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目录部全 >
  • 出三藏记集传上卷第十三

    安世高传第一
    支谶传第二
    安玄传第三
    康僧会传第四
    朱士行传第五
    支谦传第六
    竺法护传第七
    竺叔兰传第八
    尸梨蜜传第九
    僧伽跋澄传第十
    昙摩难提传第十一
    僧伽提婆传第十二
      安世高传第一
    安清。字世高。安息国王政后之太子也。幼
    怀淳孝敬养竭诚。恻隐之仁爰及蠢类。其动
    言立行若践规矩焉。加以志业聪敏刻意好
    学。外国典籍莫不该贯。七曜五行之象。风角
    云物之占。推步盈缩悉穷其变。兼洞晓医术
    妙善?[血*永]。睹色知病投药必济。乃至鸟兽呜
    呼闻声知心。于是俊异之名被于西域。远近
    邻国咸敬而伟之。世高虽在居家。而奉戒精
    峻。讲集法施与时相续。后王薨将嗣国位。乃
    深惟苦空厌离名器。行服既毕。遂让国与
    叔。出家修道博综经藏。尤精阿?酬佳А7沓?br> 禅经。略尽其妙既而游方弘化遍历诸国。以
    汉桓帝之初。始到中夏。世高才悟几敏一闻
    能达。至止未久。即通习华语。于是宣释众经
    改胡为汉。出安般守意阴持入经大小十二
    门及百六十品等。初外国三藏众护撰述经
    要为二十七章。世高乃剖析护所集七章。译
    为汉文。即道地经也。其先后所出经。凡四
    十五部。义理明析文字允正。辩而不华质而
    不野。凡在读者。皆??投??逞伞J栏咔罾?br> 尽性自识宿缘。多有神迹世莫能量。初世高
    自称。先身已经为安息王子。与其国中。长者
    子俱共出家。分卫之时施主不称同学辄怒。
    世高屡加呵责。同学悔谢而犹不悛改。如此
    二十余年。乃与同学辞诀云。我当往广州毕
    宿世之对。卿明经精进不在吾后。而性多恚
    怒。命过当受恶形。我若得道必当相度。既而
    遂适广州值寇贼大乱。行路逢一少年。唾手
    拔刀曰。真得汝矣。世高笑曰。我宿命负卿。故
    远来相偿。卿之忿怒故是前世时意也。遂申
    颈受刃容无惧色。贼遂杀之。观者填路。莫不
    骇其奇异。既而神识还为安息王太子。即名
    世高时身也。世高游化中国宣经事毕。值灵
    帝之末关洛扰乱。乃杖锡江南云。我当过庐
    山度昔同学。行达[邱-丘+共]亭湖庙。此庙旧有灵验。
    商旅祈祷乃分风上下。各无留滞。常有乞神
    竹者。未许辄取。舫即覆没竹还本处。自是舟
    人敬惮莫不慑影。世高同[打-丁+宗]三十余船。奉牲
    请福。神乃降祝曰。舫有沙门。可更呼上。客
    咸共惊愕。请世高入庙。神告世高曰。吾昔在
    外国。与子俱出家学道。好行布施。而性多?
