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史传部二 >
  • 宋高僧传卷第六

      义解篇第二之三(正传十四人附见六人)
      唐京师崇福寺惟悫传一(慧震弘?W)
    释惟悫。俗姓连氏。齐大夫称之后。本凭翊人。
    官居上党为潞人也。九岁割爱冠年纳戒。
    母氏昆弟归于法门。故悫从其受教。澜漪
    内湛葳[(麸-夫+玉)-来+(?`/(素-糸))]外发。嗜学服勤必无倦色。乃辞
    渭阳寻师隶业。或经筵首席。或论集前驱。
    或参问禅宗。或附丽律匠。其志渊旷欲皆
    吞纳之。年临不惑尚住神都。因受旧相房
    公融宅请。未饭之前宅中出经函云。相公
    在南海知南铨。预其翻经。躬亲笔受首楞
    严经一部。留家供养。今筵中正有十僧。每
    人可开题一卷。悫坐居第四。舒经见富楼
    那问生起义。觉其文婉其理玄。发愿撰疏。
    疏通经义。及归院矢誓写文殊菩萨像。别
    诵名号计一十年。厥志坚强遂有冥感。忽
    梦妙吉祥乘狻猊自悫之口入。由兹下笔
    若大觉之被善现谈般若焉。起大历元年
    丙午也。及将彻简。于卧寐中见由口而
    出。在乎华严宗中。文殊智也。勒成三卷。自
    谓从浅智中衍出矣。于今盛行。一说楞严
    经。初是荆州度门寺神秀禅师在内时得本。
    后因馆陶沙门慧震于度门寺传出。悫遇之
    着疏解之。后有弘?W法师者。蜀人也。作
    义章开释此经。号资中疏。其中亦引震法
    师义例。似有今古之说。此岷蜀行之。近亦
    流江表焉
      唐京师千福寺怀感传
    释怀感。不知何许人也。秉持强悍精苦从
    师。义不入神未以为得。四方同好就雾市
    焉。唯不信念佛少时迳生安养。疑冰未[冰-水+半]
    遂谒善导用决犹豫。导曰。子传教度人。为
    信后讲为渺茫无诣。感曰。诸佛诚言不信
    不讲。导曰。若如所见令念佛往生。岂是魔
    说耶。子若信之至心念佛当有证验。乃入
    道场三七日不睹灵瑞。感自恨罪障深。欲
    绝食毕命。导不许。遂令精虔三年念佛。后
    忽感灵瑞。见金色玉毫便证念佛三昧。悲
    恨宿垢业重妄?k众愆忏悔发露。乃述决疑
    论七卷(即群疑论是也)。临终果有化佛来迎。合掌面
    西而往矣
      唐吴兴法海传
    释法海字文允。姓张氏。丹阳人。少出家于鹤
    林寺。白驹匪食其场苗。金翅俄翔其海面。
    曲从师教周览群经。大壑纳川邓林聚羽。
    是以圆入一性学阶空王。擅当代独悟之
    名。剖先贤不决之义。一时外学六籍该通。尝
    谓人曰。佛法一门极唯心地。余皆椎轮也。天
    宝中预扬州法慎律师讲肆。同昙一灵一等
    推为颜冉焉。复与杼山昼公为忘形之交
    林下之游。黑白二徒多从求益焉
      唐洛京佛授记寺慧苑传
    释慧苑。京兆人也。少而秀异蔚有茂才。厌
    彼尘寰投于净域。礼华严法藏为师。陶神
    练性。未几深达法义。号上首门人也。有
    勤无惰内外该通。华严一宗尤成精博。苑
    依宝性论立四种教。为有四类不识如来
    藏。如生盲人。则凡夫声闻辟支初心菩萨也。
    一迷真异执教当凡夫。二真一分半教当二
    乘。三真一分满教当初心菩萨。四真具满教
    当识如来藏者也。诸师处判或依或违。然
    其纲领教乘一家之说。次以新译之经未有
    音释披读之者取决无从。遂博览经书恢
    张诂训。撰成二卷。俾初学之流不远求师
    览无滞句旋晓字源。然禀从贤首之门。不
    负庭训之美也
      唐处州法华寺智威传(慧威)
    释智威。姓蒋氏缙云人也。颖脱尘蒙心游
    物表。少事师于轩辕氏炼丹山。闻天台宗教
    盛。遂负笈往沃洲石城寺。亲灌顶禅师求
    请心要。既而得一融道体二居宗。定慧方
    均寂照相半。虽云自了急在利他。天与多
    能富有辞藻。着桃岩寺碑与头陀寺碑。气
