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史传部二 >
  •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五

      感通上 正传三十三 附见三
     魏洛京永宁寺天竺僧勒那漫提传一
     魏荣阳沙门释超达传二
     魏文成沙门释慧达传三
     魏常山衡唐精舍释道泰传四
     梁九江东林寺释僧融传五
     魏末鲁郡沙门释法力传六
     梁蜀土青城山寺释植相传七
     梁蜀土潼州沙门释僧林传八
     梁荆州沙门释慧简传九
     魏凉州沙门释僧朗传十
     魏太山朗公谷山寺释僧意传十一
     魏太山丹岭寺释僧照传十二
     齐相州鼓山释道丰传十三
     齐邺下大庄严寺释圆通传十四
     齐太原沙门释慧宝传十五
     齐邺下宝明寺释僧云传十六
     齐梁州薛寺释僧远传十七
     周上党元开府寺释慧?传十八
     隋相州大慈寺释洪献传十九
     隋东川沙门释慧云传二十(传大士)
     隋鄂州沙门释法朗传二十一
     隋蜀部灌口山竹林寺释道仙传二十二
     陈摄山栖霞寺释慧峰传二十三
     隋苏州重玄寺释慧岩传二十四
     隋东都宝杨道场释法安传二十五(法济)
     隋蒋州大归善寺释慧侃传二十六
     唐京化度寺释转明传二十七
     唐安州沙门贾逸传二十八
     唐雍州义善寺释法顺传二十九(智俨)
     唐蒲州普济寺释道英传三十
     唐雍州梁山沙门释又德传三十一
     唐京师辩才寺释智则传三十二
     唐京师律藏寺释通达传三十三
    勒那漫提。天竺僧也。住元魏洛京永宁寺。
    善五明工道术。时信州刺史綦母怀文。巧
    思多知。天情博识。每国家营宫室器械。无
    所不关。利益公私。一时之最。又敕令修
    理永宁寺。见提有异术。常送饷只承冀有
    闻见。而提视之平平初无叙接。文心恨之。
    时洛南玄武馆有一蠕蠕客。曾与提西域旧
    交。乘马衣皮。时来造寺。二人相得言笑抵
    掌。弥日不懈。文旁见夷言。不晓往复。乃
    谓提曰。弟子好事人也。比来供承望师降
    意。而全不赐一言。此北狄耳。兽心人面杀生
    血食。何足可尚。不期对面遂成彼此。提曰。
    尔勿轻他。纵使读万卷书。用未必相过也。
    怀文曰。此所知当与?良级穆怼L嵩弧6?br> 有何耶。曰算术之能。无问望山临水。县
    测高深。围??=巡烩渡?稀L嵝Χ?栽弧?br> 此小儿戏耳。庭前有一枣树极大。子实繁
    满。时七月初悉已成就。提仰视树曰。尔知
    其上可有几许子乎。文怪而笑曰。算者所
    知。必依钩股标候。则天文地理亦可推测。
    草木繁耗有何形兆。计斯??漫言也。提指
    蠕蠕曰。此即知之。文愤气不信。即立契赌
    马。寺僧老宿咸来同看。其立旁证。提具告
    蠕蠕。彼笑而承之。文复要云。必能知者几
    许成核。几许菸死无核。断许既了。蠕蠕
    腰间皮袋里出一物。似今秤衡。穿五色
    线。线别贯白珠。以此约树。或上或下。或
    旁或侧。抽线[目*夹]眼。周回良久。向提撼头而
    笑述其数焉。乃遣人扑子实下尽。一一看
    阅。疑者文自剖看校量子数成不。卒无欠
    剩。因获马而归。提每见洛下人远向嵩高
    少室取薪者。自云。百姓如许地。担负辛苦。
    我欲暂牵取二山枕洛水头待人伐足。乃
    还放去。不以为难。此但数术耳。但无知
    者诬我为圣。所以不敢。提临欲终语弟
    子曰。我更停五三日往一处行。汝等念修
    正道勿怀眷恋。便寝疾闭户卧。弟子窃
    于门隙视之。见提身不着床在虚仰卧
    相告同视。一僧忽??L峄勾踩缇伞RN皆弧?br> 门外是谁何不来入。我以床热故取凉。尔
    勿怪也。是后数日便舍命矣
    释超达。未详其氏。元魏中行业僧也。多学
    问有知解。帝禁图谶尤急。所在搜访。有人
    诬达有之。乃收付荣阳狱。时魏博陵公检
    勘穷劾。达以实告。大怒以车轮系颈。严
    防卫之。自知无活路。专念观世音。至夜四
    更忽不见车轮。所在见守防者皆大昏睡。
    因走出外将欲远避。以久系狱。脚遂[恋-心+足]急
    不能及远行至天晓。虏骑四出追之。达
    惟逃必不免。因伏草中骑来蹋草并靡。
    虽从边过对而不见。仰看虏面。悉以牛
    皮障目。达一心服死。至诚称念。夜中虏去。
    寻即得脱。又僧明道人。为北台石窟寺主。
    魏氏之王天下也。每疑沙门为贼。收数百
    僧互系缚之。僧明为魁首。以绳急缠从
    头至足。克期斩决。明大怖一心念观音。
    至半夜觉缠小宽。私心欣幸精到弥切。
    及晓索然都断既因。得脱逃逸奔山。明旦
    狱监来觅不见。惟有断绳在地。知为神
    力所加也。即以奏闻。帝信道人不反。遂
    一时释放
    释慧达。姓刘。名?(苏骨反)和。本咸阳东北。三
    城定阳稽胡也。先不事佛。目不识字。为人
    凶顽。勇健多力乐。行猎射。为梁城突骑。守
    于襄阳。父母兄弟三人并存。居家大富。豪侈
    乡闾纵横不理。后因酒会遇疾。命终备睹
    地狱众苦之相。广有别传。具详圣迹。达后
    出家。住于文成郡。今慈州东南高平原。即其
    生地矣。见有庙像。戎夏礼敬处于治下安
    民寺中。曾往吴越。备如前传。至元魏太武
    大延元年。流化将讫。便事西返。行及凉州
    番禾郡东北望御谷。而遥礼之。人莫有晓
    者。乃问其故。达云。此崖当有像现。若灵相
    圆备。则世乐时康。如其有阙。则世乱民苦。
    达行至肃州酒泉县城西七里石涧中死。其
    骨并碎。如葵子大可穿之今在城西古寺
    中。塑像手上。寺有碑云。吾非大圣。游化
    为业。文不具矣。尔后八十七年至正光初。
    忽大风雨。雷震山裂。挺出石像。举身丈八。
    形相端严。惟无有首登。即选石命工雕镌
    别头。安讫还落。因遂任之。魏道陵迟。其言
    验矣。逮周元年。治凉州城东七里涧。忽有
    光现彻照幽显。观者异之。乃像首也。便奉
    至山岩安之。宛然符会。仪容雕缺四十余
    年。身首异所二百余里。相好还备。太平斯
    在。保定元年。置为瑞像寺焉。乃有灯光流
    照锺声飞向。相续不断。莫测其由。建德初
    年。像首频落。大[蒙-?`]宰及齐王。躬往看之。乃
    令安处。夜落如故。乃经数十。更以余物为
    头。终坠于地。后周灭佛法。仅得四年邻
    国殄丧。识者察之方知先鉴。虽遭废除
    像犹特立。开皇之始经像大弘。庄饰尊仪更
    崇寺宇。大业五年。炀帝躬往礼敬厚施。重
    增荣丽。因改旧额为感通寺焉。故令模
    写传形量不可测。约指丈八临度终异。致
    令发信弥增日新。余以贞观之初历游关
    表。故谒达之本庙。图像俨肃日有隆敬。自
    石隰慈丹延绥威岚等州。并图写其形所在
    供养。号为刘师佛焉。因之惩革胡性。奉行
    戒约者殷矣。见姚道安制像碑
    释道泰。元魏末人。住常山衡唐精舍。梦人谓
    曰。若至某年。当终于四十二矣。泰弥恶
    之。及至期年遇重病。甚忧悉以身资为
    福。友人曰。余闻供养六十二亿菩萨。与一
    称观世音同。君何不至心归依。可必增寿。
    泰乃感悟。遂于四日四夜专精不绝。所坐
    帷下忽见光明从户外而入。见观音足趺
    踝间金色朗照。语泰曰。念观世音耶。比
    泰褰帷顷。便不复见。悲喜流汗便觉轻。
    所患遂愈。年四十四。方为同意说之。泰后
    终于天命。更有一僧。其缘同泰。故不疏

    释僧融。梁初人。住九江东林寺。笃志泛博
    游化己任。曾于江陵劝一家受戒。奉佛为
    业。先有神庙不复宗事。悉用给施。融便撒
    取送寺。因留设福。至七日后。主人母见一
    鬼持赤索欲缚之。母甚遑惧。乃更请僧
    读经行道。鬼怪遂息。融晚还庐山。独宿逆
    旅。时天雨雪中夜始眠。见有鬼兵其类甚
    众。中有鬼将带甲挟刃形奇壮伟。有持胡
    床者。乃对融前踞之。便厉色扬声曰。君
    何谓鬼神无灵耶。速曳下地。诸鬼将欲加
    手。融默称观世音。声未绝即见所住床后
    有一天将。可长丈余。着黄皮[袖-由+夸]褶。手捉金
    刚杵拟之。鬼便惊散。甲胄之属碎为尘粉。
    融尝于江陵。劝夫妻二人。俱受五戒。后为
    劫贼引。夫遂逃走。执妻系狱。遇融于路
    求哀请救。融曰。惟至心念观世音。更无信
    余道。妇入狱后。称念不辍。因梦沙门立其
    前。足蹴令去。忽觉身贯三木自然解脱。见
    门犹闭。阍司数重守之。计无出理。还更
    眠。梦见向僧曰。何不早出。门自开也。既闻
    即起。重门洞开。便越席而出。东南数里将
    值民村。天夜?冥。其夫先逃夜行昼伏。二
    忽相遇皆大惊骇。草间审问。乃其夫也。遂共
    投商者。远避竟得免难
    释法力。未详何人。精苦有志德。欲于鲁
    郡立精舍。而财不足。与沙弥明琛。往上
    谷。乞麻一载。将事返寺。行空泽中忽遇
    野火。车在下风无得免理。于时法力倦眠。
    比觉而火势已及。因举声称观。未逮世
    音。应声风转火焰寻灭。安隐而还。又沙门法
    智者。本为白衣独行大泽。猛火四面。一时
    同至自知必死。乃合面于地称观世音。怪
    无火烧。举头看之。一泽之草纤毫并尽。
    惟智所伏仅容身耳。因此感悟出家为道。
    厉精翘勇众所先之。又沙门道集。于寿阳
    西山游行。为二劫所得。缚系于树将欲
    杀之。惟念观世音守死而已。劫引刀屡斫
    皆无伤损。自怖而走。集因得脱。广传此事。
    又沙门法禅等。山行逢贼。惟念观音。挽弓
    射之。欲放不得。贼遂归诚投弓于地。又不
    能得。知是神人。舍而逃走。禅等免脱所在
    通传。并魏末人。别有观音感应传。文事包
    广。不具叙之
    释植相。姓郝氏。梓?H涪人。当任巴西郡
    吏。太守郑贞。令相?献物下杨都。见梁祖
    王公崇敬三宝。便愿出家。及还上蜀。决
    誓家属。并其妻子既同相志。一时剪落。自
    出家后。梁大同中专习苦行。一食常坐正
    心佛理。以命自期。时南武都。今孝水县。有
    法爱道人。高?道术。相往观之。爱于夕中。
    自以咒力现一大神。身着衣冠容相瑰
    伟。来举绳床离地四五尺。相便诵戒。神
    即驰去。斯须复来举床(仅动一角如前)复去。俄
    尔又来在相前立。相正意贞白初无微动。
    寻尔复去。于屋头现面。舍栋破裂。其声甚
    大。相亦无惧。神见不动便来礼拜求哀忏
    谢。至旦语爱曰。汝所重者。此是邪术非
    正法也。可舍之。相后往益听讲。以生在
    边鄙玄颇涉俗。虽遭轻诮。亡怀在道都
    不忤意。又因行路寄宿道馆。道士有素
    闻相名。恐化徒属。拒不延之。其夜群虎?
