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古逸部全 >
  • 金刚般若义记

    然真宗虚寂。妙绝言像言。像既绝。岂容名
    数于其间者。但众生居见闻之境。处视听之
    域。自非垂影像之迹。布声言之教。无以引之
    以归宗。延之以入轶。是以大圣如来。将欲
    曜真仪于净土。垂应形于娑婆。故能降神兜
    率。诞应王宫。降魔成道。处世垂化。形言之
    迹。自兹而兴。但群生根有利钝不同。心有广
    狭之异致。使一味圣典无量躯分。教虽躯分。
    大判唯二。一曰大乘满字法门。二曰小乘半
    字法门。大乘满字法者。如来始从得道。终
    至[泥/土]曰。大行之徒。诸菩萨等。说华严。十地。
    大云。法鼓。摩诃般若。大集。涅??。如是无量
    诸修多罗海。是等诸经。皆辨生法二空。无作
    四谛。说应大机。进成大行。运物中极故曰大
    乘满字。言周义足。称曰满字。小乘半字教者。
    如来始欲鹿苑终至娑婆罗。为声闻缘觉。小
    行之徒。说戒律?酬肌0⒑?硬亍H缡俏蘖啃?br> 乘契经。是等诸经。但明生空。及有作四谛说
    应小机。进成小行。运物未极。称曰小乘。言局
    义隐。名为半字。故经云。如是苦等。我于彼
    经。竟不说之。今此经乃是大乘满字所摄。就
    大乘满字教中。如来一代。凡说八部般若。
    利益当时。何者为八。初部十万偈。第二部
    二万五千偈。此之二部。犹在西国。此土所
    无。第三部一万八千偈。此中名为大品般若。
    第四部八千偈。此中名为小品般若。第五部
    四千偈。第六部二千五百偈。此之二部。由
    在胡本。未曾幡译。第七部六百偈。此中名
    为文殊般若。第八部三百偈。而此名金刚般
    若。然数虽有八。得名唯二。前之七部。同名
    摩诃般若。第八一部名金刚般若。然名既唯
    二。所以有八部者。此乃时会不同。广略有
    以。故有八部之数。前七摩诃。对小彰大。以
    法为名。非无金刚之义。第八金刚。此乃寄
    喻明法。显其治或之功。非无摩诃之义。且
    倚互彰名。又人王。光赞。大空。道行等。流
    支三藏云。此皆十万偈般若中一品。非是别
    部。八部大宗。莫不皆名穷众典之要义。尽
    万法之刚。显明常佛果。至极圆报。佛性正
    因。十地了因。二种智慧。显性之解。解满性
    显。则证于常果。于菩萨所行。其德具足。若
    谈其体。则古今清净。离有离无。言语道断。
    心行处灭。若辩其用。则无相未常不相。大
    用无方。旷周法界。此是八部大宗。今言金
    刚者。此借喻之名。然世间金刚。有其多义。
    金略明三种。一宝中最精。希有难得。若人得
    者。则除贫得福。二体性坚实。能坏万物。不
    为万物所俎。三随宝住处。能辟毒气。喻般
    若亦尔。明般若妙慧。万行中主。若人得者。则
    离生死贫穷。证涅??福乐之果。二明般若智
    慧。以此法性为体。能弥或尽原。不为烦或所
    俎。三明般若住处不为邪魔所绕有此相似。
    借之为况。故云金刚。般若者。是中国语音。
    此方云智慧。能照尽空原。穷监万有。故云智
    慧。仍彼语音。称曰般若。波罗蜜者。亦是西
    音。此方名度。亦言到彼岸。明大涅??。清升累
    表。名为彼岸。若人修学般若。则能超度生死。
    到大涅??。存彼语音。名波罗蜜。经者。中国
    名修多罗。此方名为本。明圣人言语。能与众
    生。生善灭恶。修道之本又理教相望。互为本
    义。明理不自显。由教故彰。若不得言。无以
    得证。故论云。果虽不住道。而道能为因。此明
    教为理本。然教不自发。由理故生。故论云。
    若不证者。则不能说。此明理为教本。具此二
    义。故名为本。今言经者。乃是此方五经之名。
    须其字当修多罗。非正相幡。所以得用经字。
    相须者。凡有三义。一说人相似。二常义是同。
    三所随人情所贵。具此义故。以经代之。经者
    常也。虽复先贤后圣。代谢不同。而君子风
