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目录部全 >
  • 出三藏记集序卷第十

    道地经序第一 道安法师
    沙弥十慧章句序第二 严佛调作
    十法句义经序第三 道安法师
    三十七品序第四 昙无兰作
    舍利弗阿?酬夹虻谖濉〉?糠ㄊ?br> 僧伽罗刹经序第六 未详作者
    僧伽罗刹集经后记第七 未详作者
    婆须蜜经序第八 未详作者
    阿?酬夹虻诰拧〉腊卜ㄊ?br> 阿?酬夹男虻谑?∥聪曜髡?br> 阿?酬夹男虻谑?弧』墼斗ㄊ?br> 三法度记第十二 慧远法师
    三法度记第十三 出经后记
    八?b度阿?酬几?b度后别记第十四
     未详作者
    十四卷?婆沙序第十五 道安法师
    六十卷?称派承虻谑??〉?捶ㄊ?br> 杂阿?酬夹男虻谑?摺∥聪曜髡?br> 后出杂心序第十八 焦镜法师
    大智释论序第十九 ?狈ㄊψ?br> 大智论记第二十 出论后记
    大智论抄序第二十一 慧远法师
      道地经序第一    释道安
    夫道地者。应真之玄堂。升仙之奥室也。无本
    之城杳然难陵矣。无为之墙邈然难?矣。微
    门妙闼少?其庭者也。盖为器也。犹海与行
    者。日酌之而不竭。返精者无数而不满。其为
    像也。含弘静泊绵绵若存。寂寥无言。辩之者
    几矣。恍惚无行。求矣漭乎其难测。圣人有以
    见因华可以成实。睹末可以达本。乃为布不
    言之教。陈无辙之轨。阐止启观式成定谛髦
    彦六双率由斯路归精谷神于乎羡矣。夫地
    也者。苞润施毓稼穑以成。?镣琼琛罔弗以
    载。有喻止观莫近于此。故曰道地也。昔在众
    祜三达遐鉴。八音四辩共奕敷化。识病而
    疗声典难算。至如来善逝而大训绝。五百无
    着迁而灵教乖。于是有三藏沙门。厥名众护。
    仰惟诸行布在群籍。俯愍发进不能悉洽。
    祖述众经撰要约行。目其次序以为一部二
    十七章。其于行也。要犹人首与可终身载。
    不可须臾下。犹气息与可终身通。不可须臾
    闭。息闭则命殒。首下则身殪。若行者暂去斯
    法奸宄之匿入矣。有开士世高者。安息王元
    子也。禅国高让纳万乘位。克明?德改容
    修道。越境流化爰适此邦。其所传训渊微优
    邃。又折护所集者七章译为汉文。音近雅质
    敦兮若扑。或变质从文。或因质不饰。皇矣
    世高审得厥旨。夫绝爱原灭荣冀息驰骋。莫
    先于止。了痴惑达九道见身幻。莫首于观。大
    圣以是达五根登无漏。扬美化易顽俗。莫先
    于正。靡不由兹也。真可谓盛德大业。至矣
    哉。行自五阴尽于成坏。则是苦谛漏尽之迹
    也。神足章者。则是禅思五通之要也。五十五
    观者。则是四非常度三结之本也。人之处世
    ?涿廖挫睢N跷醺噬?琪洗罄巍S纱?嗪?br> 幽厄九月。既生??罗遘百凶。寻旋老死
    婴苦万端。漂溺五流莫能自返。圣人深见以
    为苦证游神八路长陟永安。专精稽古则逸
    乐若此。开情纵欲则酸毒若彼。二道显著宜
    顺所从。石以淬碎剥坚截刚。素质精深五
    色炳灿。由是论之。可不勉哉。予生不辰值皇
    纲纽绝。?狁猾夏山左荡没。避难?C泽师殒
    友折。周爰谘谋顾靡所询。时雁门沙门支昙
    讲邺都沙门竺僧辅。此二仁者。聪明有融。信
    而好古。冒?M远至得与酬酢。寻章察句造此
    训传。怖权与进者暂可微寤。蚊蚋奋翼以
    助随岚。蚁垄增封嵩岳之顶。岂其能益于高
    猛哉。探颐奥邈惟八辈难之。况末学小子
    庶几兹哉。然天竺圣邦道??稍丁S募?馊?br> 少来周化。先哲既逝来圣未至。进退狼跋咨
    嗟涕?ⅰ9首髡戮渖昙旱こ唷<街钌裢ㄕ瘴?br> 喁喁。必枉灵趾烛谬正阙也
      沙弥十慧章句序第二
        严阿只梨浮调所造
    昔在佛世经法未记。言出尊口弟子诵习。辞
    约而义博记鲜而妙深。佛既泥曰微言永
    绝。犹谷水消竭日月陨坠。于是众贤共使阿
    难演其所闻。凡所著出十二部经。其后高明
    各为注说。章句解故或以十数。有菩萨者。出
    自安息。字世高。韬弘稽古靡经不综。愍俗童
    蒙示以桥梁。于是汉邦敷宣佛法。凡厥所出
    数百万言或以口解。或以文传。唯沙弥十慧
    未闻深说。夫十者数之终。慧者道之本也。物
