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史传部四 >
  • 广弘明集卷第二十二

      法义篇第四之五
     众生佛不相异义(南齐沈约字休文) 六道相续作佛
     义(沈约) 因缘义(沈约) 形神义(沈约) 神
     不灭义(沈约) 难范缜神灭义(沈约) 因缘
     无性论 陈沙门真观(并朱世卿自然论) 北齐
     三部一切经愿文(魏收) 周藏经愿文(王褒)
      宝台经藏愿文(隋炀帝) 三藏圣教序(并表请谢答太
     宗文帝) 述三藏圣教序(并谢答今上) 述注般若
     经序(唐褚亮) 金刚般若经集注序(司元大夫李俨) 与
     翻经诸僧书(并答) 太常博士柳宣
      佛知不异众生知义    沈休文
    佛者觉也。觉者知也。凡夫之与佛地。立善知
    恶未始不同也。但佛地所知者得善之正路。
    凡夫所知者失善之邪路。凡夫得正路之知
    与佛之知不异也。正谓以所善非善故失正
    路耳。故知凡夫之知与佛之知不异。由于所
    知之事异知不异也。凡夫之所知不谓所知
    非善。在于求善而至于不善。若积此求善之
    心。会得归善之路。或得路则至于佛也。此
    众生之为佛性。??在其知性常传也
      六道相续作佛义    沈约
    一切种智与五道六趣众生。共有受知之分。
    无分异也。问曰。受知非知耶。答曰。非也。问
    此以何为体。答曰。相续不灭是也。相续不灭
    所以能受知。若今生陶练之功渐积。则来果
    所识之理转精。转精之知。来应以至于佛而
    不断不绝也。若今生无明则来果所识转?。
    转?之知。亦来应以至于六趣也。受知之具
    随缘受知。知之美恶不关此受知之具也。问
    曰。知非知既闻命矣。受知受知自是相续不
    灭。知自然因缘中来。与此受知之具从理而
    相关。答曰。有此相续不灭自然因果中来。有
    因有果。何得无善无恶乎
      因缘义    沈约
    凡含灵之性。莫不乐生。求生之路参差不一。
    一尔流迁涂径各异。一念之间众缘互起。一
    因一果内有差忒。好生之性万品斯同。自然
    所禀非由缘立。固知乐生非因缘。因缘非乐。
    生也虽复俱宅形骸而各是一物。一念既召
    众缘。众缘各随念起。善恶二念诚有不同。俱
    资外助事由一揆。譬诸非水非土谷牙不生。
    因缘性识其本既异。因果不惑虽则必然。善
    恶独起亦有受碍。虽云独起。起便成因。内因
    外缘??由乎此
      论形神    沈约
    凡人一念之时。七尺不复关所念之地。凡人
    一念。圣人则无念不尽。圣人无已。七尺本自
    若空。以若空之七尺。总无不尽之万念。故
    能与凡夫异也。凡人一念忘彼七尺之时。则
    目废于视足废于践。当其忘目忘足。与夫无
    目无足亦何以异哉。凡人之暂无本实有无
    未转瞬有已随之。念与形乖则暂忘。念与心
    谢则复合。念在七尺之一处则他处。与异人
    同则与非我不异。但凡人之暂无其无甚促。
    圣人长无其无甚远。凡之与圣其路本同。一
    念而暂忘则是凡品。万念而都忘则是大圣。
    以此为言则形神几乎。或人疑因果相主毫
    分不差。善恶之来皆有定业。而六度所修
    咸资力致。若修此力致复有前因。因熟果成
    自相感召。则力致之功不复得立。六度所修
    几于废矣。释迦迈九劫勇猛所成。勇猛之因
    定于无始。本不资九。安得称起。余以为因
    果情照本是二物。先有情照却有因果。情照
    既动而因果随之。未有情照因果何托。因识
    二涂用合本异。其本既异厥体不同。情照别
    起于理非碍。六度九劫差不足疑也
      神不灭论    沈约
    含生之类识鉴相悬。等级参差千累万沓。昆
    虫则不逮飞禽。飞禽则不逮犬马。?m明昭著
    不得谓之不然。又人品以上贤愚殊性。不相
    窥涉不相晓解。燕北越南未足云匹。其愚者
    则不辩菽麦。悖者则不知爱敬。自斯以上
    性识渐弘。班固九品曾未概其万一。何者贤
    之与愚。盖由知与不知也。愚者所知则少。贤
    者所知则多。而万物交加。群方缅旷。情性晓
    昧。理趣深玄。由其涂求其理。既有晓昧之异。
    遂成高下之差。自此相倾品级弥峻。穷其原
    本尽其宗极。互相推仰应有所穷。其路既穷
    无微不尽。又不得谓不然也。且五情各有分
    域。耳目各有司存。心运则形忘。目用则耳废。
    何则情灵浅弱心虑杂扰。一念而兼无由可
    至。既不能兼纷纠递袭。一念未成他端互起。
    互起众端复同前不相兼之由。由于浅惑。惑
    浅为病。病于滞有。不浅不惑出于兼忘。以
    此兼忘得此兼照。自凡夫至于正觉。始惑于
    不惑。不兼至能兼。又不得谓不然也。又昆
    虫夭促含灵靡二。或朝生夕殒。或不识春秋。
    自斯而进?短不一。既有其短岂得无长。虚
    用损年善摄增寿。善而又善焉得无之。又不
    得谓之不然也。生既可夭则寿不可无夭。
    夭既无矣则生不可极。形神之别斯既然矣。
    然形既可养神宁独异。神妙形?较然有
    辩。养形可至不朽。养神安得有穷。养神不
    穷。不生不灭。始末相校岂无其人。自凡及圣
    含灵义等。但事有精?。故人有凡圣。圣既长
    存在凡独灭。本同末异义不兼通。大圣贻训
    岂惑斯哉
      难范缜神灭论    沈约
    来论云。形即是神。神即是形。又云。人体是
    一。故神不得二。若如雅论此二物不得相离。
    则七窍百体无处非神矣。七窍之用既异。百
    体所营不一。神亦随事而应。则其名亦应随
    事而改。神者对形之名。而形中之形各有其
    用。则应神中之神。亦应各有其名矣。今举形
    则有四支百体之异屈申听受之别。各有其
    名。各有其用。言神惟有一名而用分百体。
    此深所未了也。若形与神对。片不可差。何则
    形之名多。神之名寡也
    若如来论。七尺之神神则无处非形。形则无
    处非神矣。刀则惟刃是利。非刃则不受利
    名。故刃是举体之称。利是一处之目。刀之
    与利既不同矣。形之与神岂可妄合耶
    又昔日之刀今铸为剑。剑利即是刀利。而刀
    形非剑形。于利之用弗改。而质之形已移。与
    夫前生为甲后生为丙。天人之道或异。往识
    之神犹传。与夫剑之为刀刀之为剑。有何异

    又一刀之质分为二刀形。形已分矣。而各有
    其利。今取一牛之身而割之为两。则饮?之
