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古逸部全 >
  • 涅槃经义记

    便能处物也。舍是空惠众或斯除。以是义故
    者。以是对治四品或故。名四无量。非一者非
    第五一通第二一。非二者非第四二。三者非
    第三三通第一三。如汝所言以下。第三先答
    初难。恚有二种者。一上二中。夺命苦?而是
    重。鞭?苦轻而是微。修慈断夺命者。慈心
    是微能断夺命?或。悲断鞭?者。悲心是胜
    能断微品之或。是以下智断上烦恼。慈是下
    下智。断夺命上上或。悲是上上智。断鞭?下
    下之或。下有五。复次广解。修慈断上。修悲断
    中也。伴侣者答第二所为应一难。伴侣相对
    有四者。慈悲喜有中三行资成其舍舍本导
    成前。三者相资相导边名伴侣。分别为四。不
    从汝上难一非四也。复以器者答第三难。贫
    穷众生是慈心家器。大苦众生是悲心家器。
    嫉妒众生是喜心家器。存相人是舍心家器。
    大士与前人乐时。无后三行。拔前人苦时。无
    前一亦无后二。喜心庆前人时。亦无前二。舍
    心亡相时。复无前三。以是故正应四。不从汝
    上难应三悲四也。以行分别以下答第四难。
    见行人多起大?。?有上中。慈断上悲断于
    中。受行人多起贪爱亦有上中。喜断于上舍
    断于中故。言以行分别。故得有四。汝云何言
    应二非四也。以无量故亦得名四者。答第五
    望声难。慈中无量无量心与乐。悲心中无量
    无量拔苦。喜心中无量无量心庆物。舍心中
    无量无量心中亡相。以无量故。故得名四。不
    从上难正有一不应有四也。夫无量则有四
    种以下何以来。上来广答难竟。明知有四无
    量。下欲料简凡夫得无量名。而无量无量习
    种性人。虽有无量非是毕竟。就第三二乘人
    正得□□□圭名无量诸佛菩萨得作无量
    无量。颇有菩萨得慈悲不以下。第二明修因
    法用文次相生。若为上文中四种都举来及。
    下料简中但言二乘圭名佛菩萨名无量无量
    习种性人更不解释也。时人生疑意。谓初十
    心人与佛同为无量无量。将欲使佛拂去此
    或。是故先问二解意性地及佛云何得无量
    无量习种性人何以不得无量无量。欲使如
    来释其所以故先发问也。若于众生三品分
    别以下解一亲人二中三怨。就亲中复分为
    三品。中人亦作三品。怨中亦作三品。三三
    有九品。一法慈心修习前众生亲中同与增
    上乐。上怨者杀人父母是上怨违我处多与
    微品乐。中怨者杀人兄弟等是中怨所可处
    少得与中品乐。下怨最微同与上乐品转。复
    修习者。或迳劫数行道慈心往修前人时上
    怨违我处重正得与中品乐。中怨所达处少
    慈心余胜与增上乐转。修习亦可一劫二劫
    行因慈心弥厚上怨同心与上乐。第三幡上
    方得九品皆均犹故不得名大慈悲也。菩萨
    住初地者。应当住初依之地毕竟亡相。是大
    悲阐提极恶。初依菩萨于阐提上不见其过
    用以为上福田。是故名大悲也。除无利益者
    无利益是苦。除无利益苦应名大悲。所以名
    慈者。拔苦尽原始彰我与乐义备名大慈也。
    与众生无量利乐名大悲者。与乐应名慈。所
    以名悲者。使众生得无量乐方显我拔苦义。
    是始名大悲也。见人得乐生大欢喜名大喜。
    施其怨亲名舍。不见己身一切平等。名大舍
    者。此是空舍。舍己乐施众生者。此是有中舍。
    唯四无量以下。上来宜明慈悲等实未明发
    生万行。自此以下明四无量。是实所生六度
    诸行也。先得世间四无量者。是习种性中无
    量。然后乃发菩提者。性种解行。是发心菩提。
    方得出世者。解心增满发生初住名出世间
    也。因世无量者。因习种中四无量发生出世
    无量。以是故者。以是因世间积因远故名大
    无量也。迦叶白佛除无利益以下。第三证慈
    悲。是实由上除无利益名大慈。与无量乐名
    大悲。是故发问也。若慈悲是实所生万行与
    万善作根本者。我难如来慈悲是其虚不所
    与万善作根本。何以然知。慈悲不实者。譬如
    比丘观所著衣悉是皮相而实非皮。观所食
    作虫想其实非虫。此是虚观四无量亦如是。
    是其虚妄不能真实利益。虽□与众主乐而
    实不得乐。岂非虚妄也。世尊以下第二难。若
    非虚妄实与乐者。何故不以佛菩萨威力一
    切人等受至乐现见众生受苦非一。明知慈
    悲虚妄不真实也。若真实不得乐者。第三返
    难。于昔现在人不得乐。以知慈悲是虚妄。佛
    往昔修一慈善得梵天生光音天者。言得者
    其实不得。若便一慈已得人天果报。是实云
    何与今日慈悲不实义相应也。善哉以下说
    偈明慈是实未是答问。若于一众生不起?
    恚。恒慈心与乐名慈善也。种种布施所得果
    报不如一慈分作十六分中一分。故知慈悲
    是实超于世福。夫修慈者谛是真实以下答
    第一问。二乘局志假观成就不能兼物可是
    不实。欲明诸佛菩萨内解其常外兼群品转
    变。随心卑故利益证慈悲。是实能与万善作
    根本观大地为金银海水为苏酪。能使前人
    必固得用。明知慈悲真实。断贪欲以下。断除
    四品或。故知慈悲是实也。复次四无量所为
    一切诸善根本者。答第三问。慈心功德岂唯
    得人天果报。四无量心所生万善终得常住
    果要由慈行。岂是虚妄。自下广明四等发生
    六度诸行广明檀行。譬如有人者此云何以
    来。上来明四无量心能生六度诸行。诸行中
    广辨檀行。自此以下欲明是非相形故兴此
    文。譬如有人者。始行菩萨。身被毒箭者。分
    别福田吝惜不施。败其檀行悭贪复害惠命。
    喻之毒箭。眷属者诸佛菩萨是也。欲令安隐
    者。观行檀施清升彼坪名安隐除毒也。即命
    良医者。由有感化之机名命。总喻受者。财
    物时节因缘。是时良医拔箭者。因缘既具。观
    行檀施除内悭心名拔箭。此文以前名内悭
    心为毒箭。从我观如是毒箭。从何方来以下
    名前田乞者以为毒箭。当体非毒所生。内心
    悭毒故名毒箭也。何方来者观被前田。从何
    方来谁所射者何谁遣。若佛菩萨遣来者。义
    同刹利婆罗门之所射也。若外道六师遣来
    者义同?成崾淄又??湟病V褚???吖?br> 前人持戒破戒依性体坚喻持戒坚固名为竹
    耶。柳性软弱喻破戒人。内无清禁踪情六尘
    广生邪或名为柳也。其?铁者。观前人有惠
    无惠。何治所出者。经教为治。若从佛经生其
    惠解必能摧或其犹刚也。若从外道四围陀
    经。而生邪惠增长邪或名之为柔也。修不观
    有定无定大意观前乞者内秉三藏便欲布
    施。若无三藏不旨布施。其毛羽者观其徒众
    威仪等式好眼便欲布施客服不好便不布。
    施。所有毒者结上羽相威仪。从作生者明有
    正见即是上有戒有惠自然而有是其邪见即
    是上无上戒无上惠。一尺六寸者。身一相有
    四寸四四名尺六也。一切声闻菩萨诸佛因
    中万善慈为根本。慈即如来以下果中万善
    慈为根本。故知慈是真实也。慈既无常。即
    声闻慈以下以虚形实。慈若有无非有悲无
    以下。以实形虚菩萨住大涅??。修是大慈交
    现有益便得卧寤觉安天护人爱。迦叶白佛。
    菩萨所有思惟悉是真实。乃说实不得乐。迦
    叶此中还举前第二问使佛答。佛言以下至
    极爱以来。前第二问欲明如来慈悲拔物毕
    竟所使离苦获安。但自众生受苦必定。于此
    人慈无利益。若受苦不定者。于此人慈有利
    益。是实果报。慈有无量门以下所以兴。上来
    宜明慈悲实益竟未知得益是谁。自此以下
    明九种众生于中获益。故知慈是实而不虚
