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史传部三 >
  • 法华传记卷第六

      讽诵胜利第八之四
     越道人一 河薰雄二
     释通慧三 隋沙弥四
     僧福缘五 彭子乔六
     释慧胜七 尼法空八
     释妙莲九 释慧生十
     释昙义十一 释清慧十二
     建王谷十三 尼妙法十四
     唐林通十五 李山龙十六
     僧法贤十七 释僧智十八
     释慧达十九 女扬氏二十
     释法道二十一 北道僧二十二
     释思约树二十三 竺长舒二十四
      越州观音道场道人一
    百济沙门释发正。梁天监中。负笈西渡。寻师
    学道。颇解义趣。亦修精进。在梁三十余年。不
    能顿忘桑梓。归本土发正自道闻他说。越州
    界山有道场。称曰观音。有观音堵室故往
    视之。?执?镁 6?虑蕉来嬷?I杏卸??br> 人。相要契入山。一人欲诵华严经。一人欲诵
    法华经。各据一谷。策作堵室。其诵华严者。期
    月可毕。心疑其伴。得几就往候之。曾无一卷。
    其人语曰。期已将尽。粮食欲绝。宜及至期竟
    之。若不能念诵一部。正可诵观世音经也。便
    还其室。于是此人心自悲痛。宿因钝根。乃至
    心读诵。昼夜匪懈。谙得略半。后数日。其人复
    来者为此人以实告之。其人语曰。我已诵华
    严矣。奈何如此观世音之初。况迳两三日而
    不谙乎。我若舍汝而去。则负所要。若待汝竟
    精食欲尽。既于三日不竟。理不得相待耳。将
    以明复来者矣。子其免云。此人至到悲痛倍
    前。至心诵念。才得竟毕。明旦其人复来者语
    曰。如此观世音之初。尚不能诵。无可奈何。
    我时舍汝而去也。此人跪曰。昨暮才得竟
    耳。于是其人大喜。欲以相试。乃坐床诵之。三
    十卷经。一无遗落。次复此人上床诵之。始得
    发声。即于空中。雨种种华香。华溢堵室。香闻
    遍谷。气氲满天。不可胜计。于是诵华严者。
    即下地叩头。头面流血。忏悔谢过。事毕欲别
    去。此人止曰。常有一老翁馈我食。子可少待
    与。久久不来。相到与者。此人欲汲水。如向
    老翁担食参休于草下。此人怪而问曰。我伴
    适来。望得共食。有何事窜伏不馈。翁答。彼人
    者轻我若此。岂忍见乎。于是始知。是观世音
    菩萨。即五体投地。礼拜甚至。须臾仰视。便失
    所在。此人所[贝*系]堵墙至今犹存哉。发正亲所
    见焉
      河东薰雄二
    河东薰雄。少诚信佛道。蔬食数十年。贞观中
    为大理丞。十四年春坐。为连刺史李仙童事。
    系御史台。于时上以为党。心大怒使治书侍
    御史韦??等鞫问。忽防禁严密。坐禁者十数
    人。大理丞李敬玄司直王。忻并连此坐。与
    雄同屋囚禁。皆被锁牢固。雄专念诵法华经
    普门品。数日得三千遍。夜中独座诵经。锁忽
    自解落地。雄惊告忻玄。忻玄共视锁仍法合
    地。其钩亦俨然不坏。而钩锁相离数尺。玄等
    异之。雄恐罪责。告守者请锁开锁。是夜监察
    御史张守一宿直命。更开锁。史以火烛照之。
    见锁不开。而自然相离甚怪异。因开锁锁之。
    用纸封缠其锁。书署封上而去。雄后坐诵经
    五更。锁又解落。而有声如人开者。雄惧又告
    忻玄。忻玄等谓。欲晓不宜请史。既明共视
    之。钩锁各离在地。而锁犹合。其封署处。全固
    不动。钩甚完密。无可开。敬玄自少及长。不
    信佛法。见其妻读经。常谓曰。何故乃为胡神
    所媚。而读此书耶。及见雄此事。乃深叹寤
    曰。吾乃今知。佛为大圣无有伦匹。诚不可思
    议也。时忻亦诵八菩萨名。满三万遍。昼锁自
    解落。视之锁拔伏地。雄不为异也。玄于是信
    服愧悔。既而三子俱灵。玄乃写法华经。画八
