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史传部三 >
  • 弘赞法华传卷第七

      诵持第六之二
     北齐灵岩寺东林僧
     北齐并州看山掘地得舌
     北齐寿门山顶释道树
     北齐释灵侃(老矩师附)
     陈交州僧都释法爱
     陈寿春曲水寺释法慧(华手尼附东?梨附)
     隋光禄大夫陈陵妻章氏
     隋齐州灵岩寺释僧生
     隋琅琊居士王梵行
     隋江都县释慧向(尼法润附) 隋高邙释宝通
     隋江阳永齐寺释僧映 隋清信士陆淳
     隋净道寺释法朗 隋禅居道场释慧斌
     隋长乐寺释慧偕 隋天台山释智越
     隋鄂州神异释僧朗
     隋黄州随化寺释玄秀
     隋始与释慧峙 隋杨州长乐寺释智业
     隋并州人高守节
    高齐时有僧。失其名。在灵岩寺东林。诵法华
    经。每精诚恳到。中表洁净。焚香礼佛。以求证
    验。初有大蛇及雉鹿等。俱来立听。诵讫乃散。
    中时即山神将食。自来供养。后忽见光明。从
    东山而下。有大菩萨。乘六牙白象。大众围绕。
    直至其前。僧望光礼拜。庆悦深至。疑义阙文。
    皆为敷释。余众但闻异香。经久方隐
    齐文成世。并州东看山侧。有人堀地。得见一
    处土。其色黄白。与旁有异。寻见一物。状人两
    ?。其中有舌。鲜红赤色。以事闻奏。问诸通
    人。无能知者。沙门大统法上奏曰。此持法华
    者。六根不坏报耳。诵满千遍。其微。验乎。乃
    敕中书舍人高珍曰。卿是信向之人。自往看
    省。必有灵异。宜迁置净所。设斋供养。珍奉敕
    至彼。集诸持法华沙门。执炉洁斋。?旋而祝
    曰。菩萨涅??。年代已远。像法流行。奉无谬
    者。请现感应。才始发声。此之?舌。一时鼓
    动。虽无声响。而相似读诵。诸同见者。莫不毛
    竖。珍以状闻。诏遣石函藏之。迁于塔室(云云)
    释道树。寿春石涧人。蔬食长斋。诵法华一部。
    禅思通彻。远近钦敬。住寿门山顶寺。时住聚
    落。应赴齐供。就他乞衣食者。必是为之转厄。
    将物永去。灾障转移。退物更还。祸即不灭。有
    人姓郑。请树宿齐。诵经始讫。端坐思念。忽
    云。征相不好。见一棺木。破某处入。从某处
    生。于是。合家次第来问。并云非也。至少新妇
    曰。或是汝耶。宜好用心。少时。此妇因产而
    卒。又一时。诸尼在郑寺。共学经声。树来观。
    历到一沙弥尼。敛眉语曰。尔须忏悔。更二年
    婴百牛疾。乞活道路。果如其言。预记多验。年
    九十余卒。即天保中也
    释灵侃。未详何人。识见聪敏。每诵法华。初诵
    经竟。便感恶疾。即诉其师云。侃闻。受持法
    华。得六根清净。云何侃诵。乃感斯疾。其师
    云。汝诵经时。作若为方法。答云。诵时。或不
    洗手。或复袒。乍安脚后。乍置床头耳。师云。
    此是护法善神。[言*适]罚汝也。非关经无感德。汝
    可忏悔。于是。作素木函。盛经顶载。在殿内行
    道。除大小便及以食饮。专自苦到。乃至头破
    血流。自咎自责。如是经历三年。于五更向晓。
    有人叩佛殿户。唤令便开。侃初不肯云。其是
    罪人。何处有闲佣相与开门。唤之不已。遂为
    开之。见一老公。须鬓皓白。手捉一杖。即连打
    侃云。汝从今去。更敢轻慢法华经耶。应打之
    时。身疮除愈。四大平复。天明视殿前。见有
    象迹。始知此老公是普贤菩萨。来降灭罪也。
