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史传部三 >
  • 传法正宗论卷上

      第一篇
    隋唐来。达磨之宗大劝。而义学者疑之。颇执
    付法藏传。以相发难。谓传所列但二十四世。
    至师子祖而已矣。以达磨所承者非正出于
    师子尊者。其所谓二十八祖者。盖后之人曲
    说。禅者或引宝林传证之。然宝林亦禅者之
    书。而难家益不取。如此呶呶。虽累世无以
    验正。吾尝病之。因探二传。窃欲质其是非。及
    观所谓付法藏传者。盖作于后魏出乎真君
    毁佛之后。梵僧吉迦夜所译。视其各传品目
    而祖代若有次第。及考其文。则师资授受。与
    其所出国土姓氏。殊无本末其稍详者。乃其
    旋采于三藏诸部。非其素尔也。大凡欲为书
    序人世数前后。必以其祖?父子亲相承袭
    为之效。又其人姓族州土。与其事之所以然。
    皆不失端倪。使后世取信。乃谓之史传。今其
    书则谓之传。其事则不详。若其序弥遮迦多
    佛陀难提比罗长老。至于婆修??陀。摩??罗。
    鹤勒那。夜奢。与师子罗汉者七祖师。皆无其
    师弟子亲相付受之义。而佛陀难提鹤勒那
    与师子三祖。最阙前传。既不见所授。而后
    之传但曰次付次有复有某比丘云云。付受
    果不分明详备。又何足为之传而示信于后
    世耶。其传师子比丘。谓?宾国王邪见。因以
    利剑斩之。头中无血。唯乳流出。相付法人于
    此便绝。吾谓此说大不然也。尝试评之。如其
    为迦叶传曰。佛垂灭度告大迦叶云。我将涅
    ??。以此深法用嘱累汝。汝当于后敬顺我意。
    广宣流布无令断绝。然则后世者。既承佛而
    为之祖。可令其法绝乎。又掬多传谓。其意
    欲涅??。特以提多迦未诞。待其生付法方化。
    其传迦那提婆谓。以法胜外道。遂为外道弟
    子所害。提婆乃忍死。说其夙报。以法付罗[目*侯]
    罗方绝。今师子既如掬多提婆为之祖。岂独
    便死而不顾法耶。夫承如来作出世之大祖。
    非圣人不可预焉。今师子预之。是必圣人也。
    安有圣人而不知死于夙报。知其死又奚肯
    不预命。而正传其法使之相袭为后世之师
    祖邪。纵其传法相承之缘止此圣人。亦当预
    知以告其绝。苟不知其死而失传失告。又何
    足列于祖而传之乎。与之作传。固宜思之。假
    令梵本素尔。自可疑之。当留其阙以待来者。
    乌得信笔遽为是说起后世诤端以屈先圣。
    可不惧乎传灯录曰。昔唐河南尹李常者。尝
    得三祖璨师舍利。一日饭沙门落之。因问西
    域三藏僧犍那曰。天竺禅门祖师几何。犍那
    曰。自大迦叶至乎般若多罗。凡有二十七祖。
    若叙师子尊者傍出。达磨达之四世自二十
    二人。总有四十九祖。若自七佛至此璨大师。
    不括横枝。凡三十七世。常复问席间耆德曰。
    余尝视祖图。或引五十余祖。至于支派差殊
    宗族不定。或但空有其名者。此何以验之。适
    有六祖弟子号智本禅师者。对曰。此因后魏
    毁教。其时有僧昙曜。于仓黄中单录乎诸祖
    名目。持之亡于山野会文成帝复教。前后更
    三十年。当孝文帝之世。昙曜遂进为僧统。乃
    出其所录。诸沙门因之为书。命曰付法藏传
    (付法藏传。亦云。昙曜所撰)其所差逸不备。盖自昙曜逃难已
    来。而致然也。以吾前之所指其无本末者。验
    今智本之说。诚类采拾残坠所成之书。又其
    品目曰。某付某果。所谓单录。非其元全本
