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史传部四 >
  • 广弘明集卷第十四

      辩惑篇第二之十
      内德论    门下典仪李师政
    若夫十力调御。运法舟于苦海。三乘汲引。坦
    夷途于火宅。劝善进德之广。七经所不逮。戒
    恶防患之深。九流莫之比。但穷神知化。其言
    宏大而可惊。去惑绝尘。厥轨清邈而难蹈。
    华夷士庶朝野文儒。各附所安鲜味斯道。自
    非研精以考真妄。沈思而察苦空。无以立匪
    石之信根。去若亡之疑盖。远则净名妙德
    知道胜而服勤。近则天亲龙树悟理真而敦。
    悦罗什道安之笃学。究玄宗而益敬。僧睿惠
    远之归信。迄皓首而弥坚。迈士安之淫书。
    甚宣尼之?易。千金未足惊其视。八音不能
    改其听。闻之博而乐愈深。思之深而信弥。笃
    皆欲罢而不能。则其非妄也必矣
    我皇诞膺天命弘济区宇。覆等苍?F载均厚
    地。扫氛?清八。表救涂炭宁兆。民五教敬敷
    九功惟。序总万古之徽。猷改百王之余弊。
    网罗庶善。崇三宝以津梁。芟夷群恶。屏四
    部之?莠。遵付嘱之遗旨。弘绍隆之要术。功
    德崇高昊天罔喻。但缙绅之士祖述多途。各
    师所学异论锋起。或谓三王无佛而年永。二
    石有僧而政虐。损化由于奉佛。益国在于废
    僧。苟明偏见未申通理。博考兴亡足证浮伪。
    何则亡秦者胡亥。时无佛而土崩。兴佛者汉
    明。世有僧而国治。周除佛寺。而天元之祚未
    永。隋弘释教。而开皇之令无虐。盛衰由布政。
    治乱在庶官。归咎佛僧??非通论。且佛唯弘
    善不长恶。于臣民戒本防非。何损治于家
    国。若人人守善家家奉戒。则刑罚何得而
    施。祸乱无由而作。骐骥虽骏。不乘无以致
    远。药石徒丰。未饵焉能愈疾。项籍丧师。非
    范曾之无算。石氏兴虐。岂浮图之不仁。但
    为违之而暴乱。未有遵之而凶虐。由此观之。
    亦足明矣。复有谓正觉为妖神比净施于淫
    祀。訾而谤之无所不至。圣朝劝善。立伽蓝以
    崇福。迷民起谤。反功德以为尤。此深讪上
    非徒毁佛。愚窃抚心而太息。所以发愤而含
    毫者也。忝赖皇恩预沾法雨。切?所惑积稔
    于兹。信随闻起疑因解灭。昔尝苟訾而不信。
    今则笃信而无毁。近推诸己广以量人。凡百
    轻毁而弗钦。皆为讨论之未究。若令探赜索
    隐。功齐于澄什。必皆深信笃敬。志均于名僧
    矣。师政学匪钩深识不臻妙。少有所闻微去
    其惑。谨课庸短着论三篇。辩惑第一明邪正
    之通蔽。通命第二辩殃庆之倚伏。空有第三
    破断常之执见。?之以群言。考之以众善。上
    显圣朝之净福。下折淫祀之虚诽。徒有斯意
    ??乏其才。属辞鄙陋援证肤浅。虽竭愚勤
    何宣圣德。庶同病而未愈者。闻浅譬而深悟
    也。如藩篱之卉或蠲疾于腹心。藜藿之餐傥
    救馁于沟壑。若金丹在目玉馔盈案。顾瞻菲
    薄良足陋矣
      辩惑篇第一
      一惑佛出西胡 二惑周孔不言
      三惑毁佛誉道 四惑比佛妖魅
      五惑昔有反僧 六惑比僧土枭
      七惑讥毁须发 八惑[泥/土]种事[泥/土]
      九惑有佛政虐 十惑无佛民和
    有辩聪书生。谓忠正君子曰盖闻释迦生于
    天竺。修多。出自西。胡名号无传于周孔。功德
    靡称于典谟。??远夷所尊敬。非中夏之师儒。
    逮摄摩腾之入汉。及康僧会之游吴。显舍利
    于南国。起招提于东都。自兹厥后乃尚浮图。
    沙门盛洙泗之众。精舍丽王侯之居。既营之
    于爽垲。又资之以膏腴。擢修幢而曜日。拟甲
    第而当衢。王公大人助之以金帛。农商富族
    施之以田庐。其福利之焉在。何尊崇之有余
    也。未若销像而绝镌铸。货泉可以无费。毁经
    以禁缮写。笔纸不为之贵。废僧以从编户。益
    黍稷之余税。坏塔以补不足。广赈恤之仁惠。
    欲诣阙而效愚忠上书而献斯计。窃谓可以
    益国而利民矣。吾子以为何如乎。忠正君子
    曰。是何言之过欤。非忠孝之道也。夫忠臣奉
    国。愿受福之无疆。孝子安亲。务防灾于未兆。
    闻多福之因缘。求之如不及。睹速祸之萌
    抵。避之若探汤。国重天地之祈。祈于福也。家
    避阴阳之忌。忌于祸也福疑从取祸疑从去。
    人之情也。忠之道焉。子乃去人之所谓福。取
    人之所谓殃。岂忠臣奉国之计。非孝子安亲
    之方也。观匹夫之自爱。尚不反医而违卜。
    况忠臣之爱君。如何劝殃而阻福乎。何异采
    药物以荐君而取农岐之所忌。求医术以奉