    生即谢。任重之用不分。又何得以刀之与利
    譬形之与神耶。来论谓。刀之与利即形之有
    神。刀则举体是一利。形则举体是一神。神用
    于体则有耳目手足之别。手之用不为足用。
    耳之用不为眼用。而利之为用无所不可。亦
    可断蛟蛇。亦可截鸿雁。非一处偏。可割东陵
    之瓜。一处偏。可割南山之竹
    若谓利之为用亦可得分。则足可以执物。眼
    可以听声矣。若谓刀背亦有利两边亦有利。
    但未锻而?之耳。利若遍施四方。则利体无
    处复立。形方形直并不得施利。利之为用正
    在一边毫毛处耳。神之与形举体若合。又安
    得同乎。刀若举体是利。神用随体则分。若使
    刀之与利其理若一。则胛下亦可安眼。背上
    亦可施鼻。可乎。不可也
    若以此譬为尽耶。则不尽。若谓本不尽耶。则
    不可以为譬也。若形即是神神即是形。二者
    相资理无偏谢。则身亡之日形亦应消。而
    今有知之神亡无知之形在。此则神本非形
    形本非神。又不可得强令如一也
    若谓总百体之质谓之形。总百体之用谓之
    神。今百体各有其分。则眼是眼形。耳是耳形。
    眼形非耳形。耳形非眼形。则神亦随百体而
    分。则眼有眼神。耳有耳神。耳神非眼神。眼
    神非耳神也。而偏枯之体其半已谢。已谢之
    半事同木石。譬彼僵尸永年不朽。则此半之
    神。亦应与此半同灭。半神既灭半体犹存。形
    神俱谢弥所骇惕。若夫二负之尸经亿载而
    不毁。单开之体尚余质于罗浮。神形若合则
    此二士不应神灭而形存也
    来论又云。?H而生者?H而灭者。渐而生者渐
    而灭者。请借子之冲以攻子之城。渐而灭谓
    死者之形骸始乎无知而至于朽烂也。若然
    则形之与神本为一物。形既病矣神亦告病。
    形既谢矣神亦云谢。渐之为用应与形俱。形
    始亡未朽为渐神独不得以始末为渐耶
    来论又云。生者之形骸变为死者之骨骼。案
    如来论。生之神明生之形骸。既化为骨骼矣。
    则生之神明独不随形而化乎。若附形而化
    则应与形同体。若形骸即是骨骼。则死之神
    明不得异生之神明矣。向所谓死定自未死
    也。若形骸非骨骼。则生神化为死神。生神化
    为死神。即是三世。安谓其不灭哉。神若随形
    形既无知矣。形既无知神本无质。无知便是
    神亡。神亡而形在。又不经通
    若形虽无知神尚有知。形神既不得异。则向
    之死形翻复非枯木矣
      因缘无性论序    陈沙门释真观
    泉亭令德。有朱三议者。非惟外学通敏。亦
    是内信渊明。常自心重大乘口诵般若。忽着
    自然之论。便成有性之执。或是示同邪见。
    或是实起倒心。交复有损正真过伤至道。聊
    裁后论以祛彼执。虽复辞无足采而理或可
    观。若与余同志。希共详览也
      性法自然论    朱世卿
    寓兹先生。喟然叹曰。夫万法万性皆自然之
    理也。夫惟自然。故不得而迁贸矣。故善人虽
    知善之不足凭也。善人终不能一时而为恶。
    恶人复以恶之不足诫也。恶人亦不能须臾
    而为善。又体仁者不自知其为善。体愚者不
    自觉其为恶。皆自然而然也。坐右之宾假是
    大夫。忽然作色而谓曰。固哉先生之说也。违
    大道而谬圣人之言。先生曰。大道谁主圣人
    何言。大夫曰。大道无主而无所不主。圣人无
    言而无所不言。先生曰。请言其所言。言性命
    之所由致乎。请说其所主主善恶之报应乎。
    大夫曰。何为其不然也。盖天地扶大道之功
    以载育。圣人合天地之德以设教。序仁义五
    德以检其心。说诗书六艺以训其业。此圣人
    之言也。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
    必有余殃。故曰。圣人无亲常与善人。六极序
    而降行惩。五福陈而善心劝。三世为将睹覆
    败之权。七叶修善有兴隆之性。陈赏宠而不
    侯。邴昌疏而绍国。斯道家之效也。何先生言
    皆自然之理而不可迁贸者哉。先生笑而应
    曰。世所谓将绳之人。绳尽而不知迁。若大
    夫之徒是也。敬课管陋为吾子陈之。盖二仪
    着而六子施。百姓育而五材用。用此句者隔
    万法而尽然焉。人为生最灵。膺自然之秀
    气。禀妍蚩盈减之质。怀哀乐喜怒之情。挺
    穷达?短之命。封愚智善恶之性。夫哀乐喜
    怒伏之于情。感物而动。穷达?短藏之于命。
    事至而后明。妍蚩盈减着之于形。有生而表
    见。愚智善恶封之于性。触用而显彻。此八句
    者。总人事而竭焉。皆由自然之数。无有造为
    之者。夫有造为之者必劳。有出入之者必漏。
    有酬酢之者必谬。此三者非造物之功也。故
    墨子曰。使造化三年成一叶。天下之叶少哉。
    盖圣人设权巧以成教。借事似以劝威。见强
    勇之暴寡怯也。惧刑戮之弗禁。乃陈祸淫之
    威。伤敦善之不劝也。知性命之不可易。序福
    善以奖之。故听其言也似若勿爽。征其事也
    万不一验。子以本枝繁植。斯履道之所致。蒸
    尝莫主。由遗行之所招。身居逸乐。为善士之
    明报。体事穷苦。是恶人之显戮。孙叔少不埋
    蛇。长无令尹之贵。邴吉前无阴德。终阙丞相
    之尊。若然则天道以重华文命。答[骨*玄]叟之极
    愚。以商均丹朱。酬尧舜之至圣。太伯三世
    无?兵之咎。而假嗣于仲虞。汉祖七叶不闻
    笃善之行。遂造配天之业。箕称享用五福。身
    抱夷灭之痛。孔云庆锺积善。躬事旅人之悲。
    颜冠七十之上。有不秀之旨。冉在四科之
    初。致斯人之叹。而商臣累王荆南。冒顿世居
    塞北。首山无解颜之鬼。汨水有抱怨之魂。康
    成以姓改乡。不济小圣之祸。王褒哀变陇木。
    适受非妄之灾。二生居卫。乘舟之痛谁罪。
    三仁在亳。剖心之酷何辜。若乃侧近邦畿密
    尔世代。非坟籍所载。在耳目之前者。至有
    腹藏孟门之险心库豺虺之毒。役虑唯以害
    他为念。行己必用利我为先。锥刀推其尖锐。
    ?[坚-臣+(虍-七+(一/谷))]讶其难满。而则百两外荣千锺内实。优
    偃绮罗坐列甘腻。鸣金绾玉富逸终身。自有
    怀百璧而为衿?明珠而成性。心不能行
    启蛰之杀。手不忍折方长之条。怀殊材而莫
    采。蓄美志而谁眄。偏糅于冗杂之中。见底于
    乡闾之末。抱饥寒而溘死。与麋鹿而共埋。享
    尝寂寞孀孩无寄。名字不闻湮沈电灭。如斯
    可恨。岂一人哉。是知桀跖之凶残。无惧来祸
    之将及。闵曾之笃行勿拟后庆之当臻。故?