    者也。若宝林传者。虽其文字鄙俗序致烦乱
    不类学者著书。然其事有本末。世数名氏亦
    有所以。虽欲窃取之及原其所由。或指世书。
    则时所无有。或指释部。又非藏经目录所存。
    虽有稍合藏中之云者。亦非他宗之为。余常
    疑其无证。不敢辄论。会于南屏藏中适得古
    书号出三藏记者。凡十有五卷。乃梁高僧
    僧佑之所为也。其篇曰萨婆多部相承传目
    录记。佑自序其端云。唯萨婆多部。偏行于齐
    土。盖源起天竺流化?宾。前圣后贤重明叠
    耀。自大迦叶至乎达磨多罗。凡历二卷。总百
    余名。从而推之。有曰婆罗多罗者。与乎二十
    五祖。婆舍斯多之别名同也(其义见于本传)有曰弗
    若蜜多者。与乎二十六祖。不如蜜多同其名
    也。有曰不若多罗者。与乎二十七祖。般若多
    罗同其名也。有曰达磨多罗者。与乎二十八
    祖。菩提达磨法俗合名同也(其义见于本传)其他祖同
    者。若曰掬多堀。或上字同而下异。或下字异
    而上同。或本名反而别名合者。如商那和?。
    曰舍那婆斯之类是也。此盖前后所译梵僧。
    其方言各异而然也。唯婆舍而下四祖师其
    同之尤详。其第一卷目录所列。凡五十三人。
    而此四祖最相联属。而达磨处其末。此似示
    其最后世之付受者也。其所列员数之多者。
    盖佑公前后所得诸家之目录。不较其同异。
    一皆书之。杂以阿难师子尊者所傍出诸徒。
    故其繁也如佑序曰。先传同异。并录以广闻。
    后贤未绝。制传以补阙。然其大略与宝林传
    传灯录同也。若佑公者。以德高当时。推为
    律师。学而有识。而人至于今称之。然其人长
    于齐而老于梁。所闻必详。今其为书亦可
    信矣。以之验师子比丘虽死。而其法果有所
    传。婆舍而下四祖其相承不谬。不亦大明乎。
    传灯所载诚有据也。呜呼佑之书。存于大藏
    周天下。其几百年也。而未始得其所发。将古
    人之不见乎。而至人之德其晦明亦有数耶。
    然吾考始译斯事者。前传皆曰。初由中天竺
    国沙门号支疆梁楼。尝往?宾国。于其国之
    象白山。会达磨达比丘。其人老寿出于常数。
    乃师子祖傍出之徒。支疆因以师子之后其
    法兴衰问之。达磨达曰。如来之法传大迦叶。
    以至吾师子大师。然吾师知自必遇害。未死
    预以法正付我同学南天竺沙门婆舍斯多。
    亦名婆罗多那(宝林传云。北天竺则呼为婆罗多罗。与三藏记并同。此云多那。盖译有
    楚夏耳)复授衣为信。即遣之。其国其人方大为
    佛事于彼。支疆曰。然我识其人也。支疆遂以
    前魏陈留王曹奂之世至于洛邑。初馆白马
    寺。时魏室方危。奂忧之。数从问其兴亡。支疆
    皆以隐语答之。因会沙门昙谛康僧铠辈。译
    出众经及诸祖付受事迹。传于中国。以此验
    知。中国先有祖事。非权舆于付法藏传耳。然
    支疆译出其事。至乎拓跋焘诛沙门。历百九
    十余年矣。而支疆之说固已传于世也。吾料
    其百九十余年之间。必复有传其事而东来
    者。祖数益添。已不止于二十五年矣。但不
    辩其传来何人耳(吾近以禅经验。当时添祖数必矣)盖吉迦夜
    昙曜。当其毁教之后。资旧本先为其书杂众
    经。以其国势扬之。其时纵有私传其事者。固
    不如昙曜所发之显著也。后之人不能寻其
    所以。徒见其不存于藏中。即谓曲说。又后世
    天下数更治乱。虽复得之者。或南北相绝。或
    岁月益远。其书既素无题目。或译人之名亦
