽俱心。初终咸尔。非唯净业。万事皆
    然。不出一心。圆满觉道。又如油尽灯灭。业丧
    苦亡。若定有外境可观。非内所感。只合长时
    受苦。无解脱期。既有休时。当知无实。可验心
    生法生。心灭法灭矣。是以一切众生。从无始
    来。作虚妄因。受虚妄果。皆从情结。唯逐想生。
    所以首楞严经云。即时阿难。及诸大众乃至
    而白佛言。世尊。若此妙明。真净。妙心。本来遍
    圆。如是乃至大地草木。蠕动含灵。本元真如。
    即是如来。成佛真体。佛体真实。云何复有地
    狱饿鬼。畜生?罗。人天等道。世尊。此道为复
    本来自有。为是众生妄习生起。世尊。如宝莲
    香比丘尼。持菩萨戒。私行?H欲。妄言行?H。非
    杀非偷。无有业报。发是语已。先于女根。生大
    猛火。后于节节猛火烧然。堕无间狱。琉璃大
    王。善星比丘。琉璃为诛瞿昙族姓。善星妄说
    一切法空。生身陷入阿鼻地狱。此诸地狱。为
    有定处。为复自然。彼彼发业。各各私受。唯垂
    大慈发开童蒙。令诸一切持戒众生。闻决定
    义。欢喜顶戴。谨洁无犯。佛告阿难。快哉此问。
    令诸众生。不入邪见。汝今谛听。当为汝说。阿
    难。一切众生。实本真净。因彼妄见。有妄习生。
    因此分开内分外分。阿难。内分即是众生分
    内。因诸爱染。发起妄情。情积不休。能生爱水。
    是故众生。心忆珍羞。口中水出。心忆前人。或
    怜或恨。目中泪盈。贪求财宝。心。发爱涎。举体
    光润。心着行?H。男女二根。自然流液。阿难。诸
    爱虽别。流结是同。润湿不升。自然从坠。此名
    内分。阿难。外分即是众生分外。因诸渴仰。发
    明虚想。想积不休。能生胜气。是故众生。心。持
    禁戒。举身轻清。心持咒印。顾眄雄毅。心欲生
    天。梦想飞举。心存佛国。圣境冥现。事善知识。
    自轻身命。阿难。诸想虽别。轻举是同。飞动
    不沈自然超越。此名外分。故知因情滞着。能
    成爱水。浸渍不休。自然成坠。以情地幽隐。故
    为内分。以举念缘尘。取像名想。运动散乱。故
    名外分。一切境界。非想不生。故经云。若知
    一切国土。唯想持之。是则名为初发心菩萨。
    又华严经颂云。勇猛诸佛子。随顺入妙法。善
    观一切想。缠网于世间。众想如阳焰。令众生
    倒解。菩萨善知想。舍离一切倒。众生各别异。
    形类非一种。了达皆是想。一切无真实。十方
    诸众生。皆为想所覆。若舍颠倒见。则灭世间
    想。世间如阳焰。以想有差别。知世住于想。远
    离三颠倒。譬如热时焰。世见谓为水。水实无
    所有。智者不应求。众生亦复然。世趣皆无有。
    如焰住于想。无碍心境界。若离于诸想。亦离
    诸戏论。愚痴着想者。悉令得解脱。远离?x慢
    心。除灭世间想。住尽无尽处。是菩萨方便。又
    云。譬如有人。将欲命终。见随其业。所受报相。
    行恶业者。见。于地狱。畜生。饿鬼。所有一切众
    苦境界。或见狱卒手持兵仗。或?或骂。囚执
    将去。亦闻号叫悲叹之声。或见灰河。或见镬
    汤。或见刀山。或见剑树。种种逼迫。受诸苦。恼
    作善业者。即见一切诸天宫殿。无量天众。天
