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史传部三 >
  • 景德传灯录卷第九

    怀让禅师第三世上五十六人
    洪州百丈怀海禅师法嗣三十人
     潭州沩山灵佑禅师
     洪州黄檗山希运禅师(法要附卷末)
     杭州大慈寰中禅师
     天台山普岸禅师 筠州常观禅师
     潭州石霜性空禅师 福州大安禅师
     古灵神赞禅师 广州和安通禅师
     江州龙云台禅师 洛京卫国道禅师
     镇州万岁和尚 百丈山涅??和尚
     洪州东山和尚(已上一十四人见录)
     高安无畏禅师 东岩道旷禅师
     邢州素禅师
     唐州大乘山吉本禅师
     小乘山慧深禅师
     杨州慧照寺昭一禅师
     祯州罗浮鉴深禅师
     洪州九仙山梵云禅师
     江州庐山操禅师
     越州禹迹寺契真禅师
     筠州包山天性禅师
     明州大梅山彼岸禅师
     洪州辽山藏术禅师
     升州只?山道方禅师
     清田和尚
     大于和尚(已上一十六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前虔州西堂藏禅师法嗣四人
     虔州处微禅师(一人见录)鸡林道义禅师
     新罗国慧禅师
     新罗国洪直禅师(已上三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前蒲州麻谷山宝彻禅师法嗣二人
     寿州良遂禅师(一人见录)
     新罗国无染禅师(一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前湖南东寺如会禅师法嗣四人
     吉州薯山慧超禅师(一人见录)
     舒州景诸禅师 庄严寺光肇禅师
     潭州幕辅山昭禅师(已上三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前京兆章敬寺怀恽禅师法嗣一十六人
     京兆荐福弘辩禅师 福州龟山智真禅师
     朗州怀政禅师 金州操禅师
     朗州古堤和尚
     河中公畿和尚(已上六人见录)
     柏林闲云禅师 宣州玄哲禅师
     河中宝坚禅师 西京道志禅师
     绛州神佑禅师 西京智藏禅师
     许州无迹禅师 寿州惟肃禅师
     新罗国玄昱禅师
     新罗国觉体禅师(已上一十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前百丈怀海禅师法嗣
    潭州沩山灵佑禅师者福州长?人也。姓赵
    氏。年十五辞亲出家。依本郡建善寺法常律
    师剃发。于杭州龙兴寺受戒。究大小乘经
    律。二十三游江西参百丈大智禅师。百丈一见
    许之入室。遂居参学之首。一日侍立百丈问
    谁。师曰。灵佑。百丈云。汝拨?中有火否。师拨
    云。无火。百丈躬起深拨得少火。举以示之云。
    此不是火。师发悟礼谢陈其所解。百丈曰此
    乃暂时岐路耳。经云。欲见佛性当观时节因
    缘。时节既至如迷忽悟。如忘勿忆。方省己物
    不从他得。故祖师云。悟了同未悟。无心得无
    法。只是无虚妄凡圣等心。本来心法元自备
    足。汝今既尔善自护持。时司马头陀自湖南
    来。百丈谓之曰。老僧欲往沩山可乎(司马头陀参禅外。
    蕴人伦之鉴。兼穷地理。诸方?k院多取决焉)对云。沩山奇绝可聚千五
    百众。然非和尚所住。百丈云。何也。对云。和
    尚是骨人。彼是肉山。设居之徒不盈千。百丈
    云。吾众中莫有人住得否。对云。待历观之。百
    丈乃令侍者唤第一坐来(即华林和尚也)问云。此人如
    何。头陀令謦??簧?惺?健6栽啤4巳瞬豢伞?br> 又令唤典坐来(即佑师也)头陀云。此正是沩山主也。
    百丈是夜召师入室。嘱云。吾化缘在此。沩山
    胜境汝当居之嗣续吾宗广度后学。时华林
    闻之曰。某甲忝居上首。佑公何得住持。百丈
    云。若能对众下得一语出格当与住持。即指
    净瓶问云。不得唤作净瓶。汝唤作什么。华林
    云。不可唤作木[木*突]也。百丈不肯。乃问师。师
    蹋倒净瓶。百丈笑云。第一坐输却山子也。遂
    遣师往沩山。是山峭绝?肝奕搜獭Jυ斥??br> 伍橡栗充食。山下居民稍稍知之。帅众共营
    梵宇。连率李景让奏号同庆寺。相国裴公休
    尝咨玄奥。繇是天下禅学若辐凑焉。师上堂
    示众云。夫道人之心质直无伪。无背无面无
    诈妄心行。一切时中视听寻常更无委曲。亦
    不闭眼塞耳。但情不附物。即得从上诸圣只
    是说浊边过患。若无如许多恶觉情是想习
    之事。譬如秋水澄?s。清净无为澹泞无碍。唤
    他作道人。亦名无事之人。时有僧问。顿悟之
    人更有修否。师云。若真悟得本他自知时。修
    与不修。是两头语如今初心虽从缘得。一念
    顿悟自理。犹有无始旷劫习气未能顿净须
    教渠净除现业流识。即是修也。不道别有法
    教渠修行趣。向。从闻入理闻理深妙。心自圆
    明不居惑地。纵有百千妙义抑扬当时。此乃
    得坐披衣自解作活计。以要言之。则实际理
    地不受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若也单刀
    趣入。则凡圣情尽体露真常。理事不二即如
    如佛。仰山问。如何是西来意。师云。大好灯
    笼。仰山云。莫只遮个便是么。师云。遮个是
    什么。仰山云。大好灯笼。师云。果然不识。一
    日师谓众云。如许多人只得大机(旧本云大识。今改作大机。
    按广灯并别录。皆云只得大机。而第十六卷九峰慧禅师章中云只得大体。未详孰是)不得大用。
