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史传部三 >
  • 天台九祖传(并序)

    吾宗九世祖师示生东西两土。前后出兴相
    去赊远。故感应垂迹之事散在经传。傥非博
    览则不可得而详也。以山家传习者。而于祖
    师功德。罕测厥由。于乎先儒有言。其先祖无
    美而称之。是诬也。有善而弗知。不明也。知而
    弗传。不仁也。此三者君子之所耻也。而况于
    学教之人乎。愚忝末裔。姑欲逃其弗传之责。
    谨搜罗载籍。备录于右。以贻后贤。?弘赞
    无穷。思齐有地。而不为无补矣。时嘉定改元
    腊月望日。寓竺峰凝翠轩序
     高祖龙树菩萨 二祖北齐尊者
     三祖南岳尊者
     四祖天台教主智者大师
     五祖章安尊者 六祖法华尊者
     七祖天宫尊者 八祖左?尊者
     九祖荆溪尊者
    高祖龙树菩萨者。南天竺国梵志种大豪贵
    家也。始生于树下。由龙成道。因号龙树。幼
    而聪哲。才学超世。处在襁褓(上举两切。下音保。小儿衣也)闻
    诸梵志诵四韦陀典。各四万偈。偈有四十二
    字。背诵其文。又领其义。弱冠驰名。独步诸
    国。世学艺能。天文地理。图纬秘谶。及余道
    术。无不综练(上子宋切。下郎殿切)结友三人亦一时之
    杰。一日相与议曰。天下义理。可以开神明悟
    幽旨者。吾等尽之矣。更以何方自娱。唯有追
    求好色纵情极欲。是不亦乐乎。然诸梵志势
    非王公。何由得之。可求隐身之术。斯乐可办。
    四人相视。莫逆于心。同至术家。求隐身法。术
    师念曰。此四梵志擅名一世。草芥群生。今以
    术故屈辱就我。此人才明绝世。所不知者唯
    此贱法。若授其方。则永见弃。且与彼药。使
    不知之。药尽必来。永当师我。各与青药一丸
    告曰。汝于静处。以水磨之用涂眼。验形当自
    隐。龙树磨药闻香。尽知药名。分数多少锱铢
    (上音缁。下音殊)无失。还向其师。具陈此药有七十种。
    名字两数皆如其方。术师惊问。子何以知。答
    曰。药有气分。何以不知。师即叹服乃曰。若斯
    人者。闻名犹难。况我亲遇。而惜斯术。即以其
    法具授四人。得术隐身。游百自在。入王宫
    中。宫中美人皆被侵陵。百余日后。怀妊者众。
    以事白王。王不悦曰。此何不祥。召诸智臣。以
    问其故。时有一臣白王。此之所为不出有二。
    一鬼二术。可以细土置诸门中。令人守卫断
    往来者。若是方术。足迹自现。若是鬼魅。入
    必无迹。人可兵除。鬼当咒灭。王用其计。备法
    试之。见四人迹。即闭诸门。数百力士挥刀空
    中斩三人首。近王七尺刀所不至。唯有龙树。
    敛身屏气。依王而立。故不被斩。因时始悟欲
    为苦本。厌欲心生。发出家愿。我若得脱。当诣
    沙门求出家法。既而得出。入山至一佛塔。出
    家受戒。九十日中。诵三藏尽。通诸深义。更求
    异典。都无得处。遂向雪山。见一比丘。以摩
    诃衍而授与之。读诵爱乐。虽达实义。未获道
    证。辨才无尽。善能言论。外道异学沙门义士。
    咸皆摧伏请为师范。即便自谓。我是一切智
    人。生大?x慢心自念言。世界法中。津途无量。
    佛经虽妙。句义未尽。我今更敷演之。开悟后
    学。作是念已。便欲为之。立师教戒。更造衣
    服。令附佛法。而少有不同。欲除众情。示不受
    学。选择良日。便欲行之。独处静室水精地
    房。大龙菩萨愍其若此。即以神力。接入大海。
    至其宫殿。开七宝函。以诸方等深奥经典无
    上妙法授与。披读九十日中。通解甚多。其心
    深入。体得实利。龙知其心而问之曰。看经遍
    未。答曰。汝经无量。不可得尽。我所读者足满
    十倍过阎浮提。龙言。忉利天上所有经典倍
    过于此百千万倍。诸处此比不可称数。尔时
    龙树既得诸经。豁然通达。善解一相。深入无
    生。法忍具足。龙知悟道。还送出宫。时南天竺
    王生大邪见。承事外道。毁谤正法。龙树为化
    彼故。躬持赤幡。在王前行。经历七年。王始怪
    问。汝是何人。在吾前行。答曰。我是一切智
    人。王闻是已。为之大惊。遂问之曰。一切智人
