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史传部二 >
  • 续高僧传卷第六

      义解篇二 正传二十一 附见一十六
     梁大僧正南涧寺沙门释慧超传一
     梁国师草堂寺智者释慧约传二
     魏西河石壁谷玄中寺释昙峦传三
     梁蜀郡龙渊寺释慧韶传四
     梁会稽嘉祥寺释慧皎传五
     魏洛阳释道辩传六(昙永 亡名)
     魏恒州报德寺释道登传七
     梁杨都庄严寺释僧密传八
     梁杨都湘宫寺释昙准传九(智深)
     梁杨都灵基寺释道超传十(慧安)
     梁杨都龙光寺释僧乔传十一(慧生 僧整
      慧济)
     梁杨都彭城寺释慧开传十二(昙隽)
     梁杨都建初寺释明彻传十三
     梁余杭西寺释法开传十四
     梁杨都瓦官寺释道宗传十五(法敞)
     魏洛下广德寺释法贞传十六(僧建 慧聪 道寂)
     梁益州罗天宫寺释宝渊传十七(法文 法度
      法护 本阙)
     梁杨都治城寺释僧询传十八(道遂 道??br>   本阙)
     梁杨都灵根寺释慧超传十九(本阙)
     齐邺中天平寺释真玉传二十
     后梁荆州大僧正释僧迁传二十一
    释慧超。姓廉氏。赵郡阳平人。中原丧乱。避
    难于锺离之朝哥县焉。初生之夕神光照室。
    幼而简静寡欲。已有成人之符也。八岁出
    家。从临番县建安寺沙门慧通。通素无业
    术立行专朴。超直心只顺奉敬无怠。而外听
    诸讲勤精学业。时遇风雨艰辛泥路拥塞。
    不以为辞。尝寓坐有胡僧。盖不测之人也。
    一见嗟异曰。斯人若不为五众之杰。则为
    八州刺史。兼叙神光之瑞。如符契焉。遂广
    采经部及以数论。并尽其深义。朗若贯
    珠。名僧胜集稠人广坐。纷纶飞伏雍容摸揩。
    故早为?白挹其高轨。后南游江左住
    南涧寺。僧宗见而善之。受略??等经。开柘
    条绪略通幽致。历阅众师多所参涉。偏以
    无量寿命家。吏部谢?每称之曰。君子哉若
    人也。又善用俳谐。尤能草隶兼习朱许。又
    工占相。齐历告终。梁祚伊始。超现疾新
    林情存拯溺。信次之间声驰日下。寻有别
    敕乃授僧正。戒德内修威仪外洁。凡在缁
    侣咸禀成训。天子给传诏羊车局足健步衣
    服等供。自声教所被。五部宪章咸禀风则。
    帝以般若之义真谛所宗。偏令化导故。谘
    质锋起悬辩若流。又经聚徒都治讲菩提
    心义。论谈之暇夜分未寝。忽见大力善神形
    甚都丽。既而言曰。当率集同缘。共来餐受。
    不言姓字。于此告辞。及就讲之辰倏然满
    坐。容貌瑰异莫有识者。竟席便散。其感
    迹征异为若此也。加以性好山水亟果幽
    寻。而翼从之声闻于数里。山人怪视唯见
    超身。射猎之徒莫不自息。天监年中帝请
    为家僧。礼问殊积。初戒典东流。人各传受。
    所见偏执。妙法犹漏。皇明御宇掇采群经。
    圆坛更造文义斯?k。事类因果于此载明。有
    诏令超受菩萨戒。恭惟顶礼如法勤修。上
    复斋居宣室。梦其勤行戒品。面申赞悦。
    时共延美。而超鸣谦蹈礼好静笃学。从之
    游处未觌愠喜之仪。加以形过八尺腰带
    十围。雍容高步当时誉显。帝又请于惠轮
    殿讲净名经。上临听览。未启庄严寺。园
    接连南涧。因?k起重房。若鳞相及。飞阁穹
    隆高笼云雾。通碧池以养鱼莲。构青山。以
    栖羽族。列植竹果四面成阴。木禽石兽交
    横入出。又罗列童侍雅胜王侯。剖决众情。
    一时高望。在位二十余年。晚以陵谷互迁
    世相难恃。因自解免闭房养素。以普通七
    年五月十六日。迁神于寺房。行路殒涕学徒
    奔赴。凡厥丧事出皆天府。门人追思德泽
    乃为立碑。湘东王绎。陈郡谢几卿。各为制
    文俱镌墓所
    释慧约。字德素。姓娄。东阳乌场人也。祖世
    蝉联东南冠族。有占其茔墓者云。后世当
    有苦行得道者为帝王师焉。母刘氏梦。长
    人擎金像令吞之。又见紫光绕身。因而有
    孕。便觉精神爽发思理明悟。及载诞之日。
    光香充满身白如雪。时俗因名为灵粲。故风
    鉴贞简神志凝静。抚尘之岁有异凡童。惟聚
    沙为佛塔。叠石为高座。七岁便求入学。
    即诵孝经论语。乃至史传披文见意。宅南
    有果园。邻童竞采常以为患。乃舍己所得
    空拳而返。乡土以蚕桑为业。常怀悲恻。由
    是不服缣纩。季父喜畋猎化终不改。常叹
    曰。飞走之类去人甚远。好生恶死此情何
    别。乃绝?腥。叔父遂避于他里恣行?嗦尽?br> 梦赤衣使者。手持矛戟谓曰。汝终日杀生。
    菩萨教化又不能止。促来就死。惊觉汗流。
    诘旦便毁诸猎具深改前咎。约复至常所
    猎处。见麋鹿数十头。腾倚随之。若有愧
    谢者。所居僻左不尝见寺。世崇黄老未
    闻佛法。而宿习冥感心存离俗。忽值一僧
    访以至教。彼乃举手东指云。剡中佛事甚
    盛。因乃不见。方悟神人。至年十二始游
    于剡。遍礼塔庙肆意山川。远会素心多究
    经典。故东境谣曰。少达妙理娄居士。宋泰
    始四年。于上虞东山寺辞亲翦落。时年十
    七。事南林寺沙门慧静。静于宋代僧望之
    首。律行总持。为特进颜延年司空何尚之所
    重。又随静住剡之梵居寺。服勤就养年?