    也。菩萨修慈悲喜以下。第四明三无量家果
    报。上来明慈悲喜以为因。得位爱一子之地
    以为果。云何名极爱。云何名一子下有五喻。
    前一明极爱。后四喻明一子。在手捉头去喻
    前定伏或。右手挑出者后惠断也。迦叶白佛
    言其言秘密以下作二难。初一难因。后一难
    果。就初因中有三子句。若菩萨住一子地者。
    如来昔作化誉国王行菩萨时。若视众生如
    一子者。云何断绝尔许婆罗门命云何名慈
    也。二若得一子地则应护命以断五百人命
    明不得。三若不得者。若不得一子地断婆罗
    门命。复何因缘不堕地狱也。若使等视以下。
    第三难果。若视众生如一子者。如来何故骂
    提婆痴人食于涕唾。使生?恨出佛身血如
    来复记堕地狱。云何与人作烦恼因缘也。世
    尊以下引须菩提证成上难须菩提是小乘
    人。尚自观众生心不与人作烦恼因缘。如来
    云何与提婆达多作烦恼因缘。假使蜜嘴以
    下何以来。上来作难竟。蜜嘴以下至毒蛇来
    有七句。总答上二问。从毒蛇以下至不作烦
    恼因缘以来有三句。第二诫敕也。如汝所言
    以下第三提文。别答中先答第一难中。初子
    句汝言杀婆罗门菩萨尚不故杀者。欲明蚁
    子果报处卑尚无利路不故杀。况婆罗门者。
    此人果报处胜。岂况无利而杀。但自根性中
    感我断命然后大益。是故为之不名为杀。行
    檀波罗密以下。广明昔时行六度以施众生
    无量命。云何而复断命也。向所问得是地不
    者称第二问来答。我尔时已得以下答爱念
    者。我以大慈悲心中愍像众生故断其命有
    益故为悲恶心也。要当为之者。众生根性不
    一。自有一人感我鞭?治之。后方受道自有
    一人感我断命。然后受化他人根性感我正
    自如此。我有善达根性方便要当为之。即有
    三念者。良由我善识根性。十二年中供养与
    作益缘。善根将发感我断命。断命之后睹地
    狱苦发生三念善根。乘此三念善根因缘即
    生甘露鼓。十劫寿命次第成圣有此大益。云
    何言不护念也。杀文竟人多料简生阿鼻狱。
    有三念者人解不同。今解意此人现在命终
    将生地狱言生犹未入中。是故菩萨为缘睹
    地狱苦惧苦情深发生三念。以命终者非地
    狱形。尔时以离人间复来入地狱。至地狱边
    依贪欲住此身谢生甘露时名命终也。掘地
    刈草以下答第三问。以何因缘不堕地狱者。
    木石无心死尸无命。斫罚鞭?有恶心故。所
    以得罪堕地狱。欲明如来本无恶心所以无
    罪不堕地狱也。迦叶白佛以下。领解佛本无
    恶心不堕地狱所以者。何所以乃至蚁子怜
    愍利益心故。正应护念物命。所以断五百婆
    罗门命者何善知因缘者。善知婆罗门根性
    因缘。正宜断命有益。诸方便者善契于常化
    物方便。我以方便心中断命令种信常诸善
    也。杀蚁子满十车以下。明外道义人计罪福
    开境不关于心。蚁子虎狼乃至恶鬼杀得福
    无罪。若杀恶人有少罪境胜故有罪欲灭恶
    之来服风三日断食。是忏悔罪之方也。若
    杀和上阿?梨。此境最胜得其大罪。女人者
    能生一切人民。是人根本。若杀女人即断天
    下人种其罪最大。及牛者牛本耕田种殖养
    活人民。若杀牛天下人都饿死尽亦得大罪。
    杀此四人堕阿鼻地狱永无出期。知杀有三
    者。凡有二意故别来。一佛法义罪福不但关
    境。亦由于心皆得地狱异外道也。二上来杀
    阐提不堕。此三种杀中是故兴也。始从蚁子
    上至龙鸟十恶果报是其下杀亦堕地狱也。
    中者从凡夫上至那含以为中杀亦堕地狱
    也。父母生人身思养处重师僧训诲义厚。罗
    汉辟支习种中得一分理解以上皆名决定菩
    萨。此五品人是上福田以杀因缘具受上苦。
    杀阐提者断善永尽。纵使杀害无有违善之
    罪。杀畜生由有违善之罪。是故不堕。三种
    杀中破树及以死尸都无违善之罪。一阐提
    更无善根。如似木石故言亦如是。若使余人
    杀阐提非不有恶心边得罪。杀阐提无果报
    者。道如来本知机故为毕竟利益名无罪报
    也。汝先所言何故骂提婆达者。举第二欲使
    佛答。凡所发言不思议者。欲明如来发言有
    益非下情所侧名不思议。或有实语言不合
    理超非时于众无益。佛路不说。或有?语言
    不当时我亦不说。若有语言不顺人情名?
    ?。闻虽不悦非不籍。此入道因缘要须说之。
    何以然众生悟道不同。罗[目*侯]罗濡言悟道欲
    明提婆达刚?之人。必假刚?之言于中悟
    道定故言痴人食唾也。旷野以下广明如来
    既刚强伏物非唯一也。迦叶白佛以下领解
    也。甘遮数数煎煮得多种味。我从佛闻上来
    说多得法味能出生死名出味。断除三界之
    或名离欲味。会常住寂灭理名寂灭味。常理
    通人名道味也。迦叶白佛言若修慈悲喜得
    住一子地修舍心时复得何地也者。上来一
    段明三行家果一子地是舍心为因复得何
    地。善哉以下答也。人解不同。七地以还三地
    家果八住以上舍心家果。有复一解。一子地
    是性地解行之心。此十一空夜是初住之心。
    善知时者知我。今说十一空时。知我欲说汝
    谘问者。我上明三行家果竟。次第应说舍心
    果。汝则谘问高合我意也。为云我将说十一
    空下十恒河沙人闻法悟解增其道位。汝豫
    见此机则便谘问其适我心故叹善哉也。迦
    叶白佛言云何名空者。合为三问。一问空头
    数右机。二问去何物法名空。三问一向就生
    死法中明。亦就常住真帝上明空以不也。内
    空以下说于大空答第一头数右十一也。无
    父母阴入界时答第二问也。始未十空世帝
    中辨第十一空。据真谛上明答第三问也。内
    空者从始婚识上至金刚有情类者名为内
    空。山河树木无情之类伴为外法空。空中无
    父母怨亲也。常我净者悉横计常我净也。内
    空解时除此十六神我也。如来法僧体是真
    常内法现见无常举来[栽-木+鸟]却财物是外法。亦
    [栽-木+鸟]却性非内非外者。非已在身中名非内。非
    已有在当名非外。所以非内外者何。佛性常
    住故不在内法也。外空者亦复如是。向明内
    法体空[栽-木+鸟]却外法。今明外空亦[栽-木+鸟]却内法一
    种亦如是。二向明内法名用故有实义故空。
    此明外法山何名用故有实义故空亦如内法
    空无有内法也。若语空拔本无内外。就内外
    法上明名内外空。内外空亦如是者。第三始
    观则难内外有为别为观不已勘为合观。是
    故第三明内外空。有一师解。内外空别可无
    佛性法僧合时直有。时人意如此。解云别时
    既无踪假合亦无故云内外空亦如是。如来
    佛性体是常住不在空者亦不在第三二空合
    中也。四法不名空者。佛等四法常而妙有不
    名空也。内外俱空者。内外俱空无佛性法僧
    也。有为空者。第四收前三空所空之法正是
    一。有为求体叵得皆悉是空。谓内空外空内
    外空门来。常我净者。出所空之法。常我乃
    至寿命是妄计法本来体空。如来法僧是当
    常法亦空却也。第一义空者。亦可名此法僧
    作第一义空。又云。有为法性实不可得名第
    一义空。是中佛性者。是有为法中当常佛姓
    体是常住无为非有为法。是佛性常故。有为
    空中无佛性名有为空结句也。观无为空者。
    第五无为法悉皆空者。三无为悉皆性空一。
    虚空对质像以辩无不为有之所为名无为。
    无常苦乃至内外法体是三涂报。伏断三涂
    报不起处名非数缘无为。初住以上永断之
    处名数缘无为。此三无为相待故有实义。而
    望本来无此三无为。就三无为辨空名无为
    空。佛等四法非有为者。体是妙有不同生死