    怒。今为[邱-丘+共]亭湖神。周回千里并吾所统。以布
    施故珍玩无数。以?恚故堕此神中。今见同
    学悲欣可言。寿尽旦夕而丑形长大。若于此
    舍命秽污江湖。当度山西空泽中也。此身灭
    恐堕地狱。吾有绢千匹并杂宝物。可为我立
    塔营法使生善处也。世高曰。故来相度。何不
    见形。神曰。形甚丑异。众人必惧。世高曰。但
    出。众不怪也。神从床后出头。乃是大蟒蛇。至
    世高膝边。泪落如雨。不知尾之长短。世高向
    之胡语。傍人莫解。蟒便还隐。世高即取绢
    物辞别而去。舟侣?帆。神复出蟒身。登山顶
    而望众人。举手然后乃灭。倏忽之顷便达豫
    章。即以庙物造立东寺。世高去后。神即命过。
    暮有一少年上船。长跪世高前。受其咒愿。忽
    然不见。世高谓船人曰。向之少年。即[邱-丘+共]亭庙
    神。得离恶形矣。于是庙神歇没。无复灵验。
    后人于西山泽中见一死蟒。头尾相去数里。
    今寻阳郡蛇村。是其处也。于是顷到广州。
    寻其前世害己少年。时少年尚在。年已六十
    余。世高径投其家。共说昔日偿对时事。并叙
    宿缘欢善相向云。吾犹有余报。今当往会稽
    毕对。广州客深悟世高非凡。豁然意解追悔
    前愆。厚相资供。乃随世高东行。遂达会稽。至
    便入市。正值市有斗者。乱相欧击误中世
    高。应时命终。广州客频验二报。遂精?シ鸱ā?br> 具说事缘。远近闻知莫不悲叹。明三世之有
    征也。高本既王种。名高外国。所以西方宾
    旅犹呼安侯。至今为号焉。天竺国自称。书为
    天书。语为天语。音训诡蹇与汉殊异。先后
    传译多致谬滥。唯世高出经为群译之首。安
    公以为若及面禀不异见圣。列代明德。咸赞
    而思焉
      支谶传第二
    支谶。本月支国人也。操行淳深性度开敏。禀
    持法戒以精勤著称。讽诵群经志存宣法。汉
    桓帝末。游于洛阳。以灵帝光和中平之间。
    传译胡文出般若道行品首楞严般舟三昧
    等三经。又有阿?世王宝积等十部经。以岁
    久无录。安公??练古今精寻文体云。似谶所
    出。凡此诸经。皆审得本旨了不加饰。可谓善
    宣法要弘道之士也。后不知所终。沙门竺朔
    佛者。天竺人也汉桓帝时。亦?道行经来适
    洛阳。即转胡为汉。译人时滞虽有失旨。然弃
    文存质深得经意。朔又以灵帝光和二年。于
    洛阳译出般舟三昧经。时谶为传言。河南洛
    阳孟福张莲笔受。时又有支曜译出成具光
    明经云
      安玄传第三
    安玄。安息国人也。志性贞白深沈有理致。为
    优婆塞。秉持法戒豪厘弗亏。博诵群经多所
    通习。汉灵帝末。游贾洛阳有功。号骑都尉。性
    虚静温恭。常以法事为己务。渐练汉言志宣
    经典。常与沙门讲论道义。世所谓都尉言也。
    玄与沙门严佛调。共出法镜经。玄口译梵文。
    佛调笔受。理得音正。尽经微旨郢匠之义见
    述后代。佛调。临淮人也。绮年颖悟。敏而好学。
    信慧自然。遂出家修道。通译经典见重于时。
    世称。安侯。都尉。佛调。三人传译号为难继。
    佛调又撰十慧。并传于世。安公称。佛调出经
    省不烦全本妙巧。次有康孟详者。其先康居
    人也。译出中本起。安公称。孟详出经奕奕流
    便。足腾玄趣。后有沙门维?难者。天竺人也。
    以孙权黄武三年?昙钵经胡本来至武昌。
    昙钵即法句经也。时支谦请出经。乃令其同
    道竺将炎传译。谦写为汉文。时炎未善汉言。
    颇有不尽。然志存义本近于质实。今所传法
    句是也。白延者。不知何许人。魏正始之末重