    菩萨像。归依供养。临时病笃在家。玄未问疾。
    具说其事。临病愈摄职。问台内官吏。与玄说
    不殊。雄亦自说其事。而精厉弥笃。雄今见存
    为???令(感通录下卷)
      唐溜州释通慧三
    释通慧姓虞氏。少有精勤。贞操出家作沙弥。
    蔬食苦节。专学律仪。更通律藏。二十岁受具
    足。时有相师。语通云。阿师大聪明智慧无邪
    相。唯命全短。不能继轨。通闻此语。遂谘诸大
    德。将修何功德而得延寿。诸大德达识者共
    议。一代教中法华最大。若受持不老不死。若
    能依法受持讽诵。必得长寿。通时流议。舍戒
    律书。从师受经。即入深山。受持法华经。精勤
    讽诵。三年出山。更见前所相者云。阿师修何
    功德。得五十年寿。顿能如此。通云。前被相短
    寿。入深山讽诵法华经六千遍。若斯胜利欤。
    更无余功德。相者叹曰。大乘功德。能延短
    寿。因此功德。遂为大德。年过九十。后实如相
    师记
      隋开善寺沙弥四
    隋朝开善寺藏公。有给仕沙弥。年十五能识
    威仪。不违人情。见者称神情。时有河胤之。
    谓藏曰。此沙弥全无年寿。藏闻之悲愍。沙弥
    遂归父母家。过五个年。还投藏所。藏公生希
    奇念。对胤更告之曰。此沙弥为相改耶。答
    曰。相既改得八十年寿。藏公大叹异。语沙弥
    云。汝有何胜功德。沙弥答云。更无修功德。唯
    昔于僧坊闻一偈。所谓诸佛两足尊知法常
    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口游讽诵。不
    知几千万遍。时梦。赤服官人。以一卷书自称
    官牒。即披读云。汝寿唯十八。今依诵一偈。
    变成八十。是其延寿缘也。藏公叹曰。此偈者
    法华经方便品文。汝依诵妙偈。得延其寿。吾
    昔入山。五年受持金刚般若得长寿。汝口游
    诵胜吾精苦。大乘之力不可思议。莫令懈倦。
    闻者无不凝信矣
      沙呵罗国西耳福缘五
    外国有寺。名菩提寺。从南十余里。于空中有
    现银宫殿。于中男女诸天而游戏。又有现金
    宫殿。中有一圣僧。此事希奇。诸国王臣。云
    集礼拜供养。是时圣者云。天下不安稳。谷果
    不熟。疾疫竞起。良由不信三宝。三宝境界
    不可思议。恒沙劫称叹难尽。佛经之力亦不
    可思议。所以者何。我本住沙呵罗国西耳寺。
    名曰福缘。住寺小室。恒诵法华经。得无生
    忍。我所诵经。入白匣而收置寺内。我本遗骨。
    寺西十余里小山中古冢埋之。舍命之后方
    三十年。依愿力故。舌变今?ぁJ笔狈殴狻R员?br> 应知我语虚实。今来示昔缘。银宫中天人。是
    助诵经给仕人也。作是语已。隐而不现。王臣
    悲喜交集。寻其本缘。盖如所言。一一不谬而
    已(此出西域传。虽非亲闻。今依古记而录出之而已)
      宋益阳彭子乔六
    彭子乔者。益阳县人也。任本郡主簿。事太
    子沈文龙。见执付狱。遂欲杀之。乔少曾出
    家末虽还俗。犹恒诵习观世音经。时文
    龙必欲杀子乔。刺无复冀。唯至心诵经。得百
    有遍。既大疲极。暂得昼眠。同系者有十许人。
    亦俱睡卧。有湘西县吏杜道荣。亦系在狱中。
    时如眠非眠。不甚得熟。因恍惚中。见有两白
    鹤集子乔屏风上。须臾一鹤下。至子乔边。时
    复觉如美丽人。形容至好。道荣心怪之。过起
    观子乔觉。道荣问。向得梦不。子乔答曰不梦。
    道荣为说其所见。欢喜不可言。自还着械。不
    使人知。得四五日。遂非意放散。义安大义太
    原王琰。与果有旧。作冥祥记。道其族兄琏。
    亲识子乔及道荣。闻二人说。皆同如此(法苑第二
    十七)
      青州白苟寺释慧胜七
    青州白苟寺道人释慧胜。宋元嘉二十六年。
