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目录部全 >
  •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第十九

      总集群经录上之十九
      叙列古今诸家目录之二
    大唐开元释教录二十卷 庚午岁西崇福寺
     沙门智升撰
     右此中所撰总分上下两录具件如左
    总集群经录上(从汉至唐所出经教区别人代具显此中目录始终续于后列)
     后汉传译缁素一十二人。所出经并新旧
     集失译诸经。总二百九十二部合三百九
     十五卷(九十七部一百三十一卷见在一百五十五部二百六十卷阙本)
     曹魏传译沙门五人。所出经戒羯磨。总一
     十二部合一十八卷(四部五卷见在八部一十三卷阙本)
     右为第一卷
     吴代传译缁素五人。所出经等并及失译。
     总一百八十九部合四百一十七卷(六十一部九十二卷
     见在一百二十八部三百二十五卷阙本)
     西晋传译缁素一十二人。所出经戒等并
     新旧集失译诸经。总三百三十三部合五
     百九十一卷(一百五十六部二百三十一卷见在一百七十七部三百六十九卷本阙)
     右为第二卷
     东晋传译缁素一十六人。所出经律论并
     新旧集失译诸经。总一百六十八部合四
     百六十八卷(八十五部三百三十六卷见在八十三部三百三十二卷本阙)
     符秦传译沙门六人。所出经律论等。总一
     十五部合一百九十七卷(七部六十五卷见在八部一百三十二卷本阙)
     右为第三卷
     姚秦传译沙门五人。所出经律论等。总
     九十四部合六百二十四卷(六十六部五百二十八卷见在二十
     八部九十六卷阙本)
     乞伏秦传译沙门一人所出经并三秦代
     新旧失译经律论等。总五十六部合一百
     一十卷(三十二部七十九卷见在二十四部三十一卷阙本)
     前凉传译外国优婆塞一人。所出经。总四
     部合六卷(一部一卷见在三部五卷本阙)
     北凉传译缁素九人。所出经律论等并新
     旧集失译诸经。总八十二部合三百一十
     一卷(二十五部二百九卷见在五十七部一百二卷本阙)
     右为第四卷
     宋代传译缁素二十二人。所出经律论等
     并新集失译诸经。总四百六十五部合七
     百一十七卷(九十三部二百四十三卷见在三百七十二部四百七十四卷本阙)
     右为第五卷
     萧齐传译沙门七人。所出经律。总一十二
     部合三十三卷(七部二十三卷见在五部五卷本阙)
     梁代传译缁素八人。所出经论及诸传记。
     并新集失译经律集等。总四十六部。合二
     百一十七卷(四十部一百九十一卷见在六部十卷本阙)
     元魏传译缁素一十二人。所出经论。总八
     十三部合二百七十四卷(七十三部二百五十五卷见在一十部一十九
     卷本阙)
     高齐传译缁素二人。所出经论。总八部合
     五十二卷(并在无阙)
     右为第六卷
     周朝传译沙门四人。所出经论等。总一十
     四部合二十九卷(六部一十一卷见在八部一十八卷本阙)
     陈代传译缁素三人。所出经律论及集传
     等。总四十部合一百三十三卷(二十六部八十九卷见在一十
     四部四十四卷本阙)
     隋朝传译缁素九人。所出经论传录等。总
     九十九部合三百一卷(六十二部二百八十七卷见在二部一十四卷本阙)
     右为第七卷
     皇朝传译缁素已有三十七人。所出经律
     论及传录等。总三百一部合二千一百七
     十卷(二百八十一部二千一百四十三卷见在二十部二十七卷访本未获)