    有为。非无为者佛等四法本有而常不同。三
    无为待有为尽处方名无为也。佛性体是其
    善无为法是非善故。言佛性是善故非无为。
    性体古今常住名非有为。名无为空者。空无
    佛等四法也。无始空者。第六欲明众生无始
    以来计有常我。菩萨观无始以来有众生皆
    空。常我等者横计常我无始来皆悉空也。三
    宝佛性乃可属无始众生本来身中亦空无佛
    性。无为法者。无始来亦无数缘无为。非数
    缘无为。是故[栽-木+鸟]却不得无虚空无为。众生体
    中恒有虚空界也。亦可此正解无始空不明
    三无为。是故及三无为亦[栽-木+鸟]却性空者。第七
    众生多执性实去执性名性空。又复一解。上
    来明六空。时人谓去事明空执为事空。今释
    上六空本来求性叵得名性空非事空也。阴
    入界乃至我无我众生妄执谓为性实。菩萨
    观本来性实不可得名性空也。无所有空者。
    第八是总也。广明内空外空。人情执山河树
    木及以众生皆是我之所有法。云何一向空
    如来解汝之计。所有法本来无求所有不可
    得名无所有空。更有一释如来上明七空。多
    就境界上明此第八。从空??名无所有者。正
    是空名莫问有为无为皆是无所有故名总。
    大士观无所有时。万法荡然如贫穷人。言一
    切空也。第一义空者。第九上明无所有空绝
    于假诳。时人执有一。今空法是有而不同柱
    有为圣心之所嘱念。今直遣计情名空病亦
    空应名空空。贤下第十空空。是故名第一义
    空。先明实法后明假名。是眼生时无从来者。
    无有一个眼。从未来至现在。此明未来空。及
    去无所至者无其实眼入于过去。此明过去
    空缘未会名本无缘会故名今有。此释未来
    空现缘会故名已有缘离故无名还无此释。
    过去空权实性无眼无主名现在空眼界上三
    世皆空余界同然也。有业有报者。假名有不
    见作者明假名空观行之来。从?至细。何以
    先明实法后明假名者。解云。此说时非行时
    也。第十空空者是常住真谛乃是二乘迷双□
    之处。是有者是常住妙道。是无者是常住妙
    无。名空空者结。何物法相名空空时人闻道。
    谓同生死之有闻无谓同金刚以还性空之无
    执有执无皆不会理名空空。是是者上是是生
    死之有句。下是是性空之无句。非是是性空
    之无句。非是是者双非也。常住涅??体是妙
    有。非是生死之有。体是妙无。非是生空之
    无。绝其有无是名空空也。又师释。是有是无
    者。故是妙有妙无绝于缘假有。体绝性空无
    故名空空。是是者双举来下欲双非也。一是
    称前妙有来。一是称前妙无来。人闻有作定
    有意往取闻。无作定无意往取。非是是者。不
    同如此有不同如此无作。定有往取亦不得
    作。定无往取亦不得体。是妙有妙无何曾同
    世。心中所执有无绝。于执定有无名空空也。
    空空三昧者。不同二乘境智俱空空也。十空
    是前境。此明内观心。心为三相所成实义而
    望体是其空。此观心照于二谛万有荡然。与
    虚空齐等名大空也。十大恒以下。上明十一
    空。此出得益也 亦见亦知以下。此文何以
    来。上明菩萨空中得十一空解。时人生疑意。
    谓空中得十一空解。有中更无所知。如来下
    解大士。不但空中得十一空解。有中更得八
    知见觉。更有一师解欲明大士。空中得十一
    空解。空解既分明。必能照有明了善达于空。
    兼识于有识空达有勘可化人。是故十一空。
    后明八知见觉也。自此以下泛明八种知见。
    第一就答行缘总明知见。第二从自饿以下
    知行邪因见得其乐果。第三见诸众生始行
    邪因知其终正也。第四就常无常法药以明
    知见。第五从知是众生信心以就逆顺流以
    明知见。第六从见诸众生修身或心惠以下。
    就转业以明知见。第七知诸众生皆有佛性
    以下。就佛性明知见。就中有三。初明九住知
    而不见。次明十住知而少见。三明如来亦知
    亦见。第八从所谓世间文字以下。就空有二
    谛以明知见。作发后果名行。助报为缘。内有
    不改名性。外有表彰名相。无而辩有为因疏
    故名缘。若众生者。善不善无记三种心能生
    于有名根。禅定者知正定邪定。运载名乘。善
    知识者菩萨是善知识。二乘非真善知识。止
    恶故名戒。若所施者知存相施。于生死知亡
    相施感涅??。第八知见何由生上十空中言
    无知无见。时人生疑意。谓十一空体是有甚
    深故同如。佛性深故不可见。将去或情明佛
    性妙有。是甚深故九地以还一向不见。前十
    一空中体是无故不见。非是深故名无知见。
    是故有第八文生。如似园林车乘名用故有
    亦知亦见。实义往望无有园林车乘空故明
    无知无见。复有知所惠施。第九一复次所以
    生上明园林车乘。是名用有亦知亦见。时众
    复生疑执定有法生人知见还生或心。是世
    谛中有惠有施有定者是名用有非实有也。
    真谛中无施闻惠名还成前第八也。菩萨知
    有八种。即如来五眼所知者与佛同解结句

    四无碍以下大段第三。所以十一空八知见
    后明者。上辨四无量心以为因。此四辩为果。
    论果千万所言四辩者。但论万行中要者。上
    直明善识于空兼识于有。卑勘化物善化人
    之束要具四辨。是以迦叶问言。菩萨如是知
    十一空八知见。后更得何利。佛言以下答。知
    见后得四无碍化人之利也。就四无碍中凡
    有六潘来释。初一就一切法以明四无碍。第
    二从菩萨遍知声闻缘觉以下就三乘以明四
    无碍也。第三从无着以下就义以明四无碍。
    第四从菩萨善知字持以下就譬喻以明四无
    碍。第五从无量阿僧只劫以下明大士殖因
    来久具四无碍。脱二乘人无四无碍。第六迦
    叶言云何舍利弗知惠第一以下会通四无碍
    也。法无碍天下不出非色非心有轨用名法。
    于法不著名法无碍。常无常理性空万法所
    以名义。于中不著名义无碍。辞者能清商苑
    功善闻他方名辞。于中不著名辞无碍。乐说
    者心有慕崇名乐 为前人释散名说。于中不
    著名乐说无碍也。知一切法及法名字者。常
    无常十二部经。及以山何柱梁一切皆有轨
    用名法。于中不著名法无碍。知一切法者。知
    万法有所以如似柱着用为义。万法同然随
    法立名名义也。辞者随字况义随音中取义。
    乃至世辩此四论中多有好言音大士是中学
    得辞无碍也。乐说者。菩萨凡所为人演说经
    无量劫。无有病厌心名乐也。复次法无碍以
    下第二遍知二乘法是小乘也。菩萨及佛是
    大乘皆有轨用名法也。义者知乘有三理处
    归一无三差别名义也。辞者菩萨于一法中
    作无量名字不留不尽无有穷竭。名辞无碍
    也。二乘行局无此辞也。乐说者。大士恒沙劫
    为众生说上法义辞情无厌足名乐说也。不
    取着以下第三知万法而不取著名法无碍。
    迦叶言者何以来。时人闻上知法不著者知
    前法。便是着善不知着应无知。是故执或情
    作难故与此文也。若不取着不知法者心不到
    名不知也。若知法则取著者。若心到前法中
    住则是取着也。若知者玄心知前法便住前
    法中。即是着不取。著者心竟不了法相竟无
    所解则无所知也。云何言知法不取著者。是
    结难也。佛言以下答上难。夫取著者是碍法
    不名无碍也。无著者望相会理绝于存执名
    无碍也。若菩萨于法存著者。则无四无碍不
    名菩萨也。取著者是凡夫自取着六尘。是故
    无四无碍。于色不生贪者。欲明菩萨积因旷
    劫明识有无。于六尘中不生执染着。是故具
    四无碍也。复次善知字持以下。第四文所答