    忽病聋盲。顿失耳眼。自念。此非差疾。又无医
    药。唯当誓心归观世音。诵此经一千遍。诵数
    载满耳目不觉。豁然自差
      宣州尼法空八
    尼法空者。俗姓韩氏。宣州人也。幼岁辞亲。诣
    五台山西南百余里建安寺出家。后于只洹
    寺受戒。每诵法华。用为常务。传闻。有僧道
    超。别无行业。但久住五台山华严寺。不出山
    门二十余载。其后命终。生都率内院。时天人
    语超曰。汝于人间。别无行业。只诵法华。承
    文殊境界力故。得生此天。汝可还下人间接
    四部得令闻知。道超依言不舍天报。下告人
    间。法空如此。思惟生希有难遭心。发愿然后
    至华严寺西北三泉院。前林中更逢一老人。
    谓法空曰。汝寄住此。修行妙法。决证胜果。言
    讫遂不见。法空知大圣告。悲泣?v泪。即依此
    院。别结草庵。居止策励三业。晓夕靡怠。经五
    年取身所著衣。令弟子悉送常住施大众。法
    空曰。我从止此来。蒙大圣告。语教示妙法莲
    华四字。开佛知见。清净无染。得生净土。众各
    努力。无得空过。言讫而卒。端坐如生。众茶??br> 收舍利千余粒。四众分之供养而已
      代州总因寺释妙莲九
    释妙莲。慈悲济物特诵法华经以为业。谓师
    友言。吾以诵经力。生兜率内院。欲值遇慈
    氏。此愿可不。师友答甚可。经云。若人受持读
    诵。是人命终。即往兜率天上弥勒菩萨所。佛
    岂虚说。莲弥勤行大精进。讽诵法华。未尝
    休息。生年七十有余。微疾顿起。召请诸师友
    语言。吾有微疾。不为痛患。天童来迎。化佛授
    手。言讫而逝。端坐如生。三日方苏曰。吾依
    诵法华力。至于兜率弥勒内院。诸天赞曰。汝
    在阎浮诵法华。功德自至此天处。奉见慈氏
    妙相尊。闻法早契不退忍。闻偈生喜心。慈氏
    菩萨告曰。尔于人间。以诵法华力故。得生此
    处。此处诸天。多是于释迦遗法中。受持读诵
    解说书写妙法华经者。尔可速还下人间。接
    四部弟子得令闻知。暂持妙法。大销诸罪。
    则用补生天之阙行也。尔时白菩萨言。以何
    为证。徒众当信受。即菩萨以薰香涂莲手。以
    是因缘还活。时彼手香遍满一州。国人皆取
    信。作是说已。不久而卒。寺东北起塔。安置
    遗身。塔尚薰香。若摩触壁。三日已上香气
    不竭。现所见闻也
      唐真寂寺释慧生十
    释慧生。从慧如受道。慧之所生。名曰慧生。闻
    慧公说地狱相。及见脚疵。深恐怖后世。专诵
    法华经。遂一日一夜。不动如入禅定。众皆异
    之曰。师慧如。七日不动入三昧。被阎罗王
    请。此必然也。及晓更而慧生开眼。悲喜涕泪
    交流。众僧问之。何故悲喜。答曰。吾忽见二赤
    服人。容仪秀丽。绮衣纨[袖-由+夸]服饰鲜华。云我是
    泰山府君阎罗王。遣请阿师。即令乘白马须
    臾到王所。王从座而下。恭敬就坐。语吾言阿
    师昔有地狱定受业处。其地狱业者。父母为
    君杀害猪羊鹅鸭等。虽非自杀。恶业故必应
    受报。又沙弥时犯用僧分。威仪不调。其罪无
    量。应堕地狱。今以诵法华故。其罪销尽。生十
    方佛前。然为令知其业处。及普得闻知恶业
    果报及灭罪要故。请阿师宜往地狱见应受
    罪处。乃敕使者遂使而去。即指东方。更有大
    城。相去四五里。次第三十二大城。此是地狱
    之城。当巡捡一一城中众生受苦相。即前入
    一城门。见铁车铁马铁牛铁驴火炎炽燃。牛
    角毛皆如锋?。马身毛如锋钩。跳踏罪人。于
    中无量沙门受苦。使者曰。此诸沙门。不惜将
    来。但取现在名利。犯佛净戒。畜不净物。乘车
    马等。受人信施。所得果报。又次到一城中。地
    有铁[金*疾]?[列/金]如锋?。遍布其地。复有铁衣缠
    罪人。火炎俱炽。中有五百沙门受苦。使者