    一纪。及静之云亡。尽心丧之礼。服阕之后。
    却粒岩栖。饵以松术。蠲疾延华深有成益。
    齐竟陵王作镇禹穴。闻约风德雅相叹属。
    时有释智秀昙纤慧次等。并名重当锋同
    集王坐。约既后至年夏未隆。王便敛躬尽
    敬。众咸怀不悦之色。王曰。此上人方为释
    门领袖。岂今日而相待耶。故其少为贵胜所
    崇也如此。齐中书郎汝南周?为剡令。钦
    服道素侧席加礼。于锺山雷次宗旧馆
    造草堂寺。亦号山茨。屈知寺任。此寺结宇
    山椒疏壤幽岫。虽邑居非远。而萧条物外。
    既冥赏素诚。便有终焉之托。?叹曰。山茨
    约主清虚满世。齐太宰文简公褚渊。太尉
    文宪公王俭。佐命一期功高百代。钦风味
    道共弘法教。渊尝请讲净名胜?。俭亦请
    开法花大品。渊遇疾昼寝见胡僧云。菩萨
    当至。寻有道人来者是也。俄而约造焉。遂
    豁然病愈。即请受五戒。齐给事中娄幼瑜。少
    有学术。约之族祖也。每见辄趣为礼。或
    问。此乃君族下班。何乃恭耶。瑜曰。菩萨出
    世方师于天下。岂老夫敬致而已。时人未
    喻此旨。惟王文宪深以为然。且约孝通冥
    感思归遄返。而二亲丧亡。并及临诀。孺
    慕婴号不交人世。积时停乡以开慈道。
    后还都又住草堂。少傅沈约。隆昌中外任。携
    与同行。在郡惟以静漠自娱。禅诵为乐。异
    香入室猛兽驯阶。常入金华山采桔。或停
    赤松涧游止。时逢宿火乍属神光。程异不
    思故略其事。有道士丁德静。于馆暴亡。传
    云。山精所弊。乃要大治祭酒居之。妖犹
    充斥。长山令徐伯超立议。请约移居曾未
    浃旬。而神魅弭息。后昼卧见二青衣女子。
    从涧水出礼悔云。夙障深重堕此水精。昼
    夜烦恼。即求授戒。自尔灾怪永绝。及沈侯
    罢郡。相携出都。还住本寺。恭事勤肃礼敬
    弥隆。文章往复相继晷漏。以沈词藻之盛
    秀出当时。临官莅职。必同居府舍。率意往
    来。未尝以朱门蓬户为隔。齐建武中谓
    沈曰。贫道昔为王褚二公供养。遂居令仆
    之省。檀越为之当复入地矣。天监元年沈
    为尚书仆射。启敕请入省住。十一年临丹
    阳尹。无何而叹。有忧生之嗟。报曰。檀越福
    报已尽。贫道未得灭度词旨凄然。俄而沈
    殒。故其预契未然皆此类也。既而留心方
    等研精九部。皆蕴匮胸襟陶?怀抱。显说
    弘通当仁不让。劬劳汲引隆益群品。皇帝
    ?鄣裎蔫薄P盼尬?婪⑵刑嵝摹?k重云
    殿。以戒业精微功德渊广。既为万善之本。实
    亦众行所先。譬巨海百川之长。若须弥群山
    之最。三果四向缘此以成。十力三明因兹而
    立。帝乃博采经教撰立戒品。条草毕举仪
    式具陈。制造圆坛用明果极。以为道资人
    弘理无虚授。事藉躬亲民信乃立。且帝皇
    师臣大圣师友。遂古以来斯道无坠。农轩
    周孔宪章仁义。况理越天人之外。义超名
    器之表。以约德高人世道被幽冥。允膺?
    梨之尊。属当智者之号。逡巡退让情在固
    执。?@?ト扒氪遣换衩?L旒嗍?荒晔茧芬?br> 见。事协心期道存目击。自尔去来禁省礼
    供优给。至十八年己亥四月八日。天子发
    弘誓心受菩萨戒。乃幸等觉殿。降雕玉
    辇。屈万乘之尊。申在三之敬。暂屏衮服
    恭受田衣。宣度净仪曲躬诚肃。于时日月
    贞华天地融朗。大赦天下率土同庆。自是
    入见别施漆榻。上先作礼然后就坐。皇储
    以下爰至王姬。道俗士庶咸希度脱。弟子
    著籍者凡四万八千人。尝授戒时有一干
    鹊。历阶而升。状若餐受。至说戒毕然后飞
    腾。又尝述戒。有二孔雀驱斥不去。敕乃听
    上。徐行至坛?a颈听法。上曰。此鸟必欲
    灭度别受余果。矜其至诚更为说法。后数
    日二鸟无何同化。又初授戒。夜梦从草堂
    寺以绵?席路。直至台门。自坐禅床。去
    地数丈。天人围?为众说法。以事而详。等
    黄帝之梦往华胥。同目连之神登兜率。至
    人行止孰能议之。而爱悦闲静祥华虚
    室。寺侧依栖咸生慈道。故使[尘-土+???群于兕
    虎。凫鹜狎于鹰?。飞走腾伏自相驯扰。非
    夫仁泽潜化。孰能如此者乎。后静居闲室
    忽有野媪。?书数卷置经案上。无言而出。
    并持异树自植于庭云。青庭树也。约曰。此
    书美也不我俟看。如其恶也亦不劳视经
    七日又见一叟请书而退。此树叶绿花红扶
    疏尚在。又感异鸟。身赤尾长形如翡翠。相
    随栖息出入树间。中大通四年梦见旧宅。白
    壁朱门赫然壮丽。仍发愿造寺。诏乃号为
    本生焉。大同一年又敕。改所居竹山里。
    为智者里。缙云旧壤传芳图谍。山川灵异
    擅奇函夏。福地仙乡此焉攸立。而约饭饵
    松术三十余年。布艾为衣过七十载。鸣谦
    立操擅望当时。乃以大同元年八月。使人