    译出首楞严。又须赖及除灾患经凡三部云
      康僧会传第四
    康僧会。其先康居人。世居天竺。其父因商贾
    移于交?。会年十余岁。二亲并亡。以至性
    闻。既而出家。砺行甚峻。为人弘雅有识量
    笃志好学。明练三藏博览六典。天文图纬多
    所贯涉。辩于枢机颇属文翰。时孙权称制
    江左。而未有佛教。会欲运流大法。乃振锡东
    游。以赤乌十年至建业。营立茅茨设像行道。
    有司奏曰。有胡人入境自称沙门。容服非
    恒。事应验察。权曰。吾闻汉明梦神。号称为
    佛。彼之所事。岂其遗风耶。即召会诘问。有何
    灵验。会曰。如来迁迹忽逾千载。遗骨舍利神
    曜无方。昔阿育起塔乃八万四千。夫塔寺之
    兴。所以表遗化也。权以为夸诞。乃谓会曰。若
    能得舍利。当为造塔。如其虚妄。国有常刑会
    请期七日。乃谓其属曰。法之兴废在此一举。
    今不至诚。后将何及。乃共洁斋静室。以铜瓶
    加几。烧香礼请。七日期毕。寂然无应。求申二
    七亦复如之。权曰。此欺诳也。将欲加罪。会更
    请三七。权又特听。会曰。法云应被。而吾等无
    感。何假王宪。当誓死为期耳。三七日暮。犹无
    所见。莫不震惧。既入五更。忽闻瓶中枪然
    有声。会自往视。果获舍利。明旦呈权举朝集
    观。五色光?w照耀瓶上。权手自执瓶泻于
    铜盘。舍利所冲盘即破碎。权肃然惊起曰。希
    有之瑞也。会进而言曰。舍利威神。岂直光相
    而已。乃劫烧之火不能燔。金刚之杵不能坏
    矣。权命取铁槌砧使力士击之。砧捶并陷而
    舍利无异。权大嗟服。即为建塔以始有佛寺。
    故曰建初寺。因名其地为佛陀里。由是江左
    大法遂兴。至孙[日*告]昏虐欲燔塔庙。群臣佥谏。
    以为佛之威力不同余神。康会感瑞大皇创
    寺。今若轻毁恐贻后悔。[日*告]悟遣张昱诣寺诘
    会。昱雅有才辩。难问纵横。会应机骋辞。文理
    交出。自旦至夕。昱不能屈既退。会送于门。
    时寺侧有?H祀者。昱曰。玄化既孚。此辈何故
    近而不革。会曰。震霆破山聋者不闻。非音之
    细。苟在理通则万里悬应。如其阻塞则肝胆
    楚越。昱还叹。会才明非臣所测。愿天鉴察之。
    [日*告]大集朝贤。以马车迎会。会就坐。[日*告]问曰。佛
    教所明善恶报应。何者是耶。会对曰。夫明主
    以孝慈训世。则赤乌翔面老人星见。仁德育
    物则醴泉涌而嘉禾出。善既有瑞。恶亦如之。
    故为恶于隐。鬼得而诛之。为恶于显。人得而
    诛之。易称。积恶余殃。诗咏。求福不回。虽儒
    典之格言。即佛教之明训也。[日*告]曰。若然则
    周孔已明之矣。何用佛教。会曰。周孔虽言略
    示显近。至于释教则备极幽远。故行恶则有
    地狱长苦。修善则有天宫永乐。举兹以明劝
    沮。不亦大哉。[日*告]乃服。[日*告]虽闻正法。而昏暴
    之性不胜其虐。后使宿卫兵入后宫治园。于
    地中得一立金像。高数尺。以呈[日*告]。[日*告]使着厕
    前。至四月八日。[日*告]至厕污秽像云。灌佛讫。还
    与诸臣共笑为乐。未暮阴囊肿痛。叫呼不可
    堪忍。太史占言。犯大神所为。群臣祷祀诸庙。
    无所不至。而苦痛弥剧。求死不得。彩女先
    有奉法者。闻[日*告]病。因问讯云。陛下就佛图中
    求福不。[日*告]举头问。佛神大耶。彩女答。佛为
    大圣。天神所尊。[日*告]心还悟。具语意故。彩
    女即迎像着殿上。香汤洗数十遍。烧香忏
    悔。[日*告]于枕上叩头自陈罪逆。有顷所痛即间。
    遣使至寺问讯。诸道人能说经者令来见。僧