    冠子曰。夫命者自然者也。贤者未必得之。不
    肖者亦未必失之。斯之谓矣
    大夫曰。若子引百家之言。则列子之为名者
    必廉。廉斯贫。为名者必让。让斯贱。若然者则
    贫贱者立名之士所营而至也。则富贵者。贪
    竞之徒所求而得也。何名自然之数哉。先生
    曰。此乃一隅之说。非周于理者也。夫富贵自
    有贪竞。富贵非贪竞所能得。贫贱自有廉让。
    贫贱非廉让所欲邀。自有富贵而非贪求。贫
    贱而不廉让。且子罕言命。道藉人弘。故性命
    之理。先圣之所惮说。善恶报应天道有常而
    关哉。譬如温风转华寒[台-台+焱]?雪。有委溲粪之
    下。有参玉阶之上。风[台-台+炎]无心于厚薄。而华
    霰有秽净之殊途。天道无心于爱憎。而性命
    有穷通之异术。子闻于公待封而封至。严母
    望丧而丧及。若见善人便言其后必昌。若睹
    恶人便言其后必亡。此犹终身守株而冀狡
    兔之更获耳。大夫于是敛容而谢曰。若仆者
    所执偏述而昧通途。守狭近而矢遐旷。今承
    音旨涣然蒙启。譬犹疏蜀伏尸历万古而忽
    悟。中山沈醉未千朝而遽醒。请事斯语以铭
    诸绅。或问曰。朱子托凭虚之谈。畅方寸之底。
    论情指事深有趣焉。但详之先典有所未达。
    夫人哀乐喜怒之情。苞善恶之性。资待之方
    不足。于是争夺之事斯兴。才识均者不能相
    御。天生仁圣??使司牧。乐者圣人之所作。礼
    者先王之所制。三千之仪以检其迹。五音之
    和以导其心。设爵以劝善。悬刑以惩恶。纤毫
    不漏酬酢如响。玉帛云乎非无为所荐。鼓锺
    斯合岂自然而谐。千科满目靡非力用所构。
    百贯参差悉由智思而造。吾子汤武之臣隶。
    周孔之学徒。出入户牖伏膺名教。而云善人
    知善之不足凭也。恶人知恶之不足诫也。善
    不能招庆。祸不能报恶。是何背理之谈也。且
    翱翔蠕动犹知去就。况人为最灵而同一自
    然之物。此岂高厚之诗何取譬之非类。情所
    未达敬待清酬。答曰。昔卢敖北遭荒土。自
    伤足迹之未旷。河宗东窥溟海。方叹秋水之
    不多。吾子习近成性。未易可与谈远大者也。
    今子以屈申俯仰心虑所为。雕镂剪琢身手
    所作。礼乐者圣人之所作。圣人者天地之所
    生。请为吾子近取诸身则可以远通诸物。子
    以耳闻眼见足蹈手握意谓。孰使之然。身有
    ?疾冷热皆不自知。哀乐喜怒兴废安在。何
    地有识者自知识之所在者乎。有智者自知
    智之所存者乎。若识遍身中伤身则识裂。若
    智随事起事谢则智灭。果识不知识智不知
    智。于是推近以达远。触类而长之。故知礼乐
    不自知其所由而制。圣人不自知其所由而
    生。两像亦不知其所由而立矣。于是殊形异
    虑委积充盈。静动合散自生自灭。动静者莫
    有识其主。生灭者不自晓其根。盖自然之理
    着矣。所谓非自然者乃大自然也。是有为者
    乃大无为也。子云。天生圣人是使司牧。何故
    唐虞叠圣加以五臣。文武重光益以十乱。岂
    天道之不能一其终始。将末代贻咎于天地。
    大舜大尧非欲生不肖之子。龙逢比干岂乐
    身就诛割。孔子历聘栖遑卒云执鞭不惮。颜
    称回何敢死终使慈父请车。彼三圣三仁。可
    谓妙取舍矣。天能令东海亢旱。不如理孝妇
    之怨。地能使高城复堑。未若救杞梁之殒。故
    荣落死生自然定分。若圣与仁不能自免。深
    味鄙句理存显然
      因缘无性论    陈真观法师
    请疑公子致言于通敏先生曰。夫二仪始判
    则庶类是依。七曜既悬。则兆民斯仰。但生前
    死后系象之所未明。古往今来贤圣于焉莫
    究。而希玄君子互骋钻求。慕理名人竞加穿
    凿。宇兹所说则盛辨自然。假氏所明则高
    陈报应。虽自然锋镝克胜于前。报应干戈败
    绩于后。而愚心难启暗识易迷。二理交加未
    知孰是。通敏先生乃抵掌而对曰。省二君之
    清论。实各擅于偏隅。自然则依傍于老庄。报
    应则祖述于周孔。可谓楚则已失而齐亦未
    为得也。今为吾子扬?n而陈之。夫三坟五典。
    善恶之理未彰。八索九丘。幽明之路犹拥。况
    复漆园傲吏?U忽狂生。独称造化之宗。偏
    据自然之性。乃为一时之矫俗。非关契理之
    玄谋。今请问。自然之本为何所趣。有因果耶
    无因果乎。若谓自然尚论因果。则事同牟
    盾。两言相食愚人所笑。智者所悲。直置已倾
    不烦多难。若谓永无报应顿绝因果。则君臣
    父子斯道不行。仁义孝慈此言何用。便当造
    恶招庆为善致殃。亦应钻火得冰种豆生麦。
    未见声和响戾形曲影端者也。若以放勋上
    圣而诞育于丹朱。重华至德而出生于瞽叟。
    便为自然而然者。窃为足下不取焉。夫至亲
    之道。乃曰天性。而各随行业曾不相关。尧舜
    树德于往生。故禀兹灵智。[骨*玄]叟兴恶乎前
    世。故致此顽?ā6?垂步嶂卦祷瓜嘤胺ⅰD?br> 欲因凡显圣以智化愚。若无瞽叟之凶。岂知
    克谐之美。自非放勋之圣。谁化慢游之恶。故
    阿难调达并为世尊之弟。罗[目*侯]善星同是如
    来之胤。而阿难常亲给侍。调达每兴害逆。罗
    [目*侯]则护珠莫犯。善星则破器难收。以此而观。
    谅可知矣。若云各有自性不可迁贸者。此殊
    不然。至如鹰化为鸠本心顿尽。橘变成枳前
    味永消。昔富今贫。定性之理难夺。先贵后贱。
    赋命之言何在。吕望屠牛之士。终享太师。伊
    尹负鼎之人。卒登丞相。戴渊四邻所患。后着
    高名。周处三害之端。晚称令德。?王无间之
    罪。翻然改图。育王莫大之愆。忽能尊善。若
    依自性之理。岂容得有斯义。善人唯应修善。
    不可片时起恶。恶人恒自起恶。无容一念生
    善。是则荣枯宠辱皆守必然。愚智尊卑永无
    悛革。岂其然乎。决不然也。又若以修德之人
    翻感忧戚。行善之者反致沈沦。以为自然之
    命。亦不然也。若行善而望报去善更遥。修德
    以邀名。离德逾远。若必挺?璋之性。怀琬琰
    之心。本无意于名闻。曾不欣乎富贵。而英声
    必孱雅庆方臻。或可未值知音便同散木。不
    逢别玉遂等沈泥。暂且龙潜无亏。凤德岂容。