    院相吼。道士等通夕不安。及明追之。从受
    菩萨戒焉。又曾行弘农。水侧见人垂钓。相
    劝止之。不从其言。即唾水中。忽有大蛇
    擎头四顾来趣。钓者因即归命投相出家。时
    梁道渐衰。而涪土军动。与彖法师分飞异
    域。彖入静林山。相入青城山。聚徒集业。
    梁王萧?帧K叵嗲罩亍9└?裁褚晕??怼?br> 未暇经始便感重疾。知命不救。谓弟子
    曰。常愿生净土。而无胜业。虽不生三
    途。亦不生天堂。还生涪土作沙门也。
    汝等努力行道。方与吾会。加坐俨然奄便
    迁化。时年四十有四。其山四面獠民。见其
    坐亡皆来叹异。礼拜供养改俗行善。弟子
    衔命露尸松下。初相置足于绵州城西柏林
    寺。院成就于堂头植梧桐一株。极为繁
    茂。忽以四月十五日。无故叶落。又维那此
    日打锺。初不发声。大小疑怪不测所以。
    上坐僧超谓有大变。执锡逃避。须臾信报。
    相已终卒。树枯锺噎。表其迁化之晨也。此
    寺去青城四百余里。而潜运之感。殆非人
    谋。梁初又有道香僧朗。并有神异。其迹略
    同。志公之类矣
    释僧林。吴人。深有德素。行能动物。梁大同
    中。上蜀至潼州。城西北百四十里有豆??br> 山上有神祠。土民敬之。每往祭谒。林往居
    之禅默累日。忽有大蟒萦绳床前。举头
    如揖让者。林为授三归。受已便去。因尔安
    ?G卒无灾异。其山北涪水之阳。素来无猿。
    自林栖托已来。便有两头依林而住。有初
    见者云度水来。及后林出山门。猿还洄
    度。如此非一。年月淹久孚乳产生。乃有数
    十。有时送林至龙门口。伫望而返。后往赤
    水岩故寺中。屋宇并摧止有丛林。便即露坐。
    有虎蹲于林前。低目视林。乃为说法。良久
    便去。尔后孤游雄悍不避恶狩。常行仁济。
    感化极多。末卒于潼部
    释慧简。不知何许人。梁初在道。戒业弘峻
    殊奇胆勇。荆州厅事东。先有三间别斋。由
    来屡多鬼怪。时王建武临治。犹无有能住
    者。惟简是王君门师。专任居之。自住一间。
    余安经像。俄见一人黑衣无目。从壁中出
    便倚简门上。时简目开心了。但口不得语。
    意念观世音。良久鬼曰。承君精进故来相
    试。今神色不动。岂复逼耶。?H然还入壁中。
    简徐起澡漱礼诵讫。还如常眠。寐梦向人曰。
    仆以汉末居此数百年。为性刚直多所不
    堪。君诚净行好人。特相容耳。于此遂绝。简
    住积载。安隐如初。若经他行犹无有人能
    住之者
    释僧朗。凉州人。魏虏攻凉。城民素少。乃逼
    斥道人用充军旅。队别兼之。及?冲所拟。
    举城同陷。收登城僧三千人。至军将见
    魏主所。谓曰。道人当坐禅行道。乃复作贼。
    深当显戮。明日斩之。至期食时赤气数丈
    贯日直度。天师寇谦之。为帝所信奏曰。上
    天降异正为道人实非本心。愿不须杀。帝
    弟赤竖王。亦同谦请。乃下敕止之。犹虏
    掠散配役徒。唯朗等数僧别付帐下。及魏军
    东还。朗与同学中路共叛。阵防严设更无
    走处。东西绝壁莫测浅深。上有大树旁垂
    崖侧。遂以鼓旗竿绳系树悬下。时夜大?。
    崖底纯棘无安足处。欲上岸头复恐军觉。
    投计?P遑捉绳悬住。势非支久。共相谓曰。
    今厄至矣。惟念观世音耳。便以头扣石。一
    心专注。须臾光明。从日处出。通照天地。乃
    见棘中有得下处。因光至地还忽暗冥。知
    是神也。相庆感遇。便就以眠。良久方晓。始
    闻军众警觉将发。而山谷万重不知出路。
    惟望日行。值一大虎出在其前。相谓曰。虽
    脱虏难复入虎口。朗曰。不如君言。正以
    我等有感。所以现光。今遇此虎。将非圣人
    示路也。于是二人径诣虎即前行。若朗
    小迟虎亦暂住。至晓遂得出路。而失虎所
    在。便随道自进。七日达于仇池。又至梁汉
    出于荆州。不测其终
    释僧意。不知何人。贞确有思力。每登座讲
    说。辄天花下散在于法座。元魏中。住太山
    朗公谷山寺。聚徒教授。迄于暮齿精诚不
    倦。寺有高骊像。相国像。胡国像。女国像。
    吴国像。昆仑像。岱京像。如此七像并是金
    铜。俱陈寺堂。堂门常开。而鸟狩无敢入者。
    至今犹尔。故灵裕像赞云。应感而来。诚无
    指属。岂神通冥着。理隔寻常之议乎。意奉
    法自资。束躬供养。将终前夕。有一沙弥死
    来已久。见拜云。违奉已来。常为天帝驱使。
    栖遑无暇。?修道业。不久天帝请师讲
    经。愿因一言得免形苦。意便洗浴烧香。
    端坐静室候待时至。及期果有天来入寺
    及房。冠服羽从伟丽殊特。众僧初见但谓。是
    何世贵入山参谒。不生惊异。及意尔日无
    疾而逝。方知灵感。其都讲住在光州。自余
    香火呗匿散在他邑。后试检勘。皆同日而
    终焉。有说云。僧意志湛。即朗公同侣。前传
    阙之。故今缉缀湛得初果。其塔见存。在泰
    山灵岩寺侧。见别传
    释僧照。未详氏族。住泰山丹岭寺。性虚放
    喜追奇。每闻灵迹谲诡。无不登践。承瀑
    布之下多诸洞穴仙圣攸止。以魏普泰年
    行至荣山。见飞流下有穴。因穴随入。行可
    五六里。便出穴外。逐微迳东北上数里。得
    石渠阔两三步。水西流清而且彻。带渠药
    草延蔓委地。渠北有瓦舍三口。形甚古陋。
    庭前谷穗纵横。鸟雀残食。东头屋里有数架
    黄帙。中间有铁臼两具。亦有釜器。并附游
    尘。都无炊爨之迹。西头屋内有一沙门。端
    坐俨然飞尘没膝。四望惟见茂林悬涧。非
    复人居。须臾逢一神僧。年可六十。眉长丈
    余??挂耳上。相见欣然如旧。问所从来。自
    云。我同学三人来此避世。一人外行未返。
    一人死来极久。似入灭定。今在西屋内汝
    见之未。今日何姓为主。答是魏家。僧云。魏
    家享国已久不姓曹耶。照云姓元。僧曰。我
    不知。遂取谷穗?F之作粥。又往林中叶下
    取梨枣与之令?n。僧云。汝但食。我不?n
    此。又问诵何经。照云。诵法华。神僧颔头曰。
    大好精进业。今东屋格上如许经。并自诵之。
    欲得闻不。照合掌曰。惟敢闻命。彼遂部别
    诵之。声气朗彻。乃至通夜。照苦睡。僧曰。但
    睡。我自恒业耳。达日不眠。更为造食。照
    谢曰。幸得奉谒。今且暂归寻来接事。僧亦
    不留。但言。我同学行去。汝若值者大有开
    悟。恨不见之。既言须归好去。照寻路得
    还。结侣重往。瀑布与穴莫测其处。今终南
    诸山亦有斯事。既多余涉。不无其理云
    释道丰。未详氏族。世称得道之流。与弟子
    三人居相州鼓山中。不求利养。或云。练丹
    黄白医疗占相。世之术艺无所不解。齐高
    往来并邺。常过问之。应对不思随事标举。
    帝曾命酒并蒸肫。敕置丰前令遣食之。丰
    聊无辞让。极意饱?n。帝大笑。亦不与言。驾
    去后谓弟子曰。除却床头物。及发撤床。
    见向者蒸肫犹在都不似?n嚼处。时石窟
    寺有一坐禅僧。每日至西则东望山巅有
    丈八金像现。此僧私喜谓睹灵瑞。日日礼拜
    如此可经两月。后在房卧。忽闻枕间有语
    谓之曰。天下更何处有佛。汝今道成。即是
    佛也。尔当好作佛身。莫自轻脱。此僧闻已
    便起特重。傍视群僧犹如草芥。于大众
    前侧手指胸云。尔辈颇识真佛不。泥龛画
    像语不能出?。智虑何如。尔见真佛不
    知礼敬。犹作本日欺我。悉堕阿鼻。又眼
    精己赤叫呼无常。合寺知是惊禅。及未发
    前舆诣丰所。径即谓曰。汝两月已来常
    见东山上现金像耶。答曰实见。又曰。汝闻
    枕间遣作佛耶。答曰实然。丰曰。此风动失
    心耳。若不早治或狂走难制。便以针针
    三处。因即不发。及丰临终谓弟子曰。吾在
    山久。令汝等有谷汲之劳。今去无以相遗。
    当留一泉与汝。既无陟降辛苦努力勤修
    道业。便指窖旁去一方石。遂有玄泉澄
    映。不盈不减。于今见存
    释圆通。不知氏族。少出家。泛爱通博以温
    敏见称。住邺都大庄严寺。研讽涅??。文
    旨详?。以高齐武平四年。夏中讲下。有一客
    僧。形服疏素履操弘雅。因疾乃投诸寺中。
    僧侣以其所患缠附臭气熏勃。皆恶之无
    敢停者。通观其量识宏远。深异其度。乃延
    之房中。虽有秽污初无轻惮。日积情款。
    薄通其意。问何所学。答曰。涅??通以素业
    相沿。宛然若旧。乃以经中深要及先德积迷
    未曾解者。并叙而谈之。客僧亦同其所引
    更为章句判释冷然雅有其致。通欣于道
    合。更倍由来。经理汤药晓夕相守。曾于夜
    中持春酒一盏云。客人寄患服此为佳。客
    遂?姑家??R谎时阒埂O牧瞬∮?1愦峭?br> 去。通曰。今授衣将逼。官寺例得衣赐。可待
    三五日间。当赠一袭寒服。客云。藉乱不少。
    何容更烦。通固留之。作衣遗已。临别执
    通手诫曰。修道不欺暗室。法师前以酒见
    及。恐伤来意。非正理也。从今已往此事
    宜断。颇曾往鼓山石窟寺不。小僧住下舍
    小寺。正在石窟北五里。当绕涧驿东。有一
    小谷。东即竹林寺。有缘之次念相访也。通
    敬谢前诫。当必往展。于是而别。至明年夏
    初。以石窟山寺僧往者希。遂减庄严。定国
    兴圣总持等官寺。百余僧为一番。通时尔夏
    预居石窟。意访竹林。乃大集客主。问寺所
    在。众皆大笑诫通。勿传此妖言。竹林竟无
    适莫。乃流俗之恒传耳。通惟客僧见投。非
    常款遇言及斯事。计非虚指。众亦异焉。乃
    各?香花与通俱行。至寺北五里小谷。东
    出劣通人迳。行可五里升于山阜。见一
    老公。手巾[袖-由+末]额布?短褐。执[?-(目*目)+?]开荒二十
    余亩。遥见群僧放马而前曰。何处道人不
    依径路。僧云。住在石窟。欲向竹林。公大
    怒曰。去年官寺放马?n我生苗。我儿遮护被
    打几死。今复将此面目来耶。曳[?-(目*目)+?]来逐。群
    僧十余望谷驰走。独不逐通。语通曰。是尔
    干健不返。放使入山?虎。通即东出数里。
    值一曲涧浅而森茂。寻涧又东。但闻南岭
    上有讽咏之声。通问竹林所在。应声答
    曰。从何处来。岂非圆通法师乎。通曰是矣。
    遂披林?险就通。略叙离阔喜满言情。
    曰下山小寺僧徒乌合。心性动止多不称
    具瞻。虽然已能降重。终须到寺。相进数里。
    忽见双阙高门长廊复院。修竹干云青松
    蔽日。门外黑漆。槽长百余尺。凡有十行。皆
    铺首衔环。金铜绮饰贮以粟豆。旁有马迹
    而扫洒清净。乃立通门左告云。须前谘大
    和上。须臾引入至讲堂西轩廊下。和上坐
    高床。侍列童吏五六十人。和上年可九十
    许。眉面峰秀状类梵僧。凭案理文书旁
    有过事者。通礼谒却立。和上命曰。既住官
    寺。厚供难舍。何能自屈。此寺诚无可观。
    通具述意故。乃令安置。将通巡房礼讯。见
    两房僧各坐宝帐。交络众饰映夺日光。语
    引僧云。彼是何人。辄敢来入。振手遣去。僧
    有惭色。顾谓通曰。情意不同令人阻望。且
    就小僧住房可以消息。乃将入室。具叙昔
    缘。并设中食。食如邺中常味。食后引观图
    像庄严园池台阁。周游历览不可得遍。通
    因自陈曰。傥得厕迹风尘常供扫洒。生愿
    毕矣。僧曰。相逢即以为意。但须谘和上。未
    知果不。夜与通宿。晓为谘白。和上曰。甚知
    来意。不惜一房。凡受官请为报不浅。依
    如僧法。不得两处生名。今且还去。除官
    名讫来必相容。勿以为恨。即遣送出至马
    槽侧。顾慕流泪。自伤罪重不蒙留住。执僧
    手别。西行百步。回望犹见门阙俨然。步步
    返望更行数里许。?H见峰[山/?@]?f岩。非复
    寺宇。怅望寻路。行达开荒之地。了无踪绪。
    但有榛木耳。识者评云。前者举[?-(目*目)+?]驱僧。假
    为神怪。令通独进。示现有缘耳。言大和
    上者。将不是宾头卢耶。入大乘论。尊者宾
    头卢罗[目*侯]罗等十六诸大声闻。散在诸山渚
    中。又于余经亦说。九十九亿大阿罗汉。皆
    于佛前取筹住寿于世。并在三方诸山海
    中。守护正法。今石窟寺僧。每闻异锺呗响
    洞发山林。故知神宫仙寺不无其实。余往
    相部寻鼓山焉。在故邺之西北也。望见横
    石状若鼓形。俗谚云。石鼓若鸣。则方隅不
    静。隋末屡闻其声。四海沸腾。斯固非妄。左
    思魏都云。神钲迢递于高峦。灵响时警于
    四表是也。自神武迁邺之后。因山上下并
    建伽蓝。或樵采陵夷工匠穷凿。神人厌其
    喧扰。捐舍者多。故近代登临罕逢灵迹。而
    传说竹林。往往殊异。良由业有精浮。故感
    见多矣。近有从鼓山东面而上。遥见山
    巅大道。列树青松。寻路达宫。绮华难纪。
    珍木美女相次欢娱。问其丈夫。皆云适往少
    室逼暮当还。更进数里。并是竹林。寻径西
    行乃得其寺。众僧见客。欢遇承迎供给食
    饮指其归路。乃从山西北下。去武安县不
    过十数里也。暨周武平齐。例无别服。邺
    东夏坊有给事郭弥者。谢病归家养素闾
    巷。洽闻内外慈济在怀。先废老僧悉通收
    养。宅居读诵。忽闻有扣门者。令婢看之。
    见一沙门执锡擎钵。云贫道住鼓山竹林
    寺。逼时乞食。弥近门声接。乃遥应曰。众僧
    但言乞食。何须诈圣。身自往观四寻不见。
    方知非常人也。悔以轻肆其口故致圣者
    潜焉。近武德初年。介山抱腹岩有沙门慧休
    者。高洁僧也。独静修禅。忽见神僧三人在
    佛堂侧。休怪之谓寻山僧也。入房取坐具。
    将往礼谒。及后往诣。神僧中小者抱函在
    前。大者在后乘虚。冉冉南趣高岭。白云
    北迎[雨/(电-雨+大)]蔼不见。后经少时又见一僧东趣
    岩壁。休追作礼。遂入石中。此岩数有锺鸣。
    依时而扣。虽蒙声相不及言令。斯亦感见
    参差不可一准。大略为言。岩穴灵异要惟
    虚静。必事喧杂希闻奇相矣
    释慧宝。氏族未详。诵经二百余卷。德优先
    达。时共知名。以齐武平三年。从并向邺。行
    达艾陵川。失道寻径入山。暮宿岩下。室
    似人居迥无所见宝端坐室前。上观松树。
    见有横枝悬磬。去地丈余。夜至二更。有人
    身服草衣。自外而至。口云。此中何为有俗
    气。宝即具述设敬。与共言议问宝。即今何
    姓统国。答曰。姓高氏。号齐国。宝问曰。尊师
    山居早晚。曰后汉时来。长老得何经业。宝
    恃己诵博颇以自矜。山僧曰。修道者未应
    如此。欲闻何经为诵之。宝曰。乐闻花严。
    僧即少时诵之便度。声韵谐畅非世所闻。
    更令诵余。率皆如此。宝惊叹曰。何因大部
    经文倏然即度。报曰。汝是有作心。我是无作
    心。夫忘怀于万物者。彼我自得矣。宝知为
    神异也求哀乞住。山僧曰。国中利养召汝。
    何能自安。且汝情累未遣。住亦无补。至晓
    便舍去。宝遂返寻行迹。达邺叙之
    释僧云。不知何人也。辩聪词令备明大
    小。崇附斋讲恒以常住。齐邺盛昌三宝。云
    著名焉。住宝明寺襟带众理。以四月十
    五日临说戒时。众并集堂。云居上首乃白
    众曰。戒本防非。人人诵得。何劳烦众数数
    闻之。可令一僧竖义令后生开悟。云气格
    当时无敢抗者。咸从之。讫于夏末常废说
    戒至七月十五日旦。将升草坐。失云所在。
    大众以新岁未受交废自恣。一时崩腾四出
    追觅。乃于寺侧三里许。于古冢内得之。遍
    体血流如刀割处。借问其故。云有一丈夫。
    执三尺大刀厉色?云。改变布萨妄充
    竖义。刀脍身形痛毒难忍。因接还寺竭情
    忏悔。乃经十载说戒布萨。读诵众经以为
    常业。临终之日。异香迎之神色无乱。欣然
    而卒。时感嘉其即世惩革不坠彝伦云
    释僧远。不知何人。住梁州薛寺为性疏诞
    不修细行。好追随流荡欢?为任。以齐武
    平三年。梦见大人。切齿责之曰。汝是出家
    人。面目如此。犹纵造恶。何不取镜自照。
    远忽觉悸流汗。至晓以盆水自映。乃见
    眼边乌黯。谓是垢汗。便洗拭之。眉毛一时随
    手落尽。因自咎责。奈遭此谴。遂改革常
    习反形易性。弊衣破履一食长斋。遵奉律
    仪。昏晓行悔。悲泪交注。经一月余日又梦。
    前人含笑谓曰。知过能改。是谓智乎。赦汝
    前愆。勿复相续。忽惊喜而觉。流汗遍身面
    目津润眉毛渐出。远频感两报信知三世。
    自后竭精奉法。中不暂怠。卒为练行僧也。
    乡川所归终于本土
    释慧?。上党人。奉律齐真贞确难拔。住郡
    内元开府寺。独静一房禅忏为业。会周建
    德六年。国灭三宝。?抱持经像隐于深
    山。遇贼欲劫之。初未觉也。忽见一人形
    长丈余。美须面。着纱帽。衣青袍。九环金
    带吉莫皮靴。乘白马朱[髟/(?-禾)]。自山顶径至?