     都计一十九代传译道俗等。总一百七十六
     人。所出大小乘经律论及贤圣集传。二千
     二百七十八部合七千四十六卷(一千一百三十部五
     千四十八卷见在一千一百四十八部一千九百九十八卷本阙)
     右为第八第九卷
     合从古录至开元释教新录及续补旧阙。
     总有四十一家具如前列
     右为第十卷
    别分乘藏录下(上录所办总显出经而大小未分三藏混杂此录之内具件科条阙本等经续
     附于后)
     从别录中曲分为七
    有译有本录第一(一千一百二十四部五千四十八卷)
     复就此录更开为三
    菩萨三藏录第一(六百八十六部二千七百四十五卷)
     菩萨契经藏(五百七十三部二千一百七十三卷)
     大乘经单重合译(总四百三十二部一千八百八十卷)
     般若经新旧译(二十一部七百三十六卷)
     宝积经新旧译(八十二部一百六十九卷)
     大集经新旧译(三十四部一百四十二卷)
     花严经新旧译(二十六部一百八十七卷)
     涅??经新旧译(六部五十八卷)
     五大部外诸重译经(二百七十三部五百八十八卷)
     大乘经单译(总一百三十一部二百九十三卷)
     菩萨调伏藏(二十六部五十四卷)
     菩萨对法藏(九十七部五百一十八卷)
     大乘释经论(二十一部一百五十五卷)
     大乘集义论(七十六部三百六十三卷)
     右为第十一十二卷
    声闻三藏录第二(三百三十部一千七百六十二卷)
     声闻契经藏(二百四十部六百一十八卷)
     小乘经单重合译(总一百五十三部三百九十四卷)
     根本四阿含经(五部二百三卷)
     长阿含中别译经(二十二卷)
     中阿含中别译经(六十卷)
     增壹阿含中别译经(五十一卷)
     杂阿含中别译经(五十卷)
     别译杂阿含经(二十卷)
     四含外诸重译经(一百四十八部一百九十一卷)
     小乘经单译(总八十七部二百二十四卷)
     声闻调伏藏(五十四部四百四十六卷)
     正调伏藏(四十一部三百五十八卷)
     调伏藏眷属(一十三部八十八卷)
     声闻对法藏(三十六部六百九十八卷)
     有部根本身足论(八部一百三十一卷)
     有部及余支?}论(二十八部五百六十七卷)
    圣贤传记录第三(一百八部五百四十一卷)
     梵本翻译集传(六十八部一百七十三卷)
     此方撰述集传(四十部三百六十八卷)
     右为第十三卷
    有译无本录第二(一千一百四十八部一千九百八十卷)
     大乘经阙本(四百八部八百一卷)
     大乘经重译阙本(总二百部四百八十四卷)
     般若部中阙本(一十部二十七卷)
     宝积部中阙本(三十部五十四卷)
     大集部中阙本(一十三部九十七卷)
     花严部中阙本(一十二部二十七卷)
     涅??部中阙本(四部二十六卷)
     诸重译经阙本(一百三十一部二百五十三卷)
     大乘经单译阙本(总二百八部三百一十七卷)
     大乘律阙本(二十二部二十五卷)
     大乘论阙本(二十部四十八卷)
     大乘释经论阙本(四部一十一卷)
     大乘集义论阙本(一十六部三十七卷)
     右为第十四卷
     小乘经阙本(六百五部八百一十五卷)
     小乘重译经阙本(总一百二十五部二百六十五卷)
     根本四阿含阙本(二部一百九卷)
     长阿含部分阙本(一十四部二十八卷)
     中阿含部分阙本(一十四部一十四卷)
     增一阿含部分阙本(七部八卷)
     杂阿含部分阙本(四十五部四十五卷)
     诸重译经阙本(四十三部六十二卷)
     小乘经单译阙本(总四百八十部五百五十卷)