    诸?榕?V种忠路?>咦阕?稀9?钤傲帧>〗悦?br> 好。身虽未死。而由业力。见如是事。大智度论
    云。如干闼婆城者。非城。人心想为城。凡夫亦
    如是。非身想为身。非心想为心。故知地狱天
    堂。本无定处。身犹未往。已现自心。境不现前。
    唯心妄见。可验苦乐之境。本无从出。善恶之
    事。唯自召来。空是空非。妄生妄死。如达磨大
    师云。由己见故不得道。己者。我也。若无我者。
    逢物不是非。是者我自是。而物非是也。非者
    我自非。而物非非也。若入宗镜。我法俱空。心
    境自亡。是非咸寂。神性独立。对待无从。斯
    皆悟本而成。非因学得。如先德云。境自虚。
    不须畏。终朝照瞩元无对。设使任持浮幻身。
    任运都无舌身意。又昔人偈云。宁神泯是非。
    现身安乐国。所以论云。智境豁然。名为佛国
    又如有学人问百丈和尚云。对一切境。如何
    得心如木石。答。一切诸法。本不自言是非垢
    净。亦无心系缚人。但人自虚妄计着。作。若干
    种解。起。若干种见。生若干种畏爱。但了诸法
    不自生。皆从。自己颠倒取相而有。知心与境。
    本不相到。当处解脱。一一诸法。一一诸心。当
    处寂灭。当处是道场。又本有之性。不可名目。
    本来不是凡。不是圣。不是愚。不是智。不是垢。
    不是净。亦非空有善恶。与诸染法相应。名众
    生界。与诸净法相应。名人天二乘。若垢净心
    尽。不住系缚解脱。无一切有为无为缚脱等
    心量。处于生死。其心自在。毕竟不与诸虚幻
    尘劳蕴界生死。诸入和合。迥然无住。一切不
    拘。去来无碍。往来生死。如门开相似。问。地
    狱既是非情。云何动作。答。是有情不思议
    业力所感。令受罪众生。自见有如是事。如成
    劫风。虽是无情。亦能成劫。似磁毛石。岂有识
    想。令铁转移。设使众生轮回六趣。善恶升沈。
    实无主宰。人法俱空。所以先德云。往复无际。
    动静一原。含众妙而有余。超言思而迥出者。
    其唯法界乎。故知若入一际法界之中。有何
    差别。能所冥合。境智同如。岂可更有一法
    为动为静。随业识之转乎。若未入法界。不悟
    此宗。但有一法当情。皆是自之业识。离识之
    外。决定无法。问。凡所施为。皆是自心者。云
    何杀生而得杀罪。答。皆是依于自心分别。
    强执善恶之因。妄受苦乐之果。若究三轮之
    体。能杀所杀本空。是以文殊执剑于瞿昙。鸯
    崛持刀于释氏。终不见生见杀。执自执他。妄
    受轮回。酬还罪报。识论问云。若彼三界。唯是
    内心。无有身口外境者。何故屠猎师等杀害
    猪羊。等得杀生罪。偈答云。死依于他心。亦有
    依自心。依种种因缘。破失自心识。释曰。如人
    依鬼?成彡A等。是故失心。或依自心。是故失
    心。或有忆念爱不爱事。是故失心。或有梦见
    鬼着失心。或有圣人神通转变。前人失心。如
    一比丘。夜蹋爪皮。谓杀虾蟆。死入恶道。故
    云死依于他心。亦有依自心者。以依仙人嗔
    心。嗔?衬χ识嗦薨⒚?罗王故。杀余众生。此
    依他心。他众生心。虚妄分别。命根谢灭。以彼
    身命。相续断绝。应如是知。颂云。经说檀??