    非数不定。行非道不度。其文郁郁其用????。
    广弥三界近观诸身。调以不敏得充贤次。学
    未浃闻行未中四。夙罗凶咎遘和上忧。长
    无过庭善诱之教。悲穷自潜无所系心。于是
    发愤忘食因闲历思。遂作十慧章句。不敢自
    专事喻众经。上以达道德下以慰己志。创奥
    博尚之贤不足留意。未升堂室者。可以启
    蒙焉
      十法句义经序第三    道安法师
    夫有欲之激百转千化摇荡成教。亦何得一
    端乎。是故正觉因心所迁。即名为经。邪止名
    正。乱止名定。方圆随器合散从俗。随器故因
    质而立名。从俗故缘对而授药。立名无常。名
    则神道矣。授药无常。药则感而通故矣。即已
    不器又通其故。则诸行泛然因法而结也。二
    三至十存乎其人。病有众寡以人为目耳。譬
    药分剂有单有复。诊脉视色投药缘疾。法参
    相成。不其然乎。自佛即幽。阿难所传分为三
    藏。纂乎前绪部别诸经。小乘则为阿含。四行
    中阿含者数之藏府也。阿?酬颊呤??忿?br> 也。其在赤泽硕儒通人。不学阿?酬颊摺8倾?br> 如也。夫造舟而济者。其体也安。粹数而立者。
    其业也美。是故般若启卷必数了诸法平数
    以成经。斯乃众经之喉衿。为道之枢极也。可
    不务乎。可不务乎。于戏前徒不忘玄数者。
    秋露子也。于兹继武有自来矣。笃斯业者或
    不成也。爰晋土者。世高其俊也。伟哉数学渊
    源流清。抱德惠和播馨此域。安虽希高迹末
    由也已。然旋焉周焉灭焉修焉。未坠地也。
    并一不惑以成积习。移志蹈远。移质缘以高
    尚。欲疲不能也。人亦有言。曰圣人也者人情
    之积也。圣由积靡炉锤之间。恶可已乎。经
    之大例皆异说同行。异说者明夫一行之归
    致。同行者其要不可相无则行必俱行。全其
    归致则同处而不新。不新故顿至而不惑。俱
    行故。丛萃而不迷也。所谓知异知同。是乃大
    通。既同既异。是谓大备也。以此察之。义焉
    瘦哉。义焉瘦哉。夫玄览莫美乎同异。而得
    其门者或寡矣。明白莫过乎辩数。而入其室
    者鲜矣。昔严调撰十慧章句。康僧会集六度
    要目每寻其迹欣有寤焉。然犹有阙久行未
    录者。今抄而第之。名曰十法句义。若其常行
    之注解。若昔未集之贻后。同我之伦傥可察

      三十七品经序第四    沙门竺昙无兰撰
    三十七品者。三世诸佛之舟舆。声闻古佛
    亦皆乘之而得度。三界众生靡不载之。故经
    曰。大乘道之舆。一切度天人。然则三十七品。
    或离或合。在一增四法。有四意止四神足无
    四意断。五法则有五根五力。七法无七觉意。
    八法而有八等。则为五经也。依如此比当应
    为七经。如此则离也。而诸经多合唯一增尔
    耳。中阿?身意止有安般出入息事。将是行
    四意止时。有乱意起者。执对行药也。又诸经
    三十七品文辞不同。余因闲戏寻省诸经。撮
    采事备辞巧便者。差次条贯伏其位。使经体
    不毁。而事有异同者得显于义。又以三昧连
    之乎末。以具泥洹四十品五根中。云四禅四
    谛有目无文。故复属之于后。令始涉者揽之
    易悟。不亦佳乎。又以诸经之异者注于句

    小安般三十七品后。则次止观律法义。次三
    十七品后。次四谛小十二门后。次三向尔为
    泥洹四十品。止观四谛成道之行不可以相
    无也。是故集止观三三昧四禅四谛。系之于
    三十七品后。欲令行者览之易见而其行也。
    序二百六十五字。本二千六百八十五字。子
    二千九百七十字。凡五千九百二字。除后六
    行八十字不在计中。晋泰元二十一年岁在
    丙申六月沙门竺昙无兰在杨州谢镇西寺撰
      舍利弗阿?酬夹虻谖濉   ∈偷??br> 阿?酬记匮晕薇确ā3鲎园艘簟Q鞘ニ?觥W?br> 之虽简成命曲备重微旷济神要莫比。真只
    洹之微风。反流之宏趣。然佛后?昧竞执异
    津。或有我有法。或无我有法。乖忤纯风亏
    蒙圣道。有舍利弗。玄哲高悟神贯翼从。德
    备左面智参照来。其人以为。是非之越。大猷
    将隐。既曰像法。任之益滞。是以敢于佛前所
    闻经法。亲承即集先巡堤防。谦抑邪流助宣
    法化故其为经也。先立章以崇本。后广演以
    明义之体四焉。问分也。非问分也。摄相应分