    礼始终常定。故名为常。明佛法亦尔。然三
    世诸佛。虽复随灭去留。而教轨常定。故名
    为经。论者佛去世后。像连之中。北天笠有
    大乘开士。名和修??陀。亦名婆薮豆。此方
    云天方菩萨。亦名天亲菩萨。付法藏中。是
    第二十人。实是高行大士。妙辩超群。遍见
    如来大小教意。常以此经文约义隐。理教玄
    密。恐末代众生。寻此略文。取悟莫由。故能
    仰依圣典。圆制兹论。广释实相。敷宣玄要。
    欲今显刚中举大道再兴。然无尽法灯。庚晖
    长夜。问答解释。目之名论。故名此经。云金
    刚般若波罗蜜经 然圣人出世。正为利益
    众生。但利道多途。化门非一。化意业冥加。
    与念增道。然能化有三为化众生。亦有三种。
    一邪归依。二未知法。三禅默众生。邪归依
    者。此人有心求出。但所凭非正。故曰邪归
    依。如来为此众生。故以身业神通。显佛法
    胜事。转彼邪心。回令入正。此是身业。益
    利邪归众生。未知者。此人敬信佛法。但于
    法未解。故以口业辨才。广说三乘教门。修
    道方轨。令使得知。此是口业。教化未知法众
    生。禅默者。此人唯乐独静。厌于愦闹。宜以
    意业冥加。使增道位。此是业。利益禅默众
    生。此泛举三人。彰三业不同。若就一人始
    终。亦须三业。何者此人。虽有心求道。而
    不归得方。故先示身业神通。令生正信。虽
    得正信。犹未知法。次以口业就法。令使得
    解。虽复生信得解。犹未得证。故以意业与
    念。令使得证。今此经乃是三业中。口业利
    益。为未知法众生。转法轮令使得知 如
    是已下。终尽奉行。是经之大体。若依此方
    旧解。不问广略。皆为三分。谓序正流通。依
    外国法师。就此经中。分开为十二分。第一
    序分。第二护念付嘱分。第三住分。第四如
    实修行分。第五如来非有为相分。第六信者
    分。第七校量分。第八显性分。第九利益分。
    第十断疑分。第十一不住道分。第十二流通
    分。若以三分相收。初明加其序。复帖流通。
    中间十分。还是正说。然十二分。释名生起。
    具作疑情。至时当解。今略以义次。令文势
    相连。所以十二分中。先明序者。但如来旷
    劫。积德证法在己。欲以己之所得。说示众
    生。而众生未知如来。得是不思议法。是故
    先假时托处。发起群机。藉此由致 下正说
    得起。是故第一。别明其序。序义已彰。宜应
    即说 但法须人请。若不请而说。则闻法之
    徒。不生难遭之相。是故须菩提将请先叹。
    叹如来善能护念付嘱。二种菩萨即以叹为
    名。是故第二。次明护念付嘱分。赞叹于前。
    即便请问住地方轨 如来依请而答。广明住
    地法用。是故第三。次明住分。然住德虽满。
    胜进宜行。若不更修万行。则佛果路遥。无
    以速证。是故第四。次明如实修行分。然胜
    行既成。则因道圆备。但因不妄施。理招胜
    报。无相因成。无为果就。是故第五。次明
    如来非有为相分。然因深果妙。圣不虚辨。第
    六信者分。既当机而说。必有信受深经。其
    福弥多。自非假近相比。无以显持经福大。是
    故第七。次明校量胜分。然持经获福。则能
    资发妙解。显本真无证为已用。是故第八。次
    明显性分。然性理既显。则慧观转明。能令
    行人。近除罪障。当获妙果。未成佛已来。人
    天胜报。莫不备受。故第九明利益分。然人
    天近报可何尔。而招菩提大果。宁可即得。自
    非备断众疑。无以可证。是故第十。次明断
    疑分。然疑网既消。则能甄除生死。故与世
    同居。复能具大慈悲。闹悼三有。不住涅??。
    故次明第十一明不住道分。然上来所说。皆
    是利益当时。而如来大悲复欲以此胜法。泽
    沾遐代。是故第十二分。次明流通分。初明
    序分。言序者。说前由致。发起所说。目之为
    序。序有二种。一是证信。二是发起。证信
    序者。就所为作名。发起序者。当体为目。就
