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史传部三 >
  • 法华传记卷第三

      讲解感应第七之二 讽诵胜利第八
      之一
     释灌顶一 释慧如二
     释僧隆三 释窥基四
     释玄朗五 释慧明六
     释智因七 释志实八
     释道昂九 释志远十
      唐国清寺释灌顶一
    释灌顶。字法云。俗姓吴氏常州义兴人也。祖
    世避地东瓯。因而不返。今为临海之章安焉。
    父夭早亡母亲鞠养。生甫三月。夜称佛法
    僧名。顶仍口学。音句清辩。同共惊异。因告
    摄静寺慧拯法师。闻而叹曰。此子非凡。即以
    非凡为字。及年七岁。还为拯公弟子。进具
    奉仪。开皇十一年。晋王作镇扬州。陪从智
    者。戾止邦沟。居禅众寺。为法上将。日讨幽
    求。俄随智者。东旋止于台岳。晚出称心精舍。
    开讲法华经。雨华其状如莲。如雪而降。香气
    殊异。跨朗龙基。又超于云印刘。智者高足
    资。具记师所说玄文止观等。凡厥山家教迹。
    流化世间。天竺请译。东夏获利。皆是灌顶法
    师之力也(出续高僧。及别传讲法记等)
      唐京城真寂寺释慧如二
    释慧如者。住真寂寺。精勤苦行。坐禅入定以
    为务。隋大业中。坐禅之隙。修行妙法。讲肆既
    散。定遂七日不动。众惊异之。过七日已。慧
    如开目涕泣。夫流如雨。众人惊怪问所由。如
    答曰。火烧脚苦痛不可堪任。即令见疮。脚烧
    烟通穴。众复问禅师。何得斯疮。如曰。有一
    冥官。来投封书。自称阎魔王使者。即披书
    状云。师戒珠清高。舍信禅师三阶邪说。依归
    法华。开讲演说。渡苦海舟楫。愿垂哀愍。即被
    阎罗王请。七日讲法华。无数罪人。种佛道因
    缘。王欢喜。以黄绢三十疋。奉施于吾。讲散王
    问。欲见先亡知识不。答欲见二人。王即遣唤
    一人。唯见龟来舐我足下。目中泪出而去。一
    人云。罪重不可唤。令就见之。使者引吾至狱
    门。门闭甚固。使唤守者。有人应师。忽避道莫
    当门立。吾始避而门开。大火从门流出。如锻
    铁迸火。即着吾脚。如拂之举目视门。已闭
    竟。不得相见而去。吾还王所。具语始末。王
    曰。地狱如斯。非法华力。不可救济。若欲救
    之。将须讲读妙法。如此之事。吾今见闻觉悟
    而已。众闻者悲喜(出冥志记。然冥报记中。虽明此缘。不云讲法华。当知着记所闻
    不同)
      释僧隆法师三
    释隆法师者。不知何许人。以贞观年中。从
    北道而出北印度。欲劝化。更于中天。诵得
    梵本法华。到健陀罗国自开讲。四方云而驰
    集。万郡星而朝望。后遇疾而死。经三日苏起
    曰。吾见炎魔天子问。道人有何功德。答吾诵
    得法华。自开讲肆。劝化众生。王曰。读诵是真
    实。讲说浮虚。随情分别。岂胜功德。答读诵专
    自讲说慧施。利物是菩萨怀。岂浮虚无功德。
    王欢喜从座而下。长跪言。善哉善哉。汝升座
    将讲说其义。隆即升高。唱题开义。厅中罪
    人。隆声所及离苦得乐。枷锁自解。或生人
    天。王言。止止。汝命未尽。还到本身。即随归
    路。得苏当知。妙法人天要行。菩提直道。专心
    行专。莫懈怠。闻者流泪。生?@重心益多。凡
    见闻者。舍小归大。北方僧来传说如此焉(出求
    法新录。又唐僧传虽载隆缘。其事不委。今依广文而已)
      唐大慈恩寺释窥基四
