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史传部三 >
  • 华严经传记卷第二

      讲解第六上
     东晋南林释法业
     宋京师中兴寺求那跋陀罗
     魏中天竺勒那摩提
     魏北台释智炬
     齐邺下大觉寺释慧光
     齐邺下大觉寺释僧范
     齐治州释昙衍
     隋相州演空寺释灵裕
     隋西京空观寺释慧藏
     隋西京大禅定寺释灵干
    释法业未详其氏族。幼而有超方之韵。脱屣
    尘表。少年出家。风格秀整。学无常师。博洽覃
    思。时辈所推也。虽遍阅群部。每以为。照极探
    微。快然未足。后遇天竺沙门佛度跋陀罗。乃
    请译华严。亲从笔受。筹谘义理。无替晨夕。经
    数岁。廓焉有所悟。因顾其友人曰。圣教司南。
    于是乎在。既躬受梵文。又陶冶精至。推宗扣
    问。日有其伦。遂敷弘幽旨。郁为宗匠。沙门昙
    斌等数百人。伏膺北面。钦承雅训。大教滥觞
    业之始也。以希声初启。未遑曲尽。但标举大
    致而已。撰旨归两卷。见行于世。后不知所终。
    先贤略其清范。悲矣
    求那跋陀罗。此云功德贤。中天竺人。以大乘
    学故。世号摩诃衍。本婆罗门种。初学五明诸
    论。天文书[竺-二+下]医方咒术。靡不该博。后遇见阿
    ?酬荚有摹Q岸辆?颉I畛绶鸱ㄑ稍蛲遏⒙?br> 饰。专精志学。及受具戒。博通三藏。须之辞
    小乘师。进学大乘师。大乘师试令探取经匣。
    即得华严。师喜而叹曰。汝于大乘有重缘矣。
    于是读诵讲宣。莫能酬抗。进受菩萨戒法。既
    而有缘东方。乃随舶泛海。中途遇难。遂力念
    十方佛。称观世音。一舶蒙济。其诚感如此。元
    嘉十二年至广州。刺史车朗表闻。宋太祖遣
    信。迎接既至京。敕名僧慧严慧观。于新亭
    郊劳。见其神情朗彻。莫不虔仰。虽因译交
    言。而欣若倾盖。初住只洹寺。俄而太祖延请。
    深加崇重。琅耶颜延之通才硕学。束带造门。
    于是京师远近。冠盖相望。大将军彭城王义
    康丞相南谯王义宣。并师事焉。须之众僧共
    请出经。于只洹寺东安寺丹阳郡等诸处。集
    义学沙门七百余人。前后所出凡百余卷。谯
    王欲请讲华严经。而跋陀自忖。未善宋言。有
    怀愧叹。则旦夕礼忏。请观世音。乞求冥应。遂
    梦有人。白服持剑。擎一人首。来至其前曰。何
    故忧耶。跋陀具以事对答曰。无所多忧。即以
    剑易首。更安新头。语令回转曰。得无痛耶。答
    曰。不痛。豁然便觉。心神喜悦。则备领宋言。
    于是远近道俗。服其精感。请令就讲。遂讲华
    严。数十余遍。元嘉末。谯王屡有怖怪梦。跋陀
    答曰。京师将有??乱。未及一年。元凶?k逆。
    至若丞相阴谋。预陈三谏之略。世祖遥望。悬
    知一怪之言。策杖江中。神童忽至。焚香楼下。
    山鬼自移登御座。而齐尊。居钓台而拯物。若
    斯感德。未暇详举。而自幼已来。恒执香炉。未
    尝辍手。每食辍分施飞鸟。鸟或驯之。集手
    而食。到太始四年正月。觉体不??。便与太宗
    及公卿等告别。临终之日。延伫而望云。见天
    华圣像。隅中遂卒。春秋七十有五。太宗深
    加痛惜慰赠甚厚。公卿会葬。劳哀备焉
    勒那摩提。魏云宝意。中天竺人也。博赡之富。
    理事兼通。诵一亿偈。偈有三十二字。尤明禅
    法。意在游化。以正始五年。始届洛邑。译十地
    等论二十四卷。初意神理标异。慧悟绝伦。领
    牒魏词。遍尽隅奥。帝每令讲华严经。披释开
    悟。精义每发。一日正处高座。忽有持笏执名
    者。形如太宫云。天帝命来请法师。讲华严