    甚为希有。汝自言是。何以取验。答曰。王欲知
    者。宜当见问。王即自念。我为智主大论议师。
    问之能屈。未足为奇。或不如彼。此非小事。默
    然不问。便是一屈迟疑良久?a仰问曰。天今
    何为。答曰。天今正与阿?罗战。王既闻已。
    譬如人噎(乙结切)既不得吐又不得咽(音咽)欲非其
    言。无以为证。欲是其事。无以为明。拟议之
    间。龙树复言。此非虚论。王小待之。须臾当
    验。语讫空中刀剑戈戟相继而落。王言。干戈
    矛槊(上音谋。建于兵车。长二丈。下音朔。丈八曰槊)虽是战器。那知是天
    与?罗战。答曰。以之虚言。不如验之以实。言
    已?罗耳鼻从空而下。又令王臣众等见空
    中两阵相对。王始稽首受其道化。殿上万婆
    罗门因就出家。时于此国大弘佛教摧伏外
    道。广开摩诃衍义。造优波提舍十有万偈。庄
    严佛道。大慈方便。如是等论各五千偈。今摩
    诃衍教大行于天竺。造无畏论。满十万偈。中
    论出无畏部中。凡五百偈。时有婆罗门。善知
    咒术。欲以己能与龙树争胜。白彼王言。我能
    伏此比丘。王言。汝甚愚痴。此菩萨者。明同日
    月。智齐众圣。汝今庸劣。岂可为比。婆罗门
    言。王为智人。宜以理验。大王云何逆见凌??br> (莫结切。侮也)王见言至。恭请龙树。清旦俱集政德
    殿。时婆罗门即于殿前咒作大池。广长清净。
    池中出生千叶莲华。自坐其上。语龙树曰。汝
    处于地。类同畜生。我居华上。智慧清净。宁敢
    与我抗言议论。尔时龙树亦以咒力化为白
    象。象有六牙。行池水上趣其华座。以鼻缴
    (音皎。缠也)拔高举掷地。时婆罗门伤背委困。即便
    摧伏归命龙树。我甚顽?ǚ改娲笫ΑN┰疙?br> 哀听我悔过。龙树慈矜度令出家。时有一小
    乘法师。见其高明。常怀忿嫉。龙树深知。既所
    作已办缘谢化成。将欲示寂。因问小乘师。汝
    今乐我久住世否。彼曰。仁者实不愿也。于是
    龙树即入静室。经日不出。弟子咸疑。推户视
    之。遂见蝉蜕(音税)而去。天竺诸国并为立庙。种
    种供养敬事如佛。其母树下生之。因字阿周
    陀那。阿周陀那树名也。以龙成其道故。以龙
    配字。号曰龙树。假饵仙药长寿住世。三百
    余年任持佛法。其所度人不可称数。如付法
    藏传。入楞伽经第六云。大慧汝当知。善逝涅
    ??后。未来世当有持于我法者。南天竺国中
    大名德比丘。厥号为龙树。能破有无宗。世间
    中显我无上大乘法。得初欢喜地。往生极乐
    国。此佛金口悬记也
    二祖北齐尊者。讳慧文(德行未见本传)当齐高之世(齐是
    国号。高谓高祖渤海人也。姓高氏。齐大夫高奚之后。高欢次洋方受魏禅。都邺在相州。即北齐也)独步
    河淮(无竞化者。故云河北。淮谓南。行化于世)法门非世所知(明所证既深。
    非余所知)履地戴天。莫知高厚(尊者法行于世。如履地不知地之厚。戴天不知天
    之高)尊者用心一依释论。论是龙树所说。准付
    法藏。龙树是金口祖承第十三师。尊者横承
    禀以为师也。故翰林梁肃曰。大雄示灭。学
    路派别。世既下衰。教亦陵迟。故龙树大士
    病之。遂用权略制诸外道。乃括十二部经。发
    明宗极。微言东流。我北齐禅师得之。由文字
    中入不二法门。以授南岳。斯言尽之。后学尊
    敬不敢正斥其讳。以北齐尊者称焉
    三祖南岳尊者。讳慧思。姓李氏。武津人也。
    少以宽慈。顶生肉髻。耳有重轮。象视牛行。
    胜相庄严。与世自异。尝梦梵僧勉令出俗。骇
    悟斯瑞。辞亲入道。奉持守素。梵行清洁。及禀
    具戒。日唯一食。不受别施。回栖幽静。杜绝将
    迎。诵法华等经。所至小庵被人所焚。随显疠
    (音例。疫病)疾。求诚乞忏。还创草室。持经如故。其
    患平复。仍梦。梵僧数百形服瑰(公回切。大也)异祈
    请师僧。加羯磨法。具足成就。惊寤方知梦受。
    勤务更深。无弃昏晓。又梦。弥勒与诸眷属同
    会龙华。心自惟曰。我于释迦末法。受持法
    华。今值慈尊。感伤悲泣。豁然觉悟。转复精
    进。灵瑞重沓(达合切)供养严备。若有天童侍卫
    因读妙胜定经叹禅功德。发心修定。时北齐
    禅师聚徒数百。众法清肃道俗高尚。乃往归
