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诸宗部五 >
  • 宗镜录卷第十六

    夫即心成佛者。为即真心。为即妄心。答。唯
    即真心。悟心真故。成大觉义。故称为佛。问。若
    即真心。有何胜义。若即妄心。成何过咎。答。毕
    竟空门。理无?迹。分别之道。事有开遮。妄心
    者。从能所生。因分别起。发浮根之暂用。成对
    境之妄知。若离前尘。此心无体。因境起照。境
    灭照亡。随念生尘。念空尘谢。若将此影事而
    为佛身。既为虚妄之因。只成断灭之果。真心
    者。湛然寂照。非从境生。含虚任缘。未尝作意。
    明明不昧。了了常知。舒之无踪。卷之无迹。
    如澄潭莹野。明镜悬空。万像森罗。豁然虚鉴。
    不出不入。非有非无。斯则千圣冥归。万灵交
    会。信之者。彻大道之原底。体之者。成常住之
    法身。祖佛同指此心而成于佛。亦名天真佛。
    法身佛。性佛。如如佛。亦非离妄。妄无体故。亦
    非即真。真非即故。真妄名尽。即离情消。妙圆
    觉心。方能显现。又以本具故。方能开示。故云
    如来正觉心。与众生分别心。契同无二。为开
    示悟入之方便。是以若众生心与诸佛心各
    异。如何说开。只为契同。方垂方便。如藏中无
    宝。徒劳掘凿。只为有宝。不废人功。但发信心。
    终当见性。故云我为汝保任此事。终不虚也。
    所以云。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六
    般神用空不空。一颗圆光色非色。如是的指。
    何用别求耶。故心丹诀云。茫茫天下虚寻觅。
    未肯回头自相识。信师行到无为乡。始觉从
    来枉施力。所以华严论云。以无明住地烦恼。
    便为一切诸佛不动智。一切众生。皆自有之。
    只为智体。无性无依。不能自了。会缘方了。故
    知一切众生。皆是佛智。不得了缘。无由觉悟。
    了即成佛。如大品经云。有菩萨初发心。即坐
    道场为如佛。所以庞居士偈云。心若如。神自
    虚。不服药。病自除。白莲华。如意珠。无劳觅。
    莫驱驱。智者观财色。了了如幻虚。衣食支身
    命。相劝学如如。时至移庵去。无物可盈余。又
    古人云。一丸疗万病。不假药方多。问。若即
    真心成佛。妄觉堕凡。则妄念违宗。真心顺觉。
    斯乃真妄有二体用分离。如何会通圆融一旨
    答。真妄无性。常契一原。岂有二心而互相
    即。以性净无染。妄不可得。如幻刀不能斫石。
    苦雾不能染空。为不了一心之人。所以说即
    如台教问云。无明即法性。无复无明。与谁相
    即。答。如为不识冰人。指水是冰指冰是水。但
    有名字。宁复有二物相即耶。是知时节有异。
    融结随缘。湿性常在。未曾变动。乃至即凡即
    圣。亦复如是。凡圣但名。一体无异。故先德释
    华严经云。一世界。尽法界亦如是者。知一眼
    如。一切眼如皆然。举譬。如一人身有手足。一
    切人皆有手足。是以不了此一心。皆成二见。
    若凡夫执着此心。造轮回业。二乘厌弃此心
    求灰断果。又凡夫无眼。将菩提智照。成烦恼
    火烧。如大富盲儿。坐宝藏中。举动?碍。为宝
    所伤。二乘将如来四德秘藏。为无常五阴。谓
    是贼虎龙蛇。怕怖驰走。缚脱虽殊。取舍俱失。
    若谛了通达之者。不起不灭。无得无生。了此
    妄心念念无体。从何起执。念念自离。不须断
    灭。尚不得一。何况二乎。故知诸法顺如。证圆
    成。而情无理有。群情违旨。执遍计。而情有理
    无。顺常在违。一道而何曾失体。情不乖理。千
    途而未暂分岐。洞之而情理绝名。了之而顺
    违无地。是以法法尽合无言之道。念念皆归
    无得之宗。天真自然。非于造作。如无言菩萨
    经云。尔时舍利弗。谓无言菩萨曰。汝族姓子。
