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史传部一 >
  • 佛祖统纪卷第十

    章安旁出世家(旁出之二)
     (二世)龙兴弘景禅师 南岳大慧禅师 嘉祥
     吉藏禅师 天台明旷禅师 玉泉道素禅
     师 (三世)耆?智拔禅师(嗣藏师)
    天宫旁出世家 (二世)永嘉真觉禅师
    左溪旁出世家
     (二世)焦山神邕禅师 支硎道遵禅师 佛陇
     大义禅师 紫金元宗禅师 四明道源禅
     师 婺女清辩禅师 婺女行宣禅师 婺
     女圆净禅师 婺女法开禅师 三衢道宾
     禅师 三衢慧从禅师 ?沉晔卣骒??br>   钱唐法灯禅师 钱唐法真禅师 会稽法
     源禅师 新罗法融禅师(下三人左溪纪) 新罗理应
     禅师 新罗纯英禅师 居士傅礼 居士
     王元福 (三世)焦山智昂禅师(下四人嗣邕师) 焦山
     灵澈禅师 焦山进明禅师 焦山慧照禅
     师 支硎灵输禅师(下四人嗣遵师) 支硎法盛禅师
      支硎道忻禅师 支硎灵源禅师
    荆溪旁出世家
     (二世)南岳普门禅师 龙兴元皓禅师 华顶
     行满禅师 天台智度禅师 建安法?禅
     师 云峰法证禅师 无姓法剑法师 翰
     林学士梁肃 吏部郎中李华 散骑常侍
     崔恭(下四人皓师传) 谏讥大夫田教 身通三十
     九人(大师传论) (三世)昙环禅师(嗣门师) 智净禅师(此下五人
     嗣皓师) 仲义禅师 子瑜禅师 道如禅师
      仲良禅师 龙兴重巽法师
     (四世)中丞柳公绰 刺史柳宗元 中书郑捆
      刺史孟简
    兴道旁出世家
     兴善守素禅师 日本最澄禅师
    至行旁出世家
     天台良??禅师(下二人至行纪) 天台敬文法师 天
     台光韶法师 天台维蠲法师 天台刺
     史韦珩(至行本纪)
    正定旁出世家
     (二世)天台敬休法师 天台慧凝法师 (三世)天
     台处源法师(嗣凝师) (四世)天台玄广法师
    妙说旁出世家
     (二世)国宁常操法师 (三世)国宁义从法师 (四世)国
     宁德俦法师(嗣从师)
     (五世)定水慧?法师(四明下二人嗣俦师) 法性修雅法师
     (会稽)
    高论旁出世家
     (二世)慈光志因法师 演教觉弥法师(钱唐龙兴)
     (三世)慈光悟恩法师(此下四人嗣因师)
     雍熙可荣法师(姑苏) 海南怀贽法师
      钱唐义清法师
     (四世)奉先源清法师 灵光洪敏法师 慈光
     可严法师 慈光文备法师
     (五世)梵天庆昭法师(此下四人嗣清师)
     孤山智圆法师 崇福庆峦法师(钱唐) 开元
     德聪法师(会稽) 广慧蕴常法师(钱唐嗣严师) (六世)永
     福咸润法师(此下三人嗣昭师)
     报恩智仁法师(会稽) 永嘉继齐法师 孤山
     惟雅法师(嗣圆师) (七世)永福善朋法师(会稽嗣润师)
    净光旁出世家
     (三世)慧光宗昱法师(国清) 广教澄??ㄊ?br>  (钱唐) 广教宝翔法师(钱唐) 石壁行靖法师
     (钱唐) 石壁行绍法师 胜光瑞先法师(天台)
      通鉴知廉法师 崇法愿齐法师 高丽谛
     观法师 吴越钱忠懿王 常宁契能法师
     (温此下十师嗣昱师) 通照觉明法师(钱唐千顷) 安国至臻
     法师(下并钱唐) 宝山怀庆法师 明教晓乘法师
      宝藏悟真法师 顶山怀至法师(姑苏) 灵
     鹫志伦法师(下并钱唐) 安国肃闲法师 慈惠
     庆文法师(会稽)
    宝云旁出世家
     (二世)天竺遵式法师 延庆异闻法师 兴国
     有基法师(四明) 广慧体源法师(四明与矩师书) 承天
     清晓法师(钱唐) 钱唐善信法师(四明本纪)
      章安旁出世家
    禅师弘景。富阳文氏。贞观二十二年。于玉
    泉奉敕得度。依章安禀受止观。常诵法
    华。蒙普贤示身证明。天童奉侍左右。后于
    寺南十里别立精舍曰龙兴。天后证圣元
    年。诏同实叉难陀等译华严。自天后至中
    宗。凡三诏。入宫供养为受戒师。后乞还山。
    帝敕于林光宫。同天下名僧二十人修福置
    斋。帝亲赋诗。令中书令李峤等应和以为
    赠。师捧诗长揖振锡而行。天下荣之
    禅师吉藏。金陵人。七岁依兴皇朗法师出
    家。咨决大义。后游会稽止嘉祥寺。讲演法
    华自着章疏。智者再归天台。师与禅众百
    余人奉疏请讲法华不赴。暨章安弘法称
    心。因求法华玄义。发卷一览。即便感悟。乃
    焚弃旧疏深悔前作。来投章安咨受观法。
    炀帝时敕住京师日严寺。开演妙经四部
    云拥。唐高祖诏居延兴寺。一日晨起沐浴焚
    香。称佛名安坐而化。平时写造妙经二千
    部。讲法华三百遍。大品华严维摩大论。各
    数十遍。并着章疏行世。临终之日制死不
    怖论。投笔而化
    禅师明旷。天台人。依章安禀教观。广化四