    仰山举此语问山下庵主云。和尚恁么道意
    旨何如。庵主云。更举看。仰山拟再举。被庵
    主蹋倒。归举似师。师大笑。师在法堂坐。库头
    击木鱼。火头掷却火抄。拊掌大笑。师云。众中
    也有恁么人。唤来问。作么生。火头云。某甲不
    吃粥肚饥所以喜欢。师乃点头(东使闻云。将知沩山众里无人。卧龙
    云。将知沩山众里有人)普请摘茶。师谓仰山曰。终日摘茶
    只闻子声不见子形。请现本形相见。仰山撼
    茶树。师云。子只得其用不得其体。仰山云。未
    审和尚如何。师良久。仰山云。和尚只得其体
    不得其用。师云。放子二十棒(玄觉云。且道过在什么处)师
    上堂有僧出云。请和尚为众说法。师云。我为
    汝得彻困也。僧礼拜(后人举似雪峰。雪峰云。古人得恁么老婆心。玄沙云。山头
    和尚蹉过古人事也。雪峰闻之乃问玄沙。什么处是老僧蹉过古人事处。玄沙云。大小沩山被那僧一问得百杂碎。
    雪峰骇之乃休)。师谓仰山曰。寂子速道莫入阴界。仰山
    云。慧寂信亦不立。师云。子信了不立不信不
    立。仰山云。只是慧寂更信阿谁。师云。若恁么
    即是定性声闻。仰山云。慧寂佛亦不见。师问
    仰山。涅??经四十卷多少佛说多少魔说。仰
    山云。总是魔说。师云。已后无人奈子何。仰山
    云。慧寂即一期之事。行履在什么处。师云。只
    贵子眼正。不说子行履。仰山蹋衣次提起问
    师云。正恁么时和尚作么生。师云。正恁么时
    我遮里无作么生。仰山云。和尚有身而无用。
    师良久却拈起问。汝正恁么时作么生。仰山
    云。正恁么时和尚还见伊否。师云汝有用而
    无身(此语是二月中问答)师忽问仰山。汝春间有话未圆。
    今试道看。仰山云。正恁么时切忌勃塑。师云。
    停囚长智。师一日唤院主。院主来。师云。我唤
    院主汝来作什么。院主无对(曹山代云。也知和尚不唤某甲)又
    令侍者唤第一座。第一座来。师云。我唤第一
    座汝来作什么。亦无对(曹山代云。若令侍者唤恐不来。法眼别云。适来侍者唤)
    师问新到僧名什么。僧云。名月轮。师作一圆
    相问。何似遮个。僧云。和尚恁么语话。诸方大
    有人不肯在。师云。贫道即恁么。?梨作么
    生。僧云。还见月轮么。师云。?梨恁么道。此
    间大有人不肯诸方。师问云岩云。闻汝久在
    药山是否。岩云是。师云。药山大人相如何。云
    岩云。涅??后有。师云。涅??后有如何。云岩云。
    水洒不着。云岩却问师。百丈大人相如何。师
    云。巍巍堂堂炜炜煌煌。声前非声。色后非色。
    蚊子上铁牛。无汝下嘴处。师过净瓶与仰山。
    仰山拟接。师却缩手云。是什么。仰山云。和尚
    还见个什么。师云。若恁么何用更就吾觅。仰
    山云。虽然如此仁义道中与和尚提瓶挈水亦
    是本分事。师乃过净瓶与仰山师与仰山行
    次指柏树子问云。前面是什么。仰山云。只遮
    个柏树子。师却指背后田翁云。遮阿翁向后
    亦有五百众。师问仰山。从何处归。仰山云。田
    中归。师云。禾好刈也未。仰山云。好刈也。师
    云。作青见作黄见作不青不黄见。仰山云。和
    尚背后是什么。师云。子还见么。仰山拈起禾
    穗云。和尚何曾问遮个。师云。此是鹅王择乳。
    冬月师问仰山。天寒人寒。仰山云。大家在遮
    里。师云。何不直说。仰山云。适来也不曲和尚
    如何。师云。直须随流。有僧来礼拜。师作起势。
    僧云。谁和尚不起。师云。老僧未曾坐。僧云。
    某甲亦未曾礼师云。何故无礼。僧无对(同安代云。和
    尚不怪)石霜会下有二禅客到云。此间无一人会
    禅。后普请般柴。仰山见二禅客歇。将一橛
    柴问云。还道得么。俱无语。仰山云。莫道无人
    会禅好。归举似沩山云。今日二禅客被慧寂
    勘破。师云。什么处被子勘破。仰山便举前话。
    师云。寂子又被吾勘破(云居锡云。什么处是沩山勘破仰山处)师睡
    次仰山问讯。师便回面向壁。仰山云。和尚何
    得如此。师起云。我适来得一梦。汝试为我原
    看。仰山取一盆水与师洗面。少顷香严亦来
    问讯。师云。我适来得一梦寂子原了。汝更与
    我原看。香严乃点一碗茶来。师云。二子见解
    过于?子。僧云。不作沩山一顶笠。无由得到
    莫?绱濉H绾问倾砩揭欢ン摇J?刺V?Jι?br> 堂示众云。老僧百年后向山下作一头水牯
    牛。左胁书五字云沩山僧某甲。此时唤作沩
    山僧。又是水牯牛。唤作水牯牛。又云沩山僧。
    唤作什么即得(云居代云。师无异号。资福代作圆相。托起古人颂云。不道沩山不道牛。一
    身两号实难酬。离却两头应须道。如何道得出常流)师敷扬宗教凡四十余年。
    达者不可胜数。入室弟子四十一人。唐大中
    七年正月九日盥漱敷坐怡然而寂。寿八十
    三。腊六十四。塔于本山。敕?大圆禅师。塔曰
    清净
    洪州黄檗希运禅师闽人也。幼于本州黄檗
    山出家。额间隆起如肉珠。音辞朗润志意冲
    澹。后游天台逢一僧。与之言笑如旧相识。熟
    视之目光射人。乃偕行属涧水暴涨。乃捐笠
    植杖而止。其僧率师同渡。师曰。兄要渡自渡。
    彼即褰衣蹑波若履平地。回顾云。渡来渡来。
    师曰。咄遮自了汉。吾早知当斫汝胫。其僧叹
    曰。真大乘法器我所不及。言讫不见。师后游
    京师。因人启发乃往参百丈。问曰。从上宗
    承如何指示。百丈良久。师云。不可教后人
    断绝去也。百丈云。将谓汝是个人。乃起入方
    丈。师随后入云。某甲特来。百丈云若尔则他
    后不得孤负吾。百丈一日问师。什么处去来。
    曰大雄山下采菌子来。百丈曰。还见大虫
    么。师便作虎声百丈拈斧作斫势。师即打百