    释大乘基者。遍学三藏上足资。三千门徒。七
    十人达者。四人上首。于中皆最。其母梦。金人
    手捧如意。愿宿尔胎。语已入口即有身。初生
    之时。紫云如盖覆上。九岁出家。十七交缁
    林。别奉三藏法师玄奘明诏。为门侍译经论。
    多以基为笔受。因疏经论一百本。玉华新
    文盛弘东夏。法相大乘。再照沙界。??韪基之
    力也。若?夜牙齿放光。疏出经论。谈游之
    隆徒次博陵。道俗课虚命讲法华典。乃自纂
    新文。夕制朝谈。奇瑞时时乃现。有人梦。严净
    佛国。满中诸佛即来语法师。是制宝塔品疏
    时也讲终疏毕。着一偈云
     已采众经要行理  略赞一乘真法义
     行言契实施群生  愿共速成无上果
    或贤士梦。基公以此偈赞一乘。既及千佛灭
    度。以愿上生都率天。奉事慈氏矣(新录)
      唐左溪释玄朗五
    释玄朗者。字慧明俗姓傅氏。北地人也。闻天
    台智者止观。一其佛法。源发龙树。中承衡
    思。寻讨法流。居清泰寺。法门之眉寿凉池之
    目足。业讲佛乘。每于讲肆之次。披文句默然
    叹曰。观其义趣玄契佛。寻其文势有不次
    第。圣意难测。但仰信耳。因诸听众频劝请曰。
    上根易悟。中下失旨。更垂次比。弘益巨多。
    朗再三筹量。专念大师。求加可否。梦神僧指
    惊。?辩无碍乐说如流。显匆记说。不悉起
    尽。汝于空王佛所。同听斯典。今日灵山同为
    听众。宿殖所资。助玄风之扇。更加添削。顺徒
    众情。三根俱益。弘润巨多。因梦所感。方始
    条伦随情便宜。朗公讲法华。感应如斯矣(新录)
      唐释慧明六
    释慧明。不知何许人。亦失俗姓。风范甚闲
    聪慧多闻。颖悟佛乘。以为归趣讲法华。天
    机独断。相沿说释。一时入深山。坐石室讲
    经。数群猕猴未到听法。异鸟象虎卧石室前。
    闻法?n果经三月。后夜石室上有光明。渐近
    窟前。是则天人。自称。吾是猕猴群中老蔽。
    而盲者是也。依闻公讲。命终生忉利天。吾本
    身死。在室东南七十余步外。天上受乐无间
    绝。思师恩故听讲。故降临此砌。愿乐闻故
    闻讲说妙法。明曰。将如何讲说。天曰。吾匆匆
    欲还天上。师以一部典。分八而讲。明曰。所持
    七卷。将分七座。何必八讲。天曰。法华是八
    年说。若八年讲实久。乐开八座。拟八岁说。略
    可佛旨。明伏膺裁七卷经成八轴。为天开讲
    八座。既讫欢喜。以八枚真珠。奉施慧明而说
    偈言
     释迦如来避世远  流传妙法值遇难
     虽值解义亦为难  虽解讲宣最为难
     若闻是法一句偈  乃至须臾闻不谤
     三世业障皆消灭  自然成佛道无疑
    吾今闻听讲。舍畜身生在欲界第二天。威光
    胜于旧生天。胜利难思不可说。说此偈已。还
    上本天。明具记事收石室。不知去处。石室及
    书记今见在焉(新录)
      唐释智因七
    释智因。本姓贾氏。雁门楼烦人。远公五代苗
    族也。家世婴祸早夭覆[病-丙+阴]。为外祖所养。至年
    十岁出家。神性聪慧天机颖悟。从访道餐
    受法华。精通奥义。讲经一百五十遍。乌鸽入
    肆听讲。猪鹿在边而不去。初都讲一部。梦胡
    僧语。汝讲解善。将讲卷别。因乃卷别。又梦。
    卷别甚佳。今将品别。因乃品别。又梦。品别甚
    可。须着义疏。因乃着疏。即发誓言。我讲义
    疏。若不乖佛旨。烧疏以为验。聚薪置疏加火。
    细雨而降。火灭疏不损。见闻叹异。驰望讲肆