    伐门外树枝曰。舆驾当来勿令妨路。人
    未之测。至九月六日现疾。北首右胁而卧。
    神识恬愉了无痛恼。谓弟子曰。我梦四部
    大众幡花罗列空中迎我凌云而去。福报
    当讫。至十六日敕遣舍人徐俨参疾。答云。
    今夜当去。至五更二唱异香满室左右肃
    然。乃曰。夫生有死自然恒数。勤修念慧勿
    起乱想。言毕合掌便入涅??。春秋八十有
    四。六十三夏。天子临诀悲恸。僚宰辍听览
    者二旬有一。其月二十九日。于独龙山宝志
    墓左殡之。初约卧疾。见一老公执锡来
    入。及迁化日。诸僧咸卜寺之东岩。帝乃改
    葬独龙。抑其前见之叟。则志公相迎者乎。又
    临终夜所乘青牛忽然鸣吼泪下交流。至葬
    日敕使牵从部伍发寺至山。吼泪不息。又
    建塔之始。白鹤一双绕坟鸣泪声其哀婉。
    葬后三日?H然永逝。下敕竖碑墓左。诏王
    筠为文
    释昙鸾。或为峦。未详其氏。雁门人。家近
    五台山。神迹灵怪逸于民听。时未志学。便
    往寻焉备觌遗踪。心神欢悦便即出家。内外
    经籍具陶文理。而于四论佛性弥所穷研。
    读大集经。恨其词义深密难以开悟。因而
    注解。文言过半便感气疾。权停笔功周行
    医疗。行至汾川秦陵故墟。入城东门上望
    青宵。忽见天门洞开。六欲阶位上下重复
    历然齐睹。由斯疾?。欲继前作。顾而言
    曰。命惟危脆不定其常。本草诸经具明正
    治。长年神仙往往间出。心愿所指修习斯
    法。果克既已方崇佛教不亦善乎。承江南
    陶隐居者方术所归。广博弘赡海内宗重。遂
    往从之。既达梁朝。时大通中也。乃通名云。
    北国虏僧昙鸾故来奉谒。时所司疑为细作。
    推勘无有异词。以事奏闻。帝曰斯非觇国
    者。可引入重云殿。仍从千迷道。帝先于殿
    隅却坐绳床。衣以袈裟覆以纳帽。鸾至殿
    前顾望无承对者。见有施张高座上安
    几拂正在殿中傍无余座。径往升之竖
    佛性义。三命帝曰。大檀越。佛性义深。略已
    标叙。有疑赐问。帝却纳帽便以数关往复。
    因曰。今日向晚明须相见。鸾从座下仍前
    直出。诘曲重沓二十余门。一无错误。帝极
    叹讶曰。此千迷道。从来旧侍往还疑阻。如
    何一度遂乃无迷。明旦引入太极殿。帝降
    阶礼接。问所由来。鸾曰。欲学佛法限年
    命促减。故来远造陶隐居求诸仙术。帝曰。
    此傲世遁隐者。比屡征不就任往造之。鸾
    寻致书通问。陶乃答曰。去月耳闻音声。兹
    辰眼受文字。将由顶礼岁积。故使应真
    来仪。正尔整拂藤蒲具陈花水。端襟敛思
    伫?警锡也。及届山所接对欣然。便以仙
    经十卷。用酬远意。还至浙江。有鲍郎子神
    者。一鼓涌浪七日便止。正值波初无由得
    度。鸾便往庙所以情祈告。必如所请当
    为起庙。须臾神即见形。状如二十。来告鸾
    曰。若欲度者明旦当得。愿不食言。及至
    明晨涛犹鼓怒。才入船里帖然安静。依期
    达帝具述由缘。有敕为江神更起灵庙。因
    即辞还魏境。欲往名山依方修治。行至洛
    下。逢中国三藏菩提留支。鸾往启曰。佛法中
    颇有长生不死法胜此土仙经者乎。留支
    唾地曰。是何言欤。非相比也。此方何处有
    长生法。纵得长年少时不死。终更轮回三
    有耳。即以观经授之曰。此大仙方。依之修
    行当得解脱生死。鸾寻顶受。所?仙方并
    火焚之。自行化他流靡弘广。魏主重之号
    为神鸾焉。下敕令住并州大寺。晚复移
    住汾州北山石壁玄中寺。时往介山之阴。聚
    徒蒸业。今号鸾公岩是也。以魏兴和四年。
    因疾卒于平遥山寺。春秋六十有七。临至
    终日。幡花幢盖高映院宇。香气[火*蓬]勃音声
    繁闹。预登寺者并同瞩之。以事上闻。敕乃
    葬于汾西泰陵文谷。营建[土*??]塔并为立碑。
    今并存焉。然鸾神宇高远机变无方。言晤不
    思动与事会。调心练气对病识缘。名满魏
    都。用为方轨。因出调气论。又著作王邵。随
    文注之。又撰礼净土十二偈。续龙树偈后。
    又撰安乐集两卷等。广流于世。仍自号为
    有魏玄简大士云
    释慧韶。姓陈氏。本颖川太丘之后。避乱居于
    丹阳之田里焉。性恬虚寡嗜欲。沈毅少言。
    童幼早孤依兄而长。悌友之至闻于闾阎。
    十二厌世出家。具戒便游京杨。听庄严?F
    公讲释成论。才得两遍记注略尽。谓同学
    慧峰曰。吾沐道日少便知旨趣。斯何故耶。
    将非所闻义浅。为是善教使然乎。乃试听
    开善藏法师讲。遂觉理与言玄。便尽心钻
    仰。当夕感梦。往开善寺采得李子数斛。撮
    欲?n之先得枝叶。觉而悟曰。吾正应从学
    必践深极矣。寻尔藏公迁化。有龙光寺绰
    公继踵传业。便回听焉。既阙论本制不许