    度相表。后以法眼付授慧威焉。时传威是
    徐陵后身。其利智雄才断可知矣。又释慧威。
    姓留氏。东阳人也。总角之年露其旧习。抉
    开爱网。径入空门。不滞一方仍参三益。
    闻缙云大威禅师盛行禅法。裹足造焉。刻
    志忘劳睹威墙奥。一日千里罔不推称。至
    有成业时谓小威。然其乐静居山罕交
    人事。指教门人不少。杰出者左溪玄朗矣威
    常修止观匪弃光阴。说与行而并驰。语将
    默而齐贯。落落然汪汪然。人无得名焉
      唐台州国清寺湛然传
    释湛然。俗姓戚氏。世居晋陵之荆溪。则常州
    人也。昔佛灭度后。十有三世至龙树。始用文
    字广第一义谛。嗣其学者号法性宗。元魏
    高齐间有释慧文。默而识之。授南岳思大
    师。由是有三观之学。洎智者大师蔚然兴
    于天台。而其道益大。以教言之则然乃龙
    树之裔孙也。智者之五世孙也。左溪朗公之
    法子也。家本儒墨。我独有迈俗之志。童?O
    邈焉异于常伦。年二十余受经于左溪。与
    之言大骇。异日谓然曰。汝何梦乎。然曰。畴
    昔夜梦披僧服掖二轮游大河之中。左溪
    曰。嘻汝当以止观二法度群生于生死渊
    乎。乃授以本师所传止观。然德宇凝精神锋
    爽拔。其密识深行冲气慧用。方寸之间合于
    天倪。至是始以处士传道。学者悦随。如群
    流之趣于大川也。天宝初年解逢掖而登
    僧籍。遂往越州昙一律师法集。广寻持犯开
    制之律范焉。复于吴郡开元寺敷行止观。
    无何朗师捐代。挈密藏独运于东南。谓门
    人曰。道之难行也我知之矣。古先至人。静
    以观其本。动以应乎物。二俱不住。乃蹈于
    大方。今之人或荡于空或胶于有。自病病
    他道用不振。将欲取正舍予谁归。于是大
    启上法旁罗万行。尽摄诸相入于无间。
    即文字以达观。导语默以还源。乃祖述
    所传章句凡十数万言。心度诸禅身不?
    矩。三学俱炽群疑日溃。求珠问影之类。稍
    见罔象之功行。止观之盛始然之力也。天
    宝末。大历初。诏书连征。辞疾不就。当大兵
    大饥之际。揭厉法流学徒愈繁。瞻望堂室
    以为依怙。然慈以接之谨以守之。大布而
    衣一床而居。以身诲人耆艾不息。建中三年
    二月五日示疾佛陇道场。顾语学徒曰。道
    无方性无体。生欤死欤其旨一贯。吾归骨此
    山报尽今夕。要与汝辈谈道而诀。夫一念
    无相谓之空。无法不备谓之假。不一不异
    谓之中。在凡为三因。在圣为三德。?k炷
    则初后同相。涉海则浅深异流。自利利人
    在此而已。尔其志之。言讫隐几泊然而化。
    春秋七十二。法腊三十四。门人号咽。奉全身
    起塔。[袖-由+付]于智者大师茔兆西南隅焉。入室
    弟子吴门元浩。可谓迩其人近其室矣。然
    平日辑纂教法。明决前疑开发后滞。则有
    法华释签法华疏记各十卷。止观辅行传弘
    诀十卷。法华三昧补助仪一卷。方等忏补阙
    仪二卷。略维摩疏十卷。维摩疏记三卷。重治
    定涅??疏十五卷。金[镙-糸+廾]论一卷。及止观义例
    止观大意止观文句十妙不二门等。盛行于
    世。详其然师始天宝终建中。以自证之心
    说未闻之法。经不云乎。云何于少时大作
    佛事。然师有焉。其朝达得其道者。唯梁肃
    学士。故?ず璞食删?钪?恰1颂饽吭啤3?br> 试论之。圣人不兴其间必有命世者出焉。
    自智者以法传灌顶。顶再世至于左溪。明
    道若昧。待公而发乘此宝。乘焕然中兴。盖
    受业身通者三十有九僧。?|绅先生高位崇
    名。屈体承教者又数十人。师严道尊遐迩归
    仁。向非命世而生则何以臻此。观夫梁学
    士之论??议偕齐。非此人何以动鸿儒。非
    此笔何以铭哲匠。盖洞入门室见宗庙之
    富。故以是研论矣。吁吾徒往往有不知
    然之道。诗云。维鹊有巢维鸠居之。梁公深