    会即随使入。[日*告]问罪福之因。会具为敷析。
    辞甚精辩[日*告]先有才解。欣然大悦。因求看沙
    门戒。会以戒文秘禁不可轻宣。乃取本业百
    三十五愿。分作二百五十事。行步坐起皆愿
    众生。[日*告]见慈愿致深世书所不及。益增善意。
    即就会受五戒。旬日疾瘳。乃修治会所住寺。
    号为天子寺。宣敕宫内。宗室群臣。莫不必奉。
    会在吴朝亟说正法。以[日*告]性凶?。不及妙义。
    唯叙报应近验。以开讽其心焉。会于建初寺
    译出经法。阿难念弥经。镜面王察微王梵皇
    王经。道品及六度集。并妙得经体文义允正。
    又注安般守意法镜道树三经。并制经序。辞
    趣雅赡义旨微密。并见重后世。会以晋武帝
    太康元年卒
      朱士行传第五
    朱士行。颖川人也。志业清粹气韵明烈。坚正
    方直劝沮不能移焉。少怀远悟脱落尘俗
    出家以后便以大法为己任。常谓入道资慧
    故专务经典。初天竺朔佛。以汉灵帝时。出道
    行经。译人口传。或不领辄抄撮而过。故意义
    首尾颇有格碍士行常于洛阳讲小品。往往
    不通。每叹此经大乘之要。而译理不尽。誓志
    捐身远迎大品。遂以魏甘露五年。发迹雍州
    西渡流沙。既至于阗。果写得正品梵书。胡
    本九十章。六十万余言。遣弟子不如檀。晋言
    法饶凡十人。送经胡本还洛阳。未发之间。于
    阗小乘学众。遂以白王云。汉地沙门欲以婆
    罗门书惑乱正典王为地主。若不禁之。将断
    大法聋盲汉地。王之咎也。王即不听?经。士
    行愤慨乃求烧经为证。王欲试验。乃积薪殿
    庭。以火燔之。士行临阶而誓曰。若大法应流
    汉地者。经当不烧。若其无应命也。如何。言已
    投经。火即为灭。不损一字。皮牒如故。大众
    骇服称其神感。遂得送至陈留。仓恒水南寺。
    河南居士竺叔兰善解方言。译出为放光经
    二十卷。士行年八十而卒。依西方?维法。薪
    尽火灭而尸骸犹全。众咸惊异。乃咒曰。若真
    得道法当毁坏。应声碎散。遂敛骨起塔焉
      支谦传第六
    支谦。字恭明。一名越。大月支人也。祖父法
    度。以汉灵帝世。率国人数百归化。拜率善中
    郎将。越年七岁。骑竹马戏于邻家。为狗所啮。
    胫骨伤碎。邻人欲杀狗取肝傅疮。越曰。天
    生此物为人守吠。若不往君舍狗终不见啮。
    此则失在于我。不关于狗若杀之得差。尚不
    可为。况于我无益。而空招大罪。且畜生无知。
    岂可理责。由是村人数十家感其言。悉不复
    杀生。十岁学书。同时学者皆伏其聪敏。十三
    学胡书。备通六国语。初桓灵世。支谦译出
    法典。有支亮纪明资学于谶。谦又受业于亮
    博览经籍莫不究练。世间艺术多所综习。其
    为人细长黑瘦。眼多白而精黄。时人为之语
    曰。支郎眼中黄。形体虽细是智囊。其本奉大
    法精练经旨。献帝之末。汉室大乱。与乡人数
    十共奔于吴初发日唯有一被。有一客随之。
    大寒无被。越呼客共眠。夜将半。客夺其被而
    去。明旦同侣问被所在。越曰。昨夜为客所夺。
    同侣咸曰。何不相告。答曰。我若告发乡等必
    以劫罪罪之。岂宜以一被而杀一人乎。远近
    闻者莫不叹服。后吴主孙权闻其博学有才
    慧。即召见之因问经中深隐之义。应机释难
    无疑不析。权大悦。拜为博士。使辅导东宫。甚
    加宠秩。越以大教虽行而经多胡文莫有解
    者。既善华戎之语。乃收集众本。译为汉言。
    从黄武元年。至建兴中。所出维摩诘大般泥
    洹法句瑞应本起等二十七经曲得圣义辞
    旨文雅。又依无量寿中本起经制赞菩萨连
