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史传部三 >
  • 弘赞法华传卷第五

      遗身第五
     宋招提寺释慧绍 宋庐山释僧瑜
     宋竹林寺释慧益 梁石门寺释僧明
     梁若耶山释道度
     周益州大乘寺释僧崖
     隋庐山化城寺释法充
     隋庐山峰顶寺释大志
     唐箕州刺史蒋王家人
     唐荆州比丘尼姊妹(并州书生附)
     唐雍州豹林谷释会通
     唐襄州月岭山释昙猷(西明寺护论师附)
    释慧绍。不知氏族。小儿时。母哺鱼肉。辄便吐
    弃。于是。即能蔬食。至八岁。出家为僧要弟
    子。精?ャ晾??嘈斜杲凇:笏嬉?I狭俅ㄕ刑?br> 寺。?密有烧身之意。常雇人斫薪。[?`/积]于东山
    石室。高数丈。中央开一龛。足容己身。乃还寺
    辞要。苦谏不从。即以元嘉二十八年。于东山
    设大众八关。并告别知识。其日阖境奔波。车
    马人众。及?持金宝者。不可称数。至初夜行
    道。绍自行香。行香既竟。执烛燃薪。入中而
    坐。诵药王本事品。众既不见。绍悟其已去。礼
    拜未毕。悉至。薪[?`/积]已洞然。诵声未息。火至额
    间。唱言一心。言已奄绝。大众。咸见有一星其
    大如升。直下烟中。俄而上天。时见者咸谓。天
    宫迎绍。经三日。薪聚乃尽。绍临终。谓同学
    曰。吾烧身处。当生梧桐。慎莫伐之。其后三日
    果生。正时年二十八。绍师僧要。亦清谨有懿
    德。年一百六十。终于寺
    释僧瑜。姓周。吴兴余杭人。弱冠出家。业素纯
    粹。元喜十五年。与同学僧昙温慧光等。于庐
    山南岭。共建精舍。名曰招隐。瑜常以为结累
    三涂。情形故也。情将尽矣。形亦宜损。药王
    之[跳-兆+(辙-车)]。独何云远。于是。屡发言誓。始契烧身。
    以宋孝建二年六月三日。集薪为龛。并请僧
    设斋。告众辞别。是日也。云雾晦合。密雨交
    零。瑜乃誓曰。若我所志克明。天当清朗。如其
    无感。便当滂注。使此四辈。知神应之无昧也。
    言已。云景明霁。至初夜竟便入薪龛中。合掌
    平坐。诵药王品。火焰交至。犹合掌不散。道俗
    知者。奔赴弥山。并稽首作礼。愿结因缘。俄
    见紫气腾空。久之乃歇。时年四十四。其后旬
    有四日。瑜房中生双桐。根枝丰茂。巨细相如
    贯壤直耸。遂成奇树理。识者。以为娑罗宝树。
    克炳泥洹。瑜之庶几。故见斯证。因号为双桐
    沙门。吴郡张辩。为平南长史。亲睹其事。具为
    传赞。赞曰
     悠悠玄机  茫茫至道  出生入死
     孰为妙宝(其一)  自昔药王  殊化绝伦
     往闻其说  今睹斯人(其二)  英英沙门
     慧定心固  凝神紫气  表迹双树(其三)
     其德可乐  其操可责  文之作矣
     式?仿佛(其四)
    释慧益。广陵人。少出家。随师止寿春。宋孝建
    中。出都憩竹林寺。精勤苦行。誓欲烧身。众人
    闻者。或毁或赞。至大明四年。始就却粒。唯饵
    麻麦。到六年又绝麦等。但食苏油。有顷。又
    断苏油。唯服香丸。虽四大绵微。而神情警正。
    孝武深加敬异。致问?@?ァG泊笤捉?耐跻?br> 恭。诣寺谏益。誓志无改。至大明七年四月八
    日。将就焚烧。乃于钟山之南。置?辩油。其
    日朝乘牛车。而以人牵。自寺之山。以帝王是
    兆民所凭。又三宝所寄。乃自身入台。至云
    龙门。不能步下。令人启闻。慧益道人。今就
    舍身。诣门奉辞。深以佛法仰累。帝闻改容。即
    躬出云龙门。益既见帝。重以佛法凭嘱。于是
    辞去。帝亦续至。诸王妃后。道俗士庶。填满山
    谷。投衣弃宝。不可胜计。益乃入?。据一小
    床。以劫贝白缠。上加一长帽。以油灌之。将
    就着火。帝令大宰。至?所。请喻曰。道行多
    方。何必殒命。幸愿三思更就异途。益雅志确