    入佛之理窟之谓欤。有会稽法华山神邕
    作真赞。至大宋开宝中。吴越国王钱氏。追
    重而诔之。号圆通尊者焉。可不是欤
      唐苏州开元寺元浩传
    释元浩。姓秦氏。字广成。吴门人也。绮岁依
    晋陵灵山寺慧日禅师出家。具满律戒。配
    本州龙兴寺。寻为荆溪湛然禅师嘱累弟子。
    初受法华止观已得醍醐。唯以裂大网感
    大果成大行归大处以为大愿。宴居三
    昧常随佛后。希夷自得人莫能知。其秘密
    深远如海印三昧。不言出处常行佛事。与
    夫难行苦行更相祖述。默传心要为论为
    记。灵芝瑞草以为功德。传于后世者不同
    日而语矣。浩注解大涅??经。为文首序。德
    美圆实志愿显现。盖录其所证之意而见于
    文。曰余闻先觉之大宝曰常。在宥布和之盛
    典曰教。率土知化之归宗曰行。交感人心
    之至极曰证。然则以道御时。以法性合其
    运。当应物之际。与显晦同其光。恢张至
    化。而自他昭著者。实播于鸿名。钦恭闻思协
    和至极。四德克彰者实存乎妙体。格变群
    家历观诸行。至典克修庶绩有成者。实赖
    乎宗本。信以授人。大明宗极敷畅厥旨。庶
    几有补于将来者实存乎妙用。博综群言
    以立诚训。风行十方率用归顺者实存乎
    妙教矣。此浩之法要。如王辅嗣之法系辞
    司马迁之自叙管仲能言轻重孟子之传春
    秋。虽儒释不同其义一也。以元和十二年
    十一月十一日示疾。右胁累足入于涅??。
    非二乘境界。真如来定也。明年十一月十三
    日?维。起塔于苏州西北虎丘东山南原也。
    浩耽学味道不涉余事。常随然师听其言
    说。曾无倦色分析义理。?}流川注必默记
    而暗诵。一言不失。数年之后人始知之。然
    师曰。回也如愚。罕为人说。多辞以不能。及
    被梁田二君苦劝请之。始着涅??经解述。
    浩与上都云华寺华严澄观法师。若孔门之
    游夏焉。其儒流受业翰林学士梁公肃苏州
    刺史田公敦。缁流受业者智恒子瑜道儒仲
    仪仲良五人。持经讲论传之无穷。大比丘尼
    识微道巽志真悟极。此四人者高洁之伦深
    练禅观。初浩为二官所请注经。预梦甚为
    奇特。又庭阶生花非人间恒所见者。祥鸟
    飞驯五彩绝异。刺史崔恭撰塔碑立于虎丘
    山罗汉石坛之左。后有行满道暹明旷。皆着
    述广天台之道欤
      唐越州暨阳杭乌山智藏传
    释智藏。姓皮氏。西印度种族。祖父从华世
    居官宦。后侨寓庐陵。藏少入精舍睹像设
    之繁。乃陋俗求真。而于三学各所留心。
    唯律藏也。最为精敏。大历三年游豫章。因
    隶名天宫寺。众恳命临坛秉度。时仰炮??br> 号为律虎。每登法座提唱?衬帷L糜???br> 听受无厌。辩名理析微言。连环可解也。
    贞元中遇大寂禅师。笃明心要。及游会稽
    于杭乌山顶筑小室安禅。乃着华严经妙
    义。宣吐。????学者归焉。至元和十四年二
    月无疾而终。报龄七十九。焚收舍利圆净
    者。建塔于院北峰焉。杭乌山者越俗言讹。
    合言杭?巍N秸憬??伞9庞煤挤さ桨恫?br> 杭。故云?我?br>   唐梓州慧义寺神清传(义将)
    释神清。字灵庾。俗姓章氏。绵州昌明人也。
    生于大安山下。昆季相次三人出俗。皆有
    名望。清居乎仲。处胎之际母顿恶荤?。及
    为儿虽随戏弄遇像礼足逢僧稽颡。年十
    三受学于绵州开元寺辩智法师。于时敕条
    严峻。出家者限念经千纸方许落发。清即
    诵法华维摩楞伽佛顶等经有同再理。时
    故相乔琳为绵郡太守。惊其幼俊躬而降
    礼请削染焉。则大历中也。至年十七听习
    粗通。即讲法华一经。岁满慧义寺依如律
    师受具戒。夏习尸罗依学新疏。寻达大
    宗乃诣上都。后以优文赡学入内应奉。暮
    年锺其荼蓼归慧义寺。讲导著述略无闲
    日。以元和年中终于本寺峰顶。迁神于白
    门兰若。即?城北郭外也。清平昔好为著述