    经。意曰。今此法席。尚未停辍。待讫经文。当
    从来命。虽然法事所资。独不能建。都讲烧香。
    维那梵呗。咸亦须之。可请今定。使者则如所
    言。讲席诸僧咸悉同见。既而法事将了。又见
    前使者云。奉天帝命故来下迎。意乃含笑。熙
    怡告众。辞诀奄然。卒于法座。都讲等僧亦同
    时殒。魏境闻见。无不嗟异之
    释智炬。姓刘氏。少事神僧昙无最。器局融明。
    学艺优博。先读华严经数十遍。至于义旨。转
    加昏?。常怀怏怏。晓夕增其恳到。遂梦。普
    贤菩萨。乘白象放光明。来语曰。汝逐我向南
    方。当与汝药。令汝深解。忽觉向同意说之。而
    恨不问南方处所。同意者曰。圣指南方。但当
    依命。何忧其不至乎。遂束装遄迈。行三日。见
    一清池中有昌蒲。茎叶殊伟。意悦而掘之。其
    根盘薄数尺。劣同车毂。炬中心豁然以为。圣
    授服之。数日聪悟倍常。昔年疑滞。一朝通朗。
    而超超入神之趣。特出于先贤矣。遂周流讲
    说五十余遍。有疏十卷。年七十终于北台
    释慧光。姓扬氏。定州卢人也。年十三随父入
    洛。四月八日往佛陀所。从受三归。陀异其眼
    光外射如焰。深惟必有奇操也。苦邀留之。且
    令诵经。光执卷览文。曾若昔习。傍通奥义。备
    尽微旨。至夏末度而出家。所习经诰。便为人
    说。词既清靡。理亦高畅。时人号之圣沙弥也。
    然所获利养。转以惠人。赞毁之来。声色无
    误。众中益器其远度也。陀曰。此沙弥非
    常人。若受大戒。宜先听律。律是慧基。非智不
    发。由是多习律行。及进受具足。博听奉行。四
    夏将登。讲僧只律。方事纸笔。缀述所闻。兼以
    意量。参互销释。陀以他日。密睹其文。乃呼而
    告曰。吾之度子。望传圣果。何乃区区。方事世
    语乎。可为高明法师。道务非子分也。会佛陀
    勒那初译十地。光乃命章开释。独最其功。又
    四分一部。亦其草创。后更听华严。深悟精致。
    研微积虑。亟涉炎凉。既而探迹索隐。妙尽隅
    奥。乃当元匠。恒亲讲授。光以为。正教之本莫
    过斯典凡有敷扬。备申恭肃。每讲必中表洁
    净。至于听众亦同之。履[尸@串]并脱之阶外。各严
    香华。??合掌。敬法之勤。千岁罕俦矣。有疏
    四卷。立顿渐圆三教。以判群典。以华严为圆
    教。自其始也。若涅??维摩十地地持。并疏其
    奥旨。为时所尚。司徒高教曹仆射高隆之。
    及朝臣司马令孤子儒等。齐代名贤。重之如
    圣。尝遇亢旱。以闻光。乃就嵩岳池边烧香请
    雨。寻则流霔原湿利之。其感致幽现为若此
    也。初在京任国僧都。俄转为国统。将终前日。
    乘车向曹。行出寺门。屋脊自裂。既坐判事。块
    落笔前。寻视无从。知乃终相。因斯乖??四旬
    有余。奄化于邺城大觉寺。春秋七十矣。常愿
    生佛境。而不定方隅。及气将欲绝。大见天宫
    来下。遂乃投诚安养。溘从斯卒。所著。玄宗
    论。大乘义律。仁王七诫。及僧制十八条。并文
    旨清肃。见重当世
    释僧范。姓李氏。平乡人也。幼曾游学群书。年
    二十三。备通流略。至于七耀九章天文筮术。
    并无与抗衡。从学者千余人。而年华色美。都
    无伉俪之心。思附法门。烧指而充供养。年二
    十九。闻讲涅??。辄试一听。乃知佛经秘极也。
    遂投邺城僧。始而出家。初学涅??。愿尽其致。
    后向洛下从献公。听法华华严。又就沙门慧
    光。更采新致。久之乃出游开化。利安齐魏。每
    法?一举。听众千余。胶州刺史杜弼。于邺
    下现义寺。请范冬讲。至华严六地。忽有一
    雁飞下。从浮图东顺行入堂。正对高座。伏而
    听法。讲散徐出。还顺塔西。尔乃翔逝。又于此