    自尔。改忏悛革。精勤习诵。后不知所终。又老
    矩师。亦以法华为业。诵持。即觉口中别有甘
    味。非世所有。故诵之。不欲息也
    释法爱。长沙人也。少而出家。不能蔬节苦行。
    诵法华经甚通利。兼听三论。隋阳晋征交?。
    值交人反乱。爱随例藏避。忽为五贼所得。置
    在一处。口云。待我食竟。杀却道人。爱乃见壁
    边有一槊子。挟将出外。向北直走。值一大树。
    隐立树边。贼食竟起。遂遥似见爱。竟往趣
    之。近便不睹。自相谓曰。向者遥见道人。比至
    不见。当是去竟。爱一心捉槊不敢动。贼回首
    远相望。如有所瞩。忽云。道人已去。宜共逐之。
    遂奔驰竟往。爱。于是向北走。到一棘林。即投
    中隐避。乃遇两虎相抱而卧。虎见爱来。并举
    头看爱。爱转惶惧。口云。二檀越。贫道被贼
    逐。急投檀越。愿时将接救护。二虎即出外。奋
    迅惊吼。贼便退散。爱又北走。虎随追之。到
    一水边见人。持数片饮食授与爱。爱受而食
    之。乃是煎膏?也。气味甚美。即便渡水上洲。
    虎亦舍去。仍宿洲上。又遇二人。亦同在宿。大
    设异味。至晓方别。仍又嘱云。但北向行。自当
    得脱。于是北出三十余里。乃逢知旧。亦同避
    贼。相见欢喜。始得免脱。爱后向道俗说之。不
    知所终
    释法慧。未详氏族。出家住寿春曲水寺。蔬
    食长齐。不受?甘?N尢拔薏_。心行调善。布
    衣?衲。不居房室止有绳床。在步廊下。诵
    法华经一部。诵时。口必有密光。看者。皆见
    照于担宇。年七十五而终。即陈宣时也。又
    高[邱-丘+王]县比丘尼花手。诵法华经。适通第一。右
    手爪上即生一花。形如?菜。如是诵五卷。五
    指爪上。生于五花。次诵第六第七。掌内又生
    二花。形大于前。州境因呼为花手尼。尼亦无
    甚苦节。陈武帝。召见看之。后不知所终。又长
    干寺东?梨者。诵法华经。甚有节行。每有所
    诵。瓶水。夏冷冬温。略为常候
    清信女章氏。隋右光禄大夫陈陵妻也。诵法
    华经。每悔四体羸乏。不堪久诵。忽梦僧。持一
    碗药作黄色。来在章前。与之令服。已经少时。
    因腹痛惊觉。腹痛既甚。即使唤陵寻至。章云。
    世人道。若梦见道人。多是鬼。今夜忽梦服道
    人药。即是服鬼药。决死不疑。语顷乃令陵避。
    须臾下痢。纯作薰色。似梦所见。痢竟。所患都
    差。自后四体休健。常能读诵。日夜一遍。无
    复困极也
    释僧生。不知氏族。或云。卫州人。以开皇六
    年。至齐州界。其人。室无定所。但有伽蓝之
    地。不问有僧无僧。仍于中住。乞食诵经。限满
    千遍。然后一移。其年。至灵岩宝山道场。于兰
    若中。住诵经。尔夜。山神将数十人来听。生问
    曰。檀越何神。答云。弟子。是北山神。住此已
    来七百余年。今闻法师诵经。故来听之。屈师
    为诵。良久乃去。自后常尔。生于后出往相州。
    建造经藏。旬月而成。意欲于眼中燃灯供养。
    而不能得出眼精人。于是。营得一刀子长五
    六寸。并钱一贯。入山觅猎师。师云。不用师
    钱。但与弟子刀子。猎师即为出眼竟。身青瘀。
    然后乃稣。稣竟。语猎师云。可以火熟。此疮。
    猎师以火熟之。然后还相州法藏寺。燃灯
    供养。诵经不息。若欲析请舍利。暂尔敛心。即
    降三五。或时。七日伏念。便盈百数。近远道
    俗。深敬慕之。开皇七年卒矣
    清信士王。梵行。琅琊临沂人。小失两眼。其母