    喜作编联。盖巨富其才亦凿深于学。三教
    俱晓该玄鉴极。彝伦咸叙万人之敌也。受业
    弟子黑白四方计一千余人。前后撰成法华
    玄笺十卷释氏年志三十卷新律疏要诀十
    卷。亦谓清钞。二众初学仪一卷有宗七十五
    法疏一卷。亦名法源记。此盖解小乘所计
    五位色心心所不相应无为等法。体性业用
    一皆详括。故云法源也。识心论澄观论俱舍
    义钞数卷北山参玄语录十卷。都计百余轴。
    并行于代。就中语录博该三教。最为南北
    鸿儒名僧高士之所披?焉。寺居?城之
    北长平山阴。故云北山统三教玄旨。实而为
    录。故云参玄也。观清之述作。少分明二权
    一实之经旨。大分明小乘律论之深奥焉。清
    貌古且奇皙白而光莹。相国崔龟从时从事
    东川。序真赞云。与奘三藏道颜同摄物。异
    时一体耳。门人数多。其出伦者义将也。独
    明俱舍兼善起信。海内学人望风而至。开
    成中北山俱舍宗不泯者。清之余素乎。东川
    涌潭僧正颜公。着碑本寺。讲律临坛。光肇
    别附语录。略记清言行矣
      唐京师大安国寺端甫传
    释端甫。俗姓赵氏。天水人也。世为秦着姓
    焉。初母张夫人梦梵僧谓曰。当生贵子。即
    出囊中舍利使吞之。及诞所梦僧白昼入
    其室摩其顶曰。必当大兴法教。言讫而灭。
    既成人高颡深目大颐方口。长六尺五寸。其
    音如钟。夫将欲荷如来之菩提凿生灵之
    耳目。固必有殊祥奇表欤。始十岁依崇福
    寺道悟禅师为沙弥。十七正度为比丘。隶
    安国寺。受具于西明寺照律师。学?衬嵊诔?br> 福寺升律师。传唯识于安国寺素法师。通涅
    ??经于福林寺??法师。甫又梦。梵僧以舍利
    满琉璃器使吞之。且曰。三藏大教尽贮汝
    腹矣。自是经律论无敌于当时。囊括川注
    逢源会委。滔滔然莫能济其畔岸矣。夫将
    欲伐株杌于情田雨甘露于法种者。固必
    有勇智宏辩欤。无何谒文殊于清凉。众圣
    皆现。演大经于太原。倾都毕会。德宗皇帝闻
    其名征之。一见大悦。常出入禁中与儒道
    议论。赐紫方袍。岁时锡施异于他等。复诏
    侍皇太子于东朝。顺宗皇帝深仰其风。亲之
    若昆弟。相与卧起恩礼特隆。宪宗皇帝数幸
    其寺待之若宾友。常承顾问注纳偏厚。而
    甫符彩超迈辞理响捷。迎合上旨皆契真
    乘。虽造次应对。未尝不以阐扬为务。繇
    是天子益知佛为大圣人其教有大不思
    议事。当是时朝廷方削平区夏。缚吴斡蜀
    潴蔡荡郓。而天子端拱无事。诏甫率缁属
    迎真骨于灵山。开法场于秘殿。为人请福
    亲奉香灯。既而刑不残兵不黩。赤子无愁
    声苍海无惊波。盖参用真宗以?炒笳?br> 之明效也。夫将欲显大不思议之道辅大
    有为之君。固必有冥符玄契欤。掌内殿法
    仪录左街僧事。以标表净众者凡一十年。
    讲涅??唯识经论。处当仁传授宗主。以开
    诱道俗者凡一百六十座。运三密于瑜伽。
    契无生于悉地。日持诸部十余万遍。指净
    土为息肩之地。严金经为报法之恩。前
    后供施数十百万。悉以崇饰殿宇穷极雕
    绘。而方丈单床静虑自得。贵臣盛族皆所依
    慕。豪侠工贾莫不瞻向。荐金宝以致诚。
    仰端严而礼足。日有千数不可殚书。而
    甫即众生以观佛。离四相以修善。心下如
    地坦无丘陵。王公舆台皆以诚接。议者以
    为成就常不轻行者。唯甫而已矣。夫将欲
    驾横海之大航拯迷途于彼岸者。固必
    有奇功妙道欤。以开成元年六月一日西
    向右胁而灭。当暑而尊容若生。终夕而异
    香犹郁。其年七月六日迁于长乐之南原。遗
    命荼?车蒙崂??儆嗔!7匠愣?窆庠吗ā?br> 既烬而灵骨珠圆。赐?曰大达。塔曰玄秘。
    俗寿六十七。僧腊可数。门弟子僧尼约千余
    辈。或讲论玄言。或纪纲大寺。修禅秉律。分
    作人师五十。其徒皆为达者。会昌中相国
