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史传部三 >
  • 法华传记卷第二

      诸师序集第六 讲解感应第七之一
     观师序一 ?笔?笮蚨?br>  远师序三 翻经后记四
     添品序五 无量义经序六
     正法华记七
      法华宗要序一    释慧观作
    夫本际冥湛。则神根凝一。涉动离淳。则精
    ?异陈。于是心辔竞策。尘想诤驰。翳有浅深。
    则昏明殊镜。是以从初得佛。暨于此经。始应
    物开津故。三乘别流非真。则终期有会。会
    必同源故。其乘唯一。唯一无上故。谓之妙
    法。颂曰。是乘微妙清净第一。于诸世间。最无
    有上。夫妙不可明。必拟之有像。像之美者。莲
    华为上。莲华之秀。分陀利为最。妙方法而为
    言。故喻之分陀利。其为经也明。发朦不可以
    语极释权应之所由。御终不可以秘深。则开
    实以显宗致。权应既彰。则局心自发。宗致
    既显。则真悟自生。故能令万流合注。三乘
    同往。同往之三会而为一。乘之始也。觉慧
    成满。乘之盛也。灭景澄神。乘之终也。虽以
    万法为乘。然统之有主。举其宗要。则慧收其
    名。故经以真慧为体。妙一为称。是以释迦玄
    音始发。赞佛智甚深。多宝称善。叹平等大慧。
    颂曰。为说佛慧故。诸佛出世间。唯此一事
    实。余二则非真。然则佛慧乃一之正实。乘之
    体成。妙之至足。华之开秀者也。虽寄华宣
    微。而道玄像表。称之曰妙。而体绝精?。颂
    曰。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二乘所以息虑。
    补处所以绝尘。唯佛与佛。乃能究焉。故恒
    沙如来。感希声以云萃。已逝之圣。振余灵而
    现证。信佛法之奥区。穷神之妙境。其此经之
    谓乎。观少习归一之言。长味会通之要。然缅
    思愈勤。而幽旨弥潜。未尝不面灵鹫。以遐
    想临。辞句而增怀。谅由枝说差其本谬文乖
    其正也。有外国法师鸠摩罗什。超爽俊迈。奇
    悟天拔。量与海深。辩流玉散。继释踪以嗣轨。
    秉神火以霜烛。纽颓纲于将绝。极漂溺于已
    沦。?d此慧灯。来光斯境。秦弘始八年夏。于长
    安大寺。集四方义学沙门三千余人。更出斯
    经。与众详究。什自手执胡经。口译秦语曲
    从方言而趣不乖本。即文之益亦已过半。虽
    复霄云披翳阳景俱晖。未足喻也。什犹谓。语
    现而理沈事近而旨远。又释言表之隐。以应
    探赜之求。虽冥扉未开。固已得其门矣。夫上
    善等润。灵液尚均。是以仰感嘱累。俯慨未闻。
    故采述旨要。流布未闻。庶法轮遐轸。往所未
    往。十方同悟。究畅一乘。故序之云尔(出三藏记第八)
      法华经后序    僧?狈ㄊψ?br> 法华经者。诸佛之秘藏。众经之实体也。以华
    为名者。照其本也。称分陀利者。美其盛也。所
    兴既玄。其旨甚婉。自非达识传之。罕有得其
    门者。夫百卉药木之英。万物宝之本也。八
    万四千法藏者。道果之源也。故以喻焉。诸华
    之中。莲华最胜华。而未敷名屈摩罗。敷而将
    落。名迦摩罗。处中盛时。名分陀利。未敷喻
    二道。将落譬泥洹。荣曜独足。以喻斯典。至如
    般若诸经。深无不极故。道者以之而归。大无
    不该故。乘者以之而济。然其大略。皆以适化。
    为本应务之门。不得不以善权为用。权之为
    化。悟物虽弘。于实体不足。皆属法华。固其
    宜矣。寻其幽旨。恢廊宏邃。所该甚远。岂徒
    说实归本。毕定殊涂而已耶。乃实大明觉理。
    囊括古今云。佛寿无量。永劫未足以明其久
    也。分身无数。万形不足以异其体也。然则寿
    量定其非数。分身明其无实。普贤显其无成。
    多宝照其不灭。夫迈玄古以期今。则万世同
    一日。即百化以悟玄。则千涂无异辙。夫如是