     小乘律阙本(三十七部四十二卷)
     贤圣集传阙本(四十七部一百八十四卷)
     右为第十五卷
    支?}别行录第三(六百八十二部八百一十二卷)
     大乘别生经(二百九部三百二十八卷)
      般若部中别生(一十部一百一十九卷)
      宝积部中别生(一十三部一十五卷)
      大集部中别生(五十一部五十八卷)
      花严部中别生(一十部一十一卷)
      诸大乘经别生(二百二十五部一百二十五卷)
      大乘律别生(七部七卷)
      大乘论别生(七部一十一卷)
     小乘别生经(二百八十三部二百八十三卷)
      长阿含部分别生(一十四部一十四卷)
      中阿含部分别生(二十四部二十四卷)
      增一阿含部分别生(二十六部二十六卷)
      杂阿含部分别生(一百三十六部一百三十六卷)
      诸小乘经别生(八十三部八十三卷)
      小乘律别生(小乘论无别生四十二部四十九卷)
      贤圣集传别生(一百三十四部一百三十四卷)
     右为第十六卷
    删略繁重录第四(一百四十七部四百八卷)
     新捡出别生经(六十七部一百八十五卷)
     新捡出名异文同经(二十部五十二卷)
     新捡出重上录经(八部三十卷)
    补阙拾遗录第五(三百六部一千一百一十一卷)
     大乘经旧译(五十九部六十九卷)
     大乘律旧译(二部二卷)
     大乘论旧译(三部四卷)
     小乘经旧译(五十九部六十八卷)
     小乘律旧译(小乘旧论无遗五部五卷)
     贤圣集传旧译(三十六部五十七卷)
     右已上一百六十部二百五卷。并是旧译
     今见有本。大周入藏兼拾遗编入
     新译大乘经(六十一部三百三十六卷)
     新译大乘律(一部一卷)
     新译大乘论(一十二部一十九卷)
     新译小乘经(八部八卷)
     新译小乘律(小乘论无新译一十一部一百五十九卷)
     新译贤圣集传(三部五卷)
     右已上九十六部五百二十八卷并是大周
     刊定录后。新译所以前录未载。今补阙
     编
     又小乘律戒羯磨(六部一十卷然并撰述有据时代盛行补阙编入)
     又此方所撰集传(四十部三百六十八卷然皆补助正教故然补阙编入目录)
     右为第十七卷
    疑惑再详录第六(一十四部一十九卷)
    伪妄乱真录第七(三百九十四部或九十四一千五十七卷或五十五卷未详)
     开元释教录新编伪经(三十九部或三十七五十六卷或五十四未详)
     苻秦释道安录中伪经(二十五部二十八卷)
     梁释僧佑录中伪经(一十四部一十六卷)
     箫齐释道备伪撰经(见长房录五部五卷)
     箫齐僧法尼诵出经(僧佑等录并编入伪二十一部三十五卷)
     元魏孙敬梦授经(见内典录一部一卷)
     梁沙门妙光伪造经(见僧佑录一部一卷)
     隋开皇众经录中伪经(八十六部一百四十一卷)
     隋仁寿众经录中伪经(一十一部四十一卷)
     大唐内典录中伪经(二十二部八十七卷)
     大周刊定录中伪经(八十部或二十未详一百一卷)
     隋沙门信行三阶集伪录(周录虽载收之不尽三十五部四十四卷)
     诸杂抄经增减圣说(五十四部五百一卷)
     有为第十八卷
    大乘入藏录上(大乘经律论总六百三十八部二千七百四十五卷二百五十八帙此直述注
     名及?恐绞?嗳绻懵?
     大乘经(五百六十三部二千一百七十三卷二百三帙)
     大乘律(二十六部五十四卷五帙)
     大乘论(九十七部五百一十八卷五十帙)
     右为第十九卷
    小乘入藏录下(小乘经律论总三百三十一部一千七百六十二卷一百六十五帙集传
     录附此直述经名及?恐绞?嗳绻懵?