    曰。此诸沙门。昔服俗衣。舍正法服故。受斯重
    苦。复次到一城。狱卒以融铜灌口。罪人五体
    烧尽。有五千沙门。受斯重苦。使者云。昔不
    知三宝四谛等食。求信施故。受此重苦如此。
    三十二大城中。若受人信施。不杨枝渗漱香
    汤沐浴。游行世间。手触佛经。若犯四重。不知
    满足。与白衣共宿。登踏师座。卧佛形像阴凉
    之下。若钱田利殖。自手作食。自餐不与他
    人。若手不净。多有垢秽。捉男女根。爪甲有臭
    秽。便捉经卷者。若脚足不净。来行佛地僧地。
    乘车马等。游行佛寺门户。若着靴鞋。以上圊
    厕而不脱。踏佛僧地灵塔之影。若饮酒食肉。
    自言无罪报。若手捉弓箭。若师弟各嗔恚诤
    竞生怨想。若手?`众僧果等。自食不与他人。
    若引徒众游人间。自称净人。若不着袈裟入
    聚落。若起爱憎心。分卫饮食。若不净说法。若
    行欲身形常入堂寺。而礼佛像。如此罪人充
    满其中。具见受罪人处讫。还投王所。王言。君
    若不能受持大乘灭罪经典。必应受此等苦。
    更有无量地狱。此则一方小分。闻此说悲喜
    交集。觉悟而已。时众僧闻是语已。心意惊
    怖。如踏铁刀。各各悲喜。咸信大典。乃至见闻
    者。勤行不废。从是已后。讽诵如林。以为规
    模矣
      并州释昙义十一
    释昙义。并州人也。幼而出家。住十力寺。坚持
    禁戒。推诸世务。苦节头陀。常居五台山。愿依
    文殊大师策修胜业。每日诵法华两遍。读华
    严一帙。以此为恒。如此因修积有年稔。后与
    弟子昙训。游历诸台。因至南台。见一比丘尼
    诵经口放光。义既发愿。诵法华华严。精诚感
    通。自口放光。光中随音韵。化佛出现。临终之
    时。具说此事云。唯独自明了。余人所不见。此
    言有验矣
      齐州三总山释清慧十二
    释清慧。梓州慧义寺清灵之弟子。从师至齐
    州灵岩寺北三总山中。多年而住。师去后清
    慧亦发愿。为三恶道受苦众。讽诵法华经。其
    词云。一切众生流转父母。从冥入冥。互不知
    恩。愿诵经力。早得离苦。永证解脱。游诸佛
    国。即长安元年七月十五日。至于神龙元年
    正月。五年精诵。终不移志。未得感应。悲泣
    叹曰。大师清灵深心发愿。为三途受苦众生。
    受持金刚般若经。三七日中。速得感应。今吾
    五年。精诚无征。恨非其人。议一大事因缘。
    失上乘微验。面目流血。悲泣忏谢。神龙元
    年正月十五日隅中。忽然似梦。见一大城。纵
    广可五六里许。庄严奇丽。宝幢幡悬列。于中
    有金床玉冠。右执白拂者。而坐自谓王者。又
    两白银空座。慧将入城。时天童子相从。王见
    慧及童子。从座而下甚恭敬。请坐金座。慧升
    宝座。童子在银座。王在地胡跪白言。阿师为
    三途受苦众生。诵法华经。甚可佛意。但先师
    为三涂受苦众生。诵金刚经。放却少多轻者。
    今无其人。是故经历五年。受苦众生。既堕
    集不论轻重。为师放却之。将与童子共诣。见
    受苦处。即童子从座而起。引慧手渐进见城
    郭。无有一人。自问。何无人耶。答依师诵愿。
    悉生天上。中有一人受苦者见不。此谤阿师
    愿。优婆塞姚通是也。慧曰。谤者尚得不退。岂
    留不生天。即应声不见。便还王所陈其事。
    觉悟自说此因缘。诵经功德。自他俱救如斯
    而已
      建德郡王谷十三
    王谷建德郡人也。为黄龙国守。库吏器物耗
    散。罪当至。怨念耗非己藏。而罪无所逃。便
    至心讽诵观世音经得千遍。身上锁械悉断
    绝。人谓希有矣
      长安大寺比丘尼妙法十四
    比丘尼妙法。俗姓李氏京兆长人也。母闵
    氏。初梦一梵僧持三茎莲华。授而语之曰。与
    尔良种。宜善护持。因有身焉。遂诞生立字称
    莲华。年渐长大。不乐居家。情欣出俗。年十