    亲而反和鹊之深致。彼劝取忌而用毒。良非
    重慎之至意。施诸己而犹惧矣。矧敢安于所
    天乎。若夫废宗庙之粢盛。供子孙之鱼肉。毁
    蒸尝之黻冕。充仆妾之衣服。苟求惠下之恩。
    不崇安上之福。恨养亲之费膳。思废养以润
    屋。如此者可谓忠乎。可谓孝乎。且夫周弃弘
    播殖之教。遂配稷以长尊。勾龙立水土之功。
    亦为社而恒敬。坊墉小益。尚参八蜡之祭。林
    泽微灵。犹行一献之祀。况夫三达无阂之
    智。百神无以俦。十力无等之尊。千圣莫之
    匹。万惑尽矣。万德备矣。梵天仰焉。帝释师
    焉。道济四生化通三界。拔生死于轮回。示涅
    ??之常乐。身光赫奕。夺朗日之流晖。形相端
    严。具圣人之奇表。微妙玄通。周孔未足拟议。
    博施兼济。尧舜其犹病诸。等慈而无弃物。可
    不谓之仁乎。具智而有妙觉。可不谓之圣乎。
    夫体仁圣之德者。岂为谲诳之说哉。静而思
    之蔑不信矣。至如立寺功深于巨海。度僧福
    重于高岳。法王之所明言。开士之所笃信。若
    兴之者增庆益国。不亦大乎。敬之者生善利
    民。不亦广乎。或小损而大益。岂非国之所宜
    崇乎。或小益而大损。岂非民之所当避乎。法
    眼明了。睹福报之无量。金口信实。说咎因之
    不朽。凡百士民皆非目见。纵未能信其必尔。
    亦何以知其不然哉。冥昧不可以意决。深远
    唯当以圣证。岂不冀崇之福资于君父。畏毁
    之累及于家国乎。臣无斯慎于其君。非忠臣
    也。子无此虑于其亲。非孝子也。子欲苟遂
    娼嫉之褊心。不弘忠慎之深虑。阻祈福之大
    缘。毁安上之善业。乃取咎之道也。岂尽忠
    之义哉。余昔笃志于儒林。又措心于文苑。颇
    同吾子之言论。良由闻法之迟晚。赖指南以
    去惑。幸失途之未远。每省过而责躬则临餐
    而忘饭。子若博考而深计。亦将悔迷而知返
    矣。窃闻有太史令傅君者。又甚余曩日之惑
    焉。内自省于昔迷。则十同其五矣。请辩傅君
    之惑言。以释吾子之邪执
    傅谓佛法本出于西胡。不应奉之于中国。余
    昔同此惑焉。今则悟其不然矣。夫由余出
    自西戎。辅秦穆以开霸业。日?生于北狄。侍
    汉武而除危害。臣既有之。师亦宜尔。何必取
    其同俗而舍于异方乎。师以道大为尊。无论
    于彼此。法以善高为胜。不计于遐迩。若夫尚
    仁为美去欲称高。戒积恶之余殃。劝为善以
    邀福。百家之所同。七经无以易。但褊浅而未
    深至。龌龊而不周广。其恕己接物。孰与佛
    之弘乎。其睹末知本。孰与佛之远乎。其劝善
    惩恶。孰与佛之广乎。其明空析有。孰与佛之
    深乎。由此观之。其道妙矣。圣人之德何以
    加焉。岂得以生于异域而贱其道。出于远方
    而弃其宝。夫绝群之骏。非唯中邑之产。旷世
    之珍。不必诸华之物。汉求西域之名马。魏收
    南海之明珠。贡犀象之牙角。采翡翠之毛羽。
    物生远域。尚于此而为珍。道出遐方。独奈何
    而可弃。若药物出于戎夷。禁咒起于胡越。苟
    可以蠲邪而去疾。岂以远来而不用之哉。夫
    灭三毒以证无为。其蠲邪也大矣。除八苦而
    致常乐。其去疾也深矣。何得拘夷夏而计亲
    疏乎。况百亿日月之下。三千世界之内。则中
    在于彼域。不在于此方矣
    傅计诗书所未言。以为修多不足尚。余昔
    同此惑焉。今又悟其不然矣
    夫天文历象之秘奥。地理山川之卓诡。经脉
    孔穴之诊候。针药符咒之方术。诗书有所不
    载。周孔未之明言。然考之吉凶而有征矣。察
    其行用而多效矣。且又周孔未言之物。蠢蠢
    无穷。诗书不载之法。茫茫何限。信乎书不尽
    言言不尽意。何得拘六经之局教。而背三乘
    之通旨哉。夫能事未兴于上古。圣人开务于
    后世。故栋宇易?I巢之居。文字代结绳之
    制。饮血茹毛之馔则先用而未珍。火化粒食
    之功虽后作而非弊。彼用舍之先后。非理教
    之通蔽。岂得以诗书早播而特隆。修多晚至
    而当替。人有幼?n藜藿长饭粱肉。少为布衣
    老遇侯服。岂得以藜藿先获。谓胜粱肉之味。
    侯服晚遇。不如布衣之贵乎。万物有迁三宝
    常住。寂然不动感而皆遇。化身示隐显之迹。
    法体绝兴亡之数。非初诞于王宫。不长逝于
    双树。何得论生灭于赴感。计修促于来去

    傅氏誉老子而毁释迦。赞道书而非佛教。余
    昔同此惑焉。今又悟其不然也。夫释老之为
    教体一而不二矣。同蠲有欲之累。俱显无为
    之宗。老氏明而未融。释典言臻其极。道若果
    是。佛固同是而无非。佛若果非。道亦可非而