    也。厚分也。问者。寄言扣击明夫应会。非问
    分者。假韵默通惟宣法相。摄相应分者。总
    括自他释非相无。厚分者。远述因缘以彰
    性空。性空彰则反迷至矣。非相无则相与用
    矣。法相宣则邪观息矣。应会明则极无遗矣。
    四体圆足二谛义备。故称无比法也。此经于
    先出阿?酬肌K湮难匀谕ǘ?几窀饕臁S衷?br> 自空以明宗极。故能取贵于当时。而垂轨于
    千载。明典振于远维。四众率尔同仰。是使
    殉有者祛妄见之惑。向化者起即隆之动
    苕苕焉。故冥宗之贵绪也。????焉。故归轮
    之所契也。此经标明曩代灵液西畛。纯教
    弥于阆风。玄问扇于东岭。惟秦天王冲资
    ?笔ァZじ?饔诩韧?J迪嘟嵊诨始?M醯掠?br> 符阐扬三宝。闻兹典诰梦想思揽。虽曰悠
    邈感之愈勤。会天竺沙门昙摩崛多昙摩耶
    舍等。义学来游。秦王既契宿心相与辩明
    经理。起清言于名教之域。散众微于自无之
    境。超超然诚韵外之致。??秩桓裁莱浦?怠?br> 于是诏令传译。然承华天哲道嗣圣躬。玄味
    远流妙度渊极。特体明旨遂赞其事。经师本
    虽?诵诚宜谨备。以秦弘始九年命书梵文。
    至十年寻应令出。但以经趣微远。非徒关
    言所契。苟彼此不相悟直委之译人者。恐津
    梁之要未尽于善。停至十六年。经师渐闲秦
    语。令自宣译。皇储亲管理味言意兼了复所
    向尽。然后笔受。即复内逆止讨其烦重领其
    指归。故令文之者修饰。义之者掇润。并??
    至十七年讫。若乃文外之功胜契之妙。诚非
    所阶未之能详。并求之众经。考之诸论。新异
    之美自宣之于文。惟法住之实如有表里。
    然原其大体有无兼用。微文渊富义旨显灼。
    斯诚有部之永涂。大乘之靡趣。先达之所宗。
    后进之可仰。标以近质综不及远。情未能已
    猥参斯典。??感之诚脱复微序。?望贤哲
    以知其鄙
      僧伽罗刹经序第六(秦言众护)    未详作者
    僧伽罗刹者。须赖国人也。佛去世后七百年
    生此国。出家学道游教诸邦。至?b陀越土甄
    陀。?宾王师焉。高明绝世多所述作。此土
    修行经大道地经。其所集也。又着此经宪章。
    世尊自始成道迄于沦虚。行无巨细必因事
    而演。游化夏坐莫不曲备。虽普?d本行度世
    诸经载佛起居。至诸为密。今揽斯经。所
    寤复多矣。传其将终。我若立根得力大士诚
    不虚者。立斯树下手授其叶而弃此身。使那
    罗延力大象之势无能移余如毛发也。正使
    就耶惟者当不?鞔艘丁Q匀恢?蟊慵戳⒅铡?br> ?戒王自临而不能动。遂以巨?象挽未
    始能摇。即就耶惟炎叶不伤。寻升兜术与弥
    勒大士高谈。彼宫将补佛处贤劫第八。以建
    元二十年。?宾沙门僧伽跋澄。?此经本来
    诣长安。武威太守赵文业请令出焉。佛念为
    译。慧嵩笔受。正值慕容作难于近郊。然译出
    不襄。余与法和对检定之。十一月三十日乃
    了也。此年出中阿含六十卷。增一阿含四十
    六卷。伐鼓击析之中而出斯百五卷。穷通
    不改其恬讵非先师之故迹乎
      僧伽罗刹集经后记第七    未详作者
    大秦建元二十年十一月三十日。?宾比丘
    僧伽跋澄。于长安石羊寺口诵此经。及?称?br> 沙佛图罗刹翻译。秦言未精。沙门释道安朝
    贤赵文业。研?理趣每存妙尽。遂至留连。至
    二十一年二月九日方讫。且婆须蜜经及昙
    摩难提口诵增一阿含并幻网经。使佛念为
    译人。念?学通内外才辩多奇。常疑西域言
    繁质谓此土好华。每存莹饰文句灭其繁长
    安公赵郎之所深疾。穷??考定务在典骨。
    既方俗不同。许其五失胡本。出此以外毫
    不可差。五失如安公大品序所载。余既预众
    末。聊记卷后。使知释赵为法之至
      婆须蜜集序第八    未详作者
    婆须蜜菩萨大士。次继弥勒作佛。名师子如
    来也。从释迦文降生?提国。为大婆罗门梵
    摩瑜子。厥名郁多罗。父命观佛。寻侍四月。
    具睹相表威变容止。还白所见。父得不还。已
    出家学道改字须蜜。佛般涅??后。游教周妒
    国??奈国。高才盖世奔逸绝尘。集斯经焉。
    于七品为一犍度。尽十三?b度。其所集
    也后四品一?b度训释佛偈也。凡十一品十