    住。惟有一帔又属严冬。便撤之用充写
    论。忍寒连噤。方得预听文义。兼善独见之
    明卓高众表。辩灭谛为本有。用?细而
    折心。时以为穿凿有神思也。梁武陵王出
    镇庸蜀。闻彼多参义学。必须硕解弘望。方
    可开宣。众议荐举皆不合意。王曰。忆往年
    法集有伧僧韶法师者。乃堪此选耳。若得
    同行。想能振起边服。便邀之至蜀。于诸
    寺讲论开道如川流。当于龙渊寺披讲将
    讫。静坐房中感见一神。青衣??服致敬曰。
    愿法师常在此弘法。当相拥卫。言讫而隐。
    遂接席数遍。清悟繁结。昔在杨都尝苦气
    疾。缀虑恒动。及至蜀讲众病皆除。识者
    以为寺神之所护矣。于时成都法席恒并置
    三四。法鼓齐振竞敞玄门。而韶听徒济济莫
    斯为盛。又率诸听侣。讽诵涅??大品。人各
    一卷合而成部。年恒数集伦次诵之。如有
    谬忘及讲听眠失者。皆代受罚。对众谢曰。斯
    则训导不明耳。故身令奖物。其勤至若此。
    武陵布政于蜀。每述大乘及三藏等论。沙门
    宝彖保该智空等。并后进峰岫。参预撰集。勒
    卷既成。王赐钱十万。即于龙渊寺分赡学
    徒频教令掌僧都。苦辞不受。性不乘骑。
    虽贵胜请讲逢值泥雨。辄自策杖戴笠。履
    芒?侄?盎嵫伞I俣??嗖簧嬲湫摺:笥?br> 时患药杂猪脂。拒而不服。非时浆饮故绝
    生常。候病者仰观。颜色怡悦礼诵不替。当
    似微差。乃告曰。吾今无处不痛。如坏车行
    路常欲摧折。但自强耳。恨所营尊像未就。
    吾将去矣。遗属道俗凭为庄严。便洗浴剃
    发剪爪礼拜嗽口。坐于龙渊寺摩诃堂
    中。奄然而卒。春秋五十有四。即天监七年七
    月三日也。时成都民应始丰者。因病气绝而
    心上温。五日方醒云。被摄至阎王所。闻处
    分云。迎韶法师。须臾便至。王下殿合掌顶
    礼更无言说。惟画文书作大政之字。韶便
    出外。坐于旷路树下。见一少童以漆柳
    箕擎生袈裟令韶着之。有数十僧来迎。丰
    惟识智慈二禅师。幡花列道腾飞而去。又
    当终夕有安浦寺尼。久病闷绝。及后醒
    云。送韶法师及五百僧。登七宝梯。到天宫
    殿讲堂中。其地如水精。床席华整。亦有麈
    尾几案。莲华满地。韶就座谈说。少时便起。
    送别者。令归。其生灭冥祥感见类此
    释慧皎。未详氏族。会稽上虞人。学通内外
    博训经律。住嘉祥寺。春夏弘法秋冬著述。
    撰涅??义疏十卷及梵网经疏行世。又以
    唱公所撰名僧颇多浮沈。因遂开例成广。
    着高僧传一十四卷。其序略云。前之作者。或
    嫌以繁广删减其事。而抗迹之奇多所遗
    削。谓出家之士处国宾王。不应励然自远
    高蹈独绝寻辞荣弃爱本以异俗为贤。若
    此而不论竟何所纪。又云。自前代所撰。多
    曰名僧。然名者本实之宾也。若实行潜光。
    则高而不名。若寡德适时。则名而不高。名
    而不高本非所纪。高而不名则备今录。故
    省名音代以高字。传成通国传之。实为龟
    镜。文义明约即世崇重。后不知所终。江表
    多有裴子野高僧传一帙十卷。文极省约未
    极通鉴。故其差少
    释道辩。姓田氏。范阳人。有别记云。着纳擎
    锡入于母胎。因而生焉。天性疏朗才术高
    世。虽曰耳聋。及对孝文不爽帝旨。由是
    荣观显美远近钦兹。剖定邪正开释封滞。
    是所长也。初住北台后随南迁道光河洛。
    魏国有经。号大法尊王。八十余卷。盛行于
    世辩执读知伪。集而焚之。将欲广注众经
    用通释典。笔置听架鸟遂衔飞。见此异征
    便寝斯作。但注维摩胜?金刚般若。小乘义
    章六卷大乘义五十章及申玄照等行世。有
    弟子昙永亡名二人。永潜遁自守隐黄龙山。
    撰搜神论。隐士仪式。名文笔雄健负才傲
    俗。辩杖之而徙于黄龙。初无恨想而晨夕
    遥礼云
    释道登。姓芮东莞人聪警异伦殊有信力。
    闻徐州有僧药者雅明经论。挟策从之研
    综涅??法花胜?。后从僧渊学究成论。年
    造知命誉动魏都。北土宗之。累信征请。登
    问同学法度曰。此请可乎。度曰。此国道学
    如林师匠百数。何世无行藏。何时无通塞。
    十方含灵皆应度脱。何容尽期。南国相劝行
    矣。如慧远拂衣庐阜。昙谛绝迹昆山。彭城
    刘遗民辞事就闲。斯并自是一方。何必尽
    命虚想岩穴远追巢许。纵复如此终不离
    小乘之机。岂欲使人在我先道不益世者
    哉。随方适化为物津梁不亦快乎。登即受
    请度亦随行。及到洛阳君臣僧尼莫不宾
    礼。魏主邀登昆季策授荣爵。以其本姓不
    华。改芮为耐。讲说之盛四时不辍。未趣
    恒岳以息浮竞。学侣追随相仍山舍不免
    谈授。遂终于报德寺焉。春秋八十有五。即
    魏景明年也
    释僧密。未详氏族。乐安人。曾未胜衣便