    然。曾无悔念。乃答曰。微躯贱命。何足止留。
    天心圣慈罔已者。愿度二十人出家。降敕即
    许。益乃自手执烛。以燃帽。帽燃乃弃烛。合掌
    诵药王品。火至眉。诵声犹分明。及眼乃昧。贵
    贱哀嗟响振幽谷。莫不弹指称佛。惆怅[打-丁+(改-己)]泪。
    火至明旦乃尽。帝。于时闻空中笳管。异香芬
    ?。帝尽日方还宫。夜梦见益振锡而至。更属
    以佛法。明日帝为设会度人。令斋主唱白。具
    序征祥。烧身之处。造药王寺。以拟本事也
    释僧明。未详其氏姓。戒品凝洁。头陀为业。住
    濠州招义县石门山。于山顶石上。累[专*瓦]造弥
    勒天宫一所。并弥勒像。常诵法花。幽求妙
    旨。诵持每闻空中弹指。及称善哉声。至天监
    年中。遂奏所梁武。请欲焚身。频繁再三。方
    蒙闻许。乃于弥勒宫前方石上。遂其先志。身
    并灰烬。唯余一甲。烧讫。其石方四五尺。忽陷
    成池。信宿花生。鲜荣绝代。诸饮此池者。疾
    病皆愈。后人取所焚灰。造其仪像。又造一小
    木像。重烧此甲。以灰涂之。人或沾污。像即移
    去。其行道之处。皆悉生花。大如梨枣。数过千
    百。现有表塔。具旌其事(云云)
    又交州平陆县有信士。失其姓名。因诵法花。
    遂仰药王之迹。焚身之后。其地隆起。状如人
    形。父往堀之。乃见金像一躯。大如人等。捧
    光欲举。忽然不现
    释道度。平阳人。本姓刘氏。经行伏定。居崇高
    之山。以天监元年。始至梁国。憩钟山定林寺
    行禅。出观所存利益。拔苦与乐。常运慈悲。
    梁国成康王。鄱阳忠烈王。并服膺禅师。受持
    禁戒。天监十七年。禅师自造法花经一百部。
    晓夜诵持药王一品。后于花林寺觉殿。启梁
    武曰。身为毒树。实宜焚灭。厌此形骸。为日已
    久。愿同喜见供养诸佛。敕旨答云。必欲利益
    苍生。自可随缘修道。若身命无常。弃尸陀林。
    施以鸟兽。于檀度成满。亦为善业。八万户
    虫。不容烧烬。非所劝也。又奉答云。道度此心
    不可夺。既蒙令敕。且当奉持。普通七年八月
    三日。乃入东州。至若耶山何令寺绝岩之间。
    爰构禅室。每独言曰。所应作者。悉已究竟。
    亦复何忧。乃稍积薪柴。渐就减食。其年十一
    月三日。锺自虚鸣。寺众惊恐。莫测何相。其月
    八日。锺又自鸣。二十三日。乃请百僧到山行
    道。四部咸花。三百许人。尔日乞受戒。弟子
    一百七十余人。自云。道度凡夫。无明深重。唯
    有菩萨净戒。谨与大众。共结善缘。尔后更不
    复食。唯用澡瓶。以汲清水。日饮一升。至二
    十五日朝。寺众同往见。瓶发五彩光耀。杂气
    氛氲。至二十九日旦。寺主全等数人。共登禅
    室。遥见龛中。紫光外照。其日将暮。忽有群鸟
    五六百头。同集一树。俄顷而飞。是夜二更初。
    竟寺有杂色光。映烛房宇。至五更中。闻山顶
    火声振烈。惊走往观。见禅师合掌火中。春秋
    六十有六。刺史武陵王。乃遣洒扫收敛。于其
    处而建塔焉。后时闻山顶有石磬之声。声甚
    清彻。先烧身之处。有大柿树。枯死十有余年。
    禅师入山。恒坐树下。后春遂生枝叶。禅师东
    行之始。告弟子道隐曰。吾千载有幸。逢值法
    王。今为身远游。奉见无日。有受持铁钵。别当
    献奉。弟子道隐。具以状闻。并献铁钵。乃有
    敕曰。禅师心力决壮。能行难行。犹冀广为化
    道利益四生。便尔异世。良可叹惜。追踪喜
    见。必当面睹净明。以此而言。更为可欣也
    释僧岸。本?人也。虽居夷俗。情慕华风。威
    容端俨。举止闲雅。加以性戒成就。不行残忍。
    ?之猥俗。多居山薮。好行杀猎。终日网捕。僧
    崖。端拱独自不为。父兄每?云其??劣。崖意
    不免。杖刃而行。每见群鹿。挽弓射之。要附毛
    而过。卒无伤害。父兄虽见。亦无感悟。崖亦
    知其不可教化。遂辞而行焉。来至益州。投充
