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诸宗部五 >
  • 宗镜录卷第二十八

    夫宗镜缘起自在法门。皆谈如理实德。法如
    是故。非约变化对治权巧。所说。一一法皆得
    全力。非是分力。尽为法界体。各住真如位。如
    大宝积经云。若人欲解一切法相。欲知一切
    众生心界皆悉同等。当学般若波罗蜜。故知
    不归宗镜。何以照明。斯即无碍法门。无有一
    毫所隔。约华严宗。有十种无碍。一性相无碍。
    二广狭无碍。三一多无碍。四相入无碍。五相
    是无碍。六隐显无碍。七微细无碍。八帝网
    无碍。九十世无碍。十主伴无碍。今于事法上。
    辩此十无碍。例余法准知。一性相无碍者。如
    经云。此莲华叶。即具此十义。谓此华叶。即同
    真性。不碍事相宛然。二广狭无碍。即此华叶。
    其必普周无有边际。而恒不舍本位分剂。此
    则分即无分。无分即分。经云。此诸华叶。普覆
    法界。三一多无碍。即此华叶。具无边德。不可
    言一。融无二相。不可言多。四相入无碍。此一
    华叶。舒已。遍入一切差别法中。复能摄取彼
    一切法令入己内。是故即舒恒摄。同时无碍。
    五相即无碍。此一华叶。必废己同他。举体全
    是彼一切法。而恒摄他同己。令彼一切即是
    己体。是故己即是他己不立。他即是己他不
    存。他己存亡。同时显现。六隐显无碍。此华叶
    既遍一切。彼一切法亦皆普遍。此能遍彼。则
    此显彼隐。彼能遍此。则彼显此隐。如是此彼
    各有隐显无碍。七微细无碍。又此华叶中。悉
    能显现微细刹土。炳然齐现。无不具足。经云。
    一尘中微细国土。旷然安住。八帝网无碍。又
    此华叶。一一尘中。各有无边诸世界海。世界
    海中复有微尘。此微尘内复有世界。如是重
    重不可穷尽。非是心识思量境界。九十世无
    碍。此一华叶。横遍十方。竖该九世。以时无别
    体。依华以立。华既无碍。时亦如之。十主伴无
    碍。又此华叶。理无孤起。必摄无量眷属围绕。
    经云。此莲华。有世界海微尘数莲华。以为眷
    属。此经所有眷属。互为主伴。具德圆满。是故
    见此华叶。即是见于无尽法界。非是托此别
    有所表。经云。此华叶等。皆从无生法忍所
    起。此一华叶。既具十种无碍。余一切事皆亦
    如是。斯十玄门。不出事理。若从事理无碍交
    参。则有因陀罗网门。微细相容门。纯杂具德
    门等。若依事理逆顺相融。则有具足相应门。
    隐显俱成门。相即自在门等。是以一多相入
    而非一。以相资不坏自相各各现。故非一。以
    一多相即而非异。以一多相摄互泯绝。故非
    异。则宗镜之内。凡有一法一尘。悉各具此十
    无碍门。如一莲华叶。法尔如是。若不见者。圆
    信不成。皆局方隅。尽为权渐。终不能一多即
    入心境融通耳。记释莲华十玄门。一同时具
    足相应门者。夫十玄十对。凡举一事。必具十
    玄。凡一玄门。必收十对。泛明一法。一一圆收。
    十对者。一教义。二事理。三境智。四行位。五
    因果。六依正。七体用。八人法。九逆顺。十感
    应。如一莲华具兹十对。万法例尔。一教义。谓
    见此莲华。能生解故。二事理。华即是事。举体
    同真故。三境智。华是所观。同智性故。四行位。
    是万行华。随位别故。五因果。因事之华揽成
    果故。六依正。全是所依。亦能依故。七体用。体
    同真性。用应机故。八人法。恒揽为人。摄为法
    故。九逆顺。逆同五热。顺十度故。十感应。遍应
    一切。亦能感故。如一华既尔。余一切事。准以
    知之。如事法既尔。余教义等一切皆然。准思
    可见。妙严品喻佛身云。譬如虚空。具含众像。
    此举佛身具足诸法也。又晋经性起品颂云。
    三世一切劫。佛刹及诸法。诸根心心所。一切
    虚妄法。于一佛身中。此法皆悉现。是故说菩
    提。无量无有边。亦约佛身心具也。又普贤
    三昧品云。能令一切国土所有微尘。悉能容
    受无边法界。据能具之言。但以业用。总由德
    相。本自具足。即是德相。令总见之。即为业用。
    下业用准之。十行品云。此菩萨。于其身中。现
    一切刹。一切众生。一切诸佛。入法界品云。善
    财见普贤一一身分。一一毛孔。皆有十方一
    切世界。三千界中地水等轮。诸山河海。人天宫
    殿。种种时劫。诸佛菩萨。如见现在世界。如是。
    前际后际一切世界中悉尔明见。乃至十方
    刹尘中。现三世一切境界。一切佛刹。一切
    众生。一切佛出兴。一切菩萨。及闻佛菩萨众
    会言音。斯并是同时具足相应门也。二广狭
    自在门者。先明广狭。后会通纯杂。先明广狭
    者。如善财叹楼阁云。不动本处。而能普诣一
    切佛刹者之所住处。入法界品摩耶夫人云。
    又善男子。彼妙光明入我身时。我身形量虽
    不?本。然其实已超过世间。所以者何。我身
    尔时量同虚空。悉能容受十方菩萨。受生庄
    严诸宫殿故。如是等文。皆广狭自在也。次会
    通纯杂者。如云万行纷披。比华开锦上。此是
    诸藏纯杂具德门。然有二意。一者。若以契理
    为纯。万行为杂。则是事理无碍。非事事无碍。
    设如菩萨大悲为纯。尽未来际唯见行悲。余
    行如虚空。若约杂门即万行俱修者。此二门
    异。亦不成事事无碍。二者。如一施门。一切万
    法皆悉名施。所以名纯。而此施门即具诸度
    行。故名为杂。如是纯之与杂不相障碍。故名
    具德者。则事事无碍义成。而复一中具诸度。
    诸度存。即相入门。若一即诸度。复似相即门。
    故不存之。贤首。改为广狭自在门。若华开锦
    上者。意取五彩相宣。华色虽异。一一之线皆
    悉通过。通喻于纯。异喻于杂。故常通常异。名
    为无碍。不同绣画但异不通。释曰。若异而不
    通。失一性圆融之道。若通而不异。无万行庄
    严之门。今常异常通。无间无断。则真体冥寂。
    不碍随缘。大用现前。无妨正性。可谓比华开
    锦上。犹云起长空矣。又贤首意云。万行纯杂。