    者。则生生未足以期在。永寂亦未可言其灭
    矣。寻幽宗以绝往。则丧功于本无。控心辔
    于三昧。则忘期于二地。经流兹土。虽复垂及
    百年。译者昧其虚津。灵关莫之或启。谈者乖
    其准??。幽踪罕得而履。徒复搜研皓首。并
    未有窥其门者。秦司徒??尉左军安城侯姚
    嵩。拟韵玄门。宅心世表。注诚斯典。信诣弥
    至。每思寻其文。深识译者之失。既遇鸠摩罗
    法师。为之传写。捐其大归真。若披重霄而高
    蹈。登昆仑而俯眄矣。于时听受领悟之僧
    八百余人。皆是诸方英秀。一时之杰也。是
    岁弘始八年岁次鹑火(同前)
      法华经序三    释慧远述
     余尝见藏经。隋法经撰众经目录第六云。
     妙法莲华经序一卷释慧远。出三藏记第十
     二卷云。妙法莲华经序释慧远(云云)曾不载
     序文。盖祥公依之乎
      法华翻经后记四    释僧肇记
    弘始八年夏。天竺沙门三藏法师耆婆鸠摩
    罗什。秦言童寿。于长安大寺草堂之中。与生
    肇融?钡劝税儆嗳恕K姆揭逖в⑿愣?в?br> 人。俱再译斯经。与众详究。什自执梵本口译
    秦语。姚兴自执旧经。以相雠??定新文。文义
    俱通。妙理再中矣。兴谘什曰。君观所译二十
    八品。文义美明宗体自彰。乍观护经。以序品
    称为光瑞品。药草喻品末益其半品。化城喻
    品题往古品。富楼那及法师初。增数纸文。阙
    略普门偈。嘱累还结其终。未测旨归。其事如
    何。什曰。善哉明主续法灯长炎。晓暗夜迷景。
    自非发疑。谁明深旨。勘旧梵文。宛若斯。予昔
    在天竺国。时遍游五竺。寻讨大乘。从大师须
    利耶苏摩。餐禀理味。?@?ジ吨鲨蟊狙浴7鹑?br> 西入。遗耀将及东北。兹典有缘于东北。汝慎
    传弘。昔婆薮??豆论师。制作优婆提舍。是其
    正本。莫取舍其句偈。莫取舍其真文。予匆匆
    忝餐受之。负笈来到。今所传。良有所以。诠定
    宗旨。不同异途。吕恐圣旨。待冥可否。梦感遍
    吉称可。深会佛旨。具为释义。兴主开朦。义学
    伏膺。舍旧本?新文。覆勘再授。今讲肆次略
    记由来。冀通方之后贤。不咎其差违。流行之
    处。必有感应矣
      添品法华序五
    妙法莲华经者。破二明一之指归也。降神五
    浊。弘道三乘。权智不思。大悲难极。先设化城
    之迹。后示系珠之本。车虽有异。两实无差。
    记以正觉之名。许以真子之位。同入法性。归
    之于此。昔炖煌沙门竺法护。于晋武之世。译
    正法华。后秦姚兴。更请罗什。译妙法莲华。考
    验二译。定非一本。护似多罗之叶。什似龟兹
    之文。余捡经藏。备见二本。多罗则与正法符
    会。龟兹则共妙法允同。护叶尚有所遗。什文
    宁无其漏。而护所阙者。普门品偈也。什所阙
    者。药草喻品之半。富楼那及法师等二品之
    初。提婆达多品。普门品偈也。什又移嘱累。在
    药王之前。二本陀罗尼。并置普门之后。其间
    异同。言不能极。窃见提婆达多及普门品偈。
    先贤续出。补阙流行。余景仰遗风。宪章成范。
    大隋仁寿元年辛酉之岁。因普曜寺沙门上行
    所请。遂共三藏崛多笈多二法师。于大兴善
    寺。重勘天竺多罗叶本。富楼那及法师等二
    品之初。勘本犹阙药草喻品。更益其半。提婆
    达多通入宝塔品。陀罗尼次神力之后。嘱累
    还结其终。字句差殊。颇亦改正。傥有披寻幸
    勿疑惑。虽千万亿偈妙义难尽。而二十七品
    本文。且具所愿四辩梵词。遍神州之域。一
    乘秘教。悟象运之机。聊记翻译。序之云尔
      无量义经序    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一法。广生众教含
    义不赀。故曰无量。夫三界群生。随义而转。一
    极正觉。任机而通。流转起灭者。必在苦而