    二序中。解有三幡。一明立二序意。二释二
    序名有与夺。三判二序经文通局。初明序意。
    凡言序者。与经作序。经既无二。何意序便有
    二。解云。经若唯一。序亦无殊。但今一经
    为二经。故须立二序。何者一经为二。然法
    出佛口。是佛所说经。转付阿难。是阿难所
    传经。但阿难所传书之竹帛。利益未来。如
    来所说。利益现在。正以人有上下传不同。益
    有现未二时之异。以斯义故。一经为二。对
    此二经。须立二序。对现在如来说。须立发
    起序。对未来阿难传。须立证信序。第二次
    辨二序名有与夺。然二序大意。都为生信。
    若无信器。法则不传。是故如来。将欲说法。
    先现瑞相。发起净信。以此发起。令物生信。
    即是证信序。然阿难所引。发起所传。亦是
    发起序。若尔二序皆通。何意阿难经初。名
    证信序。如来经初。立发起序。释云 佛是大
    圣。理合可信。故就序为名。名发起序。阿难
    是不足之人。恐未来不信。故就证信事为名。
    故名证信序。第三次解二序。经文前却。如
    是我闻两句。望现在如来经。一向无发起。望
    未来阿难经。一向是证信。一时已下。望如
    来现在。皆发起义。何以得知。然时处及八。
    是起说中要。故知有发起。尔时世尊已下。阿
    难引来。亦成证信义。但经初六句。是佛教
    阿难。置在一切经首。故判为证信序。尔时
    世尊已下。明发起事别。不同余经。故判为
    发起序也。就证信序中。有六句。一如是。二
    我闻。三一时。四婆伽婆 五住处。六同闻。然
    六句大意。皆为生信。亦得义兼表异外道阿
    陀为吉等证生信。所以先标如是者。若不先
    标法体在初。则信无所归。是故先明如是。我
    闻者。出能闻人。既举法在初。闻必有人。故次
    明我闻。一时者。明闻经时节。既有能闻之
    人。闻必有时。故次明一时。婆伽婆者。辨能说
    人。难云闻有时。未知从谁而闻。故次明佛
    婆伽婆。虽辨说人。然说必有处。故次云在。
    舍婆提城。虽知处所。犹未知与谁共闻。故
    次云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文义相
    乘。皆为成信也。如是者。是信顺之辞。然佛
    法大海。以信故入。以智故度。信者当言。是
    事如是。不信者当言。是事不如是。有信之
    人。入佛法中。多所利益。是故佛法初首。先
    唱如是。未期信相。释论广说。此但释大意。
    犹未消文。今信如是者。解有二种。一就佛。
    二就理。就佛解者。明三世诸佛。所说不异。
    故名为如。以同说故。得名为是。正以诸佛
    同说。是故可信。就理者。明诸法实相。古今
    不异。故名为如。如说故。得名为是。既是如
    理之言。不增不减。决定可信。故言如是。□
    □我闻者。次解能闻人。应问是中言我者谁。
    又佛法无我。何故称我。又复正应耳闻。何
    故言我闻。释云。是中言我者。若就别传。则
    是须菩提。若据通而言。是阿难云我闻。然
    如来所说。有三乘法藏。传持法人。亦有三
    种。一名阿难陀。此方名欢喜。持小乘法藏。
    二名阿难陀拔陀。此方名欢喜贤。持中乘法
    藏。三名阿难陀婆伽罗。此方名欢喜海。持
    大乘法藏。三名虽殊。正是一人。如舍利□□
    □大女。汝于三乘当何悉求。天日若以小乘
    化我。即为声闻等。此亦如是。以法不同。故
    作三名。此义出?王忏悔经。此三人中。前
    二人有亲闻者。有传闻故。千结集中。阿难
    升坐说偈云。佛初说法时。尔时我不见。如
    是展转闻。佛游彼罗奈。为五比丘。说四谛
    之法轮。不得皆云亲闻。第三阿难。得言常
    闻。故涅??云。阿难多闻士。自然能解了。是
    常及无常。或云得觉性三昧。一切常闻。故
    知。是阿难称我也。然一切诸经。皆总□□
    □□有别传者。此经别传。是须菩提。何以
    得知。下经中须菩提闻名请受。故知是也。又