    依从受正法。性乐苦节。营僧为业。冬夏供养
    不惮劳苦。昼夜摄心。理事筹(音俦。算也)度。讫此
    两时。未有所证。又于来夏。束身长坐。系念在
    前。始三七日发少静观。见一生善恶业相。倍
    复勇猛。遂动八触。发本初禅。禅障忽起。四肢
    缓弱。不胜行步。身不随心。即自观察。我今
    病者。皆从业生。业由心起。本无外境。反见心
    源。业非可得。身如云影。相有体空。如是观
    已。颠倒想灭。心性清净。所苦消除。又发空
    定。心境廓然。夏竟受岁。慨(口概切。太息也)无所获。自
    伤昏沈。生为空过。深怀惭愧。放身倚壁。背未
    至间。霍(忽郭切。挥霍也)尔开悟。法华三昧。大乘法
    门。一念明达。十六特胜。背舍徐入。便自通
    彻。不由他悟。研练愈久。前观转增。名行远
    闻。四方钦德。学徒日盛。机悟实繁。乃以大小
    乘中定慧等法。敷扬引喻。用摄自他。众杂精
    ?。是非由起。怨嫉鸩(直禁切。以毛历饮食能杀人)毒。毒所不
    伤。异道兴谋。谋不为害。乃顾徒属曰。大圣在
    世。不免流言。况吾无德。岂逃此责。责是宿
    作。时至须受。此私事也。然我佛法不久应灭。
    当往何方以避此难。时空声曰。若欲修定。可
    往武当南岳。是入道山也。以齐武平之初。背
    此嵩阳。领徒南逝。初至光州。值梁孝元倾覆
    国乱。前路梗塞。权止大苏山。数岁之间。归从
    如市。每示众曰。道源不远。性海非遥。但向
    己求。莫从他觅。觅亦不得。得亦非真。由是供
    以事资。诲以理味。?欲学者悟自本心。因以
    道俗福施。造金字般若金字法华琉璃宝函。
    众请讲二经。即时玄叙随文造尽。莫非幽赜。
    后命大师代讲金经。至一心具万行处。大师
    有疑。师曰。汝向所疑。此乃大品次第意耳。
    未是法华圆顿旨也。吾昔一心顿发诸法。吾
    既身证。不劳致疑。遂咨受法华行法三七境
    界。大领玄旨。又谘师位即十地耶。曰非也。吾
    十信铁轮位耳。然其谦退言难见实。本迹叵
    详。后在大苏。弊于烽警(上音峰。烽燧候表也。边有警则举火。昼曰燧。夜曰烽)
    山侣栖遑不安其地。将四十余僧径趣南岳。
    时陈光大二年岁次戊子夏六月二十二日也。
    至即告曰。吾止此满十年耳。先是梁僧慧海
    居衡岳寺。及见师欣如旧识。以寺请师止之。
    海迁他所。师复徙众方广。灵迹懋异具如别
    记。尝曰。吾前世曾履此处。因游岳顶。迟立林
    泉。其处竦净。若有所忆。寻指岩丛曰。吾前身
    于此入定。贼斩吾首。众共掘之。获聚骨。果无
    首。今名一生岩者是也。复指盘石曰。此下亦
    吾前世骸骨。众举石验。果得红白骨。联若钩
    锁。即其地累石瘗(于?切。埋也)骨。危其巅为二生
    塔。徘徊东上见石门??(上音杳)曰。此灵岩幽户
    过者必增道力。乃古寺也。吾先亦尝栖托。因
    斧蒙密处。果得僧用器皿堂宇层甓(并的切。[专*瓦]也)之
    基。其地爽垲(高明之地曰爽垲。左传曰。请更诸爽垲。文选曰。处高泉而爽垲)适大
    岳心。于是筑台。为众说般若。因号三生藏。事
    验非一。陈朝硕学莫不归宗。时有异道。怀嫉
    密告陈主。诬师北僧阴受齐券掘断岳心。敕
    使至山。见两虎咆愤。惊骇而退。数日复进召
    师。师谓使曰。尊使先行贫道续来。师飞锡而
    往至京。四门俱见师入。监使同时共奏。帝惊
    异引见。敕承灵应。乃迎下都。止栖玄寺。一
    无所问。先有小蜂。飞螫师额。寻有大蜂。咬杀
    小者。衔首师前。飞扬而去。不久谋罔一人暴
    死。二为?(居例切。狂犬。宋书曰。张收尝为?犬所伤。食虾蟆?而愈)狗啮死。
    蜂相所征。于是验矣。师往瓦官。遇雨不湿。
    履泥不污。僧正慧??音杲)与诸学徒相逢于路
    曰。此神异人如何至此。举朝属目道俗倾仰。
    大都督吴明彻敬重之至。奉以犀枕。别将夏
    侯孝威往寺礼觐。在道默念吴仪同所奉枕。
    欲得一见。比至师所。将行致敬。师便语威。欲
    见犀枕。可往视之。又于一日忽有声告。洒扫
    庭宇。圣人寻至。即如其语。须臾师到。威怀仰
    之。言于道俗。故贵贱皂素悉归向之。趣归南
    岳。不敢延留。帝饯以殊礼。目为大禅师。人舡