    区区于天壤。扰扰于世间。自可固穷无烦殒
    获。至如太伯高让而流芳千祀。仲尼穷厄
    而传名万代。颜称早世特是命。业不长。冉致
    斯疾。当由病因未断。二子伏诛。弥显卫灵之
    恶。三仁受戮。方见殷纣之愆。首山之饿。不
    免求名之责。汨水之沈。尚贻怀怨之咎。且夫
    决定之业。非神力之所救。必应受报。岂圣
    智而能禳。并起昔因非今造也。若谓屠割为
    务而永寿百龄。盗窃居怀而丰财巨亿。以为
    定性而然者。亦所未喻也。斯由曩生片善感
    此命财。今世重殃未招果报。以其为罪既大
    受苦宜多。所以且缓其诛宜纵其恶。一朝祸
    盈衅积。则便覆巢碎卵。长归鬲子泥犁。永
    处无间地狱。故书云。恶不积无以灭身。此之
    谓矣。亦有见招果报事接见闻。至如王莽篡
    逆则悬首斩台。董卓凶残则曝尸都市。晋侯
    杀赵朔。感陷厕之悲。齐主害彭生。有坠车
    之痛。夏祚颠覆桀之罪也。殷宗殄丧纣之过
    焉。故知因果之义陆离难准。业报之理参差
    不定。所谓生报现报及后报也
    请疑公子曰。若以自然之计于义不可。则报
    应之辨在言为得。而前旨复云。二君所述皆
    非契理。未知此意可得而闻耶
    通敏先生曰。子既?@?ヂ徘搿S嘁?o?a相答。
    但自省庸陋。未申其要妙耳。寻法本非有。
    非有则无生。理自非无。非无则无灭。无生
    无灭诸法安在。非有非无万物何寄。荡乎清
    净。推求之路斯断。夷然平等。取舍之迳无从。
    岂有报应之理可求善恶之想可得。直以凡
    品众生未了斯致。故横兴诤论强生分别。所
    谓渴人逐焰。水在河池。眼病见华。空曾无
    树。但为引接近情祛其重惑。微示因果略显
    业缘。使定性执除自然见弭。若达乎正理悟
    此真法。亦复何所而有。何所而无哉。于是二
    三君子相视心惊。欣然领悟。退席敬伏而言
    曰。今者可谓朝闻夕死。虚往实归。积滞皆倾。
    等秋风之落叶。繁疑并散。譬春日之销冰。谨
    当共舍前迷同遵后业矣
      齐三部一切经愿文    魏收
    三有分区。四生禀性。共游火宅。俱沦欲海。所
    以法王当洲渚之运。觉者应车乘之期。导彼
    沈迷。归兹胜地。自宝云西映法河东泻。甘露
    横流。随风感授。皇家统天。尊道崇法。拔群品
    于有待。驱众生于不二。所以刻檀作缋构石
    雕金。遍于万国尘沙数等。复诏司存有事缁
    素。精诚?于皮骨。句偈尽于龙宫。金口所宣
    总勒缮写。各有三部。合若干卷。用此功德
    心若虚空。以平等施无思不洽。藉我愿力同
    登上果
      周经藏愿文    王褒
    年月日某和南云云。盖闻。九河疏迹策?灵
    丘。四彻中绳书藏群玉。亦有青丘紫府三皇
    刻石之文。绿检黄绳六甲灵飞之字。岂若如
    来秘藏。譬彼明珠。诸佛所师同夫净镜。鹿苑
    四谛之法。尼园八犍之文。香山巨力岂云能
    负。以岁在昭阳。龙集天井。奉为云云。奉造
    一切经藏。始乎生灭之教。讫于泥洹之说。论
    议希有。短偈长行。青首银函玄文玉匣。凌
    阳饵药。止观仙字。关尹望气。裁受玄言。未有
    龙树利根。看题不遍。斯陀浅行。同座未闻。尽
    天竺之音。穷贝多之叶。灰分八国。文徙?宾。
    石尽六铢。书还大海。仰愿过去神灵乘兹道
    力。得无生忍具足威仪。又愿国祚遐长臣民
    休庆。四方内附万福现前。六趣怨亲同登正

      宝台经藏愿文    隋炀帝
    菩萨戒弟子杨广和南。仰惟如来应世声教
    被物。?@?ノ⒚芙峒?ú亍5凼吐滞跫缺桓?br> 嘱。菩萨声闻得杨大化。度脱无量以迄于今。
    至尊拯溺百王混一。四海平陈之日。道俗无
    亏。而东南愚民余?嫦嗌俊k际苊砺灾厍搴?br> 滨。役不劳师以时宁。复深虑灵像尊经多同
    煨烬结?绳墨湮灭沟渠。是以远命众军随
    方收聚。未及[其/月]月轻舟总至。乃命学司依名
    次录。并延道场。义府覃思证明所由。用意推
    比多得本类。庄严修葺其旧惟新。宝台四藏
    将十万轴。因发弘誓永事流通。仍书愿文悉
    连卷后。频属朝觐着功始毕。今止宝台正藏
    亲躬受持。其次藏以下。则慧日法云道场。
    日严弘善灵刹。此外京都寺塔诸方精舍。而
    梵宫互有小大。僧徒亦各众寡。并随经部多
    少斟酌付。授者既其恳至。受者亦宜殷重。
    长存法本远布达摩。必欲传文来入寺写。勿
    使零落两失无作。前佛后佛谅同金口。即教
    当教宁殊玉谍。须弥山上众圣共持。金刚海
    底天龙尽护。散在阎浮亦复如是。追念缮造
    之者。厥诚至隆。心手勤到何量功德。舍撤净
    财岂可称计。所资甘雨用沃焦芽。能生诸佛
    本是般若。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恕己深思
    即是自为。今陈此意乃似执着。若不开警则
    不深固。自行化他备在经律。顾循菲识诚愧
    通方。因果。相推何殊眼见。岂不知独善。且最
    胜无为第一乐。内典法奥自关众僧。何事区
    区横相负荷。但庆凭宿植生长王宫。谒陛趋
    庭?源嬖洞蟆3鍪苻?拿坑弥痪ぁ7俏ɡ窭?br> 政刑一遵成旨。而舟航运出弥奉弗坠。无容
    弃稷契而同园绮。变菩萨而作声闻。越用乖
    方。既其不可笃信。受付窃敢当仁。然五种法
    师俱得六根清净。而如说修行涅??最近。徒
    守经律不依佛戒。口便说空心滞于有。无上
    医玉随病逗药。开乳?i苏为方既异。甜冷苦
    热取疗亦殊。譬前后教门别赴机性。根茎枝
    叶受润终齐。总会津梁无不入道。犹如问孝
    问仁。孔酬虽别。治身治国老意无乖。殊途同
    归一致百虑。内外相融义同泯合。何处有学
    ?酬级?怀墒ァV蠢枰?茨芪蛘妗Jψ友项?br> 反贻毁于蠃贝。象足至底翻取诮于蜂房。心
    同剑戟诤?水火。经意论意都不如斯。通经
    通论何因若此。恐施甘露更成毒药。傥均味
    海则致醍醐。圣御绀宝天飞金轮云动。纳万
    善于仁寿。总一乘于普会。开发含识济渡群
    生。今所传经遍于宇内。众圣潜力必运他