     小乘经(二百四十部六百一十八卷四十八帙)
     小乘律(五十四部四百四十六卷四十五帙)
     小乘论(三十六部六百九十八卷七十二帙)
     贤圣集(一百八部五百四十一卷五十七帙)
     都计大小乘经律论及贤圣传见入藏者。
     总一千七十六部合五千四十八卷四百八
     十帙(此入藏中大乘经部数与前广录部数不同者以前大宝积经诸部合成故在本数为四十九部上
     录此中合为一部故欠四十八不同)
     右为第二十卷
     (庚辰岁西明寺翻经临坛赐紫沙门圆照等奉敕撰)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三十卷
     右此中所撰准旧。亦总分上下两录。具件
     如左
    总集群经录上
    此中分二。一特奉制旨
    二总集群经
     后汉传译缁素一十二人。所出经律并新
     旧集失译诸经。总二百九十二部合三百
     九十五卷(九十七部一百三十一卷见在一百九十五部二百六十卷本阙)
     曹魏传译沙门五人。所出经戒羯磨。总一
     十二部合一十八卷(四部五卷见在八部一十三卷本阙)
     吴代传译缁素五人。所出经等并及失译。
     总一百八十九部合四百一十七卷(六十一部九十
     二卷见在一百二十八部三百二十五卷本阙)
     西晋传译缁素一十二人。所出经戒等并
     新旧集失译诸经。总三百三十三部合五
     百九十一卷(一百五十六部三百三十一卷见在一百七十七部二百六十九卷本阙)
     右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卷
     东晋传译缁素一十六人。所出经律论并
     新旧集失译经一百六十八部。合四百六
     十八卷(八十五部三百三十六卷见在八十三部三百三十二卷本阙)
     苻秦传译沙门六人。所出经律论等。总一
     十五部。合一百九十七卷(七部六十五卷见在八部一百三十二卷
     阙本)
     右为第五卷
     姚秦传译沙门五人。所出经律论等。总九
     十四部。合六百二十四卷(六十六部五百二十八卷见在二十八部
     九十六卷本阙)
     乞伏秦传译沙门一人。所出经并三秦代
     新旧失译经律论等。总五十六部。合一百
     一十卷(三十二部七十九卷见在二十四部三十一卷本阙)
     前凉传译外国优婆塞一人。所出经总四
     部合六卷(一部一卷见在三部五卷本阙)
     北凉传译缁素九人。所出经律论等并新
     旧集失译诸经。总八十二部。合三百一十
     一卷(一十五部二百九卷见在五十七部一百二卷本阙)
     右为第六卷
     宋代传译缁素二十二人。所出经律论等
     并集失译诸经。总四百六十五部。合七
     百一十七卷(九十三部二百四十三卷见在三百七十三部四百七十四卷本阙)
     箫齐传译沙门七人。所出经律。总一十二
     部。合三十三卷(七部二十八卷见在五卷本阙)
     右为第七第八卷
     梁代传译缁素九人。所出经论。及诸传记
     并新集失译经律集等。总四十七部。合二
     百一十七卷(四十一部二百七卷见在六部十卷本阙)
     元魏传译缁素一十二人。所出经论总八
     十三部。合二百七十四卷(七十三部二百五十五卷见在一十部一
     十九卷本阙)
     高齐传译缁素二人。所出经论。总八部合
     五十二卷(并在无阙)
     右为第九卷
     周朝传译沙门四人。所出经论等。总一十
     四部。合二十九卷(六部一十一卷见在八部一十八卷本阙)
     陈代传译缁素三人。所出经律论及集传
     等。总四十部。合一百三十三卷(二十六部八十九卷见在
     一十四部四十四卷本阙)
     隋朝传译缁素十人。所出经论传集录等。
     总九十九部。合三百四十五卷(九十七部三百三十一卷见在
     二部一十四卷本阙)
     右为第十卷
     皇朝传译缁素已有四十六人。所出经律
     论及传录等。总四百三十四部。合二千
     四百六十三卷(四百十部二千三百八十六卷见在二十七部七十七卷访本未获足)
     都计一十九代传译道俗。总一百八十七
     人。所出大小乘经律论及贤圣集传。总二
     千四百四十七部。合七千三百七十九卷
     (一千二百五十七部五千三百七十八卷见在一千一百五十五部二千四十八卷本阙内五十遗编律
     文七部五十卷阙三十卷故此重?课迨??
