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目录部全 >
  •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第十一

      总集群经录上之十一
      大唐李氏都长安。自 高祖神尧皇帝武德元
    年岁次戊寅。至皇帝贞元十六年庚辰之岁。
    兼天后代凡经一百八十三载。传译缁素已
    有四十六人。所出经律论及传录等。总四百
    三十五部二千四百七十六卷(于中四百七部二千三百九十九卷
    见在二十七部七十七卷访本未获)
    大唐沙门波罗颇迦罗蜜多罗(三部三十八卷经论)
    沙门释法琳(三部十三卷集论)
    沙门释玄奘(七十六部一千三百四十七卷经律论记传)
    沙门释道宣(八部八十一卷谱录传集)
    沙门释玄应(一部二十五卷经律音义)
    沙门释靖迈(一部四卷图纪)
    沙门释智通(四部五卷经)
    沙门伽梵达摩(一部一卷经)
    沙门阿池瞿多(一部一十二卷经)
    沙门释玄恽(一部二十卷经集)
    沙门释彦琮(一部六卷集议)
    沙门那提(三部三卷经)
    沙门若那跋陀罗(一部三卷经)
    沙门地婆诃罗(一十八部三十四卷经论)
    清信士杜行?(一部一卷经)
    沙门释复礼(一部二卷论)
    沙门释慧立(一部一十卷集传)
    沙门释怀素(四部八卷戒本羯磨)
    沙门佛陀多罗(一部一卷经)
    沙门佛陀波利(一部一卷经)
    沙门提云般若(六部七卷经论)
    沙门释惠智(一部一卷赞颂)
    沙门释明??一部一十五卷目录)
    沙门实叉难陀(一十九部一百七卷经)
    婆罗门李无谄(一部一卷经)
    沙门弥陀山(一部一卷经)
    沙门释玄嶷(一部三卷集论)
    沙门阿[仁-二+尔]真那(七部九卷经)
    沙门释义净(六十一部又七部二百三十九卷经律论传律五十卷在阙本中述)
    沙门菩提流志(五十三部一百一十卷经论)
    沙门释爱同(一部一卷羯磨)
    沙门释慧苑(一部二卷经音义)
    沙门般剌蜜帝(一部一十卷经)
    沙门释智俨(四部六卷经集)
    沙门输波迦罗(四部一十四卷经)
    沙门跋日罗菩提(四部七卷经又一部十卷经准贞元十五年十月二十二日敕编入)
    沙门释怀迪(一部一十卷经)
    沙门释智升(五部二十五卷经录谶仪等)
    沙门无能胜(三部四卷经)
    沙门法月(一部一卷经)
    沙门大广智不空(一百一十一部一百四十三卷经律论内一卷失)
    沙门般若(六部七十卷经)
    沙门勿提提犀鱼(一部一卷经)
    沙门尸罗达摩(二部十卷经)
    沙门释灵邃奏撰(贞元释教录等)
    沙门释圆照等(二部三十三卷经目录)
    宝星陀罗尼经十卷(或八卷见内典录贞观三年二月于兴善寺出四年四月四日
     讫沙门法琳制序佛于大集会中重说此经即大集宝幢分是非重译也)
    般若灯论释十五卷(龙树菩萨本分别明菩萨释见内典录贞观四年六月于胜光
     寺出至六年十月十七日毕沙门惠赜制序)
    大乘庄严经论十三卷(或十五卷无着菩萨造见内典录贞观四年夏于胜光
     寺与般若灯论同时出至七年春讫敕太子右庶子李百药为序)
     右三部三十八卷其本并在
    沙门波罗颇迦罗蜜多罗。唐言作明知识。略
    云明友。或一云波颇。唐言光智。中印度人
    也。本刹利王种。姓刹帝利。十岁出家随师
    习学。诵一洛叉大乘经可十万偈。受具已后
    便学律藏。既通戒网心乐禅思。又随胜德修
    习定业。因修不舍经十三年。末后南游摩伽
    陀国
    那兰陀寺。值戒贤论师盛弘十七地论。因复
    听采。以此论中兼明小教。又诵一洛叉偈小
    乘诸论。波颇识度通敏器宇冲邃。博通内外
    研精大小。传灯教授同侣所推。承化门人般
    若因陀罗跋摩等。学功树绩深达义纲。相继
    领徒本国匡化。为彼王臣之所钦重。但以
    出家释子不滞一方。六月一移任缘靡定。承
    北狄贪勇未识义方。法藉人弘敢欲传化。
    乃与道俗十人展转北行。达西面可汗叶护
    衙所以法训?浴T?翠ぱ?匚?种魃钏??br> 伏。日给二十人料旦夕只奉。同侣道俗咸
    被珍遇。生福增敬日倍于前。武德九年高平
    王出使入蕃因与相见。承此风化将事东归。
    而叶护君臣留恋不许。王即奏闻下敕征
    入。乃与高平同来谒帝。以贞观元年岁次丁
    亥十一月二十日达京
    敕住兴善。释门英达莫不修造。自古教传词
    旨有所未喻者。皆委其宗绪检其同异。内计
    外执指掌释然。征问相酬披解无滞。乃上简
    闻蒙引内见。躬传法理无爽对扬。彩四十
    段并宫禁新纳一领。所将五僧加料供给。重