    供给送到江渚。师曰。寄迹南岳。止十年耳。期
    满当移。时众不识其旨。及还山。每岁陈主三
    信参劳。供施众积。荣盛莫加。说法倍常。神
    异难测。或现形大小。或寂示藏身。或异香奇
    色祥瑞乱举。临将终时。从山顶下。半山道场
    大集门学。连日说法。苦切呵责。闻者寒心。告
    众曰。若有十人不惜身命。常修法华般舟念
    佛三昧方等忏悔。行是行者。随有所须。吾自
    供给。必相利益。如无。吾当远离。苦行事难。
    竟无答者。因屏众敛念。泯然命尽。小僧灵
    辩见师气绝。号吼大叫。师便开目曰。汝是恶
    魔。我将欲去。众圣相迎。论受生处。何意惊
    动。妨乱吾耶。痴人出去。因更摄心。谛坐至
    尽。咸闻异香满室。顶??身软。色如生。春秋
    六十有四。即陈太建九年岁次丁酉六月二
    十二日也。取验十年。宛然符合。师平日服布
    素。寒则实以艾。徒属服章率皆如此。凡有着
    作。口授成章。无所删改。四十二字门两卷。无
    诤行门两卷。释论玄随自意安乐行次第禅
    要三智观门等五部各一卷。并行于世。南山
    律师赞曰。自江东佛法弘重义门。至于禅法。
    盖蔑如也。而南岳尊者慨思南服。定慧双开。
    昼谈义理。夜便思择。故所发言无非致远。因
    定发慧。此旨不虚。南北禅宗罕不承绪。然而
    身相挺特能自胜持。见者回心。不觉倾伏。善
    识人心。鉴照冥机。讷于言过。方便诲引。行大
    慈悲。奉菩萨戒。至如缯纩皮革。多由损生。故
    其徒服章率皆以布。寒则艾。衲用犯风霜。自
    佛法东流。几六百载。唯斯南岳慈行可归。余
    尝参传译。屡睹梵经。讨问所被法衣。至今都
    无蚕服。纵加受法。不云得成。若乞若得。蚕绵
    作衣。准律结科。斩舍定矣。约情贪附。何由纵
    之。唯南岳独断高遵圣检(居奄切。书检印窠封题也)者也
    四祖智者大师。讳智?。字德安。姓陈氏。颖川
    人也。有晋迁都。寓居荆州华容县。梁散骑益
    阳公起之第二子也。母徐氏梦。香烟五彩萦
    回在怀。欲拂去之。闻语曰。宿世因缘寄托王
    道。福德自至何以去之。又梦吞白鼠。如是再
    三。怪而卜之。师曰。白龙之兆也。诞育之夜
    (本朝翰林学士扈蒙序云。大师梁大同四年戊午秋七月生)室内洞明。信宿其光
    乃止。内外胥悦盛陈鼎俎相庆。忽二僧扣门
    曰。善哉儿德所重必出家矣。言讫而隐。宾客
    异之。邻室忆先灵瑞。呼为王道。兼用后相复
    名光道。故先立二字参互称之。卧便合掌。坐
    必面西。年长而口不妄?n(徒敢切)见像便礼。逢僧
    必敬。七岁喜往伽蓝。诸僧讶(鱼稼切)其情志。口
    授普门品。初启一遍即得。二亲遏绝不许更
    诵。志学之年。士梁承圣属元帝沦没北度硖
    州。依乎舅氏。而俊朗通悟仪止温恭。寻讨名
    师。年十有八。投湘州果愿寺法绪。出家绪授。
    以十戒道品律仪仍摄。以北度诣慧旷律师。
    北面横经。具蒙指诲。又诣光州大苏山南岳
    禅师。受业心观。乃于此山。行法华三昧。始住
    三夕。诵至药王品。心缘苦行。至是真精进句。
    解悟便发。见共思师处灵鹫山七宝净土听
    佛说法。思为印可。又入熙州白沙山。如前入
    观。于经有疑。辄见思来。冥为披释。常令代
    讲。思躬执如意在观听。语学徒曰。此吾之
    义。儿恨其定力少耳。于是师资改观。名闻遐
    迩。学成往辞。思曰。汝于陈国有缘。往必利
    益。思既游南岳。大师便诣金陵(云云)。绵历八
    周。语默之际每思林泽。乃梦。岩崖万重云日
    半垂其侧。沧海无畔泓澄其下。又见一僧摇
    手申臂。至于岐麓挽师上山(云云)。以梦通告。
    门人咸曰。此天台山也。因与慧辩等二十余
    人挟道南征。隐沦斯岳。后陈少主降敕征入
    前后七使。并帝手疏。大师遂出都。迎入太极
    殿之东堂。请讲智论(云云)。及金陵败覆。策杖
    荆湘。[利-禾+戋]迹云峰。终焉其致会。大业在蕃。任总
    淮海。承风佩德。钦注相仍欲遵戒法奉以为
    师。致书累请。大师初陈寡德。次让名僧。后举
    同学。三辞不免。开皇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三