    裴公休。为碑颂德焉
      唐圭峰草堂寺宗密传(圆禅师照禅师)
    释宗密。姓何氏。果州西充人也。家本豪盛少
    通儒书。欲干世以活生灵。负俊才而随
    计吏。元和二年偶谒遂州圆禅师。圆未与
    语密。欣然而慕之。乃从其削染受教。此年
    进具于拯律师。寻[言*(日/(句-口+匕))]荆南张。张曰。汝传教
    人也。当宣导于帝都。复见洛阳照禅师。照
    曰。菩萨人也。谁能识之。末见上都华严观。
    观曰。?陈??啬芩嫖矣握咂湮ㄈ旰酢3踉?br> 蜀因斋次受经。得圆觉十二章。深达义趣
    誓传是经。在汉上因病僧付华严句义。
    未尝隶习。即尔讲之。由是乃着圆觉华严
    及涅??金刚起信唯识盂兰盆法界观行愿经
    等疏钞及法义类例礼忏修证图传纂略。又
    集诸宗禅言为禅藏。总而序之。并酬答书
    偈议论等。又四分律疏五卷钞悬谈二卷。凡
    二百许卷。图六面。皆本一心而贯诸法。显
    真体而融事理。超群有于对待。冥物我而
    独运矣。密累入内殿问其法要。大和二年
    庆成节。征赐紫方袍为大德。寻请归山。会
    昌元年正月六日坐灭于兴福塔院。俨若平
    日容貌益悦。七日迁于函。其自证之力可
    知矣。其月二十二日道俗等奉全身于圭峰。
    二月十三日茶?车蒙崂???!C靼锥??br> 大。后门人泣而求诸煨中必得而归。悉敛
    藏于石室。其无缘之慈可知矣。俗龄六十二。
    僧腊三十四。遗诫令舁尸施鸟兽。焚其骨
    而散之勿塔。勿得悲慕以乱禅观。每清明
    上山。必讲道七日而后去。其余住持仪则当
    合律科。违者非吾弟子。初密道既芬馨名
    惟?睾铡D谥谀搅?既如彼。朝贵答响又如
    此。当长庆元和已来。中官立功。执政者孔
    炽。内外猜疑人主危殆。时宰臣李训酷重于
    密。及开成中伪甘露发。中官率禁兵五百
    人出?。所遇者一皆屠戮。时王涯贾?舒
    元舆。方在中书会食。闻难作奔入终南投
    密。唯李训欲求剪发匿之从者止之。训改
    图趋凤翔。时仇士良知之。遣人捕密入左
    军。面数共不告之罪将害之。密怡然曰。
    贫道识训年深。亦知其反叛。然本师教法遇
    苦即救。不爱身命死固甘心。中尉鱼恒志
    嘉之。奏释其罪。朝士闻之扼腕出涕焉。或
    曰。密师为禅耶律耶经论耶。则对曰。夫密者
    四战之国也。人无得而名焉。都可谓大智
    圆明自证利他大菩萨也。是故裴休论撰云。
    议者以师不守禅行而广讲经论。游名邑
    大都以兴建为务。乃为多闻之所役乎。
    岂声利之所未忘乎。嘻议者焉知大道之
    所趣哉。夫一心者万法之总也。分而为戒定
    慧。开而为六度。散而为万行。万行未尝非
    一心。一心未尝违万行。禅者六度之一耳。
    何能总诸法哉。且如来以法眼付迦叶不
    以法行。故自心而证者为法。随愿而起者
    为行。未必常同也。然则一心者万法之所
    生。而不属于万法。得之者则于法自在矣。
    见之者则于教无碍矣。本非法不可以法
    说。本非教不可以教传。岂可以轨迹而
    寻哉。自迦叶至富那奢。凡十祖皆罗汉所
    度。亦罗汉。马鸣龙树提婆天亲始开摩诃衍。
    着论释经。摧灭外道。为菩萨唱首。而尊者
    ?夜独以戒力为威神。尊者摩罗独以苦
    行为道迹。其他诸祖或广行法教。或专心
    禅寂。或蝉蜕而去。或火化而灭。或攀树以示
    终。或受害而偿债。是乃法必同而行不必
    同也。且循辙迹者非善行。守规墨者非善
    巧。不迅疾无以为大牛。不超过无以为
    大士。故师之道也。以知见为妙门。寂净为
    正味。慈忍为甲盾。慧断为剑矛。破内魔之
    高垒。陷外贼之坚阵。镇抚邪杂解释缧笼。
    遇穷子则叱而使归其家。见贫女则呵而
    使照其室。穷子不归贫女不富。吾师耻之。
    三乘不兴四分不振。吾师耻之。忠孝不并