    理故言字持如地如山。乃至如母知名字边
    名法无碍。义无碍者。菩萨虽知万法名字不
    知。义者但知法边非是义也。知诸法所以得
    名义无碍。地持者莫问色心非色非心。由地
    普持使不倾没名地持也。山持者大地安固。
    所以不倾动者。由山持故。尔眼持者眼能持
    光照前五尘亦可名识为光名眼持也。云持
    者云能持水也。人持者人能持常法。非法者
    谓烦恼也。由人故此法住之名人持也。母持
    者母所持子合得生长名每持也。辞者大士
    以种种辞正说一义。亦无义者辞浅故无义。
    亦可但知辞边不论义也。犹如男女众生等
    名。但有名字而无定性义议论。是菩萨诸佛
    境界者。诸论义是深。要圣人方契辞。是凡夫
    境界者论辞也。大士恒从他方凡夫上得名。
    以知义得辞无碍者。深达其义方能善同他方
    名得辞也。乐说者欲明大士无量劫中演说
    上三情无已已名乐说也。菩萨于无量阿僧
    只以下。第五明大士积因来。亦有四无碍。二
    乘行近夺无四无碍。初一总夺。二乘大士为
    化度众生修四无碍。二乘局行不能化物无
    四无碍也。缘觉人者。第二别夺缘觉。明此人
    导修寂灭志崇独处少欲化人但现神通默无
    言说。是故缘觉无四无碍也。不能度人得暖
    法。至罗汉来亦得得少言不得也。从菩萨苦
    至发菩提心来。此一向不得无九部经者。无
    大乘九部非无小乘也。是故无辞无乐说二
    无碍也。虽智法者小乘法也。无法者无大乘
    法无碍。云何声闻以下。第三别夺声闻也。声
    闻无三种语化人令受暖故无四无碍也。复
    次以下。第四还总夺二乘无自在智亦无四
    无碍也。迦叶白佛以下。第六答二乘无四无
    碍者云何。昔言?榻?罗四无碍第一者。昔日
    道有上文中一句道二乘无古今教违故求佛
    会通也。佛赞以下我意明义将竟正欲会通。
    汝今复请善合我心故言善哉也。下答河海
    之水虽同无量然有多少无碍名同其实有
    降。昔为凡夫说二乘有四无碍合据理谈。是
    故上来说二乘无也。或有得一得二分中少
    得彰不具足边作一二之名也。若同大士具
    足四者无有是处也。迦叶白佛言如佛先说
    梵行品中者。人闻上十一空后得八知见四
    无碍利或者意谓空中得十一空解。复有中
    不应得八知见四无碍。如其有中得八知见
    者。复无中不应得十一空解。是以执或情
    作问。善哉以下答谓汝十一空解不应有中
    得八知见者义不然。性空道中得十一空解
    不复有中得八知见四无碍利也。论名用道
    中得八知见不后无中得十一空解。真谛中
    得十一空解返成有中得八知见。答世谛中
    得八知见者。始资无中得十一空解。空有相
    成理无乖违也。答情存于有者无得理余辽
    余远下举十对无来遣时众得着之怀方会无
    得之理也。汝所问亦无得者。汝之所问无听
    无问。我说亦得者。我之所说无示无答存有
    问答者是天魔也。此问答中修无得也。无量
    人断有相心者。如来上因迦叶问广明无得
    之义。无量众生断有相心亡相之解。玄会无
    得之理为佛弟子。是故为上一问也。迦叶所
    以引偈者为成上无得之义。广明无得。遣其
    利根已解中下未悟。问上十对明无得。时人
    意谓犹如太虚行万善因都无所得毕竟如虚
    空。若会本有今无即是所得体无三世相名
    无得。是故兴此偈。本有者一切众生本当有。
    今无者十地行未备名今无。此据众生也。本
    无者释迦自道我本无十地行故本时无。今
    有者缘因既备今时现有。汝之未得。我便现
    得亦有得亦无得。云何一向同虚空也。三世
    有法者。我本叵有三世无有是处者名无所
    得也。为化度众生以下迷向者。双林中为纯
    陀遍语。不但直为纯陀一人。为一切众生语
    本有今无。偈亦为二乘人说也。文殊将欲问
    我者。上疑心乎。文殊本自欲胜鸟已疑而问
    观望大众根性不感于我感在纯陀。是故文
    殊轨心道纯陀有疑而问。我知其心而为说
    者。即上说本有今无偈。文殊与纯陀疑同相
    与俱解也。文殊等讵有几人者。上来略说本
    有今无偈。上根文殊等少解。中下未悟。为未
    解者请如来更广分别。说本有今无义也。谛
    听以下将说故。先敕听下广引八潘成偈。中
    义六潘据未成佛时事。最下二潘据成佛时
    事也。本有有无量烦恼故。现在无大涅??。本
    无般若万善功德。现在具有烦恼结有沙门
    以下。返解本在因地可言有生死相。今现成
    佛竟故。有诸沙门等说。有三世相者。无有
    是处。必竟无三世相者无有是处。必竟无三
    世相者无所得也。下句类尔。言本有者。初成
    菩提为钝根声闻不得说。一乘本无者。无利
    根大菩萨故。方便说于三乘。若有沙门者返
    解昔日可言我说三乘。于今□双林说大涅
    ??时。诸沙门等故道我说。昔三乘法无有是
    处。我体毕竟无三乘相名无所得也。虽知诸
    法说不知。所以兴者人解不同人问上十一
    空解或情。谓准空更无知见。后闻八知见执
    定有知见。我虽知说不知。虽见说不见。汝云
    何执定有知见也。复一师解言。上会本有故。
    今有即是所得体绝三世称无所得。亦有得
    亦无得。汝云何问有得执定有闻无得执同
    虚空。我虽知说不知。虽见说不见。我今是
    佛自在说法也。有相之法者。佛有常乐等相。
    说无相者为众生故。说佛身无常苦无常乐
    等相也。无相之法者。众生未有常乐等相也。
    说有相者。说众生中当有佛性相也。有无常
    者。众生体实无常。说有常者。说有当常也。
    有常者佛体是常。言无常等者为断横常故。
    佛先说体是无常三乘说一乘者根熟因缘破
    三归一。一乘说法。三乘者五浊因缘隐一说
    三也。略相说广者。三乘甚侠名略。说三为一
    名广。广说略者。一乘理广。略说为三也。四重
    说偷兰者。男人摩触女膝上肘后正犯偷兰
    也。说四重者至尼众中说四重也。犯非犯者
    望别??边非犯也。非犯说犯者。望总??边
    说犯也。何以故者。何以上来虽知见说不知
    见犯说非犯故明见人根。如此称根而说上
    有得无得亦然。一切世谛者。何以故兴远。从
    八知见生上闻空执定无闻有知见。是以上
    来广遣明亦知亦见。云何有定性知见。我虽
    知见说说不知不见者。时人闻不知不见。时
    众奔然寄心无地下情生晓欲寄怀无处。是
    故举二谛以安其意故兴也。一切世谛者。如
    来自说已无常苦名世谛也。于如来即第一
    者。于佛体是真常第一义。说世谛者。为众生
    始终得第一故。说已为世谛。欲断众生横计
    常乐亦令众生在双林中得常乐第一义也。
    若使众生始终不得真常第一义谛。如来终
    不昔日说无常世谛也。有时说性空是世谛
    众生谓佛毕竟既第一义谛也。后时说第一
    义众生谓佛说世谛者。后时在虽摩中说法
    身无为不在诸数是真谛。时人意谓说无常
    世谛也
    亦名为道菩提以下助四。此文何以兴。为欲
    成上生下。若会道以菩提涅??者。成上本有
    今无偈。生下者生下知见觉解过世间。就此
    文中凡有五段经文。第一会菩提等果中三
    法是知见觉解过世间。第二就八法以明见
    觉解过世间。第三就戒定惠因中三法以明
    知见觉解过世间。第四会六念生解亦解过
    世间。第五无上佛法久近住以下。解经兴发
    由人不闻于理是觉知。菩萨亦解过世间。常
    住第一义谛。体能通人称之为道亦名菩提
    者。是无上大道。体备众德号曰涅??。答有
    人言。得道菩提涅??。即无常者。人解不同。亦
    有作难者。且就一师作领解。解道菩提涅??