    日。于扬州总管金城。设千僧会。敬屈授菩萨
    戒。为王授戒。竟欲返故林。王乃固请。师曰。
    先有明约。事无两违。即拂衣而起。王不敢重
    邀。合掌寻送。至城门顾曰。国镇不轻。道务致
    隔。幸观佛化。弘护在坏。王礼望目极[衔-金+(卸-ㄗ)]泣而
    返。遂上渚宫乡壤。于当阳县玉泉山。建一音
    寺。晋王仍请大师。着净名疏。柳顾言徐陵并
    才华胄(直又切)绩应奉文义。缄封宝藏。王躬受
    持。后萧妃疾。苦医无术。王遣开府柳顾言等。
    致书请命。愿救所疾。师即率侣建斋。七日行
    金光明忏。至第六夕。忽降异雀。飞入斋坛。宛
    转而死。须臾飞去。又闻啄吟之声。众并同瞩。
    师曰。此相现者。妃当愈矣。鸟死复稣。表盖棺
    还起。喙幽鸣显。示斋福相乘。至翌日。患果
    瘳。王大嘉庆。时遇入朝(大王入朝也)旋归台岳。躬
    率禅门。更行前忏。仍立誓曰。若于三宝有益
    者。当限此余年。若其徒生。愿速从化。不久告
    众曰。吾当卒此地矣。诫曰。宜各默然。吾将
    去矣。言已端坐如定。而卒于天台山大石像
    前。春秋六十有七。即开皇十七年十一月二
    十四日也。师居山。有蕈触树皆垂。随采随出。
    供僧常调。师若他往。蕈即不生。因斯以谈诚
    道感矣。章安侍奉多年。历其景行。可二十余
    纸。又终南山龙田寺沙门法琳。夙预宗门。亲
    传戒法。以德音遽远拱木俄森。为之行传。广
    流于世。隋炀帝末岁巡幸江都。梦感大师。言
    及遗寄。希自制碑文。极宏丽。未及镌勒。值乱
    便失。余如别传云
    五祖章安尊者。讳灌顶。字法云。俗姓吴氏。常
    州宜兴人也。祖世避地东瓯。因而不返。今为
    临海之章安焉。父夭早亡。母亲鞠养。生甫三
    月。孩而欲名。思审物类。未知所目。母夜称佛
    法僧名。师仍口[改-己+学]。音句清辩。同共惊异。因
    告摄静寺慧拯法师。闻而叹曰。此子非凡。即
    以非凡为字。及年七岁。还为拯公弟子。日进
    文词。玄儒并骛。清藻才绮。即誉当时。年登二
    十。进具奉仪。德瓶油钵。弥所留思。洎拯师厌
    世。沐道天台。承习定网。罔有亏绪陈至德元
    年。从大师出居光宅。研绎观门。频蒙印可。逮
    陈氏失驭。随师上江州。胜地名山尽皆游憩。
    三宫庐阜九向衡峰。无不揖迹依迎访问遗
    逸。后届荆部。停玉泉寺。传法转化教敷西楚。
    开皇十一年。晋王作镇扬州。陪从大师。戾
    (郎计切。来也)止邗沟(邗音寒。邗沟水名。在广陵)居禅众寺。为法上
    将。日讨幽求。俄随大师。东旋止于台岳。晚出
    称心精舍。开讲法华。跨朗笼基。超于云印。方
    集奔随。负笈屯涌。有吉藏法师。兴皇入室。嘉
    祥结肆。独擅浙东。闻称心道胜。意之未许。求
    借义记。寻阅浅深乃知。体解心醉有所从矣。
    因废讲散众。投足天台。餐禀法华。发誓弘演。
    至十七年。大师现疾。瞻侍晓夕。艰劬尽心。爰
    及灭度。亲承遗旨。乃奉留书并诸信物。哀泣
    跪授晋王。五体投地。悲泪顶受。事遵宾礼。情
    敦法亲。寻遣扬州总管府司马王弘。送师还
    山。为大师设千僧斋。置国清寺。即昔有晋昙
    光道猷之故迹也。前峰佛陇寺号修禅。在陈
    之日。大师初建。陇南十里曰丹丘。经行平
    正。瞻望显博。大师标基刊本。欲建道场。未果
    心期。故遗嘱斯在。王工入谷。即事修营。置
    臬(古公切)引绳。一依旧旨。仁寿元年。晋王入
    嗣。采巡本国。万里川途。人野毕庆。以檀越升
    位寺宇初成。出山参贺。遂蒙引见。慰问重叠。
    酬对如响。言无失厝。臣主荣叹。前遣员外散
    骑侍郎张干威。送还山寺。施物三千段毡三
    百领。又设千僧斋。寺庙台殿。更加修缉。故丹
    青之饰乱发朝霞。松竹之岭奄同被锦。斯实
    海西之壮观也。远符大师之言。具如别传。仁
    寿二年下令。延请云。夏序炎赫。道体休宜。禅
    悦资神。故多佳致。近令慧日道场庄论二师
    讲净名经。全用智者义疏。判释经文。禅师既
    是大师高足。法门委寄。今遣延屈。必希霈然。
    并华经疏。随使入京也。伫迟来仪。书不尽
    意。师持衣负锡。高步入宫。三夏阐弘。副君欣