    句。梵呗三契。注了本生死经。皆行于世。后太
    子登位。遂隐于穹隘山。不交世务。从竺法
    兰道人。更练五戒。凡所游从皆沙门而已。后
    卒于山中。春秋六十。吴主孙亮。与众僧书
    曰。支恭明不救所疾。其业履冲素始终可高。
    为之恻怆不能已已。其为时所惜如此
      竺法护传第七
    竺法护。其先月支人也。世居炖煌郡。年八
    岁出家。事外国沙门高座为师。诵经日万
    言。过目则能。天性纯懿操行精苦。笃志好学
    万里寻师。是以博览六经。涉猎百家之言。虽
    世务毁誉。未常介于视听也。是时晋武帝之
    世。寺庙图像虽崇京邑。而方等深经蕴在西
    域。护乃慨然发愤志弘大道。遂随师至西域。
    游历诸国。外国异言三十有六。书亦如之。
    护皆遍学贯综古训音义字体无不备晓。遂
    大?胡本。还归中夏。自炖煌至长安。沿路传
    译。写以晋文所获。大小乘经。贤劫大哀法
    华普耀等。凡一百四十九部。孜孜所务。唯以
    弘通为业。终身译写劳不告?场>?ㄋ?怨?br> 流中华者。护之力也。护以晋武之末。隐居深
    山。山间有清涧。恒取澡漱。后有采薪者。秽慢
    其侧。水俄顷而?馈;つ伺腔蔡驹弧K?粲?br> 竭真无以自给。正当移去耳。言终而泉流
    出满涧。其幽诚所感。皆此类也。后立寺于
    长安青门外。精勤行道。于是德化四布。声
    盖远近。僧徒千数咸来宗奉。时有沙弥竺法
    乘者。八岁聪慧。依护为师。关中有甲族。欲奉
    大法试护道德。伪往告急求钱二十万。护未
    有答。乘年十三。侍在师侧即语客曰。和上意
    已相许矣。客退。乘曰。观此人神色非实求钱。
    将以观和上道德何如耳。护曰。吾亦以为
    然。明日此客率其一宗百余口。诣护请受五
    戒。具谢求钱意。于是四方士庶闻风向集。
    宣隆佛化二十余年。后值惠帝西幸长安。关
    中萧条百姓流移。护与门徒避地东下。至昆
    池遘疾卒。春秋七十有八。后孙兴公制道贤
    论。以天竺七僧方竹林七贤。以护比山巨源。
    其论云。护公德居物宗。巨源位登论道。二公
    风德高远。足为流辈。其见美后代如此。初护
    于西域得超日明经胡本译出。颇多繁重。时
    有信士聂承远。乃更详正文偈。删为二卷。今
    之所传经是也。承远明练有才理笃志法务。
    护公出经多参正焉。惠怀之际。有沙门法炬
    者。不知何许人。译出楼炭经。炬与沙门法立
    共出法句喻及福田二经。法立又访得胡本。
    别译出百余首。未及缮写。会病卒。寻值永
    嘉扰乱。散灭不存
      竺叔兰传第八
    竺叔兰。本天竺人也。祖父娄陀。笃志好学。清
    简有节操。时国王无道百姓思乱。有贼臣将
    兵得罪。惧诛以其国豪呼与共反。娄陀怒曰。
    君出于微贱而任居要职。不能以德报恩。而
    反为逆谋乎。我宁守忠而死。不反而生也。反
    者惧谋泄。即杀之而作乱。娄陀子达摩尸罗。
    齐言法首。先在他国。其妇兄二人并为沙门。
    闻父被害国内大乱。即与二沙门奔晋。居于
    河南。生叔兰。叔兰幼而聪辩。从二舅谘受
    经法。一闻而悟。善胡汉语及书。亦兼诸文
    史。然性颇轻躁。游猎无度。常单骑逐鹿。值
    虎堕马。折其右臂。久之乃差。后驰骋不已。母
    数呵谏。终不改为之蔬食。乃止性嗜酒。饮至
    五六升方畅常大醉卧于路傍。仍入河南
    郡门。唤呼吏录送河南狱。时河南尹乐广与
    宾客共酣。已醉谓兰曰。君侨客。何以学人饮
    酒。叔兰曰。杜康酿酒天下共饮。何以侨旧。
    广又曰。饮酒可尔。何以狂乱乎。答曰。民虽狂