    体其常理绝众相。正是无得。答有人言。得
    道菩提涅??者即是无常。何以故者何以说
    得道。菩提便是无常者。此三法若常则不可
    得。犹如虚空叵有可得。道者非长非短众相
    永绝。云何有得见有二种。一者相根见。二者
    了了见者。明上相见非取相也。初无见相者。
    欲明上相之解不存我知见相。以是因缘者。
    以是菩萨终日会道菩萨。初无见相因缘。往
    昔告舍利弗世间不知不觉佛性。唯有如来
    及以菩萨悉知见觉佛性。迦叶言义云何者。
    自下第二就八法以明知见如来。上言世间
    知者。菩萨亦知世间不知。菩萨亦知者是
    何物法菩萨亦知。世间不知者是何物法大
    士亦知故。问言其义方何。善男子以下答。汝
    向问世间不知大士悉知者何物法也。所谓
    佛性十二部经乃至大涅??经。来此八法世
    所不知。菩萨能知故得解过世间。云何世
    间知见觉者。汝向问世间所智大士亦知何
    物法是者。所谓梵天断常二见乃至非想。此
    八法是世人所知名世间也。菩萨大士亦知
    不名世间菩萨也。若人言无道菩提涅??者。
    断灭善根成一阐提为谤法人。此人不名世
    间者。不名世间修五戒十善人非世间者非
    是出世修无相行。正是世间一阐提断善根
    人。大慈愍众生者。此偈所以兴众生执有之
    患。如来说有十一空遣复着空。第二说八知
    见四无碍除。时人闻得四无碍利情存有得
    着之怀。第三以十对无来遣存得之怀。时人
    闻十无意。谓行万善都无所得与虚空莫异。
    是故第四举本有今无偈来明有其得体无三
    世相名无所碍。以是上来四周说法生解除
    病义故。故兴此文也。初二偈直叹如来。第三
    偈喻说。第四一偈合喻。如来大慈平等。与众
    生乐故。令我等一切人归依如来称根说法。
    永断十使名善拔毒箭。世医治病难暂伏差
    后必还生。如来以常无常药治众生生一毒
    等病永除毕竟不发也 白佛言以下。第三欲
    使如来就戒定惠明知见觉。先作世间不知
    见者。若菩萨知见者不言世间不知大士悉
    知。若尔此菩萨与世间菩萨行因为何异相
    也。佛言以下还答。汝言何异者。若有物闻常
    终始生信者。是世间菩萨亦同世人不知佛
    性也。而是菩萨得知见觉者。修治净戒无相
    行因。是知见觉菩萨解过世间。以是因缘者。
    是亡相治净戒因缘在在生处常净亡相持
    戒。戒已清净终见佛性名清净也。解法身常
    住终不说佛入灭涅??也。次修定者戒本防
    非。妙戒之后次修胜定也。静是理心正定俱
    心断除邪念故。言正念不忘。理静心中恒说
    众生悉有佛性也。藉定为因。得十一空者是
    真惠也。次修惠者。以妙定之后次发理中正
    观。以修惠者理中之解毕有所所除除是何
    十六神我也。身中有我者身大我小等灯米
    豆是也。我中有身者我大身便不遍神我遍
    一切处也。是我者即阴计我也。非身非我者
    离阴计我也。此出所除法心无悔恨以下六
    相持戒。次修胜定万行相资。终见佛性明不
    存相也。后复一解。所受戒牢固不动以下。上
    来一周明住下菩提万行相资终见佛性断世
    间也。自此以下明住上菩萨净戒为因。理
    发其定。定后自然发惠。十地行备。明见佛性
    得大涅??。是出世间菩萨也。迦叶言云何修
    持净戒者。问意世间菩萨云何许法用修戒
    不能资发万行。出世大士云何许法用修戒
    资发众行得见佛性。二问意世间菩萨修戒
    始终相资毕竟佛性。云何蜀道出世大士也。
    善男子以下答意世间戒者期三为果报增长
    生死。是故不能万行相资不见佛性。是名世
    间戒。汝向问云何法用修戒终见佛性者。欲
    明大士亡相持戒不期三有果报万行相资终
    见佛性也。戒非戒故者名用道中持戒防非
    名戒。性空道中万法荡然。无戒所修名非戒
    故可为相戒。得无相戒时断除取相戒名戒
    非戒。非有为者不期三有持戒名非有为也。
    无相解心名毕竟故。持此净戒施与众生名
    为生也。是名菩萨清净戒者结句也。菩萨
    于净戒后不作意亡生不悔恨。但自亡相持
    为因。不悔恨心自然而生。十地金刚心谢明
    见佛性得大涅??。非世间人。如人执镜者。与
    持戒作喻。如人执镜不其见面面像自现。燃
    灯不其灭??自然灭。初住不作意我生二
    住。但使为初地故二住自然生。下十地同
    然也。端正人自见面像以下。与持戒破戒人
    作喻。牧牛二女人者。大涅??二万五千偈
    以为牛也。持戒破戒人名二女。一持浆瓶者。
    浆喻持戒。一持酪瓶者。酪喻破戒也。俱至城
    者。俱至大涅??城也。而欲卖者。修因买果名
    卖。于路者八圣道名路也。脚跌者过去业尽
    名脚跌也。二瓶俱破者。二人阴身谢也。一
    则欢喜者喻浆瓶本畜酪时为欲得苏以择。
    得苏者后瓶虽破所为浆泽不足可惜喻持戒
    为发生真解。此云身谢未足可惜故言喜也。
    愁者本畜酪时为欲求得苏未得。中间瓶怀
    无所克获可惜之甚喻有相之戒。不能发生
    圣果。此身已谢界戚三涂名愁也。持戒破戒
    亦如是者令喻也。喜乐有何差别者迦叶问
    此二数使别也。端坐不作恶时名喜。持净戒
    必清界涅??名之为乐。第二观生无生□□
    名喜。见大涅??会证时名乐也。第三句下名
    喜上名乐。第四离生死共法名喜。得十八不
    共法时名乐。第五持戒故断除十恶名喜。明
    见佛性澄解脱时名乐也。非世间者结句也。
    五法作身者信惭愧善知识宗敬戒。此五法
    谘发涅??名依助也。离五盖者会诸法实解
    断除五阴名离也。五疑者三宝中生疑为有
    为无四疑戒五疑不放逸应是初住也。闻常
    生解断向五疑也。得五根者此信能发生涅
    ??名根下四之然。五种涅??者断五阴取着
    烦恼尽处名五种涅??。非世间戒也。若我
    弟子读诵涅??至宁不受不持来明其无戒。
    若我弟子慎莫调戏以下。至非我弟子以来。
    明其无定。受持是经莫非时说以下。至是魔
    眷属以来。即其无惠如是不应流布也。若我
    弟子受持经时。毁犯禁戒令经无威力。使无
    量众生诽谤不信。二令经无威力。三不得使
    人正写正画。四令人堕地狱。五令人不得人
    天果报。是故不应受持我经。若我弟子受持
    是经持禁戒者。一令经有威力。二令受持得
    正写正画。三令不诽谤。四令人不堕地狱。五
    令人近得人天果报远得常乐。如此三人受
    持我法也。欲受持时。要正念在心不得轻躁
    也。说法适时生人正见。若说不当时便生
    人邪见。是故言莫非时说莫非图者。他国中
    信小乘受亦不得说常经若说生他人邪见
    也。不请说者要?@?ト?搿H缓笪?捣鞘辈?br> 得独为人说。何以然。生前薄狭令经无威力
    也。下句亦尔。若欲说经时说佛性时。要持净
    戒心身口等名身净。二修定除其轻躁。三时
    胜惠除其邪见。若说为一句一偈令人发无
    上菩提心。若尔此是真善知识是我弟子也。
    复次善男子一切世间不知觉以下。第四会
    六念生解名知见觉也。念佛?疑?谝灰逦?br> 此四是果中事戒施是因中行也。云何如来
    以下为三潘来解。过去佛说十二部经化众
    生。如来亦尔。说十二部经。如佛所说名如来
    也。二佛本乘六波罗蜜十一空到大涅??故
    名如来也。三有过去佛开有三乘以济物。其
    寿无量。如来亦尔。如过去佛三乘益物实寿
    无量名如来也。云何为应者。凡五潘来解。世
    间不言法悉怨家佛应害故与八假理相应名
    应也。二四魔本牢乱行人。是菩萨怒佛因
    地时应破四魔故名应也。三菩萨时应断离
    一切烦恼故名应也。四菩萨因地时无量劫
    中应为人受苦身心常乐故名应也。五佛今
    现在应受人花香饮食名应也。前据真处解。
    后一就应佛上解也。云何正遍知者凡为四
    潘来解。正者是常住理无其邪到名正。遍知
    者于常乐苦无常等不颠倒中无不遍达名正
    遍知也。二正名苦行者水道焉苟等戒也。遍
    知苦行得三涂果报遍知苦行因果也。三正
    名世间中道理也。知者知修集中道解毕得
    无上菩提果也。四正者金刚以还正自可数
    可量。遍知者知金刚以后不可数不可量名
    正遍知也。若语二乘于界入中亦遍知知理
    不尽不与遍知也。云何名明行足者。凡有五
    潘解。明者果中三明。行者名因乘戒惠是会
    于果名行足。后明行足是如来体行足者满
    足行名明行足也。三明者就果解。一菩萨明
    者。是果中大道心非下地也。二诸佛明者。佛
    明达三世也。无明明者。无法无明名无明明
    也。善逝者凡有三潘解。逝者言者乘大涅
    ??化众生者。二解乘善心入涅??者。答至
    涅??宾无下地名相为化物故说有名相也。