    不能语言。云何欲问如来义乎。无言曰。一切
    诸法。悉无文字。亦无言词。所以者何。一切众
    生。皆悉自然。无诸言教。及众想念。所以若约
    事备陈。则凡圣无差而差。若就理融即。则生
    佛差而不差。是以差与不差。俱不离真如之
    体。如华严演义云。无差之差者。是圆融上之
    行布也。差之无差者。是行布上之圆融也。如
    揽别成总。非离别外而有此总。如是融摄。无
    法不归。则三乘非三。五性非五。如是妙解。方
    被宗镜之光。离此见生。悉乖不二之旨。问。
    若一切众生。即心是佛者。则诸佛何假三只
    百劫。积功累德方成。答。为复学一乘实法。
    为复趣五性权机。此论自证法门。非述化仪
    方便。且楞伽经说有四佛。一化佛。二报生佛。
    三如如佛。四智慧佛。随机赴感。名之为化。酬
    其往因。名之为报。本觉显照。名为智慧。理体
    无二。故曰如如。华严经明十种佛。所谓于安
    住世间成正觉佛。无着见。愿佛。出生见。业报
    佛。深信见。住持佛。随顺见。涅??佛。深入见。法
    界佛。普至见。心佛。安住见。三昧佛。无量无依
    见。本性佛。明了见。随乐佛。普授见。又佛总具
    十身。一众生身。二国土身。三业报身。四声闻
    身。五缘觉身。六菩萨身。七如来身。八智身。
    九法身。十虚空身。若别依五教。随教不定。一
    小乘教。有二身佛。一生身。二法身。二大乘初
    教。有三身佛。一法身。二应身。三化身。三终教。
    有四身佛。一理性身。二法身。三报身。四应化
    身。四顿教。唯一佛身。一实性佛。五一乘圆教。
    有十身佛。又约性成佛。五教差别不同。小乘
    唯悉达一人为佛性。初教半成半不成。以有
    性无性分故为佛。终教凡有心者。当得作佛。
    除草木等。顿教无佛无性。离言说相为佛。圆
    教无所不有佛性。以三种世间皆是为佛。若
    三种世间。皆是为佛者。则内外心境。无非佛
    矣。又约心成佛。小乘以善心修所得为佛。初
    教心性为佛。终教以心相性泯为佛。顿教心
    本不生为佛。圆教以心无碍无尽为佛。又天
    台明四教佛。一藏教佛。二通教佛。三别教佛。
    四圆教佛。若以如如佛。心佛。本性佛。谁人不
    具。若以国土身。法身。虚空身。何法不圆。则处
    处而皆是宝坊。丘陵谁立。念念而咸成正觉。
    妄想何分。如盲者不睹光明。非朝阳夕魄之
    过咎。似小果不闻圆顿。岂佛心妙旨之亲
    疏。但以法弱由于根微。道广在乎量大。浅机
    自感。妙有证作无常。薄福所宜。珍宝化为瓦
    砾。空迷己眼。错认他身。分实际以千差。致化
    仪之百变。如大方等无想经云。尔时佛告大
    云密藏菩萨言。善男子。汝今当燃大智慧灯。
    破诸众生。狂愚黑?。若言如来。真实出生输
    头檀舍。出家学道。修习苦行。坏魔兵众。坐于
    道场。成菩提道。当知是人。即是谤佛。宁当断
    首。拔出其舌。终不出此虚妄之言。何以故。非
    是善解如来秘密语故。又大涅??经云。若言
    释迦如来。从兜率天。降神母胎。乃至八相成
    道。此是声闻曲见。故云为劣解众生。母胎出
    现。是以入此宗镜。出语无过。举念皆真。若未
    到斯门。说是成非。摄心犹错。如圆觉经云。动
    念之与息念。皆归迷闷。信心铭云。不识玄旨。
    徒劳念净融大师云。悟此宗人。道佛不是亦
    得。若未信者。设念佛亦成妄语。故知不达宗
    镜。凡有见解。尽成谤佛谤法谤僧。任万虑千
    思。未有相应之日。才了此旨。自然一念无差。
    所以华严论云。从初发心十住之首。以三昧
    力。顿印三界。三世一际。诸法一味。解脱涅??。
    常寂灭味。更无始终。因果一际。诸性一性。诸
    智一智。诸相一相。诸行一行。三世一念。一念
    三世。乃至十世。如是等法。自在无碍。此经法