    众专诵法华。章安撰八教大意。师首于三
    童寺录受。平时著述甚多。今所存心经疏

    禅师大慧。唐太宗赐号而忘其名。初闻章
    安说止观即得妙悟。隐居南岳专事修禅。
    鸟兽驯于坐隅。人服慈化
    禅师智拔。襄阳张氏。六岁依常济寺出家。
    日诵法华五纸。经中理义略有规绳。常曰。
    斯经乃诸佛出世大事也。一人一道非弘不
    通。周听既毕。入京师值吉藏禅师。命令覆
    述。师曰。一乘为云遂分为三亦可一乘为
    雨分为三否。众无对。藏师曰。拔公此问深
    得经旨。遂嘱以大法。后住耆?山寺。常讲
    法华一年五遍。贞观十四年九月。于信士张
    英家开法华题竟。与众言别。即于座上
    加趺而化
      天宫旁出世家
    禅师玄觉。永嘉戴氏。出家遍探三藏。精天
    台止观圆妙法门。四威仪中常冥禅观。因左
    溪朗公谢厉。遂与东阳策禅师。同诣曹溪
    见六祖振锡携瓶?祖三匝。祖曰。夫沙门
    者。具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大德何方而至生
    大我慢。师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祖曰。何不
    体取无生了无速乎。师曰。体即无生了本
    无速。祖曰。如是如是。于时大众无不愕然。
    师方具威仪参礼。须臾告辞。祖曰。返太速
    乎。师曰。本自非动岂有速耶。祖曰。谁知非
    动。师曰。仁者自生分别。祖曰。汝甚得无生
    之意。师曰。无生岂有意耶。祖曰。无意谁当
    分别。师曰。分别亦非意。祖曰。善哉善哉。少
    留一宿。时谓之一宿觉。翌日下山复回温
    江。学者辐凑。号真觉大师。睿宗先天元年。
    安坐示灭塔于西山。赐?无相大师。塔曰
    净光。庆州刺史魏靖。缉所著文为十卷号
    永嘉集
     因草?曰。魏靖收遗文总十篇为一集。
     答友人书。尚附其中。而不收证道歌者
     何耶。抑有说焉。以证道名歌。而如来设
     教修证之法。不出藏通别圆。今所谓道
     者。藏通修证乎。别圆修证乎。若舍此而别
     有修证者。得非永明所谓不依地位天
     魔外道者乎。义神智曰。讨疏寻经分别
     名相自不达耳。非经论过。不知讨谁疏
     耶。若慈恩等疏则可耳。若天台疏皆有方
     轨。摄法入心观与经合。非数他宝。岂可
     谓之分别名相而已哉
     洪觉范曰。梵僧觉称。谓西竺目此歌。为
     东土大乘经。若以义天跋别传议例之。
     此歌特未遭有识者。焚之耳
     论曰。左溪本纪。称为真觉为同门友。真
     觉传中。称左溪激厉遂谒曹溪。而又言
     精于天台止观之道。是知同学于天宫
     无可疑者。况永嘉集中全用止观遮照之
     旨。至此当益信。是宜系之天宫用见师
     授之意。但世传证道歌。辞旨乖戾。昔人谓
     非真作。岂不然乎
      左溪旁出世家
    禅师神邕。字道恭。晋太尉蔡谟之后。世居越
    之诸暨。在襁褓中闻唱经声必凝神静听。
    年十三入道。依法华俊师。开元二十六年。
    奉敕得度。从俨师学四分律。俨曰。此子必
    为学者司南。既而去依左溪。学止观法华
    玄义。五夏敷演。听者悦服。天宝中游长安
    居安国寺。公卿问道结辙而至。适安史继乱
    振锡东归。道出襄汉。有著作郎韦子春。学
    瞻气刚与之酬酢。子春堕负满座惊服。中
    书舍人范咸叹曰。师可谓尘外摩尼(取若珠之明莹不染
    尘也)论中师子(取其论说若师子吼)既返故乡。居法华寺。
    自至德讫大历。频受众请登坛受戒。自
    丹阳以南。金华以北。称为教授师。建伽蓝
    于焦山赐额。大历初。中岳道士吴[竺-二+切]。造论
    毁佛。观察使陈少游。请决之。师约吴[竺-二+切]面
    论邪正。旗鼓才临[竺-二+切]已败北。遂着翻邪论
    三卷以攻余党。弟子智昂灵澈进明慧照等。
    依学有年。咸明禅慧。为当时闻人焉
    禅师道遵。字宗达。吴兴张氏。年二十。受具
    戒学?衬帷8床巫笙?爸构奂胺ɑ??痢?br> 尝从容谓门人曰。尧舜之民不必独义。教
    之至也。教若不至民何咎焉。乃广写法华。
    置经院于姑苏支硎山。举高行沙门二七人。
    常持法华。以烛继昼。用扬大雄之慈声。大
    历元年。郡刺史韦元甫。尚书刘晏等。尊慕大
    乘相与表奏。赐名法华道场。于是自江以
    东。置经院者十七所。皆法于师也。师于
    山中铸像写经。讲演妙法临坛度人。岁
    无虚景。天宝元年。于灵岩道场行法华三
    昧。忽睹大明上烛于天。身在光中以问荆
    溪。溪释之曰。智惠光明从心流出。将以显
    发第一义天者也。又尝见此身在空中坐。
    先达谓是垢尽理明洞达无碍之相。兴元元
    年七月晦。无疾告终。寺众同梦大殿忽倾。
    咸知法匠将亡之兆。传教门人灵输法盛道
    忻灵源。皆善弘禅法云
    禅师大义。萧山徐氏。七岁授经传。日诵数