    亡。以之为书者。复文词鄙俚饰说过当。故令
    学者愈不信之。又云。有?宾沙门那连耶舍
    者以东魏孝静之世至邺。而专务翻译。及
    高氏更魏称齐。乃益翻众经。初与处士万天
    懿译出尊胜菩萨无量门陀罗尼经。因谓天
    懿曰。西土二十七祖亦尊此经。复指达磨其
    所承于般若多罗。谓此土继其后者法当大
    传。乃以谶记之。复出已译祖事。与天懿正之。
    而杨?之名系集亦云。耶舍尝会此东僧昙
    启者于西天竺。共译祖事为汉文。译成而耶
    舍先持之东来。然与支疆之所译者。未尝异
    也。夫自七佛至乎二十五祖婆舍斯多者。其
    出于支疆之所译也。益至乎二十七祖与二
    十八祖达磨多罗。西域传授之事迹者。盖出
    于耶舍之所译也。推宝林传灯二书。至于昙
    曜其始单录之者。其本皆承述于支疆耶舍
    二家之说也。但后世人人笔削异耳。曰支疆
    何以得如此之详耶。曰支疆中天竺人也。其
    去师子尊者之世至近。而相见婆舍斯多。又
    得与达磨达论之。故其所知备也。若出三藏
    记者。盖别得其传于齐梁之间耳。僧佑曰。萨
    婆多部源起于天竺。而流化于?宾。?宾国
    者。盖师子祖所化之地。亦其遇害于此。佑
    之言详也。又曰。此部偏行于齐土者。佑齐人
    也。是必西人先达磨东来。而传之于齐。佑于
    其国遂得之为书。但亡其译人之名耳。不然
    则佑何从而传耶。苟谓震旦禅者为之。而佑
    之时何尝稍有达磨之徒耶。又何出乎萨婆
    多部。而律者书之乎。大凡辩事。必以理推
    必以迹验。而然后议其当否。反是虽有神明
    如蓍龟。将如之何。昔神清讥禅者。?曰。达磨
    闻其二弟子被秦人摈之庐山。乃自来梁。梁
    既不信。以望气遂之于魏因引师子尊者死
    时当此齐世。而达磨遣二弟子适属乎晋。遂
    以其年代相违而折之。夫师子之死也。乃当
    前魏废帝齐王之世(以甲历计之。当在丁卯。宝林传误云己卯)齐王
    者。亦魏王曹芳所封之号也。清辄以为后之
    南齐(注清之书亦曰南齐)其所谓被摈于秦人者。盖佛驮
    跋陀也。跋陀诚达磨法门之犹子也。谓闻其
    被摈遂自来梁。夫祖师所来。乃顺大因缘以
    传佛心印。岂独以二弟子被摈而至耶。此言
    非理。清安可辄取以资其相非。然斯不足裁
    也。若清曰。但祖师之门天下归仁焉。禅德自
    高。宁俟传法然后始为宗教者欤。清之言苟
    简也。昔如来将化。谓大迦叶曰。吾以正法
    眼付嘱于汝。汝宜传之勿使断绝。然则大圣
    人欲其以正法相承。自我为万世之宗。以正
    众证。以别异道。非小事也。今曰宁俟传法以
    为宗教。岂吾徒之谓乎。而必执付法藏传。以
    辩二十八祖者。谓后世之曲说。又不能晓达
    磨多罗是其法俗合名。以谓非今菩提达磨
    者。何其未之思也。夫读书不能辩其道之真
    伪。究其事之本末。曷异乎市人鬻书。虽更
    万卷何益其所知。清自谓能著书发明而学
    也。如是之不详。岂谓高识乎。若宝林传。其所
    载诸祖之传受相承名氏异同。与其所出之
    国土者。大体与他书同。果是也。吾有取焉。但
    其枝细他缘张皇过当。或烦重事理相反。或
    错误差舛。殆不可按。是必所承西僧。泛传不
    审而传(去声)之者不能裁之。吾适略而不取也。
    亦禅者朴略。学识不臻。乃辄文之迂疏倒错。
    累乎先圣真迹不尽信于世。其虽欲张之。而
    反更弛之。夫著书以垂法于无穷。固亦圣贤