    迦。迦陵。摩灯国。仙人嗔故空。是故心业
    重。问。依仙人嗔心。依仙人鬼。杀害如是三国
    众生。非依仙人嗔心而死。答。佛问尼干子言。
    摩登伽等三国众生。汝颇曾闻。云何而死。为身
    业杀。为意业杀。尼干子言。瞿昙。我昔曾闻。
    仙人嗔心。以意业杀尔所众生。佛言。以是
    成我义。三界唯心。无身口业。何以故。如世
    人言。贼烧山林。聚落城邑。不言火烧。此义亦
    尔。唯依心。其善恶业得成。故偈云。诸法心
    为本。诸法心为胜。离心无诸法。唯心身口名。
    成实论云。若离心有业。非众生亦应有罪福。
    如风颓山。恼害众生。风应有罪。若吹香华。来
    堕塔寺。亦应有福。是则不可。故知离心无罪
    福也。以此文证。罪福据心。无身口业。身口
    业者。但有名字。实是意业。身口名说。华严
    会意云。凡有见自见他。皆是迷心自现。何者。
    如见他持刀杀自。当知他自。皆从自生。以
    离自见心。无自他故。非但自他是心妄现。
    即所持刀杖故。亦是自心。何以故。心外无彼
    实刀杖故。见所持者。唯六尘故。由不知自心
    现。见杀。即惶惧不安。若了唯是自心。纵杀
    谁忧谁惧。皆由妄心生。故种种有。妄心灭。故
    种种无。既知唯心妄现。心不见心。即物我俱
    亡。忧喜咸寂。又如梦中杀事。亦如是也。如说
    世间恒如梦。不可得有无。密严经云。内外境
    界。心之所行。皆唯是识。惑乱而见。此中无我。
    亦无我所。能害。所害。害及害具。一切皆是意
    识境界。依阿赖耶识。如是分别。又古师问云。
    若所见皆是自相分。如何杀自相分而得怨
    报。答。虽观他人扶尘根是自相分。于他是亲
    相分。有执受故。如误杀他。即断命根。即有
    罪。于自即是疏相分。问。经中所云。一切法
    如梦。以证唯心者。云何梦中事虚。寤中事实。
    果报不等。法喻不齐。云何引证。答。所申譬
    况。皆为不信之人。假此发明。所以智不难喻。
    但求见道。证会自心。何用检方便之诠。执圆
    常之理。此梦喻一法。证验最亲。识论答外难
    云。汝言梦中所见饮食饥饱。刀杖毒药。如是
    等事。皆悉无用。寤时所见如是等事。皆悉有
    用。此义不然。颂云。如梦中无女。动身失不
    净。如梦交会。漏失不净。众生如是。无始世来。
    虚妄受用色香味等外诸境界。皆亦如是。
    实无而成。又问。若梦中无境。寤亦尔者。何
    故梦中寤中。行善恶法。爱与不爱。果报不等
    答。唯有内心。无外境界。以梦寤心。差别不同。
    是故不依外境。成就善不善业。是以在梦位
    心。由睡眠坏。势力羸劣。心弱。不能成善恶业。
    觉心不尔。故所造行。当受异熟。胜劣不同。非
    由外境。设觉中所受苦。乐实果报。亦无作者
    受者。悉如幻梦。又论云。睡眠昧略为性者。
    疏云。味简在定。略别寤时。义天钞云。昧简在
    定者。此睡眠位。虽然专注一类微细之境。
    与定不同。定意识取境明了故。此乃?昧。
    略别寤时者。彼觉寤时。心极明利。具能缘于
    六尘之境。则寤时心心所。缘境宽广也。此
    睡眠位心心所。不明利故。唯缘一法尘境。
    取境少故。名为略也。宝积经偈云。诸法自
    性不可得。如梦行欲悉皆虚。但随想起非实
    有。世尊知法。亦如是。以一切法。念念无住
    故。念念生灭故。念念不可得故。念念无自性
    故。梦寤所受忧喜苦乐。虽延促不等。果报有
    殊。然悉从识变。皆因想成。道理推穷。无不平
    等。并是明?意识所行境界。觉中是明了意
    识。梦中是梦中意识。觉梦虽殊。俱不出意。故
    经云。寤则想心。寐为诸梦。若无梦则诸境不
    现。无想则万法不成。以随意生形。从想立法