    千言。年十二。入道于山阴灵隐寺。中宗登
    位覃恩度人。试诵法华中选第一。开元
    中。因丧亲入佛陇阅大藏以益冥报。遂
    谒左溪禀受止观大悟玄旨。常诵法华涅
    ??大小戒本。以为正业。临终之日。众闻弦
    管之声。议者谓天帝迎请诵经之相
    禅师元宗。永嘉吴氏。游学至江陵。谒左溪
    禀受禅要。后于紫金山专修禅观。初是山
    中多虎自师卜居。绝不见迹。一日学徒
    盛集。忽一老人趋拜座前。自言弟子乃虎。在
    此噬人多矣。因师开化得脱业躯。今将生
    天上特来报谢。言讫不见。大历二年。端坐
    示灭
    禅师道源。四明人。受业大宝寺(今慈溪永明)久依
    左溪咨受止观之法。洞达奥旨。学众心服
    (李华左溪碑云。明州道源。饱左溪之道味)
    禅师法源。受业越之法华。学左溪得其道
    (颜真卿。抚州宝应寺戒坛记。乃请止观大师法源。法泉。同住熏修。时大历六年也)
      荆溪旁出世家
    禅师普门。岳阳何氏。父?为常州仪兴尉。因
    家焉。师幼勤学问。登进士第入仕于朝。一
    旦悟世虚伪。抽簪去发居南岳寺。左右唯
    儒释典籍。麻衣葛履而已。既而去谒荆溪。
    学止观法华之旨深有造诣。善属文。尚古
    意。荆溪敬之待以友道。为释签辅行两序。
    自称普门子。其辞简健。历指习禅者之弊。
    梁肃称之曰。东南高僧普门元皓。予甚深之
    友也(送虚师序)贞元八年季冬六日。示寂于君山
    之偏室。春秋八十四。传教门人昙环。集遗
    文二百篇行于世(仪兴县君山乡。净乐寺。荆溪之受业。相去数里。有南
    岳寺)
    禅师元皓。字广成。吴门秦氏。初于龙兴寺
    从荆溪受法华止观之道。宴处山林居心
    三昧。后住开元寺。梁田二君劝其著述。乃
    注解涅??。于首序中自录所证。着疏之时。
    感庭阶产异华。人世莫识。五采灵禽飞翔
    往来。元和十二年仲冬示寂。塔于虎丘之南
    原。师之同学知名者百余人。不列僧数者。
    翰林梁肃。谏议田敦。常侍崔恭三人也。门人
    禀教名世者。智净。仲仪。子瑜。道如。仲良

    禅师行满。万州南浦人。首造石霜学禅法。
    后住天台。听荆溪说止观顿悟妙旨。因栖
    止华顶峰下智者院充茶头。夜卧土床。烧
    粪扫以??其下。脱衣就床。蚤?群唼。或扪
    其衣。寂无有也。所居槛外大松上有寄生
    小树。遇师出坐必????低俯。时谓此树为茶
    头作礼(??而酌反长也)师于四十年间未尝便溺。或
    谓大士现身。受食而实不食。故致此也。开
    宝中。预告人曰。我且行矣。即请众诵文殊
    号。泊然而化。年八十八。尝着涅??疏。禅师
    法?。于?沉杲ò菜轮?构厶谩G刖O??br> 说其中。梁肃为作止观堂记
    梁肃。字敬之。安定人。大历贞元间。文士多尚
    古学。唯肃最称渊奥。柳子厚记先友亦称。其
    最善为文。尝学天台之道于荆溪。深得心
    要。执弟子礼甚恭。以止观文义弘博览者
    费日。乃删定为六卷(慈云有云。文虽简要。而修相阙略)。又述
    统例以系于后。谓止观是救世明道之书。
    又为大师传论。备叙传教之大统。世谓论
    其文则雄深雅健。语其理则明白洞达。御
    史崔恭论之曰。知法要识权实。作天台禅
    林寺碑。达教源用境智。作荆溪大师碑
    (见崔恭作梁氏集序)又曰。朝廷尚德。故以公为太子侍
    读。国尚实录。故以公为史馆修撰。发号令
    敷王猷。故以公为翰林学士。三职齐着。则
    公之官于朝。不为不达矣。年过四十。士林
    归宗比夫颜子黄叔度。不为不寿矣。彼碌
    碌者老于郎署。白首人世又何补哉
    李华。字遐叔。赵州赞皇人。累中进士宏辞
    科。天宝十一年。徙右补阙。安录山乱屏居江
    南。李岘。表置幕府。擢吏部员外。即苦风
    痹。去官客山阳。勒子弟农。安于穷槁。晚
    事浮图法。不甚著书。唯士大夫家传墓版。
    州县碑颂。时时?金帛往请。乃强为应。尝
    从荆溪受止观。为述大意一篇。大历初卒
    于家
      兴道旁出世家
    法师守素。初从邃师受观心之法。既悟玄
    旨。入居京师大兴善寺。足不越阃长诵法
    华。至三万七千余部。夜则虎狼侍座听经。
    食则乌鹊就掌取粒。沙门幽玄赠之诗曰。
    三万莲经三十春。半生不踏院门尘。时以
    为实录
      高论旁出世家
    法师悟恩。字修已。路氏常熟人。年十三。闻
    诵弥陀经心有所感。遂投破山兴福寺
    求度。初学?衬帷N盘焯ㄈ?哿?粗?瞪?br> 符其意。晋开运初。造钱唐慈光因师室。因
    讲次覆述剖析幽微。时称义虎。及继踵开
    法。道名大播。初是一家教典。自会昌毁废
    文义残阙。师寻绎十妙研?五重。讲演大
    部二十余过。法华大意昭著于世。师之力
    也。与人言。不问贤愚悉示一乘圆意。或疑
    不善逗机。师曰。与作毒鼓之缘耳。平时一
    食。不离衣钵。不畜财货卧必右胁。坐必加
    趺。晨粥亲视明相。每布萨(此云净住)大众云