    频慰问劳接殊伦。至三年三月上以诸有非
    乐物我皆空。眷言真要无过释典。流通之极
    岂尚翻传。下
    诏所司搜[改-己+易]硕德兼闲三教备举十科者一十
    九人。于大兴善寺创开传译。沙门玄谟僧
    伽等译语。及三藏同学崛多律师证译。沙门
    法琳惠明惠赜慧净等执笔承旨。?@?ハ?br> 覆审定名义具意成文。沙门慧乘法常惠朗
    昙藏智解智首僧辩僧珍道岳灵佳文顺等
    证义。又敕上柱国尚书左仆射邦国公房玄
    龄散骑常侍太子詹事杜正伦礼部尚书赵郡
    王李孝恭等参助诠定。右光禄大夫太府卿
    兰陵男萧?总知监护。百司供送四事丰华。
    至四年四月译宝星经讫。后移胜光又译般
    若灯大庄严经论。至七年春勘阅既周缮写
    云毕。所司详读乃上闻奏。下
    敕各写十部散流海内。仍赐颇物百段。余承
    译僧有差束帛。波颇意在传法余无挂怀。
    而时辈不询。或生异议云。颇侥幸时誉敢驰
    于后。故聚名达废讲经论。斯未是弘通者。时
    有沙门灵佳。卓荦拔群妙通机会。对监护使
    具述事理云。颇逮投东夏情乖名利。欲使
    道流千载声振上古。昔苻姚两代翻经学士
    乃有三千。今大唐译人不过二十。意在明德
    同证信非徒说。后代昭奉无疑于今耳。识者
    佥议攸同。后遂不行。时为太子染患众治无
    效。下 敕延颇入内一百余日。亲问承对

    帝旨。疾既渐降辞出本寺。赐绫帛等六十段
    并及时服十具。颇誓传法化不惮艰危。远度
    葱河来归震旦。经途所[一/旦]四万有余。躬?梵
    文望并翻尽。不言英彦有坠纶言。本志颓然
    雅怀莫诉。因而遘疾自知不救。分散衣资造
    诸净业。端坐观佛遗表施身。下
    敕特听。寻尔而卒于胜光寺。春秋六十有九
     东宫下令给二十人。舆尸坐送至于山所。
    ?维既了。沙门玄谟收拾余骸为之起塔于
    胜光寺。在乘法师塔东。即贞观七年四月六
    日也。有识同嗟。法轮辍轸群生无导。良可悲
    矣(内传录云于斯时也大集梵文将事广博陶津后代而恨语由唐化弘匠不行致使梵宝无由分布故十载之
    译三部献功可悲深矣今老覆叙中译时年月三年三月创译七年春功毕续高僧传云六年讫传录俱是宣
    修年月自矛?J也)
    破邪论二卷(或一卷见内典录)
    辩正论八卷(见内典录)
    别传三卷(贞元新入目开元先禁断)
     右三部十三卷其本见在
    沙门释法琳。姓陈氏。颖川人。远祖随宦寓
    居襄阳。少而出家游猎儒释博综词义。金陵
    楚郢从道问津。自文苑才林靡不寻造。而意
    在纲梗不营浮绮。野栖木食于青溪等山。昼
    则承诲佛经。夜则吟览俗典。故于内外词旨
    经纬遗文。精会所归咸肆其抱。而风韵闲雅
    韬德潜形。气扬采飞方陈神略。随季承乱入
    关观化。流离八水顾步三秦。每以槐市仙宗
    互陈名宝。昔在荆楚梗概其文。而秘法奇章
    犹未探捡。自非同其形服尘其本情。方可体
    彼宗师静兹纷结。乃权舍法报。长发多年。
    外统儒门内希聃术。遂以义宁初岁。假被巾
    褐从其居馆。琳素通庄老谈吐清奇。道侣服
    其精华。膜拜而从游处。情契莫二共叙金兰。
    故彼所禁文词并用谘琳取定。致令李宗奉
    释之典包举具舒。张伪葛妄之言诠题品录。
    武德初运还莅释宗。拥帙延光栖遑问道。以
    帝坏同归名教。是则鼓言郑卫易可箴规。乃
    住京师济法寺。至武德四年。有太史令傅
    奕。先是黄巾深忌佛法。上废佛法事十有一
    条。云释经诞妄言妖事隐。损国破家。未闻
    益世。请胡佛邪教退还天竺。凡是沙门放归
    桑梓。则家国昌太李孔之教行焉。武皇容其
    小辩朝辅未能抗也。时谓遵其邪径通废宏
    衢。莫不惧焉。乃下 诏问曰。弃父母之须发。
    去君臣之章服。利在何间之中。益在何情之
    内。损益二宜请动妙释。琳愤激傅词侧听
    明敕。承有斯问。即陈对曰。琳闻至道绝言。岂
    九流能辩。法身无像。非十翼所诠。但四趣
    茫茫漂沦欲海。三界蠢蠢颠坠邪山。诸子迷
    以自焚。凡夫溺而不出。大圣为之兴世。至
    人所以降灵。遂开解脱之门。示以安稳之路。
    是以中天王种辞恩爱而出家。东夏贵族厌
    荣华而入道。誓出二种生死。志求一妙涅??。
    弘善以报四恩。立德以资三有。此其利益
    也。毁形以成其志。故弃须发美容。变俗以会
    其道。故去君臣华服。虽形阙奉亲而内怀其
    孝。礼乖事主而心戢其恩。泽被怨亲以成大
    顺。佑沾幽显岂拘小违。上智之人依佛语故
    为益。下凡之类亏圣教故为损。惩恶则滥者
    自新。进善则通人感化。此其大略也。傅氏所
    奏在司犹未施行。奕乃多写表状。远近公然
    流布。京室闾里咸传秃丁之诮。剧谈酒席昌