    方。共登菩提早证常乐。则是弟子之申。顺弘
    誓。于无穷平等坦然。通遣唱白。达识体之念
    随喜也
      请御制经序表
    沙门玄奘言。奘以贞观元年。往游西域。求如
    来之秘藏。寻释迦之遗旨。总获六百五十七
    部。并以载于白马。以贞观十八年。方还京邑。
    寻蒙敕旨。令于弘福道场披寻翻译。今以翻
    出菩萨藏等经。伏愿垂恩以为经序。惟希敕
    旨方布中夏。并撰西域传一部总一十二
    卷。谨令舍人李敬一以将恭进。无任悚息之
    至。谨奉表以闻。谨言
      敕答玄奘法师前表
    省书具悉来旨。法师夙标高志行出尘表。泛
    宝舟而登彼岸。搜妙道而辟法门。弘阐大猷
    荡涤众罪。是故慈云欲卷。舒之而荫四
    空。慧日将昏。朗之而照八极。舒朗之者其
    惟法师乎。朕学浅心拙在物犹迷。况佛教幽
    微。岂能仰测。请为经题者非己所闻。又云。新
    撰西域记者当自披览。敕奘尚重请经题
    序启(本阙)
      三藏圣教序    太宗文皇帝
    盖闻。二仪有像。显覆载以含生。四时无形。
    潜寒暑以化物。是以窥天鉴地。庸愚皆识其
    端。明阴洞阳。贤哲罕穷其数。然而天地包乎
    阴阳而易识者。以其有像也。阴阳处乎天地
    而难穷者。以其无形也。故知像显可。征虽愚
    不惑。形潜莫睹。在智犹迷。况乎佛道崇虚。乘
    幽控寂。弘济万品。典御十方。举威灵而无上。
    抑神力而无下。大之则弥于宇宙。细之则摄
    于毫厘。无灭无生。历千劫而不古。若隐若显。
    运百福而长今。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际。法
    流湛寂。挹之莫测其源。故知蠢蠢凡愚区区
    庸鄙。投其旨趣能无疑惑者哉。然则大教之
    兴。基于西土。腾汉庭而皎梦。照东域而流
    慈。昔者分形分迹之时。言未驰而成化。当常
    现常之世。民仰德而知遵。及乎晦影归真迁
    仪越世。金容掩色。不镜三千之光。丽象开图。
    空端四八之相。于是微言广被。拯含类于三
    途。遗训遐宣。导群生于十地。然而真教难仰。
    莫能一其指归。曲学易遵。邪正于焉纷纠。所
    以空有之论。或习俗而是非。大小之乘。乍沿
    时而隆替。有玄奘法师者。沙门之领袖也。
    幼怀贞愍。早悟三空之心。长契神情。先苞
    四忍之行。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
    珠。讵能方其朗润。故以智通无累神测未形。
    超六尘而迥出。只千古而无对。凝心内境。悲
    正法之陵迟。栖虑玄门。慨深文之讹谬。思欲
    分条析理广彼前闻。截伪续真开兹后学。是
    以翘心净土往游西域。乘危游迈杖策孤征。
    积雪晨飞途间失地。惊砂夕起空外迷天。万
    里山川。拨烟霞而进影。百重寒暑。蹑霜雨而
    前踪。诚重劳轻求深愿达。周游西宇十有七
    年。穷历道邦询求正教。双林八水味道餐风。
    鹿苑鹫峰瞻奇仰异。承至言于先圣。受真教
    于上贤。探赜妙门精穷奥业。一乘五律之道。
    驰骤于心田。八藏三箧之文。波涛于口海。爰
    自所历之国。总将三藏要文。凡六百五十七
    部。译布中夏宣扬胜业。引慈云于西极。注
    法雨于东陲。圣教缺而复全。苍生罪而还福。
    湿火宅之干焰。共拔迷途。朗爱水之昏波。同
    臻彼岸。是知恶因业坠善以缘升。升坠之端
    惟人所托。譬夫桂生高岭云露方得泫其
    华。莲出渌波飞尘不能污其叶。非莲性自洁
    而桂质本贞。良由所附者高则微物不能累。
    所凭者净则浊类不能沾。夫以卉木无知。犹
    资善而成善。况乎人伦有识。不缘庆而求庆。
    方冀兹经流施将日月而无穷。斯福遐敷与
    乾坤而永大
      谢敕?经序启
    沙门玄奘言。窃闻六爻探赜。局于生灭之场。
    百物正名。未涉真如之境。犹且远征羲册。睹
    奥不测其神。遐想轩图。历选并归其美。伏惟
    皇帝陛下。玉台降质金轮御天。廓先王之
    九州。掩百千之日月。斥列代之区域。纳恒沙
    之法界。遂使给园精舍并入?封。贝叶灵文
    咸归册府。玄奘往因振锡聊谒崛山。经途万
    里怙天威如咫尺。匪乘千叶诣双林如食顷。
    搜扬三藏。尽龙宫之所储。研究一乘。穷鹫岭
    之遗旨。并以载乎白马来献紫宸。寻蒙下诏
    赐使翻译。玄奘识乖龙树。谬忝传灯之荣。才
    异马鸣。深愧泻瓶之敏。所译经论。纰舛尤多。
    遂荷天恩留神。构序文超象系之表。若聚日
    之放千光。理括众妙之门。同法云之濡百草。
    一音演说亿劫罕逢。无以微生亲承梵响。踊
    跃欢喜如闻受记。无任忻荷之极。谨奉表诣
    阙。陈谢以闻。谨言
      敕答谢启
    朕才谢?璋。言惭博达。至于内典尤所未
    闲。昨制序文深为鄙拙。惟恐秽翰墨于金
    简。标瓦砾于珠林。忽得来书谬承褒赞。循环
    省虑弥益厚颜。善不足称空劳致谢
      皇太子臣治述    圣记三藏经序
    夫显扬正教。非智无以广其文。崇阐微言。非
    贤莫能定其旨。盖真如圣教者。诸法之玄宗。
    众经之轨[跳-兆+属]也。综括宏远奥旨遐深。极空有
    之精微。体生灭之机要。词茂道旷。寻之者不
    究其源。文显义幽。履之者莫测其际。故知圣
    慈所被。业无善而不臻。妙化所敷。缘无恶而
    不剪。开法网之网纪。弘六度之正教。拯群有
    之涂炭。启三藏之秘扃。是以名无翼而长飞。
    道无根而永固。道名流庆。历遂古而镇常。
    赴感应身。经尘劫而不朽。晨锺夕梵。交二音
    于鹫峰。慧日法流。转只轮于鹿苑。排空宝
    盖。接翔云而共飞。庄野春林。与天花而合
    彩。伏惟皇帝陛下。上玄资福。垂拱而治八荒。
    德被黔黎。敛衽而朝万国。恩加朽骨。石室归
    贝叶之文。泽及昆虫。金匮流梵说之偈。遂使
    阿耨达水通神甸之八川。耆?崛山接嵩华之
    翠岭。窃以法性凝寂。靡归心而不通。智地玄
    奥。感恳诚而遂显。岂谓重昏之夜。烛慧炬之
    光。火宅之朝。降法雨之泽。于是百川异流同