    丈一掴。百丈吟吟大笑便归。上堂谓众曰。大
    雄山下有一大虫汝等诸人也须好看。百丈
    老汉今日亲遭一口。师在南泉时普请择菜。
    南泉问什么处去。曰择菜去。南泉曰。将什么
    择。师举起刀子。南泉曰。大家择菜去。一日
    南泉谓师曰。老僧偶述牧牛歌。请长老和。师
    云。某甲自有师在。师辞南泉。门送提起师笠
    子云。长老身材勿量大。笠子太小生。师云。虽
    然如此大千世界总在里许。南泉云。王老师
    [渐/耳]。师便戴笠子而去。后居洪州大安寺海众
    奔凑。裴相国休镇宛陵。建大禅苑请师说法。
    以师酷爱旧山。还以黄檗名之。又请师至郡
    以所解一编示师。师接置于坐略不拔阅。
    良久云。会么。公云。未测。师云。若便恁么会
    得犹较些子。若也形于纸墨何有吾宗。裴乃
    赠诗一章曰
     自从大士传心印  额有圆珠七尺身
     挂锡十年栖蜀水  浮杯今日渡章滨
     一千龙象随高步  万里香华结胜因
     拟欲事师为弟子  不知将法付何人
    (观前所叙。则运禅师居洪州大安寺。后裴公在宣州?k寺请师居之。号曰黄?。而赠以诗也。然所叙之事与诗意全
    不相合。今详此诗。乃裴公在洪州时作也。言挂锡十年栖蜀水者。谓师先住高安之黄?已十年也。按前汉地理志。
    豫章郡建成县有蜀水。建成者即唐之高安县也。浮杯今日渡章滨者。谓自黄?请师来至洪城也。按前汉地理志。
    豫章水出赣县西南北入大江。洪州城在章水之滨。而郡名豫章也。又裴公作传心法要序云。有大禅师号希运。住
    洪州高安县黄?山鹫峰下。海众常千余人。予会昌二年廉于锺陵。自山迎至州憩龙兴寺。旦夕问道。大中二年廉
    于宛陵。复礼迎至所部。寓开元寺云云。锺陵洪州也。宛陵宣州也。观此序所述。亦谓师先住高安黄?。而裴公请
    至洪州。与前诗正合。逮其廉于宣州。虽复迎请师。但寓开元寺而已。初无建寺之说。不知本章何以差误若此。盖
    当以裴公法要序与诗为正。且会昌三年武宗废教其二年。言师居黄?已十载。此必然之理也。裴公在宣州请
    师。乃大中重兴之后。而师再聚徒于黄?之时也。故千顷南公章中云。大中初裴公出抚宛陵。请黄?和尚出山。而
    南公随之也。其余在裴公章中辨之矣)
    师亦无喜色。自尔黄?门风盛于江表矣。一
    日上堂大众云集。乃曰。汝等诸人欲何所求。
    因以棒趁散云。尽是吃酒糟汉恁么行脚取
    笑于人。但见八百一千人处便去。不可只图
    热闹也。老汉行脚时或遇草根下有一个汉。
    便从顶上一锥看他。若知痛痒可以布。袋盛
    米供养。可中总似汝如此容易。何处更有今
    日事也。汝等既称行脚。亦须着些精神好还
    知道。大唐国内无禅师么。时有一僧出问云
    诸方尊宿尽聚众开化。为什么道无禅师。师
    云不道无禅只道无师。?梨不见。马大师下
    有八十八人坐道场。得马师正眼者。止三两
    人。庐山和尚是其一人。夫出家人须知有从
    上来事分。且如四祖下牛头融大师横说坚
    说。犹未知向上关[木*戾]子。有此眼脑方辨得邪
    正宗党。且当人事宜不能体会得。但知学言
    语。念向皮袋里安着到处称我会禅。还替得
    汝生死么轻忽老宿入地狱如箭。我才见入
    门来。便识得汝了也。还知么。急须努力莫容
    易事。持片衣口食空过一生。明眼人笑。汝久
    后总被俗汉算将去在。宜自看远近。是阿谁
    面上事若会即便会。若不会即散去。问如何
    是西来意。师便打。自余施设皆被上机。中下
    之流莫窥涯?濉L拼笾心曛沼诒旧健k氛?断
    际禅师。塔曰广业
    杭州大慈山寰中禅师蒲阪人也。姓卢氏。顶
    骨圆耸其声如锺。少丁母忧庐于墓所。服阕
    思报罔极。于并州童子寺出家。嵩岳登戒习
    诸律学。后参百丈受心印。辞往南岳常乐寺
    结茅于山顶。一日南泉至问。如何是庵中主。
    师云苍天苍天。南泉云。苍天且置。如何是庵
    中主。师云。会即便会莫忉忉南泉拂袖而出。
    后住浙江北大慈山。上堂云。山僧不解答
    话。只能识病。时有一僧出师前立。师便下座
    归方丈(法眼云。众中唤作病在目前不识。玄觉云。且道大慈识病不识病。此僧出来是病不是病。若言
    是病。每日行住不可总是病。若言不是病出来。又作么生)赵州问。般若以何为
    体。师云。般若以何为体赵州大笑而出。师明
    日见赵州扫地。问般若以何为体。赵州置帚
    拊掌大笑。师便归方丈。有僧辨。师云。去什
    么处。僧云。暂去江西。师云。我劳汝一段事得
    否。僧云。和尚有什么事。师云。将取老僧去。
    僧云。更有过于和尚者。亦不能将得去。师便
    休。其僧后举似洞山。洞山云。?梨争合恁
    么道。僧云。和尚作么生。洞山云得(法眼别云。和尚若去
    某甲提笠子)洞山又问其僧。大慈别有什么言句。僧
    云。有时示众云。说得一丈不如行取一尺。说
    得一尺不如行取一寸。洞山云。我不恁么道。
    僧云。作么生。洞山云。说取行不得底。行取说
    不得底(云居云。行时无说路。说时无行路。不说不行时合行什么路。乐普云。行说俱到即本事无。行说
    俱不到即本事在)后属唐武宗废教。师短褐隐居。大中
    壬申岁重剃染大扬宗旨。咸通三年二月十
    五日不疾而逝。寿八十三。腊五十四。僖宗?
    性空大师定慧之塔
    天台平田普岸禅师洪州人也。于百丈门下
    得旨。后闻天台胜概圣贤间出。思欲高蹈方
    外远追遐躅。乃结茅?草宴寂林下。日居月
    诸为四众所知。创建精蓝号平田禅院焉。有
    时谓众曰。神光不昧万古徽猷。入此门来莫
    存知解。有僧到参。师打一拄杖。其僧近前把
    住拄杖。师曰。老僧适来造次。僧却打师一拄
    杖。师曰。作家作家。僧礼拜。师把住曰。是?