    之盛事也。安可妄为后世之徒好欲自名。窃
    取古人之物。而竞为其说。如此者何限。吾
    常为之太息。虽不能高文慷慨。皆欲[利-禾+戋]众烦
    杂使大圣人之道廓然也。适以禅律诸家之
    书。探其事实。修而正之。其理不当而其言冗
    伪者。则削之。其旧虽见而不甚备者。则采其
    所遗以广之。断自释迦如来至此第六祖大
    鉴禅师。总三十四圣者。如来则为之表。次圣
    则为之传。及大鉴之后法既广传。则为分家
    略传诸祖。或横出其徒者。则为旁出传。其人
    有论议。正宗得其实者。则为之宗证传。与其
    前后所著之论。凡四十余篇。并其祖图。勒为
    十二卷。命曰传法正宗记
      第二篇(此篇并后卷二篇是续作)
    余昔引出三藏记所载四祖师者。以质付法
    藏传之谬。遂为书。迄今七年矣。然出三藏记
    所录者概见耳。犹恐其未能断天下之苟诤。
    适睹禅经及修行地不净观经序。而传法众
    圣。果二十八祖备矣。婆舍斯多而下四祖师。
    其名昭然若揭日月。僧佑所录诚有根本。而
    吉迦夜阙传。益不足考也。学者相党其?M?M
    亦可息矣。夫禅经者。盖出于菩提达磨。而
    佛驮跋陀罗所译。庐山慧远法师序之(本经其序。或
    亡出远名。进出三藏记见之最详也)不净观经其序亦宋僧慧观
    之所著。达磨者如来直下之相承者也。佛驮
    跋陀罗乃佛大先之弟子。而达磨法门之犹
    子也。慧远法师盖承于佛驮跋陀。慧观又跋
    陀之弟子者也。其所说其祖与宗固宜详而
    备之也。禅经曰。佛灭度后尊者大迦叶。尊者
    阿难。尊者末田地。尊者舍那婆斯(此即商那和修也)
    尊者优波崛(即掬多也)尊者婆须蜜。尊者僧伽又
    (灵隐藏经。于僧伽下写为又字。初即取其又字之义。后见他处经。写曰僧伽罗叉。乃省前又字悟耳。然僧伽
    罗叉。即吾宗师子祖旁出之祖也。辩在吾解诬之文内甚详)尊者摩??罗(吾尝辩此。当是
    称二十五祖婆罗多罗。其谓又尊者。是必以二十五祖又承二十四祖师子。其相继未尝绝也。今其经本或云。
    达磨多罗。盖后世传写之误也。若达磨多罗即是其说经之人。乃不若多罗传法之弟子也。岂有弟子说法。而先
    于其师自称尊者邪。写为达磨多罗者。亦字与婆罗多罗相近故也。古德亦有辩此。谓是摩??罗。恐亦未然。今
    且从先德耳)乃至尊者不若蜜多罗(但多蜜字与传灯录诸说异耳)诸
    持法者。以此慧灯次第传授。我今如其所闻
    而说是义。若夫禅经所称尊者大迦叶者。此
    吾正宗之第一祖者也。其曰乃至尊者不若
    蜜多罗者。此吾正宗之第二十七祖者也。与
    其弟子说经之者达磨多罗者。乃吾正宗之
    第二十八祖者也。以宝林传灯众说。所谓二
    十八十祖者。相与较其名数未曾差也。禅
    经不以其次第。而一一称乎诸祖之名者。必
    当时欲专说法。略之而然也。但示其首末之
    人。则余祖在乎其中可知也。修行地不净观
    经序曰。传此法至?宾(?宾。即师子祖所化之国也)转至富若
    蜜多(即不如蜜多也)富若蜜多亦尽诸漏。具足六通。
    后至其弟子富若罗(即般若多罗也)亦得应真。此二人
    于?宾中为第一教首(按宝林传灯云。此二尊者。盛化东天竺南天竺。此云为
    ?宾教首。必?宾僧从。推仰其人。为承法之宗首也。或恐二人亦尝来往?宾国也)富若蜜多
    去世已五十余年。弟子去世二十余年(慧观乃跋陀弟
    子也。此二人。同终于宋。今慧观经序。推其承法宗祖。与跋陀庐山所译并同。但其经题目辄异。又推富若