    言胡鬼之谣。佛日翳而不明。僧尼阻而无势。
    于时达量道俗动毫成论者非一。各疏佛理
    具引梵文。委示业缘曲垂邪正。但是奕之所
    废。岂有引废证成。虽曰破邪终归邪破。琳情
    弄玄机独觉千载。器局天授博悟生知睹作
    者之无功。信乘权之有据。乃着破邪论二卷
    用拟傅词。文有三十余纸。自琳之缀采贯绝
    群篇。野无遁贤朝无遗士。家藏一本。咸诵在
    心。并流略之菁华。文章之冠冕。茂誉于是乎
    腾广。昏情由之而开尚矣。琳又以论卷初出
    意在弘通。自非广露其情。则卓颖不虚其
    道。乃上启储后诸王及公卿侯伯等。并文理
    弘被。庶绩咸嘉其博诣焉。故奕奏状因之致
    寝。遂得释门重敞。琳??其功。东宫庶子虞
    世南详琳着论乃为之序。而傅氏不惬其情。
    重施密[赞-贝+日]?k扇黄巾用为党类。道士李仲卿
    上十翼九迷论。道士刘进喜上显正论。皆贬
    量佛圣尘点释宗。昏[冒-目+月]生灵?曜朝野。薰
    莸既杂时所疑焉。武德九年春下
    诏京置三寺。唯立千僧。余并放还桑梓。严
    敕既下莫敢致词。五众哀号于[高/木]衢。四民顾
    叹于城市。于时道俗蒙然投骸无措。赖由震
    方出帝氛[?w-口+禾]廓清。素袭启闻薄究宗领。登即
    大赦还返神居。故佛日重朗于唐世又由琳
    矣。琳频逢黜陟誓结维持。道挫世情良资寡
    学。乃探索典藉隐括玄奥。撰辩正论八卷。
    颖川陈子良注之并制序。良文学雄伯奉儒
    戴释诱劝成则。其从如云。贞观初文帝舍
    终南山大和旧宫置龙田寺(龙田寺是大和宫之于大院今在翠微之
    南宫正院为大和寺今并合入翠微寺焉)琳性欣幽静。就而住之。众所
    推美举知寺任。从容山服咏歌林野。三年
    敕波颇三藏。翻宝星经及般若灯论。召琳令
    执笔。承旨兼详覆名义。至十三年冬有黄巾
    秦世英者。挟方术以要荣。遂程器于储贰。素
    嫉释种阴陈。琳论谤讪皇宗。罪当[言*罔]上
    帝勃然下 敕沙汰僧尼。见有众侣宜依遗
    教。仍访琳身据法推勘。琳扼腕奋发不待追
    征。独诣公庭轻主徇理。乃絷以缧绁。下 诏
    问曰。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尊祖重亲??由先
    古。何为追逐其短。首鼠两端广引形似之言。
    备陈不逊之喻。爬毁我祖?谤黩我先人。
    如此要君罪有不恕。琳答曰。文王大圣周公
    大贤。追远慎终昊天靡答。孝悌之至通于神
    明。虽有宗周义不争长。何者。皇天无亲竟由
    辅德。古人党理而不党亲。不自我先不自我
    后。虽亲有罪必罚。虽疏有功必赏。赏罚理
    当故天下和平。老子习人训导宗德加于
    百姓。恕已谦光仁风形于四海。又云。吾师名
    佛。佛者觉一切人也。干竺古皇西升逝矣。讨
    寻老教始末可追。日授中经示诲子弟言。吾
    师者善入泥洹绵绵常存。吾今逝矣。今刘李
    所述谤灭老氏之师。世莫能知。着兹辩正
    论有八卷。略对道士。六十余条。并陈史籍。
    前言实非谤毁家国。自后辩对六十余条
    并据琳词。具状闻奏。敕云。所著辩正论信
    毁交报篇曰。有念观音者临刃不伤。且赦七
    日令尔自念。试及刑决能无伤不。琳外缠桎
    梏内迫刑期。水火交怀。诉仰无路。乃录生
    来所闻经教及三圣尊名铭诵心府。拟为显
    应。至于限满忽神思??潞嵋菪鼗场;肚煜?br> 寻顿忘死畏。立待对问。须臾敕至云。今赦期
    已满当至临刑。有何所念有灵验不。琳援笔
    答曰。自隋季扰攘四海沸腾。疫毒流行干戈
    竞起。兴师相伐各擅兵威。臣佞君荒不为正
    治。遏绝行路固执一隅。自皇王吊伐载清陆
    海。斯??观音之力。咸资势至之恩。比德连踪
    道齐上圣。救横死于帝庭。免淫刑于都市。琳
    于七日已来不念观音惟念陛下。敕治书侍
    御韦琮问琳。有诏令念观音。何因不念乃云
    惟念
    陛下。琳答。伏承观音圣鉴尘形六道。上天下
    地皆为师范。大唐光宅四海。九夷奉职八表
    形清。君圣臣贤不为枉滥。今
    陛下子育恒品如经。即是观音。既其灵鉴相
    符。所以惟念
    陛下。且琳所著辩正论。爰与书史伦同。一
    句参差任从斧钺
    陛下若顺忠顺正。琳则不损一毛
    陛下若刑滥无辜。琳有伏尸之痛。具以事
    闻。遂不加罪。有
    敕?于益部僧寺。行至百牢关菩提寺因疾
    而卒。时年六十九。沙门惠序经理所苦。情结
    断金晓夕同衾慰抚承接。及命将尽在序膝
    上。序恸哭崩摧泪如驶雨。乃召诸关旁道
    俗。葬于山东之顶。高树白塔。勒铭?之。行路
    忘者知便下泪。琳所著诗赋启颂碑表章诔