    从翦落。幼而易悟情解过人。年至十六学
    友如林。更相开导有闻乡党。将欲广开
    视听。师弗之许也。因尔潜遁。出寺从道明
    沙门受业。一二年中声华负海。秦始之
    初。济江住庄严寺。器望凝练风仪峻雅。五
    众宗推七贵敬异。深沈详正。不以利害婴
    心。虽复同居众内。未有测其量者。时人
    以方法汰。颇谓确言。累居南面。徒众甚
    盛。无经不讲。专以成实缮奇负气。高论
    少所推下。下才在事未能赏重。潜相谗构
    于竟陵王。密不叙浊清。任其书罪。乃启
    摈准南。学士随者三十余人。相仍讲化。天
    监四年卒于江北。春秋七十三矣
    释昙准。姓弘。魏郡汤阴人。住昌乐王寺。出
    家从智诞法师受业。钻研之勤众皆弗及。
    处静味道。无风尘之志。善涅??法华。闻诸
    伊洛。闲居游思不交世务。承齐竟陵王广
    延胜道盛兴讲说。遂南度止湘宫寺。处处
    采听随席谈论。虽逢涂阻未曾告劳。次
    公叹曰。此北道人。非直美容止善言笑。烈
    亮恢廓雅有器度。至于言论深有情致。齐
    临川王萧映。长沙王萧晃。厚相钦礼。庐江
    何点彭城刘缯。并到房接足伸其戒诰。
    讲扬相继成其业者二百余人。以天监十四
    年卒。春秋七十有七。时寺复有智深比丘。
    聪慧博识经论有功。天子王侯多所宾接。
    性好直言无所推屑。每商略捡洗物不
    有平。由是坎?昂胄?枭?br> 释道超。姓陆。吴郡吴人。吴丞相敬风之六世
    也。祖昭尚书金部。父遵散骑侍郎。超少以勤
    笃知名。与同县慧安早投莫逆。俱游上
    京共契请业。时?F法师住灵基寺。值?F东
    讲。因共听沙门法珍成论。至灭谛初闻三
    心灭无先后。超曰。斯之言悟非吾师也。
    见?F解冠一方海内谘仰。辍寝忘味以夜
    继昼。但性偏躁锐不顾功少。愿望已多。每
    打髀叹曰。为尔漠漠生肇笑人。又闻龙光
    寺僧整始就讲说。弥复勇叹曰。乃可无七
    尺。何事在于人后。惆怅疚心累日废业。因
    自忏悔求诸佛菩萨。乞加威神令其慧悟
    如僧?F也。事在?F传。遂勤劬苦至。有顷洞
    澈终日熙怡独语独笑。每言无价宝珠我今
    已得。雍容高步负气陵俗。白黑改观名架
    当时。及至讲说解析疑伏每无遗隐。若
    复为宾雅伏意气求相击杭。若遇机临无
    不应蹑。同寺僧道贲。年齿小大。亦微向学
    方。而性多怠惰未能克己。横相陵骂。超
    亦眄衡啸嗷。未之数也。他日贲曰。我之与
    乡谁相优劣。超曰。若论年腊请以相寄。胸
    臆之量未论先后。时为直言。自超处独房
    屏绝宾幸。内外坟典常拥膝前而手不释
    卷。加以尘埃满屋蟋蟀鸣壁。中书郎吴郡
    张率谓曰。虫鸣聒耳。尘土埋膝。安能对此
    而无忤耶。答曰。时闻此声足代箫管。尘
    随风来我未暇扫。致忤名宾为愧多矣。
    时人高其放达。年三十六以天监初卒。有
    慧安道人住湘宫寺。探玄析奥甚有精理。
    年三十二卒于住寺。时以盛年俱卒。杨辇同

    释僧乔。姓华氏。吴兴东迁人。出家住龙光
    寺。闻僧?F说。前修立义有诸同异。则忘寝
    息志欲禀受。又听其语论转捷。则抚掌累
    叹思与偕也。隆昌之世法筵转少。仍与同
    寺僧整宝渊慧济慧绍等。请?F移住。于是终
    晨竟夜一心谘求。布被御冬单蒋藉体。?粥
    糊口茹菜充饥。而未曾以贫寒变节。但自
    勤励维日不足。研精奥粹理悟深明。三四
    年间经论通达。后?F还庄严。龙光慧生问
    曰。诸少相携并得成器。其间胜负可得闻
    耶。?F曰。乔公儒雅清虚履今用古。卷舒文
    义优游教理。钩深致远善能雠校。廉而未
    讲莫与争先。此乃遗法之所寄也。整公精
    勤经论博综有叙。同其业者重其情性。
    渊公不无神明。而心性偏激亟违礼度。久
    从异集。无以测其多少。济公神识清审。经
    素有功论文未熟。由其体羸不堪辛苦故
    耳。且于义理足以明道。志行足以厉俗。
    绍公情性和理笃有志行。贫而有累学不
    得恒。向无妨碍。不患不成美器。自乔学
    之成也。不修世务不附名闻。闭门静处
    坐无杂客。澄怀潜悟独得而已。年三十六天
    监初卒。生本任湘州。学明经数频御法
    座。少秉高操。慕安汰之风规。而弊衣蔬食
    终身不改。美风姿善草隶。整住襄阳未
    游夏首。道化大行。济番禺人。未还岭表
    德被南越。文义风宣有广被焉。并天监中

    释慧开。姓袁氏。吴郡海盐人。初出家为宣武
    寺宠公弟子。仍从学阿?酬技俺墒德邸=ㄎ?br> 之中游学上京住道林寺。历听藏?F二公
    经论。后移住彭城。学无时习经耳不忘。多
    从酒谑博弈自娱。而值造次之机。阙无对
    辩。人间席上讷其词也。后忽割略前习专