    有通事理无碍。及单约事说。故废之耳。谓同
    一法界故纯。不坏事相故杂。此即事理无碍
    也。一行长行故纯。不妨余行故杂。此但约事
    也。故昔废之而立广狭。今欲会取。即事同理
    而遍。故纯。不坏一多。故杂。则亦有事事无碍
    义耳。如以入门取之。则一切皆入。入中有多
    法门。故名为杂。如妙严品。说诸众海各各唯
    一解脱门。纯也。普贤菩萨得不思议解脱。杂
    也。入法界品中慈行童女云。我于三十六恒
    河沙佛所。修得此法。彼诸如来各以异门。令
    我入是般若波罗蜜普庄严门。即纯杂无碍
    也。又善财童子所求。诸善知识。各言唯知此
    法门。又云。多劫唯修此门者。即纯门也。诸善
    知识皆推进云。如诸菩萨种种知见。种种修
    行。种种证得者。此杂门也。自言知一。推他有
    多。自他虽异。然属一身。此亦纯杂无碍门也。
    三一多相容不同门者。一多无碍。等虚室之
    千光。由一与多。互为缘起。力用交彻。故相涉
    入。是曰相容。不坏其相。故云不同。如一室内
    千灯并照。灯随盏异。一一不同。灯逐光通。光
    光涉入。常别常入。恒异恒融。故经颂云。一中
    解无量。无量中解一。了彼互生起。当成无所
    畏。又即如理之遍。如理之包。舒摄同时。若具
    作者。一或唯入。以一入一切故。二或唯摄。以
    一摄一切故。三即入即摄。同时无碍故。四非
    入非摄。以入即摄。故非入。摄即入。故非摄。五。
    或具前四。以是解境故。六或绝前五。以是行
    境故。行起解绝。故华严经云。此菩萨于一毛
    孔中。普能容纳一切国土。又云。一切身中。悉
    能包纳尽法界不可说不可说身。而众生界
    无增无减。如一身。乃至遍法界一切身悉亦
    如是。故寂照神变。三摩地经云。于其一切有
    情身中。普能示现一有情身。又能于一有情
    身中。普现一切有情之身。有情身中。能现法
    身。又能于法身中。现有情身。乃至能以一心。
    随念悟入一切众生无际劫数。普现所作业
    果异熟。随其所应。开悟有情。悉令现见。皆得
    善巧。四相即门者。废己同他者。是相即义。以
    上相入。则此彼互存。如两镜相照。但约力用
    交彻明耳。今此约有体无体。故言废己。废己
    即己无体也。同他。即他有体也。如经颂云。一
    即是多多即一。文随于义义随文。如是一切
    展转成。此不退人应为说。既言展转成。即异
    体类相望也。不思议法品云。诸佛知一切佛
    语。即一佛语。此同类相即也。初发心品云。心
    以发故。即与三世一切诸佛体性平等。乃至
    云真实智慧等者。此显位上下相即也。入法
    界品云。弥勒告大众言。余诸菩萨。经无量百
    千亿那由他劫。乃能满足菩萨行愿。乃能亲
    近诸佛菩提。此长者子。于一生内。则能净佛
    刹等。五隐显门者。如八日月者。即取明处为
    显。暗处为隐。而必同时。故云俱成。不同十五
    日唯显。月晦日唯隐。又暗处非无明。明处非
    无暗。但明显处暗隐。暗处明隐。亦得云隐显
    俱成。故云隐显俱成。似秋空之片月。如八日
    月。半显半隐。正显即隐。不同晦日隐时无显。
    不同望日显时无隐。则明下有晦。晦下有明。
    如东方入处。即于东起。如明下有?。西方起
    处。即于西入。如暗下有明。故称秘密俱成。亦
    如夜摩天偈云。十方一切处。皆谓佛在此。或
    见在人间。或见在天宫。则见处为显。不见处
    为隐。非佛不遍。十定品云。或见佛身。其量七
    肘。或见佛身。其量八肘。或见佛身。其量九肘。
    乃至或见佛身。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
    界量。则见七肘时。七肘显。余量皆隐也。余显
    例然。故彼喻云。譬如月轮。阎浮提人。见其形
    小。而亦不减。月中住者。见其形大而亦不增。
    释云。见其大。则大显小隐。见小。则小显大隐。
    而不增减。则是秘密俱成。余一切法。类可知
    也。如经云。摩耶夫人。于此一处为菩萨母。三
    千世界为母亦然。然我此身非一处住。非多
    处住。亦隐显义。此处为母。此显彼隐等。非一
    处住。即是一隐。例有多显。非多处住。即是
    多隐。例有一显。亦是双夺俱泯之句。非隐非
    显秘密之义。然若约智幻。即业用门。约极位
    成。即德相门。六微细相容门者。经颂云。一一
    毛孔内。各现无数刹。即业用门。又德云比丘
    云。住微细念佛门。于一毛端处。有不可说
    如来出现。悉至其所而承事故。此通于德相
    业用。刊定记云。此微细德。不同相在德。彼
    约别体别德。相望相在。此但当法即具一切
    炳然齐着。七因陀罗网门者。此帝网观。如
    一华一尘。以称性故。能摄一切。余尘余法。亦
    皆称性。何有一法而不摄耶。应以尘对余刹
    以辩重重。欲令易见。且以一尘望余尘。谓
    一尘之内所含。诸刹。彼所含。刹亦揽尘成。此
    能成尘。亦须称性。尘既称性。亦须含刹。第二
    重内所含诸刹。亦揽尘成。尘复称性。亦须含
    刹。第三重尘含第四重刹。第四重尘含第五
    重刹。重重尘成。重重称性。无穷无尽。犹如
    镜灯。以喻帝网。若言帝网。从喻受名。若就
    法立。应名重现无尽门。如一珠之内顿现万
    像。如一尘内顿现诸法。但是一重。一珠现于
    诸珠。方成重重之义。珠皆明净。如尘称性。一
    珠现于多珠。犹如一尘现于多刹尘。所现珠
    影。复能现影。如尘内刹尘。复能现刹。重重影
    明。重重互现。故言至无尽。释曰。重重无尽
    者。即是一一法。皆含真如心。性无尽之理。
    所以互遍重重。如无尽意菩萨经云。无尽意
    言。以一念慧。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当
    如是觉了分别。舍利弗。是名菩萨一道无尽。
    又菩萨璎珞本业经云。佛子。法门者。所谓
    十信心是。一切行本。是故十信心中。一信心。
    有十品信心。为百法明门。复从是有法明心