    会于海。万区分义总成乎实。岂与汤武校其
    优劣。尧舜比其圣德者哉。玄奘法师者。夙怀
    聪令立志夷简。神清龆龀之年。体拔浮华之
    世。凝情定室匿迹幽岩。栖息三禅巡游十地。
    超六尘之境。独步迦维。会一乘之旨。随机化
    物。以中华之无质。寻印度之真文。远涉恒河
    终期满字频登雪岭更获半珠。问道往还十
    有七载。备通释典利物为心。以贞观十九年
    二月六日。奉敕于弘福寺翻译圣教要文。凡
    六百五十七部。引大海之法流。洗尘劳而不
    竭。传智灯之长焰。皎幽?而恒明。自非久植
    胜缘。何以显扬斯旨。所谓法相常住。齐三光
    之明。我皇福臻。同二仪之固。伏见御制众
    经序。照古腾今。理含金石之声。文抱风云
    之润。治辄以轻尘足岳坠露添流。略举大纲
    以为斯记
      皇太子答沙门玄奘谢圣教序书
    治素无才学性不聪敏。内典诸文殊未观览。
    所作论序鄙拙尤繁。忽见来书褒扬赞述抚
    躬自省惭悚交并。劳师远臻深以为愧
      金刚般若经注序    [示*者]亮
    若夫大块均形役智从物。情因习改性与虑
    迁。然则达鉴穷览皎乎先觉。照慧炬以出重
    昏。拔爱河而升彼岸。与夫轮转万劫盖染六
    尘。流遁以徇无涯?驳而趋捷径。岂同日
    而言也。颖川庾初孙早弘笃信以为般若所
    明。归于正道。显大乘之名相。标不住之宗极。
    出乎心虑之表。绝于言象之外。是以结发受
    持多历年所。虽妙音演说成诵不亏。而灵源
    邃湛或有未悟。嗟迷方之弗远。?砥途而太
    息。属有慧净法师。博通奥义。辩同炙?理究
    连还。庾生入室研几。伏膺善诱。乘此誓愿仍
    求注述。法师悬镜忘疲衢[缶*尊]自满。上凭神应
    之道。傍尽心机之用。敷畅微言宣扬至理。曩
    日旧疑涣焉冰释。今兹妙义朗若霞开。为像
    法之梁栋。变群生之耳目。词锋秀上。映鹫岳
    而相高。言泉激壮。赴龙宫而竞远。且夫释教
    西兴道源东注。世阅贤智才兼优洽。精该睿
    旨罕见其人。今则妙门重阐籍甚当世。想此
    玄宗郁为称首。岁惟阉茂始创怀油。月躔
    仲吕爰兹绝笔。缁俗攸仰轩盖成阴。扣锺随
    其小大。鸣剑发其光彩。一时学侣专门受业。
    同涉波澜递相传授。方且顾蔑林远俯视安
    生。独步高衢对扬正法。辽东真本。望悬金而
    不刊。指南所寄。藏群玉而无朽。岂不盛哉。岂
    不盛哉
      金刚般若经集注序
        司元大夫陇西李俨字仲思撰
    夫以。观鸟垂文。振宏规于八体。泣麟敷典。涣
    洪波于九流。循其辙者不?乎寰域。涉其源
    者仅归乎仁义。孰若至圣乘时能仁昭法。剖
    秋毫于十地。总沙界而诠道。释春冰于一乘。
    冠尘劫而流化。若?是相非相。是空非空。?
    乎不测廓焉无象。假名言以立体。包权实而
    为用。穷不照之照。引重昏于梦境。运无知之
    知。导群迷于朽宅。究其实相则般若为之宗
    矣。自真容西谢像教东流。香城徒筑于绵区。
    宝台移构于中壤鳞萃羽集者。咸徇其法。云
    褰雾廓法已悟其真。至矣哉。无得而称也。
    然此梵本至秦弘始。有罗什三藏。于长安城
    创译一本。名舍卫国。暨于后魏宣武之世。有
    流支三藏。于洛阳城重翻一本。名舍婆提。江
    南梁末有真谛三藏。又翻一本名只树林。隋
    初开皇。有佛陀耶舍三藏。又翻一本名只陀
    林。大唐有玄奘三藏。又翻一本名誓多林。虽
    分轸扬?。同归至极。而筌词析义颇亦殊途。
    然流支翻者兼带天亲释论三卷。又翻金刚
    仙论十卷。隋初耶舍又翻无着释论两卷。比
    校三论。文义大同。然新则理隐而文略。旧则
    工显而义周。兼有秦世罗什晋室谢灵运隋
    代昙琛皇朝慧净法师等。并器业韶茂博雅
    洽闻。耽味兹典俱为注释。研考秘赜咸骋异
    义。时有长安西明寺释道世法师字玄恽。德
    镜玄流道资素蓄。伏膺圣教雅好斯文。以解
    诂多门寻?劳止。未若参综厥美一以贯之。
    爰掇诸家而为集注。开题科简同铭斯部。勒
    成三卷号为集注般若。兼出义疏三卷玄义
    两卷。现行要用文理周悉。庶使灵山积壤干
    天之峻弥高。巨海纳川浴日之波逾广。披文
    者毕穷其理。讲导者洞尽其性。学侣无疲
    于倍功。谈客有同于兼采。金口妙义。掩二
    曜以长悬。玉轴微言。贯三才而靡绝。岂止声
    芬鹫岭字韫龙宫而已哉
      与翻经大德等书    太常博士柳宣
    归敬偈
     稽首诸佛  愿护神威  当陈诚请
     罔或尤讥  沈晦未悟  圆觉所归
     久沦爱海  舟楫攸希  异执乖竞
     和合是依  玄离取有  理绝过违
     慢乖八正  戏入百非  取舍同辨
     染净混微  简金去砾  琢玉裨辉
     能仁普鉴  凝虑研几  契诚大道
     孰敢毁诽  谔谔崇德  唯唯浸衰
     惟愿留听  庶有发挥  望矜悃悃
     垂诲???br> 归敬曰。昔能仁示现王宫假殁双树。微言既
    畅至理亦弘。刹土蒙摄受之恩。怀生沾昭苏
    之慧。自佛树西荫觉影东临。汉魏??为滥
    觞。符姚盛其风彩。自是名僧间出达士连镳。
    慧日长悬法轮恒驭。开凿之功始自腾显。弘
    阐之力仍资什安。别有善开远适罗浮。图澄
    近现赵魏。粗言圭角未可缕陈。莫不辩空有
    于一乘。论苦集于四谛。假铨明有。终未离
    于有为。息言明道。方契证于凝寂。犹执玄
    以求玄。是玄非玄理。因玄以忘玄。或是玄义。
    虽冥会幽涂事绝言象。然摄生归寂终籍筌
    蹄。亦既立言是非锋起。如彼战争干戈竞发。
    负者屏气胜者先鸣。故尚降魔制诸外道。自
    非辩才无畏答难有方。则物辈喧张我等耻
    辱。是故专心适道。一意总持建立法幢只植
    法鼓。旗鼓既正则敌者残摧。法轮既转能
    威不伏。若使望风旗靡对难含胶而能阐弘
    三宝。无有是处。尚药吕奉御。入空有之门。驰
    正见之路。闻持拟于昔贤。洞微侔于往哲。其
    辞辨其义明。其德真其行着。已沐八解之
    流。又悟七觉之分。影响成教。若净名之诣?