    无是。理非矛盾之异。人怀向背之殊。既同众
    狙之喜怒。又似叶公之爱畏。至如柱下道德
    之旨。漆园内外之篇。雅奥而难加。清高而可
    尚。窃常读之无间然矣。岂以信奉释典而苟
    訾之哉。抑又论之。夫生死无穷之缘。报应不
    朽之旨。释氏之所创明。黄老未之言及。不知
    今之道书何因类于佛典。论三世以劝戒。出
    九流之轨躅。若目睹而言之。则同佛而等其
    照。若耳闻而仿之。则师佛而遵其说。同照
    则同不当非。相师则师不可毁。誉道而非
    佛。何谬之甚哉
    傅云。佛是妖魅之气。寺为淫邪之祀。此其未
    思之言也。妖唯作孽。岂弘十善之化。魅必凭
    邪。宁兴八正之道。妖犹畏狗。魅亦惧猫。何以
    降帝释之高心。摧天魔之巨力。又如图澄罗
    什之侣。道安慧远之俦。高德高名非狂非醉。
    岂容舍爱辞荣。求魑魅之邪道。勤身苦节。事
    魍魉之妖神。又自昔东汉至我
    大唐。代代而禁妖言。处处而断淫祀。岂容舍
    其财力放其士民。营魑魅之堂塔。入魍魉之
    徒众。又有宰辅冠盖人伦羽仪。王导庾亮之
    徒。戴逵许询之辈。置情天人之际。抗迹烟霞
    之表。并禀教而归依。皆厝心以崇信。岂容尊
    妖奉魅以自屈乎。良由睹妙知真使之然耳。
    又傅氏之先毅字武仲。高才硕学世号通人。
    辩显宗之祥梦。证金人之冥感。释道东被。毅
    有功焉。窃揆傅令之才识。未可齐于武仲也。
    何为毁佛谤法。与其先之反乎。吴尚书令阚
    泽对吴主孙权曰。孔老二家比方佛法优劣
    远矣。何以言之。孔老设教法天以制。不敢违
    天。诸佛说法天奉而行。不敢违佛。以此言
    之实非比对。愚谓阚子斯论。知优劣之一隅
    矣。凡百家君子可不思其言乎。夫大士高僧
    观于理也深矣。明主贤臣谋于国也忠矣。而
    历代宝之以为大训何哉。知其穷理尽性道
    莫之加故也。傅氏观不深于名僧。思未精于
    前哲。独师心而背法。轻绝福而兴咎。何其为
    国谋而不忠乎。为身虑而不远乎。大觉穷神
    而知化。深劝思患而豫防。惟百龄之易尽。
    嗟五福其难常。命川流而电逝。业地久而天
    长。三涂极?而杳杳。四流无际而茫茫。凭法
    舟而利济。藉信翮以高翔。宜转咎而为福。
    何罔念而作狂也
    傅云。赵时梁时皆有僧反。况今天下僧尼二
    十万众。此又不思之言也。若以昔有反僧而
    废今之法众。岂得以古有叛臣而弃今之多
    士。邻有逆儿而遂己之顺子。昔有乱民而不
    养今之黎庶乎。夫普天之下。出家之众。非云
    集于一邑。??星分于九土。摄之以州县。限之
    以关河。无征发之威权。有宪章之禁约。纵令
    五三凶险一二阐提。既无缘以乌合。亦何忧
    于蚁聚。且又沙门入道。岂怀亡命之谋。女子
    出家。宁求带钾之用。何乃混计僧尼之数。雷
    同枭镜之党。?k虚以乱真。蔽善而称恶。君
    子有三畏。岂当如是乎。夫青衿有罪。非关尼
    父之失。皂服为非。岂是释尊之咎。僧干朝宪
    尼犯俗刑。譬诵律而穿窬。如读礼而骄倨。但
    以人禀顽?ㄖ?远?磺ㄓ谏啤7鞘蔷???br> 乱之源而令染于恶。人不皆贤法实尽善。何
    得因怒恶而及善。以咎人而弃法。夫口谈夷
    惠而身行桀?。耳听诗礼而心存邪僻。夏殷
    以降何代无之。岂得怒?而尤夷惠疾邪而
    废诗礼。然则人有可诛之罪。法无可废之过。
    但应禁非以弘法。不可以人而贱道。窃笃信
    于妙法。不苟党于沙门。至于耘?稗以植嘉
    苗。肃奸回以清大教。所深愿矣。所深愿矣
    傅云。道人土枭驴骡四色。皆是贪逆之恶种。
    此又不思之言也。夫以舍俗修道故称道人。
    学道离贪何名贪逆。若云贪菩提道逆生死
    流。则傅子兴言未达斯旨。观沙门之律行也。
    行人所不能行。止人所不能止。具诸释典可
    得而究。蠕动之物犹不加害。况为枭镜之事
    乎。嫁娶之礼尚舍不为。况为禽兽之行乎。何
    乃引离欲之上人。匹聚?之下物援有道
    之贤俊。比无知之驴骡。毁大慈之善众。媲不
    祥之恶鸟。谓道人为逆种。以梵行比兽心。害
    善一何甚乎。反白顿如此乎
    余昔每引孝经之不毁伤。以讥沙门之去须
    发。谓其反先王之道。失忠孝之义。今则悟其
    不然矣。若夫事君亲而尽节。虽杀身而称仁。
    亏忠孝而偷存。徒全肤而非义。论美见危而
    致命礼防临难而苟免。何得一概而诃毁伤。
    雷同而顾肤发。割股纳肝伤则甚矣。剔须落
    发毁乃微焉。立忠不顾其命。论者莫之咎。求
    道不爱其毛。何独以为过。汤恤蒸民。尚焚躯