    中。一心。有百心故。为千法明门。复从千法
    明心中。一心有千心。为万法明门。如是增进
    至无量明。转胜进上上法。故为明明法门。百
    万阿僧?功德。一切行。尽入此明门。释曰。
    何以入此明门。以自心明故。能通万法故。名
    之为门。况帝珠莹净。影现重重。比尘刹性明。
    能含万法。如观佛三昧海经云。佛告阿难。
    善法者。所谓一切无量禅定。诸念佛法。从诸
    心想生。是名功德藏。杂华严经。一乘修行者。
    秘密义记云。缘起陀罗尼者。一起而一切起。
    见一而见一切。故一切诸法不可说不可说。
    一法中有十。重重现显。此一法中所显。一切
    法中亦复如是。十重重显现。无尽无尽。如摩
    尼雨宝。经十不可说十无尽故。以此陀罗尼
    无尽宝。雨一切诸十不可说十无尽宝。此所
    雨宝中。又雨十无尽宝。乃至无尽无尽。故名
    因陀罗尼。此中所明陀罗尼。不有余处。不出
    大日?陈?谀欠ń缟怼4松砑词且磺兄谏?br> 身。总持十不可说十无尽法。故名陀罗尼。此
    身中有八种五摩尼。若约圆融。不问佛众生。
    皆俱圆融显现。不可具说。凡夫不解故。不得
    根五用。圣者解故。得根五用。得五根用者。通
    名二种陀罗尼。即根本因陀罗尼。缘起陀罗
    尼。八种五摩尼者。一者。上方体着有五摩尼。
    一眼.二耳.三鼻.四舌.五口.二者。左方有五摩
    尼。一大指.二头指.三中指.四无名指.五小
    指。三者。右方五种摩尼。即右手五指。四者。下
    方足亦五摩尼。一大指.二头指.三中指.四无
    名指.五小指.五者。下右方五摩尼义。即右足
    五指。六者。就全身又五摩尼。一头.二左手.三
    右手.四左足.五右足。七者。就五大五摩尼。一
    地.二水.三火.四风.五空。八者。就五内又五
    摩尼。一心.二肺.三肾.四脾.五肝。辩业用者。
    一眼。此雨能遍照分别十方所有善恶法。十
    无尽佛国土微尘数。诸佛菩萨。声闻缘觉。十不
    可说体相心行。又照见世间种种所有十不
    可说众生。十无尽苦乐等事。此光明宝摩尼
    王。若不善用。一刹那中沈苦轮回。无有穷已。
    若善用。一刹那中究竟无上菩提。如一刹那。
    一切刹那亦尔。二耳。此雨能分别世间种种
    苦乐等音声。又无漏圣者音声。此光明宝摩
    尼王。若善用。即一刹那中究竟无上菩提。若
    不善用。一刹那中招无出期苦。三鼻。此雨能
    分别一切世间种种名香。凡圣正报身分。依
    报宫殿等香。又人间中种种作善作恶。念善
    念恶。乃至念无上菩提等香。此光明宝摩尼
    王。若善用。一刹那中究竟无上菩提。若不善。
    用一刹那中招十无尽苦。四舌。此雨能分别
    演说十无尽佛刹尘数。一切诸佛菩萨等十不
    可说无漏妙法。乃至一切世间善不善身口
    意业行等。此光明宝摩尼王。若善用。一刹那
    中究竟无上菩提。若不善用。一刹那中招无
    出期苦。五口。此雨能分别演说十佛刹尘数。
    佛菩萨十不可说三业行。十无尽诸众生所有
    邪正等法。此光明宝摩尼王。若善用。一刹那
    中究竟无上菩提。若不善用。一刹那中招无
    出期苦。二者。上左方摩尼。一一摩尼。周遍十
    不可说法界。能雨十不可说天衣天馔华香
    等。种种庄严云。此光明宝摩尼王。若善用。一
    刹那中究竟无上菩提。若不善用。一刹那中
    招无出期苦。三者。上右方五摩尼。如左方亦
    尔。四者。下方左五摩尼。雨能令飞行十方不
    可说十无尽法界虚空界佛国土海。历事诸
    佛。承给供养。以此无碍神足。一刹那中。遍至
    十不可说一切众生界。示教利喜。回向佛道。
    无疲无厌。此光明宝摩尼王。若善用。一刹那
    中究竟无上菩提。若不善用。一刹那中招无
    出期苦。五者。下方右五摩尼。雨无尽宝。如左
    亦尔。如上所说。一一身分中法界。法尔十重
    重。十无尽。不可穷极。如不思议品云。一切法
    界虚空等世界。悉以毛端周遍度量。一一毛
    端处。于一一念中。化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
    尘等身。乃至一一法中。说不可说不可说佛
    刹微尘等名句文身。充满法界。一切众生。无
    不闻者。尽一切未来际劫。常转法轮等。此则
    处以毛端。该于法界。时以刹那。尽于劫海。谓
    于此处顿起业用。谓于此时常起业用。此亦
    不待因缘。诸佛法尔。六者。全身五摩尼者。若
    善用。名金刚轮。若不善用。名地狱猛火轮。上
    方摩尼者。名日月星宿摩尼。若善用。不起风
    雷云雾。若不善用。现种种不吉祥事。其余四
    摩尼。总名拒敌剑轮。七者。五大五摩尼。总名
    庄严佛国土。成就众生。八者。五内摩尼。此有
    十义。一名因陀罗网。体备五珠者。重重无尽
    义。二名锭光颇梨。如颇梨镜。顿现万像故。三
    名圆镜。普现诸法。无分别义。此二镜。二名一
    义。四名满月。清凉解脱义。息烦恼焰故。五名
    烈火。令无遗余义。如劫火故。六名金刚杵。拒
    敌义。破烦恼军故。七名阎浮金。无矿无价义。
    八名无价摩尼。雨宝无量。亦无类义。九名无
    畏印。如持世间大王印。随所至处得无畏故。
    十名大日如来。夺千电烈宿。百千亿十不可
    说日月光明义。又因陀罗网者。约喻说。网主。
    即天主。由宿世十不可说劫。历事供养诸释
    梵王。是故得此果报。以此宝网。庄严天宫殿。
    以化诸天众。悉令知一切善恶业报。诸天众
    见此事已。皆悉不放逸。令勤行精进。乃以此
    网。令类知十无尽重重法界法门。故显其体
    德。备五珠者。如是无尽五珠。五五为部。其
    数无量。何故得如是依报庄严者。由一念中。
    如是以十无尽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五分法
    身等。乃至演说十不可说十无尽法门海。熏
    修自身心故。得如是十无尽依报。所有世界