    门。无始无终。名为常转法轮。是故此经教门。
    依本安立。以备大根。依本一际。不立始终。为
    非虚妄见故。入一总得余。为法界一际故。不
    同权学。见未尽故。入余总得一。为法界体无
    碍故。如圆珠无方。如明镜顿照。如虚空无隔。
    如响无依。如影不碍。如化人所生。此法门者。
    是该括始终一际。圆满无碍。无成无坏。无出
    无没。常转法轮。若人了得此法门者。佛智。自
    然智。无师智。之所现前。为此法无出没故。还
    以自然无出没智。而自能得之。非情系思量
    之所能。得也。一切权教法门。总在其中。一时
    而说。为诸权教。不出法界。无三世故。各依自
    见。无量差殊。此一乘教。是始成正觉时说。若
    依情。是最初成佛时说。若依智。无始终说。故
    知成佛说法。不离一念。如华严经中。?衬肯?br> 人。执善财手。即时善财。自见其身。往十方十
    佛刹微尘数世界中。到十佛刹微尘数诸佛
    所。见彼佛刹。及其众会。诸佛相好。种种庄严。
    乃至或经。百千亿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
    劫。乃至时彼仙人。放善财手。善财童子。即自
    见身。还在本处。是知不动本位之地。而身遍
    十方。未离一念之中。而时经亿劫。本位不动。
    远近之刹历然。一念靡移。延促之时宛尔。不
    依宗镜。何以消文。万法冥归。终无别旨。问。
    无性理同。一时成佛者。云何三乘等人。见佛
    有其差别。答。随心感现。影像不同。自业差
    殊。非佛有异。观一水而俄分四等。皆自见殊。
    共宝器而饭色不同。非他业变。则全心是佛。
    全佛是心。即真如心。是法身佛。且法身无相。
    真性无形。形相尚无。云何差别。皆是自识。照
    影不同。如五百婆罗门。见灰身而起信。劬师
    罗长者。睹三尺而发心。无边身菩萨。穷上界
    而有余。住小圣之凡夫。观丈六而无尽。如观
    佛三昧经云。佛白父王。及敕阿难。吾今为汝。
    悉现具足身相。说是语已。佛从座起。令众俱
    起。令观如来。从顶顺观。至足轮相。复从足相。
    逆观至顶。一一身分。分明了了。如人执镜。自
    见面像。若生垢恶不善心者。若有能毁佛禁
    戒者。见像纯黑。犹如灰人。五百释子。但见灰
    人。有千比丘。见赤土色。优婆塞十六人。见黑
    象脚色。优婆夷二十四人。见如聚墨。比丘尼。
    见如白银。优婆塞。优婆夷。有见如蓝染青色。
    四众悲泪。释子拔发碎身。自述所见。乃至佛
    各为说。过去宿因。致兹异色。故识论云。境随
    业识转。是故说唯心。又密迹经云。一切天人
    见佛色量。或如黄金白银。诸杂宝等。乃至或
    见丈六。或见一里。或见十里。乃至百亿。无量
    无边。遍虚空中。是则名为如来身密。故知随
    见不同。迹分多种。不唯见佛。观法亦然。随智
    浅深。法成高下。如大涅??经云。十二因缘。下
    智观故。得声闻菩提。中智观故。得缘觉菩提。
    上智观故。得菩萨菩提。上上智观故。得佛菩
    提。乃至八相成道。不出刹那际三昧门。随众
    生见闻。自分时分。故先德云。是故如来。于一
    念中。八相成道。不出刹那际者。以降生时。即
    是成道时。即是度人时。即是入灭时。何以故。
    以一切法。同时俱成故。一成一切成。华严经
    云。不离觉树。而升。释天者。疏释云。佛得菩
    提。智无不周。体无不在。无依无住。无去无来。
    然以自在即体之应。应随体遍。缘感前后。有
    住有升。阎浮有感。见在道树。天宫有感。见升
    天上。非移觉树之佛。而升天宫。故云不离觉
    树。而升释殿。法慧偈云。佛子汝应观。如来自
    在力。一切阎浮提。皆言佛在中。此不离也。
    我等今见佛。住于须弥顶。此而升也。又古师。
    释有十义。一约处相入门。以一处中。有一切