    二。其姊教法华经。披文如有宿习。日诵八纸。
    未盈月余诵一部讫。人美其德。名曰妙法。遂
    于佛前。焚香立愿。讽诵八千遍。兼诵通无量
    义及普贤观。三茎之梦。将非其事乎。静夜讽
    诵。其声及百余里。远近所闻无大小声。凡入
    道已后。志节弥坚。临终之时告徒众言。普贤
    现我前。安慰我心。诸师友悉来迎。即往生净
    土。言已而卒。座生三茎白莲。如池生时。华
    七日不萎落。见者谓奇瑞耳
      唐洛州虞林通十五
    贞观三年。虞林通发心。欲诵法华。俗寰劳
    务。多不能称素意。遂因患致死。忽有六人冥
    官。前后围绕。至大城门。傍见有一僧自云。吾
    是药王也。汝诵经愿。不称其意顿致死。即可
    诵一偈。教其文曰。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
    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菩萨授偈。谓之曰。
    若诵此偈。能变地狱为莲华池。能转苦器。作
    佛界身。努力莫忘。林尽诵通。遂入城中见
    王。王问。此人有功德不。答无别修善。唯诵一
    偈。王曰。其偈如何。林诵之声所及处。受苦之
    人。皆得解脱。十八地狱。变作华池。王曰。止
    止不须复诵。早还人间。即经二日方苏。说此
    因缘。祥亲所见闻也
      左监门??尉凭翊李山龙十六
    李山龙。诵法华两卷。以为善业。以武德中暴
    亡。而心上不冷如掌许。家人未忍殡殓。至七
    日而苏。自说云。当死时被冥官收录。至一官
    遭厅。事甚宏壮。其庭亦广大。庭内有囚数千
    人。或枷锁或??械。皆向北面立满庭中。吏将
    山龙至厅下。见天官坐高床座。侍卫如王者。
    山龙问吏。此何官吏。曰是王也。山龙前至阶
    下。王问。汝生平时作何福业。山龙对曰。乡
    人每设斋讲。恒施物同之。王曰。汝身作何善
    业。山龙曰。诵法华经两卷。王曰。大善可升
    阶。既升厅上。东北间有一高座。如讲座者。
    王指座谓山龙曰。可升此座诵经。山龙奉命
    至侧。王即起立曰。请法师升座。山龙升座讫
    王乃向之而坐。山龙开经。曰妙法莲华经
    序品第一。王曰请法师下。山龙即止。下
    座复立阶下。顾庭内囚已尽。无一人在
    者。王谓山龙曰。君诵经之福。非唯自利。乃
    令庭内众囚。皆以闻经获免。岂不善哉。今放
    君还去。山龙拜辞。行数十步。王复呼还。谓
    吏曰。可将此人历观诸狱。吏即将山龙东行
    百余步。见一铁城甚广大。上屋覆其城。傍
    多有小窗。或大如小盆。或如盂碗。见诸人男
    女从地飞入窗中即不复出。山龙怪问吏曰。
    此是大地狱中。多有分隔。罪计各异。此诸人
    者。各随本业赴狱受罪耳。山龙闻之。悲惧称
    南无佛。吏求出至院门。见一大镬火猛汤沸
    傍有二人坐睡。山龙问之。二人曰。我罪报
    入此镬汤。蒙贤者称南无佛。狱中诸罪人。
    皆得一日休息疲睡耳。山龙又称南无佛。吏
    谓山龙曰。官府数移改。今王放君去。可白
    王请抄。若不尔恐他官不知。复追录君。山
    龙即更谒王请抄。王命纸书一行字。付吏
    曰。为取五道等署。吏受命。将山龙更历两曹。
    各有厅事。侍卫亦如此。王之遣吏皆取其官
    署名书一行讫付山龙。龙持出至门有三
    人。谓山龙曰。王放君去。可不多少乞遣我
    等。山龙未言。吏谓山龙曰。王放君不由彼
    然彼三人者。是前收录君使人。一是棒主。当
    以棒击君头者。一是绳主。当以赤绳缚君。
    一是袋主。当以袋歙君气者。见君得还故。须
    乞物耳。山龙惶惧谢三人曰。愚不识公。请至
    家备物。但不知于何处送之。三人曰。于水边