    化荷担不胜任。吾师耻之。避名滞相匿
    我增慢。吾师耻之。故遑遑于济拔汲汲于
    开诱。不以一行自高。不以一德自耸。人
    有依归者不俟请则往矣。有求益者不俟
    愤则启矣。虽童幼不简于应接。虽骜?洳?br> 怠于叩励。其以阐教度生助国家之化也
    如此。故亲师之法者。贫则施。暴则?a。刚
    则随。戾则顺。昏则开。堕则奋。自荣者慊。自
    坚者化。徇私者公。溺情者义。凡士俗有舍
    其家与妻子同入其法分寺而居者。有变
    活业绝血食持戒法。起家为近住者。有
    出而修政理。以救疾苦为道者。有退而
    奉父母以丰供养为行者。其余憧憧而来
    欣欣而去。扬袂而至实腹而归。所在甚众不
    可以纪。真如来付嘱之菩萨。众生不请之良
    友。其四依之人乎。其十地之人乎。吾不识
    其境界庭宇之广狭深浅矣。议者又焉知大
    道之所趣哉。其为识达大人之所知心为
    若此也。密知心者多矣。无如升平相国之
    深者。盖同气相求耳。宣宗再阐真乘。万善
    咸秩。追?曰定慧禅师。塔号青莲。持服执
    弟子礼四众数千百人矣
    系曰。河东相国之论撰。所谓极其笔矣。然
    非夫人之为极笔。于他人岂极其笔乎。观
    夫影响相随未始有异也。影待形起。响随
    声来。有宗密公。公则有裴相国。非相国曷
    能知密公。相续如环未尝告尽。其二公之
    道如然。则知谛观法王法。则密公之行甚
    圆。应以宰官身。则裴相之言可度。今禅宗
    有不达而讥密不宜讲诸教典者。则吾对
    曰。达磨可不云乎。吾法合了义教。而寡学
    少知自既不能。且与烦惑相应可不嫉之
    乎。或有诮密不宜接公卿而屡谒君王
    者。则吾对曰。教法委在王臣。苟与王臣不
    接。还能兴显宗教以不。佛言。力轮王臣是
    欤。今之人情见近王臣者则非之。曾不知
    近王臣人之心。苟合利名则谢君之诮也。
    或止为宗教亲近。岂不为大乎。宁免小嫌
    嫌之者。亦嫉之耳。若了如是义。无可无
    不可。吁哉
      唐京师西明寺乘恩传
    释乘恩。不知何许人也。肇从志学知遍
    寻师。凡厕黉堂必穷义路。常训门人。曰。
    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仁智稍成。是殊
    名同实。趋菩萨地若下阪之走丸耳。恩
    乐人为学不忘讲导。及天宝末关中版荡。
    因避地姑臧。旅泊之间嗟彼密迩羌虏之
    封。极尚经论之学。恩化其内众勉其成功。
    深染华风悉登义府。自是重撰百法论疏
    并钞行于西土。其疏祖慈恩而宗潞府。大
    抵同而少闻异。终后弟子传布。迨咸通四年
    三月中。西凉僧法信精研此道。禀本道节度
    使张义朝。表进恩之著述。敕令两街三学大
    德等详定。实堪行用。敕依其僧赐紫衣。充
    本道大德焉
      唐彭州丹景山知玄传
    释知玄。字后觉。姓陈氏。眉州洪雅人也。曾祖
    图南任梓州射洪县令。祖宪考邈皆名场不
    捷。母魏氏梦月入于怀。因而载诞。虽乳哺
    未能言。见佛像僧形必含喜色。五岁祖令
    咏花。不数步成云。花开满树红。花落万枝
    空。唯余一朵在。明日定随风。祖吟叹不怿
    曰。吾育此孙望其登甲科雪二代之耻。今
    见孺子志矣。非贻厥也。已必从空门乖
    始望也七岁果遇法泰法师。在宁夷寺讲
    涅??经。寺与居邻。玄日就讲集所。一聆法
    语若睹前因。是夕梦其寺殿佛手摩其顶。
    寤启祖父乞为勤策。亲党观其必不可抑
    夺故听之。年十一遂其削发。乃随师诣唐
    兴邑四安寺。授大经四十二卷。远公义疏。辩
    空师圆旨。共一百二十五万言。皆囊括深奥
    矣。方年十三指?`缁徒露老成之气。时丞
    相杜公元颖作镇西蜀。闻玄名命升堂
    讲谈于大慈寺普贤阁下。黑白众日计万许
    人。注听倾心骇叹无已。自此蜀人弗[厂@干]其