    园。闻道必求。犹善才之归无竭。意在弘宣
    佛教。立破因明之疏。若其是也。必须然其所
    长。如其非也。理合指其所短。今现僧徒云集。
    并是采石他山。朝野俱闻。吕君请益莫不侧
    听。泻瓶皆望荡涤掉悔之源。销屏疑忿之
    聚。有太史令李淳风者。闻而进曰。仆心怀正
    路行属归依。以实际为大觉玄躯。无为是调
    御法体。然皎日丽天。??助上玄运用。贤僧阐
    法。实裨天师妙道。是所信受是所安心。但不
    敢以黄叶为金。山雉成凤。南郭滥吹。淄渑
    混流耳。或有异议。岂仆心哉。岂仆心哉。然鹤
    林已后岁将二千。正法既过末法初践。玄理
    郁而不彰。觉道浸将湮落。玄奘法师。头陀法
    界远达迦维。目击道树金流。仍睹七处八会。
    ?吵丘樟肷砣氡讼纭f堵薇?啄垦樾槭怠V?br> 如历览王舍檀特恒河。如斯等辈未易具言
    也。加之西域名僧莫不面论波若。东域疑义
    悉皆质之彼师。?衬嶂?丶确畛侄?簧帷??br> 昙明义亦洞观而为常。苏妒路既得之于声
    明。耨多罗亦剖断于疑滞。法无大小。莫不
    韫之胸怀。理无深浅。悉能决之敏虑。故三藏
    之名振旦之所推定。摩诃之号乃罗卫之
    所共称。名实之际何可称道。然吕君学识该
    博义理精通。言行枢机是所详悉。至于陀罗
    佛于。禀自生知。无碍辩才宁由伏习。但以因
    明义隐。所见不同。犹触象各得其形。共器饭
    有异色。吕君既已执情道俗。企望指定。秋霜
    已降侧听锺鸣。法云既敷雷震希发。但龙象
    蹴蹋非驴所堪。犹缁服壶奥白衣不践。脱如
    龙种抗说无垢释疑则?刍悉昙亦优婆能尽
    辄附微志请不为烦。若有滞疑望谘三藏裁
    决。以所承禀传示四众。则正道克昌覆障永
    绝。绍隆三宝其在兹乎。过此已往非复所悉。
    弟子柳宣白
      答博士柳宣    译经释明?F
    还述颂
     于赫大圣  种觉圆明  无幽不察
     如响酬声  弗资延庆  孰悟归诚
     良道可仰  ??引迷生  百川邪浪
     一味吞并  物有取舍  正匪亏盈
     八邪驰锐  四句争名  饰非滥是
     抑重为轻  照日冰散  投珠水清
     显允上德  体道居贞  纵加誉毁
     未动遗荣  昂昂令哲  郁郁含情
     俟诸达观  定此权衡  聊申悱悱
     用简英英
    还述曰。顷于望表预属归敬之词。其文焕乎
    何伟丽也。详其致诚哉。岂不然欤。悲夫爱
    海滔天邪山概日。封人我者颠坠其何已。恃
    慢结者漂沦而不穷。至于六十二见。争翳荟
    而自处。九十五道。竞扶服而无归。如来以本
    愿大悲忘缘俯应。内圆四智外显六通。运十
    力以伏天魔。飞七辩而摧外道。竭兹爱海。济
    禀识于三空。殄彼邪山。驱肖形于八正。指
    因示果反本还源。大矣哉。悲智妙用无德而
    称矣
    昔道树登庸。被声教于百亿。坚林寝迹。振遗
    烈于三千。自佛日西倾余光东照。周感夜陨
    之瑞。汉通宵梦之征。腾兰炳惠炬于前。澄
    什嗣传灯于后。其于译经弘法神异济时。
    高论降邪安禅肃物。缉颓纲者接武。维绝
    细者肩随。莫不夷夏钦风幽明翼化联华靡
    替可略而详。惟今三藏法师蕴灵秀出。含章
    而体一味。瓶泻以赡五乘。悲去圣之逾远。悯
    来教之多阙。缅思圆义许道以身。心口自谋
    形影相吊。振衣擎锡寻波讨源。出玉关而
    远游。指金河而一息。稽疑梵宇探幽洞微。旋
    化神州扬真殄谬。遗筌阙典大备兹辰。方等
    圆宗弥广前烈。所明胜义。妙绝环中之中。
    真性真空。极?方外之外。以有取也。有取丧
    其真。统无求之。无求蠹其实。拂二边之迹。
    忘中道之相。累遣未易。洎其深重空。何以
    臻其极。要矣妙矣。至哉大哉。契之于心。然后
    以之为法。在心为法形言为教。法有自明
    共相。教乃遮诠表诠。粹旨冲宗。岂造次所能
    ?缕。法师凝神役智详正始末。缉熙玄籍大
    启幽关。秘希声应扣击之大小。廓义海纳朝
    宗之巨细。于是殊方硕德异域高僧。伏膺问
    道蓄疑请益。固已饮和。满腹莫测其浅深。
    聆音骇听。孰知其远近。至于因明小道。现比
    盖微。斯乃指初学之方隅。举立论之标帜。
    至若灵枢秘键。妙本成功。备诸奥册。非此所
    云也。吕奉御以风神爽拔早擅多能。器宇该
    通夙彰博物。弋猎开坟之典钩深坏壁之书。
    触类而长应诸数术。振风[台-台+炎]于辩囿。?す饣?br> 于翰林。骧首云中先鸣日下。五行资其笔削。
    六位伫其高谈。一览太玄应问便释。再寻
    象戏立试即成。实晋代茂先汉朝曼?。方
    今蔑如也。既而翱翔群略。绰有余功。而能
    敬慕大乘。夙敦诚信。比因友生戏尔忽复属
    想。因明不以师资。率己穿凿。比决诸疏指
    斥求非。喧议于朝形于造次。考其志也。固已
    难加?其知也。诚为可惑。此论以一卷成部。
    五纸成卷。研机三疏。向已一周。举非四十
    自无一是。自既无是而能言是。疏本无非而
    能言非。言非不非。言是不是。言是不是。是是
    而恒非。言非不非。非非而恒是。非非恒是。不
    为非所非。是是恒非。不为是所是。以兹贬失