    世间解者凡有五潘解。善达世间善恶因果
    解世间名世间也。无上者凡有五潘解。人天
    是上士。一佛是无上士更无过者。是故号佛
    名无上士。三世诸佛体是最上更无过者名
    无上士。调御丈夫者凡有三潘解。如来自己
    丈夫复调御丈夫也。天人师者凡有三潘解。
    师有训道之恩弟子有仰谘之义。能化备人
    天故名人天师。佛与畜生饿鬼作师。但人天
    受道处独且语人天也。佛者自觉觉人故名
    佛也。破烦恼故名婆伽婆也。若男若女以
    下。上来明佛竟自下劝信也。于无量劫以下
    此文何以来。上来十号之果。何由而得。良由
    无量劫中供养父母明四无量心为因故。得
    上来十号之果。出世间心者。此五十心何以
    来。良由因地时行五十心为因。是故上来得
    十号之果界。知心者知常无常界别也。生
    界知者生心在常无常中也。住界知心者。心
    常止在常无常界知中也。自在界知心者。任
    放之观名自在也。是故者是上来供养父母
    修四无量五十心故。令得十力四无所畏三
    念处果也。三念者一心听法不以为喜。若不
    听法不以为忧。二人[仁-二+助]来常行舍行。此三境
    生我念处名三念处也。念法者是常住法。能
    令众生得现果者。念法因缘现在得名闻果
    亦可得行地界也。无有时节者。以常法化人
    无有时节也。亦可常法无于时节也。常法者
    以法眼所见非肉眼见也。非本无令有名不
    生。非已有还无名不出。常法无有住灭也。无
    舍宅者常法无生无舍宅。为作舍宅者。常
    法能彰行人无常霜露而名舍宅。与人作常
    住师依众生无其明解。能与人天作大明之
    解也。令人到常住彼岸也。与人常住无碍香
    断诸乐者。断三受中乐受也。其体常家名安
    隐。体绝四趣名彼岸。非色者非下地色。断
    下地色尽。而是色者其体显现。是其妙色正
    得言非业非结不得言。而亦业结者业结本
    是下地法也。非物者非生死物。断物者断下
    地物。而是者常住物也。非界者非下地生死
    界。入断界者断下地诸界。而是界者是法界
    也。余句类然。非教者理处绝言名非教。应形
    在世非是不教。是师者能成于圣名师也。非
    止者体绝下地名非止。非不止者。为物故现
    同下地止而断下地一切止。而是止者而是
    果中妙定也。云何念僧者。体是常住不可受
    椅能生物福田。虽为福田者。虽生众生内
    心福而体绝相名无受取也。体绝众累名清
    净无秽理处绝于思量名广无边也。云何念
    戒者。思惟有戒不破。是大乘戒体。非色碍名
    无别。既能止物恶名可护持也。行此戒能
    得涅??名因戒。能使行人出生无海名船舫。
    庄严行人名璎珞。使人得佛名大性。润益于
    物名大海。能去人烦恼垢名灰汁。有遮霜露
    名舍宅也。能割烦恼名刀剑。能使行人度生
    无何名桥梁也。治烦恼病名良医。能使行
    人藉此远至大果名脚足。除人?障生人惠
    明之解名眼目。除烦恼热名荫凉。能使人登
    涅??名梯橙。若住此戒者是小乘戒。若住小
    乘戒亦得声闻四果。然我不用要持大乘戒
    毕望得涅??也。云何念施者。大士亡相行施
    毕得菩提果。若不行施毕不得佛。云何未来
    庄严四部众也。正以亡相行施未来成佛能
    庄严四部众也。若我弟子者。上来离而言之。
    便是六念。总而言之。正一法念。若修小乘
    十二部经。与今大涅??等无差别者。是义不
    然。道是语时作何意为欲障经甚深昔经不
    如。今经是胜也。甚奇甚持以下叹经也。佛法
    众僧不可思议者。总叹三宝也。菩萨无有教
    者。于此经中自发菩提心名不可思议。下句
    可解也。住凡夫菩萨未阶初性种不动地。而
    能于经生信不退度化前人名不思议。有身
    远离非口者。此文何以与闻。上来菩萨何由
    能作不思议化者。切由三业不为恶故。能作
    不思议化也。身远离者断杀盗邪法也。口
    远离者断妄语恶口两舌无语。非身非口者。
    断意地三毒也。菩萨不见一法。是身是业者。
    性空道中不见身不见业。可以远离。而云有
    离者假名道中而有十恶可离名不思议也。
    实有此惠。然不能令菩萨远离者。假名道中
    惠众日断惑。实法道中无有一豪断切故。笑
    不可思议。实法道中惠不破结。何以故。何以
    实法道中惠不破结故。有为法异生异灭。念
    念实中有惠时无结。有结时无惠。是故惠不
    破结也。实中地不能持贪。不能贪者本贪于
    不贪。贪起时不贪以灭故言贪不能贪。余句
    亦然。我今始知菩萨常住三宝不可思议以
    下领解也。世尊无上佛法当久亦住以下第
    五文。若解经废兴者。是觉知菩萨解过世间
    问意。上来有大涅??法。于中修行便得。上来
    不思议化无上佛法几昧而灭者。若无大涅
    ??法既无法念处无法何修。云何得成知见。
    觉人既不成知见觉云何能作。上来不思议
    道。若大涅??乃至有是五行以下。答上向问
    无常住法念处可修。云何成知见觉者义不
    然。答我弟子未来世具足五行流通常住大
    涅??经。修此五行时我佛法不灭。若我弟子
    多犯禁戒。不修五行懈怠废亡不能流通。当
    尔之时佛法则灭。若此经兴事在于人。此经
    若灭亦在于人。若语兴纸素经兴。若语灭者
    此纸素经灭。兴废由人。都不关前理。若语常
    理有佛无佛古今有之。未始不无有此法念
    处。是菩萨于中修行得成知见觉。人便能作。
    上来不思议化有能受持以下。讫至具足流
    布未有人行五行故。当知纸素经兴。若我弟
    子多犯禁戒至然后灭尽来人不行故。明纸
    素经灭。若语理古今是常未曾有数也。迦叶
    白佛言以下。为未解者作难。先列过佛。我亲
    从佛受如是义者。受如是盲灭义。问如来迦
    叶佛时有是经不者。如其有不应言灭。如
    其无者。迦叶佛若无大涅??经云何言诸佛
    等有秘密藏。若迦叶一佛有知诸佛同有不
    但诸佛同有释迦亦有。我今难迦叶一佛既
    无。明知诸佛亦无不但诸佛亦无类。今释迦
    亦无。此是类难。我先说言。唯有文殊以下答
    中凡有三答。一以人来答。二以理来答。三
    提文来答。一唯有文殊方解是义者何处说。
    上本有今无下说本有者本有佛性本无者众
    生缘因未备现在无佛性本有今无。唯有文
    殊大士方能玄会有知理有不无也。第二有
    二种法者世法可灭者。金刚以还是世法无
    常故可灭。第一义法则不可灭者。佛性第一
    义谛古今常住则不可灭。复有二种者。金刚
    以还体是无我故可灭。涅??住常乐我净则
    不可灭也。二乘所持理之及教则有坏灭。大
    士所持常乐极理则不可灭。一外二内者。十
    二部经言。经名外则有坏灭。所诠之理名内
    则不坏灭。一为二无为者。降佛以还为三相
    所为则有灭也。法身常住不为三相所为则
    不可灭。一者人中。二者天中。十地等伴人
    中则可坏灭。第一义天理无坏灭。十一部经
    是无常法则可坏灭。指佛性理正曰方苞含
    称广。此方广经则不可灭。汝向所问者。第三
    提文而答汝向问。迦叶佛有是经不者。汝难
    一佛已无诸佛亦无类。今释迦亦无者义不
    然。此大涅??经是一切诸佛秘密藏者。明迦
    叶一佛已有。明知诸佛同有不但诸佛同有
    类难。今还类答。何以故者。何以名秘密藏故
    一切诸佛虽等有。此法十一部所说佛性故
    名藏。如人七宝不出不用名藏。问长者宝何
    以不出不用。为未来谷贵贼来浸国。乃至道
    路忽难 尔时方出七宝用如来亦尔。所以不
    说者。亦为未来四事因缘故。令方出用谷贵
    者人解不同。且就一师解。正指苦无常无我
    以乞之为谷何时贼。今言贵者初始鹿野为
    说苦无常用。此法断三界或尽道成无着于
    己有用称之为贱。后时以苦无常曼加佛地
    于己无用称贵也。贼来浸国者。声闻二乘是
    贼。常住涅??是国。欲明二乘谤无涅??名贼。
    浸国恶王者二乘人是也。为欲赎命者。欲明
    二乘说佛无常似。若断他法身命如来今在
    双林说法身常住授与声闻。既闻常住断佛
    上无常。于法身上不作无常见。如来可还
    自申已常名赎命也。道路涩难者。苦无常有
    通人义名道路。何时中滑。今道涩者。昔日苦
    无常法通其行人出于三界名滑二乘。今者
    以此无常类着佛地成其颠倒名涩也。如来
    今日谓苦无常在于金刚以还常乐在今。佛
    地还使二乘得八修之解。除其到或财难得
    者总结。前谷贵贼来侵国遇恶王道路忽难。
    如此因缘名财难。得时当出用者。在双林中
    显大涅??常乐我净名出用也。畜不净物者
    合上谷贵也。为四众说如来毕竟入无灭涅