    以祈泽。墨敦兼爱。欲磨足而至顶。况夫上
    为君父深求福利。须发之毁何足顾哉。且夫
    圣人之教有殊途而同归。君子之道或反经
    而合义。则太伯其人也。废在家之就养。托
    采药而不归。弃中国之服章。依剪发以为
    饰。反经悖礼莫甚。于斯。然而仲尼称之曰。
    太伯可谓至德矣。其故何也。虽迹背君亲
    而心忠于家国。形亏百越而德全乎三让。故
    太伯弃衣冠之制而无损于至德。则沙门舍
    ?|绅之容。亦何伤乎妙道。虽易服改貌违臣
    子之常仪。而信道归心愿君亲之多福。苦其
    身意。修出家之众善。遗其君父。以历劫之深
    庆。其为忠孝。不亦多乎。谓善沙门为不忠。未
    之信矣
    傅又云。西域胡人因[泥/土]而生。是以便事[泥/土]
    瓦。此又未思之言也。夫崇立灵像摸写尊
    形。所用多涂。非独泥瓦。或雕或铸。则以铁
    木金铜。图之绣之。亦在丹青缣素。复谓西域
    士女遍从此物而生乎。且又中国之庙以木
    为主。则谓制礼君子皆从木而育耶。亲不
    可忘。故为之宗庙。佛不可忘。故立其形像。以
    表罔极之心。用申如在之敬。钦圣仰德。何
    失之有哉。夫以善为过者。故亦以恶为功

    傅又云。帝王无佛则国治年长。有佛则政虐
    祚短。此又未思之言也。则谓能仁设教。皆阐
    淫虐之风。菩萨立言。专弘桀纣之事。以实论
    之。殊不然矣。夫殷丧大宝。灾兴妲己之言。周
    失诸侯。祸由褒姒之笑。三代之亡。皆此物也。
    三乘之教。岂斯尚乎。佛之为道慈悲喜护。齐
    物我而等怨亲。与安乐而救危苦。古之所以
    得其民者。佛既弘之矣。民之所以逃其上者。
    经甚戒之矣。羲轩舜禹之德。在六度而苞
    笼。羿浞癸辛之咎。总十恶以防禁。向使桀弘
    少欲之教。纣顺大慈之道。伊吕无所用其
    谋。汤武焉得行其讨。可使呜条免去国之祸。
    牧野息倒戈之乱。夏后从洛?I之歌。楚子违
    干溪之难。然则释氏之化为益非小。延福祚
    于无穷。遏危亡于未兆。傅谓有之为损无之
    为益。是何言欤。是何言欤。与佛何雠而诬之
    至此。佛何所负而疾之若雠乎
    傅又云。未有佛法之前。人皆淳和世无篡逆。
    此又未思之言也。夫九黎乱德。岂非无佛之
    年。三苗逆命。非当有法之后。夏殷之季何有
    淳和。春秋之时宁无篡逆。寇贼奸宄。作士命
    于[白/(犀-尸-牛)/十]繇。?狁孔炽。薄伐劳于吉甫。而傅谓
    佛兴篡逆法败淳和。专?k虚言皆违实录。一
    缕之盗佛犹戒之。岂长篡逆之乱乎。一言之
    妄佛亦防之。何败淳和之道乎。惟佛之为教
    也。劝臣以忠。劝子以孝。劝国以治。劝家以
    和。弘善示天堂之乐。惩非显地狱之苦。不唯
    一字以为褒。岂止五刑而作戒。乃谓伤和而
    长乱。不亦诬谤之甚哉。亦何伤于佛日乎。
    但自沦于苦海矣。轻而不避。良可悲夫。于是
    书生心伏而色愧避席而谢曰。仆以习俗生
    常违道自佚。忽于所未究?其所先述。背
    正法而异论。受邪言以同失。今闻佛智之玄
    远。乃知释教之忠实。豁然神悟而理摅。足以
    荡迷而祛疾。虽从邪于昔岁。请归正于兹
    日。谨诵来戒以为口实矣
      内德论通命篇第二
    或曰。圣人陈福以劝善。示祸以戒恶。小人谓
    善无益而不为。谓恶无伤而不去。然有殃有
    福之言。乃华而不实。无益无伤之论。则信而
    有征。何以言之也。伯夷馁矣。启期贫矣。颜
    回?|矣。冉耕疾矣。或侈侈隆富。言罕及于
    义方。或皤皤寿考。名不称于殁世。仁而不寿
    富而未仁。书契已降不可胜纪。故知仲尼殃
    庆之言。徒欺人耳。文命影响之喻。殆难信乎。
    有敦善行而不怠者。嗟斯言之长惑焉。乃论
    而释之曰。夫殃福盖有其根。不可无因而妄
    致。善恶当收其报。必非失应而徒已。但根深
    而报远。耳目之所不该。原始而究终。儒墨之
    所莫逮。故随遭之命度于天而难详。?|寿之
    年考于人而易惑。人之为赏罚也。尚能明察
    而不滥。天之降殃福也。岂反淆乱而无伦哉。
    故知有理存焉。不可诬矣。非夫大觉而遍知
    者。孰能穷理而除惑哉。卜商贾谊之为言。班
    彪季康之着论。但知混而谓之命。莫辩命之
    所以然。何异见黍稷于仓廪。而不知得之由
    稼穑。睹罗纨于箧笥。而未识成之以机杼。马
    迁嗟报施之爽。积疑而莫之通。范滂惑善恶
    之宜。含愤而无以释。皆睹流而弗寻源。见一
    而不知二。惟观释氏之经论。可以究其始终
    乎。为善为恶之报。穷枝派于千叶。一厚一薄