    前。下马而谓曰。今夜贼至。师可急避。?居
    悬崖之下。绝无余道。疑是山神。乃曰。今佛
    法毁灭。贫道容身无地。故来依投檀越。今
    有贼来。正可于此取死。更何逃窜神曰。师
    既远投弟子。弟子亦能护师。正尔住此。遂
    失所在。当夜忽降大雪可深丈许。遂免贼
    难。后群贼更往。神遂告山下诸村曰。贼欲
    劫?师。急往共救。乃各持器仗入山。路
    中相遇拒击惊散。从此每日?恒凭之安
    业山阜。不侧其卒
    释洪献。邺人。少履道门早明律检。听涉劳
    顿。遂两目俱暗。住相州大慈寺。既无前导
    常处房中。礼诵为先不辍晨夕。开皇十四
    年。忽感一神。自称般若檀越来从受戒。数
    致谈话。同房僧纲禅师。上堂中食。般若乃
    将纲一?衣来?赶自啤@统路ㄊ隆@?娌?br> 少。辄奉衣物。愿必受之。献纳于柜中。后纲
    食还怪失衣?。搜求寺内。乃于献所得
    之。具以告语。纲终不信。神遂发撤纲房衣
    物被案。狼藉满庭。竿扇秤尺摧折数段。神
    于空中语曰。僧纲不好设斋会供养三
    宝。我会祸汝未央。献虽目冥乃与般若
    言及事同目睹。神语献曰。伴众极多悉在
    紫陌河上。惟三十人相随。可令寺家设食。
    众僧便于西院会之。神曰。大好饮食。劳费
    师等。虽然僧纲不赴斋供。后会使知。纲
    无奈之何。恐迫不已。便私费财物营诸斋
    福。般若乃曰。既能行福。今相放矣。仍以绢
    两匹付献云。当以一匹。施大众一匹赠
    纲师。献对众受得具皆闻见。仍依付领。
    于后弥勤本业。遂卒于所住
    释慧云。范阳人。十二出家。游听为务。年十
    八。乘驴止于叔家。叔睹其驴快。将规害
    之。适持刀往见。东墙下黄衣人。扬拳逆叱
    曰。此道人方为通法大士。何敢害也。叔惧
    告妇。妇曰。君心无刚。正眼花所致耳。闻已
    复往。又见西墙下黄衣人云。勿杀道人。若
    杀大祸交及。叔怖乃止。明旦辞往姊家。叔又
    持刀送之。告云曰。此路幽险。故送度难。云
    在前行。正在深阻叔在其后。挥刀欲斫。
    忽见姊夫在旁。竟免加害。云都不知也。开
    皇中。周流餐挹。具瞻经论。名高东夏荣冠
    一时。后领徒五百来过叔氏。叙见当衢阐
    化。深惟昔衅。乃奉绢十匹。夫妻发露。云始
    知之。乃为说法治断。安然无恨。常以此事
    戒诸门人曰。吾昔不乘好物。何事累人。自
    预学徒必无华饰。且得支身。成诵于口
    也。后不测其终。陈宣帝时。东阳郡乌伤县双
    林大士傅弘者。体权应道蹑嗣维摩。时或
    分身济度为任。依止双林导化法俗。或金色
    表于胸臆。异香流于掌内。或见身长丈余
    臂过于膝。脚长二尺指长六寸。两目明亮重
    瞳外耀。色貌端峙有大人之相。梁高拨乱弘
    道偏意释门。贞心感被来仪贤圣。沙门宝
    志发迹金陵。然斯傅公双林明道。时俗唱
    言莫知其位。乃遣使?书。赠梁武曰。双
    林树下当来解脱善慧大士。敬白国主救世
    菩萨。今条上中下善。希能受持。其上善者。略
    以虚怀为本。不着为宗。亡相为因。涅??为
    果。其中善。略以持身为本。治国为宗。天
    上人间果报安乐。其下善。略以护养众生。帝
    闻之延住建业。乃居锺山下定林寺。坐荫
    高松卧依盘石。四澈六旬天花甘露恒
    流于地。帝后于华林园重云殿。开般若题。
    独设一榻。拟与天旨对杨。及玉辇升殿。而
    公晏然箕坐。宪司讥问。但云法地无动。若
    动则一切不安。且知梁运将尽。救愍兵灾。
    乃然臂为炬冀攘来祸。至陈太建元年
    夏中。于本州右胁而卧。奄就升遐。于时隆
    暑赫曦。而身体温暖。色貌敷愉光采鲜洁。
    香气充满屈申如恒。观者发心莫不惊叹。
    遂合殓于岩中。数旬之间香花散积。后忽失
    其所在。往者不见号慕转深。悲恋之声恸噎
    山谷(陈仆射徐陵为碑铭见类文)
    释僧朗。一名法朗。俗姓许氏。南阳人。年二十
    余欣欲出家。寻预剃落。栖止无定。多住鄂
    州。形貌与世而殊有奇相饮?n同俗。为时
    共轻。常养一猴一犬。其状伟大皆黄赤色。不
    狎余人惟附于朗。日夕相随未曾舍离。若
    至食时以木盂受食。朗?n饱已余者用?。
    同器食讫。猴便取盂戴之骑犬背上。先朗
    而行。人有夺者辄为所咋。朗任犬盘游略
    无常度。陈末隋初。行于江岭之表。章服?
    弊威仪越序。杖策徒行护养生命。时复读
    诵诸经。偏以法花为志。素乏声?U清靡
    不丰。乃洁誓诵之。一坐七遍。如是不久声
    如雷动。知福力之可阶也。其诵必以七数
    为期。乃至七十七百七千逮于七万。声韵谐
    畅任纵而起。其类筝笛随发明了故所诵
    经。时旁人观者视听皆失。朗?吻不动。而啭
    起咽喉。远近亮澈。因以著名。然臂脚及手。
    申缩任怀。有若龟藏。时同肉聚。或往酒
    席。同诸?饮而嚼[口*集]猪肉。不测其来。故
    世语曰。法华朗五处俱时缩。猪肉满口颡。或
    复巡江洄??。拱手舟中。猴犬在旁。都无舣
    棹随意所往。虽凌犯风波。?息之间便
    达所在。有比丘尼为鬼所著。超悟玄解
    统辩经文。居宗讲导听采云合。皆不测也。
    莫不赞其聪悟。朗闻曰。此邪鬼所加。何有
    正理。须后捡??。他日清旦。猴犬前行径至
    尼寺。朗随往到礼佛?塔至讲堂前。尼犹
    讲说。朗乃厉声呵曰。小婢。吾今既来。何不
    下座。此尼承声。崩下走出堂前。立对于
    朗从卯至申。卓不移处。通汗流地默无
    言说。问其慧解奄若聋痴。百日已后方服
    本性。其降行通感皆此类也。大业末岁犹
    未尘飞而朗口惟唱贼。朝夕不息。官人惧
    以惑众。遂幽而杀之。襄阳法琳素与交游。
    奉其远度。因事而述。故即而叙之
    释道仙。一名僧仙。本康居国人。以游贾为
    业。往来吴蜀。江海上下集积珠宝。故其
    所获赀货乃满两船。时或计者云。直钱数
    十万贯。既瑰宝填委。贪附弥深。惟恨不多。
    取验吞海。行贾达于梓州新城郡牛头山。
    值僧达禅师说法曰。生死长久无爱不离。
    自身尚尔况复财物。仙初闻之。欣勇内发。深
    思惟曰。吾在生多贪。志慕积聚。向闻正
    法。此说极乎。若失若离要必当尔。不如沈
    宝江中出家离着。索然无扰岂不乐哉。即
    沈一船深江之中。又欲更沈。众共止之。令
    修福业。仙曰。终为纷扰。劳苦自他。即又沈
    之。便辞妻子。又见达房凝水??Y。知入
    水定信心更重。投灌口山竹林寺而出家
    焉。初落发日对众誓曰。不得道者终不
    出山。即迥绝人踪结宇岩曲。禅学之侣相
    次屯焉。每览经卷。始开见佛在其处。无
    不哽咽。我何不值但见遗文。而仙挺卓不
    群。野栖禽狩。或有造问学方者。皆答对
    善权冥符正则。自初入定。一坐则以四五
    日为恒。唯客到其门。潜然即觉。起共接
    语。若无人往端坐静室寂若虚空。有时
    预告。明当有客至。或及百千。皆如其说
    曾无缺长。梁始兴王澹。褰帷三蜀礼以师
    敬。携至陕服沮曲。以天监十六年。至青溪
    山。有终焉志也。便?草止客绳床。于时道
    馆崇敞巾褐纷盛。屡相呵斥甚寄忧心焉。仙
    乃宴如曾无屑意。一夕道士忽见东岗火
    发。恐野火焚害仙也。各执水器来救。见仙
    方坐大火猛焰洞然。咸叹火光神德。道士
    李学祖等。舍田造像。寺塔?H成。远近归信
    十室而九。州刺史鄱阳王恢。躬礼受法。天
    监末。始兴王冥感。于梁泰寺造四天王。每
    六斋辰常设净供。仙后赴会。四王顶上放
    五色光。仙所执炉自然烟发。太尉陆法和。昔
    微贱日。数载在山。供仙给使。僧有肆责者。
    仙曰。此乃三台贵公。何缘骂辱。时不测其
    后贵也。和果遂升衮服。仙或劳疾。见缥衣
    童子从青溪水出碗盛妙药跪而进服。无
    几便愈。居山二十八年。复游井络。化道大
    行时遭酷旱。百姓请祈。仙即往龙穴。以杖
    扣门数曰。众生忧苦。何为嗜睡如此。语已
    登即玄云四合大雨滂注。民赖斯泽。咸来祷
    赛钦若天神。有须舍利即为祈请。应念
    即至如其所须。隋蜀王秀。作镇岷络。有
    闻王者。寻遣追召。全不承命。王勃然动
    色。亲领兵仗往彼擒之。必若固踪可即
    加刃。仙闻兵至都无畏惧。索僧伽梨。被已
    端坐念佛。王达山足。忽云雨杂流雹雪崩下。
    水涌满川藏军无计。事既窘迫。乃遥归忏
    礼。因又天明雨霁。山路清夷得至仙所。王
    躬尽敬。便为说法。重发信心。乃邀还成都
    之静众寺。厚礼崇仰。举郭恭敬。号为仙?