    ??。合上二喻。贼来浸国遇恶王为赎命也。读
    诵世典以下合第四道终涩难。世典者修遍
    执无常为是也。不敬佛经者。谤常住涅??名
    不敬也。人流行文字经有其隐没大涅??常
    不变易。云何难言迦叶佛有是经不也。所有
    众生贪欲微薄以下。解迦叶佛诸兴废所以。
    欲明迦叶佛时贪欲微薄知惠滋多。佛灭后
    七日假四依说。过七日后不假言教相与□
    理在心。是以得理以亡恰不假言说如是名
    灭。此时灭非要也。今世众生智慧微少烦恼
    梁厚愚痴多法人不能信。尔时法不流行名
    之为灭。若语常理古今湛然理无灭也。自下
    度引事来诫敕明常法不灭也。若佛初出以
    下。讫至虽复涅??当正法久住以来。泛明一
    切佛有其兴废也。我法灭时以下。明释迦诸
    有其兴废。或说神空欲明众生广起到或名
    法灭。此是恶灭也。尔时王会城阿?世王者
    何以来。凡有六意也。一上来一改直明知见
    觉行。此明知见觉人。上来明四等益物竟。未
    知得益人是谁。自下出世王是得益人也。三
    昔经何以不来。今经方来者。昔经理教不如
    不能灭人五逆重罪欲障今经理教具备。必
    灭人五逆重罪也。四经初何以不来。此中方
    来者。欲明初其病未增道根未熟。是故不来。
    今时其病已增道根已熟。是故此中来也。五
    前圣行品中何以不来。梵行中方来者。前明
    圣者是自正之行。不兼冰化故不明也。欲障
    此品冰化之行本自济物。是故此中来。六此
    品初何以不来品未方来者。欲明品初慈悲
    之始未能灭人五逆重罪故品初不来。此中
    如来入月爱三昧慈悲志极。能灭重罪故品
    未来也。自此以下凡有八段经文。第一从
    初以下。明其王心生悔热遍体生疮由害父
    故尔。第二从大臣名月称以下。此之一段明
    六臣劝王诣六师治病也。第三从耆婆以下
    问王得安隐眠不者。劝王向佛重罪毕除也。
    尔时世尊在双林问以下。第四凡有二意。初
    明应身为王住世说法令王性悟除罪发心。
    二说法身常住令得悟也。月爱三昧以下。第
    五除王身患。耆婆答王以下。第六譬如曷人
    速赴清泉劝王求佛。上来处处劝王诣佛向
    王自惟罪深无有去意。是以此中耆婆重劝。
    即命一臣名吉祥已下。第七明王受劝严驾
    车乘国人民向佛去也。佛告大王谛听谛听
    已下。第八为王待从说二谛除王心中病也。
    欲明世王为化物故现同凡夫起其逆罪。语
    其内德实是知见觉人。何以知昨六臣劝王
    诣六师除病世王以知六臣非是知见觉始
    知。其六师非是知见觉。终不灭人罪逆故。不
    从六臣之劝也。若论耆婆是知见觉始。若论
    如来是知见觉终。是故世王从耆婆之劝诣
    如来所。故知世王见觉人也。其性弊恶至其
    心识灭来内有害父之心。口有刑戮之过也。
    见在者唯见现贪国重位五欲等乐故害父
    也。不见未来等现唯现为五逆为因。未来毕
    得阿鼻地狱为果故。言不见未来也。纯以恶
    人为眷属者。与提婆为等侣也。父王无辜者。
    辜之言罪。欲明父王于我实无有罪。因害父
    说不可附近以来明逆害。父已见受花报体
    生其创晃秽位增也。若尔地狱果报受无疑
    也。明其母子心重以种种药附王疮也。王
    白母言如是从内心生。不从四大起世间药
    草不能治也。以远彰出世良医方能治也。又
    臣名月称已下。第二六臣来问病也。就六臣
    中问之以答各有五句。一性至王所。二问病
    原由。三答由害父王。四明无医疗治。五者尉
    愈王也。大臣各说有已皆有五句。一说名字。
    二叹师德。三明住处。四者劝王诣师。五者
    王许往治。六师所计各不同也。第一师起断
    灭见。第二师计身有七分细者。是常不可
    杀。?者无常是可杀也。三计万法。皆从自
    在天生。第六计莫问有罪无罪不须修道八
    万劫后自然得解脱。是大外道也 尔时大
    医已下。第三所以问王。得安隐眠不者。欲
    明耆婆大医。明知世王逆父罪重不得安眠。
    所以问者。凡欲省病要问原由。欲使自说病
    拔故发问耳。下王以偈来答。初四偈明佛
    得安隐眠不。心无取着已下有偈半明大士
    断除十恶尽乃得安隐眠。正应明不安眠所
    以道余人等世王意。先明诸佛菩萨得安眠
    时为彰已。是人不得安眠也 谁得安眠一
    偈释前四偈佛得安眠 谁得安眠所谓慈悲
    等释前五偈半也。众生无冥已下三偈。世王
    自道已害父重罪。具十恶业不得安眠 若
    食过节度已下三偈。泛明世间心有疑。未获
    者不得安眠也。耆婆我今病重。逆害父王。世
    无良医治我身心。汝云何问我得安眠也
     如?在??者已下。与已作喻我害父王罪重
    必感地狱。有无良医治我身心。云何得安
    隐眠也 答言善哉已下凡有七事来劝王。
    王答言罪重不可除罪者。一心生重悔。二渐
    三愧四便发露向之。五便识知因果。王有五
    种善根非一阐提。云何不向佛也。一事竟第
    二汝向言世无良医者。加?吵峭踝酉ご锒?br> 是大良医。云何无也 女道无妙药者答自
    作自受已下。第三出妙药 释提洹因已。第
    四广引同类以劝世王。假使一月常以布施
    下。第五举足一步必备重罪也。尔时天王
    答耆婆已下。第六臣劝。尔时空中出声已下。
    第七必王空中劝子也。一念善心彼百种德
    者。王有五种善根。云何言罪重不向佛也。三
    十二相八十种好是大良医光明应也。若色
    非色已下解真身。若色者应同其色非色不
    同世间色。非非色者法身常住不可名色。不
    可说非色。非非色都无。下句亦作自作者。金
    刚已还后受报名他受也。造因名自作自受
    者。始终一行者名自受也。自作他受者金刚
    已还名自作。金刚已后受报名他受也。无作
    无受者。常住第一义谛名无作无受 第四
    释提洹因诸佛常除五衰没相。王今诸佛而
    不除逆也已下。十三种得益人来广劝王也。
    阿逸多具三逆罪。昔经亦除。何以上言昔经
    不除世王逆罪今经除者。欲明阿逸多虽具
    逆过因??为缘弱发昔??因故言昔经亦除三
    逆也。欲明世王过因是弱昔缘复弱故言不
    除王逆罪 要今经理胜与作??缘。便能发过
    去弱因灭其重逆故言今经除也。若信臣语
    速往佛所信臣上悉多是大良医无作无受是
    妙药。若信此语诣佛重罪必除。若不见信
    者上有良医妙药除人重逆罪。愿善思之者
    愿王思上十三种人诸佛蒙益。王今诣佛亦
    同得益。诸佛大悲普覆不限一人。此文何以
    来者。上来诸人诣佛悔过疑如来心不平等。
    余人虽可除罪我一人佛何必不除我罪何以
    然。佛心不必平等。是故兴此文也。我上来
    言语一切有罪诣佛都得除罪。岂可限王一
    人。假使一月者。第五道世王害父以来畏坚
    地狱种种布施[泳-永+(炙-火+立)]得勉之。是故劝王。假使一
    月常以衣食种种等物供养。一切人所得功
    德分作十六分。不如举足向佛一步。若尔今
    还速诣佛所也。王答耆婆者。第六臣劝虽知
    如来其心平等不限一人。我自审罪重不敢
    去者。所以然欲明如来永断生死故。言其
    性调争所有眷属亦是清净。我今罪重非是
    如来听众系属地狱。何由向佛也。吾今深自
    悼无去心者。我虽杀父罪重备为一国之主。
    我若诣佛佛。若接叙共我言说我意故可设
    使我者恐不接叙语言我更重加着耻故言都
    无去心也。空中出声者。第七父王所以劝者。
    见世王臣劝不肯去。是以父王劝也。就中有
    三。一明佛灭不久。二说地狱来怖。三明父子
    无绝。道佛法将灭法船欲沈。汝今日不向于
    佛必受地狱也。王闻是以闷绝辟地者。我逆
    其父父不以为恶空中劝我。感父慈恩悔本
    恶人闻父欲去罪无人救。是以悔心?怨名
    闷绝也。二意所为诸人道根未熟。兼闻佛
    去悲心将发名闷绝也。当为是王住世至无
    量劫者。第四文别凡有二意故也。一从上愿
    善思之中来上意佛心不必平等。何必除我
    罪。此义不然。王今速往佛在双林之中以为
    王住。至无量劫王可不知定除逆罪也。二意
    王上臣劝自审罪重不肯去。父王空中出声
    道佛必灭汝后时灭罪无处。是以自投于地
    谓佛实灭。是故如来在双林之中自为王住。
    至无量劫。我今一日之中为王说法。使王生
    解除罪。如似我无量劫为住不。不异二应身
    住世为说常住故。今不逸如似无量劫住不
    异也。下六复次前四为不解。如来常住者。应
    身住世令其得解。后二复次为说佛性常法
    也。迦叶自佛言。如来为一切众不入涅??无
    有实灭。所以不道余人也。为世王等谓佛永
    灭自投于地。是故彰应灭非实灭也。我言
    为者。一切具缚凡夫为说名用除其空执。阿