    四?b度也。该罗深广与阿?酬疾⑿恕M夤??br> 通大乘特明尽漏。博涉十法。百行之能事毕
    矣。寻之漭然。犹沧海之无涯。可不谓之广乎
    陟之瞠尔。犹昆岳之无顶。可不谓之高乎。宝
    渚极目。犹夜光之珍。岩岫举睫。犹天智
    之玉。磬乎富也。何过此经。外国升高座者
    未坠于地也。集斯经已入三昧定。如弹指顷。
    神升兜术弥妒路。弥妒路刀利及僧伽罗刹
    适彼天宫。斯二三君子皆次补处人也。弥妒
    路刀利者。光炎如来也。僧伽罗刹者。柔仁
    佛也。兹四大士集乎一堂。对扬权智贤圣默
    然。洋洋盈耳。不亦乐乎?宾沙门僧伽跋澄。
    以秦建元二十年。转此经一部来诣长安。武
    威太守赵政文业者。学不厌士也。求令出之。
    佛念译传。跋澄难陀?W婆三人执胡本。慧
    嵩笔受。以三月五日出。至七月十三日乃讫。
    胡本十二千首卢也。余与法和对??修饰武
    威少多润色。此经说三乘为九品。特善修
    行。以止观迳十六最悉。每寻上人之高韵。未
    尝不忘臭味也。恨?数仞之门。晚惧失其
    宗庙之美百官之富也
      阿?酬夹虻诰拧   ∈偷腊?br> 阿?酬颊摺G匮源蠓ㄒ病V陟镉幸约?拦?br> 之至赜。拟性形容执乎真像。谓之大也。有以
    道慧之至齐。观如司南察乎一相。谓之法。故
    曰大法也。中阿含世尊责优陀耶曰。汝致诘
    阿?酬己酢7蛉弧7鹨陨碜游宸ㄎ?蟀?酬?br> 也(戒定慧名无漏也)佛般涅??后。迦旃延(义第一也)以十二部
    经浩博难究。撰其大法为一部八?b度四十
    四品也。其为经也。富莫上焉。邃莫加焉。要道
    无行而不由。可不谓之富乎。至德无妙而不
    出。可不谓之邃乎。富邃洽备故。故能微显阐
    幽也。其说智也周。其说根也密。其说禅也
    悉。其说道也具。周则二八用各适时。密则
    二十迭为宾主。悉则昧净遍游其门。具则利
    钝各别其所以。故为高座者所咨嗟。三藏者
    所鼓舞也。其身毒来诸沙门。莫不祖述此经
    宪章?婆沙咏歌有余味者也。然乃在大荒
    之外。葱岭之表。虽欲从之未由见也。以建
    元十九年。?宾沙门僧迦?婆。诵此经甚利。
    来诣长安。比丘释法和请令出之。佛念译传。
    慧力僧茂笔受。和理其指归。自四月二十日
    出。至十月二十三日乃讫。其人检??译人颇
    杂义辞。龙蛇同渊金?共肆者。彬彬如也。和
    抚然恨之。余亦深谓不可。遂令更出。夙夜匪
    懈四十六日而得尽定。损可损者四卷焉。至
    于事须悬解起尽之处。皆为细其下。胡本
    十五千七十二首卢(四十八万二千三百四言)秦语十九万五
    千二百五十言。其人忘因缘一品。云言数可
    与十门等也。周揽斯经。有硕人所尚者三
    焉。以高座者尚其博。以尽漏者尚其要。以研
    机者尚其密。密者龙象翘鼻鸣不造耳。非人
    中之至恬。其孰能与于此也。要者八忍九断
    巨细毕载。非人中之至练。其孰能致于此也。
    博者众微众妙六八曲备。非人中之至懿。其
    熟能综于此也。其将来诸学者游??于其中。
    何求而不得乎
      阿?酬夹男虻谑?   ∥聪曜髡?br> 释和尚昔在关中。令鸠摩罗跋提出此经。其
    人不闲晋语。似偈本难译遂隐而不传至于
    断章直云修妒路。及见提婆。乃知有此偈。
    以偈检前所出。又多首尾隐没互相涉入。译
    人所不能传者。彬彬然。是以劝令更出。以
    晋泰元十六年岁在单阏贞于重光。其年冬
    于寻阳南山精舍。提婆自执胡经。先诵本
    文。然后乃译为晋语。比丘道慈笔受。至来年
    秋。复重与提婆??正。以为定本。时众僧上座
    竺僧根支僧纯等八十人。地主江州刺史王
    凝之。优婆塞西阳太守任固之。为檀越。并共
    劝佐而兴立焉
      阿?酬夹男虻谑?弧   ∈突墼?br> 阿?酬夹恼摺H?刂??獭S礁柚?⒀浴9芡?br> 众经领其宗会。故作者以心为名焉。有出家
    开士。字曰法胜。渊识远览极深研机。龙潜
    赤泽独有其明。其人以为阿?酬季?T戳鞴?br> 大难卒寻究。非赡智宏才。莫能毕综。是以探
    其幽致别撰斯部。始自界品讫于问论。凡二
    百五十偈。以为要解。号之曰心。其颂声也。
    拟象天乐若云?自发。仪形群品触物有
    寄。若乃一吟一咏。状鸟步兽行也。一弄一
    引。类乎物情也。情与类迁。则声随九变而成