    希乐。此叩圣之感也。顺道示现者。亦施悲
    而用慈。即救世之应也。根异教殊。其阶成七。
    先为彼利等说五戒。所谓人天善根一也。次
    为拘邻等转四谛。所谓授声闻乘二也。次为
    中根演十二因缘。所谓授缘觉乘三也。次为
    上根举六波罗蜜。所谓授以大乘四也。众教
    宜融。群疑须导。次说无量义经。既称得道
    差品。复云未显真实。使发求实之冥机。用
    开一极之由绪五也。故法华接唱显一除三。
    顺彼求实之心。去此施权之名六也。虽权开
    而实现。犹掩常住之正义。在双树而临崖。乃
    畅我净之玄音七也。过此以往法门虽多。撮
    其大归数尽于此。亦由众声不出五音之表。
    百氏并在六家之内。其无量义经。虽法华首
    载其目。而中夏未睹其说。每临讲肆。未尝
    不废。谈而叹想。见斯文忽有武当山比丘慧
    表。生自着胄。伪帝姚略从子国破之日。为晋
    军何澹之所得。数岁聪黠。澹之字曰螟蛉。
    养为假子。俄放出家。便勤若求道。南北游寻。
    不择夷险。以齐建元三年。复访奇搜秘。远至
    岭南。于广州朝亭寺。遇中天竺沙门昙摩伽
    陀耶舍。手能[(上/矢)*(入/米)]书。口解齐言。欲传此经。未知
    所授。表便?@?ブ虑搿P男尉阒裂屠??贰=?br> 得一本。仍还峤北?。入武当以今永明三年
    九月十八日。顶戴出山。见投弘通。奉觌真
    文。欣敬兼诚。咏歌不足手舞。莫宣辄虔访
    宿。解抽刷庸思。谨立序。注云。自极教应世。与
    俗而差。神道救物。称感成异。玄圃以东号曰
    太一。?宾以西字为正觉。东国明殃庆于百
    年。西域辨休咎于三世。希无之与修空其揆
    一也。有欲于无者。既无得无之分。施心于空
    者。岂有入空之照。而讲求释教者。或谓会理
    可渐。或谓入空必顿。请试言之以筌幽寄。立
    渐者以万事之成。莫不有渐。坚冰基于履霜。
    九成作于累土。学人之入空也。虽未圆符。譬
    如斩木去寸无寸。去尺无尺。三空稍登。宁非
    渐耶。立顿者以希善之功。莫过观于法性。法
    性从缘非有非无。忘虑于非有非无。理照斯
    一者。乃曰解空。存心于非有非无。境智犹二
    者。未免于有。有中伏结非无。日损之验。空上
    论心。未有入理之效。而言。纳罗汉于一听。判
    无生于终朝。是接诱之言。非称实之说。妙得
    非渐。理固必然。既二谈分路。两意争途。一
    去一取。莫之或正。寻得旨之匠。起自支安支
    公之论无生。以七住为道慧。阴是十住。则群
    方与能在迹。斯异语照则一。安公之辩异。
    观三乘者始篑之日。称定慧者终成之实。
    录此谓始。求可随根。而三入解。则其慧不
    二。譬喻亦去。大难既夷。乃无有三。险路既
    息。其化即亡。此则名一为三。非有三悟明
    矣。生公云。道品可以泥洹。非罗汉之名。六
    度可以至佛。非树王之谓。斩木之喻。木存故
    尺寸可渐。无生之证。生尽故其照必顿。案三
    乘名教。皆以生尽照息。去有入空。以此为
    道。不得取象于形器也。今无量义。亦以无相
    为本。若所证实异。岂曰无相。若入照必同。
    宁曰有渐。非渐而云渐。密筌之虚教耳。如来
    亦云。空拳诳小儿。以此度众生。微文接?渐
    说。或允忘象得意。顿义为长。聊举大较。谈者
    择焉(出三藏记第九)
      正法华经记 出经后记
    太康七年八月十日。炖煌月支菩萨流无
    不竭其聪。而住其心。然领受之用易存。忆议
    之功难掌。自非般若朗。其闻慧总持。铭其思
    府。焉能使机遇而不遗神会。而不昧者哉。故
    纸墨以记其文外之言。借众听以集成事之
    说。烦而不简者。遗其事也。质而不丽者。重其
    意也。其指微而婉。其辩博而晦。自非笔受。胡
    可胜哉。是以即于讲次。疏以为记。冀通鉴
    之贤。不咎其烦而不要也
      讲解感应第七之一