    梨焉。开皇年中返于山寺。道路自净山神
    前扫。一夜客僧止房。仙往曳出。房因即
    倒。年百余岁端坐而卒。仍葬彼山。益州今
    犹有木景白叠尚存。云是圣人仙。?梨许
    释慧峰。不知何人。住栖霞寺。听诠公三
    论。深悟其旨。最为得意。名价遐布众所
    推美。诠每云。峰之达解思力。吾不及也。以
    吾年老且复相依。峰游心正理。身范律仪。
    摄静松林日惟一食。衣服?素略无寸积。
    顾步锵锵雅有风彩。未出都偏弘十诵
    赞诱前修。听者如市。有问云。今学大乘。如
    何讲律。峰云。此致非汝所知。岂学正法而
    大小相乖乎。以陈天嘉年卒。春秋六十。临
    终告弟智琨曰。吾去处悬远。非汝所知。
    终后屈一指。将之虽伸还屈。时议谓证
    初果
    释慧岩。住苏州重玄寺。相状如狂不修戒
    检。时人不齿。多坐房中不同物议。忽独欢
    笑戏于寺中。以物指?衷弧4舜ξ?睢4舜?br> 为堂。乃至廊庑厨库。无不毕备。经可月
    余因告僧曰。欲知岩者。浮图铃落。则亡没
    矣。至期果然。乃返锁其房。捶户开之端坐
    已卒。远近闻之屯赴阗[门@壹]。各舍金帛遂成
    大聚。依言缔构郁成名寺。事皆符焉。自终
    至今四十余载犹如存在。见处佛堂。用通
    礼谒云
    释法安。姓彭。安定鹑孤人。少出家。在太白
    山九陇精舍。慕禅为业。?食弊衣卒于终
    老。开皇中。来至江都令通晋王。时以其形
    质矬陋言笑轻举。并不为通。日别门首。喻
    遣不去。试为通之。王闻召入相见如旧。便
    住慧日。王所游履必?随从。及驾幸泰山。
    时遇渴乏。四顾惟岩无由致水。安以刀刺
    石。引水崩注。用给帝王。时大嗟之。问何
    力耶。答王力也。及从王入碛。达于泥海。中
    应遭变皆预避之得无损败。后往泰山。神
    通寺僧来请檀越。安为达之。王乃手书寺
    壁为弘护也。初与王入谷。安见一僧着弊
    衣乘白驴而来。王问何人。安曰。斯朗公也。
    即创造神通。故来迎引。及至寺中又见一
    神状甚伟大。在讲堂上。手凭鸱吻下观入
    众。王又问之。答曰。此太白山神。从王者也。
    尔后诸奇不可广录。大业之始。帝弥重之。
    威轹王公见皆屈膝。常侍三卫奉之若神。
    又往名山召诸隐逸。郭智辩释志公证公
    杯度。一时总萃慧日。道艺二千余人。四事
    供给资安而立。又于东都为立宝杨道场。
    惟安一众居中树业。至十一年奏。四方多
    难。无疾而终所住。春秋九十八矣。初将终
    前。告帝后事。安其亡后百日火起出于内
    宫。弥须慎之。及至寒食油沸上焚。夜中门
    闭。三院宫人一时火死。帝时不以为怪。送
    柩太白。资俸官给。然安德潜于内。外同诸
    侣。惟眠不施枕颈无委曲。延颈床边口
    流涎溜。每至升许为异。时有释法济者。
    通微知异僧也。发迹陈世。及隋二主皆宿
    禁中。妃后杂住精进寡欲。人罕登者。文帝。
    长安为造香台寺。后至东都造龙天道场。
    帝给白马。常乘在宫。如有疹患。咒水饮
    之。无不必愈。又能见鬼物。预睹未然。大
    业四年。忽辞上曰。天命不常复须后世。惟
    愿弘护荷负含生。便尔坐卒。剃发将殓。须
    臾发生长半寸许。帝曰。禅师灭定何得理
    之。索大锺打之一月余日。既不出定身相
    如生。天子废朝百官素服。敕送于蒋州。吏
    力官给行到设斋。物出所在。东都王公以
    下。为造大幡四十万口。日斋百僧。至于七
    七。人别日?付??宥巍M?剖?嗤蚱ァK?br> 并荷其福力故。各倾散家珍云
    释慧侃。姓汤。晋陵典河人也。少受学于和
    ?梨。和灵通幽显。世莫识其浅深。而翘敬
    尊像。事同真佛。每见立像不敢前坐。劝
    人造像惟作坐者。道行遇诸因厄无不救
    济。或见被缚之猪。和曰解脱首楞严。猪寻
    解缚。主因放之。自尔偏以慈救为业。大众
    集处辄为说法。皆随事赞引即物成务。众
    无不悟而归于道。末往邺下大弘正法。归
    向之徒至今流咏。临终在邺。人问其所获。
    云得善根成熟耳。侃奉其神化积有年稔。
    众知灵异初不广之。后往岭南归心真
    谛。因授禅法专精。不久大有深悟。末住栖
    霞。安志灵静。往还自任不拘山世。时往杨
    都?品ㄊλ??扑刂?佬小R炖窠又?=??br> 山寺。请现神力。侃云。许复何难。即从窗中
    出臂。长数十丈。解齐熙寺佛殿上额。将还
    房中。语?圃啤J廊宋拊妒丁<?嗑?臁9饰?br> 所不为耳。以大业元年。终于蒋州大归善
    寺。春秋八十有二。初侃终日。以三衣?遥
    [打-丁+勉]堂中自云。三衣还众僧。吾今死去。便
    还房内。大众惊起追之。乃见白骨一具跏
    坐床上。就而撼之铿然不散
    释转明。俗姓鹿氏。未详何许人。形服僧仪
    貌非弘伟。容止淡然色无喜愠。以隋大业
    八年。无何而来居住雒邑。告有贼起。及
    至覆检。宗绪莫从。帝时惑之。未能加罪。
    权令收禁。初不测其然也。至明年六月。
    果逢枭感作逆。驱逼凶丑充。斥东都。诛
    戮极甚。方委其言有据。下敕放之。而明虽
    被拘散。情计如常。与诸言议曾无所及会
    帝往江都行达偃师。时狱中死囚数有五
    十。克时斩决。明日吾当放此死厄。即往狱
    所假为饷遗面见诸囚告曰。明日车驾当
    从此过。尔等一时大呼云有贼至。若问所
    由云吾所委。当免死矣及至期会便如
    所告。敕乃总放诸囚。收明入禁。便大笑而
    受之。都无忧惧。于斯时也四方草窃人不
    聊生。如明语矣。大业末岁犹被拘絷。越王
    践祚方蒙释放。虽往还自在。而恒居乾阳
    门内。别院供拟恐其潜逸。密遣三卫私防
    护之。及皇泰建议军国谋猷。恒预帷幄筹
    计利害。伪郑世充。倍加信奉。守卫严设又
    兼恒度。至开明二年。即唐武德三年也。明
    从洛宫安然而出。周围五重初不见迹。审
    伪都之将败也西达京师。太武皇帝夙奉音
    问深知神异。隆礼敬之。敕住化度寺。数
    引禁中。具陈征应。及后事会咸同合契。
    以其年八月忽然不见。衣资什物俨在房
    中。寻下追征合国周访了无所获。寻明在
    道行涉冥祥。有问学者。乃云。常以平等
    一法。志而奉之。顾其游步四朝。贵贱通
    属。以明道冠幽极。皆往师之。而情一荣枯
    ??遵平等。而言调谲诡不伦和韵。或云。某
    法师者见谤大乘生报无择。某法师者从
    羊中来。如此授记其例不一。行至总持顾
    僧众曰。不久此等当流血矣。宜共慎之。
    时以为卓异。共怪轻诞。及遭法该等事寻
    被簿录戮之都市。方悔前失。隋末有鲍子
    明者。未详何人。炀帝远召艺僧遂沾慧日。
    而历游寺院不止房堂。随夜即宿略无定
    所。既请官供曾不临赴。不着三衣而服
    裙帔。或惊叫漫走言无准度。大业九年。以
    绯裹额唱贼而走。时人以为征兆也。及枭
    起逆。诸军并着屯项??。如其相焉。咸
    围东都。召问通塞。遂恶骂曰。贼害天下何
    有国乎。帝时在涿郡。闻之大悦。召而劳遣。
    明又以箕盛土。当风扬之后覆。枭感逆党。
    并被诛剪长夏门外。日别几千。远应斯举。
    大业十年。无故卒于雒邑
    贾逸者。不知何人。隋仁寿初游于安陆。
    言戏出没有逾符谶。形服变改时或缁素。后
    于一时分身诸县。及至推验方敬其德。
    行迹不经而为无识所耻。有方等寺沙门
    慧?闭摺Q?型ú?R菀蚬??R灾轿迨??br> 施云。法师由此得解耳。初不测其所因也。
    后有诤起。?北灰??9偎驹鹞省R?缍?稹?br> 纸尽事了。如其语焉。故征应所指。例如此
    也。末至一家云。承卿有女欲为婚媾。因
    往市中唱令告乞云。他与我妇须得礼
    赠。广索钱米克日成就。数往彼门扬声陈
    述。女家羞耻。遂密杀之。埋在粪下。经停三
    日。行游市上。逢人言告被杀之事。大业
    五年。天下清晏。逸与诸群小戏于水侧。或
    骑桥槛。手弄之云。拗羊头捩羊头。众人
    倚看笑其所作。及江都祸乱。咸契前言。不
    知所终。时蜀郡又有扬佑师者。佯狂岷
    络。古老百岁者云。初见至今貌常不改。可
    年四十。着故黄衫。食?n同俗。栖止无定。每
    有大集身必在先。言笑应变不伤物议。预
    记来验。时共称美。迄于唐初犹见彼土。
    后失其所在
    释法顺。姓杜氏。雍州万年人。禀性柔和未思
    沿恶。辞亲远戌无惮艰辛。十八弃俗出
    家。事因圣寺僧珍禅师。受持定业。珍姓魏
    氏。志存俭约野居成性。京室东阜地号马
    头。空岸重邃堪为灵窟。珍草创伊基劝俗
    修理。端坐指?质酒湟窃颉:龈幸蝗?恢?br> 何来。足白身黄自然驯扰。径入窟内口衔
    土出。须臾往返劳而不倦。食则同僧过中
    不饮。即有斯异。四远响归。乃以闻上。隋
    高重之。日赐米三升用供常限。乃至龛成
    无为而死。今所谓因圣寺是也。顺时躬睹
    斯事。更倍归依。力助缔构随便请业。末行
    化庆州劝民设会。供限五百。及临斋食
    更倍人来。供主惧焉。顺曰。无所畏也。但通
    周给而莫委供所。由来千人皆足。尝有清
    河张弘畅者。家畜牛马。性本弊恶。人皆患
    之。卖无取者。顺示语慈善。如有闻从。自
    后更无?啮其导发异类为如此也。
    常引众骊山。夏中栖静。地多虫蚁无因
    种菜。顺恐有损害。就地示之。令虫移徙。
    不久往视。如其分齐恰无虫焉。顺时患
    肿。脓溃外流。人有敬而[口*束]者。或有以帛拭
    者。寻即差愈余脓发香流气难比拭帛犹
    在香气不歇。三原县民田萨?收摺I?椿?br> 聋。又张苏者。亦患生哑。顺闻命来与共言
    议。遂如常日。永即痊复。武功县僧毒龙所
    魅。众以投之。顺端拱对坐。龙遂托病僧言
    曰。禅师既来。义无久住。极相劳娆。寻即释
    然。故使远近瘴疠淫邪所恼者无不投造。
    顺不施余术。但坐而对之。识者谓有阴德
    所感。故幽灵偏敬致。其言教所设。多抑浮
    词。显言正理。神树鬼庙见即焚除。巫觋所
    事躬为并?}。祯祥屡见绝无障碍。其奉正
    也如此。而笃性绵密情兼泛爱。道俗贵贱皆
    事邀延。而一其言问胸怀莫二。或复重痼
    难治。深愿未果者。皆随时指示。普得遂
    心。时有赞毁二途闻达于耳。相似不知翻
    作余语。因行南野将度黄渠。其水泛溢。厉
    涉而度。岸既峻滑。虽登还堕。水忽断流。便
    堕陆度。及顺上岸水寻还复。门徒目睹而
    不测其然也。所以感通幽显。声闻朝野。多
    有鄙夫利其财食。顺言不涉世。全不留
    心。随有任用。情志虚远但服?弊。卒无
    兼副。虽闻异议仍大笑之其不竞物情又
    若此也。今上奉其德仰其神引入内禁。
    隆礼崇敬。储宫王族懿戚重臣。戒约是投
    无爽归禁。以贞观十四年。都无疾苦。告累
    门人。生来行法令使承用。言讫如常坐定。
    于南郊义善寺。春秋八十有四临终双鸟投
    房。悲惊哀切。因即坐送于樊川之北原。凿
    穴处之。京邑同嗟。制服[一/旦]野。肉色不变经
    月逾鲜。安坐三周枯骸不散。自终至今。恒
    有异香流气尸所。学侣等恐有外侵。乃藏
    于龛内。四众良辰赴供弥满。弟子智俨名贯
    至相。幼年奉敬雅遵余度。而神用清越振绩
    京皋。华严摄论。寻常讲说。至龛所化导乡
    川。故斯尘不终矣
    释道英。姓陈氏。蒲州猗氏人也。年十八。叔
    休律师引令出家。而二亲重之。便为取妇。
    五年同床誓不相触。素在市贩与人同财。
    乃使妻执烛。分判文疏。付嘱留累。遂逃而
    剃落。至并州炬法师下。听花严等经。学成
    返邑。其妻尚在。开皇十年。方预大度。乃深
    惟曰。法相可知。心惑须晓。开皇十九年。
    遂入解县太行山柏梯寺。修行止观。忽然
    大解。南?饰蛉吮绷胛蚍ā6?丈罹底??br> 树枝。下映四表。于今见在。因尔营理僧役。
    以事考心。后在京师住胜光寺。从昙迁禅
    师听采摄论。讲悟既新众盈五百。多采名
    教??苋缋怼6?⒓蚴蔽室濉N┏轮?br> 观。无相思尘。诸要??节。深会大旨。迁弥重
    之。语诸属曰。尔虽日考通文义。无择
    昏明。得其妙者惟道英乎。自尔仪服饮?n
    未守篇章。颇为时目作达者也听讲之暇
    常供僧役。有慕道者。从其所为。因
    事呈理。调伏心行寄以弘法。常云。余冥
    目坐禅穷寻理性。如有所诣。及开目后
    还合常识。故于事务游观役心使有薰习。
    然其常坐开目如线。动逾信宿。初无顿睫。
    后入禅定稍程异迹。大业九年。尝任直
    岁。与俗争地。遽斗不息。便语彼云。吾其死
    矣。忽然倒仆如死之僵。诸俗同评。道人多
    诈。以针刺甲。虽深不动。气绝色变将欲
    洪[月*逢]。傍有智者令其归命。誓不敢诤。愿还
    生也。寻言起坐语笑如常。又行龙台泽池
    侧见鱼之游。乃曰。吾与汝共诤。何者为
    胜。汝不及我。我可不及汝耶。即脱衣入
    水。弟子持衣守之。经于六宿。比出。告曰。
    虽在水中惟弊士坌我耳。又属严冬冰
    厚雪壮。乃曰。如此平净之处。何得不眠。遂
    脱衣仰卧经于三宿。乃起而曰。几被火炙
    杀我。如是随事以法对之。纵任自在诚难
    偶者。晚还蒲州住普济寺。置庄三所。麻麦
    粟田。皆在夏县东山深隐之所。不与俗争。
    用接?远。故使八方四部其归若林。昼
    则厉众僧务。躬事担运。难险缘者必先登
    践。夜则跏坐为说禅观。时或弊其劳者。闻
    法不觉其疲。一日说起信论。至真实门。奄
    然不语怪往观之气绝身冷。众知灭想即
    而任之。经于累宿方从定起。时河东道逊。
    高世名僧祖习心道。素同学也。初在解县
    领徒盛讲。及逊舍命。去英百五十里。未
    及相报。终夕便知告其众曰。逊公已逝。相
    与送乎。人问其故。答曰。此乃俗事。心转
    即是。及行中路乃逢告使。其知微通感类
    皆如此。及终前夕集众告曰。急须收积。
    明日间多聚人畜损食谷草。众不测其言。
    英亦自运。催促甚急。至夜都了索水剃洗
    还本坐处。被以大衣。告曰。人谓余为英禅
    师。禅师之相不可违世。语门人志褒曰。禅
    师知英气息可有几耶。褒以事答。自言
    如是。因说法要。又曰。无常常也。不可自
    欺。不可空死。令诵华严贤首偈。至临终
    劝念善处。明相既现奄然申逝。近人以