    大乘教法并诸论记传合三十余卷。并金石
    击其风韵。缛绵缋其文思。流靡雅便腾焰弥
    穆。又善应机说导即事骋词。言会宫商义符
    玄藉。其秦世英竟以狂匿被诛。公私怪其
    死晚。刘李传氏相从化往。故其遗文往行可
    为万代宗辖矣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见翻经图佛于四处十六会说显庆五年正月
     一日于玉华寺玉华殿译至龙朔三年十月二十日毕沙门大乘光大乘钦嘉尚等笔受)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一卷(见内典录第四出与姚秦罗什
     等出者同本贞观二十年十月一日于坊州宜君县玉华宫弘法台译直中书杜行?笔受)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见内典录第二与摩诃般若大明咒经等同本
     贞观二十二年五月二十四日于终南山翠微宫译沙门智仁笔受)
    大菩萨藏经二十卷(见内典录今编入宝积当第十二会贞观十九年五月二日于西京
     弘福寺翻经院译至九月二日毕沙门智证笔受道宣证文)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十卷(见内典录是大集第十三分与旧方广十轮同
     本永徽二年正月二十三日于西京大慈恩寺翻经院译至六月二十九日毕沙门大乘光等笔受)
    显无边佛土功德经一卷(见内典录是华严经寿量品异译永徽五年九
     月二十八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沙门大乘云笔受)
    说无垢称经六卷(见内典录第七译与罗什维摩经等同本永徽元年二月八日于大
     慈恩寺翻经院译至八月一日毕沙门大乘光笔受)
    解深密经五卷(见内典录第二译与深密解脱解节相续解脱等并同本贞观二十一年五月
     十八日于弘福寺译至七月十三日毕沙门大乘光笔受)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二卷(见内典录第二出与隋笈多缘生经同本永徽
     元年二月三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至八月毕沙门大乘询笔受)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一卷(见内典录第三出与
     隋笈多等出者同本永徽元年五月五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沙门惠立笔受)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一卷(见内典录第三出与罗什弥陀经等同本永徽元年
     正月一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沙门大乘询笔受)
    甚希有经一卷(见内典录第三出与未曾有经等同本贞观二十二年五月十八日于终
     南翠微宫译沙门大乘钦笔受)
    最无比经一卷(见内典录第二出隋译希有??量功德经同本贞观二十三年七月十九日于
     大慈恩寺翻经院译沙门大乘光笔受)
    称赞大乘功德经一卷(见内典录初出与决定业障经同本永徽五年六月五日
     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沙门大乘光笔受)
    如来示教胜军王经一卷(见内典录第二出与谏王经同本贞观二十
     年二月六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沙门大乘光笔受)
    缘起圣道经一卷(见内典录第六出与贝多树下经等同本贞观二十三年正月一日于西
     京北阙内紫徽宫右弘法院译沙门大乘光笔受)
    不空?索神咒心经一卷(见内典录第二出与隋崛多等出者同本显庆四年
     四月十九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沙门大乘光笔受)
    十一面神咒心经一卷(见内典录第二出与耶舍崛多等出者同本显庆元年三
     月二十八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沙门玄则笔受)
    咒五首经一卷(见翻经图麟德元年正月一日于玉华寺玉华殿译沙门大乘光笔受)
    胜幢臂印陀罗尼经一卷(见内典录初出与妙臂印幢陀罗尼同本永徽五年
     九月二十九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沙门大乘云笔受)