    歌气与数合。则音协律吕而俱作。拊之金石。
    则百兽率舞。奏之管?。则人神同感。斯乃穷
    音声之妙会。极自然之众趣。不可胜言者
    矣。又其为经标偈以立本。述本以广义。先弘
    内以明外。譬由根而寻条。可谓美发于中畅
    于四枝者也。发中之道要有三焉。一谓显法
    相以明本。二谓定己性于自然。三谓心法之
    生必俱游而同感。俱游必同于感。则照数会
    之相因。己性定于自然。则达至当之有极。法
    相显于真境。则知迷情之可反。心本明于三
    观。则睹玄路之可游。然后练神达思水镜六
    府。洗心净慧拟迹圣门。寻相因之数。即有以
    悟无。推至当之极。动而入微矣。?宾沙门僧
    伽提婆。少?兹文味之弥久。兼宗匠本正关
    入神要其人情悟所参。亦已涉其津矣。会遇
    来游。因请令译。提婆乃手执胡本口宣晋
    言。临文诫惧一章三复。远亦实而重之。敬
    慎无违。然方言殊韵难以曲尽。傥或失当俟
    之来贤。幸诸明哲正其大谬晋太元十六年

      三法度序第十二    释慧远法师
    三法度经者。盖出四阿含。四阿含则三藏之
    契经。十二部之渊府也。以三法为统。以觉法
    为道。开而当名变而弥广。法虽三焉。而类无
    不尽。觉虽一焉。而智无不周。观诸法而会
    其要。辩众流而同其原。斯乃始涉之鸿渐。
    旧学之华苑也。有应真大人。厥号山贤。恬思
    闲宇智周变通。感达识之先觉。愍后蒙之
    未悟。故撰此三法。因而名云。目德品暨于所
    依。凡三章九真度。斯其所作也。其后有大乘
    居士。字僧伽。先以为山贤所集虽辞旨高简。
    然其文犹隐。故仍前人章句为之训传演散
    本文以广其义显发事类以弘其美。幽赞之
    功于斯乃尽。自兹而后道光于世其教行焉。
    于是振锡取足者。仰玄风而高。蹈禅思入
    微者。挹清流而洗心。高座谈对之士。拟之而
    后言。博识渊有之宾。由之而赡闻也。有游
    方沙门。出自?宾。姓瞿昙氏。字僧伽提婆。昔
    在本国豫闻斯道。邪?神趣怀佩以游。其
    人虽不亲承二贤之音旨。而讽味三藏之遗
    言。志在分德诲人不?场C恐两猜坂涤接杏唷?br> 远与同集劝令宣译。提婆于是自执胡经。转
    为晋言。虽音不曲尽而文不害意。依实去华
    务存其本。自昔汉兴逮及有晋。道俗名贤并
    参怀圣典。其中弘通佛教者。传译甚众。或文
    过其意。或理胜其辞。以此考彼殆兼先典。后
    来贤哲若能参通晋胡善译方言。幸复详其
    大归以裁厥中焉
      三法度经记第十三    出经后
    比丘释僧伽。先志愿大乘。学三藏摩诃?耶
    伽兰。兼通一切书。记此三法度三品九真度
    撰说出此经持此福佑一切众生。令从苦
    得安见谛解脱
      八?b度阿?酬几?b度后别记第十四
        未详作者
    斯经序曰。其人忘因缘一品。故阙文焉。近自
    ?宾沙门昙摩卑。?之来经密川僧伽?W
    婆译出。此品八?b度文具也。而卑云。八?b
    度是体耳。别有六足。可自百万言。卑诵二足。
    今无译可出。慨恨良深。泰元十五年正月十
    九日。于扬州瓦官佛图记
      ?婆沙序第十五(十四卷者)    释道安法师
    阿难所出十二部经。于九十日中佛意三昧
    之所传也。其后别其迳至小乘法为四阿含。
    阿难之功于斯而已。迦?钛幼哟槠湟?小R?br> 经训释为阿?酬妓氖?钠贰R?纪裣酝夤?br> 重之。优波离裁之所由为?衬帷S氚?酬妓?br> 阿含并为三藏。身毒甚珍。未坠于地也。其后
    昙摩多罗刹集修行。亦大行于世也。又有三
    罗汉。一名尸陀??尼。二名达悉。三名?罗尼。
    撰?婆沙广引圣证。言辄据古释阿?酬佳伞?br> 其所引据。皆是大士真人佛印印者也。达悉
    迷而近烦。?罗要而近略。尸陀最折中焉。其
    在身毒登无畏座。僧中唱言。何莫由斯道也。
    其经犹大海与深广浩汗千宝出焉。犹昆岳
    与嵬峨幽蔼百珍之薮。资生之徒于焉斯在。
    兹经如是。何求而不有乎。有秘书郎赵政文
    业者。好古索隐之士也。常闻外国尤重此经。
    思存想见。然乃在昆岳之右艽野之西。眇
    尔绝域末由也已。会建元十九年。?宾沙
    门僧伽跋澄。讽诵此经四十二处。是尸陀??