    手循从下而冷。即贞观十年九月中也。春秋
    七十有七。初将终日。众问后事。英曰。佛
    有明教。但依行之。则无累矣。英何言哉。时
    感群鸟集房。数盈万计。悲鸣相切。及其
    终夕。褒公侍侧。见有青衣二童。执花而
    入。紫气如光从英身出腾焰屋栋。及明雾
    结周二十里。人物失光。三日方歇。蒲晋一
    川。化行之所闻哀屯赴如丧重亲。远验英
    言不有损失。又感僧牛吼叫声彻数里流
    泪呜咽不食水草经于七日。将欲藏殓。道
    俗争之。佥曰。英不乐喧哗。但存道业便
    即庄南(夏禹城东延年陵东。凿土龛之)才下一[?-(目*目)+?]地忽大
    震。人各揽草临卧地惊慑。周十五里皆大
    动怖。又感白虹两道连龛柩所。白鸟二头
    翔鸣柩上。至于龛所回旋而逝。详英道开
    物悟慧解入神。故得灵相氤氲。存亡总萃
    不负身世。诚斯人乎
    释叉德。姓徐。雍州醴泉人。形质长伟秀眉
    骨面。立履清白服?素衣。而放言来事多
    所弘奖。年有凶暴毒励流者。必先劝四
    民令奉三宝。其所施设或礼佛设斋。或
    称名念诵。用其言者皆攘灾祸。有不信者
    莫不殃终。预记未然略如对目。时遭亢
    旱。惧而问焉。叉以手指?帧D橙盏庇辍5?br> 齐某处。约时雨至。必如其言。或蝗暴广狭。
    泽润浅深。事符明镜不漏纤失。且执志清
    慎。不滥刑科。力所未行不受其法。故壮
    年在道惟遵十戒。而于篇聚杂相。多所承
    修。末于九峻山南。造阿耨达池。并镌石钵。
    即于池侧用济众生。以贞观十二年。卒于
    山舍。百姓感焉。为起白塔。苕然上表
    释智则。姓凭。雍州长安人。二十出家。止辩
    才寺。听凝法师摄论四十余遍。性度掉举仅
    绝观采。恒披败纳裙垂膝上。有问其故
    则云。衣长多立耳。游浪坊市宿止寺中。销
    声京邑将五十载。财法食息一同僧伍。房
    施单床上加以荐。瓦碗木匙余无一物。
    或见其[糸*监]缕为经营者。随得服用。言终不
    及。则虽同僧住形有往来。门无开闭。同
    房僧不知灵异。号为狂者。则闻之仰面笑
    曰。道他狂者。不知自狂。出家离俗只为衣
    食。往往遮障锁门锁柜。费时乱业。种种
    聚敛役役不安。此而非狂。更无狂者。乃抚
    掌大笑。则性嗜?饱。寺北有王摩诃家。恒
    令办之。须便辄往。因事伺候。两处俱见。方
    委分身。而言行相投。片无瑕谬。自贞观
    来。恒独房宿竟夜端坐。[口*既][口*敕]达曙。余亲目
    见。故略述其相云
    释通达。雍州人。三十出家。栖止无定。初辞
    世壤遍访明师。委问道方皆无称悦。乃入
    太白山。不?粮粒不择林岩。饥则食草息
    则依树。端坐思玄动逾晦序。意用漠漠投
    解无归。经跨五年栖遑靡息。因以木打
    块。块破形销。既睹斯缘廓然大悟。晚住京
    师律藏寺。游听大乘。情量虚荡。一裙一帔
    布纳重缝。所著麻鞋经三十载。缯帛杂饰
    未曾冠体。冬夏一服不蔽冰炎。常于讲
    席评叙玄奥。而不肖之夫言行矛?J。及至
    饮?n无异俗人。达曰。大乘之学岂其尔
    耶。若指圣怀斯??凡庶。余不同也。左仆
    射房玄龄。闻而异焉。迎至第中。父事隆重。
    而达体。道为功性不拘检。或单裙露腹。或
    放达余言。玄龄以风表处之。不以形言
    致隔。其见贵如此也。常以饮水?n菜。任
    性游纵。或揽折蒿?生宛而食。至于桃杏
    瓜果必生吞皮核。人问所由。云信施难弃
    也。贞观已来稍显神异。往至人家。欢笑则
    吉愁?ū匦住;蛩鞑苹摺;蛩鞴αΑK婷?br> 多少则须依送。若违其语后失过前。有
    人骑驴历寺游观。达往就乞。惜而不施。其
    驴寻死。斯例不一也。故京室贵贱。咸宗事
    之。福祸由其一言。说导唯存离着。所得
    财利并营寺宇。大将军薛万均。初闻异行。
    迎宅供养百有余日。不违正轨。忽于一夜
    索食欲?n。初不与之。苦求不已。试与遂
    食。从尔已后稍改前迹。专显变应。其行多
    僻。欲往入内宿。将军兄弟大怒。打之几死。
    仰而告曰。卿已打我。身肉都毁血污不净。
    可作汤洗。待沸涌已。脱衣入镬。状如冷
    水。旁人怖之。犹索加火。遂合宅惊奉恣其
    寝处。曾负人钱百有余贯。后既办得无人
    可送。乃将钱寺门伺觅行人。随负多少
    倩达西市。众皆止之。而达付而不禁。及
    往勘?}不失一文。斯达量虚怀。定难准
    也。时逢米贵欲设大斋。乃命寺家多令
    疏请。及至明旦。来赴数千。而供度[门@贝]然不
    知何拟。大众咎之。达曰。他许送供。计非
    妄语。临至斋时僧徒欲散。忽见熟食美
    膳连车接舆充道而来。即用施设。乃大余
    长。并供僧库。都不委其所从来。食讫须臾
    人车不见。今盛业京辇。朝野具瞻。叙事而
    舒。故不曲尽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五 感通上

     释明琛。齐人。少游学两河。以通鉴知誉。然
     经论虽富。而以征难为心。当魏明代释门
     云盛。琛有学识游肆而已。故其雅量颇非
     鸿业。时有智翼沙门。道声载穆。远近望尘
     学门若市。琛不胜幽情深忌声略。私结密
     交广搜论道。初为屋子论议法。立图着经。
     外施名教内?k言引。牵引出入罔冒声说。
     听言可领。及述茫然。勇意之徒相从云集。
     观图望经?U若云梦。一从指授涣若冰消。
     故来学者先办泉帛。此屋子法入学遂多。
     余有获者不能隐秘。故琛声望少歇于前。
     乃更撰蛇势法。其势若葛亮阵图。常山蛇
     势击头尾至。大约若斯。还以法数傍蛇比
     拟。乍度乍却前后参差。余曾见图极是可
     畏。画作一蛇可长三尺。时屈时伸傍加道
     品。大业之季。大有学之。今则不行。想应绝
     灭。初琛行蛇论遍于东川。有道行者深相
     谏喻。决意已行博为道艺。潞州上邑思弘
     法华。乃往岩州林虑县洪谷寺请僧。忘其
     名。往讲。琛素与知识。闻便往造。其人闻至
     中心战灼。知琛论道不可相抗。乃以情告
     曰。此邑初信。事须归伏诸士俗等已有倾
     心。愿法师不遗故旧。共相成赞。今有少衣
     裁。辄用相奉琛体此怀乃投绢十匹。琛曰。
     本来于此。可有陵架意耶。幸息此心。然不
     肯去。欲听一上。此僧弥怖。事不获已如常
     上讲。琛最后入堂。?绢束掇在众中曰。高
     座法师昨夜以绢相遗。请不须论议。然佛
     法宏旷。是非须分。脱以邪法化人。几许误
     诸士俗。高座闻此慑怖无聊。依常唱文如
     疏所解。琛即唤住欲论至理。高座尔时神
     意奔勇。泰然待问。琛便设问。随问便解。重
     叠虽多无不通义。琛精神扰攘。思难无从。
     即从座起曰。高座法师犹来?塞。如何今
     日顿解若斯。当是山中神鬼助其念力。不
     尔何能至耶。高座合堂一时大笑。琛即出
     邑。共伴二人。投家乞食。既得气满噎而不
     下。余解喻。何所诤耶。论议不来天常大理。
     何因顿起如许烦恼。琛不应。相随东出。步
     步叹吒登岭。困极止一树下。语二伴曰。我
     今烦恼热不可言。意恐作蛇。便解剔衣裳。
     赤露而卧。翻覆不定。长展两足。须臾之间。
     两足忽合。而为蛇尾。翘翘上举。仍自动转
     语伴曰。我作蛇势论今报至矣。卿可上树。
     蛇心若至。则有吞噬之缘。可急急上树。心
     犹未变。伴便上树。仍共交语。每作蛇论。
     果至如何。言语之间。奄便全身作蛇。唯头
     未变亦不复语。宛转在地举头自打。打仍
     不止。遂至于碎。?H作蟒头。身形忽变长五
     丈许。举首四视目如火星。于时四面无量
     诸蛇一时总至。此蟒举头。去地五六尺许。
     趣谷而下。诸蛇相随而去。其伴目验斯报。
     至邺说之


     续高僧传卷第三十五

         唐释道宣撰
       感通篇中(本传三十九人 附见四人)
      齐赵州头陀沙门释僧安传一
      周益州青城山飞赴寺香?梨传二
      益州多宝寺猷禅师传三
      益州沙门释僧度传四
      益州野安寺卫元嵩传五
      前梁益州沙门释尚圆传六
      后梁荆州玉泉山释法行传七
      荆州神山释道穆传八
      隋初荆州四望山开圣寺释智旷传九
      涪州相思寺释无相传十
      滤州等行寺释童进传十一
      益州沙门释富上传十二
      郑州会善寺释明恭传十三
      益州长阳山释法进传十四
      代州耆?寺释道幽传十五
      襄州禅居寺岑?梨传十六
      丹阳天保寺通?梨传十七
      京师凝观寺释法庆传十八(单道琮)
      益州天敕山释德山传十九(旭上)
      荆州青溪山释道悦传二十
      荆州内华寺释慧耀传二十一
      东岳沙门释道辩传二十二(神辩)
      益州建明寺释慧琳传二十三
      京师救度寺释洪满传二十四
      唐益州福化寺释慧聪传二十五
      京师法海寺释法通传二十六
      荆州开圣寺释慧因传二十七
      巴陵显安寺释法施传二十八
      初蜀川沙门释慧岸传二十九
      初荆州开圣寺释法运传三十
      幽州北狄帝示阶沙门传三十一
      箕州护明寺释智显传三十二
      苏州常乐寺释法聪传三十三
      代州昭果寺释僧明传三十四
      代州五台山释明隐传三十五
      代州五台山释法空传三十六
      京师定水寺释明[泳-永+(虍-七+(一/八/八/目))]传三十七
      京师普光寺释明解传三十八(宋尚礼)
      兖州法集寺释法冲传三十九
     释僧安。不知何人。戒业精苦坐禅讲解。时
     号多能。齐文宣时。在王屋山。聚徒二十许
     人讲涅??。始发题有雌雉。来座侧伏听。僧
     若食时出外饮啄。日晚上讲依时赴集。三
     卷未了遂绝不至。众咸怪之。安曰。雉今
     生人道。不须怪也。武平四年。安领徒至越
     州行头陀。忽云。往年雌雉应生在此。径
     至一家。遥唤雌雉。一女走出。如旧相识。礼
     拜歌喜。女父母异之。引入设食。安曰。此
     女何故名雌雉耶。答曰。见其初生发如雉
     毛。既是女故名雌雉也。安大笑为述本缘。
     女闻涕泣。苦求出家。二亲欣然许之。为讲
     涅??。闻便领解一无遗漏。至后三卷。茫然
     不解。于时始年十四。便就讲说。远近咸听。
     叹其宿习。因斯躬劝。从学者众矣
     香?梨者。莫测其来。以梁初至益州青城
     山飞赴寺。欣然有终志。时俗每至三月
     三日。必往山游赏。多将酒肉共相酣乐。前
     后劝喻曾未能断。后年三月。又如前集。
     例坐已了。香令人于座穿坑方丈。人莫知
     意。谓人曰。檀越等恒自饮?n。未曾与香。今
     日为众须餐一顿。诸人争奉肴酒。随得随
     尽。若填巨壑。识者怪之。至晚曰。我大醉
     饱。扶我就坑不尔污地。及至坑所。张口大
     吐鸡肉自口出。即能飞鸣。羊肉自口出。
     即驰走。酒食乱出。将欲满坑。鱼[鱼*且]鹅鸭游
     泳交错。众咸惊嗟。誓断辛杀。迄今酒肉永
     绝上山。此香之风德也。益州别驾罗研朝。
     梁志公谓曰。益州香贵贱。答曰甚贱。初不
     谓是人也。志曰。既为人所贱。何为久留。研
     亦不测此语。为有识者说之。或曰。将不指
     青城香?梨乎。遂往山具述。香曰。檀越远
     来。固非虚说。其夜便化。弟子等营墓将殡。
     怪棺太轻。及开止见几杖而已
     益州多宝寺猷禅师者。[林/必]道人。姓杨氏。勤
     读诵四十余年。日夕不舍。房后院壁图九
     想变。露置绳床。[?-禾+木]被覆上。昼依僧例。夜则
     寝中。[一/旦]一日方出一食。如是渐增七日方
     食。僧以为常。弗之怪也。如此又经二十余
     年。忽经一月而不出者不畜侍人。佥议不
     出?是入定。不劳看之。忽一夜风雨盛。画
     壁廊倒。旦共往视。试拨[?-禾+木]被。一无所见。唯
     绳床坐褥存焉
     释僧度。不知何人。去来邑野略无定所。言
     语出没时有预知。号为狂人。周赵王在益
     州。有郫人与王厚。便欲反。时有告者。王未
     信之。至旦郫兵果至。王厚者为主。在城西
     大街。方床大坐。时僧度乃戴皮靴一只。从
     城西遗粪而走。至盘陀塔。弃靴而回。众怪
     之而莫测也。又复将反者。将纸笔请度定
     吉凶。便操笔作州度两字。反者喜曰。州度
     与我。斯为吉也。择曰往亡。我往彼亡。重
     必克之。时赵王据西门楼。令精兵三千骑
     往。始交即退。随后杀之。至盘陀斩郫兵千
     余。为京观。今塔东特高者是。于后方验度
     戴皮相。皮郫声同。遗粪而走。散于塔地。所
     言州度(徒各切)反即斫头。目前取验。定后。人
     闻于王。遣人四追。遂失所在
     释卫元嵩。益州成都人。少出家。为亡名
     法师弟子。聪颖不偶。尝以夜静侍傍曰。世
     人汹汹贵耳贱目。即知?白其可得哉。名
     曰。汝欲名声。若不佯狂。不可得也。嵩心
     然之。遂佯狂漫走。人逐成群。触物擒咏。
     周历二十余年。亡名入关移住野安。自制
     琴声。为天女怨心风弄。亦有传其声者。尝
     谓兄曰。蜀土狭小不足展怀。欲游上京与
     国士抗对。兄意如何。兄曰。当今王褒庾信。
     名振四海。汝何所知。自取折辱。答曰。彼多
     读书。自为文什。至于天才大略非其分也。
     兄但听看。即轻尔造关。为无过所。乃着俗
     服。关中却回。防者执之。嵩诈曰。我是长安
     于长公家人。欲逃往蜀耳。关家迭送至京。
     于公曾在蜀。忽得相见。与之交游。贵胜名
     士靡所不诣。即上废佛法事。自此还俗。周
     祖纳其言。又与道士张宾密加扇惑。帝信
     而不猜。便行屏削。嵩又制千字诗。即龙首
     青烟起。长安一代丘是也。并符谶纬。事后
     晓之。隋开皇八年。京兆杜祈死。三日而稣。
     云见阎罗王。问曰。卿父曾作何官。曰臣父
     在周为司命上士。王曰。若然错追。可速放
     去。然卿识周武帝不。答曰。曾任左武侯司
     法。恒在阶陛甚识。王曰。可往看汝武帝去。