    集。潜然泪下。盖思大集有无戒满阎浮之
    言也。每以净业诲人。往生者多感瑞相。
    雍熙三年八月朔。中夜有白光自井而出。
    谓门人曰。吾报缘尽矣。乃绝粒禁言一心
    念佛。忽梦拥纳沙门。执金?焚香。三?其
    室。自称灌顶。吾已生净土。嘉汝所修。故来
    相迎。梦觉语其徒。犹闻异香。二十五日。为
    众说止观指归及观心大义。即端坐面西而
    逝。寺众文偃。闻空中丝竹铃铎之音。久而渐
    远。荼?车蒙崂?匏恪:笕??荒辍7ㄋ镏?br> 圆。获遗骨于学众。乃凿石为塔。葬于马脑

    法师文备。字昭本。福之侯官郑氏诵法华维
    摩圆觉十六观小般若等。精练不忘。晋天福
    间。至会稽传百法论。闻天台三观为学者
    指南。遂来谒因师昼夜研心。凡法华净名
    光明疏句止观诸文。悉洞其旨。每与同门恩
    师。覆述观法莫逆于心。恩谓人曰。备虽
    后进。已与吾并驱于义解之途矣。恩师既
    没。复北面事恩以卒其业。师气度深靖终日
    如愚。或劝其诲人。师曰。讲授满门祖风未
    坠。抗迹开居从吾所好。于是陶神妙观。
    坐忘一室者。三十余秋。雍熙二年八月。微
    疾[任/几]几三出圆相谓侍人曰。此吾所见净
    土事也。言讫累足而逝
    法师庆昭。字子文。钱唐胡氏。幼依开化院出
    家。十三受具戒。学天台之道。于奉先清师
    用力十七年。奉先谢世。众请师嗣讲。宛有
    父师之风。未几徙居石壁。属城南梵天。遇
    明舍所居为讲院。师徇请来居。讲风大振。
    天禧元年四月。无疾而化。平时讲说法华止
    观诸部。共百余周。传教弟子。自咸润而下
    九十七人。先是光明玄义有广略二本。恩师
    制发挥记解释略本。弟子清敏二师。共结
    难辞辅成师义。于是法智大师撰扶宗释
    难。力救广本十种观心。师与孤山亦撰辨
    讹。以救发挥之说。法智乃复备引前后之
    文详而论之。号十义书。而四明之学者。始
    指恩清昭圆之学。称为山外。盖贬之之辞

    法师智圆。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名潜夫。
    钱唐徐氏。学语即知孝悌。稍长常析木濡
    水。就石书字。列花卉若绵?(租曰反。汉书叔孙通治
    朝仪。为绵?野外习之。注云绵?者。束茅表位也)戏为讲训之状。父母
    异之令入空门。八岁即受具戒。二十一闻
    奉先清师传天台三观之道。负笈造焉。抠
    衣问辨。凡二年而清亡。遂往居西湖孤山。
    学者如市。杜门乐道。与处士林通为邻
    友。王钦若出抚钱唐。慈云遣使邀师。同往
    迓之。师笑谓使人曰。钱唐境上。且驻却一
    僧。师早瘿瘵疾。故又号病夫。讲道吟哦
    未尝少倦。预戒门人曰。吾殁后毋厚葬以
    罪我。毋建塔以诬我。毋谒有位求铭以
    虚美我。宜以陶器二合而瘗立石志名
    字年月而已。及亡门人如所戒。敛以陶器
    [(尸@禹)*斤]所居岩以藏之。不屋而坛。时干兴元年
    二月也。得年四十有七。后十五年。积雨山
    颓。门人开视陶器。肉身不坏爪[髟/火]俱长。
    ?微开露齿若珂玉。乃更袭新衣。屑众香
    散其上。而重瘗之(重音仲再也)崇宁三年。赐?法
    慧大师。其所撰述文殊般若经疏。遗教经疏
    各二卷(净觉撰助宣记)般若心经疏。瑞应经疏。四十
    二章经注。不思议法门经疏。无量义经疏
    (玉慧觉撰杂珠记)普贤行法经疏。弥陀经疏各一卷。首
    楞严经疏十卷。世号十本疏主。又撰阐义
    钞三卷(释请观音经疏)索隐记四卷(释光明句)刊正记二卷(释观
    经疏)表微记一卷(释光明玄)垂裕记十卷(释净名略疏)发源机
    要记二卷(释涅??玄)百非钞一卷(释涅??疏金刚身品百非之义)三德
    指归二十卷(释涅??疏)显性录四卷(释金?)摭华钞二卷
    (释圭峰兰盆疏)西资钞一卷(释自造弥陀疏)诒谋钞一卷(释自造心经疏)谷
    响钞五卷(释自造楞严疏)析重钞一卷(释自造文殊般若疏。大论云析重令轻)
    正义一卷(释十不二门)闲居编五十一卷(杂着诗文)皆假道
    适情为法行化之。旁赞云。尝谓楞严一经。
    剧谈常住真心。的示一乘修证。为最后垂
    范之典。门人有以撰疏为请曰。此经解者。
    已二三家。学者未安其说。师胡不以三观
    四教约文申义以启后人。师从之。研?大
    义。以为智者三止之说。与经悬契。净觉谓
    其得经之深非诸师所可及也(林间录。天台闻西天有
    首楞严。以世主秘严不肯传布。天台常遥礼愿。早至此土。又清凉云。此经吾不得而见之矣。当有宰官菩萨以文
    章翻译佛语。又数百年。当有肉身比丘。以吾教释此经)其疏四十二章经云。
    佛教东传。与仲尼伯阳之说为三。然孔老
    之训。谈性命未极于唯心。言报应未臻
    于三世。至于治天下安国家不可一日
    无也。至若释氏之为教。指虚空界悉我自
    心。非止言太极生两仪玄牝为天地根而
    已。考善恶报应悉我自业。非止言上帝无