    者如市矣(新录)
      唐释志实八
    释志实。姓卫常山扶柳人。道安玄族也。年七
    岁读书。再览能诵不至三。游历名山谘道。十
    七出家。学业清高。厌世无常。避众潜于山泽
    取草。为如意讲法华经。天雨细华。惊谓魔变。
    止讲还入众。梦感敬法夜叉云。汝莫懈废。
    此是天降华。于功德中最胜者。无过令人听
    法。佛赞五十随喜。岂于道懈怠。实励志讲经
    一百遍。时邻县有隐士。名林达眠卧。忽尔赤
    帽官兵驱林。林逃遁入实讲堂。官驰骑到堂
    门外。下马呼林云。汝既入讲肆即放之。林觉
    起悲喜交集。故诣实师所。具说因缘。众人
    伏膺焉(新录)
      相州释道昂九(寒陵山寺)
    僧道昂。于相州讲法华经。见众音乐从空中
    来告。此兜率天故下相迎。昂曰。天道生死根
    本。由来不愿。所念西方耳。言讫见西方。妓乐
    旋转来迎。信至不得久驱。言异香炉堕手。
    于高座上端然奄
      江南释志远十
    释志远。俗姓宋氏江南人也。早丧其父。孤养
    于母。承顺颜色。朝夕无违。天性聪利。颖悟
    法华。生年十八。启母出家。从师受业。事师之
    礼服劳无替。业讲法华经。演天台圆顿。发愿
    云。我所解不违佛意。将天地感动。应时雨
    华。动地如雷如震。勤行精进二十有年。教
    教不废讲肆。临终之时。谓弟子曰。二十五圣
    众来迎。往生净土
      讽诵胜利第八之一
     释慧思一 释大善二
     释智越三 释智通四
     释智??五 释智?六
     释法喜七 释慧诚八
     释慧勇九 释慧稠十
     释缘光十一 释善义十二
     释弘景十三
      陈南岳衡山释慧思一
    释慧思。姓俗李氏。项城武津人也。儿时因梦。
    梵僧劝令入佛道。又梦。数僧训以斋戒日惟
    一食。不受别供。时见朋类。诵法华经。情深
    乐重。先未曾诵。日从他借经。于空冢中。独自
    看之。无人教授。日夜悲泣。冢是非人所居。恐
    畏非一。移托古城。凿穴居止。昼则乞食。夜不
    眠寝。向经流泪。顶礼不休。其年夏多雨。雨
    穴湿蒸。举身浮肿。行止不能。而匆心对经。
    心力弥壮。忽觉消灭平服如故。梦普贤乘六
    牙白象。来摩顶而去。法华一部。曾未识文。自
    然解了。所摩之处。自然隐起如肉髻。凡十年
    之中。诵法华声不辍。复悟法华三昧大乘法门。
    境界明了位至六根净(出传中)
      陈国师南岳大善二
    释大善者。思禅师门人。住南岳般若寺。业诵
    法华经。三日方终一部。兼修普贤忏。七日雨
    天华。更入慈悲三昧。使围鹿超出矣
      隋天台山国清寺释智越三
    释智越。姓郑氏南阳人也。少怀离尘之志。父
    为求婚。方便祈止。长则勇干清美。于时乐阳
    殿下统御荆州。征任甚高。非其所欲。惟以情
    愿出家。王感彼诚素。因遂夙心。剪落已后。随
    方问道。仍到金陵。便值智者。北面请业。授
    以禅法。便深达五门。穷通六妙。戒行清白。律
    仪淳粹。又请法华万有余遍。瓶水自盈经之
    力也。学徒虽众。其最居称首。有临海露山
    精舍。胡僧所造。巨有灵异。智者每临。命越
    令影响之。晦迹已后。台岭山众一焉。是嘱
    二十年间。询询善诱。无违遗寄。便为二众依
    止。四部归崇。姿容环伟。德感物情。颇存汲
    引。每于师忌。敕设千僧官斋。越以衣钵之
    余。以充大施。隋文皇帝献后崩日。设斋咒愿。