     一吏引至一处。门窗椽瓦并是铁作。于铁
     窗中见一人极瘦身作铁色着铁枷锁。祈
     见泣曰。大家。何因苦困乃尔。答曰。我大遭
     苦困。汝不见耳。今得至此。大是快乐。祈
     曰。作何罪业受此苦困。答曰。汝不知耶。我
     以信卫元嵩言毁废佛法。故受此苦。祈曰。
     大家。何不注引卫元嵩来。帝曰。我寻注之。
     然曹司处处搜求。乃遍三界。云无不见。若
     其朝来我暮得脱。何所更论。卿还语世间
     人。为元嵩作福。早来相救。如其不至解脱
     无期。祈稣不忘冥事。劝起福助云
     释尚圆。姓陈。广汉洛人。出家以咒术救物。
     梁武陵王萧纪。宫中鬼怪魅诸?榕?;蚋?br>  或哭纷然乱举。王乃令善射者控弦拟之。
     鬼乃现形。即放箭射。鬼便遥接。还返掷人。
     久而不已。闻圆持咒。请入宫中。诸鬼竞前
     作诸变现。龙蛇百兽倏忽前后。在空在地
     怪变多端。圆安坐告曰。汝小家鬼。何因敢
     入王宫。能变我身。则可自变万种。?是小
     鬼。可住听我一言。诸鬼合掌住立。圆始发
     云。南无佛陀。鬼皆失所。自尔安静。武帝闻
     召。大蒙赏遇。值梁覆扰。圆行至蜀。所有痛
     恼因之护卫。年八十一终所住。治城今已
     摩灭
     释法行者。不知何人。即论法师之神足也。
     论本住玉泉。炀帝隆重见于别传。行性素
     不伦言多卓异。或居山谷。时入市[邱-丘+(序-予+墨)]。每往
     清溪。路由覆船顶。见泉流茂木乃顾曰。十
     年之后。当有大福慧人营?k伽蓝。及智者
     来仪。果成先告。又尝往当阳城。执竹弓
     射之。后有山贼围城。如所前相。然每出异
     言。云梁休咎。宣帝恶之。令追将戮。随使至
     焉。抗不前曰。吾偿命于此地。寻有使至。随
     致命。尽遂斩之。而无有血。临终说众要偈。
     辞理切附不可具载。皆述业报不可逃避。
     及戮讫。逡巡间尸灵遂失。仆射萧?。行至
     四望山。因禅师所为宣帝忏曰。先人杀圣
     人罪者。礼悔之余。愿为及也。传曰。以为。
     后梁缵历。势不超挺。孤守一城。傍被御卫。
     有何荣荷。随妄造愆。故斩圣人。望延厚祚。
     所谓前望失于后途。不久追入流离关壤。
     无辜之责诚不可欺
     释道穆。松滋人。性爱山林。初入荆州神山。
     将事岩隐。感迅雷烈风震山折木神蛇绕
     床群虎纵吼。穆心安泰然都无外想。七日
     一定蛇虎方隐。方登山远眺。其山东依浚
     壑。西顾深流。有终焉之志。山神变形谢过
     云。是田伯玉也。来请受戒。及施法式。诸
     毒潜亡。祭祀绝于?辛。祈泽应时云雨。如
     此卫候不一。例可知也。居山三十余载。名
     声及远。游遁之宾咸归向请。沙门则僧展
     僧安。高士则刘虬车缀。叙言命的无爽风
     声。梁湘东王萧绎。钦德经过。于挂锡之所
     建台一区。立碑叙胤。简文为颂。立碑在于
     山顶。及穆将终。欣于观远。乃行至山峰而
     卒。春秋七十矣
     释智旷。姓王。本族太原。中居徐部。厥考后
     住荆州新丰县。母初将孕。梦入流浴。童子
     乘宝船来投。便觉有娠。及生长。敏而重行。
     梁太清初。丧乱无像。元帝当辟。旷少勇
     壮招募壮士随军东行。未几沦陷。深悟虚
     假。遂不婚娶专求离俗。初值巾褐。诱以神
     仙。先受符?次陈章醮。便问。此术能致道
     乎。答曰。?既护身。章亦招货。旷曰。斯乃
     保兹苦器。便名道耶。又请度世法。乃示断
     粒。必到玉清。七日便飞。至期不应。道士
     曰。尔犹饮水。致无有赴。次更七日口绝水
     饮。道士又曰。尔夜尚眠。致无感耳。又更七
     日常坐不卧。三期屡满。靡克升天。而气力
     休强。远近惊异。后值高僧。授戒为佛弟子。
     德行动人。渐示潜迹。江陵张诠者。二世
     眼盲。旷曰。尔家[土*(蒙-?`)]内棺枕古井。移坟开
     ?。必获禳焉。因即随言。瞽者见道请求剃
     落。众咸惮之。便伐薪施僧。空闲静虑。又
     言。涧有古钟。可掘出悬寺。仁州刺史谓为
     诡惑。鞭背百下无惨无破。便送出台。拘在
     尚方。有力者试以八尺械悬来捶膝。傍观
     谓言糜碎。而旷容既无挠肉亦无痕。狱吏
     云。承居士能忍饥。便绝食七日。身色如故。
     市衢见行。验狱犹有。方委分身。梁宣大定
     三年。从人乞草?帧=褚沟奔毙小<叭???br>  城火发。四门出人。不泄烧杀七千。旷在狱。
     引囚二百安步而出。年将不惑。始蒙剃落。
     进戒以后。头陀州北四望山。去此地福德
     方安天子。去城六十猛兽所屯。初止以后
     驰弭床侧。每夕山隅四灯同照。士俗云赴
     奄成华寺。后宣明二年。平显二陵皆在寺
     前验于往矣至于梁元覆败王琳上迫。后
     梁国移并预表[?`/别]。有一宰鸭而为斋者。鸭
     神夜告便曰。何有杀牲而充净供。自尔便
     断。曾度夏水。徒侣数十。欲住不可欲去无
     从。前岸两船无人将至。旷笑而举声呼之。
     船自截流直到。遂因济水。诫以勿传。又于
     咸阳造佛迹寺。有牛产犊。出首还隐。已
     过信次。母将离弋。僧告旷无恻。答曰。此
     犊是寺居士。侵用僧物。今来偿债。其羞不
     出。牛母无他。因执炉呵诫犊子。疾当偿报。
     何耻生乎。应言便出。故神异冥征不可备
     载。以开皇二十年九月二十四日。终于四望
     开圣寺。春秋七十有五。自克终期天香满
     室。合寺音乐西南而去。未亡二年。预云终
     事。示如脾痛。问律师曰。阿那含人亦有
     疾不。未答间自云。报身法然。及迁神后手
     屈三指。仁寿元年。永济寺僧法贵。死而又
     稣。见阎罗王。放还正值旷乘宫殿自空直
     下。罪人喜曰。三果圣僧来救我等。所造八
     寺咸有灵奇。或涌飞泉。时降佛迹。随慧日
     道场法论备见若人为之碑颂。广彰德行
     涪州相思寺无相禅师者。非巴蜀人。不知
     何来。忽至山寺随众而已。不异恒人。其寺
     在涪州上流大江水北。崖侧有铭方五尺
     许。字如掌大。都不可识。下有佛迹。相去九
     尺。长三尺许。蹈石如泥。道俗敬重。相以一
     时渡水齐返还无船。乃钵安水中曰。何为
     常擎汝。汝可自渡水。便取芭蕉叶搭水
     立上而渡。钵随后来。须臾达岸。时采樵者
     见之相语。觉知已便辞去。徒众苦留不住。
     至水入船。诸人礼请。不与篙楫。乃捉船舷。
     直尔渡水。不顾而去。即令寻逐。莫测所
     往
     释童进。姓李。绵州人。昔周出家。不拘礼
     度。唯乐饮酒。谓人曰。此可以灌等身也。来
     去酣醉。遗尿臭秽。众共非之。有远识者曰。
     此贤愚难识。会周武东征。云须毒药。敕泸
     州营造。置监吏力科。獠采药蝮头铁猩?
     根大蜂野葛鸩羽等数十种。酿以铁瓮。药
     成。着皮衣。琉璃障眼。方得近之。不尔气冲
     成疮致死。药着人畜肉穿便死。童进闻之。
     往彼监所。官人弄曰。能饮一杯岂非酒士。
     进曰。得一升解酲亦要。官曰。任饮多少。何
     论一升。便取铁杓。于药瓮中取一杓饮之。
     言谑自若。都不为患。道士等闻皆来看。进
     又举一杓以劝之。皆远走避。或曰。此乃故
     杀人。何得无罪。进曰。无所苦药。进自饮有
     谁相劝。乃噫曰。今日得一醉卧方石上。俄
     尔遗尿所著石皆碎。良久睡觉。精爽如常。
     尔后饮酒更多。食亦逾倍。隋初得度。配等
     行寺。抱疾月余而终。年九十余。弟子檀越
     等。终后检校衣服。床褥皆香。绝无酒气
     富上者。莫测何人。恒依益州净德寺宿。埋
     一大笠在路。昼日坐下读经。人虽去来不
     唤令施。有掷钱者亦不咒愿。每于静路不
     入闹中。状如五十。虽在多年过无所获。有
     信心者曰。城西城北人稠施多。在此何为。
     答曰。一钱两钱足养身命。复用多为陵州
     刺史赵仲舒者。三代之酷吏也。甚无信敬。
     闻故往试。骑马直过。佯堕贯钱。富但读
     经。目未曾顾。去远舒令取钱。富亦不顾。舒
     乃返来曰。尔见我钱堕地以不。曰见。问
     曰。钱今何在。曰见一人拾将去。舒曰。尔终
     日在路唯乞一钱。岂有贯钱在地。而不取
     者。见人将去。何不止之。答曰。非贫道物。
     何为浪认。仲舒曰。我欲须尔身上袈裟。富
     曰。欲相试耳。公能将去。复有与者。可谓得
     失一种。即叠授与。仲舒下马礼谢曰。弟子
     周朝人。官历三代。大与众僧往还。少不贪
     者。闻名故谒。本非恶意。请往陵州。富曰大
     善。然贫道广欲结缘愿公助国安抚。即是
     长相见受供养也。舒辞叹曰。毛中有人不
     可轻慢。尔后不见。益州人蓟相者。从扬
     州还见之。亦埋笠路侧。颜状如常
     释明恭。住郑州会善寺。昔在俗。是隋高下
     [狗-口+一]骑。与伴三人膂力相似。而时所忌。帝深
     虑以事除之。作两裹饼??。一饼裹一具生
     鹿角。一饼裹五升盐。俱赐食之并尽。其?n
     盐者出至朝堂。腹裂而死。恭?n鹿角全无
     所觉。厌俗出家住会善寺。其力若神不可
     当者。曾与超化寺争地。彼多召无赖者百
     余人。来夺会善秋苗。众咸忧恼。恭曰勿愁。
     独诣超化。脱其大钟塞孔。以干饭六升投
     中。水和可?n。一手承底一手取?n。须臾并
     尽。仍取大石。可三十人转者。恭独拈之如
     小土块。远掷于地。超化既见一时惊走。又
     隋末贼起。周行抄掠。先告寺曰。明当兵至。
     可办食具。并大猪一头。寺无力制。随言为
     办。至时列坐。铺奠食具。恭不忍斯。负拄
     杖会所。与贼言议。贼先让食。恭乃铺饼数
     十。安猪裹之。从头咬拉。须臾并尽。贼众惊
     伏。恭召为护寺檀趣。群贼然之。故会善一
     寺。隋唐交军。绝贼往来。恭之力也。又曾山
     行。虎猪交斗。猪渐不如。恭语虎曰。可放令
     去。虎不肯。便一手捉头。一手撮尾。抛之
     深谷。斯气力也。说多难信而实有之。恭戒
     洁贞严。常依众食。所?n如恒人。一食有值
     机候。便?n二百人料。众但深讶。莫知其所
     由。武德五年。终于本寺。春秋八十五。时会
     善有客游沙弥。口作吴语。厨下然火。干竹
     大如臂。两指折而烧之。恭时怪讶。亦以指
     折而不得。沙弥出后。恭抱厨柱起。以沙弥
     衣置磉上。柱压之。沙弥来求衣不得。见在
     柱下。欲取不得。恭笑为捧柱取衣。此亦难
     可思者
     释法进。蜀中新繁人。在俗精进不?n辛腥。
     在田农作。以铧刃为锺磬。步影而斋。有送
     食晚。便饮水而已。所犁田地不损虫蚁。一
     时空中声曰。进?梨。出家时到。如是四五
     声。合家同闻。进因诣洛口山出家。行头陀
     不居寺舍。时隋蜀王秀。闻名知难邀请。遣
     参军郁九闾长卿往。便将左右十人。辞王
     曰。承有道德。如请不来当申俗法。王曰。不
     须威逼。但以理延。明当达此。长卿出郭门。
     顾曰。今日将尔辈往兜率天请弥勒佛亦
     望得。何况山中道人有何不来。初至吉阳
     山下。日暮见虎道蹲。命人射之。马皆退走。
     欲投村恐违王命。俄见一僧负?上山。长
     卿命住为伴。余从并留。步至寺所。召入至
     床。又见虎在床下。怖不自安。进遣虎出。具
     述王意。虽有答对。而怖形于相状。进曰。檀
     越初出郭门一何雄勇。今来至此一何怯
     惮。长卿顶礼默然。因宿至旦。令先往益。贫
     道后来。行至望乡台。顾视进行已及。即与
     同见王。入内受戒。即日辞出。所获?甘?br>  一无所受。令往法聚寺停。王顾诸佐曰。
     见此僧令寡人毛竖。戒神所护也。后更召
     入城。王遥见即礼。进曰。王自安乐。进自安
     乐。何为苦相恼乱作无益之事耶。诸僧谏
     曰。王为地主。应善问讯。何为诃责。进曰。
     大德畏死。须求王意。眼见恶事都不谏勉
     何名弘教。进不畏死。责过何?楹酢K涫?br>  饰床筵厚味重结。而但坐绳床?饼而已。
     乃至妃姬受戒。但责放逸不念无常。又辞
     入山。重延三日。限满便返。诸清信等咸设
     食而邀之。至时诸家各称进到。总集计会。
     乃分身数十处焉。有时与僧出山赴食。?H
     尔而笑。人问其故。曰山寺净人穿壁盗蜜
     耳。及还果如所说斯事非一。旦述之耳。
     初王门师慈藏者。为州僧官。立政严猛。瓶
     衣香花少阙加捶。僧众苦之。而为王所重。
     无敢谏者。以事白进请为救济。答曰。其威
     力如此。岂能受语耶。苦请不已。进造藏房
     门。藏走出。谓曰。法门未可如是。尔亦大力
     也。还返入房。蜀人以大甚为大力。自此藏
     便息言。僧由此安。以开皇中卒山。年九十
     六
     释道幽。代州耆?寺僧。善解经论。仁寿中
     于寺讲婆伽般若并论。听众百余人。日午
     坐绳床。如睡见一天人。殊为伟异。自云。我
     是释提桓因。故来奉请。在天讲经。初闻
     介介情不许之。以畏死。答云。为造佛堂
     未成。事有不可。眠觉向侍者如法师述之。
     如曰。此事罕逢。人生终死。死时不知何道。
     今得生天。则胜人也。开通法利天解胜人。
     何得不往。佛堂事中功德不足及言。幽从
     之。不久又如前梦。依如天请。天帝乃以少
     香注幽手中。克时来迎。及觉见掌中有香
     气熏一寺。自后如前说法。下讲至廊下。床
     上诸僧。遥见香烟充满床侧。惊怪来看。幽
     执香炉正念蝉蜕而去。于时寺外道俗。望
     见云气从寺而出如一段云。腾空直上。飘
     飘而没
     襄州禅居寺岑?梨者。未详何人。住寺禅
     念为业。有先见之明。而寺居山薮。资给素
     少粒食不继。岑每日将坩入郭。乞酒而饮。
     又乞满坩。可三斗许。将还在道行饮达寺。
     坩亦空竭。明日复尔。在寺解斋。将笃坩。就
     厨请粥三升。仍挂杖头入众。以杖打僧头。
     从上至下。人别一击。日日如是。人以其卓
     越异常。或疑打已灾散。不辞受之。岑将粥
     入房。旧养黧犬一头。并一寺内鼠乃有数