    尼所撰者也。来至长安。赵郎饥虚在往求令
    出焉。其国沙门昙无难提笔受为梵文。弗图
    罗刹译传敏智笔受为此秦言。赵郎正义。起
    尽自四月出。至八月二十九日乃讫。胡本
    一万一千七百五十二首卢长五字也。凡三
    十七万六千六十四言也。秦语为十六五千
    九百七十五字。经本甚多其人忘失。唯四十
    事。是释阿?酬际?胖?尽6?质?迨挛??br> 品回着前。以二十五事为大品而着后。此大
    小二品全无所损。其后二处是忘失之遗者。
    令第而次之。赵郎谓译人曰。尔雅有释古释
    言者明古今不同也。昔来出经者。多嫌胡
    言方质而改适今俗。此政所不取也。何者。传
    胡为秦。以不开方言求知辞趣耳。何嫌文
    质。文质是时幸勿易之。经之巧质有自来矣。
    唯传事不尽。乃译人之咎耳。众咸称善。斯真
    实言也。遂案本而传不令有损言游字时改
    倒句。余尽实录也。余欣秦土忽有此经。挈海
    移岳奄在兹域。载玩载咏欲疲不能。遂佐对
    ??一月四日。然后乃知大方之家富。昔见之
    至夹也。恨八九之年方?其牖耳。愿欲求
    如意珠者。必牢庄强伴勿令不周仓若之
    实者也
      ?称派尘?虻谑??六十卷者)    释道?{作
    ?称派痴摺8鞘侨?刂?腹椤>挪恐?灸稀K?br> 南既准则群迷革正。指归既宣则邪轮辍驾。
    自释迦迁晖六百余载。时北天竺有五百应
    真。以为灵烛久潜神炬落耀。含生昏丧重梦
    方始。虽法胜迦旃延撰阿?酬家哉?窃恕6?br> 后进之贤寻其宗致。儒墨竞?k是非纷然。故
    乃澄神玄观搜简法相。造?称派骋终?谒怠?br> 或即其殊辨。或标之铨评。理致渊旷文蹄艳
    博。使西域胜达之士莫不资之以镜心。览之
    以朗识。而冥澜潜洒将洽殊方。然理不虚
    运。弘之由人。大沮渠河西王者。天怀遐廓标
    诚冲寄。虽迹缠纷务而神栖玄境。用能丘豁
    廓庙馆第林野。是使渊叟投竿岩逸来廷。息
    心升堂玄客入室。诚诣既着理感不期。有沙
    门道泰才敏自天冲气疏朗。博关奇趣远参
    异言。往以汉土方等既备幽宗粗畅。其所未
    练唯三藏九部。故杖策冒?M。爰至葱西。综
    揽梵文义承高旨。并获其胡本十万余偈。
    既达凉境。王即欲令宣译。然惧环中之固将
    或未尽。所以侧席虚衿企瞩明胜。时有天竺
    沙门浮陀跋摩。周流敷化会至凉境。其人开
    悟渊博神怀深邃。研味钻仰喻不可测。遂以
    乙丑之岁四月中旬。于凉城内苑闲豫宫寺。
    请令传译理味。沙门智嵩道朗等三百余人。
    考文详义。务存本旨。除烦即实质而不野。
    王亲屡回御驾陶其幽趣。使文当理诣斥言
    有寄。至丁卯岁七月上旬都讫。通一百卷。会
    凉城覆没沦湮遐境。所出经本零落殆尽。今
    凉王信向发中深探幽趣。故每至新异??仰
    寄闻。其年岁首更写已出本六十卷。今送
    至宋台宣布。未闻庶令日新之美敞于当时。
    福祚之兴垂于来叶。?匆院笤档貌翁??P?br> 遇之诚窃不自默。粗列时事以贻来哲
      杂阿?酬夹男虻谑?摺   ∥聪曜髡?br> 如来泥洹数百年后。有尊者法胜。于佛所说
    经藏之中。抄集事要为二百五十偈。号阿??br> 昙心。其后复有尊者达摩多罗揽其所制。以
    为文体不足理有所遗。乃更搜采众经。复为
    三百五十偈。补其所阙号曰杂心。新旧偈本
    凡有六百篇。第之数则有十一品。篇号仍旧
    为称。唯有择品一品。全异于先。尊者多罗复
    即自广引诸论敷演其义。事无不列列无不
    辩。微言玄旨于是昭著。自兹之后。道隆于
    世。涉学之士莫不宝之以为美谈。于宋元嘉
    三年。徐州刺史太原王仲德。请外国沙门伊
    叶波罗。于彭城出之。择品之半及论品一品。
    有缘事起不得出竟。元嘉八年。复有天竺法
    师名求那跋摩。得斯陀含道。善练兹经来游
    杨都。更从??定谘详大义。余不以?短厕在
    二集之末。辄记所闻以训章句。庶于揽者
    有过半之益耳
      后出杂心序第十八    焦镜法师
    昔如来泥洹之后。于秦汉之间。有尊者法胜。
    造阿?酬夹谋尽7灿卸?傥迨?省R晕??贰?br> 后至晋中兴之世。复有尊者达摩多罗。更增
    三百五十偈。以为十一品。号曰杂心。十品篇
    目仍旧为名。唯别立择品篇以为异耳。位序
    品次依四谛为义。界品直说法相。以拟苦谛。
    行业使三品多论生死之本以拟习谛。贤圣
    所说断结证灭之义。以拟灭谛。智定二品多