    处故。是此天宫等。本在树下。故不须起。然是
    彼用。故说升也。二亦约相入门。以一处。入一
    切处故。树遍天中。亦不须起。欲用天宫。表法
    升进。故云升也。三由一切即一故。天在树下。
    四由一即一切故。树在天上。不起等准前。五。
    约佛身。谓此树下身。即满法界。遍一切处。则
    本来在彼。不待起也。机熟令见。故云升也。是
    故如来。以法界身。常在此。即是在彼。六约佛
    自在不思议解脱。谓坐即是行住等。在此即
    在彼。皆非下位测量故也。七约缘起相由门。
    八约法性融通门。九约表示显法门。十约成
    法界大会门。不思议经云。以一切佛。一切诸
    法。平等平等。皆同一理。如阳焰等。一切众生。
    及诸如来一切佛土。皆不离想。乃至若我分
    别。佛即现前。若无分别。都无所见。想能作佛。
    离想无有。如是三界。一切诸法。皆不离心。普
    贤观经云。尔时行者。闻普贤说。深解义趣。忆
    持不忘。日日如是。其心渐利。普贤菩萨。教其
    忆念十方诸佛。随普贤教。正心正意。渐以心
    眼。见东方佛。身黄金色。端严微妙。见一佛已。
    复见一佛。如是渐渐遍见东方一切诸佛。心
    想利故。遍见十方一切诸佛。无量寿经云。诸
    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
    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具三十二相。八十随
    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
    心想生。此无量寿经。为中下之机。作十六观
    想。令韦提夫人等。暂现佛身。恐生外解。故有
    此说。是心是佛之文。令生实见。华严出现品
    云。佛子。譬如大海。其水潜流四天下地。及八
    十亿诸小洲中。有穿凿者。无不得水。而彼大
    海。不作分别。我出于水。佛智海水。亦复如是。
    流入一切众生心中。若诸众生观察境界。修
    习法门。则得智慧清净明了。而如来智。平等
    无二无有分别。但随众生心行异故。所得智
    慧各各不同。佛子。是为如来心相。又问明品
    颂云。譬如水一味。因器有差别。佛福田亦然。
    众生心故异。又颂云。譬如净明镜。随色而现
    像。佛福田如是。随心获众报。起信论云。复次
    真如用者。谓一切诸佛。在因地时。发大慈悲。
    修行诸度四摄等行。观物同己普皆救脱。尽
    未来际。不限劫数。如实了知自他平等。而亦
    不取众生之相。以如是大方便智。灭无始无
    明。证本法身。任运起于不思议业。种种自在。
    差别作用。周遍法界真如等。而亦无有用相
    可得。何以故。一切如来。唯是法身。第一义谛。
    无有世谛。境界作用。但随众生见闻等故。而
    有种种作用不同。此用有二。一依分别事识。
    谓凡夫二乘心所见者。是名化身。此人不知
    转识影现。见从外来。取色分限。然佛化身。无
    有限量。二依业识。谓诸菩萨从初发心。乃至
    菩萨究竟地。心所见者。名受用身。身有无量
    色。色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所住依果。亦其
    无量功德庄严。随所应见。无量无边。无际无
    断。非于心外。如是而见。此诸功德。皆因波罗
    蜜等。无漏行熏。及不思议熏之所成就。具无
    边喜乐功德相故。亦名报身。又凡夫等所见。
    是其?用。随六趣异。种种差别。无有无边功
    德乐相。名为化身。初行菩萨。见中品用。以深
    信真如故。得少分见。知如来身。无去无来。无
    有断绝。唯心影现。不离真如。然此菩萨犹未
    能离微细分别。以未入法身位故。净心菩萨。