    而不乱。犹府君虽醉而不狂。广大呼时坐客
    曰。外国人那得面白。叔兰曰。河南人面黑尚
    不疑仆面白复何怪耶。于是宾主叹其机辩。
    遂释之。顷之无疾暴亡。三日还苏。自说入一
    朱门。金银为堂见一人。自云。是其祖父。谓叔
    兰曰。吾修善累年。今受此报。汝罪人。何得来
    耶。时守门人以杖驱之。入竹林中见其猎伴。
    为鹰犬所啄?。流血号叫求救于叔兰。叔兰
    走避数十步。值牛头人。欲叉之。叔兰曰。我
    累世佛弟子。常供二沙门。何罪见治。牛头人
    答。此唯受福。不关猎罪。俄而见其两舅来。
    语牛头曰。我等二人恒受其供。恶少善多可
    得相免。遂随道人归。既而还苏。于是改节修
    慈。专志经法。以晋元康元年。译出放光经及
    异维摩诘十余万言。既学兼胡汉。故译义
    精允。后遭母难三月便欲葬。有邻人告曰。
    今岁月不便。可待来年。叔兰曰。夫生者必有
    一死。死者不复再生。人神异涂。理之然也。若
    使亡母栖灵有地。则乌鸟之心毕矣。若待来
    年。恐逃走无地。何暇奉营乎。遂即葬毕。明
    年石勒果作乱。寇贼纵横。因避地奔荆州。后
    无疾。忽告知识曰。吾将死矣。数日便卒。识者
    以为知命
      尸梨蜜传第九
    尸梨蜜。西域人也。时人呼之为高座。传云。
    国王之子。当承继世。而以国让弟。?轨太伯。
    既而悟心天启。遂为沙门。蜜天资高朗风骨
    迈举。直尔对之。便自卓出于物。永嘉中始
    到此土。止建初寺。丞相王导一见而奇之。以
    为吾之徒也。由是名显。太尉庾元冰光禄
    周伯仁太常谢幼?廷尉桓茂伦。皆一代名
    士。见之终日累叹。披衿致契。道诣蜜。蜜解
    带偃伏。悟言神解。时尚书令卞望之。亦与蜜
    致善。卞敛衿饰容端坐对之。诸公于是叹
    其精神洒厉皆得其所。桓廷尉曾欲为蜜作
    目。久之未得。有云。尸梨蜜可称卓朗。于是桓
    乃咨嗟绝叹。以为标题之极。大将军王处
    冲。时在南夏。闻王周诸公器重蜜。疑以为
    失鉴。既见。乃振欣奔至。一面便尽周?为
    仆射。领选临入过视蜜。乃抚背而叹。若使
    太平世尽得选此贤辈。真令人无恨。俄而?
    遇害。蜜往省其孤。对坐作胡呗三契。梵响
    ?R云。诵咒数千言。声高韵畅。颜容不变。既
    而挥涕?^泪。神气自若。其哀乐废兴。皆此类
    也。王公曾谓蜜曰。外国正当有君一人而
    已耳。蜜笑而答曰。若使我如。诸君今日。岂得
    在此。当时以为当言。蜜性高简。不学晋语。诸
    公与之语言。蜜因传译。然而神领意得顿尽
    言前。莫不叹其自然天拔悟得非常。蜜善持
    咒术。所向皆验。初江东未有咒法。蜜传出孔
    雀王诸神咒。又授弟子觅历高声梵呗传。响
    于今。年八十余。咸康中卒。诸公闻之痛惜流
    涕。宣武桓公常云。少见高座称其精神渊着
    当年出伦。其为名士所叹如此
      僧伽跋澄传第十
    僧伽跋澄。?宾人也。毅然有渊懿之量。历寻
    名师修习精诣博览众典特善数经。?诵阿
    ?酬?称派场9崞涿钪肌3@酥居畏焦鄯绾?br> 化。符坚之末。来入关中。先是大乘之典未广。
    禅数之学甚盛。既至长安。咸称法匠焉。坚秘
    书郎赵政字文业。博学有才章。即坚之琳?
    也。崇仰大法。常闻外国宗习阿?酬?称?br> 沙。而跋澄讽诵。乃四事礼供。请译梵文。遂共
    名德法师道安集僧宣译。跋澄口诵经本。外
    国沙门昙摩难提笔受。为胡文佛图罗刹宣
    译秦。沙门智敏笔受。为汉文。以伪建元十
    九年译出。自孟夏至仲秋方讫。初跋澄又?