    寺夏讲。雀来在座西南伏听。终于九旬。又曾
    处济州。亦有一鸭。飞来入听讫讲便去。斯
    诸祥感众矣。自非道洽冥府。何能与此。昔
    正讲华严。辄有一僧加毁。当夜有神。特致
    鞭楚。死而复苏。因是见闻者。皆深敬。异尝宿
    他寺。正逢布萨。有僧升座。将欲竖义。乃曰。
    竖论法相。深会圣言。何劳说戒。僧常闻耳。忽
    见一神形高丈余。貌甚雄峻。来到座前。问竖
    义者。今是何日。答曰。是布萨日。神则以手
    ??之。曳于座下。委顿垂死。次问上座。??曳
    同前。由是自励。至终僧事私缘。竟无说欲。乃
    至疾重。舆而就僧。将终之日。延象入房。下床
    跪悔。唯陈宿触而已。时当正午。遗诫而卒于
    邺下东大觉寺。时春秋八十。即天保六年三
    月二日也。初范背儒入释。崇信日增。寂想空
    门。永[打-丁+土]先习。言不及利。容无喜怒。每留意华
    严。为来报之业。夜礼千佛。为一世常资。末岁
    年事既隆。身力不齐。犹依六时。叩头枕上。
    自有英达。罕能方驾。焉着华严疏五卷。十地
    地持维摩胜?。各有疏记
    释昙衍。姓夏候氏。南兖州人。初生而有牙齿
    具焉。七岁从学。聪敏超绝。十八举秀才。遇
    听光公法席。即禀归戒。年二十三。投光出家。
    光即为受戒。听涉无暇。乃损食息。然于藏旨
    有疑。谘询硕学。皆反启其志莫之能通。遂开
    拓寰宇。造华严经疏七卷。讲事相仍?吃扌?br> 理。声辨雄亮。言会时机。自齐郑燕赵。皆履法
    化。常随义学千僧有余。出家居士。近于五百。
    光终之后。华严大教。于兹再盛也。赵郡王
    高元海。胶州刺史杜弼。并齐朝懿戚重臣。留
    情敬奉。仆射祖孝征。奏为国都。缉谐道政。不
    坠玄网。以开皇元年三月十八日。忽告侍
    人。无常至矣。便诵念弥勒佛。声气俱尽。于时
    正中。旁僧同观颜色怡悦。时年七十有九。衍
    每财之所拯。贫病为初。法之所被。如行先授。
    但见经像。必奉礼迎送。道遇贫陋。必悲怜垂
    泣。又恒乐听戒往来两阙。辛醒臭物。曾不目
    临。下气逼流。身出户外。以清净僧房不为熏
    教故也。未终之前。有梦见衍。朱衣螺发。鬓
    垂于背。二童侍之升空。而西北高逝。寻尔便
    终。时共以为。华严经中善财童子所求第三
    十二善知识。婆沙婆陀夜天之状也
    释灵[示*谷]。俗姓赵氏。钜鹿曲阳人也。年在童幼。
    每见形像沙门。则知回向。闻屠杀声相。怆然
    改容。六岁便随母受戒。父强止之。誓心无毁。
    年七岁启父出家。父以爱念。未之许也。[示*谷]私
    叹曰。不得七岁出家。一生坏矣。遂从师教训。
    学业日新。十五丁父忧。苫块毁瘠。杖而能起。
    服阕默往赵郡应觉寺。投宝禅师。求出家焉。
    宝观其神彩。乃辞曰。吾为汝缘。吾非汝师。可
    往胜处也。遂赴定州。而受具足。则诵四分僧
    只二戒。自写其文。八日之中书诵并了。后南
    逝障隆。于隐公所。遍学四分。又依凭公。独
    听十地。晨夕幽捡。发奇剖新。者咸共推之涅
    ??地论。皆博寻旧解。穿凿新异。唯大集般若
    出自生知。杂心成实。皆穷巢穴。夏居十二。邺
    京创讲。名节既着。言令若新。预听归依。遂号
    为[示*谷]菩萨也。皆从受戒。三聚大法自此广焉。
    至于华严一部。弥深留心。研镜旨趣。时称令
    家。会齐后染患。愿闻斯典。照玄诸统举[示*谷]以
    当之。时有雄鸡一头。常随众听。逮于讲散。乃
    大鸣高飞。西南树上。经夜而终。俄而疾遂有
    瘳。斯亦感通之明应也。内宫由是。施袈裟三
    百领。[示*谷]受而散之。齐安东王楼?薄V戮粗钌??br> 次至[示*谷]前。不觉怖而流汗。退问知其异度。即