    见微细用。如是转胜。乃至菩萨究竟地中。见
    之方尽。此微细用。是受用身。以有业识。见受
    用身。若离业识。则无可见。一切如来。皆是法
    身。无有彼此差别色相。互相见。故古释云。依
    分别事识。谓凡夫二乘心所见者。是名化身
    者。凡夫二乘。未知唯识。计有外尘。即是分别
    事识义。今见佛身。亦谓心外。顺彼事识分别
    计度。迷于唯心。故言从外来。不达即色是心。
    无有分剂。故云取色分剂不能尽知。问。佛身
    何故唯众生真心。与诸佛体平等无二。答。但
    众生迷于自理。起诸妄念。是时真如。但显染
    相。以本觉内熏妄心。故有厌求。有厌求故。真
    用即显。厌求劣故。相用即?。厌求渐增。用亦
    微细。如是渐渐。乃至心原。无明既尽。厌求都
    息。始觉同本。用还归体。平等平等。无二无别。
    未至心原已还。用于识中。随根显现。故云识
    中现也。问。若据此义。用从真起。何说言转识
    现耶。答。转识即是赖耶中转相。依此转相。方
    起现识。现诸境界。此识即是真妄和合。问。若
    据此义。乃是众生自心中真如之用。云何说
    云佛报化也。答。众生真心。则诸佛体无差别。
    若随流生死。即妄有功能。妄虽有功。离真不
    立。若返流出缠。真有功能。真虽有功。离妄不
    显。就缘起和合中说其用耳。既从法身。起报
    化用。何得不是众生真心耶。以真心是法家
    之身。凡圣同共一法身故。经云。心造诸如来。
    所以即心是佛故。问。若真心即佛者。何故云
    从波罗蜜等因缘生。答。此约本觉随染义说。
    然其始觉。觉至心原。平等一际。有何差别。又
    即以诸佛悲智为增上。缘众生机感。种子为
    因。托佛本质上。自心变影像。故云在自识中
    现。法界品。弥伽长者。彻见十方佛海。显此定
    者。唯心之观。知众生界。无量无边。皆心现故。
    明随心念佛。诸佛现前。以唯心观。遍该万法。
    今约上中下根。随自心观。见佛不同。有其四
    等。一凡夫。由带过去六道恶业习气不尽。或
    见佛是树神。天神。黑脚象。三尺等身。二小乘。
    由带业生灭之见。见佛是金枪马麦。打身出
    血。俱非乐相。三大乘。初终顿等。三教菩萨。由
    是唯识观。佛乃是赖耶识中。转识所现之相。
    故。见此佛身。唯是心现。不离真如。无有分剂。
    遍一切处。随众生根。自然显现。此是乐相。四。
    一乘圆教菩萨。以法界圆明之智。依正该摄理
    事人法。以此之智。感见十身理事无碍。又三
    世融通一切。是故佛身不离十方道树。常诣
    六天。智乃遍观一切。恒无作念。十四科法身
    义云。经明法身者。迹指丈六同人身是聚义。
    而无非法。故有法身之称。寻经之旨。以如来
    照体虚存为身。累尽为法。乃是所以真法身
    也。然即以善感应。应即随类成异。但于见者
    是有。佛常无身故。经云。如来之身。是幻化身
    问。佛必无身者。云何以解感丈六耶。答。众生
    以未足之善。仰感如来至足之地。道足即能
    应化无方。未足故唯见其所见法。不达即身
    是虚幻也。问。夫感应之道。皆由情彻冥契。故
    致事效于当时。内外理应是同。如妇人诣情
    幽冥。城为之崩。孝至而石开。此即事随心变。
    云何以善感丈六。而云是虚幻身耶。答。城崩
    石开。此由情感于物。物实故崩开。非虚。解感
    法身。法身非有。但信解为惑所壅隔。故见丈
    六为实。岂非人自见所感耶。问。丈六若是虚
    幻。何由传于实理耶。答。理妙非?不传。犹影
    之传于形也。问。法身无形者。为即法身是丈
    六。为法身外别有丈六耶。答。感法身为丈六。
    何有别也。如声感谷而出响。岂容谷外别有
    响哉。问。众生为缘法身生见。为缘丈六生见
    耶。答。感见法身所应。何缘见法身。如见影知
    有树。不见树也。问。法身是常。丈六亦是常不