    之命。照根源于万古。辩六趣之往来。示三
    世之殃福。乃知形殁而业无朽焉。人死而神
    又生焉。或贤圣而受宿殃。六通乏适口之。膳
    或禽兽而荷余福。四足怀如意之宝。为业既
    非一绪。感报??亦千变。业各异而随心。报不
    同其如面。原其心也。或先迷而后复。或有
    初而无终。或恶恒而罔悔。或善粹而常崇。或
    为功而兼咎。或福微而慧隆。或罪均而情异。
    或功殊而志同。故其报也。有先号而后笑。有
    既得而患失。有少贱而卒凶。有始荣而终吉。
    有操洁而年?|。有行鄙而财溢。有同罪而殊
    刑。有齐德而异秩。业多端而交加。果遍酬而
    缕悉。譬如画工布丹青之彩。镜像应妍蚩
    之质。命招六印。达季子之游谈。业引万金。果
    朱公之计术。取青紫如俯拾。有昔因之助焉。
    达礼乐而固穷。无宿福之资也。读论者继踵
    而张文独享其荣。说诗者比肩而匡鼎偏高
    其位。或功勤可记而禄不及于介推。或咎隙
    当诛而爵先加于雍齿。韦贤经术远胜黄金
    之遗。赵壹文籍。不如盈囊之钱。此岂功业
    之异哉。故由宿命之殊耳。或材小而任大。宰
    衡无赫赫之功。或道着而身微。孔墨有栖栖
    之辱。亦有德位俱显。元凯列唐虞之朝。才命
    并隆。傅吕受盐梅之寄。二因双殖。则兼之也。
    如此。一业孤修。则其偏也若彼。管仲释囚而
    登相。李斯为相而被刑。范睢先辱而后荣。邓
    通始富而终馁。非初讷而末辩。岂昔愚而
    今智。由果熟而泰来。以福尽而屯及。若云
    败伍胥者宰?阂病7怯晌粞辍<谜挪终咄趿?br> 也。何关往福。此为见缘而不知因。有断见之
    咎矣。若云业縻好爵不念同升之恩。命偶仁
    风。无愧来苏之泽。此为知因而不识缘。有背
    恩之罪矣。若兼达其旨两遣其累。进德修业
    岂有阂乎。春种嘉谷。方赖夏雨以繁滋。宿
    殖良因。乃藉今缘而起发。受膏泽而荒芜不
    垦之地也。遇明时而贫贱无因之士也。因缘
    之旨具诸经论。触途而长。皆此类焉。若唯见
    其一不会其二。咎累之萌伤其德矣。观释典
    之所明也。白黑之业。有必定之与不定。祸福
    之报。有可转及于无转。为德为咎。唯禳可转
    之业。若贤若愚。无移必定之命。夫大善积而
    灾销。众恶盈而福灭。理之必然信而不贰。
    譬如药石胜而疾除。水雨注而焚息。巨堤之
    堰涓流。萧斧之伐朝菌。但疾处膏肓。良药有
    所不救。火炎原隰。滴水固其无解。邓林之木
    非只刃而可尽。长江之流岂一块之能塞。大
    德可以掩微瑕。微功不足补大咎。镌金石者
    难为功。摧枯朽者易为力。其业微者报不坚。
    其行坚者果必定。不坚故可转。必定则难移。
    可转之难。故三唱息巨海之波。难移之厄。则
    四果遇凶人之害。刘琨小贤。致反风而灭
    火。唐尧大圣。遭洪水之襄陵。准此而论。未
    足惑矣。晋文增德。殄长蛇于路隅。宋景兴
    言。退妖星于天际。此不定之业也。邾文轻己
    而利民。有德而无应。楚昭引灾而让福。言善
    而身凶。乃必定之命也。或同恶而殊感。或善
    均而报异。皆昔因之所致也。何足怪之于一
    生哉。孔子曰。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又曰。不
    知命无以为君子。佛之所云业也。儒之所谓
    命也。盖言殊而理会。可得而同论焉。命系
    于业。业起于人。人禀命以穷通。命随业而厚
    薄。厚薄之命莫非由己。怨天尤上不亦谬
    乎。诗云。下民之孽。匪降自天。传曰。祸福无
    门。惟人所召。此云。天之不可推而责之于
    人矣。孟轲干鲁。不憾臧仓之蔽。仲由仕季。无
    恚伯寮之谗。则谓人之不可责而推之于天
    矣。其言若及其致匪殊。要而论之。同归进
    德。克己戒人。以?愿筛芍?尽@痔熘??n?br> 其戚戚之尤。夫然故内勤克命之功。外弘
    不争之德。上无怨天之咎。下绝尤人之累。
    行之中和。于是乎在。古之善为道者。其从事
    于斯乎。昔者初闻释典信之不笃。拘其耳目
    之间。疑于视听之外。谓前因后果之说。等庄
    周之寓言。天上地下之谈。类相如之乌有。睹
    奸回之漏网。则为非而不惩。闻忠直之逢尤。
    则轻善而无劝。甚哉此惑也。知业则不然。夫
    达业之君子无私而委命。仰圣贤之清德。敦
    金玉之高行。无闷于陋巷之居。忘怀于名利
    之竞。所以毕既往之余业。启将来之长庆。不
    顾流俗之嗤毁。岂求乡曲之称咏哉。夫种殖
    不见其长。有时而大砥砺。莫睹其亏。终销厥