    耆世普及一切造五逆者。我言为为一切逆
    罪众生普感。世王现造逆者为此人说法也。
    后复为者。为执有为众生久住于世。不为无
    为者。达解常住不待我住也。后为者即不见
    佛性众生我要住世为说使解佛性也。若解
    佛性者不假我住名不为也。后复为者是阿
    难迦叶二众云何言独为世王也。阿耆世王
    者即是王后宫娣女也。后复名佛性者我为
    要使生佛性也。阿耆世者名恐。正以不生佛
    性故。广起烦恼怨生也。如来密语已下叹三
    宝不可思议也。大悲导师已下第五文句何
    以而来。二意故兴也。由上文中世无良医。治
    我身心者。汝今在家未去。如来以入月爱三
    昧放神光注照王身。除王刑苦。王若诣佛重
    逆必除。是故兴此文也。二意上言为王住至
    无量劫者。但有为言未有为事。上为王住世
    之言未必是实。是故如来放月爱三昧除王
    刑苦出其为士成上为王住世之言实人不虚
    也。所以先言大悲者。为成慈深极王除王重
    逆也。曾闻人说劫尽三月普并现者。欲使
    耆婆广解光之所以。是故现疑而问答。言此
    非劫尽宝珠等光者。重答非世间光也。又问
    言此非三月并照者非世间光。是何谁能放
    此光也。天王当知。是天中天者答汝问。何
    谁放光者是如来也。是光无根。无边量者欲
    明是光从无相智惠心中来。不可以根量往
    寻也。非青非黄等者。从非青非黄处来也。亦
    见念者自审罪重。谓佛不在意如向来言。如
    来慈光照身除苦者。故言亦见念体下以七
    子来答。从初住至六地以来。是其六子住
    前凡夫。复是一子名七子也。王所为人是其
    凡夫。广造逆者如来大悲于苦众生生其上
    心遍重也。譬如月光能令一切已下。上来一
    段广释月光来之所以。体相自已下明其有
    益。就中有六。初三明生善。后二喻明灭恶。最
    后一喻??月爱名字也。我闻如来不等。恶人
    同止者。何以生上来光照身止于?苦。将欲
    诣佛去思量如来经中言语似不除我罪故兴
    此文。佛家经中明大海不宿死尸。释提洹
    因不与鬼住。我今罪重。云何往见于佛。设往
    见佛者。身将不陷入地狱。我今不去故得少
    时住也。何以然下王自释。我观如来意宁近
    师子猛火终不近恶。我等恶人佛家经中言
    说是实。是故我不去也。耆婆答王已下。大段
    第六重劝王也。明六事来劝王。何等为六。一
    譬如人渴速起清众。二饥夫求食。三怖者求
    救。四病求良医。五热求荫凉。六寒者求火。王
    今罪重。求佛亦应如是。云何不去也。常为
    阐提者。何以向来由王上来言大海不宿死
    尸。释提桓因不与鬼住者王谬引也。今日涅
    ??经是无余说。尚为阐提说法。岂况非阐
    提而不蒙慈悲救济故。举阐提来劝世。王言
    我闻。阐提不信因果不得义理。如来岂可为
    说怨畏不实。是故重审脱。答若有实我云亦
    除我逆也。耆婆已下广明阐提行中凡有三
    段文。从初至已病增故以来。明阐提相。遣使
    命医已下。第二难可疗治以来。明感圣圣观
    根性有具不具也。尔时即入病人舍宅已下。
    明佛为说法。譬如有人者阐提人也。过重病
    者。世间重病将死不久。欲明此人将成阐提
    名重病也。夜梦者苦体见心成名觉未成阐
    提以来见心未明名夜。一住殿者。本有其四
    柱任持即??。三柱既无。唯有一柱崩倒。不久
    内合时明欲界为九品善以断八品尽。唯一
    微品善在不能不作阐提升持处弱名一柱
    也。服苏油脂者。服邪见苏油使信心孔合外
    善不入也。卧灰者身倚因果理名卧灰。食者
    以邪断资神名食也。举枯树者心无因果树
    树名必成阐提也。与猕猴坐卧者。明内无
    正定驰骋诸尘也。忱在邪见来没在五欲[泥/土]
    也。堕楼殿者谤无菩萨乘高树木谤无缘觉
    乘。马牛羊者。谤无声闻乘。青黄赤白色衣者。
    表阐提贼人作相也。喜笑等者邪观适心也。
    乌鹫等者。远况阐提食善法都尽也。齿发落
    者。谤无实惠方便智也。裸形等断惭愧二善
    名无衣服。枕狗者心没无因果中也。卧粪秽
    者身具十使也。复与亡者行住者。与已成阐
    提为等侣也。携手者表不二之意。明与阐提
    同见也。毒蛇满路者而从中过者。断常诸见
    名毒驰。十恶通入至于三有名路。从五逆十
    恶过至何量狱中也。与被发女人相抱持者。
    喻起八倒交横也。树叶为衣服者。以断常身
    覆身也。乘车正南行挺者。此是指南车。此人
    谤无因果。君臣父母谓为指南之解也。是人
    梦以者。上来一段明一阐提相作梦喻。自下
    明已成阐提作觉喻。心生愁恼者。断九品善
    尽已成阐提应名欢喜义言愁恼也。诸家已
    下第二文句。诸家者遇善为因名亲属也。过
    去因义不亡仰感于圣名命也。过虽有因善
    旨微细弱名缺短。不能资现具足生善名根
    不具足。此之微善在中名头蒙尘也。被断之
    善彰物处微名坏衣也。坏车者运物处少过
    去微善资发处微名坏车也。感机彰圣名语
    医也。速自上车者。感道时促名速上车也
     即自思惟已下将为说法先观其相也。其机
    是弱名见使相根不吉也。现在必作一阐提
    名难可治。占日者上来使虽不吉观其根四
    日六日等。此俱双日得病难治。观此人有不
    善根无善根也。占星者第二观性。此一阐提
    性好作恶都不好善也。占时者第三欲观秋
    时乃至夜半时。此时定得病难治。观阐提心
    中。正欲作作恶不欲作善也。或定不定者。断
    上品次断中品。从中下从着至微必断善根
    定作阐提微品之生。从中生上从微至着必生
    善根名不定也。若有福德者。过过去供养千
    佛万佛名福德可疗治也。若无福德者。若过
    去供养一佛二佛以来冀无福德。虽吉何益。
    与使俱者乘感而应名与使者俱在路复念将
    来故道来犹未来也。长寿者过去善感生现在
    善现在善复感生未来。如此名长寿可疗治
    也。短寿者过去有因不感于现善善不感未
    来善不相续。名短寿不可疗治也。二小儿者。
    断常二见是也。又云善恶为二小儿。善恶竞
    兴名相辜也。善恶相违名斗诤。善弱恶??。断
    善不生名捉头拔发也。见人持大大本明性
    喻佛宝阐提无佛宝名自灭也。斫树木者谤
    无法宝也。手曳皮革者谤僧宝也。道路遗落
    物者。多是恶佛欲明谤无因果。唯佛法之所
    遗弃也。执持空器器空无物者。欲明阐提广
    造诸恶空无善法也。独行无侣者。均恶人为
    侣无善人善侣无善也。我若不往非良师者。
    世间师本如前人必死为现在父母妻子故要
    往。虽往必不可治。如来亦尔。若不往则不名
    佛有大慈悲。虽不能救现在不作阐提。为生
    后世善故要为说法也。南方非鸟闻者。南方
    是离地欲明阐提与善法永离也。即入病人
    舍者。第三经文一往为说生下品中品微善
    去离远名入舍也。数塞数热者。初闻法生信。
    后还起谤断常诸见也。咽喉结痛者断塞善
    路也。舌上破裂谤无中道也。身卒肥大红赤
    异常者。起大?大贪也。问瞻病者指过去为
    因名为瞻病者。药对其机名说法。后为当修
    善为当起恶故言意志云何。答言大师已下理
    中语也。本敬信三宝。今敬信情息者。本未作
    阐提时。于三宝所生敬信心。今谤三宝名敬
    信情息也。本性弊恶者。本修善罚恶名弊也。
    今则和善者顺境起恶也。本于父母所生慈
    孝等善。今谤无父母名无恭敬心。即前嗅之
    者。第二周为说□为生下品中一品善臭香
    不定必作阐提。即前触身者。第三周为说法
    生下品。中上品可名触身。当闻法时暂生其
    信。后还诽谤名香嗅不定也。或[革*?n]如石者起
    我见也。或冷如冰者起大痴也。或热如火等
    起大贪也。或忽如沙等起断见也。必死不疑
    现在必成阐提也。然不言是人当死者。现三
    周说法作因未来必生。于吾今据豫明当更
    来者。世医知病者必死道来必不来也。内
    合时务本一日之末喻如来说法之终名据
    务道未必不来也。后云现为说法尔名据务
    也。明更来者后更有胜善感时更来为说也。
    灭应归本名还家。亦可摄化不设名还家也。
    明日使到者。未来世中更有善感也。事未讫
    者。余方施化名未讫也。未合药者。所感冀微
    未来未勘闻法名未合药。大王世尊亦尔者
    已下合喻也。上列喻甚多合中极少。世尊亦
    尔者。合上良医喻。根性者合上占星略不合
    占时也。而为说法者。合上入舍臭香触身三
    周说法也。若不为一阐提说法凡夫。谓佛
    无大慈悲息凡夫情故为其□法。大王如来
    常施诸病者医药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