    每获百段。曾不固留。括州刺史郑系伯。临
    海镇将杨神贵。师友义重。待遇不轻。大业
    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寝疾。经旬右胁而
    卧。卒于国清旧房。春秋七十有四。临终之
    时。山崩地动。境内道俗。咸所见闻。智者门徒
    极多。故叙其三数耳(续高僧传第十七)
     私谓。是师传末。旧本多误。载别人传。故今
     削之。附傍本传。以示后人
     统纪第九卷云。法彦清河张氏。陈大建七
     年。侍智者于天台。授禅那之旨。寂坐林
     间。不居房舍。常入定七日方起。智者证之
     曰。如汝所说。是背舍观中第二观相。山神
     数娆试之。恬不为动。专修禅法。三十余年
     常坐不卧。隋大业七年二月晦。于国清趺
     坐而化
      隋河东栖岩道场释智通四
    释智通。姓程氏河东猗氏人也。生知信悫乐
    崇道慧。将习书计。遂欲出家。父母异而许
    之。十岁已从剃落修持戒行。歌咏法言。诵通
    法华。昼夜不辍。诵诸经中赞佛要偈三千余
    章。五十许年。初无告倦。以大业七年十月二
    十四日。以疾而卒于山寺。春秋六十有四。初
    未终前数日不??。维那鸣钟而杵自折。议者
    以为。不越振矣。通闻之。命侍者称弥陀佛法
    华名。回心摄念。愿生彼西方上。至晚乃开
    目。正视良久。不?状有所睹。旁侍加香。寂然
    立敬炊顷方止。乃弹指云。不可思议也。有
    问其故云。见宝幢华盖塔庙庄严。初夜又
    回首?云。始见明珠。今何所在。又云。有何缘
    务。大然灯烛。遂奄灯令?。须臾复云。火明何
    为转盛。盖日室今?昧。乃合掌达旦曰。吾
    生净土矣。因而气静山地动摇。门窗振裂
    群雉惊?。非恒所闻。寺僧道慧。未晓假寐。
    至是惊觉出倚廊下曰。禅师若终必生净土。
    何以知然。向于眠中。见西岭上。并是楼阁殿
    堂。乘空而去。言毕方智通已终逝。又盖母王
    氏。久怀笃信。读诵众经。礼忏发心。以往生为
    务。贞观十一年二月。临将舍命。弥加勤至。
    目见床前。有赤莲华。大如五斛瓮许。又
    见青莲华满宅。阿弥陀佛观音势至。一时俱
    到。盖与侄[萨-产+辛]大兴共亲闻所述。而兴见有
    佛。色形甚大。并菩萨久而自隐。斯并近事。故
    传实录(续高僧传第十八)
      唐台州国清寺释智??五
    释智??。俗姓陈氏颖川人。先世因官流寓家
    于闽越。??童稚不群。幼怀物外。见老病死。达
    世浮危。自省昏沈。愍诸沦溺。深加厌离。如
    为怨逐。誓出尘劳。访寻胜境。伏闻智者抗志
    台山。安禅佛陇。警训迷途。为世津导。丹诚驰
    仰。远泛沧波。年登二十。始获从愿。一得奉
    值。即定师资。律仪具足。禀受禅决。加修寂
    定。诵法华如救头燃。心马稍调散动辞虑。受
    命遗旨。常居佛垄修禅道场。乐三昧者。咸共
    归仰。宴坐之暇时。复指?执丛熨だ兜钐梅?br> 舍。悉皆严整。惟经台未?k。始欲就工。有香
    炉峰。山岩峻?M。林木秀异。然彼神只。巨有灵
    验。自古已来。无敢视其峰崖。况有登践而
    采伐者。时众议曰。今既营经台。供养法宝。惟
    尚精华。岂可卒尔而已。其香?峰柽柏木中
    精胜。可共取之以充供养。论评既讫。往谘于
    ??。具陈上事。良久答云。山神护惜。不可造
    次。无敢重言。各还所在。尔夜梦。人送疏云。
    香?峰柽柏树。尽皆舍给经台。既感冥示。即