    常天网恢恢而已。有以见仲尼伯阳。虽广
    大悉备。其于齐神明研至理者。略指其
    趣耳。大畅其妙者。则存乎释氏之教欤。又
    曰。复性有浅深。言事有远近。不得不异
    也。至于迁善远恶胜残去杀。不得不同

      梵天昭法师法嗣
    法师咸润字巨源。越上虞郑氏。七岁事等慈
    子明。进受具戒精究?衬帷R蛉胩焯ǘ林?br> 者三观文有所省。遂诣钱唐开化昭师学。
    博通法华净名涅??楞严之旨。昭师敬其夙
    成俾之分座。及昭师赴梵天。复令自代。景
    德四年。上虞宰裴焕。与里中缁素。迎还等
    慈宣演大教。天喜初。徙讲郡之隆教。述签
    疑以三种消伏。俱约圆论。为净觉所破。
    昭师示寂。复授以?拂。嗣居梵天。讲演
    无虚日。天圣三年。徙居会稽永福。聚徒五
    百。日遣众行化以供二时。尝造普贤像率
    众行道。大士放光证明。时人尊之。曰忏主。
    谓可亚慈云也。门人述其德曰。师踞猊
    床挥麈柄。时渐三纪。五舍百讲。业成名立
    无愧古人。乃请李淑。撰传教弟子题名记。
    善朋为之首云
      孤山圆法师法嗣
    法师惟雅。久依孤山悉得其旨。孤山制西
    资钞以解弥陀疏。扶病隐几口占其文。使
    雅师笔之。初日午后染毫。翌日初夜绝笔

     镜?曰。孤山以高世之才弥天之笔。着十
     疏以通经。述诸钞以解疏。其于翼赞
     教门厥功茂矣。但其相承所说法门。言境
     观则以真心为境。论总别则以理性
     为总。判事法二观不许修证。废光明广
     本。不用观心。唯论心具心造不许色具
     色造。如是等义布诸简策。于是义学之士
     有习其说者。世必指为山外诸师之见。
     惜哉。夫称宗师者须具三眼。一曰教眼。
     明识权实大小之法也。二曰道眼。亲践
     诸行修证之门也。三曰宗眼。深穷圆顿即
     具之旨也。往往山外诸师宗眼未明。以故
     所见未臻圆极耳。别教菩萨。神通智慧
     岂容思议。以由未证圆位被斥为权。
     又初地不知二地举足下足。一切圣贤皆
     以无为法而有差别。然则议山外者。请
     以此意恕之
      净光法师旁出世家
    法师行靖与行绍。皆钱唐人。同依寿禅师
    出家。通练律部。同居石壁寺(去杭二十里在龙山之西)
    时韶国师法道大振。初往从之。国师观其法
    器。即使往学三观于螺溪之席。二师既偕
    往。讲求大义旦夜不息。未几所学已成乃
    复回石壁为众讲说。前后五十年。确守山
    林之操。未尝出游闾里。吴中宿学皆服其
    高洁。嵩明教论之曰。出家于寿公。学法
    于寂公。见知于韶公。三皆奇节异行不测
    人也。二师皆得以亲事之岂不伟欤
    法师知廉。赐号通鉴。久学螺溪。以其师崇
    建殿宇。将永岁寒之绩为请彭城公钱俨
    (忠懿王弟)作传教院碑于螺溪。时太宗雍熙三年

    法师愿齐。钱唐人。吴越国时。赐号崇法。初
    传净光之道精研止观。后参韶国师发明
    玄奥。周显德初。螺溪居民张彦安诣净光
    曰。家居东南里所。阴晦之夕。必有鬼神吟
    啸考击锺鼓之声。又尝梦龙游其地。非愚民
    所居。愿以奉师。师往视之。见山水秀异谓
    众曰。此伽蓝地也。梦龙游者。岂龙树之道
    将兴此地耶。因纳之。愿齐初为法华绍岩
    弟子。闻其事以白师。辍众施三万为建法
    堂厨屋。覆苫累块悉尚朴素。盖禀师之诫
    也。既成。净光与学徒二十人俱往。既而云
    居韶禅师(寺在天台)为疏于汉南王(忠懿王子。吴越亦尝改元称帝。
    有宝正宝泰之号。其诸子多封王。有汉南邓许秦陈诸王之称。见临安志)即施财。架忏
    堂诸屋以广之(见钱俨撰传教院碑及传灯)
    法师谛观。高丽国人。初吴越王因览永嘉集
    同除四住之语以问韶国师。韶曰。此是教义
    可问天台羲寂。即召问之。对曰。此智者妙
    玄位妙中文(妙玄既散失不存。未审何缘知之。必寂师先曾见残编耳)唐末教
    籍流散海外。今不复存。于是吴越王遣使
    致书。以五十种宝往高丽求之。其国令
    谛观来奉教乘。而智论疏。仁王疏。华严骨
    目。五百门等。禁不令传。且戒观师。于中
    国求师问难。若不能答。则夺教文以回。
    观师既至。闻螺溪善讲授即往参谒。一见
    心服遂礼为师。尝以所制四教仪藏于箧。
    人无知者。师留螺溪十年。一日坐亡。后人
    见故箧放光。开视之唯此书而已。由是盛
    传诸方。大为初学发蒙之助云
     述曰。吴越王杭海取教。实基于同除四
     住之语。及观师制四教仪。至明圆教中
     故特标永嘉云者。所以寓当时之意。俾
     后人无忘发起也。此书即荆溪八教大
     意。观师略加修治。易以今名。没前人之
     功。深所不可
    吴越忠懿王钱弘?m。字文明。世为杭之临安
    人。祖武肃王?(音流)唐僖宗时。率乡兵破走黄
    巢。名闻江淮。复以八都兵讨刘汉宏并越
    州。以奉董昌。而自居于杭。昭宗时。昌以