    诸佛心陀罗尼经一卷(见内典录永徽元年九月二十六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
     译沙门大乘云笔受)
    拔济苦难陀罗尼经一卷(见内典录永徽五年九月十日于大慈恩寺翻经
     院译沙门大乘光笔受)
    八名普密陀罗尼经一卷(见内典录永徽五年九月二十七日于大慈恩
     寺翻经院译沙门大乘云笔受)
    持世陀罗尼经一卷(见内典录永徽五年十月十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沙门神察笔
     受)
    六门陀罗尼经一卷(见内典录贞观十九年七月十四日于弘福寺翻经院译沙门辩
     机笔受)
    佛地经一卷(见内典录贞观十九年七月五日于弘福寺翻经院译沙门辩机笔受)
    受持七佛名号所生功德经一卷(见内典录永徽二年正月九日
     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沙门大乘光笔受)
    佛临涅??记法住经一卷(见翻经图永徽三年四月四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
     译沙门大乘光笔受)
    寂照神变三摩地经一卷(见翻经图龙朔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于玉华寺玉
     华殿译沙门大乘光笔受)
    菩萨戒本一卷(见内典录第三译出瑜伽论本地分中菩萨地与昙无谶等出者同本贞观二
     十三年七月二十一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大乘光笔受)
    菩萨戒羯磨文一卷(见内典录出瑜伽论本地分中菩萨地贞观二十三年七月十五日
     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沙门大乘光笔受)
    佛地经论七卷(见内典录亲光等菩萨造贞观二十三年十二月二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
     译至十二月二十四日毕沙门大乘光笔受)
    瑜伽师地论一百卷(见内典录弥勒菩萨说贞观十二年五月十五日于弘福寺翻经
     院译至二十年五月十五日毕沙门灵会明[泳-永+(虍-七+(一/八/八/目))]等笔受)
    显扬圣教论二十卷(见内典录无着菩萨造贞观十九年十月十一日于弘福寺翻经院
     译至二十年正月五日毕沙门智证等笔受)
    瑜伽师地论释一卷(见翻经图最胜子菩萨造永徽九年二月一日于大慈恩寺翻
     经院译沙门大乘晖笔受)
    显扬圣教论颂一卷(见内典录无着菩萨造贞观十九年十月十一日于弘福寺翻经
     院译沙门辩机笔受)
    正法正理论一卷(见内典录弥勒菩萨造贞观二十三年七月十八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
     译沙门大乘林笔受)
    大乘阿?炒锬ゼ?燮呔?见内典录无着菩萨造永徽三年正月十六年于大
     慈恩寺翻经院译至三月二十八日毕沙门大乘光大乘云等笔受)
    大乘阿?炒锬ピ蛹?凼???见内典录安惠菩萨释贞观二十年
     正月十七日于弘福寺翻经院译至闰三月二十九日毕沙门玄赜等笔受)
    广百论本一卷(见内典录圣天菩萨造永徽元年六月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沙门大乘
     谋笔受)
    大乘广百论释论十卷(见内典录护法菩萨释永徽元年六月二十七日于大慈
     恩寺翻经院译至十二月二十三日毕沙门敬明等笔受)
    摄大乘论本三卷(见内典录无着菩萨造第三出贞观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于北阙
     紫微殿西弘法院译至二十三年六月十七日慈恩寺毕大乘魏笔受)
    摄大乘论世亲释十卷(见内典录第三出与陈真谛隋笈多出者同本贞观二十
     二年十二月八日于北阙弘法院译至三年六月十七日慈恩寺毕大乘巍笔受)
    摄大乘论无性释十卷(见内典录贞观二十一年三月一日于弘福寺翻经院
     译至二十二年六月十七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毕沙门大乘巍大乘林等笔受)
    辩中边论颂一卷(见内典录弥勒菩萨造龙朔元年五月一日于玉华寺嘉寿殿译沙
     门大乘基笔受)
    辩中边论三卷(见内典录世亲菩萨造第二出与中边分别论同本龙朔元年五月十日于
     玉华寺嘉寿殿译至二十日毕沙门大乘基笔受)