    梨造次。僧大笑。师曰。遮个师僧今日大败
    也。有偈示众曰
     大道虚旷  常一真心  善恶勿思
     神清物表  随缘饮啄  更复何为
    终于本院。今山门有遗塔存焉宋朝重加修
    饰。赐额曰寿昌。岸禅师即寿昌开山和尚也
    筠州五峰常观禅师有僧问。如何是五峰境。
    师云险。僧云。如何是境中人。师云塞。有僧辞
    师云。?梨向什么处去。僧云。台山去。师竖
    起一指云。若见文殊了。却来遮里与汝相见。
    僧无对。师问一僧。汝还见牛么。僧云见。师
    云。见左角。见右角。僧无对。师自代云。见无
    左右(仰山别云。还辨左右么。)又有僧辞师云。汝去诸方去
    莫谤老僧在遮里。僧云。某甲不道和尚在遮
    里。师云。汝道老僧在什么处僧竖起一指。师
    云。早是谤老僧也
    潭州石霜山性空禅师僧问。如何是西来意。
    师曰。若人在千尺井中。不假寸绳出得此
    人。即答汝西来意。僧曰。近日湖南畅和尚出
    世。亦为人东语西话。师唤沙弥。拽出死尸着
    (沙弥即仰山也)沙弥后举问耽源。如何出得井中人。耽
    源曰。咄痴汉谁在井中。后问沩山。如何出
    得井中人。沩山乃呼慧寂。寂应诺。沩山曰。出
    也及住仰山尝举前语谓众曰。我耽源处得
    名。沩山处得地
    福州大安禅师者本州人也。姓陈氏。幼于黄
    檗山受业听习律乘。尝自念言。我虽勤苦而
    未闻玄极之理。乃孤锡游方将往洪州路出
    上元逢一老父。谓师曰。师往南昌当有所得。
    师即造于百丈。礼而问曰。学人欲求识佛。何
    者即是。百丈曰。大似骑牛觅牛。师曰。识后如
    何。百丈曰。如人骑牛至家。师曰。未审始终如
    何保任。百丈曰。如牧牛人执杖视之不令犯
    人苗稼。师自兹领旨更不驰求。同参佑禅师
    创居沩山也。师躬耕助道。及佑禅师归寂。众
    请接踵住持。师上堂云。汝诸人总来就安求
    觅什么。若欲作佛汝自是佛而却傍家走。匆
    匆如渴鹿趁阳焰。何时得相应去。阿尔欲作
    佛。但无如许多颠倒攀缘妄想恶觉垢欲不
    净众生之心。则汝便是初心正觉佛。更向何
    处别讨所以。安在沩山三十来年。吃沩山饭
    屙沩山屎。不学沩山禅。只看一头水牯牛。若
    落路入草便牵出。若犯人苗稼即鞭挞调伏。
    既久可怜生受人言语。如今变作个露地白
    牛常在面前。终日露迥迥地。趁亦不去也。
    汝诸人各自有无价大宝。从眼门放光照山
    河大地。耳门放光领采一切善恶音响。六门
    昼夜常放光明。亦名放光三昧。汝自不识取
    影在四大身中。内外扶持不教倾侧。如人负
    重担从独木桥上过。亦不教失脚。且是什么
    物任持便得。如是汝若觅豪发即不见。故志
    公和尚云。内外追寻觅。总无境上施为浑大
    有问。一切施为是法身用如何是法身。师云。
    一切施为是法身用。僧云。离却五蕴如何是
    本来身。师云地水火风受想行识僧云。遮个
    是五蕴。师云。遮个异五蕴。问此阴已谢彼阴
    未生时如何。师云。此阴未谢那个是大德。僧
    云。不会。师云。若会此阴便明彼阴。问大用现
    前不存轨则时如何。师云。汝用得但用。僧乃
    脱膊?师三匝。师云。向上事何不道取。僧拟
    开口。师便打云。遮野狐精出去。有僧上法。
    堂顾视东西不见师。乃云。好个法堂只是无
    人。师从门里出云。作么。无对雪峰和尚因入
    山采得一枝木。其形似蛇。于背上题云。本自
    天然不假雕琢寄来与师。师云。本色住山人
    且无刀斧痕。人问师。佛在何处。师云。不离
    心。又云。双峰上人有何所得。师云。法无所
    得。设有所得得本无得。有僧问云。黄巢军来
    和尚向什么处回避。师云。五蕴山中。僧云。忽
    被他捉着时如何。师云。恼乱将军。师大化闽
    城二十余载。唐中和三年十月二十二日归
    黄檗寺示疾而终。塔于楞伽山。敕?圆智禅
    师证真之塔
    福州古灵神赞禅师。本州大中寺受业后。行
    脚遇百丈开悟。却回本寺。受业师问曰。汝离
    吾在外得何事业。曰并无事业。遂遣执役。一
    日因澡身。命师去垢。师乃拊背曰。好所佛
    殿而佛不圣。其师。回首视之师曰。佛虽不圣
    且能放光。其师又一日在窗下看经。蜂子投
    窗纸求出。师睹之曰。世界如许广阔不肯出。
    钻他故纸驴年去得。其师置经问曰。汝行脚
    遇何人。吾前后见汝发言异常。师曰。某甲蒙
    百丈和尚指个歇处。今欲报慈德耳。其师于
    是告众致斋。请师说法。师登座举唱百丈门
    风。乃曰。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
    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
    佛。其师于言下感悟曰。何期垂老得闻极则
    事。师后住古灵聚徒数载。临迁化剃沐声锺。
    告众曰。汝等诸人还识无声三昧否。众曰。不
    识。师曰。汝等静听莫别思惟众皆侧聆。师俨
    然顺寂。塔存本山焉
    广州和安寺通禅师者。婺州双林寺受业。自
    幼寡言。时人谓之不语通也。因礼佛有禅者
    问云。座主礼底是什么。师云。是佛。禅者乃指
    像云。这个是何物。师无对。至夜具威仪礼问
    禅者云。今日所问某甲未知意旨如何。禅者
    云。座主几夏邪师云。十夏。禅者云。还曾出
    家也未。师转茫然。禅者云。若也不会百夏奚
    为。禅者乃命师同参马祖。行至江西马祖已
    圆寂。乃谒百丈顿释疑情。有人问。师是禅师
    否。师云。贫道不曾学禅。师良久却召其人。其
    人应诺。师指[?-禾+木]榈树子(其人无对)
    师一日令仰山将床子来。仰山将到。师云。却
    送本处。仰山从之。师云。床子那边是什么物。
    仰山云。无物。师云遮边是什么物。仰山云。无
    物。师召云慧寂。仰山云诺。师云去
    江州龙云台禅师有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
    意。师云。老僧昨夜栏里失却牛