    越叛。?遗书。切责不听。乃悉兵诛之。自
    是尽有浙东西之地。干宁四年。始封吴越
    王。梁开平初。加封尚父淮海节度使。传子
    文穆王元?。?子忠献王仁佐。忠献破李景
    兵。取福州。既卒弟??嗣位。明敏严毅。为
    大将胡进思所忌逐之(子孙私?为逊王)。乃迎立?m。
    即文穆第九子。?m始于晋开运中为台州
    刺史
    本朝太祖建隆元年。授天下兵马大元帅。干
    德元年冬。郊礼遣子惟?F入贡。开宝八年。
    随王师克金陵(南唐李后主)九年二月入朝。诏赐
    剑履上殿。诏书不名封。其妻孙氏。为吴越
    国王妃。四月归国。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三月
    入朝。乞以所管十三州版籍归天府。诏许
    之。改封淮海国王。赐玉册金印。居京师礼
    贤宅。子惟[泳-永+(虍-七+(一/八/八/目))]。惟治。皆以节度领郡事。忠懿
    居京师。十二年而薨。富贵荣盛莫与为比。
    忠懿天性诚厚。夙知敬佛。慕阿育王造八
    万四千塔。金铜精钢冶铸甚工。中藏宝箧印
    心咒经。亦及八万四千数。布散部内以为
    填宝镇。镇钱唐诸邑。西湖南北山诸刹相
    望。皆忠懿之创立也。尊事沙门。若天台韶
    国师。永明寿禅师。皆待以师礼。又尝召螺
    溪寂法师。至金门建讲。问智者教义。以典
    籍不全。慨然遣使?重宝。求遗书于高丽
    日本。于是一家教卷复见全盛。螺溪得以授
    之宝云。宝云得以传之四明。而法智遂专中
    兴之名。推原其自实忠懿护教之功为多也。
    王尝造金字法华经二十部。散施名山
    (今国清所藏是其一)
     述曰。清猷赵公有言。钱氏五王三世。凡百
     年。当天下大乱。以数州之地盗名字者
     甚众。独吴越奉屡朝之正朔。不绝贡献。
     不失臣节。暨皇宋受命。又能封府库籍
     郡县。请吏于上。仁足以保民。智足以全
     族。唯钱氏一门耳。欧阳公五代史。则曰钱
     氏崛起。非有功德。百年之际。虐用其民。
     嘻何二公立论之相戾耶。当五季时崛起
     而僭号者。曾何有乎功德。重敛以困民。
     穷兵以杀民。天下皆是也。岂能若钱氏
     全民土而归圣朝耶。至哉清献之辞。仁
     以保民。智以全族。欧阳亦太过论矣
      国清昱法师法嗣
    法师契能。永嘉人。神悟谦公之师。得教旨于
    昱法师。主天台常宁。讲道不倦。自智者而
    来。以?拂传授为信。至师嫡承为十四代。
    晚年以授扶宗忠师。扶宗曰。吾得法广
    智矣。敢辞。师乃藏之天台道场。遂不复

     述曰。螺溪门弟子以百数。而本传指宝
     云为高弟。不载昱师名。疑昱师见螺溪
     在最先。故早传?拂。宝云后至。而其道
     大振。故传中推为上首。以此言之。在道
     不在?拂也。夫?拂祖师之信。器传之
     久。不能无弊。或以情得。或以力取。于
     道何预焉。能师欲传之扶宗。而辞不受。
     固也。藏之祖师行道之场而去。宜也。向
     使扶宗妄受复妄传。适足以起后人之纷
     诤。于道何在焉
      宝云旁出世家
    法师遵式字知白。叶氏。天台宁海人。母王氏。
    乞男于观音。梦美女以明珠与而吞之。生
    七月能从母称观音名(太祖干德元年癸亥岁生)稍长不
    乐随兄为贾。潜往东山依义全师出家。
    全先梦有童子踞佛像之首。已而师至。年二
    十(太宗太平七年癸未)往禅林受具戒。明年习律学于
    守初师。继入国清。普贤像前烬一指。誓传
    天台之道。雍熙元年。来学四明(年二十二)道中梦
    老僧谓曰。吾文殊和尚也。及见宝云。正所
    梦僧即北面受业。未几智解秀出。智者讳
    日然顶终朝。誓力行四三昧。端拱元年。宝
    云入寂。师乃反天台。以苦学感疾至于呕
    血。毅然入大慈佛室用消伏咒法。自诅曰。
    若四教兴行在我。则其疾有瘳。不尔则毕
    命于此。至三七日闻室中呼曰。遵式不久
    将死。师益不懈。五七日见死尸盈室。师践
    之而行。其尸即没。满七七日室中声曰。十
    方诸佛增汝福寿。其名寐见一巨人。持金
    刚杵。以拟其口。又尝亲见观音。垂手于师
    口引出数虫。复舒指注甘露于口。身心清
    凉宿疾顿愈。既而顶高寸余。手垂过膝。声
    若鸿锺。肌如白玉。淳化元年(年二十八)众请居
    宝云。讲法华维摩涅??光明。未尝间歇。有
    施氏怀胎驴。日伏座下。若听法状。如是四
    旬。产已不复至。尝往见法智。闻门外謦??br> 呼侍者曰。适闻外声。有若圣人然。侍者亟
    出视。反报言。慈云至。法智大惊曰。吾兄转
    报矣。至道二年。结缁素专修净业。作誓生
    西方记。又自幸观音幽赞。命匠刻旃檀像
    及自身顶戴之相。撰十四誓愿纳其腹。工
    有误折所执杨枝者。师大惧即手接之
    (此像今在天竺忏殿)不胶漆而合。咸正三年(真宗)四明大旱。
    郡人请祈雨。师同法智异闻师。率众行请