    厚。今形善恶之报。为时近而未熟。昔世吉凶
    之果。须数终而乃谢。譬如稼穑作甘。不朝
    种而夕稔。蒺[?`/梨]为刺。亦春生而秋实。不耕而
    饱饫者。因昔岁之余谷。不贤而富寿者。荷前
    身之旧福。天道无亲疏。人业有盈缩。由斯以
    推天命。可得除疑惑矣。若夫虞夏商周之典。
    黄老孔墨之言。道惟施于一生。言罔及于三
    世。则可惑者有六焉。无辞以通之矣。示为善
    之利。谓爵赏及名誉。陈为恶之害。明耻辱与
    刑罚。然逃赏晦名之士。以何为利乎。苟免无
    耻之夫。不受其害矣。何足以为惩劝哉。可惑
    者一也。云天与善降之以百祥。谓神纠淫加
    之以六极。然伯牛德行而有疾。天岂恶其为
    善乎。盗?凶暴而无殃。神岂善其为恶乎。
    何祸福之滥及哉。可惑者二也。者云罪随形
    而并灭。功与身而共朽。善何庆之可论。恶何
    殃而当戒。若善恶之报。信有而非无也。食山
    薇而饥死。何处而加之福。脍人肝而寿终。何
    时而受其祸。何善恶之无报哉。可惑者三也。
    若云祸福由其祖?。殃庆延于子孙。考之于
    前载。不必皆然矣。伯宗羊[月*兮]之嗣。绝灭于
    晋朝。庆父叔牙之后。繁昌于鲁国。岂祖?之
    由乎。可惑者四也。若云观善察恶。时有谬于
    上天。故使降福流灾遂无均于下土。然天之
    明命宁当?于赏罚乎。曾谓天道不如王者
    之制乎。可惑者五也。若云祸福非人所召。善
    恶无报于后。而百王赏善而刑淫。六经褒德
    而贬过。则为虚劝于不益妄戒于无损。何贵
    孔丘之弘教。何咎羸正之焚书乎。可惑者六
    也。然则善恶之所感致。祸福之所倚伏。惟
    限之于一生。不通之以三世。其理局而不弘
    矣。何以辩人之惑乎。防于恶也未尽。导于善
    也多阙。其取义也尚浅。其利民也犹微。比夫
    十力深言三乘妙法。济四生于火宅。运六舟
    于苦海。高下之相悬也。若培?v之与昆仑。浅
    深之不类也。匹潢污之与江汉。何可同年而
    语哉。昔维摩诘之明达。及舍利弗之聪辩。经
    论详之。可得而??。足以逾项托超孔丘。迈李
    老越许由。伏墨翟摧庄周。吞百氏该九流。书
    籍所载莫之与俦。然受诸异道不毁正信。虽
    明世典常乐佛法。师事释迦伏膺善诱。岂不
    识道胜而钻仰之乎
      内德论空有篇第三
    或有恶取于空以生断见。无所惭惧。自谓大
    乘。此正法所深戒也。其断见者曰。经以法喻
    泡影生同幻化。又云。罪福不二业报非有。故
    知殖因收果之谈。天堂地狱之说。无异相
    如述上林之橘树。孟德指前路之梅园。权
    诱愚蒙假称珍怪。有其语焉无其实矣。至如
    冉疾颜?|以摄养之乖宜。彭寿聃存。由将卫
    之有术。贵贱自然而殊。苦乐偶其所遇。譬诸
    草木区以别矣。若?荚之表祥瑞。连理之应
    休明。名载于竹帛状图于丹青。此则草木之
    贵者也。若被三径而易蔓。[一/旦]七泽而难剪。充
    仆妾之薪蒸。被牛羊之履践。此则草木之贱
    者也。若列挺干云之峰。罗生绝迹之地。斤斧
    莫之及。樵苏所不至。此则草木之全寿者也。
    若匠石之所数顾。农夫之所务去。遭荷?之
    奋锄。值般输之挥斧。此则草木?|命者
    也。若??比质于松柏。蕙若同气于兰芷。
    翠陵寒而未渝。芳在幽而不已。草木之贤俊
    者也。若蒺[?`/梨]生而见恶。枳棘多而莫美。在诗
    骚之比兴。以匹奸而喻鄙。草木之庸猥者也。
    若乃异臭殊味。千品万形壤之所殖。胡可胜
    名。何业而见重。何因而被轻。何尤而速毙。
    何功而久生。何咎而枯槁。何福而华荣。何习
    而含毒。何修而播馨。此岂宿业之所致乎。乃
    自然而万差耳。人之殊命。盖亦如是。岂由前
    业使之然哉。然则无是无非。大乘之深理。明
    善明恶。小乘之浅教。愚?者
    合真。谨慎者乖道。何为舍恶趣善而起分别
    之心乎。又嫌佛之说法端绪太多。论空说有
    自相乖背。此是佛斗众生耳。何不唯明一
    种之法乎。邪空之说云尔。正空则不然矣。苟
    识空有之理者。岂发如是之言乎。此既喻非
    而博言伪而辩。惧其迷误后人增长邪见。聊
    率所闻试论之曰。若夫如梦如幻如响如泡。
    无一法而不尔。总万象而俱苞。上士观之
    以至圣。至圣体之而独超。大浸稽天而不溺。
    大风偃岳而无飘。具六通而自在。越三界而
    逍遥。然理不自了正观以照。心不自寂静摄
    斯调。障不自遣对治方销。德不自备勤修乃
    饶。六蔽既除则真如可显。三障未灭则菩提