    ?梨。愿为弟子。出家以后。笃志精?ァI砦蕹?br> 衣。钵无余食。每读法花经。至药王菩萨品
    闻烧身供佛。焚指弘经。覃思斯言。内兴誓愿。
    遂烧一指。造法花经。当烧之日。观者填咽。??br> 物委积。后营殿塔。爰及房廊。克日烧身。拟营
    斯福。时周赵王。褰帷益郡。抚政临民。除烦
    去苛。加以敬爱三宝。匡护四依。崖以此事谘
    王。王即许诺。克日傍告。远近咸知。薪柴累
    积。香油丰溢。其日。王亲率官寮。同来观礼。
    崖于是手执香烧。足蹑柴积。端坐其上。告
    四众云。崖心存利物。意靡贪求。今舍秽躯。建
    立净刹。若斯言不爽。要当示以肉心。誓已。因
    令纵火。端坐诵经。音声清亮。火至其面。声
    乃绝焉。于是。上天雨花。下遍城邑。远近悲
    哭。老少咨嗟。?甘┨钗?U浠呱交?2⒁匀?br> 寺。用兴殿塔。烧身既尽。肉心独存。此岂非位
    阶不退。故得言誓不差乎。王视肉心。抚而恸
    哭。菩萨圣人。于焉永往。呜呼痛矣。失荫如
    何。时人皆号为僧崖菩萨。王奉肉心。起一大
    塔。朝夕虔礼。供养无阙焉
    释法充。姓毕氏。九江人。常诵法花。其遍难
    纪。兼缮造寺宇。情存住持。末住庐山半顶化
    城寺修定。自非僧事。未尝妄履。每劝僧众。无
    以女人入寺。上损佛化。下坠俗谣。然世以基
    业事重。有不从者。充叹曰。生不值佛。已是罪
    缘。正教不行。义须早死。何虑方士不奉戒乎。
    遂于此山香炉峰上。自投而下。誓粉身骨用
    生净土。便于虚中。头忽倒上。冉冉而下。处于
    深谷。不损一毛。寺众初不知也。后有人上峰
    顶。路望下。千有余仞。闻人语声。就而寻之。乃
    是充也。身命犹存。口诵如故。迎还至寺。僧等
    感其死谏。为断女人。经于六年。方乃卒世。时
    属隆暑。而尸不臭烂。即隋开皇末年矣
    释大志。姓顾氏。会稽山阴人。发蒙出家。师事
    天台智者。?睹其形神洒落。高放物表。因名
    为大志。禅诵为业。苦节自专。四方名所。无远
    必造。而言气清穆。仪相真严。故见者?睐。
    知非凡器。开皇十年。来游庐岳。住峰顶寺。不
    隶公名。不预僧伍。诵法花经。索然闲雅。绝能
    清啭。使诸听者忘疲。后于华山甘露峰南。建
    静观道场。头陀为业。介尔一身。不避?虎。
    闻有恶兽。轨往投之。皆避而不?n。山粒本绝。
    终日忘餐。或以饼果继命而已。外睹不堪其
    恼。而志安之。容色如故。经于七岁。载禅业
    无断。晚住比山福林寺。会大业屏除。流从
    隐逸。慨法陵迟。一至于此。乃变服毁形。头擐
    孝经。?布为衣。在佛堂中。高声恸哭。三日三
    夕。初不断绝。寺僧慰喻。志曰。余叹恶业。乃
    如此耶。要尽此形骸。申明正教耳。遂往东都。
    上表曰。愿陛下兴显三宝。当燃一臂于崇岳。
    用报国恩。帝许之。敕设大斋。七众通集。志不
    食三日。登大棚上。烧铁赫然。用烙其臂。并
    令焦黑。以刀截断。肉裂骨现。又烙其骨。令焦
    黑已。布裹蜡灌。下火燃之。光耀岩岫。于时。
    大众见其行苦。皆痛心贯髓。不安其足。而志
    虽加烧烙。词色不变。言笑如初。时诵法句。或
    叹佛德。为众说法。声声不绝。臂烧既尽。如先
    下棚。七日入定。跏坐而卒。时年四十有三。
    初志出家至终。结操松竹。冬夏一服。无御缣
    纩。布艾?素。自此为常。形极鲜白。?如丹
    尽。裙垂半胫。足蹑蒲屣。言气爽朗。调逸风
    云。人或不识。怪所从来者。便皱眉告曰。余。
    九江庐山福林寺小道人大志耳。又善属文
    藻。编词明切。撰愿誓文。七十余纸。意在共诸
    众生为善知识也。僧为强御难奉信者。有见
    此誓。无不掩泪。今庐山峰顶。每至暮年。诸寺
    见僧宿集一夜。读其遗誓。用晓道俗。令众皆
    酸结矣
    蒋王家。有一部曲。忘记名姓。从八九岁。即受