    名。号陈菩萨耳。传云。玄前身名知铉。汉州
    三学山讲十地经。感地变琉璃焉。玄于净
    众寺辩贞律师所受具戒。才听?衬嵝??br> 俱舍。则长十山固律师之付授焉。复从本师
    下三峡。历荆襄抵于神京资圣寺。此寺四
    海三学之人会要之地。玄敷演经论僧俗仰
    观。户外之屦日其多矣。文宗皇帝闻之宣入
    顾问。甚惬皇情。后学唯识论于安国信法
    师。又研习外典。经籍百家之言无不该综。
    玄每恨乡音不堪讲贯。乃于象耳山诵大
    悲咒。梦神僧截舌换之。明日俄变秦语矣。
    有杨茂孝者。鸿儒也。就玄寻究内典。直欲
    效谢康乐注涅??经。多执卷质疑。随为剖
    判。致书云。方今海内龙象非师而谁。次扬
    刑部汝士高左丞元裕长安扬鲁士。咸造门
    拟结莲社。尝一日玄宴坐。见茂孝披紫服
    戴碧冠三礼毕乘空而去。玄令人侦问。茂
    孝其夕诫其子曰。吾常欲落发披缁汲瓶
    挈屦侍玄公。所累者簪冕也。吾盖棺时殓
    以紫袈裟碧芙蓉冠。至是方验先见矣。武
    宗御宇。初尚钦释氏。后纳蛊惑者议。望祀
    蓬莱山筑高台以祈羽化。虽谏官抗疏
    宰臣屡言。终不回上意。因德阳节缁黄会
    麟德殿。独诏玄与道门敌言。神仙为可学
    不可学耶。帝叉手付老氏中理大国若
    烹小鲜义。共黄冠往复。玄陈帝王理道教
    化根本言。神仙之术乃山林间。匹夫独擅高
    尚之事业。而又必资宿因。非王者所宜。辞
    河下倾辩海横注。凡数千言。闻者为之股栗。
    大忤上旨。左右莫不色沮。左护军仇士良
    内枢密杨钦义。惜其才辩。恐将有[厂@干]逐之
    命。乃密讽贡祝尧诗。玄立成五篇。末章云。
    生天本自生天业。未必求仙便得仙。鹤背
    倾危龙背滑。君王且住一千年。帝览诗微解。
    帝虽不纳忠谏。而嘉其识见口给也。玄即
    归巴岷旧山。例施巾栉。而存戒检愈更甄
    明。方扁舟入湖湘间。时杨给事汉公廉问
    桂岭。延止开元佛寺。属宣宗龙飞。杨公自
    内枢统左禁军。以册定功高请复兴天竺
    教。奏乞访玄声迹。玄复挂坏衣归上国宝
    应寺。属寿昌节讲赞赐紫袈裟。署为三教
    首座。帝以旧藩邸造法干寺。诏玄居寺之
    玉虚亭。大中三年诞节诏谏议李贻孙给事
    杨汉公缁黄鼎列论义。大悦帝情。因奏天
    下废寺基。各敕重建。大兴梵刹玄有力焉。
    命画工图形于禁中。其优重如是。与相国
    裴公休友善。同激扬中兴教法事。八年上
    章乞归故山大行利济。受益者多。广明二
    年春。僖宗违难西蜀。后遣郭遵泰?玺书。
    肩舆诏赴行在。帝接谈论颇解上心。左军
    容田令孜与诸达官问道勤重。帝欲旌其
    美。令诸学士撰玄师号。皆未惬旨。乃挥御
    翰云。朕以开示悟入法华之宗旨也。悟者
    觉也明也。悟达大道悟佛知见。又云。悟者
    一刹那。不悟河沙劫。所以悟者真乘了然成
    佛之义。今赐悟达国师为号。虽曰强名用
    表朕意。玄陈让不遂。乃乞归九陇旧庐。于
    正月二十一日卧内见所曾游历。圣境名迹
    皆见在前。二月七日闻空声曰。必生净土。
    乃讯之云。孰之语耶。空又[(应-心)/言]曰。佛也。七月
    中闻户外有格斗之声。逡巡一菩萨降于
    庭前事摩灭矣。渐迫仅玄身丁宁赞喻。勿
    以此苦为累也。言讫而没。又于一夕有一
    珠。自玄左足下流去。苦楚万端。谛视其珠
    中明明有晁错二字。乃知玄是袁盎也。曾
    因七国反。盎奏斩错以谢吴楚诸王。故为
    婴挠耳。召弟子慈灯。附口上遗表。嘱令弃
    尸半饲鱼腹半??鸟兽。吾久与西方净土
    有期如斯。?诿讫右胁面西而逝。享年七
    十三。僧腊五十四。玄咸通中曾游泽州。追
    问小远法师同年。亦同终日月焉。玄坚守
    禁戒少欲过中不食蔬果。服唯布褐卧则
    刍秆。而六时行道夜卧一更。余则禅坐。等视
    众生无贵贱少长。待之如一素结情好。深