    观音三昧。冥约三日不雨当焚其躯。如期
    雨大至。太守苏为建碑以述灵异。四年。寓
    慈溪大雷山。治定请观音消伏毒害忏仪。五
    年(师年四十。自淳化庚寅至咸平四年辛丑。凡十二年居四明)归天台主东掖。
    以徒属之繁。即西隅益建精舍。率众修念
    佛三昧。有白鹤庙居民甚神之。师与神授
    戒改祭为斋。神与民居听命。乃为着野
    庙志以戒之。祥符四年。章[邱-丘+句]公(得象)领那事。
    夏制之始延师入景德讲止观。垂毕有三
    沙门披纳而至。请预盂兰盆讲席。揖其坐
    忽不见。道经黄岩。有豕奔伏于前。推其
    来。乃逸于屠肆者。偿其直而豢于妙喜寺。
    名之曰遇善夫豕。赤山寺濒海而高。师遽谓
    人曰。此宜建塔。先是山巅有异光。中有七
    层浮图之形。光照海上周四十里。皆渔人之
    [竺-二+(一/尸/邑)]梁。或以语师。师喜其有先兆。遂建塔焉。
    于是居人感化不复为渔。时东山结忏会。
    天大旱。师卓锡石缝。泉即激涌(今石眼泉)七年。杭
    昭庆齐一。率众致请。初杭人屡请西度未
    之许。至是始见从。师尝梦居母胎十二年。
    及出台入杭。果应其数。师至昭庆。大扬
    讲说。杭俗好以酒肴会葬。师为说佛事之
    胜。卒变荤为斋。因为着戒酒肉慈慧法门。
    尝夜施搏食于水滨。渔者闻众鬼曰。今夜雪
    甚。师不至矣。一鬼曰。师慈悲人必不忌我。
    须臾师笼灯踏雪而至。八年苏人。以郡符
    迓师于开元建讲。缁素毕集。不荤饮者倾
    市邑。屠酤不售。官监有失课之言。师辞其
    徒曰。智者遣晋王书。有言六恨。其一谓以
    法集动众妨官为人所忌。余今德薄安可
    久留。遂幡然复杭(智者遗书云。荆溪法集众一千。学禅三百。州司惶虑。谓乖国
    式。岂可聚众用恼官人。故朝同云合。暮如雨散。设有善萌不获增长。此五恨也)刺史薛颜。
    始以灵山命师居之。即隋真观师所营天
    竺寺也。寺西有陈时所植桧。巢寇燎毁仅
    存枯[木*卉]。是年冬枝叶复生。因名重荣桧。赋
    诗刻石。以兆道场重建之瑞。治定往生净
    土忏仪。九年。天台僧正慧思诣京师因盛
    称师之道。始赐紫服。三月。天台郡人。以
    郡符请赴石梁寿昌讲法华。八月过东掖。
    十月复归天竺。天禧元年。侍郎马亮守钱
    唐。雅尚净业造师问道。师为撰净土行愿
    法门。净土略传。职方郎中崔育才。问施食之
    道。师为观想一篇(见金园集)三年。丞相王文穆
    公抚杭(名钦若相真宗)首率僚属访师山中。请讲
    法华及心佛众生三法如义。才辩清发。衣冠
    为之属目。公对众嗟赏曰。此道未始闻。此
    人未始见也(别集中有讲题)师以天台宗教本末具
    陈于公。四年。公为奏锡天竺旧名。复其寺
    为教。而亲为书额。复与秦国夫人施财六
    百万以建大殿。公致书问天台立教及解
    经义旨。与今古孰为优劣。师先答立教大
    义。次出诸子索车之文。录古义一二。及慈
    恩破天台义。对智者正释。并决是非。以为
    古今诸师无一可取。公览文识义益加信
    喜(文见别集)师以智者昔于天台江上护生事白
    于公。因奏请西湖为放生池。为主上祝寿。
    后文穆尹应天府。因微疾梦与师会。疾即
    除愈。遂奉书道其事。及移镇江宁(升用)迓师
    府会。朝夕问法。一留三月。因为着十法界
    观心闻住。南岳心要偈。会干元即公以其
    道闻于上。乃赐慈云之号。干兴元年。章懿
    太后(仁宗母华氏。钱塘人。其父仁德)以师熏修精进。遣使
    ?白金百两。命于山中为国行忏。师为着
    金光明护国道为静上之。因奏天台教文。
    乞入大藏。事未行而公薨。天圣元年(仁宗)内臣
    杨怀古降香入山。敬师道德复为奏之。明
    年始得旨入藏。赐白金百两。饭千僧以为
    庆。师乃撰教藏随函目录。略述诸部文义。
    谓玄义。统明五时广辨八教。出世大意蕴
    乎其中。文句者。谓以统句分节经文。荆溪
    各有记释。犹五经之有正义也(唐孔颖达为五经作正义)
    止观者。定慧之异为即法华之行门也。前
    玄义文句。皆明佛世当机得益之事。经有托
    事附法观心之文。非部正意。今止观正是智
    者说己心中所行法门。自行因果化他能所
    无不具焉。又于普门品加别译重颂。缁素
    皆遵诵之。天圣四年。谏议胡则守郡。屡入
    山问道。欣领法要。为施金造山门廊宇。
    五年中秋月?R之夕(?R作望非)桂子降于殿庭。师
    取其实播种林下。乃作桂子之诗。六年正
    月。遣学徒往四明。致祭于法智。有祭文悼
    诗之作。始于寺东建日观?。送想西方为
    往生之业。九年。讲净名经。忽谓其徒曰。昔
    在东掖讲此经。梦荆溪授我经卷。及出
    室。视日已没。今吾殆终此讲乎。因与众诀
    曰。我住台杭二寺。垂四十年。长用十方为
    意。今付讲席。宜从吾志。命弟子祖韵曰。
    汝当绍我道场。持此?拂。勿为最后断佛
    种人。遂作谢三缘诗。谓谢徒属绝宾友焚