    蜜多富若罗二祖。师入灭之年。与宝林传灯二书。前后相差。详此或慧观于跋陀之后重译其经之文。而自
    序之。或承其泛传。谓富若罗入灭。遂以书之。或宝林慧观所闻于西僧者。其部类宗计各不同。或五竺泛
    传不的。或传至此土。年代赊远。重经灭教。而传写者。误至其差舛耶。但取其承法宗祖真正入灭之年。虽
    稍差亦不甚妨。如众家说佛生日不等。岂可便谓非吾佛也。按慧皎传云。跋陀终在元嘉六年。而慧观元嘉十
    三年方制胜?经序。知慧观没在跋陀之后)昙摩多罗菩萨(即达磨多罗也)与佛
    陀斯那(即佛大先者也)俱共谘得高胜宣行法本。佛陀
    斯那化行?宾为第三训首(其序亦与远公序皆见于出三藏记第九卷)
    若慧观所谓富若蜜多者。亦吾正宗之二十
    六祖也。所谓富若罗者。亦吾正宗之二十七
    祖也。所谓昙摩多罗菩萨者。亦吾正宗之二
    十八祖也。所谓佛陀斯那者。即菩提达磨同
    禀之佛大先者也。其所谓传此法至?宾。转
    至富若蜜多者。盖谓二十四师子祖始传至
    于?宾。而更自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展转
    而至乎二十六祖矣。其不必皆列乎。师子斯
    多二祖师之名者。文欲略也。但二书文字稍
    异。或具或略。与今宗门众说小差。盖其译有
    楚夏耳。按慧皎高僧传云。佛驮跋陀罗。受
    业于大禅师佛大先者也(传或为光字等误也)始在?宾。
    以僧智严所请。遂与之东来。初诣罗什于长
    安。每与什议论。相得甚善。尝谓什曰。君所释
    不出人意。而致高名何邪。什曰。吾年老故尔。
    何必能称美谈。寻为秦僧以事苟排跋陀。遂
    来庐山远法师。为其致书解摈。因从之译出
    禅经。僧佑出三藏记传跋陀亦曰。于庐山与
    远公译出禅数诸经。今国朝印本禅经。其端
    题曰东晋三藏佛驮跋陀罗译。此明其与远
    公同译是也。所谓跋陀受业于大禅师佛大
    先者。佛大先本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受法之
    弟子。与菩提达磨盖同嗣之弟兄也。故远公
    序禅经曰。今之所译出。自达磨多罗与佛大
    先。其人西域之隽禅训之宗。宝林传曰。佛大
    先乃跋陀之弟子。菩提达磨始亦学小乘禅
    观于跋陀。后与大先皆禀法于般若多罗。若
    夫大小乘互为其师弟子。如鸠摩罗什般头
    达多之类。西域多有。岂达磨等始亦稍问禅
    观于跋陀。其后跋陀却悟大法于达磨耶。而
    致二书之言如是也。然彼虽小法。亦恐圣人
    示必有师承耳。若记传谓达磨乃观音垂迹。
    方七岁即知四韦陀典五明集慕法。遂博通
    三藏。尤工定业。又何必资学于人耶。夫宝
    林传之说。与禅经诚相近。但其序致似倒耳。
    或宝林西僧传之者未精乎。以禅经断之。理
    无师传其弟子之经也。今跋陀传译达磨禅
    经。而跋陀乃达磨之徒。吾固以慧皎远公之
    言为详。推此则跋陀果佛大先之弟子。而达
    磨之法侄。慧观经序亦曰。昙摩罗以是法要
    传与婆陀罗也(婆陀罗。即跋陀罗也。宝林传但称跋陀。指般若多罗。现在南天竺。
    未见其传法。宝林未可为据)今佛驮跋陀。传其诸父之经。列其
    祖师之名氏。固亦亲矣不谬也。宝林传曰。佛
    驮跋陀尝谓远法师云。西土已有二十七祖。
    而不若多罗方化于南天竺国者。此其效也
    (不若多罗尚在达磨未继世作祖故未称之)佛驮跋陀传云。跋陀既为