    京兆(目录及正宗记皆言洛京)卫国院道禅师僧到参。师问。
    何方来。僧云。湘南来。师云。黄河清未。僧无
    对(沩山代云。小小狐儿要过但知过用疑作什么)师因疾。有人来问疾。师
    不出。其人云。久聆和尚道德。忽承法体遗
    和。请和尚相见。师将钵?盛钵?u。令侍者
    擎出呈之。其人无对
    镇州万岁和尚僧问。大众云集合谭何事。师
    云。序品第一(归宗柔别云。礼拜了去)
    洪州百丈山惟政禅师(此传。旧在第六卷马祖法嗣中大珠和尚之次。今以机缘
    推之。即移入此卷百丈海禅师法嗣中。作百丈涅??和尚机缘也。按唐柳公权书。武翊黄所撰涅??和尚碑云。师讳
    法正。以其善讲涅??经。故以涅??为称。今师本章中有云。汝与我开田。吾为汝说大义。则知其为涅??和尚明
    矣。又称南泉为师伯。则知其嗣百丈海公亦明矣。虽然惟政法正二名不同。盖传写之讹耳。又觉范林间录亦谓旧
    本之误。及观正宗记则有惟政法正之名。然百丈第代可数。明教但见其名不同。不能辨而俱存之。今当以碑为正
    也。而又卿公事苑乃云。百丈涅??和尚是沩山嗣子而海公之孙。此尤大谬也。不足取矣)一日谓僧
    曰。汝与我开田了。我为汝说大义。僧开田了。
    归请师说大义。师乃展开两手。有老宿见日
    影透窗。问师曰。为复窗就日日就窗。师曰。长
    老房内有客归去好。师问南泉曰。诸方善。知
    识还有不说似。人底法也无。南泉曰。有师曰
    作么生。曰不是心不是佛。师曰恁么即说。似
    人了也曰某甲即恁么。师曰。师伯作么生。曰
    我又不是善知识。争知有说不说底法。师曰。
    某甲不会请师伯说。曰我大杀为汝说了也。
    僧问。如何是佛佛道齐。师曰。定也。师因入。
    京路逢官人。命吃饭。忽见驴鸣。官人召云头
    陀。师举头。官人却指驴。师却指官人(法眼别云但作驴鸣)
    洪州东山慧和尚游山见一岩。僧问云。此岩
    有主也无。师云有。僧云。是什么人。师云。三家
    村里觅什么。其僧入问。如何是岩中主。师
    云。还气急么。有小师行脚回。师问。汝离吾在
    外多少时邪。小师云。十年。师云。不用指东
    指西。直道将来。小师云。对和尚不敢谩语。师
    喝云。遮打野汉。清田和尚一日与[王*舀]上坐煎
    茶次。师敲绳床三下。[王*舀]亦敲三下。师云。老
    僧敲有个善巧。上座敲有何道理。[王*舀]曰。某甲
    敲有个方便。和尚敲作么生。师举起盏子。[王*舀]
    云。善知识眼应须恁么。煎茶了[王*舀]却问。和尚
    适来举起盏子意作么生。师云。不可更别有
    也大于和尚与南用到茶堂。见一僧近前不
    审用云。我既不纳汝。汝亦不见我。不审阿谁。
    僧无语。师云。不得平白地恁么问伊。用云。大
    于亦无语。师乃把其僧云。是尔恁么累我。
    亦然打一掴用便笑曰。朗月与青天。侍者到
    看师问云。金刚正定一切皆然。秋去冬来且
    作么生。侍者云。不妨和尚借问。师云。即今即
    得去后作么生。侍者云。谁敢问着某甲。师云。
    大于还得么。侍者云。犹要别人点检在。师云。
    辅弼宗师不废光彩。侍者礼拜
      前虔州西堂藏禅师法嗣
    虔州处微禅师。僧问。三乘十二分教体理得
    妙。与祖师意为同为别。师云。恁么即须向六
    句。外鉴不得随他声色转。僧曰。如何是六句。
    师曰。语底默底不语不默。总是总不是。汝合
    作么生。僧无对。师问仰山。汝名什么。对曰。
    慧寂。师曰。那个是慧那个是寂。曰只在目前。
    师曰。犹有前后在。寂曰。前后且置。和尚见什
    么。师曰。吃茶去
      前蒲州麻谷山宝彻禅师法嗣
    寿州良遂禅师初参麻谷。麻谷召曰。良遂。师
    应诺。如是三召三应。麻谷曰。遮钝根阿师。师
    方省悟乃曰。和尚莫谩良遂。若不来礼拜和
    尚。几空过一生。麻谷可之
      前湖南东寺如会禅师法嗣
    吉州薯山慧超禅师洞山。来礼拜次。师曰。汝
    已住一方。又来遮里作么。对曰。良价无奈疑
    何。特来见和尚。师召良价。价应诺。师曰。是
    什么。价无语。师曰。好个佛只是无光焰
      京兆章敬寺怀恽禅师法嗣
    京兆大荐福寺弘辩禅师。唐宣宗问。禅宗何
    有南北之名。师对曰。禅门本无南北。昔如来
    以正法眼付大迦叶。展转相传至二十八祖
    菩提达磨。来游此方为初祖。暨第五祖弘忍
    大师。在蕲州东山开法。时有二弟子。一名慧
    能。受衣法居岭南为六祖。一名神秀。在北扬
    化。其后神秀门人普寂立本师为第六祖。而
    自称七祖。其所得法虽一。而开导发悟有顿
    渐之异。故曰南顿北渐。非禅宗本有南北之
    号也。帝曰。云何名戒师。对曰。防非止恶谓之
    戒。帝曰。何为定。对曰。六根涉境心不随缘名
    定。帝曰。何为慧。对曰。心境俱空照览无惑名
    慧。帝曰。何为方便。对曰。方便者隐实覆相权
    巧之门也。被接中下曲施诱迪。谓之方便。设
    为上根言舍方便但说无上道者。斯亦方便
    之谭。乃至祖师玄言忘功绝谓亦无出方便
    之迹。帝曰。何为佛心。对曰。佛者西天之语。
    唐言觉。谓人有智慧觉照为佛心。心者佛之
    别名。有百千异号。体唯其一。本无形状。非青
    黄赤白男女等相。在天非天在人非人。而现
    天现人。能男能女非始非终无生无灭。故号
    灵觉之性。如陛下日应万机。即是陛下佛心。
    假使千佛共传。而不念别有所得也。帝曰。如
    今有人念佛如何。对曰。如来出世为天人师
    善知识。随根器而说法。为上根者开最上乘
    顿悟至理。中下者未能顿晓。是以佛为韦提
    希。权开十六观门。令念佛生于极乐。故经云。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帝
    曰。有人持经念佛持咒求佛如何。对曰。如来
    种种开赞皆为最上一乘。如百川众流莫不
    朝宗于海。如是差别诸数皆归萨婆若海。帝
    曰。祖师既契会心印。金刚经云。无所得法如
    何。对曰。佛之一化实无一法与人。但示众人。
    各各自性同一法宝藏。当时然灯如来但印
    释迦本法。而无所得方契然灯本意。故经云。