     千。每旦来集。犬鼠同食。庭中?懵?5浪坠?br>  观。一时失一鼠。岑悲惋无聊。必是犬杀。便
     告责犬。犬便衔来。岑见懊恼。以杖捶犬。将
     鼠埋已悲哀恸哭。寺僧被鼠?芤录跋洹R?br>  告于岑。岑总召诸鼠。各令相保。一鼠无保。
     岑曰。汝何?苋艘隆U却分?J蟛桓叶?=?br>  为寺贫。便于讲堂东北白马泉下泺中
     迁记。某处为厨库某处为仓禀。人并笑
     之。经宿水缩地出。如语便作。遂令丰渥。又
     遥记云。却后十六年。当有愚人于寺南立
     重阁者。然寺基业不亏。斗讼不可住耳。永
     徽中恰有人立重阁。由此相讼。如其语
     焉
     丹阳通?梨者。住天保寺。唐贞观末。年
     已八十。气力休健。仪容率素。常服纳衣。衣
     厚一寸。线如指大。以用?纳。极清洁诵法
     华经。市中乞食所得不异流俗。得钱财修
     补寺舍。其寺大堂梁时所立。朱砂污洒涂
     之极厚。唐初善禅师。镀大铜像须水银就
     梁。刮取所用充足余趾犹赤。是知昔人为
     福竭于所贵。不以为辞。如不用者。昔物何
     在。其寺基郭。补修所须。云有古镇国金可
     取治护。乃于寺北四十步。依言掘得十斤。
     用尽得三十斤。便曰。地下大有。更取杀人。
     于是便止。后辄自营土窟于寺北拟终事。
     时未之验也。不久告僧云。寻常命终须有
     付嘱。引诸财物指订嘱授。极有分明。经三
     日而神气爽健。而云将去。忽不知所在便
     就窟视之。门已塞开一小孔。在土撮卧。气
     已终矣。年九十余
     京师西北有废凝观寺。有夹?立释迦举
     高丈六。仪相超异屡放光明。隋开皇三年。
     寺僧法庆所造。捻塑才了未加漆布。而庆
     忽终。同日宝昌寺僧大智又终。经三日稣。
     说云。初去飘飘若乘风雨。可行百里。乃见
     宫殿人物华绮非常。又见一人似若王者。
     左右仪仗甚有威雄。顷间见庆来。而面有
     忧色。又见大像。谓殿上人曰。庆造我未了。
     何为令死。其人遽而下殿拜讫。呼阶下人
     曰。庆合死未。答云。命未尽而食尽。彼曰。
     可给荷叶而终其福寿。言已失像及庆所
     在。时即问凝观寺僧云。庆公死来三日。所
     造丈六一夕亦失。达曙方见。时共嗟怪。言
     详未讫。人报云。庆稣活。众咸往问。与大智
     说同。自尔旦旦解斋。进荷叶六枚。中食八
     枚。凡欲食时。先以??水沃令?湿方食之。
     周流远近率诸士女以成其像。依像忏礼
     无爽晨昏。以大业初卒。春秋七十六。近如
     雍州渭南人单道琮者云。永徽五年因患
     风仪容改异。差后味诸饮食咸臭。唯?n土
     饮水。时俗命为人?。今周行告乞。可年四
     十余
     释德山。姓山氏。莫测何人。忽弃妻子入山
     修道。须发不暇削。衣食不暇给。唯息缘静
     念为得性也。人莫知其观行。视其相状如
     得定者。时游化竹林龙池。开悟道俗。以清
     简为本。每云。烦乱之法道俗同弊。故政烦
     则国乱。心烦则意乱。水清则鱼石可见。神
     清则想倒可识。学清简者尚自喧烦。况在
     乱使焉可道哉。后入马鞍山。每多毒蛇。噬
     人必死。然山来往都不为害。诸余僮侍晨
     夕所行。一无所惧。曾蹋被啮。山以水洗之。
     寻尔还复。后还天敕山夏坐树下。人来山
     所逢虎迫逐。便入绳床下。虎蹲床前。山曰。
     床下佛子肉味可胜贫道耶。即脱衣以施。
     虎屈起而永去。后其小子于山访获。山曰。
     尔来何为。曰久不奉见。生死不知。故来定
     省。山曰。汝去各自觅活。更来与杖。去后数
     年又来。山取杖欲捶之。儿却住曰。?梨遇
     儿如他人。他人可受打耶。山大笑曰。吾不
     打尔者。必更来败我道意。遂长去。山年九
     十余。终于山谷舍。时益州草堂寺旭上者。
     不知何许人。少居草堂。唯以禅诵为业。余
     无所营。蜀土尤尚二月八日四月八日。每
     至二时四方大集驰骋游遨。诸僧忙遽无
     一闲者。而旭端坐竹林泊然寂想。瓶水自
     溢炉香自然。诸人城西看了相从参之。旭
     俨然不动等同金石。三日之后方复如常。
     四众敬而异之。故睹如朝日之初出。同共
     目之为旭上也。年九十八
     释道悦。姓张。荆州昭丘人。十二于玉泉寺
     出家受戒。安贫苦节。尤能持念大品法华。
     常诵为业。随有经戒日诵一卷。人并异之。
     初智者入于玉泉。未有钟磬。于泉源所获
     怪石一片。悬而击之。声响清彻。悦于此寺
     每诵卷通。扣磬一下。闻者肃然。且其诵声
     如清流激韵。听者忘疲。所以幽明往者屡
     有祥感。一时患水腹胀如鼓。更无余求。唯
     念般若。一夜正诵经次。腹忽如裂水出滂
     流。及试手寻洪肿顿消。病忽失所。斯所谓
     转障轻受者也。昔朱粲贼扰。唯悦守山。盗
     来求减以惠给余。更重取煮而不熟。惭而
     返之。他日又来将加害命。悦坐地不动曰。
     害吾止此。吾欲自见寺舍取尽。遂放令引
     路。行数步又坐曰。吾沙门也。非引路之人。
     浮幻形骸任从白刃。贼奇其高尚也。送还
     本寺。悦一生不衣蚕衣。唯服麻布。汉阳王
     至山。睹悦风仪秀眉蕴服。请受戒品。又遗
     厚供一无所受。王作大布三衣一袭以奉
     之。因问何不着缯帛耶。答曰。蚕衣损命。乖
     忍辱之名。布服俭素。表慈悲之相。王曰。仲
     由不耻夫子见称。沙门慈忍固其然也。悦
     步影而食。少差虚嗽。食留一分。以资飞走
     沈泳之属。故慈善所熏。或飞来肩上。或浮
     泊手中。虽衣弊服而绝无蚤虱。时又巡村
     乞虱养之。诫勿令杀。悦居山五十余年。春
     秋七十二矣。终于岩所。永徽中。有人于青
     溪见一僧。擎锡跣足。自云般若师。言已不
     见。然生存常诵般若。故人咸号焉
     释慧耀。姓岐。襄阳人。少沈密。讷言敏行。
     人共重之。受具后历游访道。至郑川命师
     所。又往衡岳思师所。咸伏膺请益观用清
     明。思公于众曰。公于实相观善有玄趣。居
     山数年。值思长往。欲绝迹武当以希素尚。
     行至巴丘曰。此地禅律罕闻。可随行化。有
     江陵导因道懿法师。闻志焉相携。西上居
     导因寺。积十四年不出户庭惟味禅静。及
     智?返乡。叹为故乡不乏贤友足为模楷
     遗法也。因是道俗稍来礼谒。耀杜门密行
     不偶时俗。以仁寿二年。暮告人曰。吾不愿
     恼此众僧。欲往内华寺可以闲放。众固留
     不许。至三年二月有疾。见思命二师来迎。
     至三月六日跏坐直身而卒。年七十九。遂
     葬于内华。未终前。寺中三十余人。咸梦宝
     刹倾倒。及明异口同音而说之。昔日导因。
     今天皇寺是也。见有柏殿五间两厦。梁右
     军将军张僧瑶。自笔图画。殿其工正北卢
     舍那相好威严。光明时发。殿前五级亦放
     光明。祥征休咎故不备述。由此奇感聊附
     此焉
     释道辩。齐人。住泰山灵岩寺。居无常所。
     游行为任。经史洞达偏解数术。以大业年
     中来游襄部。年过七十。又与同邑僧神辩。
     相随杖策。登临眺望山水。多所表诣如曾
     闻见。行至禅居寺南岭望云。此寺达者所
     营。极尽山势。众侣繁盛清肃有余。如何后
     锐于前起阁。寺僧非唯寡少。更增喧诤。相
     接曾未经涉。恰如其言。于是盘游诸寺。备
     陈胜负。莫不幽通前识鉴彻精灵。又至诸
     墓亦陈休咎。有士俗忘姓名。去者请为图
     其坟茔。巡历岘原示其一所曰。此中安墓
     足食丰财。入地三尺获粟一升。又深一丈
     获石二片五彩交映。斯曰财缘。依言掘凿
     果获粟石。遂行卜葬。至今殷有。襄州有袁
     山松者。博览经诰。时号儒宗。闻辩学广故
     来寻造。以杨子太玄王弼易道。用相探
     ?。辩曰。杨王道术未足研寻。可赐愚徒
     无闻智者。松勃然变色。笑辩抑扬。辩曰。公
     学未周。信其前述。可除我固。当为指归。便
     引太玄经云。又于玄象偏所留心。曾不寝
     卧夜便露视。审宿度之所次。察孛彗之光
     景。便告人云。吾昔于裕法师所。学观七曜。
     告余云。晋朝道安。妙于此术。人虽化往遗
     文在焉。其所注素女之经。最为要举。恨失
     其本。如何得之。时有一僧偶然获本。请为
     披决。辩得欣然。即为销摘。此僧茫味情
     犹梦海。遂以惠之。辩曰。安目弥天。诚非虚
     称。学统弥纶数术穷尽。此虽四纸文综无
     遗。要约包富灵台所尽。于时月临井宿。便
     云。事在西楚。可告道俗。宜营水备。不盈两
     夕汉江大涨。汛溢襄邑城隍将没。预见之
     明其类若此。所得财物并用市金。将事合
     丹拟延其寿。人告来盗不可行之。便云。盗
     假遁甲六丁。吾明此术。常以月朔加气。何
     得相欺。吾不畏也。以义宁年。与神辩南游
     岭表。不知所往
     释慧琳。姓薛。绵州神泉人。以隋初隐于建
     明寺。清虚守静与物不群。寺有塑像常在
     供养。像为生须三十六枚。大业末年。扫一
     古坟。竖二竹竿云。是天眼。后忽拔一云。弘
     农扬为魔所拔也。不久义宁嗣历。有时着
     复衣夏坐坟上。日虽炎赫身无热状。口虽
     涉道形同于俗。言谈之次以理居先。雒县
     先有育王浮图。琳忽一时历村借车三百
     乘。云欲向雒县迎浮图于此安置。未经旬
     日遂被火烧。武德年中。潜伏草野。人莫知
     也。彼有杨祜师不测何人。直往草中相
     见。曾生未面宛若旧朋。各云。别来八百年
     矣。曾为人咒病得差。病者令女?裙以施。
     女遂留衣送直。琳遥见谓曰。但将裙来我
     不须钱。女惊其圣。以贞观四年示从物故
     释洪满。姓梁。安定人。在俗年十五遇时患。
     双足挛?。常念观音经三年。忽有僧执澡
     罐。在前立不言。问曰。师从何来。答曰。以
     檀越常唤所以来。满扣头问曰。弟子往何
     罪报。今施此挛?。僧曰。汝前身拘缚物命。
     余殃致尔。汝但闭目。吾为汝疗之。满随言
     冥目。但觉两膝上各如拔六七寸。丁却既
     了。开目将欲谢恩。失僧所在。起行如故。满
     乃悟是观音。因尔精诚誓不妻娶。后忽自
     通禅观。安坐不动。乃经三日七日者。开皇
     初元变俗从道。住救度寺。大业融并入居
     法海。贞观十三年卒。春秋八十三矣
     释慧聪。姓王。出家已后游行斋讲。手不释
     卷。寻经旨趣心自欣跃。苦形节食行知足
     行。自云。法华经。常不轻菩萨。不专读诵经
     典。但行礼拜四众。尚得六根清净。我何为
     不礼诸佛世尊。即于别院闭门。常礼万五
     千佛。依经自唱。一一礼之。寺僧怪其所作。
     于壁隙伺之。见礼拜头下天龙八部等亦
     头下。数数非一。诸人来其院者。无不心战
     走出。恒闻异香蔚蔚尔。及死在。贞观年中
     院绝人往。每夜常闻弹指礼拜行道等相
     释法通。姓关。京兆?人。小出家。极?度酢?br>  随风偃什似任罗绮。由是同侣颇轻之。通
     辄流泪。一朝对观音像慨慷曰。通闻菩萨
     圣鉴所愿克从。乞垂提诱免斯轻侮。因斯
     诵观音经昼夜不舍。后岁余归本生觐母。
     旦食讫。假寐于庭树下。少间口中涎沫流
     液。向有三升。母以为物忤。遽呼觉问。何事
     如此。通曰。向见有人遗三驴驮筋。通?n始
     一驴。??羲炀酢S喽?е?W远?跎砹π?br>  勇肌肤坚[革*?n]。密举大木石不以为重。寺有
     僧戡者。膂力之最。通窃取袈裟安在柱下。
     戡初不见。谓是神鬼所为。通笑为举梁抽
     取。戡大骇服。有大石臼重五百余斤。通
     于南山负来供僧用。今见在贮水施禽鸟。
     隋高祖重之。有西蕃贡一人。云大壮。在北
     门试相扑无得者。帝颇恧之云。大隋国无
     有健者。召通来令相扑。通曰。何处出家人
     为此事。必知气力。把手即知。便唤彼来。通
     任其把捉。其人努力把捉。通都不以为怀。
     至通后捉。总揽两手急搦。一时血出外?!?br>  彼即蟠卧在地乞命。通放之曰。我不敢杀
     捉。恐尔手碎去。于是大伏。举朝称庆京邑
     弄力者闻而造之。通为把豆麦便碎。倒曳
     车牛却行。当时壮士命为天力士也。炀帝
     末。避乱隐南山。乃负一具?并犊子。大神
     通也。未几丁母忧出山归葬。事了返山。虽
     力兼百夫。未曾忤物。精诚节约。时辈推之。
     以武德初卒。春秋五十六
     释慧因。姓张。清河武城人。昔依贤法师。后
     以雅志卓然众所推伏。欲屈知寺任。遂巡
     于蜀川询求禅律。访无夷险必往参请。唐
     运大通。自蜀而返。于时州别一寺。但三十
     僧。因即其一。持维志节终始无忘。后为
     开圣本寺。去荆五十余里。山薮旷迥阻绝
     风烟。乃独止此山草?兰若。二十余载。四
     远咸依。昔智者遗言。今宛符会。贞观十九
     年大旱。而寺石泉独无有竭。乃自负水外
     给。飞走由斯获济。江陵令卢行余。承闻往
     之。索水饮马。因负而给之。行余谓少。颇出
     恚言。便遣马就寺。俄值群猪来。路人无敢
     犯。后有二人。寺北窃食辛肉。虎来拥?哮
     吼。将?n其人。得急逃窜无方。因闻往救。
     虎乃潜退。斯戒德慈明为若此也。法华一
     部。?衬峤浔尽P型?K小N赐?目凇D昶?br>  十五。卒于本寺
     释法施。姓江。武当人。少而弘直。神智难
     测。形无定方。出处不滞。游巴陵显安寺。娑
     罗树下宴默。而人亦莫之顾也。依荆南记
     云。晋永康元年。僧房床下忽生一树。随伐
     随生。如是非一。树生逾疾。咸共异之。置而
     不剪。旬日之间植柯极栋。遂移房避之。自
     尔已后。树长便迟。但极晚秀夏中方有花。
     叶秋落与众木不殊。多历年稔人莫识也。
     后外国僧见攀。而流涕曰。此娑罗树也。佛
     处其下涅??。吾思本事所以泣耳。而花开
     细白不足观采。元嘉十一年。忽生一花。形
     色如芙蓉树。今见在此。亦一方之奇迹也。
     隋末丧乱。称兵非一。萧铣时为罗县令。施