    秦僧所摈。遂与其弟子慧观等四十余人俱
    发。神智从容初无异色。验此则慧观序述其
    宗祖。抑亦得之于跋陀也。详其序意。则不
    净观经宜与禅经一也。但未见其元本。不即
    裁之。考跋陀译经之时。方在晋安义熙七八
    年之间。而菩提达磨来梁。适在普通之初。其
    岁数相前后。不啻百年。是盖达磨寿考出于
    常数而然也。故梁武碑达磨曰。厥寿百五十
    岁(续高僧传亦如此云)梁帝盖以人事而言之耳。若其死
    葬而复提只履西归。又安可以岁数而计其
    寿考邪。吾尝推跋陀译经之年。而达磨当是
    方二十七岁耳。酌其演说禅经。固在其已前
    矣。序曰。西域之俊禅训之宗者。是必跋陀知
    其圣人与世有大因缘当袭禅祖。预与远公
    言之也。然跋陀自亦不测之人。宜其知达磨
    之圣人也。若非传法众圣。其事迹始自支
    疆梁楼译出为书曰续法传。会拓跋焘毁教。
    支疆之书遂逸。其后有昙曜吉迦夜辈。复缀
    成书。其所载或全或阙。更后世周武唐武
    宗毁教。其书又亡。又后世者虽复采拾各以
    为书。而全阙益差。古今辨此虽众。援引烦
    杂皆不足断。不若以今禅经与慧观之序证
    之为详。然世之所执以诤吾宗门者其最推
    付法藏传耳。今考其书。盖成于后魏延兴之
    二年。而佛驮跋陀所译禅经。乃出于晋安义
    熙七八年之间。而义熙前于延兴已六十二
    载矣(译禅经在义熙七八年。盖按僧佑出三藏记跋陀传云。至庐山自夏迄冬。译出禅经。即以义熙
    八年。遂适荆州。慧皎高僧传亦云。跋陀至庐山停岁许。复西适江陵。付法藏传后出于延兴二年。即见于其
    书之端)如此则禅经诚先见于南朝。而付法藏
    传后出于北朝毁教之后耳。今独执其一方。
    后出补亡之书。以抗其先见之全本者。可为
    当乎。说者曰。支疆梁楼先作续法传。元有二
    十五祖。至婆舍斯多。谓传法之人不自师子
    比丘即绝。又曰。吉弗烟与昙曜。同时别修
    此为五明集(盖广乎付法藏传者也。吉弗烟亦吉迦夜也)亦谓有二十
    七世。不止于师子祖而已矣。其所以阙者。
    盖昙曜初遇魏武毁法之难。仓卒单录奔窜
    山泽。而亡之也。以今禅经与慧观之序所备
    二十八祖。验其所谓元有之者。果是而相传
    不谬也。其过诚由昙曜之所致也。五明集亦
    不复见。虽有稍得之者。或别命其名目。如宝
    林传。圣胄集之类。又不列译人之名氏。后世
    复不能考其实。但以昙曜先缀集者。辄与吉
    迦夜两出其名。然迦夜之书非其正本。固可
    见矣。学者不识但视其书曰。师子比丘为?
    宾国王邪见。因以利剑斩之。头中无血唯乳
    流出。相付法人于此便绝。乃以为然。殊不料
    昔之学辈党宗。故为此说相蔑。以起后世者
    不信。假令其实无相付法之人。而识者直笔。
    但不书其承法之者。而人亦自见其阙矣。何
    必辄书其便绝耶。然其言酷且俗。诚灭教之
    后不逞者。幸其前传亡本。因师子之事。而妄
    为之嗣。托乎梵僧吉迦夜之名以行。然吉迦
    夜亦名吉弗烟。诸家谓其尝着五明集。不止
    乎二十四世。以此验付法藏传。托之迦夜不
    其然乎。纵昙曜当时不为亦周武毁教之后。
    而其人辄作必矣。不尔则禅经与出三藏记
    皆备。而此何特无耶。吾谓其谬书可焚也
    (即付法藏传)

    传法正宗论卷上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