    攻名教。处众演散咸庆新闻。及至解名
    析理。应变无穷。虽逢?偷星商浮:庇姓?br> 其角者。讲席基连学人影赴。遂使名称普
    闻众所知识。陈郡谢惠。雅相钦赏。出守豫
    章。迎请讲说厚加?敢拧;刮创锒挤稚⒁?br> 尽。彭城刘业。出守晋安。知居处屡空饷钱
    一万。即赡寒馁不终一日。开立性虚荡不
    畜赀财。皆此之类也。而情在疏率不事
    形仪。衣裳尘滓未曾举意洗濯。周旋有
    不耐者。皆代其解?取:?蚺?醮?伞O脑?br> 隐席至燥。以天监六年卒。春秋三十有九。
    同寺有昙隽者。以游学显名。通贯众经
    兼勤礼诵。风素一概寒暑弥盛。侍中王慈昆
    季。司徒长史江革友于。并与之朋游焉
    释明彻。姓夏。吴郡钱唐人。六岁丧父。仍愿
    出家。住上虞王园寺。学无师友从心自断。
    每见胜事。未曾不留心谛视。遇客读释
    道安传云。闻安少孤为外兄所养。便?[欷
    呜咽。良久乃止。他日借传究寻。见安弘法
    之美。因抚膝叹曰。人生居世。复那可不尔
    乎。自是专务道学功不弃日。尝与同学
    数辈住师后房。房本朽故。忽遭飘风吹屋。
    欹斜欲倒。师行不在。无物支持。众人皆走。
    彻习业如故。会稽孔广闻之叹曰。孺子风
    素殊佳。当成名器。时伦因事推伏。驰名
    东越。齐永明十年。竟陵王请沙门僧佑。三吴
    讲律。中涂相遇。虽则年齿悬殊。情同莫逆。
    彻因从佑受学十诵。随出杨都住建初寺。
    自谓律为绳墨宪章仪体。仍遍研四部校
    其兴废。当时律辩莫有能折。建武之中移
    业经论。历采众师备尝深义。以?F法师标
    正经论妙会机神。谭思通微易钩深奥。
    乃从其成业。齐太傅萧颖深相钦属。及领
    荆州携游七泽。请于内第开讲净名。每日
    诸经文句。既是应机所说。或有委曲深微。
    或复但拘名字先来英旧人各厝情。谬当
    今日望此玄宗。远无仿佛深怀愧恻。时
    咸重其谦退。及萧氏将薨。赠别尘尾软几。
    彻以遗命所留。凭抚以尽其寿。天监之初
    始返都邑。又从?F受业。少长祈请常为覆
    述。究博深文洞明奥旨。盘根交结了无遗
    滞。远树名闻征屈重叠。乍经乍论四时不
    辍。听受之众不远云集。武帝钦待不次长
    名进于内殿。家僧资给岁序无爽。帝以律
    明万行条章富博。愿撮取简要以类
    相从。天监末年敕入华林园。于宝云僧省。
    专功抄撰。辞不获免。每侍御筵对扬奥密。
    皇储赏接特加恒礼。故使二宫周供寒暑优
    洽。当时名辈并蒙殊致。未有恩渥如此之
    隆。以其鸠聚将成。忽遘疾沈积。于寿光殿
    移还本寺。天子亲自怡色温言躬临慰喻。知
    当不振退而流涕。中使参候晨宵不绝。
    彻自惟将卒奉启告辞。皇心载轸于万寿殿。
    时内外枢揆一时恸绝。以呈彻表故也。其
    文曰。因果深明倚伏何逭。明彻虽复愚短。
    忝窥至籍。将谢之间岂复遗吝。但知恩知
    庆。辄欲言之。明彻本出东荒贱民而已。微
    有善识得厕释门。契阔少年绸缪玄觉。
    虽未能体道。微得善性。运来不辍。遇会
    昌时。遂亲奉御筵。提携法席。且仁且训备
    沐恩奖。恒愿舒慕丹诚奉扬慈化。岂意报
    穷便归尘土。仰恋圣世何可而言。特愿陛
    下永劫永住益荫无涯。具足庄严道场训物。
    天垂海外同为净土。胜果遐流雍容远集。明
    彻以奉值之庆论道之善。脱亿代还生犹冀
    奉觐。惟生惟死俱希济拔。临尽之间忽忽
    如梦。虽欲申心心何肯尽。不胜悲哀之
    诚。谨遣表以闻。敕答省疏增其忧耿。人谁
    不病。何以遽终过甚。法师至性坚明道行纯
    备。往来净土去留安养。方除四魔理无五
    畏。唯应正念诸佛不舍大愿与般若相
    应。直至种智发菩提心。彼我相摄方结来
    缘。敬如所及。菩萨行业非千百年。善思至
    理勿起乱想。览笔凄懑不复多云。帝因
    于寺为设三百僧会。令彻忏悔。自运神笔
    制忏愿文。事竟遂卒寺房。即普通三年十二
    月七日也。窆于定林寺之旧墓。敕给东园秘
    器。凶事所资随由备办。主者监护有崇敬

    释法开。姓俞。吴兴余杭人。稚年出家住北仓
    寺。为昙贞弟子。贞清素澄严殊有解行。开
    少聪敏家业贫窭。身服不充食?n?涩。同学
    僧流昙诞。家有盈财。服?奢丽。并从贞受
    业。屡有年劳。及钩深造微。未有逮开者
    也。而流诞自恃优饶甚相轻忽。开怀快然
    遂负帙。西游住禅冈寺。仍从柔次二公学
    成实论。衣不蔽形食趣支命。而不避寒风
    暑雨。以昼系夜。历业既优精解无碍。终日
    游谈未尝暂息。心性躁锐无敌不攻。有
    时窃发潜登以掩不备。当其锋者罕不结
    舌。由是显名。吏部尚书琅琊王峻。永嘉太
    守吴兴丘墀。皆揖敬推赏愿永?越搿:蠡?br> 余杭止于西寺。先相陵驾之者望风饮气。