    笔砚也。是年八月。徙居东领之草堂。明道元
    年十月八日示疾。不用医药。唯说法以勉
    徒众。十日令请弥陀像以证其终。门人尚
    欲有祷。以观音至。师炷香瞻像祝之曰。我
    观观世音。前际不来后际不去。十方诸佛
    同住实际。愿住此实际。受我一炷之香。或
    扣其所归。对以寂光净土。至夜奄然坐逝。
    师尝制龛铭曰遐榻。既入敛越七日。形貌
    如生。寿六十九。夏五十。逝之夕。山中人见
    大星殒于灵鹫峰红光赫然。禀法者。文昌等
    二十五人。登门学者以千数。度弟子若虚
    辈垂百人。明年仲春四日。奉遐榻葬于寺
    东月桂峰下。与隋观法师为之邻焉。师幼
    善词翰。有诗人之风。其诗集。曰采遗。曰灵
    苑。其杂着。曰金园。曰天竺别集。皆行于世。
    有贵官注楞严求师印可。师烹烈焰谓之
    曰。?下留心佛法。诚为希有。今先申三问。
    若答之契理。当为流通。若其不合当付此
    火。官许之。师曰。真精妙元性净明心。不知
    如何注释。三四四三宛转十二流变三叠一
    十百千。为是何义(昔师注者云。初变一为十。以三世四方互成十二。次变十为
    百。三世四方互成百二十。三变百为千。三世四方互成千二百。是为一根功德之数。总六根为七千二百。除眼鼻
    身三根。各亏四百。实得六千。为六根功德也。一为变生十百千为三叠。凡三番织成其数)二十五
    圣所证圆通。既云实无优劣。文殊何得独
    取观音。其人罔措。师即举付火中。于是楞
    严三关自兹而出。仁宗阅师所进光明护国
    仪。至圣帝仁王慈临无际之文。抚几叹曰。
    朕得此人足以致治。亟令宣召则已入寂
    矣。师始出家。郡校诸生。慕师才俊勉回业
    儒。为诗答卢积。中有真空是选场大觉为
    官位之句。人多诵之。常行三昧。以九十日
    为期。于行道四隅置[金*敖]炽炭。遇困倦则
    渍手于[金*敖]。十指唯存其三。其建光明忏殿。
    每架一椽?一甓。辄诵大悲咒七遍以示
    圣法加被。不可沮坏之意。故建炎虏寇。积
    薪以焚。其屋俨然。暨方腊陈通之乱。三经
    寇火皆不能热。至今异国相传。目为烧不
    着寺。兹岂独显教门之神迹。诚有以彰国
    家之有道也。崇宁三年。赐号法宝大师绍
    兴三十年。特?忏主禅慧法师。塔曰瑞光
    (行业曲记。修三昧记。天生诸集。宗源记)
     镜?曰。道籍人弘人必依处。此三者不
     可不毕备也。吾道始行于陈隋盛于
     唐。而替于五代。逮我
     圣朝。此道复兴。螺溪宝云振于前。四明慈
     云大其后。是以法智之创南湖。慈云之
     建灵山。皆忌躯为法。以固其愿而继之
     以神照启白运。辩才兆上竺。于是?J江
     东西并开讲席。卒能藉此诸刹安广众以
     行大道。孰谓传弘之任不在于处耶。然
     灵山之刹。三罹寇火而不能坏。此岂非
     至人诵咒加功愿力坚固之验也哉
     江州太守许端夫。序其诗曰。慈云之诗。
     文贯于道。言切于理。酷似陶彭泽。盖
     合于情动形言止乎礼义之意。昔贯休
     作禅月集。初不闻道。而才情俊逸。有失
     辅教之义。中庸子作闲居编。言虽鸣道
     而文句?冗。有失诗人之体。慈云则不
     然。文既清丽。理亦昭显。雅正简淡。有
     晋宋之风。盖其道业宏大。故诗名不行
     也
    法师异闻。余杭人。潜心天台之学。每谓但解
    未足以展志。故汲汲以修诸三昧为要
    务。及来参宝云尽通其旨。至道三年。法智
    弘道于延庆。辅赞之功为多。以寺宇颓毁。
    乃同丹丘觉圆并力经理。不逾三载众工
    毕就。法智立诚誓之石。示十方之规。必联
    次师名。称二师云。后同法智结十僧。行
    长忏三年。誓焚躯以报佛恩。时杨文公。屡
    贻书劝止。事竟不行。师居延庆四十年。凡
    法智所修三昧未尝不预
    法师有基。字及贤。钱唐王氏。母梦梵僧授以
    舍利吞之。遂有娠。生五岁。从天台寿昌法
    超为师。十岁受具。闻四明宝云传智者教
    往事之。授以法华止观。随言解义曲尽其
    妙。端拱元年。郡人请演教于太平兴国寺。学
    者常数百人。每白黑月必集众自升高座
    诵菩萨戒法。劝道族念佛四十年至万人。
    凶年持钵以供听众。祥符八年六月示疾。
    弟子令祥请曰。和尚西归宁无留训。师乃广
    谈圆旨经时不已。众忽见西方现光空中
    乐奏。师曰。西方三圣人来也。即右胁西向而
    化。荼?成崂???C湃宋虺帧=崴?诖认??br> 灵龟山。有梦师威仪迎往西方者。有梦师
    坐青莲花对佛说法者。有梦三身如来
    入灵塔者。有梦弥陀授记为超壮如来者。
    法智闻其逝叹曰。卧病谈玄临终见佛。是
    可敬也。内翰杨亿。致敬真相为之作赞
    (全三学撰行业碑。在福源○此卷一百一十八人。本纪止录三十三人。余者遗失)

    佛祖统纪卷第十(终)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