    大乘成业论一卷(见内典录世亲菩萨造第二出与业成就论同本永徽二年[门@壬]九月五日
     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沙门大乘光笔受)
    因明正理门论本一卷(见内典录大域龙树菩萨造初出与义净出者同本贞
     观二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沙门智仁笔受)
    因明入正理论一卷(见内典录商羯罗主菩萨造贞观二十一年八月六日于弘福寺
     翻经院译沙门明[泳-永+(虍-七+(一/八/八/目))]笔受)
    唯识二十论一卷(见翻经图世亲菩萨造第三出与元魏智希陈真谛出者同本龙朔
     元年六月一日于玉华寺庆福殿译沙门大乘光笔受)
    唯识三十论一卷(见内典录世亲菩萨造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九日于弘福寺翻
     经院译沙门大乘光笔受)
    成唯识论十卷(见内典录护法等菩萨造显庆四年[门@壬]十月于玉华寺云光殿译沙门大乘基
     笔受)
    大乘掌珍论二卷(见内典录清辩菩萨造贞观二年九月八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
     至十三日毕沙门大乘晖笔受)
    大乘五蕴论一卷(见内典录世亲菩萨造第二出与五阴论同本贞观二十一年二月二十
     四日于弘福寺翻经院译沙门大乘光笔受)
    观所缘缘论一卷(见内典录陈那菩萨造第二出与无相思尘论同本显庆二年十二月
     二十九日于东都大内丽日殿译沙门大乘光笔受)
    大乘百法明门论一卷(见内典录世亲菩萨造贞观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七日于
     北阙弘法院译沙门玄志笔受)
    缘起经一卷(见翻经图出增一阿含第四十六卷异译龙朔元年七月九日于玉华寺八柱亭译沙
     门神皎笔受)
    本事经七卷(见内典录永徽元年九月十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至十一月八日毕沙门靖迈神?P
     等笔受)
    天请问经一卷(见内典录贞观二十二年三月二十日于弘福寺翻经院译沙门辩机笔受)
    阿?炒锬シ⒅锹鄱???见内典录迦多衍尼子造第二出与旧八?b度论同
     本显庆二年正月二十六日于京大内顺显阁译至五年五月七日于玉华寺毕沙门玄则笔受)
    阿?炒锬シㄔ套懵凼???见内典录大采菽氏造显庆四年七月二十七
     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至九月十四日毕沙门大乘光等毕受)
    阿?炒锬ゼ?烀抛懵鄱???见内典录舍利子说显庆五年十一
     月二十六日于玉华寺明月殿译至龙朔元年十二月十九日毕沙门弘彦释诠等笔受)
    阿?炒锬ナ渡碜懵凼???见内典录提婆设摩造贞观二十三年正月十
     五日于北阙弘法院译至八月八日于慈恩寺毕沙门大乘光等笔受)
    阿?炒锬テ防嘧懵凼?司?见内典录筏苏密多罗造第二出与众事分阿
     ?酬纪?鞠郧煳迥昃旁乱蝗沼谟窕?略乒獾钜胫潦?露???毡洗蟪斯獾缺适?
    阿?炒锬ソ缟碜懵廴??见翻经图筏苏密多罗造龙朔三年六月四日于玉
     华寺八柱亭译毕沙门大乘基笔受)
    阿?炒锬ゴ?称派陈鄱?倬?见内典录五百大阿罗汉等造显庆
     元年七月二十七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至四年七月三日毕沙门嘉尚大乘光等笔受)
    阿?炒锬ゾ闵崧郾舅桃痪?见内典录世亲造第二译与真谛出者同本永
     徽二年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沙门元瑜等笔受)
    阿?炒锬ゾ闵崧廴???见内典录世亲造第二译与真谛出者同本永徽
     二年五月十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至五年七月二十七日毕沙门元瑜笔受)
    阿?炒锬ニ痴?砺郯耸??见内典录众贤造永徽四年正月一日于大慈
     恩寺翻经院译至五年七月十日毕沙门元瑜笔受)
    阿?炒锬ハ宰诼鬯氖??见内典录众贤造永徽二年四月五日于大慈恩寺
     翻经院译至二年十月二日毕沙门惠朗嘉尚等笔受)
    入阿?炒锬ヂ鄱??见内典录塞建陀罗造显庆三年十月八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
     译至十三日毕沙门释诠嘉尚笔受)
    五事?称派陈鄱??见翻经图法救造龙朔三年十二月三日于玉华殿译至八日毕沙