    永相隐避以至于死。开因尔讲筵相接道俗
    叹服。沙门智藏。后游禹穴讲化成论。开往
    观之。鲠难累日宾僚餐悦。藏曰。开法师语论
    已多自可去矣。吾欲入文。开曰。释迦说法
    多宝踊现。法师指南命众而遣客何耶。藏
    有惭色。以普通四年卒。春秋六十五矣
    释道宗。未知氏族。荆州江陵人。早年离俗
    住瓦官寺。情性真直不务驰竞。耳不妄属
    口不狂言。修身洁己动静有度。历学经
    论了无常师。终日寝处卷轴而已。清谈高
    论听者忘疲。衣裳?弊饮食疏俭。遭值年饥
    入里不给。南游岭表其道大行。以死自誓
    诱化不息。年五十余卒于彼土。复有法敝。
    住延贤寺。少研经数长多讲说。齐末岁俭。
    固穷守操清贫。驰务不竞贪积。天监初。西
    游陆海东归全楚。弘宣有功焉
    释法贞。不测氏族。渤海东光人。九岁出家。
    俊秀之声不齐凡类。住魏洛下之居广德
    寺。为沙门道记弟子。年十一通诵法华。意
    所不解随迷造问。记谓曰。后来总持者。其
    在尔乎。及至年长善成实论深得其趣。
    备讲之业卓荦标奇。在于伊洛无所推
    下。与僧建齐名。时人目建为文句无前。
    目贞为入微独步。贞乃与建为义会之友。
    道俗斯附听众千人。随得?甘┰煜袂??br> 分布供养。魏清河王元怿。汝南王元悦。并折
    腰顶礼谘奉戒训。会魏德衰陵女人居上。
    毁论日兴猜忌逾积。嫉德过常难免今世。
    贞谓建曰。大梁正朝礼义之国。又有菩萨
    应行风教宣流道法。相与去乎。今年过六
    十。朝闻夕死吾无恨矣。建曰。时不可失。
    亦先有此怀。以梁普通二年相率南迈。贞
    为追骑所及祸灭其身。春秋六十一矣。僧
    建清河人。沙弥之时慧俊出类。及长成人
    好谈名理。与慧聪道寂法贞等。同师道记。
    少长相携穷研数论。遂明五聚解冠一方。
    常日讲众恒溢千人。硕学通方悦其新致。
    造筵谈赏以继昼夜。虽乃志诲成人。而
    入里施化。魏高阳王元邕。亟相延请累宵言
    散。用祛鄙吝。或清晨嘉会一无逮者。辄云深
    恨不同其叙。故闻风倾渴者。遥服法味矣。
    后南游帝室。达于江阴住何园寺。武帝好
    论义旨敕集学僧。于乐受殿以次立义。
    每于寺讲。成济后业有逾于前。慧聪立心
    闲豫解行远闻。道寂博习多通雅传师业。
    并终于魏土
    释宝渊。姓陈。巴西阆中人也。年二十三。于
    成都出家。居罗天宫寺。欲学成实论为弘
    通之主。州乡术浅不惬凭怀。齐建武元年
    下都住龙光寺。从僧?F法师禀受五聚。经
    涉数载义颇染神。?F曰。此君任性俊警智
    虑过人。但恨迥忽不伦动静险躁。若值通
    人优接。当成一世名士。若不遇时不得
    其死。必当损辱大法矣。渊酷好蒲扑使酒
    挟气。终日狼[狂-王+荒]无所推下。?F累谏晓喻
    返以为雠。因尔改涂。复从智藏采听先
    业。自建讲筵货财周赡。勇励辛勤有倍
    恒日。每言。大丈夫当使人侍我。何能久侍
    人。乃广写义疏。贵市王征南尚书缄封
    一簏有意西归。同寺慧济谑之曰。昔谢氏
    青箱不至不得作文章。今卿白麈未来判
    无讲理。渊曰。殊不然。此乃打狗杖耳。因带
    挟西返。还住旧寺。标定义府。道俗怀钦。
    于是论筵频建。听众数百。自重名行少宾
    知己。沙门智训。游学京华数论通敏。同还
    本壤投分与交。渊弗许也。后寺库犯官。渊
    自恃名高一州。为物所让。以身代当。强悍
    不弭。至于事成知当必败。因尔出郭。于
    路以刃自刎。时年六十一矣。即普通七年也。
    彭门尔时复有法文法度法护道兴等。并
    以广学达名。文贞廉好尚雅有风采。度
    通解大乘方严有则。护刚直履信不交世
    务。兴秉素怀正好仁奉义。并下都住寺不
    坠学宗。为诸雄辩所见推仰
    释僧询。姓明。太子中庶山宾之兄子也。年
    始入礼。尝听山宾共客谈论。追领往复了
    无漏失宾抚其首曰。今使吾门不坠者。其
    在尔乎。父奉伯笃信大法。知其聪俊可期
    神幽冥长济爱海。年十二敕令出家。为奉
    诚寺僧辩律师弟子。辩性廉直戒品冰严。好
    仁履信精进勇励。常讲十诵。询后住治城
    寺。持操高尚勤辛好学。从光宅寺法云谘
    禀经论。散处伽蓝不营杂事。当时名德皆
    称善焉。历耳不忘经目必忆。常能覆述有
    如瓶泻。时人嘉其清辨。白黑重其无倦。
    凡所听闻悉为注记。虽无大才而弥纶深
    极。同学门友莫不传写。以天监十六年卒。
    春秋三十有五。时复有道遂道标。同海陵人
    并从法云受业。经论洽闻博综有序
    释惠超。姓王。太原人。永嘉之乱寓居襄阳。
    七岁出家住檀溪寺。为惠景弟子。景清恒
    平简雅有器局。普通之初总州僧正。以节