    戴。每至深契。无不伸请。并随问接对。周统玄
    籍后遣信送还。?敢怕”丁4笠灯吣辍V伪??br> 野。亲总元戎。将欲荡一东夷用清文轨。因问
    左右。备叙轩皇先壮阪泉之戮暴后叹峒山
    之问道。追思大师。感慕动容。下敕迎师。远至
    行所。引见天??于蚁切。天子所居也)叙以同学之欢。又
    遣侍郎吴?F。送还台寺。尔后王人继至房无
    虚月。师纵怀丘壑。绝迹世累。定慧两修。语
    默双化。乃有名僧大德近城远方希睹三观
    十如及以心尘使性。并拜手投身。请祈天鼓。
    皆疏瀹情性。澡雪胸襟。三业屡增二严无尽。
    忽以贞观六年八月七日。终于国清寺房。春
    秋七十有二。初薄示轻疾。无论药疗。而室有
    异香。临终命弟子曰。弥勒经说。佛入城日香
    烟若云。汝多烧香。吾将去矣。因伸遗诫。词
    理妙切。门人众侣瞻仰涕零。忽自起合掌。如
    有所敬。发口三称阿弥陀佛。低身就卧。累手
    当心。色白欢愉。奄然而逝。举体柔软。顶暖经
    日。尝有同学智??。大师亲度。清亮有名。先
    以贞观元年卒。临终云。吾生兜率矣。见师智
    者宝座行列皆悉有人。惟一座独空云。却后
    六年。章安法师升此。说法焚香验旨。即慈尊
    降迎。计岁论期。审??不谬矣。以其月九日。窆
    (保验切。下棺也)于寺之南山。远近奔号。喧震林谷。初
    师化流嚣俗。神用弘方。村人于法龙去山三
    十余里。染患将绝。众治不愈。其子奔驰。入
    山祈祷求救。师为转法华经。焚?钐聪恪2≌?br> 虽远。乃闻檀香。入鼻应时痊复又乐。安南岭
    地曰安洲。碧树清溪。泉流伏溺。人径不通。师
    留连爱?。顾而誓曰。若使斯地夷坦。当来此
    讲经。曾未浃旬。白沙通涌。平如玉镜。师以感
    通相显。不违前愿。仍讲法华金光明二部。用
    酬灵意。尝于章安摄静寺。讲涅??经。值海
    贼上抄道俗奔委。师方挝锺就讲。颜无慑(章涉
    切。怯也)惧。贼徒麾?跻杷隆:黾??礻兹粘止??br> 戟人皆丈余雄悍奋发。群睹惊惮一时退散。
    尝于佛陇。讲暇携引学徒。累石为塔。别须二
    片用?k塔门。弟子光英先以车运一石。咸疑
    厚大。更欲旁求。复劳神力。师举杖聊?智八?br> 运石。飒然惊列(说文曰。列分解也)遂折为两段。厚薄等
    均。用施塔户。宛如旧契。若斯灵应其相??
    多。自师受业天台又禀道衡岳。南岳天台三
    世相继宗归莫二。若观若讲常依法华。又讲
    涅??金光明净名等经。及说圆顿止观四念
    等法门。其遍不少。且智者辩才云行雨施或
    同天网。乍拟璎珞。能领唯师一人。其私记大
    师词旨。及自制义记。并杂文等题目。并勒于
    碑阴。弟子光英后生标俊优柔教义。与国清
    寺众佥共纪其行。树其碑于寺之门。常州弘
    善寺沙门法宣为文。其词甚丽。见于别集
    六祖法华尊者。讳智威。姓蒋氏。缙云人也。颖
    脱尘蒙。心游物表。少事师于轩辕氏炼丹山。
    闻天台宗教盛。遂负笈往沃洲石城寺。亲章
    安禅师。求请心要。既而得一融道。体二居宗。
    定慧方均。寂照相半。虽曰自了。急在利他。天
    与多能。富有辞藻。着桃岩寺碑。与头陀寺碑。
    气度相来。后以法眼付授小威焉。时传威是
    徐陵后身。其智利雄才断可知矣
    七祖天宫尊者。讳慧威。姓留氏。东阳人也。[髟/忽]
    角之年。露其旧习。抉开爱网。径入空门。不滞
    一方。仍参三益。闻缙云大威禅师盛行禅法。
    裹足造焉。刻志忘劳。睹威墙奥。一日千里。罔
    不推称。至有成业。时谓小威。然其乐静居
    山。罕交人事。指教门人不少杰出者。左?一
    人而已。师尝修止观。匪弃光阴。说与行而
    并驰。语将默而齐贯。落然汪汪然。人无德而
    名焉
    八祖左溪尊者。讳玄朗。字慧明。姓傅氏。其先
    浦阳郡江夏太守拯公之后。曹魏世避地于
    江左。则梁大士翕之六代孙。遂为乌伤人也。
    母葛氏初妊。梦乘羊车飞空蹑虚。而觉身重。
    自兹已后。荤血恶闻。殆乎产蓐。亦如初寐。后
    心轻体安。婴儿不啼。莞(胡板切。小笑貌)尔而笑。九岁
    出家。师授其经。日过七纸。如意元年闰五月
    十九日。敕度配清泰寺。弱冠远寻光州岸律