    故。若有入此如梦法门。则亲证唯心。疾成佛
    智。能满菩提之道。广兴法利之门。如华严经
    颂云。菩萨了世法。一切皆如梦。非处非无处。
    体性恒寂灭。诸法无分别。如梦不异心。三世
    诸世间。一切悉如是。梦体无生灭。亦无有
    方所。三界悉如是。见者心解脱。梦不在世间。
    不在非世间。此二不分别。得入于忍地。譬如
    梦中见。种种诸异相。世间亦如是。与梦无
    差别。住于梦定者。了世皆如梦。非同非是异。
    非一非种种。众生诸刹业。杂染及清净。如是
    悉了知。与梦皆平等。菩萨所行行。及以诸大
    愿。明了皆如梦。与世亦无别。了世皆空寂。不
    坏于世法。譬如梦所见。长短等诸色。是名如
    梦忍。因此了世法。疾成无碍智。广度诸群生。
    修行如是行。出生广大解。巧知诸法性。于
    法心无着。成唯识宝生论云。如梦有损用。
    虽无外境。理亦得成。由于梦内男女两交。各
    以自根。更互相触。虽无外境触。而有作用成。
    现流不净。但是识想。自与合会。为其动作。此
    既如是。于余亦然。恶毒刀兵。霜雹伤害。虽无
    外境。但依其识。有毒刀等。何理不成。乃至若
    尔梦餐毒等。应成身病。此亦由其唯识有用。
    犹如于境。而有定属。还将后答。用杜先疑。或
    复有时见其毒等。虽无实境。而有作用。由见
    不被蛇之所螫。然有疑毒。能令闷绝。流污心
    迷。若遭蛇螫。亦于梦中。由咒天等。增上力故。
    遂令饱食。气力充强。又复闻乎。为求子息。事
    隐林人。梦见有人。共为交集。便得其子。如何
    得知。于彼梦内被毒等伤。是为非有。睡觉之
    后。不睹见故。今此所论。还同彼类。于现觉时。
    将为实事。见毒药等。执为非谬。真智觉时。便
    不见故。同彼梦中。体非是实。然于梦中许实
    色等。彼亦获斯非所爱事。毒等果用。便成实
    有。若言无者。但有毒相等用。无。此云毒状。便
    成违害。许毒相等。固成无益。于其识上。药体
    无故。是故定知。实无外境。但于觉心生其作
    用。犹如于梦。觉亦同然。斯乃真成称契道理。
    释曰。且如梦中。实无蛇螫。识心才变。怖境枞
    然。如同蛇螫。若觉中实被蛇螫。疑心不生。亦
    不为害。近闻世间有人。于路被毒蛇螫胫。其
    人自见。为是树椿所伤。行经三十余里。毒亦
    不发。忽遇禁蛇之人。指云。汝被毒蛇螫了。才
    闻是语。疑心顿起。毒发便终。若执心外实有
    毒蛇之境。心未生时。毒何不发。故知心外无
    境。蛇毒不能杀人。心毒起时。自能成害。是
    以境无心有。境便现前。境有心无。境终不现。
    例一切法。悉亦如然。可验唯心。成就宗镜。如
    教中佛密意说如幻等。总有十喻。于中梦喻。
    所悟不同。随智浅深。且约五种。一世间凡夫
    解者。只知浮生短促。如梦不久。二声闻证处。
    但了梦心。生灭无常。苦空无我。三小菩萨。悟
    梦不实。彻底唯空。四大菩萨。达梦唯心。非空
    非有。梦中所见故非空。觉后寂然故非有。五。
    祖佛圆证法界。如正梦时。只一念眠心。现善
    恶百千境界。况瞥起一念心时。具十种法界。
    因果。重重无尽。历历区分。如法。华梦入铜轮。
    成佛度生。经无量劫。华严善财登阁。于一
    念梦定之心。刹那之间。悉见不可思议三世
    佛事。如古诗云。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
    数千里

    宗镜录卷第七十八

           戊申岁分司大藏都监开板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