     门释诠等笔受)
    异部宗轮论一卷(见翻经图世友造第三出与异论亦同本龙朔二年七月十四日于
     玉华寺庆福殿译沙门大乘基笔受)
    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一卷(见内典录
     永徽五年[门@壬]五月十八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沙门大乘光笔受)
    胜宗十句义论一卷(见翻经图惠月造贞观二十二年五月十五日于弘福寺翻经院译
     沙门灵携笔受)
    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见内典录贞观二十年奉敕于弘福寺翻经院撰沙门辩机承旨
     缀首秋七月绝笔)
     右七十六部一千三百四十七卷其本并
     在
    沙门释玄奘。本名?。俗姓陈氏。陈留人也。汉
    太丘长仲弓之后。曾祖钦后魏上党太守。祖
    康北齐国子博士。食邑周南子孙因官。又为
    缑氏人也。父惠英洁有雅操。早通经术。形
    长八尺美眉明目。拜江陵令解缨而返。即大
    业年。识者以为克终隐沦之候故也。有
    四男奘最小。幼而?璋特达聪悟不群。年八
    岁父坐于机侧口授孝经。至曾子避席忽整
    襟而起。问其故。对曰。曾子闻师命尚犹避
    席。某今奉慈训。岂宜安坐。父甚悦知其必
    成。召宗人语之。皆贺之曰。此公之扬乌也。
    其早惠如此。自后备通经奥。次兄长捷先
    出家住东都净土寺。以奘少罹穷酷携以将
    之。日授精理旁兼巧论。年十一诵维摩法华。
    东都恒度便预其次。自尔卓然梗正不偶朋
    流。口诵目录略无闲缺。睹诸沙弥剧谈掉戏。
    奘谓之曰。经不云乎。夫出家者为无为法。
    岂复恒为儿戏。可谓徒丧百年。时寺有景法
    师讲涅??经。执卷伏膺遂忘寝食。又学严
    法师摄大乘论。一闻将尽再览无遗。时年十
    三也。其后隋代失御天下沸腾。昆季相携届
    于京邑住庄严寺。是时武德元年也。国基草
    创兵甲尚兴。所以京城未有讲肆。然绵蜀之
    中法事甚盛。遂与兄从之经子午谷入汉川。
    遂逢空景二法师。停月余日从之受学。仍相
    与进向成都。诸德既萃大建法筵。于是更听
    基暹摄论?酬嫉勒皴褥寡勇邸>聪Т缫趵?br> 精无怠。二三年间究通诸部。年满二十。即以
    武德五年于成都受具。夏坐学律正篇七聚
    之宗。一遍斯得。奘自惟曰。学贵经远义重
    疏通。赞仰一方未成探赜。遂从蜀至荆询求
    先德。渐至相州。造惠休法师质问疑碍次到
    赵州谒道深法师学成实论。又入长安止大
    觉寺。就岳法师学俱舍论。皆一遍而尽其旨。
    经目而记于心。虽宿学耆年不能出也。至于
    钩深致远开微发伏。众所不至。独悟于幽奥
    者固非一义焉。时长安有常辩二法师。为上
    京法匠。奘又谘禀然其所有深致亦一拾斯
    尽。二德并深嗟赏。乃谓奘曰。汝可谓释门
    千里之驹。其再明慧日当在尔躬。恨吾辈老
    朽恐不见也。自是学徒改观誉满京邑。仆射
    宋公萧?敬其脱颖奏住庄严。然非本志情
    栖物表。乃又惟曰。余周流吴蜀爰逮赵魏。未
    及周秦预有讲筵率皆登践。已布之言今虽
    蕴胸襟未吐之词宗解签无地。若不轻生殉
    命誓往华胥。何能具觌成言用通神解。一睹
    明法了义真文。要返东华传扬圣化。则先贤
    高胜岂决疑于弥勒。后进锋颖宁辍想于瑜
    伽耶。遂厉然独举诣阙陈表。有司不为通引。
    顿迹京皋广就诸蕃遍学书语。行坐寻授
    数日便通。侧席面西思闻机候。会贞观三
    年时遭霜险。下敕道俗随丰四出。幸因斯际
    径往姑臧渐至炖煌。路由天塞裹粮吊影。前
    望悠悠但见平沙绝无人径。回遑委命任
    业而前。展转因循达高昌境。王麴文泰得信
    于佛。殊礼供待请留弘法。奘告诚?@至遂任
    西行。厚相赠遗以充资什。仍敕殿中侍御
    史。欢?绫帛伍佰匹果味两车。献叶护可
    汗书二十四封。通屈支等二十四国。每一封
    书附大绫一匹为信。给马三十匹手力二十
    五人。送至突厥叶护衙所。以大雪山北六十
    余国皆其部统故。重遗达为奘开前路也。可
    汗遂
    敕所部诸国令供给传送。展转遂达迦湿弥
    罗国。斯并高昌麴王叶护可污之力也。奘周
    游五印遍师明匠。至如五明四含之典。三
    藏十二之筌。七例八转之音。三声六声之
    句。皆尽其微毕究其妙。初那烂陀寺大德师
    子光等。立中百论宗破瑜伽等义。奘曰。圣人
    作论终不相违。但学者有向背耳。因造会宗
    论三千颂。融会瑜伽中百之旨。先有南印度
    王灌顶师。名般若鞠多。明正量部。造破大