    慈念。口授法华。至年十三。一部通利。仍昼夜
    诵习。凭心专到。诵得一万七千遍。虽目无睹。
    而行来不须前导。自识坑坎。能织席箪。缝衣
    书疏。胜有眼人。人咸疑其别有所得。蔬食持
    齐。永无妻娶。年七十一。开皇六年终。尸陀草
    野。鸟兽不敢近。肉既消尽。唯余白骨。舌方出
    口。长一尺余。色如莲花。其弟慧义。以?t函盛
    之。久而不烂
    释慧向。俗姓刘氏。彭城人。甚有道素。众所知
    识。省事务。唯诵法华。来到江都县。寄故亭村
    住。年一百二岁。初无疾病。而忽云。贫道当
    行。与檀越别。于是端坐而终。村人舆出林间。
    未敢埋殡。经一七日。其尸忽自仰卧。初申后
    屈已合掌。了不烂坏。转久但干辟而已。村人
    埋之于铜山之侧。采樵人。时有闻诵经声。不
    知的。在何处。扬州总管府司马赵元恪。因公
    行次。从向墓傍过。见一茎莲华。生于陆地。怪
    而访之。村人云。是慧向师之冢。此僧生存。诵
    法华经。或当是其所致。乃堀而视之。唯白骨
    口中。其舌如旧。红赤柔软。都不变坏。从此
    舌根。生此莲花。因遂闻奏。表其灵异。又起七
    层?t塔。塔今见在。又比丘尼法润。姓陈。丹阳
    人也。住三昧寺。诵法华经。甚有道行。死后。
    尸陀林野。以施虫兽。经停百许日。虫鸟?n食
    都尽。唯舌与心。宛然俱存。舌犹赤色。而心稍
    如黑耳。其缘家子弟。乃收葬起塔
    释宝通。不知氏族。高[邱-丘+王]人。无余知解。唯诵法
    华经第七卷咒数篇耳。而忽自见鬼物。有杨
    桥村赵家妇。为村神所魅。通当过到神舍。神
    乃起迎请座。通谓神曰。居近人村。应为作益。
    何仍魅他妇耶。神曰。非弟子咎。此是群下
    耳。当为治之。即遣小吏。唤得魅神来到庭前。
    罚之一百流血。赵妇因是得差。又问神曰。彼
    白露村神。与此相关不。神曰。亦相关耳。通
    曰。彼村有郝家妇。为彼村神所魅。能令差不。
    神曰。可得。即遣唤彼白露村神。亦罚一百。
    郝家妇寻差。于后。赵氏妻。旧疾还发。歌吟竟
    日。主人告通。通此往。即见前得罚之神。在病
    人傍。通语曰。前言永去。今那得来。吾当诵
    咒。神乃叩头。求哀乞得归。不烦咒也。神于是
    遥去。因尔永差
    释僧映。未详氏族居贯也。少出家。住江阳永
    齐寺。诵法华经。至于年老。诵习无辍。与一
    法师并房。法师意常嫌诵经声高。妨?看读。
    请骞师谏之。尔日初夜月朗。僧映依常诵经。
    骞师欲往谏止。开户望见。映房前。有数千人。
    身着钾铠。持弓带仗。叉手胡跪。以听诵经。
    骞师即退归房。明日备向此法师。述昨宵所
    见。共往忏悔嫌怪之罪。映。若凡常行往。恒闻
    前后似有钾仗之声。开皇年中。卒于寺矣
    清信士陆淳。吴人也。诵法华经一部。蔬食长
    齐。以大业二年五月。染患甚笃。经十余日。于
    后四日四夜。仰卧看屋。了不暂?。有知识??br> 师。因来看疾。问。何所睹耶。其答云。佛记淳
    当生炎摩天。今见彼天宫堂殿。林木城阙。诸
    天徒众。看之致乐。不觉倦也。过四日。身亡
    释法朗。俗姓张。河北武城人也。幼而出家。唯
    修练行。住彭城郡南山净道寺。为沙弥时。诵
    法华经。自少至老。诵习无懈。至年五十三。开皇
    十三年死。得七日。见阎罗王。王前有六道人。
    王问初一僧。有何德业。初人答。诵维摩经。王
    曰。度南边立。问第二僧。有何德行。答。诵涅??