    奉为戒师。宝山一寺。[示*谷]之经始。?蔽?┲鳌G?br> 撤金具。其潜德感人。又此类也。周氏灭齐。二
    教沦没。乃潜形世壤。衣以暂衰三升之布。
    头?麻带。如丧考妣。誓得佛法更始方袭旧
    仪。引同俗二十余人。居于聚落。夜谈正理。昼
    读俗书。大隋运兴。载昌释教。[示*谷]德光先彦。即
    预搜扬。帝下诏曰。敬问相州大慈寺灵[示*谷]法
    师。朕遵崇三宝。归向情深。愿阐扬大乘。护持
    正法。法师梵行精厚。理义渊远。弘通圣教。开
    导聋瞽。道俗钦仰。思作福田。京师天下具瞻。
    四方辐凑。故远召法师。共营功德业。宜知朕
    意早入京也。法师乃步入长安时。年七十有
    四。敕遣劳待。令住兴善。仍诏所司。盛集僧望。
    评立国统。众议咸属。莫有异词。[示*谷]乃固让。确
    乎不拔。遂抗表请还。帝即听许。仆射高颖等。
    又表请留。帝则下敕令宜住此。[示*谷]曰。一国
    之主。义无二言。今复重留。情所未可。因告门
    人曰。王臣亲附久有誓言。进则侮人轻法。退
    则不无遥敬。故吾斟□向背耳。寻复三敕固
    邀裕较执如上。帝语苏威曰。朕知[示*谷]师刚正。
    是自在人。诚不可屈节。乃敕左仆射高颖。右
    仆射苏威等诸公。诣寺宣旨。代大帝受戒悔
    罪。并送绫锦衣服绢三百段。助营山寺。御自
    注额。可号露泉寺。既至本乡。敕问重沓。后
    闻邺下唱言。自知别世。乃示诲善恶。励诸门
    人。授笔制哀速终悲永殒诗二首。至于三更。
    忽觉异香满室。内外惊之。静虑口缘念佛。相
    继达于明相。奄终于演空寺焉。春秋八十有
    八。即大业元年正月二十二日也。哀动山世。
    即殡于宝山灵泉寺侧。起塔崇焉。初[示*谷]清贞
    洁己。正气云霄。高山景行。动成摸揩。尝母病
    绵笃。追赴已终。中路即还。其割爱弘道如是。
    尝向一处。敷演将半。忽见讲主仍畜韭园。[示*谷]
    曰。弘法之始。为遣过源。恶业未倾。清道焉
    在。此讲不可再也。宜即散。之便执锡持衣。径
    辞而出。讲主曰。法师但讲。此业易异除耳。
    便即借请村人犁具。一时耕杀四十亩韭。斯
    可谓。如闻而行。或大德同集。间以言谑。乃
    [示*谷]之临席。无不肃然自持喧闹欣静。所以下
    座尼众。莫敢面参。而性刚威爽。服章?弊。
    贵达之与斯下。承对一焉。去来自彼。曾无
    迎送。故邺下谚曰。衍法师。伏道不伏俗。[示*谷]法
    师。道俗俱伏。诚其应对无思。发言成论故也。
    自前后行施。悲敬兼之。袈裟为惠。出过千领。
    病苦所及。医疗繁多。但得厚味。先命奉僧。身
    预伦伍。片无贮纳。讲授之际。正面西方。凡所
    涕唾。一生无弃。身无择行。口无择言。人畜训
    诲。绝于呵捶。乃至责问童稚。诫约门人。皆自
    述己名。号彼仁者。苦辞切断。无不泪流。若言
    行有违。即不同止。非律所许。寺法不停。女人
    尼众。誓不授戒。及所住房。不令登践。斯励格
    后代之弘略也。沙弥受具。和上德难。故尽报
    不行。自余师证。至时临众。若授以三聚。则七
    众备传故。使弘法之时方听女众入寺。并后
    入先出。直往无留。致有法席清严响传宇内
    者供给不预沙弥。身服清修。不御绫绮。垂
    裙则踝上四指。衫袖则仅与肘齐。只支极长
    至胫而已。误见衣制过度。则处众割之。故方
    裙正背。大毡被褥皮革。上色钱宝物等。并不
    入房。只支五条。由来以布。纵有缯帛。终以惠
    人。余则败纳而已。自年三十。即在著述。造
    华严疏及旨归合九卷。自余内外章疏传记
    等总百余卷。现行于代。然东夏法流。化仪异