    乘论七百颂。奘申大乘义破之。名制恶见论。
    千六百颂。诸师咸曰。斯论穷天下之?涂芤病?br> 何敌当之。又东印度拘摩罗王。因奘通化初
    开信门请问。诸佛何所功德。奘赞如来三身
    利物。因造三身论三百颂以赠之。王曰。未曾
    有也。顶戴归依。斯之三论义府幽奥。五印度
    境盛传流布。是知道风照着德行高明。学蕴
    三冬声驰万里。印度学人咸仰盛德。既曰经
    笥。亦称法将。小乘学徒号奘为木叉提婆。唐
    言解脱天。大乘法众号摩诃耶那提婆。唐言
    大乘天。斯乃高其德而传徽号。敬其人而议
    嘉名。又戒日大王五印臣伏。彼闻奘名遣人
    要请。奘初至止王即问云。闻彼支那国有
    秦王破阵乐歌之曲。奏王何人致此歌咏。奘
    曰。即今正国之
    天子也。未登
    皇极之前封为秦王。是大圣人。揆乱反正恩
    沾六合故有斯咏。王曰。如此之人故天纵之
    为物主也。王于奘所尽心师敬。欲使芳音布
    于遐迩。故于曲女城施大论场。集五印度沙
    门婆罗门能言之士令奘立论。竟十八日无
    敢问者。王大嗟赏施金钱一万银钱三万上
    [叠*毛]衣一百具。悉皆不受。五印度境戒日王等。
    殷重请留用光玄化。奘志存弘益传于未闻。
    ?拟东旋拒而不受。王重请暂住观七十五
    日大施场相。事讫辞还王敕所部递送出境。
    并施象一头金银钱各数万。戒日拘摩罗等
    十八大国王流泪执别。奘便辞而不受。诸僧
    劝受象施。皆曰。斯胜相也。佛灭度来王虽
    崇敬种种布施。未闻以象用及释门。象为国
    宝今既见惠信之极矣。即纳象而返钱宝。然
    其象也其形圆大高可丈三长二丈许。上容
    八人并诸什物。缘国北旋出印度境。奘历游
    诸国观礼圣迹及感灵应。具如大唐西域记
    及续高僧传兼奘法师传等备显。奘于西域
    请得如来肉舍利一百五十粒。金佛像一躯
    通光座高尺有六寸。拟摩揭陀国前正觉山
    龙窟影像金佛像一躯通光座高三尺三寸。
    拟婆罗[病-丙+尼]斯国鹿野苑初转法轮像刻檀佛像
    一躯通光座高尺有五寸。拟桥赏弥国出爱
    王思慕如来刻檀写真像刻檀佛像一躯通
    光座高二尺九寸。拟劫比他国如来自天宫
    下降宝阶像银佛像一躯通光座高四尺。拟
    摩揭陀国鹫峰山说法华等经像金佛像一躯
    通光座高三尺五寸。拟那揭罗曷国伏毒龙
    所留影像刻檀佛像一躯通光座高尺有三寸
    拟吠舍厘国巡城行化像大乘经二百二十四
    部。大乘论一百九十二部。上座部经律论一
    十四部。大众部经律论一十五部。三弥底部
    经律论一十五部。弥沙塞部经律论二十二
    部。迦叶臂耶部经律论一十七部。法密部经
    律论四十二部。说一切有部经律论六十七
    部。因论三十六部。声论一十三部。凡五百二
    十夹六百五十七部。并载之巨象还返
    帝城。初奘既度葱岭。先遣侍人?表陈露达
    国化也。下
    敕流问。令早相见。行达于阗以象致死所?
    经像交无运致。又上表请。寻下别
    敕。令于阗王给其鞍乘。既奉严敕驼马相运
    至于沙州。又蒙别敕。计其行程酬雇价直。并
    不受而还。自尔乘传二十许乘。以贞观十九
    年正月二十四日。届于京邦之西。道俗相趋
    屯赴阗[门@壹]。数十万众如值下生。将欲入都人
    物喧拥取进不前。遂停别馆。通夕禁卫。候备
    遮断停驻道旁。从故城之西南至京师朱
    雀之都。亭驿二十余里。列众拜谒动不得
    旋。于时驾幸洛阳。奘乃留诸经像送弘福寺。
    京邑僧众竞列幢帐助运庄严。四部喧哗又
    倍初至。当斯时也。复感瑞云现于日北。团
    团如盖红白相映。当于像上。显发轮光既非
    ?日。同共嗟仰从午至晡。像入弘福方始歇
    灭。致使京都五日四民废业七部归承。当
    此一期倾仰之高终古罕类也。谒帝于洛阳
    宫。见于仪鸾殿。特蒙慰问面奉
    天颜。谈叙真俗无爽。帝旨。从卯至酉不觉
    时延迄于闭鼓。上即事戎旃问罪辽左明旦
    将发。下敕同行。固辞疾苦。不违其请。先是
    中印度菩提寺僧三人送经初至。下敕普请
    京城设斋。仍于弘福寺译大严等经。不久之
    间奘信又至。乃
    敕且停待到方译。既见洛宫深沃虚想。即陈
    翻译探擢贤明。上曰。法师唐梵具瞻词理通
    敏将恐徒扬仄陋终亏圣典。奘曰。昔二秦之
    译门徒三千。虽复翻传犹恐后代无闻怀疑
    乖信。若不搜举同奉玄规。岂以褊能妄参朝
    委。频又固请。乃蒙降许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第十一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