    俭闻之。超幼而清悟。容止详美进趣合度。
    事景一年。以众大喧杂乞移禅房依止僧
    崇禅师习学定业。年十二又从同寺僧受
    学通三玄。永明中。竟陵王请智秀法师。与
    诸学士随方讲授西至樊邓。超因冯受学。
    同时合席皆共服其领会。随秀还都住灵
    根寺。仍从法常乞受具足。诵戒不盈二日。
    听律未周两遍。皆识文知义镜其纤密。
    禀承师训无相忝也。及师亡后。又从智
    藏采习经论。藏曰。此子秀发当成美器。藏
    之出处多与同游。备通诸部名动京邑。后
    从慧集餐听?衬帷2玫檬?椤<?颂驹弧?br> 不谓始学已冰寒于水矣。后还乡定省合
    境怀之。武帝敕还为寿光学士。又敕与观
    寺僧伽婆罗传译阿育王经。使超笔受。以
    为十卷。而晦德进人不专矜伐。故有要请
    多推旧德。藏后使其代讲让不肯当。或
    逢群贤博论。未曾不预辩通塞。及抗击
    前敌。知理将穷而必下。或遇机隙便亦应
    蹑而默。然斯亦禀识同所不安。而超能谦
    降若此。衣食趣济荣贵未邀?无资蓄。安
    成康王萧雅秀。钦敬戒德。出蕃要请相携
    于镇。讲发风被远近服叹。康王薨后。吴平侯
    萧?m游夏口。复屈俱行。法筵又铺。学者称
    咏。还都续讲听侣相?。二百余僧四时习
    业。于普通七年卒。时年五十有二
    释真玉。姓董氏。青州益都人。生而无目。其母
    哀其。及年至七岁。教弹琵琶。以为穷乏
    之计。而天情俊悟聆察若经。不盈旬日便
    洞音曲。后乡邑大集盛兴斋讲。母携玉赴
    会。一闻欣领曰。若恒预听终作法师。不忧
    匮馁矣。母闻之欲成斯大业也。乃弃其
    家务。专将赴讲。无问风雨艰关。必期相续。
    玉包略词旨气摄当锋。年将壮室振名
    海岱。后遭母忧舍法还家。庐于墓侧。哀毁
    过礼茹菜奉斋。伏块持操三年野宿。乡党
    重之。后服阕附道修整前业。览卷便讲无
    所疑滞。预闻徒侣相次归焉。齐天保年中文
    宣皇帝盛弘讲席。海内髦彦咸聚天平。于
    时义学星罗跨轹相架。玉独标称首登座谈
    叙。罔不归宗。尽谛穷神焕然开发。耆年前
    达稽首崇仰。遂使道俗奔随酌衢[缶*尊]而不
    竭矣。一曾往复者别经十年。闻声即忆其
    名义。斯总持之功莫与尚也。常徒学士几百
    千人。耳对行往了知心性。诫?灾?诿致?br> 余哲。生来结誓愿终安养。常令侍者读经。
    玉必跪坐合掌而听。忽闻东方有净莲华佛
    国庄严世界与彼不殊。乃深惟曰。诸佛净
    土岂限方隅。人并西奔一无东慕。用此执
    心难成回向。便愿生莲华佛国。晓夕勤到
    誓不久留。身无疹瘵便行后事。授诸弟
    子。衣服几杖麈尾如意。分部遗诰各有差降。
    众初不悟之也。并共惊之。玉曰。愿与运同
    世非可乐。汝等助念莲华佛。令我得至彼
    岸也。布萨之后。便卧疾于邺城北王家。神
    气无昧声相如常。动京大德并就问疾。午
    后忽见烟云相纠从东而来。异香缠?充塞
    庭宇。空中出声有如赞呗之响。清亮宛然。
    当尔之时足渐向冷口犹诵念。少时而卒。
    卒后十日香气乃绝。大众哀仰如临双树。
    玉氏昆季俱制拷x。与诸门人收其尸
    而葬焉
    后梁荆大僧正释僧迁传二十一
    释僧迁。姓严。吴郡吴人。孝敬夙彰。侍中玉
    锡见而异焉。一面定交。师事锺山灵曜道则
    法师。则亦权行外彰深相推重。后游谈讲肆
    纵辩天垂曾难招提慧琰禅品义。精思间出
    中座嗟扬。招提因改旧致。更新章句。梁高
    有敕。善言殿义集登即锐辩如流。帝有
    嘉之。仍降家僧之礼。帝制胜?义疏。班寿
    光殿。诸僧咸怀自恧。迁深穷理窟。特诏
    敷述。皇储尚书令何敬容。以并请论击。道俗
    欣洽时论题之。中兴荆邺。正位僧端。职任
    基月道风[台-台+焱]举。恂恂七众不齐而成。昔晋
    氏始置僧司。迄兹四代。求之备业罕有斯
    焉。自后探索幽求。经诰盘结皆?盲起废。
    怡然从政。以天监十二年四月十七日。
    移神大宝精舍。春秋七十有九。二十日葬于
    江?R之中华北山。初年少孝禀自然。家贫
    亲老珍养或阙。后名德既立。供?鸽橹冀?br> 馈益陈。及处艰忧毁几致灭。年方弱冠便
    诵法华数溢六千。坐而若寐亲见普贤。香
    光照烛仍降摩顶。书而不传。大渐惟几。方
    陈同志。凡讲涅??大品十八部经。各数十
    遍。皆制义疏流于后学。等观即梁明帝之
    法名也。自云。北面归依时移三纪。权经
    问道十有三年。终识苦空功由善导。况乎
    福田五世师资两叶。仁既厚矣义??深焉。遂
    刊碑坟陇。述德如左

    续高僧传卷第六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