    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是法平等修一切
    善法不住于相。帝曰。禅师既会祖意。还礼佛
    转经否。对曰。沙门释子礼佛转经。盖是住持
    常法有四报焉。然依佛戒修身。参寻知识渐
    修梵行。履践如来所行之迹。帝曰。何为顿见
    何为渐修。对曰。顿明自性与佛同俦。然有无
    始染习故。假渐修对治。令顺性起用。如人吃
    饭不一口便饱。是日辩师对七刻。赐紫方袍
    号圆智禅师。仍敕修天下祖塔各令守护
    福州龟山智真禅师者扬州人也。姓柳氏。受
    业于本州华林寺。唐元和元年润州丹徒天
    香寺受戒。不习经论。唯慕禅那初谒恽禅师。
    恽问曰。何所而至。真曰。至无所至来无所来。
    恽虽默然真亦自悟。寻抵婺州五泄山会正
    原禅伯。长庆二年同游建阳。受郡人叶玢请
    居东禅。至开成元年往福州。长?邑人陈亮
    黄瑜请于龟山开?k。一日示众曰。动容?目
    无出当人一念净心本来是佛。乃说偈曰
     心本绝尘何用洗  身中无病岂求医
     欲知是佛非身处  明鉴高悬未照时
    后值武宗澄汰。有偈二首。示众曰
     明月分形处处新  白衣宁坠解空人
     谁言在俗妨修道  金粟曾为长者身
    其二曰
     忍仙林下坐禅时  曾被歌王割截支
     况我圣朝无此事  只今休道亦何悲
    暨宣宗中兴。乃不复披缁。咸通六年终于本
    山。寿八十四。腊六十。敕?归寂禅师。塔曰
    秘真
    朗州东邑怀政禅师。仰山来参。师问。汝何
    处人。仰山曰。广南人。师曰。我闻广南有镇
    海明珠是否。仰山曰是。师曰。此珠何形状。仰
    山曰。白月即现。师曰。汝将得来否。仰山曰。
    将得来。师曰。何不呈似老僧看。仰山曰。昨到
    沩山亦就慧寂索此珠。直得无言可对无理
    可宣。师曰。真师子儿大师子吼
    金州操禅师一日请米和尚斋。不排坐位。米
    到展坐具礼拜。师下禅床。米乃就师位而坐。
    师却席地而坐。斋讫米便去。侍者曰。和尚受
    一切人钦仰。今日坐位。被人夺却。师曰。三日
    若来即受救在。米果三日后来云。前日遭贼
    (僧问镜清。古人遭贼意如何。清云。只见锥头利。不见凿头方)
    朗州古堤和尚寻常见僧来每云。去汝无佛
    性。僧无对。或有对者。莫契其旨。一日仰山慧
    寂到参。师云。去汝无佛性。寂叉手近前应诺。
    师笑曰。子什么处得此三昧。寂曰。我从沩山
    得。寂问曰。和尚从谁得。师曰。我从章敬得
    河中公畿和尚。僧问。如何是道如何是禅。师
    云。有名非大道。是非俱不禅。欲识此中意。黄
    叶止啼钱
    景德传灯录卷第九

       黄?希运禅师传心法要

         河东裴休集
     有大禅师号希运。住洪州高安县黄?山鹫
     峰下。乃曹溪六祖之嫡孙。百丈之子西堂之
     侄。独佩最上乘。离文字之印。唯传一心更无
     别法。心体亦空万缘俱寂。如大日轮升于虚
     空中照耀。静无纤埃。证之者无新旧无浅深。
     说之者不立义解。不立宗主。不开户牖。直下
     便是。动念则乖。然后为本佛。故其言简其理
     直其道峻其行孤。四方学徒望山而趋。睹相
     而悟。往来海众常千余人。予会昌二年廉于
     锺陵。自山迎至州憩龙兴寺。旦夕问道。大中
     二年廉于宛陵。复礼迎至所部寓开元寺。旦
     夕受法。退而纪之十得一二。佩为心印不敢
     发扬。今恐入神精义不闻于未来。遂出之授
     门下。僧太舟法建归旧山之广唐寺。请长老
     法众问与往日常所亲闻同异何如也。时大
     唐大中十一年十月八日谨记(自后每段各纪岁月。今删繁尔)
     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此心
     无始已来不曾生不曾灭。不青不黄无形无
     相。不属有无。不计新旧。非长非短非大非小。
     超过一切限量名言踪迹对待。当体便是。动
     念即差。犹如虚空无有边际不可测度。惟此
     一心即是佛。佛与众生更无差异。但是众生
     着相外求转失。使佛觅佛。将心捉心。穷劫尽
     形终不能得。不知息念忘虑佛自现前○此
     心即是佛。佛即是众生。众生即是佛。佛即是
     心。为众生时此心不减。为诸佛时此心不添。
     乃至六度万行河沙功德。本自具足不假修
     添。遇缘则施。缘息则寂。若不决定信此。而欲
     着相修行以求功用。皆是妄想与道相乖。此
     心即是佛。更无别佛。亦无别心。此心净明犹
     如虚空。无一点相貌。举心动念即乖法体。即
     为着相。无始来无着相。佛修六度万行欲求
     成佛。即是次第无始来无次第佛。但悟一心
     更无少法可得。此则真佛。佛与众生一心无
     异。犹如虚空无杂无坏。如大日轮照四天下。
     日照之时明遍天下。虚空不曾明。日没之后
     暗遍天下。虚空不曾暗。明暗之景自相凌夺。
     虚空之性廓然不变。佛与众生心亦如此。若
     观佛作清净光明解脱之相。观众生作垢浊
     暗昧生死之相。此人作此解。历河沙劫终不
     得菩提。即是着相之故。唯此一心。更无微尘
     许少法可得。即是佛。今学道人不悟此心体。
     便于心上生心。向外求佛着相修行。皆是恶
     法非菩提道○供养十方诸佛。不如供养一无
     心人不可得。无心者无一切心也。如如之体。
     内外如木石不动不转。内外如虚空不塞不
     碍。无能无所。无方所。无相貌无得失。趣者不
     敢入。此法恐落空。无栖泊处故望涯而退。文
     殊当理。普贤当行。理者真空无碍之理。行者
     离相无尽之行。观音当大慈。势至当大智。维
     摩净名也。净者性也。名者相也。性相不异号
     为净名。诸大菩萨所表者。人皆有之不离一
     心。悟之即是。今学道人不向自心中悟。乃于
     心外求着相取境。皆与道背。恒河沙者佛说
     是沙。此沙诸佛菩萨释梵诸天步履而过。沙
     亦不喜。牛羊虫蚁蹈践而行。沙亦不怒。珍宝