    便?致浴S?媸尘摺7植咳斯ぁH肷讲煞ァJ?br> 者谘曰。昨日不许。今那取之。答曰。昨由他
    今由我。但取无苦。必不相误。从旨往取无留
    难。先师智者陈曰。劝化百姓。从天台渚。次
    讫于海际。所有江溪。并舍放生之池。永断采
    捕。隋世亦尔。事并经敕。隋国既亡。后生百
    姓。为恶者多。竞立梁沪。满于江溪。夭伤水
    族。告诉无所。乃共顶礼禅师。往先师龛房。烧
    香咒愿。当有渔人。见僧在沪上立。意谓。堕水
    将船往救。仅到便无。因尔梁沪皆不得鱼。互
    相报示。改恶从善。仍停采捕。时有弟子道
    [一/旦]。在房诵法华经自往唤云。今晚当有僧来。
    言竟仍向门下。即见一僧。纯着纳衣执锡持
    钵。形神爽俊。有异常人。从外而来。相去二
    十余步。才入路东隐而不现。俄顷之间。即闻
    东山有铜锺声。大振山谷。便云。噫唤吾也。
    未终数日语弟子云。吾命无几。可作香汤。洗
    浴适竟。山中鸟兽异色殊形。常所不见者。
    并皆来集房侧。履地腾空。悲鸣唤呼。经日方
    散。十二月十七日夜。跏趺端坐。仍执如意说
    法。辞理深邃。既竟告弟子曰。将汝等造次相
    值。今当永别。会遇靡期。言已寂然无声良久。
    诸弟子哭泣。便更开眼诫曰。人生有死。物始
    必终。世相如是。宁足可悲。今去勿尔闹乱
    于吾也。又云。吾习禅诵经已来。至于今日四
    十九年。背不着床。吾不负信施。不负香火。汝
    等欲得将吾相见。可自?ゲ咝械馈AΣ桓喝恕?br> 弟子因即谘启。未审和上当生何所。答云。如
    吾见梦。报左兜率。宫殿青色。居天西北。见智
    者大师。左右有诸天人。皆坐宝座。唯一座独
    空。吾问所以。答云。灌顶却后六年。当来升此
    说法。十八日朝。语诸弟子。汝等并早须斋。吾
    命须臾。尔曰。村人登山参疾。食竟辞还。又
    曰。既苦远来。更停少时。待贫道前去。其人
    不解。苦辞不住。当尔之时。皎日丽天全无云
    翳。谓参人曰。既已不住可疾去。雨寻落。去
    者小时骤雨如泻。春秋七十有二。以贞观元
    年十二月十八日午时。结跏安坐。端直俨然
    气息。绵微如入禅定。因而不返。时虚空中。有
    ?管声。合众皆闻。良久乃息。经停数日。方
    入石龛。颜色敷悦手足柔软。不异生平。所定
    龛坟。在先师智者龛前二百余步
      唐天台山国清寺释智?六
    释智?。俗姓张氏清河人。晋室播迁。寓居临
    海。祖元秀梁仓部侍郎。任临海内史。父文
    怀陈中兵将军?。受法华经之岁。言无虚发。
    行不惭人。亲里乡邻。深加敬爱。年登十七。二
    亲俱逝。惨服才释。便染病疾。频经岁月。医
    药无效。仍于静夜。策杖曳疾。出到中庭。向月
    而卧。至心专念月光菩萨。惟愿大悲济我沈。
    ?。如是系念。遂经旬朔。于中夜间。梦见一
    人。形色非常。从东方来谓?曰。我今故来。为
    汝治病。即以口就?身。次第吸[口*数]。三夜如
    此。因尔稍痊深知三宝是我依救。遂求离俗。
    便投安静寺慧凭法师。以为弟子。逖闻智者
    轨行超群。为世良导。即泛舸丰流。直指台
    岫。伏膺受道。乃遣行法华忏悔并诵经第二
    七日初夜忏讫。还就禅床。始欲宴坐。乃见
    九头龙从地涌出。上升虚空。明旦谘白曰。
    云此是表九道众生闻法华经。将来之世破
    无明地。入法性空耳。又陈至德四年。永阳
    王伯智作牧仙都迎屈智者。来于镇所。?