     右为第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
     卷。合从古录至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及。续
     补旧阙。总有四十二家。具如前列
     右为第十八十九卷
    别分乘藏录下(上余所辩总显出经而大小未分三藏混杂此录之内具件科条阙本等经
     续附于后)
    此中分二。初别分乘藏。二贤传记
     就别录曲分第七
    有译有本录第一(一千二百五十六部五千三百七十八卷)
     复就此录更开为二。一三藏差殊。二圣贤
     传记。三藏复二。一菩萨三藏。二声闻三
     藏
    菩萨三藏录第一(八百七部二千九百七十八卷)
     菩萨契经藏(六百八十一部二千四百三卷)
     大乘经单重合译(五百五十四部二千一百二卷)
     般若经新旧译(三十一部七百五十七卷)
     宝积经新旧译(八十三部一百七十二卷)
     大集经新旧译(三十七部一百五十二卷)
     华严经新旧译(四十部二百四十七卷)
     涅??经旧译(六部五十八卷)
     五大部外诸重译经(三百一十八部六百四十五卷)
     大乘经单译(总一百七十九部三百九十七卷)
     菩萨调伏藏(二十七部五十五卷)
     菩萨对法藏(九十九部五百二十卷)
     大乘释经论(二十一部一百五十五卷)
     大乘集义论(七十八部三百六十五卷)
     右为第二十卷二十一卷二十二卷
    声闻三藏录第二(三百三十八部一千八百一十二卷)
     声闻契经藏(二百四十部六百一十八卷)
     小乘经单重合译(总一百五十三部三百九十四卷)
     根本四阿含经(五部二百三卷)
     长阿含中别译经(二十二卷)
     中阿含中别译经(六十卷)
     增壹阿含中别译经(五十一卷)
     杂阿含中别译经(五十卷)
     别译杂阿含经(二十卷)
     四阿含外诸重译经(一百四十八部一百九十一卷)
     小乘经单译(总八十七部二百二十四卷)
     声闻调伏藏(六十一部四百九十三卷)
     正调伏藏(四十八部四百五卷内欠三卷未获本)
     调伏藏眷属(一十三部八十八卷)
     声闻对法藏(三十六部六百九十八卷)
     有部根本身足论(八部一百三十一卷)
     有部及余支派论(二十八部五百六十七卷)
    一圣贤传记录第三(一百一十二部五百九十一卷)
     就此录中复分为二
     一梵本翻译集传(六十八部一百七十三卷)
     二此方撰述集传(四十四部四百一十八卷)
     右为第二十三卷
    有译无本录第二(一千一百四十部一千九百八十卷)
     大乘经阙本(四百八部八百一卷)
     大乘重译阙本(总二百部四百八十四卷)
     般若部中阙本(一十部二十七卷)
     宝积部中阙本(十三部五十四卷)
     大集部中阙本(一十三部九十七卷)
     华严部中阙本(一十二部二十七卷)
     涅??部中阙本(四部二十六卷)
     诸重译经阙本(一百三十一部二百五十三卷)
     大乘经单译阙本(总二百八部三百一十七卷)
     大乘律阙本(二十二部二十五卷)
     大乘论阙本(二十部四十八卷)
     大乘释经论阙本(四部一十一卷)
     大乘集义论阙本(一十六部三十七卷)
     右为第二十四卷
     小乘经阙本(六百五部八百一十五卷)
     小乘经重译阙本(总二百二十五部二百六十五卷)
     根本四阿含阙本(二部一百九卷)
     长阿含部分阙本(一十四部二十八卷)
     中阿含部分阙本(一十四部一十四卷)
     增一阿含部分阙本(七部八卷)
     杂阿含部分阙本(四十五部四十五卷)
     诸重译经阙本(四十三部六十二卷)
     小乘经单译阙本(总四百八十部五百五十卷)
     小乘律阙本(四十四部九十二卷)
     小乘论阙本(九部六十五卷)
     贤圣集传阙本(四十七部一百八十四卷)
     右为第二十五卷
    支派别行录第三(六百八十二部八百一十二卷)
     大乘别生经(二百九部三百二十八卷)
     般若部中别生(一十部一百一十九卷)
     宝积部中别生(一十二部一十五卷)
     大集部中别生(五十一部五十八卷)
     华严部中别生(一十部一十一卷)
     诸大乘经别生(一百二十五部一百二十五卷)
     大乘律别生(七部七卷)
     大乘论别生(七部一十一卷)
     小乘别生经(二百八十三部二百八十三卷)
     长阿含部分别生(一十四部一十四卷)
     中阿含部分别生(二十四部二十四卷)
     增一阿含部分别生(二十六部二十六卷)