    极遥。故真谛离垢净之相。俗谛立是非之条。
    指事必假于分别。论法岂宜于混淆。六度不
    可为坠苦之业。三毒不可为出世之桥。投谷
    难以无坠。赴火何由不烧。尧舜不可比之于
    昏桀。幽厉不可同之于圣尧。忠贤不可斥之
    于荒野。邪佞不可升之于明朝。不可反白而
    作黑。不可俾昼而为宵。不可以邪害于正。不
    可持凤比于枭。何得同因果于兔角。匹罪福
    于龟毛乎。虽引大乘之妙言。不得妙之真致。
    说之于口若同。用之于心则异。异者何也。正
    法以空去其贪。邪说以空恣其爱。智者观空
    以除恚。惑者论空而肆害。达者行空而慧解。
    迷者取空以狂悖。大士体空而进德。小人说
    空而善退。其殊若此。岂同致乎。良由反用正
    言以生邪执矣。骐骥浮水勤而无功。舟楫
    登山劳而不进。岂骐骥舟楫之不善哉。但
    浮水登山用之反也。读净名离相之典而废
    进修。诵庄周齐物之言以纵情欲。无异策驷
    马而??流。棹方舟以登阪。望追造父之长
    驱。欲比越人之利涉。不亦难乎。夫净名有清
    高之德。庄周无嗜欲之累。故知断见之论空。
    与无为之道反矣。夫妙道之玄致。即群有以
    明空。既触实而知假。亦就殊而照同。其何类
    也。譬如对广镜而傍观。临碧池而俯映。众
    象粲而在目可见而无实性。缘生有而成形。
    有离缘而丧质。水遇寒而冰壮。冰涉温而
    坚失。凡从缘而为有。虽大有其何实。故天
    地与我皆虚。我与万物为一。菩提不得谓为
    有。何况群生与众术。故察于物而非物。取诸
    身而匪身。丽天着而皆妄。镇地崇而莫真。言
    论穷理而无说。宾客盈堂而无人。艳色绝世
    而无美。瑰宝溢目而无珍。善恶殊途而不二。
    圣凡异等而常均。寻夫经论之大旨也。从缘
    以明非有。缘起以辩非无。事有而无妙实。义
    空而匪太虚。无人非?户之[门@贝]。无见非面墙
    之愚。无说非金人之口。无体非棘猴之躯。无
    动非山岳之貌。无别非雷同之谀。无真非鱼
    目之宝。无实非雁足之书。财比梦财而莫
    异。色与幻色而何殊。猗顿等原宪之产。宋里
    匹平城之姝。道智了空而绝缚。俗情滞有以
    常拘。人与业报而非有。业报随人而不无。天
    堂类天而匪妄。地狱等地而为虚。非同杨雄
    之假称玉树。曼都之矫见神居。何乃取空言
    而背旨。援卉木而比诸。夫夜光结绿之宝。南
    威毛嫱之色。人皆见其有而兴爱。孰能体其
    空而不染。睚眦虿介之隙。青蝇贝锦之雠。
    莫不着其相而兴愤。??鼙扔诳斩?缓丁6?br> 谓鄙行空而不戒。善法空而不遵。三惑应舍
    而未悛。五德应修而反弃。不观空以遣累。但
    取空而废善。此岂净名不二之深致。庄周齐
    物之玄旨乎。大矣哉至人之体空也。证万物
    之本寂。知四大之为假。视西施如行厕。比南
    金于碎瓦。五欲不能乱其心。四魔无以变其
    雅。智日明而德富。惑日除而过寡。截手足而
    无憾。乞头目而能舍。八法不生二相。万物
    观如一马。故能证无上智为萨婆若(如者反)得
    其理也解脱如此。失其旨者过患如彼。何得
    为非而不惧崇邪以为是。夫见舟见水皆非
    真谛。而将涉大川非舟不济。病体药性均
    是空虚。而人由病殒病因药除。犀角鸩毛等
    类泡沫。而饮鸩者死服犀者活。淡水醇醪并
    非真有。而浆不乱人酒能生咎。忠顺叛逆皆
    如涧响。而叛逆受诛忠顺获赏。罪福之性平
    等不二。而福以善臻祸因恶致。善恶诸法等
    空无相。而善法助道恶法生障。故知万法真
    性同一如矣。无妨因缘法中有万殊矣。空
    有二门不相违矣。真俗二谛同所归矣。若
    谓小乘有罪福之言。大乘无是非之语。似
    胡越之殊趣。若矛盾之相拒。童子尚羞番
    覆。圣人岂为首鼠。良以道听而途说。遂使谬
    量而恶取。若博考而深思。必疑释而迷愈
    矣。敬惟十力世雄无上慈父。言无不实慈无
    不普。相无不离视无不睹。德无不周过无不
    去。善无不劝恶无不沮。香涂不欣刀割无怒。
    不爱从顺不憎违拒。福慧圆满而靡余。烦恼
    罄竭而无绪。拔三界之沈溺启四生之聋瞽。
    空有俱照以相济。真俗会通而双举。务在量
    病而施药。不可违中而偏处。若夫方等一乘
    波若八部圣慧之极。大乘之首。莫不广述受
    持之利。深陈毁谤之咎。经又云。深信因果不
    谤大乘。何谓大乘之理都无因果乎。夫取相
    而为善。则善而未精。见相而断恶。则断已复
    生。若悟善性寂而无作。若了恶体空而何
    断。乃令三障冰销而寂灭。万德云集以弥满。