    随师受请。同赴会稽山。九旬坐讫。仍即辞王。
    住宝林山寺。行法华三昧。初日初夜。如有人
    来。摇动户扉。?即问之。汝是何人。夜来摇
    户。即长声答云。我来看灯耳。频经数过问
    答如前。其寺内先有大德慧成禅师。夜具闻
    之。谓弟子曰。彼堂内从来有大恶鬼。今闻此
    声。必是鬼来取人也。天将欲晓。成师扣户而
    唤?。未暇得应。便?堂唱云。苦哉苦哉。其人
    子矣。?即开户问意。答云。汝犹在耶。吾谓
    昨夜鬼已害汝。故此嗟耳。成师以事谘王。王
    遣数十人。执杖防护。?谓防人曰。命由业
    也。岂是防护之所加乎。愿诸仁者。将领还城
    启王云尔。防人去后第二日夜。鬼入堂内。捶
    壁打柱。周遍东西。堂内六灯。?即灭五留
    一。行道坐禅诵经。坦然无惧。于三七日中。事
    恒如此。行法将讫。见一青衣童子。称赞善哉。
    言已不现。虽值此二缘。心无忧喜。?又因事
    出往会稽。路由剡县孝行村乞食。主人误煮
    毒椹设。?食竟进趣前途。主人于后?n此余
    残。并皆吐痢。若死等苦。邻人见之。即持药
    追?十里。方及见?快行无恙。问曰。何故见
    寻具陈上事。便笑答曰。贫道无他。可弃药
    反纵。不须见逐验之。道力所薰。毒不能伤也。
    又?还山。为智者设一千僧斋。度四十九人
    出家。施寺物二千段米三千石并香酥等。又
    为寺造四周土墙。又为智者设一千僧斋。度
    一百人出家。施寺物一千段?刚??司钜?br> 匹。七年又往涿郡。参劳谢远来。施寺物五百
    段。遣五十人执杖防援还山。凡经八回。参
    见天子。并蒙喜悦。供给丰厚。以贞观十二年
    卒于寺。春秋八十三矣
      唐雍州津梁寺释法喜七
    释法喜。俗姓李襄阳人也。七岁出家。颢禅师
    为其保傅。颢道素温赡有闻。同侣后住禅定。
    将终前夕所居房壁。自然外崩。颢曰。依报
    已乖。吾将即世。于是端坐闭目。如有所缘。奄
    然而卒。初不觉也。自喜恭格。奉侍积经载
    纪。而颢专修定业。略于言诲。便以观量知
    人。审喜机度。事逾先习。不肃而成。钻仰景行。
    惟德是辅。荆州青溪山寺四十余僧。喜为沙
    弥亲所供奉。昼则炊煮薪蒸。夜便诵习经典。
    山居无炬。燃柴取明。每夕自课。诵通一纸。
    如是累时。所缘通利。虽学诸经部类。而偏以
    法华为宗。常假食息中间兼诵一卷。余则专
    以禅业系念在前。才有?感摹1阌治鹿省H适?br> 年内。文帝敕召。追入京师。住禅定寺。供礼
    隆异俭行为先。接抚同伦谦虚成德。爰有佛
    牙舍利。帝里所珍敬。檠以宝台。处之上
    室瑰宝溢目。非德不弘。大众以喜行解潜
    通幽微屡降。便以道场。相委任其监护。喜
    遂纲维供养。日夕承仰。又以颢师去世。意欲
    冥被灵爽。愿诵千遍法华。因即不处旧房。但
    用巡?寺塔。行坐二仪。誓穷本愿。数满八百。
    情厉晨霄。系心不散。觉转休健。同寺僧者。
    见白牛驾以宝车入喜房内。追而观之了无
    踪绪。方知幽通之感。有遂教门而早[苟*苟]。自守
    营卫在初。诸有疾苦。无论客旧。皆周给赡
    问。亲为将疗。至于屎尿脓吐。皆就而味之。然
    则患疾之苦。世所同轻。而喜都无污贱。情倍
    欣怿。以为常业也(已上三缘续高僧传第十九)
      陈宣帝师江陵慧诚八
    释慧诚。思禅师门人。修法华禅诵经。得一切
    众生语言三昧。持立江中。履水如地矣
      唐南云峰慧勇九
    释慧勇。师事大善禅师。一生栖息山林。六十
    余载。诵持法华经。入火光三昧
      隋国师南岳慧稠十
    释慧稠。是?禅师门人。诵华严经六十卷。诵
    法华经万遍感山神为添香散华矣
      隋新罗缘光十一
    释缘光。是智者门人。诵法华经为业。感天帝
    下迎龙宫请讲。灭后舌色如红莲华而已
      唐终南山悟真寺善义十二
    释善禅师者。慧超门人。诵法华经万遍。余瓶
    水常满睹金台闻天乐。合掌立而终矣
      唐富阳玉泉寺弘景十三
    释弘景。是道素门人。诵法华经。普贤乘象而
    来授句逗。天童潜来侍。具如本传说

    法华经传记卷第三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