    说无漏之道。以拟道谛。自后诸品杂明上事。
    更无别体也。于宋元嘉十一年甲戌之岁。有
    外国沙门。名曰三藏。观化游此。其人先于大
    国综习斯经。于是众僧请令出之。即以其年
    九月。于宋都长干寺集诸学士。法师云公译
    语。法师观公笔受。考??治定。周年乃讫镜以
    不才谬豫听末。虽思不及玄而时有浅解。
    今谨率所闻以示后生。至于析中以俟明哲。
    于会稽始宁山徐支江精舍撰讫
      大智释论序第十九    释僧??br> 夫万有本于生生而生。生者无生。变化兆于
    物始而始。始者无始。然则无生无始物之性
    也。生始不动于性。而万有陈于外。悔吝生
    于内者。其唯邪思乎。正觉有以见邪思之自
    起。故阿含为之作。知滞有之由惑。故般若为
    之照。然而照本希夷津涯浩汗。理超文表趣
    绝思境。以言求之则乖其深。以智测之则失
    其旨。二乘所以颠沛于三藏。新学所以曝鳞
    于龙门者。不其然乎。是以马鸣起于正法之
    余。龙树生于像法之末。正余易弘。故直振其
    遗风。莹拂而已。像末多端。故乃寄迹凡夫示
    悟物以渐。又假照龙宫以朗搜玄之慧。托闻
    幽秘以穷微言之妙。尔乃宪章智典作兹释
    论。其开夷路也。则令大乘之驾方轨而直入。
    其辨实相也则使妄见之惑不远而自复。其
    为论也。初辞拟之必标众异以尽美矣。成之
    终则举无执以尽善。释所不尽则立论以明
    之。论其未辨则寄折中以定之。使灵篇无难
    喻之章。千载悟作者之旨。信若人之功矣。有
    究摩罗耆婆法师者。少播聪慧之问长集
    奇拔之誉。才举则亢标万里。言发则英辩荣
    枯。常杖兹论焉渊镜凭高致以明宗。以秦
    弘始三年岁次星纪十二月二十日。自姑臧
    至长安。秦王虚衿既已蕴在昔见之心。岂徒
    则悦而已。晤言相对则淹留终日。研微造尽
    则穷年忘?场S忠晕钛灾?λ渖睢6?薅赖?br> 之心不旷。造尽之要虽玄。而惜津梁之势未
    普。遂以莫逆之怀。相与弘兼忘之惠。乃集京
    师义业沙门。命公卿赏契之士。五百余人。集
    于渭滨逍遥园堂。鸾舆伫驾于洪?濉=???br> 警于林间。躬揽玄章。考正名于胡本。谘通
    律要。坦夷路于来践。经本既定。乃出此释
    论。论之略本有十万偈。偈有三十二字。并三
    百二十万言。胡夏既乖。又有烦简之异。三
    分除二得此百卷。于大智三十万言。玄章婉
    旨朗然可见。归途直达无复惑趣之疑。以文
    求之无间然矣。故天竺传云。像正之末微
    马鸣龙树。道学之门其沦??溺丧矣。其故何
    耶。??由二未契微邪法用盛。虚言与实教并
    兴。?M径与夷路争[跳-兆+(辙-车)]。始进者化之而流离。
    向道者惑之而播越。非二匠其孰与正之。是
    以天竺诸国为之立庙宗之若佛。又称而咏
    之曰。智慧日已颓斯人令再曜。世昏寝已久。
    斯人悟令觉。若然者真可谓功格十地道牟
    补处者矣。传而称之。不亦宜乎。幸哉此中鄙
    之外忽得全有此论胡文委曲皆如初品。法
    师以秦人好简故裁而略之。若备译其文。将
    近千有余卷。法师于秦语大格。唯识一法
    方言。殊好犹隔而未通。苟言不相喻则情无
    由比。不比之情则不可以托悟怀于文表。不
    喻之言亦何得委殊涂于一致。理固然矣。进
    欲停笔争是。则??竞终日卒无所成。退欲简
    而便之。则负伤手穿凿之讥以二三。唯案译
    而书。都不备饰。幸冀明悟之贤。略其文而
    挹其玄也
      大智论记第二十    出论后
    究摩罗耆婆法师。以秦弘始三年岁在辛丑
    十二月二十日。至常安。四年夏于逍遥园中
    西门?上。为姚天王出释论。七年十二月二
    十七日乃讫。其中兼出经本禅经戒律百论
    禅法要解。向五十万言。并此释论一百五十
    万言。论初品三十四卷。解释一品。是全论其
    本二品已下法师略之取其要。足以开释文
    意而已。不复备其广释。得此百卷。若尽出之。
    将十倍于此
      大智论抄序第二十一    释慧远作
    夫宗极无为以设位。而圣人成其能。昏明
    代谢以开运。而盛衰合其变。是故知?M易相
    推理有行藏。屈申相感数有往复。由之以观。
    虽冥枢潜应圆景无穷。不能均四象之推移
    一其会通。况时命纷谬世道交沦。而不深根
    固?宁极以待哉。若达开塞之有运时来非
    由遇。则正觉之道不虚凝于物表。弘教之情