    答。丈六理是常。但于人是无常。故经云。如暗
    中树影。非肉眼所见也。古释云。佛常无身者。
    明。感应非真。法身是实。感是能感。属众生。应
    谓所应。属佛。以众生有感佛之善。自见不同。
    有见释迦丈六弥勒千尺。或睹无边之相。或
    见三尺之形。与众生根善有浅深。遂令应身
    精?随异。故云佛真法身。犹若虚空。应物现
    形。如水中月。又佛常无身者。无分段变易之
    身。以法身至妙。不可以形质求。故云无身。据
    乎实理。非无妙色妙心。妙色。故能分形适变。
    妙心。故能虚能鉴故。天亲颂云。报化非真佛。
    亦非说法者。金光明经云。应化二身是假名
    有。法身是真实有。道足即能应化无方者。以
    法身道足故。能应化无方。即是无所不应。无
    其定一之身。众生位居信解。以未足之善。唯
    随其所见丈六等身。不足之善者。法云已还。
    信解善也。至足之地者。佛果极照。道满菩提。
    名至足之地。以善未足故。不能了达丈六三
    尺等身。即是虚幻。唯法身及自受用身。可名
    真实。如妇人诣情幽冥。城为之崩者。列女传
    云。杞梁妻。就其夫尸。于城下哭之。十日而
    城为之崩。孝至而石开者。漠书云。李广无父。
    问其母曰。我父何耶。母曰。虎杀之。遂行。射虎
    于草中。夜见石似虎。射之没羽。后射之终不
    入矣。以城石之事。随心感变。所以崩开。理妙
    非?不传。由影之传于形者。明丈六虽?而
    能传妙理。托事表理。寄言显道。犹影传于形。
    亦如指指月。清凉疏云。旧佛新成。曾无二体。
    新成旧佛。法报似分。无不应时。故即真而应。
    应随性起。故即应而真。三佛圆融。十身无碍。
    故辩应现即显真成。又佛身无依。应机普现。
    谓色无定色。若金刚之合朱紫。形无定形。犹
    光影之任修短。相无定相。似明镜之对妍媸。
    故随乐皆见。乃至一身多身。但由众生分别
    心起。故无积无从。其犹并安千器。数步而千
    月不同。一道澄江。万里而一月孤映。又如三
    舟共观。一舟停住。二舟南北。南者。见月千里
    随南。北者。见月千里随北。停舟之者。见月不
    移。是为此月。不离中流而往南北。设百千共
    观。八方各去。则百千月各随其去。是以情隔
    即法身成异。心通而玄旨必均。纭纭自他。于
    佛何预。是以真身寥廓。与法界合其体。包罗
    无外。与万化齐其用。穷原莫二执迹多端。一
    身多身。经论异说。今说此经佛。为真为应。为
    一为多。若言真者。何名释迦。居娑婆界。人天
    同见。若云应者。那言遮那。处莲华藏。大菩萨
    见。见佛法身。若云一者。何以多处别现。若云
    异者。何复言而不分身。故说此经佛。并非前
    说。即是法界无尽身云。真应相融。一多无碍。
    即?陈?谀恰J鞘湾裙省3T诖舜Α<此??省?br> 远在他方。恒住此故。身不分异。亦非一故。同
    时异处。一身圆满。皆全现故。一切菩萨。不能
    思故。今先明十身。后彰无碍。言十身者。如前
    所述。今就佛上。自有十身。一菩提身。二愿身。
    三化身。四力持身。五相好庄严身。六威势身。
    七意生身。八福德身。九法身。十智身。言无碍
    者。指归中有十义。一用周无碍。谓于念劫刹
    尘等处。遮那佛现法界身云。业用无边。悉周
    遍故。经颂云。如于此处见佛坐。一切尘中亦
    如是等。二相遍无碍。于一一差别用中。各摄
    一切业用。如在胎中。即有出家成道等类。如
    是一切自在无碍。三寂用无碍。虽现如是无
    边自在。然不作意。不起念。常在三昧。不碍起
    用。不思议品云。于一念中。皆能示现一切三
    世佛。教化一切众生。而不舍离诸佛寂灭无
    二三昧。是为诸佛。不可譬喻。不可思议境界。
    譬如摩尼雨宝。天鼓出声。皆无功用。任运成