    婆须蜜胡本自随。明年赵政复请出之。跋澄
    乃与昙摩难提及僧伽提婆三人。共执胡本。
    秦沙门佛念宣译。慧嵩笔受。安公法和对共
    ??定。故二经流布传学迄今。跋澄戒德整峻
    虚静离俗。关中僧众则而象之。后不知所终。
    佛图罗刹者。不知何国人。德业纯白。该览经
    典。久游中土善闲汉言。其宣译梵文见重符
    世焉
      昙摩难提传第十一
    昙摩难提。兜?依杖艘病v端瓿黾掖匣圪?br> 成。研讽经典以专精致业。遍观三藏。?诵增
    一中阿?经。博识洽闻靡所不练。是以国内
    远近咸共推服。少而观方遍涉诸国常谓弘
    法之体宜宣布未闻。故远冒流沙。怀宝东
    游。以符坚建元二十年。至于长安。先是中土
    群经未有四?。坚侍臣武威太守赵政。志深
    法藏。乃与安公共请出经。是时慕容冲已叛
    起兵击坚。关中骚动。政于长安城内集义学
    僧写出两经。佛念传译。慧嵩笔受。自夏迄
    春。绵历二年方讫。具二阿?凡一百卷。自
    经流东夏迄于符世。卷数之繁唯此为广。难
    提学业既优。道声甚盛。坚屡礼请厚致供施。
    在秦积载。后不知所终。竺佛念。凉州人也。志
    行弘美辞才辩赡。博见多闻备识风俗。家世
    河西通习方语。故能交译戎华宣法关渭。符
    姚二代常参传经。二?之具。盖其功也
      僧伽提婆传第十二
    僧伽提婆。?宾人也。姓瞿昙氏。入道修学
    远求明师。兼通三藏。多所诵持。尤善阿?酬?br> 心洞其纤旨。常诵三法度昼夜嗟味。以为道
    之府也。为人俊朗有深鉴。仪止温恭。务在诲
    人恂恂不怠。符氏建元中。入关宣流法化。初
    安公之出婆须蜜经也。提婆与僧伽跋澄。共
    执梵文。后令昙摩难提出二阿?。时有慕容
    之难。戎世建法仓卒未练。安公先所出阿??br> 昙广说三法度等诸经。凡百余万言。译人造
    次未善详审。义旨句味往往愆谬。俄而安公
    弃世。不及改正。后山东清平提婆乃与冀州
    沙门法和。俱适洛阳。四五年间研讲前经。居
    华岁积。转明汉语。方知先所出经多有乖失。
    法和叹恨未定。重请译改。乃更出阿?酬技?br> 广说先出众经。渐改定焉。顷之姚兴王秦
    法事甚盛。于是法和入关。而提婆度江。先
    是庐山慧远法师。翘勤妙典广集经藏。虚心
    侧席延望远宾。闻其至止。即请入庐岳。以太
    元十六年。请译阿?酬夹募叭?ǘ鹊染?L?br> 婆乃于波若台。手执胡本口宣晋言。去华存
    实务尽义本。今之所传。盖其文也。至隆安元
    年。游于京师。晋朝王公及风流名士。莫不造
    席致敬。时卫军东亭侯王?。雅有信慧住持
    正法。建立精舍广招学众。提婆至止?即迎
    请。仍于其舍讲阿?酬肌C??霞?L崞抛?br> 致既精。辞旨明析振发义奥。众咸悦悟。时
    王?僧等亦在听坐。后于别屋自讲。?问
    法网道人。阿字所得云何。答曰。大略全是
    小未精?耳。其敷演之明易启人心如此。其
    年冬。?集京都义学沙门四十余人。更请提
    婆于其寺译出中阿?。?宾沙门僧伽罗叉
    执胡本。提婆翻为晋言。至来夏方讫。其在
    关洛江左所出众经。垂百余万言。历游华戎
    备悉风俗。从容机警善于谈笑。其道化声誉
    莫不闻焉。未详其卒岁月。提婆或作提和。盖
    音讹故不同云

    出三藏记集传上卷第十三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