     杂阿含部分别生(一百三十部一百三十六卷)
     诸小乘经别生(八十三部八十三卷)
     小乘律别生(小乘论无别生四十二部四十九卷)
     贤圣集传别生(一百三十四部一百三十四卷)
     右为第二十六卷
    删略繁重录第四(一百四十七部四百八卷)
     新捡出别生经(六十七部一百八十五卷)
     新捡出名异文同经(三十部五十二卷)
     新捡出重上录经(八部三十卷)
     新捡出合入大部经(五十二部一百四十一卷)
    补阙拾遗录第五(三百六部一千一百一十一卷)
     大乘经旧译(五十九部六十九卷)
     大乘律旧译(二部二卷)
     大乘论旧译(三部四卷)
     小乘经旧译(五十九部六十八卷)
     小乘律旧译(小乘旧论无遗五部五卷)
     贤圣集论旧译(三十六部五十七卷)
     右已上一百六十四部二百五卷并是旧译
     今见有本。大周入藏中无。今拾遗编入
     新译大乘经(六十一部三百三十六卷)
     新译大乘律(一部一卷)
     新译大乘论(一十二部一十九卷)
     新译小乘经(八部八卷)
     新译小乘律(小乘论无新译一十一部一百五十九卷)
     新译贤圣集传(三部五卷)
     右已上九十六部(五百二十八卷)并是大周刊定录
     后新译所以前录未载。今补阙编入
     又小乘律戒羯磨(六部一十卷然并撰述有据时代盛行补阙编入)
     又此方所撰集传(四十部三百六十八卷然皆补助正教并补阙编入见录)
     又此方撰集经(一部一十六卷或十八卷)
     右捡旧录。在伪妄乱真录中。今准敕编入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此一朝传出梁朝今准入录年代唐朝年月日编在梁末)
     又此方法琳别传三卷
     右开元录。中禁断。今再详准敕编入贞
     元释教录
     又此方续开元释教录一部三卷。准敕编
     入贞元释教录
     又此方撰述目录一部三十卷(准例编入贞元新定释教
     目录)
     右为第二十七卷
    疑惑再详录第六(一十四部一十九卷)
    伪妄乱真录第七(三百九十四部一千四十一卷)
     开元释教录新编伪经(三十九部五十六卷)
     符秦释道安录中伪经(三十五部二十八卷)
     梁释僧佑录中伪经(一十四部一十六卷)
     萧齐释道备伪撰经(见长房录)五卷
     元魏孙敬德梦授经(见内典录一部一卷)
     梁沙门妙光伪造经(见僧佑录一部一卷)
     隋开皇众经中伪经(八十六部一百四十一卷)
     隋仁寿众经录中伪经(一十一部四十一卷)
     大唐内典录中伪经(二十二部八十七卷)
     大周刊定录中伪经(八十部一百一卷)
     隋沙门信行三阶集录(周录虽载收之不尽三十五部四十四卷)
     诸杂抄经增减圣说(五十四部五百一卷)
     右为第二十八卷
    大乘入藏录上(大乘经律论总七百六十三部二千九百五十八卷二百六十七帙此直列经
     名及标纸数余如广录)
     大乘经(六百八十六部二千七百四十五卷二百二十帙)
     大乘律(二十七部五十五卷五帙)
     大乘论(九十九部五百二十卷五十帙)
     右为第二十九卷
    小乘藏入藏录下(小乘经律论总四百四十七部二千三百八十九卷一百七十帙传录
     附此未此直述经名及标纸数余如广录)
     小乘经(二百四十部六百一十八卷四十八帙)
     小乘律(六十一部四百九十三卷五十帙)
     小乘论(三十六部六百九十八卷七十帙)
     贤圣集(一百一十二部五百九十一卷六十四帙)
     都大小乘经律论及贤圣传见入藏者。总
     一千二百五十六部。合五千三百七十
     八卷。五百九帙。此入藏中大乘经部数与
     前广录数不同者。前以大宝积经诸部合
     成。故存本数为四十九部上录。此中合为
     一部。故欠四十八。不同
     右为第三十卷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第十九

     贞元十五年十月二十三日奉敕修撰。至
     十六年四月十五日毕进。上五月十日敕
     下流行
     翻经都句当右街诸寺观释道二教事千福
     寺上座沙门灵邃奏撰
     翻经临坛西明寺赐紫沙门圆照等奉敕撰
     右神策军中尉兼右街功德使金紫光录大
     夫行右监门卫将军赐紫金鱼袋第伍守亮
     等进
     右神策军护军中尉兼左街功德使元从兴
     元开府仪同三司行左监门卫大将军知内
     侍省事上柱国颁国公食邑
     三千户臣窦文场等同进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