    亦渐可识矣。有大乘高士。厥号龙树。生于天
    竺。出自梵种。积诚曩代契心在兹。接九百
    之运。抚颓薄之会。悲蒙俗之茫昧。蹈险迹而
    弗吝。于是卷阴衡门云翔赤泽。慨文明之未
    发。思忽跃而勿用。乃喟然叹曰。重夜方昏。
    非荧烛之能照。虽白日寝光。犹可继以朗
    月。遂自誓落簪表容玄服。隐居林泽守闲行
    禅。靖虑研微思通过半。因而悟曰。闻之于前
    论。大方无垠。或有出乎其外者。俄而回步雪
    山。启神明以讯志。将历古仙之所游。忽遇
    沙门于岩下。请质所疑。始知有方等之学。及
    至龙宫。要藏秘典靡不管综。滞根既拔。则名
    冠道位德备三忍。然后开九津于重渊。朋鳞
    族而俱游。学徒如林英彦必集。由是外道高
    其风。名士服其致。大乘之业于兹复隆矣。其
    人以般若经为灵府妙门宗一之道。三乘十
    二部由之而出。故尤重焉。然斯经幽奥厥趣
    难明。自非达学??闷涔椤9市鸱蛱逋潮嫫?br> 深致。若意在文外而理蕴于辞。辄寄之宾主。
    假自疑以起对。名曰问论。其为要也。发轸中
    衢启惑智门。以无当为实无照为宗。无当则
    神凝于所趣。无照则智寂于所行。寂以行智
    则群邪革虑。是非息焉。神以凝趣则二谛同
    轨。玄[跳-兆+(辙-车)]一焉。非夫正觉之灵抚法轮而再
    转。孰能振大业于将颓。纽遗纲之落绪。令
    微言绝而复嗣。玄音辍而复咏哉。虽弗获与
    若人并世。叩津闻道。至于研味之际。未尝
    不一章三复欣于有遇。其中可以开蒙朗照。
    水镜万法。固非常智之所辨请略而言。生涂
    兆于无始之境。变化?k于倚伏之场。咸生于
    未有而有灭于既有而无。推而尽之。则知有
    无回谢于一法。相待而非原。生灭两行于一
    化。映空而无主。于是乃即之以成观。反鉴以
    求宗。鉴明则尘累不止。而仪像可睹。观深则
    悟彻入微而名实俱玄。将寻其要必先于此。
    然后非有非无之谈。方可得而言。尝试论之。
    有而在有者。有于有者也。无而在无者。无于
    无者也。有有则非有。无无则非无。何以知其
    然。无性之性谓之法性。法性无性。因缘以之
    生。生缘无自相。虽有而常无。常无非绝有。犹
    火传而不息。夫然则法无异趣。始末沦虚。毕
    竟同争有无交归矣。故游其樊者。心不待虑
    智无所缘。不灭相而寂。不修定而闲。不神
    遇以斯通焉。识空空之为玄。斯其至也。斯
    其极也。过此以往。莫之或知。又论之为体。位
    始无方而不可诘。触类多变而不可穷。或开
    远理以发兴。或导近习以入深。或阖殊涂于
    一法而弗杂。或辟百虑于同相而不分。此以
    绝夫叠凡之谈而无敌于天下者也。尔乃博
    引众经以赡其辞。畅发义音以弘其美。美尽
    则智无不周。辞博则广大悉备。是故登其涯
    而无津。挹其流而弗竭汪汪焉莫测其量。洋
    洋焉莫比其盛。虽百川灌河。未足语其辩矣。
    虽涉海求源。未足穷其邃矣。若然者非夫渊
    识旷度。孰能与之潜跃。非夫越名反数。孰能
    与之澹漠。非夫洞幽入冥。孰能与之冲泊哉。
    有高座沙门。字曰童寿。宏才博见智周群籍。
    ?服斯论佩之弥久。虽神悟发中必待感而
    应。于时秦主姚王。敬乐大法招集名学。以隆
    三宝。德洽殊俗化流西域。是使其人闻风而
    至。既达关右。即劝令宣译。童寿以此论深广
    难卒精究。因方言易省。故约本以为百卷。计
    所遗落殆过参倍。而文藻之士犹以为繁。咸
    累于博罕既其实。譬大羹不和虽味非珍。神
    珠内映虽宝非用。信言不美固有自来矣。若
    遂令正典隐于荣华。玄朴亏于小成。则百家
    竞辨九流争川。方将幽沦长夜。背日月而昏
    逝。不亦悲乎。于是静寻所由。以求其本。则知
    圣人依方设训。文质殊体。若以文应质则疑
    者众。以质应文则悦者寡。是以化行天竺。辞
    朴而义微。言近而旨远。义微则隐昧无象。旨
    远则幽绪莫寻。故令?常训者牵于近习。束
    名教者或于未闻。若开易进之路则阶藉
    有由。晓渐悟之方则始涉有津。远于是简繁
    理秽以详其中。令质文有体义无所越。辄依
    经立本系以问论。正其位分使类各有属。谨
    与同止诸僧。共别撰以为集要。凡二十卷。虽
    不足增晖圣典。庶无大谬。如其未允请俟来哲

    出三藏记集序卷第十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