     馨香沙亦不贪。粪溺臭秽沙亦不恶○此心
     即无心之心。离一切相。众生诸佛更无差殊。
     但能无心便是究竟。学道人。若不直下无心
     累劫修行终不成道。被三乘功行拘系不得
     解脱。然证此心有迟疾。有闻法一念便得无
     心者。有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乃得无心
     者。有至十地乃得无心者。长短得无心即住
     更无可修。更无可证。实无所得真实不虚。一
     念而得与十地而得者。功用恰齐更无深浅。
     只是历劫枉受辛勤耳。造恶造善皆是着相。
     着相造恶枉受轮回。着相造善枉受劳苦。总
     不如言下自认取本法。此法即心心外无法。
     此心即法法内无心。心自无心。亦无无心者。
     将心无心心即成有。默契而已。绝诸思量。故
     曰。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此心是本源清净佛。
     人皆有之。蠢动畜生与诸佛菩萨一体不异。
     只为妄想分别造种种业。果本佛上实无一
     物。虚通寂静明妙安乐而已。深自悟认。直下
     便是圆满具足更无所欠。纵三僧只精进修
     行历诸地位。及一念证时。只证元来自佛。向
     上更不添得一物。却观历劫功用总是梦中
     妄为。故如来云。我于阿耨菩提实无所得。若
     妄有所得。然灯即不与授记。又云。是法平等
     无有高下。是名菩提。即此本源清净心。与众
     生诸佛世界山河有相无相遍十方界。一切平
     等无彼我相。此本源清净心。常自圆明遍照。
     世人不悟只认见闻觉知为心。为见闻觉知
     所覆。所以大睹精明本体。但直下无心本体
     自现。如大日轮升于虚空遍照十方更无障
     碍。故学道人惟认见闻觉知为动作。空却见
     闻觉知。即心路绝无入处。但于见闻觉知处
     认本心。然本心不属见闻觉知。亦不离见闻
     觉知。但莫于见闻觉知上起见解。莫于见闻
     觉知上动念。亦莫离见闻觉知觅心。亦莫舍
     见闻觉知取法。不即不离不住不着。纵横自
     在无非道场○世人闻道。诸佛皆传心法。将
     谓心上别有一法可证可取。遂将心觅法。不
     知心即是法法即是心。不可将心更求于心。
     历千万劫终无得日。不如当下无心便是本
     法。如力士额珠隐于额内。向外求觅周行十
     方。终不能得。智者指之。当时自见本珠如故。
     学道人迷自本心不认为佛。遂向外求觅起
     功用行。依次第证果位。历劫勤求元不成道。
     不如当下无心。决定知一切法本无所有亦
     无所得。无住无依无能无所。不动妄念便证
     菩提。及证道时只证本心佛。历劫功用并是
     虚修。如力士得珠时。只得本额珠。不关向外
     寻求之力故。佛言。我于阿耨菩提实无所得。
     恐人不信故。引五眼所见五语。所言真实不
     虚是第一义谛○学道人勿疑。四大为身。四
     大无我。我亦无主。故知此身无我亦无主。五
     阴无我亦无主。故知此心无我亦无主。六根
     六尘六识和合生灭亦复如是。十八界既空
     一切皆空。唯有本心荡然清净。有识食有智
     食。四大之身饥疮为患。随事给养不生贪着。
     谓之智食。恣情取味妄生分别。唯求适口不
     生厌离。谓之识食。声闻者。因声得悟谓之声
     闻。但不了自心。于声教上起解。或因神通。或
     因瑞相语言运动。闻有菩提涅??三阿僧只劫
     修成佛道。皆属声闻道。谓之声闻。佛惟直下
     顿了自心本来是佛。无一法可得。无一行可
     修。此是无上道。此是真如佛。学道人只怕一
     念有即与道隔矣。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
     佛。学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总不用学。
     惟学无求无着。无求则心不生。无着则心不
     染。不生不染即是佛。八万四千法门对八万
     四千烦恼。是教化接引门。本无一法。离即是
     法。知离者是佛。但离一切烦恼是无法可得
     ○学道人欲得知要诀。但莫于心上着一物。
     言佛法身犹如虚空。此是喻法身即虚空。虚
     空即法身。常人将谓法身遍于虚空处。虚空
     中含容法身。不知虚空即法身。法身即虚空
     也。若定言有虚空。即虚空不是法身。定言有
     法身。即法身不是虚空。但不作虚空解。虚空
     即法身。不作法身解。法身即虚空。虚空与法
     身无异相。佛与众生无异相。生死涅??无异
     相。烦恼菩提无异相。离一切相即是佛。凡
     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忘
     境犹易忘心至难。人不敢忘心。是恐落空
     无捞摸处。不知空本无空唯一真界耳○此
     灵觉性无始以来与空虚同寿。未曾生未曾
     灭。未曾有未曾无。未曾秽未曾净。未曾喧未
     曾寂。未曾少未曾老。无方所无内外。无数量
     无形相。无色像无音声。不可觅不可求。不可
     以智识解。不可以言语取。不可以景物会。不
     可以功用到。诸佛菩萨与一切蠢动众生同
     大涅??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一
     念离真皆为妄想。不可以心更求于心。不可
     以佛更求于佛。不可以法更求于法。故修道
     人直下无心默契。拟心即差。以心传心此为
     正见。慎勿向外逐境为心。是认贼为子。为有
     贪?痴即立戒定慧。本无烦恼焉有菩提。故
     祖师云。佛说一切法。为除一切心。我无一切
     心。何用一切法。本源清净佛上更不得着一
     物。譬如虚空。虽以无量珍宝庄严。终不能住。
     佛性同虚空。虽以无量智慧功德庄严。终不
     能住。但迷本性转不见耳○所谓心地法门。
     万法皆依此心建立。遇境即有。无境即无。不