     晋释僧?币弧〗?┦κ偷郎??br>  宋释昙谛三 宋释僧导四
     齐释僧印五 梁释法云六
     梁释僧满七 隋释智?八
     唐释吉藏九
      晋长安释僧?币?br> 释僧?薄N嚎こだ秩艘病D晔?恕J家劳渡??br> 法师为资。二十二博通经论。至二十四。游历
    各邦。处处讲说。常叹曰。经法虽少。足辨因
    果。禅法未传。厝心无地。什后至关。因请出
    禅法要三卷。日夜修习。精练五门。于是美声
    遐布远近归德。什所译经。?苯圆握?N舴?br> 护出正经。受决品云。天见人人见天。什译
    经。至此乃言。此语异西域而义同。但在
    言过质。?痹弧=?侨颂旖唤恿降孟嗉?J蚕?br> 曰实然。其领悟标出。皆此类也。什叹曰。吾传
    译经论。与子相值。真无所恨。即命令讲法
    华二十八品。开为九辙。一者昏圣相扣辙。序
    品是也。二者涉教归真辙。为上根是。三者兴
    类潜彰辙。为中根人是。四者述穷通昔辙。四
    大弟子领解是。五者彰因进悟辙。为下根
    化城授记是。六者赞扬行李辙。即法师品。七
    者本迹无生辙。多宝品。谓多宝为本。释迦为
    迹。古佛现全身。今佛示往因。本既不灭。迹岂
    有生。本迹虽殊。不思议一。八者举因征果
    辙。涌出寿量等。九者称扬远济辙。随喜去讫
    经是。既开九辙。因升高而讲。雨华如云母。天
    地感动。什赞曰。佛日再中邪云卷。众咸
    称?薄N?耪薹ㄊσ?出关中别录及传)
      晋京师龙光寺释道生二
    竺道生。本姓魏钜鹿人。寓居彭城。家世仕族。
    父为广戚令。乡里称为善人。生幼而颖悟聪
    哲若神。其父知非凡器。爱而异之。后值竺法
    汰受业。年在志学。便登讲座。吐纳问辨辞清
    珠玉。更从什公受业。关中僧众。咸谓神悟。专
    志讲法华经。着义疏二卷。每讲肆筵。异香薰
    砌。瑞相盖多焉(出高僧传及义疏后疏)
      宋吴虎丘释昙谛三
    释昙谛。姓康其先康居人。汉灵帝时。移附
    中国。献帝末乱。移止吴兴。母黄氏昼寝。梦
    见一僧。呼黄为母。寄一麈尾。并铁镂书镇二
    枚。眠觉见两物具存。因而怀孕生谛。谛年十
    岁出家。学不从师。悟自天发。后为姚苌讲
    法华。贫道为都讲。晚入吴虎丘寺。讲法华
    十五遍。以宋元嘉末卒。春秋六十余也(出梁高僧
    传第七)
      宋寿春名阎寺释僧导四
    释僧导京兆人。十岁出家。从师受业。师以
    观世音经授之。读竟谘师。先经有几卷。师
    欲试之。[廷-壬+西]言止有此耳导曰。初云尔时无尽
    意。故知尔前已应有事。师大悦之。授以法华
    一部。于是昼夜看寻。粗解文义。贫无油烛。常
    采薪自照。至年十八。博转读多作都讲。讲
    法华为业而已(出讲记。今见传不云讲法华为业)
      齐京师中兴寺释僧印五
    释僧印。姓朱寿春人也。进往庐山。从慧龙谘
    受法华。龙亦当世著名。播于法华宗旨。印偏
    功?k。彻独表新异。于是东适京师。止中兴
    寺。宋太明中征居。何点招僧大集。请印为
    法匠。听者七百余人。虽学涉众典。而偏以法
    华著名。讲法华凡二百五十二遍。以齐永元
    元年卒。春秋六十有五矣(出梁高僧传第八。及别传等)
      梁扬都光宅寺释法云六
    释法云。姓周氏义兴阳羡人。初产在草。见云
    气满室。因以名云。亦忽有龟。负三卷书。铭
    此云讲?称攀?鹚?捣ɑ?迨琛=窦挠朐?br> (云云)七岁出家。更名法云。从师住庄严寺。十
    三始就受业。年登三十。建武四年夏初。于妙
    音寺。开法华净名二经序。讲经之妙。独步当
    时。乃往幽岩。独讲斯典。竖石为人。松叶为
    拂。自唱自导。兼通难解。所以垂名梁代。诚
    绩有闻。而文疏稠叠。前后繁映。依讲诵有
    阻恒功。尝于一寺。讲散此经。忽感天华。状
    如飞雪。如云母满空而下。延于堂内升空不