    海中十不可说诸天众。皆悉流入大日?陈??br> 那果海中。如一念。一切中亦如是。不可穷尽。
    此皆去情思之。是名体德备五珠也。五珠者。
    白珠.赤珠.青珠.黄珠.黑珠。一为本法。摄余
    四珠。如举一为本法。余四随举为本法亦如
    是。又白珠中余四现。及本白影。影。又影现。如
    白珠现。影中。又影现。一切珠亦如是。如是十
    重重。十无尽。不可具说。又诸众生所造作业
    影现。善恶无记现。又无漏圣人所证因果。上
    中下位分。于中皆具现。如天珠中现。一切宫
    殿楼阁。柱楹?o桷现如是。是时诸天。见此事
    已。深起慈悲心。救护心。三业中不作恶心。勤
    行精进。不敢放逸。又此五色珠中。随众生业
    影现。白中。天清净业现。赤中。无记业现。青中。
    饿鬼畜生业现。黄中。人间种种轮转不相舍
    离世善业现。黑中。地狱种种苦业现。乃至十
    方诸佛八相成道。靡不于中重重影现。心等
    五色珠因陀罗网亦如是。于中有业识细相。
    转识中相。现。识?相。目见可贪色时。眼脉走
    黄。黄熏随五摩尼黄色现。是名贪业现五道
    业作。目见可?色时。目脉走青。青熏随色摩
    尼青色现。是名?业现五道业作。目见可善
    可恶不识不知色时。目脉走黑。黑熏随色摩
    尼黑色现。是名痴业现五道业作。纯白色时。
    此诸天业现。表而可知。约实而言。一一业中
    皆具一切。如是重重无尽。即德用自在门。是
    根本因陀罗尼。并是实义。非变化成。此是如
    理智中如量境界也。皆是法性实德。法尔如
    是。十重重藏。十无尽藏。此约圆教法以十数
    显重重。亦以十数显无尽。又此天网能现一
    切影。即是意业。能雨一切宝。即是身业。能出
    一切音声。即是口业。然一切诸法。皆从果海
    中出。然还无不归于果海中。约实而言。至意。
    此中在者。正此果海之文处。此中有三。一德
    用自在。如珠喻。二知根海。三如根五用。如前
    已辩。此知根海一种。能知者。有三种人。一佛。
    二菩萨。声闻。缘觉。三凡夫。云何根海。谓大日
    ?陈?谀侵遣睾!4撕V杏腥?植ā4松先?br> 种人。次第能知。此海本来寂。云何生波浪。
    由忽尔念无明风。起于波浪。云何波相。此无
    明风动智藏海。中生波浪。譬如以铛盛清水。
    初置火边。初时细动。有如粒子。渐大动。有如
    细流。渐大动。有如涌腾。然此自然随风之色。
    或得破种种谷。破诸草木。或滋萌五谷。成熟
    一切果实。若欲起此风时。最初云霞于外显
    现。然后起大风。若此拔草木根栽。及诸五谷。
    海上起黑云。若此破五谷一切果实。不拔草
    木根栽。海上起青云。若此成熟五谷。滋萌一
    切华草。海上起白黄云。若此非善非恶。海上
    起庆色赤云。由此三种能。知若此极细。一船
    师所知。若此中。二船师所知。若此极?相。于
    上现。凡夫所知。如是?陈?谀侵遣睾V小S?br> 三风三波。秘密难知。良以一切众生自心处
    内有八办(普[耳*ㄎ]反即一切众生心腹内有八办为革五藏。其八办相状。一似牛黄也)和合
    成莲华。此莲华中有正遍知海。是名?陈??br> 那智藏。亦名莲华藏庄严世界海。此海有三
    种波者。一业相。二转相。三现相。然此莲华
    藏海。有二种门。一大藏金刚门。二差别金
    刚门。然凡夫华未开发。圣者华已开发。此未
    开发华萼上有九孔。名差别金刚门。此华茎
    上有一大孔。是名大藏金刚门。凡众生业将
    起。从大藏门风起。飘动心海。乃至涌出差别
    门中已。后。眼等五根面上。乃至诸根中周流。
    不知手舞足踏。手擎足扰动。初发微细。是名
    业相。诸佛境界。次渐?涌出差别门。未现面
    貌。是名转相。诸菩萨声闻缘觉境界。后于诸
    根貌面中。显现善恶相极?。是名现相。诸凡
    夫境界。若诸佛现在一刹那中。了知十世九
    世无碍。如一刹那。一切刹那亦尔。是名知
    根海。又若网所张处。谓诸宫殿。若配法者。
    宫殿即是支末因陀罗。无尽。五体德备五珠。
    即是根本因陀罗。若秘密释者。此天主因陀
    罗。乃是一切众生身中实性。往昔由与?陈?br> 遮那如来。俱同一因。及诸释师子。俱同一善根
    故。又此十不可说一切诸天众。此皆谓诸十
    不可说同类。十无量异类。清净缘虑心是也。
    其余一切不可说所现杂染业影。一切皆欲
    界。一切杂染心是也。又云。圆融国土。差别世
    界海等种种境界。不在心外。此有师子臆中。
    五华藏互交?入。十重重十无尽。由逆顺成
    十华藏。犹如因陀罗网互现影故。又云。五华
    藏者。过多不六。减少不四。一切五部。准此可
    知。类八五相。亦复如是。五华藏者。即五色莲。
    一白莲.二赤莲.三青莲.四黄莲.五黑莲.是
    五莲华。皆悉由无生法忍所起。从大悲胎藏
    所生。此华相色。即师子臆中五种色大莲华。
    此即经中所说师子胜相国是也。一约世间
    之五行方处释色相者。一者肺华。三叶。白色。
    似半月。二者心华。赤色。有三角。三者肝华。
    八叶。青色具五色。四者脾华。一叶。黄色。有四
    隅。五者肾华。八叶。黑色。二约五大者。一风。
    黑色。似半月。二火。赤色。三角。三空。青色具
    五。四地。黄色。四方。五水。白色圆。问。何故所
    配初后相违耶。答。肺名金。金者西方白。良由
    肺内有息风。故名风。肾名水。水者北方黑。良
    由有肾为水。能形物体。性不相违也。此五华
    藏。若异体。谓诸华各各差别。若同体。谓住一
    遍应故。诸华中。各皆由一华遍应多华故。各
    多华全为其一华。是故能有多个一华。然彼
    多一华。由本一华应多华故。虽有多一华。然
    彼多一华。与本一华。体无差别故。是故名同
    体。以诸缘起门内有三义故。一不相由义。谓
    具自德故。二相由义。谓差别故。三无碍义。不
    可说故。乃至由此缘起是法界家实德故。普
    贤境界具德自在无障碍故。即是圆满教主
    大日?陈?谀侨缋础R匀缡窃猜?g融广大
    身。于如圆满?融广大莲华藏庄严世界海