    者裴相国休。初裴镇荆门。玄游五台山。路
    出渚宫。赠遗初无所取。裴知其俭约。密
    遣人沿路以供之。若苏秦遣舍人阴资奉
    张仪也。尝经骆谷真符县。雍氏家枕潭。潭
    中有大鱼如龙。四足而齿牙纤利。其家日
    饲以食。已四世矣。或欲网钓之意。则辄云
    雾晦冥焉。玄扣船抚其顶。瞪目而鼓跃。即
    为受归依。未几乃寄梦雍氏曰。我谢汝累
    世护念。今受归依已生天。而永诀矣。次为
    导江玉垒山神李冰庙益昌北郭龙门神。偕
    受戒法。罢其血食欤。有李商隐者。一代文
    宗时无伦辈。常从事河东柳公梓潼幕。久
    慕玄之道学。后以弟子礼事玄。时居永崇
    里。玄居兴善寺。义山苦眼疾。虑婴昏瞽遥
    望禅宫冥祷乞愿。玄明旦寄天眼偈三章。
    读终疾愈。迨乎义山卧病语僧录僧彻曰。
    某志愿削染为玄弟子。临终寄书偈决别
    云。玄生常着如来藏经会释疏二卷。命僧
    彻撰法鉴。以照像若十翼焉。大无量寿经
    疏二卷。僧彻着法灯类章指焉。胜?经疏
    四卷。僧彻着法苑以错综。犹纬书焉。又般
    若心经金刚经各有疏义。此外秦蜀之间。作
    释氏杂文外篇箴论碑志歌诗。录成二十余
    卷。礼忏文六卷。通计三十万言。后迁塔于茶
    笼山附圣寺矣。中和二年弟子左街僧录净
    光大师僧彻述传。法孙右街僧录觉辉。辉弟
    子伪蜀佑圣国师。重孙光业僧录。绵绵瓜瓞。
    皆名公也。凤翔府写玄真李义山执拂侍立

    系曰。玄公何云袁盎。又为知铉二人后身
    耶。通曰。人寿百年。自汉至唐。玄几经出没
    乎。骸山泪海断可知矣。然则玄公多才行道
    近古罕闻。法嗣蕃昌他莫与议也
      唐京兆大安国寺僧彻传
    释僧彻。不知何许人也。敏利天资高迈逸
    类。稚岁聪颖而慕。悟达国师。若颜回之肖
    仲尼也。既而时亲函丈颇见幽微。随侍翼
    从未尝少厌。窥其门墙其殆庶几乎。悟达凡
    有新义别章。咸嘱付彻畅衍之。为如来藏
    经疏。着法鉴四卷。大无量寿经疏。着法灯
    二卷。胜?师子吼经疏。着法苑十卷。观乎
    悟达为疏。若左丘明之传也。彻述三法钞。
    犹杜服之集解欤。初居法干内寺。师资角
    立声彩风行。凡百官寮无不奉仰率由。彻内
    外兼学辞笔特高。唱予和汝同气相求。寻
    充左右街应制。每属诞辰升麟德殿法座
    讲谈。敕赐紫袈裟。懿宗皇帝留心释氏。颇
    异前朝。遇八斋日必内中饭僧。数盈万计。
    帝因法集躬为赞呗。彻则升台朗咏。宠锡
    繁博。敕造?钐茨窘沧?源椭?S蛛妨浇?br> 四寺行方等忏法。戒坛度僧各三七日。别
    宣僧尼大德二十人。入咸泰殿置坛度内。
    福寿寺尼缮写大藏经。每藏计五千四百六
    十一卷。雕造真檀像一千躯。皆委彻检校
    焉。以十一月十四日延庆节。麟德殿召京城
    僧道赴内讲论。尔日彻述皇猷。辞辩浏亮
    帝深称许。而又恢张佛理旁慑黄冠。可谓
    折冲异论者。当时号为法将。帝悦敕赐号
    曰净光大师。咸通十一年也。续录两街僧
    事。初彻经江论海勇于揭厉。于青龙寺讲
    贯既循悟达国师义意寄呈所见。蒙回八
    十四字。云观君法苑思冲虚解我真乘刃
    有余。若使龙光时可待。应怜僧肇论成初。
    五车外典知难敌。九趣多才恐不如。萧寺
    讲轩横淡荡。帝乡云树正扶疏。几生曾得?
    ?意。今日堪将贝叶书。一振微言冠千古。
    何人执卷问吾庐。览兹奖饰悲喜。盈襟
    以广明中巢寇犯阙僖宗幸蜀。其夕彻内
    宿。明日仓黄与杜光庭先生。扈从入于岷
    峨。再见悟达痛序艰难。彻极多著述碑颂
    歌诗。不知所终。内翰侍郎乐朋龟为真赞。
    凤翔嘉州皆写其真相。弟子秦蜀之间愈多
    传法者

    宋高僧传卷第六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