    坠。讫讲方去。有保志神僧道超方外。罕有得
    其情者。与云互相敬爱。呼为大林法师。每来
    云所。辄停住信宿。尝言。欲解师子吼。请
    法师为说。即为剖折志。便弹指赞曰。善哉
    微妙微妙矣。仪同陈郡袁昂云。有常供养
    僧。学云法华。日夜发愿。望得慧解等之。
    忽梦有异僧曰。云师灯明佛时。已讲此经。那
    可卒敌也。又武帝欲祈请雨。志公曰。云能
    致雨。须请云公。公开讲肆。至于药草品
    其雨普等四方俱下感雨。又于讲次。有送铁
    者。梦文殊在高座讲经。觉寻是云师讲肆。
    具如记文(出别记)
      梁满法师七
    释僧满。是梁代人也。稚而聪明。蔬食苦节。博
    通经论。而以法华为志。讲经一百遍。闻者?v
    泪伏膺。每至药王品叹息。生死轮转无穷已。
    谁为法惜身。更于长沙郡。发愿烧身以供养
    经。天降微雨。灰中生莲华。三日无萎落。见闻
    者悲喜矣
      隋国师智者天台国清寺释智?八
    释智?。姓陈氏颖川人也。母徐氏。梦香烟五
    彩。萦回在怀。欲拂去之闻人语曰。宿世因缘
    寄托。及诞育之夜。灵瑞非一。七岁诵普门品。
    余无师自通。十八出家。二十受具戒。潜大贤
    山。诵法华经及无量义普贤观。二旬未淹。三
    部究竟。又诣光州大苏山思禅师受业。思每
    叹曰。昔在灵山同听法华。宿缘所追。今复来
    矣。即示普贤行法。为说四安乐行。?于此
    山。行法华三昧。始经三夕。诵药王品。心缘
    苦行。至是真精进句。解悟便发。见共思师
    处。灵鹫山七宝净土。八万菩萨。万二千声闻。
    共听佛说法。故思云。非尔弗感。非我莫议。此
    是法华三昧前方便也(宣律师问天曰。陈国思隋国?。神德超伦。昔在
    灵山。同听法华。不审。昔谁乎。亦合佛意讲经不。答云俱是游方大士。本是古佛。思是观音。普门一品说
    其利。?是药王。日月净明德兴世。顿舍一身。供养于法。灵山释迦。寄在妙法。药王一品说其修行。非但今
    日弘经。于久远实佛灭后。讲法华。过去千佛出世。贤劫三佛出世。同今日深会佛旨)更入观于
    经有疑。辄见思来。冥为披释。又思曰。汝于陈
    国有缘。往必利益。思既游南岳。?便诣金
    陵。在瓦官八载。讲法华经。梁陈大德。悉来请
    益。王侯止朝事来会。初开序品。至文殊答问
    之终。灵山一会。现于空中。忽然见者三五。天
    雨妙华。其色鲜白。三十余叶。叶相续在空
    而不堕。长一尺余。似莲华叶。至于宝塔品。听
    徒中或梦。瓦官是三变净土。分身在于八方。
    或见普贤远来相。凡蒙语默益。济济而不可
    称记。又?自以身血。书写经而讲。收国清
    寺真身堂。四邻草木。向堂而低垂。后于石城
    寺弥勒像。发愿而终属灭后。灌顶梦。师在兜
    率内院矣(出别记)
      唐京师延兴寺释吉藏九
    释吉藏。姓安本安息人也。祖世避仇。移居南
    海。因遂家于交广之间。后迁金陵而生藏焉。
    年在孩童。父引之见于真谛。仍乞?之。谛
    问其所怀。可为吉藏。因遂名也。历世奉佛
    门无两事。父后出家。名为道谅。精勤自拔。苦
    节少伦。乞食听法。以为常业。谅恒将藏。听
    兴皇寺道朗法师讲。随闻领解。悟若天真。
    年至七岁。投朗出家。采涉玄猷日新。幽致凡
    所谘禀。妙达指归。弘裕多奇。至年十九。处
    众覆述。精辩锋游酬。接时彦绰有余美。进
    誉扬邑有光。学众具戒之后。声闻转高。陈
    桂阳王。钦其风采。吐纳义旨遂东游秦望。
    止泊嘉祥。如常敷引。禹穴成市。问道千余。志
    存传灯。法轮相继。晚以大业初岁。写二千
    部法华。更开讲肆三百余遍。并着玄疏。盛流
    于世。及将终日。制死不怖论。落笔而卒(出续僧传)

    法华传卷第二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