    中。摄其余树形等圆满?融广大世界海。以
    如是圆满?融广大十不可说法界海为境界。
    坐如是圆满?融广大莲华藏半月形。摩尼师
    子座。示如是圆满?融广大无尽摄生威仪
    身云。差别业用无边无边。如是重重无尽无
    尽。而如来无来往。无功用。此皆海印三昧中
    炳然显现故。亦法界法尔。故能如是。如摩尼
    雨宝。天鼓出音。虽无功用。所作得成就。如是
    所现虽广大。而论时不过一刹那。论处不出
    一尘。如是一切。皆一刹那所现。如一刹那。一
    切刹那中亦如是。如一尘。一切尘中亦如是
    也。故知是心大海中。有大菩提心。龙无边无
    尽。是心所有一切法无边无尽。故名阎浮提
    中人之力所不能受持。如海云比丘所持性
    起一品。虽须弥山聚笔。四天下尘数四海墨。
    不能书者。良由是心性无尽故。智者不须远
    求矣。问。何故莲唯八叶。答谓三乘果德。体周
    照。而用未周。故云八叶耳。若化。周尘道中。德
    满十方。乃名十叶。今约少分。四摄四无量。故
    名取八也。一叶表一实。五叶表五乘。又心内
    办正八。和合为莲华体。故名八叶。又一切凡
    夫心处。虽未能自了。其内心亦自然而有八
    办。合成莲华形。今但视照此心。令其开敷。即
    是三昧实故。若视此心八叶之华。即得与理
    相应。此八叶者。四方即是表四摄。四隅即表
    如来四智。此华本来无生。即是菩提心。当知
    一切法门。皆是从心而所有也。若解是者。心
    华自然开。能见佛。如云心开意解。即此义也。
    开心者。即入无生门也。又心内有四种摩尼。
    一者月藏。即是声闻人。月者清凉义。由有息
    烦恼焰暑气。故名戒月藏。二者日藏。即缘觉。
    日即慧义。以大利慧。能干十二因缘大河。故
    名慧日藏。三者萎华宝。即菩萨。三藏总持。辩
    才无边。可得佛果宝故。菩萨如愚如朴。凡夫
    不知为知。如新净华。菩萨知为不知。如萎华。
    故名萎华宝。四者宝净。即诸佛是也。摩尼
    宝清净光明成就。故名宝净。此中诸宝。凡夫
    愚痴。不实。实不能知。须试。而后能知实实
    也。譬如有伽陀罗等。四种炭火。投于其中可
    试。以月藏投火中。虽不出。出俱变色。以此当
    知非真宝。又以日藏投火中。火中则变。出
    则归本色。以此当知非宝。又以萎华宝投
    火中。虽不出。出俱不变。假使不变。犹雨宝
    有失。以此当知非胜宝。又以宝净摩尼宝投
    火中。虽不出。出俱不变。又雨宝无尽。初二宝
    为下宝。中一宝为中宝。后一宝为胜宝。如是
    心内四种真摩尼。试实不实。何以得知。有无
    量四魔。以声闻投小叫唤地狱中已。虽不出。
    出俱生疲厌心。以此当知下劣性。又以缘觉
    投大叫唤地狱中已。于其中则生疲厌心。出
    则得本心。又以菩萨投火烧热地狱中。虽不
    出。出俱不变。而恭敬善知识处渐有阙。由是
    当知。虽不变少有失乎。又以佛投阿鼻大地
    狱中。虽不出。出俱不变。亦无怖畏心。亦复
    供养善知识。度诸众生。示现八相而不休息。
    常于诸道中。代一切众生受诸苦恼。无疲厌
    心。譬如轮王宝马。一刹那周行四天下。而复
    于一切时中。一切刹那中。周行尘方不生疲
    厌。又云。一切诸众生从本以来。同一实性
    相。觉时不增。迷时不减。不问凡圣。唯此一
    大日?陈?谀侵?魄尚韵唷<巴?钍辈桓摹?br> 凡夫时善恶无记。种种一切烦恼妄想。所见
    种种一切诸法。国土山河。沙石瓦砾。树木丛
    林。群兽雌雄。卵[谷-禾+卵]强弱。互相食?n。牝牡?H欲。
    窟穴相夺。人间男女。偷盗劫掠。贪财贪色。贪
    名贪利。互相杀夺。乃至已生当生现生。一切
    恶法性相。乃至一切诸善法。已作当作现作。
    乃至璧玉金银。赤白铜铁珠珍珂贝。一切华
    香幡盖。宫殿楼阁。凡一切诸所用物像。皆此
    大日?陈?谀嵌壬?掠谩H?朔ń缟碓啤:?br> 以故。若离此相已外。诸佛以何方便。化度一
    切众生类。是故法界一法。皆诸佛法。然一切
    凡夫违诸差别相。起种种异见。由不知忽尔
    无明。计种种异见。如经中所说。依正论释。但
    是一善巧方便。盘回屈曲。成所依华藏。于一
    一华叶中显十佛。令知。相虽万差。皆是?陈?br> 遮那十身所作。十身差别。机感多端耳。又缘
    起陀罗尼有二。一净缘起。如清渚起波。二染
    缘起。犹浊河鼓浪。清浊虽异。湿性无差。如净
    缘返流圣地之中。染缘随流凡境之内。凡圣
    虽别。一心湛然。此犹约迷悟似分。若直了一
    心。全成性起。无复凡圣之号。曷有清浊之文
    问。所云五根作用。皆称光明宝摩尼王。悉
    能雨宝。凡夫根器。亦如是耶。答。经云。六自
    在王常清净。所以称王。王是自在义。是以眼
    根任运观色。自在无碍。经云。譬如眼光。照了
    前境。其光圆满。得无增爱。又常在现量。本性
    不迁。岂非如王常得自在。所称摩尼者。是雨
    宝义。如云。应眼时。若千日。万像不能逃影质。
    岂非雨宝义。又云。眼门放光。照破山河大地。
    岂非放光义。则玄鉴无遗。幽微洞察。五根随
    用。亦复如是。乃至意根一念千里。无有障碍。
    如云。应意时。绝分别。照烛森罗终不歇。透过
    山河石壁间。要且照时常寂灭。故知六根不
    恶。还同正觉。智者无为。愚人自缚。可谓身
    之宝藏。心之明珠。不说不知。空沈苦海。先圣
    悲愍。意在于斯矣。又所陈法喻。为未信之人。
    此是世间摩尼。况我心之雨宝。如将大海。比
    我心之宏深。且摩尼是质碍之色法。岂同丹
    台无尽之法财。大海是有限之波澜。宁等灵
    源不穷之性水。乃略况于少分。可谓天地悬
    殊。寻万丈而未得毫厘。指百分而才言一二。
    切忌自屈。不肯承当耳。八托事显法生解门
    者。华严经云。百千亿那由他不可说。先住兜
    率宫诸菩萨众。以从超过三界法所生。离诸
    烦恼行所生。周遍无碍心所生。甚深方便法
    所生。无量广大智所生。坚固清净信所增长。