    致惑病诸。且据生因了因。执一体而亡二义。
    能了所了封一名而惑二体。又以宗依宗。体
    留依去体以为宗。喻体喻依去体留依而为
    喻。缘斯两系妄起多疑。迷一极成谬生七
    难。但以钻穷二论师已一心。滞文句于上下。
    误字音之平去。复以数论为声论。举生成为
    灭成。岂唯差离合之宗因。盖亦违倒顺之前
    后。又采鄙俚讹韵以拟梵本。啭音虽广。援
    七种而只当一啭。然非彼七所目。乃是第八
    呼声。舛杂乖讹何从而至。又案胜论。立常极
    微数。乃无穷体唯极小。复渐和合生诸子。
    微数则倍减于常。微体又倍增于父母。迄乎
    终已体遍大千。究其所穷数唯成一。吕公所
    引易系辞云。太极生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
    生八卦。八卦生万物云。此与彼言异义同。今
    案太极无形肇生有象。元资一气终成万物。
    岂得以多生一而例一生多。引类欲显博闻
    义乖。复何所托。设引大例生义似同。若释
    同于邪见。深累如何自免。岂得苟要时誉。
    混正同邪。非身之雠奚至于此。凡所纰紊胡
    可胜言。特由率己致斯狼狈。根既不正枝叶
    自倾。逐误生疑随疑设难。曲形直影其可得
    乎。试举二三冀详大意。深疵繁绪委答如别。
    寻夫吕公达鉴。岂盂浪而至此哉。示显真俗
    云[泥/土]难易楚越。因彰佛教弘远正法凝深。譬
    洪炉非掬雪所投。渤?势窠褐勰茉揭病L??br> 令李君者。灵府沈秘襟期远邈。专精九数综
    涉六爻。博考图典瞻观云物。鄙卫宏之失度。
    陋[示*卑]窖之未工。神无滞用望实斯在。既属吕
    公余论复致间言。以实际为大觉。玄躯无
    为是调御法体。此乃信薰修容。有分证禀。自
    然终不可成。良恐言似而意违。词近而旨远。
    然天师妙道幸以再斯。且寇氏天师。崔君特
    ?D共贻伊咎。夫复何言。虽谓不混于淄渑。盖
    已自滥金?耳惟公逸宇寥廓学殚坟素。
    庇身以仁义。应物以枢机。肃肃焉汪汪焉。擢
    劲节以干云。谈清澜而镇地。腾芳文苑。职
    处儒林。捃摭九畴之宗。研详二载之说。至
    于经礼三百曲礼三千。莫不义符指掌。事如
    俯拾[缶*尊]俎咸推。其准的法度必待其雌黄。遂
    令相鼠之诗绝闻于野。鱼丽之咏盈耳于朝。
    惟名与实尽善尽美矣。而诚敬之重禀自
    夙成。弘护之心实惟素蓄。属斯喧议同耻疚
    怀。故能投刺含胶允光大义。非夫才兼内外
    照实邻几岂能激扬清浊济俗匡真耳。昔什
    公门下服道者三千。今此会中同听者如市。
    贫道猥以庸陋。叨厕末筵。虽庆朝闻然惭夕
    惕。详以造疏三德。并是贯达五乘。墙仞罕窥
    辞峰难仰。既属商羊鼓舞。而霈泽必沾。词雷
    迅发恐无暇掩耳。佥议。古人曰。一枝可以戢
    羽。何烦乎邓林。黄?醋阋陨蛄邸F褓褂诓?br> 海。故不以愚懦垂逼课虚。辞弗获免。粗陈梗
    概。虽文不足取。而义或可观。顾己庸疏弥增
    悚恧。指述还答余无所申。释明?F白

    广弘明集卷第二十二

       重请三藏圣教序启    释玄奘
     伏奉墨敕猥垂奖喻。只奉纶言精守震越。
     玄奘业行空疏谬参法侣。幸属九瀛有截
     四海无虞。凭皇灵以远征。恃国威而访道。
     穷遐冒险。虽励愚诚。纂异怀荒。??资朝化。
     所获经论奉敕翻译。见成卷轴未有诠序。
     伏惟。陛下?彼荚品蟆L旎?袄谩@戆?迪蟆?br>  调逸咸英。跨千古以飞声。掩百王而腾实。
     窃以神力无方。非神思不足诠其理。圣教
     玄远。非圣藻何以序其源。故乃冒犯威严
     敢希题目。宸?冲邈不垂矜许。抚躬累息
     相顾失图。玄奘闻。日月丽天。既分晖于户
     牖。江河纪地。亦流润于岩崖。云和广乐。不
     秘响于聋昧。金璧奇珍。岂韬彩于愚瞽。敢
     缘斯理重以干祈。伏乞。雷雨曲垂。天文俯
     照。配两仪而同久。与二曜而俱悬。然则鹫
     岭微言。假神笔而弘远。鸡园奥义。托英词
     而宣畅。岂止区区梵众独荷恩荣。亦使蠢
     蠢迷生方超尘累而已。谨奉表奏以闻。谨
     言。敕遂许焉。谓驸马高履行曰。汝前请朕
     为汝父作碑。今气力不如昔。愿作功德为
     法师作序。不能作碑汝知之。贞观二十二
     年幸玉华宫。追奘至。问翻何经论。答正翻
     瑜伽。上问何圣所作。明何等义。具答已。令
     取论自披阅。遂下敕新翻经论写九本。颁
     与雍洛相兖荆杨等九大州。奘又请经题。
     上乃出之名大唐三藏圣教序。于明月殿
     命弘文馆学士上官仪对群僚读之
       谢皇太子圣教序述启    释玄奘
     玄奘闻。七曜?す狻F靖咛於?⒕啊>藕尤?br>  润。因厚地以通流。是知相资之美处物既
     然。演法依人理在无惑。伏惟。皇太子殿下。
     发挥睿藻。再述天文。赞美大乘庄严实相。
     珠回玉转霞烂锦舒。将日月而联华。与咸
     英而合韵。玄奘轻生多幸。沐浴殊私。不任
     铭佩。奉启陈谢。谨启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