    若树下烧之。山龙许诺。吏送归家。见亲眷
    人正哭经营殡具。山龙入室尸傍即苏。后日
    剪纸作钱帛。并酒食自送。于水边烧之。忽见
    三人来谢曰。蒙君不失信重相赠遗。愧贺言
    毕不见。山龙弥信。诵一部为业。自向大总持
    寺主僧辩等说之耳(感通录下卷。并法苑第二十一云。右一验出冥报记也)
      龟兹国沙门达磨跋陀十七
    达磨跋陀。唐云法贤。龟兹国人也。天性聪明。
    具通三藏。粗识外国言词。谓小为极。自生贡
    高。陵辱摩诃衍众。时有巡礼沙门。名曰须梨
    耶。诵达法华六千偈。无脱法。对法贤论所诵
    幽致。贤识三藏单浅。归心大乘。从须梨耶。诵
    达法华。每日五遍为业。敬法夜叉。守护此人。
    又每夜草坊现异光。人谓失火谘法贤。答曰。
    四大天王。番番来护光明。临终之时。语徒众
    言。昔执小典为极。如执瓦石为金宝。今?
    法华得真金也。以三年讽诵面见普贤。入正
    位得不退记。汝等专讽持此经。期正位不过
    三生。即注遗书而卒。如入禅定。于遗身骨上
    起塔。夏雨盛降。雨不能湿塔。鸟类群飞。不近
    塔边。凡见闻者。礼拜供养如市而已(此出外国记)
      金城释僧智十八
    释僧智。戒行清洁。然诵法华。以为常业。智自
    本无齿。发愿讽诵。梦有胡僧。以杨枝指齿肉。
    觉口中齿生。或登古塔上诵经。身疲眠卧。从
    塔而堕。未到地上。空中有人。接取无损。智
    问谁人。答我是?成趁乓病H羧耸艹址ɑ??br> 者。我必守护。智后往西域。不知终处矣
      晋沙门释慧达十九
    释慧达。诵法华经为常业。以晋隆安二年。于
    北泷上。掘甘草。于时羌饿。捕人食之。达为羌
    所得。闭在构中。彼中有多人众。先羌择肥者
    食之。达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并诵普门品。羌
    食余人已尽。唯在达并一少儿。拟次食。明日
    达竟礼诵。羌来欲食。急见一虎从草聚出。吼
    哮驰逐。时诸羌散走。幸得大平。将其小儿。还
    于本处。诵经之力。感观音应揭焉
      长安城寡女扬氏二十
    女扬氏。少亡父母。中年丧其夫。孤寡而住。偏
    厌无常。兼厌女身。从师访道。授以提婆品。精
    诚勤诵。一年中谙诵。昼夜不疲。梦自坐莲华
    中诵经。觉白师。师曰。经曰。莲华化生其事
    也。弥励?@志。又梦自身顿为丈夫。百千眷属
    围绕。具白师。师言。经曰。具丈夫相。梦表当
    来相。汝所愿必定无疑。女信心贞洁发愿。愿
    我父母并亡夫诸亲友。依诵经功必脱苦。梦
    父母亡夫诸亲友来告女。吾等依汝恩得莲
    华座。以所梦复白师。师言。依汝诵力得净土
    迎。女欢喜言。我亦不乐欲乐。以今身善回向
    极乐。生十方佛前。文岂简西方。发愿昼夜诵
    经。临寿之时白师。我诸亲友并观音来迎。先
    生净土。待师语讫而卒。微细音乐。闻于外县。
    希有香薰。依寡妇咸。男女持提婆一品者多。
    是故长安旧本。多无此品。不勘书写。功大部
    品故也
      沙门释法道二十一
    释法道。诵观音品为常业。更厌喧杂。入山游
    行诵经。忽逢贼。且念贼遇释子不祥。挽弓箭
    射之。欲放箭坚着弓。不能放射。贼遂归命。投
    弓于地。又不能得如是神人等。舍而逃走。禅
    因脱难而已
      隋相州北道僧二十二
    相州北道有二人僧。失其名。朋友之道。其利
    断金并室而住。一人诵十地论。一人诵法华
    经。静夜止诵相告曰。吾等二人。若死者。当来
    报因果之有无也。数岁之后。诵十地僧先病
    卒。良久无报。朋友僧昼夜悲泣。恨迟来报。
    梦来报曰。吾以贡高胜负心。诵十地论。不思
    后生苦乐。以心?故。炎魔法王。配我置收?