    不思议善根所起。阿僧只善巧变化所成就。
    供养佛心之所现。无作法门之所印。释曰。此
    上并出因也。又云。出过诸天诸供养具。供养
    于佛者。即说多果也。次一因成一果。经云。以
    从波罗蜜。所生一切宝盖。于一切佛境界清
    净。所生一切华帐。无生法忍。所生一切衣。乃
    至解诸法如梦欢喜心。所生佛所住一切宝宫
    殿。既以无生。忍唯生于衣等。故云。一因一
    果。后一因成多果。谓但举无生为因。总生诸
    果故。经云。无着善根。无生善根。所生。一切宝
    莲华云。一切坚固香云。一切无边色华云等。
    随一事即是无尽况一事皆是称性故。皆即
    是无尽法界。但随一义。以名目之。如显可重
    圆明。即名为宝。若云自在。即称为王。若为润
    益。即名云等。故金色世界。即是本性。弥勒楼
    阁。即是法门。胜热婆罗门火聚刀山。即是般
    若。无分别智等。皆其事也。故一一事。即具无
    尽之法。故立具足无尽之德。不出于此。九。
    十世隔法异成门者。以时无别体。依华以立。
    一念该摄。十世融通。所以如见华开。知是芳
    春。茂盛结果。知是朱夏。雕落为秋。收藏为
    冬。皆因于物。知四时也。又一念九世成十世
    者。九约于义。一约实体。体用相融故。常九常
    一无有障碍。体用相夺。离九一相。故同果
    海。令时融通。无碍自在。略有四重。一相泯
    俱尽。二相与两存。三相随互摄。四相是互
    即。初中以本从末。唯事而无理。以末归本。
    唯理而无事。二中全事之理。非事。故一相
    无时。全理之事。非理。故九世不乱。三中由随
    事之理故。令一时能容一切时。由随理之事。
    故。令一切时随理入一时中。多一反上。互
    入可知。四中由即理之事故。令一时即一切
    时。由即事之理故。令一切时即一时故。唯
    理。无物可相即入。唯事。相碍不可即入。要以
    事理相从无碍。方有即入。思之可见。又如
    善财一生能办多劫之行者。如?衬肯扇酥?br> 手。既善友力。瞬息之间。或有佛所。见经不
    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劫修行不倦。何得
    一生不经多劫。仙人之力。长短自在故。如世
    王质。遇仙人?。令斧柯烂。三岁尚谓食顷。既
    能以长为短。亦能以短为长。如周穆随于幻
    人。虽经多年。实唯瞬息。故知世法佛法。俱不
    可思议。世法尚不可量。何况佛法。不应以长
    短之时。广狭之处。定其旨也。十主伴圆明具
    德者。华严现相品云。眉间出胜音菩萨。与
    无量诸眷属俱出。即人眷属。佛放眉间。光
    明。无量百千亿光明以为眷属。即光明眷属。
    又法界修多罗。以佛刹微尘数修多罗。而为
    眷属。即法眷属。故随一一皆有眷属。若以
    余经望。但为眷属。不为主伴。今言眷属者。
    约当经中事。以为眷属。眷属即伴。故证主伴。
    此华事十玄。例于余事。举华既尔。一尘等事
    亦然。华上十门。唯约事说。谓华事上一切事。
    同时具足事。广狭无碍事。一多事。乃至主伴
    事。此事华既带同时十义。又具余教义等十
    门。谓事上有教义。同时具足教义。广狭教
    义。一多乃至主伴教义。又教义至感应。各有
    同时等。为百门。以事所依。例余所依。谓事法
    既有百门。二教义为百门。乃至感应具百门。
    故有千门。如教义等有此千门。以所依例能
    依门。亦成千门。谓前以所依体事为首。今以
    能依玄门为首。谓同时门中。具同时教义。同
    时事理。同时境智。乃至同时感应。故有十门。
    同时门中。具广狭等。其广狭等。有广狭教义
    等。故成百门。二广狭具百。例同时门。三相入
    门具百。四相即门具百。乃至第十主伴门具
    百。故成千门。然其后千不异前千。但互举为
    首。而成异耳。若重重取之。至于无尽者。结成
    无尽。言重重取者。谓如初一门中具十。十中
    取一。此一亦须具十具百。具千。以不相离故。
    如一既尔。千门各十亦然。则具十千。十千
    之中随取其一亦具十千。如一千钱共为缘
    起。一钱为首。则具一千钱。余亦如是。则有
    千千。千千之中随取其一。亦具千千。故至无
    尽。又重重者。一事之中亦有多境。一智之中
    复有多智等。更相涉入。亦无尽也。以是具德
    无尽法门。唯普眼境界。上智能入。故当勤修。
    必成大益。问。如何是十玄门安立所以
    答。本是一心真如妙性。无尽之理。因体用卷
    舒。性相即入。理事包遍。缘性依持。义分多种。
    略即六相。广乃十玄。乃是诸佛菩萨德相业
    用。一行一法。皆具十玄。悉入宗镜之中。一心
    无尽之旨。如华严演义云。一同时具足相应
    门。以是总故。贯于九门之初。二广狭门。别中
    先辩此者。是别门之由。由上事理无碍中事
    理相遍。故生下诸门。且约事如理遍故广。不
    坏事相故狭。故为事事无碍之始。三由广狭
    无碍。所遍有多。以己望多。故有一多相容。相
    容则二体俱存。但力用交彻耳。四由此容彼。
    彼便即此。由此遍彼。此便即彼等。故有相即
    门。五由互相摄。则互有隐显。谓摄他他所见。
    故。有相入门。摄他他无体故。有相即门。摄他
    他虽存而不可见故。有隐显门。以为门别故。
    故此三门。皆由相摄而有。相入则如二镜互
    照。相即则如波水相收。隐显则如片月相映。
    六由此摄他。一切齐摄。彼摄亦然故。有微细
    相容。七由互摄重重故。有帝网无尽。八由
    既如帝网。随一即是一切无尽故。有托事显
    法。九由上八皆是所依。所依之法既融。次
    辩能依。能依之时亦尔。十由法法皆然故。随
    举其一。则便为主。连带缘起。便有伴生门。
    又刊定记。分德相业用。各有十玄。德相十玄
    者。一同时具足相应德。二相即德。三相在德。
    四隐显德。五主伴德。六同体成即德。七具足
    无尽德。八纯杂德。九微细德。十因陀罗网德。
    二业用十玄者。一同时具足相应用。二相即