     可于净性上专作境解。所言定慧鉴用历历
     寂寂惺惺。见闻觉知皆境上作解。暂为中下
     人说即得。若欲亲证。皆不可作如此解。尽是
     境缚。法有没处没于有地。但于一切法不作
     有见。即见法○自达磨大师到中国。唯说一
     性。唯传一法。以佛传佛不说余佛。以法传法
     不说余法。法即不可说之法。佛即不可取之
     佛。乃是本源清净心也。唯此一事实余二则
     非真。般若为慧。此慧即无相之本也○凡夫
     不趣道。唯恣六情乃行六道。即学道后。一念
     计生死。即落诸魔道。一念起诸见。即落外道。
     见有生趣其灭。即落声闻道。不见有生唯见
     有灭。即缘觉道。法本不生今亦不灭。不起二
     见不厌不忻。一切诸法唯一心是。然后乃为
     佛乘也○凡人皆逐境生心。心随欣厌。若欲
     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则境空。境空则心灭。不
     忘心而除境。境不可除。只益纷扰耳。故万法
     唯心心亦不可得。复何求哉○学般若法人。
     不见一法可得。绝意三乘。唯一真实。不可证
     得。谓我能证能得。皆增上慢人也。法华会下
     拂衣而去者。皆斯徒也。故佛言。我于菩提实
     无所得。默契而已○凡人欲修证。但观五蕴
     皆空四大无我。真心无相不去不来。生时性
     亦不来。死时性亦不去。湛然圆寂心境一如。
     但能如此直下顿了。不为三世所拘系。便出
     世人也。切不得有分毫趣向。若见善相诸佛
     来迎。及种种现前亦无心随去。若见恶相种
     种现前亦无畏心。但自忘心同于法界。便得
     自在○凡言化城者。二乘及十地乃至等觉
     妙觉。皆是权立接引之教。并为化城也。言宝
     所者。乃真心本佛自性之宝。此宝不属情量。
     不可建立。无佛无众生。无能无所。何处有城。
     若问此既是化城何处为宝所。宝所不可指。
     指即有宝所。非真实所也。故云在近而已。在
     近者。不可定量言之。但当体会契之即是。阐
     提者信不具也。一切六道众生。及至二乘不
     信有佛果。皆谓之断善根阐提。菩萨深信佛
     法。不见有大乘小乘佛与众生同一法性。乃
     谓之善根阐提。大抵因声教而悟者名声闻。
     观因缘而悟者名缘觉。若不向自心中悟。虽
     至成佛亦谓之声闻佛。学道人于法上悟不
     于心上悟。虽历劫修行。终不是本佛。若不心
     悟乃于法悟。即是轻心重法。遂成逐块。忘于
     本心故。但契本心不用求法。心即法也○凡
     人多谓境碍心。谓事碍理。常欲逃境以安心
     屏事以存理。不知乃是心碍境理碍事。但令
     心空境自空。但令理寂事自寂。勿倒用心也
     ○凡人多不肯空心恐落空。不知自心本空。
     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菩萨心
     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着。然舍
     有三等。内外身心一切俱舍。犹如虚空无所
     取着。然后随方应物能所皆忘。是谓大舍。若
     一边行道布德。一边旋舍无希望。心是谓中
     舍。若广修众善有所希望。闻法知空。遂乃不
     着是谓小舍。大舍如火烛在前更无迷悟。中
     舍如火烛在旁。或明或暗。小舍如火烛在后
     不见坑阱故。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过去
     心不可得。是过去舍。现在心不可得。是现在
     舍。未来心不可得。是未来舍。所谓三世俱舍。
     自如来付法迦叶以来。以心印心。心心不异。
     印着空则印不成文。印着物则印不成法。故
     以心印心心心不异。能印所印俱难契会。故
     得者少。然心即无心得即无得○佛有三身。
     法身说自性灵通法。报身说一切清净法。化
     身说六度万行法。法身说法不以语言音声
     形相文字。无所说无所证。自性灵通而已。故
     曰。无法可说是名说法。报身化身皆随机感
     现所说法。亦随事应根以为摄化。皆非真法。
     故曰报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所言同是
     一精明分为六和合者。一精明者一心也。六
     和合者六根各与尘合。眼与色合。耳与声合。
     鼻与香合。舌与味合。身与触合。意与法合。中
     间生六识为十八界。若了知十八界空无所
     有。束六和合为一精明。一精明者即心也。学
     道人皆知此。但不能免作一精明六和合解。
     遂为法缚不契本心。如来现世欲说一乘真
     法。则众生不信兴谤没于苦海。若都不说则
     佛堕悭贪。不为众生普舍妙道。遂方便说三
     乘。乘有大小得有深浅。皆非本法。故云。惟此
     一乘道余二即非真。然终未能显一心法。故
     召迦叶同法座坐。别付一心离言说法。此一
     枝法今别行。若能契悟者。便至佛地
       裴休相国传心偈
      予于宛陵钟陵皆得亲黄?希运禅师。尽
      传心要。乃作传心偈尔
     心不可传。以契为传。心不可见。以无为见。契
     亦无契。无亦无无。化城不住。迷额有珠。珠是
     强名。城岂有形。即心即佛。佛即无生。直下便
     是。勿求勿营。使佛觅佛。倍费功程。随法生
     解。即落魔界。凡圣不分。乃离见闻。无心似
     镜。与物无竞。无念似空。无物不容。三乘外
     法。历劫希逢。若能如是。是出世雄
      尝闻。河东大士亲见高安导师传心要。于
      当年着偈章而示后。顿开聋瞽。焕若丹青。
      予惜其所遗。缀于本录云尔
       庆历戊子岁南宗字天真者题
       (传心法要内改十一处。除落三字添入九字。并按四家录并别录为据也)

    景德传灯录卷第九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