    室。若任其罪。灭贡高胜他罪。方生净土。公
    追忆我诵经。大光明照?室身凉苦息。不久
    离苦。朋友之道。远沾后世。我庆幸公善知识。
    公何恨我哉。公三年后。当生净土。愿为我
    讽诵一百部。速生净土。来迎公神。梦觉澡浴
    尘秽。着新净衣。更诵一百部。又梦来报曰。依
    公恩泽往净土。经三年来迎。莫废诵业。寤向
    同行僧说之
      唐西京胜业寺二僧二十三
    释思约树果二人。少小出家。住京胜业寺。
    以垂拱三年。俱为内库直岁。忽于五月夜中。
    被冥官投。将见王。王问。汝等生时作何业
    行。约答曰。诵得法华经三四卷。王合掌敬
    之云。且放还。遣人将观受苦之处。行向西南
    到一大门。北院见一行长舍。以板为墙。东
    西相当作孔。如枷孔无异孔。孔之中皆有僧
    头常见。同寺僧大谅身犹见在。头出孔中即
    见约果。啼哭惊唤不可具之。其大谅尝捡
    ??。修葺殿中三大像。私用像物故被追摄。
    每孔边皆有狱卒。形状可畏。执刀刎之。血汗
    狼藉。狱卒安头唱活。还即头出孔中。如是不
    久。乃经三十度。次西行。又见杀生食肉受
    罪之处。无数众僧被割截。声叫难堪。被害
    所食众生。咸来索命。分?n食血。又见同寺寺
    主僧智感都维那阿六被缚极急。勘当食肉
    用僧物罪。约果忽被推。着深黑坑中。俄而苏
    活。遍体流汗。心魂无主。后不盈月日。谅即
    身死感暴亡。极受辛苦。阿六发心忏悔。不出
    房中。读一切经。昼夜??@。数见冥司使。二黄
    衣人。骑白马来取到阿六门内。一人云。大大
    发心。日夜不舍。读一切经故当可放。凡三四
    度来。于是阿六并亲见?セ诓灰选K斓梦匏?br> (又出自镜录)
      晋竺长舒二十四
    竺长舒者。其先西域人也。世有资货为富人。
    竺居。普元康中内徙洛阳。长舒奉法精至尤
    好。诵观世音经。其后邻比失火。长舒家悉草
    屋。又正下风。自计火已逼近政复出物所全
    无几。乃敕家人不得?⑽铩R辔薰嗑日摺Nㄖ?br> 心诵经有顷。火烧其邻屋。与长舒隔篱。而风
    忽自回。火亦际屋而止。于时咸以为灵。里中
    有轻险少年四五人。共毁笑之云。风偶自转。
    此复何神伺晴燥夕。当热其屋。能令不燃者
    可也。其后地甚旱燥。风起亦驶。少年辈密共
    束炬。掷其屋上。三掷三灭。乃大惊惧。各走还
    家。明晨相率诣长舒家。自说昨事。稽颡辞
    谢。长舒答曰。我了无神政诵念观世音。当是
    威灵所佑。诸君但当洗心信向耳。自是邻里
    乡党。咸敬异焉(法苑第二十三)

    法华经传记卷第六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