    就。四依起无碍。如此所现。虽无功用。皆依
    海印三昧之力。而得显现。经颂云。一切示现
    无有余。海印三昧威神力。五真应无碍。即此
    应现无尽身云。即无生灭。即是法身平等一
    味。不碍业用。无有限量。六分圆无碍。即此遍
    法界卢舍那身。一一身。一一支分。一一毛孔。
    皆亦有自舍那全身。是故分处即圆满。经颂
    云。如来无量功德海。一一毛孔皆悉见。七因
    果无碍。谓于身分毛孔处。现自舍那往昔本
    生。行菩萨行所受之身。及佛眉间出胜音等尘
    数菩萨。八依正无碍。谓此身云。即作一切器
    世间。经颂云。或作日月游虚空。或作河池井
    泉等。又亦潜身入彼诸刹。一一微细尘毛等
    处。皆有佛身圆满普遍。九潜入无碍。谓入众
    生界。如如来藏。虽作众生。不失自性。故出现
    品云。佛智潜入众生。又云。众生心中。有佛成
    正觉等。又亦摄一切众生。在一毛孔。善化天
    王颂云。汝应观佛一毛孔。一切众生悉在中
    等。十圆通无碍。谓此佛身。即理即事。即一即
    多。即依即正。即人即法。即此即彼。即情即非
    情。即深即广。即因即果。即三身。即十身。同一
    无碍。如是无碍。但是一心。若有外尘。丝毫成
    滞。如华严经颂云。佛身非过去。亦复非未来。
    一念现出生。成道及涅??。华严演义。释见佛
    差别。今寄清凉。五台求见文殊。以况法界见
    佛差别。总有十义。一或多机异处各感见。二。
    或同处各见。三或异时别见。四或同时异见。
    五或同时异处见。六或同处异时见。七或异
    时异处见。八或同时同处见。九或一人于同
    异交互时处。见多人所见。十或一人于同异俱
    时处。见一切人所见。谓同时同处。异时异处。
    名同异俱时处。既是一人时该多时。处遍诸
    处。见通诸境。故是普眼机也。故知文殊真体。
    尚非是一。见者自有差殊。可验唯心。弥加
    深观。又如云。一文殊从一处东来。即一切处
    文殊者。一约义。复语其实德。如前?之月。即
    是后?及万江百川之月。全入前?。所以尔
    者。一切处月。不离本月故。本月落?。则千处
    俱落。二约表者。文殊主般若门。若约观照般
    若。智了万境。无非般若。若白日丽天。无物不
    明矣。若实相般若。无法非实相故。无非般若。
    犹水遍波。无波非水。即大般若经云。般若波
    罗蜜多清净。故色清净。色清净故。一切智智
    清净。何以故。若般若波罗蜜多清净。若色清
    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
    故。通于观照。及实相也。又问。佛前唯一普贤。
    何以一一佛前。各有多耶。答含有二义。一缘
    起相由。正约主伴。兼明即入。谓为主须一为
    伴必多。此一者。是即多之一。一切一也。多是
    全一之多。一一切也。二力用交彻。一有一切。
    普贤之身。不可思议。略有三类。一随类身。随
    人天等。见不同故。二渐胜身。乘六牙象等。相
    庄严故。三穷尽法界身。帝网重重。无有尽故。
    此第三身。含前二身。及无尽身。又问。如上所
    说。则无一处无有普贤。今何不见。释有三意。
    一约机不见。是盲者过。二不见是见。见虚空
    身。以虚空不可见。若不见者。真见虚空。三亦
    遍不见处故者。明见则不遍。何者。以可见不
    可见。皆是普贤身。要令可见为身。则普贤身
    不周万有。如智不可见。岂非智身耶。明知由
    有不见之处。方知遍耳。此第三身。何人能
    见。慧眼方见。非肉眼所见。如是慧眼。无见无
    不见矣

    宗镜录卷第十六

        丁未岁高丽国分司大藏都监奉敕
        雕造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