    等。至于立教施行取信千载者。[示*谷]其一焉
    释慧藏。姓郝氏。赵国平棘人。十一出家。未登
    具戒。则讲涅??。后听智论十地华严般若等。
    博见之举。罕不伏焉。年?不惑。乃潜千鹊
    山。枕石漱流。澄心玄奥。每研味群典。而以华
    严为本。虽洞尽幽微。而谦虚自退。仰诧圣助。
    希示是非。登时夜降灵感。空中有声。言是是。
    既闻斯告。因撰义疏。躬自传扬。往预学流。
    普皆餐摄。齐主武成降书。邀请于大极殿。
    开阐此经。法侣云繁。士族咸集。时共荣之。为
    大观盛也。自尔专弘此部。传习弥布。属周毁
    经道。[利-禾+戋]迹人间。?息烟霞。保护玄纳。隋初
    开法则预出家。文帝曩敬德音。远遣征请。
    蒲轮既降。谒帝承明。遂陈玄奥。允副天旨。则
    六大德之一也。有敕。加之殊礼。故二纪之内。
    四时不坠焉。以大业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遘疾卒于空观寺。春秋八十有四。临终属使
    露骸。弟子奉遵遗诀。陈尸林麓。掩骸修塔。
    树于终南至相寺之前峰焉
    释灵干。姓李氏。金城狄道人。祖相封于上党。
    遂随封而迁焉。年十岁志乐闻法。情欣背俗。
    亲弗违之。十四投邺京大庄严寺衍法师为
    弟子。昼夜遵奉。无怠寸阴。而每入讲堂。想处
    天宫无异也。十八覆讲华严十地。初开宗本。
    佥共美之。周武灭法。居家奉戒。隋开佛日。则
    当高选。干每讲此经。亟延凉燠。四方进结。尘
    接相望。开皇七年。敕令住兴善寺。为译经证
    义沙门。至十七年。遇疾闷绝。唯心不冷。未敢
    藏殡。后醒云。我往兜率天。见休远二法师。并
    坐华台。光晖绝世。谓干曰。汝与我诸弟子。后
    皆生此矣。因尔觉悟。重增故业。端然观行。绝
    交人物。及大业三年。置大禅定。有敕擢为道
    场上座。僧徒一盛。匡救有功。至八年正月卒
    于寺。春秋七十有八。乃火葬于终南之阴。初
    干志奉华严。常依经本。作莲华藏世界海观
    及弥勒天宫观。至于疾甚。目精上视。不与人
    对。久乃如常。沙门童真问疾在侧。干谓真曰。
    向见青衣童子引至兜率天宫。而天乐非久。
    终坠轮回。莲华藏是所图也。不久气绝。须臾
    复通。真问。何所见耶。干曰。见大水遍满。华
    如车轮。干坐其上。所愿足矣。寻尔便卒

    华严经传记卷第二

     文永十二年(乙亥)正月中旬之候。为听闻五教
     章三十讲。暂栖息[木*母]尾高山寺之处。自彼
     寺住侣惠日房辨清之手。借得华严传五
     卷。点本之间。喜悦铭肝之余。下向南都之
     后。?能书之辈令书写。此传之内。当卷者。
     ?中川本净房阿?梨良立。表里同所令
     书写之也
     春日山麓四恩院院主如圆房朝海令付假
     名并指姓毕。此假名姓里书者。土御门大
     纳言入道(显定卿)之所记录也。即以彼禅门
     自笔之点本写之。可为无双之证本也而
     已
     建治元年(乙亥)五月二十八日(申时)于东大寺尊
     胜院新弥勒堂。令写本等奉读之毕。前权
     僧正宗性。听众。良晓得业。谈义之后。即于
     当院家新学问所。为后览记之。右笔华严
     宗末叶桑门侣宗性。年龄七十四。夏[?-巴+(日/(句-口+匕))]六
     十二
     抑此料纸者。去文永三年之历暮秋九月
     之候。后嵯峨天皇所降赐也。不虑之朝恩。
     面目顿余身之间。渐渐取出之。以写如此
     之要书耳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