    持法花经。昼夜念诵。忘寝与食。王。时任箕
    州刺史。部曲。遂情愿烧身。有女。事王。王极
    宠遇。女以状启王。王从之。部曲乃于山中。澡
    浴清净。并洁坛场。遂自焚身。经月。其女。令
    人收父灰烬。形骨都尽。乃于灰中。唯得一舌。
    肉色鲜泽。犹若生时。王女婿韦征。见之嗟
    叹。因遂启王。王亲视之。施加钦异。后经数
    岁。亦复如常
    荆州有比丘尼。姊妹二人。失其名讳。同诵法
    花。深厌形器。俱欲舍身。节约衣食。钩崇苦
    行。服诸香油。渐断粒食。后顿绝谷。唯?n香
    蜜。精力所被。神志鲜爽。周告道俗。克日烧
    身。以贞观三年二月八日夜。于荆州大街。置
    二高尘。乃以蜡布缠身至顶。唯出面目。众聚
    如山。歌赞云会。二女咸诵法花。至药王品。其
    姊先以火炷妹顶。妹又以火炷姊顶。清夜两
    炬。一时同耀。焰下至眼。声相转明。渐下鼻
    口。方乃歇灭。恰至明晨。合坐洞举。一时火
    化。骸骨摧朽。二舌俱存。合众欣嗟。为起高
    塔。近并州城西。有一书生。年二十四五。诵法
    花经。誓烧身供养。乃集数束蒿柴。曝之令燥。
    人问其故。密而不述。后于中夜。放火自烧。及
    人往救。火盛已死。乃就加柴薪。尽其形[病-丙+阴]。
    天乐异香。大发信心耳
    释会通。雍州万年御宿川人。少欣道捡。游泊
    林泉。苦节戒行。是其顾习。投终南豹林谷。
    潜隐综业。读法花经。至药王品。便欣厌舍。私
    集柴木。誓必行之。以贞观末年静夜。林中积
    薪为窟。诵至药王。便令下火。风惊焰发。烟火
    俱盛。卓尔加坐。诵声如故。寻见西南。有大
    白光。流入火聚。身方偃仆。至晓。身火俱灭。
    乃收其遗骨。为起白塔。勒铭存焉
    释昙猷。俗姓张氏。许州人也。游学襄阳。忽生
    厌离。因遇值禅师。及无行禅师等。于月岭山。
    出家修道。专诵法花经。其诵经。必立净坛方
    数尺。悬二十一枚幡。烧香散花。然后乃诵。以
    为常准。后于岘山。欲读花严经。频感梦中有
    人。教诵诸偈。及至转经。宛与经文符合。后闻
    长沙寺阿育王所造飞来瑞像。甚多灵迹。若
    不轻生殉节。无由契此微诚。思欲此景药王
    焚身供养。以干封元年。行至像所。祈诚弘誓。
    愿无缘障。遂闻殿前弹指之声。于时。屯云骤
    雨。已积旬日。傍人止之。恐或成碍。猷曰。此有
    善相。必果不疑。恰至二月十五日夜。天大晴
    明。月光流照。猷以蜡布自手顶双?k。愿得久
    烧久供养。不愿早终。火及两腕。色貌无改。火
    至眉额。说法如初。怡然一心。目瞩瑞像。以光
    明供养。愿见日月净明德佛。人问苦不。答曰。
    心如金刚。无有退转。甚大凉乐。无有苦也。俄
    而猛焰腾赫。上下洞然。又于火中。告言念佛。
    初火势将盛。僧徒咸惧。恐无遗骸。莫知烧相。
    请留一验。以示含识。及后总成灰烬。唯余髅
    骨。明旦。合州奔赴。官寮咸萃。顶礼围?。叹
    恩而还。才出寺门。髅骨自碎。有信心者十余
    人。于灵骨前。祈请舍利。前后所降。凡有八
    粒。沈浮纵任。感发应心。今收其余烬。埋在寺
    中。每有弹指之应。近西明寺沙门护论。初诵
    法花。一卷才了。即烧一指。至于八卷。便烧八
    指。此虽非都舍。亦是遗身之次耳

    弘赞法华传卷第五

     弘赞法华传者。宋人永苏景。依予之劝。且
     自高丽国所奉渡圣教百余卷内也。依一本
     书。为恐散失劝俊源法师。先乞书写一本矣。
     就中苏景等归朝之间。于壹岐岛。遇海贼乱
     起。此传上五卷入海中少湿损。虽然海贼等
     或为宋人被杀害。或及岛被溺死。敢见散失
     物。宋人等云。偏依圣教之威力也(云云)保安元
     年七月五日。于太宰府记之。大法师觉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