    师。受满足戒。旋学律范。又博览经论。搜求
    异同。尤切涅??。常恨古人虽有章疏。判断未
    为平允。往在会稽妙喜寺。与印宗禅师商?n
    (音角。扬?n大举)秘要。虽互相述许。大旨未周。闻天台
    一宗可以清众滞。可以趣一理。因诣东阳天
    宫寺小威法师。竭力以亲附之。不患贫苦。达
    法华净名大论止观禅门等。凡一宗之教迹
    研?至精。后依恭禅师。重修观法。博达儒
    书。兼闲道宗。无不该览。虽通诸见。独以止
    观。以为入道之程。作安心之域。虽众圣继想。
    而以观音悲智。为事行良津。游心十乘。谛冥
    三观。四悉利物。六即体遍。虽致心物表身厌
    人寰。情捐旧庐。志栖林壑。唯十八种十二头
    陀。隐左溪岩。因以为号。独坐一室。三十余
    秋。麻?为衣。?蔬充食。有愿生兜率宫。必资
    福事。乃营殿壁。缋观音宾头卢像。乃焚香敛
    念。便感五色神光。道俗俱瞻。叹未曾有。此后
    或猿?来而捧钵。或飞鸟息以听经。时有盲
    狗。来至山门。长嗥宛转于地。师悯之。焚香精
    诚。为狗忏悔。不?旬日。双目豁明。至开元十
    六年。刺史王止容屈师出山暂居城下。师辞
    疾仍归本居。厥后诲人匪倦。讲不待众。一郁
    多罗四十余年。一尼师坛终身不易。食无重
    味。居必偏厦。非因寻经典。不然一烛。非因觐
    圣容。不行一步。其细行修心。盖徇律法之制。
    遂得远域沙门。邻境耆耋。拥室填门。若冬阳
    夏阴弗召而自至也。其寺宇凋弊。乃指授僧
    灵禀。建其殿宇。形像累二。[专*瓦]塔缋事。不用
    牛胶。悉调香汁。天台之教鼎盛。何莫由斯
    也。心不离定中。口不尝药味。耄期之岁同于
    壮龄。一日顾谓门人曰。吾众事云。毕年旦暮
    焉六即道圆。万行无得。戒为心本。汝等师之。
    天宝十三年九月十九日。薄疾而终。春秋八
    十有。僧夏六十有一。四辈号恸。如慕如疑。香
    木幢幡。雷动山谷。乡人或梦师居宝阁第四
    重者。寤告邻与之梦协。兜率天者第四天也。
    愿力所届。广度人天。既荼?骋选C湃朔职肷?br> 利。建塔于州之东源。申永慕也。生尝撰法华
    经科文二卷。付法弟子。衢州龙丘寺道宾。净
    安寺慧从。越州法华寺法源。神邕常州福业
    寺守真。苏州报恩寺道遵。明州大宝寺道原。
    婺州开元寺清辩。龆年慕道。志意求师。不?
    三年。思过半矣。行其道者。号左溪焉。第其传
    法。号八祖矣。禹山沙门神回着乎真赞
    九祖荆?尊者。讳湛然。姓戚氏。世居晋陵之
    荆?。则常州人也。家本业儒。师独有拔俗之
    志。童[齿*斗]邈(上初谨切。毁齿也。下亡卓切。远也)焉异于常伦。年二
    十余。受经于左?。左?与之言大骇。异日左
    ?谓曰。汝何梦乎。对曰。畴昔之夜。梦披僧服
    掖二轮。游大河之中。左?曰。噫汝当以止观
    二法度群生于生死渊乎。乃授以本师所弘
    之法。师德宇凝粹神锋爽拔。其密识深行冲
    气慧用。方寸之间。合于天倪。至是始以处士
    传道。学者悦随。如群流趣于大川也。天宝初
    年。解逢掖而登僧籍。遂往越州昙一律师法
    集。广寻持犯开制之律范焉。复于吴郡开元
    寺。敷行止观。无何左?捐代挈密藏。独运于
    东南。谓门人曰。道之难行也。我知之矣。古先
    至人。静以观其本。动以应乎物。二俱不住。乃
    蹈于大方。今之人或荡于空。或胶于有。自病
    病他。道用不振。将欲取正。舍予谁归。于是大
    启上法。旁罗万行。尽摄诸相。入于无间。即文
    字以达观。导语默以还源。乃广祖师所传章
    句。凡十数万言。心度诸禅。身不?矩。三学
    俱炽。群疑日溃。求珠问影之类。稍见罔象之
    功。行止观之盛始师之力也。天宝末大历初。
    诏书连征。辞疾不就。当大兵大饥之际。揭厉
    法流。学徒愈繁。瞻望堂室。以为依怙。然慈以
    接之守之。大布而衣。一床而居。以身诲人。耆
    艾不息。建中三年二月五日。示疾佛陇道场。
    顾语学徒曰。道无方。性无体。生欤死欤。其旨
    一贯。吾归骨此山。报尽今夕。要与汝辈谈道
    而诀。夫一念无相。谓之空。无法不备。谓之
    假。不一不异。谓之中。在凡为三因。在圣为三