    经十卷。王曰。亦南边立。问第三僧。有何德业。
    答。诵金光明经。王曰。亦南边立。问第四僧。
    有何行业。答。讲涅??经。王曰。度西行立。问
    第五僧。有何德行。答。讲十地论。王敛眉而言
    曰。度北行立。第六问法朗云。有何行业。答。
    诵法华经。王曰。度东行立。问六僧竟。遣人。
    领北行立者。向地狱道。领西行立者。向畜生
    道。领南行三僧。向人道。语向三道者云。去不
    得归。次语法朗。领往天道。令见其生处。可放
    还家。赐寿八十五岁。朗后天宫还。忽然而
    活。看左臂上。隐隐有赤字。作八十五岁字
    释慧斌。俗姓胡氏。出家。住豫章郡禅居道场。
    后师事天台智?。祈求出家。蔬食长齐。精苦
    尤甚。隐居[匚@于]山。杜绝人物。诵法华经。初诵经
    竟。即燃左手第四指。以为供养。如此日限三
    遍。自是累年每有殊香熏馥房户。又闻弹指
    感动居邻。以大业八年八月舍命。春秋四十
    有四。未亡之前。自睹神人现形数丈。而为作
    礼。称叹持经功德。因言。法师当行。躬愿陪
    从。又寺僧智海。实行人也。梦法师云。今生兜
    率陀天。接奉无由。便此辞别。深相劝课。使共
    行道。身亡以后。形体长大。倍于平昔。敛以旧
    衣。三分蔽一。道俗惊异。莫详其理。遗言付
    嘱。令身施众生。同学僧?。赞成其志。收骸。
    建立方坟于尸陀之所洪井岩焉
    释慧偕。俗姓刘。海陵人也。年九岁出家。事江
    都郡长乐寺盈法师。为弟子。年至十七。方诵
    法华。十八。师便迁化。唯余第四卷见宝塔品。
    已后未过。年二十二。遂染时患。当时困笃。唯
    一心念观世音势至。及所诵经。请救免厄。忽
    梦有人。来追慧偕。及同寺智达。将去。经涉山
    ?M。履践荜莸。俄顷到一处。如今府寺。行墙屋
    宇房廊宛然。兵卫森列。执持器仗。入门望见。
    一人戴乌纱帽。身着白衣。甚好鬓面。在厅上
    坐云。是阎罗王。傍无侍卫。此追摄人。送文
    书。舒王前案上。王即判偕等二人。取为左右。
    偕诉云。愿诵法华经。余半卷未度。及功德未
    了。所以不惬。王又判放偕。遥见放字分明。王
    即唤向所追慧偕人来脱衣。复唤得一人。头
    有角形。状如今鬼卒。手捉长鞭。挞此人。偕
    便惊觉。唤观世音弥勒。斯须臾。乃见一梵僧。
    手把杨枝。复有一俗人。如今维摩诘像。手擎
    铜娑罗水。此僧。即持杨枝拂偕。取水赐漱。
    问。病得几日。偕答。五日。僧云。六日当差。至
    明朝。即鼻中泻血。便即解醒。偕病差后。经停
    少时。知达染患。首尾七日。便即命过。偕平复
    如故。已后罄舍身资。造弥陀观音势至等像。
    又造法华思盖等杂经。二十余部。至大业十
    二年。偕年四十三。后不知所终
    释智越。姓郑氏。南阳人也。少出家。早离尘
    俗。后到金陵。便值智者。北面投诚。授以禅
    法。深达五门。穷通六妙。诵法华经。万有余
    遍。瓶水自盈。经之力也。学徒虽众。最居称
    首。临海露山精舍。巨有灵异。智者每令影响。
    晦迹已后。台山一众。斯焉是属。大业十二年
    十一月二十三日。寝疾经旬。右胁而卒。春秋
    七十四。临终之日。山崩地动。境内道俗。咸
    所见闻
    释僧朗。一名法朗。俗姓许氏。南阳人。年二
    十余。欣欲出家。寻预剃落。栖止无定。多住
    鄂州。形貌与世殊。有奇相。饮?n同俗。为时共
    轻。常养一猴一犬。其状伟大。皆黄赤色。不狎
    余人。惟附于朗。日夕相随。未曾舍离。若至食
    时。以木盂受食。朗?n饱已。余者用?。同器食
    讫。猴便取孟戴之。骑犬背上。先朗而行。人
    有夺者。辄为所咋。朗任犬盘游。略无常度。陈
    末隋初。行于江岭之表。章服?弊。威仪越序。
    杖策徒行。护养生命。时复读诵诸经。偏以法
    华为志。素乏声?U。乃洁誓诵之。一坐七遍。如
    是不久。音韵谐畅。或如筝笛。或似风雷。纵任
    抑扬。文句明了。而?吻不动。转起喉中。傍人
    观者。视听皆失。其诵必以七数为期。乃至七
    十。七百。七千。逮于七万。然臂脚及手甲。缩
    任怀。有若龟藏。时同肉聚。或往酒席。同诸
    ?饮。而嚼嚼猪肉。不测其来。故世语云。法华
    朗。五处俱时缩。猪肉满口腹。或复巡江洄??。
    拱手舟中。猴犬在傍。都无舣棹。随意所往。