    智慧如海。不可酌之以一蠡。道迈人天。岂得
    ?之以寸管。而喻之于??杌。测之以愚短。
    不亦谬哉。夫说空而恣情者。不能无所苦也。
    疾痛恼之则寝不安矣。刀锯伤之则体不完
    矣。终日不食则受其饥矣。无裘御冬则苦其
    寒矣。然则致苦之业。岂可轻而不避乎。夫五
    福之与六极。人情所不能齐也。故居穷而思
    达。处危而求安。婴疾而愿愈。在戚而羡欢。爱
    寿考而忌短折。荣世禄而耻形残。乐加之而
    欣笑。苦及之而忧叹。何得雷同于善恶而不
    修于福因乎。观万姓之异禀。??千种而殊级。
    或比上寿而有余。或匹下殇而不及。或衣单
    布而无恙。或服重茧而寒入。或藉草土而安
    和。或处床褥而风湿。或不治而自愈。或虽治
    而不立。或无术而体康。或善摄而?集。其
    形之表也均有发肤。肤之内也腑脏奚殊。
    皆含血而苞肉并筋连而骨扶。何一寿而一
    夭。何一充而一?。禀何灵而独实。受何气而
    偏虚。虚者不独埃尘而作体。实者岂偏金石
    以为躯。未必寿长者有医术。龄促者无道书。
    何谓专由摄养不在业乎。亦有?|命胞胎。
    受疾婴孩。喜怒未竞嗜欲未开。未触[冒-目+月]于寒
    暑。未毁悴于悲哀。寿何以而?|。疾何从而
    来。则其所以然者。岂非前业之由哉。至如汉
    昭哀之二主。魏文明之两帝。或未三九而登
    遐。或仅五八而捐世。术人云集。但致李氏之
    灵。方士如林。不救仓舒之逝。君王不乏于药。
    巫医岂秘其艺。何寝疾而弗瘳。何促龄而莫
    继。岂非随业而感报非道术之所济乎。然经
    称施药之功。佛叹医王之德。孔公明慎疾之
    轨。老子有摄生之则。不信业者既迷。不顺医
    者亦惑。能详因果之深浅。乃辩药石之通塞。
    可究之以智慧。难具之于翰墨。至如公明辩
    崇?鹊除?。河东郭璞谯郡华他。广陵吴普
    彭城樊阿。或禳凶而作吉。或止疾以为和。何
    得不信医术之有益乎。然景纯识加刑之日。
    而不能使刑之不加。公明知寿尽之年。不能
    令年之不尽。?鹊华他不能使其亲不殁。
    吴普樊阿不能令其躬不殒。何得不信长短
    之有业乎。医由业会药依缘聚。医实有功药
    非无取。必死之病虽圣莫之蠲。可疗之疾待
    医而方愈。魂由业反。则僵尸遇再生之药。
    命以业殂。则圣医为一棺之土。寿之修促体
    之安苦。随遭不泰妍蚩申?。千品万端皆
    业为主。三界六趣随业而处。百卉无情。故美
    恶非关于业报。四生有命。则因缘不同于草
    莽。斤斧伐木不惊。刀杖加人则惧。匏爪系而
    不食。羽毛食而驰骛。比有情于无知。何非伦
    而引喻。夫空有略谈则率由心业。前且咏其
    生常。今则示其正法。小乘以依报为业有。大
    乘以万境为识造。随幻业而施之天地。逐妄
    心而现之识草。若翳目睹乎空花。比睡梦现
    其生老。若悟之于心业。则惟闻乎佛道。原夫
    小乘之与大乘。如小学之与大学。幼唯教之
    以书计。长乃博之以礼乐。始蒙然而类牛毛。
    终卓尔而同麟角。此乃为训之次序。何有异
    同而可剥。良以众生之根有利有钝。是故圣
    人之教或渐或顿。或致之于深远。或进之以
    分寸。虽百虑而一致。亦异道而乖论。乃有
    执空门以反教。论大乘而谤小。佛不斗众生
    众生自不了。譬?室之无烛。如夜游而未晓。
    故相剥夺而喧喧。竞是非而扰扰。何异采芙
    蓉于木末。寻吴楚于燕赵。不亦谬乎。夫一
    水无以和羹。一木无以构室。一衣不称众
    体。一药不疗殊疾。一彩无以为文绣。一声无
    以谐琴瑟。一言无以劝众善。一戒无以防多
    失。何得怪渐顿之殊异。令法门之专一。夫法
    门之多品。如药石之殊功。救冷以温物为用。
    去热则寒药宜丰。或特宜于御湿。或偏须于
    止风。不可同病而殊药。不可病殊而药同。若
    守株而必阂。能达变而后通。何得拘一途而
    相剥起战争于其中乎。三世因果佛不诳欺。
    十力劝戒闻当不疑。劝之者应修。戒之者宜
    远。抑凡情之所耽。行圣智之所愿。何得违经
    论之所明。以胸臆而为断。而谓善恶都空无
    损益乎。夫法眼明了无法不悉。舌相广长言
    无不实。其析有也。则一毫为万。其等空也。
    则万象皆一。防断常之生尤。兼空有以除
    疾。彼菩提之妙理。实甚深而微密。厌尘劳而
    求解慧。当谨慎而无放佚。非圣者必凶。顺道
    者终吉。勿谓不信。有如皎日

    广弘明集卷第十四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