    用。三相在用。四相入用。五相作用。六纯杂
    用。七隐显用。八主伴用。九微细用。十因陀罗
    网用。故知无有一法。不具无边性德真如妙
    用矣。是以此重玄门。名言路绝。随智所演。以
    广见闻。唯证方知。非情所解。若亲证时。悉是
    现量之境。处处入法界。念念见遮那。若但随
    文义所解。只是阴识依通。当逆顺境时。还成
    滞碍。遇差别问处。皆堕疑情。如盐官和尚。勘
    讲华严大师云。华严经有几种法界。对云。略
    而言之。有十种法界。广而言之。重重无尽。师
    竖起拂子云。是第几种法界。当时低头拟只
    对。次师诃云。思而知。虑而解。是鬼家活计。日
    下孤灯。果然失照。出去。问。诸总持陀罗尼
    门。差别句义。数若恒沙。云何但于一心。悉皆
    开演。答离心无说。离说无心。舒则恒沙法
    门。卷则一心妙旨。微尘经卷。尽大千而未展
    全文。普眼法门。竭大海。而不书一偈。如忉利
    天鼓。演莫测之真诠。雷音宝林。说无生之妙
    偈。安养国内。水鸟皆谈苦空。华藏海中。云台
    尽敷圆旨。所以华严经云。譬如诸天有大法
    鼓。名为觉悟。若诸天子行放逸时。于虚空中。
    出声告言。汝等当知。一切欲乐。皆悉无常。虚
    妄颠倒。须臾变坏。但诳愚夫。令其恋着。汝莫
    放逸。若放逸者。堕诸恶趣。后悔无及。放逸诸
    天。闻此音已。生大忧怖。舍自宫中所有欲乐。
    诣天王所求法行道。佛子。彼天鼓音无主无
    作。无起无灭。而能利益无量众生。阿弥陀经
    云。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
    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
    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
    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
    众生。闻如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斯则
    皆是顿悟。自心。更无余法。此一心法界。是诸
    经通体故。如来所说十二分教。亲从大悲。心
    中之所流出。大悲心从后得智。后得智从根
    本智。根本智从清净法界流出。即是本原。更
    无所从。无有法。离于法界而有。此一心门。是
    一字中王。亦名一语。亦名一句。思益经云。如
    佛所说。汝等集会。当行二事。若圣说法。若圣
    默然。何谓说法。何谓默然。答言。若说法。不
    违佛。不违法。不违僧。是名说法。若知法即是
    佛。离相即是法。无为即是僧。是名圣默然。又
    善男子。因四念处而有所说。名圣说法。于一
    切法无所忆念。名圣默然。斯正说时心契法
    理。即不说耳。明非缄口名不说也。如入佛境
    界经云。佛言。文殊师利。诸佛如来。无有。人见。
    无有人闻。无有人现在供养。无有人未来供
    养。文殊师利。诸佛如来。不说诸法一。不说诸
    法多。文殊师利。诸佛如来。不证菩提。诸佛如
    来。不依一法得名。亦非多法得名。文殊师利。
    诸佛如来。不见诸法。不闻诸法。不念诸法。不
    知诸法。不觉诸法。文殊师利。诸佛如来。不
    说一法。不示诸法。璎珞经云。以一句偈。训诲
    八万四千国邑。大集经偈云。无量智者佛
    真子。数如十方微尘等。于无量劫谘问佛。不
    尽如来一字义。又云。能以一字入一切法。为
    众生说。是名般若波罗蜜无涯际。总持经云。
    是般若波罗蜜一语。能答万亿之心。首楞严
    三昧经云。文殊言。若人得闻一句之法。即解
    其中千万句义。百千万劫敷演解说。智慧辩
    才不可穷尽。是名多闻。大涅??经云。若见如
    来常不说法。是名具足多闻。又云。宁愿少闻
    多解义理。不愿多闻于义不了。即是入此宗
    镜。一解千从。虽广引文。只证此义。上根一
    览已断纤疑。中下再披方能具信。对根故尔。
    非法合然。所以胜天王般若经云。佛复告善
    思惟菩萨言。贤德天子。已于过去无量百千
    亿劫修习陀罗尼门。穷劫说法。亦无终尽。善
    思惟菩萨白佛言。世尊。何等陀罗尼。佛言。
    善男子。名众法不入陀罗尼。善男子。此陀罗
    尼过诸文字。言不能入。心不能量。内外众法
    皆不可得。善男子。无有少法能入此者。故名
    众法不入陀罗尼。何以故。此法平等。无有高
    下。亦无出入。无一文字从外来入。亦无一
    字从此法出。又无一字住此法中。亦无文字
    共相见者。亦不分别法与非法。是诸文字。说
    亦不减。不说无增。从本以来。无起造者。无
    坏灭者。善男子。如文字。心亦如是。如心。一切
    法亦如是。何以故。法离言语。亦离思量。本无
    生灭。故无出入。是名众法不入陀罗尼。若能
    通达此法门者。辩才无尽。何以故。通达不断
    无尽法故。善男子。能入虚空者。则能入此
    陀罗尼门。华严出现品云。佛子。菩萨摩诃
    萨。应知如来音声遍至。普遍无量诸音声故。
    应知如来音声。随其心乐。皆令欢喜。说法明
    了故。应知如来音声。随其信解。皆令欢喜。心
    得清凉故。应知如来音声。化不失时。所应闻
    者无不闻故。应知如来音声无生灭。如呼响
    故。应知如来音声无主。修习一切业所起故。
    应知如来音声甚深。难可度量故。应知如来
    音声无邪曲。法界所生故。应知如来音声无
    断绝。普入法界故。应知如来音声无变易。
    至于究竟故。佛子。菩萨摩诃萨。应知。如来
    音声。非量非无量。非主非无主。非示非无
    示。疏释云。收上十声。要不出三。约相则广无
    量。约体则无主宰。约用则有显示。今并双
    非。以显中道。谓莫穷其边。故非量。随机随时。
    有闻不闻。故非无量。多缘集。故非有主。纯一
    法界生故。非无主。当体无生。故无能示。巧
    显义理。故非无示。更以四句。明体用无碍。谓