    复依文殊结集中。明如来在此世间。外不至
    彼世界。诸佛集说法。即名诸佛集会经。亦
    名诸佛?经。文殊后时。结集大乘。召诸菩
    萨。及大罗汉。无量无边。各各称某甲经。我
    从佛闻。须菩提云。金刚般若。我从佛闻。以
    此文证。故知是也。然佛法无我。何故称我。
    释云。理虽无我。而不坏假名。若不言我。则
    亦无闻。化道则绝。是故□□□我而得说我。
    如人以金易铜。卖买法尔。人无笑者世俗帝
    中假名说我。智者不怪也。闻者耳根不坏。
    声在可闻境。意欲作闻相。因缘和合。应言
    耳闻。云何言我闻。释云。虽无神主。而不无
    假名绾御。以别归总。故称我闻也。一时者。辨
    说经时节。如人王经中。明如来昔二十九年。
    说摩诃般若。天王闻般若。光赞般若。金刚
    般若。以此文证。是知时节。而解者不以为
    定。未能□□□□以说此一部经竟。故总云
    一时也。婆伽婆者。是能说人。正以从佛边
    闻。是故可信。然婆伽婆。是中国语音。诸佛
    无量名中。谓此名最胜。统合多义。或言解
    空义。复能分别诸法总相。或言有人名声。
    或言能破烦恼。或言是大丈夫义。既众多不
    可定释。故存胡本。名婆伽婆也。在舍婆提
    城者。辨其住处。然法身无像。不假方土所
    居。或言如来常在。圣行中住。而言在舍婆
    城者何也。释云。佛有二种。一父母生身。□
    □□□身佛。今就父母生身。随化所居。故
    言在也。舍婆提者。是中国语音。昔兄弟二
    人。弟名舍婆。此云幼少。兄名婆提。此云
    不可害 于此处学仙道。后人于中立城。即
    因人以为名。弟略去婆。兄略去阿。故云舍
    婆提城也。释论中。广解住城因缘。如来所
    以多住二城。为报生身恩。多住舍婆提。为
    报法身恩。多住王舍城。又此二城。多有聪
    明利智。诸大论师。如来如师子王。又有邪
    见重病。如来如药□□又此二城。恒常丰乐。
    又为护释种弟子□□□□量因缘。是故在
    舍婆提城也。只树给孤独园者。共其别处。但
    彼城是宽广。有二精舍。一摩伽罗母堂。二
    只陀精舍。故须曲指住处。只者。是波斯[打-丁+匿]王
    太子。名只陀。给孤独者。是须达长者。此人
    好济孤贫。因人即号给孤独氏。但只陀先有
    此园。须达后时。布金买得。因相尔欢□□
    □精舍。只陀因树为名。须达从园受称。并
    存□□□□只树给孤独园也。与大比丘者
    出□□□□□□具例诸众中。但举比丘。复
    不□□□□□□□□□□比丘者。是外国
    语音。此方无名□□□□□□□□□是出
    家名字。或言怖魔是人□□□□□□□□□
    唱言某长者子。今日出家。虚空□□□□□
    □□□魔王闻之。即大惊怖。故云怖□□□
    □□□□□月天女问舍利弗四种食法舍□
    □□□□□□□□历星月因得食名为仰口
    □□□□□□□□□□而得利者名为下
    口。怜国聘使。通□□□□□□□□名为方
    口。和合汤药行医□□□□□□□□□□
    食名净乞士。大者皆是无学□□□□□□
    □□□□大人恭敬。或言徒众大。故名大
    比丘也。□□□□□□伽。此云和合众。四
    人已上。终至百千。同一□□□□□□□名
    和合众。千二百五十人者。举其大数□□□
    □□□□人有千眷属。沙然道有二百五十
    弟子□□□□□□□度故云千二百五十人俱
    也。然是等诸□□□□□□以常随佛者。释
    云。为报佛恩。常随□□□□□严徒众。益佛
    德转尊。又为听法□□□□□□云无求。何
    故听法。佛尚听法堂□□□□□□□□释
    论说。上来六句。明证信□□□□□□□□
    □□□已下明发起序。但发起不□□□□□
    □□□□□地广集有缘。或自时□□□□
    □□□□□□□□使物致疑。或入三昧□
    □□□□□□□□□□□□□食由缘升坐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