    德。?k炷则初后同相。涉海则浅深异流。善利
    利人。在此而已。尔其志之。言讫隐几泊(白各切。
    扬雅草玄曰。自守泊如也)如而化。春秋七十有二。法腊三十
    四。门人号咽。奉全身起塔。?(音附)于智者大师
    茔兆西南隅焉。入室弟子吴门元浩。可谓迩
    其人近其室矣。然平日辑纂教法。明决前疑。
    开发后滞。则有法华释签法华疏记各十卷。
    止观辅行传弘诀十卷。法华三昧补助仪一
    卷。方等忏补阙仪二卷。略维摩疏十卷。维摩
    疏记三卷。重治定涅??疏十五卷。金?论一
    卷。及止观义例止观大意文句十妙不二门
    等。盛行于世。述三部记成。师亲书寄姑苏开
    元寺大藏。语刊小石碑。至今存焉。亦录于此。
    庶见慈悲为人之心也。其又曰。开元十六年
    首。游浙东寻师访道。至二十年。于东阳金华。
    遇方岩和尚。示以天台教门。授止观等本。遂
    求学于左?大师。蒙诲以大旨。自惟识昧。凡
    所闻见。皆纪于纸墨。暨至德中。移隶此寺。干
    元已来。攒成卷轴。盖欲自防迷谬。而四方道
    流。偶复传写。今自觉衰疾。诸无所任。留此本
    兼玄疏两记共三十卷。以寄此藏。傥于先师
    遗文。碑补万一。则不负比来之诚。幸众共
    守护。以贻后学。大历十二祀孟秋。沙门湛然

    赞宁曰。详夫师始天宝终建中。以自证之心。
    说未闻之法。经不云乎。云何于少时大作佛
    事。吾师有焉。其朝达得其道者。唯梁肃学士。
    故??耻离切。舒也)鸿笔。成绝妙之辞。彼题目云。尝
    试论之。圣人不兴。其间必有命世者出焉。自
    智者以法传章安。章安再世。至于左?。明道
    若昧。待公而发。乘此宝乘。焕然中兴。盖受业
    身通者。三十有九僧。?|绅先生高位崇名屈
    体承教者。又数十人。师严道尊遐迩归仁。向
    非命世而生。则何以臻此。观夫梁学士之论。
    ??议偕齐。非此人。何以动鸿儒。非此笔。何以
    铭哲匠。盖洞入门室。见宗庙之富故。以是研
    论矣。吁吾徒往往有不知师之道。诗云。维鹊
    有巢。维鸠居之。梁公深入佛之理窟之谓欤。
    有会稽法华山神邕作真赞。至大宋开宝中。
    吴越国王钱氏追重而诔之。号圆通尊者焉。
    可不是欤
    辅行一云。龙树龙接入宫。一夏但诵七佛经
    目。玄注云。大不思议经有三本。有十万偈四
    十八品。龙树诵出流传于世

    天台九祖传(终)

      上天竺门生(惟椿)裒率山中同学刊板(至颛)。齐
      沐敬书以广流通。共期佛慧。时
     皇宋嘉定辛未夏制六月旦日。谨识。玛瑙住
     山(有朋)
       (附)道邃和上行迹(又作行业记)
         大唐天台沙门干淑述
     和上俗姓王氏。琅琊苗裔。桑梓西京绣衣继
     代不可具。委身乃授监察御史。解组辞荣。从
     师学道。年二十。四方乃进具。于秦地学戒。既
     达持犯。思学大乘(原本无学字。龙城沙门忍铠。依内证血脉谱正之)遂写
     慈恩法华疏。于夜梦见一僧。而语曰。何不听
     于天台圆顿宗旨。至明旦乃向众人陈说梦
     事。众人曰。既有梦。岂无其征。承常州妙乐
     寺湛然?梨。今盛传弘此教。时虽闻其语。未
     为的实。后有信至方知不虚。乃舍所写。振锡
     南行。到扬州法云寺欲住。旬日又梦见一僧。
     语曰。妙乐讲经已欲至方便品。今可速往。因
     乃驰趣。果如其梦。集业五年(本按集字当作习字)更无他
     事。以烛继昼。麟角业成。乃辞师独行。师曰。
     随方而住。随分宣传。纵自修行亦为利益。遂
     却至扬府。被人请讲法华止观玄文。各得数
     遍。后入天台。于路至越州。见御史端公。后除
     歙州刺史。陆参拜为和上(本按陆字恐剩)后至贞元十
     二年。入天台。居山九年。讲法华止观玄文等。
     未曾有阙六时行道。法华一部大小乘戒日
     常一遍。未尝不周。二十年。台州刺史请下龙
     兴。讲法华止观。至今年二月。因勾当本国教
     门。且暂停耳。但干淑随和上。始得十年。在前
     之事。悉不具知。略书而已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