    一以用从体。由体无不在故。能令上十类声。
    皆遍一切。非唯遍声。亦遍一切时处众生如
    来。法界等。虽复于色等皆遍。恒不杂乱。若
    不等遍。则音非圆。若由等遍失其音曲。则圆
    非音。今不坏曲而等遍。不动遍而差韵。方
    成圆音。二以体从用。其一一音皆具含真性。
    三用即体故。上十类声皆不可得。唯第一义
    永离所执故。法螺恒震。妙音常寂。名寂静音。
    如空谷响。有而即虚。若不即虚。非但失于一
    音。亦不得圆融自在。四体即用故。寂而恒宣。
    若天鼓无心而应一切。长风随窍。万吹不同。
    若不遍同。非。但失于能圆。亦非真一。故经云。
    一切众生种种语言。皆悉不离如来法轮。何
    以故。言音实相。即法轮故。是以众生言音。皆
    不出虚空性。以性无不在。则法轮遍一切处。
    无有间断。止观云。观心摄一切教者。?称?br> 沙论云。心能为一切法作名。若无心。则无一
    切名字。当知世出世名字。悉从心起。若观
    心僻越。顺无明流。则有一切诸恶教起。所谓
    僧?椅朗馈>攀?逯中凹?躺?R嘤兄钌平?br> 起。五行六甲。阴阳八卦。五经子史。世智无道
    名教。皆从心起。云何出世名教。皆从心起。宝
    性论云。有一大经卷。如三千大千世界大。记
    大千界事。如中。如小。四天下三界等大者。
    皆记其事。在一微尘中。一尘既然。一切尘
    亦尔。一人出世。以净天眼。见此大经卷。而作
    是念。云何大经在微尘内。而不饶益一切众
    生。即以方便。破出此经。以益于他。如来无
    碍智慧经卷。具在众生身中。颠倒覆之。不信
    不见。佛教众生修八圣道。破一切虚妄。见已
    智慧与如来等。此约微尘附有为喻。又约空
    为喻者。发菩提心论云。譬如有人。见佛法灭。
    以如来十二部经。仰书虚空。宛然具足。一切
    众生。无有知者。久久之后。更有一人。游行于
    空。见经咄嗟。云何众生不知不见。即便写取。
    示导众生。云何写经。谓令众生修八正道。破
    虚空等。修有多种。若观心因缘生灭无常。修
    八正道者。即写三藏之经。若观心因缘即空。
    修八圣道。即写通教之经。若观心分别校计
    有无量种。凡夫二乘所不能测。法眼菩萨乃
    能见之。是修无量八正道。即写别教之经。若
    观心即是佛性。圆修八正道。即写中道之经。
    明一切法悉出心中。心即大乘。心即佛性。自
    见已智慧与如来等。又观心即假即中者。即
    摄华严之经。若观心因缘生法生灭者。即摄
    三藏四阿含教如乳之经。若观心即空者。即
    摄共般若如酪之经。若其观心因缘生法。即
    空即假即中者。即摄方等生酥之经。若但用
    即空即假即中者。即摄大品熟酥之经。若用
    即中观心者。即摄法华开佛知见大事正直
    醍醐之经。若用四句相即观心。即有涅??同
    见佛性醍醐之经。又若观因缘。又观因缘即
    是佛性。佛性即是如来。是名乳中杀人。若
    观析空。又观析空即是佛性。佛性即是如来。
    是名酪中杀人。若观即空。又观即空即是佛
    性。是名生酥杀人。若观假名。又观假名即
    是佛性。是为熟酥杀人。若观即中。又观即
    中即是佛性。是名醍醐杀人。今通言杀人者。
    取二死已断。三道清净。名为杀人。是名止观
    摄不定教。又心摄诸教有二。一者。一切众生
    心中。具足一切法门。如来明审照其心法。按
    彼心说。无量教法从心而出。二者。如来往昔
    曾作观心。偏圆具足。依此心观为众生说。教
    化弟子。令学如来破尘出卷。仰写空经。故有
    一切经教。一心止观摄尽。华严经颂云。若
    欲三千大千界。教化一切诸群生。如云广布
    无不及。随其根欲悉令喜。毛端佛众无有数。
    众生心乐亦无极。悉应其心与法门。一切法
    界皆如是。华严演义云。至圣垂诰。镜一心
    之玄极。大士弘阐。烛微言之幽致。虽忘怀于
    诠旨之域。而浩汗于文义之海。盖欲寄象系
    之迹。穷无尽之趣矣。故知非言无以立其文。
    非文无以广其义。非义无以穷其玄。夫得其
    玄者。则宗镜无尽之旨矣。旨既无尽。不说不
    知。今为未知者言。不为已知者说。脱或诸宗
    异执。见解差殊。或空有相非。大小各诤。斯
    乃不穷理本。强说异同。入宗镜中。胜负但息。
    如析金枝段段俱金。犹截琼枝。寸寸是宝
    问。信入此法。还有退者不。答。信有二种。一。
    若正信坚固。谛了无疑。理观分明。乘戒兼急。
    如此则一生可办。谁论退耶。二若依通之信。
    观力?浮。习重境强遇缘即退。如华严论云。
    如涅??经。闻常住二字。尚七世不堕地狱。如
    华严经云。设闻如来名。及所说法。不生信解。
    亦能成种。必得解脱。至成佛故。何故经言
    第六住心。及从凡夫信位。犹言有退。此意若
    为和会。解云。十信之中胜解未成。未得谓得。
    便生?x慢。不近善友。不敬贤良。为慢怠故。久
    处人天。恶业便起。能成就大地狱业。若一信
    不慢。常求胜友。即无此失。若权教中第六住
    心。可有退位。实教中为稽滞者。责令进修。如
    舍利弗。是示现声闻。非实声闻。所作方便。
    皆度众生使令进策。如权教中第六住心。可
    说实退。何以故。为权教中地前三贤。总未见
    道。所修作业。皆是有为。所有无明。皆是折伏。
    功不强者。便生退还。若折伏有力。亦不退失。
    如蛇有毒。为咒力故。毒不能起。但于佛法中
    种于信心。谦下无慢。敬顺贤良。于诸恶人。心
    常慈忍。于诸胜己者。谘受未闻。所闻胜法。奉
    行无妄。所有虚妄。依教蠲除。于三菩提道。常
    勤不息。夫为人生之法。法合如然。但不长
    恶而生。何须虑退。华严疏云。深心信解常
    清净者。信烦恼即菩提。方为常净。由称本
    性而发菩提心。本来是佛。更无所进。如在虚
    空。退至何所

    宗镜录卷第二十八

           丁未岁分司大藏都监开板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