     拊背指巴陵城曰。此天子城也。后果王之
     米极平贱。施诫深藏。人不测其言。于后米
     斗直万五千。饥馁者众。如此记授来事若
     指诸掌。赵郡王伐伪梁。铣问。今事如何。施
     遗双铜筋。铣曰。令我同矣。遂举众归化。百
     姓咸赖。其德弘矣。尝于江陵北头陀。虎来
     床侧。人来语虎曰。佛子闭目。虎即低头闭
     目。斯遇猛兽如家犬者。斯人在斯。诵胜天
     王一部。静念出观诵而美之。而精进牢强
     越于常伍。后潜形高迈
     释慧岸者。未详何人。面鼻似胡。言同蜀汉。
     往来市里默言无准。人不之异。武德三年。
     科租至岷州。程期甚促。蜀人初不闻。谓在
     天外。人有僦购科索万钱。转更惊急。谓往
     鬼国被去者。皆为死计。散费资粮。为不行
     之计。岸于新繁市大笑曰。但去必见欢喜。
     捉负租拗折数枚。众人去至鹿头道逢敕
     停。此前言之验也。武德六年。辄复悲泣不
     能自禁。曰谁能见烦恼因。没水求死。众人
     争入水接之。乃端坐水底已卒。卒后其年
     亢旱不收。疫死众矣
     释法运。姓邓。荆州长林人。姿容挺秀。有拔
     群之美。至于算历五行。洞其幽致。传述楚
     二晦星。以运为一也。后值智旷禅师。诲以
     出俗之资。便削除俗玩。剃发入道。修学禅
     要志乐闲寂。别于开圣西北起一道场。如
     常观行不隔昏晓。尝诵七佛咒等救济。无
     不辄应。隋末虎暴摩顶曰。天下正乱百姓
     遑遑。汝可远藏莫为他厌。及八营贼主杨
     道生承名迎接安置供给。萧铣次立又加
     奉敬。所获施物即入悲敬二田。又于州内
     别置道场。号为龙归精舍。铣乃请问兴亡。
     答曰。贫道薄德不得久为善友。时不测其
     言也。不久赵郡王恭??游兵至。又加顶谒
     兵。又东下图像随身。又留一影令运慈属。
     允所谓道德之感动也。尝有信心士女。晨
     夕供施。妖邪鬼怪见必回心。社庙神只悉
     参归戒。以武德中化往。春秋六十。葬于开
     圣寺智旷禅师塔侧
     贞观年中。辽西柳城??名帝示阶者。年
     十八时逃入高丽。拾得二寸许铜像。不知
     何神明。安皮袋中。每有饮?n酒肉。拔出祭
     之。逢高丽捉获。具说我是北边??。不信
     谓是细作。斫之三刀不伤皮肉。疑是神人。
     问有何道术。答曰无也。唯供养神明而已。
     乃出示之。曰此我国中佛也。因说本末。看
     像背上有三刀痕。遂放之令往唐国。彼大
     有佛事。可谘问也。其人得信在怀深厌俗
     网。今在幽州出家。大聪明有仪止。巡讲采
     听。随闻便解。有疑录出。以问者皆深隐。远
     思者难之
     释智显。住辽州护明寺。少出家。戒操贞峻
     立操耿介。勇锐居怀。闻川闻见莫不高赏。
     专务坐禅。人不知其所诣。隋末贼起。川原
     交阵相推不已。动经旬朔。显于两阵以道
     和通。往返弥时。俱随和散。合郡同嘉。敬而
     重之。后与道俗十余行值突厥。并被驱掠。
     显遂隐身不见。后访得问。云我念观音不
     值贼。有同学在箕山守静。猎者夺粮顿尽。
     显远知之使人送米。其通幽解网非可究
     也。而任吹虚舟无所拘碍。每有苦处辄往
     救拔。是知大悲摄济随方利生。虽行位殊
     伦。而心焉靡异。不测其终
     释法聪。姓陈。住苏州常乐寺。初负帙周游
     法席参诣。随闻虽晓然未本意。意在息言。
     然言为理诠。事须博览。不着为本无得虚
     延。如灰除垢。灰亦须净。后往金陵摄山栖
     霞寺观顾泉石僧众清严。一见发心思从
     解发。时遇善友依言度脱。遂诵大品不久
     便通。又往会稽。听一音慧敏法师讲。得自
     于心荡然无累。贞观十五年。还杭苏等州。
     开导集众。受道者三百余人。自尔华严涅
     ??相续二十余遍。贞观十九年。嘉兴县高
     王神。降其祝曰。为我请聪法师受菩萨戒。
     依言为授。又降祝曰。自今以往酒肉五辛
     一切悉断。后若祈福可请众僧。在庙设斋
     行道。又二十一年。海盐县鄱阳府君神。因
     常祭会。降祝曰。为我请聪法师讲涅??经。
     道俗奉迎幡花相接。遂往就讲。余数纸在。
     又降祝曰。蒙法师讲说。得禀法言。神道业
     障多有苦恼。自听法来。身鳞甲内细虫?n
     苦已得轻升。愿道俗为我稽请法师。更讲
     大品一遍乃不违之。显庆元年冬。谓弟子
     曰。吾不久舍报。可施诸禽鸟。而恒讲不辍。
     后讲于高座上。尘尾忽堕而终。春秋七十
     一矣
     释僧明者。不知何人。在五台娑婆古寺。所
     营屋宇二十余间。守一切经。禅诵为业。自
     云。年十七时从师上五台。东礼花林山访
     文殊师利。至一石谷。渐深见有石臼木杵。
     又见两人形大无影眉长披发眼睑上掩。
     师便顶礼请救。其人曰汝谷臭小远从何
     来。答昭果寺僧。习禅乐道。隐在娑婆已数
     十年。然食五谷愿真人救苦报。曰待共众
     议。须臾更一人来。长大着树皮衣。云汝来
     已久。可遂我至寺。行大石侧。忽见山谷异
     常廊院周?状若天宫。有十四五人同坐
     谈笑。问所来方。言议久之。送出后重寻失
     路。还旧业定。以贞观十六年卒。八十一矣。
     今娑婆寺二[专*瓦]塔存
     释明隐者。少习禅学。次第观十一切入。在
     中台北木瓜谷寺三十年。唯以定业余无
     所怀。又往佛光山寺七年。又住大孚寺九
     年。志道之徒相从不绝。道俗供事填委山
     林。永徽二年。代州都督。以昭果寺僧徒事
     须纲领。追还寺任。辞不获免。龙朔元年
     十月。卒于此寺。端坐熙怡如在久定。其五
     台山有故宕昌寺。甘泉美岫往而忘返。有
     僧服水得仙。身如罗?。明见藏府骨髓。武
     德年末行于山泽。今村中父老目者十余
     人说之。五台山者。斯为神圣所憩。中台最
     高。所望诸山并下。上有大泉名曰太华。傍
     有二塔。后诸小石塔动有百千。云是孝文
     从北恒安至此所立。石上人马大迹俨然
     如初。从中台东南三十里。至大孚灵鹫寺。
     南有花园。前后遇圣。多于此地。有东西二
     道场。中含一谷西北上八里许。有王子烧
     身塔。寺元是齐帝第三子。性乐佛法思见
     文殊。故来山寻。如其所愿烧身供养。因而
     起塔。所将内侍刘谦之。于此寺中七日行
     道。祈请文殊。既遇圣者掩复丈夫。晓悟华
     严经义。乃造华严论六百卷。今五台诸寺
     收束犹有三百许卷。近龙朔中。主人令会
     昌寺僧会赜。两度将功德物往彼修补塔
     尊仪。与五台县官同往。备见圣迹。异香
     钟声相续不绝
     释法空者。不知何人。隋末任雁门郡府鹰
     击郎将。时年四十。?H自生厌离。见妻子家
     宅。如牢狱桎梏。志慕佛法情无已。已总召
     家属曰。吾为尔沈日久矣。旦夕区区。止
     是供给。可各自取计。吾自决矣。便裹粮负
     ?独诣台山。饥则餐松皮柏末。寒则入穴
     苫覆。专思经中要偈。亦无所参问。时贼寇
     交起。追击攸归。府司郡官所在追掩。将至
     禁所。正念不语。志逾慷慨。跏坐不动不食
     不息已经五日。守令以下莫不鹭愕。因放
     之任其所往。一坐三十余载。禽兽以为亲
     邻。妻子寻获欲致粮粒。空曰。吾厌俗为道。
     以解脱为先。自今以往愿为善知识。非尔
     缠缚吾何解之。更不须相见。于是遂绝。幽
     居日久每有清声。召曰空禅。如是非一。空
     知是自心境界以法遣之。后遂安静。初学
     九次。以禅用乃明。终为对碍。遂学大乘离
     相。有从学者。并以此诲之。不知所终
     释明?F。姓孙。齐人。善章草。常以金刚般若
     为业。永徽元年二月十二日夜暴死。心上
     暖。周时方苏。说云。初有二青衣童子。将至
     王所。问一生作何业。?F答。但诵金刚般若
     经。王曰不可言。师可更诵满十万遍。明年
     必生净土。弟子不见师也。还令二青衣送
     至寺。?F自尔精苦倍百逾厉。至二年三月
     卒。寺众咸闻异香云
     释明解者。姓姚。住京师普光寺。有神明
     薄知才学。琴诗书画京邑有声。然调情敞
     ?U。颇以知解自傲。于诸长少无重敬心。至
     于饮?n不异恒俗。会龙朔之中。征诸三教
     有能观国者策第宾王。解因此际往赴东
     都策第及之。行次将仕乃脱袈裟。吾今脱
     此驴皮。预在人矣。遂置酒集诸士俗。赋诗
     曰。一乘本非有。三空何所归云云。不久病
     卒。与友僧梦曰。解以不信。故今生恶道甚
     患饥渴。如何不以故情致一食耶。及觉遂
     列食于野祭之。又梦极惭愧云云。又下梦
     于画工先来同役者曰。我以不信敬生处
     极恶。思得功德无由可办。卿旧与相知。
     何为不能书一两卷经耶。又遗其诗曰。握
     手不能别。抚膺聊自伤。痛矣时阴短。悲哉
     泉路长。野风惊晚吹。荒隧落寒霜。留情
     何所赠。惟斯内典章。画工不识书。令诵十
     八遍已便去。遂觉向诸僧俗说之。嗟乎明
     解可惜一生妄存耶。我自陷千载。斯谓徒
     生徒死。大圣岂虚言哉。贞观中。?持菟紊?br>  礼者。薄学有神明。好为谲诡诗赋。罢县还
     贫无食。好乞贷至邺戒德寺贷粟。数与不
     还。又从重贷不与之。因发愤造悭伽斗赋。
     可有十纸许。加饰庄严悭态时俗。常诵以
     为口实。见僧辄弄。亦为黄巾所笑。及礼将
     死。谤毁自当。两目圆赤。见者咸畏。吁嗟扰
     攘。少时而绝
     释法冲。字孝敦。姓李氏。陇西成纪人。父祖
     历仕魏齐故。又生于兖部。冲幼而秀异傲
     岸时俗。弱冠与仆射房玄龄善。相谓曰。丈
     夫年不登五品者。则共不仕。为逸人矣。冲
     年二十四。果为鹰扬郎将。遭母忧读涅??
     经。见居家迫迮之文。遂发出家心。听涅??
     三十余遍。又至安州?狈ㄊο隆L?笃啡?br>  论楞伽经。即入武都山修业。年三十行至
     冀州。贞观初年。下敕有私度者处以极刑。
     冲誓亡身便即剃落。时峄阳山多有逃僧避
     难资给告穷。便造诣州宰曰。如有死事冲
     身当之。但施道粮。终获福佑。守宰等嘉其
     烈亮。昌网周济。乃分僧两处。各置米仓
     可十斛许。一所徒众四十余人纯学大乘
     并修禅业。经年食米如本不减。一所有五
     六十人才经两日。食米便尽。由不修禅兼
     作外学。冲告曰。不足怪也。能行道者。白毫
     之惠耳。盖利由道感。还供道众。行殊道业
     理固屡空。于时逃难转多。复弊霖雨。无处
     投止。山有大岩。猛兽所居。冲往诣岩穴。告
     曰。今穷客相投可见容不。虎乃相携而去。
     遂咸依之。仍听华严等经及难解。重至安
     州。有道士蔡子晃者。闲习内外款狎僧伦。
     道俗盛集僧寺。乃令晃开佛经。冲曰。汝形
     同外道。邪述缠怀。苟讲佛经终归名利。我
     道俗无名要惟释子身既在此毕不得行。早
     可识机无悔于后。晃闻默然逡巡而退。尔
     时大众叹曰。护法菩萨斯其人哉。冲以楞
     伽奥典沈沦日久。所在追访无惮夷险。会
     可师后裔盛习此经。即依师学。屡击大节。
     便舍徒众任冲转教。即相续讲三十余遍。
     又遇可师亲传授者。依南天竺一乘宗讲
     之。又得百遍。其经本是宋代求那跋陀罗
     三藏翻。慧观法师笔受。故其文理克谐行
     质相贯。专唯念惠不在话言。于后达磨禅
     师传之南北。忘言忘念无得正观为宗。后
     行中原。惠可禅师创得纲纽。魏境文学多
     不齿之。领宗得意者时能启悟。今以人代
     转远纰缪后学。可公别传略以详之。今叙
     师承以为承嗣。所学历然有据。达磨禅师
     后。有惠可惠育二人。育师受道心行口未
     曾说。可禅师后。粲禅师。惠禅师。盛禅师。
     那老师。端禅师。长藏师。真法师玉法师
     (已上并口说玄理不出文记)可师后。善师(出抄四卷)丰禅师(出疏五卷)
     明禅师(出疏五卷)胡明师(出疏五卷)远承可师后大聪师
     (出疏五卷)道荫师(抄四卷)冲法师(疏五卷)岸法师(疏五卷)宠
     法师(疏八卷)大明师(疏十卷)不承可师自依摄论
     者。迁禅师(出疏四卷)尚德律师(出入楞伽疏十卷)那老师
     后。实禅师。惠禅师。旷法师。弘智师(名住京师西明
     身亡法绝)明禅师后。伽法师。宝瑜师。宝迎师。道
     莹师(并次第传灯于今扬化)冲公自从经术。专以楞伽
     命家。前后敷弘将二百遍。须便为引。曾未
     涉文。而通变适缘。寄势陶诱。得意如一。随
     言便异。师学者苦请出义。乃告曰。义者。道
     理也。言说已?。况舒在纸?中之?矣。事
     不获已作疏五卷。题为私记。今盛行之。初
     冲周行东川。不任官贯。频有度次。高让
     不受。年将知命有敕度人。兖州度抑令入
     度。隶州部法集寺虽名预公贯而栖泉石
     抚接遗逸为心房公位居台辅。作书召入。
     冲得题背曰。我于三界无所须。卿至三槐
     位亦极。公又重延。不守恒度。翻翔都邑。即
     弘大法晟动英髦。冠盖云蒸叹未曾有。中
     书杜正伦。亲位法席。详评玄义。弘福润法
     师初未相识。曰何处老大德。答兖州老小
     僧耳。又问何为远至。答曰。闻此少一乘。欲
     宣一乘教网漉信地鱼龙故至。润曰。斯实
     大心开士也。因行至大兴善寺。万年令郑
     钦泰。于寺打人。冲止之曰。公勿于寺打人。
     泰曰。打人罪我自当。冲曰。道不自当可遣
     他受。然国家立寺。本欲安宁社稷。唯善行
     之。公今于寺打人。岂名为国祈福。泰即礼
     谢。又三藏玄奘不许讲旧所翻经。冲曰。君
     依旧经出家。若不许弘旧经者。君可还俗。
     更依新翻经出家。方许君此意。奘闻遂止。
     斯亦命代弘经护法强御之士。不可及也。
     然冲一生游道为务。曾无栖泊。仆射于志
     宁曰。此法师乃法界头陀僧也。不可名实
     拘之。显庆年言旋东夏。至今麟德年七十
     九矣
     续高僧传卷第三十五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