    虽凌犯风波。瞬息之间。便达所在。大业末岁。
    犹未尘飞。而朗口惟唱贼。朝夕不息。官人惧
    以惑众。遂幽而杀之。襄阳法琳。素与交游。
    奉其远度。因事而述
    释玄秀。未详氏族居贯。少出家。住黄州随化
    寺。性清慎温恭。为志常诵法华。每感微异。未
    以为怪。时属炎暑。同友遂凉。遣召秀来。欲有
    谈笑。既至房前。但见羽卫严肃。人马伟大。怖
    而返告。同往共观。如初不异。转至后门。其徒
    弥盛。上望空中。填塞无际。多乘象马。类杂鬼
    神。乃知其感通也。置而却返。明晨惭谢。朋徒
    遂绝。秀专斯业。隋末终寺
    释慧峙。未详氏族。始兴人也。少而道素。勤于
    听习。诵法华经。凡三千余遍。年二十三。正听
    律。忽染时患。经涉数旬。乃梦有人将峙。到一
    所墙院。赤白一如官舍。入门即见贵人。形长
    八九尺。身着绛绀袍。戴乌纱帽。云。是阎罗
    王。王问。师作何德业。峙答云。少来诵法华经。
    王云。可诵。峙即觉升一高座面向西。诵法华
    经第二卷。到譬喻品中譬如长者有一大宅
    便住。王即起云。法师还去。命二人送。一人姓
    陈。一人不记。送出到路侧。将峙入一棘林中。
    断峙身为两段。人各捉一段。到河水边洗之。
    竟仍掷过傍岸。因即醒悟。疾亦轻损。数日平
    复。即能听诵。又年五十五时。身又染患。忽梦
    见在始兴果心寺浮图上立。有人推下云。乞
    汝八十余年命。因即痊愈。到大业十三年。年
    八十二岁。后不知所终
    释智业。俗姓扬氏。少小出家。住扬州长乐寺。
    精勤戒业。诵法华经。文句通利。犹若泻瓶。隋
    大业末年。字文化及在扬州作逆。杀炀帝
    于宫闱。于时天下崩离百姓饥馑。居人波迸。
    米升万钱。智业。时在别院。居一小屋。专诵不
    辍。遂饿死房中。无人收葬。此屋因复倾倒。智
    业尸骸。竟在其下。及义宁初。平定之后。其处
    忽生一茎莲花。光色开敷。异常鲜丽。道俗惊
    嗟。莫知其故。时寺僧有耆旧者。乃悟曰。此
    地。曾有一僧。专诵法华。于时。既属丧乱。于
    兹舍命。无人埋殡。骸骨在此。必是僧之灵也。
    乃寻堀花根。果得骸骨。其青莲花。乃从髑髅
    中舌根下生。舌如生存。都不烂坏。寺众。乃将
    舌及华上堂。鸣钟集众。为转法华。其舌闻经。
    犹能振动。道俗闻之。观者如堵。莫不嗟叹。
    咸发胜心矣
    隋并州人。高守节。家代信奉。而守节尤为精
    到。年十六七时。曾游代都。道遇沙门。年可六
    十。自称海云。与之谈叙。因谓曰。儿能诵经
    不。答曰。诚其本心。云。即将向五台。至一处。
    见三草屋。才得容身。乃于中止。教诵法华经。
    在外乞求。给其衣食。节。屡见胡僧来至。与师
    言笑。终而归去后。云辄问曰。识向胡僧不。
    曰。不识。云貌似戏言曰。是文殊师利菩萨。
    节。虽频承此告。未悟其旨。后忽使节下山。就
    村取物。仍诫曰。夫女人者。众恶之本。坏菩提
    道。破涅??城。汝向人间。宜其深慎。节敬诺。
    受教下山。中路乃见一女人。年十四五。衣服
    鲜花。姿容雅丽。乘一白马。直趣其前。扣头向
    节曰。身有急患。要须下乘。马好跳跃。制不
    自由。希君扶接。济此微命。节遂念师言。竟不
    回顾。女亦追寻数里。苦切其辞。节执志如初。
    俄而致失。既还本处。具陈其事。师曰。汝真丈
    夫矣。虽然。此是文殊师利菩萨。节尚不悟。犹
    谓戏言。然。于此诵经。凡历三载。法华一部。
    甚得精淳。后闻长安度人。心希剃落。晨昏方
    便。谘师欲去。师云。汝诵得法华。大乘种子。
    今已成就。汝必欲去。当询好师。此之一别。难
    重相见。汝京内可于禅定道场。依止卧伦禅
    师。节入京求度。不遂其心。乃往伦所。伦曰。
    汝从何来。答。从五台山来。和尚。遣与师为弟
    子。伦曰。和尚名谁。答曰。名海云。伦大惊叹
    曰。五台山者。文殊所居。海云比丘。即是华严
    经中善财童子。第三大善知识。汝何以弃此
    圣人。千劫万劫。无由一遇。何其误耶。节乃始
    悟由来。恨不碎其身骨。而愚情眷眷。犹希再
    睹。遂辞伦返迹。日夜奔驰。及至故处。都无所见

    弘赞法华传卷第七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